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雀巢公司并购案例

雀巢公司并购案例

雀巢公司并购案例
雀巢公司并购案例

一、基本案情:

1、基本简介:

从总体看,似乎“雀巢”品牌唾手而来,并没有费多大力气。内斯特尔(Nestle)用自雀巢标志己的名字为品牌命名,但其名字在英文中却有“舒适安顿下来”和“依偎”的含义。由于其名字的特定含义,自然要与英文同一词的“Nest”(雀巢)相联系,以雀巢图案作品牌图形,而这又会使人联系起待哺的婴儿、慈爱的母亲和健康营养的雀巢产品。可见,轻而易举而来的“雀巢”品牌不但具有其丰富的内涵,而且完全符合商标定位的基本要求。

首先,“雀巢”作为品牌名称显著性就很强。虽然这一名词很一般,但往往人们所熟悉的事物才能加深人们的印象,才能产生很多联想,从而才贴近生活、贴近消费者。

其次,一般中才体现出与众不同。人人都知道的“雀巢”,却只有内斯特尔使用在商标上,成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公司代名词,树立和壮大了公司形象,从而就变成不一般了。

再次,“雀巢”名称与“雀巢”图形的紧密结合,这在西方商标史上也是少见的。两者的紧密结合,可以使人们见图形而知名称,见名称而知其图形,是名副其实的组合品牌。

最后,“雀巢”品牌定位充分体现了具体的功能定位和情感定位。

2、发展历史:

1874年:雀巢鹰唛炼奶是香港第一个注册商标;

1980年:雀巢在上海开设贸易办事处;

1920年:雀巢产品有限公司在香港成立;

1982年:台湾雀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1984年:雀巢第一家办事处在广州成立;

1987年:雀巢第一家合资公司——双城雀巢有限公司成立(黑龙江省);

1990年:双城雀巢有限公司投产;

1992年:雀巢牛奶香港有限公司成立;东莞雀巢有限公司投产;

1996年:雀巢中国总部在北京成立;

1999年:在上海与太太乐集团合资(雀巢占80%的股份);

2000年:建立雀巢大中华区业务架构(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台湾);

2001年:在四川省与豪吉集团签定合资协议(雀巢占60%的股份);在上海成立雀巢研发中心;

2002年:豪吉合资企业开始运作;

2004年:并购梅鹿在额尔古纳的牛奶工厂(内蒙古自治区);

2007年:雀巢额尔古纳工厂投产(内蒙古自治区);

2008年:雀巢北京研发中心开业。

2011年7月11日,雀巢公司宣布,计划出资21亿新加坡元(约17亿美元)收购糖果制造商徐福记的60%股权。

2011年9月8日,雀巢公司大中华地区总裁狄可为与厦门银鹭集团董事长陈清渊在第1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正式签约。根据协议,雀巢公司与厦门银鹭集团共同为银鹭集团下属的银鹭食品公司增资25亿元人民币,其中雀巢公司出资15亿元,银鹭集团出资10亿元。这样,厦门银鹭集团将下属的银鹭食品公司60%的股权转让给雀巢公司,雀巢公司从而成为银鹭食品公司的控股方。

二、案例评析

1.并购带给雀巢什么

(1)产品的多元化在实施产品多元化战略的过程中,并购方式往往是最佳的选择,不仅可以避开设立新企业所产生的巨额成本和无法预计的高风险,还能很容易地获取成熟的销售渠道和市场份额,以及被收购企业早已在本地市场树立的良好口碑和大量忠实的消费者。在20

世纪初,雀巢的主营业务还只有乳制品和咖啡。通过并购,先后进入巧克力糖果、宠物食品、烹饪制品、冷冻食品等食品行业的其他领域。1929年,通过与彼得巧克力公司合并,迈进巧克力的王国。1947年兼并美极公司,依赖美极公司原有的技术人员和生产工人,开始了在烹调产品和快速食品领域的拓展;1960~1962年间,先后与法国的法兰西公司、德国的优帕公司和西班牙的德拉斯公司签订合作生产冰淇淋的合约,开始雀巢的冰淇淋业务;1962年,购入瑞典芬达斯公司80%的股份,进入冷冻食品领域;1968年,获得法国生产酸奶的领袖企业香布荷公司20%的股份,开始走进酸奶生产领域;1969年,购买法国第三大矿泉水生产商维特公司30%的股份,是其在瓶装水领域迈出的第一步。这种通过并购实现的产品多元化,为雀巢节约了大量时间,在短短的几十年间,把自己的业务蛋糕做大了几倍,为企业的长期发展不断创造出利润的增长点。从进入糖果、巧克力、冰淇淋市场,到开创瓶装水、宠物食品的新纪元,雀巢公司在并购中实现了产品品牌的极大丰富,以及产业链的逐层深化。

(2)市场份额的快速提升2001年,雀巢收购了美国宠物食品制造商普瑞纳。在美国,普瑞纳公司拥有宠物狗食品市场27%的份额和宠物猫食品市场33%的份额。而雀巢公司自己的这两类产品在美国仅占有12%和13%的市场份额。这项收购的实现,不仅壮大了雀巢麾下的品牌,更重要的是使雀巢公司在美国宠物食品市场的份额翻升了一倍,确立起其在宠物食品市场的老大地位。同在2001年,雀巢还收购了德国冰淇淋公司斯考乐。在此次收购完成以后,雀巢摇身一变成为全球最大的冰淇淋生产商。而2003年,雀巢公司出资28亿美元,成功并购美国排行冰淇淋行业“老三”德雷尔冰淇淋公司。此时,雀巢在美国已经拥有了哈根达斯、德雷尔旗下的德里梅利、戈蒂瓦和星巴克等高档冰淇淋品牌,市场份额猛增至60%,市场上只剩下联合利华可以与之一较高低。雀巢公司在瓶装水业务的领先地位也是通过收购实现的。1969年,购买法国第三大矿泉水生产商维特公司30%的股份,并很快成为最大的股东。1974年,兼并德国第二大矿泉水生产商篮泉公司。2002年,收购法国饮料集团。2003年斥资5.6亿欧元,收购屈臣氏子公司帕尔沃(ThePowwowCompany),这家公司在欧洲水业务市场上是首屈一指的,其业务范围遍及法国、德国、荷兰、英国、丹麦、葡萄牙以及意大利等欧洲国家,2002年收入达到了1.2亿欧元。这项收购为雀巢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业务平台,使雀巢的水产品更为深入地渗透于欧洲市场中。雀巢的矿泉水业务帝国就在一次又一次的收购中慢慢建立起来,始终保持在该领域遥遥领先的地位。

