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军事理论教程内容整理(终极版)

军事理论教程内容整理(终极版)

第一讲: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中国国土周围面临的安全条件和所处的安全状况,也即中国周边地区的安全形势以及中国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利害关系。

中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中国周边安全环境:历史与变迁

(一)公元前221年至1840年:以中国为中心

朝贡体系是这一个时期中国同周边国家和地区关系的一个基本特征中国左右和指导着周边国家的对外行为,与周边国家很长时期没有明确的边界。

(二)1840年到1949年:以西方列强为中心

中国的周边环境十分险恶:门户被打开,领土被瓜分,人民遭屠杀。

日本成为威胁中国安全的主要因素。

(三)1949年至1991年:以两个超级大国为中心

中国面对的威胁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同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有所恶化。

立足于早打,大打,打核战争。

(四)1991年至今:复杂多变

整体缓和,威胁源增多

周边情况更加复杂:1.邻国众多,军事强国林立;

2.人口稠密,发展不平衡;

3.与邻国存在着复杂的领土、跨界民族问题。

二.关注蓝色国土,维护海洋安全

我国领土总面积:960+300=1260(万平方公里)

海洋领土与外国争议面积150多万平方公里

所谓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区域,其宽度从领海基线量起不超过200海里,沿海国对此海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资源享有主权。

三.中国努力改善周边安全环境

1.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

从贯穿欧亚腹地、总人口逾30亿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到携手东盟共同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从推动连接东亚与南亚的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到规划贯穿中国西南部与东南亚的中国-东盟高铁“黄金走廊”。

周边战略:互利合作,共同繁荣

2.建立了多边区域合作机制;

2003年10月中国与东盟十签署文件,宣布正式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2010年1

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

3.与大部分国家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陆上边界问题。

2004年10月14日中国外长李肇星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北京签署《中俄关于中俄国界东段的补充协定》,这标志着中俄4300公里边界问题的彻底解决;

2009年2月23日,中越两国边境的第1116号界碑和1117号界碑揭幕,标志中越陆地边界问题圆满解决;

根据中塔2010年4月27日签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政府关于中塔国界线的勘界议定书》,塔方实际控制下的1158平方公里土地划归中方。2011年9月20日,中国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国边防部队代表在帕米尔高原中方第75号界桩处举行中塔新划定国界交接仪式。

四.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主要现实与潜在威胁

(一)国家统一与领土主权方面的威胁

1.台湾问题;

实现海峡两岸统一,是21世纪中国最核心的国家利益所在。

(1)台湾的地缘战略地位:1)台湾海峡是中国南北活动之咽喉要道,台湾海峡长200海里,平均宽度90海里,是联系东海和南海的捷径,是西太平洋地区重要国际航道,日均通过商船达100多艘。

2)由于台湾位于东亚和西太平洋地区的中间位置,从俄罗斯远东、日本、朝鲜、韩国、中国东部、北部沿海地区通往东南亚、印度洋、太平洋彼岸,中东、欧洲等地的海上和空中的交通线大多经过台湾,成为重要的航运和活动交通枢纽,台湾是世界前三大集装箱装运港口。

(2)影响台湾问题解决的主要外部因素

外国干涉是台湾问题复杂化的主要原因:1)美国因素:长期以来,美国把台湾当作推行对华遏制政策的重要手段,制约中国发展壮大的一笔战略资产。他们认为,台湾能起到抵制中国力量的重要作用,如果中国统一了,台湾就会失去这种作用。为此,美国通过向台湾不断出售先进武器,力图维持两岸“不统不独”的分裂局面,以便实现其遏制、削弱中国的目的。

2)日本因素: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在台湾问题上的表现非常露骨,宣称“台湾海峡就在日本附近,日本是台湾海峡的准当事国”,台湾海峡的安全是日美安全条约的对象。当中台发生争端,美国采取行动时,日本不能拒绝提供支援。

台海问题竟成为美日共同战略目标。

2.南中国海问题;

南海海域中国权益受到严重侵犯,岛屿被侵占,海域被分割,资源被掠夺。

(1)现状: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曾与越南在南沙发生激烈海战。之后,中国便一直致力于通过合作渠道解决南海问题。中国良好的态度,事实上并没有得到南中国海周边国家的承认。一些国家认为,中国在确保大陆经济繁荣与稳定的同时,无暇顾及南海问题。因此,一

