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调整动力机制研究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调整动力机制研究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调整动力机制研究
中国体育发展战略调整动力机制研究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及发展对策研 究 一、引言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竞技体育确定举国体制以来,我国竞技体育获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这些成就的背后也暴露了举国体制的一些弊端,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体育管理中起主导地位的行政化干预,而政治的需要、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管理文化的传承,以及高素质管理人员的缺乏是竞技体育管理行政化的根源。综文献所述中国体育管理制度的改革方向为多渠道的资金筹协会的实体化、改善管理队伍结构和构成与去除体育管理的行政化倾向。而笔者在此大胆假设,既然行政化管理创造了辉煌的过去,那么是否可以尝试创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竞技体育管理制度。 二、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现状 (一)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特点 我国竞技体育管理体制经过多次的变更,并设立了多种与时期所对应的管理机构。但随着历史的变迁,由于多种客观原因,体制改革和机构的撤并不能同步,造成了当前管理过程中多种机构并存的状况。我国当前管理体制虽然改变了由政府统管的局面,但长期受计划经济和我国公益性体育发展目标影响,使得竞技体育管理带有异常明显的行政化色彩。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从前适应计划经济的举国体制就显得落后且封闭,并且显现了高度集权式管理、政治利益干预体育、

竞技体育无法社会化等弊端。 (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管理权限过于集中,使得竞技体育管理的行政化严重,高度集中的政府管理,导致忽略了各社团、俱乐部的自主决策权。高度行政化有其自身优势,如优秀的执行力与团结协作能力,但行政化势必带来微观层面的被忽视,而本应拥有微观决策权的社会团体组织、俱乐部等没有其独立决策的权利,这势必会影响体育管理宏观与微观决策的有机联系,同时对于运动员选材、训练等都有影响。同时资金保障体系不够健全,很难引入外部资源,也导致了社会化程度不高。 三、我国竞技体育管理體制发展 我国走的是符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一味的照搬国外的制度是不理智的,国外的管理体制有其自身先进的地方,其本身是为了资本主义国家量身定做的,而最近主流的声音都是去行政化。但在行政化的管理体制中,也不乏出现像乒乓球、羽毛球、举重、水上项目等优势项目,这说明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并非一无是处,而国外的管理体制也并非在所有方面都处于先进地位。应设立一种适合我国国情,并借鉴而并非照搬国外先进理念的竞技体育管理制度,才能使我国的管理体制得到长足的发展。 (一)举国体制的优劣 举国体制保证了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国家整体实力,集中有效的人力,财力、物力以求最大限度地推动我国竞技体育发展。使我国竞技体育运动达到了较高的水平,打开了总奖牌数异地和金牌数第二的奥运史

中国学校体育发展史

幻灯片1 第一章 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2 内容提要 本章主要概述我国近代学校体育的形成与发展,以及新中国建立后学校体育的发展。并对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特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 幻灯片3 第一章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第二节我国现阶段学校体育的 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 幻灯片4 第一节我国学校体育的沿革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发展概况 ●新中国成立以来学校体育的发展概况 幻灯片5 一、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 我国具有几千年的文化教育历史,古代学校从奴隶社会就开始出现,据史料记载,夏代已有称为“校”、“序”、“庠”等不同名称的学校。商代又出现了“大学”和“庠”两级施教的学校教育。西周时,学校又有发展,分为“国学”和“乡学”两种,但都为奴隶主贵族子弟设立,培养统治者和官吏的学校。当时,文化知识和书籍文献都为官府所垄断,所以说“学在官府”。 幻灯片6 奴隶主贵族子弟学校的教育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称为“六艺”。其中,射、御是军事技能的训练,也具有体育的性质。此外,“乐”中的舞蹈,也含有体育的意义。到西周时学校已形成了较为完备的系统。

