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答案-2012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答案-2012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答案-2012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答案-2012

第一篇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

第一章神经元和突触

一、名词解释:

1、神经元:神经细胞即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称之为突触。

3、神经胶质细胞:是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内的、除了神经元以外的所有细胞。

具有支持、滋养神经元的作用,也有吸收和调节某些活性物质的功能。

二、问答题:

1.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是什么?可分为哪些类型?

神经元的主要结构包括胞体(营养和代谢中心)、树突(接受、传导兴奋)、轴突(产生、传导兴奋)。分类:

1)、根据神经元突起的数目分类:单极神经元、双极神经元、多极神经元、假单极神经元。

2)、根据树突分类:①按树突的分布情况分类:双花束细胞、a细胞、锥体细胞、星形细胞。②按树突是否有棘突:有棘神经元、无棘神经元。③按树突的构型:同类树突、异类树突、特异树突神经元。

3)、根据轴突的长度分类:高尔基I型神经元、高尔基II型神经元。

4)、根据功能联系分类:初级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中间神经元。

5)、根据神经元的作用分类:兴奋性神经元、抑制性神经元。

6)、根据神经递质分类:胆碱能神经元、单胺能神经元、氨基酸能神经元、肽能神经元。

2. 简述突触的分类。

突触:神经元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特异性功能接触部位称之为突触。分类:

1)、根据突触连接的成分分类:轴—体、轴—树、轴—轴三种最为主要。

2)、根据突触连接的方式分类:依傍性突触、包围性突触。

3)、根据突触连接的界面分类:I型突触(非对称性突触)、II型突触(对称性突触)。 4)、根据突触囊泡形态分类:S型突触、F型突触。

5)、根据突触的功能特异性分类:兴奋性突触、抑制性突触。

6)、根据突触的信息传递机制分类:化学突触、电突触。

3. 试述化学突触的结构特征。

化学突触:通过神经递质在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后成分

和突触间隙三部分构成。

1)、突触前成分:神经末梢膨大的部分,含有神经递质的囊泡状结构,是递质合成、贮存和释放的基本单位,也是神经递质量子释放的基础,可分为①无颗粒囊泡②颗粒囊泡。

2)、突触间隙: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空隙,其宽度因突触类型的不同而异。突触间隙内有电子致密物质存在,含有黏多糖、糖蛋白和唾液酸。

3)、突触后成分:包括突触后膜、突出下网、突触下致密小体以及线粒体、滑面和粗面内质网、突触下囊、多囊体、微丝、微观和包被囊泡。突触后膜分为厚型突触后膜、薄型突触后膜、高密度电子致密物质的突触后膜。

4. 试述电突触的结构特征。

电突触也称缝隙连接,由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及突触间隙构成。两侧膜均没有增厚特化,也无突触囊泡的存在。电突触的每一侧膜上都排列着多个圆柱状半通道,又称为连接子,各由6个相同的蛋白质亚基围成,其中心是一个亲水性的孔道。两侧的连接子相互准确对接,即形成缝隙连接通道,该通道贯穿两侧细胞膜,使得两个细胞的细胞质相通。缝隙连接的通道可允许带电离子通过产生离子电流传递冲动,其信号传递是两向的,而且速度快几乎没有突触延搁。电突触可与化学突触共存于一个突触中,构成混合突触。

5. 神经胶质细胞分为几种类型?

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胶质细胞分为两类1)大胶质细胞:来自神经外胚层,是神经胶质的主要部分,包括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2)小胶质细胞:一般认为是来自中胚层的胚胎单核细胞。

周围神经系统中有来源于神经嵴的施万细胞,包裹神经轴突形成髓鞘;还有感觉上皮的支持细胞等。

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1. 支持作用;2. 绝缘、屏障作用;3. 保护、修复与再生作用;4. 物质代谢营养作用;5. 免疫应答反应;6. 维持局部离子平衡作用;7. 对递质的调节;8. 合成神经活性物质

第二章神经元膜的电学特性和静息电位

一、名词解释:

1、静息电位:未受刺激时神经元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2、极化:神经元膜两侧内负外正的带电状态成为极化。

3、去极化:膜电位的数值向负值减少的方向变化(绝对值减小),甚至由负变正的

过程。

4、超极化:膜电位的数值向负值增大的方向变化的过程称为超极化。

二、问答题:

1. 神经元膜的物质转运方式有哪些?

1)、通过脂质双层的物质扩散——单纯扩散:

扩散是溶液中的溶质或溶剂分子由高浓度区向低浓度区净移动

单纯扩散:脂溶性物质或气体顺浓度差的跨细胞膜转运。如O2、CO2、乙醇、脂肪酸。

离子在溶液中的扩散通量决定于:离子的浓度差(浓度梯度)、离子所受的电场力(电位梯度)

跨膜物质转运的扩散通量决定于:电化学梯度、膜的通透性 (permeability)。

2)通过膜蛋白介导的物质转运:

⑴、被动转运 (passive transport) :不溶于脂质或难溶于脂质的物质,在细胞膜上某些特殊蛋白质的“帮助”下,由膜的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的转运形式称易化扩散,如葡萄糖、氨基酸、离子等。分为: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

特点:顺浓度梯度移动,无需细胞额外供能。

①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特点:顺浓度梯度,不需额外供能;高度结构特异性(specificity);饱和现象 (saturation);竞争性抑制 (competition)。

②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通道:与离子扩散有关的膜蛋白质。分为:电压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机械门控通道、水通道。

特点:顺浓度梯度,不耗能;离子选择性;门控性;产生跨膜离子电流

⑵、主动转运 (active transport):细胞膜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些物质经细胞膜逆浓度梯度或电位梯度转运的过程。分为:离子泵介导的主动转运、转运体介导的主动转运。

特点:逆浓度梯度进行,消耗能量。

①离子泵介导的主动转运:原发性主动转运(由膜蛋白离子泵介导的主动转运。子泵具有ATP酶活性,可直接利用ATP提供的能量,逆浓度差和电位差),包括钠泵、钙泵、质子泵等。

②转运体介导的主动转运:继发性主动转运(逆浓度梯度或逆电位梯度的转运时,能量来自膜两侧Na+浓度差,而Na+浓度差是Na+-K+泵分解ATP释放的能量建立的。)分

为同向转运、反向转运。

3)、通过膜“运动”的物质转运:

入胞:细胞外某些物质团块(如蛋白质、脂肪颗粒、侵入体内的细菌或异物等)进入细胞的过程。分为吞噬、吞饮、受体介导式入胞。

出胞:一些大分子物质或固态、液态的物质团块由细胞排出的过程。

入胞和出胞均要消耗能量

2. 通道介导的易化扩散的特性是什么?

1)、顺浓度梯度转运,不耗能;2)、离子选择性:由于孔道的口径及内壁的带电状态不同,离子通道具有离子选择性;3)、门控性:通道具有开和关的门控性;4)、产生跨膜离子电流,是神经电信号的产生和传播的基础。

3. 简述钠钾泵的作用及其生物学意义。

钠-钾泵:存在于细胞膜上的一种具有ATP酶活性的特殊蛋白质,可被细胞膜内的Na+增加或细胞外K+的增加所激活,受Mg2+浓度的影响,分解ATP释放能量,进行Na+ 、K+逆浓度和电位梯度的转运。钠泵分解1个ATP分子,可使3个Na+泵出细胞,2个K+进入细胞。

钠-钾泵的生物学意义:1)、维持细胞内高K+,是许多代谢反应进行的必需条件;2)、维持细胞外高Na+,使得Na+不易进入细胞,也阻止了与之相伴随的水的进入,对维持正常细胞的渗透压与形态有着重要意义;3)、建立势能贮备,是神经、肌肉等组织具有兴奋性的基础,生电性,影响神经元膜电位。4)、继发性主动转运的能量来源(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4. 比较生物电记录技术的细胞外记录和细胞内记录。

细胞外记录技术:比较简单,将微电极插至神经细胞附近(不插入细胞内),当细胞有电活动时,该处就与参考电极之间产生电位差,进而记录到点位的变化。不能精确观察细胞的正常极化状态(静息电位),记录的电位幅度小、波形随记录位置的改变而不同,只能分析放电的频率和潜伏期,一种脉冲式信号记录,获得的信息量较少。场电位、单细胞放电。

细胞内记录:将一根电极至于细胞外作为参考电极,另一电极通常为玻璃微电极,插入神经细胞内,记录神经元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细胞内记录的信号幅度较大,属于单细胞记录,是跨膜记录,能获得更多的信息,不仅可以精确记录静息电位,分析膜的电学特性,还可以进行电压钳记录分析膜电流等。常规细胞内记录为膜电位记录,也可进行电压钳记录以分析模电流机制、离子通道活动等。

5. 静息膜电位产生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静息膜电位: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离子学说:生物电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对化学离子严格的选择通透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产生RP的条件:1)、带电离子跨膜分布的不均衡性(细胞内外K+的不均衡分布,是产生静息电位的第一个条件),是由钠泵的主动转运所产生的。2)、细胞膜在不同条件下对离子通透性的变化,是产生静息电位的第二个条件。只有带电荷的离子进行跨膜移动,才能产生细胞膜内外的电位不平衡,从而产生跨膜电位差。

静息电位(RP)是在离子浓度梯度、电位梯度及离子泵的作用下, K+通过膜转运达到平衡的K+平衡电位。

6. 综述静息膜电位的形成机制。

静息膜电位:未受刺激时,神经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

产生RP的条件:1)、带电离子跨膜分布的不均衡性(细胞内外K+的不均衡分布,是产生静息电位的第一个条件),是由钠泵的主动转运所产生的。2)、细胞膜在不同条件下对离子通透性的变化,是产生静息电位的第二个条件。只有带电荷的离子进行跨膜移动,才能产生细胞膜内外的电位不平衡,从而产生跨膜电位差。

静息电位(RP)是在离子浓度梯度、电位梯度及离子泵的作用下, K+通过膜转运达到平衡的K+平衡电位。

K+平衡电位(EK):当离子移动所产生的电位差和离子移动所造成的浓度势能差平衡时,不再有离子的净移动,这时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离子的平衡电位。

Nernst方程:1)、仅需要微小的离子浓度改变就可以引起膜电位大幅度的变化;2)、膜内外两侧电荷的不同仅仅分布于膜的内外侧面,而不是分布于整个细胞的内外液;3)、离子的跨膜速率与膜电位和平衡电位的差值成正比;4)、根据某离子膜两侧浓度的差值可以计算该离子的平衡电位。

7. 简述影响静息电位的因素。

1)、膜内外K+浓度差:由于RP主要是由Ek改变细胞内外的K+浓度,膜电位也随之改变;改变细胞内外Na+ 的浓度,对静息电位没有影响。

2)、膜对K+和Na+的相对通透性:由于RP是E k和E N a综合作用的结果,所以膜对K+和Na+的相对通透性的改变,将影响RP。

3)、钠泵的生电性作用:由于钠泵活动时,进行钠钾离子的不对称转运,即将3个Na+运出细胞时,将2个K+运进细胞,每运转一次就使细胞内失去一个正电荷,进而

产生超极化。

第三章神经电信号和动作电位

一、名词解释:

1、局部电位:指阈下电刺激时产生的电紧张电位和由少量Na+通道开放产生的特定电变化叠加在一起的去极化电位。

2、突触电位:指神经信号在神经元之间进行传递的过程中,由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神经递质,作用于突出后神经元所引起的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的变化。

3、阈电位:能触发动作电位产生的临界膜电位水平(能够导致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4、动作电位:指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快速、可逆、并有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包括去极化、复极化等环节。神经元的兴奋或功能活动的标志。

5、离子电导:是用来反映膜对某一离子通透性大小的电学指标,为电阻的倒数。

6、兴奋:神经元因刺激而产生动作电位的反应。

7、兴奋性: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的能力。

8、阈强度:刚能使膜电位降低到阈电位水平(引起兴奋所需的)的最低刺激强度。

二、问答题:

1. 离子学说的要点是什么?

