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教育

一、填空题

1.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历史特征是(),其学校系统包括()和()。

2.西周的教育系统包括()、()和()。

3.西周的国学分成()和()。

4.西周不论国学或是乡学,不论小学或大学,都以()为基本学科。

5.起源于夏代的六艺教育分别是()、()、()、()、()、()。

6.孔子编撰册定的六种教材分别是(《》)、(《》)、(《》)、(《》)、(《》)、(《》)。

7.孔子把人性分为()、()、()三等。

8.私学始于()而盛于()。

9.战国时期的诸多学派在教育方面颇有造诣的是()、()、()、()诸家。

10.()是()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历时约()年。

11.战国时代齐国的()是一所由()举办()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历时约()年。

12.墨翟提出了(),以()和()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

13.墨家的()、()、()、()教育方法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

14.孟子教育理论的人性论基础是(),他认为教育是扩充()的过程。

15.孟轲对他所追求的()的理想人格的描述是“()、()、()”

16.()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批评孟子的人性论,主张()的人性观。

17.《大学》提出的()、()、()被称之为“三纲领”。

18.《大学》以为人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又可以细分为八个步骤:()、()、()、()、()、()、()、(),即“八条目”。

19.被朱熹合称为“四书”的著作是(《》)、(《》)、(《》)、(《》)。

20.《中庸》中的“()、()、()、()、()”把学习过程概括为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21.《学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甚至可以具体说是孟轲的学生()。

22.秦朝在文化教育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3.汉朝私学按其程度可分为()和()两类。

24.董仲舒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中的所谓“王道三纲”是指“()、()、()。”

24“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

25.王充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和()。

26.西晋除继续兴办传统的太学外,还创办了一所旨在培养贵族子弟的()。

27.隋文帝时,在中央设置了(),内设(),总管教育事业。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设立专门管理教育的机构和官员。

28.韩愈从唯心主义的天命论出发,提出了()的主张,又以此为理论依据,阐述了教育的作用。

29.北宋的三次著名的兴学运动分别是()、()、()。

30.北宋的第一次兴学运动是由()主持的,史称()。

31. 北宋的第二次兴学运动是由()主持的,史称()。

32.北宋的第三次兴学运动是由()主持的,史称()。

33.书院的名称始出现于()朝。当时有两种场所称为书院。一种是()设立的主要用作收藏、校勘和整理图书的机构;另一种是由()设立的主要供个人读书治学的地方。

34.书院萌芽于()末,但作为一种制度形成和兴盛则在()朝。

35.王安石的系统人才理论包括以下四个环节:()、()、()、()。

36.()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他编撰的多种教材中影响最深广的是(《》)。

37.朱熹关于道德教育的方法可以概括为()、()、()、()和()。

38. 朱熹读书法包括()、()、()、()、()、()六条。

39.王守仁反对()的传统教育方法和粗暴的()等教育手段,要求顺应儿童性情,根据儿童的()施教,反映了他教育思想的()倾向。

40.清朝著名教育家()主张(),这是他中国古代教育理论的独特贡献,闪烁着民主思想的光芒。

41.颜元在教育内容上提出了()、()的主张,在教学方法上强调()。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倡导启发式教学的第一位古代教育家是()。

()A.墨子B.孔子C.董仲舒 D.朱熹

2.在西周教育制度中,王侯太子入小学的年龄是()。

()A. 6岁 B. 7岁 C. 8岁 D. 10岁

3.()按照相关规定,西周时期王侯太子入大学的年龄是()。

A. 12岁

B. 13岁

C. 14岁

D.15岁

4.“六艺”教育最终定型于()。

()A.夏朝 B. 商朝 C.西周 D.春秋

5.西周的国学按照入学年龄和程度高下分为()。

()A.大学和小学 B.大学和中学 C.小学和中学 D.官学和私学

6.按照有关记载可以推知,西周时期小学的修业年限是()。

()A.4年 B.5年 C.6年 D.7年

7.西周时期大学的修业年限是()。

()A.5年 B.7年 C.9年 D.11年

8. “六艺”教育中心是()。

()A.礼乐教育 B.军事教育C.文化知识教育 D.科学知识教育

9.在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有教无类”办学方针的教育家是()。()A.老子 B. 墨子 C.庄子 D.孔子

10.首次对古代文献进行整理、编订“六经”的古代教育家是()。

()A.孙子 B.孟子 C.荀子 D.孔子

11.在我国历史上,“百家争鸣”的鼎盛时期是()。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 汉代

12.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的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

()A.韩国 B.齐国 C.秦国 D.楚国

13.以“素丝”和“染丝”为喻,阐明教育作用的学派是()。

()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道家

14.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人法自然”思想学派是()。

()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道家

15.在我国历史上倡导“耕战”的学派是()。

()A.墨家 B.法家 C.儒家 D.阴阳家

16.墨家是一个纪律严明的团体,在政治上代表着()阶层的利益。

()A. 平民 B.奴隶主 C. 奴隶D新兴地主

17.在我国教育史上,首次鲜明地提出“大丈夫”理想人格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庄子

18.在我国教育史上,被称为“六经”传人的教育家时()。

()A. 孟子 B. 荀子 C. 韩非 D.朱熹

19.在我国教育史上,深刻阐述“深造自得”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老子 C.孟子 D.庄子

20.在先秦诸子中,最为提倡尊师的教育家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韩非

21.()在我国教育史上,最早对社会文明进行猛烈批判的学派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名家

22.在先秦诸子中,主张追求精神世界逍遥境界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告子 C.庄子 D.尸子

23.教师作为独立职业在社会上出现,是在()时代。这是历史的一大进步。()A.虞夏 B.殷商 C.西周 D.春秋

24.在先秦诸子中,系统提出“性善”论思想的教育家是()。

()A. 孔子 B.列子 C. 孟子 D.尹文子

25.私学是在我国()时代出现的。

()A.春秋 B.战国 C.西周 D.西汉

26.古代文献记载中所描述的“礼崩乐坏”的时期是指()

()A.西周 B.春秋 C.战国 D.南北朝

27.“邦无定交,土无定主”的“处土横议”时代是指()

()A.春秋 B.战国 C.秦代 D.汉代

28.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系统阐述“庶、富、教”思想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墨子 C.朱子 D.曾子

29.在先秦百家中,明确提出“兼爱”思想的是()。

()A.兵家 B.医家 C.农家 D.墨家

30.在先秦思想中,“学而优则仕”出自()之口。

()A.孔子 B.曾子 C.严子 D.子夏

31.()在先秦诸子中,提出“制民之产”思想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管子

32.在先秦百家中,提出绝对“性恶”论的学派是()。

()A.杂家 B.道家 C.法家 D.纵横家

33.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是()。

()A.《大学》 B.《中庸》 C.《乐记》 D.《学记》

34.在我国古代教育文献中,系统提出“三钢领”、“八条目”的是()。

()A.《大学》 B.《中庸》 C.《乐记》 D.《学记》

35.稷下学宫作为战国时期养士制度的产物,在历史上存在的时间约为()。() A.50年 B.100年 C.150年 D.200年

36. “独尊儒术”政策是在()时期确立的。

()A.汉高祖 B.汉文帝 C.汉景帝 D.汉武帝

37.向汉武帝提出“天人三策”的是汉代著名学者()。

()A.贾谊 B.叔孙通 C.董仲舒 D.刘向

38.太学就其的办学性质而言是汉代一种()。

()A.一般私学 B.高级私学 C.地方官学 D.中央官学

39. “吏师制”是()时推行的一种教育制度。

()A.秦代 B.春秋 C.西汉 D.东汉

40.在汉代,通过对各家学说的学习、吸收和批判,最终以“遍著群经”的方式基本结了今古文学之争的

著名经学家是()。

()A.马融 B.桓谭 C.郑玄 D.第五元先

41.汉代名著《论衡》的作者是()。

()A.王充 B.刘向 C.刘歆 D.杨雄

42. ()鸿都门学作为宦官集团政治利益的代表,是在()时设立的。它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学艺术

专门学校。

A.汉初

B.西汉中期

C.西汉末期

D.东汉

43. ()宫邸学(又称“四姓小侯学”)作为外戚集团政治利益的代表,是在()时期设立的。

A.汉初

B.西汉中期

C.西汉末期

D.东汉

44.汉代最主要的仕进制度是()。

() A.察举制 B.贡士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45. 汉代经学大师们常常拥有成百上千的弟子。弟子们常被分为两类进行管理,

其中一类是无缘直接聆听老师的教诲,而只是被老师承认为弟子的,被称为()。

()A.“及门弟子” B.“授业弟子” C.“著录弟子”D.“再传弟子”

46.“博士”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其职责是掌通古今、待问咨询。

()A.学官 B.学位 C.爵位 D.荣誉称号

47.()今古经学之争是汉代的一种重要的文化现象,在汉代持续了()余年。

A.50

B.100

C.150

D.200

48.()汉代地方官学发轫于蜀郡太守文翁的一次创举。这就是教育史上所称颂的“文翁兴学”。这一事

件发生于()时期。

A.汉文帝

B.汉景帝

C.汉武帝

D.汉章帝

49.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接受了()的建议,颁布“挟书令”,演出中国历史上破坏文化的焚

书之举。

A.李斯

B.赵高

C.周青臣

D.淳于越

50.()秦统一后,根据“大篆”和“古文”两种字体创造出一种新的字体—

“秦篆”,对各地文字不统一的现象进行了改造,这就是对中国文化、学术和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书同文”政策。以此为依托,编写了蒙学教材《博学篇》的是()。

A.李斯

B.赵高

C.伏生

D.胡毋敬

51.玄学是在我国()时期出现的一种重要的学术思潮。

()A.魏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52.中国古代教育制度完备于( ).

