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人教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人教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人教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人教生物必修一试卷及答案

一、多选题

1.{下图为真核细胞蛋白质合成和转运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由双层膜包被的结构有①⑤⑥

B.图中与胰岛素合成有关的结构有①②③④⑤

C.若②合成的是丙酮酸脱氢酶,则该酶在⑥中发挥作用

D.若②合成的是染色体蛋白,则该蛋白会运送到①⑤⑥中

2.{某些生物学家认为病毒不是生物,他们的理由包括()

A.缺酶系B.离开寄主无生命现象C.没有细胞构造

D.缺蛋白质 E.缺核酸

3.{下图为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的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DNA与RNA在核苷酸上的不同点表现在②③方面

B.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胞内的②只有一种

C.若③是尿嘧啶,则该核苷酸一定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

D.人体遗传物质中的③有5种,②有2种

4.{下图甲中①②表示目镜,③④表示物镜,⑤⑥表示物镜与玻片之间的距离;乙和丙分别表示不同物镜下观察到的图像。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①比②的放大倍数大,③比④的放大倍数大

B.将视野里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时,应选用③,同时提升镜筒

C.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移动标本→转动细准焦螺旋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选用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

5.{如图为对刚收获的种子所做的一系列处理,据图分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①和②均能够萌发形成幼苗

B.③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

C.④和⑤指的是同一种物质

D.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只来自于种子的糖类

6.{下列关于实验的操作步骤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脂肪的鉴定实验中可在显微镜下看到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B.西瓜汁中含有丰富的葡萄糖和果糖,是鉴定还原糖的理想材料

C.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

D.鉴定蛋白质的双缩脲试剂A液与B液要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

7.{爱尔兰研究人员认定,人体消化系统内“隐藏有新器官-肠系膜”。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肠系膜由相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B.单细胞生物没有器官这一结构层次C.肠系膜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其他器官没有联系D.肠系膜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

8.{许多种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无机盐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非常重要B.无机盐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

C.有的可与糖类结合形成脂肪D.细胞中的无机盐主要以分子状态存在9.{如图所示是一组动物活细胞有丝分裂图,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b c d e

A.b图细胞将出现细胞板,并缴裂成两个子细胞;c图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和DNA数相等B.上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顺序是a→c→e→d→b

C.该生物与高等植物有丝分裂的区别在a、c和b图所处的时期,b时期核膜、核仁逐渐消失

D.d图细胞为观察染色体形态的最佳时期,此时的赤道板即为初始的细胞壁,含纤维素和果胶

10.{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中生物都含核酸

B.蓝藻和金鱼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二者所含光合色素相同

C.b中生物的遗传物质都存在于拟核中

D.c中生物都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

11.{如图为人体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图中①~⑦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不同的生理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减弱,分化能力增强

B.②③④的形成过程中细胞中央出现赤道板

C.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相同

D.进入c过程的细胞的酶活性普遍降低,代谢减慢

12.{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色素丁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

B.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C.在开花季节采下水稻的新鲜叶片做实验,其结果与图中结果相似

D.研磨时未加CaCO3,滤纸条上四种色素可能都不出现

13.{细胞内生物膜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了广阔场所,不同细胞器增大膜面积的方式可能不同。下列有关细胞器增大膜面积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堆叠来增大膜面积

B.内质网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中

C.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小泡而增大膜面积

14.{为了研究2个新育品种P1、P2幼苗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人员分别测定了新育品种与原种叶片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表述合理的是

A.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植物的品种

B.15℃时P1、P2单位时间制造的葡萄糖相等

C.P1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不一定为25℃

D.在25~40℃范围内,P1净光合速率受温度影响比P2大

15.{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有学说认为,真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可能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蓝细菌,即蓝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二者形成共生关系而共同进化。最近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罕见细菌,细胞内有许多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能够利用阳光维持生存。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蓝细菌、罕见细菌和原始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蓝细菌、罕见细菌和原始真核细胞内都有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

C.上述各种细胞均能以叶绿体为基础进行光合作用实现自养生活

D.叶绿体起源过程中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可能成为了叶绿体的外膜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多选题

1.AB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⑥依次是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双层膜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A正确;

B、胰岛素是由核基

解析:AB

【解析】

分析题图:图中①~⑥依次是细胞核、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双层膜的结构有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A正确;

B、胰岛素是由核基因控制合成的,在核糖体上合成,在内质网、高尔基体中加工,线粒体供能,B正确;