(3)实现企业的战略性调整雀巢的每一次收购都是经过精心挑选和周密考虑的。从雀巢的收购对象可以看出,不同时期的收购正好是其当时经营战略的映像。二战后,雀巢的战略目标是全面进军食品工业,实现面上的覆盖,这一时期的收购主要都是涉及新业务领域的,如对生产经营罐装食品、冷冻食品、冷藏食品、冰淇淋、矿泉水等企业的并购。此外,还在化妆品、医药等非食品行业崭露头角。自20世纪80年代迄今,雀巢的收购对象主要包括冰淇淋、宠物食品、巧克力糖果和矿泉水的生产企业,这些产业的利润率都非常可观。雀巢的传统业务早已丧失了开发潜力,为企业寻求新的利润增长点是这个庞然大物继续前进的必然选择,此时加快高利润收益产品的发展成为雀巢的战略重心。这个期间的收购正符合了这种特定的需要。通过并购实现企业的战略性调整,具有很高的灵活性,而且跳过了产品生命周期中最耗时、耗资的研发和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低成本高收入的标准化阶段。在短时间内收回投资,降低投资风险,保证企业的现金流,维持企业的高速运转,这些都是并购带来的优势。

2.注重成本效率的全球增长战略这是雀巢公司首席执行官彼得?布拉贝克提出的。这位2001年著名的收购人物,负债经营,通过收购不断壮大雀巢公司的规模。彼得?布拉贝克对成本效率的注重使公司的利润率不断提高,有力地减轻了债务带来的压力。2001年底,在收购拉尔斯顿?普里纳(RalstonPurina)后,雀巢的净债务曾增至194亿瑞士法郎,比2000年底增加30亿瑞士法郎。由于实施注重成本效益的发展战略,并施以得力的措施,公司利润收入丰厚,现金流强劲,截至2002年6月底,雀巢的净债务减少了162亿瑞士法郎。同时,在2001年和

雀巢案例分析

雀巢案例分析 1420100401 行政1401 朱辉 (一)成长历程 1866年,美国人查尔斯和乔治˙佩奇建立英瑞炼乳公司,并在瑞士开设了欧洲首家炼乳厂。 1867年,亨利˙雀巢研发了一种突破性婴幼儿食品“farine lactée”,并创办雀巢公司,在韦威设立工厂。也开始使用标志性的“鸟巢”标志。 1875年,亨利˙雀巢将位于韦威的公司和工厂出售给当地三位商人。他们雇佣化学家和技术工人来帮助扩大生产及销售。 1878年,雀巢和英瑞两家公司因生产销售对方独创产品:炼乳和婴儿米粉,产生激烈竞争。 1882年,英瑞公司扩展到美国。 1904年,雀巢公司开始推出巧克力产品。 1905年,雀巢公司与英瑞公司合并,组成现在的雀巢公司,成为世界食品级巨头 1947年,雀巢公司与瑞士美极公司合并,使公司的销售额从8.33亿瑞士法郎提高到13.4亿瑞士法郎。 1984年,雀巢公司耗费30亿美元收购美国食品巨头三花公司,是迄今为止金额最高的食品业并购案之一。同年,并购美国生产高质量巧 克力的保罗˙本奇公司,以7500万瑞士法郎的价格收购美国同样生产 巧克力的沃德约翰逊公司。 1988年,雀巢公司和东莞糖酒集团有限公司建立了东莞雀巢有限公司,主要生产速溶咖啡及相关产品。 1988年,收购了意大利公司堡康利。 1988年,雀巢收购了生产奇巧(Kit-Kat)和聪明豆(Smarties)巧克力的英国糖果公司能得利(Rowntree Macintosh)。 1999年秋天,雀巢成功收购中国知名的调味食品企业太太乐。 2001年,收购拥有108年历史的宠物食品专业品牌—普瑞纳,成为世界第一大宠物食品制造商。 2002年8月6日,雀巢以26亿美元的价格收购美国厨师公司(ChefAmerica)。 2003年,斥资5、6亿欧元收购香港和记黄埔旗下屈臣氏子公司的水业务,此举巩固了雀巢在全球瓶装水业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2011年,出资21亿新加坡元收购糖果制造公司—徐福记60%的股份。同年,收购银鹭食品公司60%的股份。

雀巢公司案例分析

雀巢公司案例分析 前言 我们小组共有九名成员,按照发挥和兼顾各位同学优势和特点的原则,并通过小组会讨论做了合理的分工,我们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战略管理》(第8版)概念与案例中选择了“雀巢, 在成熟市场持续增长”的案例,充分运用了战略管理工具,回顾分析雀巢公司八年来战略的成功以及存在的不足,我们在参考学习了相关模板的基础上,经过小组成员反复讨论修改而形成本报告。全文共分为雀巢公司发展情况、背景分析、存在问题、战略分析、发展战略及举措、案例总结及启示七个部分。

目录 一、雀巢公司发展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雀巢公司战略背景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案例分析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1997年雀巢公司外部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1997年雀巢公司内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战略分析与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布拉贝克的重要战略措施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战略举措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案例总结及启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雀巢公司发展情况 雀巢公司1866年创建于瑞士,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该公司最初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后来发展到速溶咖啡、炼乳、奶酪、巧克力制品等数10种,2005年销售额高达910亿瑞士法郎。 1982-1997年间,雀巢公司在CEO穆特·毛赫尔带领下,成功实现了从一家完全植根于欧洲的奶制品和咖啡制造商转变成为一家真正多元化的全球性食品公司,在世界食品行业占据领导地位。毛赫尔主要通过并购来发展雀巢,在这16年间,并购花费超过331亿瑞士法郎,销售增长了一倍多,利润是原来的3倍,年均总股东报酬高达17%。

雀巢和徐福记并购案例

一、并购概述 2011年7月11日,雀巢和徐福记同时宣布,雀巢和徐福记的创始家族签署了合作协议,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的股份,但该交易仍有待我国监管部门批准。雀巢溢价24.7%收购——根据双方达成的协议,雀巢将收购徐福记60%的股份,徐氏家族持有剩余的40%。目前, 这一收购计划尚未得到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徐福记现任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徐承将继续负责合资公司的运营。雀巢当天表示,通过计划安排方案收购徐福记独立股东所持有的该公司 43.5%的股权,收购价为每股4.35新元,相当于过去180天按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4.7%。如果这一方案被独立股东批准,雀巢公司随后将再从徐氏家族目前持有的56.5%的股权中购得16.5%的股份。目前,雀巢已获得两个最大的独立股东——Arisaig Partners Holdings(持股9.0%)和The Baring Asia Private Equity Fund IV,L.P. 的下属机构(持股16.5%)-不可撤销的投票赞成此协议方案的保证。雀巢获得徐福记60%股份的总价格约为21亿新元(约合17亿美元)。7月4日,徐福记宣布在新加坡交易所的股票暂停交易,原因是雀巢与徐福记正在洽谈收购事宜。此次收购之前,雀巢已先后收购了云南山泉和银鹭食品60%的股权。 二、案例综述 1、交易双方 (1)雀巢公司。由亨利·内斯特莱(Henri Nestle)于1867年创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Vevey),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

