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乌兰浩特市永联街永联嘎查团结屯发生炭疽突发疫情调查处理结案报告

乌兰浩特市永联街永联嘎查团结屯发生炭疽突发疫情调查处理结案报告

乌兰浩特市永联街永联嘎查团结屯发生炭疽突发疫情调查处理结案报告
乌兰浩特市永联街永联嘎查团结屯发生炭疽突发疫情调查处理结案报告

乌兰浩特市永联街永联嘎查团结屯发生炭疽突发疫情调查

处理结案报告

2011年8月26日,乌兰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通过国家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收到长春市传染病医院收治一例乌兰浩特市永联街永联嘎查团结屯籍疑似肺炭疽病例的报告,立即逐级上报。乌市疾控中心领导高度重视,迅速组织相关人员赴现场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处置工作。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背景资料

乌兰浩特市位于大兴安岭南麓,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科尔沁草原腹地。城区面积23平方公里,总人口28万人,城市人口22万人,辖8个街道办事处、6个镇,市区位于东经121°50′~122°20′,北纬45°55′~46°18′。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冲积平原,东、西、南三面环水,平均海拔263.6米,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均气温5.0℃。永联街永联嘎查团结屯位于市区的西北方向,属于城乡结合部,现有130余户,近4500居民。

2 病例发病及就诊经过

8月16日王某家病死一头牛,鞭连襟郭某与王某一起处理死牛时不慎将两手食指割破,未做处理。21日郭某两手食

指出现红斑、水泡,肿胀,继而中央坏死,形成黑色焦痂。

24日出现发热症状,于6:30左右去村卫生室就诊,主诉浑身乏力、低热,查体左腋下淋巴结肿大,体温37.6℃,精神状态良好。给予炎琥宁200?J×1支,头孢曲松钠1g×3支常规用药。

25日早约5点出现呕吐、剧烈头痛等加重症状,又到村卫生室就诊,主诉头痛、发热,查体:左腋下淋巴结肿大未消,右腋下淋巴结也肿大。接诊医生建议患者立即转院治疗。25日8点左右由妻子方某及女儿陪同乘坐朋友车到盟医院就诊。10:30转至科右前旗人民医院传染科,诊断为皮肤炭疽合并脑炎。因患者头痛、呕吐剧烈,家属要求转院,遂于16:00由兴安盟人民医院120救护车护送前往长春治疗,23时转诊至长春市传染病院收治入院。因病情危重,医治无效,于2011年8月26日14时50分死亡。郭某经长春传染病院诊断为肺炭疽实验室诊断病例。

3 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3.1核实诊断对兴安盟人民医院感染科、科右前旗人民医院传染科、长春市传染病医院进行了现场、电话等的回顾性调查,核实诊断。

通过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函"关于我省收治一例内蒙古自治区炭疽病例的调查处理报告"了解病例诊断情况:2011年8月30日,长春市卫生局组织省、市专家对病

例进行研判,结果判定为炭疽确诊病例,病型为皮肤炭疽、脑膜炎型炭疽和肺炭疽。16:00时,长春传染病院将病例订正为肺炭疽实验室诊断病例,于2011年8月26日14时50分死亡,死亡原因为脑膜炭疽导致的高颅压、脑疝致呼吸、循环衰竭。

3.2病例流行病学史8月14日,王某家发现一头牛患腹泻病,经当地兽医治疗后好转,16日患病牛病情加重后死亡,当时死牛腹部胀满,口吐白沫,有血丝,肛门内粪便有血丝。

王某与连襟郭某一起处理死牛时,郭某不慎将两手食指割破,当时并未在意。王、郭二人在村中售出170余市斤病牛肉,剩余部分自家食用,牛皮由郭某朋友方德江卖给德军皮张收购部,牛皮20日已卖给吉林省白城市洮南市一家皮革厂,经过消毒并销毁。此前在8月1日,王家曾病死过一头牛,由郭某帮助扒皮后卖给商贩,去向不明。

3.3病例搜索

3.3.1病例定义自8月16日以来,该村食用病死牛肉或接触过病死牛肉的村民有肢体出现红肿、水泡、继而结痂;咳嗽、呕吐、腹泻等症状之一的患者。确诊病例为有以上症状且炭疽杆菌镜检阳性、炭疽杆菌培养阳性者。

3.3.2搜索方式①密切接触者检索:对8月16日以来,与患者在一起就餐和共同生活的9名密切接触者检索,有2名出现低热、急性面容、咳嗽,其中1名出现疑似皮肤炭疽

症状。密切接触者检索率达到100%。②社区检索:按照定义,在村内和周边村屯进行主动搜索,主要针对购买病死牛肉的村民进行搜索,发现购买食用病死牛肉共18人,有4

人出现疑似皮肤炭疽病例症状。

4 实验室检测

调查处置采样器材准备充足,标本采样、送检规范,检验方法符合要求。共采集静脉血样品21份,渗出液样品2份,土壤样品3份,牛粪样品1份,结果均为阴性。

5 事件原因分析及影响因素

5.1危险因素调查患者所在的村屯位处城乡结合部,以菜农为主,近几年当地发展奶牛养殖业后,出现了很多奶牛养殖户。人畜共处,环境卫生极差。

5.2污染环节调查患者所在村屯北侧是炭疽老疫区,在1998年曾经发生过畜间炭疽疫情,且人间也有感染者。由于今年雨水充沛,冲击山坡表层土壤,使老疫区病原体暴露,污染草场,农牧区现在实行封山禁牧,所以王某家就到北面山坡割草喂牛,于是牛便被感染。

6 已采取措施和控制措施落实情况

6.1启动中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派出专业人员组成现场调查处置队,中心主任和三位副主任分别带领流行病学调查、消杀、实验室、信息宣传等人员,准备调查采样器材和流行病学调查器材,以及个人防护用品,材料充足。

调查组开展了现场排查、核实诊断、流行病学调查、消杀、样品采集、信息收集等工作。按相关要求及时向市卫生局及盟疾控中心报告相关疫情。

6.2现场组织召开了业务讨论,明确了流行病学调查、实验室检测、医疗救治、后勤供应等相关工作,对病例做好隔离治疗工作。

6.3划定疫点:由政府根据疫情发生情况具体划定。划定王某家为疫点,做好消毒工作。患者病前及病后居住、就诊、乘坐的交通工具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消毒工作,疫点及整个村屯进行外环境卫生清扫,消杀方法正确。