C、丙酮酸脱氢酶催化丙酮酸脱羧反应,应在线粒体中发挥作用,C错误;

D、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没有染色体,不需要染色体蛋白,D错误。

故选AB。

2.ABC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内部的遗传物质为核酸。

【详解】

病毒只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DNA或RNA)组成,

解析:ABC

【解析】

【分析】

病毒是一类结构十分简单的微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主要有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内部的遗传物质为核酸。

【详解】

病毒只由蛋白质和一种核酸(DNA或RNA)组成,没有细胞结构,只能寄生在活细胞中,依靠宿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才能进行复制增殖。所以某些生物学家认为病毒不是生物的理由可能是因为病毒缺乏复制增殖的有关酶系、离开寄主无生命现象和没有细胞结构。故ABC 符合题意,DE不符合题意。

故选ABC。

3.AC

【解析】

【分析】

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碱基,其中五碳糖有两种,含氮碱基有五种。

【详解】

A、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的五碳糖是核糖;DNA的含氮碱基是A、T、C、G,RN

解析:AC

【分析】

①是磷酸;②是五碳糖;③是含氮碱基,其中五碳糖有两种,含氮碱基有五种。

【详解】

A、DNA的五碳糖是脱氧核糖,RNA的五碳糖是核糖;DNA的含氮碱基是A、T、C、G,RNA的含氮碱基是A、U、C、G,A正确;

B、原核生物蓝细菌细胞内既有DNA又有RNA,故②有两种,B错误;

C、尿嘧啶是RNA特有的含氮碱基,故该核苷酸一定是尿嘧啶核糖核苷酸,C正确;

D、人体的遗传物质是DNA,DNA中的碱基③有4种,五碳糖②有1种,D项错误。

故选AC。

【点睛】

胸腺嘧啶是DNA特有的含氮碱基;尿嘧啶是RNA特有的含氮碱基。

4.ABC

【解析】

【分析】

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是,目镜成反比,物镜成正比。

【详解】

A、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②比①的放大倍数大,A错误;

B、将视野中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时,应换用

解析:ABC

【解析】

【分析】

镜头长短与放大倍数的关系是,目镜成反比,物镜成正比。

【详解】

A、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短,②比①的放大倍数大,A错误;

B、将视野中的标本从图乙转为图丙时,应换用高倍物镜,物镜的放大倍数越大,镜头越长,应选用③,但不能提升镜筒,B错误;

C、从图乙转为图丙,正确的调节顺序:移动标本→转动转换器→调节光圈→转动细准焦螺旋,C错误;

D、若使物像放大倍数最大,选用的组合一般是②③⑤,D正确。

故选ABC。

【点睛】

使用高倍镜的步骤:一转二移三转四调;换成高倍物镜之后,不能再动粗准焦螺旋,以免压坏玻片。

5.BC

【解析】

【分析】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

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据图

解析:BC

【解析】

【分析】

水在细胞中存在的形式及水对生物的作用: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据图示可知,①为种子晒干的过程,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③为种子燃烧后剩下的灰分,即无机盐,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

【详解】

A、失去自由水的种子仍保持其生理活性,用水浸泡后仍能萌发,失去结合水的细胞失去生理活性,浸泡后不萌发,②为种子烘干的过程,结合水被破坏,故②不能够萌发形成幼苗,A错误;

B、③为无机盐,在生物体内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B正确;

C、据分析可知,④为自由水,⑤为结合水,故④和⑤是同一种物质,但是在细胞中存在形式不同,C正确;

D、点燃后产生CO2中的C来自于种子的糖类、脂质、蛋白质等有机物,D错误。

故选BC。

【点睛】

本题比较简单,属于考纲中识记层次的要求,考查了自由水和结合水的相关知识,解答时考生只需识记相关水的功能即可。

6.BCD

【解析】

【分析】

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

解析:BCD

【解析】

【分析】

1、斐林试剂是由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

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还原糖,使用时要将甲液和乙液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含样品的试管中,且需水浴加热。

2、双缩脲试剂由A液(质量浓度为0.1g/mL氢氧化钠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

0.01g/mL硫酸铜溶液)组成,用于鉴定蛋白质,使用时要先加A液再加入B液。

【详解】

A、脂肪经苏丹Ⅲ染液染色后,可在显微镜下看到橘黄色脂肪颗粒,A正确;

B、西瓜汁呈红色,会对还原糖的鉴定实验造成颜色干扰,不利于观察,故西瓜汁不是鉴定

还原糖的理想材料,B错误;