幻灯片7 西周以后,东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制向封建制社会转变,由原来的“学在官府”变为“学在四夷”,兴起私人讲学、办学之风。但是,从西汉到清朝末年,长达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时期,一般学校的教育内容,是以儒家的“五经”、“四书”为主,偏重德育、智育,教育思想是重文而轻武。 幻灯片8 唐代实行文举;武举分开的科举制度,宋朝开始兴办武学,文武教育于是截然分途。明、清用‘:八股文”的科举取士方法,学校教育更只是埋头读书、背书、写字、做八股文章。直到清朝末年,学习日本和欧美各国,开办了近代式的学校,在这些学校中才开始有体操(相当于体育)的教育内容,社会上也才开始有了西方式的体育活动。 幻灯片9 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简况小结 纵观我国古代学校体育,绵延未断,几经起落,步履蹒跚。但在整个封建社会中,由于受重文轻武思潮的影响,学校体育始终未能在学校教育中取得应有的地位,甚至基本被排除于学校教育之外,最终导致学校体育在我国古代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 幻灯片10 二、我国近代学校体育形成与 发展概述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动力机制研究 发表时间:2009-12-03T16:48:28.857Z 来源:《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09年10月下旬刊供稿作者:黄亚龙 [导读] 本文对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黄亚龙(孝感学院) 摘要:城乡一体化是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正确认识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准确把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机制是深化理论研究、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对城乡一体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据此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 0 引言 推行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全面构建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任务,是解决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内需,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通过对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进行分析,找出现阶段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主要制约因素,并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建议。 1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动力构成要素 城乡一体化的发展动力有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之分,内生动力主要是由农村和城市的各自产业发展所形成的动力构成,具体有: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以及乡村工业化三个主要推动力构成。而外部动力主要由外部因素构成,例如:科技的发展,行政力量的推动,城市发展的辐射效应等构成。 1.1 内生动力 1.1.1 农村城镇化。农村城镇化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属于内生动力。城镇通过产业、资金、技术和各种服务的转移、扩散带动乡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城镇化推力的作用下,乡村提供城镇以劳动力、生产原料、配套工业品及活动空间,也会反过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农村城镇化的推力影响着城镇经济运作模式与产业空间分布形态,从而影响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乡村城镇化不仅促使城乡联系程度日益增强,也使联系的内容与方式发生很大的变化。[1] 1.1.2 农业产业化的推行。在推动城乡一体化的进程中,农业产业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推行农业产业化,可使过去的精耕细作改为机械化生产,极大的解放了农村过剩的劳动力,一方面增加了城镇劳动力的流入,另一方面也促使农业形成规模经济效应,有利于现代农业科技的运用,这使得第一产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也为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了支撑作用。因此农业产业化是推进城乡一体化的重要的内部动力之一。 1.1.3 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工业化在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作用,而推动农村工业化发展的直接力量来自于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的崛起是城乡一体化的根本动力与加速器,而我国农村工业化的载体就是乡镇企业。乡镇企业的崛起使得原来单一的城镇工业模式演变为城镇与乡村工业二元并存、双轨并进的模式,从而成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推动我国城乡一体化的直接力量。 1.2 外生动力 1.2.1 交通通信技术的发展。城乡作为一个复杂的关联系统,其发展不仅取决于社会经济规律、自然规律,技术因素也起了关键作用。城乡一体化的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建立在技术发展的基础上。首先,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改变着城镇扩展的方向和空间形态的形成,传统的城镇都是沿铁路轴向扩展的,而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等现代快捷的交通运输方式赋予了城镇更为灵活的通达性。现代化的交通运输网络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降低了城乡经济联系的距离,缩短了城乡联系的时间,从而降低了城镇发展的外部成本,有利于吸引工业企业的进入,有效地促进了城镇产业的形成;其次,先进的通讯技术实现了对传统城乡空间的超越。大量资金、业务可以通过网络进行流通和运行,创造了一个无需交通成本的空间,这促使非技术性、低附加值的产业流向乡村布局,加强了城镇的空间扩散能力,使城乡之间的经济合作、社会交往达到空前的频繁、通畅。这些因素将有利于农村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进程。[2] 1.2.2 城镇的辐射效应。随着国家政策的倾斜,城乡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资源配置一体化的逐渐形成,城镇发展对城乡一体化的辐射效应会逐渐凸显,城乡之间客观存在着交通和通讯等关联性的基础设施将加速各种要素在城乡之间的流动,由此可以促进城乡系统性发展。[3]这种不断加强的联系客观上要求城市通过自己的集聚与辐射作用推动乡村发展,通过自己的经济存量优势与科技进步优势促进周边广大乡村的发展,形成城乡整体性成长。因此城镇发展的辐射效应也是推动城乡一体化的动力之一。 1.2.3 行政力量的推动作用。城乡一体化是在无意识的市场作用与有意识的行政力量干预的双重力量下进行的。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对城乡资源配置与经济活动起基础性支配作用,同时政府也借助于法律手段、政治手段、规划手段等间接方式参与城乡的开发,使其经济演变能尽可能地符合人类的要求。过去几年中国城镇化的高速发展就是政府力量、社会力量、市场力量共同推动的结果。此外,限制乡村人口流动的户籍制度的放松以及撤县改市、地市合并、撤县设区等政区体制的转型,都是政府为实现城乡整体利益而进行的行政干预。 [4]这些制度的调整逐渐打破了城乡分离、分治的格局,为城乡的协调发展提供了宏观体制基础和良好的组织框架结构。同时,我国在城乡发展战略上做出的适时的调整也为城乡一体化发展铺平了道路。 最终,在农村城镇化、农业产业化、乡村工业化、城镇的辐射效应、交通通信技术发展和行政力量等多种力量的综合作用下,促成了城乡一体化。 1.3 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的运作机制结合以上对内生动力和外生动力的分析,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的运作机制是:第一,以内生动力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乡村城镇化的进程,而农村工业化是乡村城镇化的必要条件,乡镇企业又是农村工业化的最主要载体,乡村城镇化的进程又反过来影响着乡镇企业的发展,因此乡村城镇化、农村工业化、乡镇企业发展这三者应形成有机的整体,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动力机制。第二,以交通通信技术的完善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实现机制,城乡空间一体化是城乡一体化的必要前提,只有建立健全的城乡交通体系才能促使城乡空间一体化,最终达到城乡一体化。最后,以政府行政力量作为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的协调机制,当核心动力机制和实现机制自身运行不畅时,政府行政力量作为一只“有形的手”适当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中遇到的困难进行干预,促使各种动力有机结合,形成能够持续有效运行的动力机制。 2 我国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的制约因素 综合以上对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发展现状,体制改革不完善,农村工业化发展的不足,农村金融体系不健全等因素严重地制约着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阻碍着城乡一体化发展动力机制的构建。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体育研究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体育研究 贾志强刘海英杨鹏飞马潇曼郭美 摘要:通过对国家有关政策、法规文献的研究,专家访谈、定量分析、定性描述和逻辑分析与类比归纳相结合的科学研究方法,着力于历史事件来反映中国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体育发展过程和多元内容进行详细的挖掘,描述分析、归纳提炼和总结;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和学校体育事业的发展规律及存在的问题以及中国体育事业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等的互动关系,进行较深层面的分析,力求发现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未来走向,并丰富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内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给我国体育事业发展带来体制、机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制约和挑战,体育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忽视的矛盾和失衡,既政府在体育事业发展中的行为与我国体育体制转型方式矛盾;国家办体育事业和社会办体育事业的矛盾;教育系统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与三级训练体制间的矛盾;《奥运争光计划》与《全民健身计划》实施的矛盾;以人为本的体育发展理念和狭隘的民族与团体之间利益至上的矛盾等;存在着运动训练与文化教育失衡;国家奥运战略与地方全运战略失衡;产权边界模糊、激励机制不足造成的投资与收益间的失衡等,体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协调处理好这些矛盾和关系。 一、竞技体育发展模式与演进特征 改革开放30年,我国竞技体育改革经历了一个渐进积累与逐步深化的发展过程。总体上看,我国的竞技体育改革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逐步深化发展阶段 国家体委于1979年2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体工会议,工作重点从过去集中抓政治运动转到抓体育业务工作上来,实现体育工作重点的转移。1979年11月,中国奥委会在国际奥委会中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复,体育开始新的局面。按照“思想一盘棋、组织一条龙、训练一贯制”的要求,对优秀运动队、业余体校和学校运动队按照一、二、三线运动队进行了调整,逐渐建立和健全了按比例发展、层层衔接的训练网络。在1992年的第25届奥运会上获得16枚金牌、22枚银牌和16枚铜牌的佳绩,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第4位。并在游泳、田径两个项目上实现了奥运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第二阶段:深化发展阶段 1993年,国家体委制定了《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确定了新时期我国体育改