离子学说:生物电的产生依赖于细胞膜对化学离子严格的选择通透性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变化。

当离子移动所产生的电位差和离子移动所造成的浓度势能差平衡时,不再有离子的净移动,这时膜两侧的电位差称为离子的平衡电位。

1)、仅需要微小的离子浓度改变就可以引起膜电位大幅度的变化;2)、膜内外两侧电荷的不同仅仅分布于膜的内外侧面,而不是分布于整个细胞的内外液;3)、离子的跨膜速率与膜电位和平衡电位的差值成正比;4)、根据某离子膜两侧浓度的差值可以计算该离子的平衡电位。离子通透性的改变或离子通道的活动通常是造成静息电位变化的主要方式。

2. 简述局部电位的特征及其产生的离子机制。

局部电位:指阈下电刺激时产生的电紧张电位和由少量Na+通道开放产生的特定电变化叠加在一起的去极化电位。

特征:①等级性:不具全或无性质,是指局部电位的反应程度(幅度大小和时程长短)随着刺激强度的改变而改变,呈现分级的特点;②电紧张性扩布:是指局部电

位只能像电紧张电位一样进行被动扩布,即电位变化随着扩布距离的延长,迅速衰减不能传导;③总和性:无不应期,分为空间性总和与时间性总和。具有重要的信息整合意义。

局部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局部电位的类型不同,其离子机制各异,少量Na+内流。电刺激引起的局部电位,产生去极化的电紧张电位,达到一定程度便可激活少量的电压门控Na+通道,在浓度差和电位差的作用下,少量Na+内流,引起进一步去极化反应,由于此时的Na+内流还不足以克服K+外流的作用,Na+内流产生的电位变化只能叠加在电紧张电位之中,成为局部电位。

3. 简述动作电位的特征。

动作电位:指各种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时,在细胞膜两侧产生的快速、可逆、并有扩布性的电位变化,包括去极化、复极化等环节。神经元的兴奋或功能活动的标志。

特征:①具有全或无现象:指同一细胞AP的大小形态不随刺激强度而改变的性质;②全幅式传导性:可以在同一神经元上进行长距离的全幅式、主动性传导,非递减性传导;③不可叠加性:有不应期的存在。

4. 简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条件及依据是什么?

锋电位产生的条件:① RP是锋电位产生的基础,依据:离子驱动力决定离子跨膜流动的方向和速度。尽管静息状态下驱动Na+内流的作用力远大于驱动K+外流的作用力,但由于膜对K+的通透性远大于对Na+的通透性,所以此时K+外流与Na+内流仍处于平衡状态;②细胞外Na+高浓度:细胞外Na+浓度远远大于细胞内的Na+的浓度,浓度差的作用也驱动Na+内流,正因为细胞内外Na+浓度差的存在,在神经元膜的内外侧才存在ENa;③刺激引起Na+通道大量开放:各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局部电位达到临界膜电位水平(阈电位)时,即可导致大量的电压门控Na+通道开放,引起大量Na+内流。上述三个条件中,RP和细胞内外Na+浓度差都是存在的条件而且在正常的神经元中都处于稳定状态,所以可调控的决定性条件是大量Na+通道的开放,这需要刺激的诱导及局部电位的作用。

5. 综述动作电位-锋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动作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动作电位的产生是Na+、K+通道被激活,膜对Na+、K+通透性先后增高的结果,动作电位的峰值接近于Na+平衡电位。去极化是Na+内流造成的,复极化是K+外流造成的。

锋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1)、锋电位产生的条件:① RP是锋电位产生的基础;②细胞外Na+高浓度:细

胞外Na+浓度远远大于细胞内的Na+的浓度;③刺激引起Na+通道大量开放。

2)、锋电位幅度和Na+的平衡电位(E Na):锋电位的顶点(超射值)的膜电位水平,主要由E Na决定。依据:①记录到的锋电位的超射值与计算的E Na值接近;②降低[Na+]o 可以降低锋电位的幅度,且其降低的幅度与计算的ENa的降低规律基本一致;③细胞外液中使用电压门控的Na+通道特异性阻断剂河豚毒素,即可有效地抑制AP的产生。 6. 综述动作电位-后电位产生的离子机制。

锋电位:遵循“全或无”原则,代表冲动,是细胞兴奋的标志。

后电位:锋电位下降支最后恢复到RP水平以前,一种时间较长、波动较小的电位变化过程。先出现负后电位(去极化后电位)后出现正后电位(超极化后电位)。

负后电位:在复极化曲线后段,下降速度突然明显减慢。两种可能的离子机制:①复极相大量的K+外流,导致暂时性细胞外K+ 蓄积,故延缓复极化的过程。②锋电位期间激活的Ca2+内流。由于Ca2+通道或电导(g Ca)的激活在Na+通道激活之后,从而延续到负极化相,可以延缓负极化,甚至可出现明显的去极化波。

正后电位:负后电位后出现的缓慢而持续时间较长的超极化电位。两种可能的离子机制:① K+持续外流:在负极相K+电导增大且不失活,只是在膜电位逐步恢复的过程中逐渐降低,故延续时间长,在负极化到静息电位后,仍有K+外流,在复极化期间有Ca+依赖性K+通道被激活,其进一步加强的K+外流也成为中期超极化后电位的主要介导机制。②生电性Na+泵的作用:由于锋电位期间大量的钠钾离子跨膜移动,特备是胞内Na+浓度的升高,激活了细胞膜上的钠泵,完成排纳摄钾的任务,以恢复胞内外离子浓度差,使其恢复到静息电位,此过程使膜进一步产生超极化。

7. 试以阈电位概念解释动作电位的触发机制。

阈电位:能触发AP产生的临界膜电位水平(能够导致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数值)

动作电位的触发机制:1). 刺激产生局部电位;2). 达到阈值,钠通道激活;3).再生式循环(正反馈);4). IK超过Ina(EK→Vm→ENa、钾通道激活、钠通道失活);5). 恢复(钠通道复活、钾通道关闭、钠钾泵转运)。

各种引发动作电位的因素,只要使膜去极化达到运动神经元轴突始段的阈电位水平,即可首先在始段触发动作电位,然后逆行侵入胞体或树突,达到后者的阈电位水平进而引起整个神经元动作电位的爆发。只要能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即可触发动作电位的产生。而且只要膜电位达到阈电位水平,必定触发动作电位。

8. 试述神经元的兴奋性及其影响因素。

兴奋性:具有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即动作电位的能力。

兴奋:神经元因刺激而产生动作电位的反应。

引起兴奋的主要条件:组织的机能状态;刺激的特征(强度、时间、强度-时间变化率)。

衡量兴奋性的指标:阈强度或阈值 (threshold):当固定刺激持续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时,刚能引起组织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强度高,兴奋性低;阈强度低,兴奋性高。

影响神经元兴奋性的因素:1)、静息电位和阈电位水平:由于神经元产生兴奋的条件就是使膜电位从静息电位水平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所以两者之间的差值越大,兴奋性越低;差值越小,兴奋性越高;2)、Na+通道的功能状态:神经元的锋电位上升支一般都是由电压门控Na+通道介导的,当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则不易或不能产生兴奋,故兴奋性降低,失活Na+通道与兴奋性成反比关系,失活的比例越高,兴奋性越低;3)、Ca2+的影响:细胞外液的Ca2+浓度可以明显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当[Ca+]o升高时,可降低兴奋性,反之相反;4)、动作电位过程中神经元兴奋性的变化:存在绝对不应期、相对不应期、超常期、低常期。

第四章神经电信号的传递

一、名词解释:

1、化学突触传递:就是经典突触传递,即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性电信号(动作电位)诱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跨过突出间隙而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改变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又称电—化学—电传递。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依据突触后电位的变化方向及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的反应称之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依据突触后电位的变化方向及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的反应称之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4、突触整合:中枢的突触后神经元是兴奋还是抑制,能否产生动作电位,取决于这些突触电位在性质、空间、时间上的相互作用,这一过程称为突触整合。

5、突触可塑性:是指在某种条件下突触传递效能的持续性变化,这种变化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突触会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包括结构上的可变性和功能上的可修饰性,即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

二、问答题:

1. 简述神经电信号传递及其传递方式。

神经元所产生的电信号在神经元间或在神经元与效应器等细胞间的传播,称为传

递,即指动作电位在细胞之间的传播。

1)、按照神经细胞间的结构和相对关系,分为突触传递和非突触性传递。①、突出传递是指通过神经细胞间的突触结构完成的信号传递,细胞间具有紧密的解剖学关系。依据突触结构和传递机制的不同又分为化学突触、电突触。②、非突触传递是指细胞间不存在紧密的解剖学结构,没有明确的细胞间对应关系,前一细胞通过释放神经递质,可作用于较远和较广的范围,广义地说,神经内分泌细胞所释放的神经激素,也属于这种信号传递方式。

2)、依据神经电信号传递对接收信号神经元的作用分为兴奋性传递、抑制性传递。

①、兴奋性传递:所传递的神经电信号是接受信号的神经元兴奋性提高,通常是产生去极化反应;②、抑制性传递:神经电信号传递的结果,使接收信号的神经元兴奋性降低,常见的是产生超极化反应。

2. 试述化学突触传递的基本过程和原理。

化学突触传递:就是经典突触传递,即突触前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性电信号(动作电位)诱发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跨过突出间隙而作用于突触后膜,进而改变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又称电—化学—电传递。

基本过程:神经冲动→突触小体→突触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递质释放→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离子通道通透性改变→突触后神经元膜电位改变(突触后电位,EPSP或IPSP)。

