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如何尊重和理解学生

浅谈如何尊重和理解学生

浅谈如何尊重和理解学生
浅谈如何尊重和理解学生

浅谈如何尊重和理解学生

【摘要】老师与学生在学校的教与学和管理中处于相互平等的位置,但是,很多老师或班主任在面对学生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不知所措。看到学生“不听话”时只会一昧的进行批评,在表述着自己不愉快的心情和思想观点,而有经验的老师或班主任,却懂得如何对此类问题进行处理,且达到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老师;尊重;理解;沟通;师生隔阂

1.老师更应学会尊重学生

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老师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所教的学生出现严重违纪甚至打架时,老师们惯用的做法是要开除学生或告知造事学生家长前来学校;学生迟到或旷课,老师就会严斥学生并用各种行为进行处罚;学生在休息时间说话或在校期间不带校牌,班主任会让他跑圈并进行严厉批评;学生自习课说话或玩手机,老师会收缴手机或赶出教室;作业不按时完成的,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并说“你来学校连最基本的作业都不做,你来学校做什么?不如回家算了。”……

这些的情景在学校的教学或管理中时有发生,而所使用的管教方式也是我们大多数班主任及科任老师所惯用的,而现在我们所关心的是这种管教方式真能达到应有的效果吗?作为惩罚性手段的效果是:“不听话”的学生暂时被驯服了、老师的师道威严得到表现。但它所带来的负面效果是:“不听话”学生的自尊心和心灵受到了伤害、师生缺失了平等对话的身份,这样会使学生口服心不服。其实,当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平等对话时,我们会发现:学生违规违纪是事出有因的。当老师们能心平气和真诚地与学生交流时,我们就会发现:学生内心受到触动时是会流泪的,不管是委屈的眼泪,还是自责的泪水,老师让学生从内心明白事理,而自发的做出改正,才是我们为师育人的根本目的。

过往,老师在师生关系中为了体现师道尊严,都是把自己扮演成绝对权威的主导者,学生是从属者的角色,凡有像上述不良表现,老师就会用常规手段来“教导”学生,使学生屈服于师道,屈服于自己的威严,效果往往也恰得其反;其实,老师学会尊重学生,才是师道尊严的最高体现,这样更能得到学生的信任,让他们有话可说,“有冤可申”,让老师处在朋友的角色中去与学生进行推心置腹亲密无间的交流,在教师的尊重和信任中唤起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增强学生的责任感,触动学生的心灵,自觉抵制不良的行为,达到教书育人的真目的。

2.教育应该学会用沟通代替呵斥

案例:

一天实训课间,数控1001班的陈信鹏匆匆跑过来跟我说:“唐老师,韦振涛和黄显绩在厂房外打架了,还拿起了砖头,劝也劝不了,你赶快去吧”我快步跑

浅谈如何去尊重学生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015263744.html, 浅谈如何去尊重学生 作者:王福娣 来源:《心事·教育策划与管理》2012年第10期 当今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倡导“以人为本”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的成长、发展为本,这是教育的根本。“以人为本”,首先就是要尊重学生的意愿,尊重他们成长和发展的规律,按教育教学规律办事。 新课程改革从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学过程、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都突出了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学生是教育的主体、发展的主体。课堂教学的着力点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动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建立在理解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差异的基础之上,适应学生的需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活动提供有效的服务。 19世纪美国哲学家、散文家、诗人拉尔夫·沃尔多埃墨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就是提倡蹲下来的教育,建立以尊重为前提,充分相信学生、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没有尊重就不可能做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服务。尊重学生,首先应尊重学生的自尊心,要注意培养和保护学生的自尊意识。在教育中,提倡对学生的赏识和激励,教师对语言、手势等方式肯定学生,通过作业评语沟通感情、融洽师生关系。 在教学《小伙伴》一课时,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全过程。例如,教学开始,让学生根据阅读要求自读课文,整体感知,课尾,让学生自主识记生字词,并鼓励个性化的识记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中,采用小组合作,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表演并思考“谁的帮助最好”,目的就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欲望,让学生全员参与,互动探究,各抒己见,资源共享,培养其协作精神。“根据图文内容,探究图中人物分别是谁?”这个开放性的问题设计,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感悟来表达独特的感受,从而体会到获取成功的快乐,学习语文的快乐,自尊心也得到满足。 尊重学生还应该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要求教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有情感、有意识、有独立个性的学生。 如我让学生自主学习《自己去吧》这篇课文,为了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了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大胆地质疑,丰富地想象,合作地解疑。我首先设计了一个充满悬念的问题:“小朋友,你们知道小鸭是怎样学会游泳的吗?”接着学生看图说图意,让学生进行听的训练。学生听完故事后,我让学生来质疑:你们听了这个故事,有什么疑问要让大家帮你解决吗?许多学生都纷纷提出了心中的疑难问题。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当场来解决;比较复杂的,又紧扣文章重点难点的疑难问题,比如:鸭妈妈为什么不带小鸭去游泳,而让小鸭自己去游泳?就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主体发展

