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

根据农业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精神~我省结合本省实际~编制了《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重点推进10种优势农产品和21个优势产业带建设~实现了主要优势农产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强农产品竞争力、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为制定《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一、《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的主要成效、做法与存在的问题

,一,主要成效

2003年《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以来~全省加大工作组织力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整合各类社会资源~着力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提升了优势农产品整体发展水平。

1、生产稳定发展~集中度提高。2007年全省小麦、水稻、棉花、茶叶、蔬菜、蜂产品、水产品总产量为1239.55万吨、1523.94万吨、37.47万吨、7.08万吨、2233万吨、1.43万吨、166.45万吨~分别比2002年增加69.79%、15.25%、6.12%、46.6%、18.2%、23.28%、1.88%。油菜总产量118.2万吨、花生总产量61.81万吨~因受市场影响~面积减少~总产减少。猪牛羊禽肉总产量

— 1 —

323.51万吨~持平稳定。10种优势农产品生产进一步向优势产区集中。小麦、水稻、“双低”油菜、花生、茶叶、蜂产品、水产品优势区域生产集中度由2002年的81.2%、35.0%、76.1%、70.57%、48.8%、60.3%、48.6%分别提高到

83.50%、39.76%、85.82%、75.54%、65.25%、64.34%、49.17%~棉花、蔬菜、猪牛羊禽肉优势区域相对稳定~优势农产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

2、品种结构优化~产品质量提高。优势农产品品种进一步优化~优质率不断

提高。2007年全省小麦优质率61.3%~水稻优质率68%~油菜优质率91%~分别比2002年提高了35.9个、33个和11.2个百分点~名优茶和高品质棉继续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5%~畜禽良种覆盖率达86%~渔业良种覆盖率达75%~蔬菜生产基地质量安全合格率达到97%以上~畜产品瘦肉精检出率为零~水产品氯霉素检出率为零。全省涌现出?稼仙?牌大米、?雁湖?牌面粉、?丰大?牌面条、?大平?牌油脂、?汪满田?牌茶叶、?福润?牌肉产品、?女山湖?牌大闸蟹、?百春牌?蜂产品等一大批名牌产品。

3、农业产业化发展加快~龙头企业带动辐射能力增强。全省围绕10种优势农产品~培育十大主导产业~发展壮大一批龙头企业。2007年~全省龙头企业,组织,发展5800家~国家级龙头企业20家~省级龙头企业313家。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达150家、超5亿元的达40家、超10亿元的达15家。全省龙头企业,组织,带动农户690万户~农业产业化经营为全

— 2 —

省农民户均增收1000元。

4、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壮大~组织化程度提高。全省围绕优势农产品~在优势

区域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着力提高农民和农业组织化程度。2007年全省

农民合作组织发展到5650个~基本覆盖了全省10大主导产业和21个优势产业带,群,~为推进农业专业化、区域化、规模化、品牌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发挥了重要作用。

5、市场开拓步伐加快~营销领域拓展。全省已建成各类农产品批发市场近418家~其中产地批发市场160多家~有27个重点批发市场被农业部确认为定点批发

市场~全面开通鲜活农产品运销?绿色通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交流活动~与沪、苏、浙、鲁、粤五省市签订了农业合作框架协议~与上海签订了《沪皖安全优质农产品互认协议》。不断拓展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空间~与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良好农业合作关系。2007年~全省在沪苏浙地区注册、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的公司达876家~年销售额已达340.75亿元。其中~全省在上海注册、主要从事农产品贸易的公司达347家~年销售额已达226亿元。

6、农民收入较快增长~优势产品贡献大。2007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556元~比2002年增加了1439元~年均增长13.59%~结束了多年低位徘徊状况~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农民家庭经营纯收入1820.86元~比2002年增加了516.06元。据调查~优势区域的小麦、水稻平均亩产比非优势区域约高— 3 —

160斤、220斤~农民亩均增收116.8元和162元。

,二,主要做法

总结《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2003,2007,年》实施情况~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的主要做法为:

