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并购德国企业的法律问题

并购德国企业的法律问题

并购德国企业的法律问题
并购德国企业的法律问题

并购德国企业 的法律问题

目录

事务所简介3近期案例节选4德国交易4中、东欧交易5国际、欧盟交易6中资企业7事务所荣誉8联系方式10理论篇11并购德国企业的法律问题 11实务篇17在德国并购应合理选择融资方法 17在德国并购的卡特尔法问题 20并购德国企业的劳动法问题 23中国企业在德国并购的税法思考 25策略篇29中国企业在德国的并购战略及问题 29如何收购德国破产企业 32德国针对外来投资的新法规-对中国海外并购的毁灭性影响? 36全球分布42

诺尔律师事务所是一家欧洲领先的商业律师事务所, 拥有逾 450 名专业人士。目前在德国设有5处分所, 在中、东欧地区设有7处分所,在纽约另设有1个代表处。诺尔的核心业务领域为法律和税务咨询。我们以为客户创造经济增值为使命,不断致力于设计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

-在经济法的特定领域内为客户提供服务

-革新性和前瞻性

-以扎实的学术知识为基石、以解决方案为导向 -汇聚专长、行业专注

-合伙人督导、量体裁衣

-具备战略规划能力

在法律、税务、融资及管理领域,我们携同诺尔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和诺尔审计及税务咨询公司竭诚为客户设计增值且可持续性的专业咨询服务。

专业化:诺尔的理念是 "出色创造价值"。我们的专业人士在众多法律领域和行业均为领军专家, 从汽车、银行及金融服务、能源、工程, 到房地产、知识产权、IT/通讯, 再到零售、传媒、

高科技、生命科学、保险及再保险, 我们都能做到量体裁衣, 为您提供以解决方案为导向的咨询。专家组成的小团队保证客户的要求能够直接由合伙人满足。盈利分成体系可以保证专业最佳的律师处理最适合的工作。

国际化:诺尔在全球 9 个国家拥有自己的分所, 在其他尚未设立分所的国家和地区, 特别是在伦敦和纽约, 您可以通过诺尔的全球网络 – 全球

最大的国际律师组织 Lex Mundi

(https://www.doczj.com/doc/ad7159194.html,) 在当地获得诺尔合作伙伴的专业支持。 Lex Mundi 是全球最大的独立律师事务所联盟。借助于该联盟, 我们经常接受客户委托作为跨国交易的领衔顾问或协调人。

中、东欧地区:我们是最早进军中、东欧地区的西方律师事务所之一, 分别于 1990 年在布拉格及布达佩斯,1992 年在华沙, 1994年在莫斯科, 1998 年在布加勒斯特, 2004年在布拉迪斯拉法, 以及 2007 年在基辅设立分所。今天,诺尔仍然以其在中、东欧卓越的法律、税务、审计及企业咨询"一站式 "服务享誉德国和欧洲。在中、东欧, 我们拥有逾 160 名专业人士, 近 20 年的业务经验, 加上与当地政府、决策机构及工业界良好的社会网络关系, 我们可以为您提供跨地域、全方位的服务。我们的客户不仅包括跨国公司, 亦包括众多的本地投资商。

中国事务部:为了向中国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我们在法兰克福的办公室成立了中国事务部,建立了一支由经过德国正统法学教育及职业培训,并具多年执业经验的中国律师、德国律师以及精通中国、德国、欧洲与国际税法的税务顾问组成的专业团队,在公司法(包括设立企业、兼并与收购)、资本市场(海外上市)、税法、国际商事与贸易法、知识产权、销售体系、劳动法、房地产、高科技、诉讼、仲裁及其他诸多经济法领域中, 为中国企业提供"一站式"的专业咨询服务。而且精干的团队可根据您的业务需要,提供汉语、德语、英语、法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俄语等多种语言服务。我们的团队, 为您提供的不仅仅是专业的法律咨询, 亦为您搭建起中欧间语言和文化的桥梁。

更多信息请见:https://www.doczj.com/doc/ad7159194.html,(德、英文), https://www.doczj.com/doc/ad7159194.html,(中文)

事务所简介

-为美国电脑芯片制造商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MD) 及其德国子公司在将其微型处理器生产部分外包给阿布扎比投资公司新设的合资企业的重组项目中提供咨询。项目信息不公开, 但是标的额在 10 亿欧元以上

-为 Evonik AG就通过国际拍卖方式出售德国 Deutsche Montan Technologie Group 给 TüV Nord AG 的项目中提供咨询。项目信息不公开, 但是交易标的额在一亿欧元以上

-为房地产管理公司 Corpus Sireo / Deutsche Telekom AG就出售 83,000 平方米的商住房项目 (Deutsche Telekom AG, 德国电信公司有史以来最大的单项房地产项目) 提供咨询。标的额保密

-为 CA Immobilien Group在出售 Vivico Real Estate GmbH 的项目(德国联邦政府拥有的房地产公司, 控制大约 790 万平方米的房屋面积)上成功提供了咨询。交易额标的约十亿欧元 -为 KKR 和Permira 在收购 ProSiebenSat1 Media AG 司大部分股权上提供咨询。交易标的额 31 亿欧元

-Axel Springer Verlag AG (施普林格出版集团) (意图) 收购德国最大私人电视台 ProSieben-Sat1 Media AG 的多数股权(媒体法、电视节目播放权、尽职调查), 交易总额 42 亿欧元 -ISS A/S (全球顶尖设施管理公司) 收购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 (DaimlerChrysler) 下属财产管理公司 Debeos

-Thomas Cook plc (通济隆集团), 一家旅游集团,将其旗下 Condor 航空服务公司股权售予德国第二大航空公司 Air Berlin plc (柏林航空); 交易额六亿欧元

-德国专用薄膜制造商 Kl?ckner Pentaplast的管理层将其股权售予知名私募基金 Black-stone (黑石集团), 其余出售方为金融投资商 Cinven 与 JPMorganPartners LLC, 此次管理层收购涉及11个国家, 21处生产基地,诺尔为所有法律管辖区域提供了全面的法律咨询;交易标的额13亿欧元

-德国奥斯纳布吕克的 Karmann, 一家汽车零配件及敞蓬车专业供应商,将其子公司 Julius Heywinkel GmbH(德国海文高有限责任公司)售予德国金融投资集团 Nord Holding(北方控股)

近期案例节选 德国交易

-德国 / 匈牙利:法国 Thales SA(泰雷兹集团)将其专业眼镜业务售予 Candover 在德国和匈牙利的公司, 交易额达 2,2 亿欧元

-德国 / 捷克:Apollo Management LP (阿波罗管理公司), 一家美国私募基金, 收购美国卫星网络信息系统运营商 Hughes Network Sys-tems (休斯网络系统公司)一国际操作单元的股份,交易总额约1,8亿美元

-德国 / 波兰:Thyssen Krupp (蒂森克虏伯集团) 在波兰设立若干合资企业

-德国 / 波兰:Axel Springer AG (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收购波兰卫星电视台 Polsat 的少数股权,交易额 3 亿欧元

-德国 / 波兰/奥地利:以 Goldman Sachs (高盛集团)为主的债权人集团出售破产公司-欧洲最大家具制造商 Schieder 集团拥有的IMS (列支顿斯登)与 SHE (奥地利) 的股权,及其位于波兰的工厂 -德国 / 俄罗斯:Amurmetall OAO 俄罗斯远东最大的钢铁生产商收购 SMS Demag AG 和 Concast AG 的工厂。标的额四千五百万欧元

-德国 / 俄罗斯/波兰:Sumitomo Heavy In-dustries (住友重工) 从 KraussMaffei 集团收购德国 Demag Ergotech GmbH(一家在德国、俄罗斯和波兰设厂的注射机生产商)

-俄罗斯:Volkswagen AG (大众汽车) 就在俄罗斯的生产厂通过增加生产线增资的项目提供咨询。标的额1,5亿欧元

-俄罗斯:Atomenergomash OAO, 俄罗斯原子能设备供应商同阿尔斯通就核电站低速发电机生产项目合资。交易额1亿欧元

-德国 / 波兰 / 捷克:Verlagsgruppe Passau GmbH (VGP) 出售 EDS 给 3i plc, EDS 是世界胶版印刷机的生产商,拥有 1500 多员工, 在德国、奥地利、波兰、捷克和匈牙利拥有 12 家工厂

近期案例节选 中、东欧交易

-德国 Linde AG (林德集团) 向 KKR 与 Gold-man Sachs 出售其叉车部门 Kion, 在向 KKR 出售叉车业务的过程中, 诺尔负责了 14 个法律管辖区域的尽职调查及与各收购方的协调工作, 并起草了所有的合同文件。此宗交易是有史以来国际投资商在德国完成的最大并购交

易之一 (规模:Dax-30 强, 40 亿欧元)

-为德国蓝筹股公司 (Dax 30) 就出售或 IPO 在其 13 个国家的分部提供全面法律审查和分析。标的额约 30 亿欧元

-法国烈酒与葡萄酒业巨头Pernod Ricard (保乐利加集团), 向美国消费品生产巨头富俊集团 (Fortune Brands) 出售英国联合道麦克 (Allied Domecq-Group) 在德国、英国和西班牙的股份,交易额约 44 亿欧元

-英国化工行业巨头 Ineos (英力士集团) 控股

位于德国勒沃库森市的化工集团朗盛 (Lan-xess) 在 Lustran Polymers 的 ABS 业务。根据收购协议,2007 年, 郎盛在德国Dormagen 、

西班牙 Tarragona 、泰国 Map Ta Phut 、印度Vadodara 、美国 Addyston 的基地以及约 1600 名员工将首先划至 Ineos ABS 旗下