如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如何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九谈深入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光明日报》(2013年12月09日01 版)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健全体制机制,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这是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体制机制作出的顶层设计,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确立了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 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化产业格局 城乡发展一体化,首先要推进产业布局一体化,创新农业经营体制,提升农业对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支撑能力,促进城乡各个产业互动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改革开放后我国确立了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农业基本经营体制,农业生产成就举世瞩目。进入新世纪,强农惠农富农政策连续出台,我国粮食产量实现了“十连增”,农民收入增长实现了“十连快”。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随着农业不断发展,农村人多地少矛盾加剧,农业发展方式粗放、农业比较效益偏低、农村劳动力大量流动、村庄空心化、人口老龄化、基础设施不完善等问题凸显。特别是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不高,一家一户经营难以采用先进科学技术、难以吸纳现代生产要素,影响了农业生产效益和种地农民收入。因此,推进农业经营方式创新,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势在必行。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尊重和保障农户生产经营的主体地位,同时强调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现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充分激发农业生产潜能,并对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创新提出了新的改革思路。 在农村土地经营管理上,要求坚持土地产权集体所有,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要求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赋予农民对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转及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要求坚持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有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农民以承包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强调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化,鼓励承包土地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发展多种形式的规模

中国体育体制

中国体育机制 组员:xxxxxxxx 摘要:通过了解运动员如何进入国家队,进入训练队后的生活以及他们退役后的生活,发现我们国家体育制度的存在的问题。探究我们国家现行体育制度---举国制,发现改革的必要性以及改革的途径。 关键词:运动员退役后的生活体育制度改革 一.运动员成长历程 首先我们了解一下运动员(以国家对运动员为例)的基本情况,在很多人看来,国家运动员是光鲜照人的,因为他们能够代表国家参加世界性大赛,能够有机会站在领奖台上,能够经常出现在新闻的镜头前,拥有强健的身体等等。但是我们被外表迷惑了,事实是“运动员是这个社会中的弱势群体”。 1.进入国家队 国家运动员如何进入国家队?一般是运动员参加集训表现突出或者短时间内进步很大,比赛成绩突出。 2.在国家队的生活 进入国家队后运动员的生活从此变得单一,每天带薪训练,但是日复一日的重复训练难免会使人产生厌烦的情绪,当初他们是因为自己的爱好学习这一项体育项目,如今它却成了自己的职业。那么进入国家队后的运动员是把自己的训练项目当做爱好,事业?他们是在为了金牌梦奋斗,还是为国争光抑或只是在混日子?事实是大多数运动员开始把训练当做自己的事业,因为每日超荷量的驯良让他们感到疲惫乏味,但是由于带薪训练,他们宁愿把这当做自己目前的事业。当然还有少数人是为了金牌梦或者为国争光在奋斗。 作为国家运动员,他们以自己为骄傲吗?对于金牌或者将奖牌获得者来说这是至高的荣誉,并且他们会因此被人记住,被“邀请”作广告代言人,被国人赞颂。但是获得奖牌的只是少数,还有一大批预备役运动员,他们呢,就像是金字塔最底层的草根不被人知道,更不被重视。所以普遍来说运动员心理上对训练存在一种抵触心理。 二.运动员退役之后的生活 运动员退役之后的生活不尽相同,有人欢喜有人悲。大多数运动员退役之后便会陷入窘迫的生活。 运动员退役后再就业问题是长期困惑中国体育的一大难题。据统计,全国在役运动员约14000人,按照优秀运动队15%~20%的年更新率,平均每年有近3000名运动员退役。计划经济时期运动员通过政策性安置实现再就业的做法遇到了前所

