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10)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10)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10)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代诗文阅读专练(10)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

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题组一对点练

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蓬草”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比喻什么?诗中“征蓬”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蓬草”随风飞转,在诗歌中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行踪。王维用“征蓬”自喻,流露了身不由己感觉,他为自己受排挤离开朝廷感到十分忧愤。

2.阅读下面两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5分)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踏莎行

欧阳修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化用了《虞美人》中哪两句?试比较两者在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上异同。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化用了“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修辞手法相同:都运用了比喻手法,都以水喻愁,将满腔愁绪比作江水,表现愁绪之多,绵延不断。抒情效果不同:欧阳修词借迢迢春水表达了渐生渐深离愁别绪,画面真切,意境优美;李煜词则借一江春水表达了国恨家仇忧伤情感,境界开阔,意境深远。3.(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秦中吟·歌舞

白居易

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注】狱,中有冻死囚。

【注】阌(wén)乡:旧县名。白居易有《奏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惨状。

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能力。诗歌前十六句详尽铺写朝廷贵官生活,共描写了两个场面:开头八句记叙朝官们雪中退朝场面;下面八句紧承“追游”,转入特写,具体描绘秋官、廷尉歌舞宴饮场面。上面两个场面,已经将秋官、廷尉这帮官僚们腐朽糜烂、醉生梦死生活表现得淋漓尽致。末尾“冻死”一词极写囚犯之惨状,简洁而有力,从而使这个对比变得格外强烈和鲜明。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对比,震撼人心。

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5分)

春江晚景

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样子。

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表达方式技巧能力。审题干,题干中“情景关系角度”,提示我们应该选择抒情技巧中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明确之后,再结合前两联诗句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描写了什么样景,是何意境,表达了怎样情。

答案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春江晚景,色彩艳丽,景象清新,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心情。

5.(2015·江苏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4分)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历年真题及答案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15.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6分)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意思是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从中可以看到诗人对这幅画高度赞美,称赞画之精妙。 【2019年高考新课标Ⅱ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 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注],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15.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6分) 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模拟练习

2020年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押题预测 【名师精选热点试题,值得下载练习】 过永乐文长老①已卒 苏轼 初惊鹤瘦不可识,旋觉云归无处寻。 三过门间老病死,一弹指顷去来今。 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欲向钱塘访圆泽②,葛洪③川畔待秋深。 [注]①永乐:在今浙江嘉兴西北。文长老:即文及,蜀人,嘉兴本觉寺住持。②圆泽:圆观与李源相友善,曾与李源相约,卒后十二年,在杭州 天竺寺相见。③葛洪:东晋人,字稚川,号抱朴子。始以儒术得名,后好 神仙导养之术。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的“不可识”“无处寻”,给人空虚无常之感,体现悼念僧人不同于世俗的特点。 B.颔联叙述两人交往事实,并扣紧“去来今”等佛家术语,表达诗人对时 光短暂的感叹。 C.颈联中的“存亡惯见”,重在“惯”字,见亡应流泪,却接以“浑无泪”三字,语特沉重。 D.尾联运用典故设喻,把圆泽比文及,既赞美了文及道行高,又表现了诗 人对文及的思念之情。