1、在工作布臵上~融入中心~合力推进。为加快推进全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省委省政府在工作布臵和安排上~把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列入全省重点工作~作为各级政府行为全力推进。一是省政府皖政“2003”56号文件批转《安徽省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印发全省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执行。明确提出实施非均衡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小麦、水稻、棉花、“双低”油菜、花生、茶叶、蔬菜、猪牛羊禽肉、蜂产品、水产品10大优势农产品。二是省政府皖政“2003”52号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施意见》配套文件~提出围绕优势农产品~在优势区域内~按照?一个产业、一批龙头企业、一片生产基地、一个配套政策、一套工作班子?办法~建立了组织实施体系。三是充

分融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任务。把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和建设成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的发展目标充分衔接~有机地结合~重点建设淮北优质强筋小麦、沿淮优质弱筋小麦、沿江地区水稻、沿江高档棉、淮北中档棉、沿江和江淮的?双低?油菜、皖南、大别山区无公害茶叶、淮北优质高油花生、江淮丘陵及沿淮低油花生、出口蔬菜基地、棚室反季节无公害蔬菜、江淮地区生猪~淮北地区

— 4 —

肉牛、淮北地区肉羊、江淮和沿江地区肉禽、皖南山区蜂产品、沿江和沿淮地区水产品21个优势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以此推动全省农业走区域化、优质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之路。

2、在产业发展上~突出重点~整体推进。立足产业整体开发~突出抓好科技进步、标准化生产、质量安全、产销衔接和产业化经营等五大重点环节~着力推进优势产业带建设。一是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重点发布推广水稻、小麦和油菜等主导品种146个~主推技术65项。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推广面积3642.5万亩~防治农作物病虫害3.2亿亩次。实施小麦高产攻关和水稻提升行动~建立小麦和水稻核心示范区800万亩~组织了省级50名专家对口指导服务小麦和水稻生产大户。实施农业科技入户示范工程~开展农业信息服务?三电合一?试点。推广种草养畜,禽,、牧业清洁生产和畜禽饲养综合配套技术。推广饲养小区规模养殖技术~实行饲养、管理、标准、防疫、良种、排污六配套。名优特农产品品种苗种批量生产技术有新突破~产量明显提高。二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围绕优势农产品~审定筛选制定了260项农业地方标准。建设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18个县~各类核心示范区250多个~辐射带动标准化种植基地1070万亩~标准化畜禽养殖基地140个~标准化水产养殖基地90多万亩。三是不断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开展了粮、油、

棉、茶等主要农产品质量普查和安全监测~建设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313万亩。全省获农业部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达到994个~911

— 5 —

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加大检疫执法力度~全省共建立24个公路动物防疫监督检查站~制定了《安徽省高致病性禽流感防治应急预案》~全面开展鱼病测报工作~测报面积覆盖全省重点养殖区。四是多种形式开拓农产品市场。在上海、北京、合肥等地举办安徽名特优农产品、绿色食品展示展销会。启动了安徽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网~开展龙头企业网上招商活动。实施皖优农产品进超市工程~扶持进超市销售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五是加快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强力推进?121?强龙工程的实施~培育和壮大一批规模大、实力强、带动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实施农业品牌战略~提高农产品的质量、档次和市场竞争力。2007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达1400多亿元。实施了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示范创建工程~建立了50个省级示范合作经济组织~成立了全国首家省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联合会。

3、在资源配臵上~集中扶优~强力推进。通过规划引导~集中资源~着力推进产业带建设。一是项目投资和资金安排上向优势产品和区域倾斜。在申报农业部项目和省安排资金时~重点支持10种优势农产品和21个优势产业带项目建设~安排优势农产品和区域的项目占国家和省投资的95%以上。二是组织实施良种补贴。2007年全省共组织实施小麦、水稻、油菜、棉花四大作物良种补贴。其中~水稻和油菜实行普惠制直接补贴。水稻补贴面积3446万亩~补贴资金4.65亿元,油菜补贴面积1111