城乡一体化理论

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与思考 内容提要:文章通过介绍中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认识,综合已有的理论成果提出了自己对城乡一体化的思考,为当前我国城乡一体化的推进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理论探讨思考 一、国外学者对城乡一体化理论的探讨 1.马恩列斯有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论述 马克思指出,实现共产主义必须消灭城乡差别、工农差别、体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他在1858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中首次提出了“乡村城市化”这一理论。恩格斯是最早提出“城乡融合”概念的人。他在《共产主义原理》中说:“乡村农业人口的分散和大城市工业人口的集中只是工农业发展水平还不够高的表现”……“通过消除旧的分工,进行生产教育、变换工种、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以及城乡的融合,使社会全体成员的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一卷第224页)恩格斯认为实现城乡融合就是:工人和农民之间阶级差别的消失,城市和乡村的对立消失,人口分布不均衡现象的消失以及大家共同享受福利。 斯大林认为:“这不是说,城市乡村之间对立的消灭,应当引导到‘大城市的毁灭’。不仅大城市不会毁灭,并且还要出现新的大城市,它们是文化最发达的中心,它们不仅是大工业的中心,而且是农产品加工和一切食品工业部门强大发展的中心。这种情况将促进全国文化的繁荣,将使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斯大林选集》下卷第558页)由此可以看出,斯大林把“城市和乡村有同等的生活条件”作为实现城乡一体化的一个标志。 2.现代学者的理论认识 在英文和法文的城市科学资料中,没有“城乡一体化”的词语,比较相近的是“城乡融合(和解)”(Urban-rural composition)。其含意是指自20世纪以来,西方国家的一些制造业从原先的大都会向较小的村落或尚未工业化的地区转移,从而形成城市和乡村相混合的新型区域。 在城市学和城市规划学界,最早提出城乡一体化思想的是英国城市学家埃比尼泽·霍华德。他于1898年出版了《明日:一条通向真正改革的和平道路》,1902年再版时改名为《明日的田园城市》。他在书中倡导“用城乡一体的新社会结构形态来取代城乡对立的旧社会结构形态”。他在序言中说:“城市和乡村都各有其优点和相应缺点,……城市和乡村必须成婚,这种愉快的结合将进发出新的希望,新的生活,新的文明。”霍华德认为应该建设一种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他称之为“田园城市”。田园城市实质上是城和乡的结合体,它

中国体育发展及其问题

中国体育事业发展及其问题 摘要:自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体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与此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与体育强国的要求相差甚远。 关键词:群众体育举国体制体育教育体育产业体育强国 一、中国体育事业正在不断发展壮大 经过60年的发展,中国体育事业已经是今非昔比了,中国人早就将身后“东亚病夫”的牌匾砸碎,取而代之的是“金牌大国”、“体育大国”等等美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体育的发展,不断加大对体育的投入力度,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响应,积极投身到体育事业中来,中国的体育事业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中国体育发展的速度令世界为之惊叹。 运动员在各项比赛中奋勇拼搏,争金夺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成绩。运动员的成绩是最能反映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水平的。在举国体制的培养下,中国运动员的运动成绩不断提高,在各项大赛中都能够取得很好的成绩。就拿世界各国都非常重视的奥运会来说吧,以下是中 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夺得15枚金牌,到2004年雅典的32枚金牌,再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51枚金牌,我们看到了中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为国家争取了极大的荣誉。此外,“110米栏飞人”刘翔证明了亚洲人也能战胜被认为统治短跑项目的欧美选手,打破世界纪录;中国乒乓球队统治了乒乓球比赛,在国际比赛中鲜有败绩;中国男排、中国水球队、沙滩排球队在比赛中也不断取得突破……这一切都是中国体育发展的一个缩影,从一个侧面上反映中国体育的发展。 中国的体育产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的体育产业起步晚、规模小,但是发展快。中国1997年体育产业的增加值为156.37亿元,1998年为183.5亿元到了本世纪初已经超过200亿元。竞技体育是体育产业中重要的一翼,我国最早走向市场也是最火暴的足球,近五年的转播权总共6000万美元。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有相当规模的体育专业市场,国内现有体育产业经营性机构两万多家,总投资额已超过2000亿元人民币,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其发展速度是可观的。随着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为中国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2008年奥运会使用37个比赛场馆(其中32个在北京,5个在其他城市),训练用比赛场馆59个。这些场馆需要购进大量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备,根据近几届奥运会的经验,2008年奥运会需采购的体育器材和体育设备总价值为2亿~25亿美元,这为我国的体育用品制造业和体育用品销售业开拓了发展空间。另外,2008年奥运会为我国体育保险业、体育竞赛表演业、健身娱乐业、体育广告业、体育博彩业等行业的发展机遇[1]。

