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物理常考知识点:功率

高中物理常考知识点:功率

高中物理常考知识点:功率
高中物理常考知识点:功率

高中物理常考知识点:功率

1.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

2.物理意义:表示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3.公式:高中物理常考知识点归纳

4.单位:主单位W;常用单位kW mW 马力。

换算:1kW=103W 1mW=106 W 1马力=735W.

某小轿车功率66kW,它表示:小轿车1s内做功66000J.

5.机械效率和功率的区别:

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有用功。

高中物理常考知识点:动能和势能

1.能量: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

理解:①能量表示物体做功本领大小的物理量;能量可以用能够做功的多少来衡量。

②一个物体“能够做功”并不是一定“要做功”也不是“正在做功”或“已经做功”。如:山上静止的石头具有能量,但它没有做功。也不一定要做功。

2.知识结构:

高中物理常考知识点归纳

高中物理常考知识点: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表达式:Ek=mv2/2

(1)动能是描述物体运动状态的物理量。

(2)动能和动量的区别和联系

①动能是标量,动量是矢量,动量改变,动能不一定改变;动能改变,动量一定改变。

②两者的物理意义不同:动能和功相联系,动能的变化用功来量度;动量和冲量相联系,动量的变化用冲量来量度。③两者之间的大小关系为EK=P2/2m

高中物理常考知识点:重力势能

(1)定义:地球上的物体具有跟它的高度有关的能量,叫做重力势能,。

①重力势能是地球和物体组成的系统共有的,而不是物体单独具有的。②重力势能的大小和零势能面的选取有关。③重力势能是标量,但有"+“、”-"之分。

(2)重力做功的特点:重力做功只决定于初、末位置间的高度差,与物体的运动路径无关。WG=mgh.

(3)做功跟重力势能改变的关系: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增量的负值。即。

3.探究决定动能大小的因素:

①猜想:动能大小与物体质量和速度有关。

实验研究:研究对象:小钢球方法:控制变量。

·如何判断动能大小:看小钢球能推动木块做功的多少。

·如何控制速度不变:使钢球从同一高度滚下,则到达斜面底端

时速度大小相同。

·如何改变钢球速度:使钢球从不同高度滚下。

③分析归纳:保持钢球质量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质量相同时;速度越大动能越大。

保持钢球速度不变时结论:运动物体速度相同时;质量越大动能越大;

④得出结论:物体动能与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大动能也越大。

高中物理常考知识点归纳相关文章:

1.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记忆口诀

2.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时间和位移

3.高三物理必背知识点

4.高一物理学习方法指导与学习方法总结

5.2016高考物理知识点总结

6.2016年高考物理必考知识点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精品文档,百度专属】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高 中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

新高中物理合格考试知识点(公式定理总结)

新高中物理合格考试知识点(公式定理总结) 1. 加速度(矢):描述速度变化快慢,t v a ??=。加速:a 、v 同向;减速:a 、v 反向。 2. V-t 图:①时间轴上方:v 正向,下方:v 反向。②纵坐标绝对值:v 的大小。③图线向上斜:a 正向,向下斜:a 反向。④图线斜率大小:a 的大小。⑤图线与时间轴包围图形的面积:位移,时间轴上为正向位移,时间轴下为反向位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①at v v 0+=,②20at 2 1t v x +=,③ax 2v -v 202=。(注意方向) 4. 推论:①2aT x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的相等的时间T 内位移之差为定值aT 2)(纸带算a )②2 v v v v t 02t +==(某段平均速度=该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该段初末速度的平均值(纸带算v ) 5. 自由落体(v 0=0,a=g ):①gt v =,②2gt 2 1h =,③gh 2v 2= 6. 弹簧弹力:F 弹=k Δx ,(k :劲度系数N/m ,Δx :形变量) 7. 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F N 为接触面的压力或支持力) 8. 静摩擦力: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在静摩擦力方向上受力分析 9. 牛顿第一定律:F 合=0,则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0. 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11. 超重:a 向上(加速上升/减速下降);失重:a 向下(加速下降/减速上升)

