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生物小高考实验总结

江苏省生物小高考实验总结

江苏省生物小高考实验总结
江苏省生物小高考实验总结

生物小高考实验总结

一.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

1.实验原理: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50℃-60℃水浴加热约2分钟)

脂肪+苏丹Ⅲ染液-----橘黄色

脂肪+苏丹Ⅳ染液-----红色

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淀粉+碘---蓝色

2.实验材料用具与方法步骤、实验结果分析

(1)还原糖的检测

①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②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③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①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②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①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②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注意:

A、还原糖鉴定所需材料为苹果或梨匀浆,也可用白色甘蓝叶或白萝卜(原因:还原糖含量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无色)不能用西瓜、韭菜、胡萝卜,也不能用甘蔗。

B、斐林试剂由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使用时,甲乙等量混合均匀后再注入(现配现用),需水浴加热,故要用到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灯。

C、脂肪的鉴定,制作子叶临时切片用显微镜观察,故要用到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还

需用50%的酒精,作用是洗去浮色,因为苏丹Ⅲ(Ⅳ)溶于酒精。观察时,先低倍镜后高倍镜(在低倍镜下找到花生子叶最薄处,移到视野的中央,再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调光圈,使视野变亮,调细准焦螺旋使清晰)

D、双缩脲试剂由A液(0.1g/mlNaOH溶液)和B液(0.01g/mlCuSO4溶液)组成,使用时先注入A液1ml,摇匀后再注入4滴B液摇匀。注意B液不能过量,而且不需加热。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二.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实验原理:成熟植物细胞原生质层(细胞膜、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相当于一层半透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而蔗糖分子不能自由透过,细胞膜具有一定浓度,能够渗透吸水和失水

材料用具:①紫色的洋葱鳞片叶(紫色是液泡中花青素的颜色,便于观察);②制片临时装片,所以要用刀片、镊子、滴管、载玻片、盖玻片等,要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所以要用显微镜;③要用吸水纸吸引,清水或蔗糖溶液;④取蔗糖溶液浓度为0.3g/ml,大于此浓度(如0.5g/ml)细胞会过度失水死亡,而只出现质壁分离,加清水后不会复原

方法步骤:(本实验因洋葱鳞片叶较大,故只需低倍镜观察即可)

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的临时装片→低倍镜观察(中央液泡的大小,原生质层的位置)→盖玻片一侧滴入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几次→观察(质壁分离复原)

实验结果分析:现象:蔗糖溶液中,中央液泡变小,颜色变深,原生质层脱离细胞壁(质壁分离)。清水中,中央液泡恢复原来大小,颜色变浅,原生质层恢复原来位置(质壁分离复原)。

结论:

①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相当于一层半透膜。

②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失水,发生质壁分离。

③当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时,细胞吸水,质壁分离细胞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

现象。

注意:①本实验还可证明细胞的死活(本实验要出现质壁分离或复原现象,细胞必须是活的);可大致测细胞液的浓度;证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证明原生质层是选择透过性的,细胞壁是全透性的。

②本实验的材料: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不能用于观察有丝分裂。因为,该细胞为成熟细胞,不分裂,故看不到染色体。

考点提示:

(1)洋葱为何要选紫色的?若紫色过淡怎么办?

紫色的洋葱有紫色的大液泡,便于观察液泡的大小变化;缩小光圈,使视野变暗些。

(2)洋葱表皮应撕还是削?为何?

表皮应撕不能削,因为削的表皮往往太厚。

(3)植物细胞为何会出现质壁分离?动物细胞会吗?

当细胞失去水分时,其原生质层的伸缩性大于细胞壁的伸缩性;动物细胞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因为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

(4)质壁分离时,液泡大小和颜色的变化?复原时呢?

细胞发生质壁分离时,液泡变小,紫色加深;当细胞质壁分离复原时,液泡变大,紫色变浅。(5)若发生质壁分离后的细胞,不能发生质壁分离复原,其原因是什么?

细胞已经死亡(可能是外界溶液浓度过大,细胞失水过多或质壁分离时间过长)

(6)高倍镜使用前,装片如何移动?

若要把视野中上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上移动。若要把视野中左方的物像移到视野的正中心,则要将装片继续向左方移动,因为显微镜视野中看到的是倒像。(7)换高倍物镜后,怎样使物像清晰?视野明暗度会怎样变化?如何调亮?

换高倍物镜后,应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视野会变暗,可调大光圈或改用反光镜的凹面镜来使视野变亮。

(8)所用目镜、物镜的长度与放大倍数的关系?

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9)物像清晰后,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和放大倍数的关系?

物镜与载玻片之间的距离越小,放大倍数越大。

(10)总放大倍数的计算方法?放大倍数具体指面积的放大倍数还是长度的放大倍数?

总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放大倍数是指细小物体长度或宽度的放大倍数。

(11)放大倍数与视野中细胞大小、多少、视野明暗的关系?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细胞越大、数目越少、视野越暗。

(12)更换目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目镜上;更换物镜,若异物消失,则异物在物镜上、移动载玻片,若异物移动,则异物在载玻片上。

(13)怎样利用质壁分离现象来测定植物细胞液的浓度?①配制一系列浓度从小到大的蔗糖溶液②分别用以上不同浓度的溶液制成某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③用显微镜观察某植物细胞是否发生质壁分离。某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就介于不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和能引起质壁分离的浓度之间。

三.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

原理:细胞中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都是由酶催化的。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称为酶活性。细胞都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中,环境条件的改变会不会影响细胞内酶的活性呢?

实验材料用具:试管、过氧化氢溶液、缓冲液(pH5.0 、pH6.0 、pH7.0 、pH8.0 )酵

母菌液。淀粉溶液、唾液、37℃温水、沸水、冰块、碘液。

(1)探究酶的活性与温度的关系:

实验方法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说明温度过高和过低均不利于酶活性的发挥,在适宜温度下酶的活性才最高。(2)探究酶的活性与pH的关系

实验方法步骤:

实验结果分析:产生气泡多的试管中酶活性越高。只有在适宜PH条件下酶的活性才最高。考点提示:

(1)实验过程为什么要选择37℃恒温?

