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和常见的溶液

水和常见的溶液

水和常见的溶液
水和常见的溶液

2012届九年级化学总复习

第六单元水和溶液

【考试要求】见《中考复习指导丛书》p.28

【知识回顾】阅读《中考复习指导丛书》p.29-30“复习要点”,回答下列问题

一、水

1、水的组成:水是由组成的。

2、水的物理性质:

3、水的主要化学性质:

(1)在通直流电时,水发生分解,化学方程式:

(2)与一些氧化物反应,如二氧化碳、氧化钙(生石灰)等,化学方程式:

4、水的用途:

5、常用的净水方法:、、、、等。其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能降低硬水的硬度的是。区别硬水和软水的方法:。

6、保护水资源。

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二、溶液

1、溶液的形成

(1)物质的溶解:。溶液是。

溶液的特征是。

(2)溶解过程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如:、等溶于水时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等溶于水时吸热,使溶液温度降低。

大量实验又表明,少量的固体物质溶于水,使稀溶液的凝固点,沸点。

某些物质的水溶液可以导电的原因是:。

加快物质溶解的方法有:、、。(3)溶液是由和组成的。其中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解溶质的物质叫。

常用的溶剂有:等。

溶液质量= + 。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

(1)在一定,,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还能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

(2)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

对于大多数物质来说,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②;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①、②、③。

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和。

3、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

(1)固体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某固体在溶剂里达到状态时所溶解的。

(2)影响固体物质在水中溶解度大小的因素是:。

大部分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硝酸钾等;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如;只有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如。

(3)溶解度曲线:

利用溶解度曲线,我们可以比较同一温度下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可以查出某一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可以看出,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受影响变化的情况。

4、结晶通常把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叫。

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可用的方法使溶液中的溶质结晶出来;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物质,可用的方法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5、溶质质量分数(ω)

(1)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是指之比。有关计算公式: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

(2)溶解度与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关系:

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ω)=

(3)溶液的稀释的有关计算

在实验室里常将浓溶液加水稀释成稀溶液,在稀释前后质量不变,稀释后的稀溶液质量= 质量+ 质量。

有关计算公式:

(4)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步骤:

①计算;②称量(或量取);③配制。

所需的仪器:(固体溶质时需: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玻璃棒

【达标训练】: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凡是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体积和溶剂体积之和

C.只要条件不变,糖水中的糖不会分离出来D.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2.下列家庭小实验不能制得溶液的是()

水与常见的溶液(二)教案

化学科公开课教学设计 开课课题:水与常见的溶液(二) 开课教师:吴柏忠 开课地点:漳平三中 开课班级:九(15 )班 开课时间:2018年4月20日星期五上午第三节

中考要求分析: 根据《考试评价》要求,本专题“考试内容与要求”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元素及其化合物》中的“水及其净化”,包括认识水的组成;知道硬水与软水的区别;了解常用净化水的方法(如:吸附、沉降、过滤和蒸馏等);知道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树立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的意识。二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中的“溶液”,包括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知道水是最重要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的含义。能举例说明常见的结晶现象;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有关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考试内容》对化学学习能力的要求包括三部分内容:一是获取化学信息的能力,即通过对简单的化学事实的观察,准确提取有效信息,并与已有知识整合的能力;二是分析解决(解答)简单化学问题能力,即解释简单的化学现象,推理与判断简单的化学问题,用文字、图表和化学语言表述的能力;三是实验与探究的初步能力,即初步学会设计简单实验方案、完成简单化学实验的能力。学生情况分析: “溶液”模块涉及的相关概念多、复杂而且抽象,知识要求的逻辑性、理论性较强,学生需要较高的分析表达和数据推理能力。而学生对概念的学习仅仅停留在识记水平,不能从整体联系角度深刻理解其概念的意义,没有深刻理解各概念之间的关系,不是在深刻理解概念的基础上固化概念和公式。特别是学生对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应用往往只当作计算技能来应用,不能理解溶液中各组分之间的总和、比例、变化关系,难以深入领会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概念的本质与意义,造成对知识的理解不深,面对新情境的问题解决能力不够。 复习教学目标: 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 2、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能进行有关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以及溶液加水稀释的简单计算。 3、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含义,知道不饱和溶液与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方法以及结晶方法。 4、能利用溶解性或溶解度曲线,查阅有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 5、能设计根据已知一定溶质质量分数配制所需的溶液的实验方案。 复习重点难点: 溶液是由溶质、溶剂按一定质量比混合而成的,认识溶液的组成有其一定的思维方式。从微观、定量、模型三个角度来认识溶液的组成,而定量角度认识溶液的组成要溶液理解溶液中各组分之间的总和、变化、比例关系,涉及学科知识、定量推理和数学运算,同时溶解度的应用涉及作图、识图、用图的能力,为此,从定量角度认识溶液的组成是教学重难点。 复习教学设想: 溶液是由溶质、溶剂按一定质量比混合而成的。本专题从微观、定量、模型三个角度来研究溶液的组成,特别是要引导学生梳理溶液中各组分之间的总和、变化、比例的质量关系,以及溶液状态变化过程中的溶质质量、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溶解度五个物理量的变化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对溶液概念的深刻理解。基于上述的教学理解,本专题引导学生从微观视角分析溶解现象,从定量视角分析溶解过程,从模型视角分析溶液的定量组成,从而促进学生对概念的深刻理解和应用。同时要引导学生掌握固体物质溶解度的作图、识图、用图的能力。 同时作为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的内容,要把学科知识与生活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培养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表达问题的能力。 复习教学设想 第二课时:

