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0南安政府工作报告

2010南安政府工作报告

前瞻引领科学施政

奋力迈向南安跨越发展新里程——2010年1月8日在市十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

南安市人民政府市长陈荣法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市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9年政府工作回顾

2009年是全市上下逆境奋进、克难致胜的一年。在上级党委、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持续强化应对危机的先人举措,积极拓展海西建设的先锋作为,着力加快跨越提升的先行步伐,经受住各种困难和压力的严峻考验,夺取了弥足珍贵的发展新成果。经济增长率先回暖向好,生产总值、财政总收入、一般预算收入和规模工业产值增幅均居泉州市前列,分别比增12.5%、11.6%、18.1%和16.9%(预计数,下同),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比增23.2%;发展质量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最具投资潜力和中小城市科学发展“三个

百强”的排名分别上升6位、7位和8位,入选最具区域带动力百强和中国改革十佳县市,荣获全省知识产权强市和科技成果转化试点市称号;城乡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增11%和

9.9%,年度民生保障承诺全面兑现;各项事业发展取得新的突出成效,蝉联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市、文化先进市和群众体育先进市,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一年来,在服务和促进发展中,我们做到:

(一)固本培源进一步深入推进。始终把应对金融危机与加快培育经济新增长点有机结合,逐步深化。制定实施石材装饰业、再生资源行业和建筑业发展扶持意见,切实加强产业发展新导向。成立工业生产总调度室,强化经济运行预判监测,个案解决企业各种生产经营难题,政企携手共克难关更富实效。出台名优地产品目录,实施工程建设材料“甲控乙购”制度,大力支持本地企业产品营销,“保增长就是保企业”落到实处。及时制定19条服务扶持企业发展新举措,兑现各类补助和奖励7573万元,引导和服务企业逆市发展更有作为。强化融资和用工用地保障,顺利引驻平安银行和农发行,全市新办“两证”抵押融资1027件,落实信用担保1.2亿元,新增银行贷款64.8亿元,增量和增速创历年最高水平,引进劳务用工2.9万人,结构性缺工问题得到有效缓解,规范办理建设用地报批2094宗,用地保增长、保红线更加有力。取消和停征行政事业性收费21项,减轻

企业负担1.8亿元,落实政策性减税1.7亿元,企业生产经营环境更为宽松,发展信心进一步提振,亿元企业、龙头企业和上市后备企业产值、利润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市场经营主体发展更趋规模化、规范化,全市净增38家规模以上企业,469家个体工商户转为有限公司。

(二)产业升级进一步加大力度。切实抓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迈出新步伐。光电产业领先发展优势继续凸显,光伏项目对接会成功举办,产业技术中心和技术创新联盟正式成立,光电产业基地获批省级产业园。机械装备产业发展取得可喜成效,滨江基地入驻项目全面开工,精密机械龙头企业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产业规模稳健扩张,正式获批省级装备制造业重点基地。石材产业继续向高端环节延伸拓展,保税物流中心和精品展销中心建成投用,石博会办展创意和影响力持续提升。水暖阀门产业的基地、市场、技术、品牌、会展五大领先效应更加明显,全国行业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粮油产业加工水平和流通能力再上台阶,5万吨级大型仓库和福建联合油脂项目顺利投产。家居行业整合进展有序,国内家居营销龙头红星美凯龙正式落户运营。纺织服装、体育用品、塑料化工等行业稳步发展。产业生态化和生态产业化有新推进,电镀集控区一期工程投入试运营,再生资源市场项目筹建顺利,石粉碎石综合利用成为全省循环经济亮点。第三产业有新发展,全市新增一批限额以上商贸企业,房地产市场销售额比增120 %,136个