-芬兰钢材生产商 Outokumpu Oyi 收购意大

利SOGEPAR Group, 该公司在欧洲多国拥有子公司, 标的额 3,35 亿欧元 -法国L’Oreal (欧莱雅集团) 麾下赛诺菲 (Sa-nofi) 收购安万特 (Aventis), 欧莱雅集团是赛诺菲的主要股东;交易标的额 5400 万欧元

-奥地利Andritz AG(安德里茨集团)收购奥地利西门子 (Siemens Austria) 下属子公司VA技术集团 (VA Tech Group) 的水力发电部门, 包括对其位于 33 个国家的子公司及分支机构的重组

-美国电子元件制造商 Molex (莫仕集团) 公开收购 Woodhead Industries, 交易额计 2,5 亿美元

-在日本富士通公司将其硬盘业务出售给东芝的项目上提供咨询。合并后公司营业额将达60亿欧元,占全球 14.1% 的市场分额。交易标的额 2,35 亿欧元

-同英国 Macfarlanes 律师事务所和美国 Paul, Weiss 律师事务所为日本三菱化工 (Mitsubi-shi Rayon) 在就收购英国 Lucite International Group 反垄断申报中提供咨询。标的额 14 亿欧元

近期案例节选 国际、欧盟交易

近期案例节选

中资企业

-沈阳机床集团, 中国机床业龙头企业, 收购德国破产希斯股份公司资产。我们为客户提供德国公司重组咨询

-大连机床集团, 中国机床业龙头企业,我们就客户在德子公司 F. Zimmermann GmbH 股权转让提供法律服务

-大连远东集团, 中国磨具业知名企业。我们就客户收购德国 Werk? GmbH 资产提供了法律咨询

-福耀集团, 占有中国市场60% 份额的汽车玻璃生产商。我们就客户收购德国 FüMoTec GmbH 资产提供法律服务

-杭州机床集团, 中国重要磨床生产企业。我们为客户提供 aba z&b Schleifmaschinen GmbH 的股权收购及其他方面法律服务

-浙江新杰克控股公司, 中国缝纫机生产商。我们为客户收购德国知名缝纫机制造企业百福公司股权提供法律咨询。

在著名的国际法律联盟举办的2009年度峰会暨颁奖晚宴 (International Legal Alliance Summit & Awards) 上, 诺尔律师事务所荣获"德国最佳律师事务所 "的"金奖 (Gold Award)" 称号。每年,来自全球100多家跨国集团的财

务、金融及法律高管汇聚一堂,将上述荣誉颁发给"取得最出色业绩且管理层具持久领导力"的律师事务所。评审团由诸多国际知名企业集团代表组成,包括SAP 麦德龙 (Metro)、菲利浦莫里斯 (Philip Morris)、甲骨文 (Oracle)、欧创 (Altran)、安盛(Axa)、壳牌 (Shell)、道达尔 (Total)、雀巢 (Nestlé)、欧莱雅 (L ’Oréal)、迪斯尼 (Disney)、法国燃气苏伊士集团(GDF Suez)及毕博管理咨询 (Bearing Point) 等。他们将在并购交易领域对来自所有重要工业和发展中国家的逾150家律师事务所取得的业绩作出综合评判。

2008年度, 凭借四项英国 "金融时报" (Financial Times) 创新律师奖 (Innovative Lawyer Awards), 诺尔律师事务所在市场和客户至上理念的国际竞争中成为德国最成功的律师事务所。在欧洲大陆,诺尔排名第三。 所获荣誉如下:

- 合规:"为德国合规态度的转变作出贡献"

- 客服:"德国首家提供严格合规培训和商讨论坛的律师事务所" - 融资:"开辟出一种新的资产融资模式" - 营销:"重要的实用提示"

2009 年 8 月, 诺尔获得了并购交易领域内的"奥斯卡"大奖, 即由美国著名专业杂志《并购咨询师》 (The M&A Advisor) 所授予的 "全球奖" (Global MNA Award)。评审团认为, 诺尔在为德国第一个特殊目的投资公司 (SPAC) 的股

权重组项目中出具了出色的咨询意见,赢取这一大奖对其来说可谓实至名归。

在英国著名杂志 《并购融资》 (ACQ Acquisition Finance) 的 2009 年度全球评选当中,诺尔律师事务所当选"德国最具规模的 '全方位服务' 型律师事

务所"称号。

事务所荣誉

"德国最出色、最勇于革新的事务所"

同时, 在 《并购融资》 所组织的 2009 年度全球评选当中, 诺尔还荣获" 2009 年度东欧商业法最佳律师事务所"称号。杂志发言人表示, 根据对超

过 2,200 名企业法务人员和律师的问卷调查, " 2008 年度, 诺尔是对中、东欧最具影响力的律师事务所"。

基于我们在向汽车供应商 Schefenacker 提供破产咨询服务过程中的出色表现,英国国际金融法律周刊 (IFLR) 授予诺尔 "2008年度最佳重组交易奖"。

自2005年起, 国际律师事务所的英国法律网站 (ILO) 每年都向来自全球 46 个国家和地区的律师事务所颁发 "客户选择大奖" (Client Choice Awards) 2007 年, 该奖项的德国桂冠由诺尔摘走。 ILO 评论如下:"相比其他竞争者,诺尔更能为其客户提供真正的增值

服务。" 该奖项基于对全球 1300 多家企业的法律顾问的问卷调查而作出。评选标准如下:

- 法律服务的质量 - 法律服务的 "性价比" - 整体经济实力 - 沟通能力 - 计费透明度 - 面向客户的计酬模式 - 团队的专业知识及经验 - 反应时间

- 专有知识资源共享程度 - IT 技术的应用程度

联系方式

赵辉

德国律师

诺尔律师事务所法兰克福办公室 电话 +49-69-971 477-440

传真 +49-69-971 477-100

手机 +49-1520-299 12 48

电邮 hui.zhao@https://www.doczj.com/doc/ad7159194.html, 对外国企业在华投资以及中国企业在欧洲投资, 赵辉律师均拥有丰富的实战经验。在上海一家大型国际事务所工作的数年中, 赵律师为多家跨国企业提供了在华投资及经营方面的法律咨询,并协助数家大型中国企业成功完成在德国的大宗收购与合资项目。此后, 赵律师在该律师事务所的德国法兰克福分所设立了中国事务部, 主要协助中国企业在德投资及并购。

业务领域

-兼并与收购

-国际贸易法

-海外上市

-知识产权

-公司法

工作语言

-汉语(母语)

-德语

-英语

-荷兰语

企业并购没有固定的格式和规律可以遵循。并购更多的取决于目标企业的经济状况和经营状况以及买方和卖方的利益。尽管如此,无论对德国公司还是外国公司来讲还是有一些固定的规则可以作为参考。就外国收购者而言, 针对她们限制和规定很少。而越来越复杂的合同首先是要规范并购的程序而且明确各当事方间的利益和风险。

一、法规

1.外国投资法

与外国进行货物、服务、资本、支付以及其他经济交往原则上自由的 (对外贸易法第 1条第 1 段第 1 句)。原则上外国企业无需任何许可即可收购德国企业。但是在特定行业则有各别例外情况,比如金融业和军火业。另外, 2009年起, 针对某些并购引入了国家安全审查程序 (参见策略篇:德国针对外来投资的新法规--对中国海外并购的毁灭性影响?) 。 2.银行业、金融服务业、保险业

针对金融行业德国有非常严格的监督制度。银行金融服务企业以及保险公司从业均需要得到联邦金融服务监督局的许可 (缩写:BaFin) 。 如收购银行或金融服务企业 (或其重要股权),

必须向监督局进行通报。如果收购后, 联邦监

督金融服务监督局无法对目标公司的外国母公司进行监督或该母公司所在国监督机构不愿意与联邦监督局进行合作, 联邦金融服务监督局

可以拒绝给予批准。这一点原则上也适用于收购保险公司股权。

3.对武器的监控

军火工业也受到十分严格的监控。武器的生产、购买、销售、进出口以及运输均需许可。如果申请人非居住于德国的德国人,则申请非常可能被拒绝。原则上在审查程序中不考虑公司股东的地位而是具体行为的自然人的地位,但是股东的国籍同样可能被作为考虑的因素。此外,

已经颁发的许可也可能被随时取消。

4.其他许可

其他行业也有可能需要官方许可。一般情况下该许可颁发予经营者个人。所以此种情况下股权收购不会有太大问题。而资产收购中则要考虑收购者是否会得到必要的许可。在此, 一般

情况下经营者或其股东的国籍不会是被考虑的因素。我们下面例举几种针对经营者个人的许可:

-能源供应企业需要许可。如果申请者不具备 个人能力、技术能力和经济能力以长期

提供能源或批准其提供能源会给能源需求

者带来不利后果的话, 则可能被拒绝批准。

理论篇

并购德国企业的法律问题

-电信行业企业需要许可。在有足够的波段、申请人可以信赖、有效率并具备专业

知识以及许可的颁发不会危害公共安全和

秩序时, 才可能颁发许可。股权变更时应向官方通报。

-矿产开发需要许可。此类许可取决于不同的 技术、专业和内容因素以及申请人的可信赖程度和公共利益。

-中介人、建设开发商和建筑监理人的许可 只有在申请人可以信赖且具备正常的经济

生活条件时方可颁发。

-运输行业的许可限制较多。只有当申请人可以信赖、有支付能力且具有相关专业技

能时方可颁发许可。此外还有其他的具体

条件。申请人股东的国籍并不重要,但是特

定情况下要求申请人在国内拥有住所。

此外,当参与并购的企业达到一定的规模 (销售额) 和市场份额时,还需要进行反垄断审查 (参见实务篇:在德并购的卡特尔法问题)。

综上所述,申请人股东的国籍并不重要。至多会在可信赖度和公众利益方面的审查中会被考虑到。 二、 并购的结构

任何并购交易的结构都视个案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企业并购的根本形式只有两种:取得目标公司的股权 (share deal) 和取得目标公司的全部或部分资产 (asset deal)。

