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五章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五章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五章
公共关系学复习笔记第五章

第五章公共关系调查

一、考核知识点

(一)公共关系调查的界定

1、识记:

(1)公共关系调查(P40、P108)

公共关系调查是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组织公共关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考察和分析,寻求建立组织良好形象的科学认识活动。

2、领会:

(1)公共关系调查的意义(P106-107)

一般而言,公共关系调查的意义主要有以下5个方面:

1、了解公关现状,明确组织公共关系的工作目标。

2、实施环境监测,把握组织公共关系环境的现状及其变化特点。

3、进行形象定位,缩小组织的自我期望形象与其在公众中实际形象的差距。

4、开展问题预警,预报组织可能出现的公共关系问题。

5、提供事实依据,保证组织决策的科学性。

(2)公共关系调查的内涵(P108)

公共关系调查的内涵基本有以下3点主要内容:

1、公共关系调查运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2、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是组织公共关系的现状。

3、公共关系调查是一种有目的的科学认识活动。

(3)公共关系调查的特点(P109-110)

公共关系调查本身所具有的特点主要有3个方面:

1、调查目的明确。“知己知彼”

2、调查对象具体。“特定的公众”

3、调查人员信息意识强烈。“信息就是任务”

(4)公共关系调查的原则(P110-111)

公共关系调查人员必须遵循5大原则:

1、客观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必须搜集那些能够真实、客观、准确地反映组织公共关系状况的资料。

2、系统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注重调查对象的整体性,必须根据调查的目的,搜集那些能够全面系统地反映组织公共关系状况的资料。

3、时效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要注意调查资料传递的快捷性,以便组织根据资料及时作出决策。

4、计划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在安排调查活动时必须事先制定一个周密的计划,对调查活动及参与活动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理的安排,以保证调查的顺利进行,并提高调查的效率。

5、效用性原则。即要求调查人员必须以较少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投入,获得最佳的调查效果。

(二)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内容

1、识记:

(1)组织基本情况调查的概念(P112)

组织基本情况调查,是指对组织自身各方面情况所进行的调查。“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组织要取得公共关系活动的成功,“知己”是第一要事。

(2)组织形象调查的概念(P113)

组织形象调查,是指对公众关于组织的认识、看法和评价的调查,是公共关系调查中最重要的内容。

(3)传播媒介状况调查的概念(P116)

传播媒介状况调查,是指对公共关系活动中所使用的各种传播媒介状况的调查。

(4)社会环境调查的概念(P117)

社会环境调查,是指对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环境所进行的调查。

(5)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的概念(P118)

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主要是指对组织开展的专题性公共关系活动所产生的社会效果以及公众反映所进行的调查。

2、领会:

(1)组织基本情况调查的内容(P112)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来看,组织基本情况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组织的发展状况;②组织成员的基本情况;③组织内部的员工关系。

(2)组织形象调查的内容(P113-116)

组织形象调查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组织实际社会形象调查和形象差距比较分析。

①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调查。可从三个方面入手:1、了解组织决策层的目标和期望;2、调查组织员工的要求和评价;3、分析组织的现状和基本条件。

②组织实际社会形象调查。可分三个步骤走:公众网络分析→组织形象地位测量→组织形象要素调查。

③形象差距比较分析。将组织实际社会形象与组织自我期望形象进行比较分析,寻找两者的差距。

(3)传播媒介状况调查的内容(P116-117)

一般情况下,传播媒介状况调查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①大众传播媒介状况调查。其调查内容主要有:1、大众传播媒介的分布情况;2、大众传播媒介的功能作用情况;3、大众传播媒介所需信息的情况。

②公共关系专题活动媒介状况调查。主要有两点:1、专题活动筹办情况;2、专题活动效果评价情况。

③人际传播媒介状况调查。这一调查的主要内容有:1、来者媒介情况;2、往者媒介情况。

(4)社会环境调查的内容(P117-118)

社会环境调查的内容非常广泛,大致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政治环境调查。指对国家或地方政府的政治制度、政治形势、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的调查。

②经济环境调查。指对组织所面临的市场环境的调查。

③社会文化环境调查。指对组织所面临的人文环境而进行的调查。

(5)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的内容(P118)

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①调查已实施的活动在塑造组织形象方面取得的效果。

②调查已实施的活动在新闻传播方面取得的效果。

③调查已实施的活动在解决公众关心的问题所取得的效果。

3、应用:

(1)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内容

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内容可分为组织基本情况调查、组织形象调查、传播媒介状况调查、社会环境调查以及公共关系活动效果调查等5个方面。

展开叙述见上面的内容。(P112-118)

(三)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程序

1、识记:

(1)公共关系调查报告

公共关系调查报告,是指对反映公共关系调查成果,并对调查过程、调查方法、政策建议以及今后调查的设想等所进行的系统叙述和说明。

因此,公共关系调查报告的撰写,实质上是公共关系调查人员对调查所获资料的一种高级处理过程。

2、领会:

(1)公共关系调查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P119-120)

公共关系调查准备阶段的工作内容:

1、确定调查任务。

2、开展调查设计。调查任务确定后,要进行周密的调查设计。一个完备的调查方案应包括八个方面的内容。

3、准备调查条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1、人员条件;2、经费条件;

3、物质条件。

(2)公共关系调查资料整理和分类的具体内容(P121)

公共关系调查资料整理和分类的具体内容包括:

按照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和标准性的要求对调查资料进行审核;

按照科学性、实用性、渐进性、排斥性的原则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

按照条理化、系统化、精练化、规范化的要求对调查资料进行加工。

(3)公共关系调查总结与应用阶段的主要任务(P122-123)

公共关系调查总结与应用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①撰写调查报告。要求:客观、真实;系统、完整;准确、便读。

②将调查报告中的成果应用到实践领域中。

③总结本次调查工作的优缺点。

④对本次调查成果进行评估。

3、应用:

(1)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程序(P119-123)

公共关系调查的基本程序,是指根据人的认识过程和认识规律,对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进行科学调查的具体步骤。一般情况下,公共关系调查的全过程由准备阶段、调查阶段(搜集资料、协调关系)、研究阶段(资料整理和分类、资料的统计和分析)以及总结与应用阶段四个相互关联的循环阶段组成。

注:准备阶段、调查阶段、研究阶段以及总结与应用阶段展开叙述一下。

(四)公共关系调查的主要方法

1、识记:

(1)随机抽样(P123)

随机抽样,是指按随机原则在总体中选取一部分单位进行调查观察,并进一步推算的方法。常用随机抽样方法主要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分层随机抽样、整群随机抽样。

(2)简单随机抽样(P124)

简单随机抽样,又称为纯随机抽样。它对总体中所有单位不进行分组只进行编号,然后组成样本,并赋予总体中每一个单位以相同的被抽中的机会。具体方法有:随机数表法、抽签法、直接抽选法。

