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一年下科学教案

小学一年下科学教案

小学一年下科学教案
小学一年下科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的科学

第1课各种各样的工具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了解工具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

教学难点: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胶棒

2、教师:(1)工具箱,各种各样的工具。

(2)订书机、大头针、曲别针、每名学生一张纸。

教学过程:

一、读《写给小朋友的话》。

二、带领学生看《目录》。

三、学习第1课:各种各样的工具

1、同学们,你们看看咱们教室里面都有哪些学习设备。

2、如果桌椅坏了怎么办?(换新的,修理。)修理时要用什么工具?

3、你们见过这些工具吗?想不想看看这些工具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P2图片,让学生说说每种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5、出示工具箱,拿出各种工具让学生看一看,并实际操作一些工具。

6、出示P3图片。说说下面各种工具哪些用途比较相似。

7、说说哪些工具我们现在能安全使用。

8、拿出一张纸,问学生:你能用几种方法把一张纸分开成相等的两部分?

9、老师示范:把一张纸撕成相等的两部分。

10、拿出老师发给你的这张纸,照老师的样子把这张纸撕成相等的两部分。

根据现有的条件,用你喜欢的方法,继续把桌面上的纸分开成相等的两部分。

温馨提示:注意安全,不要剪破或划伤手指。

11、你认为哪种方法把一张纸分开得又快又整齐?

12、拿出三张纸,你能用几种方法把两张纸连接在一起?

根据现有的条件,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刚才分开的纸张连接在一起。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1、回家后让家长拿出工具箱,再进一步认识各种工具,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家

长的指导下,使用一下各种工具。

2、练习把一张纸分开,再把几张纸连接在一起。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指甲刀、一张薄纸、一张硬纸。

第2课刀和剪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刀,知道它们的用途,了解刀具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刀具,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

教学难点:各种刀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学生:每人一个指甲刀、一张薄纸、一张硬纸。

2、教师:剪刀、水果刀、指甲刀,10张薄纸、10张硬纸。

教学过程:

1、出示:剪刀、水果刀、指甲刀。让学生说一说他们的名称及用途。

2、师:刀和剪是最常用的工具。你们还见过什么样的刀和剪?

3、出示P6图片,说一说这些刀和剪的用途。

4、使用剪刀的窍门:

(1)把一张厚纸剪成圆形纸片,用剪刀的哪个部位最省力?自己试后报告答案。(2)把一张薄纸剪成美丽的图案,用剪刀的哪个部位剪更好?自己试后报告答案。(3)把以上剪出的图案拼接成一个有趣的图形,拼接好后,贴在黑板上。

(4)让学生欣赏和评价同学的作品。

5、你还发现那些使用刀剑的秘密?

大剪刀比小剪刀剪东西快。

小剪刀比大剪刀方便携带。

有些剪刀可以折叠。

有些剪刀的顶端比较尖,比较容易扎孔。

6、拿出指甲刀,说一说指甲刀是由哪几部分组成的?各部分是什么样子的?

出示P8图片1,认识各种各样的指甲刀。

7、试着用指甲刀剪一剪指甲或纸片,说一说怎样剪才省力?

温馨提示:注意安全,不要剪破或划伤手指。

8、把自己的指甲刀放在桌面上,按顺序看看同学们的指甲刀都有什么样子的?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1、回家后练习用指甲刀剪指甲。

2、在家里找到螺丝钉和螺母,在家长的指导下,试着用螺丝钉和螺母固定两张

硬纸。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小螺丝刀,四个小螺丝钉和配套的螺母。

第3课螺丝刀和螺丝钉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螺丝刀和螺丝钉,知道它们的用处。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螺丝刀和螺丝钉,知道它们的用处。

教学难点:螺丝刀和螺丝钉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教学教法:实验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学生:小螺丝刀,四个小螺丝钉和配套的螺母。

2、教师:(1)工具箱,各种各样的螺丝刀、螺丝钉、螺母。

(2)每位学生各四张打好孔的硬纸条。老师自己也有一份。

教学过程:

3、出示平头和尖头螺丝刀,问:这是什么?它们在用法上有什么不同?

4、出示P9图片1,让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螺丝刀。

5、出示P9图片2,让学生观察各种各样的螺丝钉,并把他们分类。

按照长短分

按照粗细

按照平头和尖头分。

按照使用不同的工具来分:

(1)使用平头螺丝刀

(2)使用尖头螺丝刀

(3)使用扳子

6、讨论:尖头和平头螺丝钉分别有什么用?哪种螺丝刀使用于柠这种螺丝钉?

7、观察各种螺母的样子,说说它的轮廓是什么形状的。(六边形的)

8、你能把螺母拧到螺丝钉上吗?怎样柠才省力?

9、用螺丝钉和螺母将四张有孔的硬纸条连接成一个四边形。比一比,看谁连得

又快又结识。

温馨提示:

(1)注意安全,不要扎破手指。

(2)拿住螺母和螺丝钉,不要让他掉下去。

(3)不要拧得太紧,以免拿不下来。

10、用所给的工具和材料组装玩具,比一比,谁组装得最巧妙?

