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

信息社会

信息社会与后工业社会的概念没有什么原则性的区别。信息社会也称信息化社会,是脱离工业化社会以后,信息将起主要作用的社会。

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中,物质和能源是主要资源,所从事的是大规模的物质生产。而在信息社会中,信息成为比物质和能源更为重要的资源,以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为目的信息经济活动迅速扩大,逐渐取代工业生产活动而成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信息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并构成社会信息化的物质基础。以计算机、微电子和通信技术为主的信息技术革命是社会信息化的动力源泉。

由于信息技术在资料生产、科研教育、医疗保健、企业和政府管理以及家庭中的广泛应用,从而对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

信息社会的特点:

(1)社会经济的主体由制造业转向以高新科技为核心的第三产业,即信息和知识产业占据主导地位;

(2)劳动力主体不再是机械的操作者,而是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

(3)交易结算不再主要依靠现金,而是主要依靠信用;

(4)贸易不再主要局限于国内,跨国贸易和全球贸易将成为主流。

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其主流是积极的,但一些负面影响也是客观存在的。

1.信息技术产生的积极影响。

(1)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如今信息技术已经成为科学技术前沿,人类社会正在从工业社会步入信息社会。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它已经引起了社会各个方面,各个领域的深刻变革,加快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人们的生活质量的提高.

信息资源成为继物质,能源之后将成为信息化社会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世界变成一个地球村,如今人们能够及时分享社会进步带来的成果,减少地域差别和经济发展造成的差异,这样不仅促进了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与学习,还使文化更加开放化和大众化.

(2)对科技进步的影响.

信息技术促进了新技术的变革,极大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帮助人们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学难题,使得原本用人工需要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解决的复杂的计算,用计算机可能几分钟就能完成;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可以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的假设.以微电子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一批尖端技术的发展.此外,随着信息技术在基础学科中的应用及其他学科的融合,促进了新兴学科(如计算物理,计算化学等)和交叉学科(如人工智能,电子商务等)的产生和发展.

(3)对人们生活与学习的影响.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促进了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的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也正发生转变.足不出户可知天下事,人不离家照样能办事.一部分人可以由原来的按时定点上班变为可以在家上班,网上看病,网上授课,网上学习,网上会议,网上购物,网上洽谈生意,网上娱乐等成为人们一种新型的生活方式.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使得人们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学习方式更灵活.

2.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消极影响.

对信息技术可能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我们必须要有足够清醒的认识,设法消除其不利影响.

(1)信息泛滥.一方面是信息急剧增长,另一方面是人们消耗了大量的时间却找不到有用的信息,信息的增长速度超出了人们的承受能力,导致信息泛滥的出现.

(2)信息污染.一些错误信息,虚假信息,污秽信息等混杂在各种信息资源中,使人们对错难分,真假难辨;人们如果不加分析,便容易上当受骗,受其毒害.

(3)信息犯罪.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人们对信息体系的依赖性越来越强,信息安全已成为日趋突出的问题.一些不法分子利用信息技术

手段及信息系统本身的安全漏洞,进行犯罪活动,如信息窃取,信息欺诈,信息攻击和破坏等,造成了社会危害.

(4)对人们身心健康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人们如果不具备一定的信息识别能力,就容易受到一些不良信息的影响的毒害,它导致了一些行为偏差.如果过多依赖于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媒体,人们阅读书本,亲身实践,人际交往等方面的能力容易被弱化.网络环境中的虚拟世界,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给人们带来了新的伦理问题,容易使人产生双重人格,现实生活中是一种身份,在网络虚拟世界中又扮演另外一种身份.有少数同学长期沉溺于上网,以致诱发实际生活中的社交恐惧症.长期使用电脑,如果不注意自我调节,容易引起视力下降,颈椎疼痛等疾病.

信息社会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第一,信息化;第二,智能化;第三,国际化;第四,未来化。

美国社会预测学家约翰·奈斯比特认为信息社会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信息是经济社会的驱动;

第二,信息和知识在经济增长因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第三,人们的时间和生活观念总是倾向未来;

第四,人与人相互交往的增多,使竞争和对抗成为人们相互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等等。其中,“智力工业”、“知识

工业”是信息社会的核心工业,这是信息社会的最重要的特

点。如果说,产业革命时代现代化的主要特征是机器代替了

人的体力,那么本世纪中叶以来的现代化的主要特征则是电

脑代替了人的部分脑力,社会生产趋于智能化。

现代教育有如下特征:

1、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工业社会由于大工业机器生产要求工人有一定科学文化知识,普及义务教育的思想得以形成为国家的法律和制度。义务教育的最重要的意义是使全社会成员不分民族、种族、性别、家庭状况、财产和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都享有受教育的权利,从而在相当的程度上实现了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和平等性。这种广泛性和平等性的程度,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扩大的。包括义务教育年限的延长,高等教育向大众化的发展,等等。因此,实现教育现代化,首先要建立一个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教育体系。

2、教育的终身性和全时空性。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方面的广泛应用,以及由此而带来的巨大变革,使得一个人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能力已远远不能满足这种变革的需要。人们必须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思想在本世纪60年代应运而生。所谓终身教育,俗话说就是活到老、学到老。正如郎格朗所说的,把人生分为两半——前半生用于受教育,后半生用于劳动的概念,是毫无科学根据的。教育要为社会每个成员在他们需要的时候给他们提供学习的机会。终身教育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原理的。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时讲到:“大工业的本性决定了劳动的变换,职能的更动和工人的全面流动性。”[7]现代生产的发展证明了马克思的论断的科学性。几百年来,由于新的技术和工艺在生产上的应用和变革,使得一些传统的行业不断消失,一些新的行业不断产生。这种变革就要求人们不断地学习。所谓教育的全时空性,是指教育已经不限于学校,而且来自家庭和社会。特别是现代传播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可以从

多种渠道获得信息(知识)。因此,需要全时空的大教育观,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3、教育的生产性和社会性。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工业生产要求与科学技术相结合,要求教育为它培养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信息社会尤其如此。因此,现代教育只有走出象牙之塔,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发展服务,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同时教育本身也才能得到发展。近些年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198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日内瓦召开的第38届教育大会,就是以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主题。作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形式,教学、科研、生产一体化,合作教育等在各国有了较大的发展。

4、教育的个性性。人的发展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它们都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制约。但共性更多地体现社会的要求,而个性则较多地体现个体的要求。工业社会比起农业封建社会来说,虽然人身得到了自由和解放,但他受到社会分工的束缚。而且工业社会强调的是标准化、统一化,个性并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信息社会强调个性化、多样化,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也为个别学习提供了可能。这就为个性发展提供了条件。个性的核心是创造性。科学技术迅猛发展要求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同时社会上的激烈竞争也需要培养具有个性的、有创造能力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发展个性与培养同一社会同一时代的共性不是矛盾的。每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社会里,个性必须符合社会的要求,

并与环境和谐相处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发展个性与全面发展也是不矛盾的。全面发展是指一个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自由的发展。但每个人的智力和体力是有差异的,所以不能要求每个人在各个方面都一样的发展。全面发展也可以理解为每个人在德、智、体诸方面都达到一定的要求。但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兴趣、爱好和性格,不可能要求每个人在德、智、体诸方面都一样的发展,平均的发展。信息社会是一个丰富多彩的社会,需要具有个性的丰富多彩的人才。

5、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个性性必然要求教育的多样性。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目标的复杂性和多样化。农业社会的教育目标是很单纯的,只是传授知识,教书育人,培养统治阶级的官吏。工业社会的学校教育不仅要培养统治人才,而且要培养发展社会生产的科学技术人才和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学校要为社会发展服务。信息社会要求学校成为信息的策源地。高等学校不仅要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新的知识和科研成果,而且要创造新的价值观和思维方法。教育的多样性表现在教育结构的多样化。学校教育由过去单一的普通教育,发展到普通教育、职业教育、技术教育等多种教育;高等教育由单一的长期学术性教育发展到多层次多类型的教育。同时教育突破了学校教育的框框,正规教育与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与非正式教育多种形式并存。教育的多样性还表现在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的多样化。由于培养目标不同,各类学校的课程设置五花八门。学分制的普遍推行,使教育内容(表现在课程上)因人而异,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方法也越来越多样化,特别是教育技术的发展、多种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使得教

学过程突破了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局面。课堂教学虽然一时间还不会消失,但已经不是唯一的教学形式。个别学习、学生广泛参与是现代教学的重要特点。

6、教育的变革性。现代社会的一个基本特征就是不断变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现代工业从来不把某一生产过程的现存形式看成和当作最后的形式。因此,现代工业的技术基础是革命的,而所有以往的生产方式的技术基础本质上是保守的。”[8]现代工业生产的变革造成社会的不断变革,与之相适应,教育也必须不断革新,才能适应社会不断变革的需要。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教育改革的频繁正是反映了现代社会变革的需要。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必将引起教育的革命。它改变了某些过去认为亘古不变的教育原则,改变了教育内容以文字教材作为唯一的载体,改变了教学的形式和方法。有人说,人类的知识载体由无纸载体变为有纸载体,今天又在向无纸载体转化。此种说法不太确切,应该说是向多种载体转化。

7、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现代教育本身就是一种国际现象,它是互相学习,互相交流的结果。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国际间的交通越来越便捷,信息的交流越来越快捷,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某一个国家的某一项教育改革会迅速传遍全世界。大量国外学习的留学生,在异国工作的外国专家和顾问,在世界各地举办的国际会议,学者间往来的各种信件、资料的交换,都促进了国际间教育文化的交流。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表现在国际间的人员交流、财力支援、信息交换