C、斐林试剂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硫酸铜溶液)与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

0.01g/mL硫酸铜溶液)浓度不同,因此用于鉴定可溶性还原糖的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不可直接用于蛋白质的鉴定,C错误;

D、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时,应先加A液,再加B液,D错误。

故选BCD。

7.B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

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

解析:BD

【解析】

【分析】

生物膜系统

1、概念: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叶绿体、溶酶体等细胞器膜和核膜、细胞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2、功能:

(1)保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对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等过程起决定作用。(2)为多种酶提供附着位点,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场所。

(3)分隔细胞器,保证细胞生命活动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解】

A、肠系膜是人体消化系统内“隐藏”的新器官,故肠系膜由不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A错误;

B、单细胞生物直接是一个细胞构成一个个体,没有器官层次,B正确;

C、肠系膜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其他器官有联系,C错误;

D、肠系膜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D正确。

故选BD。

8.AB

【解析】

【分析】

1、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

解析:AB

【解析】

【分析】

1、细胞内的水以自由水与结合水的形式存在,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是许多化学反应的介质,自由水还参与许多化学反应,自由水对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具有重要作用,自由水与结合水比值越高,细胞代谢越旺盛,抗逆性越差,反之亦然。

2、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的形式存在,其功能:

(1)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成分。

(2)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如血液钙含量低会抽搐。

(3)维持细胞的形态、酸碱度、渗透压。

【详解】

A、无机盐对于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非常重要,A正确;

B、许多无机盐无机盐参与生物体的代谢活动,对于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B正确;

C、糖类与脂肪的元素组成均为C、H、O,无机盐不可与糖类结合形成脂肪,C错误;

D、在细胞中无机盐主要以离子状态存在,D错误。

故选AB。

9.ABC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处于分裂间期;b细胞处于分裂末期;c细胞中,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分裂前期;d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

解析:ABCD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a细胞处于分裂间期;b细胞处于分裂末期;c细胞中,核膜和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体,处于分裂前期;d细胞中,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处于分裂中期;e细胞中,着丝点分裂,处于分裂后期。

【详解】

A、根据图示可知,a图表示间期,b图表示末期,c图表示前期,d图表示中期,e图表示后期。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不会出现细胞板,且前期细胞核中染色体数和DNA数不相等,比例为1:2,A错误;

B、题述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出现的顺序是a→c→d→e→b,B错误;

C、动物与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主要区别在间期、前期和末期,即a、c和b图所处的时期,前期核膜、核仁消失,C错误;

D、d图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是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但赤道板是一个虚拟结构,并不是初始细胞壁,且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D错误。

故选ABCD。

10.AD

【解析】

【分析】

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

解析:AD

【解析】

【分析】

1.常考的真核生物:绿藻、衣藻、真菌(如酵母菌、霉菌、蘑菇)、原生动物(如草履虫、变形虫)及动、植物。常考的原核生物:蓝藻(如颤藻、发菜、念珠藻、蓝球藻)、细菌(如乳酸菌、硝化细菌、大肠杆菌等)、支原体、放线菌。

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结构,含有核酸和蛋白质等物质。

3.病毒只有一种核酸,DNA或者RNA。

【详解】

A、a中细菌和烟草花叶病毒都存在核酸,细菌中存在2种核酸(DNA和RNA),烟草花叶病只含有一种核酸(RNA),A正确;

B、蓝藻是原核生物,金鱼藻是真核生物,蓝藻和金鱼藻都能进行光合作用,蓝藻没有叶绿体,所含光合色素为叶绿素和藻蓝素,金鱼藻所含光合色素为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B错误;

C、b中烟草花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因此不存在拟核,C错误;

D、c中既有原核生物也有真核生物,二者都有核糖体,都能合成蛋白质,D正确。

故选AD。

11.A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变;b 表示细胞分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种类增多,但细胞数目不变;c表示细胞衰老、凋亡过程,是正常的生命历程,

解析:A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a表示细胞增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数目增多,但细胞种类不变;b表示细胞分

化过程,该过程中,细胞种类增多,但细胞数目不变;c表示细胞衰老、凋亡过程,是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

【详解】

A、a过程属于细胞增殖,b过程属于细胞分化,与①相比,②③④的分裂增殖能力减弱,分化能力增强,A正确;

B、②③④细胞形成过程中进行的分裂属于有丝分裂,但赤道板不是真实存在的结构,B 错误;