服务业项目有序进展。培育现代农业取得新成效,农产品“三品”认证总数位居全省前列,粮油高产示范项目得到农业部充分肯定。

(三)企业提质进一步突出重点。持续抓好技术、标准、品牌、人才等内涵提升工作,有效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技术进步取得新成果,成功举办高校服务海西科技成果推介会,全年签约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6个,实施科技计划项目80个、技改项目250个,新增1个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12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个行业(企业)技术中心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获25件省级自主创新产品、598件授权专利,新增2家国家专利试点企业,荣膺1件当年全省唯一的国家专利优秀奖。标准主导能力显著提升,首次跻身国际标准制修订单位行列,参与制修订国家、行业和省级标准34项次,11项企业标准获认升格,2件产品技术性能达国际先进水平。品牌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名列全国商标发展十强县市。创业型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全面实施,全年引进博士后等各类人才180人,120名企业家完成高级研修培训。企业的市场营销能力得到增强,新增一批境内外营销网点,独立举办和联合参加大型展会26场次,“抱团”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四)项目带动进一步稳健有力。深入开展“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持续提升年”活动,项目抓手更加牢固。招商选资成效喜人,全年签约项目总投资41.5亿元,新增一批投

资额超5000万元项目,实际利用外资验资口径1.3亿美元,比增34.8%,引进市域外内资12亿元,比增19%。项目支撑作用有效增强,各类重点项目完成投资8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41.1%。交通建设项目加快推进,泉三高速和福厦高铁南安段建成通车,泉州环城高速南(安)石(井)路段、南惠线南安段、沈海高速复线金(淘)安(溪)路段建设进展有序,官桥粮食建材铁路专用线筹建顺利。港口建设步入新阶段,石井客运码头和滚装码头基本完工,万吨级航道疏浚任务顺利完成。供水供电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实施,沿海片区供水工程全面推进,全市新增3座110千伏输变电站、27万千伏变电容量。生产性和产业性项目扎实推进,全年投产工业重点项目73个,“两区八大基地”新落地76个项目,累计完成制造业投资62.7亿元。新获批40个中央增投计划项目,增投补助额居泉州市前列。

(五)对外开放进一步拓展深化。积极抢抓时机,延伸触角,开放合作纵深推进。境外新兴市场开拓形成新亮点,参加卡塔尔、沙特、台北等建材展会获得圆满成功,出口中东、东南亚、南美和非洲等新兴市场贸易额14.6亿元,占全市出口贸易比重提高6.5个百分点,外贸市场结构得到有序调整。对台招商呈现新格局,海峡科技生态城项目参加“9〃8”投洽会省团集体签约,泉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等南台合作项目顺利落地。南台经贸步上新台阶,“海农会”正

式纳入“9〃8”投洽会活动内容,成交额比去年首届增长27%。对台“三条通道”建设继续走前列,石井口岸申报对外开放进展顺利,泉金航线第二查验口开通运行,客运和货运直航量继续迅猛增长。南台人才和文化交流进一步深入,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对台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与台南等地文化交流顺利开展。侨务工作再创佳绩,第四届世青会等系列活动成功举办,侨捐资金连续16年超亿元,创全国独例。

(六)城市发展进一步彰显新貌。着力优化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生态怡居面貌逐步显现。城市规划导向力度加大,崎峰防洪堤片区等10个控规加快实施,发展空间统筹进一步深化细化。城市骨架逐步撑大,观音山物流基地建设步伐加快,城东片区改造实现良性运作,凤凰湖公园小区和12

个安臵区项目加快实施,城市功能分区逐步完善,商务、体育、市民、会展、教育“五大中心”渐显格局,跨江发展新城区初现雏形。城市路网、管网体系得到完善,南安大道和江北大道建成通车,市民中心路网工程进展顺利,天然气管网部分试通气,垃圾焚烧发电厂实现并网发电,市政设施建设与“东进北拓、整合撑大”更加同步。城市管理进一步规范,规划管控和打击“两违”力度持续加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全面实施,城市管理执法体系更加健全。市容环境“透绿、显绿”成效显著,城市亮化美化面积继续扩大,生态花园城区特色更加鲜明,武荣公园获荐申报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品位明显提升。