在该实验中,只有在恒温的条件下,才能排除温度因素对结果的干扰;37℃是唾液淀粉酶起催化作用的适宜温度

(2)3号试管加碘液后出现橙黄色,说明什么?

淀粉已完全水解

(3)如果反应速度过快,应当对唾液做怎样的调整?

提高唾液的稀释倍数

(4)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值是6.8,高于或低于此pH值时,酶的活性逐渐降低。

四.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

1.实验原理:(1)提取原理:绿叶中色素能够溶解在有机溶剂(无水乙醇、丙酮、汽油);用无水乙醇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2)分离原理:(纸层析法)各种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高的随层析液在滤纸条上扩散的快,反之则慢。从而使各种色素随之分离。

2.实验材料用具、实验方法步骤

(1)提取色素①称取绿叶:选材要求:鲜嫩、颜色深的绿叶(原因:保证含有较多的色素)

②剪碎:便于研磨

③研磨:加SiO2——研磨充分;加CaCO3——防止色素分子被破坏;加10ml

无水乙醇;溶解色素要求:迅速(无水乙醇具有挥发性)充分(使色素从

叶绿体中充分释放,保证提取较多的色素)

④过滤:漏斗基部放一块单层尼龙布(不能用滤纸,色素会吸附在滤纸上)

⑤收集滤液:滤液收集到小试管中,及时用棉塞将试管口塞住(防止滤液挥发)

(2)制备滤纸条

①将干燥的定性滤纸剪成长和宽略小于试管长与宽的滤纸条,在一端剪去两角(防止两侧色素随层析液扩散速度过快)

②在距离剪去两角的一端1cm处画铅笔线(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因为钢笔水或圆珠笔油中含有其它色素影响色素分离结果)。

(3)画滤液细线

①沿铅笔线画一条细且均匀的滤液细线(要求:细、直使各色素扩散的起点相同)

②待滤液干后,再画二、三次(干后再画:如不,滤液细线会过粗,画线上色素含量低;素在叶绿体的四种色素中含量最少。

再画二、三次:增加色素的含量)

(4)色素分离:将滤纸条插入有3ml层析液的试管中,有滤液细线的一端朝下

①滤液细线不要触及层析液,否则细线上的色素就会溶解于层析液中,就不会再滤纸上扩散开来,滤纸条上得不到色素带

②试管口用棉塞塞紧,层析液具有挥发性

(5)观察结果:滤纸条上从上到下色素带依次是胡萝卜素(橙黄色)、叶黄素(黄色)、叶绿素a(蓝绿色)、叶绿素b(黄绿色);相距间距最大的是胡萝卜素和叶黄素,色素带最窄的是胡萝卜素带,因为胡萝卜

五.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酵母菌是一种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

2.实验设计:装置如教材图所示(P92)

(1)配制酵母菌培养液:20g新鲜食用酵母菌+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分别放入锥形瓶A和B(培养液加葡萄糖是保证酵母菌在整个过程中能正常生活)

(2)检验CO2的产生:

①将装置甲连接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的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即保证了O2的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的锥形瓶,以洗除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的CO2所致。

②B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气耗完,再连接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确保是无氧呼吸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

(3)检测酒精的产生:

自A、B中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溶液,分别注入1号、2号干净的试管中,在1号、2号试管中各滴加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并轻轻振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3.实验结果及分析:

(1)现象:甲、乙装置石灰水都变浑浊,装置甲浑浊快且程度高。2号试管由橙色变成灰绿色,1号试管不变色

(2)分析:①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CO2

②酵母菌有氧比无氧时放出的CO2多且快

③无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

(3)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CO2和H2O

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酒精,还产生少量CO2

六.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

1.实验原理:(1)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丝分裂常见于根尖、芽尖等分生区细胞。由于各个细胞的分裂时独立进行的,因此在同一分生组织中可以看到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

(2)染色体容易被碱性染料(如龙胆紫溶液)着色,通过高倍镜下观察各个时期细胞内染色体(或染色质)的存在状态,就可以判断这些细胞各处于有丝分裂的哪个时期,进而认识有丝分裂的完整过程。

2.材料用具:

(1)洋葱(可用葱、蒜代替)(染色体数目少、易观察)(2)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

(2)解离液(15%的盐酸、95%的酒精1:1等量混合)、0.01g/ml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溶液)

3.方法步骤:

(1)根尖培养:装置要置于温暖处,常换水,待根长约5cm时,取生长健壮的根尖用(因为细胞分裂和生长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和氧气。经常换水是为了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装片的制作

①解离:方法:上午10时至下午2时(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期的较多),剪取洋葱

根尖2-3mm,立即放入盛有盐酸和酒精混合液(1:1)的玻璃皿中,在室温下解离。

时间:3-5min

目的:用药液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开来(注意:解离后的细胞已被杀死)。

②漂洗:方法:待根尖酥软后,用镊子取出,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皿中漂洗。时间:约10min

目的洗去药液,防止解离过度

③染色:方法:把根尖放进盛有质量分数为0.01g/ml或0.02g/ml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

液)的玻璃皿中染色。时间:3-5min。

目的: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液能使染色体着色。

④制片:方法:用镊子将这段根尖取出,放在载玻片上,加一滴清水,,并用镊子尖把根尖

弄碎,盖上盖玻片,在盖玻片上再加一片载玻片。然后,用拇指轻轻地按压载玻片。

目的:使细胞分散开来,有利于观察。

(3)观察:①先低倍镜观察,找到分生区,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

②高倍镜观察:先找中期,再找前期、后期、末期,最后找间期细胞。

考点提示:

(1)培养根尖时,为何要经常换水?

增加水中的氧气,防止根进行无氧呼吸造成根的腐烂。

(2)培养根尖时,应选用老洋葱还是新洋葱?为什么?

应选用旧洋葱,因为新洋葱尚在休眠,不易生根。

(3)为何每条根只能用根尖?取根尖的最佳时间是何时?为何?

因为根尖分生区的细胞能进行有丝分裂;上午10时到下午2时;因为此时细胞分裂活跃。(4)解离和压片的目的分别是什么?压片时为何要再加一块载玻片?

