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近年新发表西周金文字的发展理念分析的论文

近年新发表西周金文字的发展理念分析的论文

近年新发表西周金文字的发展理念分析的论文
近年新发表西周金文字的发展理念分析的论文

近年新发表西周金文字的发展理念分析

的论文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

以上各字诸家所说虽有歧异,但可以看出其所释意义也大都与烹煮义相关,而不与装盛类意义相关。

再来看金文中的另一组类似铭文:

战国金文有一个表示盛受、容受之类意义的“受”字,具体文例见表2:

马薇庼先生将“旅、行、征、從”归为器名前的军旅用词一类。认为“從”就是随行的意思(49)。杜迺松先生认为“从”表示器物的性质,“铜器中的从器与行器应具有同样的性质与作用”。从铭文来看,“从(從)”與“行”似乎具有时代上的互补关系。根据统计,器名前作定语的“从(從)”共76例,主要分布在殷商和西周时期。其中,芮公鼎(2387/2389)《殷周金文集成》断代为春秋早期,刘雨先生则断代为西周晚期(50)。而这种用法的“行”共96例,绝大多数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时期只有3例,皆见于西周晚期:

根据内史亳同铭文中的字形和用法,吴镇烽先生

的文章认为“同”是酒器,是“筒”和“筩”的本字。上部所从是一个象形字,象竹筒形,后加意符“口”,变成“同”。王占奎先生的文章也认为“同”可能来源于竹筒。去掉“口”,即象竹子。“口”更像圆形,也许可有可无。下面的两点可能代表“金”或酒滴,但是位置在下而不在左侧,似乎以代表酒滴为上选。

由内史亳同铭文引发的对于“同”字结构和本义的认识进展,也为我们认识另一个字提供了启发。

金文中有一个常见的字,其辞例和字形见表3:

本文曾于2010年11月以“近十年新发表西周金文中的若干新见字和新见字形”为题,参加芝加哥大学东亚语言与文明系夏含夷先生主办的“中国古代铜器:最近发现、最近发展”国际研讨会(ancient chinese bronzes from the shouyang studio and elsewhere: an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ommemorating twenty years of discoveries)。会议期间,得到张光裕、朱凤瀚、宋华强等先生的指正和帮助,谨此致谢!此次发表,作了删改。

注释:

①刘社刚:《兽叔铭文及相关问题》,《中国文物报》2003年9月19日第7版。

②程燕:《兽叔新释》,《古文字研究》第25辑,

中华书局,2004年。

③郭沫若:《师克铭考释》,《文物》1962年第6期。

④于省吾:《师克铭考释书后》,《文物》1962年第11期。

⑤如无特别说明,器名后括号内的编号为《殷周金文集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中华书局,1984-1994年)器铭编号。各表中的著录号亦同。

⑥张颔、张万钟:《庚儿鼎解》,《考古》1963年第5期。

⑦董楚平:《吴越徐舒金文集释》,第261页,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

⑧张桂光:《金文札记三则》,《古文字研究》第27辑,中华书局,2008年。

⑨唐钰明:《铜器铭文释读二题》,载《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1993年。

⑩李家浩:《夫申鼎、自余钟与子受钟铭文研究》,载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编:《俞伟超先生纪念文集:学术卷》,文物出版社,2009年。

(11)董莲池:《金文考释二篇》,载《于省吾教授诞辰100周年纪念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

年。

(12)唐钰明:《铜器铭文释读二题》,载《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香港中文大学,1993年。

(13)马承源主编:《商周青铜器铭文选》,文物出版社,1990年。

(14)王辉:《子汤簋铭文试释》,《文物研究》第6辑,黄山书社,1990年。

(15)刘雨、卢岩编著:《近出殷周金文集录》(文中简称《集录》),中华书局,2002年。

(16)史存直:《古音“之、幽”两部之间的交涉》,载《汉语音韵学论文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

(17)阮元:《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

(18)吴式芬:《攈古录金文》。

(19)方濬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

(20)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

(21)戴家祥:《金文大字典》卷中,学林出版社,1995年。

铭文研究》,第177页,人民出版社,1954年。

(22)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科学出版社,1957年。

(23)张世超、孙凌安、金国泰、马如森:《金文形义通解》,中文出版社,1995年。

(24)黄德宽主编:《古文字谱系疏证》,第713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

(25)吴振武:《新见西周爯簋铭文释读》,《史学集刊》2006年第2期。

(26)邓佩玲:《新见爯器铭文小议》,载《纪念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成立三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年。

(27)张懋镕、王勇:《遣伯铭考释》,载李学勤主编:《出土文献》第1辑,中西书局,2010年。

(28)《玉篇·示部》:“禲,无后鬼也。鬼有所归,乃不为禲。”《集韵·祭韵》:“禲,鬼灾曰禲。”

(29)在芝加哥的会议上,承宋华强先生见告,张新俊先生已有相同看法(见张新俊:《殷墟甲骨文“臀”字补论》,《古文字研究》第28辑,中华书局,2010年)。本文论证小有不同,故仍存其旧。

(30)陈佩芬:《夏商周青铜器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31)钟柏生、陈昭容、黄铭崇、袁国华编:《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艺文印书馆,2006年。

(32)胡长春:《新出殷周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下篇,线装书局,2008年。

(33)陈佩芬:《新获两周青铜器》,《上海博物馆集刊》第8期,上海书画出版社,2000年。

(34)见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第1册,第65—66页,中华书局,1996年。