生活中常见的溶液

一、知识梳理 (一)溶液的形成 1.溶液 (1)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 (2)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注意:①溶液不一定为无色,如CuSO4溶液为蓝色、FeSO4溶液为浅绿色、Fe2(SO4)3溶液为黄色。 ②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水是最常用的溶剂。 ③溶液的质量= 溶质的质量+ 溶剂的质量 ④溶液的名称:溶质的溶剂溶液(如:碘酒——碘的酒精溶液)。 固体、气体溶于液体,液体为溶剂 2 .溶质和溶剂的判断有水,水为溶剂 液体溶于液体 无水,量多的为溶剂 3.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 (1)概念。 (2)判断方法:看有无不溶物或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 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 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 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5)溶解时放热、吸热现象。

溶解吸热:如NH4NO3溶解; 溶解放热:如NaOH溶解、浓H2SO4溶解; 溶解没有明显热现象:如NaCl。 (二)溶解度 1.固体的溶解度 (1)溶解度定义: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 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 四要素: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 g溶剂;③状态:达到饱和;④质量:单位为克。 (2)溶解度的含义: 20℃,NaCl的溶液度为36 g,含义:在20℃时,在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 NaCl 或在20℃时,NaCl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为36 g。 (3)影响固体溶解度的因素:①溶质、溶剂的性质(种类);②温度。 说明:大多数固体物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如KNO3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如NaCl 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Ca(OH)2 (4)溶解度曲线。 ①t3℃时,A的溶解度为80 g。 ②P点的含义:在该温度时,A和C的溶解度相同。 ③N点为t3℃时,A的不饱和溶液,可通过加入A物质、降温、 蒸发溶剂的方法使它变饱和。 ④t1℃时,A、B、C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C>B>A。 ⑤从A溶液中获取A晶体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获取晶体。 ⑥t2℃时,A、B、C的饱和溶液各W g,降温到t1℃会析出晶体的有A和B,无晶体析 出的有C,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小到大依次为A

九年级化学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

第二单元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分子的运动(2课时)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水分子的运动与水的三态变化的关系,认识分子的特征; 2、学会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水的天然循环现象; 3、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1、知道物理变化只是分子之间的间隔和分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变化。 2、学会分离液体中的固体杂质的方法——过滤法。 难点:1、认识分子的基本特征 2、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科学探究能力。 教学方法:自学研究法、讲述法、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选择:多媒体系统,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探究课题:净化黄泥水 探究目标:1、了解吸附、沉淀、过滤、消毒、蒸馏等净化水的方法。 2、学习过滤操作技能。 提出问题:1、给你一瓶浑浊的黄泥水,你怎样把它净化,使之可以饮用? 2、自然界中的水都是纯水吗? (1)小卵石、石英沙和膨松棉的作用是 过滤 ;活性炭的作用是 吸附作用 . (2) 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 肥皂水 来检验, 泡沫丰富的 是软水,泡沫少有浮渣 的是硬水。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 蒸馏或煮沸 的方法。 设计实验并进行验证:

分析归纳:结合净化黄泥水的活动经验和自来水厂加工自来水的原理,分析下列杂质的去除方法。 交流与反思:(1)以上处理黄泥水的步骤有哪些? (2)每一步的作用是什么? (3)过滤操作的注意事项: ①滤纸边缘要(填高于或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与漏斗内壁要紧贴,不留气泡。 ②漏斗末端应。 ③液体应沿注入漏斗中,液面要(填高于或低于)滤纸边缘。 知识应用: 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2、在实验室过滤除去废水中的固体杂质,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学设计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学设计Teaching design of water ionization and pH v alue of solution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值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主要在分子、原子层面,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在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本教案根据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 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 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教学目标了解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了解溶液的酸碱性和pH值的关系 掌握有关pH值的简单计算。培养学生的归纳思维能力 及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 通过酸、碱对水的电离平衡的影响的讨论,培养学生运 用所学的电离理论,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pH的教学,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并对学生进行 科学方法教育。对学生进行对立统一及事物间相互联系与相互制 约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本节的第一部分重点介绍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是对 上一节电离平衡的具体应用,同时又为接下来学习溶液酸碱性作 必要的准备。一开始,教材根据水有微弱导电性的实验结论,说 明水是极弱的电解质,突出了化学研究以实验事实为依据的原则。然后,应用电离平衡理论,用电离平衡常数推导出水的离子积常