C、⑤⑥⑦的核基因相同,但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其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不完全相同,C错误;

D、c过程表示细胞衰老,进入c过程的细胞的酶活性普遍降低,代谢减慢,D正确。

故选AD。

【点睛】

12.AC

【解析】

【分析】

依据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实现色素的分离。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慢,其中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叶黄素次之

解析:AC

【解析】

【分析】

依据不同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实现色素的分离。溶解度大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快;溶解度小的色素,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慢,其中胡萝卜素溶解度最大,叶黄素次之,叶绿素b溶解度最小。色素带的宽窄与色素含量相关。

【详解】

AB、由题图可知,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丁色素的溶解度最大,在滤纸条上扩散得最快,A正确,B错误;

C、水稻在开花时节,生长旺盛,叶片呈绿色,用开花季节采下的水稻新鲜叶片做实验,其结果与图中结果相似,C正确;

D、CaCO3可保护叶绿素不被破坏,研磨时若未加入CaCO3,则甲、乙相对含量明显下降,但丙和丁不会消失,D错误。

故选AC。

【点睛】

明确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的实验原理,准确判断甲~丁四种色素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3.ABC

【解析】

【分析】

生物膜主要有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导致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正是由于丰富的生物膜系统上附着着多种多样的酶,各种化

解析:ABC

【解析】

【分析】

生物膜主要有蛋白质和脂质组成的。构成生物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大多数是可以运动的,导致细胞膜的结构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正是由于丰富的生物膜系统上附着着多种多样的酶,各种化学反应得以有序而高效的进行。在细胞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方面,生物膜系统也发挥重要作用。

【详解】

A、叶绿体具有双层膜结构,通过类囊体堆叠形成基粒来增加膜面积,A正确;

B、内质网是蛋白质的加工和脂质的合成的场所,通过折叠广泛分布于细胞质基质,B正确;

C、线粒体通过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来增大膜面积,线粒体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场所,C正确;

D、高尔基体通过产生小泡而减少了高尔基体的膜面积,产生的小泡通过与细胞膜融合增大了细胞膜的面积,D错误。

故选ABC。

【点睛】

本题的知识点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生物膜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生物膜系统的意义,对于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生物膜系统的意义的理解是本题考查的重点。

14.ACD

【解析】

【分析】

图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品种1和2的净光合速率都先上升后下降,且最适宜温度都是25度;品种1高于品种2,且两者都高于对照组,但是品种1下降的更快。

【详解】

A、据图分析可

解析:ACD

【解析】

【分析】

图分析:随着温度的升高品种1和2的净光合速率都先上升后下降,且最适宜温度都是25度;品种1高于品种2,且两者都高于对照组,但是品种1下降的更快。

【详解】

A、据图分析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不同品种的幼苗,A正确;

B、15℃时P1、P2净光合作用强度相等,由于两者的呼吸强度不一定相等,所以总光合强度不一定相等,B错误;

C、总光合强度=呼吸强度+净光合强度,由于不知道P1的呼吸强度,故P1参与光合作用的酶的最适温度不一定为25℃,C正确;

D、图中25~40℃范围内,最适净光合强度品种1高于品种2,且两者都高于对照组,但是品种1下降的更快,故P1净光合速率受温度影响比P2大,D正确。

故选:ACD。

15.ABD

【解析】

【分析】

据相关学说“真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可能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蓝细菌”,则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应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B、蓝细菌、罕见细菌

解析:ABD

【解析】

【分析】

据相关学说“真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可能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蓝细菌”,则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应具有一定的共同特点,据此分析作答。

【详解】

AB、蓝细菌、罕见细菌和原始真核细胞均具有细胞结构,均具有能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核糖体,且细胞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A、B正确;

C、蓝细菌和罕见细菌为原核生物,原核生物无叶绿体,C错误;

D、叶绿体为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据题干信息“真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可能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蓝细菌”,叶绿体的外膜可能是来源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D正确。

故选ABD。

【点睛】

明确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和联系是基础,同时应能充分把握题干中叶绿体的起源,进而分析作答。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全

