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附件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以下简称《基准》)是指中国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科学技术知识和能力的标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制定《基准》是健全监测评估公民科学素质体系的重要内容,将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基准》共有26条基准、132个基准点,基本涵盖公民需要具有的科学精神、掌握或了解的知识、具备的能力,每条基准下列出了相应的基准点,对基准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基准》适用范围为18周岁以上,具有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测评时从132个基准点中随机选取50个基准点进行考察,50个基准点需覆盖全部26条基准。根据每条基准点设计题目,形成调查题库。测评时,从500道题库中随机选取50道题目(必须覆盖26条基准)进行测试,形式为判断题或选择题,每题2分。正确率达到60%视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1—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结构表

序号基准内容基准点序号基准点

1 知道世界是可被认知的,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1-5 5个

2 知道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6-9 4个

3 具有基本的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过程。10-12 3个

4 具有创新意识,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13-18 6个

5 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技术产生的影

响具有两面性。

19-23 5个

6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与自然和谐相处。24-2

7 4个

7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利用资源。28-31 4个

8 崇尚科学,具有辨别信息真伪的基本能力。32-34 3个

9 掌握获取知识或信息的科学方法。35-38 4个

10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能力。39-44 6个

11 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45-52 8个

12 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53-58 6个

13 掌握基本的天文知识。59-61 3个

14 掌握基本的地球科学和地理知识。62-67 6个

—2—

序号基准内容基准点序号基准点

15 了解生命现象、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的基本知识。68-74 7个

16 了解人体生理知识。75-78 4个

17 知道常见疾病和安全用药的常识。79-88 10个

18 掌握饮食、营养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89-95 7个

19 掌握安全出行基本知识,能正确使用交通工具。96-98 3个

20 掌握安全用电、用气等常识,能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和

电子产品。

99-101 3个

21 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102-106 5个

22 具备基本劳动技能,能正确使用相关工具与设备。107-111 5个

23 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遵守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112-117 6个

24 掌握常见事故的救援知识和急救方法。118-122 5个

25 掌握自然灾害的防御和应急避险的基本方法。123-125 3个

26 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

源和水资源。

126-132 7个

—3—

基准点(132个)

1. 知道世界是可被认知的,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1)树立科学世界观,知道世界是物质的,是能够被认知的,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

(2)尊重客观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

(3)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本身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

(4)知道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5)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科学和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2. 知道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能用普遍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7)知道系统内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结构可能是由很多简单的结构构成的;认识到整体具备各部分之和所不具备的功能。

(8)知道可能有多种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引发其他的问题。

—4—

(9)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

3. 具有基本的科学精神,了解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过程。

(10)具备求真、质疑、实证的科学精神,知道科学技术研究应具备好奇心、善于观察、诚实的基本要素。

(11)了解科学技术研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

(12)对拟成为实验对象的人,要充分告知本人或其利益相关者实验可能存在的风险。

4. 具有创新意识,理解和支持科技创新。

(13)知道创新对个人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具有求新意识,崇尚用新知识、新方法解决问题。

(14)知道技术创新是提升个人和单位核心竞争力的保证。

(15)尊重知识产权,具有专利、商标、著作权保护意识;知道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对促进技术创新的重要作用。

(16)了解技术标准和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重要作用,知道技术创新对标准和品牌的引领和支撑作用,具有品牌保护意识。

(17)关注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相关的新知识、新技术。

(18)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知道“基因工程”、“干细胞”、“纳米材料”、“热核聚变”、“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等高新技术。

—5—

5. 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认识到技术产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

(19)知道解决技术问题经常需要新的科学知识,新技术的应用常常会促进科学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20)了解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农医天算以及近代科技成就及其对世界的贡献。

(21)知道技术产生的影响具有两面性,而且常常超过了设计的初衷,既能造福人类,也可能产生负面作用。

(22)知道技术的价值对于不同的人群或者在不同的时间,都可能是不同的。

(23)对于与科学技术相关的决策能进行客观公正地分析,并理性表达意见。

6. 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与自然和谐相处。

(24)知道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热爱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25)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相互依存的地球上,不仅全球的生态环境相互依存,经济社会等其他因素也是相互关联的。

(26)知道气候变化、海平面上升、土地荒漠化、大气臭氧层损耗等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危害。

(27)知道生态系统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恢复被破坏或退化的生态系统成本高、难度大、周期长。

—6—

7. 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有效利用资源。

(28)知道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29)知道地球的人口承载力是有限的;了解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知道矿产资源、化石能源等是不可再生的,具有资源短缺的危机意识和节约物质资源、能源意识。

(30)知道开发和利用水能、风能、太阳能、海洋能和核能等清洁能源是解决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知道核电站事故、核废料的放射性等危害是可控的。

(31)了解材料的再生利用可以节省资源,做到生活垃圾分类堆放,以及可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减少排放;节约使用各种材料,少用一次性用品;了解建筑节能的基本措施和方法。

8. 崇尚科学,具有辨别信息真伪的基本能力。

(32)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验是检验科学真伪的重要手段。

(33)知道解释自然现象要依靠科学理论,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对尚不能用科学理论解释的自然现象不迷信、不盲从。

(34)知道信息可能受发布者的背景和意图影响,具有初步辨识信息真伪的能力,不轻信未经核实的信息。

9. 掌握获取知识或信息的科学方法。

(35)关注与生活和工作相关知识和信息,具有通过图书、报

—7—

刊和网络等途径检索、收集所需知识和信息的能力。

(36)知道原始信息与二手信息的区别,知道通过调查、访谈和查阅原始文献等方式可以获取原始信息。

(37)具有初步加工整理所获的信息,将新信息整合到已有的知识中的能力。

(38)具有利用多种学习途径终身学习的意识。

10. 掌握基本的数学运算和逻辑思维能力。

(39)掌握加、减、乘、除四则运算,能借助数量的计算或估算来处理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

(40)掌握米、千克、秒等基本国际计量单位及其与常用计量单位的换算。

(41)掌握概率的基本知识,并能用概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2)能根据统计数据和图表进行相关分析,做出判断。

