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XX县草原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XX县草原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XX县草原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XX县草原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温泉县草原畜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草原畜牧业现状

(一)天然草原利用现现状

我县现有天然草场619万亩,占全县国土总面积的69%,其中,可利用草场601.7万亩,本县利用草场527.8万亩(春秋草场158.7万亩,夏草场144.8万亩,冬草场224.3万亩)。由于我县地处内陆干旱荒漠区,气候干旱,荒漠植被分布广,覆盖低,草地生态系统极其脆弱,极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退化。目前,我县天然草场中,春秋草场退化、荒漠化情况最为严重,几乎所有的春秋草场都已退化,冬草场、夏草场次之。目前,全县天然草场中退化面积达460万亩,占可利用草场总面积的76.45%,其中:严重退化面积达159万亩,占退化草场面积的34.57%。

自2004年以来,我县依托退牧还草项目,已建设完成草原围栏面积454万亩(其中禁牧围栏140万亩,休牧284万亩,划区轮牧30万亩)。

2011年我县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以来,落实草原禁牧面积205.6万亩,草畜平衡面积322.15万亩,计划用三年时间按30%、40%、30%比例将超载牲畜逐年核减,目前我县2011年和今年核减超载转移牲畜任务已顺利完成。为扎实做好草原管理工作,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草原监理队伍体系,形成立体管护网络。目前,我县6个乡镇场均成立了乡级草原监理所,设所长1名,配备了专职或兼职工作人员2-3名,重点做好本辖区内禁牧和草畜平衡工作,严格履行草原执法监督职责。我县成立了县、乡管护机构,设臵了6个禁牧固定管护站和4个草畜平衡流动管

护站,每个固定管护站安排工作人员4名,其中公益性岗位2名(共计12名),在职干部2名,另外,各牧业村队还自聘了54名村级草原管护员。经县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工作领导小组协调,给林业管护站和护林员增加草原禁牧、草畜平衡管护职责,充分发近林业管护站和护林员的作用,实行“一站二管”、“一岗双责”。我县还建立了《牧区牲畜转场制度》,设立了牲畜转场临时检查站,牧户持有《转场卡》并且达到年度减畜目标才能进入草场放牧。通过县、乡、村三级草原监理队伍的建立,为县草原管理和生态机制的有效落实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人工饲草料地经营现状

全县人工饲草料地规划面积20.78万亩,现已开发种植面积13.7万亩,分给牧民面积10.26万亩,户均达到38.5亩,依托退牧还草、高标准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完成人工饲草料地建设面积4.87万亩。今年,全县牧区饲草料种植面积达7.7万亩,其中苜蓿面积达3.1万亩,种植模式以集中连片种植和分散种植相结合,集中连片苜蓿面积1000亩以上的地块占1.15万亩,这些地块普遍采用“小麦+苜蓿”机械混播的方式播种,从种到收全程实现了机械化,苜蓿草全部打捆收获。我县紧紧围绕畜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区种植业结构,“粮、经、草”比例更趋合理,农区50万亩耕地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19.52万亩,小麦种植面积达16.74万亩,苜蓿面积1.62万亩,秸杆作物及饲草种植面积占农业种植面积的比重达到73.5%,经我们测算,秸杆和饲草年产量可达25万吨以上,饲料产量可达7.88万吨,能够满足全县农区牲畜全年舍饲圈养和牧区牲畜冷季舍饲圈养需求,为草原畜牧业生产转型提供了草料保障。

自治区27座定居兴牧水利水源骨干工程中,我县有大库斯台、阿尔夏提2座小水库,可新增饲草料地2万亩,目前我县大库斯台水库计划于8月20日下闸蓄水,我县结合2011年天然草原退牧还草项目饲草料地建设工程,将该水库灌溉区达布呼尔饲草料地进行开发建设,规划新增饲草料地面积为0.64万亩,计划9月中旬动工实施。

目前全县23个牧业村队25个牧民定居点中,迁址新建的集中定居点仅有3个,其余22个定居点以原址新建或旧村改扩建为主,迁址新建的集中定居点均充分考虑牧民定居生产生活实际问题,尤其是将牧民定居点合理布局在靠近饲草料地的地方,极大的方便了牧民群众从事牧业生产和草料种植,而原有定居点一直以来就配套建有人工草料地,主要以种植玉米、苜蓿等草料作物为主。

由于受气候、降水量等客观因素和牲畜超载放牧等人为因素影响,我县能够实现天然打草场的面积仅剩300多亩左右。

(三)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转型进展情况,牧民定居及后续产业扶持情况

在变革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方面,我县紧紧围绕“以草定畜”的方针,狠抓高标准饲草料基地建设,加快推进牧民定居步伐,全力推行暖季放牧、冷季舍饲圈养,落实草畜平衡和禁牧休牧轮牧制度。一是突出抓好高标准饲草料地建设。牢固树立了“立草为业”的思想,围绕畜牧业调整种植业结构,一方面按照《温泉县牧民定居饲草料地管理办法》,加大牧区对外承包饲草料地回收力度,积极推广苜蓿、饲料甜菜、饲料玉米等高产优质饲草料种植,有效保障了牧区牲畜冷季舍饲物质需求。二是稳步推进定居兴牧工程建设。按

照科学规划、稳步推进的原则,我县通过整合抗震安居、畜牧、水利、交通等项目,加大牧区生产生活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同时,将牧民定居示范点作为发展规模化养殖的重点,加大定居牧民生产技术指导力度,逐步将牧区定居点养殖业转变为农区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牧民“定得下、稳的住、能致富”。三是认真落实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政策,切实加大草原生态保护力度。开展了草场确权和草原使用证换发工作,完成了1105户牧户信息采集录入,发放草场禁牧补助资金1264万元,我们还通过建设草原管护站、设臵牲畜转场检查站、安排公益性岗位草原管护员等措施,加强对草场禁牧区和草畜平衡区放牧管理工作,确保了禁牧区无牲畜放牧、草畜平衡区按核定载畜量放牧的目标实现,对于我县草原生态恢复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扎实开展草场保护工作,坚持以生物防治为主、应急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使草原虫鼠害控制在合理阈值。

牧民高标准定居步伐加快,草原畜牧业生产条件有了较大改善。据统计,全县牧业总户数2659户11743人,到目前为止累计完成牧民定居1654户,其中依托游牧民定居工程实现高标准定居牧户890户,实现户均达到60-80平方的抗震安居房、100平方米标准暖圈、围墙、沼气池、青贮池等,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集文化室、小超市、卫生室、兽医室为一体的村委办公室及药浴池、配种站等定居配套设施,使牧民生产生活配套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发展生产和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其余1005户牧户已列入全县牧民定居“十二五”规划,在此期间陆续完成定居。在每个定居点建设之前,与定居牧民签订饲草料种植和退牧协议,积极推广冷季舍饲、暖季放牧生产方式。从当前掌握情

况来看,推行冷季舍饲圈养不仅积极应对了干旱、倒春寒等灾害影响,保护了草场资源,还能使牧民通过牛羊育肥、冬羔生产增加收入,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有机结合。

(四)农副产品在家畜饲养中的利用情况

由于认识不到位,养殖规模小等因素,我县青贮玉米种植面积仅保持在1500亩,主要以制作黄贮为主;秸杆目前全部采用打捆回收,粉碎后饲喂牲畜,残留在田间的秸杆在冬季通过茬地放牧利用,因此秸杆利用率可达到70%以上;其它农副产品如豆粕、棉籽壳等作为补充饲料来利用。