6.4对团结屯及周围村屯进行入户排查,重点是购买、食用病死牛肉的村民,是否出现疑似炭疽病例症状。

7 事件危害与损失及其补偿建议

7.1本次事件病例已经死亡,在医院传染病门诊就诊时发现,在家期间未能及时发现,可能导致了此次事件的发生,提示畜牧部门应该加强健康牲畜、病死牲畜的管理,卫生部门加强健康宣传,提高村医业务水平,防止此类事件的发生。

7.2政府、卫生、畜牧行政部门非常重视,各部门领导先后到现场指导工作,组织专家组进行疫情分析评估。

8 本次疫情及今后类似事件的防范措施和处置建议

8.1进一步观察5例疑似皮肤炭疽患者的治疗经过,以及患者活动情况。

8.2进一步监测和调查患者接触人群有疑似皮肤炭疽患者出现。

8.3对可能污染的环境进行卫生学调查,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8.4密切追踪控制措施效果,及时调整控制措施。本次事件控制效果较理想,控制措施未作大的调整。

9 处置效果评估

9.1组织领导本次事件发生后当地政府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协调有关部门开展调查。

9.2疫情报告当地各级医院传染病门诊管理较好,病例诊断准确,报告及时,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时组织复核和报告。疫情报告及时,报告程序科学。

9.3措施效果永联镇要求各村嘎查进行环境清理,效果较好。初始消毒、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由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消毒比较到位,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10 事件处置成本效益分析

本次事件疾控中心共出动流行病学调查人员140人次,45车次,调查825人;消毒人员40余人次,车辆10余次,总消毒面积为5000余平方米,总用药量为150公斤;实验室共采集样品27份,包括静脉血样品21份,渗出液样品2份,土壤样品3份,牛粪样品1份,参加检验120人次。

通过疫情的及时处理,防止了疫情进一步扩散,保证了

村民正常的生活秩序,维护了社会稳定。本次尽管围绕疫情开展调查和控制,花费了大量的成本,但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社会效益显著。

编辑/倪冰冰

布病调查表

附表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病例编码□□□□□省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 1.基本情况: 1.1患者姓名: 1.2 性别:⑴男⑵女□1.3年龄:□□1.4民族: 1.5职业: ⑴农民⑵民工⑶牧民⑷渔民⑸学生⑹医务人员⑺散居儿童⑻干部职员⑼家务及待业⑽畜产品收购、屠宰⑾皮毛加工销售⑿乳肉加工销售⒀兽医⒁其他⒂不详□1.6发病地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7家庭住址:县(市、区)镇(乡)村(街道)号1.8发病日期:年月日 1.9住院日期:年月日 1.10报告日期:年月日 1.11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症状体征: 2.1.1发热⑴有⑵无□2.1.2发热持续(天)□2.1.3体温最高℃ 2.1.4多汗⑴有⑵无□2.1.5肌肉、关节酸痛⑴有⑵无□ 2.1.6乏力⑴有⑵无□2.1.7肝肿大⑴有⑵无□2.1.8脾肿大⑴有⑵无□2.1.9淋巴结肿⑴有⑵无□2.1.10睾丸肿大⑴有⑵无□2.2实验室检查: 2.2.1皮肤过敏试验(× cm) 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⑴+⑵—□ 2.2.3 SAT滴度为(1:) 2.3临床诊断: 2.4治疗: 2.4.1抗生素治疗⑴有⑵无□2.4.2抗生素治疗方法 2.5转归:⑴痊愈⑵好转⑶未愈□ ⑷死亡(年月日死于) 3.流行病学调查:

3.1与动物接触史: 3.1.1畜别: 3.1.2饲养放牧⑴是⑵否□3.1.3屠宰⑴是⑵否□3.1.4配种⑴是⑵否□3.1.5兽医⑴是⑵否□3.1.6梳绒⑴是⑵否□3.1.7收购贩运⑴是⑵否□3.1.8乳肉加工⑴是⑵否□3.1.9皮毛加工⑴是⑵否□3.1.10其它 3.2防护情况: 3.2.1使用防护衣⑴是⑵否□3.2.2橡胶手套⑴是⑵否□3.2.3口罩⑴是⑵否□3.2.4帽子⑴是⑵否□3.2.5胶鞋⑴是⑵否□3.2.6防护眼镜⑴是⑵否□3.2.7使用消毒液⑴是⑵否□3.2.8工作后洗手、脸⑴是⑵否□3.2.9进食前洗手⑴是⑵否□3.2.10其它 3.3是否人畜共用食具⑴是⑵否□3.4是否人畜混居⑴有⑵无□3.5既往病史: 3.6确诊时间:年月日 3.7可能的传染源、传播途径及传播因子: 3.8其他: 3.9在本疫点病例发病时间顺序:第例。 4.调查小结: 注:国标码为各监测点国标码;病例编码中前两位为年号(如:04、05),后三位为病例流水号。 调查者单位:调查者: 审查者:调查时间:年月日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2014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宇宙地镇动物卫生监督站 为了全面掌握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科学评估动物疫病发生风险,有效预防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根据《克旗201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要求,我站适时开展了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将我站2014年上半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点 通过对往年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全镇牲畜养殖分布、数量、密度和存在疫情隐患等因素,设立了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点和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点。 各种畜禽流调点分别是:一是选择养牛数量大的永隆村为牛病流调点;二是选择羊养殖数量较多的很黑村、新地村为羊病流行病学调查点;三是选取一定数量的规模养殖场户为猪病重点流调点;四是选取刘营子村、大营子村为禽病重点流调点。在重点流调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也结合各村防控动态及疫情进行不间断流行病学调查。 二、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一)主要措施 全面认真组织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流行病学调查,一是依靠实验室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对全镇禽流感、鸡新城疫和猪瘟、猪口蹄疫进行血清抽样检测抗体,及时准确的掌握各种动物疫病的免疫情况;二是利用基层动物防疫员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布病、结核病、鸡新城疫、牛瘟、疯牛病、牛肺疫、痒病等各种畜禽疫病进行了流调和重大动物疫情排查;三是利用规模养殖场户标准化防疫的开展,通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共计13个规模养殖场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的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四是经常发布信息,提醒全镇广大兽医工作者,重点是基层防疫员随时密切观察疫情动态,这一举措发挥了很好的疫情观察作用;五是利用进行防疫督查、疫情巡查、血样采集的有利时机,以走村入户、临床观察、询问畜主、查看治疗记录、调查了解等方式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 根据《克旗201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春防期间积极开展了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重点加强了规模养殖场、养殖密集区等重点区域的疫情流调,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共对全镇7个村32个村民组350户养殖户开展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人畜共患病和外来动物疫病进行了