原理:在化学突触传递过程中,递质的释放是关键性因素,是出胞(胞吐)过程。1)、神经递质的释放是通过突触囊泡的循环机制完成的,分为5个时相:入坞或锚靠、启动或激活、融合或出胞、入胞、再生。2)、突触囊泡借助一系列囊泡膜蛋白的相互作用完成入坞、启动和融合过程,称作SNARE假说。3)、神经递质的释放是Ca+依赖性的。神经递质的释放,需要胞外Ca+的内流,而且内流的Ca+量又与递质的释放量成正比关系,内流的Ca+量与突触前膜动作电位的幅度成正比关系。4)、神经递质的释放为量子式释放,神经递质贮存在末梢的囊泡内。

3. 比较EPSP和IPSP的产生及其特征。

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PSP):依据突触后电位的变化方向及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的反应称之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产生机制:神经冲动→突触小体→突触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兴奋性神经递质→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Na+,K+离子(主要是Na+ )通透性升高→突触后产生EPSP →突触后神经元轴突始段

爆发动作电位→神经元兴奋。

特征:引起突触后膜去极化的反应,其大小决定于传入神经刺激强度的大小,即刺激强度越大,则参与活动的突触数越多。

抑制性突触后电位(IPSP):依据突触后电位的变化方向及对突触后神经元的影响,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的反应称之为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产生机制:神经冲动→突触小体→突触前膜去极化→Ca2+通道开放→Ca2+内流→突触小泡与前膜融合→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递质与突触后膜受体结合→突触后膜对Cl-通透性升高→突触后产生IPSP →突触后神经元不易爆发动作电位→神经元抑制。

特征:引起突触后膜超极化的反应,突触前释放的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其离子通道开放后以Cl-内流为主。

4. 简述突触后电位的整合。

突触整合:中枢的突触后神经元是兴奋还是抑制,能否产生动作电位,取决于这些突触电位在性质、空间、时间上的相互作用,这一过程称为突触整合。

EPSP和IPSP的相互作用有两种:线性方式、非线性方式。1)、线性方式:IPSP 的作用在于其超极化,降低了神经元的兴奋性,导致了EPSP不能引发动作电位而归于传递失败。2)、非线性方式:IPSP的作用在于其短路分流,此时产生EPSP的膜电流由于IPSP期间的通道开放被分流,进而EPSP被抑制。

影响突触整合的因素:1)、空间常数(λ): 决定去极化电流在被动传播过程降低的程度, 空间常数越大,空间整合效果越大;2)、时间常数(τ): 决定突触电位的时程,主要影响时间总和;时间常数越大,时间整合效果越大,以致于达到阈电位水平爆发动作电位;3)、树突的性质和突触的位置,影响突触整合的重要因素4)、轴突始段,突触整合的关键部位。

5. 简述突触传递的调制方式。

调制:可改变突触传递效能。分为突触后机制(调制发生在突触后膜)、突触前机制(通过改变突触前递质的释放来影响突触的效率)、突触可塑性(是指在某种条件下突触传递效能的持续性变化,这种变化持续的时间可长可短。突触会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包括结构上的可变性和功能上的可修饰性,即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另外,各种内源性神经活性物质或药物,也可通过突触前或突触后机制,影响突触传递的效果;通过影响突触间隙中地址的作用也可以改变突触传递的作用。

6. 简述突触可塑性及其产生机制。

突触可塑性:是指在某种条件下突触传递效能的持续性变化,这种变化持续的

时间可长可短。突触会发生适应性的变化,包括结构上的可变性和功能上的可修饰性,即结构和功能的可塑性。

类型:1)、短时程的改变:①、突触易化:衡量标准由突触后电位的大小来衡量;特点:效应消失快,只能维持数十到数百个ms;②、突触强化或强直后强化:与突触易化的区别:见于所有突触;出现于较长时间的连续刺激之后;可以延续数秒或更长时间;在此期间来到的对突触前末梢的刺激将引起较大的突触后反应。2)、长时程的改变:给予重复的强直刺激可产生持续时间更长的突触效能改变,分为①、长时程强化(LTP):突触后电位增大;②、长时程压抑(LTD):突触后电位减小。

产生的机制:大多取决于突触前神经末梢或(和)突触后胞内Ca+浓度的变化。突触前神经末梢内Ca+浓度的变化影响了递质的释放,突触后胞内的Ca+浓度的变化则影响了神经元的反应特性。胞内Ca+浓度的变化涉及胞内Ca+平衡的若干方面,包括胞外Ca+的进出和胞内钙库的动员与储存等机制。

7. 简述突触前抑制的产生机制及作用。

突触前抑制:抑制是改变了突触前膜的活动使递质释放减少所致,称为突触前抑制。也可将作用于突触前膜导致递质释放减少而抑制兴奋传递的现象,均称为突触前抑制。

产生机制:因去极化而冲动减弱,递质释放量减少,不易甚至不能引起突触后N 元兴奋。B纤维传入经多突触接替后在末梢释放递质→A纤维末梢产生去极化而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A纤维末梢兴奋时动作电位幅度变小→释放的递质减少→运动神经元的EPSP减小。

作用:突触前抑制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广泛存在,尤其多见于感觉传入途径中对调节感觉传入活动有重要的作用。可发生在各类感受器传入活动之间,也可发生在同类感受器的不同感受野活动之间。

第五章神经递质和神经肽

一、名词解释:

1、神经递质:由神经末梢(突触前成分)所释放的特殊化学物质,该物质能跨过突触间隙作用于神经元或效应器(突触后成分)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完成信息传递功能。

2、神经调质:神经元产生的另一类化学物质,它的功能是调节信息传递的效率,影响神经递质的效应。

3、戴尔原则:一个神经元中只产生并释放一种递质,其全部神经末梢均释放同一种递质。

二、问答题:

1. 神经递质的种类有哪些?

一般神经递质分为三类:1)、经典神经递质:贮存于神经末梢囊泡中的小分子物质包括①胆碱类:Ach(乙酰胆碱);②单胺类:DA(多巴胺)、NE(去甲肾上腺素)、E、5-HT;③氨基酸类:Glu(谷氨酸)、Gly(甘氨酸)、GABA、Asp;2)、神经肽:储存在突触囊泡中的大分子物质包括下丘脑调节肽、阿片样肽、胃肠肽以及P物质、神经降压素、血管紧张素Ⅱ等;3)、其他:一些特殊的或有待确定的可能递质包括组胺、腺苷Ad、ATP、NO等。

按神经递质的生理功能分为兴奋性递质、抑制性递质。

按神经递质的分布部位分为中枢神经递质、周围神经递质。

按神经递质的化学性质分为胆碱类、单胺类、氨基酸类、多肽类、嘌呤类、其他类。

2. 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确定神经递质的基本条件:1)、该物质在某一区域有一定数量的存在;2)、突触前N元具有合成该物质的前体和酶系统,能合成该物质;3)、突触前N元有能贮存该物质的囊泡,防止该物质被破坏;4)、神经冲动到达时,该物质可释放到突触间隙;5)、递质作用于突触后膜特殊受体产生突触后电位;6)、存在该递质的失活酶或其他失活方式;7)、药理学验证:拟似剂或阻断剂能拟似或拮抗其作用。

3. 简述Ca2+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的作用。

递质释放过程:动作电位→ Na+内流→突触前膜的去极化→电压门控式钙通道的开放→ Ca2+内流→囊泡的膜同突触前膜的融合→泡裂外排→递质释放入突触间隙。

Ca2+进入突触前膜是递质释放过程的触发因子,是囊泡膜与突触前膜紧贴融合的必要因素:一方面是降低轴浆的粘度,有利于突触小泡的移动运输;另一方面是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便于小泡和突触前膜接触融合破裂而发生融合。

囊泡内神经递质的释放由膜外进入膜内的Ca+数量的多少决定,若降低细胞外液的Ca+浓度,可阻断递质的释放。

4. 简述递质共存现象及其生理意义。

递质共存现象:在中枢和外周神经系统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递质存在于一个神经元内,常见的是神经肽和经典递质共存的现象,神经递质不仅可以共存还可以同时释放。

生理意义:1)、共存的递质释放后,起协同传递信息的作用;2)、可通过突触前

调节的方式,改变相互的释放量,加强或减弱突触传递活动;3)、可直接作用于突触后受体,以相互拮抗或协同的方式来调节器官的活动,使机体的功能调节更加精密完善、更加协调。

5. 简述神经肽的主要特点。

神经肽的主要特点:1)、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不同:经典神经递质均属于小分子;肽类物质属于大分子物质;2)、合成部位与方式不同:经典递质主要在神经末梢生成,也可通过重摄取再利用;神经肽只能在神经元胞体或树突核糖体内先合成无活性的前体蛋白,再在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加工,装入囊泡经轴浆运输运转到末梢,也么偶有重摄取利用;3)、储存、释放和清除的途径不同:存储经典递质的囊泡较小,存储神经肽的囊泡为大致密核心囊泡(也可存储经典递质);经典递质与神经肽的释放主要取决于放电频率和形式,单个或低频率刺激仅引起经典递质的释放,呈持续性释放,作用时间快、持续时间短,高频或串刺激才引起神经肽的释放,呈间断性释放,作用时间持久;神经肽的消除主要靠扩散稀释和酶解,不是重摄取;4)、表达的可塑性不同:在不同的条件下,神经肽的表达水平可有很大不同;5)、作用的方式不同:神经肽可具有神经递质的作用,也可发挥神经调质甚至是激素样作用,其作用具有复杂多样性。

6. 简述神经肽的作用方式。

1)、具有神经递质的作用:即神经肽可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或靶细胞的兴奋性或抑制性突触后电位,发挥其递质效应。

2)、具有神经调质的作用:①、神经肽可与突触前膜受体结合,改变轴突末梢对Ca+的通透性等,从而调节递质或神经肽的释放;②、神经肽可以改变突触后膜对递质的反应性,增强或减弱突触传递的效率;③、神经肽可与非突触性受体作用,启动第二信使系统来调节细胞核内mRNA的合成,进而改变靶细胞内递质、神经肽或有关蛋白的合成,产生相应的生物学效应。

3)、具有激素的作用:即神经内分泌的作用。

7. 神经递质转运体的分类及分布特点。

根据神经递质转运体的基因编码特征、分子的基因克隆、联合转运的离子、对转运底物的特异性和生电性,神经递质转运体可分为:1)、H+依赖性突触囊泡转运体,或质子依赖性突触囊泡转运体(转运单胺、甘氨酸和GABA、谷氨酸、ACh等),位于突触囊泡膜上;2)、Na+/K+依赖性细胞膜转运体(转运谷氨酸或天冬氨酸),位于细胞膜上;3)、Na+/Cl-依赖性细胞膜转运体(转运NE、DA、5-HT、GABA、甘氨酸、胆碱等),位于细胞膜上。

分布特点:1)、存在于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上,大多数存在于含相应递质的突触前膜上,有的只存在于神经胶质细胞膜上;2)、分布于神经元的不同部位,通常位于轴突末梢的突触前膜上;3)、囊泡转运体主要分布于清亮囊泡膜上。