数,使水的离子积常数的概念有了充分的理论依据,也反映了两个常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理解温度、浓度等外界条件对水的离子积常数的影响。 本节的第二部分为溶液的酸碱性和pH。教材首先指出常温下即便是在稀溶液中,水的离子积仍然是一个常数,由此进一步说明c(H+)和c(OH-)的相对大小是决定溶液的酸碱性的根本原因。在具体分析了溶液的酸碱性和c(H+)、c(OH-)的关系之后,结合实际说明了引入pH的必要性,这也为后面讨论pH的范围埋下了伏笔。在给出了pH的表达式之后,教材随即介绍了pH 的简单计算,并在分析计算结果的基础上讨论了溶液的酸碱性和pH的关系,最后强调了pH的应用范围。 从教材编排的看,整节内容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成为一个前后紧密联系的整体。 教材还安排了“资料”和“阅读”,这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应注意的是,根据新的国家标准,教材将“pH值”改称为“pH”。教学中要以教材为准,不可读错。 教法建议 迁移电离平衡理论学习水的电离。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实验证明水也有极弱的导电性,试分析水导电的原因”,以问题引

中考初三化学水和常见的溶液专题

1.“超临界水”因具有许多优良特质而被科学家追捧,它是指当气压和温度达到一定值时,水的液态和气态完全交融在一起的流体。下面有关“超临界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它是混合物 B .它是一种不同于水的物质 C .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D .它的一个分子由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2.河水净化的主要步骤如下图所示。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 、步骤Ⅰ可出去难溶性杂质 B 、X 试剂可以是活性炭 C 、步骤Ⅲ可杀菌、消毒 D 、净化后的水是纯净物 3.一壶水烧开了,壶盖被顶开,这是因为 ( ) A.水分子间隔变大 B. 水分子体积变大 C.水分子数目增多 D. 水分子质量变大 4.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 B . 溶液中的溶剂一定是水 C . 均一、稳定液体都是溶液 D . 溶液都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5.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以下某种物质,形成溶液的过程中,温度明显升高。这种物质可能 是( ) A .氯化钠 B .氢氧化钠 C .硝酸铵 D .蔗糖 6.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水可以溶解任何物质 B . 物质溶于水时都放出热量 C . 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 D .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7.某溶液恒温蒸发掉部分溶剂后,无晶体析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原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B. 剩余的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剩余的溶液可能是饱和溶液 D. 剩余的溶液与原溶液中的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相等 8.KCl 与KNO 3在不同温度的溶解度数据如右表。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丸KNO 3比KCl 的溶解度大 B .两物质的溶解度相等的温度在20-30℃间 C .在20℃时,10g 水中加入5gKCl 可得到 33.3% 的KCl 溶液 D .在50℃时,两物质各5g 分别加入l0g 水中, 充分溶解,均有固体剩余 温度/℃ 10 20 30 40 50 KCl 30g 33g 35g 38g 41g KNO 3 21g 31g 45g 65g 88g

八上水和水的溶液复习教案

教师一对一个性化教案学生姓名年级科目 日期时间段课时 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 第一章《水和水的溶液》复习个性化学习问题解决回顾复习第一单元知识,为返校考做准备 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分析教学重点:浮力的计算溶质质量分数物质分离教学难点:浮力溶解度 教学过程1.1 地球上的水 1.地球上的水分布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和生物体内。占地球总水量96.53%、2.53%的分别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地球上水的存在形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存在,而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_________形式存在;空气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态存在。自然界的水,随着_____________的改变,状态也会发生变化。 3.水是___________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因为水不仅是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物的也离不开水。 4. 海洋水与陆地水通过转化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转化为海洋水和陆地水,植物叶中的水通过转化为大气水。 5.根据以下“水循环示意图”填空。 ⑴图1—2中各字母在水循环 中所代表的环节是: A、, B、, C、, D、, E、, F、。 ⑵上述A、B、C、D、E、F环节构成的水循环类型为。水循环是地球上各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的系统。通过水循环,使源源不断地向