中国体育史发展历程回顾

中国体育史发展历程回顾 【摘要】中国的体育事业在国内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我国教育、经济及社会事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了重大的推动作用,研究我国体育史的发展,有利于了解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进程和特点,为今后体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近代体育史;历程回顾;发展趋势 1.中国体育史起源的背景及发展特点 研究中国的体育史起源,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阶段,距今大约经历了有四千多年的发展历程。由于当时我国还处于原始部落的生活时期,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医疗、卫生、科学技术等还处于非常低落的时代,但是已经出现了简单的体力劳动、身体活动和生活技能,开始出现了萌芽状态的体育活动。当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原始人类经历了能够使用劳动工具、语言、文字等等活动,增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协作,对人类文化和教育、体育的出现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历史文献和文物中记载的中国原始社会时期石制的兵器和劳动工具如,刀、矛、斧、铲等,可以用于日常的劳作、狩猎、操练、防卫敌人。另外当时,也有以舞蹈的形式出现的身体活动,主要用于愉悦心情和促进身体健康。在这个时期,体育活动也就产生了,很好的促进人们的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和提高,以及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经济、政治生活的发展,体育已成为一种客观存在并被人类需求的社会现象,渗透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医疗等各个层面和领域。中国近现代体育史尤以现代化的发展特点而突出。如果从科学角度来看体育的价值和功能。第一,体育科学化是体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现代体育必须在一切领域广泛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理论与方法,其中包括体育的决策、管理、教学、训练和科研;第二,体育管理的科学化。运用科学预测方法进行体育发展战略研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可行性分析。对体育系统的各种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进行处理,及时掌握所管辖范围的各种体育信息。比如:科学的运动处方、各类保健和康复中心、电脑全自动控制的动感单车和各类力量练习器、各种蒸气浴等,有利于更好的服务于群众体育,为竞技体育奠定良好基础和氛围;第三,体育教学的科学化。科学的安排体育课时,按照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生理与心理特点来制定教学计划和大纲,运用现代的、科学的、包括电化教育等手段,较好掌握体育课的强度和密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心里健康发展和增强体质;第四,随着现代体育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体育科学作为一门新兴的正在发展中的综合性科学应运而生,它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其他学科的知识,逐步完善充实,形成了包括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和管理科学三大部类的体育学知识体系。 2.中国近现代体育史研究的兴起及主要特点 由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教育、信息技术等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生活的形式和内容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历史研究的范畴不可能像时髦的事物和流行歌曲那样被人们所追崇,正逐渐被削弱而略显过时。在这一点上,世界各国都呈现出走下坡路的趋势,中国也不例外。我国的历史研究往往要跟政府的指令挂上钩,大家出于申请课题研究经费的实际需要,必须按照课题指南的设定,服从时代的要求,遵循政府的指令,这样固然能够更好地调动大家搞科研的积极性和

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摘要:本文从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的内涵及目的、当前构建城乡发展一体制机制的现状和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而提出的包含基础设施建设机制和城乡制度改革机制两方面的解决途径等三个方面来探讨当下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 关键词:城乡发展,一体化,健全体制,制度改革 十八大中强调指出,要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制机制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促进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关键所在,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推进我国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城乡发展一体化是一个重要的、系统的、复杂的、涉及面很广的重大问题,需要我们按照党的十八大新要求,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才能实现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升百姓的幸福指数。

一、城乡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城乡经济一体化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城乡规划一体化;②产业布局一体化;③基础设施一体化;④公共服务、社会管理一体化;⑤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城乡经济一体化主要从经济体制、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制度这几个方面着手,改变农村经济建设较为落后的局面,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加快农业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改革力度,以形成城乡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要完善城乡一体化体制,就要深化农村经济各项改革,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在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上构建新型农业关系,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新型城乡关系。促进城乡发展和改革,让农民享受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成果,使社会更加注重公平与效率,推动社会经济向更深领域发展。 二、城乡发展一体化现状及出现的问题 查阅资料得知:根据有关报道,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为17.92%。截至2008年底,我国城镇化水平达到45.7%,比新中国成立初期提高了35个百分点,年均增长0.95个百分点。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46.59%。2011年4月28日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相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772年英国皇家炮兵中尉约翰逊(Robert Johnson)撰写的《论滑冰》在伦敦出版,这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涉及到 花样滑冰的书籍。1863年美国芭蕾舞表演艺术家海因斯(Jackson Haines)将滑冰运动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巡回表演,丰富了花样滑冰的内容和形式。1868年美国的丹尼尔梅伊(Daniel Mey)和乔治梅伊(George Mey)首次表演双人滑,这是世界上有记载的 最早的花样滑冰表演。1872年奥地利首次举办花样滑冰比赛。1896年在俄国彼得堡举行首次世界男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06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首届世界女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5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第一次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花样滑冰的冰场长56~61米,宽26~30米,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有男、女单人滑(1924年列入),男女双人滑(1924年列入)和冰上舞蹈(1976年列入)4个比赛项目。每个国家和地区每项限报3人(队)。与其他竞技运动不 同,花样滑冰是一项艺术与运动结合的体育项目,除了要掌握冰 上技术,对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有极高的要求。在音乐伴奏下, 运动员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 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奥运会花样滑冰有四个项目: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和冰舞,比赛均在室内进行。它要求