8. 神经递质转运体的作用。

1)、突触传递的终止:选择性地逆浓度差转运神经递质,从而终止神经递质对膜受体的作用;2)、递质的再利用:即摄取回来的递质补充了胞内的递质。摄取回来后需要简单再包装、在分解产物的基础上再合成、新合成递质经轴浆转运,才能进入可释放递质的储备状态;3)、释放神经递质:使细胞内外递质的浓度达到一种平衡。受同向转运离子的跨膜浓度差、膜内外的电位差及细胞外递质浓度的影响。

几种神经递质转运体的功能:1)、Na+/ Cl-依赖性递质转运体:单胺类递质和抑制性氨基酸递质的转运体;2)、Na+/ K+依赖性递质转运体: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转运体,依赖细胞内外Na+的电化学梯度提供转运的动力,也需要Cl-或K+共同转运;3)、H+依赖性囊泡转运体:单胺类转运体、乙酰胆碱转运体,转运的能量来源于ATP酶依赖性的囊泡内H+浓度的蓄积,H+与转运递质反向转运。

第六章离子通道与胞内钙离子平衡

一、名词解释:

1、离子通道:与离子扩散有关的膜蛋白质,离子通道开放引起带电离子跨膜移动形成的跨膜电流是神经电信号产生和传播的基础,离子通道是神经系统功能活动中发生信号转换的基本分子结构。

2、信号转导:指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转换和传递,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过程。

3、跨膜信号转导:即生物活性物质(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通过受体或离子通道的活动而激活或抑制细胞功能的过程。

4、门控电流:伴随电压门控通道的开闭在膜上就有电荷的移动,所产生的微弱电流称为门控电流。

5、膜片钳技术:通过记录离子通道的离子电流来分析细胞膜上离子通道分子活动规律的技术就称为膜片钳记录技术。

6、胞内钙平衡:各种细胞将胞内自由Ca+浓度控制和维护在生理范围以内的一种能力。

二、问答题:

1. 简述信号转导及其介导方式。

信号转导:指生物学信息(兴奋或抑制)在细胞间或细胞内转换和传递,并产生生物学效应的过程。通常信号转导主要指跨膜信号转导:即生物活性物质(激素、神经递质、细胞因子等)通过受体或离子通道的活动而激活或抑制细胞功能的过程。

介导方式:1)、膜通道跨膜信号传递系统:离子通道型受体是神经元将胞外或胞内化学信号转化为电效应,即神经元兴奋性改变的最直接和最有效的途径。离子通道型受体作用机制的重要特征是受体的激活(即通道的开放)依赖于配体和受体的持续结合;2)、膜受体-G蛋白-第二信使跨膜信号传递系统:结构特征:①受体大小类似性;②结构域一致性;③氨基酸残基保守性;④序列同源性。可分为3个步骤:①、胞外的第一信使;②、经膜上的受体、和结合在膜内侧的转导蛋白和膜中的初级效应器 (酶);

③、胞内的第二信使和次级效应器。不同的递质分别作用于各自的受体,通过某种G蛋白的转导,激活各自的初级效应器,传至相应的第二信使,再激活次级效应器等。

2. 离子通道的基本特性是什么?

1)、离子通道的物理特征:;离子通道的水相孔道性质、离子通过离子通道是一种扩散过程;2)、离子通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结构;3)、离子通道的选择性:决定离子通道特异性的因素:孔道的大小、离子形成氢键的能力及与孔道内位点相互作用的强度等;4)、不同的离子通道是相互独立的;5)、通道是孔道而不是载体;6)、通道对离子通透的特异性。

3. 简述电压门控钠通道的分子结构特征和通道特性。

电压门控钠通道:对Na+具有高度的选择性,Na+通道的开放和关闭具有电压依从性。

分子结构特征:由一大的a亚基和两个小的亚基b1和b2组成的,a和b1亚基单位横跨细胞膜,与a亚基以二硫键相连的b2亚基则暴露在膜的外表面。a亚基是形成水相孔道的结构单位,b亚基可能发挥调控作用,b1亚基能增加通道的失活速率。

通道特性:1)、激活特性:在静息状态下,钠通道处于去激活(失活)状态,当膜去极化时,钠通道被激活(开放);2)、相对的离子选择性:钠通道除允许Na+通透外,也可以通透其他的无机离子(5种)和有机离子(7种);3)、药理学特性:TTX和石房蛤毒素可以特异性阻断钠通道的激活;4)、分布密度:每个钠通道的间距为250nm。

4. 简述电压门控钾通道的分子结构特征。

1)、均有6个跨膜的a螺旋(s1-s6),并在s5-s6间有一个保守的K+选择性离子孔区以及位于胞内的N末端和C末端;2)、电压门控钾通道的氨基酸序列比电压门控的钠通道或钙通道的短得多,只有一个结构域;3)、电压门控钾通道的分子构型特征,是

在胞外的s5和s6螺旋之间的短螺旋区为中等程度的输水区,可能陷入通道胞外的开口处形成孔道。

5. 简述电压门控钙通道的分子结构特征和通道特性。

分子结构特征:由一个大的a1亚基与两个较小的b、r亚基紧密相连,并与a2、o 亚基疏松连接。孔道仅由最大的a1亚基构成,a2、o、b亚基影响电导和动力学,r亚基与通道的电压敏感性有关。a1亚基由4个同源结构域组成,每一个域内有6个跨膜区(s1-s6)。

通道特性:1)、钙通道在静息时关闭,在较强的去极化时开放并有失活的特性;2)、钙通道存在S形的激活与指数式的失活过程;3)、钙通道可通透Ca+、Ba2+、Sr2+;4)、具有钙通道的细胞反应缓慢,常为分级反应,锋电位持续时程较长,静息阻抗较高,钙动作电位传播速度很慢;5)、钙电流的生理意义:①、改变膜电位;②改变胞内的Ca2+浓度,参与信号转导;③、调控细胞内的代谢活动;④、在神经末梢诱导神经递质的释放,在肉细胞诱发收缩活动等。

6. 阻断Na+通道、K+通道的药物有哪些?

阻断Na+通道的药物有:TTX、石房蛤毒素(STX)特异性阻断钠通道的激活;海葵毒素、某些蝎毒素阻遏钠通道的失活。

阻断K+通道的药物有:阻断钙通道的离子有Cd2+、Co2+、Mn2+、Ni2+、La2+;阻断剂有异博定及其甲氧衍生物D600、双氢吡啶类。

7. 目前知道的钾通道和钙通道主要类型有哪些?

钾通道主要类型有:1)、IK型钾通道:延时整流钾通道,慢激活;2)、介导瞬时钾电流的钾通道(IA):瞬时钾电流,快激活,快失活;3)、钙激活钾通道(Ica):钙激活钾电流,去极化+钙;4)、异常整流钾通道(Iar):内向整流,超极化激活;5)、介导M电流的钾通道(IM):小的去极化激活,Ach 失活;6)、延迟整流钾通道(Idr):由去极化激活,延迟相对于电压门控钠通道的激活速度而言。

钙通道主要类型有:1)、L型:阈值高,需很强的去极化才可激活,不失活;2)、T型:阈值低,失活快,持续时间短,电导小;3)、N型:阈值高,需很强的去极化才可激活,失活较慢;4)、P/Q型:高阈值激活,缓慢失活;5)、R型:阈值高,失活快。

8. 试述细胞内钙平衡与信号转导的关系。

Ca2+进入突触前膜是递质释放过程的触发因子,是囊泡膜与突触前膜紧贴融合的必要因素:一方面是降低轴浆的粘度,有利于突触小泡的移动运输;另一方面是消除突触前膜内的负电荷,便于小泡和突触前膜接触融合破裂而发生融合。

胞内钙平衡:各种细胞将胞内自由Ca+浓度控制和维护在生理范围以内的一种能力。进入胞浆的Ca2+可直接影响细胞的功能,可通过与胞内的许多蛋白质发生作用,参与多种胞内信号转导过程。进入胞浆的Ca2+,除了激活胞浆中Ca2+敏感信使,发挥信号转到功能外,也向胞核进行信号传播,调控特定基因的表达,进而更广泛的影响神经元的功能。Ca2+信号可以通过两种方式向胞核内传播,其一是核内CaMK通路,其二是原癌基因蛋白Ras信号通路。

第七章受体和信号转导

一、名词解释:

1、受体:指能与生物活性物质(如神经递质、激素、活性肽、药物、毒素等)结合并能传递信息、引起生物学效应的生物大分子,分为接受部分和效应部分。与受体结合的生物活性物质又称为配体。

2、G蛋白:能与GTP结合的蛋白称为G蛋白,分为小分子G蛋白、转录因子、三聚体G蛋白。

二、问答题:

1. 受体的特性有哪些?

受体具有蛋白质大分子的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特性:1)、特异性或专一性:能准确识别配体以及与配体化学结构类似的物质,具有高度的构想专一性;2)、饱和性:当配体浓度递增达到一定范围会占领所有的受体并形成动态平衡;3)、可逆性:配体与受体通过离子键、氢键、范德华力等非共价键维系,具有可逆性;4)、具有内源性配体(如神经递质、激素),或外源性配体(如药物、毒素)。

2. 简述受体的种类及其作用。

受体按其结构与信号转导通路分为1)、离子通道型受体:递质(配体)门控型离子通道,由配体结合部位与离子通道两部分组成,当配体与受体结合时,离子通道开放,细胞膜特定离子通透性增加,引起细胞膜兴奋性的快速改变,分为①、Cys-环受体亚类:nAChR, 5-HT3R, GABAAR, GlyR等;②、谷氨酸门控的阳离子通道:NMDAR, AMPAR, KAR;

③、环核苷酸受体相关离子通道:环核苷酸受体,IP3受体,Ryanodine受体 (RyR);

④、上皮钠通道相关离子通道:ASICs, FMRF肽门控离子通道,ATP受体(P2x)等;⑤、内向整流钾通道相关离子通道:G蛋白偶联的内向整流钾通道(GIRK)、ATP关闭的内向整流钾通道(KATP);

2)、G蛋白偶联受体:配体与受体结合后,激活与之偶联的G蛋白,再通过第二信使和效应分子调节下游的活动,引起的生物学效应速度相对较慢,分为;①、视紫红至亚

类;②、肠促胰液肽受体亚类;③、mGluR/GABAb受体亚类;

3)、与酶相关的单跨膜受体:催化型受体,本身具有酶的活性或与酶相结合。被激活后,激活本身或相关酶,直接作用于效应器级联信号转导通路,分为①、具有酪氨酸激酶(TK)活性的受体;②、与胞浆中TK向缔合的受体;③、具有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④、具有鸟甘酸环化酶(GC)活性的受体;

4)、转录调节因子受体:又称为核受体,其配体包括类固醇激素等脂溶性激素。核受体的本质是一些转录调节因子如糖皮质激素受体,雌激素受体,甲状腺激素受体等。激活后同靶基因的转录因子互相作用,提哦啊接靶基因的表达,引起生物学效应。