12.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总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13. 功(标):αFlcos W =(α为F 与l 的夹角),单位:J 14. 功率(标):t W P = ,单位:W ,αFvcos P =瞬(α为F 与v 的夹角) 15. 动能(标):2k mv 21E =,单位:J 16. 重力势能(标):mgh E p =,(注意选定零势能面) 17. 动能定理:1k 2k E -E W =合,(注意W 的+/-)(W 合为合力的功/各个力做功之和) 18. 重力做功:mgh W G =,(W G +,E p 减少;W G -,E p 增加) 19. 机械能变化12G E -E W 机机外除=,机械能守恒:除了重力以外的力不做功 20. 库仑力:221r q q k F =(点电荷,真空中,k=9x109Nm 2/C 2)(同号相斥,异号相吸) 21. 元电荷:e=1.6x10-19C ,(最小的电荷量,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 22. 电场强度(矢):q F E = ,(定义式,通用,q 为试探电荷,正电荷FE 同向,负电荷FE 反向),单位:N/C 或V/m ,矢量合成 23. 点电荷电场:2r Q k E =,(Q 为场源电荷);方向:正电荷:背离正电荷;负电荷:指向负电荷 24. 匀强电场d U E =(d :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25. 电场线切线方向表示E 的方向,电场线疏密程度表示E 的大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电场线与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览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一览表 高中物理有很多公式,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相信大家都有很多物理知识点需要总结,为了方便大家学习物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高中物理公式,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s=aT2 {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高中物理重要知识点详细全总结(史上最全)

完整的知识网络构建,让复习备考变得轻松简单!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物 理 重 要 知 识 点 总 结 (史上最全)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注意:全篇带★需要牢记!) 一、力物体的平衡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因为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 [注意]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但在地球表面附近,能够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 (2)重力的大小:地球表面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R/(R+h)]2g (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部分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 3.弹力(1)产生原因:因为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 (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 (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 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 (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 ★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相关,单位是N/m. 4.摩擦力 (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有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 (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能够相同也能够相反. (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 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若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若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则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 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能够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 (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 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实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

