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启示

摘要:本文在比较优势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了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得出尽管劳动密集型产业受到了国内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但其在我国对外贸易中仍然具有比较优势的结论。但这种优势不再是数量跟低价的优势,而是建立在与时俱进基础上的新的质量、自主品牌、自主创新、科技含量高的比较较优势。分析我国贸易出口结构、农产品比较优势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对策,找到如何继续保持中国劳动力比较优势的对策。

关键字:比较优势理论对外贸易启示

一、比较优势理论概述

(一)背景介绍

比较优势理论是在绝对优势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6--18世纪重商主义作为一种经济思想统治欧洲长达两个多世纪,其生存背景是以极度垄断和特许经营为特征的商业资本主义发展时期。随着手工业的发展,重商主义已不再适应日益发展壮大的产业资本的利益和要求。英国古典经济学代表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批判了重商主义,提出以“经济自由主义”为思想中心的绝对优势理论,他认为一个国家应专业生产自身所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以交换其他国家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的产品,并最终达到使所有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国家增加物质财富的目的。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理论在18世纪的英国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但其理论并不能解释一个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具有绝对优势,另一国家在两种产品的生产具有绝对劣势,这两个国家是否仍有参与国际分工的必要。针对该理论的局限性,大卫·李嘉图与1817年提出了比较利益学说。

(二)大卫·李嘉图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成本说是对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说的继承和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古典学派的国际贸易理论。比较成本学说认为:两个国家进行分工的依据不再是绝对优势,而是比较优势,即虽然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优势,另一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劣势,但只要两种商品的优势或劣势程度有所不同,则该国在优势重、另一国劣势较轻的商品上就具有比较优势。比较优势的重要原则就是“两害相较取其轻,两利相较取其重”。利用这种比较优势就可以进行专业化的生、交换,贸易双方都能获得利益,社会财富也会有所增加。总之,比较利益学说,进一步分析,揭示了国际贸易所具有的互利性和国际分工的必要性。它证明各国通过出口相对成本较低的产品,进口相对成本较高的产品就可能实现贸易的互利。自其创立的一百多年来,它一直国际贸易理论的核心,是国际贸易理论政策的基础。是重要的、至今仍然没有受到挑战的经济学原理。对于我国的对外贸易更是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三)俄林赫克歇尔要素禀赋论

赫克歇尔—俄林更进一步继承和发展了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素禀赋论,用生产要素的丰缺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俄林认为,各国所生产的同一产品价格的国际绝对差异是国际贸易发生的直接原因,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国际贸易产生的必要条件,各国商品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价格比例不同决定的,要素价格比例不同是由要素供给比例不同决定的。因此国际贸易中应遵循的原则是:一个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应该出口密集的使用本国相对丰裕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进口密集的使用本国相对稀缺的声场要素的产品。赫克歇尔—俄林原理主张一国应充分利用它现有的资源而不是在即将到来的经济结构变化前抢先行动,同时在即将出现的新的产业中建立竞争实力。这正迎合了许多政府的产业政策。具有现实的生命力。要素禀赋论解决了李嘉图比较成本理论中单一要素问题。因而更能有助于我们分析,判断和预测世界各国的贸易模式,从而制定相应对策,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本国的贸易政策,掌握主动权。

(四)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

二战以后,经济学家们从动态的角度对古典比较优势理论进行了发展和完善,比较优势理论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动态比较成本理论、技术差距论、内生比较优势理论。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由日本经济学家筱原三代平于1995年提出,该理论强调将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动态化,将生产要素的供求关系、政府政策、各种可利用资源的引进、开放等因素综合到贸易理论中,而一国经济的发展出了取决于资源的丰裕程度外,还取决于政府的支持,通过对幼稚产业的扶持,将比较劣势转化为比较优势。技术差距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波斯纳于1959年提出,这种理论认为技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生产要素,改变了土地、劳动和资本这三者在生产中的相互比例关系,提高了这三者之间的劳动生产率,因此技术进展也决定着一国生产要素禀赋状况及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利益,该理论总的来说是对俄林赫克歇尔学说的补充和扩展,不过强调的重点在于技术扩展对国际贸易比较优势作用,实际上也是强调“研究与开发”要素的作用。内生比较于是理论由澳大利亚华人杨小凯为代表的经济学家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该理论强调的是比较优势的内生性和动态性,就是通过后天的专业化学习或通过技术创新和积累人为的创造比较优势,这种理论强调技术进步对比较优势的转换作用。

比较优势理论是国际贸易理论的基石,它解释了国际贸易理论发展的原因,也是一国制定对外贸易

战略的基础理论,指明了一个国家的贸易发展发展方向。尤其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比较优势理论具有

更强的适用性,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就一直遵循比较优势原则,利用劳动力优势实现了对外贸易的快速

发展,中国当前的国际贸易产品结构中显示出了与中国要素禀赋结构相一致的比较优势。最新人口普查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劳动力已经上升到9.2亿,不仅总量上升,劳动力素质也在不断提高。因此,中国未

来的对外贸易战略仍然应建立在遵循比较优势基础之上,动态分析中国具备的比较优势,实现对外贸易

的可持续发展。

二、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以低价和数量取胜的传统出口模式遭遇国际市场的困境

在以往的传统出口模式中,企业主要使用了以低价和数量取胜的国际营销战略模式,采取粗放型的生产方式。虽然这种在改革开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为解决我国对外贸易逆差,增加我我国资本积累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对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不断发展,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的落后已经开始成为阻碍,单凭劳动力数量和价格的优势以及人力资源的便宜来实现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已成为过去,无法使我国获得长久的比较优势。

表1:2010年主要商品出口数量、金额及其增长速度

商品名称单位数量比上年增长%

金额(亿美

元)比上年增长%

煤万吨1903 -15.0 23 -5.2

钢材万吨4256 73.0 368 65.3

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771 28.4

服装及衣着附件————1295 20.9

鞋类————356 27.1

家具及其零件————330 30.3

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部

万台166724 27.4 1640 34.0 手持或车载无线电话万台75789 30.0 467 18.2

集装箱万个250 263.7 72 274.9

液晶显示板万个224976 16.9 265 37.7

汽车(包括整套散件)万辆54 53.2 62 32.1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d7443976.html,

由表1可以看出,我国出口产品规模和速度不断上升,尤其以工业制成品出口额最大,增长速度最快,初级产品的出口仍占一定比重。我国出口金额最大的仍然是服装类产品,高达1295亿美元,机电产品的出口逐年增加,反映我国目前出口中低端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居多,即便是机电产品的出口也多属于加工贸易这反应我国出口产品普遍存在的问题:产品科技含量不高、附加值低、效益低,尤其在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未提高的前提下,过度依赖数量的扩张将会带来更多的国际贸易摩擦和外部不确定性。根据WTO 统计,2008年我国遭遇反倾销调查73起,反补贴调查10起,分别占全球案件总数的35%和71%。中国已