在60米30米的冰场上,运动员以40公里/时的速度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的同时,还要用自己的艺术表演诠释背景音乐,感染裁判、观众。这项运动涵盖了体育、艺术、音乐、舞蹈、服装设计、化妆……因此对运动员到教练技术以外的要求都非常之高。 花样滑冰比赛标准场地长60米,宽30米(长不得少于52米,宽不少于26米),近似长方形场地(四个角是弧形的而不是直角),室内冰场室温应保持在15℃以下,冰面温度应调节在-5℃~-6℃,冰面厚度为3厘米~5厘米。花样滑冰是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 运动员穿着脚底装有冰刀的冰鞋、靠自身力量在冰上滑行,表演预先以技术动作为基础编排的节目。 花样滑冰是技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一个冰上运动项目。在音乐伴奏下,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国际滑冰联盟规定的比赛项目有单人花样滑冰、双人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3个项目。说到花样滑冰就不得不提冰上的金童玉女,申雪和赵宏博。他们取得的成绩令人敬佩。1998年,长野冬奥会双人滑第51999年,世锦赛双人滑亚军 2000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铜牌 2002年,世锦赛双人滑冠军 2002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亚军

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 2013-11-20中国新型城镇化与房地产行业 现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日渐富裕,不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国家宏观调控经济政策,各城市纷纷颁布了“三年大变样”的措施,而这一举措也加速了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城乡一体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在生产力水平或城市化水平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根据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经验,当城市化水平低于30%时,城市文明基本上固定在城市里,农村远离城市文明;当城市化水平超过30%时,城市文明开始向农村渗透和传播,城市文明普及率呈加速增长趋势;当城市化水平达到50%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可能达到70%左右;当城市化水平达到70%以上时,城市文明普及率将接近或达到100%。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然要求工业反哺农业、工业为农业农村提供发展资金,只有工业化、城镇化发展了,才能为农民转移就业提供条件,才能为反哺农业、带动农村提供经济基础。因此我们仍然必须强调工业化的快速推进,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城乡一体化道路。推进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相辅相成、协同共生。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将是长期并存的任务。 在我国现阶段,城乡一体化建设有着深刻的内涵。它要求统一城乡规划,打破城

乡分割的体制和政策,加强城乡间的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促进城乡间生产要素流动,逐步缩小城乡差别,使农村与城市一样共享现代文明,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环境的和谐发展。新农村建设与城乡一体化之间的关系是:通过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实现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城乡产业优势互补的良性互动,促进农村的生产发展、农民生活宽裕;通过统筹城乡两个文明建设和空间布局一体化,促进农村的村容整洁和乡风文明;通过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和社会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农村管理民主、社会事业得到快速发展。这样,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就可以在城乡一体化的形式上,逐步建立起以工补农、城乡良性互动、协调发展的新型城乡关系。 实现城乡一体化,就要消除城乡差距。而产生城乡差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 历史原因:建国以来,我国为了提升国家实力,加强了工业化建设,而工业化建设的重点在城市。因此,我国的财富,大部分集中在少数人手里。我国多数居民的生活都处在较低的水平线上。 2. 制度和政策层面上的原因:在金融方面,由于农业效益低,农业银行、农业信用社和农业发展银行对农业的贷款日益下降。在税收方面,城市居民有税收起征点,而农民则没有税收起征点。在土地制度方面,当前的城市扩张热是有利于城市的,政策是偏向城市的。在户籍制度方面,城市户口有着更多的好处,如住房公积金制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就业保障制度。在就业制度方面,更多的政策倾向于城市居民而不是农村居民。3. 从公平角度分析,城乡差距的最根本原因是我国长期的城乡不公平发展理念和政策没有改变。我国城乡二元结构没有打破,众多方面的制度、政策的城市偏好依然存在,结果导致当前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导致农村落后于城市。 然而在我国,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进程高速发展的现实条件下,城乡一体化的战略意义将更加突出。1、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二元结构转换的需要,尽管我国城乡面貌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典型的二元结构仍然存在。要从传统的乡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就必须要打破传统的二元结构束缚。随着二元结构的转换,城乡间的要素流动和商品交换就构成了城乡间最重要的联系机制。因此,就必须以城乡一体化战略作为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的指导思想。2、实现城乡一体化是城乡复合系统发展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的重心将逐渐