— 6 —

万亩~补贴资金1.1112亿元。小麦和棉花良种补贴实行政府采购优惠价供种方式。小麦补贴面积1100万亩~补贴资金1.1亿元。棉花补贴面积200万亩~补

贴资金3000万元。三是认真落实农机购臵补贴政策。全省重点补贴了水稻插秧机、小麦精少量播种施肥机、免耕,旋耕,播种机、深耕深松机、稻麦联合收获机、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谷物烘干机等~发放补贴资金15574万元~拉动农民投入11.35亿元~补贴各类先进适用农业机械41000台。四是整合资金~保证重点。2007年省财政产业化扶持资金6000多万元~重点扶持10大主导产业国家和省级龙头企业。安排良种良法配套资金7900万元~建设小麦、水稻核心示范区。安排农产品优质化工程500万元~用于优质农产品示范基地建设。安排310 万元重点建设23000个畜禽规模化养殖小区,场,。建立禽流感防控专项资金3120万元~扶持禽业龙头企业发展。安排农产品进超市工程400万元~扶持优势农产品进超市。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全省推进优势农产品布局~加强产业带建设~全面提高了农产品竞争力~提高了农业效益~促进了农民增收~取得了可喜成效。但是~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主要表现在:一是产业带建设运行机制和目标体系研究不够~工作着力点不够清晰。二是引导资金投入不足~没有专项建设资金~难以从根本上调动各地积极性~全面推进重点环节的各项建设。三是龙头企业、农

— 7 —

民合作经济组织在产业带建设中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二、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业和农村经济全局~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重点~以深化农村改革为动力~以强化科技进步为支撑~以发展优势产品、优势区域、优势产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区域块状经济~促进农业生产布局优化~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构建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形成全省各具特色、科学合理、区域明显、竞争力强的农业产业新格局~全面提升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二,基本原则

1、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臵中的基础性作用。立足区域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按照市场需求品种结构变动趋势~合理确定农产品优势区域的布局和产业发展目标。同时~切实加强政府宏观调控~通过科学调整布局~政策扶持引导~强化科技支撑~全面增强优势农产品产出能力~促进农产品总量平衡、结构平衡和质量提升。

2、坚持产业整体推进。立足优势品种和优势区域基础~促进产业集聚和提升~促使优势区域资源禀赋与优势品种布局相匹配~优势区域种养业与加工、流通等环节相衔接~主导产业与农

— 8 —

村服务业等相关产业相协调~加快优势产业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进程~着力培育专业合作组织~加速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优势产业集群~不断提高产业整体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3、坚持统筹协调推进。以规划统筹建设~切实发挥规划和政策的引导、调控作用~加强部门间、区域间联合协作~调动各方积极性~统筹利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建立分工明确、行动协调、持之以恒的良好机制~努力形成推动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合力。

4、坚持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关系~充分尊重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保障农民的市场主体地位。通过政策引导、市场带动、信息服务等途径~调动农民自觉自愿发展优势农产品生产的积极性~不搞违背农民意愿的强迫命令和?一刀切?。

,三,总体目标

力争经过8年的努力~使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更加优化~优势农产品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明显提高,使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区域农业功能、农产品基本供给能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资源高效利用水平、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到2015年~全省重点培育16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对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明显的优势农产品~建设27个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形成一批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

— 9 —

三、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

,一,优势产品与优势区域的确定

1、优势产品的确定。立足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选择消费需求增长潜力大~具有明显地区特色~市场竞争力较强的农产品。为此~在上一轮规划选定的产品基础上~按照总体布局、建设思路和既继承又发展的原则~本规划选择确定16种农产品。

,1,保留的产品。包括小麦、水稻、棉花、油菜、茶叶、花生、蔬菜、蜂产品、水产品等9个产品。这些产品国内消费需求量大~生产有潜力~是确保国内基本供给或具备较强出口优势的主要农产品。

,2,调整的产品。包括生猪、肉牛、肉羊、肉禽4个产品。考虑到生猪、肉牛、肉羊、肉禽4个产品在发展思路、布局和相关扶持政策上存在一定差异~本规划将上一轮规划中猪牛羊禽肉产品分开~作为4个产品。

,3,新增的产品。包括玉米、大豆、奶牛3个产品。玉米、大豆是增粮作物~又是农产品加工重要的原料~市场潜力大。我省淮北地区被新列入全国黄淮海玉米和高蛋白大豆优势区。奶牛业是世界公认的节粮、经济、高效型产业。我省奶牛基数小、规模比重大、饲草资源丰富~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上发展潜力巨大。2007

