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智学

神智学

神智学
神智学

(3)《神智学》1_四喜宝_新浪博客

歌德(Goethe)如下的话语美妙的标示出一条能认识人之本质路途的出发点:“当人一开始注意到环绕在身边的事物时,就会将其看待成是与自身相关的东西;这有其合理性,因为他全部的命运维系在她觉得有趣或没趣、喜欢或是讨厌这些物品,以及这些物品对他有所助益还是会伤害到她。人很容易以这种非常自然的方式去看待以及评定事物,仿佛这是必然的,然而人却常会因此而陷入令她羞愧或使他生活困苦的千百种错误之中。——那些有强烈认知欲望,且致力于观察大自然事物自身以及这些事物彼此之间关系的人,他们所承担的是种更加艰辛困苦的工作。因为若他们将这些东西看成是与自身相关的事物,很容易就会丢失那原本可能对他们所有帮助的尺度。(客观的的评判事物是很难的。因为人都有七情六欲,不定是哪方面就影响着我们的判断。所以最难的便是从事着需要客观态度工作的人。)他们不能有有趣或没趣、喜欢或讨厌、有益或有害这类的考量。他们应该完全舍弃这些,以超然且近乎神性的本质寻找及探求事物的真相,而不是这些东西是否讨喜。所以真正的植物学家不应考量那些植物是否美丽或有何用处,而是该研究它们的型态以及它们与其他植物的关系;如同所有植物都受太阳诱引与照耀,植物学家也应该以同样平静的眼光,细看与纵观所有的植物,并且还要谨守这样的认知:咨询的获取不要以自己的评价,而要从所观察的事物圈出发。(太阳是客观的,它不会因为你想睡懒觉而误工,也不会因为你没带雨伞在田野里散步而强留;它不会因为人们因为形似而给花儿取名叫太阳而吃醋,也不会因为背光的树枝枯萎而多一丝普照。)”

歌德所表达的这些想法,有三重领域引起人的注意。第一重领域是那些透过感官的窗口持续汇入讯息,人们所触、所闻、所尝、所听、所看的事物。(能被感知到的事物)第二重是这些事物给人的印象,那些人觉得有好感或反感、有用或有害而标记为对其有趣或没趣、渴望或厌恶的印象。(感受)第三重是人以“近乎神性的本质”而对这些物品所获得的认识;这方面的认识是这些物品的作用与存在对他所揭示出的秘密。(思想升华,获得真理)

人类生命也可明显区分为这三重领域。因而人会发觉,自己以三重方式和这个世界交织在一起。——第一重是那些呈现在眼前的东西、那些人们认为既有的事实。人会透过第二重方式让事间的事物成为与自身相关的事物,成为对其有意义的东西。人将第三重方式看成是其应努力奋斗不懈的目标。

人就是如此不断地透过这三重方式与世上的各种事物联系在一起。人并非一开始就进入这种事实,而是会先掌握到这些事实的呈现。然后才从这之中得出人本质的三个面向。这里暂时就以身(Leib)、心(Seele)、灵(Geist)这三个词来点出这三个面向而非别的。那些有事先固着意见的人,甚至是对这三个词竟有所假设的人,必定会对以下的解析有所误解。这里所提到的身指的是,人周遭环境中的事物是透过它来呈现。。心这个词所意指的是,人如何透过它而将事物与自己的存在联系在一起,通过它而感受到对事物的有趣或无趣、喜欢或不喜欢、快乐或痛苦。灵指的是,当人以,以歌德的表词所说,“近乎神性的本质”细察事物时在她身上启示的东西。——在此意义上人是由身、心与灵所组成。

人像矿物一样以大自然的材料建构自己的身体;像植物一般生长以及繁衍子孙;和动物一样能感知到周遭所围绕的东西,也能够根据这些东西所留下的印象来形成内在的体验。因此可以将矿物性、植物性以及动物性这三种存在判归给人。

如同人归属给人身矿物性、植物性与动物性三种不同形式的存在,人还要归属给他第四种特别的、人的生存形式。人透过矿物性的存在形式而与所有可以看得见的东西亲和;透过植物性的存在形式而与一切能够生长以及繁衍的生物亲和;透过动物性的存在形式而与全部能感知周遭事物并且以外在印象为基础而能拥有内在体验的生物亲和;透过其人的存在形式人能即使在身体的指涉之中形塑出属于自己的王国。

透过身体的感官我可以感知到其他人也能够感知到红色桌子;但我却无法感知到其他人对红色的感觉。——依此人必须将感官感觉称之为心的东西。只要完全明了这个事实,人就不会将内心的体验看待成只是大脑的过程或类似的现象。(因为心的感受都是不同的,即使有些得出的答案相同,但是所得的过程也不尽相同。)——与感官感觉最为相关的是情感。某些感觉会让人觉得有趣,另一些却会令人觉得无趣。这些是其内在的、心的生命的触动。除了那个由外在作用于人的世界之外,人在情感中创造了一个由外界对他有所作用的第二重世界。而且还有加上第三重:意志。人透过意志又再反作用于外在世界。(人透过个人的思维会对外界的事物给予相应的反应。)从而对外在世界铭印上其内在的本质。人的心在意志的作为中仿佛向外流出。因为人的作为中携带着内在生活的印记,所以与外在自然所发生的事件有所区别。(人的行为是跟记忆也就是生活经验有关,不是纯粹的、偶然的或客观的。)因此作为人所特有的心面对着外在界。人从外在界得到刺激;但却从这些刺激形塑出一个特有的世界。身体成为心的基础。

人的心不只受身所决定。人并非毫无方向与目的地,从一个感官印象游移至另一印象。也不是外界给人的、或身体所发生的任何一个刺激所产生的印象,都会让人有所作为。人会对感知到的东西以及自己的所作所为进行思考。(人是有目的的活着。)人透过对感知的思考而获得对事物的认识;透过对所作所为的思考而让他的生活中有着合乎理性的关系。而且人也知道,只有让自己在认知中与作为中由正思维引导,才能有尊严的完成其人的使命。(人性本善。人只有在做积极阳光的事情才会由衷的快乐。快乐是一种人人追求的目标,快乐让人很有尊严,快乐是所有人生目标的共同点。)因此心所面对的是双重的必然性。在身体法则方面,心是受自然的必然性所决定,在导向正确思维的法则方面,心让自己由思维法则来决定;因为心自在的认可其必然性。人经由自然臣服于新陈代谢的法则;他自己本身臣服于思维法则。——人从而使自己从属于比他透过其身体所从属的还要高等的层次。而这个层次就是灵性层次。如同身与心有所差别一样,心与灵也各不相同。当只提到碳、氢、氮、氧等在身体里活动的元素时,人的眼中没有心。只有在这类活动范围之内出现感觉时,才开始有心的生命;我尝起来是甜的,或我觉得很有趣。只要人完全沉浸于外在世界或身体活动之中,而只注视透过人而带动的心的体验时,眼中也没有灵。毋宁说心里的东西还只是灵性的东西之基础,就像身体的东西是心里的东西的基础一样。。。透过对属己自我的思考而理清身、心与灵的分别,是对想在思维上明了人的本质究竟为何的人所必须设定的要求。

只有当人明了思考在其存在内部的意义后,才能以正确的方式理清自己。脑是思考的肉身工具。。。脑的使命在于成为思考的灵之肉身基础。

人身有适合思考的构造。在矿物王国中也现前(即出现)的相同材质与力量在人类身上的组合是如此恰当,使得思考能透过这种组合而显现出来。人类这种矿物性的、依据自身使命所形成的构造,将在以下观察中成为人的物质体。

这种以脑为核心而组织出来的矿物性构造,是在繁殖中产生的(人需由繁殖而产生),而经由生长而维持其形成的形态(随着长大而形态成熟、定型)。在繁殖与生长方面,人类与动、植物是相同的。生物透过繁殖与生长而与无生命的矿物区别开来。生命由胚胎产生生命。后

代子孙藉此生命系列而与祖先接上。生成矿物所需的力量以组合成它本身的材料为依归。。。生物拥有与生俱来的内在条件。——有一种原始的自然观相信,低等一点的生物,即便是鱼,都能由泥巴中形成。生物的形式透过遗传而繁衍下去。。。组合成这个生物的物质持续不断的更换,但在其有生之年这个物种却一直存留着,而且会遗传给后代。因此物种决定物质组合的方式。这种形式的力量应称之为生命力。

(3)《神智学》2_四喜宝_新浪博客

就如天生眼盲的人没有权利否认色彩的存在一样,一般的感官也不能否定生命力的存有。天生眼盲的人只要透过手术就可以得知色彩的存在;同样的,若相关感官对他开启的话,那些多彩多姿、透过生命力所创造的动、植物种,不只是个别的动植物,对于人也现前为感知。——透过这方面的感官的开启,一个全新的世界会对人绽放开来。现在人所感知到的不只有这些生物的色彩、气味等,还有这种生物本身的生命。在每一动、植物中,人所感受到的除了物质形态之外,还有充满生命的灵性形态。为了有所表达,称此灵性形态为以太身或生命身(完成这书很久之后,将这里的以太身或生命身也称作“形构力量身”)。——此事是以如下的方式呈现在灵性生命探索者的面前。对他而言以太身不只是物质身材料与力量的结果,而是一种独立而真实的存在,它首先召唤所说到的物质材料与力量成为生命。以灵性科学的想法,人会这么说:一个单纯的物质体-例如水晶-经由无生物体内在所蕴含的物质形塑力量而拥有其形态。一个有生命的个体不是透过这些力量而获得形式。因为当生命消失,只将躯体留给物质力量的刹那,这个生命体便瓦解了。生命身是一种在生命存在的每个瞬间维护物质身免于崩解的存在。——人恰恰需要拥有被唤醒的灵眼才能看见这生命身,才能在其他生物身上察觉到它。没有灵眼的话,也可以透过逻辑的根据而接受它的存在(譬如,盛开的花朵看起来就生命力很旺盛;奄奄一息的小狗看起来就很没有生命力);但只有透过灵眼才能观见到生命身,就像透过物质眼睛看见色彩一般。。。正如人类透过其物质身而属于矿物,他透过其以太身而属于生命界。死亡之后物质身在矿物界、以太身在生物界消散。这里所指称的“身”,是指赋予某存在物某种“形态”、“形式”的东西。不要将“身”这个称谓与感官的躯体型式混淆。

想象人如何感受从四面八方而来的印象,也同时将人想成是他向四面八方接受这些印象而成为上述活动的源头。感觉会向各个面向对各种印象作出回应。此一活动的源头称为感觉心。这个感觉心就像物质体一般真实存在着。假设一个人站在我面前,若我所看见的只是他的物质身,就忽略了他的感觉心,这种情形就好像欣赏画作时所看到的只有画布一样。(人不仅有美丽的或简陋的外表,人里面是有货的。)

每一个人自然都有能力透视他自己的感觉世界,但观看其他存在的感觉世界,只有开启“灵眼”的视者才能办到。未成为视者的人,只会将感觉世界当成是“内在的”、他的心特有的隐秘体验而已;平常只活在另一个存在“内心”的东西,会在开启的“灵眼”之对外灵性凝视前闪耀出来。

为避免引起误会,这里必须特别强调,视者自身所体验到的并非另一个生物自身感觉世界内涵中的同一种东西。此一存在体验到的是以其内在观点出发的感觉,而视者感知到的是感觉世界的启示、外显。

感觉心在其作用方面依赖于以太身。因为感觉心从以太身汲取会闪耀出感觉的东西。且由于以太身是存活于物质身内的生命,所以感觉心也间接依赖于物质身。只有真正活的、结构完

善的眼睛才能感觉到相应的色彩。身体以此作用于感觉心。所以感觉心在作用上受身的决定与限制。它活在透过身体为它所设定的界限之内。——所以这个身是由矿物质料建构而成,透过以太身而获得生命,而其自身又限制着感觉心。。。但是感觉心的界限与物质体的界限并不重叠。心超出于物质身之外。从中可以看出,心表现得比身的力量强大。但为心设下界限的力量却出自于物质身。因此,一方面在物质身与以太身之间,另一方面则是感觉心,还存有一个人类本质的特殊部分。那就是心身,或称感觉身。也可以说:有一部分的以太身比其余的较为纤细,这细致的以太身与感觉心形成一体,而较为粗糙的部分与物质身形成一体。然后就像前面提过的一样,感觉心超出于心身之外。

如同与身体的关系一般,感觉心和思考、灵性也相互作用。首先思考效劳于感觉心。人形成对他的感觉的思想,从而为自己澄清了外界。。。他的反思引导他经由什么时机才能满足之。人称物质文化的完全活动在这个方向上。物质文化是由思考效劳于感觉心所产生的。无以估量的思考力量之和导向了这方面的目标上。思考力量用来建造船舶、火车、电报、电话,所有这一切绝大部分是为满足感觉心的需求。类似生命形构力穿透物质体一般,思考力也渗透着感觉心。生命形构力将物质体连结到父祖与子孙身上,从而把物质体导入一个与纯矿物无关的规律之中。同样的,思考力也将心引进一个不从属于纯感觉心的规律里。——人类透过感觉心而与动物相亲近。我们也能在动物身上察觉到感觉、冲动、本能与激情的存在。但是动物只能直接顺从这些。在动物身上这些并没有和独立的、超越直接体验的思想交织在一起。发展不完全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也有相同的状况。所以单纯的感觉心与有思考效劳而发展至高层次的心的环节有所不同。这种由思考为其服务的心成为理知心。也可以称它为性情心或性情。

若我认知到某些事而让我感到喜悦,只要这份喜悦活在我心中多长时间,它对我的意义就会有多久;我所认知到的真相的意义,却独立于这份喜悦之外。心在掌握真相时,将自己与某种本身承载着价值的东西联系在一起。而这种价值不与心的感受一起消失,就如同它不和心的感受一起出现一般。真实的真相不会出现也不会消失:真相拥有一种无法毁灭的意义。——这与某些人所认识到的只有暂时性价值的个别“真相”不相互矛盾,那是因为在特定时空下它们被部分或完全误解。因为必须说,真相其实存在于自身之中,即便人的思想只是永恒真相之所过的显象形式。

如同真相一样,真正的善也是如此。道德上的善是独立于喜好与激情之外的,只要善本身不让自己受其支配,而是自己支配着它们。。。和真相一样,道德的善自身拥有永恒的价值,并且并非透过感觉心而获得。

当人让独立的真与善在自己的内在活跃,他就超越了单纯的感觉心。永恒的灵闪耀入感觉心之中。。。心内在所承载的真与善是其中不朽之物。——这份在心内闪耀的永恒,在此称之为意识心。。。最平常的感觉是意识的对象。就这点而言,动物也拥有意识。人类意识的核心,亦即心中之心,就是这里所指称的意识心。作为心的一个特殊环节,意识心与理知心有所区别。理知心与各种感觉、冲动、情绪等还会有所牵连。每个人都知道起初他如何把他感觉等之中比较喜爱的部分,当成是真的。但只有那脱落了一切有融合感与离斥感这类感受等之气味,而存留下来的才是真相。即便所有个人情感都起身反对,真相依然是真的。心中活着此真相的这个部分,应称之为意识心。