课后作业:

(1)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征得家长的同意,买一些组装玩具模型,组装好后,拿到学校来给同学展示,看谁组装的玩具最好看。

(2)问问其他人,怎样用绳子做游戏和编作品,为下节课做准备。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1米长的绳子。

第4课巧用绳

教学目的:

1、了解绳的各种用法。

2、教会学生用绳捆东西、编作品和做游戏。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用绳捆东西和做游戏。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绳捆东西。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学生:1米长的绳子。

2、教师:1米长的绳子、跳绳、鞋带。

教学过程:

1、出示绳子、跳绳、鞋带,问学生,这是什么?

2、在生活中,什么时候会用到绳子?

3、老师:绳子也是一种工具,在生活中常常用到。比如:捆东西、晾衣服、放风

筝、挂东西、系鞋带等。

4、老师这里有一把铅笔,谁能说说怎样用绳把它们捆起来?

5、老师这里有几本书,谁能说说怎样用绳把它们捆起来?

学生示范——老师指导

6、自己试着把几本书捆起来。

温馨提示:小心不要把书弄破了。

7、用绳还可以做出许多美丽的作品,你可以按照书上的提示,也可以按照自己的

想法试一试,看你能制作出什么样的作品。

8、没完成的同学可以拿回家继续做,做好后,可以拿到学校来展示,比比谁的作

品最好。

9、谁会用绳做游戏?到前面来给同学示范。

10、让会做游戏的同学分组去教不会的同学。

11、说一说,你还能用绳做什么?

12、你还想知道绳的那些秘密?选择一项你最感兴趣的研究,并把你的研究结果告

诉大家。

13、汇报。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有兴趣的同学多向其他人请教,多学习一些编织作品和做游戏的方法,学会后交给同学们。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计数器。

第5课工具的发展

教学目的:

1、了解刀具和计算工具的发展。

2、教会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重点:了解刀具和计算工具的发展。

教学难点:教会学生用计算器。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计算器。

2、教师:计数器。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根芹菜,你们现在想一想,怎样做,才能把它弄

成一段一段的?(用刀切、用剪子剪、用手掰、用线勒等)

2、在古代,猿人还不会制作刀具,那么,你们想一想,它们会用什么东西代替刀

具?(石片、骨片、树枝片等)

3、出示P17图片,了解刀具的发展。

石刀——骨刀——青铜刀——铁刀——不锈钢刀

4、说一说,现在的刀具和古代的刀具有什么不同。

5、了解计算工具的发展。

石子、绳结、小棒、算盘、计算器、电脑

6、拿出计算器,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计算器的用途?

7、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计算器的各个部件都有什么用?

8、熟记数字键,你能快速打出0——9吗?

9、请你闭上眼睛,随着口令打出数字来。

10、单元学习评价:优秀:三颗星,达标:两颗星,在努力:一颗星。

自己评价——同学评价——老师评价——家长评价

11、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蔬菜汁或水果汁,毛笔。

第1课常吃的蔬菜和水果

教学目的:

1、了解常吃的蔬菜和水果。

2、指导学生用蔬菜汁或水果汁画一幅画。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我们吃的蔬菜和水果是植物体的哪些部分。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用蔬菜汁或水果汁画一幅画。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学生:一种蔬菜汁或水果汁,毛笔。

2、教师:蔬菜、水果、蔬菜汁、水果汁若干,萝卜根、白菜根。

教学过程:

1、导入:出示P22图片问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蔬菜和水果)

2、谁能到前面来边指边介绍:这是什么蔬菜和水果?

蔬菜有:

水果有:

3、从外形、颜色、味道等方面向同学们介绍你最喜欢吃的蔬菜和水果。

指名说——同桌互说

4、选择一种蔬菜或水果,仔细观察,并把它画下来。(用水彩笔、蔬菜汁、水果汁

画都可以。)画好后,把它贴在黑板上。

5、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同学们进行评价。

6、说一说:我们吃的蔬菜和水果是植物体的那些部分?

果实:西红柿、黄瓜、柿子椒、辣椒、茄子、冬瓜、南瓜、扁豆、大豆……

西瓜、葡萄、苹果、梨、桃子、香蕉、山里红……

根:土豆、白薯、萝卜、大蒜、莲藕、洋葱……

茎:芹菜、大葱、菜花……

叶:芹菜、菠菜、、生菜、白菜、大葱、香椿……

7、种棵“蔬菜花”。

步骤:

(1)将带叶的萝卜茎浸入水中。

(2)靠白色的根部养分生长。

(3)约三个星期后萝卜开花。

8、我们还可以用其它的蔬菜做“蔬菜花”。

比如:用白菜做成的“蔬菜花”。步骤与“萝卜蔬菜化”基本相同。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1、和你周围喜欢养花的人交流一下,问问他们为什么喜欢养花?

2、仔细观察一两种花,并试着描述一下它们的样子。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皱纹纸或者彩纸。

第2课美化环境的植物

教学目的:

1、了解美化环境的植物。

2、了解一些植物养护的常识。

3、懂得爱护花草,美化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1、了解美化环境的植物。

2、了解一些植物养护的常识。

3、懂得爱护花草,美化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了解一些植物养护的常识。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学生:皱纹纸或彩纸、30公分的线。

2、教师:皱纹纸或彩纸各10张、线团。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你们谁家都喜欢养花?