(43)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的能力,掌握基本的逻辑推理方法。

(44)知道自然界存在着必然现象和偶然现象,解决问题讲究规律性,避免盲目性。

11. 掌握基本的物理知识。

(45)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所有物质都是由原子组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46)区分物质主要的物理性质,如密度、熔点、沸点、导电性等,并能用它们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简单现象;知道常见物—8—

质固、液、气三态变化的条件。

(47)了解生活中常见的力,如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等;知道大气压的变化及其对生活的影响。

(48)知道力是自然界万物运动的原因;能描述牛顿力学定律,能用它解释生活中常见的运动现象。

(49)知道太阳光由七种不同的单色光组成,认识太阳光是地球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最主要来源;知道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都是电磁波。

(50)掌握光的反射和折射的基本知识,了解成像原理。

(51)掌握电压、电流、功率的基本知识,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和连接方法。

(52)知道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灭,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其他物体,而总量保持不变。

12. 掌握基本的化学知识。

(53)知道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举例说出水对生命体的影响。

(54)知道空气的主要成分。知道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主要性质,并能列举其用途。

(55)知道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元素及分类。

(56)知道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只改变物质的原有形态或结构,质量总和保持不变。

—9—

(57)能识别金属和非金属,知道常见金属的主要化学性质和用途。知道金属腐蚀的条件和防止金属腐蚀常用的方法。

(58)能说出一些重要的酸、碱和盐的性质,能说明酸、碱和盐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并能用它们解释自然界和生活中的有关简单现象。

13. 掌握基本的天文知识。

(59)知道地球是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太阳是银河系内的一颗恒星,宇宙由大量星系构成的;了解“宇宙大爆炸”理论。

(60)知道地球自西向东自转一周为一日,形成昼夜交替;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为一年,形成四季更迭;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为一月,伴有月圆月缺。

(61)能够识别北斗七星,了解日食月食、彗星流星等天文现象。

14. 掌握基本的地球科学和地理知识。

(62)知道固体地球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球的运动和地球内部的各向异性产生各种力,造成自然灾害。

(63)知道地球表层是地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相互交接的层面,它构成与人类密切相关的地球环境。

(64)知道地球总面积中陆地面积和海洋面积的百分比,能说出七大洲、四大洋。

(65)知道我国主要地貌特点、人口分布、民族构成、行政区划及主要邻国,能说出主要山脉和水系。

—10—

(66)知道天气是指短时段内的冷热、干湿、晴雨等大气状态,气候是指多年气温、降水等大气的一般状态;看懂天气预报及气象灾害预警信号。

(67)知道地球上的水在太阳能和重力作用下,以蒸发、水汽输送、降水和径流等方式不断运动,形成水循环;知道在水循环过程中,水的时空分布不均造成洪涝、干旱等灾害。

15. 了解生命现象、生物多样性与进化的基本知识。

(68)知道细胞是生命体的基本单位。

(69)知道生物可分为动物、植物与微生物,识别常见的动物和植物。

(70)知道地球上的物种是由早期物种进化而来,人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

(71)知道光合作用的重要意义,知道地球上的氧气主要来源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72)了解遗传物质的作用,知道DNA、基因和染色体。

(73)了解各种生物通过食物链相互联系,抵制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的行为。

(74)知道生物多样性是生物长期进化的结果,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护生态系统平衡。

16. 了解人体生理知识。

(75)了解人体的生理结构和生理现象,知道心、肝、肺、胃、

—11—

肾等主要器官的位置和生理功能。

(76)知道人体体温、心率、血压等指标的正常值范围,知道自己的血型。

(77)了解人体的发育过程和各发育阶段的生理特点。

(78)知道每个人的身体状况随性别、体重、活动以及生活习惯而不同。

17. 知道常见疾病和安全用药的常识。

(79)具有对疾病以预防为主、及时就医的意识。

(80)能正确使用体温计、体重计、血压计等家用医疗器具,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

(81)知道蚊虫叮咬对人体的危害及预防、治疗措施;知道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可能感染人体,导致疾病;知道污水和粪便处理、动植物检疫等公共卫生防疫和检测措施对控制疾病的重要性。

(82)知道常见传染病(如传染性肝炎、肺结核病、艾滋病、流行性感冒等)、慢性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突发性疾病(如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的特点及相关预防、急救措施。

(83)了解常见职业病的基本知识,能采取基本的预防措施。

(84)知道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心理疾病、精神疾病基本特征,知道预防、调适的基本方法。

(85)知道遵医嘱或按药品说明书服药,了解安全用药、合理—12—

用药以及药物不良反应常识。

(86)知道处方药和非处方药的区别,知道对自身有过敏性的药物。

(87)了解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疗手段,与西医相比各有优势。

(88)知道常见毒品的种类和危害,远离毒品。

18. 掌握饮食、营养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89)选择有益于健康的食物,做到合理营养、均衡膳食。

(90)掌握饮用水、食品卫生与安全知识,有一定的鉴别日常食品卫生质量的能力。

(91)知道食物中毒的特点和预防食物中毒的方法。

(92)知道吸烟、过量饮酒对健康的危害。

(93)知道适当运动有益于身体健康。

(94)知道保护眼睛、爱护牙齿等的重要性,养成爱牙护眼的好习惯。

(95)知道作息不规律等对健康的危害,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19. 掌握安全出行基本知识,能正确使用交通工具。

(96)了解基本交通规则和常见交通标志的含义,以及交通事故的救援方法。

(97)能正确使用自行车等日常家用交通工具,定期对交通工具进行维修和保养。

(98)了解乘坐各类公共交通工具(汽车、轨道交通、火车、

—13—

飞机、轮船等)的安全规则。

20. 掌握安全用电、用气等常识,能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

(99)了解安全用电常识,初步掌握触电的防范和急救的基本技能。

(100)安全使用燃气器具,初步掌握一氧化碳中毒的急救方法。

(101)能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和电子产品,如电磁炉、微波炉、热水器、洗衣机、电风扇、空调、冰箱、收音机、电视机、计算机、手机、照相机等。

21. 了解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102)能分辨和选择食用常见农产品。

(103)知道农作物生长的基本条件、规律与相关知识。

(104)知道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是人类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基础。