因此就如同身一样,也可以将心区分为三个环节,亦即感觉心、理知心以及意识心。而且也如同身体由下向上对心有所限制一般,灵性由上向下推扩心的作用。因为心本身越是充满着真与善,其中永恒的部分也就会越宽大与广泛。——对那些能够“观看”心的人,这因为永恒部分在他身上扩展而从人身上散发出来的光辉是一实在,就像是肉眼看见火焰所发出来的

光芒一样实在。在这些“视者”看来,拥有物质身的人只是全人的一个部分而已。身只是处于那些穿透身而且本身也相互贯穿的其他形态中,那个最为粗糙的形态。作为一种生命形式的以太身充满着物质身,突出于以太身的四周,人所认识到的是心身。然后突出于心身的是感觉心,接着是越是接纳更多真与善就会越为广大的理知心。因为这真与善造成理知心的推扩。只依自己的倾向、好恶而生活的人,他的理知心与感觉心的界限是重叠在一起的。物质身体在其中仿佛是在云雾之中所显露的这个形态,可称之为人的气宇。它就是那若以此文所力图描绘的方式览观之,“人的本质”便得以充实的东西。

(3)《神智学》3_四喜宝_新浪博客

(3)《神智学》2的补充_四喜宝

《神智学》2的补充(2012-11-27 22:09:17)

以太身或生命身:人除了有物质形态,还有灵性形态,即以太身或生命身。生命身时刻维系着物质身免于崩解。生命身又依赖于物质身。因为充满感知能力的身体才能传递信息给以太身。

感觉心:人会接受各方面的刺激而产生感受,同时这种感受会对刺激有所作为。这一过程起作用的部分是感觉心。感觉心依赖于以太身,它接收以太身感受到的有意义的信息而产生作用。我们喜欢的色彩,只有健康的眼睛才能看得到,看到了感觉心才能发挥作用。

心身或感觉身:以太身与感觉心结合的部分是心身或感觉身。

理知心:感觉心有一部分是思考为其服务的,这部分就是理知心,也称性情心或性情。

意识心:真善美存在于感觉心的那部分,因为真善美的永恒价值而被称为意识心。

《神智学》3(2012-11-24 21:35:22)转载▼标签:杂谈分类:重要书目摘要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从未向人诉说过的内心景象。那是我仍然记得时间与地点的、自我意识诞生的时刻。当我还是个小小孩时,一天上午我站在家门口望着左边的柴堆。突然间我就是一个吾这个内在观见,像一道闪光由天空射向我,并且自此之后光亮的驻留;这是我的吾第一次看见自己,并且直到永远。难以想象这会是回忆的错觉,因为任何他人都无法对这纯然是乌云密布、而又是人类最最隐秘神圣之处才发生的事件置喙,单就其前所未有而言,就能赋予如此平常环境恒常不减的价值。

——Jean Paul

孩童说起自己就像说别人一样时,人们会认为这很正常。因为他们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独立的本质,因为他们的内心尚未产生自我之意识。人透过自我意识而称自己为一个独立的、与其他一切东西分离开来的存在,为“吾”。人在这个“吾”中把握了以身以心的质素所体验到的一切。身与心是“吾”的承载体,它在这两者中起作用。如同脑在物质身体的地位一般,“吾”是心的中心。外界刺激引发人的感觉;情感让自己作为外界的作用;意志与外在世界相关,因为意志在外显的行为之中展现。而作为人真正本质的“吾”完全不可见。因此Jean Paul确切的称这个“吾”发现的过程为一“纯然是乌云密布、而又是人类最最隐秘神圣之处才发生的事件”。因为与自己的“吾”在一起的人是全然孤独的。——而这个“吾”就是人自己。这让他顺理成章的将这个“吾”看成是自己真正的本质。所以人能够称他的身与他的心为自己活于其中的“外壳”,也可以称之为透过它们而发挥作用的身体条件。人在成长的

过程中越来越学会运用这些被当成是“吾”的仆人的工具。“我”这个小词,例如像在德语用法中,是一个与所有其它名称有所区别的名称。能够以适切的方式去思考这个名称本性的人,认识深层意义上人的本质的通道也会因此同时对他开启。所有的人可以透过相同的方式,将其他名称运用在相应的事物上。每个人可以称桌子为“桌子”,称椅子为“椅子”。但是“我”这个名称却不然。没有人能用这个名称来称呼自己以外的人,每一个人只能称自己为“我”。“我”这个名称不可能是由外界闯进我的耳朵,当它所指的是我自己的时候。只有出自于内在,心只有透过自身才能指自己为“吾”。当人对自己说“我”的时候,身上某些与迄今称为“外壳”所得知的世界无关的东西就会开始说话。这个“我”逐渐成为身与心的君宰。——这也表现在气宇之中。吾越是身与心的君宰,气宇也就越多构、多面与多彩。“视者”能够看见吾对气宇所造成的作用。但这个“吾”本身对视者来说是不可见的;因为它真的存在于“人类乌云密布、最最隐秘神圣之处”。——而这个吾将闪耀在人内在的永恒之光纳入自身。如同人将身与心的体验总括在这个“吾”中,他也让真与善的思想汇入这个“吾”里面。感官表象从一侧显露在“吾”的面前,另外一侧则是灵的启示。身与心将自己奉献给“吾”而为其效劳;“吾”则将自己奉献给灵,使灵充满它。“吾”活在身与心之中,灵则活在“吾”中。源自于灵在吾之内的东西是永恒的。因为吾从与此连结之中获得本质与意义。只要它活在物质体中就屈从于矿物性的法则;透过以太身它臣服于繁殖与生长的法则;由于感觉心以及理知心的关系它遵守心界的法则;只要它将灵纳进自身之中它就遵从灵的法则。形成矿物性以及生命法则的东西会生成也会过去,但灵与生成或过去无关。(灵就如真理般,脱离于一切世俗,独立存在。)

吾活在心中。(“吾”的概念应该是跟感觉心、理知心、意识心不同角度看人的定义。吾是一个自我意识概念。灵则是自我精神层面的高层认知。)即便“吾”的最高外显属于意识心,但吾人仍必须说,这个“吾”由那里散发出来而充满整个心,然后再透过心,其对身的作用才外显出来。在吾之中活着灵。灵投射进吾之中而活在吾之中如同在其“外壳”中,就好像吾活于身与心之中如同其“外壳”一样。灵由内而外、而矿物世界则由外而内形塑吾。这个形塑着一个“吾”而且作为“吾”而活着的灵,谓之“灵自我”(灵自我是吾的通俗意义上的外显,虽然灵自我对于一般人也是看不见的);因为它显现为人的“吾”或“自我”。。。意识心接触到,独立于融合感与离斥感之外的、透过其自身持存的真相(意识心跟真理有关,客观);灵自我内在承载着同一真相,但却是透过“吾”接纳其拥抱(灵自我是指吾认为是真理才是真理,主观);透过后者而个人化,并被吸收入个人独立的本质之中(灵自我将真理纳入自己的生命中,作为必然的行为规范,就像饿要吃饭一样。)。如此透过永恒真理而独立并与“吾”结合为一体的过程,使得“吾”本身也臻于不朽。

灵自我是灵性世界内在于吾的启示,如同从另一个面向来看,感官感觉是物质世界在吾内在的显现一样。。。如同物体方面的显现被叫做感觉一般,灵的启示被称为直觉(直觉跟感觉一样也是对于某一世界的反应,只是直觉一般看上去都很玄幻。)。最简单的思想当中就已包涵了直觉。因为人们无法用手碰触、也无法用眼睛看见它,而是必须透过吾来接收它那出自于灵的启示。。。野蛮人也会对大自然有所感觉;自然法则本身首先启示给高度发展的人的因直觉而丰富的思维。儿童也能感觉外界刺激是意志的动力,但他只有学会在灵中生活并理解其中的启示时,才能够在发展过程之中领悟到道德上善的规范。

活跃于人心中的吾,透过直觉而从上方由灵界取得信息,就像吾经由感官感觉从物质界取得信息一般。因此吾也让灵界成为他的心之特有生命(因为灵界可以给人们带来信息,它是活生生的),就如同透过感官的媒介它令物质世界亦然。心,或是在心中光耀的吾,朝两个面向开启它的大门;一个是朝物体,另一个是朝灵性。

物质界以其材质与力量建构一个身体,其中活着有意识的心,且身体里还有能够感知到自身

之外物体的感官,从而让吾能够接收到物质世界的讯息。同样的,灵性界也以其灵性材质以及力量建构一个灵体,吾活在这灵体中(应该是说灵自我),而且透过直觉可以感知到灵性物。

就像人从物质环境中取得材质,然后在自己的物质身里加工一样,人也从灵性环境中提取灵性物,并且将其做成自己的东西。灵性物是永恒的人类食粮。人从物质世界中诞生,人也透过真与善的永恒法则从灵中出生。每一个人都和处于他之外的灵界分开,就如同做为一个独立存在的人与整个物质世界分开来一样。这个独立的灵性本质称为“灵人”(灵人是相对于灵性世界说的,就像我们活在这个可见的世界里被称为人一样)。

若我们研究物质的人体,会发现身上的材质与力量与我们以外的物质世界所现前的是一样的。灵人的状况也是如此。灵人的内在迈动着外在灵界的元素,而自己以外的灵界的力量也活动其中。就像在物质皮肤内有一个活着与感觉着的存在将自己封闭在里面一样,灵界的情况也是如此。这个灵性皮肤,将灵人封闭于一统的灵界之外,使之在灵界中成为一独立的灵性存在,活在自身中且直觉的葆真宇宙的灵性内涵,——这“灵性皮肤”应称为“灵罩”(气宇罩)(灵罩使灵人有了形状,并与灵性世界之间有了界限,只是灵罩弹性比较大,会随着灵人内涵的丰富而扩张)。必须确定的是,这个“灵性皮肤”会随着个人不断进步而持续扩展,因此人的灵性个体性能够无限大之。

在这灵罩内活着灵人。灵人透过灵性生命力建成,就如同物质身是透过物质生命力构筑而成的。与吾人所说的有一以太身,在灵人相关方面也必须说有一以太灵。——这个以太灵应叫做生命灵。——因此人的灵性本质可划分为三个部分:灵人,生命灵以及灵自我。

这种人类灵性本质即气宇之更高——真正灵性——部分,对灵性领域中的“视者”而言,是个可以感知的实在。他“看到”在灵罩内灵人即生命灵;并且他“看到”这“生命灵”如何持续透过对源自灵性外在世界的灵性食粮之摄取而壮大自己。此外他还看见灵罩如何透过这摄取而持续加宽,灵人如何不断变大。只要这“大化”在空间中“被看到”,理所当然就只是个实在界的象。尽管如此,在对这象的表象当中,人心指向了相应的灵性实在界。人的灵性质素与其物质质素之间差别在于,后者的大小有限,而前者可以无限的生长。从灵性食粮所摄取的东西有着永恒价值。因此人的气宇由两个相互渗透的部分组合而成。人的物质存在赋予第一个部分颜色与形状,另一个部分则由灵性存在供给。

吾区隔这两个部分的方式是,物质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献出自身并建构一个让心在其中活跃的身;而这个吾又献出自己,让灵活跃于其中,而灵现在在他这方面贯穿着心,且赋予它在灵界中的目标。心由身封闭在物质之中,透过灵人而生长出他在灵性世界中逍遥的翅膀。

若想掌握全人,就必须将前面所谈过的那些组成要素考虑进去。身由物质世界的材质建构而成,以致于此一结构服从于思维的吾之安排。它被生命力所贯穿,从而成为以太身或生命身。这以太身透过感知器官向外开展自己而成为心之身。感觉心贯穿这心之身而与其合二为一。感觉心不仅承接受外界印象成为感觉;它有着一方面经由思维另一方面经由感觉而丰富的一己生命。感觉心因此(此为思考)而成为理知心。理知心能够向上阐明直觉、向下阐明感觉。它从而是意识心。理知心之所以能够如此,是因为灵界为它内建了直觉器官,就像物质身为它建构感知器官一样。如同感官透过心之身媒介感觉,灵也经由直觉器官媒介直觉给它。灵人以此和意识心结为一体,就像物质体与感觉心合于心之身一样。意识心与灵自我合而为一。在这合一之中活着作为生命灵的灵人,就如同以太身为心之身形塑了身的生命基础一般。而且就像物质体将自己封闭在物质皮肤内一样,灵人也包裹在灵罩之中。因此得出用下列的方式来加以划分的全人:

A.物质体

B.以太身或生命身

C.心之身

D.感觉心

E.理知心

F.意识心

G.灵自我

H.生命灵

I.灵人。

心之身与感觉心在尘世人身上合而为一,意识心与灵自我也是如此。——从而得出由七个部分组成的尘世人:

1. 物质体

2. 以太或生命身

3. 感觉的心之身

4. 理知心

5. 灵盈的意识心

6. 生命灵

7. 灵人

“吾”在心中闪耀,自灵承接光照从而成为灵人的载体。因此人参与了“三界”(物质的,心理的与灵性的)。人藉由物质体、以太身与心之身而根植于物质界,透过灵自我、生命灵与灵人而向上在灵性世界中开花。而那一面向下扎根另一面往上开花的主干,就是心本身。

若将理知心与意识心理解为吾的两个互属的外壳,并将这个吾看成是其核心,就可以把人区分为四个部分:物质身、生命身、星辰身以及吾。星辰身这个用语所要表达的是,心之身与感觉心两者合而为一的东西。可以在较早的文献中找到这个语词,但这里不拘原意,所指的是人本质中超越感官所能够察觉的东西。。。也可以将人如下划分:

1. 物质身

2. 生命身

3. 星辰身

4. 做为心核的吾

5. 星辰身转化成的灵自我

6. 生命身转化成的生命灵

7. 物质身转化成的灵人

(3)《神智学》4_四喜宝_新浪博客

《神智学》4(2012-11-25 21:12:40)转载▼标签:杂谈分类:重要书目摘要

在身与灵中间活着心。透过身而进入心的印象是暂时的。只有身对外界事物开启它的器官时才会有印象现前。。。我透过灵所认识的东西,是以心之生命的某个元素为基础,心透过此元

素与不依赖其暂时性身体基础而在心中显露出来的世界内涵联系在一起。显露出来的东西本身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一不朽物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显露对心生起的方式是否使得,此时在眼下出现的不是其易逝的身体基础,独立于此易逝之物的东西。当人察觉到体验不受限于易逝之物而存在的刹那,才会观察到心中持存的东西。此处所处理的主要也不是体验是否透过身体组织的易逝作用而意识到,而是体验中是否包含了尽管活在心中,但实际上却独立于易逝的感知过程的某物。心在当下与持存之间成形,经由在身与灵之间持中。但它也媒介着当下与持存。心将当下葆真给回忆。藉此将之自过往中抢救出来,而将之纳入其灵性物的持存之中。。。心经由回忆而葆真住昨日;藉由行为而为明日做准备。