连续14年成为遭遇反倾销最多的成员,连续5年成为遭遇反补贴最多的成员,其中又以美国“油井管”和美国“轮胎”特保案为典型代表,涉案金额分别高达32亿美元和18亿美元。此外,与我国发生贸易摩擦的国别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以美国和印度最为显著,涉及行业已从传统的化工、钢铁、原材料行业向整个产业链和高科技产品蔓延,导致我国出口竞争优势产品屡遭限制。目前,我国钢铁、鞋类、玩具、铝制品、轮胎、纺织品等行业属于被影响的“重灾区”。

(二)农产品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

利用显示比较优势指数来分析我国农场品的比较优势,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指数是指一国某产品出口在世界该产品出口中的份额与该国所有产品的出口在世界所有产品出口中的份额比率。一般认为,若RCA指数值大于2.5,表明该产品具有极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值小于2.5而大于1.25,表明该商品具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若RCA指数值小于1.25而大于0.8,则表明该商品国际竞争力一般,且处于不稳定状态;若RCA指数值小于0.8,则表明该商品的国际竞争力较弱。

表2:2001—2007年我国部分农产品显示比较优势指数(RCA)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谷物 2.06 1.99 1.96 1.52 1.18 0.84 0.65

小麦0.02 0.004 0.01 0.00 0.00 0.00 0.00

玉米 2.97 2.68 2.24 1.51 1.46 1.28 1.13

大豆 2.35 1.52 1.22 1,08 0.93 0.78 0.56

肉类 1.53 1.41 1.26 1.01 0.96 0.75 0.53

大米 2.91 2.53 2.01 1.63 1.42 1.25 1.08

棉花0.64 0.12 0.87 2.43 1.79 1.10 0.89

蔬菜水果 1.39 1.30 2.06 1.88 1.70 1.40 1.25

农产品 1.59 1.26 1.07 0.96 0.79 0.65 0.58

资料来源:2008年3月联合国《统计月报》、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

表3:中国四种主要农产品指标占世界比重

单位:% 1978 1980 1990 2000 2005 2006 2007 2008

稻谷产量36.35 36.00 36.95 31.69 28.81 28.59 28.70 28.23

小麦产量12.13 12.54 16.58 17.00 15.55 17.46 18.10 16.3

玉米产量14.24 15.81 20.11 17.92 19.49 20.82 19.36 20.18

大豆10.09 9.83 10.15 9.55 7.63 6.97 7.22 6.73

资料来源:海关统计网:https://www.doczj.com/doc/ad7443976.html,

从上表可以看出我国农产品总体比较优势呈下降趋势,从2001年具有极强谷物竞争力到2007年竞争力一般。谷物和大豆的显示优势从20世纪90年代就开始下降,到2006年后RCA指数已经低于1;大米和玉米优势

整体也呈下降趋势,但RCA指数仍然保持在1以上,说明仍具有较强的竞争力;水果和蔬菜是我国新兴的就

有较强比较优势的产品,其走势比较稳定;小麦一直是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棉花比较优势由于受政策、价格、需求的一些影响,RCA数值波动较大。同样的,从我国主要农场品指标占世界比重表上也可以看出,我

国大豆、谷类从1978-2008年所占世界比重呈下降趋势;小麦在总体处于上升状态,但上升幅度不大,2005

年与2008年所占比重有略有下降;玉米产量从九十年代起基本保持平稳发展趋势,所占比重基本保持在20%

左右。2008年整体值除玉米外都呈下降趋势。

(三)对外贸易中产品结构不合理,出口商品主要是低层次商品

表4 2001-2010年1-9月中国出口商品结构

金额单位:亿美元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1

-9 总值3255.96 4382.25933.27619.53 9689.712204.514306.93 12016.12 11346.

初级产品285.40 348.10 405.50 490.39 529.25 615.47 778.48 630.99

587.83

食品及活动物146.21 175.33 188.70 224.81 257.22 307.51 327.64 326.03

284.85

饮料及烟类9.84 10.19 12.14 11.83 11.93 13.96 15.30 16.41

13.68 非食用原料44.02 50.33 58.43 74.85 78.62 91.54 113.46 81.56 82.78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原料84.35 111.10 144.76 176.21 177.76 199.44 316.35 203.83

203.85

动、植物油脂及蜡0.98 1.15 1.48 2.68 3.73 3.03 5.74 3.16 2.69

工业制成品2970.56 4035.6

0 5528.1

8

7129.60 9161.4

7

11564.6

8

13506.98 11385.64 10758.

52

化学品及有关产品153.25 195.86 263.68 357.72 445.31 603.56 793.09 620.48

632.42

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529.55 690.30 1006.5

4 1291.26 1748.3

6

2198.94 2617.43 1847.75 1829.8

2

机械及运输设备1269.76 1878.8

8 2682.9

1

3522.62 4563.6

4

5771.89 6733.25 5904.27 5563.0

8

杂项制品1011.53 1261.0

1 1563.9

3

1941.91 2380.2

9

2968.53 3346.06 2996.70 2723.8

2

未分类的其他商品 6.48 9.56 11.12 16.09 23.88 21.76 17.15 16.45

9.38

资料来源:中国商务部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ad7443976.html,

我国出口产品很大的一部分属于资源密集型的初级产品和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工业制成品,

同时,中国目前出口竞争力强的工业产品主要是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量最大的10类产品中有

9类时低水平的劳动密集型产品,鞋帽、纺织、服装、玩具、及日用消费品占很大比重,高新技术产

品占出口总额比例小,服务贸易的进出口主要集中在运输、旅游、通信等传统领域。

由此可见,我国贸易结构不合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第一,我国出口商品对资源过度依赖,资源利

用率低,污染严重。化工、钢铁、合金等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出口大量增加,已成为当前外贸结构中的突出

问题。 2010年我国出口钢材4255.60万吨,同比增长73.62%。出口钢坯14.20万吨,同比增长527.85%,出

口钢材、钢坯折合粗钢出口量4541.43万吨。焦炭出口335万吨,同比增长513.5%。铁合金出口101.3万吨

左右,同比增长65.8%左右。;第二,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品产品链条短,附加值低。我国的原料制成品、

工业制成品、机械及运输设备的出口都是处于低端环节的加工或未加工,只属于产品链条的末端生产,没

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第三,机电产品档次低、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高新技术产品(尤其是具有自

主知识产权和拥有核心技术的产品)依附外资且所占比重小。我国出口的机械产品主要有:金属紧固件、

手用和机用工具、刃具、电机、缝纫机和纺织机械、变压器和整流器、家用电机和非电动设备、拖车和集

装箱光学仪器和装置等。而工业发达国家则主要出口汽车及其零部件、专用机械、动力机械和通用机械等

大型成套设备。第四,现代服务贸易在国际上竞争力薄弱,出口创汇能力不强。2009年上半年,中国服务

贸易进出口呈下降态势。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为1257.4亿美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4.4%。其中,出口545亿美元,下降24.1%;进口712.4亿美元,下降5%。服务贸易逆差167.4亿美元,同比增长4.3倍。而2009年我国对外