拥有138年历史的雀巢公司起源于瑞士,最初是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2005年,雀巢公司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25万名员工,年销售额高达910亿瑞士法郎。2010年销售额达到1097亿瑞士法郎,纯利润达到342亿瑞士法郎。其中的大约95%来自食品的销售,因此雀巢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公司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闻名遐迩,目前拥有适合当地市场与文化的丰富的产品系列。雀巢在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中共建有400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1990年,雀巢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合资厂开始运营,随后又建了多家工厂。雀巢通过利用本地原材料在本地制造同等高品质的食品,替代进口产品,帮助中国在这方面节约了大量外汇。现在雀巢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产品中99%是在本地制造的。在过去的二十年中,雀巢从瑞士对大中华区的直接投资已累计达七十亿元人民币。雀巢大中华区的总部设在北京,经营二十一家工厂,其中四家在上海地区、三家在广东省、四家在天津地区、三家在四川省、两家在山东省、一家在黑龙江省、一家在江苏省、一家在内蒙古自治区、一家在北京地区,还有一家在香港特别行政区。2001年,雀巢在上海成立了上海雀巢研发中心,致力于应用科技和营养研究,并开发中国消费者喜爱的、适合中国人口味和消费能力的营养食品。 2)徐福记。 创始于1978年,创办者徐氏兄弟,曾分别在台湾经营徐记食品、徐

雀巢并购案例分析

雀巢公司的并购资本经营分析 一、并购资本经营理论概述 并购通常指的是兼并和收购。 兼并一般又称为吸收合并,通常情况下说的是两家或者两家以上相对独立的企业,公司通过一系列的合并而组成为一家大的合并企业,一般都是由相对有优势的那家公司去吸收另外相对弱势那家或者其它多家公司。 收购则指的是指一家企业用它的现金亦或者有价证券等金融资产去购买另外的一家企业的股票或者资产,以此来获得对该家企业的全部资产或者是控制对该家企业的某一资产的所有权,亦或者对该家企业获得的绝对控制权。 一般根据并购的不同功能可以划分为三类不同的基本类型: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本文中的雀巢公司收购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的并购案例属于横向并购的范畴。 企业并购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对生产的社会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起着极为积极的推动作用。企业并购是资本运营的一种表现形式。资本运营的基本条件则是资本的证券化如股权,资本运营一方面表现为股权转让的运作,另一方面表现为对收益股权和控制股权的运作。因此,并购与重组也是资本运营最为普通的形式也是资本运营的核心。 二、雀巢公司的并购资本经营情况介绍 1、收购方——雀巢公司 1867年由亨利·内斯特莱创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 雀巢公司2010年销售额达到1097亿瑞士法郎,纯利润达到342亿瑞士法郎。其中的大约95%来自食品的销售,因此雀巢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 公司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闻名遐迩,目前拥有适合当地市场与文化的丰富的产品系列。雀巢在五大洲的81个国家中共建有443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2、被购方——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银鹭事业始创于1985年,而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位于海滨开放城市——中国厦门,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罐头、饮料生产基地之一、福建省重点扶持成长型企业、中国罐头工业十强、中国食品工业突出贡献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以“人才、科技、名牌”的发展战略为基石,以绿色科技、人文关怀为努力方向,内强管理,外拓市场,实现银鹭处处相伴、关爱时时相随的“银鹭所在,关怀至爱”的愿景。 集团以食品饮料生产为支柱,涉及果蔬保鲜、进出口贸易、包装材料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科研开发、电子科技、房地产开发、实业投资等多种产业领域。银

并购案例分析:雀巢联手徐福记

并购案例分析:雀巢联手徐福记 *** 金融学 41504327 摘 要: 雀巢并购徐福记,是一次你情我愿的善意并购,也是中国糖果市场上两大巨头的强强 联手。在这场并购案中,两家企业互相妥协,实现了双赢。本文将对这两家企业及这次并 购的内容进行分析,并对其发生的动机和后续影响进行归纳。最后还总结了雀巢公司成功 并购的经验,并对我国民族企业近年来频发的被并购现象做出了反思。 关键词:并购;雀巢;徐福记;民族企业 一、企业背景 1、收购公司:雀巢 雀巢公司,由亨利?内斯特莱于1867年创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是 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雀巢在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中共 建有500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 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雀巢在中国有着长久的历史。早在上世纪的1908年,雀巢公司就在上海开设了它在 中国的第一家销售办事处。雀巢是最早进入中国的外商之一,八十年代初,雀巢就开始与 中国政府商谈在中国投资建厂,并将其在营养品和食品加工方面的世界上顶尖的专有技术 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转让给中国。1990年,雀巢在中国大陆的第一家合资厂开始运营,随后又建了多家工厂。雀巢通过利用本地原材料在本地制造同等高品质的食品,替代进口产品,帮助中国在这方面节约了大量外汇。现在雀巢在中国大陆销售的产品中99%是在本地制造的。 近两年,雀巢在中国大陆市场频频并购。在2020年收购徐福记之前,雀巢已收购中 国瓶装水十强企业之一的云南山泉70%的股权以及国内蛋白饮料和八宝粥市场份额最大的 银鹭60%的股权。这样的大型并购使得雀巢在大中华区的业务实现高速增长,大中华区已 成为其全球范围内业务增长最为迅速的区域市场。 2、目标公司:徐福记

雀巢公司案例分析

雀巢公司案例分析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公司如何实现在成熟市场 中持续增长 前言 我们小组共有六名成员,按照发挥和兼顾各位同学优势和特点的原则,并通过小组会讨论做了合理的分工,我们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战略管理》 (第8版)概念与案例中选择了“雀巢, 在成熟市场持续增长”的案例,充分运用了战略管理工具,回顾分析雀巢公司八年来战略的成功以及存在的不足,我们在参考学习了相关模板的基础上,经过小组成员反复讨论修改而形成本报告。全文共分为雀巢公司发展情况、背景分析、存在问题、战略分析、发展战略及举措、案例总结及启示七个部分。 目录