2.请简要赏析首联中“惊”“觉”二字的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 1.B 2.①“惊”,上次见面时文及的病容使诗人吃惊,“觉”,此时到来,到处寻找 文及,不过没有找到。 ②“惊”“觉”二字既简洁地串起了诗人与文及的交往,又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对 文及生病及离世的伤感,情感炽烈。 古代诗歌阅读 满江红 辛弃疾 敲碎离愁①,纱窗外、风摇翠竹②。人去后、吹箫声断③,倚楼人独。满眼不堪三月暮,举头已觉千山绿。但试将一纸寄来书,从头读。 相思字,空盈幅;相思意,何时足?滴罗襟点点,泪珠盈掬。芳草不迷行客路,垂杨只碍离人目。最苦是、立尽月黄昏,阑干曲④。 【注释】①敲碎离愁:意思是风摇翠竹的响声,把饱含离愁的心都快要敲碎了。②风摇翠竹:宋秦观《满庭芳·碧水惊秋》:“风摇翠竹,疑是故人来。”③吹箫声断:传说春秋时萧史善吹箫,作风鸣。秦穆公以女弄玉妻之.筑凤台以居。此用该典,暗指夫婿远离。④阑干曲:栏干的角落。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含答案) 一、高中诗歌鉴赏试题 1.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晚春 (唐)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柳 (唐)郑谷 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 (1)杨花即________,两首诗都运用了这一意象,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 (2)清代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对“有我之境”有这样的解释:“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如“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根据王国维的论述分别找出两首诗体现“有我之境”的诗句,并作简要批注。 【答案】(1)柳絮;拟人 (2)“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乏色少香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而化作雪花随风飘动,加入了留春的队伍。诗人融情于自然,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表达了自己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也借此启示珍惜春光,不失时机。 “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无语的柳树都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之情,柳絮飘荡,风情万种,惹动着彼此缭乱的高绪。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 【解析】【分析】(1)本题中杨花就是柳絮,是晚春时节特有的景物,诗人常用杨花入诗,表现春景,表达愁绪,惜春之情。这两首诗都用了杨花这一意象,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杨花随风飞舞的景象,把杨花赋予了人的情感来写,写杨花“无才思”“惹春风”。(2)本题要求根据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来鉴赏情景关系。《晚春》中“杨花榆英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理解为“可怜杨花榆钱,没有艳丽姿色,只知漫天飞舞,好似片片雪花”,杨花榆英都加入了留春的队伍。诗人融情于景,我惜春则我眼中的杨榆也惜春。通过“草木”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的其实是自己对春天大好风光的珍惜之情。面对晚春景象,诗人一反常见的惜春伤感之情,变被动感受为主观参与,情绪乐观向上,很有新意。“杨花榆荚”不因“无才思”而藏拙,不畏“班门弄斧”之讥,避短用长,争鸣争放,为“晚春”添色。《柳》中“会得离人无限意,千丝万絮惹春风”解释为“又好像懂得离人思乡的无限情感,千万条柳丝飘下无数柳絮去招引迷人的春天”,无语的柳树深受感动,居然体悟出离人的愁情,可见这愁非常具有感染力和穿透力,此句正是把诗人的主观情感融入到景物中,把索绕心头、挥之不去的离愁别绪借“千丝万絮”表现出来,使景物也具有人的情感。这两首诗中的景物描写都体现出了王国维“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关于情景之间关系的解说。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作者: ————————————————————————————————日期: ?

古典诗词鉴赏表现手法练习题 一、阅读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 念奴娇 黄庭坚① 八月十七日,同诸生步自永安城楼,过张宽夫园待月。偶有名酒,因以金荷②酌众客。客有孙彦立,善吹笛。援笔作乐府长短句,文不加点。 断虹霁雨,净秋空,山染修眉新绿。桂影③扶疏,谁便道,今夕清辉不足?万里青天,姮娥何处?驾此一轮玉。寒光零落,为谁偏照醽醁④? 年少从我追游,晚凉幽径,绕张园森木。共倒金荷,家万里,难得尊前相属。老子⑤平生,江南江北,最爱临风笛。孙郎微笑,坐来声喷霜竹⑥。 [注释]①黄庭坚(1045-1105),字鲁直,自号山谷道人。诗与苏轼并称“苏黄”,词与秦观齐名。但多次遭贬,最后死于西南贬所。②金荷:以金制成的荷叶杯。 ③桂影:相传月中有桂树,因称月中阴影为桂影。④醽醁(línglù):酒名。⑤老子:作者自指。⑥霜竹:指笛子。 (1)本词上阙先描写断虹高挂,秋空明净,山染新绿,后想象嫦娥驾月,这是采用了____表现手法。(2分) (2)《宋史》记载“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这首词正是他豪迈乐观精神的生动写照。请结合全词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这种情怀的。(5分)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对雪 杜甫 战哭多新鬼,愁吟独老翁。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 瓢弃樽无绿,炉存火似红。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①。 [注]①原指晋人殷浩忧愁无聊,用手在空中划字。 (1)此诗为《春望》同一时期的作品,从全诗看,说说本诗的主旨。(4分) (2)读第二、三两联,任选一联,分析作者通过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4分)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按照要求,完成赏析。(5分)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技巧 高考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模板及技巧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题步骤: 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例】绝句二首(其一) 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题示例】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映日,春风送来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一)。这是一幅明净绚丽的春景图(步骤二)。表现了诗人结束奔波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三)。 分析表达技巧 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提问方式 一般提问: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变式提问: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诗人是如何抒发自己情感的?有何效果?)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 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2)联想和想象 (3)对比。 (4)白描。 修辞手法 (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