→单位不多时简单可行。

(3)等距随机抽样(P124)

等距随机抽样,又称系统随机抽样。它是将调查总体中的各个单位按某种标志顺序排列、编号,而后从随机选择的第一个单位开始,按照相等的间隔抽取样本单位。

→易于实施,工作量较小,适用于同质性较高的总体。

(4)分层随机抽样(P125)

分层随机抽样,又称类型随机抽样。它是先将调查总体中的所有单位按某一主要标志划分成若干性质相近的层次(类型或组别),随后随机抽样在每一层(组)中分别进行,最后抽取的单位构成各层样本。

→在花费相同的情况下,分层随机抽样比简单随机抽样、等距随机抽样的效果更好。

(5)整群随机抽样(P125)

整群随机抽样,又称聚类随机抽样。它是先将调查总体总共的单位按其自然形态划分为若干聚类(群),然后按随机原理,从中成群成组地抽,并对抽中的群或组的所有单位进行全面调查。

→优点是:组织便利,当总体庞大时,这种方式可节省时间与费用。缺点是:样本可能分布不均匀,代表性差,容易造成较大的抽样误差。

(6)非随机抽样(P125)

非随机抽样建立在调查者对总体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是不严格遵循随机原则的抽样调查。非随机抽样方法常用的方法包括偶遇抽样、主观抽样、定额抽样、

滚雪球抽样。

→方便易行,省时省力省钱,为公关人员常用。

(7)偶遇抽样(P125)

偶遇抽样,又称方便抽样。是指调查者将其在一定时间内、一定环境里所遇见或接触到的人均选入样本的方法。“街头拦人”即为一例。

→方便省力。但样本代表性差,有很大的偶然性。

(8)主观抽样(P126)

主观抽样的“主观”有两种含义,一种是主观判断的意思,这时主观抽样又称判断抽样或立意抽样,即调查者依据主观判断选取可以代表总体的个体作为样本,这种样本的代表性取决于调查者对总体的了解程度和判断能力;另一种是“有目的地”选择样本的意思,有时调查者去找那些偏离总体平均水平者作为调查对象,其目的是研究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偏离。

→范围较窄时,样本代表性较好

(9)定额抽样(P126)

定额抽样,又称配额抽样。它与分层随机抽样相类似,也是按照调查对象的某种属性或特征将总体中所有单位分成若干类或层,然后在各层中抽样。

→以代表总体为目的。缺点:不能兼顾总体(分类不细),配额可能不合理。

(10)滚雪球抽样(P126)

滚雪球抽样。先从几个适合的样本开始,然后通过他们得到更多的样本,这样一步步地扩大样本范围的抽样方法。

→个体信息不充分时常用此法。

(11)访谈法(P126)

访谈法是调查者通过和被调查者的直接交谈来了解组织公共关系状态的一

种方法。

(12)问卷法(P128)

问卷法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调查者书面了解有关组织公共关系状态的一种方法。

(13)观察法(P130)

观察法是调查者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有关的科学手段,直接感知并记录组织公共关系状态的方法。

观察法是公共关系调查的常用方法,以视觉观察为主,辅之以听觉、触觉和嗅觉等,主要用于观察在自然状态下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

2、领会:

(1)应用访谈法应注意的问题(P127-128)

应用访谈法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根据具体情况确定访谈的方法。

2、遵循访谈的基本原则。

3、做好访谈前的准备工作。

4、运用适当的访谈技巧。

(2)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P129)

在问卷设计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合理性原则;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艺术性原则。

(3)应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P130)

应用观察法应注意的问题有:

1、掌握观察法的优点。一是目的性与计划性;二是直接性;三是现实性。

2、从不同角度对观察法进行分类。一是根据调查者本人在观察活动中所扮演的角色,可分为参与观察(完全参与观察、半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二是

根据调查者是否事先设计了统一的观察项目,可分为结构性观察与非结构性观察。三是根据事件发生时调查者是否身在现场,可分为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四是根据观察的时间,可分为长期观察与定期观察。

3、遵循观察法实施的原则要求。一是实施前要确定好观察方案;二是实施过程中,要做好观察记录,尽量减少观察误差;三是在观察实施后要做好观察结果的处理工作。

(4)应用文献法应注意的问题(P131-132)

文献法是指收集、整理和分析各种信息载体中所记录的组织公共关系状态的一种方法。

运用文献法,应该注意以下5个方面的问题:

弄清文献的含义。文献类型的分类有:一、根据外在形式,文献可分为书面文献、图象文献和有声文献。二、根据内容,文献可分为党政、社团、社研以及私人资料。三、根据内容加工的程度,可分为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

了解文献法的优点。一是超越时空限制,二是超越个人的局限性,三是可避免互动中的不良影响。四是成本低,简单易行。五是有助于其他研究方法的实施。

遵循文献法研究的原则。一是全面性,二是目的性,三是选择性。

明确文献搜集的步骤。一是筛选,二是标记,三是摘录,四是鉴别,五是分类登录。

掌握文献分析的方法。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3、应用:

(1)公共关系调查的主要方法

一、调查对象的选择方法

非全面调查可以分为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其中抽样调查在公共关系调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因为它虽非全面调查,其目的却在于取得反映全面情况的统计资料,所以抽样调查就成为公共关系调查中最主要的、也是最常用的调查对象的选择方法。

二、调查资料的搜集方法

包括:访谈法;问卷法、观察法、文献法。

自考公共关系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论 第一节 一公共关系的定义分为: 1管理论——美国雷克斯.哈罗博士 2 传播论——英国弗兰克.杰夫金斯 3 传播管理论——美国詹姆斯格鲁尼格教授 4 咨询论——国际公共关系协会1978年发表《墨西哥宣言》 5 社会关系论——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蔡尔滋教授 公共关系是一个组织与其相关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其目的是建立一种与这些公众互相信任的关系——格鲁尼格教授 二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1公共关系的形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2 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大众 3 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4 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5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第二节 一公共关系的相关概念与范畴 1公共关系状态——表示一种客观的实在 即一个组织与其公众环境之间客观上存在的关系状况和舆论状况 2 公共关系活动——表示一种实际的操作实务 即运用传播沟通的方法去协调组织的社会关系,影响组织的公众舆论,塑造组织的良好形象,优化组织的运作环境的一系列公共关系的工作 3 公共关系观念——表示一种主观的思想意识 是一种影响和制约着组织的政策和行为的经营观念和管理哲学,它不仅指导着公共关系实务工作的健康发展,而且渗透到管理者日常行为的各个方面,成为引导、规范着组织行为的一种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 另还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服务观念 二公共关系学中三个最基本的概念:组织、公众、传播※ 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即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 2 公众——公共关系的对象 3 传播——公共关系的过程和方式 三关系、舆论、形象 1 关系——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相处和交往的行为和状态,简单说就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联系公共关系不是泛指“任何”或“所有”的社会关系,而是指与“私人关系”相对应的具有社会公共性质的一种特殊关系 特征: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关系 特指信息交流的关系 2 舆论——指社会公众对组织的政策、行为、人员或产品所形成的看法和意见的总和,是社会