炭疽处理

地震灾区炭疽疫情应急处理预案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畜间,以牛、羊、马等草食动物最为易感。人类偶然从病畜及其产品受到感染。常见类型是皮肤炭疽,少数为肺部、肠道和脑膜的急性感染,有的伴发急性败血症。炭疽芽胞杆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阳性的粗大杆菌,在外界环境中,当条件不适合生长繁殖时,炭疽芽胞杆菌可形成芽胞。芽胞对热、冷、干燥、化学物质、射线和其他不利条件有抵抗力,在土壤中可存活数十年。炭疽杆菌能引起人和动物的炭疽病。对草食性动物致病力最强,对人的致病力中等,介于草食动物与肉食动物之间。在环境中炭疽芽胞是主要的存在形式。多数情况下,总是食草动物首先感染,患病动物的血液、粪尿排泄物,乳汁,病死畜的内脏、骨骼直接感染人类或污染环境,是感染的重要来源。污染的动物制品作为传染源也有重要意义。病人作为传染源很少见。人类常常通过患病动物的肉类、皮毛或患病动物排出物或其他排出物污染的物品获得感染。炭疽主要有三种感染形式:经皮肤接触感染,经口感染和吸入性感染。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地震导致大量人畜伤亡、环境改变。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凉山彝族自治州甘为炭疽流行区,特别是震中所在地阿坝州

为近年来炭疽病例报告较多的地区,今年1-4月全国报告53例,该州报告15例,为报告发病最多的地区。地震波及的甘肃、青海、贵州、云南等地均有炭疽流行。为指导灾区做好灾后炭疽防治工作,特制定本预案。 一、地震灾害发生时的应对措施和注意事项 (一)地震对炭疽的发生和流行可能产生的影响。 炭疽芽胞杆菌可以形成芽胞,在土壤中长期存在,地震时,土壤表面及翻出地表面的土壤深处的炭疽芽孢,可能会在空气中形成一定的气溶胶,另外在施救作业时也可搅起土壤,污染空气,如果局部浓度过高时吸入就可能引起肺炭疽。此外地震灾害发生时由于缺少水源,卫生条件不好,炭疽芽孢可能污染手及食物,引起皮肤炭疽和肠炭疽,尽管这种情况很少见,也应引起注意。牲畜炭疽是引起人类炭疽的主要因素,而地震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炭疽芽胞的暴露都会对牲畜炭疽产生一定的影响。 (二)主要应对措施。 1.对可疑污染地区的施救人员的健康情况进行监护,有发热等异常情况,及时报告所在单位领导及卫生防疫部门,及时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防止水源污染,加强饮食、饮水监督。 3.对曾经有疫情发生的地方和可疑污染地区进行监测,喷洒含氯消毒液彻底消毒。

XX2016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XX年动物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 根据上级业务部门的安排部署,XX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时间段为2016年5月至2016年7月共3个月。根据文件要求,我乡安排专人负责,结合春季动物防疫整村推进,在3月中、下旬进村入户,开展了这项工作。该次调查涉及XXXX 村委会xx村小组、XX委会XX村小组各20户共40户散养户,以及XX养殖专业合作社、XX养殖专业合作社、XX养殖专业合作社和XX养殖专业合作社4个规模养殖场。 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此次调查对像在调查时限内生猪存栏902头,出栏1069头,免疫数695头,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发病数19头,均为肠道疾病,死亡3头,其中发病死亡3头,免疫反应死亡0头,总死亡率0.3%。牛存栏158头,出栏48头,免疫112头,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调查时限内无发病死亡,总死亡率为0。家禽存栏7192只,出栏8444只,免疫数5279只,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发病数202只,其中气管炎202只,免疫反应死亡0头,发病死亡8只,总死亡率0.1%。山羊存栏695只,出栏106只,免疫数522只,无发病数,总死亡率为0。犬存栏15只,出栏0只,免疫数15只,免疫密度为应免数的100%,无发病死亡数,总死亡率为0。马存栏20匹,出栏0头,无发病,总死亡率为0. 调查结果分析:此次调查选点合理,具代表性,调查数

据具有真实有效性,调查范围内的猪、牛、羊、家禽、马及犬只免疫注射所使用的疫苗均是县业务部门统一调配发放的疫苗,经免疫注射某种疫苗后极少出现再发该病的情况,说明兽医人员在开展免疫注射工作时认真负责,确保真打真有效。在该次抽样调查中,死亡的猪3头均为仔猪白痢和肠炎,家禽都是发病死亡,死亡的8只均为气管炎。尚无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禽流感、小反刍兽疫、猪水泡病、羊痘(绵羊痘)、猪伪狂犬病、牛结核病、蓝舌病、炭疽、布鲁氏杆菌病、狂犬病、马传贫、马鼻疽、疯牛病、羊痒病、甲型H1N1等动物疫病发生。我们将继续加强动物防疫注射及疫病监测工作,杜绝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促进我乡畜牧业健康稳定发展。 XX XX年XX月XX日

布病调查报告

布病调查报告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

X X县城关镇1例布病调查报告2012年1月25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XX县城关乡2村在2012年1月25日17时报告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中心发现后,由传染病防治科科长、地病科科长、及传染病防治科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城关镇是XX县少数民族回族居民聚集居住区域,由于该地区回民居多,多以屠宰和羊肉加工为主,造成了此次布病的发病可能因素。 二、县布病发病情况 2012年1月1日至1月25日我县共发生布病1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 1、地区分布:县城关镇8村。 2、时间分布:病例发病时间是2012年1月17日,诊断日期为2012年1月25日。 3、人群分布:45岁男性。 调查情况病人李赵,男性,42岁,1月17日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多汗口服退烧药物治疗无效,后又到县中心医院进行就诊,医生建议到上级医院进行进一步检查,2月25日患者在郑州大学一附院被确诊为布病。经调查该患者为屠宰羊为职业的回民,且屠宰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与羊有密切接触史。 实验室检查:患者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 四、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该村共有12000余人,其中养羊户8户,屠宰羊户有80户。经调查发病患者为屠宰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情况。我们同时又到患者就诊过的县中心医院进行主动搜索未发现类似病例。据调查得知可