(包括教育内容和教育观念)和教育机构的国际合作、跨国的教育活动和研究活动等方面。教育国际性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关心和了解国际形势及其发展,具有国际交往能力的人才。教育的国际性和开放性关系到国家的生存和发展。缺乏信息交流,就会使我们的教育停步不前,使科学技术落后于世界,“文化大革命”10年的教训是深刻的。教育的国际性与教育的民族性是不矛盾的。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也就有着不同特征的教育。教育的国际性不排除各国教育的民族性。在当今世界,文化越具有民族性,才越具有世界意义。教育也是一样。正是因为教育具有民族性,才有国际交流的必要。

8、教育的科学性,即教育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依赖性。现代教育不是凭经验,而是更多地依赖科学的决策,教育行为的理性加强了。科学决策的失误往往会影响整个教育的发展,甚至社会经济的发展。大到教育的发展战略,小到课堂教学的改革,都要在调查研究、科学实验的基础上进行。教育的科学性还包含着教育的法制性。法律不等同于科学。但现代社会的法制需要建立在科学基础上,一旦教育规范经过科学论证,形成法律,它就具有法律的规定性。现代教育是法制的教育,教育行为都有国家的立法来规范。这种法制化的教育是高度理性化的。现代教育的特征可能还可以举出若干条,但上面几条基本上包括了现代教育的基本属性。

三、现代教育的基本内容

教育现代化的内容很广泛,包括教育思想的现代化、教育制度的现代化、教育内容的现代化、教育设备和手段的现代化、教育方法的现代化、教育管理的现代化等等。本文无意也不可能论述所有的内容,只想谈谈教育思想的现代化。

上述教育现代化的内容错综复杂。但它们是互相制约、互相促进的。教育思想是主导,教育内容是核心,教育制度、设备、方法、管理是保证。教育思想的变革就会引起教育内容的变革,教育方法的变革。本世纪60年代,新的科技革命带来的冲击波引起了教育思想的变革,一时间出现了各种教育思潮,其中要素主义、结构主义占了上风。由此引发了教育内容的一场革命,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方法,例如发现法、问题教学法、掌握学习教学法、暗示教学法、范例教学法等等。反过来,教育内容的变革和教学方法的变革也要求教育思想的变革。古代人文科学知识的传授可以是经院式的,但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就需要科学实验,从而要求教育思想转变。当代多媒体电脑进入课堂,不仅改变了知识的载体,而且也改变了教学方法。教师的教育思想不转变,就不能适应这种变化。

总的来说,教育思想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是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的。例如,中世纪是宗教控制着社会、控制着教育,学校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神职人员,用宗教信仰来教育虔诚的臣民。文艺复兴打破了神学的统治,要求培养人,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生产需要有文化的工人,于是教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品,

而成为平民百姓的权利。到本世纪60年代,科学技术进步引起的社会生产不断变革,不仅要求每个社会成员都能获得现存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使他们具有获取知识的能力。总之,经济基础的变革要求作为上层建筑的教育思想随之变革,不同的社会制度又有不同的教育思想。但是,由于教育与科学技术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是没有国界的,因此,现代教育思想又有某些共同的特点。教育的现代化,最重要的是教育思想的现代化,即教育思想的现代转化,使它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教育思想的现代转化,包括人才观、教育价值观、教学观、师生观等等。本文也难于一一加以论述,只能概括地描述现代教育思想的几个特征。

1、教育价值的全面性。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历史上曾经有两种对立的观点。一是教育万能论,认为教育可以改变社会的一切;另一种是教育无能论,认为环境决定一切,或者遗传决定一切,教育无能为力。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是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而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是生产力的发展。人是社会环境的产物,而社会环境需要人去改造,人又是生产力中最主要、最活跃的因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的培养和科学技术的创造都需要教育。教育具有多种功能,既有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又有文化功能。教育既具有促进社会发展的功能,又具有促进人(个体)发展的功能。教育是通过培养人来为社会服务的。教育为社会服务,为人的发展需要服务是不矛盾的,全面理解教育的功能,树立全面的正

确的教育价值观,才能真正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把教育放到优先发展的地位。

2、教育观念的开放性。传统的教育观念是封闭的,它把教育局限于学校、课堂。现代教育观念是开放的,教育不仅在学校,而且在家庭、在社会。它以学校教育为主导,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联系起来。传统的教育观念是狭窄的,把教育局限于青少年时代的正规教育。现代教育观念是广泛的,教育延续到人的一生,包括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正式教育、非正式教育。现代教育观念具有全时空性。

3、教育观念的民主性。传统的教育观念认为教育是教师的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育;教师是权威,神圣不可侵犯,所谓“师道尊严”。现代教育观念是民主的,认为师生是平等的,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教师的主导作用在于启发、引导、帮助学生,并且设计有利于学生学习的环境。传统的教育观念只重视严格管理和训练,养成学生死记硬背、唯书唯上的思维定式;现代教育观念强调学生的自动性、创造性,有利于学生养成积极思考、敢于向权威挑战的思想品质。

4、教育观念的未来性。传统的教育观念总是向后看,留恋于以往的经验。现代教育观念总是向前看,看到新的情况和发展趋势,研究新的问题。当然过去的经验是宝贵的,是创造的基础,离开过去的经验积累就没有创造。但现代教育更重视在新的形势下的创造。传统

的教育观念倾向于被动地等待变革,现代教育观念是主动适应社会变革,对教育建设具有超前意识。

从近几年审结的案件看价值观念的变化

默认分类2009-01-12 18:27:16 阅读40 评论6 字号:大

中小

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都有其两面性。市场经济体系在中国的建立也是如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在人们的价值观念上,一方面强化了竞争意识、进取意识、效率意识、科技意识、创新意识、自立意识等,激发了人们的创造性、积极性,极大地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另一方面,它所带来的消极影响也不容忽视(虽然不是必然的),如行贿受贿、忽视道德、金钱崇拜等。面对这种双重效应,有些人在接受了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接受了一些消极因素的影响,价值观念和价值取向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

体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价值评价标准和价值取向日趋务实化、功利化。长期以来,我们的价值观念就是为人民服务,提倡人们在各

行各业中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不计名利、不讲报酬。但是,目前有些人为人民服务热情锐减,功利性增强,甚至是急功近利。价值评价标准也开始由理论原则向现实转变。对于是否被评为“先进”等日趋淡化,更多关注的是个人收入,即个人价值的标准开始转向经济收入,求实惠和实用主义思想同时萌生,贪污、贿赂、破坏社会主义经济秩序等案件由此而

生。

第二,价值目标短期化和价值体验感性化。目前人们在工作中,很少注重工作的长远规划,而注重的是近期的效应,如经济利益、职称评定等现实的与经济挂钩的利益。如果自己的工作没有明显的经济效果或者对评定职称、晋升职务等没有作用,就对其不感兴趣,甚至远离它、拒绝它。个人生活情趣日趋庸俗化、感性化,排斥了原有的钻研业务与技术的理性的精神价值,比较注重物质生活和寻求感官刺激,于是出现了嫖娼、违反廉洁自律规定等行为。

第三,基本价值导向趋向多元化。基本价值导向指个人对集体的态度。长期以来,人们信奉的就是集体利益是第一位的,个人利益无条件服从集体利益,无论思想上是否想得通。但目前的现状是,从无条件服从转向有条件服从,尽可能地保护个人利益,想尽办法达到或满足个人要求,否则就

会心理失衡,甚至公开攀比,与组织讲条件,失职、渎职等

案件由此而生。

这些变化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主观原因,也在客观原因,既有历史的反思,也有现实的基础。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如何减少消极因素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影响呢?我

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第一,教育广大党员和干部确立崇高的目标。

价值目标是人们在社会中追求的最终目的。确立崇高的价值目标是树立正确价值观的首要前提,是人生目的在价值观方面的表现。价值目标的确立,会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奋斗找到可靠的依据和方向。现实生活中的“三讲”教育、“三个代表”教育及近期的“八荣八耻”教育,都是为此服务的。教育的目的就是要使人们能减少浮躁,立足本职、放眼未来,不为眼前的利益所动,自觉地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

价值目标教育,是由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决定的,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引进外资、外智,学习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加速我们的发展,但外国的腐朽的价值观也会乘隙而入,使一些意志不坚强者在所谓的“人权”、“自由”的口号下,在灯红酒绿、金钱美女的诱惑下迷失方向,丧失立场,走上歧

途,甚至对原有的共产主义理想产生怀疑和动摇,一些严重违反社会主义道德的行为由此发生。

第二,教育党员干部坚持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

道德价值导向是对道德的核心问题即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关系问题的直接回答,是一个阶级、社会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目标和培养理想人格的道德原则。人是一种社会动物,不可能孤立于社会而存在。要想生存下去,必须处理好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一段时间以来,集体利益的观念被淡化,在党员干部中,必须进行集体主义教育,必须使党员干部自觉地坚持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树立“党兴我荣、党衰我耻”的观念。因为集体主义价值导向最基本的要求是个人对集体、对社会的责任感。市场经济具有极强的竞争性,优胜劣汰,从形式上看,谁有能力,谁就发展,谁发展谁就有能力,这就容易使人误认为市场经济需要的是有独立性、自主性、进取性人格,从而夸大个人能力、个人价值、个人利益,致使价值的天平严重倾斜,也严重淡化了集体观念,淡化了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从而弱化了集体主义,危及社会主义事业,对个人的人格完善有百害而无一益。实质上,集体主义并不排斥个性的发展,马克思也是鼓励人的自由发展的,但自由是有条件的,无条件的自由是根本不存在的。我们强调的是在维护集体利益前提下的个性发展,强调