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阅读 限时:60分钟总分:63分 一、(2019四川成都三模)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9分) 送杨山人归嵩阳 高适 不到嵩阳动十年,旧时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复见,三十六峰犹眼前。 夷门二月柳条色,流莺数声泪沾臆。 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注] 山人好去嵩阳路,惟余眷眷长相忆。 [注] 传说尧时有老人击壤于道,歌曰:“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何有于我哉!”老人所唱的歌,后人称《击壤歌》。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诗人近十年未到嵩阳,人事变迁,老友难相见,诗人的心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B.第五、六句点明了送别的时间、地点,景象凄凉残败,使诗人不由得泪下沾衣。 C.诗歌中说的“不我招”,体现出诗人对杨山人自在超然的田园隐居生活的欣羡。 D.本诗写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祝友人前路顺利,并深切地表达了别后相忆之情。 2.直抒胸臆是高适诗歌的主要特点,除此之外,本诗还用了哪些手法?请简要分析。(6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答案 B “景象凄凉残败”错,从全诗来看,此处描写的是初春之景,并无“凄凉残败”之感。 2.答案①对比:第三、四句故人“不复见”与三十六峰“犹眼前”形成对比。诗人慨叹青山依旧,故人难见,传达出物是人非之感。②以乐景抒哀情(反衬):第五、六句描写二月新柳、飞莺报春的迷人景色,却触动诗人的离情,更显悲哀。③用典:第七、八句化用《击壤歌》,表现朋友杨山人“凿井耕田”的恬淡,赞叹其超然世外的隐居生活。

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

2015年全国高考语文古诗鉴赏试题专题汇编(含解析) 一、(全国新课标卷Ⅰ)阅读下列这首唐诗,完成1-2题(7分) 发临洮将赴北亭留别①岑参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今新疆吉木萨尔北)。 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1.与《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直接描写,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直接描写了“胡天八 月即飞雪”的壮美;《发临洮将赴北庭留别》则是间接描写,如“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描写了连年见雪飞的恶劣环境。 2.诗的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情感抒发有怎样的作用?(4分) 2.尾联表达了作者思乡的思想感情。对全诗的抒发有点染和升华的作用。报效祖国当然不能因为距离遥 远、环境恶劣而有所报怨,但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感情却难以控制。 二、(全国新课标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残春旅舍韩偓 旅舍残春宿雨晴,恍然心地忆咸京。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簪待眼明。 [注]①韩偓(约842-923):字致尧,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这首诗是作者流徙闽地时所作。②咸 京:这里侑指都城长安。③梁:官帽上的横脊,古代以梁的多少区分官阶。④朝簪:朝廷官员的冠饰。1.古人认为这首诗的颔联“乃晚唐巧句”,请指出这一联巧在嗶里,并简要赏析。(4分) 1. 颔联承接“忆咸京”三字,首先抒写对皇都美好春光的回忆:“树头蜂抱花须落,池面鱼吹柳絮行。”颔联巧妙之处在于用了“抱“”吹“两个动词。仰望绿暗红稀的树梢,蜜蜂抱着花须随花飞落;俯观柳 絮飘坠的池水,鱼儿吞吐水沫,像是吹着柳絮游玩。飞花、落絮本是残春景物,而蜜蜂一“抱”鱼儿一 “吹“,就平添了无穷兴趣与几分生机,故没有半点伤春伤别的落寞,一扫晚唐衰飒的诗风。所以古人 认为其为”晚唐巧句“。 2.这首诗的后两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3分) 2.六句“禅伏诗魔归净域,酒冲愁阵出奇兵”,具体写诗人客居馆舍中的寂寞。诗人心中烦闷,流落他 乡客居无聊,只好用诗来抒写自己的心境,表达悲愤的情怀。然而,却“禅伏诗魔归净域”,诗未成。 诗未写成,悲忧郁愤更深。只好用酒来作为奇兵,冲荡这重重愁阵。然而,“借酒浇愁愁更愁”。这更 大的悲伤便使诗人找到自己从前的官服:“两梁免被尘埃污,拂拭朝餐待眼明”。诗人这时清醒地认识 到:他要好好的保存这顶珍贵的朝帽,千万不能让它被尘埃污染。作者深知唐王朝避免不了灭亡的命运,而自己又无所作为,故所作之诗多缅怀往事,情调悲凉,最后表达了诗人兢兢业业,力求尽职,无负朝 冠的心情。 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 题。 醉翁操【1】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 心也哉此贤【2】。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 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

2018高考语文真题汇编:诗歌鉴赏-(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2018年高考语文真题分类汇编专题:诗歌鉴赏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 ——董卿《中国诗词大会》 你在学习上花的任何努力,都会在高考时刻给你回报。 ----寄同学们 一、诗歌鉴赏(共7题;共59分) 1.(2018?卷Ⅰ)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锋、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2)诗中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2.(2018?卷Ⅱ)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小题。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副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过程中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2)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2018?卷Ⅲ)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精卫词 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高考语文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2016-2019)