3. 简述离子通道受体的分类及其特点。

离子通道型受体分类:1)、Cys-环受体亚类:nAChR, 5-HT3R, GABAAR, GlyR等,特点为:①、都是由无具体共同围成中央离子通道;②、所有亚单位都具有4个TM,N 和C末端均位于胞外;③、在亚基胞外结构域的固定位置上,每隔15个氨基酸残基就有一对半胱氨酸残基,可形成Cys-环;

2)、谷氨酸门控的阳离子通道:NMDAR, AMPAR, KAR,特点:①、主要是非选择性阳离子通道;②、由4个亚基组成,亚基N末端位于胞外,C末端位于胞内;

3)、环核苷酸受体相关离子通道:环核苷酸受体,IP3受体,Ryanodine受体 (RyR),特点:①、配体主要来自胞内;②、一般为四聚体通道,亚基均有6个TM;③、主要是非选择性的阳离子通道;

4)、上皮钠通道相关离子通道:ASICs, FMRF肽门控离子通道,ATP受体(P2x)等,特点:①、配体来自胞外;②、一般为三聚体或四聚体通道;③、亚基N末端和C末端均位于胞内;

5)、内向整流钾通道相关离子通道:G蛋白偶联的内向整流钾通道(GIRK)、ATP关闭的内向整流钾通道(KATP),特点:①、配体来自胞内;②、有4个亚基构成,每个亚基由2个TM;③、亚基N末端和C末端均在胞内。

4. 试述G蛋白在神经信号转导中的作用。

作用模式:当GDP和α、β、γ亚基紧密结合在一起时,为G蛋白的基础状态(无活性);若GTP和α亚基结合,同时与β、γ亚基脱耦联,此时GTP-α可与效应器蛋白结合,发挥调节因子的作用(有活性)。

1)G蛋白对AC活性的调节:功能在于酶解ATP形成cAMP,此类G蛋白有介导激活AC作用的Gs、介导抑制AC作用的Gi;2)、G蛋白对cGMP--PDE(磷酸二酯酶)活性的调节:当活化的Gt与PDE结合时,推开PDE的r亚基,活化PDE。光子通过视紫黄醛活化

视紫红质,继之激活的Gt再激活PDE,PDE分解cGMP,抑制cGMP对钠通道的活化,使细胞处于超极化状态;3)、G蛋白对磷脂酶C (PLC)活性的调节;4)、G蛋白对磷脂酶A2 活性的调节;5)、G蛋白对离子通道的调节: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进行,间接途径为当GPCR激活时G蛋白随之激活效应器,在通过第二信使系统下游通路如蛋白激酶对离子通道进行磷酸化调节,或第二信使直接门控一些离子通道。是主要调节方式。直接途径为:G蛋白的a亚基或br复合体本身可以门控离子通道、G蛋白的a亚基或br复合体调节离子通道的活性。

5. 试述cAMP作为第二信使的作用机制。

环腺苷酸信使系统(cAMP系统):PKA通路,细胞内cAMP的绝大多数生理功能是通过PKA来实现的。PKA是丝/苏氨酸蛋白激酶,能将ATP上的磷酸根转移到其底物蛋白的丝氨酸和苏氨酸上。磷酸根所带的高密度电荷引起蛋白构象的变化,从而调节酶的活性、通道开闭、受体的反应性等。cAMP还可直接作用于离子通道产生快速效应。cAMP的作用可被胞内的PDE终止。

6. 试述cGMP作为第二信使的作用机制。

环鸟苷酸信使系统 (cGMP系统):PKG通路,cGMP可用过相应的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来调节生理活动。PKG是单链蛋白,具有两个功能区:与cGMP结合的调节区和催化cGMP生成的催化区。PKG可以改变许多内源性平滑肌的磷酸化状态,从而在平滑肌的舒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cGMP也可直接作用于效应物而发挥作用。

7. 举例说明受体间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

1)、GPCR与GPCR之间的对话:①、直接相互作用:是一个受体信号影响另一个受体信号转导的最简单方式;②、间接相互作用:信号通路下游活化的蛋白激酶对受体和效应器的磷酸化作用是产生众多GPCR对话的原因;

2)、GPCR与离子通道型受体之间的对话:可通过受体之间物理作用而直接对话,或通过G蛋白的信号通路调节离子通道受体;

3)、离子通道型受体与离子通道型受体之间的对话:可直接或间接的对话,间接对话一般是通过Ca2+/CaM及其下游分子来实现的。离子通道受体间可通过非胞内信号转导系统的机制实现快速的相互作用。机体可通过受体间的相互作用调节神经系统兴奋性的平衡。

第二篇神经系统的发育

第八章神经系统发育

一、名词解释:

肝炎培训试题及答案

2013年北七家病毒性肝炎知识培训姓名单位分数 一、填空题(共30分,每空3分) 1、急性黄疸型肝炎临床上分期、期、期、期。总病程约2~4个月。 2、肝炎、肝炎一般临床上表现为急性感染,传播途径以传播为主,呈自愈性。而肝炎、肝炎主要经传播,可转为慢性,难以治愈。慢性肝炎可造成肝脏的长期破坏,肝实质细胞逐渐减少,纤维组织逐渐增多,最终形成肝硬化。甚至还可导致肝细胞癌变,发生肝细胞癌。 二、选择题(共30分,每题3分) 1.甲型肝炎病毒具有以下哪项特点() A是脱氧核糖核酸(DNA)病毒 B黑猩猩和绒猴易感,但不能传代 C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后易成慢性携带者 D在细胞培养中HAV引起细胞病变 E 只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 2.对乙肝病毒感染具有保护作用的是() A抗HBe B抗HBs C DNA聚合酶D抗核抗体 E抗HBc 3.急性乙型肝炎最早出现的血清学指标是() A HBsAg B 抗HBs C HBeAg D 抗Hbe E 抗HBc 4.乙型肝炎病人体内是否存在HBV复制,可测() A 抗-前S2抗体 B HBsAg C HBV-DNA D 抗-HBe E 抗-HBcIgG 5.(多选)哪几种病毒经血液传播可引起病毒性肝炎?() 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 C丙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

6.血清酶检测对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哪项最为敏感和有意义() A AST B ALT C AKP Dγˉ谷氨酰转肽酶 E乳酸脱氢酶 7.急性重型肝炎最有诊断意义的临床表现是() A黄疸加深B肾功能障碍 C出血倾向明显D腹水出现 E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肝性脑病) 8.乙型肝炎母婴传播阻断登记表何时上交疾控中心() A不上报B第一针接种后 C第二针接种后D第三针接种后 E母亲HBsAg阳性时 9.乙型肝炎两次复访时间分别为() A距首次访视一周后;距首次访视三月后 B距首次访视一周后;距首次访视半年后 C距首次访视二周后;距首次访视三月后 D距首次访视二周后;距首次访视半年后 E 距首次访视三周后;距首次访视一年后 10. 其他肝炎(除外乙肝)第一次复访时间为() A距首次访视一周后B距首次访视二周后 C距首次访视三周后D距首次访视一月后 E 距首次访视二月后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20分) 1、常见的几种病毒性肝炎的传染途径? 2、如何有效的预防肝炎的传播?

神经生物学试卷试题及包括答案.docx

神经生物学思考题 1.叙述浅感觉传导通路。 ⑴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第 1 级神经元:脊神经节细胞→第 2 级神经元:脊髓后角(第Ⅰ、Ⅳ到Ⅶ 层)→脊髓丘脑束→第 3 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 ⑵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第 1 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节→ 三叉神经脊束→第 2 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 第 2 级神经元: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觉) →三叉丘系→第 3 级神经元: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下部 2.叙述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基本过程。 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靶细胞的神经 重支配→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 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损伤远侧段全程以及近侧端局部轴突 和髓鞘发生变形、崩解并被吞噬细胞清除,同时施万细胞增殖并沿保留的基底 膜管规则排列形成 Bungner 带,这就构成了轴突再生的通道。同时,施万细胞 分泌神经营养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分子等,为轴突再生营造适宜的微 环境。 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建立的同时或紧随其后,在 损伤神经近侧轴突末梢的回缩球表面形成胚芽,长出许多新生轴突枝芽或称为 丝足。新生的轴突枝芽会反复分支,在适宜的条件下,轴突枝芽逾越断端之间 的施万细胞桥长入远侧端的 Bungner 带内,而后循着 Bungner 带一每天 1mm 到数毫米的速度向靶细胞延伸。 靶细胞的神经重支配:轴突枝芽不断向靶细胞生长延伸,最终达到目的地 并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在众多的轴突枝芽中,往往只有一条并且通常 是最粗的一条能到达目的地,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其他的轴突枝芽逐渐溃 变消失,而且也只有到达目的地的那条轴突才重新形成髓鞘,新形成的髓鞘起 初比较细,也比较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轴突逐渐增粗,髓鞘也逐渐增厚, 从而使有髓神经纤维不断趋于成熟。 3.Concept and stage of memory,Types, and features of each type of memory 从心理学来讲,记忆是存储,维持,读取信息和经验的能力。 ② 记忆的基本过程:编码,储存,提取 ③ 记忆类型: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④ 感觉记忆特点:包括图像记忆声像记忆触觉记忆味觉记忆嗅觉记忆 信息保持的时间极短并且每次收录的信息有限,若不及时处理传送至短时 记忆,很快就会消失。信息的传输与衰变取决于注意的程度。 短时记忆特点:又称工作记忆。是有意识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很短,易 受干扰而遗忘,经复述可以转入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特点:包括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程序性记忆是指如何做事 情的记忆,包括对知觉技能,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其定位是小脑深部 核团和纹状体。陈述性记忆是指人对事实性资料的记忆,其定位是海马和大脑 皮层。长时记忆的信息内容不仅限于外界收录的讯息,更包括创造性意念,知 识。记忆容量非常大,且可在长时间内保有信息。 4.Changes of electrophysiology and structure when long term memory is formed 电生理的改变:包括LTP(长时程增强效应):给突触前纤维一个短暂的高 频刺激后,突触传递效率和强度增加几倍且能持续数小时至几天保持这种增强 的现象。 LTD(长时程抑制效应) LTP和 LTD相互影响,控制着长时程记忆的形成。 LTP强化长时记忆, LTD则在长时记忆形成过程中起到调节作用。 突触前的变化包括神经递质的合成、储存、释放等环节;突触后变化包括 受体密度、受体活性、离子通道蛋白和细胞内信使的变化