(105)农业生产者应掌握正确使用农药、合理使用化肥的基本知识与方法。

(106)了解农药残留的相关知识,知道去除水果、蔬菜残留农药的方法。

22. 具备基本劳动技能,能正确使用相关工具与设备。

(107)在本职工作中遵循行业中关于生产或服务的技术标准或规范。

—14—

(108)能正确操作或使用本职工作有关的工具或设备。

(109)注意生产工具的使用年限,知道保养可以使生产工具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和延长使用年限,能根据用户手册规定的程序,对生产工具进行诸如清洗、加油、调节等保养。

(110)能使用常用工具来诊断生产中出现的简单故障,并能及时维修。

(111)能尝试通过工作方法和流程的优化与改进来缩短工作周期,提高劳动效率。

23. 具有安全生产意识,遵守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112)生产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应树立安全生产意识,自学履行岗位职责。

(113)在劳动中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定和操作手册。

(114)了解工作环境与场所潜在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和处理事故的应急措施,自觉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115)知道有毒物质、放射性物质、易燃或爆炸品、激光等安全标志。

(116)知道生产中爆炸、工伤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一旦事故发生,能自我保护,并及时报警。

(117)了解生产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知道清洁生产标准和相关措施,具有监督污染环境、安全生产、运输等的社会责任。