公共关系学重要知识点汇总

一、名词解释: 公共关系:公关室一个组织为了塑造良好形象,以传播沟通为手段,对公关关系的一种持久的策略活动。 社会组织:按照一定的目的,任务和形式建立起来的社会群体和社会集团。 公众:指与特定的公关关系主体相互联系、作用的个人,群体或组织的总和,是公关传播沟通对象的总称。 传播:指的是人类社会中的信息传递、收受、交流、分享与沟通的过程。 人际传播:指的是个人与个人间一对一直接的信息交流沟通方式。 大众传播:传播者借助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出版物、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介,将大量复制的同一信息,传播者分散的社会大众。 知名度:指一个组织被公众知晓、了解的程度,以及组织社会影响的广度,它是评价组织名气大小的客观尺度。 美誉度:是指一个组织获得公众欢迎、接纳、信任的程度,是评价组织声誉好坏的社会指标。 名誉度:社会组织所获得的特定荣誉,这种荣誉代表着一种既定的社会和经济地位。 组织形象:社会组织及其行为,通过传播媒介在公众心目中的一种综合反映,亦即公众对组织的全部看法和综合评价。 公关策划:社会组织公关人员为了实现某一公关目标或解决某种公关问题,对即将开展的公关工作进行主题构思,方案设计,策略谋划的思维运作过程。 礼仪: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形成并得到共同认可的各种行为规范,它是以一定的程度方式来表现律己,敬人的行为。

二、简述题 (一) 1、人类早期的准公关的表现及特点? 政治生活中:告知、劝服、宣传意识及其实践活动;民心、民众、舆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联盟和危机意识及其实践活动 经济生活中:交流意识;招牌意识 人们日常交往中:形成了以人和修睦为中心的人际关系处理观念体系 表现:自觉程度上:明显自发性,盲目性 其发挥作用的社会领域和规范:带有强烈政治色彩,伦理色彩 2、现代公关兴起的主要原因?社会历史条件? 主要原因:现代商品经济的高度发展为公关提供了现实的土壤、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是公关发展的政治前提、现代传播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关提供了技术手段。 社会历史条件:现代商品经济发展(现实土壤)、民主政治取代专制政治(政治前提)、现代传播的长足进步为大规模开展公关提供了基数手段 2、试论公关在我国兴起的客观必然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公共关系事业的兴起奠定了客观基础、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为公关关系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社会环境。 3、你认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对不对,为什么? 这种观念是片面的,a.一个产品本身质量好,有很多消费者会主动的选择它,但是并不能使效益达到最大化,如果想要达到更好的效果,对该产品进行必要的公关宣传活动是必不可少的,b.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与人,公司企业之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选择:10个 名词解释:4个 简答:3个 论述:2个 案例分析:1个 第一讲:公共关系的起源与发展 公关三讲讲形象、讲传播、讲公众 1、公共关系发展的历史渊源: 现代公共关系起源于美国,美国的公关源起于美国的独立战争,《独立宣言》是较早的公共关系宣传材料。 2、现代公关发展的三个历史阶段(重点): a、萌芽时期: 代表人物:巴纳姆原则:“凡宣传皆好事”特点:愚弄公众、欺骗公众、不择手段的制造神话,只顾为企业赚钱、完全不顾公众利益两场运动:便士报运动、扒粪运动 b、职业化阶段: 代表人物:艾维·李,被称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毕业于哈弗大学法学院,他是第一位职业经理人原则:公众必须被告知以真话,企业管理遵循“门户开放”原则 c、学科化阶段: 前期:爱德华·伯奈斯,首先在纽约大学的课堂上讲授公共关系学课程,代表著作《公众舆论之形成》,提出了“公共关系咨询”的概念,被誉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核心思想(原则):投公众所好 后期:卡特利普与阿伦·森特,代表作《有效公共关系》,被誉为“公共关系的圣经”,其中提出了“双向对称”的公关模式,以及公关的“四步工作法”(公关调查、公关策划、公关实施、公关评估) 3、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历史阶段: 60年代兴起于港台,到80年代兴起于大陆,再到90年代出现第二次热潮 *为什么当今中国如此重视公关? 4、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基本条件(简答): 社会基石:社会组织的高度分化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相互协调、融通和整合的发展趋势。社会经济条件:市场经济取代小农经济并迅速发展,买方市场的形成、消费市场的成熟增加了公众对公共关系的迫切需求。 社会政治条件:民主取代专制。专制制度中无公共关系可言,是政治环境的宽松化,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老百姓有了维护自己权益的可能,言论自由出版自由是民主制度的重要支柱,由于实行纳税制,纳税人有权利了解政府的内部运作状况,监督政府。 物质技术条件:大众传播取代个体传播。大众传播与现代通讯手段的发展。 社会文化心理:理性转向人性。组织凝聚力和竞争力的提高以及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 5、1955年国际公共关系协会IPRA在伦敦成立 第二讲:公共关系的概述 1、公共关系的含义:公共关系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管理,是社会组织通过双向传播管理,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促成组织与公众良好合作关系的科学和艺术。(本质是社会组织

公共关系学笔记

第一讲公关基本原理 1、公关定义:公共关系,其实质是社会组织通过信息传播沟通手段处理自身的各类公众关系问题,以达到适应、优化组织社会生态环境目的的管理活动。 对象:组织与公众的关系本质:传播沟通管理 最终目标:建构有利于组织生存发展的社会生态环境。 2、公关三要素及其关系: 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公关活动的承担者、实施者、行为者。是组织而非私人。 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公关活动的实质内容。是组织与其公众之间进行的双向信息沟通。包括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等。 传播——公共关系的手段公关传播沟通的对象。公众关系是由个人关系、群体关系、组织关系共同构成。 3、公共关系组织机构:专门执行公关任务、实现公关功能的行为主体 组织内设的公关职能部门、专业的公关公司、独立的公关社团组织(协会) 第二讲公关的历史 1、中国古代与公共关系有关的典故 冯谖焚券买义 一次冯谖受命去孟尝君的封地薛收债,他问孟尝君收了债,要不要为您买点什么回来,孟尝君说,你看我家缺什么,就买点什么回来好了。冯谖到了薛城,把所有债券当众烧毁。冯谖回来交差,对孟尝君说:我为您买来了‘义’。孟尝君虽然心中不悦,也没有责怪他。事情过去不久,齐王听信谗言,让孟尝君交出相印,退隐薛城。孟尝君离京去薛时,百姓出城十里远迎。孟尝君对冯谖说,你