个人与集体的协调统一。再者,我们国家的市场经济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性质,所以它并不是摒弃而是更需要集体主义精神。因此,树立正确的道德价值导向,是科学价值观教育

的根本原则。

第三,教育党员干部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

想人格。

人格的本质表现是个人同他人和社会的自觉关系,表现为个人的能力和才能在社会上的应用。当一个人正确地认识了自己对社会对他人的关系时,他就具有良好的人格,否则,一味老子天下第一,那他的人格就出现了问题,必然会导致违纪问题的发生。社会主义的理想人格是人格的升华,是社会主义崇高理想和道德准则的集中和完美的体现。所以,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理想人格,是进行科学

价值观教育的现实基础。

第四,要正确理解价值评价标准。

所谓价值评价标准,就是人们评价各种事物标准的尺度。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价值时,不在于他得到什么,占有、支配多少的社会公共资源,而在于他的贡献,他对一个部门、一个地区、一个行业的贡献。因此,评价一个人的价值应以其劳动创造来衡量,即他对集体对社会的贡献的大小。

对他人,对社会贡献越大,他的价值也越高,越能受到人们的尊重、肯定和赞誉,反之亦然。对人们进行为社会多做贡献的教育,是由于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决定的。市场经济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充分体现价值规律,获取最佳经济效益,市场经济的求利性,容易诱发金钱至上、拜金主义倾向。所以,正确理解价值评价标准,是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

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

作者:张存库主题类号:G4/高等教育

【文献号】1-218

【原文出处】《青年探索》

【原刊地名】广州

【原刊期号】200006

【原刊页号】37~41

【分类号】G4

【分类名】高等教育

【复印期号】200102

【标题】浅析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

【作者】张存库

【作者简介】张存库西安理工大学德育系

【内容提要】当前我国社会转型和深刻变革引起社会利益结构的变化,给人们思想观念带来了猛烈冲击,大学生价值观念因此而产生新的变化:价值观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偏移;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价值信仰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发展;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价值评价标准由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价值实现的途径由外控取向转向内控取向。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大学生/价值观念/变化

【正文】

当前我国正处在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时期。社会的转型和深刻的变革不仅带来经济建设的成就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而且使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也都发生了深刻变革。作为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他们的思想必然也会受到改革开放大变革的影响,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较大的变动性。通过对自1992年至1998年我国数家研究机构、研究刊物及数位德育工作者所做的有关大学生的调查、测验和各类统计资料的汇集与研究,我认为,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六个方面。

一、价值观念核心由社会本位向个体本位转移

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最能反映价值观念的核心内容。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价值观念是受以社会、集体为本位的价值观思想所规范和教育,呈现出了服从集体和国家需要的特征,大到人生理想、职业选择、岗位分配,小到个人的兴趣爱好,甚至婚姻都由组织决定。虽然这种价值观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曾起过巨大作用,但是,不可否认传统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具有强调集体至上性、绝对性的弊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例如,传统价值观要求社会成员的价值观统一性,不提倡或抑制人们价值观的差异性和个体性。又如,传统价值观由于其片面性和缺乏层次性,在强调社会整体价值观时忽视个体价值,强调“义”时忽视“利”,强调“平等”时忽视“竞争”等等。这样,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消失了,合理的个人利益没有了。然而,进入90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个人的独立性、自主性地位逐渐得以现实的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必然从自身的利益需求出发选择自己的行为,人们必须学会根据社会的、市场的需求,动态地进行自我设计、自我发展。这样,原来一直被压抑的个性、自我价值如雨后春笋,迅速地被人们所接受。因此,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正式并积极追求其个人的价值、尊严和利益需求,其自我意识、进取精神,成就欲望和自我责任明显增长。根据有关方面对全国八省市大学生的思想调查显示,大学生在校学习动力的来源,有47.3%的学生认为“为谋求自己美好生活”,高于认为“报效国家”的学生比例13个百分点(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7题统计结果)。大学生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动机中“信仰共产主义”、“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让位于“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才”(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2题统计结果),而择业标准中“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与“服从国家需要”二者之和所占比率不足10%,“有利于个人的发展”却占31.7%之多(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3题统计结果)。就连“主观为自己,客观为别人”这一80年代初期青年的人生话题,在今天的大学生中持“赞成态度”的同学仍有30%之多,还有近20%的人表示“难以判断”(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19题统计结果)。当代大学生对自身的评价,1996(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6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13题统计结果)和1997(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8题统计结果)两年,进取意识、自立能力、竞争意识呈不断增强的趋势,两年分别为23.7%和68.3%、25.3%和42.9%、23.6%和76.3%,但奉献精神和组织纪律却呈减弱趋势,两年分别为39.6%和25.2%,36.2和22.9%。这些结果可以表明,当代大学生在自我与社会、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关系上,明显地向自我和以个人为本位的方向偏移。

二、价值目标由理想主义向现实主义转变

价值目标是价值主体所设想的自身实践活动的结果。大学生的价值目标,主要是指人生价值目标。科学的人生价值目标应是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目标,个人眼前追求的目标应服从于事业发展的长远目标,个人目标应服从于社会的主导目标(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价值目标)甚至最高目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共产主义价值目标)。一般来讲,前边代表着现实主义价值目标,后边代表着理想主义的价值目标。大学生只有将现实主义价值目标与理想主义价值目标统一起来,不仅树立长远的和远大的目标,而且也要为理想脚踏实地地奋斗,才能保持一种积极健康的心态及饱满的热情,干出一番事业,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我国五六十年代的大学生同全国人民一样是受一种理想主义人生价值追求的教育和影响的。那时候强调的是实现共产主义、解放无产阶级以至全人类,这种价值目标成为人们追求的最高价值目标。因此,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可以牺牲个人的欲望“勒紧裤腰带”辛勤工作,日夜操劳以至奉献自己的生命。应当说,在那个年代,社会上的许多人,履行这一信仰,创造了至今仍令人可歌可泣的事迹,为后人树立了一座座令人景

仰的理想主义人格的丰碑。这种理想,这种境界以至到80年代的中前期,仍然在大学生中间所信仰。清华大学化72班同学喊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北大学生喊出的“振兴中华”就是证明。应该说,80年代中前期大学生“陆续从…小我?走向了…大我?,从抽象的人生思辩走向了人生实践,从课堂天地走向了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同一化,在社会实践中去选择自我的位置”(注:董宽宽:十年回首:中国大学生心态历程《大学生》1989年第4期第7页)。但是到了80年代中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理想主义的价值观念的普遍性、主导性则大大减弱了。大学生身处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受西方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不少人认为,理想太远、太大、太空,个人的现实生活最为实惠。如今大学生更为关注的是人自身的状态和现实的利益,强调人首先应对自身、对家庭、对现实负责,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实惠、美好的生活。例如:在义利观上,有89.3%的学生赞同“正当地索取,积极地奉献(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19题统计结果),这与传统的重义轻利的理想主义义利观相比,显然发生了质的变化。对待“事业第一,生活第二”的观点,有45.7%的同学表示反对,高出同意的学生比例27.5%个百分点(注:北京市教委编:《九十年代首都大学生高校思想教育研究》1990-1994(内部资料)第573页)。认为“现在多数人不关心政治,而只关心切身利益”的学生占64.2%,高出否认的学生比例46.2个百分点(注:北京市教委编:《九十年代首都大学生高校思想教育研究》1990-1994(内部资料)第574页)。现在许多学生在学校投入精力最多的是学习实用知识。有82.8%的同学认为“想学一些实用知识的心情更迫切了”,仅有4.9%的学生表示否认(注:北京市教委编:《九十年代首都大学生高校思想教育研究》1990-1994(内部资料)第557页)。96(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6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6题统计结果)97(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31题统计结果)两年的统计,外语、电脑等实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所占比例一直居首位,分别占73%和56.6%。现实主义的一个突出表现还体现在大学生对物质享受、对金钱不加掩饰地追求。赞同“有钱能使鬼推磨”观点的大学生达49.3%,同49.6%的否认比率基本持平(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6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14题统计结果)。作者在对九十年代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进行研究时,发现当代大学生评价职业的主要参数是经济收入、社会地位、权力、职业的稳定度等,这些都是很现实的条件(注:张存库:九十年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青年探索》2000年第1期第43页)。“理想、理想,有利就想”、“一切向钱看”等口号已被许多大学生所崇尚,以往的理想主义人生价值观正在退出主导地位,被注重个人的、现实的存在和追逐金钱的现实主义价值观所取代。