2016-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卷 之 古代诗歌阅读 一、2016年全国卷Ⅰ(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金陵望汉江李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 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 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注】①派:河的支流,长江在湖北、江西一带,分为很多支流。②六帝:代指六朝。③三吴:古吴地后分为三,即吴兴、吴郡、会稽。④这两句的意思是,当今任公子已无须垂钓了,因为江海中已无巨鱼,比喻已无危害国家的巨寇。任公子是《庄子》中的传说人物,他用很大的钓钩和极多的食饵钓起一条巨大的鱼。 8.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6分) 9. 诗中运用任公子的典故,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5分) 【答案】 8.第一问(3分):这四句描写了江水万流横溃、水势浩瀚、气势宏大景象。 第二问(3分):作者以此为下文颂扬盛唐天下一家、国运兴盛积蓄气势,有利于突出诗的主旨。 9.(5分)①作者以水无巨鱼代指世无巨寇,表达了对大唐一统天下、开创盛世危机的歌颂;②作者自比任公子,觉得在太平盛世没有机会施展才干,不免流露出一丝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失落。 答出①,给3分;答出②,给2分。 二、2017年全国卷Ⅰ(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礼部贡院阅进士就试欧阳修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贤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场肃穆而怡人的环境,衬托出作者的喜悦心情。 B.第三句重点在表现考生们奋勇争先、一往无前,所以把他们比作战士。 C.参加礼部考试的考生都由各地选送而来,道德品行是选送的首要依据。 D.朝廷对考生寄予了殷切的期望,希望他们能够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E.作者承认自己体弱多病的事实,表示选材工作要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 15. 本诗的第四句“下笔春蚕食叶声”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6分) 【答案】 14. BE 15. ①用春蚕食叶描摹考场内考生落笔纸上的声响,生动贴切;②动中见静,越发显出烤肠的庄严寂静;③强化作者充满希望的喜悦之情。 三、2018年全国卷Ⅰ(本题共2小题,9分)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