那些经历过外在印象后留存下来且能被心保留的东西,能够独立于外在印象而再成为心象。心透过这能力而将外在世界转换成其属己的内在世界的方式是,透过记忆——为了回忆——将外在事物留存下来,并且还能够不依靠已经获得的印象,继续与其过着自己的生活。因此心之生命便成为外在世界过往印象的持存作用。

但行为也能获得持存性,一旦它在外在世界留下印记的话。若我从树上剪下一个枝条,便是透过我的心发生这样的事:外在世界事件的过程完全改变。。。这件事透过作为而有了持存性,就像昨天所获得的印象透过记忆而对我的心持存一般。

若没有心这个过往事物的忠诚葆真者,人会一再觉得每个外在印象都是新的。确定的是,心将某物转变成回忆的过程,就像是透过某个记号一般铭印于身体;而正就是心必须做这样的铭印,然后必须感知自己的铭印,就像在感知某个外物一般。因此心是回忆的葆真者。

真相是永恒的;即使过往的事物一再从我眼前消失,且每一个印象对我来说都是新的,真相本身也会一再不断的在事物上对我显露。但我身上的灵并非只受限于当前的印象;心会超越过往而扩展其视野。且心能从过往对灵的补充越多,就越能使灵更加充实。心就是如此将从身体所得到的东西再继续传送给灵。——从而使人的灵本身在其生命的每一刻都承载着两个面向。一面是真与善的永恒法则,另一面是对过往体验的回忆。灵所完成的一切都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若我们想懂得某个人的灵,就也必须从两个方面去知道他:首先是永恒事物对他显露的有多少,以及有多少源自于过去的宝藏在他身上。

这些宝藏绝不会一直对灵保有一成不变的形态。那些从体验所得来的印象会逐渐消失在记忆中。其果实则不然。人不会完全记得童年学会读与写技巧时所体验过的一切。但若没有这些体验且未将其成果以能力的方式葆真下来的话,人将不会读与写。这是灵对记忆宝藏所做的改造。灵将会导向个别体验的形象留给命运,只从中汲取能够提升起能力的力量。因此没有任何体验会毫无用处的流逝:心将这些体验作为回忆而葆真,而灵则从中汲取那些能够充实其能力以及生命内涵的东西。人的灵透过这些加工过的体验而成长。

对人的生平深思过的人会发现,在灵性关系上每个人对自己而言自成一类。

做为体质人我源自于另一个体质人,因为我有整个人类所具备的相同形态。因此种所拥有的特质可以在种的范围内透过遗传而获得。做为灵性人的我有自己的形态,就像我有自己的生平一般。因此这个形态除了从我自己之外,无法从其他人处获取。而且因为我带着某些特定的、而非不定的心得天赋进入这个世界,既然在生平中所表现的我的生命道路,是经由这些天赋所决定,所以我对自身所下的功夫不会从出生才开始。做为灵性人的我必定在出生之前就已现前。我当然不曾现前于我的祖先身上,因为我的祖先和我就灵性人而言是不同的。我的生平无法从他们的生平中获得解释。。。在人类生命中存在起作用的印象,它们对心的天赋所起的作用,就如同站在某个有待完成的作为之前,而相对于人们在物质生命中已经练习过得作为;只是这些印象所遭遇的并非在这直下生命中曾经练习过的东西,而是那些像是透过练习才获得的能力一般会让人留下印象的心得天赋。能够看透这方面事物的人,自然会有当下这个尘世生命之前一定有许多过往生命的想法。

灵性人的再躯体化并非属于外在物质事实场域的过程,而是那完全在灵性场域中演出的过程。而且除了思维之外,通常的灵性力量都无法进入这个领域。不愿意信任思维力量的人,就无法启明于高层次灵性事实。

人在介于生与死所设定的界限当中从属于身、心与灵三个层次的世界。心因为以感觉能力穿透了身的第三个环节:心之身,而且因为以意识心贯穿到灵的第一个环节:灵自我,而形成了身与灵之间的中间环节。心从而在生命过程当中参与着身与灵。这参与表现在其整个存在当中。感觉心能否发挥其能力端赖于心之身的组织结构。而至于另一方面意识心的生活,则要看灵自我在其中发展的宽广度而定。心之身的形构越健全,感觉心就越能与外界展开更好的交流。意识心供给给他的养分越多,灵自我也就越丰沛而强大。这显示出,在生命过程中经由加工过的体验以及这些体验的果实,将这些养分提供给灵自我。

(3)《神智学》5_四喜宝_新浪博客

《神智学》5(2012-12-02 21:32:00)转载▼标签:杂谈分类:重要书目摘要

心之身本身表现出,可以感受到的人的外在个人特质。因此心之身也是由父母、祖父母等遗传给子孙的这种个人特质的承载体。——如同曾解析过的,这样的心本身虽然一样拥有完整的属己生命;却带着自己的喜好与厌恶、带着自己的情感与热情封闭于自身之中。然而心仍是整个发挥作用,因此这整体也会在感觉心中凸显出来。且因感觉心穿透、仿佛充满了心之身,因此心之身依心的天性而形成自己,然后才能作为遗传的承载体而将爱好、热情等从祖先传递给子孙。。。——构成物质体所需的材质与力量,以同样的方式存在于整个外在物质性的周遭环境中。人不断从那里接收这些材质与力量,并且又在交还给它。数年之内组成我们物质体的材质群会再度完全更新,是靠以太身而将其结合在一起。而且以太身的样貌不仅只透过出生——或受孕——与死亡之间的过程来决定,并且还受制于超越生与死的遗传律则。心的特质也能够在遗传的过程当中传递,也就是说物质遗传延续的前进之所以获得心的冲击,就在于心之身能被感觉心影响。

若人的灵接触到的体验和之前曾经连结的另一个体验类似的话,就会在其中看见熟悉的东西,而且知道面对它得表现出和第一次面对这体验时不同的行为。所有的学习都以此为基础。而学习的成果就是从中所获取的能力。——过往生命的果实以这样的方式铭印进永恒的灵之中。——难道我们没有感知到这些果实吗?那些前面所揭示的、作为灵性人特色的天赋以何为根据?只在于人在展开其尘世生命时所一起带来的各种能力之中。这些能力在某些方面看来,与我们在生命过程当中所能获取的能力完全相当。。。人在某种限度之内,也能在生命过程当中扩展自己综观、看透事物之间关连的能力,从而具有新的能力。。。人的灵自成一类。就像作为物种的人在种的范围之内,灵也在自己的类之内,也就是在其自身之内,将其特质遗传下去。人的灵在每一世中显现为:带着过往生命历程中先前体验的果实之自己的再现。(就是说灵会从一个人转到另一个人身上,并且经验也会一世一世的积累,灵还是那个灵)所以此生的生命是另一次生命的再现,并且带着灵自我在前一次生命中下过功夫的东西。当此灵自我将某些能成为果实的东西纳进自身,那它自身就穿透了生命灵。

——睡眠常被称作是死亡的弟弟。早上我会起床。我持续不断的行动已被黑夜所打断。在一般状况下,早晨起床后我不可能随意重拾我的活动。如果我想活得有条理且具连贯性的话,

必须先和昨天做过的事有所连结。我昨天的作为是今天我该做事情的先决条件。藉由昨天所完成的事,我为自己创造了今天的命运。我与我的活动做了片刻的分离,但这些活动是属于我的,而且当我将自己从它们那里抽离一段时间后,它们会再把我拉回去。我的过往一直与我连结在一起,在当前中活着,而且也将跟随我进入未来。如果昨天作为所产生的结果不是我今天的命运的话,那今天早上我不必醒来,而是从新、自虚无中被创造出来。

如同人早晨起床时不是被新创造出来一样,人的灵在开展其尘世生命道路时亦复如此。人们尝试去理清踏进这生命道路时所发生的事。一个藉由遗传法则而获得其形态的物质身产生了。这个身成为某个灵的承载者,而以新的形态再现了之前的生命。。。身为心形塑印象,心将其转化为感觉,而以心象的方式将其保存在记忆里并交付给灵,使灵可以持续承载这些心象。人实际上是透过心而拥有其尘世生命历程的。

我的作为只有一部分在外界;其他的部分在我自身之中。透过自然科学中一个简单的比较,就可以明了我与作为之间的关系。从前原本看得见的动物在移入肯塔基的洞穴后,洞穴生活使得它们丧失了视力。在黑暗中逗留让眼睛失去对外活动。从而让在使用眼睛观看过程中进行的物理与化学活动不再作用。之前被这些活动所运用的养分现在流向其他器官。从此这些动物只能在这些洞穴中生存。这些动物透过它们的作为、透过它们的迁徙,为往后的生活创造了条件。这次的迁徙已成为命运的一部分。一个曾经活动过的质素已经和作为的结果联系在一起。人的灵亦复如此。心只有在活动时才能传递给灵某些特定的能力。而这些能力是与作为相称的。透过心所完成的作为,在心中活着一种充满着力量去完成另一个作为的天赋,而这种天赋是之前作为所产生的结果。心将其作为一种必然性而承载于自身,直到下一个作为发生为止。也可以说,这必然性是透过某个作为铭印进心里,以完成该作为的后果。

人的灵事实上是以其作为为其命运做准备。人在其新一辈子中发现到那和他在前一辈子中所做的事扣连在一起的事。。。在每个情况中,我的前生决定我的环境;它仿佛自周遭所有环境中吸取与其相亲近的东西。灵自我也是如此。新的生命周遭必定环绕着与其前生相亲近的东西。——因此对死亡来说,睡眠是个适用的图像,因为人在睡觉时,抽离了对其有所期待的命运舞台。人在睡觉时这舞台上的事件持续进行。人有一段时间对此进程没有影响。然而我们新一天的生活,取决于前一天作为的作用。实际上我们的人格每天早晨从新在我们的作为界中体现。夜晚时从我们身上分离的东西,白天仿佛又环绕在我们四周。——人先前躯体化时的作为亦复如此。这些作为像命运一般与人联系在一起,就像黑暗洞穴中的生活与经由迁徙进洞穴而丧失视力的动物之间的连系一样。如同这些动物只能依它们所身处的环境生活,人的灵也只能活在透过其作为本身所创造的环境之中。。。自身躯体化的灵携带着其源自于以前各世的命运。而这命运决定生命。心能获得什么印象、哪些愿望能被满足、会生出哪些喜悦与痛苦、与哪些人相遇:这一切取决于灵以前各个躯体化时的作为。心在某个生命中有所联系的人,必定会在下一个生命中再度相逢,因为两者之间曾经有的作为必定有其后果。就像其中的某个心一样,另一个与其有所联系的心也会在同一时间努力的再躯体化。因此心之生命是人的灵自身创造的命运之结果。有三样事物设定了一个人在生与死范围内生命历程的条件。而人因此在三个层面上依赖于位于生死之外的三个要素。身臣服于遗传的法则;心臣服于自身创造的命运。人们以一个古老的语词,称这人所创造的命运为他的业。而灵遵循再躯体化、一再重复的尘世生命的法则。——因此也可以如此表达灵、心以及身之间的关系:灵是永恒不朽的;生与死根据物质界法则主宰着躯体;臣服于命运的心之生命在尘世生命过程中媒介两者之间的联系。所有进一步与人本质相关的认知,都以认识其所属的这“三界”本身为前提。

《神智学》6_四喜宝

《神智学》6(2012-12-02 22:33:41)

歌德以下的陈述确切的描绘出人与实在界的关系:“其实我们想去表达一件事物本质的努力是白费力气的。我们察觉到的是作用,而这些作用的完整历史充其量可以善加包涵那件事物的本质。我们徒劳无功的努力去描绘某个人的性格:将其行动、其作为列举出来,而我们就面对一幅性格的图像。色彩是光的作为,作为与受苦……色彩与光彼此的关连虽然最为密切,但我们必须将两者想成是属于整个大自然的东西;因为一切是大自然透过这两者特别启示给眼睛这个器官的。大自然也以相同的方式将自己揭露给其他感官……自然就是如此向下对其他感官说话,对熟悉的、被误认的、未知的感官;大自然如此对自己说话,而且也透过万象对我们说话。对留心者来说,大自然无处是死的,更不是哑的。”若人将歌德所说的这些话理解为,这么一来事物本质的可认识性就可以被否定的话,那就不对了。歌德的意思不在于:人只感知到事物的作用,而其本质隐藏在其后。歌德所要表达的其实是,人根本不应该谈论“隐藏的本质”这方面的问题。本质并非存在于显露的表象之后;反而是透过显露而展现出来。只是这本质各方面是如此丰富,以致于在其他感官面前会以不同的形态呈现。显现出来的东西都从属于这本质,只是由于感官的限制,这些都不是全部的本质。歌德的这种观点也完全是这里所意指的灵性科学观点。

如同在身体发展出眼睛与耳朵作为感知器官,作为物体过程的感官,所以人的身上也能形塑心理与灵性的感知器官,全心界与灵界透过这些器官而对人开启。对那些未拥有这些高层感官的人来说,这两个世界是“暗而哑的”,就像对没有耳朵与眼睛的生物来说,物体界是“暗而哑的”一般。。。人身上身体感官的型塑完整,通常是慈爱的自然母亲的照料使然。它们的形成,人没有插手的余地。但在高层感官的发展方面,人必须靠自己下功夫。如果想要感知心界与灵界,人就必须形塑心与灵,就像自然所型塑的身体,让人能够感知物体的周遭环境以及如何在其中自处一样。这类自然本身尚未发展出来的高层感官的形塑,并不是不自然的;因为在更高意义下,人所成就的一切,也全都同属于自然。。。全心界与灵界并非在物质界旁边或以外的东西,在空间上并未与其分开。如同之前幽暗的世界对手术后的盲人散发出光与色彩一般,在心理与灵性被唤启者面前,那些对他而言先前只显现为物体性的事物,显露出其心理与灵性的特质。

(3)《神智学》7_四喜宝

《神智学》7(2012-12-03 22:07:11)

如同组成以及主宰我们胃、心、肺与脑等器官的材质与力量是源自物体世界,我们的冲动、欲望、情感、激情、愿望、感受等心的特质则源自心理世界。人的心是心理世界的一份子,就像人的身体是物质的物体界的一部分一样。。。全心界的形态与本质是由心质组成,并且也由心力驾驭,和物质世界中物体材质与力量的情况相似。

如同空间的扩展以及空间的运动是身体形构所特有,能接受刺激与冲动的渴望是心理的事物与本质的特点。因此人们也称全心界为渴望或愿望界,或“企盼”的世界。这些用语借用自人的心界。所以必须确认,位于人心之外全心界中的事物,与心内的心力有所不同,就像物体外界的物质材质与力量、和组成物质人身的部分有异。

心理与物质过程重大的不同之处可如此表达,心理过程中的交互作用比物质的而言更内在许多。物质空间受到例如是“碰撞”原理的主宰。若一个移动的象牙球体撞击一个静止的球,后者持续移动的方向,可以从前者的运动与弹性值计算出来。心理空间中两相交会形态之间