给我买的义,我看到了。——公关投资 第三讲公关基本功能 1、公关的基本功能:守望功能、协调功能、教育功能、娱乐功能、效益功能 一、守望功能——信息的输入 公关最重要的是善于发现“天边出现的淡淡乌云”并反映给上级,在收集信息、掌握资料上要比别人快。——公关学者卡特利普 1、搜集信息的内容:组织形象信息、产品形象信息、各类公众信息、社会环境信息 2、建立收集信息的制度:建立健全组织的信访制度、建立与有关组织的信息交流制度、建立对大众传媒的监测制度、建立公共关系的调研制度、建立公共关系的预测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公共关系的档案制度 例:伟达公关:北京奥委会的“雷达” 2006年6月,伟达通过全球媒体监测发现印尼《雅加达邮报》报道,中国将在印尼设厂,加工印尼原始森林的木材,并使用到北京奥运会的场馆之中。国际媒体迅速报道并评论此事称,北京奥运会承诺举办一届绿色的奥运会,但其绿色是建立在毁坏印尼原始森林的基础之上的。 伟达在监测到这篇报道之后,立即通知北京奥组委,并建议迅速对所有场馆进行检查,给国际媒体一个清楚的答复。北京奥组委立即协调各在建场馆,核查

公共关系学笔记(全)

公共关系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对于这一概念,应重点从三个角度认真把握。 1. 公共关系”的性质: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即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信息交流关系; 2. 公共关系职能”的性质:即运用各种传播、沟通手段去影响公众的观点、态度和行为,争取公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良 好的社会环境。 3. 公共关系学科”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传播学、组织传播学,是现代传播学在组织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内容 重点理解公共关系学基本内容的九个方面: 1 ?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是什么,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社会组织、公众、传播与沟通; 2?公共关系的历史:公关的形成、发展概况、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公关由谁来做,有何作用; 4?公共关系的对象:公关对谁做; 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完整地理解公关工作的整个过程; 6?公共关系的媒介:学习和掌握公关的基本工具和技术手段;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包括调查研究、新闻传播、公关广告、专题活动、处理危机、交际事务等;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制约:公关行为基本准则; 9?公共关系在中国应用的国情和特色:公关的中国特色。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对公共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角度主要有:从管理学角度,从经营学角度, 从传播学角度等。 一、从管理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1 ?将公共关系作为管理过程的一个要素;

2 ?将公共关系本身视作管理的一个过程。

公共关系学复习资料

判断题 公共关系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 公共关系是一门专业性的理论科学。× 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 公众与组织之间不一定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美国学者香农提出了双向循环的传播模式。× 公共关系的目标是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使其对产品产生好感,“让别人买我”。× 广告并不等于公共关系,但是,公共关系工作可以采用广告的方式。√ 首要公众是指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公众,他们对组织的生存、发展与成败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 一般来说,低知名度、低美誉度这种状态是组织较为稳定和安全的状态。× 1903年,艾维·李创办了一家公共关系咨询事务所,公开对外营业,才使社会上出现了公共关系职业。× 单选题 公共关系的英文是(public ,relations)。 公共关系可直接称为(公众关系)。 组织开展公共关系活动的基础是(公共关系状态)。 现代公共关系传播的本质是组织与公众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 组织与公众联结的方式是(传播)。 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是(公众)。 按照公众与组织有无归属关系来看,股东和员工家属属于(内部公众)。 社会名流、新闻人物、舆论领袖等属于公共关系传播媒介中的(人体媒介)。 公共关系与宣传的工作方式不同,前者是一种(双向)的传播过程。 与公共关系传播相比,广告的信息传播原则是(引人注目)。 多选题 人们普遍认为公共关系可以是(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学,公共关系职业)。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包括(社会组织,传播,社会公众)。 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互惠观念,协调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 公共关系涉及的学科主要有(伦理学 ,管理学,社会学 ,营销学,传播学)。 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我们可以把公众分类为(潜在公众 ,知晓公众,行动公众)。

公共关系学综合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综合复习资料 第一章现代社会的变迁与公共关系的形成、发展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之父”是() A.爱德华·伯尼斯 B.雷克斯,哈罗 C.艾维·李 D.卡特利普和森特 2、艾维·李的《原则宣言》提出的观点是() A.联络公众感情 B.公众必须被告知 C.一切为了公众 D.需求层次论 3、()是公共关系得以发展的物质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公共关系不可能得以扩大 并向更高层次迈进。 A.商品经济的繁荣 B.政治民主的发展 C.大众传播技术的发展 D.民众意识的觉醒 4、世界上第一位把公共关系学带入大学校园的人是() A.艾维·李 B.伯内斯 C.卡特利普 D.哈洛 5、公共关系作为一种职业和一门学科,最早产生于() A.法国 B.奥地利 C.英国 D.美国 6、现代公共关系发展史上的第一本公共关系专著是()。 A. 《公共关系学》 B.《舆论明鉴》 C.《有效公共关系》 D. 《公众舆论的形成》 二、多项选择 1、公共关系产生与发展的社会条件包括() A.文化心理条件 B.军事条件 C.社会政治条件 D.经济发展条件 E.物质技术条件 三、判断题 1、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大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2、伯纳斯是第一位公共关系理论家。

3、现代公共关系传入我国大陆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 4、公共关系与商品经济存在着天然联系。商品经济越发达,市场竞争越激烈,公共关系活 动也就越重要。 5、公共关系概念首次出现是在1905年。 6、纵观公共关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可见公共关系的学科化和职业化是同步的。 7、我国古代就有原始公共关系观念与活动。 四、简答题 1、中国公共关系事业目前存在那些主要问题? 六、论述策划题 1、结合你身边的案例故事,说明在现代社会社会组织和个人为什么要搞公共关系? 2、在公共关系的发展史上,几个划时代的代表人物各自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3、结合你个人的认识,谈谈中国当前的公共关系发展现状。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基本理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有着共同的活动对象是()。 A、媒介公众 B、顾客公众 C、政府公众 D、社团公众 2、评价社会组织好坏的指标是() A、知名度 B、美誉度 C、产品质量 D、服务质量 3、()是社会公众对一个组织机构的全部看法和评价,它通过公众的态度得以表现。 A.组织形象 B.组织信誉 C.公众态度 D.企业美誉 4、公共关系的实质是() A.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信息交流关系 B.组织与公众之间的行政关系 C.组织与公众之间的经济关系 D.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人际关系 5、大众传播媒介中,公众接受时有参与感的是( )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doc