边是中国奉行“主权在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原则,一边是周边国家甚至其他地区的国家通过种种手段,争先恐后涉足南海。

(2)南沙群岛的复杂性表现在:美日等域外国家干涉;东南亚一体化

(3)中国在南海问题上的基本立场以及解决南沙争端的政策主张:领土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从搁置到行动

以“双轨思路”处理南海问题:争议由当事国友好协商;和平与稳定由中国与东盟共同维护。

(4)原因:南沙群岛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地处越南金兰湾和菲律宾苏比克湾两大海军基地之间,扼西太平洋至印度洋海上交通要冲,为东亚通往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必经的最近国际重要航道,亦为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通道和南疆安全的重要屏障。中国加强南海防御刻不容缓。

3.中日钓鱼岛及东海划界之争;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日本非法窃取钓鱼岛,完全不符合历史真实;美国出于自身战略利益的需要,不惜在中日之间埋下钓鱼岛问题的祸根

2012年4月由于日本购买钓鱼岛挑起中日之间新一轮对立至今

4.中印边界争端;

中印两国关系,围绕边界问题纠葛多年。中印边界问题既是英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酿造而成,又是印度扩张主义膨胀的结果。它是我国边界问题中最复杂、最难解决的问题。

(二)周边热点地区爆发冲突或战争会给中国安全带来威胁

朝鲜半岛的问题;印巴冲突

(1)朝鲜半岛问题:二战以来,朝鲜半岛一直是东北亚乃至全球的一个热点的地区。

1)第一轮危机:朝鲜半岛的核危机——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怀疑朝鲜研制核武器,国际原子能机构要求实行特别检查,朝鲜则认为这是侵权,随之于1993年3月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1994年6月宣布退出国际原子能机构。

2)第二轮危机:2002年12月12日,朝鲜政府宣布,朝鲜决定解除对

核计划的冻结,重新启动用于电力生产的核设施。

12月27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最后两名核查人员被驱逐

出朝鲜核设施。

3)朝鲜核问题中美俄朝韩日“六方会谈”:①从2003年8月开始至2007年9月,六方会谈进行六轮。2007年9月27日至30日在北京举行第六轮第二段六方会谈,达成共同文件,朝同意根据9.19共同声明和2.13共同文件,对一切现有核设施进行以废弃为目标的去功能化。

②2009年4月14日,朝鲜宣布退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29日,朝鲜要求联合国安理会道歉,威胁再进行核试验。2009年5月25日,朝鲜宣布当天再次“成功地进行了地下核试验”,并称核试验技术有进一步提高。

4)朝核试验:2009年7月4日接连发射7枚导弹;2010年3月26日,韩国“天安”号巡逻舰被击沉事件使朝韩关系骤然紧张;2010年11月23日韩国延坪岛遭到朝鲜炮击,使朝韩关系雪上加霜;2011年12月17日金正日逝世;2012年12月12日朝鲜“光明星3号”二期卫星发射成功;2013年2月12日朝鲜进行了第三次核试验,爆炸当量预计为1万吨;2013年3月30日朝鲜宣布朝鲜半岛进入了“战争状态”。2013年5日朝鲜单方面宣布废止1953年签订并生效的《朝鲜停战协定》,并称此举是针对美韩近期来举行的密集军演,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已基本达成的新的对朝制裁决议。2016年1月6日中午11时,朝鲜宣布进行了首次氢弹试验(第四次核验)。2016年3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2270号决议,决定对朝鲜实施一系列新的制裁措施,以遏制其核、导开发计划。其后,朝鲜半岛的紧张局势一直持续。

(2)朝核问题对中国的影响:从历史上看,朝鲜半岛问题是一个必须正确把握的问题;从现实上看,朝核问题直接影响我安全环境。

(3)中国在朝鲜半岛问题上的政策:第一,不管什么情况下,半岛都不能有核,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无论是自己制造,还是引进部署。第二,不能用武力解决问题,那将使半岛生战、生乱,中国不会允许。第三,中国自身的正当国家安全利益必须得到有效维护和保障。