中国体育发展史

中国体育发展史 (1)中国是世界五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一百多万年以前,当人类的社会活动还只能勉强区分为求食(采集、渔猎)和攻防(对野兽和对其他人群的进攻和防卫),就发展了走、跑、跳、投、浮水等基本的技能。甚至在四万年前,中国的人类就用上了“飞石索”,在二万八千年前弓弦箭的发明,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带来了重大的影响。那时,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开始以教育(从手段和内容上)或雏形娱乐的面孔登上了人类历史的大舞台。社会藉此开始有了萌芽状态的体育。 (2)在我国夏、商、周、春秋时代,历时一千六百年的奴隶社会中,因为奴隶主阶级统治的需要和频繁的战争,刺激了军事武艺的发展和对军队身体训练的重视。春秋时期出现了很多思想家、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的哲学思想、军事思想、教育理论和体育实践,对这个时期的体育活动都有很大的推动作用。如孙武不朽的军事经典《孙子兵法》,其中就有很多相关身体技能和训练的内容。孔子除在他兴办的私学中实行六艺教育外,还主张学生实行郊游和游水。他本身也爱好射箭、打猎、钓鱼和登山等体育活动,并注意卫生保健,因而身体强健。 (3)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汉代体育。因为汉代政策宽简,人民得以休养生息,出现了政治巩固、经济文化发展的文景之治。加之为了击退外来的侵扰,需要增强军备,使人民强身祛病。这些社会需要,促使汉代体育在先秦体育的基础上,获得了很大发展。因为汉代雄厚的物质基础,使得宫廷和民间的娱乐性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名目繁多。其中相关体育的项目有角抵(包括角力、摔交)、舞蹈(蹋鞠舞等)以及秋千、舞龙、耍狮、高践等活动。有的活动在后世发展成为竞技运动项目,有的至今仍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传统身体娱乐活动。 (4)两晋、南北朝时代,出现了混乱、分裂的局面。在体育活动方面,汉代那些能促使人民强身祛病的活动项目,如赋鞠等逐渐被废弃。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倒也促动了娱乐性体育和导引养生的发展。如统治者提倡的奔棋、歌舞、百戏等。

中国体育史上零的突破

中国体育史上零的突破 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打破世界纪录的运动员陈镜开 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在奥运会上获得冠军的运动员许海峰 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容国团 2008年8月,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北京。中国政府和人民将“举办一届人文、科技、绿色奥运”的庄严承诺付诸现实。政府出色的组织能力和民众的热情支持都赢得了全世界人民的高度赞誉。在为这一体育圣典举国欢庆的时刻,不禁让人想起了对我国体育运动有着非凡意义的第二十三届美国洛杉矶奥运会。正是在这届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们实现了金牌零的突破…… 对于这届标志着我国体育事业新飞跃的奥运会,1984年8月号的《新华月报》组合了多篇文章进行了详细的专题报道。报道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于1984年7月29日至8月13日在美国洛杉矶举行。全世界一百四十个国家和地区近八千名运动员参加了这届规模空前的体育盛会。中国派出了三百五十三人的大型体育代表团,其中运动员达二百三十一人。他们在十六天的比赛中,共获得十五枚金牌、八枚银牌、九枚铜牌,获得金牌总数高居第四位;同时,他们在赛场内外表现了良好的精神品质和道德作风,赢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的双丰收。” 他们的名字在中国已变得家喻户晓:男子自选手枪金牌得主许海峰,男子自由体操、鞍马、吊环金牌得主李宁,女子高低杠金牌得主马艳红,女子花剑个人金牌得主栾菊杰,女子十米跳台金牌得主周继红,还有男子自选手枪铜牌得主王义夫…… 每一块金牌的背后都凝聚着我国体育健儿的血与汗,这其中,最让国人为之振奋的就是我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 刘翔的胜利,是中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胜利,也许有人觉得,这是一个体育迷狂喜过后的冲动之言,但我想说,这不是感性的表达,而是理性思考后的结果。 在此之前,中国体育史上共有三个伟大的胜利,第一个是五十年代,容国团夺得乒乓球世界冠军,第二个是八十年代初,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第三个是1984年,许海峰夺得中国奥运史上的第一块金牌,但是刘翔来了,成了第四个,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说,这一个胜利是对历史的一种继承,更是对历史的巨大超越。 容国团的胜利,意义在于这是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对一个刚刚从抗战和内战中走出的民族与国家来说,这一个胜利弥足珍贵,更何况他还创造了“人生能有几回搏”这样的名言。