解离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离开来,压片是为了使细胞相互分散开来;再加一块载玻片是为了受力均匀,防止盖玻片被压破。

(5)若所观察的组织细胞大多是破碎而不完整的,其原因是什么?

压片时用力过大。

(6)解离过程中盐酸的作用是什么?丙酮可代替吗?

分解和溶解细胞间质;不能,而硝酸可代替。

(7)为何要漂洗?

洗去盐酸便于染色。

(8)细胞中染色最深的结构是什么?

染色最深的结构是染色质或染色体。

(9)若所观察的细胞各部分全是紫色,其原因是什么?

染液浓度过大或染色时间过长。

(10)为何要找分生区?分生区的特点是什么?能用高倍物镜找分生区吗?为什么?

因为在根尖只有分生区的细胞能够进行细胞分裂;分生区的特点是: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有的细胞处于分裂状态;不能用高倍镜找分生区,因为高倍镜所观察的实际范围很小,难以发现分生区。

(11)分生区细胞中,什么时期的细胞最多?为什么?

间期;因为在细胞周期中,间期时间最长。

(12)所观察的细胞能从中期变化到后期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所观察的细胞都是停留在某一时期的死细胞。

(13)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能否看到染色体?为什么?

不能,因为洋葱表皮细胞一般不分裂。

(14)若观察时不能看到染色体,其原因是什么?

没有找到分生区细胞;没有找到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染液过稀;染色时间过短。

七.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

1.注意事项:

(1)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研究。

(2)调查时,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的单基因遗传病,如红绿色盲、白化病、高度近视(600度以上)等。

(3)调查时要详细询问,如实记录。

(4)对某个家庭进行调查时,被调查成员之间的血缘关系必须写清楚,并注明性别。

(5)必须统计被调查的某种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

2.结果分析:

被调查人数为2 747人,其中色盲患者为38人(男性37人,女性1人),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1.38%。男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1.35%,女性红绿色盲的发病率为0.03%。二者均低于我国社会人群男女红绿色盲的发病率。

3.实验结论:我国社会人群中,红绿色盲患者男性明显多于女性。

八.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1.实验原理:

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

2.方法步骤: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4-D或α-萘乙酸(NAA)等。

(2)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0.2、0.4、0.6、0.8、1、2、3、4、5 mg/mL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

(3)剩余的母液应放在4 ℃保存,如果瓶底部长有绿色毛状物,则不能继续使用。

(4)选择插条:以1年生苗木为最好(1年或2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实验室用插穗长5~7 cm,直径1~1.5 cm为宜.

(5)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处理方法:①浸泡法:把插条的基部浸泡在配制好的溶液中,深约3cm,处理几小时至一天。(要求的溶液浓度较低,并且最好是在遮阴和空气湿度较高的地方进行处理)

②沾蘸法:把插条基部在浓度较高的药液中蘸一下(约5s),深约1.5cm即可。

(6)探究活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注意:可先设计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进行摸索,再在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细致的实验。

九. 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1.方案设计过程

(1)提出问题:培养一种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

(2)作出假设:开始一段时间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呈J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中的资源和空间变得有限,酵母菌种群的数量呈S型增长。

(3)设计实验

①全班同学分成甲、乙、丙等若干实验组。

②分别用等量培养液,在相同适宜环境中培养等量酵母菌。

③每天用血球计数板,采用抽样检测的方法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并作记录,连续7天。

④7天后,各组向全班汇报本小组7天的数据,算出每一天数据的全班平均值,根据平均值画出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增长曲长。

(4)实验过程

①材料用具

探究所需要的菌种和无菌马铃薯培养液或肉汤培养液、试管、血球计数板

(2mm×2mm×0.1mm 方格)滴管、显微镜等。

②方法步骤和记录

a取相同试管若干支,分别加入5ml肉汤培养液,塞上棉塞。b用高压锅进行高压蒸汽灭菌后冷却至室温,标记甲、乙、丙等。c将酵母菌母液分别加入试管各5ml,摇匀后用血球计数板计数起始酵母液个数,做好记录。d将各试管送进恒温箱,25℃下培养7天。

③现象观察

每天同一时间,各组取出本组的试管,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个数,并作记录,连续观察7

(5)

①根据表格平均值作出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7天中的变化曲线。

②培养液酵母菌种群数量随时间呈S型增长变化。

2.实验讨论

a.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建议你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使酵母菌在试管里分布均匀。

b.本探究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该实验在时间上形成前后对照。

c.需要做重复实验,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d.如果一个小方格内酵母菌过多,难以数清,应当用无菌水增加稀释的倍数。

十. 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

1.实验原理: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型生态系统是可能的。

2.实验材料:蚯蚓8-10条,蜗牛5-7个,小乌龟2-3只。浮萍、水草、蕨类植物和一些低矮杂草,仙人掌或仙人球2-3株。玻璃板4-5m2,粘胶足量;沙土8-10kg,含腐殖质较多的花土40-50kg,自来水足量。

3.方法步骤:

①按100cm*70cm*50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

②在生态缸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在上,沙土层层厚

5-10cm。

③在缸内低处倒进水。

④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其中浮萍、水草与小乌龟放在水中,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沙土上,蕨类植物和杂草移植到花土上,蚯蚓与蜗牛也放置在花土上。

⑤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

4.实验结论是:人工制作的生态缸,其生态系统可以较长时间的相对稳定。

5.设计要求:

①制作完成的生态缸中所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不能添加食物和气体,唯一可

进入系统的只有光线,整个系统也是靠光线作能量推动的。

②生态缸中的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③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既让里面的植物见光,又便于进行观察。

④生态缸中投放的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投放的动物数量不宜过多,以免破坏食物链。

6.观察指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情况,水质变化(由颜色变化进行判别),基质变化。