2、谁能说说你们家里人或者其他人为什么喜欢养花?(这是课前的调查作业)

3、谁能选择一种花描述一下它的样子?(教室里的或者其他地方的都可以)

4、学习养护花。

步骤:

(1)根据现有的条件,选择一两盆花(水栽、土栽都可以)进行养护:浇水、松土、施肥、修剪……

(2)观察花的生长状况,总结养花的经验(最好是记日记):

多长时间浇一次水、每次浇多少水、多长时间松一次土、怎样施肥、修

剪比较好……

(3)与同学交流养护植物的感受。

5、用花来装点居室。

方法:

(1)用自己养的花装饰居室。

(2)到四季花店里买一些鲜花来装饰。

步骤:

(1)到四季花店里买一些好看的鲜花。

(2)把鲜花按照高低有层次地整理好,困住,再把多余的部分剪掉。

(3)把像大可乐瓶那么大的瓶子用剪刀剪开,底部最少留15厘米高,里面放上水。

(4)把已经修建好的鲜花插到水平里。

温馨提示:这样做很浪费,没有特殊原因,不提倡这样做。

6、制作一朵纸花。

步骤:

(1)老师示范,用皱纹纸示范——再用彩纸示范。

(2)学生发挥想象,自己制作一朵纸花。

(3)作品展示。

7、观察社区里的各种植物,说说这些植物对我们居住的环境都有什么用?

(1)防风沙

(2)吸尘

(3)美化环境

(4)遮荫

(5)提醒人们四季的变化

8、出示P32图片,让学生判断:

下面哪些做法好,哪些做法不好?为什么?

遇到破坏花草树木的人,你会怎么做?

9、我为美化环境做贡献:在美化环境、爱护花草树木方面,你还有那些好的建议?

你今后会怎么做?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1、仔细观察“国槐”和“侧柏”,说说它们的相同处和不同处。

2、仔细观察“国槐”和“侧柏”的叶子、树皮的纹路,看看他们有什么不同,记

录下来。

3、有条件的同学到花店去看看菊花和月季花是什么样子,都有什么颜色?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如果家里有菊花和月季花的图片,可以带来。

第3课北京的市树与市花

教学目的:

1、了解北京的市树和市花。

2、了解北京其它的名树与名花。

教学重点:了解北京的市树与市花。

教学难点:总结“国槐”和“侧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课前准备:

1、学生:如果家里有菊花和月季花的图片,可以带来。

2、教师:国槐、侧柏、月季、菊花的图片。

教学过程:

1、谁能说说北京的市树与市花各是什么?

市树:国槐、侧柏。

市花:菊花、月季花。

2、出示P33图片,问:这是什么树?什么花?(国槐、侧柏、月季、菊花)

3、谁能说说“国槐”和“侧柏”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幻灯片出示:侧柏的叶子、国槐的叶子,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5、幻灯片出示:侧柏、国槐两种树树皮的纹路,让学生说说它们有什么特点。

6、幻灯片出示:各种各样的(不同颜色、不同形状)菊花、月季花让学生说说它

们有什么特点。

7、你最喜欢哪种花?为什么?

8、出示P35图片,了解北京的市树和市花。

9、除了市树、市花以外,北京还有很多的名树、名花。

(1)香山的黄栌

(2)什刹海的垂柳

(3)颐和园的玉兰

(4)景山公园的银杏

(5)妙峰山的玫瑰

(6)卧佛寺的桃花

(7)北海公园的合欢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1、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让家长带着你们去参观一次植物园或者附近的花园。看看哪些植物开花了,并选一、两种花画下来或拍摄下来。

2、记录一种你最感兴趣的植物。问清它的名字,了解它的特点。并记录下来。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你了解的植物的记录单。

第4课参观植物园

教学目的:

1、了解植物园里的一些重点植物。

2、认识温室里的植物。

教学重点:比较两种花,说出他们的相同与不同。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地总结一些植物的特点。

课前准备:

1、学生:自己所了解的植物记录单;

2、画的花或拍摄的花。

2、教师:植物图片及简介。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你去过植物园吗?谁能说说外出游玩时应注意什么?

(1)要注意安全

(2)要爱护植物

(3)不要乱扔垃圾

(4)留心观察,在玩中有收获。

2、请拿出自己所了解的植物记录单,向大家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植物。

我记录的植物是:

这种植物的特点是:

3、你在植物园里都看到了哪些花?把你画的花或拍摄的花拿出来展示给小组同

学,并作简单介绍。

我画(拍摄)的是:

我非常喜欢它的(样子或颜色),它的花瓣是()形状的。

4、为你的画或照片写一句话。

5、从小组的花中选出两种花进行比较,说说他们的相同与不同。

填空:花朵的形状像()。

它有()片花。

6、认识温室里的植物。

(1)热带雨林区

(2)沙漠植物区

(3)食虫植物区

(4)珍稀植物区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1、经常到自家厨房看一看,并向家长了解厨房里的各种用具和食物,有时间的话,

可以让家长讲一讲:各种用具是干什么的;每种食物应该怎样做。

2、到超市去看一看,看超市里都有什么食品,这些食品是怎样码放的?

3、商店里用了哪些食品保鲜的方法?