(35)刘钊:《谈史密簋铭文中的“”字》,《考古》1995年第5期。

(36)李学勤:《眉县杨家村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2003年第6期。

(37)王辉:《四十二年鼎铭文笺释》,载《周秦文明论丛》,陕西人民出版社,2006年。

(38)周凤五:《眉县杨家村窖藏〈四十二年逑鼎〉铭文初探》,《华学》第7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39)周晓陆:《〈徕鼎〉读笺》,《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第4期。

(40)田率:《四十二年逨鼎与周伐玁狁问题》,《中原文物》2010年第1期。

(41)郭沫若:《殷周青铜器》

(42)《保利藏金》,第90页,岭南美术出版社,1999年。

(43)邹衡:《天马—曲村(1980-1989)》,第491页图684,科学出版社,2000年。

(44)胡长春:《新出殷周青铜器铭文整理与研究》,第122页,310号器,线装书局,2008年。

(45)见《山西出土文物》(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员会编,1980年)64号,《新收殷周青铜器铭文暨器影汇编》第707页970号,《中国青铜器全集》(文物出版社,1995年)。

(46)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第230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47)见张光裕、黄德宽主编:《古文字学论稿》,第167页图二、图三,安徽大学出版社,2008年。

(48)何琳仪:《战国文字通论(订补)》,第216—217页,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49)马薇庼:《彝铭中所加于器名上的形容字》,载《中国文字》第43册,1972年;杜迺松:《金文中的鼎名简释——简释尊彝宗彝宝彝》,《考古与文物》1988年第4期。

(50)刘雨:《乾隆四鉴综理表》,中华书局,1989年。

(51)“行”字或释为“非”,见张亚初:《殷周金文集成引得》,中华书局,2001年。

(52)此器《殷周金文集成》断代为西周晚期,《中国青铜器全集》定为春秋早期。

(53)此器与曾亙嫚鼎的时代,《枣阳郭家庙曾国墓地》(科学出版社,2005年)断代为西周晚期或春秋早期。

(54)陈芳妹:《晋侯对铺》,《故宫学术季刊》第17卷第4期,2000年。

(55)朱凤瀚:《古代中国青铜器》,第86页,南开大学出版社,1995年。

(56)董莲池:《鲁大司徒厚氏元簠器名用字研究》,《“网络时代与中国文字研究国际高级专家研讨会”论文集》,上海:2010年9月16—19日。

(57)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伯旅鱼父簠跋》,科学出版社,1952年。

(58)张亚初:《古文字分类考释论稿》,《古文字研究》第17辑,中华书局,1989年。

(59)李存智:《上博楚简通假字音韵研究》,万卷楼,2010年。

(61)严一萍:《金文总集》,艺文印书馆,1983年。

(62)裘锡圭:《犅伯卣的形制和铭文》,载《保利藏金(续)》,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

(63)李学勤:《犅伯卣考释》,载《保利藏金(续)》,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年。又见《中国古代文明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

(64)陈英杰:《读金小札(五则)》,《古文字研究》第25辑,中华书局,2004年。

(65)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图录考释》,第177页,科学出版社,1957年;于省吾:《双剑吉金文选》,第326页,中华书局,1998年。

(66)徐锡台:《应、申、邓、柞等国铜器铭文考释》,载《容庚先生百年诞辰纪念文集》,第355页,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

(67)刘钊:《〈金文编〉附录存疑字考释(十篇)》,《人文杂志》1995年第2期。

(68)《金文诂林附录》,第1785页,香港中文大学,1975年。

(69)曹锦炎:《鸟虫书通考》,第193页,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年。

(70)吴镇烽:《内史亳丰同的初步研究》,《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2期;王占奎:《读金随札——内史亳同》,《考古与文物》2010年第2期。

(71)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卷一。

(72)林义光:《文源》卷十,第11页,1920年

写印本。

(73)高田忠周:《古籀篇》四十八,1925年日本说文楼影音本。

(74)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北京中国科学院,1954年。

(75)李孝定:《金文诂林读后记》卷七,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82年。

(76)黄盛璋:《战国祈室铜位铭文破译与相关问题新探》,载《第二届国际中国古文字学研讨会论文集续编》,香港中文大学,1993年。杜廼松:《青铜器铭文中的金属名称考释》,载王昌燧主编:《科技考古论丛》第2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77)吴式芬:《攈古录金文》;吴大澂:《愙斋集古录》第二册,第13—15页。

(78)王国维:《观堂集林·毛公鼎铭考释》,中华书局,1959年。

(79)唐兰:《何尊铭文解释》注12,《文物》1976年第1期。

(80)刘心源:《奇觚室吉金文述》。

(81)刘心源:《古文审》。

(82)徐同柏:《从古堂款识学》。

(83)孙诒让:《古籀余论》卷二。

(84)杨树达:《积微居金文说·录伯簋再跋》,科学出版社,1952年。

(85)郭沫若:《殷周青铜器铭文研究》,人民出版社,1954年。

(86)强运开:《古籀三补》卷十三,第7页。

(87)《金文诂林附录》,第1469页,香港中文大学,1975年。

(88)李学勤:《何尊新释》,《中原文物》1981年第1期;收入《新出青铜器研究》,文物出版社,1990年。

(89)周凤五:《眉县杨家村窖藏(四十二年逑鼎)铭文初探》,《华学》第7辑,中山大学出版社,2004年。

(90)董珊:《略论西周单氏家族窖藏青铜器铭文》,《中国历史文物》2003年第4期。

(91)唐兰:《天壤阁甲骨文存》第5片考释。

(92)芃,並母冬韵。鳳,並母冬韵。風,帮母冬韵。汎,滂母侵韵。軓,並母侵韵。

(93)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第42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

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

如意!