2012年全国高考政治试题及答案-全国卷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2页。 第I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2010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8小时,价值80元,全社会A商品的产量 为10万件。如果2011年生产一件A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为4小时,那么,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2011年A商品的全社会总产量、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社会价值总量分别是 A.10万件、80元、800万元 B.10万件、40元、400万元 C.20万件、80元、1600万元 D.20万件、40元、800万元 25.2011年末,我国开始在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改革试点。 之所以进行“营业税改增值税”的试点,是因为增值税 ①不受企业盈亏影响②可以避免重复征税 ③税源广且便于征收④能防止进货商品的偷漏税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6.银行发放贷款要收取一定的手续费和利息。收取手续费是因为银行提供了一定的服务(如 记账、账户管理等)。收取贷款利息的理由是 A.银行居于垄断地位 B.银行信用高于商业信用 C.银行提供的资本是一种生产要素 D.银行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枢纽 27.小明在某专卖店购买了一台计算机,正常使用一个月后计算机出现黑屏等故障。在与专卖 店多次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小明决定采用其他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他可以选择的维权手段有 A.消费者协会调解、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法律诉讼 B.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媒体曝光、法律诉讼 C.消费者协会调解、行政部门处理、仲裁机关仲裁、媒体曝光 D.行政部门处理、媒体曝光、仲裁机关仲裁、法律诉讼 28.物联网通过信息传感设备将各种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物品的自动识别、定位、跟 踪、控制和信息的互换、共享。近年来,物联网技术发展迅速,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经济和社会生活。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创造事物之间的联系 ②人们能够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③人为事物的联系因具有“人化”的特点而具有主观性 ④联系具有普遍性,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多种多样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29.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主宰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 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①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②实践具有目的性,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具有历史性,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预防HIV、梅毒、乙肝母婴传播试卷(含答案)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试题 科室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 1、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包括宫内传播、产时传播、产后母乳喂养传播。 2、HIV感染母亲所生的婴儿在生后 12-18个月内,体内含有从母体带来的抗体,此时婴儿检测艾滋病可能是假阳性,但这并不表示婴儿已经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3、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信息数据的收集、上报实行月报制,每月数据统计数段为上月21日至当月20日。 三、简答题 1、简述预防HIV母婴传播孕产期保健的目的与要求。 答:①孕早期及早发现HIV的孕产妇;②加强产前保健、注意监测胎儿宫内发育、及早确定抗病毒治疗方案,为HIV感染的孕产妇及所生婴儿备好孕期、分娩及产后需用的抗病毒药物。③孕晚期指导HIV感染孕产妇及时服用抗病毒药物,提供婴儿喂养的咨询。④产时按照用药方案继续产时用药;提供安全助产服务;评估、建议人工喂养。⑤安全处理HIV感染产妇的恶露和排泄物;建议正确和坚持使用安全套预防性传播和避孕;指导人工喂养的母亲回奶注意问题及乳房护理。 2、简述妊娠期梅毒的治疗原则及其治疗目标的特殊性。 答:治疗原则:①诊断明确,未确诊不能随便治疗;②早期诊断,及时治疗;③剂量足够,疗程规则;④严格定期随访;⑤传染源或性伴侣同时接

受检查和治疗;⑥治疗期间不应有性生活。 治疗目标的特殊性:①妊娠早期治疗:使胎儿不受感染;②妊娠晚期治疗:是受感染的胎儿在分娩前治愈;③禁止使用四环素;④母体治疗梅毒可影响胎传梅毒的进展,而一旦发展至胎儿肝肿大和腹水阶段,则母体治疗对胎传梅毒进展影响不大。 3、简述梅毒感染孕产妇及所生儿童治疗方案。 答:推荐方案:①普鲁卡因青霉素G,80万U/日,肌肉注射,连续15日; ②苄星青霉素240万U,两臀肌注,每周一次,连续3次。 替代方案:①可用头孢曲松,1克/日,肌内注射或静脉给药,连续10天;②青霉素过敏者可用红霉素治疗(禁用四环素、多西环素),红霉素500mg,每日4次,口服,连服15天。 梅毒感染所生儿童的预防性治疗方案:出生后应用苄星青霉素G,5万单位/公斤体重,分两臀肌肉注射。 4、简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干预措施。 答、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医务人员应当详细了解其肝炎病史及治疗情况,密切监测肝脏功能,给予科学的营养支持和指导。对乙肝表面抗原阳性孕产妇所生新生儿在出生后24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100国际单位)。再按照国家免疫规划要求,完成24小时内及1月龄和6个龄儿童的三次乙肝免疫接种。

2012年江苏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 语文Ⅰ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A.舟楫/编辑道观/冠名权濒临/彬彬有礼B.蹒跚/珊瑚嫁接/度假村布帛/并行不悖 C.慑服/拍摄昭示/软着陆荒诞/肆无忌惮D.忏悔/阡陌储蓄/处方药复辟/刚愎自用 答案:A [解析]B项“帛(bó)”与“悖(bèi)”读音不同,C项“昭(zhāo)”与“着(zhuó)”读音不同,D项“忏(chàn)”与“阡(qiān)”读音不同。 [评点]从考查的内容上看,有形近字(共四组)、同音字(共八组),而且以同音字考查为主导,这是比较少见的,这也体现了命题人的胆识;在读音不相同的选项中只设一组读音不同,做到了命题的规范,也大大降低了试题的难度,因而一上来就给考生坚定了信心。但是,同音字考查过多,并且同音字除了同音之外之间再没有其他任何联系,比如“嫁”与“假”,“帛”与“悖”,“昭”与“着”,等,并组考查根本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是两个同音字简单地组合在一起而已,并不是一种负责任的对人才选拔性的考查。所以从此题内容上说,命题有些低幼化,也间接地帮扶了不愿识记的当代中学生,而且还“促进”了当代中学生识记能力逐步退化的倾向。 2.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和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C) 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者,事实上等于____________。人家给咱们介绍一位沈雁冰先生,不如介绍茅盾来得响亮;介绍一位谢婉莹女士,不如介绍冰心来得____________。等到自己也肯公然承认名叫茅盾或冰心的时候,仍不失为行不更名、坐不改姓的好汉。千秋万岁后,非但真假难辨,而且____________。 A.改名换姓大名鼎鼎弄巧成拙B.移花接木如雷贯耳弄巧成拙C.改名换姓如雷贯耳弄假成真D.移花接木大名鼎鼎弄假成真 答案:C [解析]第一空根据“笔名满天下而原名湮没无闻”应填“改名换姓”,“移花接木”含有“暗中更换人和物,以假乱真”之意,与前文语境不符;第二空根据沈雁冰之例中有“来得响亮”一语,

神经生物学复习题

希望在全面复习的基础上,然后带着下列的问题重点复习 一、名词解释 神经元、神经调质、离子通道、突触、化学突触、电突触、皮层诱发电位、信号转导、受体、神经递质、神经胚、神经诱导、神经锥、感受器、视网膜、迷路、味蕾、习惯化、敏感化、学习、联合型学习、非联合性学习、记忆、陈述性记忆、非陈述记忆、程序性记忆、边缘系统、突触可塑性、量子释放、动作电位、阈电位、突触传递、语言优势半球、RIA、LTP、CT、PET、MRI、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儿茶酚胺、神经递质转运体、神经胚、半规管、传导性失语、离子通道、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免疫组织化学法、细胞外记录、EEG、突触小泡、纹外视皮层、半侧空间忽视、 二、根据现有神经生物学理论,判断下列观点是否正确?说明其理由。 1、神经系统在发育过程中,从神经胚到形成成熟的神经系统,其神经细胞的数 量是不断增多的。 2、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西班牙的哈吉尔(Cajal)、英国的谢灵顿 (Sherrinton)和俄国的巴甫洛夫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并因此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其中哈吉尔主要是因创立了条件反射理论,谢灵顿主要是因创立神经元的理论,而巴甫洛夫主要是因创立反射(突触)学说。 3、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但其数量在神经组织并不是最多 的。 4、海马的LTP与哺乳动物的学习记忆形成的机制有关。 5、神经系统的功能学研究方法和形态学研究方法是本质上不同的两种方法,因 此迄今尚没有办法把功能学和形态学研究结合起来。 6、一个神经元一般只存在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 7、大脑功能取决于脑的重量。 8、神经肌肉接头处是一个化学突触。

9、Bernstein 的膜假说和Hodgkin等的离子学说均能很好地解释神经细胞静息 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 10、EPSP有“全和无”现象 11、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的产生与氯通道激活有关,而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产 生与钠通道激活有关。 12、视锥决定了眼的最佳视锐度(空间分辨率),视杆决定视敏度。 13、神经管的细胞不是神经干细胞,神经元及神经胶质细胞不能由神经管的 细胞转化。 14、哺乳动物特殊感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丘脑的投射,而一般感觉的形成则一 般不经过丘脑的投射。 15、语言的优势在大脑左半球,所以语言的形成与右半球无关。 16、在神经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一些实验材料的应用对一些神经生物学理论 的创立有重要的作用,其中海兔对乙酰胆碱作用的了解,鱼类的电器官对学习记忆机制的阐述,枪乌贼对细胞生物电离子学说的建立有重要的意义。 17、神经元是神经组织实施其功能的主要细胞,其树突和轴突分别有接受和 传出神经信息的作用。 18、REM睡眠与觉醒时脑电图相似,而这两个时期脑和躯体状态有明显的不 同。 19、采用脑透析术可引导脑的诱发电位。 20、ATP是神经系统中的一种神经递质或调质。 21、钾通道既有电压依赖性离子通道,也有化学门控性离子通道。 22、视觉的形成需要经过丘脑的投射,而听觉的形成则一般不经过丘脑的投 射。 23、裂脑实验证明大脑两个半球的功能既有对称性,也有不对称性。 24、典型的突触结构主要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25、大脑皮层中央后回是运动代表区,中央前回是躯体感觉代表区。

2012年—专升本—政治真题及答案

2012 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政治 答案必须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答在试卷上无效 一、选择题:1~40 小题,每小题2 分,共8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 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的,将所选项前的字母涂在答题卡相应题号的信息点上。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问题 B.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问题 2.有哲学家认为,万物瞬息万变,没有相对静止,人连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这是一种 A.形而上学观点 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C.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D.相对主义诡辩论观点 3.长期脱离人群、在狼群中长大的“狼孩”没有意识,这一事实说明 A.意识是生物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C.意识是人脑发展的产物 D.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4.下列选项中,包含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这一哲学道理的是 A.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B.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5.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最基本的观点是 A.实践的观点 B.唯物论的观点 C.可知论的观点D 辩证法的观点 6.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是 A.认识——实践——认识 B.实践——认识——实践 C.感觉——知觉——表象 D.概念——判断——推理 7.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既要坚持又要发展。这种态度的哲学基础是

A.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原理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的原理 C.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原理 D.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统一的原理 8.在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 A.血缘亲族关系 B.地缘政治关系 C.物质生产关系 D.思想文化关系 9.在构成生产力系统的诸多因素中,属于渗透性因素的是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自然科学 D.经营管理 10.社会基本矛盾有两对,一对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另一对是 A.个人和社会之间的矛盾 B.人和自然之间的矛盾 C.被剥削阶级和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11.下列各项属于经济社会形态系列的是 A.渔猎社会 B.农业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工业社会 12.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的标志是 A.1911 年辛亥革命 B.1919 年五四运动 C.1921 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D.1927 年八一南昌起义 1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队伍中,既具有革命性又具有软弱性的阶级是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城市小资产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14.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的是 A.周恩来 B.朱德 C.毛泽东 D.瞿秋白 15.在毛泽东建军思想中,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 A.注重思想政治教育 B.执行严格的革命纪律 C.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D.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6.毛泽东指出:“有许多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思想上并没有完全入党,甚至完全没有