第三单元饮食的科学

第1课各种各样的食物

教学目的:

1、了解一些常见的食物。

2、了解食物的分类的基本方法。

3、会看食品包装上的说明内容。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些常见的食物。

2、了解食物的分类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会看食品包装上的说明内容。

课前准备:

1、学生:带一、两种食物的包装袋。

2、教师:食物图片及简介。

教学过程:

1、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食物?

2、看P46图,说一说,这些食物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摆放?

(1)水果;(2)米、面;(3)饮料;(4)蔬菜;(5)固体调料;(6)液体调料想一想,还有哪些食物?

(1)食用油;(2)肉类;(3)奶制品;(4)各种小吃……

必备的食物:

(1)米、面;(2)蔬菜;(3)盐;(4)食用油;(5)酱油;(6)醋。

3、选择你喜欢的一种食物认真观察,并把你观察的结果告诉大家。

4、我是小小调查员

(1)看P48图,说说超市里都有什么食物?这些食物是怎样摆放的?

5、做个课堂“小超市”或者看P49图,说说小超市的食品为什么这样码放?

分类码放:

(1)蔬菜;(2)水果;(3)牛奶;(4)饮料;(5)火腿肠

6、看P50图,说说商店里的食物是用什么方法保鲜的?

冰箱、冰柜、保鲜膜、冰块、真空袋……

7、看P51图,说说这些食物你会怎样分类码放在冰箱里?

8、食品包装上的说明有什么内容?他们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

(1)出示一种包装袋,引导学生看上面的说明。

(2)买食品时,首先要看什么?(生产日期、保质期、主要味道)

(3)怎样看生产日期和保质期?

(4)为什么要看主要味道?

有人不能吃甜的、辣的、酸的、苦的、腥的、孜然味……

(5)其次看什么?(原料)

为什么?(除有上述的味道外,还要看它的营养成分。)

(6)还有什么要注意的?(生产地:不同的生产地有不同的味道和质量)

9、食品的包装有哪几种?他们是用什么原料做成的?

(1)纸包装;(2)塑料袋;(3)塑料瓶;(4)玻璃瓶……

10、利用废弃的包装盒做一些装饰品。

(1)可以在家做好了拿到学校来展示;

(2)每人带两三种废弃的包装盒,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或独立完成一种饰品。

(在下一节课完成)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每人最少准备两三种废弃的包装盒。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利用废弃的包装盒做一些装饰品。

2、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利用废弃的包装盒做一些装饰品。

教学难点:设计装饰品并按照计划做出来。

教学过程:

1、导入:同学们,当你用完一次性杯子、用完一卷手纸、吃完一盒方便面之后,

这一次性杯子、手纸里的硬纸筒、装方便面的碗,你是怎么处理的?

2、你们看,这是什么?你们知道他们是用什么做的吗?

3、这叫什么?(废物利用)

4、废物利用有什么好处?(节约原料、锻炼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

5、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常会出现一些废弃的包装盒,包装袋等废弃物,如果我

们把他直接扔了,就会给清洁人员增加很大的工作量,但是如果我们能合理地把它们再加工、再利用,就不但能节约原料,还能提高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想象能力。你们说,废物利用重要不重要?

6、今天我们就利用废物来做一些装饰品或者其他有用的物品。

7、制作要求:

(1)小组讨论一下:你想做什么?怎样做〉

(2)小组合作或个人制作。(安静、抓紧时间)

8、制作开始。

9、展示作品。

10、作业:

(1)认识厨房里的各种用具,知道他们的用法。

(2)继续学习清洗水果和蔬菜。

(3)制作一盘沙拉。

(4)学会包饺子和包子。

第2课我家的厨房

教学目的:

1、认识厨房里的各种用具。

2、学会清洗水果和蔬菜的基本方法。

3、会做简单的菜和面食(包饺子和包子)。

教学重点:学会清洗水果和蔬菜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会做简单的菜和面食(包饺子和包子)。

课前准备:

学生:认识厨房里的各种用具。

学习清洗水果和蔬菜。

教学过程:

1、认识厨房里的各种用具。

2、水果和蔬菜的加工方法。

(1)说说怎样清洗水果和蔬菜?

用清水洗

用清洁布擦洗

用刷子刷一刷。

也可以加一些清洗剂洗

(2)怎样注意饮食卫生?

吃饭或吃水果前要洗手

任何东西在吃之前都要先洗干净。

尽量吃一些新鲜的食物和水果

不要吃放坏了的食物或水果。

3、水稻和小麦的生产和加工。

水稻:种水稻——插秧——养护——收割——碾米——做成米饭

小麦:种小麦——养护——收割——碾磨成粉——做成馒头、面条、蛋糕、饼子等。

4、动手做一做。

在家里学包饺子,有条件的同学也可以学包包子。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每人最少准备四个完整的蛋壳。

在成人的指导下用鸡蛋做个菜,记住制作过程,下节课汇报。

第3课神奇的蛋

教学目的:

1、认识各种各样可以食用的蛋。

2、学会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的基本方法。

3、学习用蛋壳做工艺品。

教学重点:学习用蛋壳做工艺品

教学难点:区分生鸡蛋和熟鸡蛋。

课前准备:

学生:每人最少准备四个完整的蛋壳。

教师:准备两个生鸡蛋和两个熟鸡蛋。

教学过程:

1、认识各种各样可以食用的蛋。

(1)世界上最大的蛋是什么蛋?鸵鸟蛋

(2)世界上最小的蛋是什么蛋?鹌鹑蛋

(3)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蛋?