三、价值信仰由一元主导向多元并存发展

在人类历史上,任何社会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的统治地位,为了保障社会的安全,都必然要把能代表本阶级根本利益的价值观作为社会主导价值观加以倡导。这是因为,社会的主导价值观是主导社会理想、信念和精神风尚的灵魂,是稳定国家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制度的精神支柱。在我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价值观一直在道德领域居一元主导的地位。树立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一直是人们的政治追求。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市场经济的发展,在承认个人利益、通行等价原则以及维护民主、自由、竞争等基本思想观念的前提下,单一的社会价值取向是不可能的,也无法运用社会的多种控制来实现价值观念的高度一致。因此,价值观的绝对性和严格性正在受到动摇。当今,在中国社会不同阶层、群体和不同的社会存在环境下,人们的价值取向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现象。多元价值观并存现象在当代大学生身上也表现得十分突出。有信奉“理想的追求高于金钱”、“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的生活观念,如赞同“奉献是人生最大的快乐”的学生占51.8%(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19

题统计结果)。也有信奉“金钱至上”的拜金主义价值观,如有49.3%的大学生同意“有钱能使鬼推磨”的观点(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6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14题统计结果)。有坚持“报效祖国”的人生信念,占34%,也有“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思想占47.2%(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7题统计结果),还有坚持“钱越多,人生价值越大”(占20.2%)(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6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14题统计结果)和“生活得是否舒服、满意”的享乐主义人生观(占20.3%)(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0题统计结果)。在政治信仰上,有14.3%的学生认为加入共产党的主要动机是“信仰共产主义”,有17.9%的人认为“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还有25.8%的人认为,“能够更好地发挥自己的社会作用并早日成材(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2题统计结果)。总之,在当代大学生中,绝对权威崇拜和绝对一元的价值信仰已不复存在,而代之以一幅多元纷呈的价值世界图像。

四、价值取向由单一型向多样化发展

价值取向既是价值判断与选择,也是对价值目标的追求。价值取向是由价值主体的需要产生的,人的需要决定着人们政治、思想、道德生活等一切行为的取向与追求。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济关系是多种经济成分的统一体,它不仅会有占主体地位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还有大量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三资”企业。多种经济成分必然产生多元的市场主体,而任何一个市场主体都要从自身的需要和利益出发,去选择一定的价值取向,因此人们的价值取向必然呈现多样化的现象。即使是在同一群体中,由于每个个体的利益要求、思想、观念不同,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不同,所接收到的信息与对社会的实际感受不同,也会导致价值取向的多样化,这在日渐宽松的社会环境下更为明显。大学生处在这样一个社会中,耳濡目染着时代的变化,他们的思想也在随着变化,其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多样化,集中表现在对个人事业的追求上,除以满足社会客观的物质和精神需求的价值取向外,多数大学生还将自身需求是否满意以及满意的程度作为其价值取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里,他们都选择更能满足自身需求的奋斗目标。他们已不崇尚“螺丝钉”精神,而更加注重从自身需要出发,寻求实现个人价值的最大化。他们注重个人与社会并重、事业与利益兼得,愿意为他人服务,但又注重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回报。这些现象在近些年来的许多调查中都明显地表现出来。如:表1显示的结果可以看出社会型、科学型、实用型和信仰型几乎并驾齐趋(注:许燕: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研究及教育建议《教育研究》1999年第5期第35页)。这说明大学生群体价值观的建构,已经不是以某种价值观为核心的单一主导型价值观为特征,而是以多样价值观为基础的兼容性价值体系。又如:大学生的职业价值取向,有考研的(42.63%)、出国留学的(21.8%),也有想从事商贸、金融工作的(26.5%),有想进三资企业的(21.2%),也有想从事党政管理工作的(17.4%),还有想去乡镇集体企业的(15.9%)等等(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4题统计结果)。从政治取向看,有想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21.6%),有想成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者(28.8%),有想成为忠诚的爱国者(29.4%),还有想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13.7%)等等(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社会调查中心数据库《1997年高校学生调查问卷》第21题统计结果)。

表1不同时期大学生价值观的变化

等级 1 2 3 4 5 6

排列

1984政治型审美型科学型实用型社会型信仰型

1987政治型审美型科学型实用型社会型信仰型

1992实用型社会型政治型科学型审美型信仰型

1997社会型科学型实用型信仰型审美型政治型

五、价值评价标准由内在精神型转向外在功利型

在伦理学界向来有“功利论”与“义务论”的争论,即人对价值的追求是外在的物质、利益、享受?还是超越物质,充实人性,提升精神?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在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为核心的价值观念中,人们更多地强调精神的需求,忽视物质利益。他们的价值判断标准,既不谈个人的现实利益要求,也不以物质的或经济的标准去评判,而是以个人为社会、他人作贡献的大小,履行社会责任的程度,共产主义理想道德准则作为价值的唯一评价标准。在这样的意识环境下,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其价值判断表现出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但是,与价值观的社会本位取向向个体本位取向标准偏移的趋势相一致,身处在社会转型及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社会环境,以及受到西方存在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影响,大学生面对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和纷繁复杂的经济、社会现象,不仅从感性上,而且在理性上都变得功利、务实,在道德观念、思想意识、人生追求等价值取舍的坐标上,表现出理想现实化的倾向。他们希望精神与物质并重,理想与实惠共求,读书与赚钱兼得。这其中包含着复杂交织的二重性:期望自己有专业成就,又力图打好经济基础;既希望在工作岗位上能发挥自己的才华,又要求服务单位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福利待遇;既渴望有独立、高雅的学习生活,又期望有丰厚的物质收益。这导致了他们由注重精神需求转向现实生活,由以往对于“前途”、“成材”的长远期盼转化为工资收入、住房、职称、行政级别等具体条件的要求,其价值判断明显地带有功利化色彩。如:北京大学团委1996年对毕业生的择业调查反映,影响大学生择业的主要因素依次为:经济收入(73.3%)、发挥才能(50%)、兴趣爱好(36.4%)、社会环境(34.5%)、专业对口(28.2%)、社会地位(18%)、变迁机会(14.6%)、住房(13.1%)、社会需要(8.7%)(注:北京大学团委:北京大学毕业生调查《青年研究》1997年第3期第16页)。关于职业的判断标准,笔者也曾作过研究,九十年代在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评价标准中“经济收入高”、“能发挥个人才能”是两个最主要的价值评价标准(注:张存库:九十年代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青年探索》2000年第1期第43页)。另外,其他高校在毕业生中做的择业观调查,结果也差不多,“收入多”、“实现自身的价值”一般都排在前几位,对“环境”、“升迁”和“单位发展前途”等也都很看重。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评价标准与过去相比,不仅更为现实,而且讲求实用,并明显带有功利色彩。

六、价值实现的途径由外控取向转向内控取向

实现价值的途径是由自己选择还是听从于老师、家长或者学校、社会呢?这也是衡量一个人价值观念的主要指标。在传统的社会环境中,由于受绝对的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观影响,人们选择实现价值的途径往往只能借助社会、借助集体来进行,根本谈不上个人的价值选择,“哪里最需要,就到哪里去”、“干一行,爱一行”、“坚决服从组织分配”等已成为当时倡导的流行口号。大学生事业的成败、祸福和前途,完全取决于社会、决定于集体,那时大学生常常感到自己的价值选择无济于事,完全是一种社会外在因素控制着自己的价值取向。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比较强调自我奋斗、自我实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崇尚个性、自信、自省,多元趋向,更为务实,既注重社会发展趋势,又注重个体人生感受,欣赏物质前提下的精神要求,推崇“事业顺利,收入可观”和“命运自立,个性洒脱”等等,而这些价值观念的崇尚和实现,使他们在实现价值的途径上更相信自己的选择。即使内化社会的需要也不是被动地接受,听天由命,而是合理地进行选择。社会需要符合了自己的愿望可以接受,如果不符合,则予以放弃。在价值选择的途径上完全采取的是一种内在价值控制。比如,在职业选择上,改变以往“干一行,爱一行”的价值观念,而是根据自己的发展,“爱一行,干一行”。因此,如果职业不符合自己的愿望,敢于放弃,重新选择,行业上的“跳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环境分析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环境分析社会环境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乃至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通过对社会大环境进行分析,了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法制建设发展方向,寻求各种发展机会。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企业相对集中,优秀企业也就比较多,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因而有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反之,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个人职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欲望的基本因素。它主要包括教育水平、教育条件和社会文化设施等。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能力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为职业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价值观念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社会主体价值取向所左右的。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成熟的过程,其实

就是认可、接受社会主体价值观念的过程。社会价值观念正是通过影响个人价值观而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 政治制度和氛围 政治和经济是相互影响的,政治不仅影响到一国的经济体制,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组织体制,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政治制度和氛围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追求,从而对职业生涯产生影响。 通过分析和了解影响职业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助于我们 个人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取得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方向,提供奋斗策略; 2.突破生活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6.重新认识自身的价值并使其增值; 7.发现新的职业机遇; 8.增强职业竞争力; 9.将个人、事业与家庭联系起来。