(三)美国对中国的遏制包围和日本加快军事扩张

1.美国:(1)美国国防部2006年2月3日发布国防指导性文件《四年防务评估报告》,将战略重点从常规战争转向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新兴战略对手等领域。报告将中国列为“未来对美国最具军事威胁的国家”。

(2)美国总统奥巴马于2012年1月5日推出名为《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21世纪国防的优先任务》的新军事战略报告,表示美国虽然面临预算压力,但将努力确保其“军事超强”地位,同时将美国军事重心转向亚太地区。

(3)在中日钓鱼岛争端加剧之际,美国多次强调《日美安保条约》第五条适用于钓鱼岛;美韩出动包括核航母在内的强大军力,在黄海海域举行联合军演。

2.日本:日本加快扩军步伐;右翼势力活动猖獗,军国主义沉渣泛起

中日关系非常重要。中国希望与日本建立正常、友好、互利关系。但是,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还是从现实和发展的角度看,日本对我国安全环境的威胁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四)国际恐怖主义威胁中国安全

中国周边是国际恐怖主义活动猖獗的地区,并直接与中国境内外分裂分子相勾结,对中国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五.中国的周边战略选择

1.稳定北部:积极发展与俄罗斯中亚国家的关系

2.努力创造条件,下决心解决台湾问题

一个分裂的国家始终都存在不安全,一个分裂的国家最终难以持续发展。下决心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的完全统一,使我在亚太的地缘战略态势从东南实现突破,冲开将我长期囚困于大陆近海的围堵,中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和中国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都将获得根本的改善,中华民族必将就此实现真正的复兴和崛起。

3.妥善处理中美关系

4 .发展强大的国防

课后思考题:(答案见前面内容)

一、简答题:

1.为什么说冷战结束以来中国的周边安全环境更加复杂?

2.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的主要现实与潜在威胁有哪些?

二、简述题

1.中国在南海问题上应该采取什么样的对策?

2.你认为朝鲜半岛会发生战争吗?为什么?中国政府在朝鲜半岛问题上应该作出什么样的战略选择?

第二讲:新中国的国防

思考题没有记到,但是好像有几个重点问题:预备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以及三个主要观点。

一.国防新含义

国防法: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现代国防:重在战争准备(战争时间短,而武器装备生产周期长)

内容:

1.安全:国家安全(国家利益)、政治、经济、国防、社会、环境

2.综合国防观,国家战争能力:军事+相关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

3.国防领域:领土、领海、领空,空海天电一体战;控制权

4.领海权成新焦点:岛屿与岛礁日益重要——能够维持人类居住:专属经济区,周围海域;

不能维持人类居住:周围海域

财富来自海洋,威胁来自海洋。

5.强调经济手段维护海洋权益:淡化主权,共同开发,通过合作开发,获得海洋权益和实

际存在;国家强大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6.新边海防:以合作促进发展,以发展保安全。

7.领空:高边疆。

二.国防发展历史

近代国防屈辱落后,现代国防拼搏奋斗

1995-2020跨越

武器装备跨越发展,载人,航天,探月,抢险救灾

三.国防建设主要内容

1.武装力量建设:精简,高效,武力均衡,打赢高技术局部战争

(1)预备役:统一编制,正规部队,分陆海空二炮和谐兵种。平时归省军区领导,战时成建制地转为正规部队。(正规部队,军队建制;有兵种之分,战时成建制地转为正规部队。按照军队条例建设,年龄限制严;在战时需要齐装满员。)

武装建制:三类,八警种

领导:隶属国务院编制序列,由国务院和中央军委双重领导

任务:保护国家安全与社会稳定;保卫国家重要目标;保卫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战时协助解放军进行防卫作战。