的交互作用,取决于它们内在的特质。若两者相互亲和的话,它们就会交互穿透也彼此融合。如果两者本质互有冲突的话,就会彼此排斥。——物体空间中例如对视觉而言有确定的法则。——远距离的物体用透视方式来看会愈来愈小。看着林荫大道时——依据透视法则——远方树木彼此的间距看起来比近距离的还小。相对的心理空间中所有的东西不论远近,在观者面前都显现出其内在本性所拥有的距离,由于这种特性,自然会让那些迈入心理空间,而却想以从物质世界带来的规则自处的人,产生各种各样的误解。

要在心理世界中定向,首先必须学会以类似的方法区别其形态中不同的种类,就像吾人将物质界区分为固体、液体以及气体一般。为达到这个目的,必须认识这方面最为重要的两种根本力量。吾人可以称之为融合感与离斥感。这两种根本力量如何在心理形态中发挥作用,由其种类来决定。融合感所指称的力量必须是,一种心理形态吸引着别的心理形态,试着与它们融合在一起、呈现出与它们的亲和力。反之离斥感的力量是,心理形态排斥、排除而坚持自己的特质。这两种力量在某个心理形态中所现前的比例,取决于这个心理形态在心理世界所扮演的角色。首先依融合感与离斥感在其中的作用,将心理形态区分成三种。而这三种彼此的差异完全在于,其中融合感与离斥感的力量彼此所处的特定相对关系。两种根本力量都在这三种状态中现前。首先来看第一种形态。由于内在主导的融合感力量的作用,使其吸引着周遭的其他形态。但除了这融合感的力量之外,其内在还现前离斥感的力量,会排斥周遭的东西。这类形态对外所呈现的仿佛是只拥有离斥感的力量。但实情并非如此。它身上存有融合感与离斥感。只是后者的占优势,比前者占上手。这类形态在心理空间中扮演我执的角色。它们排斥四周的许多东西,只吸引少数亲爱的东西靠近。因此他们以不变的形式在心理空间中活动。透过内在所存有的融合感力量,这类形态所呈现的是贪婪的。但贪婪也同时呈现不饱足,好像无法去满足它,因为主导的离斥感排斥了如此多迎面而来的东西,以致于满足无法进入。若将这种心的形态与物质界的加以比较,可以说:这种形态相当于坚固的物体。心理材质的这个区域称之为欲烬。——心中拥有这种欲烬的动物和人,内在被所谓的低等感官冲动、支配着他们的我执本能所决定。——心理形态的第二种状态是,其中两种根本力量保持平衡,即融合感与离斥感有相同强度的作用。这类形态以某种中立的态度面对其他形态。它们发挥亲和作用,没有特别吸引或排斥其他形态。它们仿佛不会在自己与周遭环境间画出固定界线。它们持续的让四周的其他形态对其产生作用;因此可将这类形态比拟成物质界的液体。在这种形态拉近其他形态的这一类中,并没有从贪婪而来的东西。此处所意指的作用,出现在譬如当人心感觉到颜色时。当我感觉红色时,最先接收到的是来自我周遭中性的刺激。直到对红色的欢愉加进这个刺激时,才观察到别的心的作用。对这类中性刺激发挥作用的心的形态是,融合感与离斥感在这类交互关系中彼此保持平衡。人们不得不将这里所审视的心理材质,描述为一种完全可塑、流动之物。这类材质不像第一种执取为我地在心理空间中活动,而是其存在到处接收印象,对众多与其相遇的东西表现其亲和力。一个语词也许可以用在它身上:流动的易感性。——心理形态的第三阶段是,融合感比离斥感占上风。离斥感引起我执的自我确证;但这作用退居到对周遭事物的倾向之后。让我们想想心理空间范围内的这种形态。这形态所显现的是,一个对四周东西扩散其吸引氛围的中心点。这种形态应特别称之为愿望材质。这个名称显得正确是因为,透过那持存的、只相对于融合感而显得较为薄弱的离斥感仍发挥的吸引作用,是要让那些被吸引的对象被带进这形态自身的王国内。从而使融合感得到了一种我执的基调。这种愿望材质可以比喻成物质界的气体。如同气体努力像四方扩散一样,愿望材质也向各个方向弥漫。

高阶段心的材质的特征在于,其中某个根本力量也就是离斥感完全消退,而只有融合感真正展现其作用。此时融合感自己才开始在心理形态中的各个部分发挥作用。这些部分彼此相互引发吸引作用。融合感的力量在心理形态内部的表现,称之为有趣。而融合感的减少则称为无趣。无趣只是减弱的有趣,就像是冷只是减弱的暖一样。有趣与无趣就是那做为情感世界

——就狭义而言——而活在人身上的东西。感情是心自身内的交织。所谓的一个人愉快与否,取决于有趣与无趣的情感在心理交织的状态。

一种更高阶段占据这样的心理形态:其融合感并不封闭在自我生命的王国之内。与其他较低的三种阶段相比,这第四种阶段不同之处在于,这种心理形态内在融合感的力量,并不需要压制与其相抗衡的离斥感。各种各样的心理形态要藉由这些高层次心材质,才能先组合成共同的全心界。只要离斥感存在,心理形态就会因为自身生命缘故而努力争取其他东西,想藉由其他东西而强化与充实自己。离斥感缄默时,其他东西则当成是启示、显现而被接受。心理空间中的心材质高层形式所扮演的角色,类似物质界中的光。它所引发的作用是,某个心理形态为了其他形态自身的缘故,仿佛在吸取它们的存在与本质,或者也可以说是让自己被它们所照耀。这些心理质素藉由对这些高层次领域的汲取,才被唤启真正的心之生命。其在黑暗中的鲁钝生命向外敞开,向心理空间发光、照耀自己;当只有较低区域的材质现前时,那内在迟钝麻木的、想透过离斥感而关闭自己的内部织造,才会转换为从内在发出且向外如潮流般倾泻的力量与活动。第二个区域的流动易感性,只有在这些形态会合时才发挥作用。然后某种形态就会流向别的形态。但接触是必要的。在高层区域主宰的是自由的照耀、流泻。。。若没有促使其活跃的高层区域的心的材质,心理形态就会像是一株在地窖中枯萎的植物。狭义的心之光、活跃的心力以及真正的心之生命是这些区域的一部分,并以此出发而参与心理质素。

那么吾人必须将心界区分为三种较低与三种较高的区域;两种区域透过第四个区域来媒介。所以得出心界区分如下:

1.欲烬域

2.流动的易感性域

3.愿望域

4.有趣与无趣域

5.心之光域

6.活跃的心力域

7.心之生命域

心理形态透过前三个区域,从融合感与离斥感的比例关系中获得其特质;融合感经由第四个区域而经纬于心理形态本身中;融合感的力量藉由三个最高区域而愈来愈自由自在;这区域心的材质照亮并带来生命的吹拂过心理空间,并且唤醒那些不然必定会在自身存在中失去自己的东西。

这里所描述的心界七个部门并非彼此分开的领域。就像固体、液体和气体在物质世界彼此渗透一样,欲烬、流动的易感性以及愿望界的力量,在全心界之中彼此交融。而且如同在物质世界中温暖能够渗透物体、光能够照亮物体,心理世界的有趣和无趣以及心之光的情况也是如此。类似的情形也发生在活跃的心力和真正的心之生命上。

当心居住于身内时,在某种程度上就参与了身所发生的一切。当身的物质作为都依规律而行,心中就会产生有趣与愉快;若作为受到干扰,则会出现无趣及苦痛。——而且心也参与灵的活动:这想法让心充满快乐,那想法令它厌恶;正确的判断获得心的赞同,错误的判断则引它反感。——的确,个人发展的阶段取决于心比较喜好往哪个方向走。心与灵外显的融合程度越高,这个人也就越完美;而心透过身的作为来满足其喜好的程度越高,这个人也就越不完美。

人只有让灵来给出其一切作为的方向,才能呢实现他的天职。心能够透过自身将自己的喜好不分轩轾的表示给身与灵。。。吾人且观察一下那尚未发展的人。他的心眷恋于身的作为。他只对那些物质世界让感官留下的印象感觉有趣。且他的灵性活动也因此完全被引入这样的氛

围中。他的思想只效劳于物质需求生活的满足。——由于灵性的自我生生世世活着,就应该愈来愈从灵性获得它的方向。它的认知应该由永恒真理的灵、它的行为应该由永恒的善来决定。

死后心与灵的命运,是物质感官的观察以及以此为基础的科学所看不见的。这正是以观察全心界与灵界中过程为依据的高层认识进入之处。

当灵与身分开后,仍然与心连系在一起。而就如同身在物质生命当中将灵链结到物质世界,此时心也将灵系结于心理世界之中。——但在这心理世界中找不到灵自身原初的本质。全心界只是将灵与其作品的场地,也就是物质世界,联系在一起。为了能在新的身躯中以较完美的形态显现,灵必须自灵性世界中汲取力量与强度。但灵透过心被卷进物质世界之中。它与一种被物质天性(这种天性应该是指心应该和身在某时某刻联系在一起)所穿透与涂染的心的质素联系在一起,因此而让自身得到这种方向。。。身何时死亡,是透过其法则所决定。一般而言所必须说的是:并非心与灵放弃身,而是当身的力量不能够在人的组织意义上发挥作用时,它们将会被身所释放。心与灵的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当心的力量不能够在人的心组织意义上发挥作用时,心会将灵释放至一个更高层次的、灵性世界中。。。心之前的任务是给予灵朝向物质的方向。基于其任务的本性,当身与之脱离、当心因此不再是连结环节后,心其实应该立刻从事只属于灵性的活动。

对人灵而言,在死亡时紧接着有一段时间,心会摆脱掉他对物质存在的喜好,为的是要之后再度遵循纯然灵性—心理世界的法则而使灵自由。心与物质方面的连结的时间越多,自然这段时间就持续越长。

死亡之后当心踏进心理世界,就必须遵循心理世界的法则。这些法则对之产生作用;而其身上对物质的喜好要如何清除,则取决于这些作用。按照从此以后心所处王国内的心的材质与心的力量种类之不同,其作用也必须有所分别。每一种都将发挥自己纯化、净化的影响。这里所进行的过程是,心中所有的离斥感渐渐被融合感的力量所克服,而这融合感自身也被引导至其巅峰。因为透过与其余整个全心界至高程度的融合,心仿佛溶入全心界而与其合而为一;之后其我执消耗殆尽。心不再喜好身体感官方面的存在,停止这种存在身份:灵透过它而得到自由。

只要全心界是人死亡之后直接停留的处所,就可称其为“欲求处所”。意识到这类情况而将其纳入学说的各个宗教系统,将这个“欲求处所”称为“炼狱”,“净化之火”等等。

《神智学》8_四喜宝_新浪博客

《神智学》8(2012-12-04 21:05:36)

全心界最底层次的是欲烬的区域。死亡之后会透过它,将所有最粗糙、与最低阶肉体生命连结的自私欲求全部自心中清除。因为透过这类欲求,会让其经历这心理区域力量的作用。那些从物质生命留下来而未被满足的欲求形成了弱点。这类心的融合感只会扩延至那些能滋养其我执的本质的东西;而且它也被流泻于其他一切的离斥感凌驾其上。但这些欲求所面对的物质享受,不可能在全心界获得满足。由于不可能满足,让贪欲提升至最高点。但同时这不可能必定也渐渐将贪欲浇熄。焦渴一点一滴的耗尽;而心也体验到,清除这类渴望,是唯一能防止必然源自于这些渴望之苦痛的手段。。。必须说明的是,心愈是在其物质生命与此渴望愈亲近,它受欲烬影响的时间也就愈长;因此也愈有必要在其中被净化。人们不应该将这种

净化,描绘成类似于感官界才会被感觉到的苦痛。因为死亡之后心会企盼自身的净化,因为只有藉由此,才能清除身上存在的不完美。

第二种在全心界的过程是,其中的融合感与离斥感维持着平衡状态。只要人心在死亡之后处于这种情况,就会有一段期间被这些过程所影响。醉心于生活外在琐事、喜欢稍纵即逝的感官印象,造就了这种情况。只要受到前面所勾勒的心的喜好所左右的人,就会活在这种情况中。这些喜好受生命中每一件妄情所影响。但由于其融合感没有特别投入于某件事物,因此这些影响倏忽即逝。所有不属于这虚妄王国之物,对这类的人来说是离斥的。死后心若体验这种情况,在没有属于满足所必要的感官—物质事物的情形下,这种情况终究会消灭。自然在完全消灭前,主宰于心中的匮乏是苦痛不堪的。(应该是因为空虚的缘故吧。)这种苦痛不堪的处境,是用于摧毁在物质生命中将人笼罩于其中的错觉之庠序。

第三种出现在全心界的是融合感主导的过程,也就是由愿望本性主导的过程。心透过死后愿望氛围所获得的一切而经历其作用。这些愿望也因为不可能被满足而逐步消灭。

前面描绘为有趣与无趣的全心界第四区域,让心承受特别的考验。只要心住在身的一天,就会参与身的一切相关事物。有趣与无趣的交织与身编结在一起。身引发心的舒适感与愉快、无趣与不愉快。在物质生命中,人觉得自己的身即其自我。所谓自我感觉就是建立在这样的事实上。越具有感官天赋的人,其自我感觉也就越具这样的特色。——死亡后,作为自我感觉对象的身体不复存在。仍存留着这种感觉的心,觉得自己因此如同被淘空一般。一种好像丧失掉自我的感觉侵袭着它。这种情形一直持续,直至认识到真正的人并不在物质上为止。因此这第四区域所产生的作用,摧毁了对肉身自我的错觉。心学会不再将肉体感觉为本质性的东西。心从对肉身的执着中被疗癒和净化。从而让心克服之前将它紧紧栓链在物质世界的东西,而它也能充分展开那些逐于外的融合感力量。心可以说是放弃自己,并且全面投入准备好将自己流泻于普遍的全心界中。

在此不能不提的是,自杀的人要特别经历这区域的体验。自杀的人以人为的方式离开自己的物质身,然而所有与这个身体联系在一起的情感维持不变。自然死亡随着身的衰亡,有一部分附着于身的情感也会跟着消失。自杀的人却还要忍受引发他们突然被淘空感觉的、他们为其轻生而未被满足的欲求与愿望的折磨。

全心界的第五个阶段是心之光阶段。参与他物的融合感本身已经准备好很高的效用。只要心在物质生命过程中不要醉心于较低阶需求的满足中,而是对其周遭世界感到欢喜与有趣,就会与这个阶段相亲和。

透过第六区域活跃的心力所进行的是,心中渴望行动部分的净化。心的这个部分虽然不具自私的特质,但其动机却是在行动所带来的感官满足之中。(感官的满足是其目的)发展出这类行动乐趣的人,外在给人完全是个理想主义者的印象,他本身表现出是个能牺牲奉献的人。但在更深的意义上,却是要提升某个感官的愉悦感。