中国社会环境分析及室内设计前景分析

中国社会环境分析 一、知识经济对我国的影响与挑战 当前,世界已经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带来了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知识不但在这场革命中成为经济的直接驱动力,而且掀开了新时代的篇章。知识经济时代的显著特点是:1、以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不断增加;2、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变迁,科技经济日趋全球化;3、科技革命创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4、各国更加重视知识人才及教育的基础作用,这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5、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人们的观念也迅速更新变化,知识的价值也越来越突出。 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影响是广泛而深远的,必将引起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以至思想观念发生前所未有的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为人类社会开辟了新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和经济转型的双重影响之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国情极其复杂。就经济而言,地区发展不平衡,多种所有制、多级技术水平并存,企业制度处于调整变革之中,产业结构处于大的变动之中,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亟待提高。我国要赶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二、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取得长足发展、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然结果。知识经济对产业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1、知识型经济在产业经济的增长中,主导作用日益明显;2、知识经济将引起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和产品构成的全方位变化;3、知识经济将促进企业重构; 4、知识经济的兴起必然引起劳动力的结构性转移。 我国的产业经济要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以下问题需要解决:1、产业的生产结构与社会的需求结构有一定差距,不太适应全球性知识经济来临造成的产品迅速更新和人们消费需要的变化,导致有效供给不足和部分生产过剩并存的局面;2、新兴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缓慢,如第三产业发展不足,且处于无序竞争状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够理想;3、产业素质和企业结构不太合理,不能较好地适应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多样化、精密化和高层次的要求;4、产业间关系不够协调,难以实现相互促进、良性循环发展。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从本世纪末到下世纪初,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将按以下发展战略进行。(1)加快创建完全基于知识的产业———第四产业这里所指的第四产业指完全基于知识生产、传输和直接商品化的产业,不包括知识密集度很高的制造业,如信息设备制造等。在知识经济下,研究与开发(R&D)将成为全社会的系统产业。这在发达国家已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除了以企业为市场主体的R&D活动以外,市场将出现以研究机构和中试基地为主要形式的产业R&D服务公司。教育成为具有经济活动性质的产业,将成为一种投资和消费活动,是知识的继承、传递、扩散及进化的主要途径。除义务教育外,相当部分的教育机构将逐步成为市场经济的独立法人,其行为受市场规律与政府宏观调控的双重引导;信息服务业,包括知识、信息的传输———通信,知识的社会分布调整———咨询,知识的载体优化调整———猎头(人力资源中介代理),是知识经济中最活跃、产出最丰富、改变社会最剧烈的因素。此外,知识经济中的重要工具性产业,如计算机软件业、科学学或技术学、智能开发等,将成为知识经济社会的指导性行业。目前,我国电信业、软件信息业、人才交流市场的快速发展印证了以上的观点。(2)在制造业中大力培植以高新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传统第二产业中的一部分行业将会被淘汰,而知识密集度较高的那部分制造业将成为朝阳行业。随着知识更新日益加快,在第二产业或制造业中还将激发出许多新兴的产业,如微电子、信息设备制造、智能机器人、芯片技术、基因工程、遗传改良、人脑开发等。这些新兴产业均是21世纪先导性的产业。目前,我国以通信设备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

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与社会环境分析

华为公司的发展战略与社会环境分析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中国广东深圳市的生产销售电信设备的员工持股的民营科技公司,于1988年成立。是电信网络解决方案供应商。华为的主要营业范围是交换,传输,无线和数据通信类电信产品,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的业务涵盖了移动、宽带、IP、光网络、电信增值业务和终端等领域,致力于提供全IP融合解决方案,使最终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终端享受一致的通信体验,丰富人们的沟通与生活。 ■华为发展战略关键词: ·1、狼性文化:华为公司自创业以来,就一直在奉扬土狼精神,任正非在他的一次讲话中提到,“企业要想前进,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从华为的实践来看,华为特殊的狼性精神实质就在于追求卓越的进攻精神,这是华为“狼性”的核心。 ·2 、人才牵引:在华为人看来,机会、人才、技术和产品是公司成长的主要牵动力。机会牵引人才,人才牵引技术,技术牵引产品,产品牵引更大的机会。在这4种牵引力中,人才所掌握的知识处于最核心的地位,这是一种迥异于我国传统企业的人才理念、市场观念。以此为基础,华为从英国引进任职评价体系,又请美国HAY公司作薪酬顾问,通过消化吸收,华为逐步形成自己的人才管理关系。 ·3 、国际化: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自主创新的冲动也来自于同国际巨头的竞争的压力。在所有以“国际化”为企业使命的中国企业中,华为可能是动作最快、成效最显著的一个,九年间,华为海外销售额增长了 300 多倍,华为品牌在全球范围的知名度越来越响。 ·4 、中西合璧:西方人崇尚法治,而东方人则倾向于人治。华为的管理,始终是中西方管理理念的碰撞和结合。从流程和财务制度这些最标准化甚至不需质疑的“硬件”开始,从制度管理到运营管理逐步“西化”,潜移默化地推动“软件”的国际化。 ·5 、技术优势:锻造企业的强大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要靠技术优势。华为自始至终都深信这一点,它把核心技术创新当作企业的生命线。华为非常注重技术积累,它不作重复的发明,不犯重复的错误,时刻盯紧世界通信产业最新科技成果,站在科技最前沿。从交换机到3G技术,充分利用人类的知识存量为社会创造新的价值。 ■外部环境分析: ·1.Policy——政治与法律环境 中国电信服务业市场业已形成的数网竞争体制还只是一个开端。因为在中国目前任何基础电信服务市场,政府颁发经营许可证数量的多寡与市场竞争局面能否形成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在我国紧锣密鼓地起草电信法的同时,美、德、英、日、韩等国也对本国电信法进行了修订,这些国家电信立法规则变化的新动向,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世界电信立法中一些共同的规律,反映了电信立法的趋势和方向。 ·2.Economic——经济环境 世界信息经济和互联网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通信设备制造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发展空间,使其成为目前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中国医药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3 中国医药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3.1 中国医药行业的经济环境分析 21 世纪的中国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增长势头仍将长期保持。作为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保证医药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前提,但作为典型的消费类行业,刚性的需求原则以及明显的弱周期性特点决定了医药行业对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因此行业受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国民经济运行中的以下特点对医药行业发展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1)国内市场销售增速加快,城乡消费较快增长带动医药市场消费规模2010 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7886 亿元,同比增长 22.0%,比上年同期加快 6.1 个百分点。分地区看,城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53165 亿元,增长 22.7%;县及县以下零售额 24721 亿元,增长 20.6%。在医药需求刚性化、社会人口高龄化以及农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医药市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意愿都获得极大的提升,医药行业的总体规模有望保持持续快速增长。 (2)CPI 涨幅继续放缓,PPI 涨幅出现回落 2010 年上半年,居民消费价格上涨 7.0%,涨幅比上年同期高 2.9 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回落 0.9 个百分点。9 月份,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价格同比上涨 2.6%,其中,西药价格上涨 1.3%,中成药价格上涨 4.5%,医疗保健服务价格上涨 0.1%。居民消费价格增速的放缓导致医药行业价格涨幅有限。 2010 年上半年,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 6.9%(9 月份上涨 5.3%),涨幅比上年同期高3.7 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上涨 8.3%(9 月份上涨 9.1%,涨幅比上月回落 1.0 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同期高 5.6 个百分点。 (3)城镇新增就业增加,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带来医药行业成长空间。2010 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848 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370 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 104 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1865 元,同比增长 14.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7.5%;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 3971 元,增长 19.6%,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11.0%。在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宏观环境下,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拉动了医药行业内生性消费的增长。与此同时,在国内医疗需求未充分释放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由支付能力提升带来的需求扩容也将继续推动医药行业保持确定性增长。 3.2 医药行业的政策环境分析 中国医药业在近几年来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医药分家、药品降价、药价放开、处方药、连锁经营、医疗保险制度、新的《药品管理法》及《药品

中国文化环境分析

中国文化环境分析 社会结构: 目前,一个与现代社会经济结构相适应的社会阶层结构已经初步形成,还正在发展之中。新产生了一个私营企业主阶层。有关部门统计,1995年以来,私营企业主每年增加约80万人,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私营企业主阶层还将继续发展。这是个应运而生的社会阶层。社会中间阶层正在逐渐成长。 集体主义,是主张个人从属于社会,个人利益应当服从集团、民族、阶级和国家利益的一种思想理论,是一种精神。它的最高标准是一切言论和行动符合人民群众的集体利益,这是共产主义和无产阶级世界观的重要内容。 语言: 汉语为主,学习和掌握英语的人也越来越多。