贸易进出口总值为22072.7亿美元。2009年上半年服务贸易总额只占对外贸易总额的0.57%,且主要集中在

运输、旅游、通信等传统服务部门,现代行业中的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

许费各行业比重普遍较低。

三、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对策

(一)以技术进步、提高效益的质量增长型模式替代粗放型的传统出口模式

我国对外贸易传统的比较优势是建立在低价格和高数量的基础上,但这种低效益的出口模式已经

无法适应当代贸易的发展速度,我们必须建立以质量为基础的高效益的比较优势来促进我国对外外贸易

的可持续发展。因此,要实现这种转变,我们应该做到:

第一,注重技术这一生产要素在产品中的作用。虽然目前我国的的制造业增长速度非常迅速,但由

于受技术水平落后的制约,使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在高新技术领域,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信息技术、新材料等高技术领域中,发达国家占据绝对优势,也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比较利益,而我们要改

变这种不利地位就必须以技术进步、提升效益的质量增长模式来替代粗放型的传统出口模式,充分重视科

技的发展,做到以技术促进贸易发展,同时贸易发展反作用于技术,从而促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完成。第二,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贸易预警机制。贸易摩擦也是制约我国产品出口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从第32

位的贸易出口大国上升到第3位的贸易出口大国仅用了短短20年的时间,贸易摩擦在所难免,但其长期存

在的严峻模式不得不是我们采取必要措施。首先,我们应该积极推动建立更加自由稳定的全球贸易机制,积极推进区域一体化建设;其次,借鉴外国成熟的贸易救济机制经验建立自己的相关预警机制,在我国已

建立的钢铁、汽车、化肥的基础上开启对电子信息产品、敏感产品的损害预警机制;再次,完善我国相关

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以及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法规体系。

(二)提高农产品比较优势

1、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产业化经营关键在于把生产、加工制造、市场三者有机的结合起来,实施一体化组织建设,

在政府的牵头作用下发展各地特色的龙头企业,积极吸取国内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发展一批高起点、高

技术、高附加值、高效益的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建设区域化、专业化、集约

化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将农业产业化,实行订单农业,提高市场效率,竟而提高农产品比较优势。

2、加快农业科技进步与创新

中国"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先生发明的杂交水稻技术,带来了世界范围的粮食增产,增产的粮食每年为世界解决了7000万人吃饭问题。农业创新是克服土地资源有限瓶颈的必由之路,也是农业长远发展和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提高的基础。我们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资源利用、细胞工程、生物农药及其产业化等前沿领域取得新突破。同时借鉴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验,做好引进、消化、吸收和转化工作,经一步提升我国农产品在对外贸易中的竞争力。

3、努力调整不具优势的农产品

尽管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顺差逐渐减少,但并不是所有农产品都是去比较优势。我们应深入分析各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变化的趋势,把握农产品国际竞争优势的规律,从而制定相应的农业政策,推进其长远发展。具体来应该做到对于大豆、谷类等比较优势日益下降的产品,应加大科技投资力度,是种植、种子等部门在品种上不断改良,争取以低投入获得高产出来充分挖掘产品的比较优势;对发展潜力较小的的玉米、小麦应避免为满足粮食自给而进一步鼓励其扩大再生产,在实施粮食给政策时,要注意保护具有

比较优势的农产品的生产,尽量避免资源从比较优势产品生产像比较劣势产品生产转移;此外对具有明显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应采取鼓励措施,继续扩大再生产,同时给予政策上的保护,我国刚刚兴起的具有比较优势的农产品如水果、蔬菜、优质水稻等,应该从投入、产出补贴等方面获得支持,建立保障体系。

(三)调整产品出口结构

1、加快发展绿色商品出口

绿色商品是指在产品的研制、开发、生产、包装、运输、销售、使用及使用后的处置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并有利于资源的保护和再回收的商品。加快发展绿色商品出口对改善我国外贸现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增加出口绿色产品出口比重,降低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的出口比重,一方面可以避免本国资源继续遭受严重的破坏,另一方面按可以有利于我国外贸出口条件,减少因绿色壁垒带给我国外贸的损失。具体可以有以下几个措施:第一,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发展绿色产业;第二,结合ISO14000标准,促进环境友好型产品的出口;第三,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对外投资。

2、发展新型劳动密集型产业

由于目前我国的主要出口市场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人口已是零增长,一般的劳动密集型产品的需求弹性降低,产品供过于求,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开发新型劳动密集型产品。做到:第一,可以在新式创意和专项技术指导下创造新型产品,刺激新需求,保持劳动密集型产品的活力,也就是培养我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根据比较优势理论最新发展的启示,我们应该加大对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研究与开发”的投入量增加产品中的技术含量,走自主创新与品牌相结合的战略,比如沈阳华晨的自主品牌轿车依靠国外高端技术推出了“中华”“尊驰”“骏捷”等中高端自有品牌。到了2005年华晨通过与意大利宾利法连纳汽车设计室等国际机构的合作,仅用40 多亿就开发出中华轿车;第二,利用发达国家转移外资的机会转移技术相对先进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变劳动密集型产业就是技术落后产业的观念,高技术的发展也需要劳动力,大力发展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产业。2005年4月,联想收购美国IBM的个人PC业务,因此获得了IBM在美国与日本的个人PC技术研发基地以及1000多个专利;第三,不同地区发挥区域优势选择不同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既发挥特色产业,既可以带动经济增长,又可以避免因重复加工生产带来产品滞销。例如河北省用农业大省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综合优势重点培育的支柱产业——食品加工业,2010年河南省农副食品加工业235.33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29.31%。

3、提高出口产品附加值,发展自有品牌、自主知识产权的优势竞争产品

中国劳动力资源优势丰富,但以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形式使我们的制造业一直处于替外商获得竞争优势的状态。我们在大量外资投入下从事低技术水平的重复建设为主,缺乏自主品牌和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是贸易大国,若仅仅依靠生产低附加值的产品,绝对不能成为贸易强国。中国大量的劳动力资源应该从引进技术的生产部门转移到自主创新的部门,加快发展国内具有高附加值的一般贸易,建设自有品牌、生产拥有自主知识

产权的产品,保持我国对外贸易的持久发展优势。

4、大力发展现代服务贸易从我国目前的情况,

我们应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制定各种有效措施,大力发展本国服务贸易。发展现代行业中的通讯服务、金融服务、保险服务、专有权利使用费和特许费等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同样也是一国

输出其禀赋优势的过程。各国积极发展服务贸易的优势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各国具有不同的禀赋优势。但服务

贸易比货物贸易的出口更为复杂,所以,我们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优势,实行差

异化发展战略。例如,在我国路由资源丰富的浙江、安徽、北京陕西、云南等地区,就可以大力发展旅游服务;而在中国沿海一些拥有优良港口条件、辐射范围广的城市,可以发展船运和仓储等服务出口;在IT技

术人才和企业集中的地区就可以推进承接软件外包服务。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指定一个战略性的发

展目标和方向就必须把服务业的全球分工格局考虑进去,努力争取有效参与自身优势领域的全球服务产业链,在行业的选择上应着眼与未来,以保证自身发展能获得持久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任蕾.析比较优势理论对中国贸易发展战略的启示[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6.(4):12 —13.

[2]钟永杰. 从比较优势理论谈中国外贸发展战略的选择[J].统计与决策, 2006, ( 6) : 120- 122.