新高一物理合格考知识点

新高一物理合格考知识点 1. 加速度a (矢):描述速度变化快慢,t v a ??= 。加速:a 、v 同向;减速:a 、v 反向。 2. V-t 图:①时间轴上方:v 正向,下方:v 反向。②纵坐标绝对值:v 的大小。③图线向上斜:a 正向,向下斜:a 反向。④图线斜率大小:a 的大小。⑤图线与时间轴包围图形的面积:位移,时间轴上为正向位移,时间轴下为反向位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①at v v 0+=,②20at 2 1t v x +=,③ax 2v -v 2 02=。(注意方向) 4. 推论:①2aT x =?(匀变速直线运动在连续的相等的时间T 内位移之差为定值aT 2)(纸带算a )②2 v v v v t 02 t += =(某段平均速度=该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该段初末速度的平均值(纸带算v ) 5. 自由落体(v 0=0,a=g ):①gt v =,②2 gt 2 1h = ,③gh 2v 2= 6. 弹簧弹力:F 弹=k Δx ,(k :劲度系数N/m ,Δx :形变量) 7. 滑动摩擦力:F f =μF N ,(F N 为接触面的压力或支持力) 8. 静摩擦力: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在静摩擦力方向上受力分析 9. 牛顿第一定律:F 合=0,则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10. 牛顿第二定律:F 合=ma 11. 超重:a 向上(加速上升/减速下降);失重:a 向下(加速下降/减速上升) 12. 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力总等大反向共线,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13. 功(标):αFlcos W =(α为F 与l 的夹角),单位:J 14. 功率(标):t W P = ,单位:W ,αFvcos P =瞬(α为F 与v 的夹角) 15. 动能(标):2k mv 2 1 E =,单位:J 16. 重力势能(标):mgh E p =,(注意选定零势能面) 17. 动能定理:1k 2k E -E W =合,(注意W 的+/-)(W 合为合力的功/各个力做功之和) 18. 重力做功:mgh W G =,(W G +,E p 减少;W G -,E p 增加) 19. 机械能变化12G E -E W 机机外除=,机械能守恒:除了重力以外的力不做功 20. 库仑力:2 21r q q k F =(点电荷,真空中,k=9x109Nm 2/C 2 )(同号相斥,异号相吸) 21. 元电荷:e=1.6x10-19 C ,(最小的电荷量,电子或质子所带电荷量) 22. 电场强度(矢):q F E = ,(定义式,通用,q 为试探电荷,正电荷FE 同向,负电荷FE 反向),单位:N/C 或V/m ,矢量合成 23. 点电荷电场:2r Q k E =,(Q 为场源电荷);方向:正电荷:背离正电荷;负电荷:指向负电荷 24. 匀强电场d U E = (d :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 25. 电场线切线方向表示E 的方向,电场线疏密程度表示E 的大小,沿电场线方向电势降低,电场线方向是电势降低最快的方向,电场线与等势线垂直。 26. 电场力做功:W AB =U AB q ,(注意三个量的+/-);W 电=E p1-E p2(W 电做正功,E p 减少;W 电 做负功,E p 增加) 27. 一般规定无穷远处或接地电势为0,正电荷附近电势为+,负电荷附近电势为-。 28. 电势能:q E p ?=,(注意三个量的+/-)(电势越高,+电荷的电势能越大,-电荷的电势能越小;电势越低,+电荷的电势能越小,-电荷的电势能越大) 29. 电容:表示电容器容纳电荷的本领,定义式U Q C =,(Q :单板电荷量;U :两板间电势差);平行板电容器电容决定式kd 4S C πε=(S :极板正对面积,d :板间距,ε:板间电介质介电常数)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版)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 1、胡克定律:f = k 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长度、粗细和材料有关) 2、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赤极g g >,高伟低纬g >g ) 3、求F 1、F 2的合力的公式: θcos 2212221F F F F F ++= 合,两个分力垂直时: 2 221F F F +=合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定则。分解时喜欢正交分解。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F 1-F 2 F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物体平衡条件: F 合=0 或 F x 合=0 F y 合=0 推论: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任意一个力与剩余二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解三个共点力平衡的方法: 合成法,分解法,正交分解法,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 N (动的时候用,或时最大的静摩擦力) 说明:①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压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 ;也可以小于G 。 ② 为动摩擦因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 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0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②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③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④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 (1)公式:F=G 2 2 1r m m (适用条件:只适用于质点间的相互作用) G 为万有引力恒量:G = 6.67×10-11 N ·m 2 / kg 2 (2)在天文上的应用:(M :天体质量;R :天体半径;g :天体表面重力加速度;r 表示卫星或行星的轨道半径,h 表示离地面或天体表面的高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F 万=F 向 即 '4222 22mg ma r T m r m r v m r Mm G =====πω 由此可得: ①天体的质量: ,注意是被围绕天体(处于圆心处)的质量。 ②行星或卫星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线速度: ,轨道半径越大,线速度越小。 2 3 24GT r M π=r GM v =

关于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高二物理知识点汇总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高二物理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是物理学中的最基本的知识,学好高二物 理的相关知识点尤其重要,下面是学而思的2017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总结,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二上学期物理知识点 一、三种产生电荷的方式: 1、摩擦起电:(1)正点荷:用绸子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2)负电荷: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3)实质:电子从一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 2、接触起电:(1)实质:电荷从一物体移到另一物体;(2)两个完全相同的物体相互接触后电荷平分;(3)、电荷的中和:等量的异种电荷相互接触,电荷相合抵消而对外不显电性,这种现象叫电荷的中和; 3、感应起电:把电荷移近不带电的导体,可以使导体带电;(1)电荷的基本性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2)实质:使导体的电荷从一部分移到另一部分;(3)感应起电时,导体离电荷近的一端带异种电荷,远端带同种电荷; 4、电荷的基本性质:能吸引轻小物体; 二、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被创生,亦不能被消失,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不变。 三、元电荷:一个电子所带的电荷叫元电荷,用e表示。1、e=1.610-19c;2、一个质子所带电荷亦等于元电荷;3、任何带电物体所带电荷都是元电荷的整数倍; 四、库仑定律:真空中两个静止点电荷间的相互作用力,跟它们所带电荷量的乘积成正比,跟它们之间距离的二次方成反比,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的这种力叫库仑力,1、计算公式:F=kQ1Q2/r2(k=9.0109N.m2/kg2)2、库仑定律只适用于点电荷(电荷的体积可以忽略不计)3、库仑力不是万有引力; 五、电场:电场是使点电荷之间产生静电力的一种物质。1、只要有电荷存在,在电荷周围就一定存在电场;2、电场的基本性质:电场对放入其中的电荷(静止、运动)有力的作用;这种力叫电场力;3、电场、磁场、重力场都是一种物质