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一节降低反应活化能的酶 1、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2、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 3、酶的作用:催化作用 4、使化学反应加快的方法: 加热:通过提高分子的能量来加快反应速度; 加催化剂: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加快反应速度;同无机催化相比,酶能更显著地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5、酶的概念: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 少数是RNA。 6、酶的特性: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 倍 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酶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活性最高。7、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 (1)酶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酶促反应的速率与酶浓度成正比,如图1 所示。 图一图二 图1 图2 (2)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底物浓度增加而加快,之 后再增加底物浓度,反应速率也几乎不变,如图2所示。 (3)pH值对酶促反应影响:刚开始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加快,达到最 大值后反应速度随着pH值升高而下降。反应速率最大时的pH值称为这种酶的最适pH 值。如图3所示。 图三图四 图3 图4 (4)温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刚开始反应速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但当温度高到一定限度时,反应速率随着温度的升高而下降,最终,酶因高温使空间结构遭到破坏失去活性,失去了催化能力。如图4所示。

8、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比较过氧化氢酶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实验分析:1号与2号比较自变量为水浴加热,1号与3号、4号比较自变量为3号加入三氯化铁、4号加入肝脏研磨液(即催化剂种类) (2)实验结论:酶具有催化作用,并且催化效率要比无机催化剂Fe3+高得多 (3)控制变量:自变量(实验中人为控制改变的变量) 因变量(随自变量而变化的变量)、 无关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 结果造成影响)。 (4)对照实验:除一个因素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 第二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TP 1、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2、结构简式:A-P~P~P其中A代表腺苷,P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 3、ATP和ADP之间的相互转化 4、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5、ATP的功能:(1)直接给细胞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即直接能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使用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内容:1、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汇总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看完一个知识点之后一定要到新学案上找相关练习之后才能真正掌握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单细胞生物的生命活动依赖单个细胞就能完成摄食、运动、生殖等各项生命活动(不能完成反射,反射需要多个细胞的参与)。多细胞生物依赖各种分化了的细胞密切配合完成各项生命活动,生命活动如生长、发育、生殖遗传变异生命活动调节。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每个层次都要能辨别,做几个练习去巩固,下面是一些特例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4会判断低倍到高倍镜下细胞数目的计算?(新学案)5学会移动载玻片?(新学案)。6目镜(10X)的放大倍数乘物镜放大倍数(10X)等于放大倍数(100)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主要类群:(要知道一些原核生物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能判断哪些生物属于细菌新学案上讲的更详细(球菌,杆菌,螺旋菌,乳酸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核生物:动物、植物、真菌:(青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2内容要点:共三点。1.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2.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3.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他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五、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比较(表略,见笔记)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不同生物间元素种类相同,但含量差别很大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能判断大量元素有哪些?微量元素有哪些?主要元素有哪些?等等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微量元素:Fe、Mn、Zn、Cu、B、Mo主要元素:C、H、O、N、P、S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高)数量(个数)最多的是H 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鲜重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核酸、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 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最新版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整理(超详细)

高一生物考试重要知识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 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2 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 3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 (生物圈)。 4 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 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 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 7 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 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 9 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三、比较原核与真核细胞(多样性) (不是所有的鱼) 原核细胞 较小( 1—10um ) 无成形的细胞核, 核物质集中在 真核细胞 较大( 10--100 um ) 有成形的真正的细胞核。有核膜,有 细胞 核区 。无 细胞核 核膜,无核仁。 DNA 不和蛋白质结合 除核糖体 外,无其他细胞器 核仁。 DNA 和蛋白质结合成 有各种细胞器 植物细胞、真菌细胞有,动物细胞无 真菌、植物、动物 染色体 细胞质 细胞壁代表 有。但成分和真核不同,主要是 放线菌、细菌、蓝藻、支原体 肽聚糖 四、细胞学说 虎克既是细胞的发现者也是细胞的命名者; 内容: 1、一 细胞学说建 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 2、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 3、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产生。 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基本: C 、H 、O 、N ( 90%) 大量 :C 、 H 、 O 、 N 、 P 、S 、(97%) K 、C a 、Mg 微量 : F e 、Mo 、 Zn 、Cu 、B 、Mo 等 元素 ( 20 种) 最基本 : C ,占干重的 48.4%, 生物大分子以 碳链 为骨架 物质 基础 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 统一性 和差异性 。 水:主要组成成分;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 无机盐: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 蛋白质:生命活动(或性状)的主要承担者/体现者核酸:携带遗传信息 糖类:主要的能源物质 脂质:主要的储能物质 无机物 化合物 有机物 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资源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 一、教材科学史 1、人教版必修一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0页)细胞核的功能探究(52页)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65页)关于酶本质的探索(81页)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01页) 2、人教版必修二册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42页) 3、人教版必修三册 促胰液素的发现(23页)生长素的发现历程(46页) 二、重要概念 1、人教版必修一册 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生物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的少数种类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加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周期: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人教版必修二册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可DNA分子的多样性。 DNA的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转绿: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加基因突变。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3、人教版必修三册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自生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三、与生产和生活有关 育种方法比较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应用 质壁分离的应用信息传递的应用