尊重学生个性差异促进学生主体发展——实施素质教育之我见 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尊重学生个性以学生发展为本成为教育的主题,在现实生活中,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在遵循教育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必须打破以往按统一模式塑造学生的传统做法,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其实,应试教育中的“差生”绝大部分不仅与其他同学无差异,甚至还可能具备更多尚未被发掘的潜能。教师要正视、关注学生的智力类型差异,实施有差异的教育,从而促进学生有差异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1.根据学生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 我国著名漫画大师丰子恺先生的一幅名为《教育》的漫画,画面上是一个身着围裙的作坊工人在案板上用模子做泥人,已经做好的一大堆泥人都是面貌相同的死板的土偶,且千偶一面,毫无生气。画中含蓄而意味深长地指出:蔑视、束缚个性的专制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只能培养出一群没有趣味、没有活力、没有特色、机械呆板的“泥人”式的学生。这种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受益。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求教师不仅要备教材、备教法,更重要的是要备学生。因为同一年龄段或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但是,我们还必须看到: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有差异的。所以作为教师既要注意学生的“共同点”,更要十分关注、研究学生的“个性化”,并根据这一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与教学方法,以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使每个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以满足学生的身心发展。同时,教学准备要充分,教师应站在学生的角度,根据学生已有经验和知识水平,充分预想学生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寻找相应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以学导教,以教促学。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学生留有充分的余地,使得学生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能够平等地享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2.根据学生差异组织课堂教学 尊重学生独立思考,就是要承认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方法。传统教学中那种“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往往只注重了对学生的共同要求,而抹杀了学生的差异性,抑制了他们的个性发展。根据学生心理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历来为教育学家们所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他对每个学生的性格、才能、志趣和特长等都了如指掌,并据此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对不同学生提出的同一问题也常有不同的回答。 现代教育观认为,教学应该是师生互动、平等对话、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中教师不能固守“师道尊严”,高高在上,应当与学生特别是有差异的学生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首先,让学生畅所欲言,把自己的想法都说出来。其次,要认同学生的各种想法,不能随便或过早作出结论。认识和理解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方法,允许学生用适当的方式理解问题,用自己的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学。有的方法在教师看来是最好的,但不同的学生却会有不同的感受。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点,尊重学生的主体差异,让学生有自主选择适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浅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概述:面对学习层次千差万别的学生,在课堂设计上,我采用课堂问题设计上有深有浅,课堂练习上设计有层次,在指导上有针对性。如此尊重学生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让不同层次的学生能齐心协力尽情发挥,学有所获,学有所成。 摘要:课堂教学尊重学生个性差异 人的大脑,就如世上没有任何两粒沙子是一样的,森林里没有任何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一样,他和她的各不一样。那么,面对这样的不一样,这样的千差万别,我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实行因材施教,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在课堂问题设计上有深有浅。首先设计面向全体学生的简易问题,让学生都能找到进入学习的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其次设计面对学习能力中下等生的问题,经过引导和启发,学生能自己解决问题。再而设计学习能力中上等生的问题,让学生经过思考、合作交流,反馈解决问题。如:在教学解方程时设计形如“ⅹ×2=4”此类方程时,学生都能知道利用等式性质,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可解得 ⅹ=2.若写成2x=4时要引导学生去发现省略了“×”,学生就很快能得出x=2.若是设计形如“2x+3=5”此类方程时,学习能力中下等学生很难解决,然后经过学生思考、合作交流,教师引导,就能发现利用等式性质,先方程两边同时减去3,后方程两边同时除以2解得x=1。