()A.魏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53.礼部作为国家教育的最高管理机构,其最高长官是()。

( ) A.尚书 B.侍郎 C.郎中 D.员外郎

54.国子监是隋唐时期专门的中央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其长官是()。

()A.司夜 B.监丞 C.祭酒 D.主簿

55.科举制度产生于()。

()A.魏晋南北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56.()科举考试有常科、制科之分,这种做法成为定制是在()。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57. ()唐代曾发生过主考官与考生之间的冲突事件。议者认为是主考官权位太低所致,故提高了考试

的规格和权威性。此后,科举考试一般由礼部的()主持。

A.尚书

B.侍郎

C.郎中

D.员外郎

58.《师说》的作者是唐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教育家()。

()A.韩愈 B.柳宗元 C.欧阳修 D.颜真卿

59.( )是我国封建社会持续时间最长、影响范围最广的一种选士制度。

()A.察举制 B.贡士制 C.科举制 D.九品正宗制

60.中唐时期以儒家思想卫道者自居的著名思想家是()。

()A.刘禹锡 B.李翱 C.韩愈 D.张籍

61.殿试制度作为对科举考试制度的一大改革,定型于()。

()A.宋代 B.唐代 C.元代 D.清代

62. “三舍法”为宋代著名教育家()所首创。

()A.朱熹 B.王安石 C.范仲淹 D.张载

63. “分斋制”的创始人是()。

()A.胡瑗 B.范仲淹 C.程颐 D.程颢

64.书院作为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教育组织形式,产生于()。

()A.唐代 B.五代 C.宋代 D.明代

65.作为“汉学”书院突出代表的诂经精舍,是()任浙江巡抚时于杭州创办

的。

()A.黄宗羲 B.顾炎武 C.阮元 D.张之洞

66. ()我国古代蒙学教材《千字文》的作者是()。

A.李斯

B.蔡邕

C.顾恺之

D.周兴嗣

67. ()作为我国古代科举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弥封”制度是在()时确立的。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68.理学产生于()。

()A.唐代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69. ()我国古代蒙学教材《急就篇》的作者是()。

A.胡毋敬

B.赵高

C.束皙D吏游

70. ()作为对古代科举制度的重要改革,“三年大比”制度确立于()。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71.《四书章句集注》的作者是宋代著名理学家()。

()A.胡瑗 B.孙复 C.石介 D.朱熹

72.汉代把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私学,称为()。

()A.私塾 B.书馆 C.蒙馆 D.家塾

73. “庆历兴学”的发起者是()。

()A.范仲淹 B.蔡京 C.司马光 D.苏轼

74. “心学”作为我国古代重要的学术流派之一,产生于()。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75.在我国古代教育史上,对儿童教育作出集中论述的著名教育家是()。

()A.朱熹 B.陈亮 C.叶适 D.王守仁

76. ()宋代“熙宁兴学”的发起人是()。

A.王安石

B.蔡京

C.邵雍

D.范仲淹

77. ()科举考试中的“誊录”制度是在()时确立的。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78.理学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最重要的学术思想,集大成于()之手。

()A.周敦颐 B.朱熹 C.陆九渊 D.陆九龄

79. “学海堂”的创办者是()。

()A.王夫之 B.严元 C.戴震 D.阮元

80.在明代,名声最大、影响最广的书院,是()书院。

()A.尼山 B. 岳麓 C.东林 D.白鹿洞

81. ()科举考试中的“锁院”制度是在()时确立的。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2. ()论“大学”、“小学”教育是宋代理学家()的重要思想。

A.程颐

B.程颢

C.张载

D.朱熹

83.()“随人分限所及”是明代著名学者()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原

则。

A.李贽

B.陈白沙

C.王守仁

D.王延相

84. ()科举考试中的“别头试”制度是在()时确立的。

A.隋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85.《白鹿洞书院揭示》的作者是()

()A.韩愈 B.朱熹 C.陆九龄 D.陆九渊

86. “崇宁兴学”是宋代三次兴学中最为彻底的一次,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对宋

代教育事业的促进作用超过了前两次,其发动者是()。

()A.蔡京 B.王安石 C.范仲淹 D.司马光

87.我国早期启蒙教育思想出现在()。

()A.南宋时期 B.元代 C.明代时期 D.清明之际

88. “习行”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 C.王夫之 D.颜元

89. ()早期启蒙思想的一大特点,就是展开了对科举制度的批判。其中,提出“取士八法”是思想家

()。

A.黄宗羲

B.顾炎武

C.颜元

D.戴震

90. ()认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进而主张“公其非是于学校”的启蒙思想家

是()。

A.黄宗羲

B.顾炎武

C.戴震

D.李塨

91. ()早期启蒙思想家都不约而同地开展了对理学教育思想的批判,其中喊出宋儒“以理杀人”响亮

口号的是()。

A.颜元

B.戴震

C.龚志珍

D.李塨

92. ()主张改革学校教育,以培养“实才实德之士”的教育家是()。

A.颜元

B.李塨

C.王守仁

D.黄宗羲

93. ()提出不以“一人之私”而“废天下之公”的启蒙思想家是()。

A.黄宗羲

B.王夫之

C.戴震

D.龚志珍

94. ()明代书院在宋元基础上又有了新发展,其重要表现是在书院原有的职能上又增添了()职能。

A.藏书

B.供祀

C.育才

D.议政

95.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自号“习斋”的教育家是()。、

()A.董仲舒 B.王充 C.朱熹 D.颜元

96. ()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响亮地提出“以天地立心,为民生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的人生追求的思想家是()。

A.周敦颐

B.张载

C.朱熹

D.司马迁

97.“监生历事”制度是()确立的我国最早的教育实习制度。

()A.宋代 B.元代 C.明代 D.清代

98. ()在我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具有创新意义的一件大事是在“路”一级设置提举学事司。作为主

管“一路州县学政”的专门教育行政官员。这是()时期的一次创举。

A.隋唐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99.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从“教”、“养”、“取”、“任”四个方面面系统

论述人才理论的教育家是()。

()A.王安石 B.范仲淹 C.杨时 D.李侗

100. ()强调读书穷理,提出“居敬持志”主张的教育家是()。

A.朱熹

B.陆九渊

C.王守仁

D.颜元

三、辨析题:

1.西周时期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是“学在四夷”。

2.西周时期的学校教育分为大学、中学和小学三种。

3.西周时期的教育制度由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三部分组成。

4.孔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

5.“性善论”是孟轲整个教育理论的基础。以此为基础,他阐明了对教育作用、教育目的等问题的看法。

6.荀况教育理论的基础是绝对的“性恶论”。

7.“独尊儒术”是从汉初就确立的文教政策。

8.王充是东汉时期著名的唯物主义思想家。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是其思想的突出特色。

9.秦代推行的“吏师制”是一种历史的倒退。

10.科举制是我国历史上的一种落后制度,没有多少积极意义可言。

11.韩愈的尊师重道思想是强调“师道尊严”,是一种历史的倒退,应该批判。

12.《白鹿洞书院揭示》是压抑学生个性的呆板教条。

四、名词解释

1.“学术官守”

2.“六经”

3.素丝说

3.《乐记》

4.《师说》

5.“三舍法”

6.“苏湖教法”

7. 《四书集注》

8.“朱子读书法”

9.颜元

五、简答题:

1.简述稷下学宫的办学特色及意义。

2.如何评价孔丘“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

3.简述孔丘私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4.简述墨家的教育方针。

5.简述唐代的学校教育制度。

六、论述题

1.试比较春秋时期官学与私学的历史特点。

2.试论科举制度与学校之间的关系。

3.试论科举制度的历史影响。

4.试论书院教育的特点。

6.试述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7.试评述韩愈关于尊师重道的教育思想

8.试述朱熹的教育思想

第二部分中国近代教育史

一、填空题

1.洋务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创办于()年。

2.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武备)学堂,创办于()年。

3.《劝学篇》是对洋务运动的理论总结,其作者是()。

4.“万木草堂”是()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在广州设立的学堂。

5.京师大学堂创办于()年。

6.“癸卯学制”颁布于()年,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实

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7.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首任教育总长是()。