(七)市域统筹进一步加强协调。扎实推进区域城镇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和新农村特色化建设,市域联动发展力度加大。城镇建设呈现新面貌,泉州南翼新城规划编制衔接有序,石井、霞美、蓬华、九都城镇总规完成修编,水头、官桥、洪濑、诗山小城镇总规修编和雪峰开发区空间协调发展规划正式启动,城镇化步伐持续加快。城乡基础设施联结有序推进,16座乡镇垃圾中转站建成投用,城市污水管网进一步向周边乡镇延伸,垃圾收集转运和污水处理系统趋于健全,省道307线南安段路灯亮化工程着手实施,3条市区通乡镇客运班线完成公交化改造,9个乡镇客运站竣工验收,年度农村公路提级改造和危病桥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城乡交通进一步畅化。惠农政策全面落实,全年完成“三农”建设投入3.8亿元。新农村建设扎实深入,5个泉州市级以上试点村和40个市级示范村建设顺利实施,新农村特色创建内涵进一步提升。“家园清洁行动”深入开展,14个镇、148

个村完成治理任务,农村群众生活环境持续改善。

(八)民生事业进一步提高水平。积极深化和拓展惠民利民之举,民生保障体系有效完善。就业服务取得新成效,完成各类就业技能培训1.8万人,新增城镇就业1.9万人,荣获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表彰。社会保障面稳步拓宽,离任村主干和困难群众生活补助标准得到提高,城乡低保和医疗救助有序扩面,居家养老服务顺利推行,村主干养老保险正式启动,累计受益18.4万人次。城镇居民医保工

作全面实施,新农合标准进一步提高,国有集体企业职工医保遗留问题妥善解决,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加快推进,行政村卫生所(室)覆盖率达100%,防控甲型H1N1流感得力有效,公共医疗卫生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住房保障制度更加健全,1143套廉租房建设全面启动,338户造福安居工程进展顺利,省级住房供应体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农村消费条件得到改善,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深入开展。扶贫开发、慈善救济和困难群体帮扶取得新进展,67个库区安臵建设项目和21个老区村项目有序实施,助残十大工程落到实处。各类教育健康协调发展,教育督导顺利通过省级考评并取得双优佳绩。文体事业有新发展,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实施,“文化低保”成效突出,建成全国首个国家级文艺院团共建基地,荣获“中国高甲戏之乡”称号,市八运会取得圆满成功,市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计生工作有效加强,荣获全省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称号。环境治理和保护成效持续提升,城市环境考核继续保持全省领先水平,近海水域整治成果位居泉州市前列,森林防火综合整治获得上级充分肯定。依法治市稳步推进,信访突出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安全生产四项指标持续下降,命案侦破和打黑除恶战绩居泉州市首位,社会治安满意度持续上升。

(九)施政作为进一步提升绩效。坚持政府工作超前谋划、超常运作,施政效率有效提高。应对危机、落实“三保”行动早、出手快,以不平衡发展破解发展不平衡的举措持续

深化,引领发展更见作为。《监督法》得到认真执行,议事决策更加民主化、规范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和规范行政自由裁量权全面实施,成为全省依法行政试点县市。行政服务品牌建设继续走前列,在全省率先开展行政服务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开通优惠企业服务网站,引导企业规范纳税成效显著。“市长热线”实现常态运转,10件32项为民办实事项目如期完成,服务群众的渠道进一步拓宽。反腐倡廉有力推进,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扎实开展,整顿规范中介机构率先走在全国前列,审计工作荣获全国先进表彰。国土资源管理有效加强,第二次土地调查和全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面开展。社区建设稳步推进,村级换届选举圆满完成。统计、旅游、民族、宗教、广电、档案、修志、供销、地震、人防、关心下一代、老龄人等工作协调开展。

各位代表,一年来,面对寒潮和暖流交相激荡的发展大环境,全市上下以攻坚克难的极大勇气,在海西建设大局中勇立前头,同心奏响奋发有为、奋进崛起的发展强音,鲜明地弘扬了先锋先行、实干实效的南安创业风采,生动地展示了团结为重、发展为大的新时期南安形象!在此,我谨代表市政府,向全市人民和所有热情关心南安发展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对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给予政府工作的信任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一年来的实践,再次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加快南安跨越发展的进程中,每一份发展希望的生成,都源于发现发掘。