教学过程 陆地供应 ,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6.下列占陆地淡水水体比例最大的是( )。 A.地下淡水 B.冰川水 C.江河水 D.大气水 7. 在下列四种情况下,水循环不够活跃的是( )。 A.赤道附近 B.森林覆盖良好的水库区 C.印度洋海域 D.地表裸露的沙漠地 区 8. 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的划分依据是( )。 A.水的分布空间 B.水的化学性质 C.水的物理性质 D.水汽含量的多少 9. 驱动水循环过程的能量来自于( )。 A.地球 B.太阳 C.雨 D.海洋 10. 能使陆地上的水不断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的循环是( )。 A.海上内循环 B.海陆间循环 C.陆上内循环 D.大洋循环 1.2 水的组成 1.水电解时,阳极产生能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_____的__________;阴极产生 _________,所以水是由________和__________组成的。 2.如图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试管盛满水,通直流电后,两支试管内___________, 在与电源负极相连的试管内得到_________,在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内得到_________。__________ 极生成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______极生成的气体可燃烧,产生________色的火焰。 3. 水电解的文字表达式是 。 4.根据水在通直流电的条件下所发生的变化事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水是不纯净的 B 、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C 、水中包含着氢气和氧气 D 、负极产生了10毫升氢气,正极产生20毫升氧气 5.下列叙述符合科学道理的是( ) A 、“纯天然饮料”中不含任何化学物质 B 、地球上没有水,就没有人类和所有的动植物 C 、身体健壮的人食用被污染的水,无任何危害 D 、“超纯水”是不含其他任何物质的水 6.电解水实验中,阴极、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 A 、1:1 B 、1:2 C 、2:1 D 、1:8 7.下图是水分子在一定条件下分解的示意图,从中获得的信息不. 正确.. 的是( ) A 、一个水分子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2021年九年级化学 第、单元 化学改变了世界,水和溶液教案 鲁教版

2021年九年级化学第1、2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水和溶液教案鲁教版 知识点总结: 1、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发光发热,气体生成,沉淀生成等),如木炭变成灰, 葡萄酿成酒 2、镁条燃烧现象:镁条逐渐减少,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氧化镁 3、鉴别碱的指示剂是无色酚酞,现象:酚酞滴入NaOH溶液中变红 4、CuSO4与 NaOH 混合现象:产生蓝色絮状Cu(OH)2沉淀 5、烫伤:立即用水清洗烫伤部位,并涂上烫伤膏; 6、酸、碱烧伤: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灼伤处,若见如眼部,千万不要揉眼睛,应用大量水冲洗, 带上防护眼镜 7、实验台起火如何处理:移开可燃物,用湿纱布或沙子覆盖,或是用灭火器 8、量筒俯视或仰视读数有何变化:会画图解释 9、分子特征:分子很小,相互间存在间隔,总在不停运动 10、知道植物对水有净化作用 11、过滤操作3点要求:①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滤纸与漏斗内壁要贴紧,不留气泡; 漏斗末端紧贴烧杯内壁;③液体应沿玻璃棒注入漏斗中,液面低于漏斗边缘 12、纯净物:只有一种物质组成(干冰);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空气、钢、溶液) 13、混合物有多种物质组成,常用过滤(不溶性杂质)、蒸发、蒸馏方法分离混合物

14、 水直流电解:正极:O 2;负极:H 2 ;氧气体积:氢气体积=1:2(为什么) H 2O = H 2↑ + O 2↑ 证明氧气:带火星木条复燃; 15、 H 2 + O 2 = H 2O 氢气燃烧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烧杯壁有水雾生成,手触烧杯发热 16、 原子: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特征:很小,不断运动,有间隔 分子:由原子构成,如H 20,H 2,O 2 17、 原子有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原子核有带正电的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所以原子 核带正电,原子核外电子带负电,整个原子不带电荷,所以: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 原子质量=质子数 + 中子数 18、 原子结构示意图(教材45页) 19、 原子序数:原子质子数 20、 相对原子质量:以碳原子质量的1/12为标准,其他原子质量跟他的比值。计算 相对原子质量=(X 原子质量):(碳原子质量的1/12) 相对原子质量没有单位 21、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NaCl 溶液);像这种其溶解作用的物质叫溶剂(多为水),被溶解的物质叫溶质(NaCl ) 通电 燃烧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

专题复习《水和溶液》 复习目标 1、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了解溶液、悬浊液、乳状液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的概 念及相互转化。 4、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读懂溶解度曲线图。复习重难点 重点 水的组成和溶液的性质特征,溶解度曲线图的理解。难点 培养学生复习、综合、分类、读图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的复习,同学们对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知道,天然水都是溶液,可知水和溶液是密不可分的,究竟为什么如此,我们复习完本节课我想大家会知道的。 专题一:水的电解与组成 1、实验现象 (1).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2).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质量比为

8:1 。 (3).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为氢气。 2、实验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一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 专题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专题三: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在20℃时,四种氯化钠溶液(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思考: 1 .第4号溶质质量分数为什么不是% 2.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为什么 [小结] 1.对于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对于不同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专题四:溶液的相互转化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 专题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意义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