第七个真正心之生命的领域,将人从最后对感官—物质世界的爱好中解放出来。之前的每一个区域都从心中提取与其相亲和的东西。。。从此以后心的本质被其世界所吸取,而灵摆脱所有的枷锁。灵向上遨翔至只在其属己环境中生活的区域里。——心已完成了其前一个尘世任务,而那些因为这个任务而成为灵的枷锁的东西,也在死后消解。心于超克尘余后,自身便归返其本元。

依据在物质生命中所创造的先决条件,来决定心在此或彼区域所属时间的长短。在心感到亲和之处,就会停留至这力量消除为止。在没有亲和现前之处,心会一无所感越过任何可能的影响。

(3)《神智学》9_

现在在这世界中首先看见的是,所有现前于物质世界与心理世界的事物与本质的灵性元形。灵性世界中的一切动健不已、生生不息。像物质世界中在某个地方现前的休息或停留的状况,并不存在灵性世界。因元形乃生生之德。它们是物质界与心界中一切生成事物的宗匠。其形式至变;而且每一元形中,都有接纳无数殊形之势。它们仿佛让这些殊形从自己萌出;而且一个方生,元形又打算令下一个从己涌出。元形彼此间处于多多少少亲和的关系中。元形不孤作。一元形需另一元形之助以生。无数元形常合作,以于心界或物界中生出诸德。

除了可以通过“灵视”去感知“全灵国度”之外,还有他物由“灵听”体验来考察。亦即只要“灵视者”从全心的国度上升至全灵国度,被感知的元形也会响。此“响”是一纯然灵性的过程。其思维不得有任何物音之联想。观察者觉得身处于音海中。在这些声音里、在这些灵性声响中,灵府众德出焉。在它们的共鸣、和声、节奏与旋律中突显出其存在的本元之道、相互关系以及亲和力。人的理解力在物质世界中所感知为法则、理念之物,而对“灵耳”而言呈现的则是灵性音乐。如果想对这种“灵性音乐”有概念,只需抛开所有透过“物质耳”所感知到的感官音乐心象。此处所处理的正是围绕着“灵性感知”来说,也就是对“感官耳”而言必定是闇哑无音的东西。。。一色、一光觉对应一灵音,而一色彩之合作对应一和声、一旋律之类。也就是说人们也必须彻底意识到,以音为主之处,“灵眼”的感知也绝不停歇。只是声音加进了光照而已。以下只要说到“元形”之处,得同时想到“元音”。还要加上可以比喻为“灵味”等的其他感知。

接着首先有必要将元形的各个种类彼此区分开来。“全灵国度”中也要区别一定数目的阶段或区域,以便定向。这里也像在“心界”中一样,个别区域绝不能将其想成是分层交叠在一起的,而是彼此相互渗透、贯穿的。第一区域包含了不赋生命的物质世界元形。在此可发现矿物的元形,也有植物的元形;但只有当植物是纯物质时,也就是说不考虑植物内在生命的情形。同样人们在此也会遇见动物与人的物质形式。。。——这一区域形成了“全灵国度”的根本架构。可以将它与我们物质尘世的坚固陆地相对照。它是“全灵国度”的大陆块。它与物质——身体界的关系,只能用比喻的方式来加以描绘。人们透过以下对之得到大致上的想法:想象某个充满最多样物体的有限空间。然后想象去掉这些物质体后,其形式中在原地所留下的中空的空间。再想象一下之前物体之间的各个空隙充满着最多样的形式,而这些形式与之前的物体有着各方面的关系。——元形界最底层区域看起来大致就像这样。在物质世界被物体化的本质与事物,在其中是以“空的空间”现前。现在在物质物体化中,那些空的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填满物质材质。同时用肉眼与灵眼观看这个空间的人,将会见到物体以及生生的元形运动。“全灵国度”第二区域所包涵的是生命的元形。但是这生命形成完整的一体。作为流动元素,它流遍灵之世界,就好像血液让一切脉动起来一样。可以将它与物质大地的海洋与水域相提并论。它分布的方式当然与动物身体内血液的分布方式较类似,而不像是海洋与河流的方式。这“全灵国度”的第二个阶段,可以称之为思维材质所形塑的流动生命。在这元素之中存在着所有在物质实在界做为生命存在而呈现的生生元力。这里所显示的是,所有生命是一体的,人的生命与所有其共同被创造出来的生命是亲和的。

所有心的元形都必须被称为“全灵国度”的第三领域。人们在此找到比前两个区域稀薄且细致许多的元素。可以将这部分比喻为“全灵国度”的空气圈。其他两个世界中在心所发生的一切,在这里都有其灵性对应物。所有的感觉、情感、本能、激情等,都会在此再次以灵性方式现前。这空气圈中气氛的流衍,相应于其他世界中生物的苦与乐。某个人心的渴望在这里呈现如一阵微风;而激情的暴发则像是一阵暴风。能够对此处所见来临者本身形成心象的人,若将注意力对准这里的话,可以深深穿透任何生物的叹息。人们可以说此处有比方说像是带着闪电四射与雷鸣滚滚的暴风雨;如果人们进一步深入实情的话,会发现在这类“灵的暴风雨”中表现出的是,在大地上所发生的杀戮之激情。

第四区域的元形不直接涉入其他世界。它们在某些方面是,掌控三个较低层区域元形以及中介其会合的质素。因此它们排列与组合这些较低层的元形。所以这个区域比其他较低层区域的活动更为广泛。

第五、六、七区域与之前的几个区域在本质上有所区别。因为在这些区域出现的质素,提供较低区域元形活动的动力。这些区域所存在的是元形自身的创造力量。能够提升至这些区域的人,就会认识到我们的世界以之为基础的“意图”。这些元形像是有生命力的芽点一般,准备好接纳思想本质最多样的形式。若这些芽点被引到较低区域,它们就如同是发胀一般,呈现出最多样的形态。让人的灵在物质世界展现出创造力的理念,是这高层灵性世界胚芽思想本质的反光、影子。有“灵耳”的观者若从“全灵国度”较低区域扬升至这些高层区域,就会察觉声响和音调是如何转换成“灵性语言”。他开始察觉到“灵性语词”。透过这些语词,事物与本质不仅藉由音乐宣告其天性,而且也以“语词”来表达。这些词句告诉他,在灵性科学上要怎样称呼其“常名”。

人必须设想这些思想胚芽本质,有着合成的天性。从思想界的元素中仿佛只取出了芽鞘。而这芽鞘包覆着真正的生命核心。至此我们来到了这“三界”的界限,因为核心源自于还要更高层的世界。依照人的存在要素,当在上个段落描绘人时,就已指出这个生命核心,并且称呼“生命灵”与“灵人”为其存在要素。对别的世界本质来说,也有类似的生命核心现前。这些核心源自于更高层的世界,并且被移近这三个指定的世界,在其中以完成其使命。

当人的灵踏上介于两世之间的路途而漫游过“心之世界”之后,就会走进“灵之国度”。它会在这里停留,直到一个新的身体存在成熟为止。只有懂得以正确方式诠释人类穿越其躯体化的生命朝圣之旅使命的人,才能理解在这“全灵国度”逗留所代表的意义。当人躯体化为物质身时,他在物质世界中发挥作用并创造。并且是以灵性本质的身分在其中发挥作用与创造。人将其灵所感思与形塑的东西铭刻入物质的形式、物体的材质与力量里。因此做为灵性世界的使者的他,必须将灵体现入物体界中。人只有透过这将自己躯体化,才能够在物体界中发挥作用。他必须将物质身设想成自己的工具,藉由这工具才能透过物体对物体发挥作用,而且物体也能透过这种方式作用于他。。。只要灵在物质身作用,就无法以其真实形态活着。它只能仿佛照穿物质存在的薄纱。亦即人的思维生命在真相上属于灵性世界;因此在物质存在中所表现出来的思维生命,是其覆盖了薄纱的真实形态。也可以说,物质人的思维生命是其所属真实灵性本质的影像、反光。所以在物质生命当中,以物质身体作为根据的灵,与尘世物体界交互作用。若现在在对物质物体界的作用中,也正好存在人的灵的某个使命,若他只活于肉身的存在中,从一世走到下一世,那么他绝对无法适切的实现这使命。因为尘世使命的意图与目标,不可能在尘世躯体化过程当中建构与取得,就像房屋设计图不可能在建筑工人所工作的工地形成一样。如同这设计图是在建筑师的事务所内被拟定,尘世作品的目的与意图则是在“灵之国度”中被形塑。——人的灵必须一再重复的在两世之间于这个国度生活,为的是要装备好从这里所携带的东西,才能去面对物质生命中的工作。如同建筑师不必用到砖瓦或灰浆,而能在他的工作室里依据建筑工艺及其他相关法则绘制房屋设计图,人类作品的建筑师,也就是灵活高层自我,必须在“全灵国度”中根据这个国度的法则来形塑能力与目标,为的是之后将这些转引至尘世。只有当人的灵不断一再重复在其属己的王国中逗留,人也才能够籍着物质—物体的工具,将灵承载入尘世。——在物质的舞台上,人学会了物质世界的特性与力量。人在所作所为中,累积了对于想在物质界中工作的人所要求的经验。人仿佛在这舞台上学会了他想将其思想与理念具体化于其中的材质的特性。思想与理念本身是人无法自材质中吸取的。所以尘世同时也是人作为与学习的舞台。然后所学会在“全灵国度”中转化成灵之活的能力。

(3)《神智学》10_四喜宝

《神智学》10(2012-12-06 12:22:34)转载▼标签:杂谈分类:重要书目摘要

介于两世之间的间时里,灵生活于其属己的王国中。灵完全将自己投入灵性生命的要求中;从物质身体解放后,灵向各个面向形塑自己,并且将之前各个生命历程所累积的经验果实,融注入其教化中。。。也可能出现某个人接下来的那一段生命,比刚逝去的更加不完整的状况。可是大体上在彼此相继的各个生命历程中,这类不规则状态会在一定的极限之内再度平衡过来。

灵在“全灵国度”内的教化藉由人在这国度不同区域的适应而发生。他自己的生命依相应的前后顺序与这些区域融合在一起;他暂时接纳这些区域的特性。这些特性将自己的本质渗透进人的本质之中,为的是让后者在尘世发挥作用时能受到前者的强化。——在“全灵国度”第一个区域中,人四周所围绕的是尘世事物的灵性元形。在尘世生命中,人所学会的只是自己在其思维所掌握的这些元形的影子。在地球上只是被思维的东西,会在这个区域被体验到。人会在各种思维中漫游,然这些思维乃是盛德。他在尘世生命中曾经用自己感官感知过的东西,这是会以其思维形式对他发挥作用。但思维并非以隐藏在事物后面的影子方式呈现,而是事物所展现的充满生机的真实。人仿佛处于一座形成与塑造尘世事物的思想工坊中。因为在“全灵国度”中,一切都是充满生机的活动与活力。这里是思维工作的世界,创生与形塑中的生德世界。人们看见在尘世存在所体验过的事情是如何在这里被形塑。。。人学会把身看做是一种属于外界的东西、外界的一份子。所以不会再将其身体当做是与自己比较亲和的东西,而与其他外界的事物区隔开来。人会觉得整个外在世界包括自身的躯体化在内是一体。自身的躯体化在这里与世界其余的部分融成一体。。。人觉察到自己是诸灵之中的灵、诸元灵中的一环,他自身内将感受元灵之道:“吾乃元灵。”——吾人见到:尘世生命中所掌握的影子般的思想和所有智慧的指向,在“全灵国度”中将直接被体证。这在尘世生命过程中之所以只能被思维,是因为它在灵性存在中是一实事。

在物质世界中曾经一起生活过的人,会在灵性世界中再度发现他们。就像所有透过物质身而成为心所属的东西从心脱离一样,在物质生命中心与心之间联系的纽带,也会与只在物质世界中具有意义与作用的条件分开。然而在物质生命中曾是心中之心的一切会超越死亡——进入灵性世界——而持续下去。。。在物质生命中彼此相属的心,会在灵性世界再度相遇,为的是以响应的方式在此继续共同生活。

在第一个区域中,人是与刚过往的物质生命中透过物质世界最紧密的纽带而联系在一起的心同在,在第二个区域中人所踏进的是,所有他觉得在更广意义上与其是一体事物的王国:藉由共同的尊崇、藉由共同的信奉等。必须强调的是,前一个区域的灵性体验在下一个区域还会持续存留。所以当人进入第二或下一个区域时,透过家庭、友谊等所连结的纽带不会因此而被夺走。——“全灵国度”的各个区域也不像“分部”一般彼此分开;它们相互贯穿,而人之所以在某个新区域体验自己,并非因为以任何外在形式“踏进”这个区域,而是因为他身上的内在能力已经达到能觉察之前他所无法察觉的范围内之物。

“全灵国度”第三区域包涵心理世界的元形。所有生活于这个世界的事物以活生生的思德的面目现前。在此人可发现欲求、愿望、情感等的元形。但在这灵界中无任何我执附着于心。如同第二区域的所有生命,这第三个区域的一切欲求、愿望、一切有趣、无趣形成一体。他人的欲求、愿望与我的欲求、愿望没有差别。所有存在的感觉与情感是一个囊括与包围一切其余事物的整体世界,就像物质大气圈包围着地球一样。这区域像是“全灵国度”的大气圈一般。人在尘世生命当中为整体服务、无私地奉献于同胞的一切作为,都会在这里结成果实。因为他透过这些服务、透过这些奉献而存活于这“全灵国度”第三领域的反光之中。人类伟

大的行善者、全心奉献的人们、那些为同体作出伟大贡献的人,在过去的那些生命历程中获取一种与之有特别亲和力的资格后,在达到此区域时对此拥有其能力。

显然“全灵国度”中所描绘的这三个区域,与位于它们之下的物质界与心理界有着某种关系。因为这三个区域所涵盖的元形,那些活的思想,在这里两个世界中采取物体或心理的存在。第四个区域才是“纯灵国度”。但这也不完全是字面所表达的意思。它与其他三个底层区域不同之处在于,人在这些区域遇见那些自身涉入物质界与心理界之前、先在这两个世界发现的物质的和心理的关系之元形。日常生活的关系,与人在这个世界所遇见的事物和存在联系在一起;这世界过往的事物,会引导人的目光去追寻它们永恒的元基;而人所无私奉献的同类,也不是因人而存在。但透过人,在这世界创造了艺术、科学、技术、国家等的东西,简而言之,人让其灵的一切原创作品并入这个世界。所有这一切若是没人的参与,就不会有物质的映像在这世上现前。这些纯粹有人类所创造的事物之元形,现在出现在“全灵国度”的第四区域中。——在尘世生命中,人在科学成果、艺术观念与形态、技术思想等方面所形塑出的东西,会在这第四区域结果。所以艺术家、学者、伟大发明家在“全灵国度”逗留时,会从这个区域吸取推动力,并且在此提升他们的天份,为的是能在再度入世时,对人类文化的进展作出更强程度的贡献。——不要认为这“全灵国度”的第四区域,只对特别杰出的人才有意义。它对所有的人都有其意义。人在物质生命中超越日常生活、愿望、意愿的范围所从事的一切,其根源都在这领域中。若是人在介于死亡一击新生之间的时间里,无法穿越这个区域的话,在下一世中就不会对超越个人狭窄生活举止圈、而导向与全人类相关的事物产生兴趣。——如同前面所提过的,这区域在意义上也不完全等同于所谓的“纯灵国度”。之所以有这情形是因为,人离开尘世文化发展时所处的状况,对其中灵性存在发挥很大的作用。人在“全灵国度”中,只能享受依据其天赋以及所出生民族、国家等的发展程度,而使其有所作为的果实。