24. 掌握常见事故的救援知识和急救方法。

—15—

(118)了解燃烧的条件,知道灭火的原理,掌握常见消防工具的使用和在火灾中逃生自救的一般方法。

(119)了解溺水、异物堵塞气管等紧急事件的基本急救方法。

(120)选择环保建筑材料和装饰材料,减少和避免苯、甲醛、放射性物质等对人体的危害。

(121)了解有害气体泄漏的应对措施和急救方法。

(122)了解犬、猫、蛇等动物咬伤的基本急救方法。

25. 掌握自然灾害的防御和应急避险的基本方法。

(123)了解我国主要自然灾害的分布情况,知道本地区常见自然灾害。

(124)了解地震、滑坡、泥石流、洪涝、台风、雷电、沙尘暴、海啸等主要自然灾害的特征及应急避险方法。

(125)能够应对主要自然灾害引发的次生灾害。

26. 了解环境污染的危害及其应对措施,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和水资源。

(126)知道大气和海洋等水体容纳废物和环境自净的能力有限,知道人类污染物排放速度不能超过环境的自净速度。

(127)知道大气污染的类型、污染源与污染物的种类,以及控制大气污染的主要技术手段。能看懂空气质量报告。知道清洁生产和绿色产品的含义。

(128)自觉地保护所在地的饮用水源地。知道污水必须经过—16—

适当处理达标后才能排入水体。不往水体中丢弃、倾倒废弃物。

(129)知道工业、农业生产和生活的污染物进入土壤,会造成土壤污染,不乱倒垃圾。

(130)保护耕地,节约利用土地资源,懂得合理利用草场、林场资源,防止过度放牧,知道应该合理开发荒山荒坡等未利用土地。

(131)知道过量开采地下水会造成地面沉降、地下水位降低、沿海地区海水倒灌;选用节水生产技术和生活器具,知道合理利用雨水、中水,关注公共场合用水的查漏塞流。

(132)具有保护海洋的意识,知道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的重要意义。

—17—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doc

附录: 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报告 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较2005 年的1.60%和2007 年的2.25%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20 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的水平。 11 月25 日,中国科协发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稳步提升,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成效显著,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所确定的阶段性目标。 一、3.27%的数字是怎么得来的 2009 年11 月至2010 年5 月,中国科协委托中国科普研究所组织实施开展了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抽样调查。本次调查是一次大规模的抽样问卷入户调查,调查涉及中国内地31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18 至69 岁公民,采取入户面访的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69360 份,有效回收68416份。 本次调查显示,“十一五”期间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明显提升,2010 年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了3.27%,城镇劳动者和农民的科学素养水平提升速度较快;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是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攀升,利用科普设施及参加科普活动的公民比例有所提高;公民对科技的理性支持态度及参与科技事务的意识仍保持较高水平…… 那么,我国公民仅 3.27%具备科学素养,这个数据是怎么得来的?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任福君表示,根据《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及历次调查所采用的公民科学素养测度指标,本次调查从3 个方面定量测度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对了解必要科学知识测度;对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测度;对崇尚科学精神程度的测度。当一个被调查者同时通过以上 3 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任福君解释说,此次调查中,了解必要科学知识的公民比例为14.67%,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公民比例为9.75%,崇尚科学精神的公民比例为64.94%。其中,满足这三者要求并形成交集的人占 3.27%。由此,得出了2010 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达到3.27%的科学结论。 二、数字变化折射科学素养渐进 此次调查得出的另一个结论是: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公民主要通过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等途径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2010 年,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渠道,由高到低依次为:电视、报纸、与人交谈、互联网、广播、一般杂志、图书和科学期刊。2010 年公民利用互联网渠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较2005 年的 6.4%提高了20.2 个百分点。这表明,电视和报纸等传统媒体仍然是我国公民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而公民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媒体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明显提高。 公民利用科普设施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机会在增多,但身边的科普场所在科学普及方面收效几何?本次调查给出了一个明确的答案:动物园、水族馆、植物园,排在了2010 年公民参观的各类科普场馆之首。54.5%的公民常去图书阅览室,48.7%的公民参观过科普画廊或宣传栏…… 与2005 年相比,公民去过科普场所的比例在明显提高,由于“本地没有”而没有去过科普场所的比例明显降低。公民参观科技馆等科技类场馆的情况就能说明这一点:2010 年参观过科技类场馆的公民比例为27%,比2005 年的9.3%提高了17.7 个百分点;2010 年因“本地没有”而未参观过科技类场馆的公民比例为37.6%,比2005 年的55.7%降低了18.1 个百分点。与此同时,23.8%的公民在过去一年中参加过科技周、科普日等大型群众性科普活动。 毋庸置疑,这些数字在加减之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全民科学素养的提升。任福君称,科技教育培训,科普资源的共建共享,科普基础设施工程的加强等,都对公民科学素养的点滴进步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三、“十二五”奋起直追急补短板 公民对科学技术的理解和支持是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无独有偶,本次调查表明,我国公民对科技感兴趣程度较高并保持积极理性的支持态度,公民支持科技事业并对其充满期望。 与2005 年相比,2010 年我国公民对与科技有关的新闻话题感兴趣的比例增长较快。其中,科学新发现拔得头筹,其次分别为医学新进展、新发明和新技术。2010 年我国公民最感兴趣的科技信息为医学与健康,感兴趣比例高达82.7%。其余依次为经济学与社会发展、环境科学与污染治理、计算机与网络、军事与国防等……3.27%、20 年的落差。这两个数字的差距,成为现场记者竞相发问的焦点。 中国科协科普部部长杨文志认为,造成这一差距的原因很多, 主要由于中国科普基础设施比较薄弱。包括科技馆的密度不够,媒体对公民的影响较小,公民本身对科技认知程度虽在逐步提高,但公民的受教育水平依然较低。 多年来,中国一直在追赶这一差距,希望能够加大步伐,逐步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杨文志坦言,正在征求意见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年)》,针对这一情况提出了与十一五不同的措施,重在加强社区居民的科学素质建设。其中,以离退休人群和进城务工人员等群体为主,着力提升社区整体的科学素养。杨文志透露,十二五期间,在城乡统筹着力抓社区科学素养的同时,还提出了加强专兼职的科普人才队伍建设,以及推行科普事业与产业并举的措施。 记者获悉,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自1992 年开始已经进行了8 次,调查结果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和正在研究制定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2011-2015 年)》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国家和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了依据。 根据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需要,每 5 年开展一次全国总体调查,其间将针对特定人群、区域或问题开展专项调查,同时加强对公民科学素养状况的测度研究,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公民科学素养调查是科普工作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的主要内涵包括 3 个方面:对于科学知识(科学术语和科学基本观点)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对这项调查工作十分重视。我国也于1992 年开始,先后8 次对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和评估,并积累了大量的连续数据,为国家科技进步、社会经济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盘点历次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 (一)20 世纪90 年代的前3 次调查(1992 年、1994 年、1996 年): 研究不断深入,调查日趋完善。 1992 年, 中国科协在国家科委的支持下,经国家统计局批准, 正式组织了我国第一次“中国民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抽样调查”。同年, 上海开展了第一次“上海市民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调查”, 这也是中国第一次的省、市级调查。参照美国1993 年《科学与工程指标》提供的数据, 1992 年中国调查的结果与美国、日本和当时的欧共体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国际对比。结果显示, 中国公民在理解科学知识方面的比例虽然落后, 但还是一个有可能和发达国家相比较的数据;在对科学技术的总体评价方面,认为科学技术利大于弊的比例,中国公民排在前列。 此次调查为中国公民科学素养研究的深入提供了很好的实践材料, 中国学者对公民科学素养的涵义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有关部门逐渐认识到公民科学素养研究的重要性, 科技界和科普界对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的呼声也越来越高。1994 年, 中国科协和国家科委的有关部门组织了第二次“中国民众与科学技术抽样调查”, 调查首次关注了少数民族群体的状况。 1996 年, 国家科委和中国科协配合开展了第三次全国调查, 调查问卷增加了公民对经济学基本知识( 如自由贸易、市场经济) 的理解和公民的迷信状况等内容。 回顾20 世纪90 年代进行的 3 次调查, 我们不难看出, 随着我国学者对国际公民科学素养研究的译介、交流和了解的不断深入, 虽然我们在调查指标和问卷中不断增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元素,但调查结果的连续可比性和国际对比性越来越成为此项研究最突出的特点。 (二)21 世纪的第四次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2001 年): 科学素养比例提高但发展不均 2001 年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01 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从1996 年的0.2%上升至1.4%。 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在性别、职业、学历、年龄、城乡、经济发展区域的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公民科学素养发展不均衡。如男性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 1.7%、女性为0.98%;学生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最高、其次为专业技术人员;城市居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为3.1%,农村居民为0.4%;东部地区为2.30%、中部地区为0.85%、西部地区为0.64%。总体上呈现男高女低、城市高乡村低、东部地区高西部地区低的特点。 (三)第五次我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2003 年):九成百姓不上网不去科技馆 从2003 年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看,虽然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达到1.98%,比2001 年的1.4%增长了近0.6 个百分点,但公民整体科学素养现状仍然不容乐观。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总结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工作总结 **团区委XX年度及XX年度工作计划 年终总结:/article/bgzj/gzzjnew/index.html XX年,团区委按照《**区全民科学素质行动XX年工作要点》的统一部署,以XX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的奥运会为契机,紧紧围绕党政中心工作,不断丰富工作载体、创新工作形式、提升工作效果,大力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在全区营造了知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氛围。 一、XX年的主要工作 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努力提高青少年思想政治素质 1.举办青年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党的十七大胜利闭幕之后,团区委及时组织来自我区机关、企业、医药、部队、宗教等各界青年代表召开了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座谈会,与会人员结合各自实际,从不同角度畅谈了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的体会,并纷纷表示将进一步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理解和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用以指导工作实践,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落实十七大精神上来,在党的领导下,立足本岗,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2.深入开展“我与生态新区共成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团区委为引导广大青少年深入学习贯彻区十次党代会精神,积极投身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在全区开展“我与生态新区共成长”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并通过举办“我与生态新区共成长”演讲比赛、“学习区情导航青春”区情知识竞赛、《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与青年责任》专题报告会等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广大青少年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与时代同发展,与生态新区共成长,为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3.开展“公益电影快车进村镇”活动,放映记述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谭震林同志的革命历史题材新片《谭老板》,组织全区团员青年收看沈长瑞人物专题片《祥瑞长空》,进一步增强了青少年的奉献意识,提高了他们的品德修养和思想政治素质。 大力开展文化活动,努力提高青少年文明素质 1.深化“乡村青年文化节”工作品牌,积极倡导文明新风。以“唱响和谐主旋律欢声笑语新农村”为主题,举办**区第10届乡村青年文化节。与区体育局联合举办了“青年羽毛球混合团体赛”、“青年游泳比赛”,与潭柘寺镇联合举办了“青年望都峰登山比赛”等一系列文体活动。在此基础上,充分调动广大青少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编、自导、自演了一批宣传文明新风的文艺节目,组织开展60余