一、雀巢公司发展情况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雀巢公司战略背景分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案例分析目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1997年雀巢公司外部环境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1997年雀巢公司内部条件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战略分析与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布拉贝克的重要战略措施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八、战略举措建议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九、案例总结及启示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雀巢公司发展情况 雀巢公司1866年创建于瑞士,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该公司最初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后来发展到速溶咖啡、炼乳、奶酪、巧克力制品等数10种,2005年销售额高达910亿瑞士法郎。 1982-1997年间,雀巢公司在CEO穆特·毛赫尔带领下,成功实现了从一家完全植根于欧洲的奶制品和咖啡制造商转变成为一家真正多元化的全球性食品公司,在世界食品行业占据领导地位。毛赫尔主要通过并购来发展雀巢,在这16年间,并购花费超过331亿瑞士法郎,销售增长了一倍多,利润是原来的3倍,年均总股东报酬高达17%。 1997年6月,彼得·布拉贝克-莱特马斯接任雀巢公司新CEO。此时,雀巢面临一个基本挑战: 如何使公司在成熟市场上有机增长重新焕发活力。当时外部扩张的局限性令布拉贝克认识到公司战略再定位的必要性。1997-2005年间,布拉贝克通过战略再定位对公司实现了内部及外部的

雀巢收购徐福记案例分析

2011-2012学年第2学期 《资本运营理论与实务》课程大作业报告 任课教师:周林 小组成员信息:

目录 雀巢简介 (3) 雀巢在中国的发展 (4) 徐福记企业状况 (5) 公司状况 (5) 公司规模 (5) 销售状况 (5) 雀巢和徐福记关联情况分析启示 (6) 徐福记SWOT分析 (6) 徐福记优势(strengths) (6) 徐福记劣势(Weakness) (7) 徐福记机会(opportunity) (8) 徐福记威胁(opportunity) (8) 雀巢SWOT分析 (9) 雀巢优势(Strengths) (9) 雀巢劣势(Weakness) (11) 雀巢机会(opportunity) (11) 雀巢威胁(threaten) (11) 双方洽谈过程 (12) 收购后的雀巢和徐福记 (13) 收购后雀巢的发展状况 (13) 收购后徐福记的发展状况 (14) 消费者影响 (14) 市场影响 (14) 参考文献 (15)

雀巢简介 1867年,雀巢公司创始人,一位居住在瑞士的化学家享利·内斯特 尔(Henri Nestle)先生, 用他研制的一种将牛奶与麦粉科学地混制 而成的婴儿奶麦粉,成功地挽救了一位因母乳不足而营养不良的婴儿 的生命.从此,开创了雀巢公司的百年历程。“Nestle”的意思是“小 小鸟巢”,这个温馨的鸟巢作为雀巢公司的标志,深受消费者熟悉和喜爱,它代表着雀巢公司的理念:关爱、安全、自然、营养。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秉承一贯的理念和原则,以人为本,以质量为重,为世界各国的消费者提供优质食品,带来美好生活。 1905年,雀巢育儿奶粉公司与美国人办的另一食品公司合并,取名雀巢英瑞炼乳公司; 1949年为另一家瑞士公司购进,改为现名雀巢食品公司。 20世纪初,公司开始实行多样化生产,并在世界各地收购并建立企业,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其分支机构开设在美国、日本、德国等20多个国家已有1200多家工厂、商号,总部设在瑞士的韦维。 公司1990年销售额达333亿美元,主要产品为速溶咖啡、炼乳、奶粉、婴儿食品、奶酪、巧克力制品、糖果、速饮茶等数10种。 1991年,根据美国兰通公司的调查结果,雀巢咖啡这一品牌被列为世界十大注明品牌之一,品牌价值1994年被确定为115.49亿美元。 近几年,雀巢公司已采取了大量的措施在尽力使新产品达到更大的一致性外,同时也接受品牌呈现在各地的细微差异。计划的目标有:为雀巢公司最重要的战略品牌,如雀巢咖啡制定基本的传播战略;为这些战略品牌制定关于包装和标志符号的方针,以产生更大的一致性;通过减少为每个品牌效劳的广告代理商的数目,以提高同消费者沟通的效率和效力。 值得一提的是,雀巢技术有限公司是雀巢的一个独特的机构,负责为各运营部门提供有关食品和营养品方面的最新技术。机构中有研究员3000人次,他们在各个研究领域开展研究工作,研究内容包括原材料,影响刺激器官的特性诸如产品的形状、颜色、气味和质地以及消费者习惯。该机构旨在提供新产品,改进现有产品,再就是进行饮食方面的基础研究以了解复合食物的机理。该机构十分注意自身的发展,1987年在洛桑开设的研究和营养中心成为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食物研究实验室之一。该机构在十个国家共设有19个技术开发分部。1990年公司的研究开发经费为5.6亿瑞士法郎,占年销售额的比重达12%以上。 2010年在全球五百强企业中排名第44位,营业收入991.145亿美元。目前,雀巢在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中共建有500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雀巢公司婴儿奶粉事件剖

雀巢危机 ——案例剖析:雀巢公司婴儿奶粉事件 一、雀巢公司背景简介和案例回顾 (一)雀巢公司标志 “”的意思是“小小”,这个温馨的鸟巢作为雀巢公司的标志,深受消费者熟悉和喜爱。它源自于其创始人享利·内斯特尔(Henri Nestle)先生的名字Nestle。实际上,内斯特尔(Nestle)英文的含义是“舒适安顿下来”和“依偎”,而雀巢图形自然会使人们联想到慈爱的母亲哺育婴儿的情景。它代表着雀巢公司的理念:关爱、安全、自然、营养。作为全球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秉承一贯的理念和原则,以人为本,以质量为重,为世界各国的消费者提供优质食品,带来美好生活。 (二)雀巢公司历史 1867年,雀巢公司创始人,一位居住在的家享利·内斯特尔(Henri Nestle)先生。用他研制的一种将与麦粉科学地混制而成的婴儿奶麦粉,成功地挽救了一位因母乳不足而营养不良的