2011年全国各地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水与常见的溶液129

20 40 60 20 30 10 温度/℃ X Y 2011年全国各地市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分类汇编——水与常见的溶液1 一、选择题: (2011重庆一中月考)8.将WgKNO 3的不饱和溶液恒温蒸发水分,直到有晶体析出。在此变 化过程中,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与蒸发时间的变化关系可表示为下图中的 ( )B (2011黑龙江虎林805农场学校)15、如图是X 、Y 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X 的溶解度大于Y 的溶解度 B 当X 中含有少量Y 时,可用降低X 饱和溶液温度的方法提纯 C X 在20℃时,X 、Y 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 D .同质量的X 、Y 饱和溶液从30℃降到10℃时,析出的Y 少于X (2011福建泉州模拟)14.右图表示A 、B 两种物质的溶解度(s) 随温度(t)的变化情况,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 的溶解度大于 B 的溶解度 B .升高温度可使A 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 C .t 3℃时,在100g 水中溶解60gA 能形成饱和溶液 D .t 2℃时,A 和B 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2011哈尔滨调研)9.右图是a 、b 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b 的溶解度大于a 的溶解度 B .t1℃时,将a 、b 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 析出晶体的质量ma=mb C .将t2℃时b 的不饱和溶液降温至t1℃,一定能得到b 的饱和溶液

D.t2℃时,a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小于b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011北京延庆期末检测)23.向某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后,该溶液一定不发 ..生.变化的是 A.溶质的质量 B.溶质的溶解度 C.溶液的质量 D.溶质的质量分数(2011北京延庆期末检测)13.生活中可能遇到的下列混合物,能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步骤加以分离的是 A.食盐和细砂 B.食盐和蔗糖 C.石灰石大理石 D.水和酒精 (2011北京延庆期末检测)6.下列物质中,放入水里不能 ..形成溶液的是 A.花生油 B.白糖 C.白醋 D.食盐 (2011北京延庆期末检测)7.硫酸钠溶液中,溶质是 A.硫酸B.钠C.水D.硫酸钠 (2011北京延庆期末检测)8.某同学过滤含有泥沙的水,滤液仍然浑浊,其原因可能是A.用玻璃棒引流 B.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倾漏斗的下端未靠在烧杯壁上 D.过滤时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一边 (2011北京延庆期末检测)14.实验室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氯化钠溶液时,不需要 ...的仪器是 A.烧杯 B.酒精灯 C.量筒 D.托盘天平 (2011常州市北环中学)12.下列各组固体物质,只用水不能 ..鉴别的是 A.CaCO3、Na2CO3B.K2SO4、KCl C.CaO、Ca(OH)2D.CuSO4、Fe2(SO4)3 (2011北京延庆期末检测)22.下列对“2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31.6 g”的解释正确的是 A.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水中 B.20℃时,100 g溶液中含31.6 g硝酸钾 C.20℃时,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恰好达到饱和状态 D.31.6 g硝酸钾溶解在100 g水中达到饱和状态 (2011北京延庆期末检测)25.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40℃时Z的溶解度最大 B.温度由60℃降至40℃时,Y析出的晶体最多 C.40℃时,Y和Z的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 D.60℃时,100g水中,加入50g X,得到溶质质量 分数为33.3%饱和溶液 (2011重庆一中月考)2.下列关于生理盐水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专题复习《水和溶液》 复习目标 1、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了解溶液、悬浊液、乳状液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的 概念及相互转化。 4、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读懂溶解度曲线图。复习重难点 重点 水的组成和溶液的性质特征,溶解度曲线图的理解。难点 培养学生复习、综合、分类、读图的能力。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的复习,同学们对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知道,天然水都是溶液,可知水和溶液是密不可分的,究竟为什么如此,我们复习完本节课我想大家会知道的。 专题一:水的电解与组成 1、实验现象 (1).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2).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 1:2 ,质量比为8:1 。 (3).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为 氢气。 2、实验结论 (1)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一个水分子由 2个氢原子和 1个氧原子构成。 3、化学方程式: 专题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专题三: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在20℃时,四种氯化钠溶液(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思考: 1 .第4号溶质质量分数为什么不是28.6% 2.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为什么 [小结] 1.对于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 2.对于不同溶质,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不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专题四:溶液的相互转化