教育: 正规教育是个人现代学习的现代社会所必需的必须的语言、概念和数学技能的媒介。它直接或间接的传授价值观和规范也是国家竞争优势的主要决定因素。 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现役军人的人口中,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19636790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187985979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519656445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58764003人(以上各种受教育程度的人包括各类学校的毕业生、肄业生和在校生)。 同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由3611人上升为8930人;具有高中文化程度的由11146人上升为14032人;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由33961人上升为38788人;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由35701人下降为26779人。 中国九年义务教育正在有计划、分阶段地实施,全国已有91%人口的地区普及了小学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形式多样的成人教育和民族教育也得到很大发展;初步形成了多种层次、多种形式、学科门类基本齐全的体系。国际教育交流和合作也得到广泛开展。 信仰: 儒学体系最核心的价值伦理是忠诚、互惠的责任和对别人以诚相待。儒学中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一、社会文化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一)社会文化和企业文化的关系 每个社会都有它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文化,它以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为基础,随着社会的变革而变革,具有自身的规模和历史连续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企业文化是与社会文化环境和背景相呼应的,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而发展;但它又对周围环境发生作用,并影响整个社会文化。所以企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这种关系具体表现在精神、思想、道德、价值观和作风等方面,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每个社会都继承和发展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学习、劳动和生存方式,并将其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传给后代,社会文化具有明显的传承性。企业文化也具有这种特征,因为它是社会文化影响、渗透的产物,是社会文化融于企业活动之中而形成的经营管理的结合物。企业文化依据社会恰当的行为所应共同遵守的信仰、准则、习惯以及规则、规范为主要内容,但又表现为企业员工自觉悟守的特有价值观念。因此企业文化既以社会文化作为其生长的土壤,又按照自身的规律演变和发展;既是社会文化的具体体现,又是企业经营管理最高层次的意识形态的反映。所以说企业文化与社会文化既有共同的结合面,又存在着不容忽视的企业独特的个性。 (二)社会文化熏陶下的企业价值观 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企业价值观,当我们培养和认定企业价值观时,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需要坚持以下原则:第一,以人为本的管理价值观;第二,以强国富民为本的共同价值理想;第三,以事业为本的人生价值取向;第四,以绩效和能力为本的主体价值取向;第五,以诚信为本的道德价值取向。此外,建设企业文化时还要以民族文化为根本,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成果,同时吸收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企业文化。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 企业文化根植于民族文化的土壤中,企业的价值观念、行为规范等无不打上民族文化的烙印。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多彩的内容。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发端,中华民族文化不仅哺育了中华民族,对大和民族、高丽民族等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而且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人类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文化是企业文化的摇篮,是企业文化的根。重新建构新型的社会主义企业文化,需要继续从我国民族文化中汲取营养,继承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 我国历史悠久,具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这些文化总体上讲是围绕以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家族为本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这一基本精神而展开的。其中充满了矛盾,也具有鲜明的两重性。用现代的眼光看,它是积极与消极、进步与保守、主动与主静、务实与务虚、制天命与畏天命、天人之分与天人合一、自强与自粤、重理性与重直观、开放与封闭、创新与调和持中等杂糅在一起的混合体,其申有精华,也有部分腐朽没落的糟粕。对于当前的企业文化建设,前者将成为我们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后者则构成我们不小的文化包袱。糟粕得不到抑制,会加剧企业文化的冲突,阻碍企业发展;精华得不到弘扬,新型的企业文化将失去根基,难以建构,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企业管理现代化问题。所以,对我国传统文化应采取扬弃的态度,在分析、认清中国传统落后文化对现实企业消极影响的同时,还要认真总结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使其发扬光大,成为推进企业文化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几个方面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团体意识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家族团体主义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之上的,在一个家族团体内,以家族利益力最高目标,追求家族利益的最大化,强调团体(整体)重于个人,个人无条件服从整体,强调家族内部以伦理关系为基础的和谐与稳定。这种文化固然有压抑个性、不利于创新和竞争的消极作用,但它作为一种持续了几千年的群体精神,对今天的企业文化建设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企业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可以视酣一个小家族",去掉封建性,保留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与市场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是不矛盾的。增强企业员工的"家族"观念,有利于企业的整体利益以至国家利益,形成团体凝聚力和竞争力,重构人们以团体利益为重的团体精神。日本企业较好地利用了家族团体主义的传统,较好地处理了个人同企业

医疗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医疗行业宏观环境分析(PEST 分析) 1、政治环境 中国医药业在近几年来改革的步伐明显加快。医药分家、药品降价、药价放开、处方药、连锁经营、医疗保险制度、新的《药品管理法》及《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法规的出台,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让人目不暇接,而所有改革的落脚点却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增强中国医药企业的竞争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是医药卫生改革的重点,也是更为艰巨的任务, 更是切实缓解群众“看病贵、看病难” 问题的关键。2010 年一季度,《关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及相关配套政策措施陆续落实,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逐渐步入正轨。由于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提出了“一个目标、三个领域、九项任务” 的总体设计,形成了比较全面、系统、完整政策框架,为我国公立医院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指导方向,并将对医药行业产生多方面影响。 2、经济环境 21 世纪的中国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成为世界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并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增长势头仍将长期保持。作为一、二、三产业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是保证医药行业发展的经济基础与前提,但作为典型的消费类行业,刚性的需求原则以及明显的弱周期性特点决定了医药行业对宏观调控具有一定的防御性,因此行业受国内经济波动的影响相对较小。

在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的宏观环境下,居民自我保健意识的逐步增强拉动了医药行业内生性消费的增长。与此同时,在国内医疗需求未充分释放以及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推进的大背景下,由支付能力 提升带来的需求扩容也将继续推动医药行业保持确定性增长。 3、社会文化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阶层结构发生了新的变化,橄榄型社会阶层结构的形态特征,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头小、中间大。我国形成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这“两个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这“两个阶级一个阶层”。我国的社会结构是随着历史变化而在不断变化的,社会风格随着社会结构改变而不断改变,社会结构影响消费基础,社会风格影响消费习惯。从封建社会到现代的社会主义社会,经历了一百多年的时间,社会结构和社会风格的变化对我国现代医药制造业的影响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从传统中国人主要消费中药到近代的西药引进,都体现了中国社会消费风格的一种改变。 传统历史上,我国是个典型的封建制农业国家,社会阶级主体就两种:农民和封建地主。阶级的对立性使得社会呈现出一种独特的面貌,再加上整个社会医药文化的影响,当时社会主要以传统的中药材为主。直到近代,西药才作为一种泊来品渐渐出现在中国富人家庭,由于价格昂贵,普通家庭无法消费,需求量很小,也不容易为传统中国居民所接受。

中国创业环境分析

中国创业环境分析 在中国的创业环境中,诸如市场机会、文化和社会规范、政府税收优惠、有形基础设施等方面我们拥有一定的优势地位,但是在金融支持、研究开发转移、商务环境和创业教育等方面差距仍然很大,这些都成为制约中国创业活动的重要瓶颈因素。在金融支持的途径方面,诸如创业投资、IPO以及权益资金、债务资金和政府补贴方面中国处于很低的水平,因此需要进一步拓展创业金融支持的途径。此外在商务环境方面,我们相对于亚洲GEM参与国家和地区也有明显的差距,我们也需要进一步创造有利于创业的商务环境,为创业企业创造更好的信息咨询、法律和会计服务。在研究开发方面,亚洲国家相对于GEM其他发达国家都有明显的差距,因此,需要注重研究开发的转移以及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 金融支持 从GEM参与国家和地区的情况来看,创业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有三种途径:一是私人权益资本,包括自有资金、亲戚朋友借贷和引入私人股权筹集资金;二是创业资本融资;三是二板上市融资。一般而言,在创业企业的早期阶段,主要以私人权益资本和创业资本两种形式为主。从全球范围看,创业的金融支持最主要的来源是私人权益资本,只有以色列是一个例外。中国的创业活动中几乎看不到创业资本的部分,中国创业的金融支持最主要的来源是包括自有资金、亲戚朋友投资或其他的私人股权投资。 政府政策 政府的创业政策是指激励创业的政策,包括对创业活动和成长企业的规定、就业的规定、环境和安全的规定、企业组织形式的规定、税收的规定等。政府政策包括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我国政府在为创业提供的政策方面,与GEM其他成员相比有优势,也有劣势。 中国地方政府在制定政策时把新成立和成长型公司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但是中央政府没有表现出同样的导向。相对于其他GEM成员,中国初创企业的税务负担比较低,而且,创业企业面对的税务和其他管制是相对稳定的。我国地方政府对新成立企业优先扶持,而且税收政策方面也是明显优惠于其他国家的新创企业,但是,政府政策的劣势方面也很明显,一是政府通过直接扶持促进创业方面低于均值,对新公司的成长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二是新公司的审批成本高,对该项的评价值已经接近均值水平。因此,在政府直接扶持、中央政府政策制定方面和新企业审批效率方面中国有差距。 政府项目 政府项目支持作为创业环境的独立要素,是政府政策的具体化。政府项目不限于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项目,尽管这是我国政府项目的基本形式。政府项目还包括政府为创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的组织。 和GEM的参与国家与地区相比,我国在政府提供资金和政策支持的项目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例如,我国的科技园和孵化器对创业的贡献就比其他国家和地区大得多,这是我们在政府项目上的优势,应该保持。但是,在政府为创业提供服务、支持和帮助的组织方面,我国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当前中国女性地位变化的社会环境分析

?首页 ?浏览发现 何清漣.当前中国女性地位变化的社会环境分析 2008-04-03 01:10:47来自: [已注销] 当前中国女性地位变化的社会环境分析 影响当代中国妇女人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社会压力 压力之一:失业率高、就业难 压力之二:工作中的性骚扰 压力之三:婚姻家庭的脆化 婚姻的实用化与性的商品化 妇女生存状态对社会的影响 早在八十年代就有研究者发现,中国妇女的地位并没有随着经济改革的进展而上升,相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妇女的地位出现了很不乐观的劣化趋势。根据世界上常用的衡量妇女社会地位的七项指标来判断(即妇女就业率、对待男婴女婴的态度、男女青少年入学比例、男女青年就业比例、妇女在国家机构重要领导