公共关系学知识点整理 公共关系是一个社会组织的公共关系管理职能。社会组织主要通过自身形象设计、双向信息传播和广泛的社会 交往,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并达成和谐的交往状态,为自身事业的发展创造最佳的社会环境,实现组织既定目 标。 是公众对于社会组织的总体评价,是社会组织的表现与特征在公众心目中的反映。 1. 特征与风格(内在、外在) 2?知名度与美誉度 3? 组织形象定位 1. 组织形象的主客观两重性 2. 组织形象的多维性 3. 组织形象的相对性 4. 组织形象的相对稳定性 公共关系学:是研究公共关系活动现象及内在规律的一门学科 学科包括:1?公共关系理论 2?公共关系实务 3?公共关系发展史 学科性质:以公共关系为研究对象的公共关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边缘、新兴的应用学科。 社会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传播(公共关系的手段)、公众(公共关系的客体) 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结构或团体。 1. 互利性 2?营利性(经济组织) 3?服务性 4? 公益性组织 是指个人、组织、社会之间信息的传递、接收、交流分享与双向沟通的过程。公共关系传播是指传播双方通过 一定媒介,使信息达到交换、融解。 1. 确定对象 2.拟定内容 3.安排具体形象 4.选择媒介 5.反馈效果 1. 有利于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2.有利于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 公共关系的工作既包括与它有关系的组织内外的个人,也包括与它有关系的其他社会组织。 2. 传播的效能性 4.社会组织、传播、公众的统一协调 1.社会组织的主导性 3.公众的权威性

< 一 >、中国古代: 春秋战国时期,产生公共关系萌芽。 中国古代的公共关系思想以“礼之用,和为贵”为特征 (1) 在观念认识上,重视民众舆论,强调 “仁者” 爱人。 (2) 在行为规范上,讲究 “礼”、“信”。“礼” 就是行为的方式和沟通的手段,其核心是互敬、平等和谦和。 “信”强调知行,言行合一。 (3) 在交往方式上注重 “人和、平等、谦让”。 (4) 讲究语言传播的经验和技巧。 <二 >、古代西方: 古代西方注重现实的处理。 古希腊人对于沟通技术非常推崇。 1. 东西方人类历史上统治者都重视宣传舆论。 2.东西方社会发展中,都重 视沟通与交往。 3.早期公共关系活动零碎而不成体系。 4.20世纪初,公共关系随商品经济、民主政治和传播技术的发展而发展。 1 .萌芽阶段(巴纳姆时期): 代表事件: 便士报”、 报刊宣传运动” 代表人物:菲尼斯 泰勒巴纳姆 19世纪30年代,美国报界以《纽约太阳报》为首引领了一场 便士报”风暴。 从此美国报纸由贵族化走向了大众化。 报刊大众化引起政府部门及各类巨头的高度重视。 在巴纳姆时期,践踏公众利益的卑劣行为,损害了公共关系职业道德,完全违背公共关系的诚信宗旨,是美国 公共关系史上不光采的一页。故历史上称为“反公共关系时期” 、“公共关系的黑暗时期”。 2 .产生阶段(艾维李时期)|: 代表事件: 揭丑运动”(又称 扒粪运动”清垃圾运动”)。 代表人物:被尊为 公共关系之父”的艾维李。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1%的人,占据财富的 54%。 资方非人性化”的行为导致社会环境的严重恶化。 1. 以事实为依据 3. 立足于有效沟通 1. 认清沟通的公众对象 3. 立足于有效沟通 1?行为主体:组织机构。 4. 本质:双向的信息交流。 2?以沟通为手段 4?坚持对社会负责的原则 2?明确沟通的主要目标 4?真诚是公共关系人员的信条 2.沟通对象:相关公众。 3?工作手段:传播沟通。 5.目标: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可变性 3.复杂性和多样性

公共关系学重点终极版吐血整理

公共关系学重点 名解 一、公共关系 公共关系是指一个组织或公众人物为树立自身形象,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谋取有关公众的理解和合作的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1)主体:社会组织(或公众人物) (2)对象:公众(包括组织和个人) (3)手段:大众传媒 (4)目的:谋求自身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5)内涵:思想、政策、管理职能 二、公共关系传播 传播是社会主体之间相互交流与分享信息的过程。 1.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信息交流活动。 2.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意义沟通活动 3.公共关系传播是一种价值劝说活动 4.公共关系活动是一种行为动力。 三、公共关系调查 公共关系调查是指具体的社会组织根据公共关系管理的需要收集、处理和研究信息,据以发现问题,确立公共关系目标并提出实现目标之措施的工作程序。 四、公共关系策划 公共关系策划是指公关人员为了达到组织目标,在充分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总体公共关系战略、专门公共关系活动和具体公共关系操作进行谋略计划和设计的工作。 五、CI CI:Corporate Identity 直译:企业身份、企业特征、企业个性 现译:企业形象识别。即组织表现出来的形象特征,这个形象将转化为消费者对组织的基本态度和评价。 台湾CI大师林磐耸:CI就是将组织经营理念和精神文化用统一的整体传达系统,传达给组织周边的关系或团体,并使其对组织产生一致的认同感与价值观。 CI战略:由组织形象识别战略思想指导而规划出来的整套识别系统。

简答 一、公共关系的层次的划分(5个) 1.公共关系状态 指一个组织(或公众人物)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 公共关系状态是一种客观事实。 2.公共关系活动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活动,就是指具体的公共关系工作或实务,即组织为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或手段。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活动,包括日常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门性(专项)公共关系活动两类。 3.公共关系观念(意识) 指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 (1)形象观念。(2)公众观念。(3)传播观念。(4)协调观念。(5)互惠观念。 4.公共关系学 作为一门学科的公共关系, 第一章公共关系概述;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构成要素与职能;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类型; 第五章公共关系专题活动; 第六章公共关系策划; 第七章公共关系中的人际交往; 第八章公共关系中的广告; 第九章公共关系中的口语传播; 第十章公共关系中的文字传播; 第十一章公共关系中的实像传播; 第十二章公共关系中的网络传播; 第十三章公共关系中的礼仪; 第十四章危机管理中的公共关系; 第十五章公共关系效果评估。 二、公共关系的职能 (一)信息管理 信息是公共关系的本质,在信息经济社会,信息成为一项重要的战略资源,是竞争力与生产力的关键。 (1)资料存储中心。(2)环境监测中心。 (3)趋势预报中心。(4)信息发布中心。 (二)咨询建议 公共关系部门在经营决策中所起到的参谋作用(智囊机构),并参与组织决策的全过程。(三)宣传推广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资料