一起炭疽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一起炭疽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12T17:32:07.41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刘丹[导读] 通过对1例肺炭疽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刘丹(乌兰浩特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内蒙古乌兰浩特 137400)【摘要】目的通过对1例肺炭疽死亡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噬箘体裂解实验及青霉素敏感实验进行分析和诊断。结果共确诊6例病人,其中5例皮肤炭疽病例治疗痊愈,1例肺炭疽死亡。患者有明确的病、死畜接触史。通过对感染病畜肉的追踪销毁、接触人群的隔离检查及患者接触环境的消毒,及时有效的控制了病情的发展。结论医疗机构应提高炭疽诊断治疗水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避免造成肺炭疽的形成和疫情蔓延的可能。应加大对炭疽的防治知识宣传力度,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地区进行重点宣传,让群众了解必要的预防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和防护能力。【关键词】炭疽死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2011年8月26日我中心接到一封吉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信函,报告该省收治了我市一名炭疽病人,经过医治无效临床死亡。接到报告我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赶赴该患者住址现场展开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经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临床症状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确认是一起皮肤炭疽爆发疫情,其中1例继发感染肺炭疽死亡。现将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 基本情况 患者郭××,男,55岁,汉族,职业为瓦工,家庭住址为内蒙古自治区乌兰浩特市永联办事处永联嘎查团结屯133号。该办事处为城乡结合部,属于半农半牧区,也属于炭疽流行区。8月30日经过专家结合该患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了研判,结果判定为炭疽确诊病例,病型为皮肤炭疽、脑膜炎型炭疽和肺炭疽。该患者曾经于2011年8月18日参与不明原因病死牛的屠宰分割,期间双手均被割伤划破。8月22日患者出现周身疼痛,当日晚表现发热。潜伏期5天,23日病情加重,双侧腋下淋巴结先后出现肿大,24日体温达摄氏38.5度,视为感冒,在村卫生所经抗生素治疗,未见效果,当晚自觉头疼头晕,便于25日早先后到城区2所综合医院就诊,均怀疑为皮肤炭疽,并被一所医院收治入院,鉴于该医院不具备收治条件,23时转至长春市传染病医院。辅助检查:床头胸片显示右下肺外带肋膈角模糊,疑似片状阴影,上纵膈增宽,入院诊断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该患者于8月26日14时50分医治无效,临床死亡,死亡原因为脑膜炭疽导致的高颅压、脑疝致呼吸、循环衰竭。 2 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1 本次疫情传染源及接触人群8月1日,该患者的连襟养牛10余头中1头牛突然不明原因死亡,未经任何处理整只出售。8月18日又有一头牛发病死亡,患者郭××前来帮助屠宰分割出售给本村屯的居民,在屠宰过程中不慎将双手割伤划破感染发病,确定本次炭疽爆发疫情传染源为王××家病牛,而后郭××为继发肺炭疽传染源,经调查,共与该患者密切接触者共27人,一般接触者3人,购买和加工、食用牛肉等密切接触53人。 2.2这次流调中确诊病例和疑似病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从8月1日至30日,共发现有6例先后出现小丘疹、水泡,继而在水泡周围出现环形水肿,中央水泡发生溃疡,并坏死形成焦痂,呈现典型的皮肤炭疽痈,其中1例继发成肺炭疽死亡,5例在××医院接受隔离治疗,痊愈出院。 2.3实验室检测和结果根据《炭疽诊断标准》(WS2 83—2008)[1]、《动物炭疽诊断技术》(NY/T561—2002)[2],8月26日,我们共采集病人及接触者血样31份和皮肤渗出液共9份、污染土壤等污染材料3份,其中皮肤渗出物标本中经过涂片镜检阳性材料3份,经过细菌分离培养其中2份检测到典型的炭疽芽疱杆菌菌株,再进一步噬箘体裂解实验和青霉素敏感实验,确认为炭疽芽疱杆菌。 2.4病例确诊及治疗情况通过以上流行病学调查结合临场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结果确定本次炭疽爆发疫情共确诊6例病人,其中5例皮肤炭疽病例治疗痊愈,1例肺炭疽死亡,本次疫情死亡率为0.10 %。 2.5流行过程本起暴发疫情首发病例发生于8月22日,末例病例在8月30日,发病时间集中在8 月下旬,发病达6例,占调查总人数的 1.12%(6/536)。年龄分布在29~55岁,所有病例和感染者均接触过和食用过病牛。 2.6疫情处理 2.6.1传染源的处理卫生、农业、畜牧、工商等部门密切配合,对病牛肉进行了组织人员追踪病牛肉和牛皮去向,清查收缴,追查到后按要求进行消毒销毁,同时开展病例的搜索,在全村范围内停止牛、马、驴、羊等大牲畜的调运和交易,并严禁散养散放。对规模养殖小区和散养户实行全天候疫情监控和每日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疫情,立刻处置。 2.6.2对患者的救治设立炭疽治疗传染病隔离治疗病房,对5例皮肤炭疽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并采集渗出液、血液进行检验。 2.6.3对密切接触者的措施对密切接触者开展追踪调查,隔离,进行医学观察。 2.6.4对传播途径的措施对患者郭××家的衣服、用具、呕吐物等污染过的物品进行终末消毒,对屠宰病牛户的内外环境场所及病例居舍、牛羊圈舍、屠宰场所等进行终末消毒;并在消毒前后分别采样,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 2.6.5对易感者的措施在该村屯居民中开展健康教育宣传工作,提高居民防病知识,不屠宰和食用病畜肉,有前驱症状者立即报告。 截至8月30日该起炭疽疫情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3 讨论 通过这次疫情处理我们得到的启示如下:一、对已经发现的炭疽患者及疑似病例进行集中隔离治疗,确保尽早、尽快、彻底治愈。同时,对疫区患者家属及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排查,并对周边生活环境进行消毒处理。二、在全市范围内停止牛、马、驴、羊等大牲畜的调运和交易,并严禁散养散放。对规模养殖小区和散养户实行全时疫情监控和每日零报告制度。一旦发现疫情,立刻处置。三、暂停全市范围内牛羊屠宰活动,定点屠宰场停止牛羊屠宰,并严厉打击私屠滥宰行为。四、全面做好舆论宣传和信息报送工作,及时掌握和上报有关情况,及时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五、加大对炭疽的防治知识宣传力度,特别是在疫情发生地区进行重点宣传,让群众了解相关知识,提高防病意识和防护能力,积极参与防治。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空白)[1]