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教学案 一、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类——构建知识术语: 表达技巧(艺术手法):表达方式、抒情手法、修辞方法、结构技巧、其他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入景情景交融 借事抒情、即事感怀 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咏史言志借古抒怀怀古伤今 用典抒情 (3)写景手法: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白描、细节描写衬托渲染 运用修辞联想想象移步换景 绘形绘声绘色 高低远近俯仰 动静明暗虚实结合点面结合工笔细描粗笔勾勒 视觉、触觉、听觉、嗅觉 (4)修辞手法 比喻: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比拟:拟人,赋予人的情感(使……人格化)描绘事物生动、形象、鲜明。增强了感染力。 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苏轼《新城道中》 双关:趣味含蓄委婉意味隽永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夸张:浪漫,引起丰富的联想,突出了事物的本质和特征,便于抒发强烈的感情。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借代: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对偶:音节整齐匀称,节奏鲜明,有结构美和音乐美。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排比: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互文:言简意赅趣味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反问:强调突出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设问:强调突出 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反复:强调突出回环往复的音韵美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叠词:营造氛围音韵美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李清照《声声慢》 (5)结构手法:照应(首尾照应照应诗题等)重章叠句总分(总领总结分写) 线索过渡铺垫伏笔 以景起句以景结句起句设问 开门见山卒章显志议论收尾问句收束 (6)其他表现手法: 比兴、用典、对比 衬托:(正衬:哀景衬哀情、乐景衬乐情);(反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以声衬寂、以明衬暗、以乐景衬哀情) 虚实结合、虚实相生 / 联想和想象 / 曲写(对写):如以对方写自己(委婉含蓄) 渲染/烘托细节描写 象征/托物言志 情与景关系: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融情入景、景中含情以景结情 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高考语文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古诗文阅读与鉴赏答题技巧 第一版块:古诗文阅读与鉴赏 1.诗歌鉴赏题 ◆第一种类型:分析意象类(意象即诗中描写的人、景、物)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哪些意象?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或: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 注意诗歌中有固定含义的意象: ⒈离别类:双鲤、尺素(远方来信),月亮(思乡或团圆),鸿雁(游子思乡怀亲或羁旅伤感),寒蝉(悲凉),柳(喻离别留念或代故乡),芳草(离愁别恨),鹧鸪鸟(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指旅途艰辛或离愁别绪),南浦(送别之地),芭蕉(离情别绪),燕(惜春或恋人思念或物是人非的变迁,或传书叙离情或游子漂泊),关山(思家),长亭短亭(送别),阳关曲(送别的歌声)。 ⒉情爱类:莲(音同“怜”表达爱情),红豆(男女爱情或友谊),红叶(传情之物)。 ⒊人格类:菊花(清高),梅花(不怕摧残敢为人先或保持冰清玉洁),松(傲霜斗雪坚守节操), ⒋悲情类:梧桐(象征悲凉),乌鸦(衰败荒凉),杜鹃鸟或子规(象征凄凉哀伤或思家思归),碧血(蒙冤枉而死或忠心不泯灭),猿(悲伤)。 ⒌其它类:昆山玉(人才),折桂(科举及第),采薇(隐居生活),南冠(囚犯),柳营(军营)。东篱(高雅,洁身自好) ■第二种类型:分析意境类(意境=意象+情感) 常式问:这首诗歌营造了一个怎样的意境氛围? 变式问:这首诗歌为我们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 这首诗歌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A. 意境(氛围)特点术语有: 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恬静安谧,雄奇优美生机勃勃,富丽堂皇,肃杀荒寒瑰丽雄壮,虚幻飘渺凄寒萧条繁华热闹等。 B. 思想感情术语: 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第三种类型:分析主旨型(含情感及寄寓义) 诗歌就题材(内容)的不同,可分以下10类,据此可了解诗歌主旨: ⑴咏史怀古诗:凭吊古迹古人来借古讽今;或感慨昔盛今衰,今不如昔;或渴望像古人一样建功立业。(写古迹古人,多用典故) ⑵托物言志诗:不直接表露思想情感,而是运用比喻象征拟人手法把自己的理想和人格融入一物象中。(常有松、竹、梅等意象) ⑶边塞征战诗:或抒写报国立功壮志;或征夫思家的思念;或对开边拓土穷兵黩武的统治者的讽刺和规劝。 ⑷羁旅思乡诗:写游子漂泊的羁旅愁苦;或所见所闻所感触发的思念故乡的乡愁。(常有月、柳、雁、书信及梦境幻觉的描写 ⑸送别留念诗:或表达别时留恋;或表达别后思念;或表白理想信念;或表达彼此勉励。 ⑹田园山水诗:借写山林田园的闲适美好,表达对世俗与现实的不满、向往宁静平和的归隐思想,或表达自己遗世独立,保持节操品性的情怀。 ⑺即事感怀诗:或忧国忧民;或反映离乱;或渴望建功立业;或仕途失意闺中怀人;或讴歌河山。 ⑻闺怨闺愁诗:或表达对戍边丈夫的思念,或写春光(青春)易逝,光阴不再的感伤,或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我们认为不会考,但是课本中有,我们还是要了解一点。) ■第四种类型:表达技巧类(着眼于全篇整体或局部) 常式问:这首诗歌采用了何种写作手法? 变式问:这首诗歌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手法(技巧)?或:诗人是怎样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 写作手法(技巧)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大致包括4类: 第一种:描写景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高考常考)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3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高考常考)象征、铺陈,白描。 4从景物的动静角度来写:动景静景结合,或以动写静,以静写动;(高考常考) 5从观察的层次来写:远看与近观结合,仰视平视与俯视结合;空间的上下结合,高低结合。 6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第二种:描写人物的方法 1从直接与间接的角度看,方法有:正面和侧面描写,虚写(想象联想)与实写; 2运用具体描写手段: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 3运用修辞手法来写人: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反语; 4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象征、铺陈,白描。 第三种:抒情方式 1直抒胸臆:直接运用抒情与议论的表达方式来抒发情感 2间接抒情:托物言志(寓理),借古讽今,用典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高考常考) 第四种:结构(构篇)方式 对比,前后照应,问与答,卒章显志,总分,虚实结合,(高考常考)过渡,详略,人称,设置悬念,欲扬先抑、 ■第五种类型:语言炼字类 常式问: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变式问: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炼实词:动词,表颜色的词,拟声词,叠词,形容词和副词等修饰语(自,孤,独,冷等)。化动为静或化静为动。炼虚词:数词,连词,副词等。炼押韵(平仄):调换词序 注意:一般而言,五言诗在第三字,七言诗在第五字炼字 特别注意下面的另一种不同题型: 常式问:这首诗歌在语言上有何特色?(着眼于全篇语言风格) 变式问:这首诗歌具有怎样的语言风格?或谈谈这首诗歌的语言艺术。 正确解答:一般从这些词语中选择答案(语言特点类术语):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 ■第六种类型:分析诗眼类(或在全篇思想内容方面,或在全篇结构形式方面) 常式问:诗中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变式问: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诗中的哪一个词语(句子)在全诗中具有统摄(总结)作用?为什么? 文言文阅读口诀:务求甚解,又不求甚解 预备知识一:官位变迁及官吏行为词: 1.表被任以官职的:征、辟、察、举、召、荐、进、称、补、作、表、为、就 2.表官职变化的: (1)表任命的:授、拜、除、封;(2)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3)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4)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诎(黜)(5)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6)表恢复的:复、还(7)表兼代的:兼(表兼任);领(兼代);权,行,假,署(代理);(8)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9)跟俸禄有关的:俸、禄、秩、饷(10)知(典、主)视事用事下车(伊始)掾丞洗沐乞骸骨致仕 预备知识二:其它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 (1)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余吾予);第二人称(尔而女汝乃若);第三人称(之其彼渠厥)(2)疑问代词:谁孰何曷胡焉安奚恶(3)谦敬词语:请谨窃忝辱敢幸(4)修辞词句:更衣山陵崩社稷中道崩殂(5)兼词:诸焉盍旃叵 掌握常见的理解和推断实词在文中含义的方法: (古代常用但今天不常见的义项) 先(祖先、已经死去的长辈)课(督促劝说)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逸(马脱了缰绳、放纵)禁(皇帝居住的地方)对(回答或对话)如(到、往)掾(古代属官的统称)工(工匠、精巧、擅长)僭(超越本分、虚假不真实)容(宽容、或许、许可)贷(借出借入,宽容)狱(官司、案件、监牢)白(告诉)与(赞扬)多(赞扬)遽(急速、就、恐惧)尤(罪过过错、指责归罪)给(食用丰足)按(追究、考察、调查)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典(主持)令(美好)差(病好了)执(捉拿)延(延请)省(减免)谢(道歉、推辞、告诉)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举考试的等级) 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赧(因羞愧而脸红)竟(结束、完)坐(因……而犯罪、因为)甫(才)寻(不久)造(造访)过(拜访、责备)弑(子杀父、臣杀君)用(财用、因为) 文言虚词题 ⑴实意识: 例:第一组:1四年春,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第二组:1问其与饮食者,则尽富贵者2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⑵结构意识: 例:第一组:1所居屋第,不免霜露2所食唯蘇麦盐而已3少时衣食无所(05高考) 第二组:1何如东就妻子,徐择木焉2朝野服焉3尤且择师而问焉4咸私哂其矫饰焉 第三组:1以三公之府有案吏之名宾2欲勿予,即患兵秦之来3幸先以我名告之 第四组:1吾将以身死白之2夫夷以近,则游者众(05高考) 第五组:1因谓其友曰2所谓因人成事也 ⑶句位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2尔其勿忘乃父之志3尔其戒之(05高考) 第二组:1师道之不传也久矣2唐临,长安人,周内史谨孙也3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第三组:1顷之,拜受为少傅2久之,能以足音辨人 第四组:1若素激义,能为我筹此2显者惭,杜门若不闻者(05高考)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04高考) 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05高考)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古代诗歌阅读【刘希国】