(2)民兵:后备力量,民间的;以军人为骨干,以非军人为成员;有组织的。普通民兵和正是军人都有,年龄没有严格限制。

2.国防工业建设:先进生产力和科技,军民融合,弹性生产,结构布局,核工业

3.国防动员建设: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

经济动员含义:国家经济资源和体制机制由和转战,资源由民间领域转向国防领域轨道,为应对战争或其他紧急状况。

6个表现:集中人力物力;启用后备力量;发挥最大军工生产效能;资源重新配置;经济政治体制转轨;国家与军队进入临战状态

2种动员:军队动员,民间动员

按战争需求要素动员资源可分为:人力资源,医疗卫生;武器装备,后勤保障,基础设施;抢险救灾,社会安全;交通运输,信息通讯

三种观点:1.大国防:国防实力+国防潜力+平战转换力

2.大国国防:综合国力要素,即人口(经济领域劳动人员、国防领域战斗人员和应对战争保障人员)、疆域(实际应用)、经济总量、国防总量、矿产资源生态等、高科技水平、市场消费力平价购买力、国际地位和作用、快速增长力。

3.综合威慑:慎战(可持续发展经济、准备)、战必胜(水平高、准备充分)、不战而屈人之兵(威慑力)

第三讲:美国新军事战略与我国的对策

一、美国新军事战略与旧军事战略的关系

旧军事战略随着苏联解体而结束。新军事战略加快接替。

普京是个爱国主义者,采取了与叶利钦完全不同的对外策略,修改了从前苏联到叶利钦的核战略。美国重新评估,认为俄罗斯虽然成为二流国家,但继承了苏联的核武器。

二、美国新军事战略形成的三个阶段

萌芽于1990年海湾战争时期。新军事战略出台的第一个实验:海湾战争。大致完整于2001年和2003年的??战争。当时的领导人(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在对外战略上有一定失误。邓小平的政策:对台湾问题的乐观。军工产业。撤掉人民武装部,放弃人民战争战略。江泽民重启了毛泽东时代的核武器和核潜艇研究。九十年代很多人对中美关系感到乐观,但1999年美国轰炸了中国驻那斯拉夫大使馆

美国一旦出台战略,就付诸实践。

新战略开始于老布什,经过克林顿,完成于小布什时期,此时中国第三代领导核心与第二道领导核心交汇时期,给了第三代领导核心很大压力。每一个阶段都伴随着战争。

1997年10月22日江泽民赴美国访问。邓小平:“当GDP超过台湾,台湾就会回到祖国怀抱。”而台湾如今离大陆越来越远,低估了台独势力。

美国始终没有因为与中国建交而放弃支持台湾独立的策略。把核武器和核潜艇全部解放出来。2009年,海军建军60周年,海上阅兵,核潜艇,对美国形成强大的威慑,愿意接受江主席到美国访问。

国家军事力量提高,国家地位提高。

邓小平时期,美国向台湾大量销售先进武器,数量和质量大大超过了毛泽东时期。

袭击中国驻南大使馆,令中国政府、中国知识分子感到震惊

对我们的启示:(1)国际政治力量对比严重失衡的情况下,一个核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也可能遭到向美国这样霸权主义国家的侵略,从而修改了海湾战争时期关于核大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即使不增加军事力量也能稳坐钓鱼船的论点。(2)美国军事战略调整是通过一系列战争实现的,处于其调整方向的对手,很有可能受到他的袭击。对美国新军事战略要用武力征服亚洲进而征服全世界的实质认识不足,会导致各种忽视国防和国家安全的轻敌心理。(3)美国新军实战略迫使对手就范的方式依然是打击弱小,麻痹强大。中国是个经济大国,但军事实力远不如俄罗斯,结果成为了美国与俄罗斯妥协的牺牲品。

美国如今仍在坚持新疆的地位。美国如今对联合国越来越不感兴趣,认为联合国不利于美国秩序。俄罗斯是南斯拉夫的后台,中国认为美国不可能轰炸驻南斯拉夫使馆,青年知识分子的爱国要求的愿望违背。知识分子为整个民族分析问题,而不会代表某个阶级。中央不表态,等待进一步核实。北京上海学潮爆发。一旦人民群众登上历史舞台,将会爆发出空前的力量,包括自制力和对社会的关注。第一阶段反美,第二阶段反思(为什么炸中国驻南大使馆),第三阶段反政府学潮(中国政府的软弱和腐败)。第二次把平民追悼会提升为副国家级别(第一次是为毛岸青,国家最大的也是最小的高干子弟)。