布病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口口口口口口病例编码口口口口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 1.基本情况 1.1患者姓名 1.2性别(1)男(2)女口1.3年龄(岁)口口1.4 民族 1.5职业(1)农民(2)民工(3)牧民(4)渔民(5)学生(6)医务人员(7)散居儿童(8)干部职员(9)家务及待业(10)畜产品收购屠宰(11)皮毛加工销售(12)乳肉加工销售 (13)兽医 (14)其他 (15)不详 口口. 1.6发病地址县(市、区)(乡)村(街道)号 1.7发病日期年月日 1.8住院日期年月日 1.9报告日期年月日 1.10所住医院名称 2.临床表现 2.1症状体征 2.1.1发热(1)有(2)无口2.1.2发热持续(天) 2.1.3体温最高℃ 2.1.4多汗(1)有(2)无口2.1.5肌肉、关节酸痛(1)有(2)无口

2.1.6乏力(1)有(2)无口 2.1.7肝胂大(1)有(2)无口2.1.8脾肿大(1)有(2)无口2.1.9淋巴结肿大(1)有(2)无口2.1.1口睾丸肿大(1)有(2)无口2.2实验室检查 2.2.1玻片凝集反应(1) - (2)+口2.2.2虎红平板凝集反应(1) - (2)+口2.2.3皮肤过敏试验(1)有(2)无口 2.2.4病原分离(1)从病人血液中(2)从病人骨髓中(3)其他体液中(4)从病人排泄物中(5)无口 2.2.5 SAT滴度为1:100(++)(1)有(2)无口2.2.6 补体结合试验1:100(++)(1)有(2)无口2.2.7 Combs试验滴度为1:400(+ +)(1)有(2)无口2.3临床诊断 2.4治疗 2.4.1抗生素治疗(1)有(2)无口2.4.2抗原治疗法(1)有(2)无口2.4.3水解素治疗法(1)有(2)无口2.4.4溶菌素治疗法(1)有(2)无口 2.5转归(1)痊愈(2)好转(3)末愈(4)死亡(年月日死于)口 3.流行病调查 3.1与动物接触史

炭疽病防治规范

炭疽防治技术规范 炭疽(Anthrax)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必须报告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为预防和控制炭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和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1 适用范围 本规范规定了炭疽的诊断、疫情报告、疫情处理、防治措施和控制标准。 本规范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一切从事动物饲养、经营及其产品的生产、经营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从事动物防疫活动的单位和个人。 2 诊断 依据本病流行病学调查、临床症状,结合实验室诊断结果做出综合判定。 2.1 流行特点 本病为人畜共患传染病,各种家畜、野生动物及人对本病都有不同程度的易感性。草食动物最易感,其次是杂食动物,再次是肉食动物,家禽一般不感染。人也易感。 患病动物和因炭疽而死亡的动物尸体以及污染的土壤、草地、水、饲料都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炭疽芽胞对环境具有很强的抵抗力,其污染的土壤、水源及场地可形成持久的疫源地。本病主要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感染。 本病呈地方性流行。有一定的季节性,多发生在吸血昆虫多、雨水多、洪水泛滥的季节。2.2 临床症状 2.2.1 本规范规定本病的潜伏期为20天。 2.2.2 典型症状 本病主要呈急性经过,多以突然死亡、天然孔出血、尸僵不全为特征。 牛:体温升高常达41℃以上,可视黏膜呈暗紫色,心动过速、呼吸困难。呈慢性经过的病牛,在颈、胸前、肩胛、腹下或外阴部常见水肿;皮肤病灶温度增高,坚硬,有压痛,也可发生坏死,有时形成溃疡;颈部水肿常与咽炎和喉头水肿相伴发生,致使呼吸困难加重。急性病例一般经24~36小时后死亡,亚急性病例一般经2~5天后死亡。 马:体温升高,腹下、乳房、肩及咽喉部常见水肿。舌炭疽多见呼吸困难、发绀;肠炭疽腹痛明显。急性病例一般经24~36小时后死亡,有炭疽痈时,病程可达3~8天。 羊:多表现为最急性(猝死)病症,摇摆、磨牙、抽搐,挣扎、突然倒毙,有的可见从天然孔流出带气泡的黑红色血液。病程稍长者也只持续数小时后死亡。https://www.doczj.com/doc/ac17401226.html, 猪:多为局限性变化,呈慢性经过,临床症状不明显,常在宰后见病变。 犬和其它肉食动物临床症状不明显。 2.3 病理变化 死亡患病动物可视黏膜发绀、出血。血液呈暗紫红色,凝固不良,粘稠似煤焦油状。皮下、肌间、咽喉等部位有浆液性渗出及出血。淋巴结肿大、充血,切面潮红。脾脏高度肿胀,达正常数倍,脾髓呈黑紫色。 严禁在非生物安全条件下进行疑似患病动物、患病动物的尸体剖检。 2.4 实验室诊断 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必须在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 2.4.1 病原鉴定 2.4.1.1 样品采集、包装与运输 按照NY/T561 2.1.2、4.1、5.1执行。 2.4.1.2 病原学诊断 炭疽的病原分离及鉴定(见NY/T561)。 2.4.2 血清学诊断