股权转让是通过对目标企业母公司在目标企业持有的股权进行收购。出售方为目标公司的股东, 目标公司所有权利、义务以及现有合同保持不变, 收购完成后只是在股东层面有所变化。如果目标公司是有限责任公司则企业的收购合同、转让合同需要经过公证。同样, 当目标公司是一家两合公司且其无限责任股东为有限责任公司时 (GmbH & Co. KG), 收购合同、转让合同也需要公证。在目标公司为其他法律形式时,收购一般无需公证。但是, 对其他形式公司的收购特别是股份有限公司则有其他需要注意的方面。

资产收购中, 目标公司出售其全部或部分资产给收购方。如果收购方收购了目标公司的全部资产, 资产转移后目标公司则只剩下一个空壳。

资产收购相对股权收购更为复杂,因为所有的资产的所有权要进行转移。如果目标公司现有的合同或债务也要转到收购方, 则合同的另一当事方或者债务的债权人要同意该转让。在此应注意个别交易的形式要求。例如, 转让目标公司子公司的土地或股权需经公证。此外, 资产收购中书面形式十分重要。当目标企业处于危机中时, 资产转让十分值得, 因为此时可以将收购限于企业的权利而同时可以将企业的债务留

给出售方。但即便在资产转让中根据德国民法典第 613a 条, 企业的员工也要随同资产转到收购方 (参见实务篇:并购德国企业的劳动法问题)。收购方也要为原来企业的税务及预提税款承担责任。这里的税务指的是工商税、营业税以及消费税, 但不包括出售方的个人或公司所得税。预提税款主要是指工资所得税和资产收益税, 以及有限纳税义务人的预扣税款。此外, 租赁和保险合同按法律规定转移至收购方。如果收购方继续延用原来目标企业的公司名称的话, 新公司也要承担原公司的债务。从税务角度来看, 资产收购和股权收购都有可能对收购人有益 (参见实务篇:中国企业在德国并购的税法思考)。

一般情况下, 收购是以支付现金的方式完成。但是收购方也可以股权作为支付方式。这样, 收购方无需支付很多现金。但是, 这样也会改变收购方的股东结构, 因为出售方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取得收购方的部分股权。

资产收购中更常见的(股权收购中不大常见)是收购方专门成立一个新公司用来收购目标企业。在股权转让中, 如果新成立公司作为被收购股份的所有者, 则该公司即可以是德国公司也可以是外国公司, 此时, 收购方更多考虑的是税法问题。如果新公司领导目标企业,则德国法下允许的所有责任有限的公司形式均可。例如, 有限责任公司 (GmbH) 、股份有限公司 (AG) 、有限责任和两合公司 (GmbH & Co. KG) 等等。一般情况下, 特别是外国收购者收购时,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更为常见, 但有时视需要有限责任和两合公司也可能更适合。 作为专门为收购而成立的新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的形式极少见。其缺点在于, 一方面, 如果没有签署控制合同, 则公司经营管理层可以不受股东指令约束。另一方面,股份有限公司不灵活。股份有限公司本身对有兴趣上市的收购方来讲非常有吸引力, 因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票可以在证券交易市场自由买卖, 而有限责任公司或两合公司的股权则不可以。但是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和两合公司可以转换成股份有限公司。

欧洲联盟其他成员国法律所允许的公司形式也可以作为收购方专门为收购而设立的新公司。但是应当注意其他国家的公司形式在德国市场的认可度很小, 特别是在德国的银行方面。

一般情况下收购的资金来源于收购者本身,其中一部分应作为为并购所设立新公司的注册资本。此外, 外来贷款特别是收购贷款 (Leverage Buyout) 或高利息的债券 (Junk Bonds) 也是常见形式。贷款和债券的返还一般来自收购后目标企业的盈利。一般情况下, 借贷方会要求以目标公司的财产作为担保 (参见实务篇:在德国并购应合理选择融资方法) 。

另外,鉴于收购破产企业有其特殊性,将单独予以介绍 (参见策略篇:如何收购德国破产企业)。

三、合同文件制作及交易过程

1.意向书(Letter of Intent)

在较复杂的交易中, 合同双方一般首先签署意

向书。意向书中确定下一些重要的问题,如标的、交易结构、交易额等。意向书中一般不对交易的完成作出任何承诺, 但是其在经济上和道

义上作为双方一致意见的见证, 在其后的交易

过程中很难作出与其差距很大的决定来。意向书也可以包含法律上可执行的条款, 比如保密

的义务。此外, 一般意向书还包括排他条款, 即双方就交易内容不与他方进行谈判。此类条款可以赋予违约罚金以监督执行。如果涉及上市公司, 意向书的签署可能引发向股东进行通报

的义务

2.尽职调查 (Due Diligence)

收购者在签署收购合同前希望能对目标企业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由此,其从出售方取得相关资料并通过尽职调查对相关资料进行审查。特别是在大规模交易活动中,出售方一般信息和文件的披露都非常小心。

尽职调查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方面进行,包括财务尽职调查 (通过审计师进行) 、法律尽职调查 (通过律师进行) 、税务尽职调查 (通过税务顾

问或审计人员进行) 以及商务尽职调查 (一般由收购方自已完成)。尽职调查结束后, 调查人制作尽职调查报告。尽职调查报告不是泛泛的鉴定,而是对目标企业的初步审查。尽职调查的目的是发现目标企业隐藏的风险。尽职调查中所发现的信息和危险要在以后的收购合同中加以考虑。 3.收购合同

企业收购行为中最重要的合同就是企业收购合同。一般的企业收购合同冗长繁琐, 作为外国收购者应当知道收购合同的主要内容。很多规定有可能与收购者本国法律规定相去胜远, 这更加重了外国收购者对合同条款理解的难度。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收购合同的主要内容:

a. 标的

合同中应该详细列出标的,特别涉及到资产收购时。资产收购中, 合同应列出所有收购的物品并确定其所有权的转移, 所以固定资产、库存以及流动资产的详细清单作为资产收购合同的附件。此外, 还应当确定收购者确实会得到这些资产。

b. 收购价格

收购价可以是确定的数额,在股权转让中也经常把价格与公司相关财务业绩联系起来。也就是说最开始收购方只支付部分价款, 交易完成后, 在审计师对目标公司自有资本和其他的财务数字进行审计后才最后确定最终价款。此外的其他方式也可。比如, 出售方继续在目标企业参股但只作为小股东并通过公司财务及公司的业绩决定收购价款。在此情况下可以延期支付部分价款,以使收购方可能从经营目标企业中取得足够资金。

c. 担保

收购合同中会包含出售方的诸多担保,因为一般法律条款中没有如此详细的规定。如果尽职调查过程中发现了风险, 也应当在合同中特别指出并且规定相应的法律后果。此外, 出售方应担保其在尽职调查中提供的信息是正确和全面

的, 且并没有隐瞒重要的信息。在股权转让中作出的担保尤为重要。担保包括:

-目标企业及其子公司的公司法关系: 公司是 否合法成立?

是否存续?是否处于破产状态?

出售方股权是否有第三方权利附带? (至少

在有限的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的商业

登记中一般无法得到此类信息) 。

出资是否全部交齐且供公司支配?

如非如此,收购方也会承担义务。

-不动产、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

此类资产是 否属于目标企业?

相关土地上是否有特别风险?

-企业知识产权和专有技术:

出售方是否是所 有人或许可拥有人?

是否有第三方权利?

此类权利何时到期?

-重要的合同特别是与供货商和客户的合同、 排他协议、贷款协议、租赁合同、担保、保险、商业代理合同:

此类合同是否长期有效?

它们对经营会产生什么影响?

-涉及员工的问题特别是劳动合同、管理层雇用合同、可适用的集体合同、养老义

务:

是否存在出乎寻常的承诺或对员工有利的

规定, 比如会加重解除雇用合同的难度?-诉讼及对法律的遵守特别是环境法规以及产 品保证法规:

是否存在涉及经营的重要风险?

-公司财务状态:

年度结算以及其他可得到的 数字中是否显示其他风险?

最近的年度结算是否按规定正常作出?

有什么样的储备金? 财务计划是否现实?

-公司税务状态:

目标企业是否正常合法地交 纳了税款?

-许可以及补贴目标企业的许可:

是否为长期 且在收购后仍然保留?

企业是否可以长期经营?