年省政府实施了奶牛业跨越式发展计划~奶牛业已成为我省畜牧业发展速度最快的产业之一。本规划将这3个产品纳入规

— 10 —

划范围。

2、优势区域的确定。本规划在优势区域上充分与全国规划范围对接~并适当考虑扩大幅射。上一轮规划产品~根据其生产发展变化的实际情况~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对优势区域重新进行确认和划定。对新增产品~原则上按国家确定的生产优势重点县~划定优势区域。

,二,16个优势产品区域布局与发展重点

1、水稻。安徽是全国水稻生产和商品调出大省~水稻是我省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点产品~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生产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我省通过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和质量水平得到了较快的提升~2007年全省水稻面积3307万亩~总产量271.3亿斤~外销量达到77.8亿斤~优质率达到68%。但是~与全省平均水平和相邻省相比~水稻单产和质量水平仍然不高~稻谷产业化经营规模不大~水稻产业提升的潜力十分巨大。

区域布局:在淮河沿岸的单季稻作区、江淮丘陵单季稻区和沿江双单季稻兼作区~选择滁州、六安、蚌埠、淮南、合肥、安庆、巢湖、芜湖、宣城、马鞍山、池州、铜陵、阜阳、黄山14个市的48个重点县,市、区,作为水稻优势区~着力建设发展优质稻。优势区域水稻总面积3072.53万亩~占全省水稻总面积的92%~产量占全省的92%。

主攻方向:以主导品种和主体技术的集成推广为重点~加快

— 11 —

优质专用品种推广~大力推进以合理增加穗数、推广轻简栽培、统防统治、配方施肥和机械化作业为主要内容的“一增四推”技术~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

艺结合,加强稻田配套水利设施和耕地质量建设~增强防灾减灾能力~稳定提升生产能力,加快优势区域稻米产业化步伐~发展壮大稻米产、加、销龙头企业~培育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提高经济效益。

发展目标:稳定水稻面积~提高单产和质量水平~提升稻米加工水平和档次~满足市场需求。以2007年为基数~优势区水稻面积稳定在3080万亩~到2015年~亩产增加50公斤~总产增加30亿斤~优质率提高到85%以上。

2、小麦。安徽是全国小麦主产省~常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居全国第4位。近年来~通过大力推进小麦高产攻关活动~2007年小麦平均亩产317.9公斤~首次超过307.5公斤的全国平均水平~总产222.3亿斤~调出量104.6亿斤~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我省小麦生产仍具有较大的潜力~2007年小麦单产水平比河南低63公斤~比山东低60公斤,高档强筋、弱筋等专用小麦的比例仍然较低,良种良法配套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确保小麦有效供给、满足市场优质化需求的任务仍然很重。确保我省小麦生产实现新的突破~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十分必要。

区域布局:在淮北沿淮地区选择亳州、阜阳、宿州、淮北、淮南、蚌埠、六安、合肥、滁州9个市35个重点县,市、区,

— 12 —

作为小麦优势区~力争建成我国重要的商品小麦生产基地和加工转化聚集区~基本满足国内食品加工业需求。该优势区城小麦总面积3110万亩~占全省小麦总面积的89%~产量占全省小麦总产量的91%。

主攻方向:在单产水平上~高产地区确保单产稳定~中产地区着力单产提升~低产地区加快单产水平提高~稻茬麦地区力争再上新水平,在技术措施上~突出?四防?~即防倒伏、防冻害、防病虫、防早衰~进一步强化优质高产良种、科学播种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保护性耕作等关键技术的集成配套~提高技术

到位率,在产业化经营上~鼓励和发展小麦产加销一体化~降低生产成本~全面提高小麦市场竞争力和生产效益。

发展目标:稳定小麦种植面积~增加单产和总产。以2007年为基数~核心区小麦面积稳定在3110万亩~到2015年~平均亩产提高50公斤~总产增加31亿斤。

3、玉米。玉米是粮食、饲料和工业原料兼用作物。2007年~全省玉米面积达到1066万亩~总产50亿斤~跨入全国玉米生产大省行列。但由于种植粗放~玉米单产水平一直较低。近年来~随着玉米功能用途径的拓展和畜牧业的发展~我省玉米产需矛盾突出~2007年全省玉米调入量达到32亿斤~随着全球玉米消费量不断上升~满足省内需求的压力将越来越大。必须发挥优势~扩大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不断提高我省玉米自给能力。