[3]佟家栋.人民币汇率变动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作用及其条件限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1999, ( 6) : 34- 40

[4]田贞余.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竞争力分析[J].改革与战略,2005, ( 1) : 19- 22

[5]李惊雷.国际贸易理论演变对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启示[J].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06, ( 3) : 125- 26.

[6]刘彤.中国入世后的对外贸易摩擦分析[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6):71-74.

[7]吴国蔚.薛花.比较优势理论在中国出口贸易中的体现[J].2007,(5):9-13.

[8]王营.李巍.比较优势理论的再思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2006,(5):55-57.

[9]李春明.浅谈中国外贸的比较优势和外贸战略取向[J].2009,(1):72-74

[10]中国商务部综合司, 商务统计[P/OL]: https://www.doczj.com/doc/ad7443976.html,/tongji.shtml.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our foreign trade which based on 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despite there is some bad influences to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by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factors, we can also get that it still has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our foreign trade.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sn't only about low price and more quantity,but also

new quality,own brand name, own innovation and high technology which built in modern society. We find some questions about the export structure of our trade and the comparative advantage in primary products. Finally,proposing some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s identified, we can find how to maintain a comparative advantage of our labor-intensive products.

Key words:Comparative advantage theory foreign trade revelation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我汇报的题目是“中国对外贸易面临的形势、问题及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发达国家经济增速明显减缓,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经济实力有所上升,全球经济步入调整发展新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坚持市场化改革和积极的对外开放战略,国民经济一直保持高速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面对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坚持我国对外开放的发展战略,努力提升外向型经济的质量和水平至关重要。总体判断,中国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应按照中央总体战略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全面落实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努力实现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下面我从三个方面向各位领导做一汇报。 一、对当前世界经济贸易形势的判断分析 本轮金融危机是西方国家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的一次总爆发,属于系统性危机,具有明显长周期特征。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虽已呈现缓慢复苏态势,但主要靠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刺激,内生的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尤其是发达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结构失衡、债务危机、财政赤字等问题频出。主要发达国家非但没有认真反思其政策失误,反而将全球经济失衡的原因归结于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及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影响。其结果导致了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合作动力不足,从而使得全球经济复苏基础很不牢固,复苏进程仍面临多重矛盾,致使中国面临的国际经贸环境更趋复杂。

(一)世界经济格局发生重大变化 金融危机使发达国家经济受到重创,发展中国家虽然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新兴经济体基本保持了增长的态势,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有所增强。2010年,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占全球经济的份额比2009年下降了2.5个百分点,欧盟下降了2.4个百分点,而“金砖五国”则上升了2.3个百分点,占全球经济的份额达到18.3%,新兴经济体成为支撑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按购买力平价计算,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50%。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力量对比趋势发生重大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推动世界经济格局逐渐向多元化发展。但需要强调的是,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的格局短期内仍不会发生根本变化,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将长期存在。 表一 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GDP份额比例表 (二)经济全球化进程有所放缓 贸易投资增长是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重要标志。在全球化快速推进的1985-2005年间,国际贸易出口额从2万亿美元激增到10万亿美元。金融危机使全球的贸易投资受到重创,国际贸易急剧萎缩,跨国资本流动骤减。据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2009年,全球货物贸易量下降12.2%,是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下降幅度最大的一次;全球货物贸易额下降23%,从2008年的15.8万亿美元降至12.2万亿美元。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报告,2009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锐减39%,从2008年的1.7万亿美元降至1.04万亿美元。2010 年虽然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计,2011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幅将从2010年的12.5%降至7%。在过去的10年里,

外贸跟单员基础理论模拟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贸易术语中需要由出口企业跟单员负责物流运输(国外段)跟踪的是()。 A.FOB B.FCA C.CIF D.EXW 2.以下有关订单(order)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国外进口商事先未与我方进行过有关磋商而径自寄来的订单属于询盘或发盘。 B.国外客户在与我方达成交易、订立合同后寄来的订单实际上就是购货合同。 C.订单与合同都具有法律效力。 D.遇有订单列有我方不能接受的添加、修改或其他不符合约定的情形,必须及时提出异议。 3.按照《INCOTERMS2010》的规定,FCA术语达成的交易中,买卖双方各自承担的基本义务接近于()。 A.CIF B.CPT C.CIP D.FOB 4.下列选项中,不具备法律效力的是()。 A.contract B.confirmation C.agreement D.expression of intentions 5.外贸跟单按照业务进程划分,“跟”到出口货物装船清关为止的是()。 A.前程跟单B.中程跟单 C.全程跟单D.生产跟单 6.在国际航空运输中,货物抵达目的地后,承运人向收货人发出到货通知,收货人凭()提取获取,并在货运单上签收。 A.货运单B.到货通知 C.物权凭证D.发货人授权书 7.按我国海关规定,收货人必须在运输工具进境申报之日起()日内向海关申报,否则将被征收滞报金。 A.7 B.14 C.21 D.28 8.出口货物装船后,凭以换取正本提单的单据是()。 A.托运单B.装货单 C.大副收据D.舱单 9.下列关于客检证说法错误的是()。 A.法定检验的货物必须提供B.在货物包装入箱后检验签署 C.由进口商出具D.可作为银行议付单据 10.下列关于出口退税说法正确的是()。 外贸跟单基础理论试题册A卷(含英语)第1页(共12页)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doc5)(1)

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摘要]在经济全球化和加入世贸组织的背景下,提高我国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己成为关键。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得贸易发展的动态利益,更好地通过贸易发展战略来促进产业结构的良性调整,提高贸易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我国应充分利用WTO赋予的各种许可的措施,制定并建立我国面向21世纪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实现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的转变。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 一、引言 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在全球X围内的经济融合,它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其推动力是追求利润、取得竞争优势和谋求经济的发展。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大大加强,导致经济全球化的直接原因是国际直接投资与贸易环境出现了新变化。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己成为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可以带来整个世界X围内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最优配置,这一点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尤其重要的意义。可以说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机遇。同时,经济全球化作为无法回避的客观现实,中国只有积极参与才能求得生存和发展。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在更大X围和更深程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需要。进入世贸组织后,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发展,故在21世纪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也会与日俱深。中国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也将面临国际激烈竞争的严峻挑战。 二、WTO与国际贸易的发展潮流

