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2中考历史重点

2012中考历史重点

2012中考历史重点
2012中考历史重点

2012历史重点:

近代化的起步

纪年热点:年李鸿章创立上海轮船招商局(推动中国水上交通近代化)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纪年热点: 1872 年李鸿章创立上海轮船招商局(推动中国水上交通近代化)辛亥革命(1911 年)和中华民国热点、建立((10 建立(1912 年) 100 年)(100一、

(一)、洋务运动。

1、背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明内外交困。

2、时间: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掀起了一场“师夷长技”的洋务运动。

3、目的(或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统治。(或师夷长技以自强)

4、代表人物:中央:奕沂;地方: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

5、口号:前期“自强”;后期“求富”

6、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区别:顽固派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物。洋务物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7、洋务派的主要活动:

①前期,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②后期:以“求富”口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

③70年代到80年代中期,筹建了南洋、北洋、福建三支海军。

④兴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

8、结果: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洋务运动也随之破产

9、评价(意义):积极性: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在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起了促进作用,为中国资本主义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了一些抵制作用。

局限性:洋务运动发生在中国近代社会新旧交替的特殊历史阶段中,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要目的是维护清朝的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它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

(二)戊戌变法。

1、公车上书的背景:1895年,《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梁启超联合各省参加会试的举人一千三百多人,上书光绪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历史上称这次上书为“公车上书”。

意义: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维新派政治团体的形成: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梁创办《万国公报》宣传维新变法。后又组织强学会,把《万国公报》改名为《中外纪闻》作为强学会的机关报。

3、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变法内容:

①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

②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

③开办新式学堂培养人才。翻译西方书籍,传播新思想;创办报刊、开放言论;

④训练新式军队等。(内容只作了解不要求记)

1898年是旧历戊戌年,历史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4、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预政权,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注意这点)。

三、辛亥革命

1.辛亥革命(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①武昌起义的时间:1911年10月。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起义,第二天起义军占领武昌,接着,汉阳,汉口的新军起义,革命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这一年是旧历辛亥年,历史上称这次革命为辛亥革命。

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③背景:国际(《辛丑条约》签订,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国内(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

④代表人物:孙中山、宋教仁、黄兴等。

⑤主张:民族、民权、民主,三民主义为纲领,试图以革命手段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⑥失败标志: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败因:主观是资产阶级软弱妥协性;客观是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⑦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进步性: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最大功绩)局限性: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根本改变。启示: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当时中国是行不通的。

⑧辛亥风云涌襄江:武昌首义三烈士之一:谷城的杨洪胜烈士。另一个人物:刘公:襄阳东津人,同盟会最早的会员。

2.孙中山的革命活动:成立兴中会;建立中国同盟会,提出较为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领导辛亥革命(最大功绩);建立中华民国;推翻清政府统治;颁布《临时约法》;创建黄埔军校;发起国民革命运动。

5.国共两次合作

第一次合作:黄埔军校的创立【创立者是谁?校长?政治部主任?】

第二次合作,孙中山领导了国民革命运动(北伐战争)。

第三次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四、新文化运动

1、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在文化领域里推行尊孔复古的反动政策,复古思想到处泛滥。一些帝国主义分子也乘机兴风作浪。新旧思潮发生激烈冲突

2、时间、目的:时间:1915年起目的:反对尊孔复古。

3、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等。

4、新文化运动的两面旗帜(或口号):民主和科学

5、新文化运动的阵地: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6、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把斗争锋芒指向维护封建制度的孔教。

7、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

8、新文化运动的意义:①积极的:是我国历史上空前的一次思想大解放运动。它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②消极的:

9、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①主要是: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庶民的

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两篇论文,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为扩大宣传马克思主义,1918年底,李大钊在北京创办了《每周评论》。

②影响: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了一个新时期。

历史热点追踪:

1.学习党的17大精神【五四运动领导人:李大钊陈独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共

一大】-【遵义会议】-【中共七大】-【第十一届三中全会】

2.【英国宪章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俄国十月革命】

反法西斯战争

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世界人民团结起来,建立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对付共同的敌人(或世界反法西斯国家的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相互支持)。

②其他重要原因:

(1)反法西斯战争的正义性;法西斯主义不得人心

(2)各国人民在战争中表现出来的坚强不屈和英勇奋战。

(3)战争的扩大,导致苏联和美国参战,增强了反法西斯阵营的物质和军事力量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了生命,无数的财产被毁。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彻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影响了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意义和启示(了解)

意义:

1、摧毁了法西斯主义、教育了各国人民,争取和平、进步思想深入人心

2、打击了帝国主义、削弱了帝国主义力量,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发展

3、促进了国际社会主义力量发展壮大

4、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发展,战争推动了科技的发展。

启示:

(1)和平来之不易,悲剧决不能重演。

(2)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3)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4)最大的启示:人类应在对付共同挑战的时候,应该团结一致。

(—)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革命(工业革命)

1、根本原因:手工工场生产无法满足海外市场的需求。

2、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3、时间: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4、参与国家:英法德美俄日。

5、标志性发明:瓦特改良蒸汽机的发明使用。

6、过程:①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是工业革命的开始。②英国机械师瓦特改进了蒸汽机。③1785年以后,蒸汽机在纺织等部门投入使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④交通工具革新,汽船和火车机车出现。