鹅蛋、鸭蛋、鸡蛋(乌鸡蛋)

2、说说生鸡蛋和熟鸡蛋有什么不同?怎样区分它们?

用手掂一掂:生鸡蛋轻熟鸡蛋重

用手摇一摇:生鸡蛋里面晃动,熟鸡蛋里面不晃动。

3、说说你是怎样用蛋制作菜的?

(1)鸡蛋可以做鸡蛋菜饼、煎荷包蛋、鸡蛋羹等。

(2)炒鸡蛋的方法:

打鸡蛋——放适量的盐——搅一搅——把锅烧热——倒油——倒鸡蛋——翻炒鸡蛋4、用蛋壳做个漂亮的工艺品。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课后作业:

每人最少准备四个完整的蛋壳。

第4课饮食风俗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食品。

2、我国地方的特色食品。

3、了解餐桌上的礼仪。

教学重点:

1、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食品。

2、我国地方的特色食品。

教学难点:了解餐桌上的礼仪。

课前准备:

学生: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食品,我国地方的特色食品,了解餐桌上的礼仪。

教学过程:

1、了解我国传统节日的食品

春节——饺子

元宵节——元宵

端午节——粽子

中秋节——月饼

腊月二十三——烙饼子

2、我国地方的特色食品

北京——烤鸭

天津——麻花

重庆——水煮鱼

补充:

东北——腊肠

陕西——锅盔、羊肉泡馍

山西——醋

3、了解餐桌上的礼仪。

(1)把饭菜放在每个人都能够着的地方。

(2)长辈就座后才能开始吃饭。

(3)吃饭时尽量不说话,必须说话时,要小声点,而且一定要把嘴里的饭菜都咽下去后再说话,不能边说边吃,更不能边吃边大笑。

(4)打喷嚏或者咳嗽时,要冲一边或离开座位。

(5)吃饭时不要发出任何声音。

(6)自己喜欢吃的菜和不喜欢吃的菜都要吃一点,大家都喜欢吃的菜要适可而止,不要光吃这一样菜。

(7)和长辈碰杯时,杯子要低一点。

(8)待客和餐桌上的礼仪儿歌:

待客人,要热情,端茶送水事必行。接收礼物好心情,家长同意再行动。

小客人,不怠慢,拿出玩具一起玩。照顾周到心里欢,交个朋友不簡单。

饭好了,要就餐,长辈客人让在先。咀嚼食物不乱言,声音越小越美观。

咳嗽喷嚏充后边,纸巾挡住更安全。好吃饭菜共分享,只顾自己太荒唐。

家庭礼仪规范多,一项一项自觉做,人人做事讲规则,和睦相处大家乐。

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作业:在生活中留心观察,把不明白的问题记录下来,通过自己长期观察研究、问他人、查阅资料等方式寻求答案。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的教案

六 年 级 下 册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放大镜下的晶体 4怎样放得更大 5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6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7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8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我们身边的物质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5铁生锈了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地球的卫星----- 月球2月相变化 3我们来造“环形山”4日食和月食 5太阳系 6在星空中(一) 7在星空中(二) 8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垃圾的处理 3减少丢弃及重新使用4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污水和污水处理 7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 (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一一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一一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一一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1.放大镜 【教材简析】 “微小世界”单元,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指导学生认识微观世界,按照人类观察工具发展的线索,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本课是该单元的起始课,将让学生通过讨论和体验,对放大镜的构造和功能有进一步的了解。 教材共分3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是为了让学生进一步明白使用放大镜的意义,通过两个活动进行:一是回忆科学学习中放大镜的作用,二是了解人们使用放大镜的工作范围及意义。第二部分:放大镜下的新发现。学生通过对比用放大镜和肉眼观察到底有什么不同,重点在于能看到许多肉眼看不到的细节。第三部分:放大镜的特点。这部分学生探究放大镜的特点,并能运用这两个特点去寻找生活中具有放大作用的物体或制作放大镜,同时发现放大倍数与凸度有关。学生通过分析和探究,真正地把学到的知识联系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既巩固了所学知识,又锻炼了思维能力。体现了"探究—思考—交流—修正—实践"的教学理念。 【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三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孩子们的科学学习。但是他们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以及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不一定很了解。学生知道放大镜能放大,但可能认为是放大物体,他们并不清楚放大镜的物体图像有许多肉眼看不见的细微之处,只是停留在放大的层面上;学生不一定知道不同放大镜放大倍数会不同,即使知道,也很可能认为放大倍数与镜面大小有关,而不是“凸度”。本课鼓励学生在带着新的问题用放大镜进行观察的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同时学习和了解一些关于放大镜的简单光学知识。 【教学目标】

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教案(全册)

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 【科学教学目标】 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器材准备】 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 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 (一)活动一: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 ( 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 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 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 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教师补课题:有磁性。 (二)活动二: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

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 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 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 (三)活动三: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 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 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四)活动小结 【板书设计】 磁铁能吸引什么 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铁类物质) 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可以,但对该物体性质有要求) 哪些物体是铁做的?(镰刀、削笔刀、锄头)

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_全册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 科 学 实 验 教案 教师: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实验一:放大镜