公民科学素养题目

1、原始海洋中出现的最早生命体是()。 A、原核细胞 B、脊索动物 C、灵长类动物答案:A 2、现在被广泛使用的疫苗接种法,最初由()国家发明的。 A、日本 B、法国 C、中国 答案:C 3、大黄蜂飞行时,扇动翅膀的方向是()。 A、直上直下 B、横8字 C、横6字 答案:B 4、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建议每人每天摄入食盐的量是()。

B、5g C、6g 答案:C 5、猫为什么蜷缩着身体睡觉()。 A、舒服 B、散热少,暖和 C、安全 答案:B 6、沼气的主要成分是()。 A、甲烷 B、氢气 C、二氧化硫 答案:A 7、太阳光由七种颜色的光合成,其中()颜色的光穿透大气层的本领最大。

B、红色 C、蓝色 答案:B 8、诺贝尔奖为何没有设立数学奖()。 A、诺贝尔心仪的姑娘选择与一位数学家在一起,诺贝尔心里不爽 B、诺贝尔认为数学是比较抽象的事理,而诺贝尔奖应授予在实际应用上造福人类的杰出人物 C、诺贝尔奖设立时,没有数学这门学科 答案:B 9、克隆技术的本质是()。 A、单性繁殖 B、双性繁殖 C、无性繁殖 答案:C 10、全球第一颗3D打印的人工心脏,是用()材质打印的。

B、金属 C、陶瓷 答案:A 11、植物的每个部位都有它自己的功能,其中能够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是植物的()。 A、根 B、茎 C、叶 答案:A 12、磁悬浮列车是应用磁铁()的性质悬浮在轨道上的。 A、同极互相排斥 B、异极互相吸引 C、有磁性 答案:A 13、当虾肉与富含()的食物共同食用时会产生有剧毒的砒霜。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答案:C 14、铁路钢轨的接缝处为何留有空隙()。 A、节省钢轨材料 B、便于维修 C、预防热胀冷缩带来的钢轨长度变化 答案:C 15、油料着火时,不能用哪种方法灭火()。 A、干粉灭火器 B、水 C、沙土 答案:B 16、速干衣为何干的快()。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讲解学习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 划纲要

一、纲要的提出 根据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二、前言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于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长远目标。本《科学素质纲要》提出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在“十一五”期间的主要目标、任务与措施和到2020年的阶段性目标。 三、方针和目标 (一)指导方针

中国人基本科学素养调查

中国人基本科学素养调查:仅有3.27%国人具备 ugmbbc发布于2011-02-24 08:19:41| 13940 次阅读字体:大小打印预览 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和欧盟等主要发达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该怎样看待这一数据?中国人的科学素养究竟怎样?引发了不少关注和议论。1992年以来,中国科协在参照国际通用调查题项的同时,结合具体国情,在大陆地区对18—69周岁的公众展开调查,形成了8次公民科学素质调查数据。比较这8次调查结果,尤其是解读2010年的最新数据,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国人的科学素养状况。 普遍崇尚科学精神,但对科学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不够 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从三个方面进行测度: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崇尚科学精神的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测度,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 中国科普研究所研究室主任何薇是唯一参加了全部8次调查的研究人员。据她介绍,2001年,具备公民科学素质的比例是1.44%,2003年的数据是1.98%,2005年是1. 60%,2007年是2.25%。 2010 年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养水平(3.27%)相当于日本(1991年为3%)、加拿大(1989年为4%)和欧盟(1992年为5%)等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在20世纪80年代末的水平。但在何薇看来,并不能简单地作数字对比,应该更关注中国的语境及调查数据背后透露的信息。 在这三个测量维度中,“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与国外的差距较大。何薇称,以9道国际通用的科学知识测试题的平均正确率来看,2008年美国的水平为64%,2010年中国的水平仅为41%。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方案 篇一:全民科学素质工作实施方案 黑土乡关于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提高全乡人民文明素质创优发展环境提升软实力为我乡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营造氛围创造条件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现根据区上有关文件精神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统领全面推进全民科学素质行动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全乡人民培养科学思想、科学精神树立与他人、与社会、与自然合作互助、共同发展、和谐相处的意识掌握科学生产方法和生活方式不断提高全民促进生产、生活、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综合素质使讲科学、爱科学、用科学在全社会蔚然成风使公民科学素质再上新的水平。 二、总体目标 1、促进科学发展观在全社会的树立和落实。重点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改善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合理消费、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2、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未成年人对科学的兴趣明显提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较大增强农民和城乡劳动人口的科学素质有显著提高城乡居民科学素质水平差距逐步缩小。 3、科学教育与培训、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科普基础设施等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基础得到加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的机会与途径明显增多。 三、实施内容 1、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落实科学素质教育的各项任务把未成年人科学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全过程使中小学生掌握必要和基本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培养良好的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发展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教学和灵活多样的科学实践活动鼓励学生进行小发明、小创造根据不同需求提倡不同的科普知识、方法拓展科学传播渠道加快最新科技成果的有效传播。增强未成年人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爱好培养未成年人的创新意识提高未成年人的科学素质。(中小学校、团委) 2、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宣传国家的各项惠农、支农政策增强广大农民发展现代农业生产、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信心和干劲。宣传新种植、新养殖技术推广新品种使农民走上科技致富之路做新型农民。开展防灾减灾基本常识

科学素养大赛题库(100题)