(五)草原畜牧业发展现状

据统计,2011年末全县各类牲畜存栏33.6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减少4.8%,其中牧区牲畜存栏23.5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减少0.8%。我县牧区牲畜以牛、羊为主,一般畜群规模在150-250头只牲畜之间,有10%左右的牧户养殖规模达到300头只以上。牧区大畜数量2.4万头只,小畜数量21.12万头只,大畜与小畜比例为1:8.8。畜群畜种结构不合理,特别是细毛羊、半细毛羊、粗毛羊、山羊等不同品种羊群混合放牧,同一品种的数量少,不能形成规模养殖,也不利于推广使用先进的生产技术,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生产效益的发挥。我县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仍然以放牧为主向暖季放牧、冷季舍饲方向转变过程当中。畜产品以牛羊肉、细羊毛、牛奶、山羊绒等初级产品形式进入市场,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较大。

随着退牧还草、牧民定居、高标准饲草料地等畜牧业重大项目的不断深入实施,以及牧区水利、道路、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我县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增强,牧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牧民收入不断增加。据统

计,2011年全县牧区人均纯收入达到5901元,较上年增收817元,为历年增长最快的一年。但是由于CPI指数上涨,牧民生产生活支出也明显增加。

(六)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对草原畜牧业管理的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制约因素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利用现代物联网技术管理草原畜牧业必将是现代畜牧业发展趋势,对于人员普遍紧缺的草原监督管理机构实现有效利用、保护、管理草原提供先进的科技手段,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但目前物联网技术在实际应用方面属于尝试阶段,在各个领域虽然积累了一定经验,但目前还未在草原畜牧业上试用,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七)政策扶持现状

目前,国家在草原畜牧业方面政策和措施主要有退牧还草、游牧民定居、草原生态奖补机制、高标准饲草料地建设等,这些政策措施的相继实施,为草原畜牧业转型和牧民生产方式转变奠定了良好基础,牧民利用补助资金购买饲草料或建设暖棚圈,为加快实现牲畜冷季舍饲圈养生产方式创造了条件,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正在加快推进和转变当中。禁牧区、草畜平衡区、退牧还草工程等草原保护项目后期管理主要依靠政府引导、受益村队自行管理的试工运行,坚持“谁受益、谁管理”的原则,充分调动牧民自我保护草原的意识,目前管护人员费用一般由村民自筹解决,建议国家、自治区能够将村级草原管护员纳入公益性岗位管理,解决管护人员工资问题。我县草原监理所在编人员9名,其中从事草原监理工作人员只有5人,乡级草原监理所虽然都已成立,但人员基本上都是兼职人员,造成草场管理人员严重不足。建议自治区根据草场确权和管理实际的需要,将县草原监理所人

员编制根据草场面积适当配臵,给予解决安排一定工作经费,保证草场保护与管理工作正常进行。

二、草原畜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制约因素

㈠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仍然不足。近年来,我县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牧民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提高,但总体来看,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矛盾仍比较突出,各类资源难以得到有效整合,牧民定居点配套高标准饲草料基地建设进展缓慢,开发的土地已经不能满足牧民定居土地的需求,且现有开发土地质量较差,严重影响作物产量。

㈡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换速度较慢。传统游牧观念根深蒂固,一些牧民群众在思想上还没有完全摆脱传统游牧观念的束缚,在生产方式上还没有彻底摆脱靠天养畜的被动局面。另外,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在畜牧业生产中传统的生产方式仍占相当大的比重,畜牧业结构单一,良种化和规模化程度不高,经济效益不明显,部分牧民“等靠要”等懒惰思想依然存在,在牧区很难看到功能齐全、作用发挥正常的各类畜牧业养殖小区,先进适用的现代畜牧业新技术在牧区推广受到了影响。

㈢饲草料种植水平相对滞后,缺少种养殖加工龙头企业带动。由于牧区饲草料地土地贫瘠、水利设施配套不完善,牧民草料地长期对外承包,大部份牧民种植水平、管理水平较农区还有一定的差距。牧区二、三产业发展滞后,畜牧业产业化程度低,加工增值能力差。牧区缺乏农、畜产品加工企业,畜禽的肉食加工也只是家庭作坊式,进行初级加工,没有龙头企业带动,不仅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低,竞争力弱,而且产品外销量极少,只能当地及时销售,严重阻碍了畜牧业的做大做强。

㈣牧民收入结构单一,贫困人口比重偏大。与农区大量农民外出打工不同,多数牧民由于受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影响,牧区富裕劳动力转移存在着思想观念落后、市场经济意识不强、学历文凭较低、职业技能缺乏等方面的薄弱问题,一般只从事传统的草原畜牧业生产,除畜牧业收入外,基本上没有其他收入来源。同时,草原生态环境限制了畜牧业的发展空间和规模,导致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增收乏力。加之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变化给牧民收入造成的直接冲击很大,使得牧民收入极不稳定,有时一次自然灾害便会导致一些牧民家庭一夜致贫或者返贫。

三、草原畜牧业发展成效、潜力调研

(一)近年来草原畜牧业发展的经验和成就

⑴确立畜牧业主导地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一是实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制度,注重实绩求发展。县、乡、村层层签订了畜牧业责任状,建立了奖罚分明的畜牧业工作责任制度,将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位,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业务部门深入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格局。

二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把畜牧业发展资金纳入财政预算,逐年提高财政投入,重点用于饲草料加工技术推广、牲畜疫病防治、品种改良、牧区引进良种公畜、技术培训、项目建设资金配套等方面。

三是建立政策保障机制。认真落实国家、自治区支持现代畜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要求财政、金融、工商、土地等职能部门,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能为畜牧业发展倾斜的政策措施,都要最大限度地给予支持;发改委、农业、水利、林业、农机、交通、电力、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在实施

本行业项目时,都将牧民定居、牧道建设、饲草料种植、牧业机械、牧区水利、草场改良等问题一并考虑。

四是注重畜牧业工作调研。对畜牧业特别是草原畜牧业发展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多次调研,研究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各项畜牧业工作扎实有序进行,从组织上确保了畜牧业各项任务的顺利完成。

⑵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牧民定居点,加快牧区饲草料地建设步伐,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变革

我县坚持规划先行、先易后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制定建设标准,采取以老定居点改造、整村推进,就近就地改造发展家庭牧场,打破行政界限,异地搬迁,向新定居点集中、向城镇及中心村队插花安臵等多种方式实施牧民定居,通过整合项目资金,根据牧民实际需要帮助牧民建设60平方米以上的抗震房、100平方米以上的暖圈、50立方米以上的青贮池、50亩以上的饲草料地,配套建设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集文化室、小超市、卫生室、理发室为一体的村委会办公室及药浴池、配种站等畜牧业配套设施。目前,我县已建成高标准牧民定居1654户,能够基本满足所有禁牧牧户舍饲圈养牲畜的需要。另外,我县还要求对完成配套设施建设的定居点入住率、青贮池和沼气池的利用率要达到100%,禁牧区牲畜全部舍饲圈养,草畜平衡区30%以上的牲畜实现舍饲圈养。同时,按照“134”工程的要求,做好牲畜越冬度春的备草备料工作。着力加强饲草料地管理和建设,为草原禁牧牲畜和草畜平衡减牧牲畜提供物质保障。自2009年起,我县开始大力推进牧区饲草料种植工作,当年实现种植草料面积达到4万亩,而今年我县牧区饲草料种植面积已突破7.7万亩(其中保留苜蓿面积达3.1万亩),进一步提供了我县牧

民饲草料自给率。在抓此项工作过程,严格按照《温泉县牧民定居饲草料地管理办法》,帮助牧民收回承包合同到期的饲草料地交由牧民自己种植,对于种植优质牧草的地块实行地籍化管理,确保了优质牧草“一亩不能翻、一亩不能少”的措施得以落实。同时,还实行了干部领种饲草料科技示范田机制,依托退牧还草、高标准饲草料地建设项目,加强牧区饲草料地渠系配套和节水灌溉技术应用,着力打造优质高产饲草饲料地,提高草料作物单产,增强饲草料保障能力。