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履职尽责担当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715319890.html, 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中履职尽责担当 作者:王俊峰 来源:《企业文化》2018年第21期 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普遍实践,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的认识和行动。对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进行科学设计和施工,解决前进道路上的问题,就要从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找到办法和答案。 一、正确把握“新发展理念”的基本内涵 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创新发展理念是方向、是钥匙。作为施工企业,要想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力争在传统业务方面作出重大创新、在市场竞争中取得大的突破,新发展理念必须居于首要位置,它也是引领企业进步的第一动力。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到集团公司制定的“发展愿景、企业使命、发展战略、战略定位、五大主题”等具体内容来看,均为我们注入了树立创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导向和前瞻目标,为施工企业指明了方向,我们将一以贯之。 过去的电建一公司拥有64年的奋斗史,曾为国家和自治区的能源建设方面作出过卓越贡献。但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的日臻完善,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营实体,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市场形势,其超越之路任重道远。加上老企业的历史包袱、人员结构、体制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如不落实新发展理念,就会在新的坐标系下畸形发展、停止倒退。因此,我们要树立“摒弃旧制,瞄准短板,打破常规,多管齐下,锁定创新,谋求发展”的电建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将此转化为改革的新动力、发展的新路子。只有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把新发展理念切实贯穿到决策形成、工作安排、任务落实上,体现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上,才能做到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厚植发展、推进共享。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将新发展理念变成普遍实践,发挥“关键少数”的智能作用,切实做到“深学笃行”,既通过深学让新理念扎根头脑、成为信念,又通过笃行不断深化认识、提升能力,在实践中赢得新业绩。从我公司目前的现实状况来看,体制结构相对滞后,人才队伍、专业内涵、机械本质等短板较多。只有融入新发展理念,才能逐步改变这种状况。一是将集团的帮助作为一种力量,激励和支撑一公司干部职工增强信念、勇往直前。二是要融入新的发展理念,转变旧制,减少短板,多元转型,立意创新,提升前瞻性的思维方式,谋求企业发展新路子。 二、有权必有责,有责必担当

文字处理软件

文字处理软件 本节介绍字处理的常规方法,主要以Word 2002为蓝本,也兼顾金山文字2002软件(简称为WPS)的特点介绍。 1文字处理概述 1.1 字处理软件的发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文字信息处理技术也进行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用计算机打字、编辑文稿、排版印刷、管理文档,是五彩缤纷的高效实用新技术的一些具体内容。优秀的文字处理软件能使用户方便自如地在计算机上编辑、修改文章,这种便利是与在纸上写文章所无法比的。 最早较有影响的是MicroPro公司在1979年研制的WordStar(文字之星,简称WS),并且很快成为畅销的软件。风行于80年代。汉化的WS在我国非常流行。 1989年香港金山电脑公司推出的WPS(Word Processing System),是完全针对汉字处理重新开发设计的,与WS相比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字体格式丰富、控制灵活、表格制作方便、下拉菜单方便、模拟显示实用有效。在当时我国的软件市场独占熬头,但不能处理图文并茂的文件。从WPS97起,吸取了Word软件的优点,功能、操作方式与Word相似,成为国产字处理软件的杰出代表。 1982年,微软公司开始了字处理软件的市场争夺,比尔·盖茨将微软开发的这款字处理软件命名为MSWord。1983年,MSWord正式推出,成千上万的观众被Word1.0版的新功能所倾倒。人们第一次看到Word使用了一个叫“鼠标”的东西,复杂的键盘操作变成了鼠标“轻轻一点”。Word还展示了所谓“所见即所得”的新概念,能在屏幕上显示粗体字、底划线和上下角标,能驱动激光打印机印出与书刊印刷质量媲美的文章……这一切造成强烈的轰动效应。随着1989年Windows的推出和巨大成功,微软的字处理软件Word成为文字处理软件销售的市场主导产品。早期的字处理软件是以文字为主,现代的字处理软件可以集文字、表格、图形、图像、声音于一体。 1.2 Word 2002的功能 作为字处理软件,一般具有如下功能: (1)文档管理功能文档的建立、搜索满足条件的文档、以多种格式保存、文档自动保存、文档加密和意外情况恢复等,以确保文件的安全、通用。 (2)编辑功能对文档内容的多种途径输入、自动更正错误、拼写检查、简体繁体转换、大小写转换、查找与替换等,以提高编辑的效率。 (3)排版功能提供了对字体、段落、页面的方便、丰富、美观的多种排版格式。 (4)表格处理表格建立、编辑、格式化、统计、排序以及生成统计图等。 (5)图形处理建立、插入多种形式的图形、对图形编辑、格式化、图文混排等。 (6)高级功能提高对文档自动处理的功能,如建立目录、邮件合并、宏的建立和使用等。 Word 2002在原有功能的基础上,增加了不少新功能,这些新功能在其他Offce XP组件中也同样具有,一并在此介绍。新功能如下: (1)新增任务窗格 Microsoft Office 中最常用的任务现在被组织在与Office 文档一起显示的任务窗格中,便于用户使用。最常用的任务窗格有: ?“新建文档”任务窗格,见图5.2.1,方便不同用户对文档的操作; ?“Office 剪贴板”可最多存放24次复制或剪切的内容,提供使用和管理剪贴板中的内容; ?“搜索”任务窗格使得不用离开Office应用程序和正在编辑的文档就可搜索文件; 其他任务窗格根据每个Office 应用程序的不同而不同,例如Word中很常用的“样式和格