2019年全国各地高考语文真题分模块汇编及精品解析之古代诗歌阅读(一)(2019全国Ⅰ卷)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许道宁画[注]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词句注释 1.许道宁:北宋河间人,一作长安人,善画,自成一家。 2.“向来”二句:山谷《以椰子茶瓶寄德孺》:“往时万里物,今在篱落间。”此用其句式。一窗间,指画幅不大。 3.晚:晚照或晚气。 4.“此中”句:陶渊明《饮酒》:“此中有真意。” 【白话译文一】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浩浩荡荡的山水,苍苍茫茫的是哪一个郡的山。一向都是万里无边的意境,今却画在尺幅不大的一窗间。树木映照在夕阳的余晖中,孤零零的云朵还没有落下去。这幅画中含有不寻常诗句,吟咏不断也体会不出其意境。 【白话译文二】 画作望去,满眼都是长江水,山体苍翠。万里江山,如今都在尺牍之间。白云飘荡在傍晚的树木上空。画作里蕴含着美好的诗句,但是怎么吟诵也难以与画意相合,也吟不尽画作包含的丰富意蕴。 创作背景 此诗为一首图画诗,当作于宋徽宗政和八年(1118年)。诗人所题之画疑为徐道宁的《渔父图》(又名《秋江渔艇图》《渔舟晚唱图》)。 作品鉴赏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起笔两句,就使画中山水呼之欲出,跃然纸上。尤妙在以“满眼”强调水之浩浩荡荡,用“何郡”把对“苍然”的赞叹隐在一片疑问之中。起笔十字,独造其妙,意境全出。三、四句“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承接上二句意脉,作一小结:万里的山水,万里的意境,竟被作者凝固在尺幅画间,仍将掩饰不住的赞叹溢于诗表,不同的是前之赞叹是对山水而发,此之赞叹是对画的意境而发。及至第五、六句“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其物与心之互相感发的关系,至此已脱颖而出。末两句作一种总结式的感叹,“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颇有“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之风,同时也是对深一层意境之引发。全诗到此戛然而止,只觉余韵袅袅,又都在不言之中,真所谓“尽而不尽”。 全诗写景兼抒情,通篇未用一典,却于简谈中见新奇。古人认为“天下事有意为之,辄不能尽妙,而文章尤然,文章之间,诗尤然”,简斋此诗,可证此论。全诗自然至极,淡泊至板。然而这淡泊却是“豪华落尽见真淳”之淡,是“淡极始知花更艳”之淡。绝非索然寡味,深远就寓在这淡泊之中。无限的绚烂,也融于淡泊之中,真乃淡而有致,淡而有味。昔人谓陈与义“天分即高。用心亦苦,意不拔俗,语不惊人,不轻出也。”看来此论是公道的。[6]