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填空(附答案)63242

高一生物上册知识归纳要点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知识梳理: 1、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才能生存。专营细胞 内生活。结构简单,一般由和所构成。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 4、植物没有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层次,又可化做层次。 5、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 6、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7、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8、生态系统:和它生存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知识梳理: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 在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 2 转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和,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高倍镜:物象,视野(亮或暗),看到细胞数目。低倍镜:物象,视野,看到的细胞数目。 2 物镜:(有或无)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螺纹,镜筒越,放大倍数越大。 3放大倍数= 的放大倍数х的放大倍数。指的是放大物体的或

四、细胞学说 1创立者: 2揭示了细胞性和生物体结构的性。

第一章答案:1、病毒,活细胞,寄生,DNA或RNA,蛋白质2、基本单位3、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4、系统、个体、细胞5、细胞6、同种生物7、 所有生物8、生物群落、无机环境 1 低倍镜、视野中央, 2 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光圈、反光镜、 4 细准焦螺旋 1大,暗,少。小,亮,多。2有,长。无,短。3物镜、目镜。长度或宽度 根据细胞内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1、染色体、核糖体、细胞壁 2、细胞核 3、细菌 4、真菌 5、有无细胞结构、RNA病毒、RNA 病毒、DNA病毒 1施莱登,施旺2统一、统一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统一性: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2、组成细胞的元素(常见20多种)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 最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 质量分数最大的元素:O(鲜重下含量最多的是水) 3常用材料:苹果和梨,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②甲乙液必须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样液中,现配现用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 颜色变化:浅蓝色棕色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 B液:0.01g/ml的CuSO4)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整理版)

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 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T组织T器官T系统(植物没有系统)T个体T种群 T群落T生态系统T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 )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 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 分子)集 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 与蛋白质 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 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 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 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 (小室)这个 词来对细胞命名。 2、1680荷兰人列文虎克(A. van Leeuwenhoek ),首次观察到活细胞,观察过原生动物、人类精 子、鲑鱼的红细胞、牙垢中的细菌等。 3、19 世纪30 年代德国人施莱登(Matthias Jacob Schneider )、施旺(Theodor Schwann )提 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这一学说即细胞学说(Cell Theory),"它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完整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1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很多刚上高一的学生对必修一的生物失去兴趣,其实学好生物不仅可以了解我们周围的事物,还能了解我们的身体状况。下面是为大家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归纳,希望对大家有用! 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 ___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

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2、真核细胞:细胞较大,有核膜、有核仁、有真正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而成);一般有多种细胞器。 3、原核生物:由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蓝藻、细菌(如硝化细菌、乳酸菌、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放线菌、支原体等都属于原核生物。 4、真核生物:由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如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植物、真菌(酵母菌、霉菌、粘菌)等。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人教版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4、生命系统是指能够独立完成生命活动的系统。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1、科学家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 2、蓝藻细胞内含有蓝藻素和叶绿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3、细菌中的绝大多数种类是营腐生或寄生生活得异养生物。 4、原核细胞具有和真核细胞相似的细胞膜和细胞质,没有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也没有染色体,但有环状的DNA分子,位于拟核区域内。 5、细胞学说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施旺建立的。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1、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其中有些含量较多,如C,H,O,N,P,S,K,Ca,Mg等,称为大量元素;微量元素:Fe,Mn,Zn,Cu,B,Mo等。 2、①最基本元素(干重最多):C ②鲜重最多:O ③含量最多4种元素:C、 O、H、N ④主要元素;C、 O、H、N、S、P 3、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水、无机盐。 有机化合物:糖类、脂质、蛋白质。 4、糖类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淀粉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蛋白质