选修课论文--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姓名:刘红班级:电商一班学号:130103020193 序号:最后一个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摘要:本文简单介绍了环境保护问题,并结合中国的实践提出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关键词: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 引言: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确定了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方针。环境保护的根本目的是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行环境保护战略,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十分有帮助的。 1环境保护与环境污染问题 1.1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伴随着人类社会产生并不断发展起来的。“广义而论,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或人为原因引起生态系统破坏,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现实的或潜在的问题。从狭义上讲,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所导致的各种环境污染、资源破坏和生态系统失调”。 1.2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 全球36亿公顷的土地面临沙漠化的危险。这大致相当于地球面积的1/4。受影响的地区遍及百余国。在过去十年间1.4亿公顷的森林消失了;用水的消耗量每年增加3%,致使地下水位下降,l0亿人口缺水,24亿人口饮水不卫生;类似的报告和警告连篇累牍,概括起来,大约有如下十种: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酸雨、淡水短缺和水质污染、海洋污染、土地退化、沙漠化地区日趋扩大、森林锐减、

生物多样性减少、有毒废物污染等。 1.3当代中国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的环境状况可以概括为:局部有所改善,总体仍在恶化。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中国环境问题的基本形势是:生态破坏与环境污染并存,历史环境欠债与新增环境问题并存。具体表现为:土地资源严重破坏、森林资源面临枯竭、水资源出现危机、矿产资源大量流失、大气污染严重、水体污染面广、废弃物污染成灾、噪声污染超标等。 2.可持续发展的战略 2.1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容 我国从自身的发展和其他国家的经验中,建立了与自己的基本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经济承受能力能允许的环境保护战略、政策和制度体系。强化政策导向与宏观调控,增加并保持一定比例的环保投资,继续和更有效地贯彻落实我国80年代初制定的能源战略方针,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强化其响应能力。 2.2具体的措施: 强化政策导向与宏观调控 在未来20年中,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应进一步完善这些政策和制度。进一步强化这些政策对于保扩和治理环境的导向作用经济、能源与环增协调发展政策,是经济政策、能源政策、环境政策、技术政策在相同目标下,将其综合优化的产物。

五大发展理念小论文

五大发展理念小论文 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引领全面小康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 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国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点,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全面小康;发展理念 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十三五”时期的未来五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十三五”规划,必须紧紧围绕实现这个奋斗目标来制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五大发展理念,可以说是制定“十三五”规划的“生命”和“灵魂”。它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发展大势、国内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体现了我国在“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和发展着力

点,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一、坚持创新发展 坚持创新发展,针对的是发展动力问题。将创新发展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是由中国面临的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变化、经济进入新常态这一形势所决定的。在新常态下,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要突破这一难题,根本出路在于创新发展。十八届五中全会《建议》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 “十二五”期间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我国创新步伐持续加快。步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创新发展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放眼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蓄势待发,发达国家推进高起点“再工业化”,我们的发展条件、比较优势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当前,我国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这是造成我国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的重要因素。“不日新者必日退”。我们要在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要在新形势下开拓发展新境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论文

青岛农业大学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论文论文题目家乡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专业班级信息与计算科学 2009级1班 姓名学号 20094046 张晓 指导教师刘君 2010 年 10 月 23日

家乡环境问题与解决方案 摘要:家乡代表着温暖与幸福,但近年来家乡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峻,到了非治理不可的地步,大多是因为工厂废水废气的乱排放和生活污水和垃圾的乱丢弃造成的。这就需要我们对症下药,找出整治这些问题的方法,换我们青山绿水、锦绣山河,换我们温馨家园。 关键词:家乡环境污染环境问题解决方案 (一)家乡环境问题 家乡的环境问题在近几年来愈发严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由于人们的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而出现日益严峻的环境问题,如大气污染、水污染、森林植被被大量地砍伐和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固体废弃物污染等,已经严重影响着人们的健康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引起世界各国人民的重视。让我们以实际行动,为家乡的环境保护作贡献。 饮用水的问题主要是水源地的保护问题,现在就有很严格的要求静止农业的化肥、农药的进入和在其中水产养殖业的开展以及污染物的排放,但是在执法上的执行力度还有待加强,再有就是自来水处理中的污染问题,主要有2块,一是在混凝沉淀的时候一般采用PAC,现有研究显示铝盐会导致老年痴呆症,但是替代产物成本太高,国内相必不会使用,二是消毒环节用氯气会和水体中的腐殖酸反应生成致癌物质,那也是没办法的,又牵涉到水源地的来水质量问题。 大气污染,息息相关的就是燃料的燃烧,煤炉、取暖的烟囱、汽车尾气。。。。我们能做的就是支持国家的一些节能政策,什么欧V排放标准也要响音,公共交通的使用减少私家车,这些大家都说了很多。 噪音污染,第一的是交通噪音,飞机从头上飞过。。。,你家住在大马路边上,晚上也是很不爽吧,隔音罩的作用毕竟有限,公共场所的大声喧哗别人会很烦得,等等也是很多的。

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第十讲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 一、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对于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形势提出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极其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从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作出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战略判断。世界经济在大调整大变革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化趋势,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深层次影响持续蔓延,西方国家结束黄金增长期,世界经济进入深度调整期,国际贸易低迷,金融市场跌宕起伏,保护主义明显抬头。面对这种新变化新情况,再沿袭粗放发展模式、简单地追求增长速度,显然行不通,必须确立新发展理念来引领和推动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不断开创经济发展新局面。 新发展理念是针对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挑战提出的战略指引。我国物质基础雄厚、人力资本丰富、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的增长动力正在孕育形成,经济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同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一些突出问题尚未解决,发展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创新能力不够强,实体经济水平有待提高,生态环境保护任重道远;民生领域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等等。这些问题,必须着力加以解决。新发展理念就是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的。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发展动力问题,