发展之路上,时刻必须抢在机遇与挑战到来之前,只有更富预见地洞察未来方向,更加敏锐地发掘各种潜藏的积极因素,才能牢牢把握发展主导权,自我造就先机,从容化解风险,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良性演进,持续递升。每一步发展努力的实现,都源于谋划规划。发展的推进,始终必须是全面、整体和有机协调的,要更加注重不同阶段关键环节的深度把握,探求不同发展领域之间的内在联系,兼顾不同层面工作着力点和发展目标的相互衔接,谋求全盘“弈棋”之势,形成一体联动格局。每一项发展举措的成功,都源于行动推动。推进发展的关键抓手,在于充分把各种可能性和可造条件转化为现实,无论任何时候,都要用事在人为、全心投入的精神,用持之以恒的具体举措,着力加强运作、深化运作,把各种发展要素整合成为现实生产力,唯其如此,才能不断成就发展之效。每一种发展前景的孕育,都源于创新创造。实践道路饱含着探索意味,朝气蓬勃的局面总是蕴涵在一切创造性工作之中,需要别开生面的理念,需要独立潮头的精神,更需要先行先试、敢想敢试的开创之举,每深入求前一步,发展境界就向上跃升一层。

与此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南安发展长期积淀形成的各种瓶颈制约仍较突出,尤其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现状尚未根本改变,市域协调发展的分类指导有待持续强化,农村发展基础仍较薄弱,民生保障水平尚需进一步提高等问题,必须更加着力予以解决;发展转型的新形势下,增强经济抗

风险能力,防范和化解各种社会不稳定因素等工作,也面临新的考验,必须更加重视经济规律和社会管理机制的研究把握,健全科学发展的长效运行机制;政府工作也存在一些不足,个别公务人员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仍然存在,干部队伍处臵发展难题的本领亟待增强,必须更加突出科学施政的作风和能力建设,打造一支肩负重担、不负众望的干事创业团队。

二、2010年政府工作安排

各位代表,新的一年,发展环境仍然会有许多不确定因素,会有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我们越来越直接面对的,是世界经济温和复苏,国内经济总体向好,转变发展方式的内生动力更为充沛的机遇;是海西政策效应日益凸显,泉州城市、港口、产业三大战略纵深推进,县域发展先行先试更可作为的机遇;是我市全面冲刺“十一五”目标,努力实现跨越发展的阶段性任务,抢占新一轮竞争起跑线更具潜力的机遇。

围绕用足用好机遇、加快跨越发展,政府工作总体要求是:进一步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融入海西建设大局,坚持项目带动、转变提升、和谐进步、奋力发展,认真落实各级经济工作会议和市十一届党代会四次会议精神,扎实开展“招商选资和项目建设奋进年”活动,着力推进产业调优、企业提质、开放拓展、区域统筹、民生建设等重点领域工作,努力实现发展作为和发展实效新突破,在海西和大泉州建设中更加充分地发挥支撑作用。

主要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2%,财政总收入增长14%以上、力争完成“十一五”目标,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长1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1%和10%,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1.5%以内,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4.1‰以内,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

工作重点是:

(一)加快结构调优步伐,大力培育现代产业

推进制造产业升级。坚持增量带动和存量优化并举,实施191个工业重点项目,促进产业链填平补齐、延伸配套,提高先进制造能力。加快光电产业基地项目入驻,尽快建成海西光伏发电系统等一批项目,抓好25兆瓦光伏电池实验基地投产达效,做大光电产业规模,增强核心竞争力。办好精密机械项目对接会,筹建机械研究院和装备制造业培训中心,加快滨江基地二期建设,提升装备制造业技术研发和项目聚集优势。积极发展石材装饰业,进一步推动石材产业向工艺制造和建筑装潢等高端领域拓展,打造世界石材产业运营中心。大力发展卫浴一体化和大型精铸泵阀项目,提升水暖阀门先进制造水平,打造中国一流卫阀产业品牌。抓紧筹建粮油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完善粮油贸易配套体系,提升高端加工和现代流通水平。加快泉南创新园、体育用品基地和成功项目区三期建设,促进家居、体育用品等产业整合优化。