7、主要发明:a、英:哈格里夫斯→珍妮纺纱机;瓦特→改良蒸汽机(从此,人类进入了“蒸汽时代”);史蒡芬孙→火车机车(此后,铁路交通迅速发展,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速写了极大的便利)。b、美(富尔顿)→轮船。

8、新发现和大规模应用的能源:水力、煤、蒸汽。

9、实质: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10、拓展:19世纪上半期,英国首先完成了工业革命,以后,法国、美国等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11、影响:创造了巨大生产力,使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逐步确立了对世界的统治,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补充:

(二)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时间: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

2、标志:电力的广泛使用。

3、主要领域:a、新能源:电力、石油。b、新机器:内燃机。c、新通讯:有线电话,无线电报。

4、主要发明:(1)、“电气时代”的到来: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发明和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电力逐渐取代蒸汽,成为工厂机器的主要动力,人类历史进入了“电气时代”。①电力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

(2)、②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历经数百次失败后,于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

(3)、19世纪80年代,德国人卡尔·本茨设计出内燃机。1885年,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试制汽车成功。③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

(4)、20世纪初,人们造出飞艇。1903年12月,美国莱特兄弟经过不断努力,终于制成

④飞机,并试飞成功。飞机今天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通工具。

5、作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对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生活质量的提高起到重要作用。

①电力也被广泛地应用于生活领域。众多的家用电器产品,极大地改善了人们的生活。在电力技术的发展方面美国和德国走在其他国家的前面。②爱迪生发明电灯泡: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历经数百次失败后,于1879年研制成功耐用碳丝灯泡,为世界带来了光明。③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交流。④飞机,并试飞成功。飞机今天已经成为人们便利、快捷的空中交

通工具。

a、德:西门子→发电机、有轨电车;卡尔本茨→内燃机、汽车。

b、美:爱迪生→电灯泡;贝尔→有线电话;莱特兄弟→飞机;

c、意:马可尼→无线电报

6、影响:a、经济:资本主义国家的生产力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各国发展不平衡。b、政治:垄断组织出现,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c、外交(国际关系):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争霸斗争愈演愈裂,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一战的爆发。

补充:(三)第三次科技革命(新科技革命)

1、时间:20世纪40年代至今。开始于美国

2、标志:原子能、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使人类进入信息时代。

3、得到发展和大规模应用的能源:原子能、核能

4、地位:规模、深度、影响超过前两次

5、特点:①、这次新科技革命不仅涌现了大量的科学成果,而且大大加快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缩短了知识转化为财富的过程。

②科学技术的各个领域相互渗透,相互促进,一种技术的发展引起好几种技术的革命。

③科学技术成为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中,科技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6、影响:第三次科技革命推动社会生产力空前发展,并进一步引起世界经济结构和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高科技,增强自己在国际格局中的地位,从而推动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7、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电子计算机的广泛使用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核心。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是计算机产业最有前途的发展方向,人类由此进入信息化社会。生物工程的核心是基因工程,而在基因工程的发展中,克隆技术尤为引人注目。

8、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推动社会发展进步;要学习科学家勇于创新、努力探求科学奥秘的精神品质;要大力弘扬自主创新的时代精神。

9、我们应如何第三次科技革命:①从国家来讲,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科技的发展奠定雄厚了物质基础;要大力发展科技文化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重视人才,尊重人才,充分发挥科技人才的作用。

②从学生来讲,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要充分认识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充分认识到科技在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补充:

(四)三次科技革命的影响(科技是把双刃剑)(了解)

1、对社会生活的积极影响:a、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b、

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c、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d、方便了人们的出行,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科技发明的消极影响:a、战争问题:一战中的飞艇、飞机、毒气弹、坦克、远程大炮;二战中的原子弹。b、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废气、汽车尾气、太空废料、核废料等。c、高科技犯罪:网络“黑客”、冰毒等。d、其他问题:克隆人、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

3、科技革命的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最重要的推动力

(重点是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战后主要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世界经济的全球化也要了解)

一、经济危机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20世纪2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的相对稳定时期。

2、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1929年,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迅速席卷了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3、经济危机的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比较长,破坏性特别大。

4、经济危机的影响(或者表现):

①经济危机中,广大人民群众深受其害,广大劳动人民饥寒交迫,流离失所。(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

②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大量销毁商品。

③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二、罗期福新政

1、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找出路

2、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为对付危机,他一上升就宣布实行新政。

3、新政的目的:是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4、新政的前提条件:不改变资本主义制度或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

5、新政的特点(或新在何处):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6、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1933年,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加强了政府对资本主义工业生产的调节和控制,防止出现盲目竞争引起的经济过剩。

7、新政的成效:“新政”实施后,美国的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统治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但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没有得到消除。

注:1.面对大批的失业工人,罗斯福解决民生问题的办法:大力兴建公共工程,如筑路、架桥、植树等。

2、作为决策者怎样面对金融危机:①立足于本国国情,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大胆改革,保持国民济济可持续稳定发展,并注重提高人民生活和消费水平。②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加强国际间经济的交流与合作。

3、新政取得成功的原因:①美国的经济实力雄厚②政策措施符合美国国情,行之有效③罗斯福的卓越的人格魅力。

面对经济危机?中国应该怎样做?