贯彻新发展理念新的体会

贯彻新发展理念新的体会 刚才集中学习的内容很丰富,收获很多,下面我就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谈谈个人心得。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来引领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为我们党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 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 新发展理念要落地生根、变成自觉实践,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是否深刻,行动是否到位。新发展理念就是指挥棒、红绿灯,要在思想上、认识上、行动上始终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做到知行合一,引领发展。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成为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家里手。 首先要坚持创新发展,注重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 创新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所在。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等领域的创新,国际竞争新优势也越来越体现在创新能力上。谁在创新上先行一步,谁就能拥有引领发展的主动权。抓创新就是

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 其次是坚持协调发展,注重解决好发展不平衡问题。 历经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正面临着一系列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突出表现在区域、城乡、经济和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等关系上。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学会运用辩证法,善于“弹钢琴”,处理好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 要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五位一体”的总体发展布局,协调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努力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尽快形成协调发展、平衡发展的新格局。 再次要坚持绿色发展,注重解决好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石,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我们要坚

可持续发展论文

可持续发展 ———中国 摘要: 可持续发展其宗旨是既能相对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能对后代人的发展构成危害。他是就是建立在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和共同发展的基础上的一种发展,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要求这些方面的各项指标组成的向量的变化呈现单调增态势,至少其总的变化趋势不是单调减态势。可持续发展的定义和战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1) 走向国家和国际平等;2) 要有一种支援性的国际经济环境;(3) 维护、合理使用并提高自然资源基础;(4) 在发展计划和政策中纳入对环境的关注和考虑。 关键字:可持续发展要求定义含义发展 通过自然观发展史,我们可看到:人类经过反复的探索和长期的反思,已逐步认识到:人既是生产者是消费者,在制造产品的同时也制造了污染,并消耗了大量的资源,而资源具有稀缺性或有限性,人与自然具有辩证统一性,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人作为自然的产物,必须是自然的耕耘者,而不是剥削者,人类有责任保持自然的生态平衡及有序循环,改变过去单纯征服自然的粗放方式而走向善待自然。 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口规模大而素质较低,资源人均量贫乏而浪费大,生态环境脆弱,承载力有限,经济技术水平不高,只有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才能使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能再像以前那样只管不断的去生产而不顾破坏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地球,让我们的后代就没有了美丽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在不断前进的道路中也要保护好我们的地球。让我们与大地共同生存下去,建造美好的家园。 在二十一世纪的到来,我们的可持续发展也有了新的要求、目标和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可持续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经济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人口总量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资源利用率显著提高,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然而等着我们解决的问题也是不少的:人口综合素质不高,人口老龄化加快,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城乡就业压力大,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市场经济运行机制不完善,能源结构中清洁能源比重仍然很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国名经济信息化程度依然很低,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中的浪费现象突出,环境污染仍较严重,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没有得到有效控制,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立法与实施还存在不足。

坚持协调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二

坚持协调发展--?五大发展理念?解读之二 2015-12-21 人民日报任理轩 当今中国,处理复杂经济社会关系如同弹钢琴,统筹兼顾各方面发展如同指挥乐队,只有协调,才能奏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交响曲、民族伟大复兴进行曲。?五大发展理念?把协调发展放在我国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坚持统筹兼顾、综合平衡,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补齐短板、缩小差距,努力推动形成各区域各领域欣欣向荣、全面发展的景象。协调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协调发展理论的创造性运用,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和升华,为理顺发展关系、拓展发展空间、提升发展效能提供了根本遵循。历史必将证明,把握好?五位一体?总体布局,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做到协调发展,我国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宽广。 协调发展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协调与失衡相对立。历史上,失衡的发展、失衡的体制使一些国家落入?陷阱?、陷入灾难。协调发展理念,是认识把握协调发展规律提出来的,是总结中外经济社会发展经验教训提出来的,是正视我国发展存在的不平衡问题提出来的,目的在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行稳致远。 协调发展吸取世界发展经验教训,是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有效之举。发展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需要各方面、各环节、各因素协调联动。需求无限性与供给有限性的矛盾、此消彼长或此强彼弱的矛盾、发展慢与发展快的矛盾长期存在。消弭这些矛盾,既要推进发展,又要搞好协调,实现统筹兼顾、综合平衡。这个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在求发展、谋发展,但发展从来不可能一蹴而就,发展进程从来不会一帆风顺,总要遇到这样那样的麻烦和陷阱,最棘手的是?中等收入陷阱?。二战结束不久,许多国家和地区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协调好的国家和地区跨过了?中等收入陷阱?,协调不好的国家则落入了?中等收入陷阱?,难以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拉美一些国家已在?中等收入陷阱?里受困挣扎长达数十年。它们除了经济发展停滞不前,还饱受就业困难、贫富分化、社会动荡、腐败多发、贫民窟乱象、公共服务短缺等的困扰。因此,发展均衡与否、协调与否,成为衡量世界各国能否可持续发展的一把尺子、一道杠杠。习近平同志指出,?对中国而言,‘中等收入陷阱’过是肯定要过去的?。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协调发展,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大法宝。有了它,就能补短板、强整体、破制约,增强发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促进各区域各领域各方面协同配合、均衡一体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铺路架桥。 协调发展增强发展整体性,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之举。办成一件事,需要协调;推进一项事业,需要协调;成就一番伟业,更需要协调。协调是成事成功的一大规律、一把?金钥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决胜的一大核心理念。当前和今后五年,我们的中心工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重在?全面?,难在?全面?。这个?全面?,既要城市繁荣,也不让农村凋敝;既要东部率先,也要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既要物质丰裕,也要精神丰富;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现在,一些地方存在的只要城市这一头而丢