(3)《神智学》11_四喜宝_

《神智学》11(2012-12-08 21:10:41)

人的灵提升至“纯灵国度”,在此体验到,灵本身为尘世生命所定下的意图与目标。所有在世上已实现的一切,只是将最崇高的目标与意图,造成一种或多或少弱仿象而存在。。。所以在他某一世中,他自己可能只是灵之国王以之所意图的这一种仿象而已。因此他身为真正“全灵国度”之灵,首先要提升至在介于两世之间的“全灵国度”第五区域的中间状态,才会显现出来。在这里的他,才是真实的自己。这是那在最多样肉身中,获得某种外在存在的东西。人真实的自我可以在这区域逍遥游于各方。而这个自我就是在每一世中,一再重新显现为此一的东西。这个自我携带着在“全灵国度”低层区域已经培养的能力。它藉此而将之前生命历程的果实,携至之后的生命历程中。它是前此诸世成果之传火者。

当自我活在“全灵国度”的第五区域,它就处于目标与意图的王国中。如同建筑师从在他身上结果的不完美中学习,并且只将那些能够把不完美改变成完美的部分纳入新的设计图一般,自我也在这第五区域将其由之前生命所获得的成果里面那些与低层世界不完美相关的东西去除,并且孕育那从此将和其一起生活的“全灵国度”之意图、孕育其之前生命历程的成果。——明确的是,能够自这个区域汲取的力量取决于,自我在其肉身中,从这类合于被意

病理技术师考试

2013年病理学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1.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病因是 A.过敏因素 B.环境污染 C.气候因素 D.长期吸烟 E.真菌感染 2.肝脂肪沉积比较显著时,其变化是 A.肝分叶增多 B.肝增大,包膜紧张 C.苍白无血色 D.暗黑色、质软、光洁 E.肝脏发生固缩 3.粘膜白斑属于癌前病变常发生在 A.胃、十二指肠、小扬 B.骨、肌肉 C.肝脏、肺及肾 D.任何器官 E.口腔、子宫颈及外明 4.关于结核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B.结核病是一种特殊的炎症 C.结核病常是经呼吸道感染 D.结核病不具备炎症特征 E.结核病可分为原发性结核病和继发性结核病 5.良性高血压病脑的病理变化为 A.小动脉和细动脉发生玻璃样变; B.脑膜发生了炎症反应 C.脑软化 D.脑组织化脓 E脑组织任何时候无变化 6.关于恶性肿瘤的说法正确的 A.组织结构具有高度异型性而细胞无 B.组织结构和细胞都具有高度异型性 C.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而组织结构无

D.没浸润性,也不转移 E.以上说法都不对 7.小叶性肺炎不具有下列哪种描述的特征A.小叶性肺炎以细文气管为中 B.小叶性肺炎属急性化脓性炎症 C.小叶性肺炎主要由病毒引起的炎症 D.小叶性肺炎在肺内。一定范围内 E.肉眼观,实变灶散在分布在肺组织内 8.急性炎症可分为 A.浆液性炎和出血性炎 B.纤维性炎和化脓性炎 C.浆液性炎和化脓性炎 D.浆液性炎和纤维性炎 E.浆液性炎、纤维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9.具有发热作用的炎症介质是 A.IIJ—1 B.D4 C.IL-8 D.C5a E.IL—10 10.癌和肉瘤最根本的区别是 A.组织来源 B.外在环境 C.内在因素 D.形成方式 E.以上都不对 11.肺粟粒性结核病肉眼观: A.双肺充血,重量增加,切面暗红 B.双肺皱缩,体积减小 C.肺部分坏死,形成无数空洞 D.切面光滑平整 E.切面灰白,上有小凹,成斑块状 12.食管癌多发生在 A.食管上段 B.食管下段 C.食管中段 D.食管肌肉 E.食管软骨

实验室血清学常用检测方法

常用血清学检测方法介绍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 目前,该项技术已在兽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动物传染病都已经研制成 ELISA检测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 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o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他物质分开。 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通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矢,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2、ELISA的类型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用于动物疫病检测的ELISA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用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微生物病原体第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但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例如猪瘟病毒检测ELISA、禽流感病毒抗原捕获ELISA,就是根据这种原理设计的。 ②?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反应模式与双抗体夹心法类似。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以检测相应的抗体。与间接法测抗体的不同之处为以酶标抗原代替酶标抗抗体。乙肝HBs的检测 常采用本法。本法尖键在于酶标抗原的制备,需要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寻找合适的标记方法。 此法中受检标本不需稀释,可直接用于测定,因此其敏感度相对高于于间接法。此外,该方法不受被检动物种属差异的限制。 ③?间接法测抗体

病理学技术初级(师)基础知识-试卷6

病理学技术初级【师】基础知识-试卷6 (总分:62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27,score:54分) 1.下述描述中,属于完全再生的是 【score:2分】 【A】动脉吻合口愈合 【B】骨折愈合再建【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剖腹手术切口愈合 【D】肠吻合口愈合 【E】胃溃疡愈合 本题思路:骨折愈合后,在经过较长时间的再建后,可完全恢复骨折部位的结构和功能,属于完全性再生。 2.下列丕垦王肉芽组织的功能的是 【score:2分】 【A】抗感染 【B】保护创面 【C】填补伤口 【D】机化凝血块 【E】伤口收缩【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3.左心衰竭时发生淤血的脏器是 【score:2分】 【A】脾 【B】脑 【C】肝 【D】肺【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肾 本题思路: 4.下列有关血栓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score:2分】 【A】纤维素血栓易溶解吸收 【B】可形成静脉石 【C】再通可恢复正常循环【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可阻塞动脉、静脉 【E】可继发于血管炎 本题思路:血栓形成后可发生机化,机化后的血栓和血管壁有牢固的黏着,不再有脱落的危险。血栓机化中所形成的新生内皮细胞,被覆血栓内由于血栓干涸

产生的裂隙,形成迷路状并互相沟通,使血栓上下游的血流得以部分沟通,称为再通,但不可能再恢复正常血液循环。 5.潜水员从海底升到水面过快时易发生 【score:2分】 【A】肺气肿 【B】肺水肿 【C】氮气栓塞【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左心衰竭 【E】昏迷休克 本题思路:潜水员由海底迅速上升到海面,由于大气压力突然降低,原来溶解在血液、组织液和脂肪组织内的氧气、二氧化碳和氮气很快游离,氧气、二氧化碳可很快再溶入体液中被吸收,而氮气在体液内溶解迟缓,于是形成氮气栓塞。 6.出血的后果主要取决于 【score:2分】 【A】出血的类型 【B】出血的发生机制 【C】机体抵抗力

2020年病理学技术(师)[代码:208]专业知识真题精选

2020年病理学技术(师)[代码:208]专业知识真题精选[单项选择题]1、 关于固定的作用,描述不正确的是 A.凝固细胞内蛋白质 B.防止细胞自溶 C.封闭非特异成分 D.使抗原不弥散 E.保留抗原活性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固定的作用不是封闭非特异成分。 [单项选择题]2、 转移性钙化是指钙化发生在 A.结核病灶 B.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病变组织 C.动脉粥样硬化的粥样斑块 D.陈旧性血栓 E.坏死组织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转移性钙化是由于全身钙磷代谢失调所致。 [单项选择题]3、 在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中,认定某患者最确定的参数是 A.姓名 B.年龄

C.病理号 D.性别 E.病理诊断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计算机病案管理系统中,病理号是某患者最确定的参数。[单项选择题]4、 用于胆碱酯酶的染色法是 A.Gomori钙钴法 B.Gossrau偶氮吲哚酚法 C.Leder-Stutt改良萘酚AS-TR磷酸酯法 D.Wachstein-Meisel镁激活酶法 E.Karnovsky-Roots铁氰化铜法 参考答案:E [单项选择题]5、 显微摄影时为了改进底片平面像的分辨率可采用( )。 A.高倍目镜与低倍物镜组合 B.低倍目镜与低倍物镜组合 C.高倍目镜与高倍物镜组合 D.低倍目镜与高倍物镜组合 E.以上均不是 参考答案:D [单项选择题]6、 骨骼肌纤维的收缩机制是 A.细肌丝缩短

B.粗肌丝缩短 C.粗、细肌丝均缩短 D.粗肌丝向M线方向收缩 E.细肌丝向M线方向滑动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 细肌丝向M线方向滑动引起骨骼肌纤维的收缩。 [单项选择题]7、 图像处理是指 A.用量化的方法以数字的表达形式对图像中各种结构信息的定量描述 B.对图像的定量分析 C.用量化的方法以吸光度的表达形式对图像中各种结构信息的定量描述 D.对图像的定性分析 E.对图像的修饰,通过这种修饰去除图像的缺陷或不足,将模糊图像变为清晰图像或以新的图像形式来表达图像等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 图像处理是对图像的修饰,通过这种修饰去除图像的缺陷或不足,将模糊图像变为清晰图像或以新的图像形式来表达图像等。 [单项选择题]8、 远程病理学中必须传送的信息包括 A.病例资料和病理图像 B.实验室检查结果 C.免疫组化和原位分子杂交检查结果 D.电镜结果 E.肿瘤倍体分析结果

血清学实验指导

实验目录 实验一:0.01M pH7.4磷酸盐缓冲液的制备 实验二:1%鸡红血球悬液的制备 实验三:禽流感血凝试验 实验四:禽流感血凝抑制试验 实验五:口蹄疫病毒3ABC-ELISA抗体检测技术实验六:猪瘟病毒ELISA抗体检测技术

实验一 0.01M pH7.4磷酸盐缓冲液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掌握磷酸盐缓冲液的制备方法,为后续的血清学检测奠定基础。 二、药械及耗材 电子天平,小电炉,药匙,1000ml烧杯,玻棒,500ml三角瓶(带棉塞),pH试纸; Na2HPO4.12H2O、KH2PO4、NaCl、蒸馏水;1 N NaOH、1N HCl(滴管瓶塞)。 三、试验程序 配方:Na2HPO4.12H2O 2.9克 KH2PO4 0.3克 NaCl 8.0克 蒸馏水1000ml 将上述成分称量在烧杯中,加热搅拌溶解,待完全溶解以后,调整pH值至7.4。然后分装在3个三角瓶中(每瓶大约330ml),加棉塞,橡皮筋捆扎,置高压灭菌器中121℃15min灭菌处理,备用。

实验二 1%鸡红血球悬液的制备 一、目的要求 掌握鸡红血球悬液的制备方法,为后续的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奠定基础。 二、药械与耗材 公鸡,玻璃注射器(30ml),16#大针头,5%柠檬酸钠;800型离心机,玻璃离心管(10ml),洗耳球,10ml移液管,2ml移液管,棉花;0.01M pH7.4磷酸盐缓冲液。 三、试验程序 ※从心脏采集公鸡的抗凝血约25ml,平均分装3支离心管; ※作对称平衡以后,3000rpm离心10min,弃上清液,保留红血球泥; ※加入适量PBS,用乳头滴管轻轻地洗涤红血球,然后作对称平衡,3000rpm 离心10min,弃上清液,保留红血球泥; ※重复上述操作2~3次,直至上清液清亮透明; ※用10ml移液管轻轻地吸去上清液弃之,保留红血球泥; ※用10ml移液管向三角瓶中加入49.5mlPBS,再用2ml移液管吸取0.5ml 红血球泥,棉花擦去移液管外壁粘附的红血球。将0.5ml红血球泥放入 49.5mlPBS中,混匀置于4℃冰箱备用。

2015年病理技术主管技师中级职称考试真题

2015年病理技术主管技师中级职称考试真题 天宇考王卫生资格考试题库包含:章节练习、综合复习题、模拟试卷、考前冲刺、历 年真题等。试题量:1707道。 B型题:以下提供若干组考题,每组考题共用在考题前列出的A、B、C、D、E 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与问题关系最密切的答案,某个备选答案可能被选择一次、多次或不被选择。 A.12.5分子ATP B.12分子ATP C.10.5分子ATP D.10分子ATP E.2分子ATP 1、1分子乙酰CoA彻底氧化产生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1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有4次脱氢(3NADH+H、1FADH)和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2.5×3+1.5×1+1)10分子A TP。1分子丙酮酸先脱氢(NADH+H)生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共生成(2.5+10)12.5分子ATP。草酰乙酸出线粒体生成丙酮酸,彻底氧化同丙酮酸。 2、1分子葡萄糖经过糖酵解产生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1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有4次脱氢(3NADH+H、1FADH)和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2.5×3+1.5×1+1)10分子A TP。1分子丙酮酸先脱氢(NADH+H)生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共生成(2.5+10)12.5分子ATP。草酰乙酸出线粒体生成丙酮酸,彻底氧化同丙酮酸。

3、1分子丙酮酸彻底氧化产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1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有4次脱氢(3NADH+H、1FADH)和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2.5×3+1.5×1+1)10分子A TP。1分子丙酮酸先脱氢(NADH+H)生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共生成(2.5+10)12.5分子ATP。草酰乙酸出线粒体生成丙酮酸,彻底氧化同丙酮酸。 4、1分子草酰乙酸彻底氧化产生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1分子乙酰辅酶A进入三羧酸循环有4次脱氢(3NADH+H、1FADH)和1次底物水平磷酸化,共生成(2.5×3+1.5×1+1)10分子A TP。1分子丙酮酸先脱氢(NADH+H)生成乙酰辅酶A再进入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共生成(2.5+10)12.5分子ATP。草酰乙酸出线粒体生成丙酮酸,彻底氧化同丙酮酸。 A.AMP B.ADP C.A TP D.GDP E.GTP 5、参加三羧酸循环中底物磷酸化反应作为底物的是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的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是琥珀酰辅酶A生成琥珀酸的反应,琥珀酰辅酶A的高能硫酯键断裂推动GDP的磷酸化,生成GTP。ATP既是磷酸果糖激酶-1的作用底物(低浓度时结合于酶活性中心),又是别构抑制剂(高浓度时结合于活性中心以外的别位),AMP和2,6-二磷酸果糖是磷酸果糖激酶-1的激活剂,同时别构抑制果糖双磷酸酶-1。 6、磷酸果糖激酶-1PFK-1的别构抑制剂是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三羧酸循环中唯一的一次底物水平磷酸化是琥珀酰辅酶A生成琥珀酸的反应,