3、下面那种情况不会引发海啸。C A、水下地震 B、火山爆发 C、瘟疫 4、下列哪项不属于环境污染? A A.生物污染 B.食品污染 C.噪音污染 14、八大行星中离太阳最近的行星是? c A.火星 B.土星 C.水星 23、当地震发生时你在家里(楼房),应如何避震 ()。 A A、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的下面,房屋倒塌后能形成三角空间的地 方 B、去楼道 C、原地不动 D、跳楼 29、( )是海洋能发电的一种,但是它是海洋能利用中发展最早、 规模最大、技术较成熟的一种。 A A 潮汐能发电 B 波力发电 C 潮流发电 30、在一个温度恒定的室内,你赤脚站在瓷砖上觉得比站在棉花上冷, 是因为: () B A 棉花温度较高 B 瓷砖导热较快 C 身体的错觉 31、一个充满气的氢气球,把它放了,它将: () C A 一直向上升 B升到一定高度后停止上升 C一直升,最后爆炸 32、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徽是() B A.丹顶鹤 B. 大熊猫 C.骆驼 D.一种植物 33、人类的主要造血器官是( ) B A. 心脏 B. 骨髓 C. 脊髓 D. 大脑 34、把一支温度计放在转动的电风扇前,温度计的液柱会 ()。 C A、上升 B 、下降 C、不变 35、一枚古钱币的中间有一个方形小孔,如果将这枚古钱币放入火中 加热,那么,小孔的面积会( )。B A、缩小 B 、扩大 C 、不变 D、不一定 39、在太阳系速度大比拼中,( A )绕太阳运转的速度最快。 A. 水星 B.地球 C.木星 D.火星 40、世界上体重最大的哺乳动物是( C)? A.大象 B.犀牛 C.蓝鲸 D.河马 47、美丽奇特的“海市蜃楼”是光的折射产生的一种现象,它通常发 生在什么时候? B A、春天 B、夏天 C、秋天 48、“嫦娥一号”卫星发射成功,意味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几个能发 射月球探测器的国家? C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 纲要 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 根据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和《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发[2005]44号,制定并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年)》(以下简称《科学素质纲要》)。 一、前言 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了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有一定的应用它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对于增强公民获取和运用科技知识的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实现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有关调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甚大。公民科学素质的城乡差距十分明显,劳动适龄人口科学素质不高;大多数公民对基本科学知识了解程度较低,在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等方面更为欠缺,一些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愚昧迷信在某些地区较为盛行。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低下,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瓶颈之一。 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项基础性社会工程,是政府引导实施、全民广泛参与的社会行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以来,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均接受正规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科学素质结构存在明显缺陷;社会教育、成人教育的发展尚不全面和深入,公民缺少接受终身教育的机会。科普长效运行机制尚未形成;科普设施、队伍、经费等资源不足;大众传媒科技传播力度不够、质量不高。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未能有效满足社会需求,公民提升自身科学素质的主动性尚未充分调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旨在全面推动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通过发展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尽快使全民科学素质在整体上有大幅度的提高,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我国成年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

1996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状况 引言 1996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是我国第三次(第一次1992年,第二次1994年)全国性的调查。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方法抽出120个县(城市区),覆盖全国29个省、市和自治区。样本量为6000,约为我国人口的20万分之一。回收有效问卷4465份,占总样本量的74.42%。有效样本量达到社会学一般要求的有效数量。这次调查是成功的,数据能够说明我国公众的基本科学素养水平和对科学技术的态度。 本文将根据1996年的调查结果对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理解程度、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公众的群体差异(性别差异和文化程度差异)、及其它国家相比的差异等情况进行描述与分析。 根据国际调查发展趋势和我国的具体国情,1996年的调查除了保持原有的调查题目以外,又增加了对新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的了解程度、对经济学基本知识的了解程度以及迷信的程度和对未知现象的看法等的调查。以便能够更全面第了解我国公众的科学素养状况。 第一节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变化 经过多年探索之后,各国专家学者逐渐地对什么是科学素养以及科学素养的测度标准取得了基本一致的认识。在此基础上逐渐形成了一整套指标体系。目前国际上普遍认为,科学素养不是指对科学技术的某一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和对所有的科学技术状况具有非常高水平的了解,而是指基本的了解。这种基本的科学素养包括三个方面:1、对科学术语和概念的基本了解;2、对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的基本了解;3、对科学对社会的影响的基本了解。如果一个公众对科学术语和概念没有基本的了解程度,那么,就不能理解大众传媒中的科学技术进展的报道和科学信息,从而也就不可能提高科学素养。如果对科学研究的过程不了解,就不能分辨伪科学和科学之间的区别,从而也不可能具备科学精神。如果一个公众不了解科学对社会的影响,那么,就不能自觉和有效地认识科学对自己生活和工作的重要作用以及科学的局限性,从而也就会影响公众对科学的作用的理解,科学事业就又可能失去公众的支持。在这三个标准的内容中,专家们又精心地设计了测试题。公众科学素养的三项标准和这些相应的测试题目,已经构成从事公众科学素养调查的通用标准指标体系的基础。 为了能够使我国的调查能够得到国际的承认和便于与各国进行比较,我们采用了国际间通用的调查标准和测试题目。同时,考虑到我国的具体国情,我们也相应地设计了适合中国特点和我国公众比较熟悉的科学技术问题,用以测度科学素养的辅助试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汇报

小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汇报小满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在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团结协作,围绕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稳步推进。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了更进一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我镇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领导小组的要求,办公室制定印发了《纲要》“实施工作要点”,全镇《纲要》实施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完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纲要》实施工作,围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等专项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全镇16个村建立健全了《纲要》实施工作制度,并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明确职责,联合协作。根据领导小组制定的“规划实施方案”把《纲要》的实施分解为8项任务、4项行动,即“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4项基础工程,即“科普宣传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助推都市农业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科研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明确了每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各项任务的责任部门和单位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了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各成员单位把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本单位、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扎实推进。近几年来,我镇扩大和完善了农机培训中心、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使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的科技活动场所。镇科协以“科普日”“科技周”序列活动为契机,积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修建文体广场、高规格科普画廊、完善科普电话、科普流动画廊等形式构建新的科普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的实施工作格局。 (三)突出主题,开展活动。围绕“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纲要》的扎实推进积累了经验。

2020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生态环境197题)

2020全国农民科学素质网络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生 态环境197题) 一:判断题(每题4分) 1、白色污染是人们对废弃农用塑料薄膜、塑料包装、快餐盒等废旧塑料污染环境的一种形象称谓,因塑料制品大多呈白色,故称为“白色污染”。()(√) 2、保护环境是政府该考虑的事情,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没有关系。()(×) 3、为了方便耕种,玉米杆、水稻杆、小麦杆等作物秸秆最好在田间地头烧掉。()(×) 4、烂菜叶、秸秆等丢在外面可以自然腐烂,因此可以随意丢弃。()(×) 5、化肥使用方便,没有臭味,因此使用化肥比使用猪粪、牛粪种地更环保。()(×) 6、过量使用化肥会导致农田周边水体的污染,这种说法正确吗。()(√) 7、为了保护农业环境,我国正在推行减少化肥用量的行动,有