①要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

②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胆创新;

③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

五、世界经济全球化

1.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1)经济全球化的含义:在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逐渐成为一个整体。

(2)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迅速增长;跨国公司的影响增大,生产活动的全球化趋势加快。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如同一把“双刃剑”,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负面影响。

(1)积极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各国经济相互依存、互相竞争。(2)消极性:发展中国家由于科技水平和经济实力较弱,在国际竞争中常常处于不利境地。

3、中国的应对经济全球化:中国在顺应经济全球化的潮流同时,制定了防范风险的有效政策,引进国外的投资和技术,学习先进的经济管理经验,促进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2001年中国上海成功的举办了第九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成员领导人会议;同年,中国也正式成为WTO的一员。中国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初中中考历史最常考知识点重点难点汇总

年中考历史最常考知识点汇总 年中考历史最常考知识点汇总 1、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商朝司(后)母戊鼎 2、世界上最早的兵书:孙武的《孙子兵法》 3、世界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陵兵马俑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时出现用麻做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 5、《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成书于东汉 6、世界上最早的麻醉药剂,世界医学史上的创举:东汉华佗发明的“麻沸散” 7、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7位数:南朝祖冲之 8、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隋朝大运河 9、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隋朝创立的科举制度 10、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 11、唐朝时期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朝长安城

12、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唐朝时期印制的《金刚经》 13、我国最早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北宋时毕升 14、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 15、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 1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君王:禹 17、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齐桓公 18、战国时期兼并战争(秦赵之间)中规模最大,杀伤最多的一次战役:长平之战 19、我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 20、我国已知最早的文字:商朝的甲骨文 2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2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秦始皇(秦王嬴政) 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起义 24、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开始于:西域都护的设立(公元前60年) 25、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司马迁的《史记》 26、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27、“天下第一行书”:王羲之的《兰亭序》 28、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开放于:元朝 29、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开始于:元朝(行省制) 30、中国古代抗击外来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戚继光抗倭

中考历史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汇总1. 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2. 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3. 距今约70—20万年的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使用打击石器,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生活,是早期人类原始社会。 4.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 5. 山顶洞人距今约三万年前,在北京人活动过的地区生活,仍用打击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他们生活的集体也进入母系氏族公社时期。 6. 氏族:是由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由一个共同的祖先繁衍下来他们居住在一起,共同劳动、共同生活,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的这样一种集体。 7. 山顶洞人的生活比北京人有哪些进步?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体质形态工具制造生产活动观念社会组织 北京人约70万-20万年保留猿的某些特征打制石器采集、狩猎原始人群 山顶洞人约18000年和现代人基本相同开始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骨针采集、狩猎懂得爱美氏族 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 9.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原始居民(距今约七千年)和生活在黄河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距今约五六千年)使用磨制石器,开始原始农耕的定居生活。河姆渡人住着干栏式房子便于通风防潮;半坡人住在半地穴式的房子里。

10. 炎帝和黄帝是我国传说中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涿鹿之战中两部落联合起来,大败蚩尤,随后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日后的华夏族。 11. 部落是指在原始社会中许多近亲的氏族共同组成部落,若干部落又组成部落联盟。 12. 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 13. 尧舜禹时期采用“禅让”的方法推举部落联盟首领。 14. 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从此,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15. 约公元前1600年黄河下游的商部落国君——汤战胜桀,建立商朝。 16. 商王盘庚迁都到殷,故后人又称商朝为殷朝。 17. 周文王任用贤人姜尚,重视农业生产,使国力逐步强大起来。公元前1046年,文王的儿子周武王伐纣,牧野之战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定都镐京。 18. 公元前771年,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东周开始。 19. 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 20. 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与商周同期的我国成都平原盛行和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著名的有青铜面具、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等。 21.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商朝早期就开始烧制原始青瓷。

2020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分类归纳汇总

2020中考历史必备知识点分类归纳汇总 一、最早类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粟的国家(半坡原始居民)。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河姆渡原始居民)。 3.商朝的司(后)母戊鼎是现今世界上发现的最大青铜器。 4.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西汉早期)之一。 5.东汉华佗在世界上最早采用全身麻醉方法(麻沸散)。 6.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北魏时期)。 7.隋朝李春设计、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8.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9.唐朝印刷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10.唐朝文化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化。 11.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2.北宋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约400年。 13.泉州是元朝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 14. 比欧洲航海家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 15.明朝李时珍编著的《本草纲目》是当时世界上内容最丰富、考订最详细的药物学著作。 二、“开始”类 1.北京人已经开始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2.我国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牛耕。 3.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开端(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4.西域都护的设置是今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的开始(公元前60年)。

5.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得到广泛使用。 6.北宋时,开始应用于航海;南宋时,指南针广泛应用于航海事业。 7.元朝时,回族开始形成。 8.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事务,西藏开始正式成为中央政府的一个行政区域。 9.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第一”类 1.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 2.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建立)。 3.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战争(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领导)。 4.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西汉时期)。 5.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俄双方正式签订的第一个边界条约(1689年,康熙)。 6.鸦片战争是近代西方列强第一次大规模侵略中国的战争(1840—1842年)。 7.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 8.林则徐是我国近代史上“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9.第一次攻占北京的西方列强是英法联军(1860年)。 10.曾国藩开办的安庆内军械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军事工业(1861年)。 11.李鸿章开办的上海轮船招商局是洋务派创办的第一个民用企业(1872年)。 12.洋务派创办的京师同文馆是我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1862年)。 13.孙中山创立的兴中会是中国资产阶级第一个革命团体(1894年)。 14.中国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1905年)。 15.孙中山是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 16.李大钊是中国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1918年)。 17.中共“一大”的胜利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1921年)。