⑶狠抓科技创新和普及推广,大力提升科技支撑能力

一是加大草原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二是以冷配改良、强制免疫、塑棚暖圈、饲草加工机械和以青黄贮为主的秸杆处理技术为重点,强化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⑷依托项目带动,畜牧业基础配套设施不断完善

我县先后完成和启动实施了牧民定居示范工程、天然草原恢复与保护项目、退牧还草项目、世行贷款项目、动物疫情测报站建设项目、基层畜牧兽医站建设项目等大型畜牧业建设项目,累计完成投资达1.5亿元。通过项目建设,使我县草原畜牧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天然草原得以休养生息,动物防疫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有力保障了草原畜牧业生产安全,提高了广大牧民群众发展养殖业的热情,大大推进了我县现代畜牧业的发展步伐。

(二)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有效模式

一是暖季放牧、冷季舍饲生产模式。转变传统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变革传统放牧制度,结合草原生态奖补机制的实施,在冬草场实施禁牧,同时建议在牧草返青期和结实期实行休牧,对于我县而言,也就是春秋草场3-4月、8-9月实行休牧,将传统的四季放牧制度更改为冷季舍饲、暖季

放牧(夏秋季放牧)的两季放牧制度:即11月中旬至次年5月下旬,冷季舍饲圈养200天;6月初到8月底,夏草场放牧90天不变;9月初至11中旬,在春秋草场、农作物茬地放牧75天。二是农牧结合,牧区繁育、农区育肥生产模式。牧区牛羊存栏占我县牛羊存栏的70%以上,因此,要加快牧区牲畜的品种改良、出栏周转,积极开展冬羔生产,为秸杆丰富的农区提供育肥牲畜。三是集中牧民定居点建立适度规模养殖小区生产模式。2009年以来,我县启动实施了游牧民定居工程,由于暖圈、青贮池等配套生产设施齐全,建设标准较高,基本达到了规模养殖小区建设硬件设施标准,为牧民定居点转型为养殖小区打下了基础。可以通过实施多胎肉羊、细毛羊、优质肉牛的繁育和育肥,提高牛羊个体单产,实现减畜不减收。四是家庭牧场生产模式。积极鼓励和支持有能力、会经营、懂技术的牧民建立家庭牧场,发展规模经营,通过草场承包经营权流转,引导其承包种植大面积饲草料,走种养结合之路,不断扩大家庭牧场生产规模和水平,有条件的牧户还可以搞“牧家乐”等二三产业,实现多种经营、多渠道增收。

技术路线:采取肉牛肉羊品种优势组合杂交技术、牧区肉羊舍饲及补饲技术、肉羊大规模同期发情及人工授精配种技术、羔羊早期断乳技术、母羊“两年三胎、一胎多羔”技术、羔羊快速强度育肥技术等多项畜牧业技术,突破“肉羊季节发情、肉羊繁殖率低下、肉羊生长速度慢、羊肉品质低、瘦肉率低、牧区肉羊舍饲、羔羊早期断乳、羔羊百日龄内出栏”等技术难点,实现肉牛肉羊良种率、牲畜周转速度、商品率明显提高,最终达到“减畜不减收”的草原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型目标。

(三)发展草原畜牧业的潜力

我县饲草饲料和秸杆资源十分丰富,但缺乏草料加工产品,饲草料利用率低,如果能够在我县建设大中型饲草料加工厂,生产颗粒饲料,将有助于我县饲草料资源的转化利用。

(四)农业、林果业种植结构现状、存在的问题与草原畜牧业的联系及发展需求

我县农业作物种植结构随着多年的调整优化,目前日趋平稳,主导作物以玉米、小麦、油葵为主,当前重点突破在特色种植业和设施农业方面,种植结构在短期内不会发生大的变化,为草原畜牧业转型创造了有利条件,能够有效满足牧区牲畜舍饲圈养物质需求。

四、我县对种草养畜和生产方式转型的思路

草原畜牧业是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现代化的草原畜牧业,就没有现代畜牧业。草原畜牧业的发展关键在于如何保护和合理利用草原,今后,我县将采取草原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实现草食畜发展、草畜产品加工、市场营销协调并进,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和草畜良性循环,提高草原的生产能力和畜牧业生产水平,逐步建立责权利相结合、用管建相统一的草原畜牧业运行机制,大力推进草原畜牧业由靠天养畜向建设养畜的转变,走经济、社会、生态“三效”统一,资源的高效配臵和节约利用有机结合的可持续发展路子。

土地资源:温泉县为减轻基本农田保护任务,尊重牧民和畜牧部门的意见,总是将农牧结合部的耕地纳入人工牧草地进行管理(这仅仅是事实,不可以书面方式上报) 农牧结合部的人工牧草地土层厚度均在30厘米以下,土壤质地属于砾质土,均属国家评定农用地质地时界定的最低标准,不利于植物生长(包括农作物种植) 以前使用渠灌方式,水利用率在0.5左右(渠道全防渗后),近年开始采用和推广滴灌方式,水利用率提高到0.9左右(可以向水利部门核实),在水资源总量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可以有效增加天然牧草地改为人工牧草地的面积,从而提高饲草产量,增大草场载畜能力农牧结合部的人工牧草地坡度在2-6°之间,属国家评定农用地质地时界定的比最优标准(0-2°)略差的等级,限制开垦的坡度是15-25°,禁止开垦的坡度是25°以上

水资源:2011年全县水资源总量8.514亿立方米,可用水量5.712亿立方米,灌溉用水量3.192亿立方米,牧业实际供水量0.3679亿立方米,牧业用水比例:博河水流量5.527亿立方米牧业用水0.98%,鄂河1.351亿立方米,牧业用水11.7%,大库斯台河0.1754亿立方米,牧业用水9.3%,阿尔夏提河0.17亿立方米,牧业用水7%,小库斯台0.033亿立方米,牧业用水100%,图尔根河0.008亿立方米,牧业用水100%,摩托河0.039亿立方米,牧业用水15%,恰各地河0.012亿立方米,牧业用水15%,阿恰河0.009亿立方米,牧业用水25%.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肉羊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近10年来,我国肉羊养殖业平稳发展,肉羊生产成本较低,肉羊产品销路看好,市场稳定。我市是国家优势肉羊产业带和省沿黄牛羊产业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目前全市羊饲养总量达265多万只,已具备年提供羊肉2.5万吨的能力。今年上半年出口羊肉3204吨,创汇658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48%、20.73% ,占畜产品出口创汇总额的28.01%。最近,信息科就我市进一步发展肉羊生产的条件、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了调研分析,并提出了加快发展我市肉羊产业的建议,供参阅。 一、我市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条件 (一)生产基础良好。我市属于黄河冲积平原,有发展畜牧业、从事肉羊养殖的传统,生产经验丰富。我市又是农业大市,全市常年农作物播种面积达1420万亩,每年可提供农作物秸杆710万吨,为肉羊养殖业发展能够提供充足的饲草资源,加上近年来青贮氨化技术 的应用和人工牧草种植的推广,为肉羊生产奠定了良好的饲草饲料基础条件。 (二)专业宰杀市场(村)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市培植规范了一批规模大、标准高的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在肉羊生产销售方面发挥了基础性作用。如莘县朝城、冠县城关镇等羊肉批发市场和茌平洪屯回民李、临清尚店焦庄、高唐南镇梁庄等羊肉宰杀专业村经营思路灵活,市场适应性强,产品倍受北京、天津、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消费者青睐。目前全市肉羊宰杀专业市场和专业村已具备年宰杀销售羊100多万只的能力,年交易额达2亿元。 (三)宰杀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势头强劲。目前,我市拥有清真肉羊加工龙头企业两个,总投资1468元,现已具备年宰杀加工肉羊110万只的能力,产品主要供应中东、俄罗斯、港澳、欧盟等国际市场。其中阳谷张秋镇鲁信清真食品有限公司,总投资868万元,年宰杀 加工能力80万只,产品主要供应国内高端市场和中东、俄罗斯、阿联酋等国际市场,20xx 年实现销售收入9200万元,出口创汇1520万美元,列全省首位。该企业现已获得haccp认证,并取得了科威特、阿曼、阿联酋、约旦、利比亚、巴林、刚果、海地、黎巴嫩等国家的自营进出口权。 (四)规模生产效益可观。实践证明,农村养羊的适度规模繁殖母羊为50-100只、育肥羊为200-500只,以小尾寒羊为例,存栏繁殖母羊80只、育肥羊400只,年可获纯收益17万元(母羊:80只×1000元/只=80000元;育肥羊:400只×150元/只×1.5=90000元)。 二、当前肉羊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产管理水平落后,经济效益较差。尽管我市在肉羊养殖业发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农户改建暖棚圈舍,推广应用秸秆综合加工利用技术,但大部分养殖户目前还沿袭着传统的生产方式,管理粗放,繁殖率低,生产速度慢,羔羊发病率、死亡率高。肉羊养殖尚未彻底从“夏壮——秋肥——冬瘦——春死”的圈子中摆脱出来。