过渡期间的行为义务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过渡期间即合同签署日与交易完成日之间的期限。应当在合同中确定出售方有义务在此期间继续正常经营企业。在违反保证的情况下会倒致收购方的索赔请求权。对索赔要求可以在数额和期限上加以限制。

d. 条件

很多情况下, 企业收购还附带前提条件。比如, 一定规模的企业并购要有欧盟委员会卡特尔 (反垄断) 局或联邦卡特尔局的审查。此外, 对股权的取得也经常附加以价款作为条件。

4.其他协议和文件

除企业收购合同外,另一个十分重要、也经常会与企业收购合同并在一起的合同是公司股权的转让合同。企业收购合同中也常常有禁止竞争条款, 即出售方承诺有义务在一定期限内不与目标公司进行竞争 。此外, 在过渡期间可能有必要继续租用现有的厂房以及继续使用原有电脑系统和数据库。收购者也大多希望尽可能保留原来企业的重要员工和技术人员。为此目的, 可以同这类人员签署长期的雇用或顾问合同。此外, 还可协议禁止出售方从公司中招揽人员, 以及收购者可能希望与出售方关系密切的人员在收购后离开企业。如果上述条件对收购方十分重要的话,均可以作为合同最后完成的先决条件。在交接日, 收购方应审查这些条件是否具备并在具备的情况下支付价款。 四、特殊交易形式

1.收购上市公司

自 2002 年起, 目标企业是股权有限公司的, 收购有控制权股权的收购方应作出公开收购要约, 同时规定了此类要约的内容特别是付款。

2.私有化

目前德国有很强的国有股权企业私有化的倾向。出售国有企业必须通过招标程序(其目的是寻找在招标前确定下的最适合的收购方) 。一般情况下, 出价最高者会取得收购权, 但并非一惯如此。收购方国籍或其股东的国藉在特殊情况下有可能成为选择条件, 特别是当收购方来自欧盟以外的国家时。

- 完 -

Dr. Thomas Schulz, LL.M. [德] 托马斯·舒尔茨 博士

诺尔律师事务所慕尼黑办公室

中国企业在德国并购会涉及诸多问题,其中, 融资是跨国并购的主要瓶颈之一。如何选择融资渠道和方式, 如何构建合理的资本结构, 如何避免相关的法律及税收风险等均是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有鉴于此, 本文对在德并购的基本融资模式、资本结构以及融资筹划的一些基本技巧作简单介绍及剖析, 希望对志在海外的中国企业有所启发。在德国, 一家企业收购另一家企业(目标企业) 通常有两种方式:

一种是收购方直接收购目标企业。此种方式下, 在面对融资银行时, 收购方的资信及担保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融资银行需要审查收购方的整体财务状况, 并在此基础上设计合适的融资模式,而收购方的全部资产可被作为融资的担保。

另一种是由收购方设立一特殊目的企业(SPV), 大多是以资合公司的形式。由SPV 而不是原来的收购方来收购目标企业。收购方首先向SPV 注入一定的自有资本, 其后, SPV 可从融资银行获得贷款。这种收购模式下, 无须以收购方的全部资产, 而只以目标企业的现金流以及收购方在SPV 中的股份作为担保。从结构上来看,此种融资模式属无追索权融资的一种形式。

融资结构可区分为自有资本、夹层融资及优级贷款三种。自有资本的注入通常没有回收期限,也无需提供任何担保, 但是投资者的投资回报预期最高。自有资本可进一步细分为普通股、优先股及股东贷款。一般而言, 资本结构中自有资本所占比例介于20% 至40% 之间。

优级贷款由银行提供, 一般在偿还顺序上优先于其他债权, 也就是说,在企业陷入危机时,银行可将担保物变现优先受偿。优级贷款可进一步划分为分期还款, 即在还款期内分次予以偿还的贷款, 及到期一次性还款的贷款两种。优级贷款在整个资本结构中所占比例通常在50% 到70% 之间。

介于自有资本与优级贷款两者之间的是占据资本结构约10% 至20% 比例的夹层融资, 通常也

实务篇

在德国并购应合理选择融资方法

需为其提供担保(有别于自有资本); 但与优级贷款担保不同的是, 此类担保属次级或不如优级贷款担保那么充分, 因而其利率水平相较优级贷款而言普遍较高。

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德国也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目前的融资结构较往年趋于保守, 融资银行普遍要求企业提供较高的自有资本及担保额度, 银行息差也有上升。此外, 银行已不再接受所谓的"低门槛" 贷款合约, 即在借款方的特定财务指标发生变化时, 银行也对担保结构作相应的变动, 以降低贷款门槛。过去的几年中, 此类合约条件并不十分严格, 其结构安排均有利于借款方企业, 不过现在更趋向于对银行有利。

若并购通过设立SPV 进行, 将产生这样一个基本问题, 即如何将目标企业层面形成的经营收入与SPV 层面因并购融资而借入的贷款融合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方面可通过目标企业的资产向贷款行提供担保(所谓的"上游担保"), 另一方面也可使SPV 层面因融资而产生的利息费用与目标企业层面的收入相抵, 从而获取税收利益。 原则上,有三种途径可使上述目标企业的经营收入与SPV 的银行债务"捆绑"为一体:

第一种途径是让SPV 与目标企业签署利润上缴及亏损承担协议, 依据德国税法,双方虽然是独立的法律实体,但通过此种方式可使双方组成一个税收经济单位。如此一来, 目标企业的利润就可与SPV 的利息负担相抵, 从而降低了整体税负;第二种可以考虑的途径是将目标企业与SPV 合并。这里存在两种可能:将目标企业并入SPV (向上合并), 或者将SPV 并入目标企业(向下合并)。两种方式均有其利弊。例如,若目标企业在德国拥有房产,将其并入SPV (向上合并) 会导致缴纳3,5% 的房产交易税。在此情形下, 一般采用向下合并的方式;第三种途径是通过内部重组将目标企业未公开储备金在资产负债表上反映出来。如土地或厂房的初始入账历史成本低于其账面价值,通过集团内部重组可对其重新估值, 从而形成公积金账目余额。上述盈余公积可分配给SPV; SPV 利用流入的资金偿还银行债务。而目标企业层面盈余公积将视其现金流状况而通过银行贷款予以实现。以这种方式将使得原先SPV 层面所负担的债务移转至目标公司层面(即所谓的"下推债务")。

最后, 就在德并购融资而言,还有两个问题应当

注意:

是税法中的利息扣除限制规定。自2008 年1 月1 日起, 可作为借贷利息费用被扣除的利息被限定在息税、折旧及摊销前盈利(亏损) (即"EBITDA") 的30% 以内。未能被扣除的利息费用可结转至以后的纳税年度。针对此项规定, 立法者还制定了若干"例外条款",但其适用必须满足特定的前提条件, 否则利息的税前扣除将被限定在很严格的范围之内。

再就是德国公司法中的资本维持原则。立法者要达到的目的是, 资合公司在商事登记簿注册登记及公布的自有资本最终会由债权人支配。有鉴于此, 企业只能将利润或盈余公积用作发放股利, 股东在任何时候均不得抽回股本。在此立法背景下, 股东在提供担保, 履行资金义务时, 须严格审查其是否遵守了资本维持原则。

-本文发表于商务部国际商报海外版"在德国投资法律实务" 专栏2008 年6 月16 日-

托马斯·舒尔茨 博士

德国律师、美国纽约州律师及法律顾问 电话 +49-(0)89-286 28-167

电邮 thomas.schulz@https://www.doczj.com/doc/ad7159194.html,

Dr. Karsten Metzlaff, [德] 卡斯滕·梅茨拉夫 博士

诺尔律师事务所柏林办公室

一、前言

熟悉卡特尔法及相关合并控制规则对中国企业在德国与欧盟的并购尤为重要。一旦满足适用合并控制的前提条件, 参与企业必须在主管卡特尔局履行申报义务。在卡特尔局决定豁免之前,不得实施合并行为。此外,卡特尔法中还设有禁止一般性垄断行为的规定。据此,企业之间不得随意签署限制竞争的协议。

二、合并控制

合并控制的目的在于阻止对公平竞争造成阻碍的企业联合行为。譬如:通过合并,企业可获得或加强其市场支配地位。并购双方首先须明确其合并行为是否适用欧盟或其一个或几个成员国的企业合并规制。通常, 要么适用整个欧盟的合并控制规定, 要么适用其成员国的国内相关规定。

1.申报义务

至于联合行为应向何种级别的卡特尔局申报, 则取决于适用何种合并控制规则。

若适用欧盟合并控制, 企业间联合必须向欧盟委员会申报。适用欧盟合并控制的前提要件有两个:第一是"联合"的定义, 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通过合并, 一个企业将获得单独控制权, 或者两个或两个以上企业将获得共同控制权(联营企业),且此合并应具有共同体意义(《欧共体企业合并控制条例》第1 条第1 款)。第二是营业收入条件, 通过联合行为, 合并各方的营业收入应同时满足以下两点: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收入总额超过50 亿欧元;所涉企业中至少有两个企业在欧盟范围内的营业收入分别超过2,5 亿欧元(《欧共体企业合并控制条例》第1 条第2 款)。但是, 如果参与合并的各企业在欧盟范围内的营业收入都有三分之二以上来源于一个和同一个成员国, 那么即使符合上述条件, 该合并或联合也不具有共同体意义,从而不受欧盟委员会管辖。

此外, 根据《欧共体企业合并控制条例》第1 条第3 款, 若参与合并的企业在全球范围内的营业收入总额超过25 亿欧元, 至少在欧盟三个成员国的营业收入总额分别超过1 亿欧元且至少有两个企业各自在上述其中任何一个成员国的营业收入超过2500 万欧元,仍应适用欧盟合并控制。但其适用前提是, 至少同时有两个企业在欧盟范围内的营业收入分别超过1 亿欧元。同