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导论结课论文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在一九八七年由世界环境及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布伦特兰报告书中对于可持续发展有如下定义: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称为可持续发展。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通过对本次可持续发展课程的学习,我认为可持续发展是中国乃至全世界人们发展经济和文明进步必须遵从的长期路线,只有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促进人和自然的协调和和谐,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才能顺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才能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的生存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可持续发展认为发展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为了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应是发展进程的一个整体部份,不能脱离这一进程来考虑。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视环境保护,把环境保护作为它积极追求实现的最基本目的之一,环境保护是与可持续发展具体关系如下。 可持续发展突出强调的是发展,发展是人类共同的和普遍的权利。发达国家也好,发展中国家也好都应享有平等的,不容剥夺的发展权,对于发展中国家,发展更为重要。事实说明,发展中国家正经受来自贫穷和生态恶化的双重压力,贫穷导致生态恶化,生态恶化又加剧了贫穷。因此,可持续发展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发展是第一位的,只有发展才能解决贫富悬殊,人口猛增和生态危机提供必要的技术和资金,最终走向现代化和文明。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联。可持续发展把环境建设做为实现发展的重要内容,因为环境建设不仅可以为发展创造出许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效益,而且可为发展保驾护航,向发展提供适宜的环境与资源;可持续发展把环境保护作为衡量发展质量、发展水平和发展程度的客观标准之一,因为现代的发展与现实越来越依靠环境与资源的支撑,人们在没有充分认识可持续发展之前,随传统发展,环境与资源正在急剧的衰退,能为发展提供的支撑越来越有限了,越是高 速发展,环境与资源越显得重要;环境保护可以保证可持续发展最终目的实现,因为现代的发展早已不是仅仅满于物质和精神消费,同时把为建设舒适、安全、清洁、优美的环境作为实现的重要目标进行不懈努力。 可持续发展认为,在环境保护方面,每个人都享有正当的环境权利。环境权利和义务是相对的,对别人是一种权利,对自己则是一种义务,人们的环境权利和环境义务是平等的和统一的。这种权利应当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维护。 可持续发展要求人们放弃传统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就是要及时坚决地改变传统发展的模式——即首先减少进而消除不能使发展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它一方面要求人们在生产时要尽可能地少投入,多产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在消费时尽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我们必须纠正过去那种单纯靠增强投入,加大消耗实现发展和以牺牲环境来增加产出的错误作法,从而使发展更少地依赖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环境容量有机的协调。

带头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方面存在问题三篇

带头树立和落实新发展理念方面存在问题 篇一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于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夯实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和群众基础,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促进各项工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做好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要以增强党性、提高素质为重点,加强和改进党员队伍教育管理,健全党员立足岗位创先争优长效机制,推动广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就是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长效机制,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探索新方法,使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既体现时代性,又体现先进性。具体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党员教育培训机制。一是要建立宏观指导机制,科学制定党员教育培训目标,加强对党员教育培训工作的宏观指导。二是要建立纪律约束机制,强化对党员教育培训的激励约束,激发接受教育培训的自觉性。 二、严格党员组织生活制度。

一是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每月开一次党小组会,开一次支部会,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员大会,定期上好党课。 二是实行党日活动制度。定期开展党日活动,以丰富党员组织生活,发挥党员作用。 三是坚持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坚持一年一次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通过民主评议和组织考察,检查和评价每个党员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情况,表彰优秀党员,处置不合格党员,提高党员素质,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建立健全党员激励机制。 一是实行责任激励。结合实际,结合党员的具体岗位、职务,责任落实到人,通过创造条件、定期检查、民主评议等形式,督促党员积极履行职责。 二是实行目标激励。完善党员保持先进性具体要求,作为党员日常行为规范和民主评议的依据。 四、建立健全党员监督制约机制。 一是严格党内监督。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扩大党内民主,通过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增强每个党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履行党员义务、行使党员权利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计算机软件发展历史(简史)

计算机软件发展历史(简史) 来源:互联网 计算机软件技术发展很快。50年前,计算机只能被高素质的专家使用,今天,计算机的使用非常普遍,甚至没有上学的小孩都可以灵活操作;40年前,文件不能方便地在两台计算机之间进行交换,甚至在同一台计算机的两个不同的应用程序之间进行交换也很困难,今天,网络在两个平台和应用程序之间提供了无损的文件传输;30年前,多个应用程序不能方便地共享相同的数据,今天,数据库技术使得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可以互相覆盖地共享数据。了解计算机软件的进化过程,对理解计算机软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至关重要。 第一代软件(1946-1953) 第一代软件是用机器语言编写的,机器语言是内置在计算机电路中的指令,由0和1组成。例如计算2+6在某种计算机上的机器语言指令如下:10110000 00000110 00000100 00000010 10100010 01010000 第一条指令表示将“6”送到寄存器AL中,第二条指令表示将“2”与寄存器AL 中的内容相加,结果仍在寄存器AL中,第三条指令表示将AL中的内容送到地址为5的单元中。 不同的计算机使用不同的机器语言,程序员必须记住每条及其语言指令的二进制数字组合,因此,只有少数专业人员能够为计算机编写程序,这就大大限制了计算机的推广和使用。用机器语言进行程序设计不仅枯燥费时,而且容易出错。想一想如何在一页全是0和1的纸上找一个打错的字符! 在这个时代的末期出现了汇编语言,它使用助记符(一种辅助记忆方法,采用字母的缩写来表示指令)表示每条机器语言指令,例如ADD表示加,SUB表示减,MOV表示移动数据。相对于机器语言,用汇编语言编写程序就容易多了。例如计算2+6的汇编语言指令如下: MOV AL,6 ADD AL,2 MOV #5,AL 由于程序最终在计算机上执行时采用的都是机器语言,所以需要用一种称为汇编器的翻译程序,把用汇编语言编写的程序翻译成机器代码。编写汇编器的程序员简化了他人的程序设计,是最初的系统程序员。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论文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论文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S H A N G H A I J I A O T O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能源与可持续发展 ENER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课程论文 THESIS OF CURRICULUM 论文题目: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 学生姓名: 杨诗婷 学生学号: 07 专业: 经济学类 指导教师: 李先令 学院(系) : 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