人认为为保证粮食产量,不应该推行化肥减量。()(×) 8、只要不出现烧苗的现象,种庄稼过程中化肥用量越多越好。这种说法正确吗?()(×) 9、种植庄稼过程中,在农技员的指导下按照测土配方进行施肥比凭自己的经验施肥更加科学、环保。()(√) 10、我们这一代只需要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应该留给下一代承担。()(×) 11、城市里有大量工厂,农村基本没有工厂,因此农村没有环境污染。()(×) 12、打印时选择双面打印是一种环保行为。()(√) 13、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节日期间最好选择不放鞭炮。()(√) 14、垃圾的分类处理属于环保行为。()(√) 15、黑色塑料袋属于“白色垃圾”。()(√) 16、农业生产中尽量使用可重复使用的地膜,因为可以减少农田白色污染。(√) 17、一次性塑料袋给我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方便,因此不应该禁止使用。(×)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 根据《X省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X年)》(X 政办发〔X〕7X号)和《X市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工作方案(X-X年)》(X政发〔X〕2X号)精神,为明确我市“X”期间全民科学素质工作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等,确保实现X年全民科学素质目标,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 到X年,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有长足发展,形成比较完善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组织实施、基础设施、条件保障、监测评估等体系,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 二、重点任务 (一)实施青少年科学素质行动 1.全面推进基础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实施好13年免费教育政策。增强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中小学科技教育水平大幅提升。培养中小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增强知识产权意识。鼓励高中阶段开设多种形式的科学选修课程和通用技术课程,增强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教学的知识渗透、融合。鼓励学校与科普教育基地、科普示范基地、科研

院所、产业园区共建共享科普资源,开展“走出去、请进来”研究性学习,通过“专家进校园”、“大手拉小手”、科普体验进乡村、中小学生科普实践进科研院所、产业园区等活动,强化素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推动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提高农村中小学科学教育质量,面向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开展科技辅导志愿服务,帮助他们提高科学素质。 2.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阶段的科技教育和科普工作。引导学生树立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激发创新创造创业热情。加强职业技能科技教育,发挥课程教学主渠道作用,推动科技教育进课堂、进教材。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引导大学生转变就业择业观念,鼓励X学院、X职业技术学院建立创新创业孵化基地,支持在校大学生开展创新性实验、创业训练和创业实践项目。开展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面向广大学生积极弘扬科学精神、讲解科学道德、科学伦理和科学规范,系统提升科学意识和综合素养。借力高等学校,发挥高等学校科协、科研部门、学生科技社团作用,开展学术交流、普及科学技术、传承先进文化、举荐优秀人才,促进高等学校与社会、科研与生产、科技与经济的结合。 3.开展校内外结合的科技教育活动。广泛开展“科技之春”、学校科技节、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活动,普及节约资源、

科技部《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测试题库500题

科技部宣传部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题库(500题)测试使用说明: 《基准》适用范围为18周岁以上,具有行为能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测评时从132个基准点中随机选取50个基准点进行考察,50个基准点需覆盖全部26条基准。根据每条基准点设计题目,形成调查题库。测评时,从500道题库中随机选取50道题目(必须覆盖26条基准)进行测试,形式为判断题或选择题,每题2分。正确率达到60%视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一、知道世界是可被认知的,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1.树立科学世界观,知道世界是物质的,是能够被认知的,但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 (1)著名科学家霍金在他的新书《大设计》里说,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而是由于存在万有引力等定律,因此宇宙能够从无到有自己创造了自己。霍金的观点①说明世界的本原是客观的;②否定宇宙之外存在创造者;③承认世界是可以被认识的;④符合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 A )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说:“如果上帝的观念是鸟类创造的,那么上帝一定是长着羽毛的动物;假如牛能绘画,那么它画出来的上帝一定是一头牛。”上述观点蕴含的哲学道理是(D) A.只要有了人脑,就能产生意识 B.人脑是产生意识的物质器官 C.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事物的反映 D.意识的根源在于客观存在 2.尊重客观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 (3)当我国部分地区发现空气小颗粒物pm2.5水平超标时,部分地区出台了控制车流量、治理污染等相关措施,这体现了:(C) A. pm2.5对我们没什么伤害 B.现代城市车流量过大急需管控 C.认知世界和尊重科学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 D. 二者没有联系

科学素养大赛题库(500题).doc

江苏省第二届公民科学素养大赛徐州赛区题库 第一部分:基本常识 一、填空 1、我国农历中有(24)个节气。 2、笛子发出声音是由于空气的(振动)产生的。 3、我国法律规定,未满(18)周岁的公民称为未成年人。 4、地球上有七大洲,企鹅是(南极)洲所特有的动物。 5、地球上有四大洋,位于地球最北部的是(北冰洋)。 6、清朝道光年间,在虎门销禁鸦片的民族英雄是(林则徐)。 7、电脑的“大脑”是(中央处理器(CPU))。 8、端午节赛龙舟、吃粽子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爱国诗人(屈原)。 9、绿色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和阳光能量、制造氧气的过程叫(光合作用)。 10、成年人的骨头有(206)块。 11、电灯是由美国的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 12、在离地面20~25公里的平流层内,有一层臭氧气体。臭氧层的作用是阻挡太阳(紫外线)辐射。 13、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母婴传播、性传播和(血液传播)。 14、胰岛素可以治疗(糖尿病)。 15、创制世界上最早的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的我国古代科学家是(张衡)。 16、电池的发明人是(伏特)。 17、世界第一大河是(尼罗河)。 18、世界上最早发明麻醉术的是(华佗)。 19、“杂交水稻之父”指的是(袁隆平)。 20、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是(美)国的阿姆斯特朗。 21、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前苏联)(填国家)1957年发射成功的。 22、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于(1970)年发射成功的。 23、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1964)年引爆,震惊了世界。 24、“两弹一星”中“两弹”是指导弹和核弹,“一星”是指(人造卫星)。