增强生产服务配套。进一步完善物流产业发展布局,抓紧建设泉州新火车站物流园区和观音山物流基地,培育和引进第三方物流实体,构建区域性现代物流中心。加快中小企业营运中心建设运作,培育发展工业设计、资产评估、企业事务代理等服务机构,健全制造业配套服务体系。推进中国石材城和中国水暖城三期建设,完善专业市场交易设施,促进五大专业市场转型升级。深化重点会展创意策划,打造石材博览、水暖泵阀顶级会展品牌。抓紧建设再生资源市场,发展再生资源行业。继续引进股份制商业银行,探索建立风险投资和创业引导基金,整合做大担保机构,推动财务公司、典当行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规范发展,培育金融服务业,力争全年新增银行贷款55亿元、信用担保2亿元。加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劳动用工服务组织,培养技术工人队伍,力争完成各类技术培训3万人、引进用工3万人,提高用工服务水平。

促进第三产业繁荣。加快沃尔玛、红星美凯龙二期工程等现代商贸项目建设,继续引进国内外大型连锁卖场,促进限下商贸企业转型发展,做大商贸流通业。抓好观音山商务酒店等项目招商,加快发展酒店业。培育市区商务旅游、乡村休闲旅游、山区生态旅游和沿海工业旅游,大力发展旅游业。进一步做好中心城区和重点乡镇房地产项目招拍挂,持续推动房地产市场规范健康发展。探索文化创意、动漫设计与广播影视相结合,培育文化产业项目。抓好数字电视整体

平移工程,支持3G通讯网络建设,进一步推广应用电子商务和农村信息化平台,发展信息服务业。继续开展家电、汽车、摩托车下乡活动,培育交通运输、物业管理、家政服务等经营实体,促进第三产业与居民生活更加密切联系。

(二)加快内涵提升步伐,大力推动创新兴企

提高创新带动能力。新建2—3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实施10个科技人员服务企业项目,抓好100家重点企业科技服务工作,组建8个行业(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实验室,构建区域技术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实施252个年度技改项目,抓好60个科技计划项目,力争新增3—5家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增强技术创新的龙头带动效应。进一步加强关键技术的引进吸收再创新,鼓励开发、应用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和装备,促进传统制造升级换代。加大专利发明扶持力度,提高产业设计、制造工艺的专利比重,培育一批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进一步支持龙头企业牵头筹建国标委、分标委和工作组,力争参与完成20项国家、行业和省级标准制修订,继续推动一批企业标准升格,大力提升我市特色产业的标准主导能力。

构建现代企业群体。积极引导亿元产值企业和规模以上企业加快改制,及时梳理产权,健全公司治理结构,抓好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促进一批经营主体向现代企业转型。加强上市后备队伍滚动管理和服务扶持,及时跟踪企业上市申报进度,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通过创业板、天交所和境外上市开

展股权融资,力争实现企业上市零的突破。进一步做好战略投资引进工作,加快培育一批具备主业优势的骨干企业。继续引导个体工商户转制为私营企业,大力推行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和企业所得税按实征收,促进企业规范经营和发展。持续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进一步扩大高端培训合作面,办活办好总裁高级研修班培训,提升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能力。继续完善资本、人才、项目、成果相联结的引才用才机制,健全人才服务环境,力争引进一批技术领军人才和企业管理高端人才。

做强龙头竞争实力。坚持淘汰落后产能和挖掘中小企业发展潜力“两手抓”,进一步落实规模以下成长型企业扶持政策,确保净增40家规模以上企业,做大做强规模工业实力。继续完善工业企业兼并重组的扶持鼓励政策,推动一批具备技术、品牌、市场优势的企业开展产业链上下游并购,实现企业内涵式发展的良性扩张。鼓励品牌企业拓展延伸生产协作配套,加强品牌营销体系建设,抓好企业、产业和区域品牌整体推介,着力夯实品牌强市地位。积极培育企业创业精神和产业人文底蕴,精心塑造企业文化精品和产业文化特色,增强区域经济软实力。