高中生物科学家及其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科学家及其实验总结 (1)19世纪30年代,德国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2)1543年,比利时维萨里发表巨著《人体构造》揭示人体器官水平的结构法国比夏指出器官是由低一层次的结构——组织构成 (3)1665年,英国虎克用显微镜观察植物木栓组织并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细胞 (4)荷兰著名磨镜技师列文虎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不同形态的细菌、红细胞和精子等。 耐格里用显微镜观察了多种上植物分生区新细胞的形成,发现新细胞的产生原来是细胞分裂的结果。 (51858年,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英国的桑格经过10年努力,终于在1953年测得牛胰岛素全部氨基酸的排列顺序(6)19 65年我国科学家完成结晶牛胰岛素的全部合成 (7)19世纪末,欧文顿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8)1959年,罗伯特森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所有生物都是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静态模型)(9)1972年桑格和尼克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10)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通过实验证明,胃液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11)1857年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通过显微镜观察,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细胞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的 (12)德国化学家李比希认为引起发酵的是酵母细胞中某些物质 (13)德国化学家毕希纳将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14)美国科学家萨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出脲酶的结晶,并且通过化学实验证实脲酶是蛋白质 (15)20世纪80年代,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具有生物催化功能

2008-2017十套江苏小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小高考)

江苏省2008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本题包括35 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生物大分子在生物体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构成生物大分子基本骨架的元素是 A.C B.H C.O D.N 2.人体细胞中多种多样的蛋白质执行着各种特定的功能,抗体具有的主要功能是 A.进行物质运输 B.发挥免疫作用 C.催化生化反应 D.构成细胞成分 3.2007年初夏,我国太湖水域大面积爆发蓝藻,严重影响了当地居民的生活用水。蓝藻是原核生物,与真核细胞相比,蓝藻细胞没有 A.细胞膜 B.细胞器 C.细胞质 D.核膜 4.在真核细胞中,细胞核的主要功能是 A.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 B.遗传和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C.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 D.维持渗透压,保持细胞形态 5.右图是细胞膜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①~③表示构成细胞膜的 物质,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②与③是静止不动的 B.③构成细胞膜的基本骨架 C.葡萄糖通过细胞膜需要②的协助 D.细胞识别与糖蛋白①有关 6.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无土栽培技术培养樱桃番茄。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株出现萎蔫现象,经分析是由于培养液的浓度过高,导致植物 A.根部受到细菌感染 B.根细胞呼吸停止 C.根细胞吸水困难,甚至失水 D.根细胞膜上的载体受到破坏 7.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右下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A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B.在C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C.若在A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D.若在B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8.某同学剧烈运动后感到肌肉酸痛,主要原因是肌细胞产生并大量积累 了 A.醋酸 B.酒精 C.乳酸 D.碳酸 9.在一个细胞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是 A.分裂期的前期 B.分裂期的中期 C.分裂期的后期 D.分裂间期 10.下列关于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以分裂的方式增殖 B.细胞分化使细胞数目增加 C.细胞衰老意味着生物个体的死亡 D.细胞凋亡就是细胞坏死 11.一个DNA分子经连续3次复制后,可以得到的DNA分子数目是 A.2 B.6 C.8 D.16 12.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体来说,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恒定的生理作用是 A.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 B.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 C.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D.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13.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建立了DNA分子的结构模型,两位科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关于DNA分子双螺旋结构的特点,叙述错误的是 A.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链组成

江苏省小高考学业水平测试生物专题复习: 第14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第14讲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考纲要求] 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B)。 1.纯种的黄色圆粒豌豆和纯种的绿色皱粒豌豆杂交,F 1是黄色圆粒,F 1自交后统计出F 2共有4种表现型的种子,即黄色圆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绿色皱粒,其数量比接近______________。 2.孟德尔认为,2对相对性状的遗传是彼此独立的,即F 1(YyRr)的Y 与y 的分离、R 与r 的分离是独立的。不同对的相对性状之间可以____________,Y 和R 、r 结合的机会是相等的,y 和R 、r 结合的机会也是相等的,因此, 1对相对性状的分离和不同相对性状之间的自由组合是彼此独立互不干扰的。F 1产生的雌、雄配子各有4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其数量比接近______________。 3.为了验证对自由组合现象的推断正确与否,孟德尔做了测交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彼此分离;________________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________________,这就是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一、利用分离定律解决自由组合定律问题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研究的是两对(或以上)等位基因的传递规律,就每对等位基因而言,仍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因此解决自由组合的问题可从一对相对性状的比例关系入手,再根据“乘法定律”得出结论。 (1)配子类型的问题:AaBbCc 产生多少种配子? 2种(Aa)×2种(Bb)×2种(Cc)=8种。 (2)配子间结合方式的问题:如AaBbCc 与AaBbCC 杂交过程中,配子间的结合方式有多少种? 8种配子(AaBbCc)×4种配子(AaBbCC)=32种。 (3)基因型类型的问题:如AaBbCc 与AaBBCc 杂交,其后代有多少种基因型? ???Aa×Aa→3种基因型 Bb×BB→2种基因型Cc×Cc→3种基因型3×2×3=18种

2020年江苏省小高考复习生物全套知识结构网络汇编(精华版)

2020年江苏省小高考复习生物全套知识结构网 络汇编(精华版) 第一单元 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细胞中的化合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细胞增殖、分化、癌变和衰老、生物膜系统和细胞工程) 1.1化学元素与生物体的关系 1.2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化学元素 必需元素 大量元素 有害元素 微量元素 基本元素:C 、H 、O 、N 主要元素:C 、H 、O 、N 、P 、S 最基本元素:C 非必需元素 无害元素 C 、H 、 O 、N 、 P 、S 、 K 、Ca 、 Mg Fe 、Mn 、B 、Zn 、Cu 、Mo 等 Al 、Si 等 Pb 、Hg 等

1.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不同种生物体中化学元素的组成特点 元素种类大体相同 C 、H 、O 、N 四种元素含量最多 元素含量差异很大 统一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中都能找到 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无机自然界中含量差异很大

1.4细胞中的化合物一览表 化合 物 分类元素组成主要生理功能 水①组成细胞 ②维持细胞形态 ③运输物质 ④提供反应场所 ⑤参与化学反应 ⑥维持生物大分子功能 ⑦调节渗透压 无机盐①构成化合物(Fe、Mg) ②组成细胞(如骨细胞) ③参与化学反应 ④维持细胞和内环境的渗透压) 糖类单糖 二糖 多糖 C、H、O ①供能(淀粉、糖元、葡萄 糖等) ②组成核酸(核糖、脱氧核 糖) ③细胞识别(糖蛋白) ④组成细胞壁(纤维素)