8.1912年初在《对教育方针之建议》中提出“五育”并举方针的教育家是()。

9.中国近代教育名著《大同书》的作者是()。

10.“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思想是()关于中、西文

化关系的核心命题。

11.科举考试制度废除的时间是()年。

12. “壬寅学制”的颁布时间是()。

13. “壬戌学制”颁布时间是()。

14.()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学制”。

15.()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界为维护教育主权而展开的一场

声势浩大的运动,是在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形成的。

二、单项选择题:

1.()鸦片战争前夕,猛烈批判科举制度,热情呼唤“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思想家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郑观应

2.()鸦片战争爆发后不久,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家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冯桂芬

3. ()在我国近代史上,主张编译《华事夷言》、《四洲志》和《各国律例》,被誉为“睁眼看世界的

第一人”是()。

A.龚自珍

B.林则徐

C.魏源

D.颜元

4.在我国近代史上,编撰《海国图志》,对西方各国进行全面介绍的思想家是()。

()A.龚自珍 B.魏源 C.林则徐 D.徐继畲

5.洋务教育的一个重大举措,就是创办新式学堂。京师同文馆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堂,创办于()。() A.1840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4年

6.福建船政学堂作为中国近代最早的军事(武备)学堂,创办于()。

() A.1840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7.()我国近代最早的电报学堂——福州电报学堂创办于()。

A.1840年

B.1862年

C.1866年

D.1876年

8.()年出发的留美幼童是近代中国政府排出的首批留学生,是近代中国留学

教育的开端。

()A.1870 B.1872 C.1877 D.1880

9.()留美学生的副监督()是中国第一位“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的中国人,是中国近代留学

教育的倡导者和推动者。

A.容闳

B.黄胜

C.黄宽

D.袁德辉

10.()刘美学生的首任正监督是(),是清朝政府中的守旧派人物。

A.陈兰彬

B.吴子登

C.区谔良

D.刚毅

11.()留欧学生的派遣始于船政大臣沈宝桢的建议,并以()的学生为主。

A.江南水师学堂

B.福建船政学堂

C.天津水师学堂

D.天津武备学堂

12.()1885年,()学堂的设立,是我国近代设立陆军军官学校之始。

A.直隶武备

B.湖北武备

C.天津水师

D.天津武备

13.《劝学篇》是对洋务运动的理论总结,其作者是()。

()A.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14.()在早期改良派中,《盛世危言》的作者是()。

A.陈炽

B.薛福成

C.马建忠

D.郑观应

15. “万木草堂”是()为培养维新骨干、传播维新思想而在广州设立的学堂。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谭嗣同

16.()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

()A.严复 B.梁启超 C. 谭嗣同 D.康有为

17.京师大学堂创办于()。

()A.1894年 B.1895年 C.1898年 D.1900年

18. “癸卯学制”颁布于(),这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实施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A.1900年 B.1902年 C.1904年 D.1912年

19.()《革命军》是清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一篇战斗檄文,其作者是()。

A.陈天华

B.邹容

C.章太炎

D.秋瑾

20.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首任教育总长是()。

()A.范源濂 B.蔡元培 C.傅增湘 D.吴稚晖

21. 1912年初在《对教育方针之建议》中提出“五育”并举方针的教育家是()。

() A.范源濂 B.蔡元培 C.傅增湘 D.吴稚晖

22.中国近代教育名著《大同书》的作者是()。

()A.孙中山 B.康有为 C.梁启超 D.严复

23.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简称“中体西用”)思想是()关于中、西文化

关系的核心命题。

()A.洋务派 B.维新派 C.革命派 D.改良派

24.科举考试制度废除的时间是()。

()A.1900年 B.1902年 C.1904年 D.1905年

25.()年12月,清延批准成立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中央教育行政机关。

()A. 1902 B.1904 C.1905 D.1906

26.()各种学堂一律改称学校,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这是在()年《普通教育暂行办法》中

作出的规定。

A.1902

B.1905

C.1906

D.1912

27.()废止奖励科举出身,从某级某类学校毕业者即称某级某类学校毕业生,是教育改革的又一项重

要内容。这次改革发生于()。

A.1902年

B.1904年

C.1906年

D.1912年

28.()废止小学读经、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是()年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A. 1902

B.1904

C.1905

D.1912

29.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德、智、体、美四育并重的思想,对以后教

育培养目标的设计产生了重大影响的学者是()。

()A.严复 B.王国维 C. 梁启超 D.蔡元培

30.()我国近代第一个正式颁布的教育宗旨颁布于()。

A.1902年

B.1904年

C.1905年

D.1906年

31.()在国内,最早对“职业教育”这一概念进行阐述的是()。

A.蔡元培

B.黄炎培

C.陈独秀

D.陆费逵

32. “壬寅学制”的颁布时间是()。

()A.1902年 B.1904年 C.1912年 D.1922年

33.()“壬子学制”颁布时间是()。

A.1902年

B.1904年

C.1912年

D.1922年

34.()“壬戌学制”颁布时间是()。

A.1902年

B.1904年

C.1912年

D.1922年

35.()学制由于采用的是美国式的六三三分段法,故又称“六三三学制”。

()A.壬寅 B.癸卯 C.壬子 D.壬戌

36.()运动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教育界为维护教育主权而展开的一场声势

浩大的运动,是在国家主义教育思潮和民族主义运动的影响下形成的。

()A.收回教育权 B.平民教育 C.勤工俭学 D.工读主义教育

37.()的设立,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着标志和象征性的意义。

()A.京师同文馆 B.福州船政学堂C.京师大学堂 D.天津水师学堂

38.()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是国内最早将培养新的人才与设立学校联系起来的人。

A.郑观应

B. 马建忠

C.陈虬

D.容闳

39.()京师大学堂筹办时,清延派()为管学大臣,管理大学堂事务。

A.张之洞

B.孙家鼐

C.李鸿章

D.左宗棠

40.()《大同书》中设计的“小学院”的学习年限是()。

A. 3~6岁

B.6~11岁

C. 11~15岁

D.15岁以后

41.()曾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论师范》一文,专门论述师范教

育问题。这时中国近代教育史上首次专门论述师范教育的文章。

()A. 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王国维

42.()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论世变之亟》、《原强》、《救亡决论》等文章的作者是()。

A. 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蔡元培

43.()中国近代最早的学制“壬寅学制”是在管学大臣()的主持下制定的。

A.张百熙

B.张之洞

C. 荣庆

D.孙家鼐

44.( ) ()年10月,学部奏请颁布《视学官章程》三十三条,改变了清末视学活动无章可循的状况。

A.1904

B.1905

C.1906

D.1909

45.()新政时期,清政府成立了学部,作为统辖全国教育的行政机关,学部最高长官叫()。

A.管学大臣

B.尚书

C.左侍郎

D. 右侍郎

三、判断并改错:

1. 1840年是我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

2.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的洋务教育运动,客观上冲击了传统封建教育体制,传播了近代资本主义文化和教育观念,哺育了维新志士,促进了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

3.康有为是中国近代从德、智、体三要素出发构建教育目标模式的第一人。

4.我国教育管理的历史很长,从很早就建立起了较为完备的行政管理体制。

5.我国视学制度源远流长,《礼记》中即有天子视学之记载,说明我国从很早就有了视学制度之设。

6.我国自古就对教育非常重视,教育宗旨早已有之。

7. “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由中央政府颁布并首次得到施行的全国性法定学制系统。

8.民国初期教育部在蔡元培的领导下,虽然机构简单,但建树颇多。

9.最初创办的京师大学堂只是全国最高学府,并不具有教育行政管理职能。

10.教育独立思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教育主张,这在当时没有多少积极意义可言。

四、名词解释

1.洋务教育

2.京师同文馆

3.“癸卯学制”

四、简答题

1.简述“中体西用”思想的历史作用及局限。

2.简述洋务学堂的历史特点。

五、论述题

1.试述蔡元培改革北大的主要措施。

2.试述“六三三学制”的主要特点。

第三部分中国现代教育

一、填空题

1. “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人是()。

2.“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人是()。

3.“四大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人是()。

4. “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5.“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6.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是()。

7.“化农民”与“农民化”是()进行乡村建设实验的目标和途径。

8.从20世纪30年代,在山东省邹平、菏泽两县进行乡村建设实验运动的是()。

9.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河北定县主持乡村建设实验运动的是()。

10.1927年,在北京晓庄创立晓庄学校的教育家是()。

11.在教学中提倡“五指活动”(也称“五组活动”)的教育家是()。

12.国民政府时期,提出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睛等“六大解放”思想的是()。

13.提倡“小先生”制,以“为了苦孩,甘为骆驼”、“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为奋斗精神的教育家是()。

14.我国最早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教育本质及教育起源问题作出正确阐述的是()。

二、单项选择题:

1.()“三民主义”教育宗旨确定的时间是()。

A.1925年

B.1926年

C.1927年

D.1929年

2.首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是()。

()A.吴稚晖 B.居正 C.蔡元培 D.蒋梦麟

3.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军训针对的是()学生。

()A.幼稚园 B.小学 C.初中 D.高中以上

4. “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人是()。

()A.陈鹤琴 B.黄炎培 C.陶行知 D.晏阳初

5. “生活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人是()。

()A.陈鹤琴 B.黄炎培 C.陶行知 D.晏阳初

6.“四大教育”理论的提出者和倡导人是()。

()A.陈鹤琴 B.黄炎培 C.陶行知 D.晏阳初

7. “敬业乐群”的职业道德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陈鹤琴 B.黄炎培 C.陶行知 D.晏阳初

8.()“伦理本位,职业分立”观点的提出者是()。

A.陈鹤琴

B.黄炎培

C.陶行知

D.梁漱溟

9. “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提出者是()。

()A.陈鹤琴 B.杨贤江 C.陶行知 D.晏阳初

10.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和青年教育家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杨贤江

11.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在中等及以上学校推行“导师制”,其时间是()。()A.抗战之前 B.抗战期间C.抗战之后D.国民政府统治大陆的整个时期12. “化农民”与“农民化”是()进行乡村建设实验的目标和途径。

()A.晏阳初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梁漱溟

13.()从20世纪30年代,在山东省邹平、菏泽两县进行乡村建设实验运动的是()。

A.晏阳初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梁漱溟

14.()从20世纪20年代起,在河北定县主持乡村建设实验运动的是()。

A.晏阳初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梁漱溟

15.()1927年,在北京晓庄创立晓庄学校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梁漱溟

16.在教学中提倡“五指活动”(也称“五组活动”)的教育家是()。

()A.陈鹤琴 B.陶行知 C.黄炎培 D.梁漱溟

17.国民政府时期,支持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改革的教育家是()。

()A.张伯苓 B.梅贻琦 C.蔡元培 D.蒋梦麟

18.国民政府时期,提出解放儿童的手、脑、嘴、眼睛等“六大解放”思想的

是()。

()A.陈鹤琴 B.陶行知 C.梁漱溟 D.杨贤江

19.提倡“小先生”制,以“为了苦孩,甘为骆驼”、“捧着一颗心,不带半根草去”为奋斗精神的教育家

是()。

()A.陈鹤琴 B.陶行知 C.梁漱溟 D.杨贤江

20.我国最早依据马克思主义理论对教育本质及教育起源问题作出正确阐述是()。

()A.李大钊 B.毛泽东 C.恽代英 D.杨贤江

四、辨析题:

1.“党化教育”方针是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方才提出和确立的。

2. “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方针是国民党当局纯粹为反共、防共、限共而制定的。

3.对高中以上学生进行军训是国民党当局对学校实施控制的一种重要手段。

4.抗战时期学校西迁虽是被迫的,客观上却也加强了内地和边疆的教育。

5.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教育实验纯粹是与共产党争农民,无积极意义可言。

6.大学院和大学区制改革虽初衷良好,但由于不切合中国的实际,因而失败

是必然的。

五、名词解释

1.晏阳初

2.梁漱溟

3.陈鹤琴

六、简答题:

1.简述陈鹤琴的“活教育”思想体系。

2.简述杨贤江“全人生指导”的基本内容。

3.简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七、论述题

1.试对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做出述评。

2.试述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

3.试述陈鹤琴的教育思想

硕士研究生考试大纲中的历年考题(部分)

一、单选题

1.()对于先秦儒家学者所概括出的五种人伦关系,董仲舒最为强调的三种是()。

A.君臣、父子、兄弟

B.君臣、父子、夫妇

C.君臣、父子、朋友

D.父子、兄弟、夫妇

2.()魏晋南北朝时期,南朝宋在学校制度方面的一大改革是分科设学,设立()。

A.玄儒文史四馆

B.玄儒律算四馆

C.文史律算四馆

D.文史书算四馆

3.()“熙宁兴学”之后,宋代太学中曾经普遍实施的一种将学生平时品行、学业表现与考试成绩结合

考察的教学评价和管理制度,称为()。

A.“苏湖教法”

B.“三舍法”

C.“积分法”

D.“六等黜陟法”

4.()王守仁的修养方法强调“事上磨炼”,其所谓的“事”是指()。

A.家事

B.农事

C.人事

D.心事

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清末“百日维新”中的教育改革措施是()。

A.废除八股考试

B.颁布近代学制

C.设立京师大学堂

D.书院改学堂

6.()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学制是()。

A.“癸卯学制”

B.“壬子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戊辰学制”

7.()蔡元培对大学精神的解释是()。

A.“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B.“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C.“大学者,‘囊括大典,网罗众家’之学府也”

D.“学术独立,思想自由,政罗教纲无羁绊之学府也”

8.()抗日战争时期,为强化学校训育,国民政府规定在中等以上学校中推行()。

A.专任制

B.导生制

C.导师制

D.辅导制

9.()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乡村改造和乡村教育的教育家是()。

A.晏阳初

B.梁漱溟

C.黄炎培

D.陶行知

10.()在教育本质的问题上,杨贤江认为教育是()。

A.社会的经济基础

B.劳动力再生产手段

C.不偏不倚的公证事业

D.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

一、单选题

1.()春秋战国之际,儒墨两家并称“显学”,在教育问题上,墨家不同于儒家的主张是()。

A.重视道德教育

B.重视文史教育

C.轻视礼乐教育

D.轻视科技教育

2.()汉代察举注重考察德行的科目是()。

A.孝廉

B.达于教化

C.贤良方正

D.茂材

3.()国子学始立于()。

A.西晋

B.东晋

C.南朝

D.北朝

4.()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其所谓“道”具体是指()。

A. 礼乐

B.礼法

C.仁义

D.天理

5.()随着书院发展而出现的教学方式是()。

A.大都授

B.下帷讲学

C.讲论讲会

D.转相授受

6.()王守仁“致良知”这个命题创造性地综合自()。

A.《论语》和《孟子》

B.《论语》和《中庸》

C.《孟子》和《中庸》

D.《孟子》和《大学》

7.()在人性与教育作用关系的问题上,王夫之指出“性日生日成”和“习与性成”的观点,旨在强调()。

A.人性如素丝

B.人性无善无恶

C.人性具有生成变化性

D.人性具有稳定性

8.蔡元培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

()A.汉阳道德 B.开发“民智”

C.发展人的个性

D.造就“完全人格”

7.9. 1913年,黄炎培发表《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一文,深刻反思“癸卯学制”颁行以来中

国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必须()。

()A.改革普通教育 B.发展师范教育

C.扩大高等教育

D.推进社会教育

8.()1932年,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系统混杂,目标分歧”为由整顿全国中学教育,其主要举措是()。

A.中学分设初级中学和高级中学

B.高中分设普通科和职业科

C.高中分设文科和理科

D.中学分设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

二、简答题

1.简述墨家教育的特色

2.简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科学教育运动发展的主要表现。

3.简述杨贤江“全人生的指导”的目标和内容。

三、论述题

1.试从指导思想和改革措施两方面比较中国洋务教育与日本明治维新教育改革。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题目

第一部分中国古代教育 一、填空题 1.西周在文化教育上的历史特征是(),其学校系统包括()和()。 2.西周的教育系统包括()、()和()。 3.西周的国学分成()和()。 4.西周不论国学或是乡学,不论小学或大学,都以()为基本学科。 5.起源于夏代的六艺教育分别是()、()、()、()、()、()。 6.孔子编撰册定的六种教材分别是(《》)、(《》)、(《》)、(《》)、(《》)、(《》)。 7.孔子把人性分为()、()、()三等。 8.私学始于()而盛于()。 9.战国时期的诸多学派在教育方面颇有造诣的是()、()、()、()诸家。 10.()是()时代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历时约()年。 11.战国时代齐国的()是一所由()举办()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历时约()年。 12.墨翟提出了(),以()和()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 13.墨家的()、()、()、()教育方法表现出鲜明的学派特色。 14.孟子教育理论的人性论基础是(),他认为教育是扩充()的过程。 15.孟轲对他所追求的()的理想人格的描述是“()、()、()” 16.()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他批评孟子的人性论,主张()的人性观。 17.《大学》提出的()、()、()被称之为“三纲领”。 18.《大学》以为人的完善是一个过程,又可以细分为八个步骤:()、()、()、()、()、()、()、(),即“八条目”。 19.被朱熹合称为“四书”的著作是(《》)、(《》)、(《》)、(《》)。 20.《中庸》中的“()、()、()、()、()”把学习过程概括为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21.《学记》的作者一般认为是(),甚至可以具体说是孟轲的学生()。 22.秦朝在文化教育上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23.汉朝私学按其程度可分为()和()两类。 24.董仲舒道德教育的中心内容中的所谓“王道三纲”是指“()、()、()。” 24“三纲五常”中的“五常”是指()、()、()、()、()。 25.王充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和()。