目录

论我国新能源的发展 杨诗婷 F7 摘要 能源是人类藉以克服困难,维持生存的原动力,譬如太阳给我们光热,风吹动风车可以发电,燃烧汽油可用以推动汽车,使用瓦斯可以烹调、取暖,凡此种种如太阳、风、汽油、瓦斯等都是能源。而20世纪以来世界能源消费大幅增长,人均消费能源的多少,往往被看作一个国家贫富的标志。进五十年来世界经济的迅猛发展有赖于能源的大规模开发和利用。21 世纪,随着可持续性发展理念的日益深入人心,以及煤炭等常规能源直接燃烧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如大气污染、酸雨和温室效应等的加剧,新能源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对新能源的简单介绍,对比世界与我国新能源的发展情况,从而分析我国新能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提出我国新能源发展的未来战略和政治措施。 关键词:新能源,世界新能源,我国新能源,发展情况,问题,未来战略 引言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又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新能源的各种形式都是直接或者间接地来自于太阳或地球内部伸出所产生的热能。包括了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地热能、核聚变能、水能和海洋能以及由

《牢固树立和切实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下的考试答案92.5分

一、判断题(10 道) 1. 在“十三五”时期,要把五大发展理念转化为谋划发展的具体思路。 正确 错误 2. “十三五”规划纲要主要是按照五大发展理念这条主线来谋篇布局的。 正确 错误 3. 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关键在人。 正确 错误 4.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正确 错误 5.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解决目前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需要。 正确 错误 6. 五大发展理念既抓住了目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又开出了解决问题的良方。 正确 错误 7.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正确 错误 8. 在目前,要强调把五大发展理念落实到“十三五”时期的工作中。 正确 错误 9. 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十三五”规划纲要。 正确 错误 10.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在“十三五”时期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正确 错误 二、单选题(20 道) 1. 邓小平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其发展理念的特征是提出()。 A. 科学发展观

B. 发展是第一要务 C. 发展是硬道理 D. 矛盾发展观 2. ()注重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 A. 绿色发展 B. 创新发展 C. 开放发展 D. 协调发展 3. 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 A. 以人为本 B. 执政为民 C. 保持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 D. 以民为本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以()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A. 密切联系群众 B. 联系群众、服务群众 C. 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 D. 扎根群众 5. ()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 A. 十八大 B. 十八届三中全会 C. 十八届四中全会 D. 十八届五中全会 6. ()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A. 协调 B. 创新 C. 开放 D. 绿色 7. ()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 A. 创新 B. 开放 C. 共享 D. 协调 8. ()注重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

2017成都公需科目培训满分答案-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战略解读

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 城战略解读 ? 1.北京、上海、()、天津、成都均为国家中心城市。(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贵阳 o B.昆明 o C.兰州 o D.广州 ? 2.成都推行小街区规制,控制街道宽度、路网密度、用地尺度,畅通城市微循环,建设()街区,形成以人为本的路网体系。(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安全 o B.和谐 o C.有机 o D.宜人 ? 3.成都要在()年完成“宜居水岸”工程。(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2020 o B.2019 o C.2018 o D.2017 ? 4.建设国家中心城市,成都要深化重庆、武汉、泸州()等港口合作。(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广州 o B.天津 o C.上海 o D.宜宾 ? 5.成都要在()年完成“宜居水岸”工程。(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2020 o B.2019 o C.2018 o D.2017 ? 6.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用好党的建设这一法宝,助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此,市委十二届()全会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从严治党作出进 一步部署。(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六次 o B.七次 o C.八次 o D.九次 ?7.成都要在()年完成“宜居水岸”工程。(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2020 o B.2019 o C.2018 o D.2017

?8.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将用好党的建设这一法宝,助推加快建设国家中心城市,为此,市委十二届()全会对我市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面从严治党作出进 一步部署。(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六次 o B.七次 o C.八次 o D.九次 ?9.成都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在区域层面,重点是要推动()“钻石经济圈”联动发展、成渝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提升成都平原城市群同城化发展水平,形成大都市区 格局。(单选题3分)得分:3分 o A.成都重庆西安昆明贵阳 o B.成都重庆拉萨昆明贵阳 o C.成都重庆兰州昆明贵阳 o D.成都重庆西安昆明拉萨 ?10.成都推行小街区规制,控制街道宽度、路网密度、用地尺度,畅通城市微循环,建设()街区,形成以人为本的路网体系。(单选题3分)得分:3分o A.安全 o B.和谐 o C.有机 o D.宜人 ?11.成都是西部经济中心、()、()、()。(多选题4分)得分:4分 o A.科技中心 o B.文创中心