炭疽题目

炭 疽 病 知 识 试 题 科室: 姓名: 一、连连看 1 炭疽杆菌区别于类炭疽杆菌的试验中,炭疽杆菌阴性的一项是( ) A.荚膜B.动力C.串珠试验D. 噬菌体裂解试验E.动物致病力试验 2 致病菌中最大的细菌是 ( ) A.破伤风梭菌 B.产气荚膜梭菌 C.炭疽芽胞杆菌 D.肉毒梭菌 E.枯草杆菌 3 人类最常见的炭疽病是 ( ) A.肺炭疽 B.肠炭疽 C. 炭疽败血症D.脑炭疽E.皮肤炭疽 4 炭疽毒素毒性作用主要是直接损伤 ( ) A.白细胞 B.红细胞 C.微血管内皮细胞 D.肝细胞 E.脾细胞 5 炭疽微生物学检查采集标本,下列哪种不正确 ( ) A.无菌割取兽尸耳朵或舌尖组织 B.人皮肤炭疽无菌取病灶渗出液 C.人肺炭疽无菌取痰及血液 D.人肠炭疽无菌取畜肉及血液 E.兽尸剖检并取血液 6 结合临床症状可作炭疽病初步诊断的直接镜检结果是 ( ) A.找到革兰阳性芽胞大杆菌 B.找到有荚膜的竹节状革兰阳性大杆菌 C.找到有芽胞链状革兰阳性大杆菌 D.找到有荚膜的革兰阳性大杆菌 E.找到革兰阳性大杆菌 7 关于炭疽杆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引起人畜共患病 B.主要引起草食动物炭疽病 C.对人畜危害最大的病原体 D.可传给肉食动物 E.可通过多种途径传给人

8下列细菌中属需氧芽胞杆菌的是() A.破伤风梭菌 B.肉毒梭菌 C.产气荚膜梭菌 D.炭疽芽胞杆菌 E.白喉棒状杆菌 9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被发现的病原菌是() A.破伤风梭菌 B.肉毒梭菌 C.炭疽芽胞杆菌 D.葡萄球菌 E.白喉棒状杆菌 10 控制炭疽芽胞杆菌毒力的物质是() A.染色体 B.噬菌体 C.质粒 D.侵袭性酶 E.毒素 11主要引起食草动物传染病的细菌是() A.炭疽芽胞杆菌 B.结核分枝杆菌 C.鼠疫杆菌 D.枯草杆菌 E.小肠结肠炎耶氏杆菌 三、填空题 1、通过细菌学方法确诊出现肺炭疽病人,并发生人与人之间的传播时。对直接接触者,可以给 予预防性治疗,常规剂量天。对间接接触者采取何种预防措施:。 2、炭疽按感染途径不同可分为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和炭疽败血症等临床类型。一般潜伏期为日,也有短至小时,长至日。 3、炭疽的诊断主要根据病例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作出诊断。流行病学线索主要包括:病人生活在已证实存在炭疽的疫区内,或在发病前日内到达过该类地区;从事.. . 的职业;接触过可疑的病、死动物或其残骸,食用过可疑的病、死动物肉类或其制品;在可能被污染的地区内从事耕耘或挖掘等操作。炭疽芽胞对热、冷、干燥、化学物质、射线和其他不利条件有抵抗力,在土壤中可存活年。 4、疫点的消毒处理:排泄物等按:稀释污物加漂白粉搅匀后作用小时后弃去;污染场地(住房、厩舍及周围环境)用%的漂白粉水溶液按喷雾作用小时; 5、病人出院或死亡,应对该环境进行终末消毒,应使用消毒剂反复进行,直到隔日检查连续次不能检出有致病能力的炭疽芽胞杆菌为止。

炭疽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情况总结范文稿

炭疽病防控知识宣传工作情况总结范文稿 我局接到卫健委的通报后,高度重视,迅速采取行动,按照省市炭疽病防控部署和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疫病防控措施,积极宣传防控知识宣传工作,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开展畜间流行病学排查。调查人员对卫健委报告的15例病人涉及的养殖场(户)开展紧急流行病学调查。对10户从事饲养牲畜史家庭进行排查,同时延伸至相关屠宰场点、XXXXXX有限公司场所进行调查采样。现场查看存栏牲畜健康状况,并采集环境样品、血清样品、皮革样品进行检测化验,共检测样品XXX份。经XXXXXXXX 病原荧光PCR方法检测,核酸阳性样品4份,其中养殖场所环境样品1份,皮革厂皮革样品3份。 2、加强消毒灭源。我XXXXXX组织人员,每天三次对患者所在的家居环境、存放牛皮冷库、投放骨头内脏的垃圾池、牛舍、羊舍、宰杀点及周围场地的全面彻底消毒进行消毒,并对全县其他养殖场场区内圈舍、场地和场区外围进行全面消毒全面排查,实行日排查日报告。截止目前,全县发放、使用消毒液6吨,消毒面积411538平方米。

3、积极开展疫病排查。全县范围内组织8个防疫检疫中心站所有人员和19个乡镇人员对牛、羊养殖场进行逐个排查。截止目前,我局出动排查人员534人次、车辆86车次,排查牛羊养殖场(户)3351个,没有发现异常情况。 4、对涉事疑似污染的皮革厂,责令停止生产,生皮用1:100二氧化氯液浸泡进行消毒处理,仓库、场地打扫清理消毒无害化处理。 5、开展宣传教育。县局印发炭疽杆菌防治明白纸3500份发放到养殖场(户),制定严格的消毒制度,消毒技术规范,提高消毒的效果。 6、紧急免疫接种。采购牛羊用Ⅱ号炭疽芽孢疫苗5万毫升,对全县所有易感动物进行强制免疫接种。截止目前,全县出动防疫人员401人次,对全县牛羊进行集中强制免疫,免疫养殖场(户)1959个,做到应免尽免。 7、加强检疫监管。规范检疫出证,密切关注养殖场(户)牛羊的健康状况。 二、存在问题 1、在人畜共患病的处置上,缺乏人与动物疫控系统的联动机制,致使前期防控信息报送不畅,信息上报不及时。