中国文化史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中國文化史期末考試題 班級座號姓名: 範圍:中國文化史全冊 一?單一選擇題:(40題,每題1分) 1.自印刷術發明以後,雕版刻印經典皆採用印刷用標準字體,使用達千餘年至今不變,請問這種漢字的書 體是(A)小篆(B)隸書(C)楷書(D)草書。 2.十九世紀末,田賦在清政府財政收入中比例大為下降,而關稅,釐金,鹽稅三項收入大增,佔財政收入 百分之六十。請問關稅大增應始自於何時?(A)康熙年間(B)雍正年間(C)乾隆年間(D)光緒年間。 3.西晉的「世兵制」為了確保兵源,士兵及其眷屬均納入軍戶中,與民戶分離,並且世代為兵。請問歷代 兵制中與「世兵制」規定最吻合的是:(A)唐朝府兵制(B)中唐募兵制(C)宋代禁兵(D)明代衛所制4.隋及唐初「山東」及「關隴」世族勢力仍強,哪一事件之後,世族衣冠蕩然無存,宗族力量大為萎縮? (A)武后刻意催折(B)科舉的盛行(C)安史之亂(D)黃巢之亂。 5.後漢書記載:「光武皇帝搵數世之失權,忿彊臣之竊命,矯枉過直,政不任下,雖置三公,事歸臺閣。自 此以來,三公之職,備員而已。」這種「人治色彩」濃厚,又破壞體制的作為是始自何時?(A)漢高祖(B)呂后(C)漢武帝(D)王莽。 6.金屬貨幣出現後,銅錢長期以來皆為中國之主要貨幣,但何時卻因銅錢缺乏,而出現何種新品?(A)王 莽時,廢五銖錢(B)唐憲宗時的飛錢(C)宋代發行紙幣(D)明清時發行銀碇。 7.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在山西省夏縣西陰村出土的蠶繭,此蠶繭經研究乃經過人工切割。其意義為何? (A)證明當時蠶已由人類養殖,並有相當數量(B)表示當時的鐵器文明相當發達(C)證明當時先民普遍穿著絲衣(D)證明西陰村為夏代文化遺址。 8.小說中「李四平時是篤實敬業的農民,日子倒也過的其樂融融。這日女兒巧嬌將遠嫁百里外的陳家,卻 因為被巡檢司盤查到沒有路引而送官嚴辦,一場喜事也因此耽擱了,讓張三後悔不已。」請問哪一制度實施後,李四就不會有此困擾了?(A)租庸調法(B)兩稅法(C)一條鞭法(D)攤丁入地。 9.在茶會上,一面討論茗品理論,一面以宜興紫砂茶壺品茗,小宗讚嘆道:『《茶經》問世以後,民間或官 方都很重視,歷代一再刊行,已有數種刻本。難怪名詩人梅堯臣會說:「自從陸羽生人間,人間相學事新茶。」』請問小宗應是哪一朝代的人?(A)唐代(B)宋代(C)元代(D)明代。 10.飲食是傳統中國文化的內涵之一,除滿足口腹之慾外,下列哪一項食物展現中國文化出兼容並蓄的特質? (A)漢代以大豆製成豆腐(B)諸葛亮征南蠻時發明的饅頭(C)唐人發明的餛飩及餃子(D)漢代的燒餅及清代的薩其瑪。 11.明代中期以後,經濟發達的江南出現許多構築精巧的私家林園,奠下中國園林建築基礎的應是何時的中 國士人?又與何種學術思想有關?(A)兩漢時代,經學(B)魏晉南北朝,玄學(C)隋唐時代,佛學(D)宋元時代,理學。 12.漢族服飾由「上衣下裳」轉變為「上衣下褲」,男子從此在袍衫內多著褲,婦女除穿裙之外也喜歡穿褲, 這種風氣始自於何時?(A)漢代(B)魏晉南北朝(C)唐代(D)宋代。 13.小文想瞭解當代農業上精耕細作的理論與經驗,也想知道先秦雜家代表性著作,他應該閱讀哪一本著作? (A)呂氏春秋(B)管子(C)戰國策(D)漢書藝文志 14.古代中國以農立國,歷代農學著作甚豐,哪一本書中不但記載蕃薯、棉花等農作物的栽培方法,並收錄 如筒車、翻車農具資料,提出相關農政措施,是當代農政體系最完備的一本書?(A)賈思勰《齊民要術》(B)王禎《農書》(C)徐光啟《農政全書》(D)氾勝之《氾勝之書》。 15.中國傳統觀念中,人可以與天相感通,經由體驗而加以認識,即所謂「盡心知性以知天」顯現傳統中國 文化哪一特色?(A)強調人的尊嚴(B)重視家庭倫理(C)注重以人文本的人文精神(D)注重內心修養。 16.近代中國在追求富強的過程中,「商務」、「商戰」、「招商」等重商思想流行,當代學者薛福成指出:「論 一國之貧富強弱,必以商務為衡。」學者王韜也強調:「今日中國欲至西人而自強,亦莫如由商務始;欲商務興旺,莫如設立商務局始。」請問這一思潮何時開始在社會上廣為流行?(A)鴉片戰爭(B)英法聯軍(C)甲午戰爭(D)八國聯軍 17.蘇轍上書言:「金飾之取人,送文書,習課程,未有不可為吏者。若求知不難,而得之甚樂,是以群起而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版--配套习题及答案

习题集锦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的需要和人类的需要。 2.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3.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创造了文字。 4.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和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二、判断题 ()1、原始社会的教育已经有了专门的场所和专职人员。 二、简答 1、如何认识教育的起源问题。 2、氏族公社时期教育活动的重要方面有哪些? 3、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2、商代的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3、西周的学校设臵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和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4、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和。 5、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6、“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的局面。 7、“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 8、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_》、《___》、《__》、《》、《__》、《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六经) 二、单项选择题 ()1、“学在官府”是哪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教育特征? A 商代 B夏代 C西周 D东周 ()2、中国历史上记载最早的儿童识字课本是什么? A《千字文》 B《史籀篇》 C《三字经》 D《急就篇》 ()3、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西周学校“六艺”教育的内容? A、射 B、御 C、诗 D、数 ()4、孔子所认为的最高道德准则是什么? A、孝 B、礼 C、忠 D、仁 ()5、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测试题

第二学期 七年级《中国历史》期末测试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同学们,欢迎你们来到历史展室!人们常说:历史是一面镜子。丰富的中国古代史,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有益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应该从历史这面镜子中得到启示,找到答案,振兴中华,再现昔日的辉煌,延续华夏不败的文明。在过去几个月的学习中,相信你一定有了不少的收获和体会,现在请把你们的学习成果向你的大朋友们展现出来吧!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25题共50分,各有一个答案符合题目的要求,把答案填入答案卡内) 1、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女皇武则天 D、唐玄宗 2、“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中的第二个“人”指的是 A、魏征 B、房玄龄 C、杜如晦 D、姚崇 3、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分别是在哪个朝代 A、隋朝、明朝 B、隋朝、清朝 C、唐朝、明朝 D、唐朝、清朝 4、假如你是唐初的一位管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会经常处理下列哪些少数民族的事务? ①吐蕃②回鹘③突厥④靺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5、不是发生在唐玄宗统治时期的事件有 A、鉴真东渡日本 B、玄奘西游 C、南诏首领被封为云南王 D、任用富于改革精神的姚崇当宰相 6、与宋朝并立的少数民族政权有:①辽②西夏③金④海东盛国 A、①②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②③ 7、穿越时光隧道,假如你是宋代的一名市民,下面哪些社会风貌是可以看到的 ①在当时商业都市里你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就有精美的景德镇瓷器 ②夏天,在夜市上、瓦子里你可以喝到冷饮 ③四川地区的人们可使用“交子” ④城市平民都住在四合院里,客商住宿可到邸店去 ⑤士大夫出行一般都骑马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②④⑤ 8、南宋有位诗人曾写道:“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作该诗的主要目的是 A、赞美杭州的繁华 B、讽刺金朝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C、咏写了西湖秀色与人的关系 D、讽刺南宋统治者的醉生梦死 9、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你可在此书中了解到哪些时期的历史: ①春秋②战国③汉朝④唐朝⑤宋朝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是一首题为《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词作者是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 1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始于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 案的序号填在题后的括号。每小题1分共50分) 1.为讨伐有扈氏而发布战争动员令《甘誓》的是( ) A.黄帝 B.启 C.汤 D.周武王 2.赎刑作为一个制度始于( ) A.夏 B.商 C.西周 D.春秋 3.西周在王位继承上实行( ) A.兄弟相宗制 B.嫡庶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父死子继制 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较系统的并为以后历代法典滥觞的封建法典是( ) A.《大府之宪》 B.《宪令》 C.《法经》 D.竹刑 5.依律发布反对或推翻朝统治的言论则构成( ) A.以古非今罪 B.妄言罪 C.非所宜言罪 D.怨望诽谤政治罪 6.增设加役流作为死罪的减刑的是( ) A.《开皇律》 B.《贞观律》 C.《武德律》 D.《永徽律》 7.北宋末年查检无主田收归国有的法律称为( ) A.屯田制 B.限田制 C.均田法 D.公田法 8.现存关于遗嘱继承的最早的法规是唐代制定宋代沿用的( ) A.《户令·应分条》 B.《户绝法》 C.《丧葬令》 D.《户绝条贯》 9.在元朝建立前后的立法活动中被《新元史·刑法志》称为元朝“一代法制之始”的是( ) A.《大札撒》 B.《条画五章》 C.《至元新格》 D.《大元通制》 10.元代死刑定制为( ) A.绞、斩二等 B.斩、陵迟二等 C.绞、斩、陵迟三等 D.绞、斩、枭首、陵迟四等 11.元代地方官吏自行编制的一部法律汇编是( ) A.《元典章》 B.《至元新格》 C.《大元通制》 D.《经世大典》 12.《大明律》最后完成于( ) A.洪武元年 B.洪武七年 C.洪武二十二年 D.洪武三十年 13.明朝统治者为加重对官吏贪赃受贿罪的处刑在明律中特设“受赃”一卷于 ( ) A.《吏律》 B.《刑律》 C.《礼律》 D.《名例律》