这样要课堂提问明白准确,才利于学生思考。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不同层次问题,才利于不同层次学生都能积极思考问题,学生就会都有事可做,有成就感。 在课堂练习设计上有层次性。在练习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练习数量各不一样。同时,新课后的练习时,学习中等生完成此类问题没多大困难,但是学困生就有难度,这时课上注意巡视,了解学情,个别的学生要重点辅导,同时力促学有余力的学生去帮助学困生掌握当天知识。例如教学“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时,图型题时,单位“1”能找准,问题学生都能解决。当在实际问题中许多学生就卡壳了,犯难了,此时除了分解题目降低难度,还要引导学生学会去找准单位“1”,进而把问题转化成图形题来理解,这样化难为易了,同时有针对性的帮助和个别辅导。那么,能较好的达到本节课的课堂要求。 在指导上教师要有针对性。在教学中,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较大,单靠集体辅导教学很难好的完成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必须有针对性进行个别辅导。一、学习能力上等的辅导,注意引导他们做一些思维拓展,利用不同计算方法,设计解题过程等方面课题,培养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及创造力。二、能力中等生的辅导,让他们做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体验成功时的快乐,激发学习兴趣。 三、学困生的辅导,要和他们多交流沟通,激发学习欲望,耐心辅导其一步一步提高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平等对待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 (2012—2013第二学期) 苇林二小三年组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规定教师要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我认为这条想得好,作为一名老师就像园丁一样,应爱护花朵。孩子是祖国是未来、是祖国的花朵,我们应该用心去呵护每一朵花。使每个学生在我的校园里健康快乐的成长。 首先我们当教师的要关爱学生,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哲学家爱默生说过: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当班主任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才能从本质上热爱学生,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才能取得成功。 这里有一个我们学校的案例。有一位叫朱敏的学生。平时学习作业经常不做。这班的班主任李老师教她数学。李老师是刚刚任教这班的新老师,发现问题后就去找朱敏同学。 “朱敏,昨天的作业为什么没有交?”“我忘了带来。”“那你下午能带来交给老师吗?”“可以。”。这时,其他学生在一旁说;“老师,别听她的,她是一头猪。作业根本不会做。”“她连乘法口诀都不会。问她是白问。她真是一头猪。她姓朱。”“你们能怎么这样说同学。”“老师,真的,不信,你去问我们班上其他的同学。”回到办公室,李老师向其他老师了解情况。办公室其他老师都讲,朱敏,太差了。到了下午。果然朱敏没把作业交来。李老师了解到这情况后。李老师又找朱敏。“朱敏,为什么不交作业?”“老师,我没有做作业。”“为什 么?”“我课堂上听不懂。列的算式不会计算。”李老师心想,难道天底下有这么差的学生吗?于是试着让朱敏背乘法口诀。从一背到九。朱敏真的不会。天哪?这样的学生如何升级?于是李老师心想,一定要帮朱敏同学。首先从哪儿入手呢?对,先从树立信心入手。李老师在班上宣布说:“从今天起,班上同学不许说她是猪。那是不尊重同学的。从今起,我们要与朱敏同结对子,要帮助她。”从此后,老师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一位教育专家讲到“世上没有任何两粒沙子是一样的,也没有任何两粒相同的树叶。”这句话真是恰到好处地证明了我们每一个学生,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有千差万别的。特别是在我们这样的偏远民族学校因为家庭背景、社会环境等因素导致学生的差异更是严重。这就给我们老师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就是说我们在如此众多的孩子当中,又面对着如此大的差异,如何根据学生的差异,对学生因材施教,我想这是当前在我们每一个老师面前摆的一个很严峻的话题。但是经过对课题的学习,专家从各方面阐述了,我们的学生差异虽然很大,但是这种差异其实是有规律可循的,即理解到的是孩子智力上是有差异的;孩子认知风格或者说学习风格也是有差异的;每个孩子学习动机是不一样的;专家使用了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理论实行分析,我认真地学习之后我想对于我今后的教育、教学都会提供很大的协助。为此,我就自己今后将如何注重孩子个体的发展,不让自己在成为故事中愚蠢的马夫。 尊重个体差异,因材施像我们偏远山区的城镇小学一个班级的学生在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是存有着较大的差异的。原因就是留守儿童较多,因为监护人教育观点、知识水平与教育方法等存有的缺陷,以及“留守儿童”精神缺乏依托,生活单调,接受不良影响的机率大大高于正常家庭儿童,加之父母不能足额或按时提供生活、学习费用等因素,“留守儿童”的教育与发展出现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突出,“留守儿童”的生存状态堪忧。这对于我们当地的教师来说责任更重大。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遵循因材施教原则,让每个孩子都在学校享受到家的温暖,从老师身上感受到父母般的关爱。 一、深入了解,合理分层。 为了准确地把握学生层次,教师应深入了解全班每个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两个方面的因素,并在做出综合评价的基础上,把全班学生相对分为优、中、差三个层次,既A、B、C 三个组。A组为优生,B组为中等生,C组为后进生。考虑到C组学生各方面水平相对较差,编排座位时首先让C组同学坐在中间,与A组同桌,这样有利于A组生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带动C组学生,使C组学生在有意无意中受到启发和协助。但学生所处的层次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以动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观察学生,随时注重学生的发展变化,进步了的学生,我们就要即时对分层的情况实行调整,满足他们的上进心,便于他们能更好地发展。 二、优化教学环节,实施分层教学。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是促动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的保证。分层教学的目的是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不同水准的发展,这就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分层教学,尽可能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指导策略,对不同水准、不同性格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要求,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课程标准提出的新理念。学目标的实现,总是要依靠一定的教学方法。现在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要得法。”即做到教学方法灵活化,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即对A组学生与B组学生是以自学、小组讨论为主,通过学生自学、质疑、讨论,教师适时点拨,完成每节课所规定的任务。对C组学生是以学生自学、教师辅导相结合,通过学生自学,教师启发诱导,必要的讲解,学习新知,理解把握所学知识。前者是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自学,指导时采取引导着走,放开走的方法。后者则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指导时可采取领着走,扶着走的办法,从而把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需要贯穿课堂始终。 分层设计课堂提问,为了保证在课堂提问的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学习机会均等,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积极思考,我在设计问题时有意识地把它分成上、中、下三层,其中基础性问题以复习类、基本类的问题,面向C组学生;中档题则面向B组学生;难度大的问题,

尊重学生人格---理解信任学生

2016年塘子小学 尊重学生人格理解信任学生 摘要:塘子小学由于地理偏僻,教学资源短缺,学生家长受经济社会的影响,个个都是忙完农活抓紧时间外出打工,一心抓经济,无心对孩子进行教育管理,把教育管理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和班主任老师,使得孩子在校问题严重,难于管理。农村小学班主任工作任重而道远。要想做好班主任工作,一是要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使学生感受到老师及社会的爱。其次,要理解信任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允许学生犯错误。在平时的教育管理中,在对学生严爱相济的同时,给予学生必要的挫折磨砺。另外,适时召开家长会,及时和家长沟通联系,取得家长的理解与配合,使得家长和学校共同对学生管理好、教育好。 关键词:尊重关爱理解信任严爱相济,挫折磨砺家访 从2014年任教的第一天起到现在,我一直耕耘在农村小学教育这片天地里,担任了3年的班主任工作。深知班主任工作的酸甜苦辣,懂得管理好一个班级是一项艰巨而繁重的工作,因此,我深深认识到要做好班主任工作必须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尊重学生人格,关心爱护学生 新时代的小学生们早熟,接受了许多社会信息,甚至形成了不少成人化的思想,不像以前的学生那样对老师的教诲洗耳恭听,相反越来越个性张扬。班主任应该与学生进行发自内心的情感交流:多在学生需要获得帮助时伸出温暖之手,发现有困难的,有厌学情绪的,不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无学习积极性的,不是采取直接的体罚方式,而是多花点时间关注、督促、鼓励他,让该