常用贮液与溶液

常用贮液与溶液

一.常用贮液与溶液 1mol/L亚精胺(Spermidine): 溶解2.55g亚精胺于足量的水中,使终体积为10ml。分装成小份贮存于-20℃。 1mol/L精胺(Spermine):溶解3.48g精胺于足量的水中,使终体积为10ml。分装成小份贮存于-20℃。 10mol/L乙酸胺(ammonium acetate):将77.1g乙酸胺溶解于水中,加水定容至1L后,用0.22um孔径的滤膜过滤除菌。 10mg/ml牛血清蛋白(BSA):加100mg的牛血清蛋白(组分V或分子生物学试剂级,无DNA酶)于9.5ml水中(为减少变性, 须将蛋白加入水中,而不是将水加入蛋白),盖好盖后,轻轻摇动,直至牛血清蛋白完全溶解为止。不要涡旋混合。加水定容到10ml,然后分装成小份贮存于-20℃。 1mol/L二硫苏糖醇(DTT):在二硫苏糖醇5g的原装瓶中加32.4ml 水,分成小份贮存于-20℃。或转移100mg的二硫苏糖醇 至微量离心管,加0.65ml的水配制成1mol/L二硫苏糖醇溶液。 8mol/L乙酸钾(potassium acetate):溶解78.5g乙酸钾于足量的水中,加水定容到100ml。 1mol/L氯化钾(KCl):溶解7.46g氯化钾于足量的水中,加水定容到100ml。

3mol/L乙酸钠(sodium acetate):溶解40.8g的三水乙酸钠于约90ml水中,用冰乙酸调溶液的pH至5.2,再加水定容到100ml。0.5mol/L EDTA:配制等摩尔的Na2EDTA和NaOH溶液(0.5mol/L),混合后形成EDTA的三钠盐。或称取186.1g的Na2EDTA·2H2O和20g的NaOH,并溶于水中,定容至1L。 1mol/L HEPES:将23.8gHEPES溶于约90ml的水中,用NaOH调pH(6.8-8.2),然后用水定容至100ml。 1mol/L HCl:加8.6ml的浓盐酸至91.4ml的水中。 25mg/ml IPGT:溶解250mg的IPGT(异丙基硫代-β-D-半乳糖苷)于10ml水中,分成小份贮存于-20℃。 1mol/LMgCl2:溶解20.3g MgCl2·6H2O于足量的水中,定容到100ml。100mmol/L PMSF:溶解174mg的PMSF(苯甲基磺酰氟)于足量的异丙醇中,定容到10ml。分成小份并用铝箔将装液管包裹 或贮存于-20℃。 20mg/ml蛋白酶K(proteinase K):将200mg的蛋白酶L加入到9.5ml水中,轻轻摇动,直至蛋白酶K完全溶解。不要涡旋混合。加水定容到10ml,然后分装成小份贮存于-20℃。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案水和溶液

精品文档 专题复习《水和溶液》 复习目标 1、理解水的组成和性质。 2、了解溶液、悬浊液、乳状液的区别和联系。 3、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及浓溶液、稀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 4、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并能正确读懂溶解度曲线图。 复习重难点 重点 水的组成和溶液的性质特征,溶解度曲线图的理解。 难点 培养学生复习、综合、分类、读图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通过前面的复习,同学们对水和溶液的有关知识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大家知道,天然水都是溶液,可知水和溶液是密不可分的,究竟为什么如此,我们复习完本节课我想大家会知道的。 专题一:水的电解与组成 1、实验现象 (1).在直流电的作用下,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

(2).正负两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 ,质量比为8:1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正极上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为氧气.(3)。氢气负极上产生的气体能燃烧,火焰为淡蓝色,为、实验结论2 氧元素组成的;)水是由1 氢元素和(个氧原子构成。12(2)一个水分子由个氢原子和 3、化学方程式:专题二: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 专题三:定量表示溶液的组成 在20℃时,四种氯化钠溶液(此温度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g)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思考:28.6%?4 1 .第号溶质质量分数为什么不是.哪些是饱和溶液?哪些是不饱和溶液?为什 2 么? ] [小结1.对于同一物质,相同温度,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要浓。稀溶液不一定浓溶液不一定是饱和溶液,2.对于不同溶质,是不饱和溶液。专题四:溶液的相互转化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条件。专题五:溶解度的表示方法及意义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中达 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溶质的质量,