实务篇

在德国并购的卡特尔法问题

浅谈跨国并购中的法律风险及其规避措施

论文关键词:跨国并购规避措施法律风险国家经济主权企业实力东道国合理流动产业结构论文摘要:跨国并购在促进资源的国际间合理流动.促使企业不断提升现代化水平.增强企业实力,优化调整东道国产业结构的同时,也可能导致生产的过度集中,从而产生限制竞争的垄断,甚至危及东道国经济独立和国家安全。更为重要的是,跨国并购使东道国目标企业的控制权在国家层面上发生转移。出于保护本国利益、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等需要,各国通常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跨国并购行为进行规制。抑制跨国并购的负面效应。对于并购企业而言,东道国繁杂多样的限制跨国并购的法律成为并购企业必须面对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大大提高了跨国并购的难度。一、跨国并购过程中的法律风险1,跨国并购法律风险概而言之,跨国并购法律风险是指企业在实施跨国并购行为时因违反相关法律而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理论上,跨国并购法律风险既可能来自目标企业所在国,也可能来自并购企业所在国,而相对于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法律制度,并购企业对本国的法律制度更为熟悉,对由此可能产生的法律风险已有预见,并积累了一定的防范应对此类风险的经验。因此,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法律更有可能引起风险,并对并购企业造成实质上的经济损失。通常所说的跨国并购法律风险就是指并购企业在实施并购时所面临的目标企业所在国的法律引起的风险,也称为东道国法律风险。跨国并购对目标企业所在国即东道国来说,实际上就是引进外资的问题,关于如何利用外资,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背景以及政治制度等方面的差异,对待外资有不同的法律规定。东道国管制跨国并购的法律十分繁杂,主要涉及外国投资法反垄断法、公司法、证券法、劳工法环境法或技术壁垒法、知识产权法和外汇管制法等,任何一种法律都可能对并购方构成并购障碍,造成经济损失。依据引起风险的不同法律部门跨国并购法律风险可以分为反并购法律风险、反垄断法律风险、投资政策法律风险、环境与技术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劳工法律风险外汇管制法律风险、并购程序法律风险等。其中反并购法律风险是并购企业在实施并购之初就要面对的、目标企业可能的反并购行为引发的法律风险:反垄断法律风险是并购企业面临的来自东道国政府的、对并购成败影响最大的法律风险。这两种风险是企业跨国并购时应该予以高度关注的法律风险。2.跨国并购法律风险对并购企业的影响跨国并购法律风险对并购企业的影响集中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跨国并购法律风险带来的结果都是商业性的损失,法律风险的发生,或者导致并购失败,或者导致并购成本增加,或者导致企业失去商业机会和商业优势,严重时则导致企业彻底丧失竞争力。②跨国并购法律风险对企业的影响是连锁反应,由于企业经营行为的连续性,一旦其中一个环节出现法律问题,必然引发企业一系列经营活动受到损害。例如:并购企业由于筹集跨国并购所需资金而大量贷款一旦不能按期履行还贷合同,将可能引起企业众多债权人的集体恐慌,导致企业经营资金链条断裂,从而丧失缓解经营资金压力的可能性。一些法律风险的发生,可能引发企业商誉的极大损害,从而导致企业失去公众认同感.即使化解了法律风险,企业若想恢复到原来的商业信誉也将会非常困难。③跨国并购法律风险对企业的损害程度难以估量,法律风险一旦爆发,企业自身往往难以掌控,很可能会带来相当严重的后果,有时甚至是灾难性的打击和损失。 [!--empirenews.page--] 二、反并购法律风险及其规避措施跨国并购过程中,并购企业在形成并购意图并选择目标企业时,所面临的第一个法律风险就是目标企业依据东道国法律采取反并购措施所造成的风险。反并购措施是目标企业管理层为防止企业所有权或经营控制权转移而采取的.旨在预防或挫败并购意图的行为。反并购措施对目标企业本身的发展有利有弊,各国法律对反并购措施的态度有放任有限制宽严程度相差很大。 [1][2][3][4]下一页1,反并购措施及其对跨国并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23.5%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海外并购的风险有哪些

遇到公司经营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 问>>https://www.doczj.com/doc/ad7159194.html, 海外并购的风险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居民在海外并购的情况越来越多,但是海外并购的步骤十分繁琐,而且涉及两个以上的国家,还有诸多的法律规定。本身投资便存在一定的风险,海外投资风险加大了,那么海外并购的风险有哪些呢?下面赢了网的小编将为你进一步解答。 海外并购的风险有哪些 1、法律风险 境外投资并购法律风险是指中国企业的境外并购行为违反了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或因法律问题处理不当,从而遭受成本增加、时间延长、投资并购失败等与预期目标相违背的不利后果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定义,境外投资并购法律风险具体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违反东道国法律规定

投资并购行为违反东道国法律规定是指并购行为在实体上或程序上不符合东道国调整外资投资并购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这种行为一方面表现为企业主动违法,即由于企业的过错而违反东道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境外投资并购中,并购法律文件所适用的准据法为外国法,例如被投资并购企业所在地或注册地法律、企业主要资产所在地法律等,中方往往没有充分的境外法律资源可供利用,亦缺乏相关法律专业常识,造成中方可能以中国法的视角“揣测和理解”外国法的相关条款。不熟悉法律文件所适用的准据法,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法律文件难以贯彻境内当事人的初衷;即使在法律文件中写入相关条款,亦难以保证该等条款能在准据法之下得到保障和执行。同时,由于中方不熟悉法律文件适用的准据法,即使全程参与谈判,但在进行法律文件编撰和修订时往往由外方包办,造成中方订约人忽视部分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条款,或低估该等条款可能产生的危害,麻痹大意而在日后招致法律纠纷。 企业违法的另一方面表现为被动违法,即东道国为了阻止企业的投资并购行为而制定新法或者启用特别的法律、法规(包括程序法),使企业的投资并购行为违法。 (2)法律问题处理不当

海外并购若干法律问题跟中国律师的工作

海外并购若干法律问题及中国律师的工作 近十年来,中国企业(尤其是大型国有企业)的海外并购举措频频,其中不乏重量级交易。海外并购的操作是一项系统工程,牵涉到细致的调查与谈判、复杂的交易结构设计、境内与境外政府审批等方方面面,通常会有诸多国际国内中介机构(包括财务顾问、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行业咨询机构等)参与其中。近年来,本人参与了多起海外并购。其中,一年多前我们作为中国某大型国有化工类集团的国内律师,为其收购欧洲某化工集团100%股份(以下称“化工收购项目”或“本项目”)提供了包括尽职调查、融资、反垄断(包括国内反垄断与欧盟反垄断)等法律服务。本项目收购总金额约20亿美元,提供中介服务的其他机构还有苏格兰皇家银行(RBS)、普华永道、美迈斯(OMM)、高伟绅(CliffordChance)、金杜等。结合本项目及我们参与的一些其他海外并购案例,我简要介绍一下海外并购涉及的若干法律问题及中国律师在海外并购中提供的法律服务。 一、尽职调查 详尽的财务与法律尽职调查是作出并购决心、确定收购价款以及股权交割后尽快接管目标公司的前提与关键。海外并购涉及的目标公司往往在全球拥有子公司、机构或资产,由于各国法律与财务制度的差异,收购方通常会在涉及的相关国家聘请律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该国(或地区)范围内的尽职调查,也通常会有一个牵头律师事务所与一个牵头会计师事务所(或该事务所在某地的办公室)分别协调法律与财务尽职调查工作。 (一)卖方尽职调查(Vendor Due Diligence) 在收购方对目标公司进行尽职调查前,一些目标公司会聘请律师事务所与会计师事务所对自身进行尽职调查,以评估自身价值与存在的风险。有些情况下,目标公司股东会将该尽职调查报告(Vendor Due Diligence Report,以下称‘VDD Report’)提交收购方作前期尽职调查之用。之所以有这个程序,主要是因为并购谈判漫长而充满变数,转让方不愿一开始就把目标公司的信息与资料全盘披露给潜在的收购方,而会根据谈判进展逐步披露。VDD Report 包含的信息全面但间接,适于在正式尽职调查之前向收购方披露。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中国海外收购案例5篇 篇一: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失败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2011-04-29 16:17:04 来源:一大把网站 2005年,中海油以185亿美元的价格大手笔展开收购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在与雪铁龙公司拉锯战、美国政府干预等情况下,最后撤回收购。 2007年,华为和美国贝恩资本试图以22亿美元联手收购3Com公司,但因美方担忧国家安全而流产。 2009年,中铝与澳大利亚力拓的195亿美元“世纪大交易”失败。 2010年,腾讯竞购全球即时通讯工具鼻祖ICQ失败。 2010年,中海油联合加纳国家石油公司出价50亿美元,竞购加纳Jubilee油田%股权交易失败。 2010年,中化集团与新加坡淡马锡联手用约500亿美元收购加拿大钾肥的计划失败。 2010年,华为竞购摩托罗拉业务失败,被诺基亚西门子公司以低于华为报价的12亿美元收购成功。 2010年2月25日,通用汽车在底特律总部宣布四川腾中重工未能按期完成对悍马的收购,此项收购交易失败,通用汽车将逐步关闭对悍马的运营。通用汽车表示,因为四川腾中无法在拟议的交易时间里,获得中国监管部门许可,因此这项交易无法完成。 2011年1月,光明食品集团退出了收购美国维生素零售连锁店健安喜(“GNC”)的谈判。光明食品与GNC的交易破裂,是因为双方未能就价格和其他条款达成一致。 2011年3月21日,光明食品证实,全球第二大酸奶制造商法国优诺公司已与通

用磨坊公司签订了排他协议,其竞购优诺公司的项目以失败告终。 2011年2月11日,华为美国并购受阻,美国国会小组以安全考虑为由,要求中国的华为技术公司剥离已收购美国服务器技术公司3LeafSystems所获得的科技资产。华为公司曾一度拒绝此项提议,表示退出该交易将会对其品牌和声誉造成“严重损害”,并等待美国总统奥巴马作出最终决定。不过随后,华为公司宣布接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建议,撤销对美国三叶公司技术资产的收购,这意味着华为第二次进军北美市场的尝试再次以失败告终。(综合媒体报道) 编辑:张一帆 本文欢迎转载,转载请 注明来源:“一大把”网站 年来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成功案例一览 字体大小:大中小 成功案例一览: 吉利成功收购沃尔沃 吉利以18亿美元的“彩礼”成功迎娶了沃尔沃公司,为这场中国最大的海外收购案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中国企业收购安迪苏 2006年1月17日,中国化工集团公司全资子公司中国蓝星(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蓝星)以4亿欧元完成对法国安迪苏集团的收购,填补了中国蛋氨酸生产的空白。图为坐落于法国普罗旺斯的安迪苏集团厂房。 中航并购奥地利FACC公司 从中航工业收购的首家海外航空制造企业奥地利FACC公司获悉,归于中航工业西飞旗下之后,FACC公司财务状况迅速好转,业务持续稳定增长,不仅实现扭亏,