区域布局:在沿淮淮北地区夏玉米~选择亳州、阜阳、宿州、

— 13 —

淮北、蚌埠、滁州、合肥、六安8市28个重点县,市、区,作为玉米优势区~充分挖掘资源潜力~调优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该优势区域玉米总面积980万亩~占全省玉米总面积的92%,产量288万吨~占全省总量的93%。

主攻方向:加强农田基本建设~培肥地力~改善排灌条件~增强农机作业水平~不断改善玉米生产条件,加大政策扶持~扩大玉米面积~优化品种结构~着力发展籽粒玉米~积极发展籽粒与青贮兼用和青贮专用玉米~适度发展鲜食玉米生产,集成推广高产专用品种、合理密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机械化播种和收获等五项关键技术~提高玉米单产水平~实现玉米增产方式的转变。扶持玉米龙头企业~发展订单生产~加强产需对接。

发展目标:稳定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依靠科技提高单产~增加总产。调优品种结构~以籽粒玉米生产为主~积极发展籽粒与青贮兼用和青贮专用玉米生产~并适

度发展鲜食玉米生产。到2015年玉米面积扩大到1200万亩~单产提高到450公斤~总产达到540万吨。

4、大豆。安徽是黄淮河夏大豆的主要省份之一~由于淮北平原雨热同步、光照充足~有利于大豆蛋白质的形成与积累~是优质高蛋白食用大豆的重要产地~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2007年全省大豆面积1407万亩~总产22.7亿斤。近年来~受基础设施薄弱、种植粗放、组织化程度低、加工规模偏小、政策扶持不够等因素— 14 —

影响~大豆平均单产在200斤左右~与全国水平和相邻的江苏、山东等省存在较大差距。以市场为导向~发展优势区域大豆生产~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深度开展大豆产品~对于稳定增加大豆的有效供给~提高大豆种植效益和市场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区域布局:在沿淮淮北地区选择亳州、阜阳、宿州、淮北、蚌埠5市15个重点县,区,为大豆优势区~着力发展高蛋白大豆。该优势区域大豆面积1033.7万亩~占全省大豆总面积的77.8%~产量89.84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74.3 %。

主攻方向:选育推广高产优质品种和集成配套栽培技术~加快杂交大豆品种选育进程~转变大豆生产增长方式~着力提高大豆单产和品质~提高大豆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扶持发展大豆龙头企业和合作社~促进大豆加工业深度开发~提高大豆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综合利用率。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大豆种植面积保持在1000万亩~平均亩产达到120公斤/亩~总产达到120万吨。

5、棉花。安徽是全国棉花主产省~地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两大优势棉区。其中~以安庆、池州、巢湖为主的沿江棉区~棉田布局集中~单产水平和品质优势突出,以宿州、亳州为主的淮北棉区~土地平坦~日照充足~原棉品质主要指标比较协调。2007年全省棉花面积564万亩~总产37.4万吨~居全国第6位,纺棉使

用量38万吨左右~省内产需基本平衡。近年来~受市场波动剧烈、棉田基础条件下降、病虫危害加重、自然灾害频繁、

— 15 —

生产管理用工繁重、科技创新不够等多种因素制约~棉花价格大起大落、面积大增大减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影响了棉花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支持优势产区发展棉花生产~努力稳定棉花面积~着力提高单产和质量~提高棉花产业竞争力~确保国家棉花产业安全已十分迫切。

区域布局:在淮北和沿江地区选择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北、安庆、巢湖、宣城、池州、滁州、合肥、铜陵、芜湖13个市28个重点县,市、区,为棉花优势区~着力扩大集中连片种植规模~推行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提高棉花生产能力和种植效益~满足市场需求。该优势区城棉花面积444万亩~占全省棉花总面积的78%~产量29.5万吨~占全省棉花总产量的79%。

主攻方向:加强棉田水利设施和基础地力建设~提高基本棉田高产稳产潜力和抗灾保丰收能力,大力开展棉花高产创建活动~因地制宜推广优质高产抗病虫良种、抗虫杂交棉及其配套栽培~轻简节本增效栽培、促早栽培等实用技术~加强枯黄萎病及转基因抗虫棉非靶标害虫的有效防控~提高科技支撑能力,加强棉花生产机械和物化技术产品的研发~减轻劳动强度~缓解用工矛盾~降低生产成本,发展棉农专业合作组织~培育棉花龙头企业~提高生产组织化、规模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