中考化学总复习必考知识点训练水与常见的溶液

水与常见的溶液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水的污染会引起土壤污 染 B. 地球上淡水资源非常丰富 C. 过滤能除去水中所有杂 质 D.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2.甲、乙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t1℃时,甲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等于乙溶液 B. 降低温度,可使甲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C. t2℃时,分别在100 g水中加入50 g 甲、乙,同时降温至t1℃,甲、乙溶液均为饱和溶 液 D. 将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溶液质量不变 3.下列操作中,能降低水的硬度的是() ①静置②过滤③煮沸④蒸馏 A. 只有 ③ B. ①③②④ C. ②③ D. ③④ 4.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溶液是一种纯净物 B. 溶液都是混合物 C. 溶液都是无色 的 D. 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5.右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乙小 B. 15℃时,甲、乙的溶解度相等 C. 30℃时,100g甲的饱和溶液中含溶质30g D. 将30℃乙的饱和溶液降温到15℃时变为不饱和溶液 6.下列清洗污渍的方法中,利用了乳化原理的是() A. 用自来水洗手 B. 用生理盐水清洗伤口 C. 用洗洁精洗碗 D. 用酒精清洗医疗器械 7.表提供了KNO3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据该表判断,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温度(℃)0 20 40 60 80 溶解度(g)13.3 31.6 63.9 110 169 A. KNO3的溶解度随温度的上升而变大 B. 20℃时,100g饱和KNO3溶液中含有31.6gKNO3 C. 将40℃的KNO3饱和溶液升温至60℃,该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 D. 将80℃的KNO3饱和溶液降温至20℃,有晶体析出 8.将下列物质分别放入足量的水中,并充分搅拌,不能形成溶液的是() A. 食盐 B. 花生 油 C. 白 糖 D. 纯碱 9.t℃时,向一支盛有0.15g熟石灰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振荡后静置,烧杯底部仍有未溶解的白色固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升高温度上层清液变为不饱和溶液 B. t℃时,熟石灰的溶解度为0.3g C.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小于

(完整word版)九年级化学水和溶液教案

九年级化学课题:水和溶液 教学目标:1. 知道什么是溶液以及溶液的基本特征,能分辨典型溶液中溶质、溶剂; 2. 了解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一般应用; 3. 了解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4. 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 5. 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1. 认识溶液的特点: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2. 使学生了解何谓电离以及溶液与悬浊液、乳浊液的区别。 3. 使学生感知,溶解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4. 通过举例练习,让学生掌握分辨典型溶液中的溶质、溶剂。 5. 溶质质量分数的含义,并通过练习学会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运算。 6. 通过探究使学生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让学生感知溶解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2. 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通过乳化作用让学生感受学习是为生活服务的宗旨。 3. 利用定量实验,教育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用量的准确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 学态度。

教学过程: 专题二:水和溶液第一节:水和溶液 探究活动一:水的化学性质 1、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2、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3、通电分解: 探究活动二:水的组成 1、我们知道水是由和组成,得出该结论的实验是,化学方程式是;实验时,我们通过发现电源负极得到的气体是,通过发现正极得到的气体是,二者的体积比是,由于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粒子个数比,因此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所以水的化学式是,水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 2、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电解水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粒子, 不发生变化的是粒子是。 3、现在请你在实验室中探究氢气的有关性质,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要证实“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这属于氢气的(填“物理”或“化学”) 性质,请你设计一种简单的实验方案,简述该方案的操作方法和有关现象 ; (2)欲点燃氢气,实验“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在点燃氢气前,必须先检验氢气的,以防止发生,点燃氢气后,观察到的现象是:纯净的氢气在空气中安静的燃烧,产生色火焰,如果要检验氢气的燃烧产物,应采取的方法是 ,化学方程式是。 (3)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的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粒子,不发生变化的是粒子是。 探究活动三:水的净化、污染 取一烧杯黄河水,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止一段时间后,不溶性的大颗粒将会沉降下来,然后进行(填操作名称),除去不溶性的小颗粒,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目的是除去水的颜色和气味,此过程属于变化;然后通入氯气(化学式:)进行消毒,此过程属于变化,目的是除去水中的;经过上述处理使之达到饮用水的标准。输入千家万户的水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根据所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量可将水分为硬水和软水,使用硬水会对生活和生产带来麻烦。区分硬水和软水可用,区分时是软水,是硬水;为了提高水的纯度并减少或除去水中的,生活中人们采取的方法是,实验室采取的方法是。上述水的净化操作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净化程度最高的是。 探究活动四:溶液、热量变化、乳化 1. 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的叫溶液。 2. 溶质:被溶解的物质溶剂:能溶解其他物质的物质 3. 电离:物质溶解在水中或受热熔化后形成自由移动的的过程 酸:电离产生的阳离子都是的化合物碱:电离产生的阴离子都是的化合物 盐:电离产生和的化合物 4、完成表格