山羊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山羊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羊产业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养羊业是XX畜牧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XX畜牧业经济的主要。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XX养羊产业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于山羊的生长繁衍,是发展草食动物的理想之地。为全面贯彻落实县委政府关于把山羊产业发展培育成为继天麻之后的又一稳定发展支柱的安排部署,努力挖掘XX山羊发展优势资源,找准存在问题,明晰发展方向,近日,我深入到全乡部分村组和养羊农户家中,与群众座谈,与大户商量,对XX山羊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针对存在问题提出如下发展思考。 一、发展现状 XX属高二半山区,辖X个村XX个村民小组,国土总面积XX9平方公里,总人口XX人。XX立体气候明显,交通便利,特殊的地理位置,形成了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气候条件,适宜于山羊的生长繁衍;这里饲草资源丰富,雨龙山万亩天然草场,农作物秸秆及青绿饲料资源储量较大,是发展草食动物的理想之地。山羊养殖在XX已有悠久的历史,具有适应性强、繁殖率高、疫病少,生产周期短等特点,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XX年,全乡山羊存栏16240只,比上年增。出

栏56.5%只,占存栏数的9180,其中能繁母羊6.7%长 肉羊5990只,肉产量150.35吨。 二、存在问题 综合分析XX的山羊产业现状,目前尚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影响和制约着XX山羊产业的发展。 存在市场意识不强的问题。XX养羊农户大多属于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群众,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效益观念缺乏,只把养羊作为一种象征家庭财富积累的方式,缺乏把羊只变成商品销售的意识。只有在办红白事、祭祀和偶尔解决家庭肉食才宰杀羊只食用。并且选择宰杀的肉羊也是主要选择老弱残缺及淘汰母羊进行宰杀,处于“靠天养羊”、自用为主的状况,依靠养羊发展经济、增加养殖效益和培育羊经济的意识不强,导致养羊产业处于散和软的状态。 存在山羊品质落后的问题。目前在XX、XX、XXX片区广泛饲养的黑山羊,基本实行自繁自养,不加选择地任其发展,长期群内繁殖,导致品种严重退化,品质逐年降低。呈现山羊个体越来越小,产肉率低、饲料报酬不高,出栏率和商品率低,饲养成本逐年增加,养羊效益不高的问题。 存在饲养规模较小的问题。全乡8个村,养羊户主要分布于寸田、松林、坪地3个村,饲养比较分散,规模较小。据XX年年末统计,全乡饲养山羊50-100只的农户有36户,存栏2625只;饲养山羊100只以上的有8户,存栏1046只;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3篇

产业发展调研报告3篇 一、粗略看前景,抉择之路乐观 (一)较大的市场蛋糕。近年来,随着农机购置补贴逐年增加,以及市场内在需求的拉动,农机行业行情持续看涨。XX年全国农机工业总产值达3382.4亿元,是XX年的3倍;据预测,XX年将达4000亿元以上。我市正在申报“中国微耕机之都”,现有相关生产企业100家左右,年产量100余万台,XX年实现产值50亿元;按规划,XX年产值将突破500亿元。武陵山区农机化程度普遍较低(如我县虽为国家农业机械化示范县,但XX年底农机综合水平也仅为44.01%)。经调查,我县周边27个市县(重庆市6个、贵州省10个、湖南省8个、湖北省3个)XX年有农业机械约70万台,初步估计5年内市场需求将达100万台以上,市场空白至少在30万台、60亿元以上。此外,本地区规模性农机生产企业、销售企业都较少,区域外企业也尚未有效渗透, XX年地区农机工业产值为10.9亿元,仅占全国的0.38%,可谓一块“处女地”,为本地企业发展留足了成长空间和时间。 (二)难得的发展机遇。随着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村劳动力持续向非农产业转移(每年外出务工人次全国约1.5亿人、我市约700万人、我县约20万人),农村劳动力短缺越演愈烈,农机的大规模使用有其强大的内生动力。同时,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发展道路已成必然,提升机械化普及率从而提

升劳动生产率成为国家保证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近年来,国家出台相关扶持政策,对农机具生产、购置、更新等方面的政策补贴和税收减免力度空前,一般情况为每台机器补贴总价的30%(总补贴额不超过5万元)。重庆市作为老工业基地,由摩托车行业拓展而来的农机企业特别是微耕机企业发展较好,明确提出打造全国最大的小型农机装备制造基地和小型农机产品集散中心,极大地刺激了农机市场,也为我县农机产业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 (三)可贵的区域优势。仅就小范围特别是武陵山区而言,我县在农机产业发展方面的优势比较明显。从交通区位方面看:我县地处渝、鄂、湘、黔4省市边区武陵山中心腹地,500公里半径内有4个省会城市、10多个地级城市和200余个县市;渝怀铁路、渝湘高速及国道319线、326线贯穿县境,是我市东南门户对外开放的桥头堡。从政策支持方面看:武陵山扶贫攻坚和我市关于五大功能分区的战略中,都将机械工业列为区域重点支持产业,农机发展契合政策。同时,我县农机产业园被定位为“重庆现代农业装备产业基地”,其发展得到市政府的认可和大力支持,就县级层面来说这在周边区县是绝无仅有的。另外,我市体制机制优势突出,比如对农机的补贴方面,对相同农机,我市的补贴标准为35%左右、湖南为17%左右、贵州仅为15%左右。从产业基础方面看:我县农机产业在规划、招商引资等方面已顺利起步:就产业规划而言,按“园中园”思路将农机产业园布局于县工业园区内,规划占地1500亩,为武陵山区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就招商

畜牧业第四季度生产形势分析2篇.doc

畜牧业第四季度生产形势分析2篇 畜牧业第四季度生产形势分析1 今年,全国畜牧业生产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总体形势不容乐观,但我县是回族聚居区,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有限,总体形势看好,养殖行业利润空间较大,牛羊发展势头强劲,特别是奶牛存栏增长率达45.7%,河东地区正在成为我县的奶牛产业园区。现将全县畜牧业形势分析如下:一、畜牧业发展情况 2019年第四季度,全县羊只饲养量225.60 万只,同比增长0.99%;出栏127.35 万只,同比增长1.99%;存栏98.25 万只,同比下降0.27%;肉牛饲养量18.62 万头,同比增长5.92%;出栏9.34 万头,同比增长9.11%;存栏9.28万头,同比增长2.88%;奶牛存栏1.37万头,同比增长45.74%;生猪饲养量11.98万头,同比下降12.81%;出栏7.81万头,同比增长0.13%;存栏4.17万头,同比下降29.80%;家禽饲养量188.46 万羽,同比增长8.37%,存栏92.01万羽,同比增长0.89%,出栏96.45万羽,同比增长16.63%。 肉类总产量4.21万吨,同比增加4.85%;奶类总产量3.63万吨,同比增加45.74%;禽蛋总产量8482吨,同比增长0.68%。 全县备案的畜禽规模养殖场67家。其中,肉羊规模养殖场28家、牛规模养殖场31家、其中奶牛规模养殖场8家、家禽规模养殖场5家、生猪