岗位上的职务比例、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妇女个人财产在社会财富中的比例),中国除了妇女就业率为世界第一(56%)之外,其他六项指标均不理想;若按这些指标综合衡量,在世界上的160多个国家中,中国妇女的地位排列为132位。这些指标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妇女总体上的实际地位,但若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妇女的具体状况,则还需要进行专题研究。本文主要分析的是中国妇女目前所面对的社会环境。李小江、唐灿等优秀女学者在妇女问题研究领域里贡献良多,我作为一位女性,虽然比较关心妇女问题,但以前除了写过几篇有关女性现状的学术漫谈文章外,一直未深入研究过中国的妇女问题。去年春天应邀到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大学访问,指定的演讲题目之一就是中国的妇女问题。我在搜集资料、准备讲稿时发现,中国目前存在的妇女问题非常严重,但并没有男性学者参与研究。难倒妇女问题的研究应该是女性学者的专利吗,难道全社会不应该来共同关心中国女性当前面临的痛苦和困难吗?希望这篇文章提出的问题能引起学术界的重视。 影响当代中国妇女人生价值取向变化的社会压力 近几年来,中国的报刊杂志及文学作品反映出一个令人不安的变化,即妇女的人生价值取向改变了,由原来要求自我发展变成了从婚姻中寻找出路。这导致中国女性的自我定位发生极大变化。首先,妇女主要依照男性的要求设计自我的定位,如温柔美丽、善解人意、以男人的生活为自己的生活轴心、以她们所爱的男人的喜怒哀乐为自己的喜怒哀乐等。其次,自立自强的“女强人”不再被视为女人的成功典型,相反却在男性作者笔下的小说与电影中成为一种失败的社会形像,个个都面目可憎、非常可笑。[1] 第三,婚姻已被社会有意无意间渲染成女人成功的通道,不少女作者公开宣称,婚姻是女人的第二次投胎,其重要性绝不亚于第一次投胎,即所谓的“男人征服世界,女人则通过男人征服世界”。在各种传媒上连篇累牍地发表的小女人文章,把一些用各种手法(包括不光彩的手法)钓得“金龟婿”的女人描绘为成功的典型。第四,关于隐私、外遇的报导、文艺作品蔚然成风,银屏上涉及“第三者”的故事十分流行,而且对“第三者”已由八十年代的谴责转而成为同情兼隐隐的赞美。有的电视剧乾脆将妻子描述成非常讨厌、毫无可取的庸俗妇人,而第三者却靓丽、善解人意,几乎成了将男人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的天使。这不仅仅反映出中国的男性文人将自己的潜意识化为银幕(或文学)语言,这些故事的走俏还表明社会的广泛接受度。更令人感慨的是,居然还有无耻文人公开撰文,认为梁晓声谴责第三者现象是观念落后、思想陈旧的表现,并声称第

中国环境形势的分析

中国环境形势的分析: 1.局部地区和行业的部分环境指标有所改善 2.环境恶化状况尚未得到根本遏制 (1)城市空气环境质量退化 (2)水环境呈现复杂的流域性污染态势 (3)土壤环境质量退化 (4)生态系统更加脆弱 环境形势呈现的新特点: 环境风险上升、环境事故频发、群体性事件增多、环境损害加重。(如:中石油油管陕西渭南支线柴油泄漏、福建紫金矿业有毒废水泄漏、吉林千只化学原料桶冲进松花江就是典型的环境事故。)大中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越来越多,包括交通、电力、垃圾焚烧厂等;小城镇、农村的违法排污引发的环境群体性事件增多,特别是重金属污染等;大型现代化工业企业由于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流域性、区域性的污染事件增多。 中国环境问题成因分析 计划性发展目标的影响因素, 指以发展理念为主导的计划性经济发展政策所导致的环境外部性。(经济) 1.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加速环境恶化的动力性因素(经济) 2.对外贸易中粗放型增长方式是加剧资源环境压力的外部诱导性因 素(经济)

环境管理及环境政策方面的影响因素, 即是指有关环境管理的乏力及环境政策的滞后性。(政治) 直到1973年, 国务院环境保护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的成立, 才标志着我国环境保护工作开始进入正轨。此后相继出台和建立了一系列法律和法规, 如20世纪80年代逐步形成了谁污染谁治理, 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以及强化环境管理等三大政策, 与此同时还建立了三同时制度、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八项制度。90年代又明确提出要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目标, 陆续出台了5中国21世纪议程6 ( 1994)、5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6 ( 1996) 等重要决策和决定。2000年以来, 又相继出台了国家环境保护的“十五”及“十一五”计划, 强调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下大力气解决危害人民群众健康和影响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出的环境问题。到目前为止, 我国已经建立了30部法律法规及100多项行政规章制度, 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监督和促进我国环境污染的治理和改善, 使得“三废”的总量呈下降趋势。(硬盘坏了,哭。。。资料没了。填进“十二五”与十八大的政策) 社会生活方面的影响因素, 主要指社会生活的副产品如生活污水及垃圾等愈加成为了主要的污染源。(社会) 1.人口总量大且环境意识不强是造成环境问题的重要因素 2.不可持续的消费方式是影响环境问题的直接因素 一方面, 环境问题对社会发展的制约作用愈加凸显, 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各国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和制约因素。另一方面,环境问题带来并导致了不同程度、不同地域及国家之间的矛盾和冲突, 产生了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和政治经济等问题。并且, 这些问题并不能完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水平的提高而有所缓解, 也不能仅依赖于自然科学做出合理的理论解释, 而是需要一种更为综合性的学术视野。 实证分析表明,90年代以来,在影响中国环境演变态势的宏观经济因素中,居第一位因素是结构性因素。第二位因素是规模因素。第三位因素是经济技术因素。相对于前两位因素而言,技术因素发挥着

中国社会环境分析及室内设计前景分析

中国社会环境分析及室内设计前景分析 一、知识经济对我国的阻碍与挑战 当前,世界差不多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以高科技信息为主导的新型产业的崛起,带来了经济领域的一场空前革命。知识不但在这场革命中成为经济的直截了当驱动力,而且掀开了新时代的篇章。知识经济时代的明显特点是:1、以信息技术为要紧标志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球经济中的比重持续增加;2、经济与科技的结合日益紧密,产业技术升级加快,国际经济结构加速变迁,科技经济日趋全球化;3、科技革命制造了新的技术经济体系,推动了世界经济增长;4、各国更加重视知识人才及教育的基础作用,这已成为一个国家经济腾飞的关键因素;5、随着知识经济的进展,人们的观念也迅速更新变化,知识的价值也越来越突出。 知识经济对人类社会生活的阻碍是广泛而深远的,必将引起经济、政治、教育、文化以至思想观念发生前所未有的庞大而深刻的变化。知识经济时代为人类社会开创了新的进展前景。当前,我国正处于知识经济和经济转型的双重阻碍之中。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进展中国家,我国的国情极其复杂。就经济而言,地区进展不平稳,多种所有制、多级技术水平并存,企业制度处于调整变革之中,产业结构处于大的变动之中,科学技术总体水平亟待提升。我国要赶上知识经济时代的步伐,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二、经济结构与产业结构调整 我国正在进行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是经济进展的必定趋势,也是我国经济取得长足进展、经济体制从打算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必定结果。知识经济对产业经济的阻碍要紧表现在四个方面:1、知识型经济在产业经济的增长中,主导作用日益明显;2、知识经济将引起产业结构的大规模调整和产品构成的全方位变化;3、知识经济将促进企业重构;4、知识经济的兴起必定引起劳动力的结构性转移。 我国的产业经济要迎接知识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有以下咨询题需要解决:1、产业的生产结构与社会的需求结构有一定差距,不太适应全球性知识经济来临造成的产品迅速更新和人们消费需要的变化,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环境分析三篇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社会环境分析篇一 社会环境对每个人的职业生涯乃至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通过对社会大环境进行分析,了解所在国家或地区的经济、法制建设发展方向,寻求各种发展机会。影响职业生涯的社会环境因素包括: 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企业相对集中,优秀企业也就比较多,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比较多,因而有利于个人职业的发展;反之,在经济落后的地区,个人职业选择的机会就相对较少,个人职业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社会文化环境 社会文化是影响人们行为、欲望的基本因素。它主要包括教育水平、教育条件和社会文化设施等。在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个人能力受到良好的教育和熏陶,从而为职业发展打下更好的基础。 价值观念 一个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中,必然会受到社会价值观念的影响,大多数人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都是为社会主体价值取向所左右的。

一个人的思想发展、成熟的过程,其实就是认可、接受社会主体价值观念的过程。社会价值观念正是通过影响个人价值观而影响个人的职业选择。 政治制度和氛围 政治和经济是相互影响的,政治不仅影响到一国的经济体制,而且影响着企业的组织体制,从而直接影响到个人的职业发展;政治制度和氛围还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个人的追求,从而对职业生涯产生影响。 通过分析和了解影响职业的社会环境因素,有助于我们个人制定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使个人在变化的社会环境中不断取得职业生涯的发展. 职业规划的意义 1.以既有的成就为基础,确立人生方向,提供奋斗策略; 2.突破生活格线,塑造清新充实的自我; 3.准确评价个人特点和强项; 4.评估个人目标和现状的差距; 5.准确定位职业方向;

最新整理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社会环境分析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个人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分享的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希望对你有用。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一)1、社会环境分析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 t o 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目前社会对于通信类人才需要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我国的通信技术还不是很先进的情况下,具有一定能力的高水平毕业生一定会得到企业的青睐。所以说在校加强通信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会在就业时有一定的专业优势。 2、职业环境分析 (1)行业分析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