物理合格考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教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2节 一、物体和质点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学生讨论:1、是不是只有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错) 2、地球的自转和转动的车轮能否被看作质点?(地球的自转可看作质点,转动的车轮不可看作质点。 二、参考系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三、坐标系 1.为了定量描述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我们可以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这个坐标系应该包含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 2.对于质点的直线运动,一般选取质点的运动轨迹为坐标轴,质点运动的方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选取计时起点为坐标轴的原点。单位长度的选定要根据具体情况。 3.位置的表示方法,例:x=5m。 四、时间和时间间隔 时刻为一点,时间为一段 五、路程和位移

1.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 2.位移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物理量,用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即物体位移的大小由初末位置决定,方向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问题:物体的位移大小有没有等于路程的情况? 答: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3、矢量和标量 象位移这样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矢量,象路程这样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叫做标量。 问题:回忆初中所学过的物理量,说明它们是标量还是矢量。 答:温度、时间、质量、密度等是标量,速度是矢量。 问题:我们知道,如果一个口袋中原来有20kg大米,再放入10kg大米,口袋里共有30kg大米。那么如果一个物体第一次的位移大小为20m,第二次的位移大小为10m,则物体的总位移是不是30m呢? 矢量的运算要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四、直线运动的位置和位移 问题准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变化用位移。 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 小结:物理中矢量的正负不表示大小,只表示方向,当规定了正方向后,正值表示与正方向同向,负值表示与正方向反向。反之亦然。 第三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一.速度 1.定义:位移x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t?的比值,用v表示. 2.物理意义:速度是表示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式: x v t ? = ? . 3.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 常用单位:km/h(或km·h-1)、cm/s(或cm·s-1). 4.方向: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同. 说明:速度有大小和方向,是矢量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1.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运动物体的位移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的平均速度,用v表示. 2)说明: a.平均速度只能粗略表示其快慢程度。表示的是物体在t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这实际上是把变速直线运动粗略地看成是匀速运动来处理. b.这是物理学中的重要研究方法——等效方法,即用已知运动研究未知运动,用简单运动研究复杂运动的一种研究方法. 问题:百米赛跑运动员的这个v=10m/s代表这100米内(或10秒内)的平均速度,是否是说明他在前50米的平均速度或后50米内或其他某段的平均速度也一定是10m/s?(否)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总结大全资料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 总结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知识点、规律汇编表 一、力学公式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 3 、求F 1、F 2两个共点力的合力的公式: F=θCOS F F F F 2122212++ 合力的方向与F 1成α角: tg α=F F F 212sin cos θθ+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 为零。 ∑F=0 或∑F x =0 ∑F y =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几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 (一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 2 )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 力矩代数和为零. 力矩:M=FL (L 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 、 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 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还可以与运动方向成一 定 夹角。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 浮力: F= ρVg (注意单位) 7、 万有引力: F=G m m r 12 2 (1). 适用条件 (2) .G 为万有引力恒量 (3) .在天体上的应用:(M 一天体质量 R 一天体半径 g 一天体表面重力 加速度) a 、万有引力=向心力 1

最详细的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经典版)