中考政治复习时事常见热点问题集锦

义务教育基础课程初中教学资料 中考时事政治常见热点问题集锦(共40题) 1.请分析取得抗冰救灾胜利的因素有哪些?我们中学生在抗击冰雪灾害中能做些什么?答:因素:①中国共产党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②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③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综合国力明显增强。行动:节约零花钱,为灾区人民捐款;写倡议书,呼吁社会各界发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向灾区捐款捐物;节约水电等资源,为灾区重建尽自己的一份力量等。 2.维护民族团结,青少年应该怎么做? 答:(1)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为促进民族团结做贡献。(2)就是要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尊重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同各种破坏民族团结的思想和行为作斗争。 3.“嫦娥二号”发射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答: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经济实力的增强;科技不断创新,科技实力的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劳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综合国力提升;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等等。 4.为什么要建设创新型国家? 答:(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科技创新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在激烈的国际科技竞争面前,如果我们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将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3)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应对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和知识经济迅速兴起的必然要求;(4)大力推进自主创新,是实现经济跨越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5)建设创新型国家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 5.在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我们中学生应该怎么办?请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设计宣传口号或公益广告。 答: (1)我们中学生要明确社会责任,树立远大理想,增强创新意识; (2)认真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加科技创新等社会实践活动(如科技小发明、小制作等创新活动);(3)要培养创新的兴趣和好奇心,养成勤动脑的好习惯; (4)要敢于创新、善于创新,把创新热情与科学求实态度结合起来,培养创新精神、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自己的贡献。 口号或广告:(1)走自主创新之路,创中华民族辉煌。(2)增强创新能力,实现跨越发展。(3)自主创新,以人为本。(4)勇于开拓进取,争做创新人才。 6.请你就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几条建议(措施) ①重奖有重大贡献的科技人才,营造尊重知识,崇尚科学的社会氛围;②积极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科学文化素质;③积极贯彻实施党中央、国务院人才强国战略,加大对教育事业和科技事业的投入,全社会形成重视人才和重视科学技术的社会气氛;④对在职人员进行各种职业培训,全面提高在职劳动者的综合素质 7.评选《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全国道德模范)有什么重大意义? (1)有利于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荣辱观(2)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全体公民的思想道德水平. (4)有利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伟大民族精神. 8.感动中国人物为什么感动中国?(要结合具体人选的事例来分析) (1)他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热爱祖国,服务社会,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2)他们的行为弘扬了社会正气,促进了社会的和谐,体现了伟大的民族精神。(3)他们具有坚强的意志,胸怀大志,战胜挫折,勇往直前(4)他们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诚实守信,助人为乐,爱岗敬业,敢于奉献(5)他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6)他们具有热爱祖国、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9.青少年如何化感动为行动? 答:要牢固树立“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在家里,勤俭节约,孝敬父母;在学校,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在社会,遵纪守法,诚信待人,服务社会,积极履行公民义务,努力做一个道德高尚,

中考历史知识点整理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的比较: 19世纪60、70年代国家体制的改革和革命

14—19C欧洲4次思想解放运动 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比较

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比较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比较: 近代中国的屈辱 百日维新与明治维新的异同: 相同点:1背景相同:改革前都面临着严重的社会危机。 2性质相同:都是由最高统治者自上而下进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都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重大措施。 4都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 不同点:百日维新依靠一个无实权的皇帝(光绪),以失败而告终,中国仍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明治维新获得成功,日本走上资本主义道路并逐渐强大起来。 三大改造: 内容:对手工业、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途径:农业:建立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道路; 手工业:手工业合作社; 资本主义工商业:公私合营,赎买政策。

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公有。 结果: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意义: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两次世界大战的比较: 1.爆发的背景不同:一战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而导致形成两大军事集团;二战是在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的打击下,德意日走上了法西斯道路,再加上英法美的绥靖政策而导致的。 2.性质不同:一战是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二战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战后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不同:一战后建立的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二战后建立的是雅尔塔体系(即美苏两极对侍) 4.战后建立的国际和平机构不同:一战后建立的是国际联盟;二战后建立的是联合国。 5.战后对中国问题的处理不同:一战后在巴黎和会上,中国提出收回山东主权,废除二十一条遭到拒绝;在《九国公约》中,肯定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使中国处于列强的共同支配之下;在二战中,中国的抗日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开罗会议上明确规定日本所占中国领土必须归还。 6.影响不同:一战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产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二战促进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和壮大。 比较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的异同: 20C中国三次历史性巨变及三位人物