生知道老师是真诚的关爱他而不是冷落他,冰心曾经说过“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班主任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农村小学尤为重要(父母外出打工,缺乏关爱)。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班主任,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参照自己的亲身经历,我发现:当一个学生的人格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 二、理解信任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 “在老师的眼里,没有坏孩子,只有犯错误的学生”。的确,作为班主任,我们在教书育人时应该用发展的眼光去看待每位学生,应该树立允许学生犯错误的教育观念。但是宽容并不是纵容放任的自流,并不是缺乏必要的批评和指导。我觉得,当学生犯了小错误时,我们一定要冷静处理;对于大错,我们一定要以学校的规章制度为依据,先与家长取得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从而达到学校、家庭齐抓共管的目的。现在的学生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他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强,容易陷入迷茫,对外界事物很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如果我们老师不能宽容,过分苛求,违背生理成长规律,我想我们的孩子也许就被我们不经意的一句话或一个动作给毁了。因此我认为爱学生要从理解信任学生,相信他们的进步做起。我曾教过这样一位从外地转来的学生,刚来不久就经常无事生非,出手打人,与同学关系紧张,还喜怒无常。于是我

浅谈如何平等对待和尊重学生

浅谈如何平等对待和尊重学生 在我国的传统中,教师往往习惯于把自己置于“绝对权威”的地位,往往认为自己当然在人格上高于学生,漠视学生独立存在的主体性。这样当教师教导学生应当公正处世时,学生极有可能抱一种不以为然的态度。因为在他与教师的交往中,体会不到应有的尊重或人际公正。所以,古代社会产生的“师道尊严”的观念是有违师德,尤其是有违现代教育伦理的基本要求的。当然,人格上的平等并不意味着角色上的对等。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还应有对学生的教养与要求的一面。为了这一点,教师威信、威望的存在又是非常必要的。否认这一点就是否认教师职业的特质。所以教育公正的重要内涵之一是教师要努力做到对学生的尊重与要求的统一。 每个人都喜欢美好的事物,有好恶心里,在教学工作中,不少教师往往对成绩好的学生特别偏爱,耐心指导,而对有的则漠然置之,甚至鄙视、嘲笑,极大地伤害这些孩子自尊心。素质教育要求面向全体学生,这就是说对学生必须“一视同仁”,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使全体学生得到发展。爱学生就必须公平地对待所有学生,必须对学生一视同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自己的孩子,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教师的阳光雨露。我作为老师经常告诫自己:一定平等对待学生,不要戴有色眼镜看学生,每一个学生都是好孩子。我们身为一名教师,在课堂上更应该时刻观察、注意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分层施教,帮助学生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取发展,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水平,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使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我们在教育过程中要不偏爱学生,一碗水端平,平等对待学生必须坚持以下“五项基本原则”:(一)不以个人的好恶区别对待学生。(二)不以师长的尊严凌驾于学生之上。(三)不以学生的过失伤害学生的人格。(四)不以学生的好坏成绩而另眼看待学生。(五)不以与家长关系的亲疏远近而区别对待学生。记得上节课,回答问题时,同学们都非诚积极地举手,几轮下来之后,我听到几个同学在下面小声嘀咕:老师总是喊那些成绩好的回答问题都不叫我们的。我愣住了,也陷入了深深的沉思中。当前,从校内到校外,从教师到家长,一提到差生,似乎叫人担忧。社会上的人听说是差生,就摇头,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是差生,心里面就有说不出的难过。班主任听说是差生,就不愿意接受。对于我自己在这件事中,也因戴了有色眼镜对待优生和差生,才导致引起学生的私语的,也影响了自己教师的形象。作为教育者,既要培养尖端人才,又要面向全体学生,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这才是正确的教育。和中等生或“优生”一样,后进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如果经常深入班级,细心地观察就不难发现,每个后进生的身上都有自己的优点。因为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有较大的可塑性和矫正的可能性,教师要努力寻找并及时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美国作家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 因此,尊重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是适应师生感情的基础。在学习中,学生的情感得到了尊重,他们潜在的能力得到充分的释放。尤其是对差生的尊重更是对他们的一种最大的激励,也是给了他们一种向上的动力。教师的尊重和爱护会使学生感到温暖。只要我们教育者多给他们一份爱,每个人都来关心差生,爱护差生,使差生向积极方向转化,是完全做得到的。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

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到尊重别人就是尊重自己这句俗语。但真正能了解并做到尊重的人并不多。从小学六年义务教育到现在九年义务教育,无不彰显着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这就对教师这个职业提出了更大的需求。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我个人觉得学会尊重首当其冲,要知道尊重学生就是尊重自己,教师这个职业并没有给予你面对学生免谈尊重的光环。 有人说尊重就是孔子在《论语》中曾讲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尊重究竟是什么呢? 尊重是看到一抹新绿萌发时,由衷的赞美! 尊重是看到一只青鸟飞过天空时,会心的微笑! 尊重是被钉在十字架上耶稣高声呼喊的真理:人人平等! 尊重是刻在人们心中金光闪闪的信念:每一个生命都是一个奇迹! 尊重是一个人发自内心的呼声,它能让穷人放弃生命而“不食嗟来之食”,让马丁·路德·金冲破束缚,追求“我有一个梦想”! 一位老师,只有尊重别人,才能赢得朋友,也只有尊重学生,才能赢得浓浓师生情。 一个不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他的天空是灰暗的,永远只有一种单调的颜色布满整个天空! 一个得不到别人尊重的老师,他的世界是狭窄的,只有他一个人在无助地写写画画,无法体会与别人互换思想的乐趣!