婴儿的生命,于是他以他的名字Nestle为其产品的品牌名称,并以鸟巢图案为商标图形,创立了育儿奶粉公司,从此开创了雀巢公司的百年历程。 1905年,雀巢育儿奶粉公司与现在雀巢公司另一源头英瑞炼乳公司合并,取名雀巢英瑞炼乳公司,成为当时世界级食品巨头。1949年与瑞士美极公司合并,改为现名雀巢食品公司。20世纪初,公司开始实行多样化生产,并在世界各地收购并建立企业,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其分支机构开设在美国、日本、德国等20多个国家已有1200多家工厂、商号,总部设在瑞士的韦维。 雀巢危机:,和等地不断有婴幼儿因喝过雀巢公司出产的而生病,人数包括死亡的人每年达到1000万人。为此,美国等地的消费者从起发起了一场长达十多年的拒买雀巢食品的运动。直到雀巢公司承认并实施有关经销母乳替代品的国际法规,国际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委员会才宣布抵制运动结束。 (三)雀巢公司现状 目前,雀巢公司年销售额达到477亿美元以上,其中的大约95%来自食品的销售,因此雀巢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其规模之大已到了无法确切统计其产品种类和数量的程度。8500种食品、饮料和医药用品均使用雀巢这一品牌,加上各种不同的包装、规格,雀巢公司产品的种类已多达22,000余种。雀巢在五大洲的60多个国家中共建有400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二、雀巢的国际化战略和危机的产生 雀巢20世纪七年十年代的危机主要是由于其国际经营活动尤其是其错误的国际销售战略所造成的,以下从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对东道国的影响以及雀巢国际销售战略的角度具体分析其危机是如何产生以及如何升级的。 (一)跨国公司经营活动对东道国的影响

雀巢案例分析.doc1

危机沟通案例分析 ——雀巢奶粉碘超标事件 雀巢奶粉碘超标风波案例描述: 2005年5月25日,浙江省工商局公布儿童食品质量抽捡报告,其中国际知名品牌雀巢的金牌成长3+奶粉被查出碘含量超标。对于奶粉,国家标准是每百克碘含量应在30微克到150微克之间,而雀巢的这种产品被发现碘含量达到191微克到198微克,超过国家标准的上限40微克。据食品安全专家介绍,碘如果摄入过量会发生甲状腺病变,而且儿童比成人更容易因碘过量导致甲状腺肿大。 5月26日,雀巢中国公司做出反应:承认碘超标事实,解释碘超标是由于牛奶原料天然含有的碘含量存在波动而引起,并且该成分的含量甚微,又声称该项碘检测结果符合《国际幼儿奶粉食品标准》。 5月27日雀巢中国有限公司发布声明,以中国营养学会公布的《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为参照,称儿童碘摄入量的安全上限为每日800微克为参照,因此雀巢金牌成长3+奶粉“是安全的”。 5月28日,雀巢正式对外公布,出现碘超标质量问题的奶粉批次为:2004.09.21。但却拒绝透露生产数量及销往哪些市场。事实上雀巢在事件正式曝光前15天便已经知道了流向市场的不合格奶粉的批次和流向。 5月28日,与雀巢公司的推三挡四、故意拖延却无实质性措施对照,家乐福等部分经销商开始对雀巢奶粉进行自发下架处理。 5月29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播出专题:《雀巢早知奶粉有问题》。 6月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表态支持消费者起诉雀巢,并公开指责雀巢公司明知奶粉有问题仍然任其上市销售,不能自圆其说。 6月2日云南昆明发现雀巢同样产品另一批次奶粉碘超标。 6月5日,迫于巨大压力,雀巢首次正式向消费者表示道歉,但表示购买该批次奶粉的消费者不能退货,只能换货,且只能更换同类型号产品。而随后雀巢中国公司商务经理孙莉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表现得毫无耐心,对记者的提问毫不配合,甚至三次摘下耳麦企图中断采访并以沉默来应对,回答更是不着边际。当记者问“消费者很想知道出问题的这些奶粉究竟销往什么地方了,你们查清楚了吗?”时,孙女士称“我们都有掌握”,但又称“这个数字由公司掌握,我本身不是搞生产的。”,“我作为公关部经理,目前掌握的信息就是我们新闻稿发布的信息,如果有进一步的消息我会再告诉你们。”

广告案例分析—以雀巢咖啡为例

雀巢咖啡广告案例分析 一、雀巢最新广告 1、广告简介: 2011年11月,雀巢咖啡启用韩寒作为首个国内代言人,携手奥美广告公司、创作全新广告片,以“活出敢性”的广告语取代原来耳熟能详的“味道好极了”。这支广告片由香港导演关锦鹏执导,用韩寒最为人熟悉的两个角色诠释雀巢咖啡的新理念,激励年轻人活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2、广告内容: 首先是“印有雀巢咖啡LOGO杯子”的镜头,画面下方介绍韩寒:作家、车手、博主。接着韩寒喝口雀巢咖啡,继续写作,手轻轻一挥,稿纸顿时四散飞扬。旁白:写作最快乐的事,莫过于让作品成为阅读者心中的光芒。一串一闪而过的镜头之后,韩寒放开双手从摩托车上站起来,展开双臂,巧妙的表现出了“敢”的主题。 接着是韩寒边喝咖啡边回忆自己对“勇敢、梦想、希望”的理解,穿插着残疾人参加马拉松比赛的镜头、小女孩在观看追梦女孩的表演、自己去希望工程做志愿者奉献的画面。而雀巢咖啡总是陪伴左右,它已经成为自己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最后韩寒说道:只要你敢,总会有光芒指引你。活出敢性,雀巢咖啡。 3、案例评析: (1)广告创作背景 SWOT分析 优势(strengths): 雀巢咖啡已成为世界知名的品牌,消费者忠诚度较高。在速溶咖啡消费程度相对较高的区域建立了速溶咖啡市场领导者地位。味道好、提神、缓解压力的功能性诉求已深入人心,红黄暖色的包装、充满人文情怀的广告宣传满足了消费者的感性诉求。 劣势(weaknesses) 品牌形象仍不够清晰,广告核心诉求于竞争对手没有明显的差异。广告宣传强调着重口味,但忽视了目标消费群的个性化特征。雀巢奶粉的负面新闻也为雀巢咖啡减分不少。 机会(opportunities) 经过多年的努力,雀巢咖啡转化了一部分习惯喝茶的中国消费者,中国咖啡消费量以每年15%的速度增长,形成巨大消费潜在市场。目前在宣传上没有很清晰的品牌特质区隔。广告中仍主要以咖啡的功能性需求为主,努力将其打造成品质生活的必备品。 威胁(threats)