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1.公共关系的含义 “公共关系”,英文为Public Relations,缩写符号为PR,简称是公关。其定义可以表述为: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一词多义 对公共关系含义的理解和定义的表述是多层次的。它既可以是一种状态,又可以是一种活动,还可以是一种学说,更可以是一种观念和职业。 (1)公共关系状态。是指一个组织所处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舆论的状态,即这个组织在公众心目中的现实形象。任何组织,都处在一定的公共关系状态之中,这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形态。 (2)公共关系活动。是指一个组织为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争取公众舆论支持而采取的政策、行动和活动,主要包括协调、传播、沟通等手段,即以创造良好的公共关系状态为目的的一种信息沟通活动。这种活动表现为日常公共关系活动和专项公共关系活动两大类。 (3)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公共关系观念主要有:形象观念、公众观念、传播观念、协调观念、互惠观念。此外,公共关系观念还包括团队观念、创新观念、服务观念、社会观念等等。 (4)公共关系学。是指以公共关系的客观状态和活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学科,是研究组织与公众之间传播与沟通的行为、规律和方法的一门学科。公共关系史、公共关系原理和公共关系实务,它们共同构成公共关系学的理论体系。 (5)公共关系职业。是指专门提供公共关系方面的服务而获取报酬的职业。其任务是协调社会组织同公众的关系,塑造组织良好的社会形象,以促进组织不断发展和完善。 公共关系职业产生于1903年,人们通常把美国的新闻记者艾维·李尊为“现代公共关系之父”。 3.公共关系的特征 公共关系是社会关系的一种表现形态,科学形态的公共关系与其他任何关系都不同,有其独特的性质。 (1)情感性。公共关系是一种创造美好形象的艺术,它强调的是成功的人和环境、和谐的人事气氛、最佳的社会舆论,以赢得社会各界的了解、信任、好感与合作。 (2)双向性。公共关系是以真实为基础的双向沟通,而不是单向的公众传达或对公众舆论进行调查、监控,它是主体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信息系统。 (3)广泛性。 (4)整体性。它侧重于一个组织机构或个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地位和整体形象,以使人们对自己产生整体性的认识。 (5)长期性。公共关系是一种长期性的工作。 4.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公共关系的结构是由组织、公众、传播三要素构成的。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公共关系的基本范畴,公共关系的理论研究、实际操作都是围绕这三者的关系层层展开的。 (1)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简称组织,是指由一定的社会成员,按照一定的规范、围绕一定的目标聚合而成的社会团体。社会组织一般具有以下的特点:群体性、导向性、系统性、协作性、变动性、稳定性。 人们组合成为组织必定是为了完成某种共同目标,但目标的存在方式又各不相同,这就决定了社会组织必然具有多种类型。其一,盈利性组织;其二,非盈利性组织;其三,互利性组织;其四,公益性组织。 (2)公共关系客体——公众 公共关系也称作公众关系,因为公共关系的工作对象就是公众。要做好公共关系工作,就必须了解和研究公众。 公众:是对某一组织具有现实或潜在的利益关系,并且对组织的目标与政策具有相当影响力的个人和团体。简言之,公众与组织之间必须存在着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公众有四个特点,即群体性、同质性、变化性、相关性。 几种常见的公众分类方法。 ①根据公众与组织的所属关系分类,可以将公众分为内部公众与外部公众。 ②根据公众与组织发生关系的时序特征分类,可以把公众分为非公众、潜在公众、知晓公众和行动公众。非公众是公共关系学中的特殊概念,指的是在组织的影响范围中,但不受组织各项方针政策和行为的左右;同时,他们的行为和要求也不影响组织的方针政策和行为。潜在公众是指已经同组织发生了某种直接关系,由此引起了某种问题,但他们尚未意识到这一问题存在的公众。知晓公众是由潜在公众发展而来的。知晓公众不仅面临共同问题,而且本身也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还未采取行动。行动公众是由知晓公众发展而来的。行动公众不仅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而且准备或者已经采取解决问题的某种行动。 ③根据公众对组织的重要性程度分类,可以把公众划分为首要公众、次要公众和边缘公众。首要公众指决定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公众,他们对组织的生存、发展与成败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次要公众指对组织的生存和发展有影响,但不起决定作用的公众,其重要性小于首要公众。边缘公众指与组织虽有关系,但联系较少、影响较小的一类公众,其重要性最小。 ④根据公众对组织的态度分类,可将其分为顺意公众、逆意公众和独立公众。顺意公众又称为支持公众,是指对组织持赞赏、支持、合作和信任态度的公众。逆意公众又称为敌对公众,是指对组织持反对意见、不合作态度,甚至采取敌对立场的公众。他们是公共关系工作的重要对象。独立公众又称为中立公众或不确定公众,是指那些持中立态度或态度不明朗,或未表态的公众。对于公共关系工作人员来说,顺意公众是组织的基本依靠对象,逆意公众是组织急需转化对象,独立公众是组织值得争取对象。 (3)公共关系中介——传播 ①传播的含义。传播是指个人间、群体间或群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感情的信息过程。这种传播是双向性的信息交流与分享。

(公共关系)公共关系学复习

请围绕复习指导册及课后自学测试题好好复习。以下内容供同学们参考。 祝同学们考试顺利!!! 第一章绪论(重点章) 1.公共关系定义:公共关系是一门管理科学,主要通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双向传播,协调关系、处理危机、塑造形象,在满足公众利益的基础上求得组织自身的发展。 2.公共关系的多层含义:公共关系状态、公共关系活动、公共关系观念、公共关系学科、公共关系职业。 3.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主体——社会组织:客体——社会公众;中介环节——传播。 4.社会组织的特点。 5.公众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6.公共关系与广告。两者主要的区别:传播目标不同,传播原则不同,传播方式不同,传播周期不同,所处地位不同,效果不同。 7.公共关系与市场营销。两者的联系:共同的产生条件——商品生产的高度发展;共同的指导思想——用户第一,社会效益第一;相似的传播媒介——大众传播媒介;市场营销把公共关系作为组成部分。两者的区别:范围不同;目的不同;手段不同。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历史沿革 揭丑运动、爱德华·伯尼斯、艾维·李、卡特里普、现代公共关系产生的社会条件、《有效公共关系》。 第三章公共关系的职责与功能(重点章)

1.公共关系的职责:收集信息、咨询决策、传播沟通、教育引导。 2.公共关系的功能:塑造形象、协调关系、提高素质、优化环境。 3.产品形象信息、组织形象信息。 4.组织形象的内涵及塑造组织形象的方法。 5.通过公共关系管理,组织可在以下方面提高员工的素质:公众至上意识、交往合作意识、个人形象意识、与时俱进意识。 第四章公共关系的组织机构和人员 1.公共关系部在组织中的地位及特点。 2.公共关系部的组织类型。 3.公共关系公司的工作内容及工作原则。 4.公共关系人员的素质及应具备的能力。 5.选拔公共关系人员的原则。 第五章公共关系工作程序(重点章) 公共关系调查的内容、公众调查的内容、组织形象调查、文献调查法、访谈法、抽样调查法、问卷调查法、选择公共关系模式、选择传播内容、编制公关预算的方法及内容、传播渠道的种类、传播渠道的选择原则、影响传播质量的因素、注意信息的结构和语言、传播中的障碍、公共关系评估的内容及方法。 第六章分类公共关系(重点章) 1.建立良好员工关系的重要意义。 2.员工关系实务。