发展目标:到2015年全省优势区域棉花面积稳定在450万亩左右~单产水平提高到80公斤/亩左右~总产达到36万吨。提高棉花品质一致性~有效控制异性纤维混入。

— 16 —

6、油菜。安徽是全国油菜主产省~属于全国长江中下游油菜优势产区~生产基础好~优势明显~常年油菜籽产量居全国前列。近年来~受市场价格影响~我省油菜种植面积下滑~产量下降~位次后移。2007年~全省油菜面积930万亩~总产26亿斤。随着植物油需求的增长~未来油菜籽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适应市场需求~加快发展油菜生产~提高油菜生产能力~改进油菜油脂品质~对于保障油料有效供给、满足油脂加工需求、增加农民收入都具有十分重要作用。

区域布局:在沿江地区选择安庆、巢湖、宣城、池州、合肥、芜湖、六安、马鞍山、铜陵、滁州10个市34个重点县,市、区,作为油菜优势区~着力建设发展早熟、多抗、高含油量的?双低?优质油菜。该优势区城油菜面积718万亩~占全省油菜总面积的77%~产量103.8万吨~占全省油菜总产量的80%。

主攻方向:恢复油菜种植面积~优化区域布局~实施标准化生产~打造我省优质油菜的核心产区~建立一批高标准优质油菜生产基地。以优质高产良种、菌核病防控、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加快现有技术集成推广应用,以轻简栽培和提高油菜收获全程机械化水平为方向~加强农机农艺配套研究~加快试验示范步伐~提升油菜生产水平,培育油脂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完善与农民利益联结机制~提高油菜生产组织化、产业化水平。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油菜播种面积达到1000万亩~平均单产150公斤以上~产量达到150万吨,?双低?油菜基本

— 17 —

普及~商品油菜籽芥酸和硫甙含量达到农业部部颁标准~含油量达到43%以上。

7、茶叶。安徽是全国重要产茶省之一。2007年茶叶总产7.07万吨~居全国第7位。年度出口2.13万吨~居全国第3位。茶叶是我省山区农民主要经济收入来

源之一。皖南山区和大别山区历来是我国著名茶叶产区~具有较好的生产基础和明显的品质优势。

区域布局:在皖南和大别山区的黄山、宣城、池州、六安、安庆5市选择22个重点县,市、区,为核心作为茶叶优势区~着力建设高效生产基地~发展优质无公害、绿色、有机茶。该优势区域茶叶面积155万亩~占全省茶叶总面积的83.2 %~产量4.8万吨~占全省茶叶总产量的68%。

主攻方向:继续大力发展名优茶生产~主攻内销市场。围饶高效基地建设~发展无性系良种茶园~推广茶叶高产栽培、机械化采收、加工等适用技术~推进茶叶加工厂的清洁化改造~推广质量管理体系和HACCP等认证~引导和鼓励茶叶企业、茶农成立茶叶协会、茶农专业合作社~提高茶叶生产、销售的组织化程度。建设产地市场和销区网点~组织和参加国内外的展示展销活动~开拓安徽茶叶新的市场空间。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茶叶播种面积达到200万亩~占全省茶叶总面积的90%,平均单产45公斤~产量达到9万吨。

8、花生。花生是我省主要油料作物之一~种植历史悠久~主要集中在江淮和淮北两大主产区~淮北产区以生产炸油用大花

— 18 —

生为主~江淮产区以种植食用型的小花生为主。2007年~全省花生面积259万亩~总产61.7万吨。由于花生具有商品率高、综合利用范围广、出口创汇价值高等特点~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和机械化播种、收获技术的研究推广~单产提高和加工增值的潜力十分巨大~我省发展花生产业有着广阔的前景。

区域布局:在江淮丘陵和淮北地区选择亳州、宿州、蚌埠、滁州、合肥5个市11个重点县,市、区,作为花生优势区~着力建设发展优质花生。该优势区域花生

面积162万亩~占全省花生总面积的63%~产量44.8万吨~占全省花生总产量的72.5 %。

主攻方向:大力推广地膜覆盖栽培、科学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控和机械化播种、收获技术~提高单产~改善品质~增加效益,积极培育营养保健型、油用型、鲜食型等专用花生品种~支持油脂加工企业~建立原料生产基地~生产开发营养价值高的优质油、精深加工产品及特色风味产品~做大做强花生产业。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域花生播种面积保持160万亩~平均单产达到310公斤~产量达到50万吨。