雀巢并购案例

雀巢并购银鹭案例分析 一、并购双方简介及过程 1、收购方——雀巢公司 1867年由亨利·内斯特莱创建,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沃韦,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 雀巢公司2010年销售额达到1097亿瑞士法郎,纯利润达到342亿瑞士法郎。其中的大约95%来自食品的销售,因此雀巢可谓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也是最大的跨国公司之一。 公司以生产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闻名遐迩,目前拥有适合当地市场与文化的丰富的产品系列。雀巢在五大洲的81个国家中共建有443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2、被购方——银鹭食品有限公司 银鹭事业始创于1985年,而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成立于2006年6月,位于海滨开放城市——中国厦门,是福建省乃至全国最大的罐头、饮料生产基地之一、福建省重点扶持成长型企业、中国罐头工业十强、中国食品工业突出贡献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 公司以“人才、科技、名牌”的发展战略为基石,以绿色科技、人文关怀为努力方向,内强管理,外拓市场,实现银鹭处处相伴、关爱时时相随的“银鹭所在,关怀至爱”的愿景。 集团以食品饮料生产为支柱,涉及果蔬保鲜、进出口贸易、包装材料制造、农产品深加工科研开发、电子科技、房地产开发、实业投资等多种产业领域。银鹭集团目前的的业务横跨农产品、食品、锅炉、电子、酒店、房产等众多领域。 3、并购过程 2011年4月18日,雀巢与银鹭签署了战略合作意向协议。 5月24日,商务部对此并购交易正式立案。 8月26日,雀巢收购银鹭通过了商务部反垄断审查,正式获批。 9月8日,雀巢公司与银鹭食品集团在第15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上正式签署股权转让合资协议。 11月17日,银鹭厦门总部“年产60万吨食品饮料新厂”正式开工,同时银鹭还将总部迁至厦门市湖里区五缘湾。 4、并购结果 2011年11月17日,经过近两年的洽谈和沟通,银鹭正式“嫁给”了雀巢——雀巢收购60%股权并获得监管部门审批通过。 根据协议,银鹭、雀巢将通过合资改组原银鹭食品集团公司,改组后拥有新股东成分的银鹭食品集团公司,雀巢方持股60%、银鹭方持股40%,但继续由银

雀巢公司案例分析

公司如何实现在成熟市场 中持续增长 前言 我们小组共有六名成员,按照发挥和兼顾各位同学优势和特点的原则,并通过小组会讨论做了合理的分工,我们从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战略管理》(第8版)概念与案例中选择了“雀巢, 在成熟市场持续增长”的案例,充分运用了战略管理工具,回顾分析雀巢公司八年来战略的成功以及存在的不足,我们在参考学习了相关模板的基础上,经过小组成员反复讨论修改而形成本报告。全文共分为雀巢公司发展情况、背景分析、存在问题、战略分析、发展战略及举措、案

例总结及启示七个部分。 目录 一、雀巢公司发展情况 (1) 二、雀巢公司战略背景分析 (2) 三、案例分析目标 (3) 四、1997年雀巢公司外部环境 (3) 五、1997年雀巢公司内部条件 (4) 六、战略分析与选择 (5) 七、布拉贝克的重要战略措施分析 (6) 八、战略举措建议 (9) 九、案例总结及启示 (9) 一、雀巢公司发展情况 雀巢公司1866年创建于瑞士,是世界最大的食品制造商。该公司最初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后来发展到速溶咖啡、炼乳、奶酪、巧克力制品等数10种,2005年销售额高达910亿瑞士法郎。 1982-1997年间,雀巢公司在CEO穆特·毛赫尔带领下,

成功实现了从一家完全植根于欧洲的奶制品和咖啡制造商转变成为一家真正多元化的全球性食品公司,在世界食品行业占据领导地位。毛赫尔主要通过并购来发展雀巢,在这16年间,并购花费超过331亿瑞士法郎,销售增长了一倍多,利润是原来的3倍,年均总股东报酬高达17%。 1997年6月,彼得·布拉贝克-莱特马斯接任雀巢公司新CEO。此时,雀巢面临一个基本挑战: 如何使公司在成熟市场上有机增长重新焕发活力。当时外部扩张的局限性令布拉贝克认识到公司战略再定位的必要性。1997-2005年间,布拉贝克通过战略再定位对公司实现了内部及外部的有机增长,9年间总销售额增长30%,年销售额达910亿瑞士法郎,利润达到80亿瑞士法郎,净收入增长一倍,但员工人数仅增加11%。实现140岁得食品巨人得以重生。 二、雀巢公司战略背景分析 ㈠1997年到2005年,雀巢公司总销售额及净收入总体呈现上升趋势,其中总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2.49%,4.06%,9.06%,4.02%,5.27%,-1.3%,-1.4%,4.96%。由此可见,2002至2004年期间,公司总销售额和净收入出现明显的下滑,2005年尽管两项指标在,但股权收益率却不及1997年。 ㈡虽然公司CEO布拉贝克非常重视创新,且研发费用在9年间增加了93%,但是直到2005年真正为雀巢带来近70%主营收入的生意还是传统的成熟市场。可见,公司研发成本的大量投入并没有发挥显著的成效。 ㈢雀巢公司的产品种类多,分布广,适合任何国家任何

雀巢徐福记并购案分析

雀巢徐福记并购案分析 组员:简代红、杜梦琳、康萤、罗丹、熊庆 下面主要分为7个模块给大家讲解: 分别是(一)企业的背景 (二)并购目的 (三)并购过程 (四)并购类型 (五)并购前后股权结构的变化 (六)并购后的财务影响 (七)并购后的协同效益 (一)企业的背景: 一、雀巢公司简介: 该公司于1867年创建于瑞士日内瓦,20世纪初,公司在世界各地收购并建立企业,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食品制造商。最初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后因巧克力棒和速溶咖啡而闻名于世,其旗下的著名品牌有“哈根达斯”和“雀巢咖啡”。2010年在全球五百强企业中排名第44位,营业收入991.145亿美元。目前,雀巢在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中共建有500多家工厂,所有产品的生产和销售由总部领导下的约200多个部门完成。雀巢销售额的98%来自国外,因此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 二、徐福记公司简介: 创始于1978年,创办者徐氏兄弟,徐福记是由来台湾的徐氏兄弟——曾分别在台湾经营徐记食品,