初中历史知识点归纳

中国古代史部分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 1、元谋人:170万年前,我国最早人类。 2、河姆渡人:长江流域、水稻、干栏式房屋 半坡人:黄河流域、粟、半地穴房屋 3、黄帝:“人文初祖” 炎黄联盟→“炎黄子孙”。 4、尧、舜、禹禅让。 (二)国家的生产和社会巨变 1、禹建立夏—我国第一个国家政权 2、西周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 3、春秋五霸(典故) 4、战国七雄 5、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生产力发展→社会变革 6、商鞅变法(内容、影响) (三)统一国家的建立 1、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中国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书同文、车同轨(促进经济文化发展) 4、陈胜、吴广起义:大泽乡 5、汉初休养生息 6、汉武帝“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7、张骞通西域,开通丝绸之路 8、前60年,西域都护的建立,标志着新疆正是归属中央政权(四)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1、少数民族内迁:匈奴、鲜卑、羯、氐、羌 2、三国鼎立:曹丕(魏),刘备(蜀汉),孙权(吴) 3、三次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4、北民南迁和江南的开发: 东晋南朝时,江南得到开发,逐渐赶上北方。 5、北魏孝文帝改革 促进了民族大融合,北方少数民族封建化 (五)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隋朝统一南北、开凿大运河、创立科举制 2、唐太宗“贞观之治” 3、武则天“上承贞观,下启开元”鼎盛时期 4、开元盛世 5、唐朝的民族交往 大祚荣“渤海郡王”(东北) 骨力裴罗“怀仁可汗”(漠北)边疆稳定 皮罗阁“云南王” 文成公主入藏远嫁松赞干布 6、唐朝的中外交往: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学 玄奘西游天竺取经 唐朝实行开放的对外政策:高度繁荣、全面辉煌

2012年中考政治热点关注民生推动和谐专项复习教案

2012年中考政治热点关注民生推动和谐 专项复习教案 2012 年中考思想品德热点专题集锦 专题六关注民生推动和谐 一、背景材料 安徽省财政厅副厅长王林建:‘十二五’期间,民生工程的投入(支出增幅)每年不低于16%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的保障更加充分,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应该讲更加完备,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更加完善。” 新华网北京12月27日电新华社服务专线评出2011 年国内十大民生新闻(以事件发生时间先后为序):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全面启动、公正补偿改写行政强拆历史、公立医院推进改革费用首降、食品安全事件频频引发关注、税法修改惠及工薪阶层、养老保险实现全国“漫游”、千万套保障房力保“住有所居”、扶贫标准上调为2300元、P2. 5纳入空气质量标准、国务院出台校车安全条例。 二、与教材知识的结合点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处理改革、发展、稳定 的关系。3、社会主义本质。 4 、社会公平正义。5、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6、监督权7、网络建设 &社会责任感9、共同

富裕10、消费者权益 三、命题角度 1. 当前我们还面临着哪些比较突出的民生问题? ①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③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还比较突出。 2. 政府重视民生问题体现了教材哪些观点f ①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②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④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关系:⑤党和政府致力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3. 近年来我国正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解决民生问题,努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①合理调节收入分配②采取积极的就业政策。③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④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标准;⑤建立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缩小城乡差距等。 4 .“我认为,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对温总理的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 ①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的目标。社会稳定与发展需要公

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专题8关注校车安全 珍爱生命健康

2012年中考思想品德时政热点专题8 关注校车安全珍爱生命健康 材料一:2011年11月16日,甘肃正宁县幼儿园校车事故已致20死44伤。 2011年12月13日,江苏丰县校车坠河事故已致15人死亡。 材料二:2011年11月:11月27日,温家宝出席全国妇女儿童工作会议。他称已责成有关部门在一个月内迅速制订校车安全条例,抓紧完善校车标准;做好校车工作所需资金由中央和地方财政分担,多方筹集。要明确地方政府和部门责任,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发生的恶性事故要依法严肃处理。 1. 甘肃校车事故发生原因有哪些? (1)父母没有尽到对自己的监护责任(2)学校没有尽到对学生的安全保护责任,为学生提供安全的出行保障(3)司机没有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4)交警部门执法力度不强,没有严格执法(5)政府的管理、监督不到位,社会没有营造一个校车优先的社会氛围。 2. 校车事故带来哪些不良影响? (1)侵犯了未成年人的生命健康权(2)给受害人的父母带来沉痛的打击,给受害者的家庭带来了无尽的伤痛(3)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的稳定(4)对整顿交通秩序带来了负面影响。 3. 为了避免类似事故的发生,应该怎么办?(提出一些建议) (1)国家:要制定和完善关于校车安全的法律法规(2)政府:要加大对校车的投资和扶持力度(3)社会:全社会要树立校车优先的交通意识(4)企业:要加大对校车的生产制造力度,保证校车本身的安全(5)交通执法部门要加大对校车的安全检查,加强对校车司机交通安全意识的监督检查(7)校车司机要遵守交通秩序,树立安全行驶的意识(8)学校:加强交通安全教育,规范校车的使用(9)家长:要对学生尽到监护的责任。 4. 党和国家为什么高度重视校车安全问题? ①生命健康权是公民人身权利中最重要的、最起码的权利,离开了生命健康权,其他权利只能是一句空话。校园是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关系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②未成年人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为未成年人提供特殊的保护就是保护国家和民族的

2020年中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汇总: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 一、“第一”类 1.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是现存的古代世界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2.美利坚合众国(简称“美国”)是美洲第一个独立的国家(1776年7月4日)。 3.美国人富尔顿发明了世界上第一艘蒸汽轮船(1807年)。 4.英国工程师史蒂芬孙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1814年)。 5.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的棉纺织业开始。 6.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1871年)。 7.德国人卡尔·本茨制造了世界上第一辆汽车(1885年)。 8.美国的莱特兄弟制造了世界上第一架成功试飞的飞机(1903年)。 9.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1917年11月)。 二、“最大”类 欧洲联盟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三、“标志”类 1.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大化改新(646