(一)国际贸易的历史发展潮流。考察国际贸易的变迁历史,一国对外贸易的产生、发展都是在其国家干预、保护下而进行的,国际贸易过去没有、将来也不可能离开国家的干预而存在。那种认为国际贸易是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自发产生、发展的观点是没有历史依据的。经济学家卡尔?博兰尼论证了这一观点。他认为从起源上说,对外贸易具有冒险、勘探、狩猎、掠夺和战争的性质,而非以物易物的市场交换关系。同时对外贸易也绝非意味着双向的和平关系,即使它共有这样的内涵,通常是根据互惠原则建立起来的,而不是市场交换的原则。 (二)WTO与国际贸易发展。WTO是一个调整国际经济和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它通过规定各国政府所应承担的主要契约义务,来规X各国对外贸易立法与规章的制定和实施。WTO大大拓展了多边贸易体制规X的X围,将长期游离于GATTs规则和纪律之外的主要货物贸易领域——农产品贸易以及纺织品与服装贸易拉上了自由贸易之路,而且还扩展至服务贸易、知识贸易和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并加强了约束能力。无论是赞同或是反对WTO者,大都倾向接受WTO的角色就是要推动自由贸易。支持者自然认为WTO是在促进贸易自由化,是为了打破贸易障碍和建立一套自由和平等的竞争规则。批评者尽管对WTO有极大的保留,但在论述的层次上,却往往未能摆脱将WTO 当作为自由贸易推动者的迷惑。实际上,WTO在本质上只是一套管理国际经济的机制,与实际上实行的国际贸易是否自由无关。而现实中的国际贸易是自由还是保护其关键取决于一些贸易大国的国际贸易行为。历史已经证明,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只有当他们的经济竞争力足以称雄世界以后,才会愿意推行自由贸易的政策,同时大力鼓吹自由贸易的论调。由于各国国家利益的不同,21世纪国际贸易自由化的路途并不会非常平坦,贸易自由和贸易保护交织在一起是未来国际贸易发展的重要特征。 三.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

走向21世纪的国际贸易发展与中国对外贸易

走向21世纪的国际贸易发展与中国对外贸易(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薛荣久)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在本世纪末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伟大历史任务。为实现这一目标,一靠我国国内的改革;二靠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以保持中国对外 贸易高速、持续、稳定的发展。 本文在研究90年代下半期国际贸易重大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的 对策。 90年代中后期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趋势 一、世界经济停滞局面已告结束,国际贸易发展速度将加快 80年代后半期,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为3%;进入90年代呈现负增长,1992年后转为正增长,但低于2%。国际贸易的增长率也随之下降,80年代后半期为5.8%,进入90年代降到3.5~4%之间。(见下表) 1985—1993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商品出口量年均增长率(%) 年均 (1985—90)199119921993世界商品出口5.83.54.54.0 世界国内生产总值3.0-0.51.01.5资料来源:关贸总协定:《1994年国际贸易趋势与统计》,第2页。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1994年后世界经济出现较快的增长。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995年4月6日发表的世界经济情况报告,1994年世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上升到3.7%,并预测1995年为3.8%,1996年为4.1%。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国际贸易年增长率1994年已上升到9%,其中,工业化国家出口增长率为7.9%,发展中国家相应为10.5%。据测,1995年二者出口增长率分别为8.0%和9.3%。据世界银行1995年4月18日发表的《1995年全球经济前景及发展中国家》报告预测,在未来十年内,工业化国家的经济将稳定发展,发展中国家经济可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国际贸易可望以每年6%的速度增长。 二、世界经济一体化与各国经济相互依存加强,竞争向经济纵深展开。90年代以来,随着贸易自由化的深入,科技的迅猛发展,跨国公司遍布全球和开放政策盛行,使得国际分工向纵深发展,世界金融市场连成一片,全球和各国对外贸易系数不断提高,世界性经济传递相互加速、相互依靠加强。但由于各国经济制度的差异,经济部门和产业结构的不均衡发展,再加上冷战结束和乌拉圭回合谈判的结束,世界市场上的竞争范围加宽,竞争手段日益多样 化、科技化。 (一)封闭式竞争减少,开放式竞争增多。占世界贸易90%以上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将在新的多边贸易体制基础上展开竞争。 (二)竞争范围从货物贸易延伸到服务贸易、与贸易有关的投资和知识产权的领域。随着农产品协议的执行与纺织品贸易的“回归”,农业部门和纺织业中的自由竞争加剧。 (三)非价格和集约式竞争成为主要竞争方式。通过计算机连网、贸易单证标准化的“无

论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及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论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及对外贸 易发展战略 我国作为一个经济上比较落后、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国家,一系列的问题都是涉及我国经济建设战略思想的根本问题,是关系到要不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的根本问题。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着高速增长,对外贸易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政策的结果,是成功实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结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作出了一系列战略规划,对对外贸易总量、商品结构、市场结构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指导和控制。 如今,中国对外贸易已经从1978年占世界不到2%增长到XX占世界6.4%。与此同时,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贸易摩擦在加剧、国内需求不足,国内资源、环境和生态方面的压力逐渐增大等方面的问题日益显现。面对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环境,调整我国的对外经贸战略,对保持国家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至关重要。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科学发展观,强调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推进中国的改革和发展。而对外贸易是中国连接与其他国家经济交往的纽带,又是促进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一、我国对外贸易及贸易环境的几点变化

1、我国对外贸易规模不断扩大。改革开放以来,在政府大力促进对外贸易政策的激励下,中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高速增长。 2、贸易顺差与对外贸易依存度持续增大。XX年以来伴随我国对外贸易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对外贸易顺差和外贸依存度也呈迅速扩大趋势。 3、中国对其它国家市场的影响力不断增大。近年来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大对我们主要出口地市场的影响逐年增大。 4、我主要出口市场国家的贸易保护措施日益严厉。近年来,伴随中国出口规模的扩大,国外利用反倾销、反补贴、绿色贸易壁垒、技术性贸易壁垒等各种限制中国产品的进入也逐渐成为了一种常态。 二、实施以“互利共赢”为核心的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1、“互利共赢”是我国从立足国内向立足全球的战略转变。伴随经济的发展与竞争力的逐渐提升,今天中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和世界第三大贸易体,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既可能给全球贸易发展带来机遇,也可能造成强大的冲击,我们与国际社会的经贸关系也因此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2、“互利共赢”体现了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的国际责任。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肩负着全球和平稳定发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对外贸易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1 全球贸易现状分析 当今世界的最重要特征之一就是经济全球化。经济的全球化加快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各国市场的相互依赖也不断加深,贸易规则日益趋同。在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国际贸易规模得以快速扩张,使得全球贸易呈现出了以下的变化: 1.1贸易结构的变化 经济全球化引发了各国间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这种调整导致国际贸易结构也随之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货物贸易中工业制成品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农产品和初级产品贸易比重持续下降。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在制成品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二是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不断上升。经济全球化促进了全球范围内服务业和服务贸易发展,服务外包成为跨国投资的主流。 1.2投资与贸易互动性增强的变化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跨国公司主要通过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紧紧联系在一起,两者的互动性显著增强。近年来,随着国际直接投资的扩张,公司内贸易、产业内贸易等新的贸易形式得到了快速发展。 公司内贸易是跨国公司各个分支机构间的贸易。随着跨国公司数量的增长和规模的扩大,公司内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产业内贸易是既进口又出口同类产品的贸易。目前产业内贸易已经占世界货物贸易的60%以上。各国不再追求产品的所有生产环节,而是选择本国最具优势的环节,以获得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收益。