2018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解析]

2018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真题汇总(含参考答案)全国卷Ⅰ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野歌李贺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诗人虽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未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全国卷Ⅱ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酒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酒,如见万里烟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橫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 全国卷Ⅲ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精卫词王建 精卫谁教尔填海,海边石子青磊磊。 但得海水作枯池,海中鱼龙何所为。 口穿岂为空衔石,山中草木无全枝。 朝在树头幕海里,飞多羽折时堕水。 高山未尽海未平,愿我身死子还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者对精卫辛劳填海的动机感到困感,因此用提问的方式来开启全篇。 B.诗的第三、四句设想,若有一天海水枯干,海中的鱼龙也会陷入困境 C.第五至第八句着力描写精卫填海的艰辛,不仅奔波劳碌而且遍体鳞伤。 D.这首诗的语言质朴无华,平白如话,与白居易的《观刈麦》一诗相近。 15.一般认为,诗最后两句的内容是以精卫的口吻表达的,你是否同意这种解读?请结合诗句说明你的理由。(6分) 北京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6题。(共12分) 满江红:送李正之提刑入蜀【1】 辛弃疾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2】行客。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3】。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要新诗准备,庐江山色。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4】上三更月。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注释:【1】这首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一年(1184),当时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提刑,官名,主管地方司法、监察等事务。【2】绣衣:官服。【3】相如檄:指司法相如所《喻巴蜀檄》,主旨是安抚巴蜀百姓。【4】铜鞮陌:代指襄阳。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词的开头四句,先写对方行程,再写自己的多病与离愁,暗含蹉跎失志的惆怅。 B.李正之即将远赴蜀地担任要职,作者满含深情地称许友人才华出众,巨笔如椽。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诗歌鉴赏表达技巧知识点整理 一、表达方式 描写记叙议论抒情说明 二、表达技巧 1、抒情手法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借景抒情(以悲景写哀情、以乐景写哀情、以乐景写乐情)托物言志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 怀古伤己 2、描写手法 正侧结合视听嗅结合虚实结合远近(俯仰)结合动静结合 点面结合 3、修辞手法 比喻夸张拟人排比借代对比用典设问反问双关对偶4、表现手法 烘托反衬象征联想想象抑扬铺垫照应过度以小见大 借古讽今怀古伤己 关于表达技巧部分设问的答题步骤 1、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2、翻译相关语句(分析该手法是怎样运用的) 3、作用:表达效果(生动形象的)写出了…… 抒情达意:抒发了……

2010——20XX年高考诗歌鉴赏真题 ——表达技巧、思想内容、观点态度

常见古诗的内容主旨和思想感情 一、山水田园诗 1、归隐田园,钟情山水 2、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山河 3、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情逸致,表达自己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的高洁品质 二、边塞征战诗 1、讴歌边关将士的奉献精神、报效国家的激情 2、战争的惨烈,边地生活的艰辛,将士连年征战的痛苦,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3、战争带给人民的痛苦,对百姓的同情 4、对战争的厌恶 5、抨击主降派,对当朝统治者无能的讽刺 6、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讽刺 7、歌颂祖国边塞的大好山河、惊异于塞外绝域的那种迥异于中原的风光 三、咏史怀古诗 1、赞扬古人的英雄事迹,表达对古人的缅怀之情,抒发自己渴望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的志 向怀古伤己 2、悲叹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怀古伤己 3、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或者感慨世事沧桑、物是人非,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 借古讽今 4、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担忧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 借古讽今 四、别离贬谪诗 1、依依不舍的留恋 2、情深意长的勉励 3、坦陈心志的告白 4、别后情景的想象 5、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五、思想怀远诗 1、羁旅愁思 2、思念亲友 3、征人思乡、游子思归 4、思妇怀远、闺中怀人 六、咏物诗 1、对该事物的赞美或者批判 2、托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志趣或品质;或书写自己的政治仕途及高洁的个人情操;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七、闺怨爱情诗 1、描写男女之间深厚的情感,歌颂真挚的爱情 2、表达闺中生活的孤寂,或对丈夫家人的思念、 3、对虚度光阴、青春易逝的哀怨,对自由自在、幸福生活的向往 4、被丈夫冷落、抛弃之后的怨情,或借此表示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注:在闺怨诗中,一些诗歌中女性意象淡化,政治性较为突出。主要通过男女的恋爱关系比喻君臣关系。具体分为两种,一是直接用男女之依恋表达诗人对君王的依恋,希望被重用;二是用男女失恋,女子被抛弃来比喻自己不被朝廷重用