【实验类别】分组实验 【实验目标】放大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实验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实验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三者,目不动,镜动或物动。 2、师:选择一小块面积,运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图片、屏幕、织物等看谁会有新的发现!将新发现用文字或图片记录在科学记录本上。 3、交流新发现后,师归纳:放大镜把物体的图像放大,让我们看清了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放大镜的特点 1、师:放大镜顾名思义是能“放大”,那么它能放大的秘密在哪里呢?(镜片具有“凸”、“透”的特点)老师给大家准备的物品中有没有像放大镜那样能放大物体呢?请同学们找一找。 2、学生尝试利用平面镜、玻璃、水、水槽、集气瓶、烧瓶等物体来放大物体的像。(发现圆柱形及球形的装满水的容器及水滴都具有放大的作用) 3、师:放大镜的镜片和能起放大作用的器具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中间凸起,透明的)所以放大镜也叫“凸透”镜。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由此推断球形的透明物放大倍数最大。 四、小结 于熟悉的放大镜,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或收获吗?(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运用放大镜细心地观察物体,还能看到很多有意思的细节) 【实验结论】放大镜也叫凸透镜,凸度越大放大倍数越大。

【重磅】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集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1.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知识与技能: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准备: ·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有条件的学校可准备身高体重仪 ·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 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学生汇报自己的收集结果 二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

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让学生在对搜集来的证据的交流中体会成长的过程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 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3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三总结 四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2.悄悄发生的变化 教学目标: ·能够通过访问、查阅资料了解青春期特点 ·能够选择适当的方式表达和交流自己对青春期知识的了解知识与技能: ·知道青少年青春期身心发展特点 ·知道怎样正确对待青春期变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青春期变化是人体正常发育 ·意识到要从科学的角度看待青春期变化 ·体验到青春期是生命中的重要时期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4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5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6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7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8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 【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教学过程】 一、为什么要用放大镜观察 1、导入:师出示放大镜:“看,这是什么?”(生:放大镜)放大镜大家很熟悉,能否替放大镜来介绍一下自己——《我是放大镜》。可以从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三个方面展开。 2、小组讨论交流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3、展示交流 放大镜的构造——镜架、镜片(如果学生能说出凸透镜也可以)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4、让学生尽量充分地例举使用领域,交流后填写第2页的网状图。 二、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1、师:谁给大家演示一下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请学生演示放大镜的使用方法。根据学生的演示师讲解正确使用放大镜的两种方法:目、镜、物

最新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2015年最新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1、常见的建筑 一、教学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冀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4、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5、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6、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 二、教学重点 1、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2、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三、教学难点: 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 四、教学过程: 1、导入: A、谈谈自己家乡的建筑物。 B、谈谈自己所见所闻——建筑物情况。 2、学习新课: 活动一、房屋的变化 1、让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

教师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就找到了能够遮风避雨的山洞作为自己的房屋.你知道从天然山洞到现代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吗?引起房屋变化的原因是什么呢?你可以通过阅读课本中的内容或上网来获取资料。再通过整理和分析资料得出结论。 2、学生围绕上面的问题独立获取信息。教师提示学生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组织学生交流,汇报自己的看法。d) 适时渗透给学生树立保护建筑物及周围环境的意识,并想方设法让更多的人欣赏到建筑美,为创设美丽环境做出努力。 活动:调查建筑装饰材料 1、指导学生明确活动的任务、方法和过程。 揭示课题,复习青春期知识(健康课学过的) 1、复习看图方法并看图将结果记录在书中的表格内。 2、对照男女生第二性征表看青春期都有什么变化,哪些现象已经出现了 3、组织学生交流自己心里上的变化 4、小结青春期有哪些变化 (三)学会健康生活 1、会议所学,说说青春期应注意什么? 2、阅读45页的第一段文字,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解释“判断的失误”“不健康的心态” 3、阅读45页的后半部分内容,明确什么是健康的心态,并加以理解。 知道如何同异性交往。 4、答问卷:我所欣赏的品质与气质;小组内统计结果;全班统计结果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长塘镇现代希望小学 学科:科学下册 年级:三年级 任课教师: ___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 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2 种植我们的植物 3 我们先看到了根 4 种子变成了幼苗 5 茎越长越高 6 开花了,结果了 7 我们的大丰收 第二单元动物的生命周期 1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2 蚕的生长变化 3 蚕变了新模样 4 蛹变成了什么 5 蚕的生命周期 6 其他动物的生命周期 7 我们的生命周期 第三单元温度与水的变化 1 温度和温度计 2 测量水的温度 3 水结冰了 4 冰融化了 5 水珠从哪里来 6 水和水蒸气 7 水的三态变化 第四单元磁铁 1 我们知道的磁铁 2 磁铁有磁性 3 磁铁的两极 4 磁极的相互作用 5 磁力大小会变化吗