1、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在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有20多种。 2、氨基酸分子结构通式: NH2 ︱ R — C H —COOH 3、必需氨基酸:有8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不能合成的,必须从外界环境中直接获取。非必须氨基酸:另外12种氨基酸是人体细胞能够合成的。 4、蛋白质是以氨基酸为基本单位构成的生物大分子,生物界的蛋白质种类多达10^10-10^12种。 5、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通式脱去一分子水的结合方式。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做肽键。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 6、相关公式: 1 肽键个数(脱水数)=氨基酸个数(N)─肽链条数(M) 2 几条肽链至少几个氨基和几个羧基(至少两头有) 3 蛋白质分子量=N×a -18×(N─M) 4 基因(DNA)中碱基:mRNA中碱基:氨基酸个数=6:3:1 7、细胞中蛋白质种类繁多的原因:每种氨基酸的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形成肽链时,不同种类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肽链的盘曲、折叠方式及其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因此,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是极其多样的。 8、蛋白质的功能: a、结构蛋白,羽毛、肌肉、头发等的成分。 b、催化作用,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 c、运输载体,血红蛋白运输氧。 d、调节作用,胰岛素。 e、免疫功能,人体内的抗体。 9、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0、蛋白质的形成和相关结构功能图 元 基本单位——氨基酸(20种) 脱水缩合

新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全册教案

探索生物大分子的奥秘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初步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 2、了解中国合成牛胰岛素事件。 技能方面:培养分析分析资料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了解中国是首个人工合成有生物活性的有机物的国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初步了解分子生物学的成果,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目标; 3、阅读访谈,学习科学家们实事求是、艰苦钻研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激发学生对高中生物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 三、教学用具: 四、教学准备 五、教学课时: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以概述《细胞与分子》模块作为引入。 师:比较初中阶段所学习的生物知识特点,大家拿到课本可能会想,初中的时候不是已经学过细胞了吗?为什么高中还要再学呢?初中的生物知识着重让学生了解生物学的大概情况,而且因为学生没有相关的化学知识和足够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很多知识在初中阶段是没有办法说明白的。就拿细胞结构来说吧,初中的时候,老师只能让学生知道动物细胞是由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构成,至于细胞为什么是有生命的,细胞是怎么样生活的,都没有办法说得清楚。只有在同学们在初三、高一学习了化学的基础知识后我们才可以对生命进一步的学习。学习科学就是这样,当你掌握的知识越多时候,反而觉得自己不知道的东西就更多。 这个学期开设的《分子与细胞》模块,将为我们在化学分子的层面上,解释细胞的结构以及生命活动。解答在初中阶段没有办法解开的谜团,也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事件以及科学家访谈录 师:要了解分子与生物学之间的关系,我们先来看一个我们国家在这方面的杰出成果。(展示出我国人工合成牛胰岛素的背景资料)。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归纳全

生物必修(1)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相关概念、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细胞是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系统)→个体→种群 →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同一个生物系统的各个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不是彼此孤立的. 单细胞的生物既是细胞层次,也是个体层次,没有组织、器官、系统三个层次,植物没有系统层次 二、病毒的相关知识: 1、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2、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3、常见的病毒有:人类流感病毒(引起流行性感冒)、SARS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艾滋病(AIDS)]、禽流感病毒、乙肝病毒、人类天花病毒、狂犬病毒、烟草花叶病毒等。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细胞种类:根据细胞内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二、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比较: 细胞大 小 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实例 原核细胞(原核生物)较小有,主要万分是 肽聚糖 除核糖体外, 无其他细胞 器 无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 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 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 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 细菌、蓝 藻 真核细胞(真核生物)较大植物细胞的细胞 壁主要成分是纤 维素和果胶 有核糖体、线 粒体等众多 细胞器,存在 细胞骨架 有成形的细胞核,有一定数目 的染色体(DNA与蛋白质结合 而成) 酵母菌、 真菌、衣 藻、动植 物 如何判断带“菌”字是否属于细菌:凡是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弧”字的都是细菌 三、细胞学说的建立: 1、1665 英国人虎克(Robert Hooke)用自己设计与制造的显微镜(放大倍数为40-140倍)观察了软木的薄片,第一次描述了植物细胞的构造,并首次用拉丁文cella(小室)这个词来对细胞命名。