一个不懂得尊重学生的老师,他拥有的必将只是一颗残缺不全的心。 尊重,是教师一种不可缺少的美德! 冰心说"有了爱便有了一切"。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而育人应该是教师的首要天职。如何育人?我认为,爱学生是根本。爱学生,就需要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兴趣、爱好,了解学生习惯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方式等,然后对症下药,帮助学生树立健全、完善的人格。 人格尊严是平等的。作为教师,要努力做到能像一个真正的朋友一样,欣赏学生,学会倾听学生意见,接纳他们的感受,包容他们的缺点,分享他们的喜悦。被尊重是学生内心的需要,是学生进步的内在动力。理解是教育的前提,尊重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当一个学生在被你认同、尊重后,他可能会有惊人的潜力和爆发力。 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得到别人的尊重是每一个人内在的心理需要,学生当然也不例外。按照美国著名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理论:个体的需要共可划分为五个层次,他们由低级到高级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逐级实现的,低层次需要的满足是高层次需要产生的基础。可见,要促使学生产生自我实现这种高层次的需要,即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周围的世界,进行创造性的行为。离不开第四个层次——尊重的需要的实现。教师只有尊重学生、满足他们尊重的需要,才能促使他们产生主体意识,使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人公地位,继而萌生自我实现的需要,推动自身主动的完善和发展。 那么,教师应怎样尊重学生、为其全面发展创造条件呢?

浅谈学生的个性发展

浅谈学生的个性发展 发表时间:2017-09-11T11:58:40.660Z 来源:《素质教育》2017年8月总第244期作者:王娟[导读] 爱学生不仅是爱他们的优点,更可贵的是要爱他们的缺点。 宁夏永宁县第一小学750100 使学生全面发展,就要求教师关爱每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给能力弱的学生动手的机会,又怕学生在课堂上耽误时间,没有效果,提出的问题让人尴尬,总是找这样那样的借口,其实,这种做法极大地限制了学生个性思维发展。学生的成长,与家长和教师在一定程度上的认识与教育行为都至关重要。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个性差异,真正使学生在学校处于主体地位,发挥其主动性、积极性。爱学生不仅是爱他们的优点,更可贵的是要爱他们的缺点。家长也应该正确把握孩子的这种心理。 当然,孩子身上出现的缺点,都是在学习做人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也是可以矫正的可爱的缺点。所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也是个性发展的核心,即是个人的创造精神,创造精神是人最大的追求和探索。“鼓励了这种自主便鼓励了个性的发展,抑制了这种自主就阻碍了个性的发展。” 一、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持之以恒去做 刚入学的孩子可朔性最强,最容易教育,这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的孩子凡事都要看一看、做一做,他们对教师所做的事,常常表现出极大的兴趣,看见老师扫地,就去拿拖布;看见老师擦桌子,也拿抹布到处乱擦,明明还不会干活,却偏偏要自己来尝试做,这些行为,其实都是孩子独立意识发展的具体表现。但由于孩子平时家长包办多,不多做,动作还不协调,因此常常会弄脏了衣服、损坏了东西,这是孩子成长必然经历的过程,对此,家长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否则错过了这个时机,等孩子的依赖性形成后再想补救,那就十分困难了。家长和老师还可以从培养自理能力入手,持之以恒,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二、在认识上积极引导,表扬鼓励去做 注重孩子的个性发展,要从学生的独立性方面进行引导,学生的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养成的,也不是孩子学会独立地做几件事就意味孩子具有独立性。这是一个长期的、不断转化的过程,它需要对孩子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因此,当孩子掌握了一定的独立技能、或表现出一些独立行为之后,一定要注意及时表扬鼓励,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督促孩子不断坚持、反复练习,最后养成良好的习惯。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以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中的不如意。并且学会想办法积极克服挫折、战胜挫折获得成功的体验,能勇敢地面对各种困难。 三、在实践中要提供机会,大胆放手去做 孩子的能力是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和实践中获得发展的,没有锻炼的机会,孩子的独立性培养也就无从说起。因此,先必须解放孩子的手脚,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实践的机会,放手让孩子去做那些应该做并且又是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己洗洗袜子,收拾房间等,从小就要培养孩子的各种能力,只要孩子想做,愿意做,就要大胆放手让他去做。即使孩子做得不好也没关系。 四、在方法上正面引导,督促孩子坚持去做 培养孩子的独立性不能急于求成,要讲究方法。孩子一开始都是当作“玩”来对待,教师、家长应根据孩子的兴趣和能力因势利导,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玩乐活动中提高独立能力。当孩子犯“错误”时,一定要宽容对待,不要批评指责,不要说一些伤害孩子的话:“你怎么那么笨!”“到一边去,别捣乱。”要正面引导,以免打击孩子尝试独立的积极性,当孩子表现出独立的愿望或做事情有一点进步时,家长和老师一定要给予及时鼓励和表扬,为孩子树立自信心,并愿意继续去做,促使孩子进一步做出努力。比如:我班有一个女学生,胆子特小,总担心自己做不好,做题总是观望别人,不敢写。我说:“写呀!”她说:“我怕写错你批评我,在家做事妈妈总大声骂我、说我笨从不表扬我。”我说:“没事,孩子,怎么想就怎么做。” 五、在家庭和学校,携手共同教育 现在独生子女多,家庭娇生惯养,许多家长一面对孩子的生活全部包揽,不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一面又总是抱怨孩子的依赖性太强,独立性太差,怕孩子长大后不能面对竞争激烈的未来社会。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基本土壤,家长则是孩子的首任教师。在孩子个性形成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孩子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难时,家长应教育孩子克服依赖思想,鼓励孩子独立面对困难。只有当孩子充分感受到挫折带来的痛苦体验时,才会激发他们考虑如何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若这个过程经常得到强化,孩子就会在挫折情境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战胜困难。 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契机随处可见,关键在于要有效把握,使孩子在循序渐进中能力不断提高,独立性的发展有助于培养孩子的优良品德和发展智力。 总之,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为培养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教育应该是人人成功,个个发展的教育,因而必须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差异,发挥每个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使每个学生适应其能力水平和社会需求,充分发展其个性,实现其最大限度的发展,从而为社会培养和储备高素质人才资源。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因材施教” 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根据学生心理上的个别差异而进行因材施教是教育上的一个普遍规律,它历来为教育学家们所重视。早在两千多年前,教育的开山鼻祖孔子先生就采用了因材施教的办法。孔子一生的教学实践都贯穿着“因材施教”这个教学原则。先天禀赋、后天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决定了学生不一样的发展可能性和发展需求,学生之间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来自教师不同侧面和不同程度的关怀与照顾,敏锐地发现学生的优势和缺点,因势利导,促使其扬长避短,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既适合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又照顾到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关键词:个性差异因材施教教育 世界各国一直在探讨个性差异和个别施教的问题。随着教学技术的现代化,尤其是电化教学的开展,一方面教学摆脱了课堂空间的限制,对象在扩大;另一方面在一般教学中如何适应个别差异的问题也更加突出,研究因材施教的问题仍然是一个非常迫切的课题。因材施教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最基本要求。教育必须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教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学生处于中等水平,能够跟随教师的思路,从而达到对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练掌握的要求,而有一部分较突出的孩子,可以达到更高的水平,这时就需要教师对这些孩子提出更高一点的要求。然而,确实有一少部分学生因为种种原因跟不上教学大纲的进度,不能完全有效地掌握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和技能,为此,在教学中除了要照顾大多数学生以外,还应非常重视观察和研究学困生学习成绩不良的心理原因,并加以校正。 教师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使教学的深度、广度、进度适合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考虑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性差异,使每个人的才能品行都得到发展。在不同的学习场合中,不同类型,不同能力水平学生的学习表现是极为复杂的,需要教师凭着自己的经验和智能灵活的设计因材施教的方法。 “承认差异,利用差异,发展差异”“教好每一位学生,对每一个家庭负责”,这应成为每一个教师的自觉行动。尊重学生个性,就是要以学生主动发展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体价值,树立自信心。因此,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