6 指南针 7 做一个指南针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完整)47652

《科学》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几年的科学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对科学本质有一定的了解,科学素养得到相当的培养,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不过两极分化很明显。优等生表现出对科学浓厚、持久的兴趣,科学素养发展态势良好;后进生对科学有种担忧敢,随着年级的升高,课程难度值增加,学习态度不够认真,加上对科学学科的认识不足,认为本学科不重要,轻视,造成科学素养发展态势一般。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册内容由“微小世界”“物质的变化”“宇宙”和“环境和我们”四个单元组成。1)“微小世界”单元,将引领学生经历从肉眼观察到放大镜观察,再到显微镜观察的过程,让学生观察丰富多彩的昆虫、晶体、细胞及微生物,使他们既了解人类观察工具的发展历程,又对人类探索微观世界的部分成果进行梳理,扩大视野,提高认识。2) “物质的变化”单元,学生将通过一系列的研究,观察和认识物质变化是常见的自然现象,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类型。在研究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学生将根据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认识到化学变化的本质是产生新物质,从而将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区别开来。3)“宇宙”单元,学生将在感知的基础上,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建立有关环形山、太阳系、星座、星系等模型,对月相、环形山、日食、月食、星座、星系等有初步的认识。希望他们能认识到宇宙是一个庞大的、运动变化着的系统,不同宇宙空间分布着不同的天体。人类通过不断的探索,将发现越来越多的宇宙奥秘。4) “环境和我们”单元,从垃圾和水两个主题出发,学生将探究垃圾的来源、成分和处理方法;将探究水污染的成因,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等,从而对人类生活带来的环境问题有一定的了解,真切地认识到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重大社会问题,并

湘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1单元生物的进化 1 生命的历程 教学目标 科学探究 1.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地球上生物的由来。 2.通过对四个时期化石的比较,分析地球上生物的变化。 3.模拟辩论,收集证据证明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探究生物由来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的结论依靠事实证据进行证明。 科学知识 1.知道化石是研究地球生物演变的重要证据。 2.了解地球生物进化的四个时期中的代表生物。 教学准备 有关说明地球上生物来源的科普书籍。(有条件的可以在网络教室上课,课前可制作专题网页)化石形成过程短片。 第1课时 一.教学导入 阅读思考: 学生阅读单元页中的诗,师提出问题:“通过阅读,你发现了哪些科学问题?” 在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后,借助本课教材引入部分揭示要研究的问题: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仲,生命经历了怎样的历程?(板书课题) 二.交流讨论 1.教师讲述:在浩瀚的海洋里、广袤的陆地上、辽阔的天空中有 众多的生命形式,它们是如何形成的?漫漫历史长河中,生命

经历了怎样的历程? 曾经有两种观点: “古时候人们认为地球上的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 “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 你们认为呢?(后者的观点是正确的) 2.讨论 那么你们看待古时候人们认为一切生物都是神创造的这一说法?还知道哪些有关神创造生物的神话故事?(约3分钟) 引导学生交流并认识到,人类自古就关注自己的来历,神话故事是古代人们解释自然现象的一种方式。 3.思考:科学家们认为地球上的生物都是进化而来的,那么这样 的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可以凭空得出吗?(需要证据) 4.我们怎样查找? 5.学生查找资料,并分析提取证据 6.交流小结 三.布置作业 课后利用网络或其它资料继续查找生物进化的证据。 第2课时 一.组织交流:又查到了哪些生物进化的证据? 二.了解地球上的生物是怎样变化的 师:前面的证据让我们零碎的了解了一些动物由某一种进化到某一种,那地球上的生物究竟是怎样变化过程?我们无法目睹在遥远的过去,地球上所发生的事情,那么人们靠什么去研究去认识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修订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 放大镜 2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3 放大镜下的晶体 4 怎样放得更大 5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一) 6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二) 7 用显微镜观察身边的生命世界(三) 8 微小世界和我们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1 我们身边的物质 2 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3 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4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 铁生锈了 6 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 7 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8 物质变化与我们 第三单元宇宙 1 地球的卫星——月球 2 月相变化 3 我们来造“环形山” 4 日食和月食 5 太阳系 6 在星空中(一) 7 在星空中(二) 8 探索宇宙 第四单元环境和我们 1 一天的垃圾 2 垃圾的处理 3 减少丢弃及重KCG高温齿轮泵新使用 4 分类和回收利用 5 一天的生活用水 6 污水和污水处理 7 考察家乡的自然水域 8 环境问题和我们的行动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放大镜是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用放大镜观察物体能看到更多的细节。 2、放大镜广泛应用在人们生活生产的许多方面。 3、放大镜镜片的特点是透明和中间较厚(凸起)。 过程与方法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情感态度价值观 1、理解使用放大镜观察的意义。 2、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 3、认识到从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 【教学重点】能正确ZYB系列渣油泵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细微部分【教学难点】放大镜是“凸”“透”镜 【教学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资料

三年科学教案小学教科版(下册)