新首阳山镇1例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关于首阳山镇1例布病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13年3月1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监测系统报告我市辖区首阳山镇1例布鲁氏菌病,属散发疫情,我疾控中心发现疫情后,刘双立副主任立即与畜牧局负责人进行沟通,并带领传染病防治科科长、传染病防治科及化验科相关业务人员进入现场进行流行病学调查、传染源搜索、采样检测、密切接触者搜索、污染物消毒处置、宣传教育消毒技术指导等工作。现将疫情调查处置情况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 沟口头村位于首阳山镇北部,共443户1704人,8个村民组。人均年收入6880元,以农业为主,环境卫生条件一般。该村2007年开始养羊。目前有四户养羊户,两户规模相对大,每户100只左右,位于村北单门独户,放养结合,人羊混居。另外两户规模小,每户2只。养羊户卫生条件差,养羊无帽、口罩等防护措施,很可能是防护条件差导致布病的发生。目前发病1例为薛现敏、男、62岁。 二、布病发病情况 2013年1月1日至3月15日我市共发生布病2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 1、地区分布:首阳山镇沟口头村1例。 2、时间分布:患者自称2012年12月中旬觉不适,发热、无力,以其他病治疗,于3月14日在洛阳疾控中心诊断为布鲁氏菌病。 3、人群分布:62岁男性。

四、调查情况 患者薛献民,男,62岁,2012年12月中旬出现不明原因发热经、多汗到市疾控中心就诊,医生以其它病治疗,效不佳。建议到洛阳市疾控中心进行进一步检查,2013年3月14日患者在洛阳市疾控中心被确诊为布病。经调查该患者在家圈养100余只羊,养羊的地方和居住同在一个院子。与羊有密切接触史,无任何防护措施。实验室检查:患者在洛阳市疾控中心通过实验室确诊阳性。血清诊断效价1:3200。 五、传染源及传染因素调查 该村历史上无养羊传统,六年前村民薛聚芳开始养。目前该村共有四户养羊户,两大户分别养100余只。两小户分别养2——3只羊。发病患者为其中一大户,与羊有密切接触史,无基本防护措施,卫生条件差。2012年11月份,在没有卫生防护措施情况下,接生过几只死羊羔。除患者外,我中心对患者家属和密切接触者进行随访调查未发现类似病例。根据调查得知可能的传染源为病羊;传播途径可能为直接传染;传播因子为病羊的流产物、病羊血液、被尿和粪便污染的圈舍、土壤及水等。检验人员对该村养羊户及其周围邻居50余人采血化验初筛,结果薛进先(家养羊2只)1人弱阳性,对其进一步进行补休结合实验,结果阴性。 六、疫点及病人处理 根据《布鲁氏菌病防治规范》,我中心专业消毒人员对病人居家地面、墙壁、门窗、室内空气、餐具饮具、病畜圈舍、人用井水等存

法律援助格式范本

枣庄市法律援助格式文书 示范文本 枣庄市司法局 二〇一二年四月

法律援助来访/电/信咨询登记表 ()援咨字[ ]第号 咨询人性别文化程度 咨询时间联系电话 住所 咨询 内容 答复 意见 接待人员(签字): 日期:备注

法律援助申请表 ()援申字[ ]第号 申请人性别身份证号 申请 时间 住所 联系电话 村(居)委会 办公电话/民调主任电话: 代理人代理人身份证号码对方当事人对方联系方式 申请事项类别□刑事案件□公证事项□司法鉴定 □依法请求国家赔偿□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 □请求支付劳动报酬□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 □因工伤、交通、医疗事故或者其他人身伤害事故受到人身损害要求赔偿或者补偿□因劳动合同关系使权益受到损害要求赔偿或者补偿 □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受到损害要求赔偿或者补偿 □因征地、拆迁使权益受到损害要求赔偿或者补偿 □因假劣种子、农药、化肥以及环境污染使权益受到损害要求赔偿或者补偿 □其他 申请法律援助的案情及理由 申请人承诺: 本人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因此就上述事项申请法律援助。以上所填内容均为真实情况。 申请人或代理人(签字): 日期: 备注

法律援助申请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证明 申请人基本信息 姓名性别身份证号码 联系电话 申请人及其家庭经济状况 收入情况 □职业收入(工资,含离退休金):元/月 □种植、养殖、个体经营扣除成本后的净收入:元/月 □其他收入:元/月 □无收入 每月平均收入元/人 支出情况每月平均开支元/人 申请人家庭主要 财产状况 房产处,价值元 汽车辆,价值元 存款元 其他 家庭成员 经济状况 姓名年龄关系职业收入 申请人因家庭经济条件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申请法律援助,特此证明。 出证单位(盖章): 日期: 说明: 1、家庭成员包括申请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由其供养的尚在求学的成年子女、与其共同生活并由其供养的其他人员或未成年申请人的父母。 2、平均收入指在申请日前12个月的收入的平均值。 3、月基本开支包括房屋租金、日常生活费用、医疗费、教育费用等必要开支。 4、出证单位包括村(居)委会、乡镇(街办)及其他有权出具证明的单位。