(完整)公共关系学笔记(全)

公共关系学笔记  第一章导论 第一节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一、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 公共关系学的研究对象是“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与沟通”。对于这一概念,应重点从三个角度认真把握。 1.“公共关系”的性质:公共关系特指组织与公众之间的传播沟通关系,即组织与公众环境之间信息交流关系; 2.“公共关系职能”的性质:即运用各种传播、沟通手段去影响公众的观点、态度和行为,争取公众舆论的理解和支持,为组织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公共关系学科”的性质: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传播学、组织传播学,是现代传播学在组织经营管理中的应用和发展。 二、公共关系学的基本内容 重点理解公共关系学基本内容的九个方面: 1.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是什么,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即社会组织、公众、传播与沟通; 2.公共关系的历史:公关的形成、发展概况、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公关由谁来做,有何作用; 4.公共关系的对象:公关对谁做; 5.公共关系的管理过程:完整地理解公关工作的整个过程; 6.公共关系的媒介:学习和掌握公关的基本工具和技术手段; 7.公共关系活动实务:包括调查研究、新闻传播、公关广告、专题活动、处理危机、交际事务等; 8.公共关系的职业道德和法律制约:公关行为基本准则; 9.公共关系在中国应用的国情和特色:公关的中国特色。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研究角度和方法 对公共关系进行研究的学科角度主要有:从管理学角度,从经营学角度,从传播学角度等。 一、从管理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1.将公共关系作为管理过程的一个要素; 2.将公共关系本身视作管理的一个过程。 二、从经营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1.将公关作为实施推广,影响环境的手段,突出公关的谋略、技巧、艺术的实用研究; 2.更重视信息和形象的商业价值,将信息、形象关系作为重要的经营要素和资源,将公共关系作为经营投入的一部分,并努力使其转化为实际财富,产生出经济效益。 三、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的特点: 1.按传播的基本模式分析公共关系的三个基本要素; 2.从公众舆论的角度研究、处理组织的公众环境和公众形象问题; 3.研究各种不同的传播方式及其传播效果; 4.直接引入传播学中有关传播媒介与技术的研究,对公共关系各种媒介的特点、功能进行分析。 第三节学习公共关系学的现实意义 一、公共关系适应对外开放的需要 一方面要不断了解世界,汲取对自身建设和发展有利的各种信息;另一方面要传播自己,增进各国对中国的了解、理解和支持。 二、公共关系适应体制改革的需要 体制改革使公共关系日益成为组织自身的一种行为机制和经营管理方式。 三、公共关系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公共关系作为一种形象竞争手段,对增强企业整体竞争能力,促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步发展的作用日益突现。 四、公共关系适应现代信息社会的需要 在信息时代,组织在日常运转中非常需要运用公共关系了解舆论,影响舆论,改善组织的生存发展环境。 五、公共关系适应社会稳定的需要 稳定离不开沟通。社会、政治、人心稳定需要加强全社会的公共关系工作,形成“天时、地利、人和”的社会发展环境。 第二章公共关系的概念公共关系的本质一、确认公共关系本质的依据和方法: 1.构成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组织、传播、公众(1)组织——公共关系的主体组织是公共关系的承担者、实施者和行为者。组织作为公共关系的主体,需要把自身的公关行为和公关机制通过一定的、可控制的职能系统体现出来,使公共关系按照组织的总体目标和需要发挥作用。公共

公共关系学章节知识点教学内容

公共关系学章节知识 点

第一章公共关系的概念 ??公共关系的基本要素 (一)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机构。 (二)公共关系的沟通对象是相关公众。 (三)公共关系的工作手段是传播沟通媒介。 (四)公共关系的过程是信息的双向交流。 (五)公共关系的目标是为组织机构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联系(简述) 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包括了一部分人际关系 从方法上看,公共关系实务也包括了人际沟通的技巧,即面对面的情感交流和说服技巧。 ??公共关系与人际关系的区别(论述) 1.从主体上看,公共关系的行为主体是组织,人际关系行为主体仅是个人。 2.从对象上看,公共关系的对象是与组织相关的所有公众及其舆论,而人际关系则包含许多与组织无关的私人关系对象。 3.从内容上看,公共关系是一种组织的管理活动与职能,处理的是组织事务和公众事务。 4.从方式上看,公共关系十分强调运用公众传播和大众传播的方式作远距离、大范围的公众沟通,人际关系则比较局限于面对面、个体对个体的交流方式。 ??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联系。(论述) 人群关系主要是指组织内部的人际关系,而良好的内部关系是公共关系的基础,与内部公众沟通,协调内部关系也是公共关系实务的重要内容。 ??公共关系与人群关系的区别(论述) 1.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组织和群体内部的传播沟通,还包括大量的外部关系,要面对复杂的社会公众环境。 2.公共关系不局限于管理现场直接面对面的群体关系和个人关系,还需要特别关注不直接见面的、远距离的公众沟通,并十分重视公众环境的长远变化和发展趋势。 虽然公共关系和人群关系同属于组织关系范畴但它比人群关系的内容更复杂,范围更广阔。 3.“人际关系“和”人群关系“均侧重从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角度来探讨人和人的关系,而公共关系则从信息传播沟通的角度研究人和人的关系。 人群关系论是人际关系学在组织应管理中的用;公共关系学又是人群关系论的进一步发展。 ??公共关系在我国的发展 (一)公共关系适应了对外开放的需要 (二)公共关系适应了体制改革的需要 (三)公共关系适应了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公共关系适应了安定团结、社会稳定的需要 ??辅助决策(辅助决策职责-简答:练习) 1.为确立决策目标提供咨询建议 2.为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公共关系的决策咨询作用还表现在为决策建立有效的信息网络,提供各种社会信息,完善各种公众咨询渠道,开辟各种信息来源,包括广泛的外源信息和及时的内源信息,并根据决策目标将各种信息整理、归类、分析、概括、提供给最高管理层或各个专业部门作为决策的客观依据。 3.协助拟定和选择决策方案 4.从公众关系角度评价决策效果 ??传播推广(公共关系的宣传职责?问答:练习) 公共关系在组织经营管理中发挥宣传推广的作用,即通过各种传播媒介,将组织的有关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播出去,争取公众对组织的了解和理解,提高组织及其产品、人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组织创造良好的公众舆论,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主要表现在:

广告学概论 期末考试笔记整理(详)