中国及体育发展史

中国的体育发展史 一个国家的体育不仅能够体现这个国家的国民身体素质,更重要的是,它能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国家的经济实力。回望我国的体育发展史,可以发现它是与党的发展齐步前进的。 首先,是令国人骄傲的花样滑冰。花样滑冰(figure skating) 起源于18世纪的英国,后相继在德国、美国、加拿大等欧美国家迅速开展。1772年英国皇家炮兵中尉约翰逊(Robert Johnson)撰写的《论滑冰》在伦敦出版,这是世界上出版的第一部涉及到花样滑冰的书籍。1863年美国芭蕾舞表演艺术家海因斯(Jackson Haines)将滑冰运动与舞蹈艺术融为一体,在欧洲巡回表演,丰富了花样滑冰的内容和形式。1868年美国的丹尼尔·梅伊(Daniel Mey)和乔治·梅伊(George Mey)首次表演双人滑,这是世界上有记载的最早的花样滑冰表演。1872年奥地利首次举办花样滑冰比赛。1896年在俄国彼得堡举行首次世界男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06年在瑞士达沃斯举行首届世界女子单人花样滑冰锦标赛,1952年在法国巴黎举行第一次世界冰上舞蹈锦标赛。花样滑冰的冰场长56~61米,宽26~30米,冰的厚度不少于3~5厘米。1924年被列为首届冬奥会比赛项目。有男、女单人滑(1924年列入),男女双人滑(1924年列入)和冰上舞蹈(1976年列入)4个比赛项目。每个国家和地区每项限报3人(队)。 与其他竞技运动不同,花样滑冰是一项艺术与运动结合的体育项目,除了要掌握冰上技术,对运动员的艺术表现力有极高的要求。在音乐伴奏下,运动员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 奥运会花样滑冰有四个项目:男子单人滑、女子单人滑、双人滑和冰舞,比赛均在室内进行。它要求在60米×30米的冰场上,运动员以40公里/时的速度完成各种高难度动作的同时,还要用自己的艺术表演诠释背景音乐,感染裁判、观众。这项运动涵盖了体育、艺术、音乐、舞蹈、服装设计、化妆……因此对运动员到教练技术以外的要求都非常之高。 花样滑冰比赛标准场地 长60米,宽30米(长不得少于52米,宽不少于26米),近似长方形场地(四个角是弧形的而不是直角),室内冰场室温应保持在15℃以下,冰面温度应调节在-5℃~-6℃,冰面厚度为3厘米~5厘米。 花样滑冰是冬季奥运会的正式比赛项目。运动员穿着脚底装有冰刀的冰鞋、靠自身力量在冰上滑行,表演预先以技术动作为基础编排的节目。 花样滑冰是技巧与艺术性相结合的一个冰上运动项目。在音乐伴奏下,在冰面上滑出各种图案、表演各种技巧和舞蹈动作,裁判员根据动作评分,决定名次。国际滑冰联盟规定的比赛项目有单人花样滑冰、双人花样滑冰和冰上舞蹈 3个项目。 说到花样滑冰就不得不提冰上的金童玉女,申雪和赵宏博。他们取得的成绩令人敬佩。1998年,长野冬奥会双人滑第5 1999年,世锦赛双人滑亚军 2000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冠军 2002年,盐湖城冬奥会铜牌 2002年,世锦赛双人滑冠军 2002年,花样滑冰大奖赛总决赛亚军 2003年,世锦赛双人滑冠军

浅议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美丽乡村的基础、动力和关键

浅议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美丽乡村的基础、动力和关键 淮南师范学院杨正清 一、引言 十八大报告提出“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可以看出国家对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着力促进农民增收,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在现阶段,推进城乡一体化方略,充分发挥现代农民在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返乡农民在城市一体化过程中的推动力,强化政府的引导,才能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和实现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更好更快地建成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农民进城务工为城乡一体化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农民工问题事关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农民工分布在国民经济各个行业,在加工制造业、建筑业、采掘业及环卫、家政、餐饮等服务业中已占从业人员半数以上,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农民外出务工,为城市创造了财富,为农村增加了收入,为城乡发展注入了活力,成为工业带动农业、城市带动农村、发达地区带动落后地区的有效形式,同时促进了市场导向、自主择业、竞争就业机制的形成,为改变城乡二元结构、解决“三农”问题闯出了一条新路。 1.农民带回资金,为城乡一体化搭建经济桥梁 农民外出务工,积极进行现代化建设,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这些务工者在输入地经过多年的拼搏,涌现了大批的成功者,为城乡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富裕起来的务工者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感召下,怀着桑梓之情返归本土创业,使偏僻的乡村呈现出一片勃勃生机的景象,这是劳务经济结出的硕果,更是一份意外的惊喜和探索出的一条可行的农

村经济发展之路。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大量农民工返乡,随之而来的是带来了大量资金,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资金的支持,搭建了城乡一体化的经济桥梁。 以农业为主的阜阳市,全市866万人,其中农村人口近800万人, 农村劳动力有420多万人,人均耕地只有1.02亩,农村剩余劳动力高达200多万人。外出务工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近年来,阜阳市及时引导农民外出打工,先后与北京、上海、天津、东莞、深圳等城市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劳务供需关系,每年输送大批量民工前去务工,阜阳市现有150万农民外出务工,以每人年纯收入4000元计,一年就引回60亿元左右的流动资金。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带回了大量的资金,生活质量大大提高,为阜阳市的新农村建设增添了动力。 2.农民带回技术,为城乡一体化搭建专业桥梁 农民外出打工,不断加强学习,以适应现在社会发展的需要。现在农民外出务工人员通过培训和务工实践,已普遍掌握了一、二项技术,他们已不再是一个“农民”,他们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和科学知识,懂技术,懂管理,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构建美丽农村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批具有现在实用技术的农民回到了农村,通过回乡创业带动了农村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村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陕西省冷水镇川共村黄培山,在山西煤矿打工十多年,2009年返乡创办梅花鹿养殖场,投资900余万元,现存栏200头,计划发展到500头,并集养殖、加工、观光、消费为一体的综合企业,年收入500万元,用工50人。十里村管厚汉95年初中毕业到山西煤矿打工,2008年返乡建占地28亩的汉旺全自动现代化养鸡场,饲养蛋鸡2.3万只,日产蛋2万枚,为“蛋奶工程”提供生产基地,年收入达300万元。小学毕业的刘耀宏在天津板厂、山西建筑打工多年,08年返乡建“洪源木业有限公司”,投资558万元建板厂,年产板20万张,收入1600万元,现用工40人,生产线全投产后可用工200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