乙肝卡介苗试题

乙肝卡介苗试题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乙肝卡介苗培训试题 1、出生时未接种卡介苗者,≧(c )岁人群不再接种卡介苗 A、1 B、3 C、4 D、6 2、有关接种乙肝疫苗技术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皮下注射,进针角度10~15° B、皮下注射,进针角度15~30° C、皮下注射,进针角度30~40° D、持毛笔式,进针角度90° 3、有关接种卡介苗进针角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 ) A、10~15° B、15~30° C、30~40° D、60~90° 4、冻结过的乙肝疫苗一律不得使用( a ) A、对 B、错 5、新生儿乙肝疫苗国家免疫程序( a ) A、按0、1、6月接种3剂 B、1年内接种3剂 C、5年内加强1剂 D、1年内接种4剂 6、接种疫苗后,如果发生过敏性休克,应立即注射肾上腺素。( a ) A.对 B.错 7、新生儿接种乙肝疫苗强调24小时内及时接种主要阻断母婴传播中的哪一个环节( b ) A、宫内传播 B.产程传播 C、分娩后新生儿与母亲的生活接触传播 D、宫内传播和产程传播 E、以上三个环节均可 8、产科机构出生的母亲乙肝抗原/病毒检测阴性的新生儿,体重满( d )方可接种乙肝疫苗 A、1800g B、2000g C、2200g D、2500g 9、有以下哪几种情况时暂缓接种乙肝疫苗( e ) A、新生儿严重脏器畸形 B、新生儿窒息 C、母亲阳性的新生儿体重低于2000克 D、Apgar评分<7分 E、以上都对 10、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b ) A、储存疫苗的冰箱应每天测温2次,间隔6小时 B、储存疫苗的冰箱应每天测温1次 C、冰箱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 D、冰箱内储存的疫苗应与箱壁间留1~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 11、卡介苗疫苗接种剂量为( a ) A、0.1ml B、0.2 ml C、0.01 ml D、0.05 ml 12、( b )传播是乙肝最主要感染方式之一: A、胎儿期 B、围产期 C、幼儿期 D、少年期 13、卡介苗的接种途径是 ( c ): A、肌肉注射 B、皮下注射 C、皮内注射 D、口服

2012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含答案和解析

2012年江苏省高考数学试卷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5分,共计70分.请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1.(5分)已知集合A={1,2,4},B={2,4,6},则A∪B=_________. 2.(5分)某学校高一、高二、高三年级的学生人数之比为3:3:4,现用分层抽样的方法从该校高中三个年级的学生中抽取容量为50的样本,则应从高二年级抽取_________名学生. 3.(5分)设a,b∈R,a+bi=(i为虚数单位),则a+b的值为_________. 4.(5分)图是一个算法流程图,则输出的k的值是_________. 5.(5分)函数f(x)=的定义域为_________. 6.(5分)现有10个数,它们能构成一个以1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若从这10个数中随机抽取一个数,则它小于8的概率是_________. 7.(5分)如图,在长方体ABCD﹣A1B1C1D1中,AB=AD=3cm,AA1=2cm,则四棱锥A﹣BB1D1D的体积为_________ cm3.

8.(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若双曲线的离心率为,则m的值为_________. 9.(5分)如图,在矩形ABCD中,AB=,BC=2,点E为BC的中点,点F在边CD上,若=,则 的值是_________. 10.(5分)设f(x)是定义在R上且周期为2的函数,在区间[﹣1,1]上,f(x)=其中a,b∈R.若=,则a+3b的值为_________. 11.(5分)设a为锐角,若cos(a+)=,则sin(2a+)的值为_________. 12.(5分)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圆C的方程为x2+y2﹣8x+15=0,若直线y=kx﹣2上至少存在一点,使得以该点为圆心,1为半径的圆与圆C有公共点,则k的最大值是_________. 13.(5分)已知函数f(x)=x2+ax+b(a,b∈R)的值域为[0,+∞),若关于x的不等式f(x)<c的解集为(m,m+6),则实数c的值为_________. 14.(5分)已知正数a,b,c满足:5c﹣3a≤b≤4c﹣a,clnb≥a+clnc,则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二、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计90分.请在答题卡指定区域内作答,解答时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5.(14分)在△ABC中,已知. (1)求证:tanB=3tanA; (2)若cosC=,求A的值.

神经生物学试卷及答案6套

神经生物学1 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将正确答案写在括号内。每题1 分,共30题,共30分) 1.腺苷酸环化酶(AC)包括Ⅰ~Ⅷ等8种亚型,按其激活特点可分为如下三类:() A ACⅡ、Ⅵ和Ⅶ可被G-蛋白s和亚单位协同激活; B ACⅤ、Ⅳ和Ⅵ的活性可被G-蛋白i 亚单位和Ca2+抑制; C ACⅠ、Ⅲ和Ⅷ可被G-蛋白s亚单位和Ca2+-钙调蛋白协同激活; D ACⅠ、Ⅲ和Ⅷ可被G-蛋白i 亚单位和Ca2+-钙调蛋白抑制。 2.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包括如下三类:() A. ERK s、JNK s和p38等三类12个亚型; B. ERK s、JAK s和p38等三类12个亚型; C. ERK s、JAK s和SAPKs等三类12个亚型; D. JAK s、JNK s和SAPKs等三类12个亚型。 3.3.部分G-蛋白偶联的7跨膜受体介导了磷脂酶C(PLC)信号转导通路,如下那些受体 属于此类受体:() A.-氨基丁酸B受体(GABA B); B.-氨基丁酸A受体(GABA A); C.离子型谷氨酸受体(iGlu.-R); D.具有酪氨酸蛋白激酶(TPK)活性受体。 4.与寡肽基序(Oligopeptide motifs)相结合的可能蛋白质结构域(Protein domain)包 括:() A PH结构域;

B EF-hand和C2结构域; C SH2和SH3结构域; D PTB/PID和激酶结构域。 5.神经管的闭合最早的部分是:() A 前段; B 中段; C 后段; D 同时闭合。 6.关于胚胎神经元的产生,以下描述错误的是:() A 细胞增生过程中核有周期性变化; B 在孕第5周至第5个月最明显; C 早期以垂直方式为主,后期以水平方式为主; D 边缘带(脑膜侧)是细胞增生区域。 7.轴突生长依赖于细胞间直接接触、细胞与胞外基质的接触、细胞间借远距离弥散物质的通讯,其过程不包括:() A 通路选择; B 靶位选择; C 靶细胞的定位; D 生长锥的种类。 8.关于活动依赖性突触重排,下列那项错误:() A 突触消除、数量减少; B 在神经活动和突触传递中完成的; C 与早期的通路形成步骤不同;

2012年广州市中考政治试题及答案

2012年广州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思想品德 一、单项选择 B1.历经十三年艰辛努力,2011年广州市当选为__这是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取得阶段性成果的重要标志。 A.“国家卫生城市”B.“全国文明城市” C.“国家节水型城市”D.“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 C2.截止2011年底,我国超过50%,这是中国社会结构的一个历史性变化。 A.信息化率B.工业化率C.城镇化率D.科技化率 A3.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l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A.文化社会主义文化B.科教科学教育 C.政治社会主义政治D.社会和谐社会 D4.2011年12月l1日,在南非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桀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决定,实施第二承诺期并启动绿色气候基金。 A.《坎昆协议》B.《哥本哈根协议》C.《德里宣言》D.《京都议定书》 A5.司马迁遭遇宫刑仍完成《史记》巨著,贝多芬双耳失聪仍创作出世界名曲,霍金禁锢在轮椅上20年仍成为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都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在于 A.对社会的贡献B.树立正确的成才观 C.各种生命相互关爱D.永不放弃生的希望 解析:运用古今中外名人遭受挫折仍努力拼搏奉献社会的事例,考查人类生命的价值,体现思 想性、人文性。B、C、D、均不符合题意。 B6.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孙影经手的200多万元公益项目资金从未出过任何差错。她公开承诺,向社会各界募集的爱心善款“一分钱,我都不会乱花”。她的事迹启示我们要 A.传递爱心、放弃个人权益B.对人守信、对事负责 C.对人守信、不留个人隐私D.对人宽容、做事灵活 解析:以全国诚实守信模范孙影的事迹为背景,考查诚信的基本要求,以及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未出过任何差错”体现她对事负责,“募集的爱心善款‘一分钱,我都不会乱花’”体现她对人守信。A肢“放弃个人权益”、C肢“不留个人隐私”表述错误,D肢不符合题干要求。 B7.以下不属于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的是 A.平等权B.依法纳税C.宗教信仰自由D.政治权利和自由解析:“平等权”、“宗教信仰自由”、“政治权利和自由”均属于权利而且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依法纳税”是义务而不是权利,本题是逆向选择,故B入选。 A8.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科技。这是因为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我国农业科技人才资源匮乏 C.我国的农业科技已走在世界前列 D.我国的农业水土资源已经无法保障粮食供给 C9.2012年3月25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选举委员会选举梁振英为香港第四任行政长官人选。 4月10日,温家宝总理颁布国务院令,任命梁振英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任行政长官。这是资彻方针的具体体现。

2012年文数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湖南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湖南卷) 数学(文史类)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每小题5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M={-1,0,1},N={x|x 2=x},则M ∩N= A.{-1,0,1} B.{0,1} C.{1} D.{0} 【答案】B 【解析】 {}0,1N = M={-1,0,1} ∴M ∩N={0,1} 【点评】本题考查了集合的基本运算,较简单,易得分.先求出{}0,1N =,再利用交集定义得出M ∩N. 2.复数z=i (i+1)(i 为虚数单位)的共轭复数是 A.-1-i B.-1+i C.1-i D.1+i 【答案】A 【解析】由z=i (i+1)=1i -+,及共轭复数定义得1z i =--. 【点评】本题考查复数代数形式的四则运算及复数的基本概念,考查基本运算能力.先把Z 化成标准的 (,)a bi a b R +∈形式,然后由共轭复数定义得出1z i =--. 3.命题“若α= 4π ,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 A.若α≠4π,则tan α≠1 B. 若α=4 π ,则tan α≠1 C. 若tan α≠1,则α≠4π D. 若tan α≠1,则α=4 π 【答案】C 【解析】因为“若p ,则q ”的逆否命题为“若p ?,则q ?”,所以 “若α=4 π ,则tan α=1”的逆否命题是 “若tan α≠1,则α≠ 4 π”. 【点评】本题考查了“若p ,则q ”形式的命题的逆命题、否命题与逆否命题,考查分析问题的能力. 4.某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1所示,则该几何体的俯视图不可能... 是 【答案】D 【解析】本题是组合体的三视图问题,由几何体的正视图和侧视图均如图1所示知,原图下面图为圆柱或直四棱柱,上面是圆柱或直四棱柱或下底是直角的三棱柱,A,B,C,都可能是该几何体的俯视图,D不可能是该几何体的俯视图,因为它的正视图上面应为如图的矩形.