自然辩证法概论结课论文——中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之我见

我国可持续发展道路之我见 摘要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加大了改造自然的力度,过度地开发自然资源,造成了环境的恶化,雾霾、沙尘暴、洪水、干旱、湖泊消逝等各种自然灾难随之而起。实施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矛盾,缓解经济高速发展与资源环境日益枯竭的矛盾冲突;有利于克服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摆脱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有利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有利于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我国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我国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与自然和谐为主线,以经济发展为核心,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为根本出发点,以科技和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坚持不懈地全面推进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协调,不断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为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可持续;发展;自然灾难;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大自然是万物赖以生存的基础,人的生命活动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它,人与自然构成了矛盾的统一体,由此构成千变万化、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正如马克思所说:“社会是人同自然界完成了的本质的统一。”生态环境则是大自然的有机整体,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一书中说过一段话,意思是: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的胜利,因为每一次大自然都进行了报复。爱德华.艾比说:“为了增长而增长乃癌细胞生存之道。” 2002年,中共十六大把“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可持续发展是以保护自然资源环境为基础,以激励经济发展为条件,以改善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发展理论和战略。它是一种新的发展观、道德观和文明观。可持续发展与我国环境保护既有联系,又不等同。环境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面。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但要求在严格控制人口,提高人口素质和保护环境、资源永续利用的前提下进行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人是可持续发展的中心体;可持续长久的发展才是真正的发展。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也是江泽民同志指出的:“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系统,既要达到我国发展经济的目的,又要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淡水、海洋、土地和森林等自然资源和环境,使子孙后代能够永续发展和安居乐业。

水土保持与可持续发展课程论文

题目我国水土流失 院系经管院 专业旅游管理 姓名刘晓玲 学号102263017001 我国水土流失 摘要: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水土流失导致生态失调、旱涝灾害频繁、恶化生态环境等,直接关系国家生态安全、防洪安全、粮食安全和饮水安全。加大水土保持工作力度,才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治理 一、绪论 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 可替代的基础资源。而土壤基本上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然而,由于人们的过度开采,出现了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在我国的危害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它不仅造成土地资源的破坏,导致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生态平衡失调,水灾旱灾频繁,而且影响各业生产的发展,严重制约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研究水土流失以及其防治措施尤为重要。 (一)水土流失现状 1. 土地资源是三大地质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之一,是人类生产活动最基本的资源和劳动对象。人类对土地的利用程度反映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但同时也造成对土地资源的直接破坏,19世纪以来,全世界土壤资源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沙化、贫瘠化、渍涝化以及自然生态失衡而引起的水旱灾害等,使耕地逐日退化而丧失生产能力。而其中水土流失尤为严重,乃当今世界面临的又一个严重危机。水土流失问题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联合国也将水土流失列为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

目前,全球70%的国家和地区受到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灾害的危害,地球表面积为5.1亿平方公里,其中陆地比例不足十分之三,计1.49亿平方公里,即149亿公顷,折合2235亿亩。经过上亿年的沧桑演替,直至最近的数万年内,地球表层水陆之比才基本稳定。在这149亿公顷陆地中,可耕地(包括草场、旱土和水浇地)为50亿公顷,不可耕地即荒漠化土地为36亿公顷,森林覆盖地38亿公顷,其余的25亿公顷则是冰天雪地和其它不毛之地。地球表面有利用价值的土地,主要是指耕地、林地、草地和建筑用地。 由于世界人口的不断增加,致使人均占有土地面积将逐渐减少。全球50亿公顷可耕地中,已有84%的草场、59%的旱土和31%的水浇地明显贫瘠,饥饿和营养不良逐渐扩大,土地的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已威胁到全人类的生存。随着森林资源的逐渐消减,水土流失现象必然加剧,毁林灭草是加剧水土流失的根本原因。目前,全球水土流失面积达30%,每年流失有生产力的表土250亿吨。每年损失500万-700万公顷耕地。如果土壤以这样的毁坏速度计算,每20年丧失掉的耕地就等于今天印度的全部耕地面积(1.4亿公顷)。 2.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土壤侵蚀遍布全国,而且强度高,成因复杂,危害严重,尤以西北的黄土、南方的红壤和东北的黑土水土流失最为强烈。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占国土总面积的38. 2%,且流失面积、侵蚀强度、危害程度在局部地区仍呈加大加剧的趋势,给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造成了很大危害。因此,加强水土流已达56万km 2 ,年均流失土壤22. 4亿t;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767. 5万km 2 ,年均流失土壤2. 3亿t;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550万km 2 ,其山区、丘陵区的水土流失面积占总面积的54%。根据全国第二次水土流失遥感调查,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水土流失面积356万km2 ,其中:水蚀面积:165万km2 ,风蚀面积:191万km2 。我国人口众多,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少。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耕地面积的逐渐减少,我国的人地矛盾将进一步突出。 (二)水土流失的特点 1.分布广、面积大 中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丘陵和高原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土地面积中沙漠、戈壁、冰川、石山和高寒沙漠等占35%。由于特殊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全国绝大多数省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全国七大流域和内陆河流域都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几乎涉及所有省、市和自治区。 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 水蚀、风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相互交错。根据水土流失的特点,全国粗略划分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漫岗区、北方土石山区、南方红壤丘陵区、南方石质山区、风沙区、平原区等七个大的水土流失类型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