尊重学生 理解学生 热爱学生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 当前,中小学生负担过重,不仅体现在课业负担方面,而且还体现在沉重的心理负担方面。 过重的课业负担会加重学生的心理负担,而教师、家长不正确的教育观念、不恰当的教育方 式方法,则是造成学生心理负担过重的更为重要的原因。 有些教师在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情况下,常常埋怨学生、埋怨学生家长:“别人会,你为什么 不会?真笨!”“你的孩子怎么那么笨,我教了好多遍,他就是不会!”“我教的学生中没见过 像你这样的,考得这么差!”这是多少教师常挂在嘴边上的话,教师的较真儿几近苛刻。教师的这些话对学生的自尊、自信心的伤害是非常大的,他有可能使一个喜欢学习的学生对学习 产生畏惧的心理,从而产生厌烦心理而不再学习了,对老师也产生了抵触情绪。 在传统的“师道尊严”理念的影响下,人们常常有这样的观点:学生就应该服从老师,被老师 批评是理所当然的事。然而,这种观点在当今社会显然已不适用。学生,尤其是处于生长叛 逆期的中学生,他们追求个性发展,个体意识明显加强,更追求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平等交往。因此,我想,教师在与学生的交往过程中,尤其是当学生犯错误的时候,一定要有换位思考 的意识,尊重学生,理解学生。 尊重就是充分尊重学生的意见和要求,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待人,中学生的人格尤为重要。理解就是理解学生的思想实际、心理实际和生活实际。 由于受遗传因素、家庭条件、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学生中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平时的 学校生活中,教师应注意观察学生的个体差异,应对每个学生都有全面细致的了解。而要了 解学生光靠观察还远远不够,要利用各种机会和学生沟通。沟通多了,就能了解学生的思想 动态和行动表现,及时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纠正其不良行为。而事实证明,要想让学生接 受老师的观点,批评说教的效果远及不上和学生谈话的效果明显。老师应首先把自己摆在和 学生平等的位置上,从关爱的心态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用人格力量去感化他们,要 让学生真正的从心底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情感,才能顺 利地开展课堂教学,才能发挥教师的模范作用,才能带动整个班级向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 要建立起师生之间心灵的桥梁,需要教师放下自己的架子,心平气和地与学生交流,不把自 己的意愿、想法强加给学生。现今流行的一句话——“蹲下来看孩子”,便是典型的爱孩子的 表现。 要培养师生之间良好的情感,就要爱孩子。“教师最大的失误莫过于失去对学生的爱,教师 最大的悲剧莫过于失去学生对自己的爱。”爱孩子,要学会博爱,把每一个学生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女,给予他们慈母或慈父般的关怀。要相信每一个学生经过努力,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总的来说,我们爱学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坚持全面育人的观念,平等地对待学生 “全面”指的是学生发展的全面性。它包括两个基本方面:一是指学生个体在体现社会要求方 面的全面性;二是指学生个体素质内在结构方面的全面性。前者,要求教师在促进学生社会 化的教育过程中,真正能够在德、智、体、心诸方面给学生以全面的教育和引导。其中,德 是第一位的。在当代社会教师的第一职责应是教学生如何做人,第二是教学生如何思考,第 三才是传授具体知识。 二、尊重学生的人格特点,热爱学生 对学生的热爱,不是抽象的说教,而是现实地、具体地体现在老师对学生的一言一行所产生 的一种强烈的、高尚无私的道德情感。苏霍姆斯基认为:“教育的全部奥秘也就在于如何爱护儿童。”他要求教师在工作中既要了解学生、尊重学生,做学生推心置腹的知心朋友,又要在