(三)加快开放转型步伐,大力深化合作共赢

深度拓展南台合作。抓好石井港区岸线资源整合和港后区发展规划,加快瀛江、渔业码头建设和3—5万吨级码头前期规划,完善港口配套设施,提升港运吞吐能力。争取石

井港尽快对外开放,力促与高雄、台中、基隆的货运直航常态化。加速海峡科技生态城和3个“台商创业园”建设运作,力争机械、光机电、精细化工等产业对接有突破。抓紧申报南台农业合作示范区,加快引进台资现代农业项目,提升南台农业合作水平。进一步完善闽台农产品市场交易服务功能,推动“海农会”更富特色地融入“9〃8”投洽会,打造海峡两岸农产品采购订货中心。筹办郑成功文化节,抓好郑成功史迹游招商开发,合作办好泉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推动市总商会与金门商会结对,深化南台各领域交流合作。

扎实提升招商实效。进一步抓好产业链和产业配套空白环节、产业目录细化延伸环节、科技成果转化环节的项目招商,力争吸引一批先进制造、现代服务业、新能源和环保产业、重大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投资项目,全面推进各个发展领域的招商工作。开展长三角、环渤海湾和泛珠三角招商活动,重点加强民营经济发达地区招商推介,争取境内外上市企业来南安投资,推动选商选资新突破。强化与异地商会、行业协会和海内外社团的招商协作,深入开展小分队上门招商,力促“回归创业”再结新果。建立产业基地招商考评制度,加快“两区八大基地”项目入驻,实现基地建设与招商选资良性互动。进一步强化招商项目入驻条件和落地跟踪机制,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和投产达效率。

有序推动外经转型。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继续做好外资项目投资接洽,争取引进境外投资基金和私募基

金,努力提高利用外资质量。用足用好外贸促进政策,推广使用第三方网上交易平台,及时兑现出口退税、补助和参展补贴,健全出口企业个案服务机制,培育一批超千万美元出口大户。开展赴美国、卡塔尔和约旦等专场展销,进一步开拓亚非地区和美洲新兴市场。加强中国—东盟自贸区优惠政策研究和利用,扩大对东盟贸易出口规模。积极培育自营出口品牌,拓展本地化加工贸易的配套生产能力,提高出口增值水平。做好“两反两保”预警应对工作,防范出口风险。支持企业开展境外商标注册、贸易终端网点组建和品牌代理,提高“走出去”的质量。积极引进大型外贸实体,吸引更多货物从本地出口。鼓励企业扩大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紧缺资源进口,提高国外资源利用水平。

(四)加快统筹发展步伐,大力促进市域联动

明晰主体功能定位。着眼于融入泉州、对接厦门,加强市域三大主体功能区发展引导,推进整体协调发展。进一步突出南部沿海功能区的工业龙头作用和新市镇发展方向,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有机融合,构建现代化工贸侨乡城市骨干组团。强化中部功能区核心区域的文教、物流、商贸、康体休闲等综合服务功能,对接南部沿海功能区,提升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加快中部功能区辐射区域一体联动,推进侨乡特色城镇群建设,打造市域经济新增长极。充分凸显北部功能区的自然资源优势和生态腹地条件,大力发展旅游经济和现代农业,推进“绿色崛起”。

强化基础设施联结。加快泉厦高速南安段拓建、沈海高速复线金(淘)安(溪)路段、泉州环城高速南惠线南安段建设,全面开工泉州环城高速南(安)石(井)路段、省道308线市区至仑苍段拓建和省道206线诗(山)蓬(华)段改造,抓紧建设官桥粮食建材铁路专用线,尽快做好厦漳泉城市联盟高速南安段、泉三高速安(溪)南(安)连接线项目论证,健全对外骨干交通网络。继续推进市区与乡镇客运班线公交化改造,抓紧实施省道307线南安段和沿海片区路灯工程,促进市域交通畅化、亮化。进一步加快乡镇垃圾中转站建设,完善垃圾收集转运系统。抓紧筹建泉州南翼污水处理厂,健全城镇污水处理体系。做好市区防洪工程三期筹建、城北组团内沟河整治和霞美滞洪区规划,完成崎峰防洪堤主体工程,实现沿海片区供水工程一期通水,抓紧建设5座110千伏输变电项目,持续完善城乡水利和供电设施体系。