免疫与血清学基本技术

第七章免疫与血清学基本技术 第一节免疫学基本知识 一、抗原 抗原是指能与T细胞及B细胞的受体结合,促使其增殖、分化,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并与之结合,进而发挥免疫效应的物质。 抗原一般具有两个重要特性: 一是免疫原性,即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诱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能力; 二是抗原性,即抗原与其诱生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有特异性结合的能力。 既有免疫源性又有抗原性的物质为完全抗原,而只有抗原性无免疫源性的物质称为半抗原。 决定Ag特异性的最小化学亚单位称为决定簇(又称表位)。 依其与胸腺关系又分胸腺依赖抗原(TD-Ag)和胸腺非依赖抗原(TI-Ag)。 绝大多数蛋白质抗原如病原微生物、血细胞、血清蛋白等均属于TD-Ag。 抗原的免疫源性是异物性,抗原的特异性是免疫应答中最重要的特点,也是免疫学诊断和免疫学防治的理论依据。 人类血型抗原有A和B抗原,它们刺激机体产生抗A和抗B抗体。 人类血型抗原是同种异型抗原(同一种属不同个体间的遗传标记不同)。 器官移植所产生的排异反应,也是因同种异型抗原所致。 佐剂在免疫中常常采用,它主要的机制是增强机体对Ag的免疫应答。 二、抗体 抗体是抗原刺激机体由B细胞产生的,本质是免疫球蛋白(Ig)。 Ig的基本结构是: 4条肽链(2条轻链-L链、2条重链-H链)由二硫键连接。 L链分为可变部位(V)和恒定部分(C),即VL+CL。 H链也分为可变部位(V)和恒定部分(C),即VH+CH,但CH部分又分为CH1、CH2、CH3。IgM 和IgE还有CH4部分。 CH1与CH2区之间为绞链区。 如果用木瓜酶水解后,将IgG水解2Fab和Fc。Fab是Ig与Ag结合部位,Fc是可结晶部分。 用胃蛋白酶水解IgG,可分为F(ab?)2和Fc部分,F(ab?)2是两个Fab连在一起的部分。 Ig的分类是依据H链的结构特点,主要依Fc部分(CH)。Ig分为五大类:IgG、IgM、IgA、IgE、IgD。Ig同种型是指H链所具有的的特性。 同一类Ig分型依据L链结构特点,可分为κ和λ型。Ig的Fc段部分可与某些细胞的Fc受体结合,如巨噬细胞等。 F(ab?)2部分是与Ag结合部,VH+VL是F(ab?)2中的高变区,直接与Ag能结合的部位。 人类5种Ig各具特色,IgM分子量最大,免疫应答早期产生的Ab只要为IgM。 IgG在血清中含量最高,而且是唯一能通过人类胎盘的Ig。 IgA经J链连接,可形成多聚IgA。 多聚IgA与分泌片结合后,能抵抗蛋白酶的水解作用。 有人称具备局部Ab。IgE可与肥大细胞膜上Fc受体结合。 三、抗原抗体反应 每一种抗原物质都能在具有免疫功能的机体中遇到与其相应的免疫细胞,结合在其表面受体上,激发产生相应的抗体,并且能够与这种抗体特异性地结合。 抗原与抗体的结合为非共价结合。 其分子空间结构的互补性,决定了结合部位原子间的接近程度,使各种弱作用键充分发挥作用,形成相对稳定的结合。

实验室血清学常用检测方法

实验室血清学常用 检测方法

常见血清学检测方法介绍 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诊断技术 当前,该项技术已在兽医学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大多数动物传染病都已经研制成ELISA检测方法。 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原理 ELISA的基础是抗原或抗体的固相化及抗原或抗体的酶标记。结合在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仍保持其免疫学活性,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既保留其免疫学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体或抗原)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液体中的其它物质分开。再加入酶标记的抗原或抗体,也经过反应而结合在固相载体上。此时固相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成为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呈色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间接地放大了免疫反应的结果,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 2、ELISA的类型 根据试剂的来源和标本的情况以及检测的具体条件,可设计出各种不同类型的检测方法。用于动物疫病检测的ELISA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

双抗体夹心法是检测抗原最常见的方法。在临床检验中,此法适用于检验各种蛋白质、微生物病原体第二价或二价以上的大分子抗原,但不适用于测定半抗原及小分子单价抗原,因其不能形成两位点夹心。例如猪瘟病毒检测ELISA、禽流感病毒抗原捕获ELISA,就是根据这种原理设计的。 ②.双抗原夹心法测抗体 反应模式与双抗体夹心法类似。用特异性抗原进行包被和制备酶结合物,以检测相应的抗体。与间接法测抗体的不同之处为以酶标抗原代替酶标抗抗体。乙肝HBs的检测常采用本法。本法关键在于酶标抗原的制备,需要根据抗原结构的不同,寻找合适的标记方法。 此法中受检标本不需稀释,可直接用于测定,因此其敏感度相对高于于间接法。另外,该方法不受被检动物种属差异的限制。 ③.间接法测抗体 间接法是检测抗体常见的方法。其原理为利用酶标记的抗体(抗免疫球蛋白抗体),检测与固相抗原结合的受检抗体(见图1)。操作步骤如下: (1)将特异性抗原与固相载体联结,形成固相抗原。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原及杂质。 (2)加稀释的受检血清,保温反应。血清中的特异抗体与固相抗原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经洗涤后,固相载体上

病理技师试题及答案

2011年 病理学技术理论考试 (选择题,每题1分) 姓名考试时间得分1.下列关于解剖学姿势的描述错误的是 A.足尖朝前 B.标准姿势即为立正姿势 C.上肢垂于躯干两侧 D.两眼平视前方 E.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2.不属于扁骨的是 A.肩胛骨 B.颅盖骨 C.肋骨 D.胸骨 E.髋骨 3.参与形成肋弓的是 A.第7~8对肋骨的前端 B.第8~10对肋骨的前端 C.第8~11对肋骨的前端 D.第9~10对肋骨的前端 E.第9~12对肋骨的前端

4.关于食管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平第10胸椎体高度与胃贲门连接 B.总长约20cm C.上端在第7颈椎体下缘与咽相接 D.上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与咽相接 E.平第12胸椎体高度与胃贲门连接5.McBurney点的位置为 A.左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点处 B.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C.左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内1/3交点处D.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点处 E.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侧中、外1/3交点处6.冰冻切片时用甘油明胶封片是进行哪种染色A.脂肪染色 B.网状纤维染色 C.巴氏染色 D.HE染色 E.伊红染色 7.显微镜镜头的数值孔径的标准简写 A.NA B.NF C.ND

D.AN E.FN 8.下列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组合中哪种组合成像质量最佳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25×物镜4× C.目镜4×物镜20× D.目镜1×物镜100× E.目镜2×物镜40× 9.组织透明剂必须具有 A.透明和脱乙醇作用 B.透明和固定作用 C.透明和软化组织作用 D.透明和硬化作用 E.脱乙醇和溶解石蜡作用 10.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法显示DNA和RNA染液最佳pH值应是A.pH7.0 B.pH4.8 C.pH2.0 D.pH6.5 E.pH9.0 11.下列关于细菌芽胞的论述错误的是 A.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第一节 血清学试验概述

第十一章血清学试验 第一节血清学试验概述 一、血清学试验的概念 抗原抗体反应是指抗原与相应的抗体之间发生的特异性结合反应。它既可以发生在体内,也可以发生在体外。在体内发生的抗原抗体反应是体液免疫应答的效应作用。体外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主要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用于免疫学诊断。因抗体主要存在于血清中,所以将体外发生的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称为血清学反应或血清学试验。血清学试验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鉴定、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诊断和监测。 二、血清学试验的特点 (一)特异性和交叉性抗原抗体的特异性结合是指抗原分子上的抗原决定簇和抗体分子可变区结合的特异性,是由两者之间空间结构互补决定的。抗原与相应抗体的结合具有高度的特异性,主要依靠抗原分子上的抗原决定簇和抗体末端可变区的氨基酸排列和立体构型,只有抗原决定簇的立体构型和抗体分子的立体构型完全吻合,才能发生反应。如抗新城疫病毒的抗体只能与新城疫病毒结合,而不能与其他病毒结合。但较大分子的蛋白质常含有多种抗原决定簇,如果两种不同的抗原之间含有部分共同的抗原决定簇,则发生交叉反应。如肠炎沙门氏菌的抗血清能凝集鼠伤寒沙门氏菌。一般来说亲缘关系越近,交叉反应的程度越高。根据抗原抗体反应高度特异性的特点,在疾病诊断中可用抗原、抗体任何一方作为已知条件来检测另一未知方。 (二)敏感性抗原抗体的结合还具有高度敏感性的特点,不仅可检测定性,还可以定量检测微量、极微量的抗原或抗体,其敏感度大大超过当前所应用的化学分析方法。血清学试验的敏感性视其种类而异(表11-1)。 表11-1 血清学试验敏感性比较 (三)可逆性抗原与抗体的结合是分子表面的结合,这种结合是可逆的,结合条件为0℃~40℃、pH4~9。如温度超过60℃或pH降到3以下,或加入解离剂

病理学技术(主管技师):病理学考试卷及答案模拟考试练习.doc

病理学技术(主管技师):病理学考试卷及答案模拟考 试练习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lD.轻度少尿 E.高选择性蛋白尿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脂性肾病主要表现为肾病综合征,尿内蛋白成分主要是小分子的白蛋白,属选择性蛋白尿。 4、单项选择题 胆汁性肝硬化的原因( )A.急性重型肝炎 B.亚急性重型肝炎 C.胆道阻塞 D.寄生虫感染 E.慢性酒精中毒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坏死后性肝硬化,患者多患亚急性重型肝炎,病程迁延数月至1年以上,逐渐形成坏死后性肝硬化。胆汁性肝硬化由于胆道系统阻塞引起,约占肝硬化总数的15%。 5、单项选择题 中晚期食管癌最常见的肉眼形态是( )A.髓质型 B.蕈伞型 C.溃疡型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D.缩窄型 E.腔内型 本题答案:A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6、单项选择题 癌组织除向宫颈深部浸润外并坏死、脱落,似火山口应考虑是()A.子宫颈息肉 B.子宫颈糜烂 C.子宫颈癌溃疡型 D.子宫颈癌外生菜花型 E.子宫颈癌内生浸润型 本题答案:C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7、单项选择题 早期胃癌最常见的肉眼类型是()A.隆起型 B.表浅隆起型 C.表浅平坦型 D.表浅凹陷型 E.凹陷型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暂无解析 8、单项选择题 慢性肾盂肾炎的主要病变特点是()A.肾小球硬化 B.肾小球新月体形成 C.肾小管坏死 D.肾间质慢性化脓性炎 E.肾间质纤维化 本题答案:E 本题解析:肾间质炎症,肾组织瘢痕形成,并伴明显的肾盂和肾盏的纤维化和变形,是本病的病理特征。 9、单项选择题

免疫血清学实验室设置标准

免疫血清学实验室设置标准 免疫血清学实验室,应按照《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基本要求设置,并符合《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临床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鉴于基层医疗机构检测条件的局限性,原则上不建议一级医院设置免疫血清学实验室,若条件达到《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基本要求,具备相应的检测能力和质量保证,可在上级卫生主管部门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中心督导下开展相应的工作(梅毒血清学检查、HIV血清学检查以及病原体核酸检查实验室另有相关标准)。 一、设置基本要求。按照《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十条医疗机构应当保证临床实验室具备与其临床检验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场所、设施、设备等条件。 1、人员:《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十二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免疫血清学实验室工作人员一般除上述要求外应当具有至少两年以上相关专业工作经验,这个要求虽没有明确的规定,但在设有免疫血清学实验室的单位都是这样执行的。) 2、场所:《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建筑设计应当符合有关标准,并与其生物安全防护级别相适应。(1)通风;(2)非手触式的洗手洗眼装置;(3)合理的分区等。 3、设备:《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三十八条医疗机构临床实

验室应当按照生物防护级别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能够正确使用。(1)酶标仪;(2)洗板机;(3)生物安全柜;(4)护眼镜等其他相关设备。 二、质量保证。按照《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十一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 相关技术规范和标准,保证临床检验质量。第二十七条医疗机 构临床实验室定量测定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标准按照《临床实验 室定量测定室内质量控制指南》(GB/20032302-T-361)执行。 第二十八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参加经卫生部认定的室间 质量评价机构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第三十条医疗机 构临床实验室应当将尚未开展室间质量评价的临床检验项目与其 他临床实验室的同类项目进行比对,或者用其他方法验证其结果 的可靠性。临床检验项目比对有困难时,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 当对方法学进行评价,包括准确性、精密度、特异性、线性范围、稳定性、抗干扰性、参考范围等,并有质量保证措施。 特别说明的是,目前我县有些乡镇医院免疫血清学实验应用 金标卡式快速诊断方法,该方法尽管对实验室要求条件无依据, 很明确的一点就是检测敏感性要低于常规ELISA法,因此,单纯应用金标卡式快速诊断方法易造成漏诊误诊,在二级以上医院实 验室一般用其验证阳性结果,不单独用于临床实验室诊断。 三、符合院感要求。按照《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第四十二条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应当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和《医疗卫生

病理技师考试试题

[A1型题] 以下每一考题下面有A、B、C、D、E 5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一个最佳答案,并在答题卡将相应题号的相应字母所属方框涂黑。 1.二尖瓣狭窄时,由于血液动力学的变化,首先引起 A.左心房扩张 B.左心室扩张 C.右心室萎缩 D.右心室扩张 E.肺静脉扩张 2.肿瘤的异型性大,表示该肿瘤细胞 A.分化程度大,恶性程度高 B.分化程度大,恶性程度低 C.分化程度小,恶性程度高 D.分化程度小,恶性程度低 E.分化程度不一致,恶性程度可高可低 3.肠上皮化生多见于 A.慢性肠炎 B.慢性胃炎 C.慢性胃溃疡 D.肠腺瘤 E.肠腺癌 4.肾小球肾炎属于何种性质疾病

A.化脓性炎症 B.遗传性疾病, C.内分泌性疾病 D.纤维蛋白性炎 E.变态反应性疾病 5.继发性肺结核病,结核杆菌播散的主要途径是A.淋巴道播散 B.直接蔓延 C.血行播散 D.支气管播散 E.消化道播散医`学.教育网提供 6.肠血吸虫病最显著的部位是 A.盲肠 B.降结肠 C.升结肠 D.直肠 E.乙状结肠 7.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传播途径主要通过 A.借飞沫呼吸道传染 B.粪便污染水源和食物经口传染 C.输血输人乙脑病毒医`学`教育网提供 D.带病毒的蚊虫叮咬经皮肤人血

E.苍蝇作为媒介污染食物经口传染 8.肾盂肾炎是一种 A.变态反应性疾病 B.主要发生在肾小球的化脓性炎 C.肾盂和肾间质的化脓性炎 D.肾盂和肾间质的纤维蛋白性炎 E.肉芽肿性炎 9.X射线检查时,肿块周围出现毛刺样或放射状改变,是因为A.肿瘤呈外生性生长 B.肿瘤呈膨胀性生长 C.肿瘤呈浸润性生长 D.支气管全围肺组织实变 E.肿瘤呈结节状 10.动脉粥样硬化的并发症中,下述哪个最少见 A.脑血栓形成和梗死 B.腹主动脉瘤 C.心瓣膜病 D.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E.冠状动脉斑块内出血医`学教育网提供 答案:1.A 2.C 3.B 4.E 5.D 6.E 7.D 8.C 9.C 10.C 11.对于风湿性关节炎,下列记述哪一项错误