1.3贸易自由化成为主流,贸易保护出现新变化 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一直伴随着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的相互交织和斗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成本和代价越来越大。而贸易自由化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带动了各国经济发展和结构调整,已成为当今各国贸易政策的主流。 但是贸易保护主义并没有消失。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一些国家和产业由于各种原因在国 际竞争中丧失了优势,希望依靠贸易保护来维护其原有利益,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贸易保护主义还会有市场。由于传统的关税等保护手段在多边贸易体制中被削弱,目前的保护手段更加隐蔽,滥用反倾销等贸易救济措施,制定歧视性的技术贸易壁垒,是最为典型的表现。这几年我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频频遭遇贸易摩擦,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国家采取歧视性的保护措施。 2 我国对外贸易现状分析 2.1我国对外贸易面对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期。多年来,我国紧紧抓住国际制造业加快转移的机遇,正在成为世界重要的加工基地。另一方面,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提高,研发、物流等服务环节的国际转移日益加快,为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我国对外贸易的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作为世贸组织成员,我国积极推动贸易投资自由化,促进多边贸易体系更趋完善,这必将为我国扩大商品出口、发展服务贸易提供更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也将有助于从国际市场获得国内短缺的资源和技术。

对外贸易的现状和前景

随着我国货物贸易和利用外资的不断发展,以及第三产业结构调整和服务领域、对外放进一步扩大,2006年我国服务贸易收支规模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由于目前我国服务行业的整体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调整在短期内难以完全到位,加上影响中国经济增长的不利因素还在发展,如能源短缺、利用率不高、对外贸易的摩擦,使得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种种挑战。但是,对外贸易的发展环境基本上是有利的,预计,2007年中国经济有望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关键词:在工业化、城镇化和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仍然处于较快增长平台,但一些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 一、货物贸易发展状况。 货物进出口贸易高速发展,在世界货物贸易中的地位上升。贸易主要对象和贸易差额对象变化不大,但对日本却从贸易顺差变为贸易逆差。中国贸易的十大对象顺次为:日本、美国、欧盟、香港地区、东盟、韩国、台湾盛俄罗斯、澳大利亚和加拿大,其中,日本、美国、欧盟和香港所占比重均呈下降趋势。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关系到能否顺利建设小康社会,缩小城入乡贫富差距。农业谈判能够有效地纠正国际农产品市场及农产品贸易领域存在的扭曲现象,有力地推动全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和欧美农业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从我国农产品的价格走势和农产品品质来看。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将由以前高补贴下的价格转向以品质为中心的非价格竞争,然而在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下降的情况下,中国的部分农产品价格却因其成本和管理流通费用的增加而上涨。从总体上讲,90年代以前我国粮食和棉花的国内价格水平均低于国际市场水平,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近10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成本每年以10%的速度递增,使粮价也随之快速增长。据匡算,目前我国小麦、玉米、大米等大宗农产品的国内价格水平已经高于国际平均价格的二至七成,在国际市场上失去了以往的竞争优势。另外,我国出口的农产品大部分是质量低劣、档次偏低、高附加值少的初级品,其在国际上的比较优势来源于价格优势,而其价格优势又建立在廉价的劳动力上,面对发达国家优质廉价的农产品,中国的优势农产品如果不及时增加科技含量,迟早将被国际市场所淘汰。 目前,美国和欧盟对削减工业产品关税均表示支持。建议提出削减发展中成员七大领域的主要出口产品关税,其中包括目前关税普遍较高的服装、鞋、纺织品,皮革制品等,对于拥有廉价劳动力的中国来说还是有利的。但对于贸易方面的摩擦仍需通过谈判,协商。工业产品关税委员会希望这些要点的提出可以进一步促进各成员对此展开具有建设意义的讨论以使市场准入委员会在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谈判模式上取得一致。同时,还希望在讨论上述内容时,各成员能够遵守世贸组织协议并从维护基于市场开放的世贸组织多边贸易体系出发发表各自的观点。 二、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是最主要贸易增长点。 随着中国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出口商品结构不断改善,工业制成品出口所占比重逐渐超过初级产品,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上升。大量机电产品的进口加快了中国企业技术改造的步伐,促进了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中国出口的商品主

最新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 摘要: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 一、中国对外贸易特点 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带动出口增长主要因素。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五)我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由于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并积极的推进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六)虽然外资企业仍然是外贸出口的主力军,但随着民营经济逐渐发展成为国民经济重要组成力量,他们在对外贸易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作用。 (七)出口加工区正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新的增长点。为了推进出口结构的优化,国家加强了对出口加工区的政策支持和管理,促进了出口加工区的健康发展。国的外贸出口的增长和出口产品结构的优化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 (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6 倍,进口额从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

三、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三、2019年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环境分析 2019年以来,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进一步巩固,支撑条件愈加成熟,外贸结构不断优化,内生动力持续增强,但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挑战更多。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增长势头减弱、全球市场需求趋于回落、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等加剧了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从国内看,外贸发展面临传统优势减弱、竞争新优势尚未确立等困难。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今年中国外贸实现稳中提质的发展目标还需克服更大困难、付出更多努力。 (一)世界经济增长放缓伴随较多风险因素 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趋缓。2019年,受国际贸易摩擦频发、全球金融波动加大、英国“硬脱欧”、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世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主要经济体增速逼近触顶,一些新兴经济体增速回落,全球经济增长趋缓,国际贸易、投资形势趋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贸易组织(WTO)纷纷下调了2019年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增长预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最新公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计,2019年世界经济增长率下调至3.3%,为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的最低水平,并预计全球70%的经济体将面临经济增速放缓的局面。世界贸易组织最新一期《全球贸易数据与展望》报告将2019年全球贸易增长预期由此前的3.7%大幅下调至2.6%,为近三年来的最低值。在国际贸易形势趋紧的背景下,国际市场需求整体疲弱,外需下行风险不容低估。

2019年,美国减税政策带来的积极效应逐渐消退,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CBO)预测,减税对美国GDP的贡献将从2018年四季度的1.1%回落到2019年一、二季度的0.8%和0.6%,并预计美国的实际GDP增速将由2018年的3.1%回落到2.4%。3月,美联储宣布放缓加息步伐,同时下调了今明两年的经济预测增速,2019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2.1%,比上年低1个百分点。一季度美国经济环比折年增长3.2%,虽然超出市场预期的2.3%和去年四季度的2.2%,但主要受进口“补库存”退潮带来的净出口正向拉动影响,个人消费支出和企业投资增长明显放缓,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不足。欧洲政治风险仍存,英国“脱欧”进入关键阶段,一体化发展充满变数。此外,欧洲债务问题再度凸显,美欧贸易摩擦升级,民粹主义升温等,这些都将拖累欧洲经济和贸易增长。日本经济改善迹象明显,但是全球贸易放缓使日本出口和工业产出显露疲软,3月出口连续第四个月下滑,外需不足阻碍日本经济持续扩张。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有所分化,受国际环境影响,整体面临的风险不断加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4月份预测,2019年美国、欧元区、日本经济将分别增长2.3%、1.3%、1.0%,较1月份的预测值分别下调0.2个、0.3个、0.1个百分点。 贸易保护主义增大全球贸易发展风险。2019年世界经济发展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增长动能趋缓,各国政策向内倾斜,贸易保护主义持续升温,“逆全球化”趋势导致全球经贸摩擦加剧。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美国政府频繁采取强硬的贸易保护限制措施,强力推行“美