规模养殖场2家,特禽养殖场1家。全县完成优质牧草种植8.83万亩,其中种植苜蓿2.75万亩。 二、我县畜牧业生产呈现的特点及原因。 1、奶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平罗县县委、政府积极响应国家奶业振兴计划,发挥本地沙漠资源优势,准确定位。在河东畜牧业发展中,为有效利用红陶路西侧万亩国有土地,带动草畜产业发展,今年以来,先后引进广德源、瑞丰源、澳兰、黄河金沙泉等4家企业投资建设4万头奶牛产业园区。项目总投资9.92亿元,总占地9929.17亩,其中养殖场用地4039.2亩,饲草种植用地5256亩。2019年4月,陆续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5.5亿,基本完成一期场地平整、办公厂房、奶牛圈棚、奶站、青贮池等工程建设,奶牛存栏5400头,全部竣工后,园区饲养奶牛达4.1万头以上。目前全县奶牛存栏1.37 万头,同比增长45.74%。据测算:一头成年奶牛年产奶按7.5吨算,平均奶价4.1元/公斤,除去饲料成本、人工及其他费用,饲养一头成年奶牛年利润达到7000左右,利润可观。 2、肉牛发展稳中有增。形成了以金星牛羊养殖公司、鑫绿源农牧合作社等育肥为主、乐牧高仁、宁夏华隆生态牧业专业合作社、平罗县陈义农牧开发专业合作社等繁殖为主的良好格局,为我县及其他县市牛肉消费提供了充足保障。 3、活羊及羊肉价格显新高,养殖户从事肉羊养殖积极性增加。以宝丰镇平罗县伊源羊产业专业合作社、平罗县玉林兴旺养殖专业合作社等多家合作社为龙头,县境内大量散户饲养繁殖母羊为主,形成了合作社+农户的双赢局面。今年随着羊肉价格的节节上涨,养殖户利润也在攀升,饲养

XX村党支部调研报告

香园村党支部调研报告 大河乡香园村党支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调研报告——设施农业专题调研 XX年我村根据开发区工委、管委会和大河乡党委、政府做好XX年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意见,以及大力发展“3211”产业的部署,在科学规划、发展节水高效农业的前提下,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题,积极推进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强势推进“3211”产业,全力做大做强设施农业这篇,把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放在增加农民收入上,使设施农业发展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近期,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香园村党支部带领全村参学党员纷纷深入设施农业园区了解情况、开展调研。现将此次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设施农业发展基本情况 (一)搭建种植情况 截止目前,全村共搭建大拱棚860栋,面积400亩。涉及2个组,其中以碱井组所占面积较大。从分布上看有庭院分散种植和村主干道旁集中种植两种形态。大拱棚日光温室每年可种植2-3茬蔬菜,主要种植品种为黄瓜、西红柿、芹菜、辣椒等,同时间种白菜,油菜、萝卜等。 (二)效益情况

1、经济效益。 大拱棚日光温室的经济效益:一般每栋棚面积为0.2-0.4亩,单棚年产值8000-XX0元,平均年投入3000—8000元(包括棚模、棚杆、种子、农家肥、化肥、农药),年纯收入3500-7000元。如乌沙塘设高效施农业园区的塑料大棚,平均每棚0.3—0.4亩,一般单棚纯收入3500-6000元。今春效益最好的农户0.35亩大棚仅在春季一茬黄瓜就卖7000元,估计年产值能达到14000元左右,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2、社会及生态效益。 有效补充开发区及周边市县蔬菜淡季市场供应,平抑蔬菜淡季市场价格;更为重要的是发展拱棚设施农业对于解决我乡乃至开发区年均降水量200㎜左右、水权指标为1.5亿方、灌溉定额为每亩366.5方、水资源不足制约发展的问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面对水资源短缺、结构调整矛盾突出和周边市县迅猛发展的竞争差距在不断拉大等严峻挑战,开发区工委管委会按照自治区第十次党代会关于加大设施农业发展的意见,立足实际情况,把推进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节水高效生态农业作为强区富民的根本举措,提出推进“3211”产业发展的思路,而就现实发展情况来看,设施农业恰是拉动“3211”产业发展的四架马车中的领头军。发展设施农业首先可以达到节约用水、合理利用有限水资源的目的;同时,设施农业显著的经济效益又成为农业发展和

沧州市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

沧州市畜牧业发展情况汇报 (2011年3月25日) 一、畜牧业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市畜牧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主要畜禽饲养量全面增长。2008年全市畜牧业产值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肉类总产量万吨,禽蛋产量万吨,奶产量万吨,同比分别增长%、%和%;生猪存栏达到万头,出栏万头,同比分别增长%和%;家禽存栏万只,出栏万只,同比分别增长%和%;奶牛存栏万头,同比;肉牛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同比分别增长%和%;羊存栏万只,出栏万只,同比分别增长, %和%。2010年全市畜牧业产值亿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肉类总产量万吨,禽蛋产量万吨,奶产量万吨,同比分别增长%、%和%;生猪存栏达到万头,出栏万头,同比分别增长%和%;家禽存栏万只,出栏万只,同比分别增长%和%;奶牛存栏万头,同比;肉牛存栏万头,出栏万头,同比分别增长%和%;羊存栏万只,出栏万只,同比分别增长, %和%。 (二)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华斯农业开发股份有限公司、小洋人生物乳业集团成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河北东风养殖有限公司等21家企业被列为河北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占全市的60%以上。138家企业成为

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市畜牧业产业化经营总量达到90亿元,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50%以上。全市投资1000万元以上的规模化畜牧龙头企业发展到40多家。超亿元畜牧业产业化项目龙头企业8个,总投资20亿元。大成河北食品有限公司项目总投资5.4亿元现日屠宰肉鸡10多万只,年产12万吨的配套饲料厂投入使用,种鸡场、孵化厂正在建设。总投产投资1.2亿元的献县乐寿650万只肉鸭养殖屠宰加工项目,屠宰场、饲料厂都已投入使用,年饲养加工肉鸭300万只。总投资1.08亿元泊头百万只无公害蛋鸡基地建设项目存栏无公害蛋鸡40万只,日产鲜蛋20吨。总投资1.5亿元沧县温氏肉鸡孵化养殖与加工项目,种鸡场存栏种鸡10万套,发展养殖户500多户,农民获利1000万元。 全市畜牧养殖小区发展到145个,其中奶牛小区(场)发展到50多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发展到5800多个,各类畜禽养殖专业化发展到7万多户。 (三)标准化建设取得新突破。一是抓好河北省地方标准的制定工作。完成了省级标准《狐狸人工授精技术规程》制定任务,我市共制定省级畜牧业地方标准9个,走在了全省前列。组织制定市级畜牧业地方标准55项,占农业标准的一半以上。二是抓好无公害畜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工作。等200多家企业申报了无公害产品认证和产地认定,目前,

2020年肉羊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方案

肉羊产业发展现状调研方案 一、调研主题 我县肉羊产业发展现状 二、调研时间 XX年9月25-10月25日 三、调研地点 小坝子乡、万胜永乡、鱼儿山镇、大滩镇、四岔口乡、北头营乡 四、调研主要内容 认真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深入研究我县脱贫攻坚产业全覆盖实施方案,并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总体围绕肉羊产业在脱贫攻坚中的坚实作用,以养殖科学布局,养殖模式升级,品种改良,养殖与管理技术提升,疫病防控,完善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产业链条,拓展营销市场等方面调研,通过政策引导,思想解放,推动我县肉羊养殖业发展进程。