徐福记食品、安可食品、巧比食品等知名品牌,被誉为”二十年金字招牌。是中国最大的糖果品牌和糖果企业之一。它于1992年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注册创立东莞徐福记食品有限公司”。凭借33年(1976-2009)成功的市场销售经验,开拓新局,快速获得成长扩展。 1997年徐福记与新加坡汇亚集团(TRANSPAC)及仲华海外投资基金共同合资,为集团带来崭新思维及理念,共同成立BVI徐福记国际集团,并注册成立东莞徐记食品有限公司,专事经营徐福记品牌在中国糖点领域的永续发展。2000年,徐福记正式涉足现代渠道的经营管理。为集团在中国零售市场的大步拓展,扎下厚实的根基。2008年徐福记在中国拥有100家销售分公司,超过33000个直接管控的终端零售点,成为中国最大的糖果品牌和糖点企业之一。 (二)并购目的: 一、雀巢方面并购目的: 1、中国消费市场巨大,看准商机。雀巢总部位于日内瓦,但是销售额的98%都来自国外,被称为“最国际化的跨国集团”,中国人口众多,消费潜能大,因此看准中国市场商机。雀巢在并购徐福记之前,已经收购了云南山泉矿泉水,及厦门银鹭饮料公司,雀巢在中国的并购链条不断延长,意图明显。 2、通过并购扩大市场份额。资料显示,一直以来,雀巢的目标是在2020年实现新兴市场对该公司总体营业收入的贡献率达45%,而目前这一数字为33%左右。在我国的糖果市场中,雀巢的份额约占2%,在所有厂商中名列第五,而徐福记在国内糖果市场的占有率超过7%,排名第二。因此选择与国内优秀糖果企业合作,可扩大国内市场份额。

雀巢公司市场行为分析

雀巢公司市场行为分析 2003-09-10 案例 英国速溶咖啡的供给量为雀巢公司(Nestle)所控制。1990年该公司的“雀巢”(Nescafe)产品的销售量占该行业零售总量的47%,销售额占56%。在20世纪60—70年代,该公司的市场份额曾一度受到其他品牌产品的冲击,特别是通用食品公司(General Food)的“麦斯威尔”(Maxwell House)和布鲁克邦德公司(Brooke Bond)的“红山”(Red Mountain),以及许多零售商自有商标的产品。在20世纪70年代末,雀巢公司的市场份额降至40%以下,但它通过灵活的促销方式和不断推出新产品重新获得了原来的市场地位。与其他品牌相比,雀巢把竞争目标集中于价格低廉的零售商自有商标的产品,这些产品的市场占有量由1909年的33%降到25%。且销售额在1990年仅占15%。 下表给出了1990年英国整个速溶咖啡供给的市场份额,以及主要品牌所占市场份额。速溶咖啡既可以以生产者的品牌供应市场,也可以以零售商自有商标供应市场。雀巢产品完全以生产者的品牌供应市场。 供应商和主要品牌的市均份额,英国咖啡市场(1990) 品牌 销售额 销售量 雀巢 56.0 47.5 通用 19.5

18.0 布鲁克邦德 5.7 5.7 其他品牌 3.5 4.7 自有商标 15.3 24.1 进入市场难易与否取决于采取的进入方式。通过建立速溶咖啡的绿色生产线进入市场。需要大约3000万- 5000万英镑的投资。一个蒸干咖啡生产线需要3500万-6000万英镑。对于一个冷凝咖啡生产线,如果该生产线在现有的食品生产设备基础上安装,将减少投资数额。这些金额对于一个资金雄厚的大公司来讲根本不成问题。雀巢公司表示,蒸干生产线的最小效率规模能实现每年5000吨的产量,大约等于英国市场的10%。另一种进入市场的方法是进口成品咖啡,在英国包装,或者显示其原装品,正如食品商标集团和多威·艾格博兹公司那样。另一方面,虽然广告宣传投入给市场进入者设置了障碍,但实际上这并不是主要障碍,而是新企业无法提供质量超过雀巢品牌的产品,所以不能成功进入该行业。 定价政策上与主要供应商采取的制度基本相同。供给者的价目单表明了种种产品在每种情况下的价格,消费者依据购买数量和其他因素得到了满意的折扣。多数供应商对购买数量实行“基本”折扣,有些折扣依据的是商品规格和商品类别。折扣也表现为对零售商陈列商品和促销行为所实行的补贴,同时,为鼓励大宗订货,还实行特殊的价格减让。这些折扣的变化范围在供应商之间有很大差异。 在一般的颗粒咖啡市场中,主打品牌“雀巢”的价格是39便士(100克瓶装,下同),比其主要竞争对手“麦斯威尔”高出5便士;“咖啡山”也是39便士;种种不同质量的零售商自有

4.雀巢公司投资案例分析

项目投资管理——雀巢公司 雀巢于1867年诞生于瑞士日内瓦湖畔一个名叫韦维的小镇上,药剂师亨利·内斯尔创立一个牛奶制品工厂作为开端,但其飞跃是从7年后,朱勒斯·蒙耐瑞特从他手里收购公司后开始。雀巢产品线现横跨9个品类,拥有2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其中超过一半的知名品牌通过兼并与收购获得。 产品线现横跨9个品类,拥有20多个国际知名品牌,其中超过一半的知名品牌通过兼并与收购获得,使用雀巢品牌的食品、饮料和医药用品产品近万种,这就是雀巢,全球最大的食品制造商。 而今,一度被形容为“多而不精”的雀巢也开始谋求转型,转向一个健康、营养、高科技和个性化饮食的倡导者。主要产品为速溶咖啡、炼乳、奶粉、婴儿食品、奶酪、巧克力制品、糖果、速饮茶等数10种。其中的雀巢咖啡销量最大,主要是因为产品质量过硬,再就是品牌名称使得消费者在饮用时也确实体会到“舒适”、“依偎”的感觉。 在维持本公司在本行业市场内的领先地位上,雀巢公司堪称成功的典范。它的成功并不局限于某一局部战场,而是着眼于整条"战线"上的胜利。 下面,我们以雀巢公司在亚洲的出色表现,总结它雄踞市场领导地位的一贯原则。 长期展望与持久毅力。雀巢公司花大力气分析任何一个可能的市场机会并据此研制出最佳食品,然后努力使之成为一项成功的长期投资项目。雀巢公司为了进入中国市场,竟与中国坚持长达13年之久的对话,才受到黑龙江省的邀请,准允在那里生产奶制品,足见它的耐心程度。 彻底了解顾客。雀巢公司通过坚持不懈的市场营销研究和搜集信息来研究自己的顾客,包括最终消费者和交易的情况。它拥有自己遍布全球20家的研究机构,广泛进行消费者偏好调查。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推动下,90年代中期以来,西方世界掀起的一股新的企业联合、兼并、收购浪潮,是企业集团化趋势的显著表现。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兼并或组建大的企业集团,是增强其实力的有效途径。特别是在当今竞争激烈的条件下,对提高企业抗风险能力,不失为一条良策。模块组合不应误解为把企业肢解为小的模块,从而得出与企业集团化相悖的结论。无论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可以进行模块组合,其与整合营销在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方面殊途同归。 20世纪初,雀巢公司开始实行多样化生产,并在世界各地收购并建立企业。其分支机