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高,首先是产品的质量好,服务到位。 所以在电器销售行业,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当今没有多少企业是在真正的做服务,从营销观念的角度出发,连市场营销的观念没有达到,当今电器产品营销服务人才的机会很多。 (2)职业分析 当今的消费者有关电子的消费知识在增长,挑选的余地也很大,仅仅能说会道、热情周到的服务已远远不能如早期一样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应该如何进行市场的开拓,培养重视的客户?所以,将专业知识与营销技巧结合,成为我的选择。 家庭环境分析 每个人的第一任老师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至关重要。 小的时候舅舅和舅妈从韩国回来探亲,经常给我讲韩国伟人世宗大王()的事迹,他创立具有简单和精确的朝鲜文字母,颁布了《训民正音》,从而使朝鲜人民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后来又听说许多民间故事和歌曲,如石头爷爷,歌曲《阿里郎》等,使我能够感受到韩国的

当今社会环境分析

当今社会环境分析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当今我国国际环境浅析 冷战结束以来,国际关系经历着根本性和结构性的整体变化过程。这一过程大体同我国改革开放逐步走向成功和作为强国崛起的过程同步。换言之,国际环境的变化将在长时期内影响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国家统一的过程,也将影响着我国的国际地位。当今的国际环境问题是一个需要研究的重大课题。 一、当今总体国际形势和国际环境分析 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在! 理论探讨 关系和东西方关系中经历了所谓“全面缓和”的过程(包括政治缓和与军事缓和),加上 当 今我国国际环境浅析 多极化进程大大加速,世界上存在

着“总体和平”的局面。“总体和平”就是没有“全面战争”或“世界大战”,但不排除有局部战争和地区性武装冲突。冷战结束后,国际关系基本延续了这一局面。第二,在国际关系中,经济因素已占据主导地位,对国际关系的长期走势具有极大的制约影响。无论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发达 李义虎 国家,国内的经济建设和经济社会改革是它们面临的首要任务,是它们决定国内政治和对外政策的基础和前提。经济发展要求各国进行经济方面的合作,尤其是经济全球化浪潮使国际上的相互依存结构更加稳定。第三,从各国、包括西方大国的国家战略和政策导向看,和平的外交政策仍是它们的主导方面。在出现国际争端和冲突时,“政治解决”和“和平解决”是处理问题的主要方式。 虽然和平与发展的主题没有发生变化,但“天下并不太平”。据有关统计,

冷战时期的 准则和国际关系基本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和平与发展还是不是时代的主题’ 我认为,尽管国际社会出现了少有的动荡、分化和改组的局面,但是和平与发展这一时代主题并没有发生变化。这主要是因为:第一,世界上“总体和平”的局面仍得以维持发展。冷战后期,由于美苏 局部战争和较大规模的地区性武装冲突大约每年有*起,而冷战结束后每年大约有#!起, 局部战争和地区性武装冲突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多了。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年鉴,世界上发生的局部战争和地区性武装冲突的烈度比冷战时期更大。而且,许多国际危机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危机”,而是接近于局部战争的边缘。如最近的巴以冲突就被称为“半个局部战争”。在其他有关地区发生的危机也明显带有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

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社会环境分析范文》的内容,具体内容:社会环境分析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个人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希望对你有用。(一)1、社会环境分析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 社会环境分析是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帮助个人更好地规划自身的职业生涯发展。下面是由我分享的,希望对你有用。 (一) 1、社会环境分析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目前社会对于通信类人才需要还是比较大的,特别是我国的通信技术还不是很先进的情况下,具有一定能力的高水平毕业生一定会得到企业的青睐。所以说在校加强通信方面的专业知识学习,会在就业时有一定的专业优势。 2、职业环境分析 (1)行业分析 二十一世纪进入信息时代,席卷全球的信息科技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信息产业已成为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人们对电子产品的要求高,首先是产品的质量好,服务到位。 所以在电器销售行业,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是至关重要的,当今没有多少

企业是在真正的做"服务",从营销观念的角度出发,连市场营销的观念没有达到,当今电器产品营销服务人才的机会很多。 (2)职业分析 当今的消费者有关电子的消费知识在增长,挑选的余地也很大,仅仅能说会道、热情周到的服务已远远不能如早期一样获得消费者的信任。应该如何进行市场的开拓,培养重视的客户?所以,将专业知识与营销技巧结合,成为我的选择。 家庭环境分析 每个人的第一任老师是自己的父母,所以家庭环境对一个人的性格、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至关重要。 小的时候舅舅和舅妈从韩国回来探亲,经常给我讲韩国伟人"世宗大王"()的事迹,他创立具有简单和精确的朝鲜文字母,颁布了《训民正音》,从而使朝鲜人民有了自己的语言文字,后来又听说许多民间故事和歌曲,如"石头爷爷",歌曲《阿里郎》等,使我能够感受到韩国的文明文化,我就像进入了梦境一样,想更加深入的了解韩国文化,而且现在家里经济状况好了,我的父母非常支持我到韩国留学和工作。 另外,我从小就对老师有一种感恩和向往。因为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课间到冰场滑冰,不小心跌倒将眉颊骨碰裂,晕了过去,眉角血流不止,是老师把我送到了医院,记得当时下的鹅毛大雪,当时我的父母没有及时赶来,是老师在我身边一直照顾着我,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照顾婴儿一样,让我在爱的海洋里渐渐康复,更让我了解做一名老师的意义,使我在以后学习生活中让我更加的尊敬师长、更加的珍惜我的学习生活,从那个时候

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分析 当前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1)政治环境引导着企业营销活动的方向,关乎着职业发展的前景与变化,要 想在当今社会找到一份满意的职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社会环境的分析与洞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国家的政局稳定与否,会给企业营销活动带来重大的影响。如果政局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就会给企业营销造成良好的环境。相反,政局不稳,社会矛盾尖锐,秩序混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市场的稳定。企业在市场营销中,特别是在对外贸易活动中,一定要考虑东道国政局变动和社会稳定情况可能造成的影响。 政治环境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国家政府所制定的方针政策,如人口政策、能源政策、物价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等,都会对企业营销活动带来影响。例如,国家通过降低利率来刺激消费的增长;通过征收个人收入所得税调节消费者收入的差异,从而影响人们的购买:通过增加产品税,对香烟、酒等商品的增税来抑制人们的消费需求。 相关资料表明在国际贸易中,不同的国家也会制定一些相应的政策来干预外国企业在本国的营销活动。主要措施有:(1)进口限制;(2)税收政策;(3)价格管制;(4)外汇管制;(5)国有化政策。 因此,社会政治环境的发展与变化,对我们将来的职业生涯产生很大的影响,我们不能左右时代这个大的环境,能做的就是适应这个环境,去洞察与分析政治环境,最大程度的实现自己的价值,规划好自己的职业生涯。 2、法律环境分析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生活在这样一个依法治国的国家里,我们无时不刻不在感受到法律对于我们的重要性,维护这个社会正常的秩序。我们的法律观念深深地映在我们的脑海里。当然对于我们的职业生涯,社会的法律环境起着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要想规划好职业生涯,则必须认真的分析当前的法律环境对我们的影响,这是一个法治社会所必须的。 相关资料表明,法律环境是指国家或地方政府所颁布的各项法规、法令和条例等,它是企业营销活动的准则,企业只有依法进行各种营销活动,才能受到国家法律的有效保护。近年来,为适应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需要,我国陆续制定和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企业法》、《经济合同法》、《涉外经济合同法》、《商标法》、《专利法》、《广告法》、《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十三五”时期的国际国内环境分析

“十三五”时期的国际国环境分析 [摘要]“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 性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这是对我国发展背景和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综合分析“十三五”时期的国际国环境,可以发现“十三五”时期对我国来说,仍然是可以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认识这一时期的国际国环境,对于完成“十三五”规划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当前和今后的发展规划制定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十三五”规划;国际国环境;小康社会;发展目标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实现的五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取得决定性成果的五年,是为实现第二个“一百年”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开启里程碑式的新起点。“十三五”时期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前所未有。这是对我国发展背景和形势作出的重大判断。 “十三五”时期,就我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来看:和平、发展、合作仍是当今世界的主流。同时,全球发展将表现出相互关联、相互推动的以下四大趋势: 第一,全球经济仍处于黄金增长期,南方国家迅速崛起。当前,全球经济仍然处于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具有长期性和复

杂性,世界经济和贸易进入恢复性增长期。虽然面临着后危机时代经济衰退的挑战,但是由于南方国家的强劲动力,全球经济仍处于黄金增长期。到2020 年,全球经济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同时,全球产业结构持续调整升级;贸易自由化仍是世界经济发展主流,但贸易自由化与贸易保护主义的矛盾仍将在长时间存在;全球对外贸易投资体系的突出变化是对外直接投资的流入与流出相互作用,从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投资、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投资,转变为南方国家向南方国家投资、南方国家向北方国家投资,中国不仅将成为吸引外国直接投资的最大国,还将成为对外投资的最大国。 第二,国际政治格局大调整,趋于多极化、化。随着美国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相对下降,由美国所建立起来的金融、军事、科技、文化领域的霸权体系格局将很快被中国的迅速崛起所打破,美国将不得不更多地与中国主动开展全球合作,分享国际事务的领导权客观上就使得“三强”(美国、欧盟、中国)成为世界事务的主导者 或领导者,G20 成为国际经济事务协调的主要平台。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的角色将发生重大变化,不但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格局,也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角色,中国从全球规则的被动执行者变为主动制定者,从全球公共产品的“搭车者”变为“提供者”,从全球事务的“跟随者”变为“领导者”。 第三,占据创新的制高点,成为国与国竞争的焦点。创新能力将是决定一国在国际竞争中成败与否的关键因素。未来一段时期,全球将进入科技创新活跃期,无论是科技成果的产出,还是科技市场的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