脂质脂肪 磷脂(类脂) 固醇 C、H、O C、H、O、N、P C、H、O ①供能(贮备能源) ②组成生物膜 ③调节生殖和代谢(性激 素、Vit.D) ④保护和保温 蛋白质单纯蛋白(如胰岛 素) 结合蛋白(如糖蛋 白) C、H、O、N、S (Fe、Cu、P、 Mo……) ①组成细胞和生物体 ②调节代谢(激素) ③催化化学反应(酶) ④运输、免疫、识别等 核酸 DNA RNA C、H、O、N、P ①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 ②控制生物性状 ③催化化学反应(RNA类 酶) 1.5蛋白质的相关计算 设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个数m, 构成蛋白质的肽链条数为n, 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a, 蛋白质中的肽键个数为x, 蛋白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y, 控制蛋白质的基因的最少碱基对数为r, 则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为

关于高级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归纳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1 实验设计的一般程序: 明确实验目的;分析实验原理;选择材料用具;设计实验步骤; 预测实验结果;观察收集数据;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2 实验设计遵循的原则: ⑴单一变量原则 ①自变量与因变量 自变量是实验中由实验者操纵的因素或条件,而因变量是指由实验变量而引起的变化结果,二者之间是前因后果的关系。实验的目的就在于获得和解释前因与后果。 例:关于“唾液淀粉酶水解淀粉”的实验中,“低温(冰块)、适温(37℃)、高温(沸水)就是实验变量,而这些变量引起的实验变化结果就是反应变量。该实验旨在获得和解释温度变化(自变量)与酶的活性(因变量)的因果关系。 ②无关变量与额外变量 无关变量是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外的影响实验结果与现象的因素或条件。由无关变量引起的变化结果就叫额外变量。它们之间也是前因后果的关系。但它们的存在对实验与反应变量的获得起干扰作用。 例如:“唾液淀粉酶实验”中,除实验变量(温度)外,试管的洁净程度、唾液的新鲜程度、淀粉浓度、温度处理的时间长短等等就属于无关变量。实验变量,或称自变量,指实验假设中涉及的给定的研究因素。反应变量,或称因变量,指实验变量所引起产生的结果或结论。而其他对反应变量有影响的因素称之为无关变量,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强调:不论一个实验有几个实验变量,都应确定一个实验变量对应观测一个反应变量,这就是单一变量原则,它是处理实验中的复杂关系的准则之一。

⑵对照性原则对照实验是指除所控因素外其它条件与被对照实验完全相等的实验。 ①空白对照 空白对照是指不做任何实验处理的对象组。如,在“唾液淀粉酶催化淀粉”的实验中,实验组滴加了唾液淀粉酶液,而对照组只加了等量的蒸馏水,起空白对照。 ②条件对照 条件对照是指虽给对象施以某种实验处理,但这种处理作为对照意义的,或者说这种处理不是实验假设所给定的实验变量意义的,或不是所要研究的处理因素。即虽给对照组施以部分实验因素,但不是所研究的实验处理因素; 这种对照方法是指不论实验组还是对照组的对象都作不同条件的处理,目的是通过得出两种相对立的结论,以验证实验结论的正确性。 例,“动物激素饲喂小动物”实验,其实验设计方案是:甲组:饲喂甲状腺激素(实验组);乙组:饲喂甲状腺抑制剂(条件对照组);丙组:不饲喂药剂(空白对照组)。显然,乙组为条件对照。该实验既设置了条件对照,又设置了空白对照, 通过比较、对照,更能充分说明实验变量---甲状腺激素能促进蝌蚪的生长发育。 ③自身对照 自身对照是指实验与对照在同一对象上进行,即不另设对照。如“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则是典型的自身对照。自身对照,方法简便,关键是要看清楚实验处理前后现象变化的差异,实验处理前的对象状况为对照组,实验处理后的对象变化则为实验组。 ④相互对照 相互对照是指不另设对照组,而是几个实验组相互对比对照。如“植物激素与向光性向重力性实验”和“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的实验”中,所采用的都是相互对照,较好地平衡和抵消了无关变量的影响,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最新江苏小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2011年江苏小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2011-4-12 16:34:32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淀粉是植物体内的一种储能物质,构成淀粉的基本单位是 A.蔗糖 B.葡萄糖 C.麦芽糖 D.核糖 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下列属于血红蛋白生理功能的是 A.运输氧气 B.构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C.携带遗传信息 D.催化细胞内的化学反应 3、“超级细菌”是一种绝大多数抗生素不再敏感的细菌,它的产生与人们滥用抗生素有关,“超级细菌”具有的结构特点是 A.没有DNA B.没有细胞质 C.没有核糖体 D.没有成形的细胞核 4、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是因为细胞核 A.体积大 B.具有核膜 C.位于细胞中心 D.储存着大量的遗传信息 5、细胞学说建立于19世纪,是自然科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它揭示了 A.细胞的统一性 B.细胞的多样性 C.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D.细胞分化的根本原因 6、下列物质进入细胞的过程中,既不需要载体也不消耗能量的是 D.葡萄糖A.氨基酸 B.Na+ C.O 2 7、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反映唾液淀粉酶的催化活性与温度关系的是 8、ATP是细胞内绝大多数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ATP 是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 B.每个ATP分子中含有两个磷酸基团 C.ATP的化学性质十分稳定 D.细胞中合成ATP的主要场所是核糖体 9、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施用化肥比施用农家肥更有利于作物生长 浓度和光能利用率 B.合理密植有利于改善田间CO 2 C.降低温度、保持干燥不利于植物种子安全储藏 D.给稻田定期排水、晒田的主要目的是抑制水稻生长 10、高等动物细胞有丝分裂前期的显著变化是 A.DNA分子复制 B.出现染色体 C.纺锤体消失 D.形成细胞板 11、在生物体内,细胞的衰老是一种常见的现象。衰老的细胞具有的特征是 A.水分减少 B.呼吸速率加快