中考化学专题水与常见的溶液复习学案

《水和常见的溶液》复习课学案 南化二中朱永方 教学目标: 1.认识水的性质、净化、污染和防治,理解水的组成。 2.知道溶液的特征、组成,认识溶解度,理解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及溶解度曲 线。 3.掌握水的重要化学性质,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用化学方程式解释下列问题 1、食品包装袋中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2、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石蕊试液变红 3、水的电解 在线测试(一) 1、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一个氧元素组成的 B、凡无色、无嗅、透明清澈的水就是纯水 C、.锅炉中使用硬水容易产生水垢,严重时会引起爆炸 D、婴幼儿,青少年长期饮用纯净水有益健康 2、下列物质溶于水所得溶液的PH>7的是() A、CaO B、SO2 C、NaCl D、Na2CO3 3、在一定条件下水分子分解的示意图如下(○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下列关于该反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水分解后生成氢气和氧气 B、生成氢分子和氧分子的个数比为2:1 C、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不变 D、反应前后分子的个数不变 4、“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发展水利,改善民生”。 (1)水填“属于”或“不属于”)六大营养素之一。 (2)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3)右图是活性炭净水器示意图,其中活性炭的作用是:不仅可以滤去不溶性物质,还可以的杂质。 (4)有一杯主要含有氯化镁和氯化钙的硬水。某兴趣小组设计出除去硬水中钙镁离子从而软化水的部分实验方案,请你一起完成。可供选用的物质:Ca(OH)2溶液,NaOH溶液,饱23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里各部分的性质是相同的。 C、溶质体积加溶剂体积等于溶液的体积。 D、溶液的组成中一定含水 2、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该温下硝酸钾饱和溶液中有关质量关系错误的是 () A、溶剂质量:溶液质量=10 : 21 B、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1 : 10 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1 : 21 D、溶剂质量:溶质质量=10 : 11 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物质不属于溶液的是( ) A、75%的医用酒精 B、冰水 C、石灰水 D、生理盐水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改变条件,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可以相互转化 C、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D、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变为5%。 5、右图是甲,乙两固体的溶解度曲线,据图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t1 ℃时甲和乙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C、相同质量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降到t1℃时析出晶体较多的是甲 D、乙中含有少量甲时,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乙 6、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汽水大多是碳酸饮料,其中溶解二氧化碳气体。打开汽水瓶盖时,汽水会自动喷出来,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与有关。喝了汽水后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在水中的溶解度还与有关。 合作交流: 1.下列关于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水在天然循环中实现了自身净化 ②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三态变化实现的 ③太阳为水的天然循环提供了能量 ④水的天然循环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配 A ①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将36克氯化钠溶于水中制成饱和溶液,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 B、20 ℃时,100克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有26.5克氯化钠,因此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为26.5克 C、在20 ℃时,100克水中溶解了20克氯化钠,因此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为20克 D、20 ℃时, 100克水中溶解了36克氯化钠并达到饱和状态,因此氯化钠在20 ℃时的溶解度为36克 溶解后得到(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20℃时,向100克水中加入40克硝酸钾,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是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水与常见的溶液

班级姓名学号使用时间:年月日计划 专题一身边的化学物质 1.2水与常见的溶液【

【教材放大镜】 知识点一水(H2O) 组成水是由和两种元素组成的,也是一种氧化物。构成每个水分子是由和构成。 性质物 性 色、气味、味道的液休,凝固点℃,沸点℃,4℃时密度最,为1g/cm3,冰的密度比水。 化 性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现象 ①水通电分解 ②水与二氧化碳反应 ③水与氧化钙反应 ④水与硫酸铜反应 用途水是生命产生、存在、发育和繁殖的基本前提,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是农业的命脉,是工业的基础。 不同的水水矿泉水硬水软水海水 成分水含有可溶性矿物质较多可溶性Ca2+、Mg2+较少Ca2+、Mg2+还含有较多可溶性盐等物质本质区别纯净物混合物 由低到高原理作用 沉淀①静置沉淀(如用大水缸盛水);②吸附沉淀(用明矾做吸附剂)除去不溶性杂质 过滤把液体与不溶于液体的固体分离,过滤器的使用:“一贴二低三靠”除去不溶性杂质 吸附利用活性炭的吸附天然水中一些可溶性杂质和臭味物质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蒸馏根据液体中各物质的沸点不同,通过加热使水中的钙、镁化合物等 分解生成沉淀 ①除去可溶性杂质和不溶性杂质; ②硬水软化。 水的存在地球表面约被水覆盖。海洋是地球最大的储水库,其储水量占全球总储水量的96.5%,且其中含有的化学元素有多种,淡水只约占全球储水量的2.53%,但可利用的淡水不到。 水资源危机①生活、生产的用水量不断增加; ②工业生产中的“三废”(、、)的任意排放; ③农业中化肥、农药的不合理施用; ④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爱护水资源节约①工业用水循环使用;②农业采用滴灌、喷灌;③生活上做到一水多用。 防治 措施 ①清除污染源:工业“三废”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农业上农药、化肥合理使用;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②加强对水质的监测,及时化解水质危机; ③保护生态环境,从源头上爱护水质。 性质物性色、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是相同条件下密度最的气体,溶于水。 化性化学方程式现象 ①可燃性发出色或色火焰,放大量热,有水生成 ②还原性 H2 + CuO =黑色固体逐渐变色,且试管内壁有 H2 + Fe2O3=红棕色固体逐渐变色,且试管内壁有 H2 + WO3 =黄色粉末逐渐变色,且试管内壁有 用途①填充氢气球;②;③;④化工原料:合成氨&制盐酸。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