浅谈尊重学生个性

浅谈尊重学生个性 陈小畅2014 1 7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绿叶,学生必然存在差异,每个个体都有自身的特点,教育者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发现特点,并把特点发展成特长,对中学生的教育则要坚持“因材施教”的原则。针对不同学生的性格、能力、智力的差异应采取不同的措施、途径和方法进行思想教育。 一、对个性倔强的学生要避开锋芒 每一个班都有那么几个倔强的学生,让人头疼、棘手。倔强的学生往往有他独立的见解和个人的意志,他们能坚持自己的意见和主张,表现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其实是为了加强和发展自我地位的表现。对于个性倔强的学生要避开锋芒,把争执不下的问题暂放一边,通过其他途径迂回解决矛盾。有一次,一个学生摔坏了另一个学生的文具盒,学生家长找到我,要求那位学生赔偿,这位学生借口没有钱,硬是不愿赔偿,形成僵局,我思考着造成僵局的关键是什么?是学生借口没有钱,这就是问题的症结,于是我拿出几元钱替学生赔偿,同时要求他今后认真吸取教训。第二天,他不仅送了钱,而且写了保证书,要老师看他今后的实际行动。 二、对个性调皮的学生要多一点宽容 调皮学生的心理特点是机敏、灵活、亲切、热情,有兴趣爱好,但同时也伴有情绪易于波动,做事情没有耐心等特点。一般来说,调皮学生不受老师欢迎,心理上处于“没娘的孩儿”的状态,从内心深处特别渴望教师的关心与爱护。作为教师,要抓住他们这一心理需求,百般呵护他们。 (1)在态度上多一点宽容。如果教师改“暴风骤雨式的批评”为“和风细雨式的说教”,与他们倾心交谈,听取他们的意见,鼓励他们不断进步,会使他们对老师产生亲切感。 (2)在学习上多给一点宽容。我们做教师的要耐心地指出学生学习上的错误,并帮助其改正。 (3)在集体活动中多一点宽容。调皮的学生参加集体活动一般热情高、干劲大,多给他们参加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并对他们在活动中表现出来好品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这样会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 (4)在生活上多一点关心与宽容。对调皮的学生多一些关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三、对个性慢性子学生注重培养时间观念 这部分学生在学习上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思想走神,心烦意乱,坐不住,无耐心,尤其是对书写、计算有厌烦心理,作业拖拉,难以按时完成,字迹潦草,经常出错。平时我利用班会课时间组织学生说各种人物遵守时间的故事,讲一些因为不遵守时间而造成重大损失的故事。生动的故事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如果“慢”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完成作业,我就鼓励表扬他们,激发孩子养成按时作业的时间观念。在进行心理疏导工作的同时,重视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转化"学生"的至关重要的一环。笛卡儿认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方法的知识"。学习效率的高低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正确、科学。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我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四、对个性孤僻的学生要增强其自信心 孤僻的学生主要表现是不合群,对周围的人怀有戒备心理或厌烦情绪,做事喜欢独往独来,疑心较重,好神经过敏,爱耍脾气使小性子。使人无所适从。我们班有一个学生,她从小父母离异,无人要她,现在跟爷爷生活在一起,正是这种家庭因素造成她的孤僻性格。在班级活动中,我对她格外关心,在进行分组比赛时,总把她分配在实力强的一组,让她经常处在胜利者的喜悦中,享受成功的乐趣。逐步淡化和消除自卑心理。在请学生做示范时,多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身为教育工作者,天天接触教育谈论教育,反对制度却又遵循制度,真是有很多的无奈。作为一位人民教师,一定要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八十年代,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提出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博士指出,人类的智能是多元化而非单一的,主要是由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自然认知智能八项组成,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学生的综合素质是不一样的,在教学中,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特长,我们不能苛求教出来的学生个个都是优秀的,个个都是成绩最好的,个个都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教师是“伯乐”,善于相马。但是,教师又不能只是伯乐,伯乐相马的目的是挑出千里马而淘汰其余的马,教师却必须对每个学生负责。宋代朱熹在《论语》的注解中指出“孔子教人,各因其材”。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就很了解,他能够说出学生的性格特点和智力水平,并且针对不同的特点,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各种不同的人才。从心理学角度来看,一定年龄阶段的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和智力水平既有一定的普遍性,又有一定的特殊性。教学应针对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材施教,有利于扬长避短,长善救失,有利于多出人才,早出人才,快出人才。从新课程标准来看,素质教育不是选拔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努力创造适合每个儿童的教育,充分认识学生的巨大发展潜能和个性存在的差异,努力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态