高中生物必考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 苏丹IV~红色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①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②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③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④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PS;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 实验二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①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②盐酸能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使染色质中的DNA与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的结合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PS:健那绿染液是将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色的专一性染料线粒体能在健那绿中维持活性数小时 实验四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条件:细胞内外溶液浓度差,活细胞,大液泡 2、材料: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具紫色大液泡),质量浓度0.3g/mL的蔗糖溶液,清水等。 3、步骤:制作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临时装片→观察→盖玻片一侧滴蔗糖溶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观察(液泡由大到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盖玻片一侧滴清水, 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

2018江苏小高考生物试题(含标准答案)

2018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下图表示已个二肽分子结构,其中方框内结构的名称是( ) A.R基 B.肽键 C.氨基 D.羧基 2.下列糖类中属于二糖的是() A.糖原 B.淀粉 C.蔗糖D.纤维素 3.原核细胞具有的细胞器是()A.细胞核 B.叶绿体C.线粒体 D.核糖体 4.下列有关人体中水和无机盐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含有水 B.自由水是细胞内的良好的溶剂 C.血红蛋白中含有铁元素 D.细胞中一定没有无机盐 5.下列化合物中,属于脂质的是( ) A.唾液淀粉酶 B.丙酮酸 C.麦芽糖 D.脂肪 分子跨膜运输方式的示意图,该运输方式是( ) 6.下图是CO 2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胞吐 D.主动运输 7.下列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酶具有催化作用 B.酶具有专一性 C.酶具有高效性D.一种酶可以催化所有生化反应 8.在蛙的变态发育过程中,导致蝌蚪尾消失的生理过程是 A.细胞分化 B.细胞凋亡 C.细胞坏死 D.细胞癌变 9.在有丝分裂过程中,当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间的赤道板上时,细胞所处的时期是( ) A.前期 B.中期 C.后期 D.末期

10.下图是动物细胞减数分裂某一时期的示意图,图中细胞内染色体共有() A.2条 B.3条 C.4条 D.6条 11.DNA分子结构中,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 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 A.多样性 B.特异性 C.稳定性 D.统一性 12.下图是一位学生制作的分子结构模型(●表示脱氧核糖),该模型模拟的是 A.信使RNA单链结构B.DNA双螺旋结构 C.蛋白质空间结构 D.转运RNA单链结构 13.下列关于真核生物中基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是具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基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C.基因是指氨基酸的序列 D.基因与性状遗传无关 14.DNA分子复制时,和胸腺嘧啶(T)互补配对的碱基是() A.胞嘧啶(C) B.鸟嘌呤(G) C.腺嘌呤(A) D.尿嘧啶(U) 15.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属于( )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形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形遗传 16.下列人类疾病不属于遗传病的是( ) A.白化病 B.红绿色盲 C.多指D.乙型肝炎 17.二倍体草莓的幼苗经秋水仙素诱导变成四倍体草莓,该过程采用的育种方法是( ) A.多倍体育种B.诱变育种 C.杂交育种 D.单倍体 育种 18.右图为动物细胞中一个染色体发生变异的示意图,这种变异属于 ()

江苏省2017生物小高考试题含答案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2017年必修科目)试 卷 生物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细胞中的糖类大致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下列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 A.纤维素 B.蔗糖 C.淀粉 D.葡萄糖 2.下图为组成生物体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通式,其中不同种类氨基酸的区别在于() A.① B.② C.③ D.④ 3.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下列关于自由水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良好的溶剂 B. 主要能源物质 C. 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D.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4.脂质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下列物质中属于脂质的是() A.血红蛋白 B.脂肪 C.腺嘌呤脱氣核苷酸 D.碳酸氢钠 5.下图为某细胞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P的名称为() A.内质网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叶绿体 6. 真核细胞一般都具有细胞核,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具有核膜 B.具有核仁 C.是遗传信息库 D.是储存营养物质的场所 7.红细胞具有运输氣气的功能,氣气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 8.下图表示某种酶催化的反应过程,其中代表酶的是() A. 甲 B.乙 C.丙 D. 丁 9. 下列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搭建大棚时,选择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 B. 连续阴雨时,适当补充光照 C. 为了提高产量,晴天下午密闭大棚 D. 为了防止冻害,冬季夜间覆盖草帘

10. 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被称为() A. 细胞癌变 B.细胞衰老 C.细胞凋亡 D.细胞坏死 11. 下列与癌症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癌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B. 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 C. 亚硝酸盐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D. X射线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12. 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发现,生菜种子能够萌发并发育成具有根、茎、叶的幼苗。这说明在太空生菜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能发生() A.受精作用 B.性状分离 C.减数分裂 D.细胞分化 13. 赫尔希与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相关实验中标记噬菌体DNA的同位素是() A. 3H B. 14C C. 18O D. 32P 14. 基因中插入碱基对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下图中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变异 15. 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说。下列杂交组合中,属于测交的是 A. DD x DD B. Dd x Dd C. Dd x dd D. DD x Dd 16. 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7. 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B. 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 C. 红绿色盲遗传与性别无关 D. 红绿色盲男性有两种基因型 18.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育种方法得到不断改进。下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属于() A. 单倍体育种 B.多倍体育种 C.杂交育种 D.诱变育种 19. 缺氧严重时,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患者红细胞破裂,造成患者严重贫血,甚至死亡。研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 苏丹IV~红色 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 用健那绿染液染色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小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 2013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 ..一.个.最符合题意。1.糖类是细胞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动植物细胞中都含有的糖类是 A.葡萄糖B.乳糖C.麦芽糖D.糖原 2.在氨基酸脱水缩合过程中,氨基酸分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叫肽键。下列各项能正确表示肽键的是 A.—NH—CO—B.—NO—CH—C.—NH2—CH—D.—NH—CH2—3.下图为高等植物叶肉细胞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结构①没有膜结构 B.结构②具有膜结构 C.结构③与蛋白质加工有关 D.结构④与细胞的质壁分离无关 4.淡水水域污染、富营养化,会导致蓝藻的大量繁殖,影响水质和水生动物的生活。下列有关蓝藻的叙述正确的是 A.有成形的细胞核B.没有核糖体C.能进行光合作用D.具有线粒体5.下列物质中,进出细胞的转运速度与浓度梯度的关系符合下图曲线的是 A.氨基酸 B.二氧化碳 C.核苷酸 D.钙离子 6.蛋白酶只能催化蛋白质的水解,不能催化淀粉的水解。这一事实说明 A.酶具有专一性B.酶具有多样性