25、太阳系八大行星中的“行星之王”指的是(木星)。 26、淡水资源占地球水资源的百分比是(3%)。 27、人类生产活动所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是造成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 28、地球表面有(71%)的地方被水覆盖。 29、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 30、甲午战争中牺牲的名族英雄是(邓世昌)。 31、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 32、中国戏曲中人物角色的行当,按传统习惯分为“生、旦、净、末、丑”五类,张飞、关羽一类戏曲角色属于(净)角。 33、我国第一大岛是(台湾岛)。 34、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是(鄱阳湖)。 35、电视机的发明者是(贝尔德)。 36、计算机是使用(二)进制进行计算的。 37、汽车轮胎上的沟纹主要作用是(增大摩擦)。 38、中国进入太空第一人是(杨利伟)。 39、如果不吃早餐,到午饭之前人便会心慌,乏力,不想学习,这是由于(低血糖)造成的。 40、被称为“维生素的宝库”的食品是(海苔)。 41、目前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 42、《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大型农学著作,其作者是(贾思勰)。 43、卫星云图上,表示云区的是(白)色。 44、亚洲耕地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印度)。 45、目前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中国)。 46、地球上温度最低的地方在(南极)。 47、每年的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 48、未经查明来历的空中飞行物,国际上通称(飞碟(UFO))。 49、(细胞)是构成生命的基本单位。 50、世界上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是(故宫)。 51、世界上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国家是(巴西)。 52、明代李时珍用了27年时光,写成了(《本草纲目》)。 53、酒精灯火焰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汇报

小满镇全民科学素质工作情况汇报 小满镇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工作,在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领导小组》的指导和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坚持“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统一思想认识,团结协作,围绕工作重点积极开展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实施方案》的工作目标,实现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的稳步推进。 一、基本工作情况 (一)加强领导,健全制度。为了更进一步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我镇成立了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并根据领导小组的要求,办公室制定印发了《纲要》“实施工作要点”,全镇《纲要》实施的组织机构、工作制度完善,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高度重视《纲要》实施工作,围绕“农民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等专项任务积极开展工作。全镇16个村建立健全了《纲要》实施工作制度,并结合实际,积极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 (二)明确职责,联合协作。根据领导小组制定的“规划实施方案”把《纲要》的实施分解为8项任务、4项行动,即“未成年人科学素质行动”、“农民科学素质行动”、“城镇劳动人口科学素质行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行动”;4项基础工程,即“科普宣传与培训基础工程”、“科

普助推都市农业工程”、“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科研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明确了每项任务的牵头单位和责任部门,各项任务的责任部门和单位都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分解了任务,明确了工作职责。各成员单位把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作为本单位、本部门的重要工作,有计划、有步骤扎实推进。近几年来,我镇扩大和完善了农机培训中心、农家书屋、文化活动中心等,使之成为广大农民群众的重要的科技活动场所。镇科协以“科普日”“科技周”序列活动为契机,积极加强与各成员单位的沟通与协调,加大科普宣传力度,修建文体广场、高规格科普画廊、完善科普电话、科普流动画廊等形式构建新的科普服务平台,初步形成了大联合、大协作的实施工作格局。 (三)突出主题,开展活动。围绕“30万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开展了一系列活动。为《纲要》的扎实推进积累了经验。 一是积极开展科普阵地建设。新建完善科普培训示范基地4个,分别是金城村制种玉米培训示范基地、五星村瓜菜套种培训基地、希望肉牛养殖培训示范基地、黎明村肉牛育肥培训基地。其中,希望肉牛养殖培训示范基地,金城村制种玉米培训示范基地被区培训办批准为区级培训示范基地。基地在辐射带动产业发展,培训提高农民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乡村“一站一栏一员”建设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发展不断推进,新建“一站一栏一员”行政村5个,为科普工作的广泛开展提供了支撑。 二是积极推进新型农村专业技术协会发展。我镇农村专业技术协会随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呈现多元化的特点,农技协以其自身产业规模和技术优势,为农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镇科协对农技协的

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26条132点)

家用臭氧机可以帮你清除蔬菜上的农药; 富含84种矿物质的玫瑰盐纯天然无污染,可以让我们吃得更健康; LED美容仪能够帮助改善皮肤; 吃大蒜可以抗癌; 吃烧烤可以致癌 …… 这些通通都是骗人的!类似的谣言扰乱了我们的生活,甚至还会带来生命危险。如何防止被忽悠?那就是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 4月21日,科技部官方网站发布了《中国公民科学素质基准》。 《基准》共有26条基准,涵盖132个基准点,包括了解阴阳五行等传统哲学思想、宇宙大爆炸等天文知识、生物进化等生物知识;了解人体生理知识;知道常见疾病和安全用药的常识;掌握饮食、营养的基本知识,养成良好生活习惯;掌握常见事故的救援知识和急救方法等内容。 制定《基准》是健全监测评估公民科学素质体系的重要内容,将为公民提高自身科学素质提供衡量尺度和指导。 测评时,从500道题库中随机选取50道题目(必须覆盖26条基准)进行测试,形式为判断题或选择题,每题2分。正确率达到60%视为具备基本科学素质。 以下为26条基准、132个基准点,快来仔细对照看看,你的科学素质能打多少分?

1. 知道世界是可被认知的,能以科学的态度认识世界。 (1)树立科学世界观,知道世界是物质的,是能够被认知的,但人类对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 (2)尊重客观规律能够让我们与世界和谐相处。 (3)科学技术是在不断发展的,科学知识本身需要不断深化和拓展。 (4)知道哲学社会科学同自然科学一样,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 (5)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认识自然和社会、发展科学和技术具有重要作用。 2. 知道用系统的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6)知道世界是普遍联系的,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对立统一的;能用普遍联系的、发展的观点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 (7)知道系统内的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复杂的结构可能是由很多简单的结构构成的;认识到整体具备各部分之和所不具备的功能。 (8)知道可能有多种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知道解决一个问题可能会引发其他的问题。 (9)知道阴阳五行、天人合一、格物致知等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观念,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整体系统的方法论,并具有现实意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