加强经济资源整合。加快转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成果,促进市域生产力合理布局。抓紧落实城镇总规修编成果,继续优化重要节点城镇工业、商贸、交通和人居布局,加强城镇之间规划衔接,着力推进组团式城镇化建设。实施雪峰开发区协调发展规划,抓好码金山轻工产业基地、洪濑洪都、金淘金光、梅山广福、柳城露江、石井中泰等项目集中区招商,进一步落实飞地工业政策,促进乡镇工业集聚发展。加强金淘、码头、罗东、乐峰等高速公路道口产业项目规划,培育流量经济。扶持发展眉山农业观光、蓬华休闲渡假、洪

梅民俗文化、诗山和向阳宗教朝圣文化、东田乐峰九都生态旅游、蔡氏古民居保护性开发、水头五里桥文化生态等项目,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的经济效益。

(五)加快布局优化步伐,大力提升城市功能

强化功能集聚引导。统筹规划城市空间布局,开展晋江南岸霞美段用地开发概念性规划,抓紧实施教育中心片区、柳东至象山片区和城北组团控规,加快东进对接泉州、北拓跨江发展。推进城市发展模式创新,抓紧筹建市民中心城市商业区和光机电贸展中心,抓好会展中心项目招商,培育“城市综合体”。完善中心城区住宅、文教、商贸和医疗卫生布局,健全城市服务功能,增强人气集聚能力。加强城市水系和滨江生态景观设计,启动观音山旅游休闲公园、蓝溪生态公园和凤凰湖公园建设,做好绿地、绿道等绿化空间布局,进一步打造生态怡居城市。

加快城市开发进程。抓紧市民中心和教育中心路网建设,做好泉州滨江南路南安段、南安大道延伸段、中心城区与泉州新火车站及康美、洪濑连接线规划,有序对接泉州轻轨交通规划,拓展城市交通联结。加快实施体育学校迁建、南安一中新校区建设等一批“五大中心”项目,扎实推进城市功能分区开发建设。继续抓紧城东片区和美林中心片区改造,适时启动南山大道片区二期和环城西路片区二期建设,推动城市片区改造由住宅建设向人居环境综合提升转变。继续扩大城市供水管网、天然气管网和污水管网覆盖面,加快

启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工程,抓好城市停车场所规划布局,持续促进公共设施与城市组团同步建设。强化城市经营性用地前期开发,提高城市用地效益。

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完善市政设施管理体制,推行户外广告、绿地管养、出租汽车等特许经营权公开招标,提高市政资源的市场化配臵效益。强化“脏乱差”现象源头治理,进一步健全打击“两违”、环境创卫、交通畅化、市容整治等长效机制,充实城市管理执法队伍,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网格化水平。加强社区自治建设,推动城市管理重心下移。

(六)加快“三农”强基步伐,大力增强惠农保障

加强农村基础建设。抓好3座中型水库和13座小一型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溪岑和奎霞海堤建设,实施万亩旱片治理工程,开展基本农田重点设施建设和耕地开发整理,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快派驻设立城镇规划管理站,强化村庄规划指导和管理,推进农村旧宅基地整合利用,挖掘村庄整理潜力。继续深入实施农村“家园清洁行动”,加大镇村环卫设施建设力度,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推进扶贫重点村和老区基点村建设,加快实施一批产业化帮扶项目。

积极发展现代农业。加大农业“五新”技术推广应用力度,提高防灾减灾和动植物疫病防控能力,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组建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机构,加强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农产品“三品”认证,加快建设溪南甲鱼、埔心粮食、曾岭食用菌、园内蔬菜等现代农业基地,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