C.酶具有高效性D.酶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 7.在“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属于自变量的是 A.温度B.pH C.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D.试管中产生气泡的多少 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原理在生活、生产中应用的叙述,错误 ..的是 A.施肥的同时结合松土,有利于根吸收矿质元素离子 B.适当降低温度和氧浓度,有利于果蔬储藏 C.用透气的纱布包扎伤口,可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 D.给含有酵母菌的发酵液连续通气,可以提高产酒量 9.下图表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核DNA相对数量的关系,该细胞可能处于A.前期或中期 B.间期或末期 C.中期或后期 D.后期或末期 10.下列实例可以说明细胞具有全能性的是 A.皮肤被划破后,伤口重新愈合 B.蜥蜴受攻击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 C.造血干细胞增殖分化产生各种血细胞 D.胡萝卜组织块经离体培养产生完整植株 11.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主要是因为 A.细胞呈球形B.细胞增殖能力强 C.细胞代谢旺盛D.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 12.为了检测花生子叶中是否含有脂肪,应选用的化学试剂是 A.斐林试剂B.碘液C.苏丹Ⅲ染液D.双缩脲试剂13.下图为细胞中ATP与ADP相互转化示意图,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不需要酶的催化 B.过程②发生高能磷酸键的断裂 C.过程①不能发生在线粒体中 D.过程②不能发生在叶绿体中 14.利用二倍体西瓜经多倍体育种可获得三倍体无子西瓜。该育种方法主要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A.基因突变B.基因重组 C.染色体结构变异D.染色体数目变异 15.1928年,格里菲思利用小鼠为实验材料,进行了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其中所用的R 型活细菌无毒性,S型活细菌有毒性。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注射R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B.注射S型活细菌,小鼠死亡 C.注射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小鼠死亡 D.R型活细菌与加热后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射,小鼠不死亡 16.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错误 ..的是 A.群落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B.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 C.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 D.自然选择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

江苏省2020年小高考生物总复习提纲(共44页文档)

第一章非考点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无机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元素 1、组成生物体的最基本元素:C 元素。 大量元素有C、H、O、N、P、S、K、Ca、Mg 微量元素有Fe、Mn、Zn、Cu、B、Mo 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 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 2、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 1、水: (1)含量: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 (2)形式:

●自由水:是可以自由流动的水。 作用:①良好的溶剂; 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 ③物质运输; ④维持细胞的形态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 ●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构的重要 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大多数以离子形式存在 (2)作用 ①有些无机盐是细胞内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 (如Mg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I-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②许多无机盐离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动物Ca2+浓度过低肌肉抽搐、过高肌肉乏力。) ③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平衡也很重要 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一、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 碳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单键相结合,也可以通过双键或三键相结合,形成不同长度的链状、分支链状或环状结构,这些结构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二、糖类 1、元素组成:由C、H、O 3种元素组成。 2、分类 概念种类分布主要功能 单糖不能水解 的糖 五碳 糖 核糖 动植物 细胞 组成核酸的物质 脱氧核 糖 六碳 糖 葡萄糖动植物 细胞 葡萄糖是细胞生命 活动所需要的主要 能源物质 果糖植物细 胞 半乳糖动物细 胞 二糖水解后能 够生成二 蔗糖植物细 胞 麦芽糖

2017年江苏小高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试卷 生物 一、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 .. 个选项 ...最符合题意。 1.细胞中的糖类大致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下列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 A.纤维素 B.蔗糖 C.淀粉 D.葡萄糖 2.下图为组成生物体重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通式,其中不同种类氨基酸 的区别在于 A.① B.② C.③ D.④ 3.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下列关于自由水生理功 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良好的溶剂 B.主要能源物质 C.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D.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4.脂质是组成细胞结构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下列物质中属于脂质的是 A.血红蛋白 B.脂肪 C.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D.碳酸氢钠 5.下图为某细胞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P的名称为 A.内质网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叶绿体 6.真核细胞一般都具有细胞核。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具有核膜 B.具有核仁 C.是遗传信息库 D.是储存营养物质的场所 7.红细胞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氧气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的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 8.下图关于某种酶催化的反应过程,其中代表酶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9.下列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叙述,不合理 ...的是 A.搭建大棚时,选择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