第一章、力 一、力F: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1、单位:牛(N) 2、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3、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但它们不在同一物体上,不是平衡力。作用力与 反作用力是同性质的力,有同时性。 二、力的分类: 1、按按性质分:重力G、弹力N、摩擦力f 按效果分: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回复力。 按研究对象分:外力、内力。 2、重力G:由于受地球吸引而产生,竖直向下。G=mg 重心的位置与物体的质量分布与形状有关。质量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重心在几何中心上,不一定在物体上。 弹力:由于接触形变而产生,与形变方向相反或垂直接触面。F=k×Δx 摩擦力f:阻碍相对运动的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f=μN(N不是G,μ表示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只与材料有关,与重力、压力无关。) 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静摩擦力:用二力平衡来计算。 用一水平力推一静止的物体并使它匀速直线运动,推力F与摩擦力f的关系如图所示。 力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以分力F1、F2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可用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表示。 |F1-F2|≤F合≤F1+F2 F合2=F12+F22+ 2F1F2cosQ 平动平衡:共点力使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根据题意建立坐标 系,将不在坐标系上的力分解。如受力在三个以 内,可用力的合成。 利用平衡力来解题。 F x合力=0 F y合力=0 注:已知一个合力的大小与方向,当一个分力的 方向确定,另一个分力与这个分力垂直是最小 值。 转动平衡: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 解题方法:先受力分析,然后作出对应力的力臂(最长力臂是指转轴到力的作用点的直线距离)。分析正、负力矩。 利用力矩来解题:M合力矩=FL合力矩=0 或M正力矩= M负力矩 第二章、直线运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高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 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 =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 (1)平均速度是矢量; (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 (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 (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 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 (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一物理知识点归纳大全 从初中进入高中以后,就会慢慢觉得物理公式比以前更难学习了,其实学透物理公式并不是难的事情,以下是我整理的物理公式内容,希望可以给大家提供作为参考借鉴。 基本符号 Δ代表'变化的 t代表'时间等,依情况定,你应该知道' T代表'时间' a代表'加速度' v。代表'初速度' v代表'末速度' x代表'位移' k代表'进度系数' 注意,写在字母前面的数字代表几倍的量,写在字母后面的数字代表几次方. 运动学公式 v=v。+at无需x时 v2=2ax+v。2无需t时 x=v。+0.5at2无需v时 x=((v。+v)/2)t无需a时 x=vt-0.5at2无需v。时 一段时间的中间时刻速度(匀加速)=(v。+v)/2

一段时间的中间位移速度(匀加速)=根号下((v。2+v2)/2) 重力加速度的相关公式,只要把v。当成0就可以了.g一般取10 相互作用力公式 F=kx 两个弹簧串联,进度系数为两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倒数相加的倒数 两个弹簧并联,进度系数连个弹簧进度系数的和 运动学: 匀变速直线运动 ①v=v(初速度)+at ②x=v(初速度)t+?at平方=v+v(初速度)/2×t ③v的平方-v(初速度)的平方=2ax ④x(末位置)-x(初位置)=a×t的平方 自由落体运动(初速度为0)套前面的公式,初速度为0 重力:G=mg(重力加速度)弹力:F=kx摩擦力:F=μF(正压力)引申:物体的滑动摩擦力小于等于物体的最大静摩擦 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