炭疽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炭疽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 国标码□□□□□□病例编码□□□□□省(区、市)地区(市)县(区)乡(农场、镇、街道) 一、基本情况 1. 患者姓名:_________ (如患者年龄<14岁,则家长姓名:_____________) 2. 性别:1男,2女□ 3. 年龄:_____岁□□□ 4. 民族:1汉族,2壮族,3维吾尔族,4回族,5蒙古族,6其他□ 5. 职业:□ (1)幼托儿童(2)散居儿童(3)学生(4)教师(5)保育保姆(6)饮食从业人员(7)商业服务(8)医务人员(9)工人(10)民工(11)农民(12)牧民 (13)渔(船)民(14)干部职员(15)离退人员(16)家务待业(17)其他 6.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_ 7.家庭住址: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县(市区)_____乡(镇/居委会)____村(街道) 二、发病情况 1. 发病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2. 就诊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3. 发病地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住院医院:____________________ 5. 住院号: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住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7. 出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 8. 入院诊断:□ 1炭疽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4其他 9.临床诊断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_日□□□□/□□/□□10. 出院诊断:□ 1炭疽疑似病例,2临床诊断病例,3实验室确诊病例,4其他 11.临床类型:⑴皮肤型⑵肠型⑶肺型⑷其它□12. 转归:1 痊愈,2 好转,3 死亡(日期:_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三、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 1. ⑴发热最高体温(℃)⑵头痛⑶全身不适⑷两项以上□ 2. 炭疽痈⑴有(个数)⑵无□ 3. 炭疽痈部位:⑴手指⑵手背⑶上肢⑷下肢⑸足背⑹面部⑺其它□ 4. 炭疽痈属于:⑴水疱期⑵结痂期□ 5. 皮肤粘膜发绀⑴有⑵无□ 6. 恶性水肿⑴有(部位)⑵无□ 7. ⑴腹痛、⑵腹泻⑶呕吐⑷血水样便□□□□ 8. ⑴咳嗽⑵血痰⑶胸痛⑷呼吸困难□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2014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报告——宇宙地镇动物卫生监督站为了全面掌握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发展和流行规律,科学评估动物疫病发生风险,有效预防各种动物疫病的发生,根据《克旗201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的要求,我站适时开展了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工作。现将我站2014年上半年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设立流行病学调查点通过对往年各种动物疫病的流行特点和发生发展规律进行总结分析,根据全镇牲畜养殖分布、数量、密度和存在疫情隐患等因素,设立了定点流行病学调查点和专项流行病学调查点。 各种畜禽流调点分别是:一是选择养牛数量大的永隆村为牛病流调点; 二是选择羊养殖数量较多的很黑村、新地村为羊病流行病学调查点; 三是选取一定数量的规模养殖场户为猪病重点流调点; 四是选取刘营子村、大营子村为禽病重点流调点。在重点流调点开展流行病学调查的同时,也结合各村防控动态及疫情进行不间断流行病学调查。 二、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情况(一)主要措施全面认真组织开展了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及流行病学调查,一是依靠实验室快速准确的检测技术,对全镇禽流感、鸡新城疫和猪瘟、猪口蹄疫进行血清抽样检测抗体,及时准确的掌握各种动物疫病的免疫情况;二是利用基层动物防疫员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蓝耳病、猪瘟、布病、结核病、鸡新城疫、牛瘟、疯牛病、牛肺疫、痒病等各种畜禽疫病进行了流调和重大动物疫情排查;三是利用规模养殖场户标准化防疫的开展,通过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共计13个规模养殖场进行全面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的同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四是经常发布信息,提醒全镇广大兽医工作者,重点是基层防疫员随时密切观察疫情动态,这一举措发挥了很好的疫情观察作用; 五是利用进行防疫督查、疫情巡查、血样采集的有利时机,以走村入户、临床观察、询问畜主、查看治疗记录、调查了解等方式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二)流行病学调查情况根据《克旗2014年动物疫病监测与流行病学调查计划》,春防期间积极开展了动物疫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重点加强了规模养殖场、养殖密集区等重点区域的疫情流调,及时掌握疫情动态。共对全镇7个村32个村民组350户养殖户开展了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病、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鸡新城疫等人畜共患病和外来动物疫病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累计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易感动物调查猪1010口次,牛1284头次,羊23612只次,禽1240羽次。均未发现重大动物疫情以及疯牛病、牛肺疫、羊痒病、非洲猪瘟、牛瘟、马鼻疽、马传贫等外来疫情及已消灭或基本消灭的疫病。同时严格执行疫情报告制度和疫情举报核查制度。通过流调工作,全镇未发现重大动物疫情,其它动物疫情也总体平稳。 (三)专项流行病学调查 1 今年以来,特别是今春接羔保育时期,积极行动,开展专项流调,2014年上半年共完成布病流调羊11245只次,紧紧围绕旗疫控中心通报的我镇2人感染病例,对其自养牛羊和同群牛羊及同村牛羊进行调查,通过询问畜主和临床观察,对有流产病史的,及时进行处置。 2、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对我镇的2个村存栏的23612只羊认真开展了家畜包虫病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工作,发现我镇现在羊感染脑包虫的情况比较多见,感染率达1%,药物

黑龙江省同江市一起牛炭疽疫情的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2019年第36卷第11期 黑龙江省同江市一起牛炭疽疫情的 紧急流行病学调查 郭永丽1,张 君1,张加勇1,钟映梅1,苏 景1,王 新2,孙 刚1 (1. 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2. 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分院,黑龙江齐齐哈尔 161000) 摘 要:2019年7月21日,黑龙江省同江市某养牛户报告发现牛患病死亡。黑龙江省动物疫病预防与控制中心采用现场调查、入户访谈、实验室检测等方法,对该起疫情进行了紧急流行病学调查。调查发现,此次疫情共造成9头牛死亡。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认定此次疫情是由炭疽杆菌引起的。推测发生原因是,汛期雨量较大,疫点上游河岸炭疽掩埋地遭雨水冲刷,从而带出炭疽杆菌芽孢,继而污染江心岛牧草,导致该岛放牧牛感染死亡。该起疫情提示,炭疽病例的及时确诊和规范处置可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具有重要公共卫生意义。 关键词:牛;炭疽;流行病学调查;同江市 中图分类号:S85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944X(2019)11-0001-06 DOI:10.3969/j.issn.1005-944X.2019.11.001 Emergency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on an Outbreak of Bovine Anthrax in Tongjiang C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Guo Yongli1,Zhang Jun1,Zhang Jiayong1,Zhong Yingmei1,Su Jing1,Wang Xin2,Sun Gang1 (1. Heilongjiang Provincial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Harbin, Heilongjiang 150030,China;2. Animal Husbandry and Veterinary College of Heilongjiang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Qiqihar,Heilongjiang 161000,China) Abstract:On July 21,2019,it was reported by a farmer in Tongjiang City of Heilongjiang Province that some cattle died. Subsequently,through ?eld investigation,face-to-face interviews,laboratory detection and other methods,an emergent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 was carried out by Heilongjiang Animal Diseas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Center. It was found that a total of 9 cattle died,based on clinical symptoms,laboratory detection and 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the epidemic was determined to be caused by Bacillus anthracis. Specially,it was assumed that the Bacillus anthracis was carried away by rainwater that washed land?ll sites of anthrax cases along the bank of upper river where the disease took place in ?ood season,so the pasture in the island in the river was polluted,resulting in the outbreak. Therefore,it was suggested that the spreading of anthrax could be prevented by timely diagnosis and standardized disposal of all infected cases,which was of important signi?cance for public health. Key words:cattle;anthrax;epidemiological investigation;Tongjiang City 收稿日期:2019-09-09 修回日期:2019-09-22 通信作者:孙 刚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