成功企业案例 雀巢

世界食品企业发展案例研究1:雀巢公司 供稿人:崔晓文供稿时间:2008-9-23 在世界食品产业经济舞台上,活跃着一批跨国大企业集团,如雀巢、联合利华、达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他们业已成为食品产业经济活动的主角。我们从排名世界食品饮料行业前列的跨国公司中选择若干典型企业作为案例,从企业概况、发展历史,并注重从并购重组和经营管理策略等方面,分析世界食品跨国企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作为开篇,我们介绍雀巢公司的情况。 一、概况 雀巢公司(Nestle)创建于1867年,总部在瑞士沃韦(Vevey),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制造商。2008年《财富》500强位居第57位,营业收入896.3亿美元,利润88.74亿美元,在全球拥有500多家工厂,近28万名员工。 雀巢公司最初以生产婴儿食品起家,现在的经营项目已扩展到饮料、调味品、宠物食品、乳制品、巧克力、冰淇淋、药品等。 雀巢进入中国已有20多年,取得了持续性的赢利增长。雀巢对大中华区的直接投资已累计达7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拥有20多家工厂,十几家独资及合资企业,在上海设立了研发中心,2008年雀巢北京研发中心也开业。2007年,雀巢大中华区的销售额为21亿瑞士法郎(130亿元人民币)。 二、并购状况 1、发展及并购史 1867年,药剂师亨利·内斯特莱在瑞士创建了雀巢公司,并以盾形纹章——鸟(雀巢)作为公司的标志,这便是后来驰名全球的雀巢公司的雏形。在这以后的100多年中,雀巢公司靠打破区域市场的束缚,进行跨国兼并来壮大自己的规模,调整企业发展重点,扩大产品种类,成为全球性企业。 1890年~1902年期间,雀巢陆续在欧美设厂,并与现在雀巢公司另一个源头英瑞炼乳公司(Anglo-Swiss Condensed Milk Company)合并,成为当时世界级食品行业的巨头。 1929年,雀巢公司成功并购了三家巧克力公司(Peter, Cailler, Kohler)。 1938年,雀巢公司正式推出雀巢速溶咖啡。这项发明为雀巢带来了巨大的利润。二战之后,雀巢确立了向全球发展的长期目标,并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的投资及并购行动。

徐福记被收购案

雀巢并购徐福记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2011年7月11日,雀巢和徐福记同时宣布,雀巢和徐福记的创始家族签署了合作协议,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的股份。2011年12月7日,获得商务部批准。 按照方案安排,雀巢将首先收购徐福记独立股东所持有的43.5%的股权,收购价为每股4.35新元,相当于过去180天按成交量加权平均股价溢价24.7%。雀巢公司随后再从徐氏家族目前持有的56.5%的股权中购得16.5%的股份。雀巢将为此支付约17亿美元。 这是雀巢大中华区总裁狄可为2011年3月履新后主持完成的第二桩收购案。雀巢在11月份刚刚完成对国内蛋白饮料和八宝粥市场份额最大的厦门银鹭食品集团有限公司60%的股份收购。在狄可为治下的雀巢中国区版图中,咖啡、乳制品、威化和糖果,以及液体饮料和调味品,将会成为雀巢未来业务发展的五大重点领域。此次雀巢收购徐福记之举,奠定了雀巢在糖果市场的霸主地位。不难预见,未来的糖果市场将会因为雀巢公司的渗透而大幅洗牌。 二.洽购进展 (1)2011年7月5日,雀巢被指洽购徐福记,徐福记新加坡停牌;徐福记证实与雀巢洽谈收购事宜; (2)7月6日,雀巢证实正在洽购徐福记。不过并购需要跨越很多障碍;徐福记称不会将公司全部卖给雀巢,更侧重合作; (3)7月7日,雀巢三月内两起并购,很多专家分析称对民族品牌威胁大; (4)7月8日,雀巢收购徐福记,但是垄断动机明显,前景不被看好; (5)7月9日,徐福记承认雀巢洽购的甜与苦; (6)7月11日,雀巢已和徐福记签协议,拟17亿美元购60%股份; (7)7月12日,雀巢中国公司称111亿控股徐福记获批有望。 (8)12月7日,徐福记国际集团在新加坡交易所发布公告宣布,商务部昨天已经批准了雀巢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徐福记60%股权的交易。雀巢计划把徐福记从新加坡交易所摘牌。摘牌时间将另外公布。 目前徐福记集团暂时没有因为审批通过而有所变动,公司人事及各部门都维持不变。合资之后,徐福记的业务、营运初步也不会改变,徐福记现任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徐承将继续留任CEO(首席执行官)。孙天珍表示:“但未来随着与雀巢合作的深入,两家公司肯定在

(新)雀巢成功的营销案例

雀巢胜利的营销案例 导读:雀巢的胜利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模块组合营销战略的实施是一严重因素。 一提起“雀巢”,许多人马上就会想起雀巢咖啡,因为国内大众对“雀巢”的认识,也许大都是从雀巢咖啡那句家喻户晓的广告词“味道好极了”开始的。 其实,雀巢公司的经营范围很广博,按其营业额分配为,饮品(23.6%),麦片、牛奶和营养品(20%),巧克力和糖果(16%),烹饪制品(12.7%),冷冻食品和冰淇淋(10.1%),冷藏食品(8.9%),宠物食品(4.5%),药品和化妆品(3%),其他制品和事业(1.1%)。 雀巢公司的300多种产品在遍及61个国家的421个工厂中生产。很多业内人士都熟悉雀巢公司的一个经典掌故,那就是在雀巢咖啡诞生之初,曾因为过分强调其工艺上的突破带了的便利性(速溶)而一度使销售产生危机。原因在于,许多家庭主妇不愿意接受这种让人觉的自己因为“偷懒”而使用的产品。 1990年雀巢公司的营业额为460亿瑞士法郎,而在1997年,头10个月的营业额已高达569亿瑞士法郎,比去年同期增长217.5%。1994年底雀巢被美国《金融世界》杂志评选为全球第三大价值最高的品牌,价值高达115.49亿美元,仅次于可口可乐和万宝路。雀巢公司被誉为当今世界在消费性包装食品和饮料行业最为胜利的经营者之一。 雀巢因什么胜利? 雀巢的胜利自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其中,模块组合营销战略的实施是一严重因素。公司设在瑞士日内瓦湖畔的小都市贝贝(VEVEY)总部对生产工艺、品牌、质量控制及主要原材料作出了严格的规定。 而行政权基本属于各国公司的主管,他们有权根据各国的要求,决定每种产品的最终形成。这意味着公司既要保持全面分散经营的方针,又要追求更大的一致性,为了达到这样的双重目的,必然要求保持一种奥秘的平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