神经生物学试题大全

神经生物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 膜片钳 2. 后负荷 3. 横桥 4. 后电位 5. Chemical-dependent channel 6. 兴奋—收缩耦联 7. 动作电位“全或无”现象 8. 钙调蛋白 9. 内环境 10. Channel mediated facilitated diffusion 11. 正反馈及例子 12. 电紧张性扩布 13. 钠泵(Na+—K+泵) 14. 阈电位 15. Chemically gated channel 16. 绝对不应期 17. 电压门控通道 18. 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 19. 主动运转 20. 兴奋

21. 易化扩散 22. 等张收缩 23. 超极化 24. (骨骼肌)张力—速度曲线 25. 时间性总和 26. cotransport 27. Single switch 28. 胞饮 29. 最适前负荷 30. excitability兴奋性 31. 阈电位和阈强度 二、选择题 1. 正常的神经元,其细胞膜外侧比细胞间质 A. 略带正电 B. 略带负电 C. 中性 D. 不一定 三、填空题 1. 钾离子由细胞内转运到细胞外是通过易化扩散方式,转运Ach是通过方式,从神经末梢释放到突触间隙。葡萄糖是通过_______进入小肠粘膜上皮细胞。 2. 物质通过细胞膜的转运方式有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3. 可兴奋细胞在受到刺激而兴奋时,都要首先产生_______。 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波的传导速度快慢取决于_______和________。 4. 骨骼肌细胞横管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纵管系统的功能是________。 5. 易化扩散是指________物质在_________的帮助下_______。

慢乙肝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项不是慢性乙型肝炎常见体征:( ? ) A、肝病面容 B、肝掌 C、蜘蛛痣 D、杵状指 2、慢性肝炎是指肝功能异常多长时间,伴有HBsAg阳性者( ? ) A、4月 B、9月 C、6月 D、1年 3、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 ? ) A、甲型肝炎病毒主要经消化道传播 B、甲型肝炎病毒属于微小RNA病毒科中的肝RNA病毒属 C、急性甲型肝炎易发展为慢性肝炎 D、人类对HAV普遍易感,感染治愈后可产生持久免疫力 4、主要经粪一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为:( ? ) A、HBV B、HAV+HEV C、HAV+HCV D、HCV 5、主要经肠道外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为:( ? ) A、HBV B、HAV+HEV C、HAV+HCV D、HBV+HCV+HDV 6、能保护人体防止感染乙型肝炎的是( ? ) A. 抗HBe B. 抗HBcIgM C. HBVDNA D. 抗HBcIgG E. 抗HB 7、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 ) A、 ALT/AST大于提示肝细胞损伤严重

B、ALT是目前临床上反映肝功能最常用指标 C、酶胆分离现象是指ALT快速下降、胆红素快速上升 D、AST/ALT大于提示肝功能损伤严重 8、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特征是() A.黄疸型只见于甲型肝炎,无黄疸型只见于乙型肝炎B.急性重症肝炎多在起病后10天内出现肝性脑病症状C.淤胆型肝炎病人除显着黄疸外还伴有严重的消化道症状D.慢性肝炎病人无肝外脏器损伤表现 E.甲型肝炎可发展成慢性,可转变为肝硬化及肝癌 9、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 ) A、HAV B、HBV C、HCV D、 HDV 10、关于乙型肝炎下列哪项描述是错误的:( ? ) A、HBV经煮沸10分钟可被灭活 B、我国为乙型肝炎的高度流行区域 C、乙型肝炎传染源是急性和慢性病人及携带者 D、急性乙肝患者作为乙型肝炎传染源的意义最大 11、关于戊型肝炎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 ) A、抗HEV1gM阳性可确诊 B、HEV是单股正链DNA病毒 C、戊型肝炎主经血液途径传播 D、戊型肝炎隐性感染者无传染性 12、关于抗-HBs与抗-HBc,下列哪一项是正确的:()

2012年化学高考试题答案及解析-全国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理综化学) 6.下列有关化学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 B.单质分子均不存在化学键 C.含有极性键的分子一定是极性分子 D.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答案:A 【解析】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A正确;只有单原子分子单质分子中不含化学键,B错误;CO2分子含有极性键,但CO2是非极性分子;NaOH等离子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但是离子化合物,不是共价化合物,D错误。 7.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硫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Al3++3OH-= Al(OH)3↓ B.碳酸钠溶液中加入澄清石灰水Ca(OH)2+CO32-= CaCO3↓+2OH- C.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氯气Cl2+2OH-= ClO-+Cl-+H2O D.稀硫酸中加入铁粉2Fe+6H+= 2Fe3++3H2↑ 答案:C 【解析】A答案中氨水是弱电解质,应写成分子式,错误;B中澄清石灰水应写成离子形式,错误;D答案中铁粉与稀硫酸反应生成亚铁离子,错误。 8.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用煤和水作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催化剂 CO2(g)+H2(g) △H < 0 反应到达平衡后,为提高CO的转化率,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增加压强B.降低温度 C.增大CO的浓度D.更换催化剂答案:B 【解析】CO(g)+H2O(g)催化剂 CO2(g)+H2(g)是一个气体总体积不发生改变的反应,增大压强平衡不移动,CO的 转化率不变,A错误;反应式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B正确;增大CO 的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CO 的转化率降低,C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没有影响,D错误。 9.反应A+B→C(△H<0)分两步进行:①A+B→X(△H>0),②X→C(△H<0)。下列示意图中,能正确表示总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由反应A+B →C(△H <0)分两步进行①A+B→X (△H >0)②X→C(△H <0)可以看出,A+B →C(△H <0)是放热反应,A和B 的能量之和C,由①A+B→X (△H >0)可知这步反应是吸热反应,X→C(△H <0)是放热反应,故X的能量大于A+B;A+B的能量大于C,X 的能量大于C,答案:D。

2019神经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最新资料推荐------------------------------------------------------ 2019神经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2019 神经生物学试题及答案神经生物学思考题 1.叙述浅感觉传导通路。 ⑴躯干四肢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第 1 级神经元: 脊神经节细胞第 2级神经元: 脊髓后角(第Ⅰ、Ⅳ到Ⅶ层)脊髓丘脑束第 3 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的腹后外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中、上部和中央旁小叶后部⑵头面部的浅感觉传导通路: 第 1 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节三叉神经脊束第 2 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脊束核(痛温觉)第 2 级神经元: 三叉神经脑桥核(触压觉)三叉丘系第 3 级神经元: 背侧丘脑的腹后内侧核内囊中央后回下部 2.叙述周围神经损伤后再生的基本过程。 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靶细胞的神经重支配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轴突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的建立: 损伤远侧段全程以及近侧端局部轴突和髓鞘发生变形、崩解并被吞噬细胞清除,同时施万细胞增殖并沿保留的基底膜管规则排列形成Bungner 带,这就构成了轴突再生的通道。 1 / 13

同时,施万细胞分泌神经营养因子、黏附分子、细胞外基质分子等,为轴突再生营造适宜的微环境。 轴突枝芽长出与延伸: 再生通道和再生微环境建立的同时或紧随其后,在损伤神经近侧轴突末梢的回缩球表面形成胚芽,长出许多新生轴突枝芽或称为丝足。 新生的轴突枝芽会反复分支,在适宜的条件下,轴突枝芽逾越断端之间的施万细胞桥长入远侧端的Bungner 带内,而后循着Bungner带一每天 1mm 到数毫米的速度向靶细胞延伸。 靶细胞的神经重支配: 轴突枝芽不断向靶细胞生长延伸,最终达到目的地并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 再生轴突的髓鞘化和成熟: 在众多的轴突枝芽中,往往只有一条并且通常是最粗的一条能到达目的地,与靶细胞形成突触联系,其他的轴突枝芽逐渐溃变消失,而且也只有到达目的地的那条轴突才重新形成髓鞘,新形成的髓鞘起初比较细,也比较薄,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轴突逐渐增粗,髓鞘也逐渐增厚,从而使有髓神经纤维不断趋于成熟。 3.Concept and stage of memory,Types, and features of each type of memory 从心理学来讲,记忆是存储,维持,读取信息和经验的能力。 ②记忆的基本过程:

2012年传染病考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考试题 一、填空题(20分,每题1分) 1、水痘病例应隔离至,但不得少于发病后天。 2、流脑病例临床分型为、、。 3、麻疹的潜伏期平均为天。 4、流行性腮腺炎的潜伏期为。 5、风疹是由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过和传播,也可经传播,使胎儿受感染导致CRS。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和管理的传染病共三类种,分为甲类种、乙类种、丙类种。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实行传染病制度;对,应当引导至进行初诊。 8、人粒细胞无形体病急性起病,主要症状为发热,可高达40℃以上。 9、艾滋病的传染源是、。 10、医务人员人员在进行操作过程中发生艾滋病职业暴露后,对伤口立即进行处理并向,再由单位向所在地报告。。 11、流感样病例是指腋下体温,伴之一者。 12、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肝炎病毒为:、。 13、手足口病的皮疹具有四不特征,分别是、、、。 14、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病例以,, 为主要特点 15、寄生虫感染的来源有,,。 16、碘缺乏病预防的重点人群有、、

、。 17、布氏杆菌病主要经传染,以、、 为主要表现。 18、霍乱疫情处理的五字原则:。 19、在人间鼠疫或疑似人间鼠疫疫情诊断后,按规定进行网络直报。 20、感染性腹泻好发于季节,主要传播途径是。临床诊断病例应同时符合、。 二、选择(15分,每题1分) 1、麻疹疑似病例的定义是:出现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者,或任何经过训练的卫生人员诊断为麻疹的病例均为麻疹疑似病例 A 发热、皮疹 B 发热、头痛 C 皮疹、乏力 D 发热、乏力 2、风疹的控制措施中,病人隔离期是以出疹第1天起至出疹第天,有合并症者延长至 第天 A 10,20 B 5,15 C 10,15 D 5,10 3、水痘应急接种应在发现疫情后天内完成,接种率≥95% A 5 B 10 C 3 D 7 4、抗狂犬病血清按照每公斤体重计算。 A 40IU∕kg B 10IU∕kg C 20IU∕kg D 30IU∕kg、 5、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症主要是通过传播 A. 蚊 B.蜱 C.接触 D. 垂直 6、乙型肝炎病毒活动复制的指标为 A.血清HBV DNA,HBeAg B.血清抗HBcIgM C.肝内HBcAg D.以上全对 7、甲型、戊型肝炎爆发或流行时应采取的措施 A.及时发现病人、尽快隔离、及时报告,密切注意疫情动态,疫点消毒 B.流行病学调查 C.甲型肝炎密切接触者可接种普通免疫球蛋白,对周围人群可接种甲肝疫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