我国国际贸易现状与发展趋势

论我国国际贸易现状及发展方向 四大因素支撑着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 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人们把对外贸易作为发展本国经 济的最初推动力。世界自由化政策的效果,世界经济保持较高增长 速度为我国外贸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 济体制改革和外贸体制改革,以及 9%左右的实际增长率为外贸发展 创造了良好内部环境,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加快了贸易和投资 政策的改革。我国在劳动力资源、市场规模和经济发展潜力上又具 有比较优势。外资对我国增加出口,改善国际贸易地位起了积极作 用。 利用世界产业转移的契机我国外贸从初级产品出口转换为轻工纺织品的出口,再到机 电制品的出口,目前利用世界高科技产业转移的机遇正向高科技制品为支撑点转变。改革开 放以前一般贸易一直是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方式,改革开放后加工贸易异军突起,超 过一般贸易的增长,目前已经占到出口总额的 55%,进口总额的 39%,尤其是进料加工贸易发展尤为迅速。 随着世界经济的复苏与增长 , 科学技术的进步与产业升级 , 人们对服务的需求更加强烈。服务贸易自由化趋势遍及各个传统服务 部门和新兴服务行业 , 从商务、旅游、运输、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 , 到信息、金融、保险、法律、咨询、经纪、通讯和各种专业服务 , 都成为各国谈判和扩大市场准入的对象。由于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和 国际分工的深化 , 各国政府逐步开放服务市场 , 服务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 , 服务贸易将越来 越成为新的贸易增长点。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 , 国际货物贸易以高新技术为载体 , 高新技术产业在当今世界经 济中的作用愈来愈重要。制造业在世界 范围内正在朝着更高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增长 , 低知识密集型产业的货物贸易正在萎缩 , 高知识 密集型产业贸易的上升诱发当代知识贸 易。知识不再仅仅是生产要素 , 而是一种重要的企业战略资源 , 在价值创造活动中正逐渐显示其核心地位 , 日益成为企业参与国际竞争所必要的核心优势资源。 世界产业结构信息化进一步刺激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在全球科技产业化浪潮中 , 信息技 术的飞速发展增强了服务活动及其过程的可贸易性 , 产生了大量新的服务贸易门类 , 刺激了整 个世界服务贸易的发展 ; 同时也将使世界服务结构进一步朝着技术、知识密集型的方向发展 , 与信息高速公路等高新技术有关的服务业和以高新 1

2008全国外贸跟单员考试_基础理论试题(A卷)及答案

2008外贸跟单基础理论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 2.在航空货物运输中,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货物抵达目的地机场后,承运人或其代理人向收货人发出“到货通知书”,收货人凭“到货通知书”提货 B.玩具的运费是按正常运价基础上附减一定的百分比 C.对于活体动物的托运,货主必须提前订舱且尽可能配直达航班 D.航空货物运输的报关与其它货物运输方式的报关是不相同的 3.外贸跟单员在选用出口商品的包装材料时,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一般而言,单件重量不超过80公斤,外箱尺寸不超过40厘米×60厘米×100厘米 B.可使用未经过“熏蒸”的木质材料,以保证符合商检的要求 C.对于办理苗木等货物航空运输时,要使用草绳或麻布袋包扎,防止泥土等散落,污染机舱 D.在使用塑料制品作为包装材料时,要在醒目的位置印刷塑料材料的三角形标志,同时还要有“Plastic bags can be dangerous. To avoid the danger of suffocation,keep the bags away from babies & children.”字样 4.某外贸公司接到外商的水笔订单,共计17000支,其中蓝色水笔4000支、红色水笔5000支、黑色水笔8000支,信用证规定“不能分批装运和允许5%数量和金额的溢短装”。根据《UCP600》的规定,当生产厂商的蓝色水笔原材料短缺时,外贸跟单员应该安排生产()。 A.黑色水笔8500支、红色水笔5000支、蓝色水笔3325支 B.黑色水笔8160支、红色水笔5150支、蓝色水笔3800支 C.黑色水笔8000支、红色水笔4975支、蓝色水笔4200支 D.黑色水笔8000支、红色水笔5300支、蓝色水笔3325支 6.在外贸货物储运中,纸质材料常常被用作货物的包装材料,衡量纸质材料的技术指标有许多,其中一个基本的指标是()。 A.卫生指标B.农药残留限量指标 C.大小指标D.定量(克)指标 7.外贸跟单员对“绿色包装”不正确的理解是()。 A.在使用过程中,能够回收再利用的包装材料 B.在生产过程中,来源广泛、能耗低、易回收且再循环利用率高的包装材料 C.在使用后,能够将报废的包装材料回收再利用 D.在废弃后,经济价值能够迅速降低,方便回收的包装材料 8.在日本规定的安全认证体系中,属于政府的强制性认证标志是()。 外贸跟单基础理论试卷A卷(含英语)第1页(共12页)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中国对外贸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姓名:郑玉霜 班级:工商管理132 学号:1311020213一、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现状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对外贸易一直保持着比较迅速的增长,这为我国国民经济较快平稳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近几十年来,我国对外贸易额持续大幅度增长。2002年至今,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连续4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长,2005年居全球第3位。2006年中国对外贸易规模高达17606.9亿美元,比2005年净增3385.7亿美元,增长23.8%,实现贸易顺差1774.7亿美元,外贸出口9690.8亿美元,增幅回落1.2个百分点;进口7916.1亿美元,增幅上升2.4个百分点。金融危机前后我的对外贸易整体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对外贸易增长速度强劲反弹 自实施对外开放,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贸易顺差逐年扩大。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外贸增长幅度大大增加,进出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7. 1%; 出口同比增长速度 2004 年达到最高点,为35. 4%; 进口同比增长速度2003 年达到最高点,为39. 9%。2005 ~2007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出口、进口增长速度均保持在一个较为平稳的状态。 2008 年 9 月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爆发,中国对外贸易受其影响,2008 年进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8%; 出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7. 2%; 进口增长速度下降为18. 5%,2009 年进出口总额自加入世贸组织后首次出现减少,外贸增长速度更是降到最低谷,均出现负增长。2010 年外贸形势有所好转,外贸增长速度大幅上升。(二)对外贸易差额有所下降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进出口贸易整体态势良好( 见表 1) 。2001 ~2010 年,中国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由5096. 51 亿美元增长到29727. 6 亿美元,贸易规模扩大了5. 8 倍。其中,出口额从2660. 98 亿美元增长到15779. 3 亿美元,出口规模扩大近 6 倍,进口额从 2435. 53 亿美元增长到 13948. 3 亿美元,进口规模扩大约 5. 7 倍,进出口贸易差额从225. 45 亿美元增长到1831 亿美元,扩大约8. 1 倍。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中国遭遇了空前的困难和挑战,对外贸易的发展势头有所折冲。一直不断扩大的进出口贸易差额 2009 年首次出现减少,为 1961. 07 亿美元; 2010 年进出口贸易差额延续 2009 年的低迷为 1831. 0 亿美元。 (三)外贸依存度迅速下降 当前,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国与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国际大舞台,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只有在国际市场上充分发挥本国的优势,依靠世界性资源,才能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随着国际间经济与贸易合作的加强,我国对外贸易迅猛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外贸依存度的急剧攀升。外贸依存度( 又称对外贸易系数) 是一国在一定时期( 通常为一年) 内进出口总额与其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生产总值的比率,它是衡量一国经济发展对进出口贸易的依赖程度。自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进出口贸易得到了长足发展,伴随着中国对外贸易规模的逐步扩大,中国外贸依存度也大幅度提升,表明中国经济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在不断加深。在金