高中物理合格考模拟

高中物理合格考模拟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一、单项选择题(1-16每题2分,17-32每题3分,共80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标量的是( ) A .速度 B .时间 C .位移 D .加速度 2.物理学发展史上,有一位科学家开创了实验与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 研究了落体运动的规律,这位科学家是( )A .伽利略 B .安培 C .库仑 D .焦耳 3.有两个共点力,一个力的大小是3N ,另一个力的大小是7N ,它们合力的大小可能是( )A .0 B .1N C .10N D .21N 4.在下图所示的四个图像中,表示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是( ) 5.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q 1、q 2。若它们之间的距离变为原来的2倍,而把它们 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4倍,则两电荷间的库仑力将变为原来的( ) A. 1倍 B. 2倍 C. 4倍 D. 8倍 6.一石块只在重力作用下从楼顶由静止开始下落,取g=10m/s2,石块下落过程中( ) A .第1s 末的速度为1m/s B .第1s 末的速度为10m/s C .第1s 内下落的高度为1m D .第1s 内下落的高度为10m 7.如图所示,一匹马拉着车前行.关于马拉车的力与车拉马的力的大小关系,下列说法中错误.. 的是( ) A .匀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 B .减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 C .加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等于车拉马的力 D .加速运动时,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8.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向下匀速滑行,不计空气阻力,关于物体的受力情况,正确的是( ) A .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 B .受重力、支持力、下滑力 C .受重力、支持力 D .受重力、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9.物体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增加 B .重力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 C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 D .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减少 10.如图所示,一个物块在与水平方向成α角的恒力F 作用下,沿水平 面向右运动了一段距离x ,所用时间为t .在此过程中,恒力F 对物 块做功的平均功率为( ) A t O x t O x C B t O υ υ D t O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总复习知识网络一览表物理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F2) 2.互成角度力的合成: F=(F12+F22+2F1F2cosα)1/2(余弦定理)F1⊥F2时:F=(F12+F22)1/2 3.合力大小范围:|F1-F2|≤F≤|F1+F2| 4.力的正交分Fx=Fcosβ,Fy=Fsinβ(β为合力与x轴之间的夹角tgβ=Fy/Fx) 注: (1)力(矢量)的合成与分解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是等效替代关系,可用合力替代分力的共同作用,反之也成立; (3)除公式法外,也可用作图法求解,此时要选择标度,严格作图; (4)F1与F2的值一定时,F1与F2的夹角(α角)越大,合力越小; (5)同一直线上力的合成,可沿直线取正方向,用正负号表示力的方向,化简为代数运算. 四、动力学(运动和力)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具有惯性,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运动定律:F合=ma或a=F合/m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运动定律: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各自作用在对方,平衡力与作用力反作用力区别,实际应用:反冲运动} 4.共点力的平衡F合=0,推广{正交分解法、三力汇交原理} 5.超重:FN>G,失重:FNr} 3.受迫振动频率特点:f=f驱动力 4.发生共振条件:f驱动力=f固,A=max,共振的防止和应用〔见第一册P175〕 5.机械波、横波、纵波〔见第二册P2〕 6.波速v=s/t=λf=λ/T{波传播过程中,一个周期向前传播一个波长;波速大小由介质本身所决定} 7.声波的波速(在空气中)0℃:332m/s;20℃:344m/s;30℃:349m/s;(声波是纵波) 8.波发生明显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孔继续传播)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者相差不大 9.波的干涉条件:两列波频率相同(相差恒定、振幅相近、振动方向相同) 10.多普勒效应:由于波源与观测者间的相互运动,导致波源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不同{相互接近,接收频率增大,反之,减小〔见第二册P21〕} 注: (1)物体的固有频率与振幅、驱动力频率无关,取决于振动系统本身;

高中物理高考必背知识点

一、直线运动 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简称运动,它包括平动,转动和振动等运动形式.为了研究物体的运动需要选定参照物(即假定为不动的物体),对同一个物体的运动,所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对它的运动的描述就会不同,通常以地球为参照物来研究物体的运动. 2.质点:用来代替物体的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它是一个理想化的物理模型.仅凭物体的大小不能做视为质点的依据。 3.位移和路程:位移描述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从物体运动的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路程和位移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仅就大小而言,一般情况下位移的大小小于路程,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中,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4.速度和速率 (1)速度: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是矢量. ①平均速度:质点在某段时间内的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或位移)的平均速度v ,即v=s/t ,平均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粗略描述. ②瞬时速度: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方向沿轨迹上质点所在点的切线方向指向前进的一侧.瞬时速度是对变速运动的精确描述. (2)速率:①速率只有大小,没有方向,是标量. ②平均速率:质点在某段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和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这段时间内的 平均速率.在一般变速运动中平均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于平均速率,只有在单方向的直线运动,二者才相等. 5.加速度 (1)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它是矢量.加速度又叫速度变化率. (2)定义: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变化Δv 跟发生这个变化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用a 表示. 00 t v v v a t t t -?==?- (3)方向:与速度变化Δv 的方向一致.但不一定与v 的方向一致. [注意]加速度与速度无关.只要速度在变化,无论速度大小,都有加速度;只要速度不变化(匀速),无论速度多大,加速度总是零;只要速度变化快,无论速度是大、是小或是零,物