高中生必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诗歌三看:题目,作者,小注) 一、鉴赏诗歌的形象 1人物形象 (1)主人公形象:诗歌中描写的人物形象。 (2)诗人(抒情主人公)形象:作者在诗中的代言人。 主要有:不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 心忧天下、忧国忧民 寄情山水、归隐田园 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矢志报国、慷慨愤世 友人送别、思念故乡、爱恨情长 2物象(即意象) “意”是指是人的主观情意,“象”是指使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即意中之象,融入了诗人情感的物象。意象是构成优美诗篇的基础,也是答题时需把握的依据。 主要有:比喻性意象、烘托性意象、象征性意象 *古诗词常见意象* 梅:坚强不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兰:淡泊名利 竹:正直谦虚、坚贞高洁 菊(黄花):隐逸高洁、不畏权贵 松:正气凛然、坚贞高洁 草:1.象征顽强的生命力2.反衬荒凉偏僻,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3.抒发爱春惜春之情 4.寄托离愁别绪,表达思乡怀人的情感 杨柳(柳絮):寄托离愁别绪,游子思归、好友相别,或感叹自己飘泊不定 落花:表达年华易逝的感伤,或表达惜春伤春之情 落叶(落木):营造秋风萧瑟的氛围,表达惆怅落寞的情感 梧桐:抒发悲秋之情,象征孤独失意者 芭蕉:孤独忧愁,离愁别绪 桑梓:代指家乡,表达思乡之情 孤蓬:飘泊不定、孤独寂寞 飞鸿(鸿雁):营造雄浑悲壮的意境,表达思乡之情 蝉:1.象征高洁2.悲秋,悲凉 猿:凄凉悲伤,孤寂悲苦 杜鹃(子规):忧愁忧思 鹧鸪:离别,悲情,相思,或昔盛今衰、世事无常 沙鸥:抒发内心因漂泊无依而产生的情感

鸿鹄:志向高远 夕阳(斜阳):凄凉失落,苍茫沉郁,惆怅、思乡、怀古等感情 浮云:在外漂泊不定 流水:1.愁绪2.人生短暂,年华易逝,盛衰兴亡变化 月:1.离别思乡2.寄托喜悦或凄美祝愿3.冷清凄凉 露:人生短暂,时光飞逝 西风(秋风):烘托衰败之景,落寞惆怅 长亭:送别之所,离愁别绪 关山:接指遥远地方,征人思乡(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 吴钩:报效祖国 栏杆(阑干):思念,寂寞,忧愁 *古诗词典故* 投笔:班超投笔从戎,弃文从武 破楼兰:建功立业“不破楼兰终不还” (苌弘)化碧:苌弘无辜获罪自杀,血化成玉,指正直的人为正义的事业蒙冤受屈 尺素:书信的代称 青鸾:西王母出行让青鸾送信,代指送信的人 东篱、三径:归隐田园 劳歌、南浦:送别歌,送别地 风骚:优秀的文学作品 黍离:对国家昔盛今衰的伤感,黍离之悲指国破家亡的悲痛 红豆:爱情或相思 鸡黍:招待客人的饭菜 关山月:征戍离别之情 3意境:指作者的感情与客观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是诗歌突出的特征。把意境比作一个建筑的话,那么意象就是这个建筑的每一块砖石。 4塑造形象常见手法:1比兴2细节刻画3烘托渲染4对比衬托 5分析意境意象题答题技巧 问法: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1.描绘了一幅……图2.诗意地简短进行翻译3.概括营造出的氛围特点4.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概括特点:恬静优美、恬淡闲适;雄浑壮阔、雄浑刚健;幽深僻远、清幽明静;瑰丽清新、清新自然;孤寂冷清、凄苦悲凉(总之最好用四字短语概括) 例题)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