五、解决的主要问题 严格落实国家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投入机制,保障肉羊养殖产业发展。整合涉农扶贫项目资金,在基地建设、原材料采购、设备引进以及体制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帮助和扶持。严格落实我县《丰宁满族自治县脱贫攻坚产业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2018-2020年)等有关优惠政策。对脱贫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和发展潜力较大的产业进行重点扶持。 六、调研方法和安排 1、方式方法 坚持龙头企业重点看,养殖企业、养殖大户都走全,散养户多询问的原则,分片区调研走访。 (一)把拥有全产业链条的爱尚羊企业作为主要调研对象,对旗下分布几个乡镇的养殖场经理进行座谈,询问经营状况、疫病防控,科学管理等,对屠宰加工厂屠宰、质检、销售等环节进行调研。

(二)对养殖企业、养殖大户进行调研,询问产业规划、养殖数量、经营状况、是否带贫、有无散撒、粪污处理和政策扶持等问题调研。 (三)对原有散撒放牧的养殖户进行走访,询问其圈养以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的政策扶持。 2、具体安排 由我本人与一名办公室人员和农业农村局抽调一名分管领导组成调研小组,在9月25日-10月25日结合主题学习内容深入到龙头企业、到乡镇、到重点发展肉羊养殖村,开展调研。在10月30日完成一篇高质量的我县肉羊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提升工作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技能提升工作建设情 况调研报告 现阶段,我国产业工人主要是指在产业的农场、林场,第二产业的采矿、制造业、建筑业和电力、热气、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第三产业的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和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从事集体生产劳动,以工资收入为生活的工人。在产业工人队伍日益壮大,作用发挥日趋明显的今天,工会的任务更加艰巨,如何引领产业工人“争当主力军,建功新时代”,如何加强产业工人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等方面的建设,是当前工会系统值得探讨的一个重大课题。近期,xx市总工会利用近两个月的时间,就全市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产业工人队伍基本现状 据初步统计:截至目前,全市有各类企业工会组织x个,覆盖各类产业x个,产业工人x万人。其中,非公产业x个,覆盖产业x个,产业工人x万人,占建会企业数的x%。技术工人x万人,占产业工人总数的x%的工人在非公企业从事技术工作,x%分布建筑、服务、纺织、采矿等产业;全市共有x万多名产业工人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其中,高级技师x人。有x万余名职工文化程度不高,主要从事环卫、小区保洁、保安等技术含量低的工作。

以上数据说明,xx市技能人才总量偏少,高技能人才占技能人才的比例仅为x%左右,与我国发达地区高技能人才占比还有较大差距。 二、具体做法 思想状况方面: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产业工人是工人阶级的主体力量。xx市在加快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方面,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针对影响产业工人队伍发展的突出问题,创新体制机制,提高产业工人素质,畅通发展通道,依法保障权益,造就出了一批有理想守信念、懂技术会创新、敢担当讲奉献的宏大的产业工人队伍。 紧紧围绕“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两学一做教育等在产业工人中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市总在全市职工中开展了“两学一修一争”教育活动、道德讲堂、“好家风”评选、演讲比赛、劳模事迹报告巡回宣讲、志愿者服务等活动。同时,还开展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宣讲活动,通过身边职工讲故事、说心得、谈经验、提观点等灵活形式,深刻解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 技能提升方面:强力打造“五位一体”技能人才长效机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1.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恶化。随着经济发展,一家一户的养殖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增长的需要。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小农经济也开始加速向商品经济转化,在农户家庭养殖这一基本事实没有改变的情况下,畜禽规模的扩大意味着牲畜与人争空间。多数家庭畜禽养殖户环境较差,粪便满地,臭气熏天,蚊虫肆虐,污水横流,造成农村居民生产和生活环境严重恶化,影响了村容村貌。

XX村蹲点调研报告

XX村蹲点调研报告 【内容摘要】 一、金腰带村的历史与现状,金腰带村位于福安市下白石镇西部,系纯畲族村,与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交界,距福安市区60公里,镇政府驻地30公里,该村有村委楼一座,医疗站设在村委楼内,医生1名, 二、金腰带村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地理条件偏差,交通不便,人员出行及商品运输困难, (二)民族乡村经济结构单一,以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自我发展弱, (三)无法在金融上获得信贷,只能依靠自我原始积累, (四)农村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制约生产能力的提高,也阻碍农民增产增收, (五)乡土文化淡化,大量耕地荒废,年轻畲民基本上外出打工谋生, (六)宗族观念淡化,多数村民集体观念冷淡,少数还闹不团结。 一、金腰带村的历史与现状金腰带村位于福安市下白石镇西部,系纯畲族村,与宁德市蕉城区八都镇交界,距福安市区60公里,镇政府驻地30公里。该村下辖金腰带、孔门、王必山、岩下

蛇4个自然村,海拔从100米到600米。金腰带自然村为村委会驻地村,有蓝姓与钟姓。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民族政策的关怀下,该村曾一度十分辉煌。不少老人曾经回忆说,在已过世的雷坤贵老村支书的带领下,全村兴建了水力发电站,是附近少数能用上电的村庄,使得该村远近闻名。村里还兴办了碾米等加工厂,方圆数十里的农民挑着稻谷、小麦来此加工。再加上村里还设有电影放映点,附近村庄的群众经常纷拥而至来看电影。现年57岁的村会计雷品文就是当时一名电影放映员。到如今,全村136户682人,中共党员16人,常住人口约320人。村民主要以务工、务农为主。全村共有耕地487亩,其中农田112亩、林地3800亩、茶叶32亩(以绿茶与金观音为主)、水果319亩(以龙眼、桃子、杨梅为主)。村民家家养有鸡鸭,十几户人家还有养猪,规模不等,年蓄栏量从十几头到两三百头。xx年人均纯收入5000多元,低于全镇平均水平。 该村有村委楼一座,医疗站设在村委楼内,医生1名。已通金腰带村至大获村步道200米,道路硬化金腰带自然村 1、6公里、孔门自然村 1、1公里、岩下蛇自然村1公里。余下孔门自然村600米、岩下蛇自然村600米、王必山自然村200米尚未硬化。由于自然村分散,群众生活水平低,文化水平低,无一所村小学,大部分学龄儿童要到附近大获、行洋等村小上学,一些儿童随父母打工到外地就学。有线电视只通到主村,其他自然村村民依靠广电部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养殖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养殖业生产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得以蓬勃兴起,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一片看好。为了进一步准确摸清全县养殖业生产形势,最近,我们对**县养殖业生产情况,进行了一次比较全面的调查了解,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发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一、主要优势 1、养殖主业比较突出。据统计,2007年全县出栏(笼)猪114.6万头、牛5.25万头、羊91.1万只、家禽3022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71247吨、42800吨,实现养殖业产值27.5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2.3%,占据了农村经济的半壁河山。今年1-9月出栏(笼)猪87.76万头、牛3.97万头、羊60.53万只、家禽1789.6万羽,禽蛋、水产品产量分别达41035吨、24601吨,养殖业产值达17.9亿元,同比增长2.6%。 2、规模养殖比较迅速。全县正逐步实现由千家万户散养向规模化、标准化养殖模式转变。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养殖大户2018户,畜禽养殖小区31个,常桃路养殖示范带已经成型,特别是生猪和蛋鸡养殖实现了飞速发展,生猪生产结合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项目的实施,已初步建成四喜、济庆、兴旺、宏慈等八大生猪标准化养殖场,三阳镇、陬市镇、青林乡、枫树乡4个万头猪场正在规划筹建中,**县2007年还被确定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1000羽以上蛋鸡养殖户达1046户,蛋鸡存笼总量达612万羽,已成为全省蛋鸡养殖大县之一。 3、服务体系比较健全。全县重新组建了乡、村两级动物防疫队伍,新招聘乡镇专职动物防疫员 1 / 6