年)。 2.英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统治建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1689年)。 3.北美独立战争开始的标志:来克星顿的枪声(1775年4月)。 4.法国大革命开始的标志: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年7月14日)。 5.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珍妮”纺纱机的发明。 6.人类进入“蒸汽时代”的标志:瓦特改进蒸汽机的出现。 7.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标志:蒸汽机的广泛运用。 8.贝多芬在思想上和艺术上成熟的标志:《英雄交响曲》。 9.马克思主义诞生的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1848年2月)。 1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电力的广泛运用。 11.世界现代史开始的标志: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1917年)。 12.斯大林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或斯大林模式)形成的标志:苏联新宪法的制定(1936年)。 13.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标志:1939年9月,德军“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 14.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最大规模)的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年12月8日)。 15.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的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1942年1月1日)。

中考历史简短必考知识点整理

中考历史简短必考知识点整理 1.鸦片战争的直接原因——林则徐虎门销烟。 2.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的工业原料。 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英法等列强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4.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激化了中国社会的阶级矛盾 5.日本发动甲午中日战争的根本原因——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梦想。 6.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根本原因——进一步瓜分中国 7、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的直接原因——为了镇压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 8.中国近代史清朝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封建制度的落后、腐朽。 9.洋务运动的直接目的——师夷长技以制夷 10.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维护清朝的统治 11.戊戌变法运动的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挽救民族危机。 12.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原因——没有依靠和充分的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维新派手中无实权,只没有实权的光绪帝。 13、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4.辛亥革命的目的——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15、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 16.五四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帝国主义加紧侵略中国,北洋军阀政府黑暗政治的必然结果。 17.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败 18.黄埔军校的办学宗旨——要培养有理想、不怕牺牲,以救国救民为已任的新一代军人。 19、黄埔军校的办学目的——创建革命军,以挽救中国的危亡 20.北伐战争的目的——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21.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 长征的根本原因——“左”倾错误 22.长征胜利的原因——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准确领导;红军的英勇善战;人民群众的支持 23.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1931年9月18日,柳条湖事件 24.东北三省沦陷的原因——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25.西安事变的目的——为了逼迫蒋介石抗日 26.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中国的民族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 27.日本发动七七事变的借口——日军在卢沟桥附近举行军事演习

2012青岛中考政治

思想品德 2013.元.24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本卷设1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下面各题的备选答案A、B、C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请选出并把“答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1.“蜀道难,蜀道难,台湾娘子上凉山。”为了底层群体的生活和尊严,为了打破这个群体的宿命,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张平宜勇敢地跨越偏见,奔波操劳十余载,致力于打造麻风村的希望工程,建成了跨越海峡的“希望之翼”。她的事迹启示我们 ①不计较代价与回报的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表现 ②关爱他人、服务社会,是我们义不容辞的法定义务 ③热心公益,在奉献中提升自身的价值 ④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A.①③B.①④C.②④D.③④ 2.2012年3月全国两会召开,民生议题升温:房产调控、物价涨幅、收入差距、上学看病就业、食品安全、校车安全等民生热点最受关注。这份“民生清单”反映了在我国现阶段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我国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 B.医疗服务与教育公平之间的矛盾 C.经济发展、人口发展与保护环境之间的矛盾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3.从达成“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九二共识”至今,二十年弹指一挥间,两岸交流“破冰”前行,两岸和平发展从构想转变成现实。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A.两岸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 B.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的重要体现 C.实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主要方法 D.处理我国民族关系的根本原则 4.截至2011年8月底,我国已制定现行有效法律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这表明 A.我国正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B.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 C.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中心环节D.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5.温家宝总理指出,我们不仅要把社会财富这个“蛋糕”做大,也要把“蛋糕”分好。那么要把“蛋糕”分好必须 ①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 ②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③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④确立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6.邓小平同志说:“牢牢把握党‘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国家就能长治久安,中国就大有希望。”下列关于党的基本路线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①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 ②党的基本路线制定的总依据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③党的基本路线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④党的基本路线核心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②③

【部编人教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史 核心考点精华版

【部编人教版】中考历史一轮复习:世界史核心考点精华版 第十九单元古代亚非欧文明 【课标要求】 ⒈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⒉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⒊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 ⒋知道希腊城邦和雅典民主,初步了解亚历山大帝国对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作用。 ⒌知道罗马城邦,了解罗马帝国的征服与扩张。 ⒍以建筑艺术、公历等为例,初步认识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成就。 【知识网络】 【核心考点】 考点1 古代埃及 1.文明的发源:非洲东北角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 2.文明成果:金字塔、太阳历、象形文字。 3.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

晶。 考点2 古代两河流域 1.文明的发源: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流域。 2.文明成果:楔形文字;《汉谟拉比法典》。 《汉谟拉比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_。 考点3 古代印度 1.文明的发源: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河_流域。 种姓制度: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雅利安人建立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 3.创建佛教:公元前6世纪,乔达摩·悉达多,即“释迦牟尼”,创立佛教,提出“众生”,宣扬“忍耐顺从”。 考点4 古代希腊 1.希腊最早的文明产生于爱琴海地区。希腊城邦的突出特点是“小国寡民”。最大的城邦是斯巴达。 2.雅典城邦在伯里克利主政时期达到全盛,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3.公元前331-前321年,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建立。亚历山大的东征, 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 考点5 古代罗马 1.公元前2世纪罗马成为整个地中海的霸主。 2.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发动奴隶起义,使罗马共和国进一步衰落。 3.罗马帝国的建立者是屋大维。2世纪,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是罗马帝国,地中海成为了罗马帝国的“内湖”。 考点6 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1.建筑:希腊建筑艺术主要体现在神庙,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典型代表。罗马的代表性建筑有大竞技场和宏大的宗教场所万神庙等。 2.雕塑:奥林匹亚神庙中的宙斯像是古代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掷铁饼者》是希腊雕塑艺术中的杰作之一。 3.哲学:亚里士多德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学者,创立了逻辑学等新学科。 4.法律:《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制建设的第一步,是后世罗马法典乃至欧洲法学的渊源。