B.连续阴雨时,适当补充光照 C.为了提高产量,晴天下午密闭大棚 D.为了防止冻害,冬季夜间覆盖草帘 10.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被称为 A.细胞癌变 B.细胞衰老 C.细胞癌变 D.细胞坏死 11.下列与癌变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癌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B.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 C.亚硝酸盐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D.X射线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12.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天在天宫二号空间空间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发现,生菜种子能够萌发并发育成具有根、茎、叶的幼苗。这说明在太空生菜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能发生 A.受精作用 B.性状分离 C.减数分裂 D.细胞分化 13.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相关实验中标记噬菌体DNA的同位素是 A.3H B.14C C.18O D.32P 14.基因中插入碱基对会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下图中基因结构的改变属于 A.基因突变 B.基因重组 C.染色体数目变异 D.染色体结构变异 15.孟德尔巧妙地设计了测交实验,验证了自己的假说。下列杂 交组合中,属于测交的是 A.DD×DD B.Dd×Dd C.Dd×dd D.DD×Dd 16.下图为某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属于 A.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B.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C.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 D.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 17.关于人类红绿色盲遗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B.红绿色盲基因是显性基因 C.红绿色盲遗传与性别无关 D.红绿色盲男性有两种基因型 1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育种方法得到不断改进。下图所示的育种方法属于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让你拿满分(全)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 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脂肪 +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 苏丹IV 红色蛋白质 +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 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5)还原性糖中加入斐林试剂后,溶液颜色变化的顺序为: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6)花生种子切片为何要薄?只有很薄的切片,才能透光,而用于显微镜的观察。 (7)转动细准焦螺旋时,若花生切片的细胞总有一部分清晰,另一部分模糊,其原因一般是什么? 切片的厚薄不均匀。 (8)脂肪鉴定中乙醇作用?洗去浮色。 (9)双缩脲试剂A、B两液是否混合后用?先加A液的目的。怎样通过对比看颜色变化? 不能混合;先加A液的目的是使溶液呈碱性;先留出一些大豆组织样液做对比。 实验三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流动 1、材料:新鲜藓类叶、黑藻叶或菠菜叶,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2、原理:叶绿体在显微镜下观察,绿色,球形或椭球形。用健那绿染液染色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 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2 )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后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成蓝绿色,细胞质接近无色。 知识概要: 取材制片低倍观察高倍观察 考点提示: (1)为什么可直接取用藓类的小叶,而不能直接取用菠菜叶? 因为藓类的小叶很薄,只有一层细胞组成,而菠菜叶由很多层细胞构成。(2)取用菠菜叶的下表皮时,为何要稍带些叶肉? 表皮细胞除保卫细胞外,一般不含叶绿体,而叶肉细胞含较多的叶绿体。(3)怎样加快黑藻细胞质的流动速度?最适温度是多少?进行光照、提高水温、切伤部分叶片;25℃左右。 (4)对黑藻什么部位的细胞观察,所观察到的细胞质流动的现象最明显?叶脉附近的细胞。 (5)若视野中某细胞中细胞质的流动方向为顺时针,则在装片中该细胞的细胞质的实际流动方向是怎样的?仍为顺时针。 (6)是否一般细胞的细胞质不流动,只有黑藻等少数植物的细胞质才流动?否,活细胞的细胞质都是流动的。 (7)若观察植物根毛细胞细胞质的流动,则对显微镜的视野亮度应如何调 只供学习与交流

-2017江苏小高考生物学测真题

2017年江苏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试卷生物 ―、单项选择题:本部分包括35题,每题2分,共计7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细胞中的糖类大致可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等,下列物质中属于单糖的是() A.纤维素 B.蔗糖 C.淀粉 D.葡萄糖 2.下图为组成生物体中蛋白质的氨基酸结构通式,其中不同种类氨基酸的区别在于() A.① B.② C.③ D.④ 3.水在细胞内以自由水、结合水两种形式存在。下列关于自由水生理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良好的溶剂 B. 主要能源物质 C. 生物大分子的骨架 D. 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4.脂质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有机化合物,下列物质中属于脂质的是() A.血红蛋白 B.脂肪 C.腺嘌呤脱氣核苷酸 D.碳酸氢钠 5.下图为某细胞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结构P的名称为() A.内质网 B.核糖体 C.高尔基体 D.叶绿体 6. 真核细胞一般都具有细胞核,下列有关细胞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具有核膜 B.具有核仁 C.是遗传信息库 D.是储存营养物质的场所 7.红细胞具有运输氣气的功能,氣气进入红细胞的跨膜运输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主动运输 D.胞吞 8.下图表示某种酶催化的反应过程,其中代表酶的是() A. 甲 B.乙 C.丙 D. 丁 9. 下列与大棚种植蔬菜相关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 搭建大棚时,选择无色透明的塑料薄膜 B. 连续阴雨时,适当补充光照 C. 为了提高产量,晴天下午密闭大棚 D. 为了防止冻害,冬季夜间覆盖草帘 10. 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行结束生命的过程被称为() A. 细胞癌变 B.细胞衰老 C.细胞凋亡 D.细胞坏死 11. 下列与癌症有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癌细胞不能无限增殖 B. 癌细胞容易扩散和转移 C. 亚硝酸盐属于物理致癌因子 D. X射线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12. 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进行实验时发现,生菜种子能够萌发并发育成具有根、茎、叶的幼苗。这说明在太空生菜种子萌发成幼苗的过程中能发生() A.受精作用 B.性状分离 C.减数分裂 D.细胞分化 13. 赫尔希与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技术,证明了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相关实验中标记噬菌体DNA的同位素是()

江苏小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20200915004417)

江苏小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

江苏小高考生物复习知识点总结 高二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必修 1 最后冲刺暨考点过关 第二章细胞的化学组成 第一节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 6 种元素是 C、H、O、N、P、S。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 C 元素。 3、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种类,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 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 相差很大。 二、细胞中的无机化合物:水和无机盐 1、水:(1)含量:是活细胞中含量是最多的物质。(2)形式:自由水、结合水 自由水:是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的水。作用有① 良好的溶剂;②参与细胞内生化反应;③物质运输;④维持细胞的形态 (在代谢旺盛的细胞中,自由水的含量一般较多)结合水:是与其他物质相结合的水。作用是组成细胞结 构的重要成分。 (结合水的含量增多,可以使植物的抗逆性增强) 2、无机盐 (1)存在形式:离子 (2)作用 ①与蛋白质等物质结合成复杂的化合物。②参与细胞的各种生命活动。 (如 Mg 2+是构成叶绿素的成分、 PO43-是合成核苷酸原料、Fe2+是构成血红蛋白的成分、 I -是构成甲状腺激素的成分。 第二节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 2

一、糖类 1、元素组成:由C、H 、O 3 种元素组成。 2、分类 概念种类分布主要功能 核糖 核糖、脱氧核糖、组成核酸的物质 五碳糖 单糖不能水解的糖 脱氧核糖 葡萄糖动植物细 葡萄糖、果葡萄糖是细胞生命活动 胞都有 六碳糖 所需要的重要能源物质糖、半乳糖 水解后能够生蔗糖 植物细胞 二糖成二分子单糖麦芽糖 的糖乳糖动物细胞 水解后能够生 淀粉植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 纤维素植物细胞植物细胞壁的基本组成多糖成许多个单糖 成分 分子的糖 糖原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中的储能物质附:二糖与多糖的水解产物: 蔗糖→ 1 葡萄糖 +1 果糖 麦芽糖→ 2 葡萄糖 乳糖→ 1 葡萄糖 + 1 半乳糖 淀粉→ 麦芽糖→葡萄糖 纤维素→ 纤维二糖→葡萄糖 糖原→ 葡萄糖 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