肉羊产业发展趋势

2014-2015年中国羊产业发展报告与发展预测浏览:41 次发布时间:2015-12-29 来源: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 2014-2015年中国羊产业发展报告与发展预测 中国畜牧业协会羊业分会 1 概述 2014年以来,我国羊产业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受部分地区旱情与突发的小反刍兽疫影响,导致活羊集中出栏上市,羊肉市场库存积压,更因近年来低价的进口羊肉持续补给国内市场缺口与多种原因造成的消费下降等多因素共同作用,致使我国羊产品市场价格下行,肉羊、种羊价格一路走低,养羊企业出现了大量活羊滞销和空栏等现象,各地区一些养羊企业纷纷退市转型,养羊业发展也受到遭遇到收益降低和成本增高的双重挤压,这一系列问题使我国养羊业发展迎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迫使行业和从业者必须要在当前行业发展的情况下积极应对,及时调整和升级产业发展模式和产业结构,通过增强生产管理效率,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建立健全品牌化战略模式,增强产品价值和行业竞争力是养羊业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 2 数据分析 2.1 产量及产区变化 图1 2000--2014年末全国羊肉产量(万吨)变化

图2 2000-2014年全国羊出栏总数变化 2014年全国羊肉产量为428.2万吨,较2013年408.1万吨增长了20.1万吨,同比增长4.9%(见图1),2014年年末全国羊存栏总数为30314.9万只,较2013年29036.3万只增长了1278.6万只,同比增长4.4%(见图2)。2014年全国羊出栏总数为28741.6万只,较2013年27586.8万只增长了1154.8万只,同比增长4.2%(见图2)。 图3 2000-2014年全国肉类产品产量构成中羊肉占比 2014年全国肉类总产量为8706.7万吨,其中羊肉占肉类生产总量的4.9%,羊肉在全国肉类产量构中自2000年至2014年间维持在4.9%-5.6%之间,近五年间稳定在4.8%-5%之间(见图3)。

推进肉羊产业发展实施计划方案

推进肉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自治州第十四次人代会上政府工作报告精神,强力推进我市肉羊产业发展,加快牧区牛羊换种进程,大幅提高肉羊供种能力和农牧民收入水平,根据2006年州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某州优质肉羊产业的意见》,特制定某市2012年推进肉羊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2012年,引进优质萨福克、道赛特、德国美利奴种公羊500只(其中纯种150只),完成肉羊胚胎移植700只,改良肉羊7万只(其中人工授精改良2.4万只),购进种公牛150头;建成肉羊良繁场6个(其中完善2011年修建的2个,新建4个);培训技术人员及养殖场户负责人210人次;全年出栏肉羊85万只,其中育肥出栏70万只。 二、重点工作及进度安排 (一)肉用种公羊、种公牛引进采购。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要摸清近几年肉羊胚胎移植所产公羔存栏情况,建立分布台账;完成500只种公羊引进任务(任务表附后),其中萨福克、无角道赛特、德国美利奴纯种公羊150只,萨福克、无角道赛特高代杂种公羊350只;年内引进种公牛150头,全部投放到牧区进行牛羊换种工程。种公羊、种公牛引进工作要以各乡镇为主体,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配合州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纯种公羊、种公牛进行鉴定和认证,市动物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高杂公羊引进和鉴定工作。协调农区配种后的种公羊,通过租借的

形式用于牧区的肉羊改良工作。 时间安排:某市各乡镇要于3月底前完成现有纯种公羊调查登记和种羊采购场户信息收集工作,4-5月完成购进种公羊、种公牛的落实工作,6月完成纯种公羊、种公牛的采购工作,6月底前完成新购种公羊的调教工作,7月底前完成高杂种公羊的采购工作。 (二)推进肉羊人工授精工作。 各乡镇以加速扩大肉羊良繁核心群为目标,坚持整乡、整村推进和向牧区延伸的办法,开展肉羊人工授精工作,年内完成2.4万只改良任务。某市计划选定6个乡镇的6个行政村(三工镇二工村、六工镇下六工村、二六工镇幸福村、大西渠镇大西渠村、榆树沟镇榆树沟二组、阿什里乡胡阿根村、)作为某州肉羊改良示范村, 3个乡镇的3个行政村(滨湖镇东沟村、佃坝乡二畦村、庙尔沟乡)作为某市肉羊改良示范村,对于肉羊养殖散户,要通过大户代牧或集中饲养的方式,实施整村推进开展肉羊人工授精工作。在肉羊改良整村推进工作中,没有肉羊改良点的农业村要建设或租用民房(至少3间),配套相应的人工授精设备,建成临时配种站点,并在村子周围预留小麦、大麦等茬子地,用于待配母羊临时放牧,每个改良点8月底前完成500只肉羊改良任务;牧业村要依托已建小畜配种站点,完善配种站点基础设施和配种设备,在配种点周围预留草场用于组群待配母羊临时放牧,每个改良点11月前完成1000只肉羊改良任务。开展肉羊改良期间,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技术人员队伍的骨干。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为进一步加强村(社区)劳动保障经办队伍建设,推动我市劳动保障业务下延和社会保险“五险合一”工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成调研组,由市城乡居保局局长陈亚军带队,分赴大竹县、通川区、开江县开展村(社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专题调研,基本掌握了全市村(社区)劳动保障队伍现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以期为村(社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提供参考。 一、专题调研工作开展情况 调研组走访了x个县(区)x个乡镇,在这x个乡镇分别召开了座谈会,有x个乡镇的主要领导和xx个村(社区)书记(主任)分别参加了座谈。会后与x个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长面对面交换了意见;这x个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都汇总了座谈会相关情况,并书面提出了关于村(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调研组还在全市范围内发放问卷调查表,分别征求了xx个乡镇的主要领导和xxx多个村(社区)的书记(主任)意见建议。调研期期间,还电话征询了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相关处室的意见和眉山、广元等市(州)的相关做法以及本市相关部门单位、未调研县部分乡镇及村(社区)同志的意见建议。 二、村(社区)劳动保障队伍建设现状 全市xxx个乡镇共有xxxx个村和xxx个社区。经编机构制部门批准设立村(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站(或劳动保障所)xxx个。村(社区)专兼职从事劳动保障工作人员xxxx名,其中男性xxxx名、占xx%,女性xxx名、占xx%。使用公益性岗位人员xxx个。xxx个社区配备了专职的劳动保障协理员,xx%的村(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由其他人员兼职,其中,xx%由副主任兼任,x%由大学生村官兼任。