中考历史高频考点汇总

中考历史高频考点汇总 一、大国崛起 1. 常考设问:对大国发展/崛起的认识 2. 答案模板 (1)民族独立、国家统一是发展经济的基础和前提; (2)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制度创新是大国崛起的关键; (3)善于学习外国的长处和科学技术、管理经验,大力发展科技,培养人才等。 二、中日关系 1. 常考设问:中日双方妥善处理两国关系、为中日关系良性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2. 答案模板 (1)总体做法(建议、启示、看法) ① 正视历史,以史为鉴,面对未来; ② 加强交流,增进互信; ③ 睦邻友好,合作共赢。 (2)日本方面:应正视历史问题,积极、主动、妥善解决战争遗留问题,不要做伤害中国人民情感的事,努力发展中日两国互惠互利、友好合作的睦邻关系。(3)中国方面:应牢记“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加强和日本的经济文化交流,努力促进中日关系的友好发展。 三、中美关系 1. 常考设问:发展中美两国新型大国关系的看法、建议 2. 答案模板 (1)求同存异、增强政治互信; (2)促进经济合作与共赢、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国际事务合作; (3)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坚持和平发展,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珍惜和平发展机遇期。 四、三次科技革命 1. 常考设问:科技革命带来的影响和认识 2. 答案模板 (1)积极影响:改变了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

(2)消极影响:环境污染,交通拥挤,高科技犯罪,青少年沉迷网络游戏等;(3)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也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利用科技,减少消极影响。 五、对外交往 1. 常考设问:对外交往的发展对我们的启示 2. 答案模板 (1)开放利于进步,闭关导致落后; (2)独立自主、平等互利是外交的保障; (3)国家利益是外交的出发点; (4)维护国家安定和统一是外交发展的保障; (5)外交政策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变化。 六、民族复兴 1. 常考设问:如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答案模板 (1)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 (3)青少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树立正确世界观,为发展贡献力量。 七、战争与和平 1. 常考设问:怎样才能有效地避免战争 2. 答案模板 (1)反对战争,珍爱和平; (2)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打击恐怖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3)防止军国主义和极右势力抬头; (4)力争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5)加强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发挥联合国的作用等。 八、民族团结 1. 常考设问:如何维护民族统一 2. 答案模板 (1)增强民族团结意识,自觉履行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 (2)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自觉同破坏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的行为作斗争;(3)实行民族团结,民族平等,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民族政策;

2012年中考政治总复习资料

2012年中考政治总复习第一部分: 国情常识 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一)党的地位 1、党的地位:党是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力量,是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2、为什么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源于她的先进性(表现) 这是因为(1)三个代表: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党的奋斗目标:是谋求民族的独立和复兴、国家的繁荣和富强、人民的解放和幸福(3)党的性质: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二)基本路线 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4.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为什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怎样理解发展是硬道理)?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②加快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生产力,是我们的根本任务。③增强综合国力、改善人民生活离不开发展;④巩固、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离不开发展;⑤保持社会稳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离不开发展;⑥提高国际竞争力、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离不开发展;⑦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离不开发展。⑧发展是我国当前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 6.为什么要进行改革?(改革的必要性) ①我国的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成熟、不完善,存在着体制上的种种弊端,②抑制了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使经济组织失去了应有的活力,③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只有通过改革才能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扫清障碍。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7、怎样理解改革对我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改革的意义。)通过改革,⑴完善和发展了社会主义制度,给我国社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⑵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⑶使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地解放,国家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实践证明,改革是我国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8.改革性质:是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目的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9.为什么要进行对外开放? ①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要发展必须走向世界。②只有对外开放,才能利用国外的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才能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才能紧跟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追赶世界先进水平。③对外开放是我国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10、我国对外开放包括“引进来”和“走出去”两种基本途径。具体措施有:发展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创办经济特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到国外承包工程、办企业等。 11、我们青少年应怎样对待改革开放? ①我们每个人都应以主人翁的姿态对待改革道路上的困难和问题,正确对待改革给个人和家庭带来的影响,争做改革事业的拥护者、参与者和推动者。②我们青少年应树立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为将来参与我国对外开放事业做好充分准备。 (三)共同理想 12.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也是时代赋予当代青年的历史责任。 13.三步走:①、1990年温饱②、2000年总体小康2020年全面小康③、2050年实现现代化 14.总体小康特点:低水平,不全面,发展不平衡。 15.为什么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①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是我们的优良传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②是由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实现共同理想决定的。 16、提倡艰苦奋斗,并不是提倡过苦日子,当苦行僧。而是反对铺张浪费和贪图享受。我们只有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砺自己,才能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众人的人。 (四)我国的经济制度 17.、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8.、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是由我国的性质和我国的基本国情决定的。即(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 19、我国的各种经济成分 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集体成分。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 20、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居于主体地位,②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③是国家引导、推动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④是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个共同富裕的根本保证。 21、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 ①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是促进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22、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23、我国如何对待公有制、非公有制经济? 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我们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 24、为什么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1)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