《中国教育简史》习题及答案简答

三、简答题: 0.“百日维新”期间在教育改革上有哪些主要举措?答:(1)下令各地建立新式大、中、小学堂,学堂中增加了近代学科内容;(2)创办了京师大学堂,作为全国学堂的表率,这是变法失败之后得以保留的唯一变法成果;(3)下令各地设立农务学堂、蚕桑学堂、茶务学堂,决定兴办矿务、铁路、医学等专业学堂。(4)改革科举,改试策论,并增设近代科学类。 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含义和实质是什么?试对它在教育领域的作用加以分析。答:(1)1898年,张之洞发表了《劝学篇》,它分内、外两篇,内篇主要谈“中学为体”,宗旨是“正人心”;外篇主要谈“西学为用”,宗旨是“开风气”。从而系统论述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观点,奠定了近代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文教政策的基础。(2)张之洞将西学作为一个整体予以认可,从而为西方近代科学技术和制度措施的系统引进开辟了道路,但中学与西学的地位仍是不平等的。中学是本体,是基础,西学只能在不触犯中学所代表的封建专制及伦理纲常的前提下适当引进并发挥作用。张之洞所主张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其本质就是如此。(3)中体西用的观点既维护了封建统治的根本利益,又提供了适当变革、以解外忧内患的原则措施,因而得到清统治当局及社会政界和思想界多数人士的认同,成为近代新教育制度建立的政策基础。 2.《大同书》中是如何构建理想教育体系的?答:《大同书》是康有为构思理想社会的著作,完成于1884年,但直到变法失败后经过修改才发表。《大同书》中包括一个完整而系统的理想教育体制的蓝图,体现大同世界人人平等、教育普及、施教合理、使人健康发展的远景。(1)人本院和育婴院,属于学前教育;(2)小学教育,6岁儿童入学;(3)中学院,11岁入学;(4)大学院,16岁以上中学毕业生。《大同书》中的教育体制是儒家教育思想与借鉴西方学制结合的产物。 3.20-30年代进行的教学改革实验主要包括哪些内容?答:杜威的一些教育观点,如“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做中学”等,几乎成为教育界的口头禅。教改内容:(1)赫尔巴特的五段教学法通过日本传入中国;(2)设计教学法;(3)道尔顿制;(4)文纳斯特卡制也开始介绍到中国;(5)智力测验和教育测验的做法也被引进中国。 4.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在教学改革方面有哪些重要举措?答:(1)缩短学制,迅速为革命斗争输送人才和教育、发动群众;(2)教学紧密联系实际,删节陈旧或不实用的内容;(3)注重实效的教学方法,以自学为主,重在启发、研究、讨论和实际考察、实习训练,推广“小先生制”。 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或称教育体制)有什么特点?答:革命根据地教育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革命根据地教育的结构:分为干部教育、群众教育和儿童教育三个组成部分。干部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和培训革命领导干部和各类专门人才,群众教育的任务是提高广大群众的文化素质和政治觉悟,儿童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三类教育还有明确的主次之分,即整个教育中成人教育重于儿童教育,成人教育中干部教育重于一般群众教育,干部教育中对在职干部的培训又重于对后继干部的培养,这样的教育结构和重心所在,正是当时革命斗争的需要所决定的,其出发点是速见成效,立竿见影。 6.何谓“九品中正”选士制度?它对教育有何影响?答:“九品中正”选士制度,是一种由“中正”官评定士人品级,朝廷按品授官的选士制度。中正官根据标准评定士人,将其分为九个品级: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即所谓“九品”,朝廷择“上品”任官。这种制度,具体实施始自魏文帝曹丕执政时代,是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士制度。这种选士制度,在开始实行时,确实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到后来,则蜕变为门阀世族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中国古代史》期末考试复习资料总结 学校:班级:姓名:学号: ★(各课重要知识点,要求学生识记、掌握,并加以运用) ★(期末考试题目类型有:一、单项选择题;二、填空题;三、判断改错题;四、列举题;五、材料分析题) 第1课: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其生活距今约170万年,在云南省元谋县发现的) 2、人跟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北京人:距今约70万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北京人还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粗糙的打制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 4、山顶洞人:距今约一万八千年,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发现的。山顶洞人的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使用人工取火;用骨针缝制衣服;他们生活的集体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 第2课: 1、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位于长江流域,体现的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住干栏式房子,挖水井,饲养家畜,打猎捕鱼;会制造陶器和简单的玉器、原始乐器。 2、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位于黄河流域,体现的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图景的原始居民遗址。已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住半地穴式房子;制彩陶;饲养动物、使用弓箭、打猎捕渔;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第3课: 1、黄帝和炎帝都是生活在黄河流域的两个著名的部落首领,距今约四五千年。后 来,黄帝和炎帝结成联盟,打败蚩尤。从此,这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为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因此黄帝也被称为“人文初祖”。 3、尧、舜、禹的“禅让”。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称为“禅让”。