高一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生物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1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注意:病毒的相关知识: 病毒(Virus)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体。主要特征: ①、个体微小,一般在10~30nm之间,大多数必须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见; ②、仅具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NA或RNA,没有含两种核酸的病毒; ③、专营细胞内寄生生活; ④、结构简单,一般由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外壳所构成。 根据寄生的宿主不同,病毒可分为动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细菌病毒(即噬菌体)三大类。根据病毒所含核酸种类的不同分为DNA病毒和RNA病毒。 2、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5、植物没有(系统)层次,单细胞生物既可化做(个体)层次,又可化做(细胞)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7、种群:在一定的区域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鲤鱼。 8、群落:在一定的区域内所有生物的总和。例:一个池塘中所有的生物。(不是所有的鱼) 9、生态系统:生物群落和它生存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第2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高倍镜的使用步骤(尤其要注意第1和第4步)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像,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二、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 3、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范围越小视野越暗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少每个细胞越大 放大倍数越小视野范围越大视野越亮视野中细胞数目越多每个细胞越小 4、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х目镜的放大倍数 5、一行细胞的数目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成反比 计算方法:个数×放大倍数的比例倒数=最后看到的细胞数 如:在目镜10×物镜10×的视野中有一行细胞,数目是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40×,那么在视野中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4=5 6、圆行视野范围细胞的数量的变化可根据视野范围与放大倍数的平方成反比计算 如:在目镜为10×物镜为10×的视野中看见布满的细胞数为20个,在目镜不换物镜换成20×,那么在视野中我们还能看见多少个细胞? 20×(1/2)2=5 三、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根据有无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把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1、原核细胞:细胞较小,无核膜、无核仁,没有成形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个环状DNA分子)集中的区域称为拟核;没有染色体,DNA 不与蛋白质结合,;细胞器只有核糖体;有细胞壁,成分与真核细胞不同。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考点完整版

新教材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走近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1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但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生存。 3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4血液属于(组织)层次,皮肤属于(器官)层次。 6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最大的生命系统是生物圈知识梳理: 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原核生物:蓝藻,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进行光合作用。细菌:(球菌,杆菌,螺旋菌,放线菌:(链霉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 四、细胞学说1创立者:(施莱登,施旺) 3揭示问题:揭示了(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元素和化合物 知识梳理: 1、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差异性:元素含量有差异 大量元素:C、H、O、N、P、S、K、Ca、Mg 含量最高的四种元素:C、H、O、N基本元素:C(干重下含量最高)3组成细胞的化合物 无机盐, 糖类 蛋白质(干重中含量最高的化合物) 4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乙液:0.05g/ml的CuSO4)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 (2)脂肪的鉴定 注意事项: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 注意事项: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 一氨基酸及其种类 结构要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氨基酸的种类由R基(侧链基团)决定。 氨基酸二肽三肽多肽多肽链一条或若干条多肽链盘曲折叠蛋白质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叫做肽键三蛋白质的功能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重点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作者:————————————————————————————————日期:

必修一 第一章走进细胞 第一节从生物圈到细胞 一、生命活动离不开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二、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没有)→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第二节细胞的多样性和统一性 一、使用显微镜 1、方法:先对光:一转转换器;二转聚光器;三转反光镜再观察:一放标本孔中央;二降物镜片上方;三升镜筒 仔细看 2、注意:(1)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2)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短,放大 倍数越大“物镜—玻片标本”越短,放大倍数越大(3)物像与实际材料上下、左右都是颠倒的(4)高倍物镜使用顺序:低倍镜→标本移至中央→高倍镜→大光圈,凹面镜→细准焦螺旋(5)污点位置的判断:移动或转动法 二、细胞的类型 1、原核细胞:没有典型的细胞核,无核膜和核仁。如细菌、蓝藻类、衣原体、支原体、放线菌、乳酸菌等原核生 物的细胞。 2、真核细胞:有核膜包被的明显的细胞核。如动物、植物和真菌(酵母菌、霉菌、食用菌)等真核生物的细胞。 3、细胞学说的建立和发展 发明显微镜的科学家是荷兰的列文?虎克; 发现细胞的科学家是英国的胡克; 创立细胞学说的科学家是德国的施莱登和施旺。施旺、施莱登提出“一切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 是一切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在此基础上德国的魏尔肖总结出:“细胞只能来自细胞”,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重要补充。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细胞的原子和分子 1、细胞中含量最多的6种元素是C、H、O、N、P、Ca(98%),称为大量元素。有些含量较少,如Fe、Mn、Zn、 Cu、B、Mo等,被称为微量元素。 2、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C元素。(碳原子间以共价键构成的碳链,碳链是生物构成生物大分子的基本骨架,称 为有机物的碳骨架。) 3、缺乏必需元素可能导致疾病。如:克山病(缺硒),缺铁性贫血 4、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特有的。 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和自然界中含量相差很大。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知识点》的内容,具体内容:高中学习最重要的是在高一打好基础,生物学习也是如此,那么必修一课本中有哪些知识点需要掌握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希望对你有帮助。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H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