2001年以来中国的外贸情况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年以来中国外贸情况 院系:工商管理学院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 学号: 姓名:牛海婷

年以来中国的外贸情况 经过多年发展,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最为活跃、增长最快的部分之一,中国也成为跻身世界前列的贸易大国。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将中国与世界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力推动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也促进了世界的繁荣与进步。 表年中国贸易规模占世界市场份额变化 单位:亿美元 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年来,中国经济融入全球经济的进程加快,中国对外贸易的活力进一步增强。年以来,中国外贸进出口增幅迅速回落。年前三个季度中国进出口运行的主要特点有:第一,进出口增长前高后低。第二,从贸易方式来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速加快,进口增势趋缓;加工贸易出口增长平衡。第三,从企业性质来看,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保持快速增长,前三季度,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亿美元,同比增长,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近。第四,从国别来看,对新兴市场出口渐有起色,对传统市场出口增速放缓,对美国出口增速微幅下挫,对香港出口增长小幅回升。第五,从商品构成来看,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幅回落,大宗商品出口增长较慢或出现下降。 年,我国在进出口商品的数量限制措施进一步减少。年,出口许可证管理商品减少到种。其次,不断放宽进口数量限制。从年月日起,中国取消了对原油、钢材、农药、石棉、胶合板、烟草、二醋酸纤维丝束、氰化钠、聚酷切片、晴纶、涤纶及部分机电产品的进口数量限制,改为实行自动进口许可管理。除此之外,指定经营产品数量不断减少。年,中国对粮食、棉花、植物油、食糖、原油、成品油、化肥和烟草等种商品改为实行国营贸易管理,同时允许非国营贸易企业开展一定数量的进口业务,从而使上述商品的实际经营企业数增多;钢材、羊毛、天然橡胶、脂纶和胶合板等种商品实行指定经营管理。上述改革措施,有力推动了进出口经营体制改革的进程,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年一月,集体和私营等其他企业出口增长,成为中国扩大出口的有力增长点。随着市场准人的放宽,外商投资企业、私营企业进入外贸领域的数量越来越多,呈现出多种外贸经营主体共同发展的趋势。 年,在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美伊战争爆发,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部分国家和地区发生非典疫情的不利条件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良好态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面,中国对外贸易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总体形势大大好于年初的预期。、进出口贸易高速稳定增长,月度进出口额屡创历史新高。、一般贸易增势强劲,加工贸易平稳发展。、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两旺,资源性产品进口快速增长。、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对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贸易顺差大幅减少。、外贸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集体私营企业逐渐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进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进出口在国民经济中作用逐步增强。

发展对外贸易的理论依据

第一节西方传统贸易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我国发展对外经贸事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是在当代世界和平与发展成为两大主题的历史条件下,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成功和挫折的历史经验和借鉴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兴衰成败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部分同学们自己自学。 一、传统贸易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一)传统贸易理论是在批判重商主义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二)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提出绝对优势理论。 (三)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在1817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和赋税原理》一书中提出比较优势理论。 (四)瑞典经济学家埃里·赫克歇尔在1919年发表的《对外贸易对收入分配的影响》一文中提出要素禀赋理论。 (五)赫克歇尔的学生蒂尔·俄林在1993年出版的《区域贸易和国际贸易》一书中,进一步发展了要素禀赋理论,被称为赫克歇尔—俄林理论。 (六)美国经济学家华西里?里昂惕夫的里昂惕夫之谜。 二、绝对成本论(Theory Of Absolute Costs) (一)基本原理 亚当·斯密的绝对成本理论:两国之间进行贸易的动机建立在成本的差异之上,如果外国供应的商品比本国制造的还便宜,那么最好用本国擅长生产的产品与之进行交换,而不要自己生产。如果各国都生产自己具有绝对成本优势的产品,并在国与国之间进行交换,那么贸易双方都是可以获利的。 (二)举例说明 假设有两个国家、两种商品和一种生产要素(劳动)。假定两国都生产葡萄酒和毛呢两种产品,生产情况如表2-1(a)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进行国际分工、国际交换,对两国都有利。以表2-1(b)加以说明。假定分工后,英国以1单位毛呢交换葡萄牙1单位酒,则两国拥有产品状况如表2-1(c)。 表2—1(a):分工前 国家 酒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毛呢产量 (单位) 所需劳动人数 (人/年) 英国 葡萄牙 1 1 120 80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我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状况与分析 【摘要】贸易,早在古代就出现了萌芽,随后慢慢地在我国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后,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我国的国际贸易蓬勃发展。但是在国际贸易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显现出了出口商品价格低廉、外贸增长额主要靠劳动密集型产业拉动、与新兴市场贸易加快和贸易出口额主要依靠外资企业拉动等问题和特点。本文主要研究的方向就是从这些问题点出发,研究制定出一些针对我国贸易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贸易市场产业结构进出口额区域合作人才 一、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历程 (一)古代经济的对外交往 古时候的中国,虽然历代朝廷不太看得起商人,但是并不轻视贸易,很早就开始了与对外的经济文化交流。早在公元前963年,周穆王曾携带丝绸金银等贵重物品西行至里海沿岸,并将和田玉带回。及其后最具盛名的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我国开启了与中亚及欧洲的商业往来的新纪元。秦汉时期以及宋元时代,中国的对外贸易都是比较发达的。而到了明朝统治者过度依赖农业生产,中国就逐渐走向了闭关锁国的道路。 (二)近现代贸易的发展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逐渐改变了闭关锁国情况,大力发展生产力,慢慢打开国门与其他国家发展经济贸易。自我国成功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WTO以后,我国的贸易就进入了迅猛发展的几个历史新阶段。从而使我国的出口产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经历了从初代产品为主到以工业制成品为主,以轻纺等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到以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主的转变。 第一阶段:1978—1991年,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快速发展。这一时期,我国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它为我国经济增长注入了活力,为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样板和经验,支撑我国度过了经济体制改革最为关键和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1992—2000年,机电产品出口快速发展。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劳动密集型环节向外转移的机遇,推进外贸体制改革,实施一系列鼓励扩大开放的政策,大力发展外向型的机电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第三阶段:2001年至今,对外贸易发展步入历史新阶段。2001年12月,中国加入WTO,标志着中国的对外开放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抓住了发达国家信息服务业向外转移的机遇,大力发展以IT为代表的高科技出口产业。这一阶段是我国30年来外贸发展最快的时期,我国不仅顺利度过了WTO过渡期,而且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为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个阶段,不仅出口贸易取得了重大成就,我国的进口商品结构也明显优化。从最初的初级原材料产品占大多数到之后的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快速增长,不仅弥补了国内经济建设和技术的不足,而且为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创造了条件。 二、我国对外贸易发展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