中国教育史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原始时期的教育1、原始社会的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原始社会教育表现出与阶级社会教育迥然不同的一些特点: (1)教育的社会性和无阶级性。原始社会的集体生产与集体生活,决定了其教育也是集体的、公共的、社会性的活动,没有阶级的界限。 (2)教育不是专门的社会活动。原始社会的教育尚未从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分化出来,它的主要途径是通过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实践来进行。 (3)教育以口耳相传和观察模仿为主要手段,因为原始社会文字尚未出现,也没有专门的教学场所和教师,当时教育手段极为简陋,主要是口耳相传、观察模仿。 第二章夏、商、西周与春秋时期的教育 1、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孔子的德育原则有哪些? (1)立志:以实现仁道为志向,走仁的道路,时刻以仁为道德行为的准则。 (2)克己:在处理对人对己的关系时应着重在要求自己上,约束和克制自己的言行,使之合乎礼、仁的规范。 (3)力行:言行相顾、言行一致,不要出现脱节,道德认识的真假、深浅,依靠道德实践的检验而证实。 (4)中庸:能明辨各种行为过与不及的是非得失,择其中道而行。 (5)内省:就日常所做的事,进行自我思想检查,看其是否合乎道德规范。 (6)改过:有过错不应该掩盖,而要正视错误公开改正,有过不改才是真正的错误。5、试述孔子对教育所做的主要贡献。 (1)首创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教育方针,扩大教育对象的范围,促进文化学术的下移;(2)他提出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强调要重视教育; (3)他提倡“学而优则仕”,为封建官僚的政治体制准备了条件; (4)他重视古代文化的继承和整理,进行了教材建设,奠定了后世儒家经典教育体系的基础; (5)他总结了教育实践经验,提出了许多教育教学原则方法,揭示了许多教育教学规律。总之,孔子的教育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历史影响,为中国古代教育奠定了理论基础,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教育遗产。 第三章战国时期的教育 一、填空题 1、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2、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4、《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5、我国最早一篇专门论述教育和教学问题的论著是《学记》。 二、名词解释题 1、稷下学宫: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央电大专科《中国教育简史》历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6年7月至2014年7月试题) 说明:试卷号:2011 课程代码:0312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教育管理;专科 考试: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网考、比例50%) 2014年7月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孔子所用的教材,主要是《诗》《》《》、《易》、《乐》、《春秋》六种,即后世所称的“”。书礼六经 2.“教育”、“学校”的概念最早都是出于一书。《孟子》 3.“”、“”是董仲舒提倡的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三纲五常 4.主持和推进熙宁兴学的代表人物,是著名的政治改革家和学者。王安石 5.明清科举考试最大的特点是。八股文取士 6.元代除普通国子学外,还有国子学和国子学。蒙古回回 7.王夫之认为人性不是的,而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之中,即人性是“”的。一成不变日生日成 8.中国第一所官方举办的近代新式学校是。京师同文馆 9.张之洞所著的,其中内篇宗旨是,外篇宗旨是。《劝学篇》正人心(或中学为体)开风气(或西学为用) 10. 1904年1月,清政府正式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史称“________”。癸卯学制 11. 1915年,在文化教育领域兴起了一场反封建的文化革命,即。新文化运动 12.梁漱溟的“”实验,强调农村社会注重亲情和伦理的特点,并根据这一特点开展农村教育。乡村建设 13.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将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河北省立女师迁往陕西的,成立。固城西北联合大学 14.抗大全称是。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 二、名词解释 15.豫时孙摩:是《学记》中提出的四个教育原则。“豫”是预防,即在不良行为尚未出现时就要加以预防。“时”是及时,即要抓住最适宜的时机进行相应教育。“孙”是循序,即要依照一定次序开展教育。“摩”是观摩,即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16.六学二馆:唐在隋的基础上,中央设有国子学、太学、四门学、书学、算学、律学六学,前三学似属大学性质,后三学似属于专科性质,归国子监统领。此外,还设有崇文馆弘文馆,这“二馆”为收藏书籍、校理书籍和研究教授儒家经典三位一体的场所。 17.民国元年教育方针:1912年7月10日,在蔡元培的主持下讨论通过,于9月2日由教育部颁布实行。其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政治原则和道德观念,较之清末教育宗旨具有本质的进步。 三、简答题 18.九品中正制对教育有何影响? 曹魏初期,多数中正符合“德充才盛”或“贤有识鉴”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东汉以来州郡名士操纵舆论、左右选举的局面,中央加强了对选举权的控制,国家也能得到一些有用之才。但是自魏末晋初,世家大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中正官职几乎全部被朝廷的大世族所把持,致使九品中正制偏离了选拔人才的方向,逐渐蜕变成门阀世族的政治工具。九品 1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内容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中国教育史》 试卷(A B C) 一、填空题(每题1分,共5分) 1、美国教育家克伯屈1918年创立____________________,该教学方法于次年输入我国。 2、1862年6月11日,_________________正式开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的开端。 3、明朝自嘉靖后,连续发生过四次大规模的________________事件。 4、______________作为西方列强文化侵略政策的一部分,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上,具有两重性 5、_______________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选士的主要制度。 6、汉代名师大儒办的私学,通常包括两种学生,即及门弟子和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题(每题5分,共35分) 六艺教育22 两周国学、乡学、小学还是大学,都是以“六艺”为基本学科,只是在要求上有所不同。西周的教育内容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它包括多方面的教育因素:既重视思想道德,也重视文化知识,既重视使用技能。包括德智体美多方面的教育,形成了一种教育传统,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 有教无类32 孔丘提倡“有教无类”作为办学方阵,指导他的实践活动,是孔丘思想的组成部分。有教无类本来的意思是:不分贵贱贫穷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孔丘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广泛地吸收学生。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满足了平民入学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的需要,将受教育范围扩大化,有利于中华文化的发展。 性恶论73 荀况批评性善论,未得到实际验证,是一种无实用价值的理论。他认为,性恶论更能说明问题。荀子认为,人的本能中不存在道德和理智,如听任本能发展而不加节制,必将产生暴力,所以说人性恶。因此在谈论人性的时候,应该把人的先天素质与后天获得的品质区分开来。荀况的性恶论是其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的基础理论。 稷下学宫55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代齐国一所著名的学府,因齐国君主在稷下设立学宫,稷下学宫因此得名。它既是战国百家争鸣的中心与缩影,也是当时教育上的重要创造,其性质是一所由官家举办而由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学校,同时是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议作用的高等学府。具有学术自由、待遇优厚,与齐国政治息息相关。对我国古代学术、文化、教育产生过重大的历史影响。 三纲领八条目91 《大学》的提出了“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被称为“三纲领”是一个要求由低到高、

中国教育史试题库

1、魏源提出学习西方的观点是师夷之长技以制。 2、原始的教育活动,起源于人类参与社会生活的需要和人类自身身心发展的需要。 3.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师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4.传说是黄帝命令他的史官仓颉创造了文字。 5.据文献记载,五帝时期已有叫“成均” 和“庠” 的教育场所,它们被看 成是萌芽状态的学校。 6、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序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7、商代的甲骨文被看成是我国有系统文字的开始,和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一脉相承。 8、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国学 _,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大学和小学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乡学。 9、西周天子和诸侯国所设大学分别称辟雍和泮宫。 10、在先秦教育家中,荀子提倡“虚壹而静”的学习态度。 11、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 数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12、“天子失官,学在四夷”是春秋时期的历史现实,其结果是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 13、“不分贵贱种族,人人都可以受教育”,这个意思在孔丘的教育实践中可以概括为“有教无类”。 14、孔丘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编纂和核定的《__诗__》、《_书___》、《_礼___》、《_乐》、《_易__》、《_春秋__》,成为儒学的基本经典和封建社会学校教育的核心内容。 15、孔丘去世后,儒家内部分为八派,其中最有影响的是思孟学派和荀况学派。 16、颜之推的家庭教育著作是《颜氏家训》。 17、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18、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墨翟;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孟轲;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荀况。 19、墨家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兼士或“贤士”, 20、孟轲的教育理论基础是“性善论”。 21、孟轲提出的“五伦”分别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22、法家关于教育实施的主张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23、《大学》提出的“三纲领”是明明德,亲(新)民,止于至善;“八条目”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中国教育史考试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京师同文馆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第一所官办新式学校,由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接管理。初 创时仿俄罗斯馆,专修外国语。在人才培养方面,主要培养外语、外交和翻译人才,并兼及 其他新式的行政等人才。在课程方面,外语居于首位;也有算学等科目;汉文经学,贯穿始 终,特别重视对学生封建道德习惯的培养。在教师方面,有外国人也有中国人。在经费方面,从海关税务司办公经费项下提成。 京师同文馆的历史地位: 第一,京师同文馆是洋务学堂的开端,也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近代以来向西方学 习由观念变为现实。 第二,它身处帝都北京,乃至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又为洋务中枢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直 接统领,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它的一些重要举措以及由此引起的争执往往能反映出各派关于 教育改革的观点。 2.洋务学堂 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 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人才,其教学内容以所谓“西文”与“西艺”为主。洋 务学堂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外国语学堂、军事学堂、技术实业学堂。洋务学堂数量少、规模 小;地区集中;学堂各自独立,附属洋务机构。 洋务学堂的特点(评价洋务学堂): 具有浓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色彩:以京师同文馆为例,招生始限于八旗贵胄子弟,后 扩大为正途科甲人员,始终有严格的等级界限;传统道德的灌输和儒家经典的研习仍是学习 的内容。 近代资产阶级学校的萌芽,是近代新教育的开端:以造就各类专门人才为目标,与传 统学校养成科举入仕人才不同;开设外语、自然科学等一些新式课程,这是区别于传统学校 的重要标志;改革教学制度和方法,采用西方班级授课制和分年授课计划。 3.中体西用 即“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张之洞在《劝学篇》中对其进行了全面论述。“中学为体” 就是把《四书》《五经》等旧有的中国文化作为最根本的主体内容,是学习的主要内容。“西学为用”就是用西政(指西方有关文教制度、工商财政等管理层面的文化)、西艺(近代西方科技)、西史等来观察、分析和处理当时世界上出现的各种事务,为洋务事业服务。这一 思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种重要的政治思潮和文化思潮,起于洋务运动,而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伦理等观念意识,是中国近代政治斗争和文化斗争的 产物。 4.张之洞(顺便整理劝学篇) 他是清末大官僚,近代中国政治、工业、教育、学术重要而复杂的人物之一。他的一生 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基本上反映了中国近代新学与旧学、中学与西学之争的文化和教育发展 史,因此张之洞的教育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著作为《劝学篇》,全面论述了“中体西用” ,即主张在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纲常名教的原则下,谨慎地接受西 方资本主义的技艺,以维护封建制度blabla (讲一讲中体西用的含义)。张之洞是兼具新、旧两面性格的人,他是那个过渡时代典型的过渡性人物的代表。 5.京师大学堂