海外并购的风险有哪些

遇到公司经营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 海外并购的风险有哪些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居民在海外并购的情况越来越多,但是海外并购的步骤十分繁琐,而且涉及两个以上的国家,还有诸多的法律规定。本身投资便存在一定的风险,海外投资风险加大了,那么海外并购的风险有哪些呢?下面赢了网的小编将为你进一步解答。 海外并购的风险有哪些 1、法律风险 境外投资并购法律风险是指中国企业的境外并购行为违反了东道国的法律法规或因法律问题处理不当,从而遭受成本增加、时间延长、投资并购失败等与预期目标相违背的不利后果的可能性。 根据上述定义,境外投资并购法律风险具体体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违反东道国法律规定

投资并购行为违反东道国法律规定是指并购行为在实体上或程序上不符合东道国调整外资投资并购的法律法规的要求。 这种行为一方面表现为企业主动违法,即由于企业的过错而违反东道国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境外投资并购中,并购法律文件所适用的准据法为外国法,例如被投资并购企业所在地或注册地法律、企业主要资产所在地法律等,中方往往没有充分的境外法律资源可供利用,亦缺乏相关法律专业常识,造成中方可能以中国法的视角“揣测和理解”外国法的相关条款。不熟悉法律文件所适用的准据法,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法律文件难以贯彻境内当事人的初衷;即使在法律文件中写入相关条款,亦难以保证该等条款能在准据法之下得到保障和执行。同时,由于中方不熟悉法律文件适用的准据法,即使全程参与谈判,但在进行法律文件编撰和修订时往往由外方包办,造成中方订约人忽视部分将会产生重大影响的条款,或低估该等条款可能产生的危害,麻痹大意而在日后招致法律纠纷。 企业违法的另一方面表现为被动违法,即东道国为了阻止企业的投资并购行为而制定新法或者启用特别的法律、法规(包括程序法),使企业的投资并购行为违法。 (2)法律问题处理不当

制定跨国并购战略应注意的问题(一).

制定跨国并购战略应注意的问题(一) 摘要:本文分析并购战略在跨国并购中发挥的作用,对如何制定并购战略以规避跨国并购风险提出建议。 关键词:跨国并购;并购战略;并购风险 一、我国企业跨国并购的发展状况 近年来,在“走出去”战略的指引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国门,参与跨国并购活动。跨国并购已成为中国企业走向国际市场的一条捷径,是企业实现规模扩张、获取资源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规避不平等贸易壁垒的方法之一。从国际趋势看,一些国际知名企业在激烈的竞争压力下急于脱离非核心业务而进行战略收缩,这给我国急需技术和市场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并购机会。基于这些动因和趋势,中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数量越来越多,规模也越来越大。2002年,中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的额度只有2亿美元,到2005年,已达65亿美元,2006年依然有47.4亿美元。在几年时间内,中国企业以并购方式对外投资的数量增长20-30倍。 二、并购战略在并购中的作用 跨国并购是企业实施国际化战略的一种手段。无论以何种原因实行跨国并购,企业的最终目的都是希望跨国并购的战略决策能够实现,借助并购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弥补自身的不足,提高核心竞争力,增强自己的长期优势。因此,我国企业对外并购是基于战略的并购,是在战略规划指引下的一个动态变化过程。并购战略是并购顺利进行的前提和基础,对未来的并购整合及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明确的并购战略是并购成功的前提。对跨国经营的企业来说,并购并不是停留在业务环节的合并层面上,而是在其战略统领下,依靠并购达到更高的目标。如我国万象集团收购美国(UAI)是基于其良好品牌和市场份额,我国京东方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收购韩国现代显示技术株式会社的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业务,主要是为获得世界先进的核心技术。 对并购目的进行合理而科学的定位,从而指导企业选择符合自身发展战略的目标公司,不仅影响并购的效果,更对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产生重要影响。并购目标模糊会使企业失去发展方向。从并购失败的案例看,往往是企业在急于扩张的冲动下,在没有弄清并购目的情况下盲目做出并购决策,因而给并购的失败埋下致命的诱因。创建于20世纪80年代的加拿大善美集团于90年代初为获得广泛的销售网络和知名品牌效应收购了有100多年缝纫机生产制造历史的上海胜家集团,在并购的效应还未发挥出来之前,又分别在同年和次年收购了日本山水电子公司、香港东茗国际公司和德国百福公司。激进而不明确的扩张策略使善美公司债台高筑,管理混乱,发展至1999年,善美公司申请破产。 (二)有明确的并购战略,才能正确地对并购目标企业作出是否有利于自己企业整合的评估和判断。企业跨国并购整合不是两个企业的生产要素或销售渠道的简单加总,而是通过有效的重组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过程,它涉及两个企业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财务、营销、企业文化等诸多方面。因此,整合是

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

华为案例分析 国际市场营销华为案例分析 一、华为国际营销战略分析 (一)华为公司简介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于中国深圳。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在电信领域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网络设备、服务和解决方案。 目前,华为的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球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运营商50强中的45家及全球1/3的人口。 (二)华为公司国际市场营销环境分析 从华为的产品性质来看,在国际市场上影响最大的应该是政治环境和文化环境。 1、政治环境分析 作为一种跨国界的经济与贸易行为,国际营销脱离不了各国的政治法律环境的制约。世界各国由于不同的政治制度,不同的政治局势,具有不同法律效力的条约,公约及协定等,使得企业在不同的国家开展营销时,面临不同的情况,也使得企业在进行经营决策是缩影考虑的因素差异较大。鉴于此,华为在从事国际营销时,在全面了解各国的政治和法律环境后,采取了以下措施: (1)寻求当地的合作者,利用当地合作者在东道国的关系和影响,增进企业对东道国社会各方面的了解,从而减少政治风险。 (2)政府搭台—跟着外交路线走 (3)借助融资伙伴的力量 2、文化环境分析文化在国际市场营销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已渗透于营销活动的各个方面,文化环境正逐渐成为影响国际市场营销的核心因素。华为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跨文化管理: (1)实施本土化策略 (2)文化规避策略 (3)借助第三方文化策略 (三)华为国际化战略的路径选择 华为国际化采取的是务实的“先易后难”的战略。华为的任正非是“学毛标兵”,他的国际化战略是农村包围城市的“海外”翻版。华为的国内市场也是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创建起来的。 华为“先易后难”的发展道路具有两层含义:在国内,华为通过先做县城再做城市的农村包围城市的发展道路创建了企业的国内市场;在国外,华为避免与欧美跨国公司争夺欧美市场,迂回侧翼地把非洲和亚洲的一些第三世界国家作为企业国际化的起点。 1996年华为启动了拓展国际市场的漫长之旅,起点就是非洲、中东、亚太、独联体以及拉美等第三世界国家。在经过长达10年的发展中国家市场的磨砺和考验后,华为的产品、技术、团队、服务等已日趋成熟,完全具备了与世界上最发达国家竞争的强大实力。华为才陆续登陆欧洲、日本、美国市场。农村包围城市的“先易后难”的战略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 (四)华为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1、市场细分 华为在进入国际市场时,根据地理状况和经济发展状况,将目标市场分为俄罗斯市场、拉美市场、非洲市场、欧美市场。 2、选择目标市场和市场定位 根据华为对市场的细分,在综合考虑了企业的资源条件、产品市场的性质,选择首先将俄罗斯和拉美作为目标市场,制定一套营销方案,集中力量争取在这些目标市场上占有较高份额。同时,华为的市场定位是“业界最佳设备供应

(法律法规)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法律法规)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法律法规)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这个地区就产生了境外投资扩张的内驱力。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有些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4000美元,经多年外商资本的大量引进和积累,我国在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技术和水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到境外投资。然而,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 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法律风险 保障跨国成功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和成本,因此,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获益,离不开对国外实体法律的了解和投资发生争议时的解决办法。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护外国来华投资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已与112个国家签订115个双边投资协定,不仅为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然而,由于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经营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仍是极高的。 并购风险。企业并购一般不外乎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分散投资风险、购买品牌等等。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有获取现成的销售渠道、规避欧美反倾销、配额限制等贸易壁垒以及利用国外高水平劳动力等目的更明确。 并购的法律风险以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为主。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漏洞和其它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等都会造成并购项目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另外,投资者多数需要通过贷款筹集资金,融资及偿还币种的选择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选择不当,在还款期内汇率大幅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对国外的经济体制不了解,还有可能被认为触犯了反垄断法和危及其经济安全等等。 并购中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有吸收并购项目的技术能力和融资能力。必须与并

海外矿业并购尽职调查中的重点问题探讨

海外矿业并购尽职调查中的重点问题探讨 中国黄金集团童军虎 尽职调查是企业并购的一个重要的和基础性的工作。本文分析了尽职调查在海外矿业并购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者结合自己带队到多国做矿业项目尽职调查的经历,整理总结出海外矿业并购尽职调查中的重点问题,以期对有志于从事海外矿业并购的企业和个人有所帮助,更好的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中国企业海外矿业并购概述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中国国生产总值(GDP)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引擎之一。同时我们要清醒地看到经济的快速发展,消耗了我国大量宝贵的资源,而资源不可再生、是有限、稀缺的。无论是企业或,谁控制的资源多谁就必将在下一个阶段的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动、有利地位。因此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在全球围占有更多更好的资源肯定是正确的、明智的。 为了我国的经济安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施〝走出去〞战略,又好又快地占有我国经济建设急需、稀缺的矿产资源。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1年《世界经济黄皮书》称,中国企业正由被收购转为资产收购,并购交易额居全球第二。黄皮书指出,中国企业正从以往主要担当资产被收购的角色逐渐变成主要的资产收购。根据摩根大通的一项统计,