习近平主席,真正的摆脱大国外交,和第三世界国家站在一起。刚果是中国第一次打开第三世界国家政治大门的第一国家。中国是第三世界国家可信赖的真正的盟友。

三、美国新军事战略的发展

海运是中国进出口货物的主要交通方式。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天然气进口国。

2010年,美国不顾我国7月以来十次严正警告,悍然派“乔治·华盛顿”号航母进入黄南海距离青岛170公里处与韩国举行联合军演。——美国不再承认中国是世界大国

美国联合指挥中心控制室的显示器显示,美军已经将我国山东半岛大部和江苏等沿海地区划到了航母的“防空识别圈”中。12月3日-10日美日联合军演。

1. 美国的信息战争:

(1)在冷战后的高技术战争中,美国对敌方

(2)利用对信息核心技术的垄断中国芯片和软件业“缺心少魂”后果的案例——机械化信息化核心掌握在对方手中——太过于依赖他人,命脉掌握在他人中

(3)对敌方实时信息欺骗,涣散其军民的抵抗意志。例,伪造新闻“南斯拉夫领导人妻儿在国危难时被送出国”来使平民恐慌

美国通过16颗卫星,全时全方位监视——运筹帷幄之内,决胜千里之外(及时了解各种形势,及时做出重大决策)——通讯手段的重要性

数字化步兵——声音传感器、军用电脑、军用电池、等——把地形变化数字化传输到统帅,统帅无需亲赴战场,也能决胜千里之外。

2. 中国应对政策:

诸葛亮是法家,长于治国,统筹钱粮,而非作战。相至战场,夺将权,易出现矛盾。

中国知识分子创造性不比发达国家差,只是体制、制度不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中国完全可以自主研发,核心技术不要想依赖其他国家(避免做附庸)

大地地理数据库案例——金正恩斩首行动——引导巡航导弹——人力标杆测绘——例:无人区的测绘、大学地理研究——此类要素不能随便提供给外国人

SARS案例——科学家的良心——禁用生化武器、基因武器——医护人员被感染达20%——为了防止后方危险,用非典搞乱北京地区——必须掌握基因核心技术

只有弱者才会粉饰太平

(1)确保制敌信息化,使被侵略者透明化

(2)明确了军事战略的目标任务和手段

信息战争、海外利益、武器装备更新换代、作战样式发展变化、防御性

(3)对军队领导指导体制进行重大改革,按照“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原则,改变过去作战指挥与建设管理职能合一的体制,使我军加快向信息化战争条件下的联合作战转型。

(4)加快实施“一带一路”经济发展战略

(5)敢于博弈、善于博弈——决不放弃维护国家正当利益,绝不牺牲国家核心

第四讲:军事热点问题

思考题:

1.我国周边“热点”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2.“南海问题”的特点是什么?

3.如何正确认识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一.我国周边热点问题

(一)我国“地缘军事”环境

1.我国是周边邻国数量最多的国家;

2.我国周边邻国军事发展倾向最具“多向性”;

3.我国周边还没有形成多国军事同盟;

4.我国周边邻国是美国重点争夺的对象;

5.我国与周边国家形成的军力格局正出现大的变化;

6.我国周边的军事秩序正在调整之中;

7.美国试图拉我国进行军备竞赛。

小结:我国的地缘军事环境成为世界各国中最为复杂的;把握了我国地缘军事环境大势,就能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我国周边热点问题。

(二)我国周边“热点”是全球“热点”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球热点为什么多?

其一,很多热点在冷战时期就存在,但是由于美苏两国冷战的压制,很多国家没有将其暴露出来;其二,美国作为当今世界的唯一超级大国,无法处理???

我国周边热点为什么多?

美国的全球称霸战略中心想着我国所在的亚洲地区转移,美国将我国视为其称霸全球的战略威胁,于是爱中国周边制造热点来压制我国发展。

为什么我国周边热点占据全球热点的重要地位?