高中物理公式汇总一览表(全)

物理公式一览表 一、力学 1、 胡克定律: F = Kx (x 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 为倔强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 G = mg (g 随高度、纬度而变化) 3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 F 1-F 2 ? ≤ F ≤ F 1 +F 2 4、两个平衡条件: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5、摩擦力的公式: (1 ) 滑动摩擦力: f= μN 说明 : a 、N 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 ;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μ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N 无关. (2 ) 静摩擦力: 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大小范围: O ≤ f 静≤ f m (f m 为最大静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 说明: a 、摩擦力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同,也可以与运动方向相反, b 、摩擦力可以作正功,也可以作负功,还可以不作功。 c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d 、静止的物体可以受滑动摩擦力的作用,运动的物体可以受静摩擦力的作用。 6.万有引力F=km 1 m 2 /r 2 7、 牛顿第二定律: F 合 = ma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 (4) 同一性 8、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 t = V 0 + a t S = v o t +12 a t 2 几个重要推论: (1) V t 2 - V 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 、3s ……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 ……n 2; 在第1s 内、第 2s 内、第3s 内……第ns 内的位移之比为1:3:5……(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 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21-:32-)……(n n --1) (6)自由落体:h =1/2gt 2 2gh =v t 2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一)—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学业水平测试(合格性)练习

高中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模拟测试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I (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顼中,只有一顼最符合题意.)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麦克斯韦为经典力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B.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C.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D.伽利略认为一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都处于静止状态 解析:A顼,牛顿为经典力学作出了最車要的贡献,麦克斯韦为经典电磁学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故A错误;B项,牛顿认为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故B正确;C项,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故C错误;D项,亚里士多德认为一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都处于静止状态,故D错误. 答案:B 2.运动员进行“折返跑”训练,从A点沿直线跑到B点,又从B点沿原路返回A点,A、B 两点直线距离为50 m,此过程中运动员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 _______________ H A.50 m, 0 B. 100 m, 0 C. 50 m, 100 m D. 100 m, 100 m 解析:由题意可知,运动员返回到原点,故位移为零;而路程等于经过的轨迹的长度;故路程为s = 2x50=100m;故选B 答案:B 3.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质量 B.时间 C.路程 D.速度 解析:质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为标量;时间是衡量物理现象快慢的物理量,时间是标量; 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为矢量,故应选D. 答案:D

4.赛车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10 s末的速度为50 m/s,则该车的加速度大小是() A.0.2 m/s2 B. 1 m/s2 C. 2.5 m/s2 D. 5 m/s2 解析:赛车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运动,由运动规律有v=at, 10s末的速度为50 m/s, 故可得a=5m/s2,由此可知A、B、C项错误、D项正确. 答案:D 5.下列对物体运动的描述中,有关参考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江春水向东流”以水面上的船为参考系 B?“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地球为参考系 C.“钟表的时针在转动”以表盘为参考系 D.“火车行驶出站台”以该列车上的乘客为参考系 解析:“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地面为参考系得出的,故A错误;“地球绕太阳的公转”以太阳为参考系,故B错误;“钟表的时针在转动”以表盘为参考系,故C正确;D项,“火车 行驶出站台”以站台为参考系,故D错误. 答案:C 6.运动员参加110米栏比赛,11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2 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是() A.10 m/s B. 11 m/s C. 6 m/s D. 12 m/s s 110 解析:根据平均速度的定义可知刘翔在跨栏中的平均速度为:v=£=Tf=10 m/s,故A正确. 答案:A 7.下列运动中不能用经典力学规律描述的是() A.于弹的飞行 B.和谐号从深圳向广州飞驰 C.人造卫星绕地球运动 D.粒子接近光速的运动 解析:于弹的飞行、火车的运动及人造卫星绕地球的运动,都属于宏观低速,经典力学能适用.而粒于接近光速的运动,不能适用于经典力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