9、蔬菜。蔬菜产业是我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是近年来促进全省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新的亮点。2007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达到1350万亩~产量2233万吨~产值225亿元~出口创汇7610万美元~位居全省农产品之首。

区域布局:选择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北、安庆、巢湖、宣城、合肥、六安、芜湖、滁州、黄山、池州14个市28

— 19 —

个重点县,市、区,作为蔬菜优势区~着力建设发展棚室反季节无公害、绿色蔬菜、名特瓜菜和出口蔬菜。该优势区域蔬菜面积690万亩~占全省蔬菜总面积的51.1%~产量1260万吨~占全省蔬菜总产量的56.5%。

主攻方向:依靠科技进步~提高蔬菜单产和复种指数。以发展设施蔬菜为重点~重点推广优质安全高效模式化栽培、蔬菜抗灾避灾、设施园艺标准化栽培、蔬菜优质高效平衡施肥、棚室综合高效利用、推广使用机械化耕作、播种、滴灌、微灌等技术~加快设施农业技术的推广使用。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蔬菜播种面积达到850万亩~占全省蔬菜总面积的68%,平均单产2300公斤~产量达到1955万吨~产值220亿元~蔬菜产品农残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实现基地规模化~产品优质化~加工龙头化~营销网络化

~形成块状经济效益~丰富城市供应~富裕广大农民~加快实现由蔬菜大省向蔬菜强省的跨越。

10、奶牛。近两年~全省奶牛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奶牛数量和牛奶产量迅速提高~农民收入明显增加。但是~仍存在奶牛数量不足、奶牛质量不高、基础设施薄弱、饲养方式落后等问题。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奶类需求~确保基本供给~面对东南地区巨大的消费市场、本省丰富的饲草资源和全国乳品加工龙头企业陆续进驻~安徽发展奶牛业具有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在中部地区具有明显的养殖优势。

— 20 —

区域布局:选择合肥、马鞍山、淮南、滁州、六安、蚌埠、淮北、亳州、芜湖、巢湖10个市20个重点县,区,作为奶牛优势区~着力建设发展优质奶牛~该优势区奶牛20万头~占全省总头数的85%。

主攻方向:建设种公牛站和优质奶牛群选育场~完善良种快速繁育体系,扶持规模养殖场,小区,标准化建设; 加快推广粪污处理和综合利用技术~改善奶牛养殖、防疫、挤奶、粪污处理等条件,加快奶牛饲草生产基地建设~引导专业化生产~发展规模化种草~建设优质安全饲草料供应体系。加大奶牛人工授精、选种选配、饲草料生产加工、疫病综合防治等技术服务。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养殖、产业化经营~支持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组织建设。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奶牛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产量80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90%~良种覆盖率达到75%~奶牛平均单产水平接近6吨~100头以上规模化养殖场,小区,提高到80,左右~基地自产生鲜乳与加工能力的比例达到80,以上。生鲜乳质量标准体系、检测监管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奶牛饲养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完善~奶牛业的饲养管理和效益达到新水平。

11、肉牛。近年来~我国肉牛业持续快速发展~为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肉类需求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城乡居民对牛肉的消费还将不断增加~对肉牛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肉

— 21 —

牛业基础母牛存栏量下降、专用肉牛品种缺乏、投入水平低、产业链条短等问题比较突出~需要进一步提升肉牛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基本供给。安徽是产肉牛大省~2007年产量17.06万吨~居全国第11位。我省淮北地区是全国中原肉牛优势区~具有明显的养殖优势。

区域布局:在淮北地区选择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北、淮南6个市20个重点县,市、区,作为肉牛优势区~着力建设发展优质肉牛。该优势区城肉牛出栏66.98万头~占全省总头数的57.1%~产量9.74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57.1%。