全球热点集中在亚太地区,亚太热点主要集中于我国周边。我国周边热点问题如不能恰当处理,就可能引起全球动荡。

(三)正确认识中国周边“热点”问题

1.“热点”问题产生的根源复杂;

2.“热点”问题解决的难度大。

(四)严重阻碍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

1.“热点”主要分布在“一带一路”上;

2.周边角度看,“一带一路”上的“热点”不断增多。

总结:我国周边“热点”问题的特点

一是全球“热点”集中于亚太,亚太“热点”集中于中国周边;

二是出现根源复杂,持续时间长,问题难以解决;

三是“热点”不断出现,可谓是此起彼伏,“热点”不断以各种形式表现,可谓是目不暇接。二.南海问题

(一)南海问题的形成

1.传统文化观念限制;

2.对西方主导下的国际法认识不足;

3.国际政治问题制约。

(二)美国在南海问题的阻扰

1.加大在南海地区的军事存在;

2.给有关国家打气;

3.构建遏制中国的亚太军事基地。

(三)菲律宾五方礁军舰“坐滩”问题

1.故伎重演(仁爱礁“坐滩”);

2.引诱中国出去兵力,制造借口;

3.充当中国出手南海的“马前车”。

(四)美菲军事协定问题

1.拉近美菲军事关系;

2.使美国在东南亚地区增加立足点;

3.加大对南海的军事影响力。

(五)美日印南海军演问题

1.造势;

2.扩大日印对南海的影响力;

3.为后续扩大军事存在开启序幕。

总结:“南海问题”的特点

1.从“南海问题”动因看,有区内因素,也有区外因素;

2.从内容看,既有岛礁主权争议问题,也有海域利益划分问题;

3.从斗争方式看,既有军事手段的博弈,也有和平手段的竞争;

4.从解决途径看,既需要文化层面支撑,也需要法律层面的支撑,更需要实力的支撑。

(关于第三个问题,结合前两讲内容谈,老师好像没给答案······)

另:朝鲜半岛问题

朝鲜半岛问题的形成

二战后美苏东北亚出兵

三八线形成于1945年二战结束后。金日成的军队首先跨过三八线。中国未公开宣战,组织“志愿军”赶赴朝鲜。苏联提供空军援助。

朝鲜问题

战略导弹;朝鲜导弹试射;核武器;核武器实验;六方会谈;

美国在韩军事存在问题;美国在济州岛建立军事基地问题;美国在韩部署“萨德”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与我国的领土还与争议问题;东海防空识别区问题

南海问题

南海问题集中表现在南沙群岛上;南海问题的形成;传统文化观念限制;对西方主导下的国际法认识不足;美国航机巡航问题;加大在南海的军事存在;给有关各国打气。

第五节课日本军事基本情况

思考题:

1、日本现行军事战略的名称是什么?其战略目标主要有哪些?

1)现行军事策略

联合机动防卫(攻势防卫)。主要内容有三个方面:日本领域的绝对安全;日本周边地区的安全;日本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的安全利益。特点:强调面临多种威胁,重点防范朝鲜和中国(目的是为增强军事实力造势,为孤立和弱化中国,迟滞中国发展步伐);强调建设联合机动防卫力量,提高应急作战能力;突出日美同盟的核心地位,强化军事同盟关系。

2)战略目标

强化威慑能力,避免和排除对日本的威胁;

依托同盟伙伴关系,尽早发现和消除对日本的威胁;

主导全球安全事务谋求更大利益;

另外:“海外展开”

2、日本强化日美同盟的主要意图是什么?

求得自保,确保日本的安全;

依托日美同盟,遏制地区危机,扩大地区影响力;

借助日美同盟,谋求全球利益;

但同时,日美同盟也正面临着三个危机:冲绳美军普天间机场搬迁问题;反对日本承担驻日美军军费;反对日本为美军撤走提供搬迁费。

3、如何维护我国在东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第六讲新型领域军事斗争

思考题:

1、什么是新型领域军事斗争?

新型领域军事斗争,是国家为维护太空、网络、深海和极地权益,综合运用国家军事力量和其他力量,在相关领域进行各种军事活动的总和。

1)地位作用: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源泉;维护国家安全的基础支撑;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素;

2)发展现状和思考:国家的安全领域的拓展:(国家的利益拓展到哪里,国家的安全保护就到哪里)——太空、网络、极地、深海

太空:大气层以外的空间,相对于陆地、海洋、和空中而言。网络。深海:300米以下,超深海:1500以下。极地:南北两个航空要冲。

3)新兴领域军事斗争的意义:太空:资源、空间利用价值、遥感、新物种培育。--轨道资源有限(36000千米的静止轨道已有447颗)深海:海洋的资源枯竭。极地:丰富的资源4)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作战行动首先在太空展开。信息化设备和技术

5)应对思考:制定和完善新兴领域国家战略

2、我国新型作战力量主要由哪些部分组成?