在2010年上半年,中国作为收购的并购交易额排在美国之后居全球第二位。目前,中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已达400多亿美元,而在2003年这一数字只有28亿美元,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年均发展速度已超过70%。此外,黄皮书还指出,以能源为主的采掘业一直是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最主要的领域。 2、海外矿业并购中尽职调查的必要性分析 近年来中国企业海外矿业并购势头迅猛,无论是中央企业、地国企还是民营企业都纷纷到海外拿矿,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国外公司愿意到中国寻求资金和技术合作,国际投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更是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中国这块需求旺盛的市场中,试图分一杯羹。但是我们发现,在大大小小的各种机会中,充斥着多以次充好甚至是虚假的项目信息。有些中介机构、外国公司置职业道德于不顾,把同一个海外项目,同时推荐给多家中国公司,有意造成中国公司恶性竞争,他们则从中渔利。笔者经历了几次海外矿业项目并购与中国公司竞争的窘况,有的项目是我们主动退出,有的项目我们只好请发改委出面协调,但最终仍然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更有甚者明知海外矿业项目有法律、环保等面的重大瑕疵,仍然推荐给中国的企业,造成中国企业花了大笔资金买矿后不能开发,给企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据2010并购报告统计,超过半数以上的中国企业的海外并购交易未取得成功,无法达到增值的底线。此一数据充分表明海外并购交易非常复杂,而且具有难度。冷静分析和思考其失败原因,无外乎买卖双信息不对称、对目标公司价值评估不到位、对

海外并购注意事项

海外并购注意事项

海外并购注意事项 并购海外企业,获得外国企业已经成熟的技术、品牌和销售聚道。对于不再满足于为外国企业代工,赚取低微的加工费,意欲用自己的品牌销售自己的商品、不再满足于粗加工,而希望精加工生产,需要获得世界先进技术,不再满足于国内某些饱和市场的饱和,而将目光投向国外的中国企业来说,海外并购不失为一条捷径。 以德国并购为例,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德国对于中国企业特别具备吸引力,德国位于欧洲心脏,在德国建立基地方便拓展整个欧洲市场,另外作为欧洲实力最雄厚,人口最多的国家,德国市场本身不容忽视。 而对德国企业来说,有时中国企业也是一根救命稻草,德国中小企业占总数的80%,是推动德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力量。在这些企业中,家族企业占了很大的比重,二战后德国经济的复苏,促成很多家族企业的出现。现在这些企业的创立者,由于年龄原因不得不退出企业,因而没有合适的接班人的情况很普遍,在未来十年内,平均每年有大约71000家家族企业在继承人上遇到困难,同时银行方面的压力迫使企业提高资本比例。这些企业继续外资注入,另外由于德国近几年经济状况不景气,很多拥有优势品牌和技术的企业,由于资金周转不灵,面临破产,这样中国企业并购德国企业后,获得了售后服务基地,而德国企业又得到了资金支持,保证了企业的持续发展,打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降

低了生产成本。 一、战略制定 战略性思维要求首先确立合理目标,然后在分析自身企业优势和劣势后,选择实现目标的合理办法。对于海外并购不是看到并购有诸多好处就拍脑袋上,要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具体分析企业是否应该进军海外,重点进军哪块市场,如何进入、是直接设立公司还是兼并。如果只是想简单的进行宣传推广,调查研究,能够先设立代表处。如果真想从事交易,经过自己的力量拓展市场,开拓市场销售网略,能够在德国设立子公司。如果想获得德国先进技术、品牌,把自己产品贴上德国制造的标签,而且具有相应的财力和管理能力,则可考虑在德国并购合适的目标企业。TCL总裁李东生说:全球化这条路一定要走,今天不走,明天也要走。这句话本身没错,但关键是到底今天走还是明天走,应该怎么走。如果今天走很可能失败,那为什么要硬着头皮尝试失败的苦涩呢? 企业决定在德国并购,一方面应谨防头脑发热,要仔细分析市场潜力,企业发展前景,谨慎制定企业发展与扩张战略,另一方面也要避免过于小心,畏首畏尾,须知道有些机会转瞬即逝,一旦错过就不会再来。 二、并购过程 真正决定兼并德国企业后,面正确问题是如何进行具体操作,在实践中,主要有两种交易模式:

华为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案例

华为公司的企业社会责任投资案例 第一部分引言 2010年5月,华为宣布以200万美元收购美国三叶系统公司(3Leaf Systems)。3Leaf创立于2004年6月,是美国一家专业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的小型科技型企业,其解决方案在云计算和高性能计算领域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但华为宣布收购3Leaf的交易随后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以国家安全为由建议双方终止交易,但华为最初拒绝接受这一建议,仅一周后即2011年2月19日,华为迫于压力正式宣布放弃收购3Leaf公司。面对媒体和公众的疑问,2011年2月25日,华为美国副董事长破天荒的在官方网站的首页上发表了长达2000字的公开信,让公众得以了解此事件的来龙去脉以及裹着“神秘”面纱的华为公司的基本情况。 虽然华为可以克服北极圈的寒冷、攀登珠穆朗玛的高峰、穿越无人的沙漠,拥有对前沿技术的机敏嗅觉,但却始终无法在美国白宫旁边建立属于自己的办公室。各类媒体评论华为相关海外投资失败的原因的时候,都有意无意的提到了华为政府和军方的背景、当地国的贸易保护主义;而西方国家都以“国家安全”为由阻止华为在当地的投资。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吗? 我们认为:华为种种的海外投资困境,其根本的原因在于华为缺少企业社会责任所导致的!本文意图以观察的角度来剖析华为国际化战略下企业社会责任形象转型和业务拓展中的挣扎与困难,并结合国内外海外投资案例经验的介绍,来阐述中资企业社会责任形象营造体系建设的迫切性与重要性。 第二部分企业背景 1987年,作为中国裁军转业下海大军中的一员,一位建筑专业毕业的南下 追梦者——任正非,在深圳南油新村一个居民楼里和几个合伙人成立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从代理销售电信设备开始起步,到1992年开始研发并推出农村数字交换解决方案,再到2002年执行全球化战略。短短20年华为已发展成为了中 国最大、全球第二大通信设备制造商,跻身世界500强企业。目前,华为的产 品和解决方案已经应用于140多个国家,服务全球1/3的人口,员工总数达146,000人。其业务范围包括面向电信运营商网络的信息管道业务、面向企业的云平台和ICT业务,以及面向消费者的智能终端业务。 尽管在2011年全球经济低迷,欧债危机、部分地区政局动荡、汇率波动等世界经济下滑等系列不利影响下,华为仍然实现了销售收入2039亿人民币,净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企业海外投资的法律风险及其防范 国际经济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时,这个地区就产生了境外投资扩张的内驱力。2006年,我国人均GDP超过了2000美元,有些发达地区更是超过了4000美元,经多年外商资本的大量引进和积累,我国在纺织、轻工、化工、机械等传统产业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技术和水准,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到境外投资。然而,在降低成本、追求利润和布局网点的过程中,中国企业对海外投资的投资环境和法律风险没有充足的认识。 企业海外投资的主要法律风险 保障跨国成功投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安全和成本,因此,企业在走出去的过程中要获益,离不开对国外实体法律的了解和投资发生争议时的解决办法。改革开放以来,为了保护外国来华投资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制定有关的法律法规的同时,已与112个国家签订115个双边投资协定,不仅为国外企业到中国投资,为中国企业进行海外投资提供了基本的保障。然而,由于面临着完全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我国企业在海外并购、经营方面存在的法律风险仍是极高的。 并购风险。企业并购一般不外乎扩大市场份额、排挤竞争对手、提高利润率、分散投资风险、购买品牌等等。对于中国企业来讲,有获取现成的销售渠道、规避欧美反倾销、配额限制等贸易壁垒以及利用国外高水平劳动力等目的更明确。 并购的法律风险以财务风险、汇率风险和融资风险为主。中、外财务系统不匹配、税收漏洞和其它未登记风险、有形与无形资产的定价等都会造成并购项目实现不了预定的盈利目标。另外,投资者多数需要通过贷款筹集资金,融资及偿还币种的选

择就存在极大的风险,如果选择不当,在还款期内汇率大幅变化,可能给企业带来极大损失。对国外的经济体制不了解,还有可能被认为触犯了反垄断法和危及其经济安全等等。 并购中要有明确的战略规划,有吸收并购项目的技术能力和融资能力。必须与并购规划相匹配。足以给企业带来灭顶之灾。韩国的大宇公司的海外并购就是前车之鉴,当年的扩张成主要是关注企业海外市场规模,但终因资金链的断裂而未能续写神话。一些著名国际咨询公司的数据显示,中国企业60%-70%的合并案例是失败的。其中,3/4收购企业的股价下降20%以上,36%的企业能维持其收入增长,67%的中国企业无法获得交易时承诺的效益。 经营风险。经营阶段的法律风险有环保风险、知识产权、劳务、合同管理、公司治理以及母公司责任等等。不同的国际环境、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文化,任何一个小的问题都有可能酿成巨大的危机。1989年埃克森公司瓦尔德茨油轮发生石油泄漏,因为违反被收购国家的环境保护法,被控要求40亿美元的惩罚性赔偿。江苏中江公司在“走出去”之初,曾经因为承建一条1800万美元的公路,而亏损2900万美元。 东道国法律、财税制度的变化也可能影响企业的经营。当前,所有在美国上市的国外企业,必须执行《萨班斯》法案,美国一些州已根据《萨班斯法》出台了州法律,中国公司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代价。统计显示,大型美国公司履行《萨班斯》法中的有关“完善内部控制”的条款,第一年建立内部控制系统的平均成本就高达430万美元,而在美的中国企业了解这些州法律非常重要。 跨国产权风险。