卫生专业考试-病理技术(技师)-历年真题(相关专业)

主题: 相关一 1、下列描述的微生物特征中,哪项不是所有微生物的共同特征(E) A、个体微小 B、分布广泛 C、种类繁多 D、可无致病性 E、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2、不属于细菌基本结构的是(A) A、鞭毛 B、细胞质 C、细胞膜 D、核质(拟核) E、细胞壁 3、G+菌与G-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C) A、聚糖骨架 B、四肽侧链 C、五肽交联桥 D、β-1、4糖苷键 E、N-乙酰葡糖胺与N-乙酰胞壁酸的排列顺序 4、与细菌耐药性有关的遗传物质是(B) A、普通菌毛 B、质粒 C、细菌染色体 D、毒性噬菌体 E、异染颗粒 5、细菌毒力的强弱取决于(B) A、机体抵抗力的大小 B、细菌侵袭力及细菌毒素 C、细菌侵入机体的部位 D、集训侵入机体的数量 E、细菌能否产生芽孢 6、疾病的传染源不可能是(E) A、潜伏期带菌者或携带者 B、慢性带菌者或携带者 C、感染性疾病急性期或慢性病人 D、人畜共患病的患病动物 E、食物中毒者 7、机体获得人工主动免疫的方式(D) A、从母体通过胎盘获得 B、注射抗毒素 C、注射人血清或胎盘丙种球蛋白 D、注射类毒素或接种菌苗、疫苗 E、注射细胞因子 8、链球菌分类依据(D) A、能否产生血浆凝固酶 B、产生色素的颜色不同 C、鞭毛抗原的不同 D、在血琼脂培养基中溶血现象的不同 E、传播途径的不同 9、关于脑膜炎奈氏菌,正确的论述是(B) A、对低温耐受力强 B、室温下3h死亡 C、对青霉素不敏感 D、对常用消毒剂不敏感 E、抵抗力较一般细菌强 10、志贺菌属的分群依据是(C) A、产生色素不同 B、能否产生血浆凝固酶 C、菌体抗原不同 D、溶血现象不同 E、能否发酵乳糖 11、沙门菌属的致病物质(B) A、荚膜、内毒素及侵袭力 B、侵袭力、内毒素及肠毒素 C、水肿因子和内毒素 D、致死因子、内毒素和侵袭力 E、致热外毒素 12、引起气性坏疽的微生物是(A) A、产气荚膜梭菌 B、梅毒螺旋体 C、衣原体 D、立克次体 E、白念珠菌 13、从痰液中检出下列细菌中有临床意义的一种是(C) A、肺炎链球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结核分枝杆菌 D、金黄色葡萄球菌 E、脑膜炎球菌 14、高压蒸汽灭菌的标准方法是在1.05kg/cm2蒸汽压力下(121.3度),灭菌时间为(D) A、1~5min B、6~10min C、11~14min D、15~20min E、21~25min 15、下列真菌中最易侵犯脑组织的是(D) A、红色毛癣菌 B、酵母菌 C、黄曲霉菌 D、新型隐球菌 E、青霉菌 16、垂直传播是指病毒通过(A) A、胎盘或产道由亲代传给子代 B、性接触由带病者传给其配偶 C、带毒蚊虫叮咬人群的传

病理技术师考试讲解学习

病理技术师考试

2013年病理学技师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1.慢性支气管炎最主要的病因是 A.过敏因素 B.环境污染 C.气候因素 D.长期吸烟 E.真菌感染 2.肝脂肪沉积比较显著时,其变化是 A.肝分叶增多 B.肝增大,包膜紧张 C.苍白无血色 D.暗黑色、质软、光洁 E.肝脏发生固缩 3.粘膜白斑属于癌前病变常发生在 A.胃、十二指肠、小扬 B.骨、肌肉 C.肝脏、肺及肾 D.任何器官 E.口腔、子宫颈及外明 4.关于结核病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结核病是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B.结核病是一种特殊的炎症 C.结核病常是经呼吸道感染 D.结核病不具备炎症特征 E.结核病可分为原发性结核病和继发性结核病 5.良性高血压病脑的病理变化为 A.小动脉和细动脉发生玻璃样变; B.脑膜发生了炎症反应 C.脑软化 D.脑组织化脓 E脑组织任何时候无变化 6.关于恶性肿瘤的说法正确的 A.组织结构具有高度异型性而细胞无 B.组织结构和细胞都具有高度异型性 C.细胞具有高度异型性而组织结构无

D.没浸润性,也不转移 E.以上说法都不对 7.小叶性肺炎不具有下列哪种描述的特征A.小叶性肺炎以细文气管为中 B.小叶性肺炎属急性化脓性炎症 C.小叶性肺炎主要由病毒引起的炎症 D.小叶性肺炎在肺内。一定范围内 E.肉眼观,实变灶散在分布在肺组织内 8.急性炎症可分为 A.浆液性炎和出血性炎 B.纤维性炎和化脓性炎 C.浆液性炎和化脓性炎 D.浆液性炎和纤维性炎 E.浆液性炎、纤维性炎、化脓性炎和出血性炎 9.具有发热作用的炎症介质是 A.IIJ—1 B.D4 C.IL-8 D.C5a E.IL—10 10.癌和肉瘤最根本的区别是 A.组织来源 B.外在环境 C.内在因素 D.形成方式 E.以上都不对 11.肺粟粒性结核病肉眼观: A.双肺充血,重量增加,切面暗红 B.双肺皱缩,体积减小 C.肺部分坏死,形成无数空洞 D.切面光滑平整 E.切面灰白,上有小凹,成斑块状 12.食管癌多发生在 A.食管上段 B.食管下段 C.食管中段 D.食管肌肉 E.食管软骨

病理学技术中级(师)基础知识-试卷1

病理学技术中级【师】基础知识-试卷1 (总分:62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27,score:54分) 1.人体内再生能力最强的细胞是 【score:2分】 【A】生殖器官管腔被覆上皮【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肝细胞 【C】间叶细胞 【D】骨母细胞 【E】软骨母细胞 本题思路:组织的再生能力属不稳定细胞的再生能力最强,如表皮细胞、呼吸道和消化道黏膜被覆细胞、男性及女性生殖器官管腔的被覆上皮、淋巴及造血细胞、间皮细胞等。 2.引起伤口收缩的相关因素是 【score:2分】 【A】胶原纤维 【B】肌成纤维细胞【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糖皮质激素

【D】炎症细胞 【E】植皮 本题思路:伤口收缩是伤口边缘新生的肌成纤维细胞牵拉作用引起的。 3.血栓形成的概念是 【score:2分】 【A】血管内血液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B】心腔内血液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C】活体心腔或血管内血液凝固或血液某些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D】心腔或血管内血液凝固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E】心腔或血管内血液某些成分凝集形成固体质块的过程 本题思路: 4.肱静脉血栓形成可引起 【score:2分】 【A】上肢坏疽 【B】桡动脉栓塞 【C】脑动脉栓塞 【D】脾动脉栓塞

【E】肺动脉栓塞【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肱静脉的血栓属于体循环的血栓栓子,会随着血液的运行,先到达右心,然后进入肺部,栓塞相应的肺动脉分支。 5.引起脾、肾、肺梗死最常见的原因是 【score:2分】 【A】动脉受压阻塞 【B】动脉痉挛 【C】动脉栓塞【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血栓形成 【E】动脉粥样硬化 本题思路:动脉栓塞是梗死常见的原因,多为血栓栓塞,也见于气体、羊水、脂肪栓塞等。而在脾、肾、肺的梗死中,血栓栓塞引起者要比血栓形成者常见。 6.下列选项不是引起炎症的原因的是 【score:2分】 【A】坏死的组织 【B】凋亡的细胞【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C】变态反应 【D】细菌、病毒

病理技师试题及答案

2011年 病理学技术理论考试1.下列关于解剖学姿势的描述错误的是 A.足尖朝前 B.标准姿势即为立正姿势 C.上肢垂于躯干两侧 D.两眼平视前方 E.手掌朝向前方(拇指在外侧) 2.不属于扁骨的是 A.肩胛骨 B.颅盖骨 C.肋骨 D.胸骨 E.髋骨 3.参与形成肋弓的是 A.第7~8对肋骨的前端 B.第8~10对肋骨的前端 C.第8~11对肋骨的前端 D.第9~10对肋骨的前端 E.第9~12对肋骨的前端 4.关于食管的描述下列正确的是 A.平第10胸椎体高度与胃贲门连接 B.总长约20cm C.上端在第7颈椎体下缘与咽相接 D.上端在第6颈椎体下缘与咽相接 E.平第12胸椎体高度与胃贲门连接5.McBurney点的位置为 A.左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点处 B.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外1/3交点处C.左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内1/3交点处D.右髂前上棘与脐的连线的中点处 E.两侧髂前上棘连线的右侧中、外1/3交点处6.冰冻切片时用甘油明胶封片是进行哪种染色A.脂肪染色 B.网状纤维染色 C.巴氏染色 D.HE染色 E.伊红染色 7.显微镜镜头的数值孔径的标准简写 A.NA B.NF C.ND D.AN E.FN 8.下列显微镜的目镜和物镜组合中哪种组合成像质量最佳 A.目镜10×物镜10× B.目镜25×物镜4× C.目镜4×物镜20× D.目镜1×物镜100× E.目镜2×物镜40× 9.组织透明剂必须具有 A.透明和脱乙醇作用 B.透明和固定作用 C.透明和软化组织作用 D.透明和硬化作用 E.脱乙醇和溶解石蜡作用 10.甲基绿派洛宁染色法显示DNA和RNA染液最佳p H值应是 A.pH7.0 B.pH4.8 C.pH2.0 D.pH6.5 E.pH9.0 11.下列关于细菌芽胞的论述错误的是 A.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 B.是某些细菌体内形成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 C.具有多层膜结构 D.是能形成芽胞细菌的一种繁殖方式 E.芽胞是细菌的一种休眠状态 12.单个细菌在固体培基上的生长现象是 A.菌团 B.菌落 C.菌丝 D.菌膜 E.菌苔 13.适用于物体表面和空气灭菌的方法是 A.电离辐射灭菌法 B.干热灭菌法 C.紫外线灭菌法 D.湿热灭菌法 E.超声波杀菌法 14.细菌的转化与接合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需要外源性DNA导入 B.供体菌与受体菌不必直接接触 C.需要噬菌体参与 D.供体菌必须与受体菌直接接触 E.需要性菌毛存在 15.可以称为病毒体的是 A.核衣壳 B.核酸

2020年病理学技术(师)[代码:208]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

2020年病理学技术(师)[代码:208]相关专业知识真题精选 [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种物质属于营养必需脂肪酸?( ) A.软油酸 B.软脂酸 C.油酸 D.硬脂酸 E.亚油酸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 不饱和脂肪酸包括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 [单项选择题]2、 关于基因诊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基因诊断的靶物可以是DNA或RNA B.基因诊断可以检测基因的结构是否正常 C.基因诊断可以直接探查基因的存在和缺陷 D.基因诊断可以检测基因的表达是否正常 E.检测DNA的灵敏度比检测mRNA高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 基因检测的靶物可以是DNA和RNA。mRNA的检测是基因诊断的重要方面,检测mRNA的灵敏度比检测DNA高。 [单项选择题]3、 下列真菌中最易侵犯脑组织的是 A.红色毛癣菌

B.酵母菌 C.黄曲酶菌 D.新型隐球菌 E.青霉菌 参考答案:D 参考解析: 新型隐球菌最易侵犯脑组织。 [单项选择题]4、 与抗原结合后,激活补体能力最强的Ig是( )。 A.IgM B.IgA C.IgE D.IgD E.IgG 参考答案:A [单项选择题]5、 质粒DNA是 A.细菌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B.细菌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C.病毒基因组DNA的一部分 D.真核细胞染色体DNA的一部分 E.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 质粒DNA是细菌染色体外的独立遗传单位。

[单项选择题]6、 下列有关酮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酮体是脂肪酸在肝中氧化的正常代谢产物 B.酮体包括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 C.饥饿时酮体生成减少 D.糖尿病时可引起血酮体增高 E.酮体可以从尿中排出 参考答案:C 参考解析: 饥饿时酮体生成增加。 [单项选择题]7、 DNA变性时其结构变化正确的是 A.磷酸二酯键断裂 B.N-C糖苷键断裂 C.戊糖内C-C键断裂 D.碱基内C-C键断裂 E.对应碱基间氢键断裂 参考答案:E 参考解析: DNA变性指DNA分子双螺旋解开成单链的过程,其本质是互补碱基之间的氢键断裂。 [单项选择题]8、 以5′-ACTAGTCAG-3′为模板合成相应的mRNA链的核苷酸序列为 A.5′-TGATCAGTC-3′ B.5′-UGAUCAGUC-3′ C.5′-CUGACUAGU-3′

病理学技术中级(师)基础知识-试卷4

病理学技术中级【师】基础知识-试卷4 (总分:58分,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B1型题(总题数:1,score:8分) A.单层立方上皮B.单层柱状上皮C.复层扁平上皮D.单层立方或单层柱状上皮E.变移(移行)上皮【score:8分】 (1).膀胱黏膜上皮【score:2分】 【A】 【B】 【C】 【D】 【E】【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2).宫颈黏膜上皮【score:2分】 【A】 【B】【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 【D】 【E】 本题思路:

(3).乳腺腺泡上皮【score:2分】 【A】 【B】 【C】 【D】【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 本题思路: (4).宫颈阴道部黏膜上皮【score:2分】【A】 【B】 【C】【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 【E】 本题思路: 二、 A1型题(总题数:25,score:50分) 1.肝细胞的功能,除外 【score:2分】 【A】合成胆汁 【B】合成血浆蛋白 【C】生物转化

【D】解毒功能 【E】清除抗原【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肝巨噬细胞具有吞噬抗原的作用。 2.肝细胞合成的胆汁首先进入 【score:2分】 【A】小叶中央静脉 【B】肝血窦 【C】肝闰管 【D】胆小管【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小叶间胆管 本题思路: 3.关于胆囊的描述,错误的是 【score:2分】 【A】胆囊壁由黏膜、肌层和外膜组成 【B】黏膜上皮为单层柱状上皮 【C】胆囊体部肌层平滑肌较厚【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黏膜有许多高而分支的皱襞 【E】固有层较薄,无腺体

本题思路:胆囊肌层平滑肌厚薄不一,底部较厚,颈部次之,体部最薄。 4.气管黏膜上皮内具有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是【score:2分】 【A】纤毛细胞 【B】杯状细胞 【C】刷细胞 【D】基细胞【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E】神经内分泌细胞 本题思路:基细胞有增殖分化能力,可分化形成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 5.气管管壁的结构包括 【score:2分】 【A】由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组成 【B】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 【C】黏膜下层有气管腺 【D】外膜有C形透明软骨环 【E】以上均是【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