《中国教育史》2015年春期末A卷及答案

湖北科技学院教育学院2015年春季学期 2013级小学教育本科 《中国教育史》期末考试试卷(A卷、闭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2小题,前7题每题1分,后5题每题2分,共17分) 1.从教育意义上说,原始宗教活动中的巫又是原始文化知识的保存者和传播者,是知识分子的前身。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 稷下学宫是战国时期齐国的一所著名学府,制定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 4. 《颜氏家训》被认为是我国封建社会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指导书,它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 5.颜元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实学,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习行 6.魏源在其著作《海国图志》中提出的“师夷长技以制夷”,是鸦片战争时期中国向西方学习的思想代表。 7.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政府将部分大学迁往内地,迁往云南的称西南联合大学。 8.孟子明人伦的教育目的的基本内容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9.《中庸》将学习的过程具体概括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五个先后相续的步骤。 10.《四书》包括《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它是由朱熹编定的。 11.蔡元培主张五育并举,这五育是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12.晏阳初针对当时我国农村存在的“愚”、“穷”、“弱”、“私”四大问题提出的“四大教育”是指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二、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0分) 1. 在论述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中,提出“庶→富→教”这一思路的是哪位教育家? A、孟子 B、孔子 C、荀子 D、老子 2.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 3.“太学”这一官办教育机构是在哪个朝代出现的? A、唐代 B、汉代 C、秦代 D、周代 4.《白鹿洞书院揭示》是谁制定的?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中国教育史》复习题 授课地点——院内 一、选择题 1.古代教育起源于 B 。 A.与人类同步产生 B.生产劳动 C.生产关系 2.墨子的教育思想中,最有特色的是 A 。 A.科学技术教育 B.政治道德教育 C.生产劳动教育 3.“六艺”中除了《诗》、《书》、《礼》、《乐》和《春秋》外,还有 B 。A.《中庸》 B.《易》 C.《论语》 4.《学记》中提出了“预、时、孙、摩”的施教原则,其中,“孙”指的是 A 。A.循序渐进 B.及时施教 C.因材施教 5.韩愈关于人性的看法是 A 。 A.“性三品” B.“性本恶” C.“性本善” 6.洋务派在创办企业的同时,招聘外国教习,兴办外语学堂,当时也叫“方言教育”。在1862年创设了 B 。 A.上海广方言馆 B.京师同文馆 C.天津水师学堂 7.张之洞的教育代表作是 A 。 A.《劝学篇》 B.《大同书》C.《师说》 8.癸卯学制于 B 公布实行。 A.1903年 B.1904年 C.1905年 9.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家杨贤江的代表作是 B 。 A.《颜氏家训》 B.《新教育大纲》 C.《家庭教育》 10.“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是 C 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的办学方针。 A.陶行知 B.黄炎培 C.蔡元培 11.在教育对象的问题上, B 提出了“有教无类”的主张。 A.墨子 B.孔子 C.荀子 12.《学记》中的“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指的是 B 原则。 A.长善救失 B.教学相长 C.启发诱导 13.唐代采取了 A 的文教政策。 A.重振儒术兼重佛道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 中体西用 14.韩愈的主要教育著作是 A 。 A.《师说》 B.《春秋繁露》 C.《劝学篇》 15.教会学校的联合组织是 B 。 A.中国教育会 B.中华教育会 C.全国教育联合会 16.京师同文馆是洋务派创办最早的洋学堂,是 B 在北京创办的,隶属于总理衙门。 A.1861年 B.1862年 C.1864年 17.时务学堂的主持人是 C 。 A.谭嗣同 B.康有为 C.梁启超 18.《大同书》的作者是 A 。 A.康有为 B.张之洞 C.梁启超

中国教育史复习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每题1分,共30分) 1、氏族公社时期的教育活动有:()、()、()、()、(). 2、“六艺”是指:()、()、()、()、()、(). 3、晏阳初的“四大教育”是指:()、()、()、(). 4、《中庸》把学习过程分为:()、()、()、()、(). 5、北宋“理学三先生”是指:()、()、(). 6、西周小学学程是:() 7、宋元的书院有:()、()、()、()、()、().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 2、壬寅学制: 3、壬子癸丑学制: 4、洋务学堂: 5、东林书院:

三、简答题(每题4分,共20分) 1、试述1922年新学制的特点? 2、如何评价“性相近、习相远” 3、试述科举制度与学校教育之关系? 4、试述私学的历史特点? 5、试述“中体西用”的历史作用及其局限性?

四、论述题(每题10分,共30分) 1、试述蔡元培“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 2、试述孔子对中国教育的贡献?

3、试述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价值。 中国教育史试题答案111 一、填空(每题2分,共18分) 1. 生产劳动教育、生活习俗、原始宗教、原始艺术、体格军事训练 2. 礼、乐、射、御、书、数 3. 文艺教育、生计教育、卫生教育、公民教育 4. 学、问、思、辩、行 5. 胡瑗、孙复、石介 6. 7 年 7.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嵩阳书院、石鼓书院、茅山书院 二、名词解释(每题4分,共20分) 1、有教无类: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 2、壬寅学制: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系统,具体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性质、培养目标、入学条件、在学年限、课程设置和相互衔接关系。 3、壬子癸丑学制:又称1912-1913年学制,特点是:a、缩短了学制年限。b、女子享有与男子平等的法定教育权。c、取消对保人的制度。d、规定一学年度为三个学期。 4、洋务学堂:是洋务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在于培养洋务活动所需要的翻译、外交、工程、技术、水陆军事等多方面的专门人才,教学内容以所谓的“西文”与“西艺”为主。 5、东林书院:明朝江南无锡城东南,原为北宋理学家杨时讲学之所,后即在该地建书院,又称龟山书院。是当时重要的文化艺术中心,它形成一套完备的将会制度。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 1、⑴根据学龄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划分教育阶段。

中央电大中国法制史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3)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本科”20XX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 1.《史记·殷本记》说“纣囚西伯(B.菱里)”。 2.西周的买卖契约称为( A.质剂)。 3.春秋时期对晋国铸刑鼎提出反对意见是(D.孔子)。4.秦朝强制男犯白天修筑城的徒刑叫做(A.城旦)。5.汉武帝之后,汉朝的法律指导思想的主导是(C.儒家思想)。 6.“重罪十条”是“十恶”的基础,确立“重罪十条”的法典是( C.北齐律)。 7.最早规定“封建制五刑”的法典是( B.《开皇律》)。8.中国历史上最残酷的刑罚当属(B.折杖法)。9.为防止臣下结党,最早设置奸党罪名的法典是(C.《大明律》)o 10.辛亥革命发生后,清政府用了三天便制订和通过了(B.《十九信条》)。 二、多项选择题 1.西周的立法指导思想有( )。 A.明德慎罚B.以德配天 C.亲亲、尊尊 2.商鞅第二次变法的内容主要有( ABCD )。 A.进一步强调分户居住B.取消分封制,普遍建立郡县制 C.除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地主私有制D.统一度量衡制度 3.秦朝规定选择官吏要符合以下条件(ABCD )。A.具备胜任该职位的能力B.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素质 C.必须忠君D.必须通晓法律 4.古代封建官吏犯罪可以利用“杂抵罪”减免罪刑,可以用来抵罪的有( )。 A.夺爵B.除名 C.免官 5.元朝先后颁布的法典或编纂的法律文献有(ABCD )。A.《至元新格》B.《风宪宏纲》 C.《大元通制》D.《元典章》 6.明清时期的会审有( )。 A.九卿会审B.小三法司会审 C.大三法司会审 7.《大清民律草案》的亲属和继承两篇由两个部门共同起草,这两个部门分别是( ). C.修订法律馆D.礼学馆 8.太平天国的法律制度主要包括(ABCD )。 A.龙凤合挥 B.圣库制度 C.保升奏贬制度 D.保举制度9.《修正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特点有( )。A.基本上采用总统制共和政体 B.中央国家机关权力分配实行三权分立原则 C.采取一院制的议会政体体制,参议院是国家立法机关 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的主要内容有(ABCD )。 A.国家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国家 B.国家政治制度是工农兵代表大会 C.公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 D.中华民族完全自由独立,不承认不平等条约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10分)1. 1.夏启讨伐有扈氏时发布的战争动员令是《__甘誓__》。 2.正式规定“八议”的封建法典是《(曹)魏律一》。 3.在“天津教案”中,法国等列强企图利用司法特权“__领事裁判权__”参与审理,但最终还是中国官员按照中国法律进行处理,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廷的尊严。 4.南京国民政府将宪法、民法、刑法、诉讼法、商事法、诉讼法等汇编起来,统称为 “-----六法全书-----”。 5.《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土地剥削的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制度。 四、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九刑是西周的九种刑罚,分别是墨刑、劓刑、剩刑、宫刑、大辟、赎刑、鞭刑、扑刑、流刑。 2.官当是指官员若犯徒罪,允许其依法以官品或爵位抵罪的制度。最早规定在北魏律和南朝陈律里。 3.“礼法之争”是指在清末变法修律过程中,以张之洞、劳乃宣为代表的“礼教派”和以修订法律大臣沈家本为代表的“法理派”围绕《大清新刑律》等新式法典的修订而产生的理论争执。 4.《钦定宪法大纲》是清政府迫于内外政治压力于光绪三十四年颁布的,由宪政编查馆制订,成为中国法制史上首部具有近代宪法意义的法律文件。大纲共23条.,由正文“君上大权”和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部分组成。五、简答题(第1小题10分,第2小题12分,第3小题8分。共30分) 1.“七去”的内容。 (1)无子(2分)(2)淫佚(2分) (3)不事舅姑(不顺父母)(2分) (4)口舌(多言)(1分) (5)盗窃(1分) (6)妒忌(1分)(7)恶疾(1分) 2.《唐律疏议》的篇目内容。 第一篇《名例律》,相当于现代刑法总则,主要规定了刑罚制度和基本原则;(1分) 第二篇《卫禁律》,主要是关于保护皇帝人身安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