浅析中国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浅析中国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布:互联网发布时间:2010-7-17 9:08:39 点击次数:377次 分享到: | 更多 浅析中国企业实施跨国经营战略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发布:互联网发布时间:2010-7-17 9:08:39 点击次数:377次 分享到:| 更多 论文关键词:跨国经营并购战略 论文摘要: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加入借界贫易组织的新 形势,中国企业要想在全球性的竟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 走跨国经营的道路因而正确制定跨国经营战略就显得尤 为重要,本文详细分析了我国企业在制定跨国经营战略时 应着重考虑的几个问题。 一、注重中国企业跨国经营环境评估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潮流中国企业主动“走出去”积 极融入世界经济大潮是其必然选择。在统一开放的全球性 大市场中中国企业在实施跨国经营的战略选择前进行详 细的、准确的投资环境评估,建立完善的投资环境评价指 标体系就显得至关重要该指标体系包括:

1行政环境的评价指标。投资虽然是一种经济行为但在任何国家、任何地区都要受到当时当地的政治(行政)环境的影响。从投资的角度考虑行政环境主要包括:政局的稳定性政府机关办事效率、政府工作人员素质、政府对外商投诉的态度政策的透明度、政策的公开性、稳定性、灵活性政府对外资的政策政治腐败程度等。 2经济环境的评价指标。一般来说对经济环境的评价可以分为经济发展条件与自然支撑体系、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结构、市场状况、生产成本、金融环境、经济开放度等几个大项每一大项可以列出若干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则需要选择若干具体的、可以量化的指标加以反映。 3.法制环境的评价指标。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良好的法制环境构成投资环境的重要内容。对法制环境的评价主要涉及法律的完备性、仲裁的公正性、法制的稳定性和涉外法规的执行等项,以及相应的子目。一般来说此类指标难以量化因此也难形成较规范的结构模式。 4.社会环境的评价指标。投资的社会环境评价指标主要是指生产服务环境、生活服务环境、教育环境、文化环境等。社会环境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政府机关的管理和服务,中介机构的种类、数量和服务信息化水平和能力生活

海外并购现象及风险和防范措施

海外并购现象:,仅在海年全年中国地区相关的并购交易总量减少了26%,金额降 低了9%2012外并购交易金额方面有所增长;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在虽然在数量上微亿美元,在并购交易总披露金65254%,达到了创纪录的降,但披露 金额增加了,达到历史新高;中国民营企业参与海外并购的比重逐步增加,1/3 额中占比约我们预期民营企业将会成为未来推动中国大陆企业海外并购活动发展 的重要推。中国民营企业积极引进工业科技和消费品相关业务,这已成为一个重要动力知识产权和品牌大量的民营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将国外先进的流程、趋势;技术、一些中国民营企业正通过海外并购开始引入中国市场;在关注国内市场的同时,走向全球化。专家认为,资源瓶颈和成本压力正迫使中国食品企业加快“出海”步伐,配置全融资渠道方式相对单一仍是我国海外并购面临的球资源以寻找出路。但融资难、对并购也更加谨一个突出问题,因此企业主和资金拥有者在经济疲软的形势下,慎。年二季度以来我国海外并购下滑明显,尤其三季度13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11降至自同比下降57.9%,环比下降高达74.4%,披露金额共计18.63亿美元,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实业企业海外并购获得投资借款难成本年以来的最低点。国内企业在进行海外并购时要善于运用高的现象并存,尚未形成良性互动关系。金融资本和金融杠杆,降低融资成本和并购风险。市场短期专家认为,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预计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IPO 中国企业如果从内将不再活跃,取而代之的是二级市场交投和债务市场的活跃。事兼并收购业务,其资金来源将主要以债券融资为主,股票融资为辅。另外,商鼓业银行参与海外并购和海外融资积极性不高,政府方面应该多给予政策扶持,励企业出海,指定国家政策银行给予资金方面扶持等。做大做强必须有能力配置全球资源1.资源主要是因为在发展过程中日益感受到来自两方面中国企业 寻找“海外” 中国国内的资源供给已经不能满足行业日益膨胀的压力:一是资源瓶颈的约束,另一的需求,原材料价格的攀升进一步促使企业到全球范围内寻求资源的整合;谋方面,劳动力成本的提升和升值压力促使国内企业转变已有的分工角色定位,求向高附加值转型。因此,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有能力配置全球资源。事实上,在食品领域,通过并购整合全球资源壮大企业也是通行做法。 东方艾格农业咨询公司分析师马文峰分析说,中国食品企业目前用资本换资源的心态迫切,光明食品此次的收购,不仅是资源布局,更重要的是对中国早餐谷物这一市场前景的看好,同时显示自己品牌的国际形象,“这说明中国食品企业海外并购已经越来越多元化。” 2.海外并购要善用金融资本 值得关注的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已越来越善于运用金融资本和金融杠杆。对于这笔涉及近68亿元人民币的海外并购,光明的融资方案显得十分“精明”:先通过一年期的过桥贷款募得资金完成交割,然后找合适的时间窗口在海外发债。专家认为,融资难、融资渠道方式相对单一是我国海外并购面临的一个突出因此企业主和资金拥有者商业银行参与海外并购和海外融资积极性不高。问题, 在经济疲软的形势下,对并购也更加谨慎。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二季度以来我国海外并购下滑明显,尤其三季度披露金额共计18.63亿美元,同比下降57.9%,环比下降高达74.4%,降至自2011年以来的最低点。 张晖明称,我国高额的外汇储备与实业企业海外并购获得投资借款难成本高的现

华为海外并购受挫案例

华为海外收购受挫的思考 最近,华为公司在北美的处境可以用一句无奈的词来形容:热脸贴冷屁股。他与美国的创业企业3Leaf公司一笔仅价值仅200万美金的交易再次被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拦腰截断”。这笔原本金额“迷你”、过程简单的交易经过几方“润色”后,变得棘手不已,最后一度还折腾到要美国总理奥巴马亲自出面下决断的地步,其曲折程度堪比好莱坞大片。 当然,这不是华为第一次在美国遇挫。近年来,如华为般的国内企业已屡在海外并购失利,并非是国内企业的方案不够打动客户“芳心”,实乃当地政府过于谨慎,生怕“made in china”变成“Design in China ”,乃至于“From China”。 有趣的是,在决定放弃前,满腹委屈的华为一改国人“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行为准则,做了回“愤青”,高调拒绝了“地头蛇”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私下建议,坚持要把这事儿捅到奥巴马那,但最终依旧是胳膊扭不过大腿,“外来户”压不倒“地头蛇”,华为无奈妥协了。 一时间,各类外资分析人士纷纷跳上前来,向华为建议——公布股权结构细节,剥离与中国军方有业务往来的部门,否则收购不仅现在没戏,日后也难有戏。 听着各方论调,偶尔“愤青”把的华为不吭声了。他在绝大多数时候都头脑清楚,明白地头蛇的难缠在哪个国度都一样,如同城管和摊贩,即使摊贩生意再兴隆,依然得看城管的脸色。 面对近年来接连的海外收购遇挫,华为也有意识地改变其外在形象,使自己更透明化、公众化。 从去年年中披露其股权结构的举措,到印度市场本地化战略,展开各类融入当地的魅力攻势希望以柔克刚化解当地政府的顾虑,然后又到今年年初,高层们集体上微博露脸,主动和外界沟通。 其背后的用意自不言而喻,华为希望让外界更多的了解自己,尤其让“草木皆兵”的老外们安心,减少对其的顾虑。 当然从目前效果来看,这些“示好”的举动对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并无太多效果,尤似热脸贴上了对方的冷屁股。 不过,对于上述事件,笔者的观点为:没有对错之分,只有国度之分。虽然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的举动从作为中国人的角度来看,是阻碍我们民族企业正常进入北美市场,但或许从他们的角度来看,这是保障国家安全,即使是200万美金的一笔“迷你”收购,对方都抱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政策研究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政策研究 1978年以来,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 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不仅国内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产生了巨大的全球 影响。作为全球影响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1999年我国“走出去”战略的正式提 出以及之后的快速推进,使得我国于2015年一跃成为资本净输出国。海外并购是对外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已经成为资本净输出国的背景之下,2016 年, 我国又首次坐上全球最大的境外收购者的“宝座” 。我国企业是国际并购市场的新参与者,由于国际社会的误解、国内经验的缺乏,我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遭遇了 越来越多的国际层面难题, 也带来了一定的国内层面问题。 由于海外并购政策的合宜与否对推进企业海外并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 笔者选择企业海外并购的命题,对我国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政策进行了全 面、系统、深入、科学的研究, 以期构建形成我国政策当局企业海外并购政策的基本理论框架、明晰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政策的演进规律、阐释海外并购政策的影响效应、评估我国海外并购政策的合宜性, 最终探索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路线图, 为我国企业更好地开展海外并购提供海外并购政策支撑。首先, 构建企业海外并购政策的基本理论框架。基于国内和国外对海外并购政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评述和对比, 笔者提出包括国家审批政策体系、财政支持政策体系、资本市场政策体系、外汇管理政策体系、保险保障政策体系、中介机构培育政策体系和信息技术服务发展政策体系七个维度的海外并购政策体系“钻石模型”。其中, 国家审批政策体系是母国为了充分发挥国内企业海外并购对整个国家战略的支撑作用, 基于国家经济安全、外汇市场稳定、避免资本外逃等考虑, 而对开展海外并购的企业所进行必要审批的政策。 财政支持政策体系是母国基于落地自身的海外战略的需求, 通过给予相关企业补助或减免相关税收的方式, 积极鼓励相关企业开展海外并购活动的政策。资本市场政策体系是政府政策当局积极支持和鼓励以海外并购企业为对象的金融机构发展的政策。外汇管理政策体系是政府外汇管理部门服务海外并购用汇需求的政策。保险保障政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