度、善于与他人合作的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感和道德感。每个人都有成材的潜力,教师的任务是挖掘学生的这种潜力。任何一个学生哪怕是在学习上最笨、生活中最调皮的学生,我们也不能一棍子打死,他或许在这学习方面不入门,但是在其他方面可能不差,我们之所以说他不好,是因为我们的眼睛只盯着他的书本知识掌握的多少,忽略了其他方面。我们应该看到这一点,从不同的角度来教育学生,使他的特长发挥出来,真正做孔夫子的先进教育理念的践行着吧,我相信,我们教育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的美好!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小学科学教学中应注重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笔者在参加2014年南京市信息化教学能手比赛中,准备了一节公开课,内容是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气温有多高》,在深入研究教材的基础之上,我从学生个性发展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以下课堂教学。 教学内容 选自科学三年级下册《关心天气》单元的内容,本课是这一单元第一个指导学生进行测量活动的实践课,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学会测量气温的高低,分析处理数据,敢于就数据中的情况与他人交流意见,并能体会标准化测量的意义! 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对天气预报比较熟悉,会从中获取相关信息,但对气温值如何获取充满着好奇。学生在学习中初次接触温度表,对温度表的使用并不清楚,本课第一次对实验数据进行记录分析,且通过数据寻找规律的能力还比较薄弱。 设计理念 从学生科学探究的需要出发,抓住学生对于科学的

强烈好奇心,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氛围,使他们敢于行动,继续不断地探索和思考。 教学过程 (一)谈话方式轻松直接进入主题 面对三年级的学生,教学导入并不需要太复杂。不妨直接问,“今天的天气怎么样?气温是高还是低呢?有没有方法可以准确得知现在教室内的气温有多高呢?” 然后请学生谈谈自己所了解的气温测量的相关内容。 [让学生了解信息的来源可以是多渠道的,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交流。] (二)通过观察,了解温度表的构造和使用 引入温度表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观察温度表,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温度表的构造。在学生感性描述的基础上,教师详细讲授摄氏度的概念,并规范了温度表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 [学生的想象力、观察力、语言是丰富的。] 接下来和学生共同探讨温度表的使用和读数。这里尤其要区分好零上和零下两种不同的读法,并加以练习。 温度表的读写,是本课的重点。这里我特意放慢了讲解的速度,边讲解边板书,并让学生练习读写,以期学生区分好零上零下温度的读法和写法。并巧妙设计练习,调动

浅谈教师如何关爱每一个学生

浅谈教师如何关爱每一个学生 【摘要】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要用心来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热爱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关心呵护下快乐学习、健康成长。 【关键词】尊重学生热爱学生健康成长 一、前言 许多著名的教育家曾指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热爱学生是教师高尚情操的反映,也是教师取得成绩的关键因素。真正的教育要求教师转变观念,张扬以生为本的教育思想,把爱学生看成自己的职责。教师如果能够真心地去爱一个孩子,换来的是孩子对教师的爱和对教师的信任,是对学习的热情以及学会去爱别人。教师不能是为我独尊,而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让每一个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下成长。学生在教师眼里可能是几十分之一,可每一个学生的背后都有父母及一大家人期待的目光,每个学生都是家庭和社会的希望,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因材施教,面向全体",用真爱来呵护每一位学生。只有孩子生活在鼓励中,他才能学会自信;只有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他才会学会关爱别人......所以,只有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尊重教师。教师爱学生要发自内心,特别要注意关爱以下几个方面的“差生”。 二、要爱有个性的每一个学生 人是有个性的,能力水平、习惯、作风各有不同,且都处于发展变化之中,因此,作为教师要正视现实,承认差别,进而客观公正,心平气和地看待每一位学生,哪怕是个性“最差”的学生,也不能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落伍”,要鼓励每一个学生,让他们都“抬起头来走路”。每个学生性格不同,有的活泼好动,有的沉静稳重、还有的倔强固执、有的坚强、有的软弱……作为教师应了解每位学生的个性心理特征,并利用他们的个性心理特征去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要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教师必须持宽容态度,并努力优化学生个性优势,不断地帮助他们克服不好的一面,把劣势转化为优势。学生心理倾向也各不相同,学生的爱好各式各样,有的喜欢文科,有的喜欢理科,有的喜欢朗诵,有的喜欢运动,有的音乐才华出众,有的写作能力出色……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正当的爱好与兴趣,都应给予支持、鼓励,并加以重视和培养,实施因材施教,引导学生发展特长,开发学生潜能,因为爱好和兴趣是一切发明创造的最直接的动力也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三、要爱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 学生不论成绩好坏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在任何时候,老师都要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特别要关爱学习上的“差生”,因为这些学生学习困难的产生过程和原因并不完全相同,在任何一个集体中,所有的人都不可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总会有优、中、差的区别。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树立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的观念,尽一切努力转化学困生。学困生之所以差,一般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觉得难以理解和接受学习内容,加上老师的批评指责,便失却信心。要教师用新异的手段加上教师的期望与家长的鼓励,来给差生带来学习的兴趣,教他们一些改善大脑记忆力的锻炼方法。在全面了解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对学困生进行摸底排队,以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用相应的教育方法和措施。对于因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而成绩差的学生。要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使他们明确学好文化知识是是关系自己美好前程的大事。同时对他们的作业及时检查,督促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那些顽皮,自控力较差的学生,坚持时时暗示,提醒这些学生集中注意力;要提高他们作业的质量,又要帮助他们改正拖拉,懒散的不良习气;对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