主攻方向:建设种公牛站、肉牛良种繁育场和乡镇人工授精站~完善良种繁育体系,扶持肉牛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牛大户牛舍标准化改造~配套建设化粪池或沼气池~推行标准化饲养,鼓励和支持发展粮、经、饲三元结构种植~配套建设青贮和氨化设施~农作物秸秆压捆打包、挤丝揉丝和储运机械~建设优质安全饲草料供应体系,加强饲喂、饲草料生产加工、疫病综合防治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广~不断提高养殖效益和质量安全水平,制定活牛出栏、胴体质量和牛肉质量评价体系~扶持龙头企业~完善加工和流通体系。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肉牛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牛肉产量达到15万吨~良种覆盖率达到90%以上~平均胴体重达到200公斤左右。优势区60,的规模养殖户参与肉牛产业相关的专业合作组织~组织化和规模化程度显著提高。

— 22 —

优势区已有品牌不断发展壮大~采用部位分割和冷链运输的牛肉市场占有率达到60%以上。

12、肉羊。我国是世界第一羊肉生产大国~随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观念转变~未来羊肉消费量将呈上升趋势。目前~肉羊业面临良种覆盖率低、专用饲料供应不足、养殖方式落后、加工流通企业规模偏小等制约因素~需加快改造和发展步伐。安徽是产肉羊大省~2007年产量13.15万吨~居全国第8位。我省淮北地区是全国中原肉牛优势区~具有明显的养殖优势。

区域布局:在淮北地区选择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北5个市20个重点县,市、区,作为肉羊优势区~着力建设发展优质肉羊。该优势区城肉羊出栏723.65万只~占全省总头数的77.8%~产量10.27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78.1%。

主攻方向:建设省级原种场、县级繁育场和乡镇改良站~构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支持标准化羊舍、青贮窖及其相关设施建设~提高舍饲规模化养殖水平,推行秸秆饲用技术~积极开发利用菜饼粕和单细胞蛋白等非常规饲料资源,四是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完善加工流通市场体系~提高肉羊产业化水平。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羊肉产量达到14.5万吨~比2007年增长41.2%,良种覆盖率达到80%以上~出栏肉羊平均胴体重达到16.5公斤左右,50%的规模养

殖户参与肉羊产业相

— 23 —

关的专业合作组织,品牌肉销售量占到优势区羊肉产量的60%以上。

13、肉禽。我省是肉禽生产大省。2007年全省出栏家禽55308.4万只~产量88.45万吨~居全国第6位。肉禽是畜牧业中产业化程度最高、竞争力较强的产业~目前已涌现出一批国家级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江淮和沿江地区生产具有明显的

养殖优势~以宣城市为中心的肉禽产业集群基本形成~?皖南黄鸡?和?皖南青脚鸡?成为我省畜禽新品种,配套系,。

区域布局:在江淮和沿江地区选择安庆、巢湖、宣城、合肥、六安、滁州、马鞍山等7个市21个重点县,市、区,作为肉禽优势区~着力建设发展优质肉禽。该优势区城出栏家禽27991.52万只~占全省总只数的50.6%~禽肉产量45.91万吨~占全省总产量的51.9%。

主攻方向:加快培育优质肉禽品种,配套系,~完善肉禽良种繁育体系~不断提高自主创新和综合生产能力。扶持规模肉禽场,小区,建设~通过龙头企业、协会自建、农户联建、村镇统一建设等多种形式建设规模养殖基地~发展订单肉禽生产~进一步推进肉禽产业化水平~壮大肉禽产业集群。扶强扶壮现有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提升肉禽深加工能力~培育品牌~促其迅速扩张生产经营规模~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上市~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力。

发展目标:到2015年~优势区肉禽产量达到66万吨~比2007年增长43.8%,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

— 24 —

14、生猪。近年来~我国生猪规模化养殖发展迅速~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未来我国猪肉需求总量仍将继续刚性增长~但受资源环境约束、基础设施与服务体系不健全、产业化程度低、生猪疫病防控形势严峻和产业保护机制不完善等多种因素影响~确保生猪生产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任务仍然艰巨。安徽是生猪大省~2007年产量202.45万吨~居全国第10位。我省淮北和江淮地区是全国中部生猪优势区~具有明显的养殖优势。

区域布局:在淮北和江淮地区选择亳州、阜阳、宿州、蚌埠、淮北、合肥、六安、滁州8个市23个重点县,市、区,作为生猪优势区~着力建设发展着力发展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