初中历史预习知识点归纳

初中历史预习知识点归纳 一、元谋人 北:P2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约170万年的元谋人。 二、北京人的文化遗存:P3-P4 生活时间:距今约70—20万年 生活地点:北京周口店 用火方式:北京人已经使用天然火。 三、了解河姆渡遗址和半坡遗址的基本情况 一河姆渡遗址: 北:P9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聚落位于浙江余姚河姆渡村,是长江流域氏族聚落的 代表。那里的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还用动物骨骼制作工具。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 稻的国家之一。河姆渡居民主要种植水稻,还饲养猪、狗、水牛等家畜。 P10河姆渡聚落的房屋是干栏式的,干栏式建筑一直是江南地区的主要建筑形式之一。 二半坡遗址: 北:P7距今约6000年的半坡聚落位于陕西西安半坡村。 P8遗址四周建有许多圆形的房子或方形的小房屋,是氏族成员的住处。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之一。半坡居民饲养猪、狗等家畜,还打猎、捕鱼。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P9陶器是那时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出土了大量陶器,陶器的底色一般为红色,上面多绘有人、动物和几何花纹等图案,称为彩陶。 四、炎帝、黄帝和尧、舜、禹的传说 北:P12炎帝和黄帝黄河流域的部落联盟首领。 P14炎、黄二部族走向联合,占据了中原地区并不断繁衍,形成后来华夏族的主体。 炎帝和黄帝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P15禹是传说时代的治水英雄。 北:P15尧年老后,部落联盟推举舜为继承人。后来,舜又以同样的方式传位给禹。 这种通过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后人称之为“禅让”。 一、夏朝建立的史实 北:P22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夏朝,定都阳城。

2019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分类汇编

2019中考历史重要知识点分类汇编 (一)科技 1.南朝: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领先世界近一千年。 2.四大发明 (1)造纸术:西汉早期出现用麻做的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称“蔡侯纸”。 (2)印刷术:隋唐雕版印刷术代表——《金刚经》; 北宋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3)火药:唐初发明了火药,唐末开始应用于军事,宋代加以改进,制成了大量的火器,广泛用于军事。蒙古军队西征时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对欧洲社会产生了巨大的震动。(4)指南针:宋代发明了指南针,也叫罗盘针。指南针发明后很快用于航海领域。南宋时,它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为环球航行和新大陆的发现提供了重要条件。 (二)其它 1.文字:商朝的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是从商朝开始。 2. 史学:《史记》由司马迁撰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它从传说中的黄帝一直记叙到汉武帝时期,约3000年的历史,特点是体例完备、史料翔实、叙事简洁、文笔生动。3.书法:东晋的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有“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美称。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称后人称为“书圣”。 4.建筑: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戚继光曾经加固过长城。长城是促进北疆经济开发的生命线和联结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纽带。 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统一了中国,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始皇是一位对我国历史作出过巨大贡献的皇帝,但是他又是一位统治残暴的封建皇帝。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正常的生产和生活;他还制定残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中考政治专题复习(三) 美丽中国

中考专题复习(三) 美丽中国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 华民族永续发展 【热点聚焦】 材料一: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 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 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 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材料二:为落实安徽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美好乡村建设目标。省政府2012年9月10日印发《安徽省美好乡村建设规划(2012—2020年)》。《规划》总体目标是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兴业富民生活美、文明和谐乡风美的美好乡村。到2016年,力争全省4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20年,力争全省80%以上的中心村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到2030年,全省中心村全面达到美好乡村建设要求。 材料三:进入,中国多地出现雾霾天气,尤其是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鲁地区等区域,大气污染程度十分严重。以北京为例, 1月,仅有5天不是雾霾天。有专家指出,大气污染的深层次原因是中国30年来快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积累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产能过剩和布局不合理、能源消费量过大和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持续强化、城市机动车保有量快速增长、油品质量不高,建筑工地遍地开花、污染控制力度不够、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 材料四:2012年12月5日,国家环保部发布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要求全国涉及近14%国土面积的47个城市到2015年前,完成PM 2.5下降5%的指标;对于空气污染达不到国家标准的城市,必须编制空气污染达标规划。但有学者指出:“按照近期颁布的国家规划,中国大部分超标城市需要至少20年把空气质量治理到国家二级标准。这意味着下一代人要继续时刻暴露在高度威胁健康的污染中,而中国的公众等不起20年。” 材料五:中国是一个水资源相对匮乏的国 家。有官方数据显示:中国13亿人口中,有 70%的人饮用地下水,全国660多个城市中有 400多个城市以地下水为饮用水源。“饮用水污 染”的警钟,已被“地下水污染”拉响:地质 调查专家公开表示,全国有97%的地下水都遭 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约有64%的城市地下水 遭受了严重污染,33%的城市地下水受到轻度污 染,基本清洁的城市地下水只有3%。 材料六:从今年3月5日以来,黄浦江上游的松江水域出现大量死猪,死猪事件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浙江省嘉兴地区被指是死猪源头。上海市政府已明确要求各主管部门全力做好应对处置工作,确保饮用水源地取水安全及自来水厂供水符合国家标准。 材料七:“你家喝什么水?”成了最近人们见面寒暄时的一句流行语。简单六个字背后,折射出的是普通民众对饮用水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重视及隐忧。最近,一张由公益人士制作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