新型作战力量,是以新需求为牵引,以新技术为支撑,以新能力为标志的作战力量。

包括战略预警、军事航天、航空反导、信息攻防、战略投送、远海防卫等力量。

第七节课毛泽东军事思想

复习思考题:

1、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基本特征是什么?

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方面?

3、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和政治工作三大基本原则是什么?

4、人民战争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是什么?

5、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包括哪些方面?

6、如何认识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

课程主要内容

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及基本特征

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中国革命战争、人民军队和国防基本建设问题的理论体系。

基本特征:独特的民族性;显著的现实性;极大的创造性;广泛的集体性;

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

(一)战争观和方法论

战争一从有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斗争形势。

战争规律——战争发生和发展过程中,敌我双方各方面的本质联系及其必然联系。

(二)人民军队建设理论

提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规定了人民军队的根本宗旨——为人民服务,

捍卫国家(发展、安全)利益。

1、传统安全:军备竞赛、军事入侵、民族冲突、边界纠纷

2、非传统安全:自然属性(特大自然危害、严重疾病传染、核泄漏污染);社

会经济(经济危机、信息安全、食品安全、生态环境、社会动乱、跨国犯

罪、海盗走私、移民难民);政治属性(恐怖主义、极端主义、分裂主义、

邪教异教、武器扩散)

维护社会稳定,突击抢险救援,参与国际和平行动。

创立了政治工作的三大原则——官兵一致、军民一致、瓦解敌军。

(三)人民战争思想

人民战争是指广大人民群众为反抗阶级压迫或抵御外敌入侵而组织和武装起来进行的战争。最显著的特点是正义性、群众性。

(四)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1、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2、保存自己消灭敌人

3、坚持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

4、军事打击与政治斗争相结合

5、不拘一格,灵活用兵

(五)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

1、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国防军,抵御外敌入侵

2、确立了国防科技尖端发展的战略

3、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

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解决了把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建设成为一支先进军队的问题;

制定了一整套适合中古革命战争特点得到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

三、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一)对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对当代世界军事有重大影响

(三)永远是我军建设和作战的行动指南

新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

思考题:

1、新时期国际和军队建设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什么?

2、新时期国际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为什么要深化国际和军队改革?

4、新时期国际和军事建设思想的历史地位及现实指导意义?

主要授课内容:

改革开放以来,包括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以及胡锦涛、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在内的科学的,开放的和与时俱进的军事思想体系。

一、时代背景

1、国际环境的变化

2、战争形态的变化

3、国内任务的转变

二、基本内容

1、依据战争形势变化,实行战略性转变

三个趋势:

一是国防和军事力量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作用越来越大

二是我国经济发展对国防和军事力量的依存度越来越高

我国石油、铜、铁矿石等战略性资源50%依赖进口,70%的外贸需要经过马六甲海

峡的海运渠道。

三是国防和军事力量在维护国家安全方面的地位越来越强

2、维护发展大局,践行强军战略

现实威胁和潜在安全威胁交织;

富国与强军是辩证统一的;我国已经具备强军的基础和条件;强军可以有力地推动经济社会的发展

3、紧随信息时代步伐,进行军事变革

世界新军事革命发展,战争形态和作战样式发生了深刻演变:技术形态信息化、组织形态体系化、战场空间多维化、作战形式一体化、打击方式远精化。

4、适应国家利益拓展,强化军队使命

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另外应该还有三点,没有记到)

5、实现强军目标,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

深化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如战区联合体制);推进军队政策制度调整改革(优化军队规模结构、力量编成: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转变);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

建立健全军事人力资源政策制度;

健全军费管理制度;

健全军事法规制度体系;

必须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之路;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主要举措;

三、历史地位和现实指导意义

(一)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二)新时期我军建设实践的理论总结

(三)集体智慧的结晶

(四)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指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