第一章广告概论 一广告概念的定义 1广义的广告,包括经济广告和非经济广告 经济广告又称商业广告,它所登载的是有关促进商品或劳务销售的经济信息,尽管内容多样,表现手法不一,但都是为经济利益服务的。 非经济广告是指除了经济广告以外的各种广告,如社会各团体的公告、启事、申明、寻人广告、征婚启事等 2一种由广告主付出某种代价的,通过传播媒介将经过科学提炼和艺术加工的特定信息传达给目标受终,以达到改变或强化人们观念和行为的目的的,公开的,非面对面的信息传播活动。 现代广告的四大特征: (1)广告的本质特征是一种公开的、非面对面的方式传达特定信息到目标受众的信息活动,而且这种特定信息是付出了某种代价的特定信息 (2)明确了广告是一种通过科学策划和艺术创造的将信息符号高度形象化、带有科学性和艺术特性的信息传播活动 (3)指出了传播媒介的重要作用 (4)说明了广告是为了实现传播者的目标而带有较强自我展现特征的说服性传播活动,通过改变和强化人们的观念和行为来达到其特定的传播效果 二广告的构成要素 1,以广告活动的参与者为出发点: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代理商),广告发布者(广告媒介),广告的目标受众,广告文本。 2,以大众传播理论为出发点,广告信源(广告信息的传播者),广告信息(广告传播的核心),广告媒介,广告信宿 三广告的分类 1 按诉求方式分:理性诉求,感性诉求 2 按媒介使用分:印刷媒介广告(平面媒体广告),电子媒介广告,户外媒介广告, 直邮媒介广告※(通过邮寄途径将传单、商品目录、订购单、产品信息等形式的广告直接传递给特定的组织或个人), 销售现场广告※(也称pop广告、售点广告,就是在商场或展销会上等场所,通过实物展示、演示等方式进行广告信息的传播), 数字互连媒介广告, 其他媒介广告 2针对目标受众的活动区域分:家中媒介广告,途中媒介广告,购买地点广告 3 按广告目的分:产品广告(商品广告),企业广告(企业形象广告),品牌广告,观念广告 4 按传播区域分:国际性广告,全国性广告,区域性广告 5 按传播对象分:消费者广告,经销商广告,工业企业广告(生产资料广告),专业广告 6 按广告的最终目的:商业广告和非商业广告 7 按产品的生命周期分:产品导入期、产品成长期、产品成熟期、产品衰退期 8 按广告内容所涉及的领域分:经济广告、文化广告、社会广告 四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 性质:广告学是在许多的边缘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的独立的社会学科 广告的本质不是经济性的而是一种广泛的信息传达。广告实际上在做三件事:传播一种信息、提供一种服务、倡导一种理念 2 研究对象:广告活动和广告事业的产生和发展规律

公共关系学答案

《公共关系学》形成性考核册1-4全部答案 公共关系学作业1第1章—第4章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 1.公共关系:所谓公共关系,就是一个组织运用有效的传播手段,使自身适应公众的需要,并使公众也适应组织发展需要的一种思想、政策和管理职能。 2.公共关系观念:是人们在公共关系实践中形成的影响人们思想和行为倾向的深层的思想意识,是人们对公共关系活动的一种自觉的认识和理解。 3.揭丑运动:19世纪下半叶,美国的商品经济得到高度发展,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走向了垄断。百来个经济巨头控制了美国的经济命脉,他们为了巩固这种垄断地位,对内根本无视员工的利益,对外以损害公众利益作为赚钱的重要手段,奉行所谓“只有我能发财,让公众利益见鬼去吧”的经营哲学,引起了社会公众舆论的强烈不满和抨击,出现了2000多篇揭露实业界、传播界丑闻的文章,形成了近代美国史—上著名的“揭丑运动”。(又称“扒粪运动”) 4.爱德华·伯尼斯:使公共关系由一种活动、一种社会现象变为一门科学的杰出人物是爱德华·伯奈斯。他从1923年出版第一部公共关系著作《公众舆论之凝结》,到1952年完成教科书《公共关系学》,使公共关系的原理和方法逐渐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他强调组织应该在确切了解自己的公众的基础上来进行组织的传播工作;通过“投公众所好”来实现组织的目标。由于伯奈斯将公共关系引上了科学的轨道,被世人誉为“公共关系泰斗”。 5.全员公关:全员公关指社会组织中所有工作人员都参与公共关系活动,简称全员PR。其意义在于增强组织全体员工的公关意识,上下齐心,合理搞好公关工作。 二、判断正误并更正(每小题2分,共20分)

公共关系学期末复习资料

公共关系学 第一章公共关系学概述 第一节公共关系学的含义 公共关系学研究的是一种社会关系;公共关系表现出一种公开关系;公共关系学代表的是一种集体关系 公共关系是这样一种管理功能,它能建立和维持组织与公众之间互利互惠的关系,而一个组织的成功或失败取决于公众。 国外演进:保护利益→劝说宣传良好形象→满意沟通互惠→共识 国内公关学界的看法:形象说→明安香、余明阳→公关目的传播说→廖为建→公关媒介协调说→李道平→公关功能 公共关系是社会组织的一种主动行为;公共关系的对象是目标公众;公共关系的传播是双向交流;公共关系的目的是营造社会环境;公共关系学是系统的科学;公共关系是组织的战略管理;公共关系的运用是一门艺术 公共关系的定义:社会组织为了营造自身有利的生存与发展的社会环境,针对目标公众,运用传播手段,开展双向沟通交流的战略性管理活动 公共关系学的核心概念:沟通 沟通是公共关系活动的基本手段;沟通体现了公共关系活动的内在目的;沟通体现了公共关系的实质;沟通反映了公共关系学的学科特色 第二节公共关系的要素与特征 公共关系三要素:公共关系主体——社会组织;公共关系客体——公众;公共关系手段——传播 (一)公共关系主体是社会组织 社会组织可分为:主动与公众沟通的组织,工商企业;必须与公众沟通的组织,政府;不必与公众沟通的组织,事业单位和垄断型企业。 社会组织是公共关系活动的主导者:社会组织规定了组织的公共关系活动方向,决定了组织的公共关系状态。 (二)公共关系客体是公众 1.公众的外延 (1)工商企业的公众。工商企业的目标公众较多,在不同时期,根据组织不同的工作目标,会确立不同的目标公众。 (2)政府的公众。政府面对的公众既比较简单,又比较复杂。 (3)文教、卫生等事业单位和国有垄断型企业的公众。它们的公共关系活动主要针对的是外部公众。 公众是公共关系活动效果的体现者P14 (三)公共关系手段是传播 传播是社会组织与公众发生关系的中介 传播必须讲求效能P15 公共关系的特征:主动营造环境;意在实现沟通;尊重目标公众;兼顾义利双赢第三节公共关系的职能 职能:收集情报,监测环境;沟通信息,建设环境;协调关系,维护环境;参谋策划,拓展环境;教育宣传,培育环境 第二章公共关系发展历程 第一节公共关系职业的诞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