关于某某村的调研报告

关于***村的调研报告 通过一段时间以来对我村认真细致的逐户调查走访,使我对村内的情况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对于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了更全面的认识。现将我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村情介绍 河间市兴村乡***村,距河间市西二环仅2公里,全村现建有3公里多的水泥路,直达市里的公交车经过我村,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我村人均耕地面积有限,人均一亩左右,主要种植玉米、小麦、花生等普通农作物,有少数耕地种植了速生杨,梨树、苹果树等。 全村共有382户,共1571人,其中党员49人。截止到今年3月18日两委班子换届在群众的满意声中圆满完成。新一任的班子成员平均年龄50岁,都是村内文化水平,致富能力,政治觉悟比较高的人。换届后的村组干部进行了法律法规知识、财务管理知识、农村相关科技知识、党风廉政建设、党务知识等的培训。 果袋生产是我村的主营产业,同时我村有家具厂1家,饭店2家,商店3家,种子站1家等辅助行业。目前,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造成客户流失、资金断档等方面因素的限制,果袋生产受到严重影响,甚至部分小企业濒临破产甚至已经破产。集体收入方面,我村每年有大概5万元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于租赁、集体产业等。 我村建有占地90多平米的休闲娱乐场所,定期会有娱乐活动,用来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二、调查中发现的一些问题: 一是农民收入增长乏力。***村虽然有一定数量的果袋生产厂家,但是大多数的农民的收入来源还是靠农业生产或是外出打工。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的高度重视,各种强农惠农政策的贯彻落实,稳定并逐渐提高了粮食收购价格,但在市场经济的影响下,农资价格等大幅上涨,增加了种殖业的生产成本,制约了规模化产业的形成,同时受疫病、市场风险等的不利影响,抵销了农作物丰产带来的增收效应。虽说有一些补贴,但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是影响农民增收的一大因素。粮食作物生产成本较高。由于受资金、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对农业预期收益的不乐观的影响,当地农民普遍采用传统耕作模式以降低成本。在此基础上,农户想继续保持增收就显得异常困难,这是为什么中央高度重视三农问题的一个有力体现,也是为什么青壮年农民更愿意外出务工而农村出现了大量留守儿童以及劳动力缺乏等系列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当前,我国一些地方农户增收长效机制不健全,这是一个亟需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有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的战略性问题。另外,村内的主要经济来源果

关于发展畜牧业专题推进情况的汇报

关于发展畜牧业专题推进情况的汇报 关于发展畜牧业专题推进情况的汇报 发展畜牧业专题推进组 各位领导: 今年以来,发展畜牧业专题推进组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工作会议精神,围绕推进绿色食品产业战略升级,抓住我省实施“奶业振兴”、“肉牛发展”工程的机遇,以加快结构调整,实现富民强市为目标,依托资源优势,依靠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大力扶持,不断促进畜牧业扩大生产规模,加速建设畜牧业大市的进程。上半年,全市奶牛达到3550头、黄牛14259头、羊33965只、生猪72400头、家禽876616 只,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 % % % %涌现出百头以上奶牛村5个,专业养牛场700多个,专业养羊场100个,千只养鹅户100多个。 一、上半年工作情况 1、出台优惠政策,为实现“斗壁江山"目标提供保证 4月份市委、市政府主持召开了全市畜牧业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促进两牛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在养牛贷款、小区建设、龙头建设、招商引资、青贮窖建设、防疫冻配、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

策,同时出台了《全市大鹅发展意见》、 《全市畜牧典型建设实施方案》。六月,由市委书记赵永利、市长孙永成带队的畜牧业发展考察组,赴省内养牛大市县实地考察,取回真经,悟得政要,提高了认识,坚定了信心。借鉴畜牧强市的发展经验,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了更加优惠扶持政策,宏观、超常规的发展意见和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全力推动全市以奶牛为主的畜牧业经济的大发展。 2、加强宣传鼓动,群众发展畜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 上半年,我们通过主要新闻媒体,大力宣传畜牧业发展优势,通过典型引路及现场促进会等方式,全力营造全民谋化发展畜牧业的氛围,使全市广大农民对畜牧业的认识有了更大提高,特别是养牛的热情空前高涨。截至目前,全市共投入畜牧业发展资金800多万元,引进黄牛1596头、奶牛266头、绒山羊3299 只、小尾寒羊2891只、绵羊374只。规划出六人班养牛小区、富国养羊小区和仁爱养牛小区等一批畜牧业生产基地。目前小区的生产规模正快速扩张。 3、上下齐心协力,畜牧业大项目建设及招商引资 又有新进展 上半年,畜牧业发展战线全体成员齐心协力,加大跑省进京的力度,积极争取畜牧业发展扶持政策、资金、设

神宝能源公司工会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状况的调研报告

神宝能源公司工会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状 况的调研报告 神宝能源公司工会按照根据上级工会《关于开展新时期工人队伍状况调研的通知》文件要求,组织调研小组深入基层,对公司工人队伍状况进行调研,掌握、了解工人队伍建设状况,统计工人队伍建设需求,全面掌握该公司工人队伍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总体概况。 神华宝日希勒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神宝能源公司)始于1980年开发建设的宝日希勒煤矿,2005年12月并入神华集团,属国有控股,社会法人、自然人参股的股份制企业。现有生产矿一号露天煤矿,国家核定产能3500万吨/年;正在办理核准前期审批手续的二号露天煤矿,设计生产能力1000万吨/年。有两套地面生产系统,煤炭破碎能力5000吨/小时;23公里的自备铁路专用线与国铁滨州线接轨,运输能力3000万吨/年。截至2017年末,公司资产总额72亿元;公司在册员工2361人,下设14个机关部门和8个二级单位。 二、加强工会组织建设,提高工作水平。 神宝能源公司工会自成立以来,始终把建立健全工会

组织作为稳定职工队伍、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抓手,先后建立健全了女工委员会、职工之家、职工书屋等工会内部组织。职责分工环环相扣,相辅相成。同时,不断健全完善制度建设,健立健全职工代表大会、厂务公开、民主管理、职工帮扶、劳动保护等规章制度,并在确定工会职责范围的基础上,建立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完善和规范工会工作程序。全面落实上级公司工会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工会法》《企业工会工作条例》《女职工保护条例》《劳动保护法》等法律法规。近年来,神宝能源公司在上级公司的正确指导下,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部门的安全标准要求,加大安全生产投入,确保安全生产。改善工作环境,减轻劳动强度。基本完成班组长及以上员工的学历培训工作。 三、加大安全资金投入,创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稳定员工队伍,切实搞好安全生产环境,特别是生产一线的安全生产环境,做为稳定员工队伍的必备条件来管理。安全生产条件抓不好,员工工作时就不会安心,会产生恐惧心理,造成恶性循环。改善工作环境,一方面从投入中加大力度,购买新设备,推广新技术,减轻员工劳动强度,并依靠新技术来预防事故灾害的发生。另一方面加强员工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严格操作规程作业,抵御危害发生。持续坚持厂务公开不断线。 重视劳动保护,认真贯彻落实各项职工劳动保护政策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我国畜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解析 畜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发展畜牧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而且也是一个政治问题。为了适应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加农业生产所需要的“劳动力”和肥料,保证轻工业获得充足的原料来源,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肉类等的需要,增加国民经济和个人的收入;为了扩大对外贸易,增加出口,换取外汇,积累社会主义建设的资金,支援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技术改革,为工业品提供广阔的国内市场;也为了发展少数兄弟民族经济,消灭各少数兄弟民族在经济、文化等方面事实上的不平等,必须大力发展畜牧业生产。随着我国粮食生产的迅速发展,我国畜牧业也必将得到迅速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所以摸清家底,了解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对我国畜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同时也能更好地预测我国未来畜牧业的发展趋势。 一.我国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畜牧业稳步发展,无论是畜禽的饲养量,还是畜牧业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都呈明显的上升趋势。特别是近些年来,随着强农惠农政策的实施,畜牧业呈现出加快发展势头,畜牧业生产方式发生积极转变,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和区域化步伐加快。目前,畜牧业产值已占中国农业总产值的34%,从事畜牧业生产的劳动力就有1亿多人,畜牧业发展快的地区,畜牧业收入已占到农民收入的40%以上。中国畜牧业在保障城乡食品价格稳定、促进农民增收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地方畜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大批畜牧业优秀品牌不断涌现,为促进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畜牧业的发展对于建设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畜牧业发展中,也逐渐暴露出一系列的问题。总的来看,中国的畜牧业仍处在传统饲养方式与现代化养殖方式并存、传统养殖方式占支配地位的阶段。规模小、品种杂,人畜混居、散放散养、混放混养、粗放经营。同时一些地方存在着畜牧业投入不足、畜牧业生产和畜产品加工有隐患、影响畜产品质量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饲养环境和生产条件相对落后、重大动物疫病形势严峻等问题,具体表现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