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变化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不同植物的种子,它们的形状、大小、颜色等外部特征各不相同;种子有自己特殊的结构,在适宜的条件下可以萌发生长成一株植物。 过程与方法:用感官和放大镜观察种子的外部形态特征;根据植物生长的已有知识,预测植物种子的内部结构。 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发关注植物生长变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产生问题并积极思考,能用适宜的方式将自己的认识清楚地表达出来,并能想办法证明自己的猜测是否正确。 【教学难点】:观察各种植物的种子。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猫给小猫哺乳的图片、鸡妈妈带小鸡吃食的图片、向日葵小苗的图片、各种植物的种子(向日葵、花生、四季豆、南瓜、小麦、玉米、绿豆等)、白纸、放大镜。(学生准备)各种植物的种子、白纸、放大镜。 【教学过程】: 一、听听说说 1、师:小猫是谁生下来的?小鸡是怎么来的呢?向日葵小苗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2、生:思考后,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3、师:(出示图片)验证学生说出的答案。 4、师:植物的一生都要经历出生、成长、繁殖、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它的一生发生了哪些变化呢? 二、想想画画 1、师:用图画和文字将植物一生的生长变化过程画下来和写下来。 2、生:在P2页“我知道的植物生长过程”的画板里画图。 3、师:展示学生画的作品。 4、师:指名学生说说自己画的作品的意义。 5、师:有些植物可以用根、茎、叶繁殖后代,但是,我们熟悉的绿色开花植物几乎都是从种子开始它们新的生命的。 三、观察种子 1、师:每个人把自己带来的白纸放到桌面上,将带来的植物的种子放到白纸上,观察植物的种子,边观察边记录。可以借助放大镜观察。 2、师:观察植物的种子,你准备观察种子的什么? 3、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4、师:你们说对了,我们观察植物的种子,要观察种子的形状、大小、颜色等。 5、生:观察植物的种子。【作业布置】: 家庭作业:准备凤仙花和四季豆的种子。 【板书设计】: 1.植物新生命的开始 外部:形状、大小、颜色 植物的种子 内部:胚根、胚芽

(完整版)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全)

第一单元我们长大了 第一课我在成长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测量身高和体重。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 ·能够根据图表对生长发育情况做出解释。 ·能够交流和表达成长变化的特点。 科学知识 ·知道自己从出生到现在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知道人体生长发育有两个生长突增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意识到证据在得出结论中的重要性。 ·愿意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难点: 能够收集从出生到现在的成长证据。 能够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做出解释。 教学准备: (1)提前从学校卫生室拿来健康卡片。 (2)身高体重仪。 (3)写给家长的一封信。 学生准备: (1)从家中带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证据,如小衣服、小鞋子、各个时期的照片、出生时的小脚印……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方法与过程: 一、集中话题 1.导入新课。 谈话:你们都收集到哪些证明“我在成长”的证据?(此时可以出课题)学生汇报自己的收

集结果。 课前,教师要和家长进行沟通,写一封信或一张便条,讲清楚要上什么内容的课,需要家长在哪些方面给予帮助,必要时可以详细列出你的要求,以保证证据的收集。 二、探索和调查 1.在小组内对收集来的证据进行整理、记录,展示在成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1)将照片按照不同的成长阶段,从小到大进行排序; (2)如果学生带来小时候的手印或脚印,可以让他们把现在的手印或脚印画下来,和它比一比; (3)如果孩子们拿来的是小时候的衣服和鞋子,让他们把这些小衣服、小鞋子与自己现在穿的衣服和鞋子做比较,如,测测衣服袖子的长度或鞋子的长度; (4)出生时身高、体重与现在身高、体重的对比; (5)食物的对比,小时候只能吃奶,现在吃的食物种类繁多; (6)其他方面的证据,如展示拿来的乳牙,说说是如何脱落的;读一读成长日记中记录的趣事…… (7)谈谈了解这么多变化后的感受。 2.测量现在的身高和体重,绘制曲线图,发现生长过程中的特点。 (1)谈话:从出生到现在,我们一直在成长。长到现在身高和体重是多少?我们来测一测。教师讲解教材上测身高和体重的方法。 (2)小组活动:学生分小组进行测量,并记录下数据。(注:也可在课前讲清楚测量方法后布置学生测量,上课时把测得的身高、体重数据带来) (3)将健康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们按照卡片上提供的每一年身高体重数据和测得的数据绘制曲线图。最好是将教材第4页的数据表利用起来,绘制出从出生到现在的标准身高、体重曲线图,并和自己的数据比较。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发现出生后第一年生长迅速,又发现从10岁左右开始长得较快。自己的身高体重是否符合标准;体重是否超标,等等。(注:会出现有的人稍微提前一点,有的人稍微滞后一点的情况,向学生讲明这些都是正常的) 3.预测自己长大后的身高,了解以后的生长。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下全册教案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佛山市同济小学 小学科学六年级教案(下) 教科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 放大镜 【教学目标】 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的对比) 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我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 1. 放大镜下的发现 (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科学文件夹 桂花树叶新闻纸用眼睛观察 用放大镜观察 用眼睛看到的桂花树叶和用

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用眼睛看到的新闻纸和用放 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哪些细节是放大镜才能观察 到的? (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2. 它们是什么 (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 编号预测纸的种类用放大镜观察到的特征验证后确定的种类1 2 3 3. 自制放大镜 (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 (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 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2. 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小学一年下科学教案

一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第一单元工具的科学 第1课各种各样的工具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了解工具的多样性。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工具,知道它们的名字和用途。 教学难点: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和使用技巧。 教学方法:实验法、操作法 课前准备: 1、学生:胶棒 2、教师:(1)工具箱,各种各样的工具。 (2)订书机、大头针、曲别针、每名学生一张纸。 教学过程: 一、读《写给小朋友的话》。 二、带领学生看《目录》。 三、学习第1课:各种各样的工具 1、同学们,你们看看咱们教室里面都有哪些学习设备。 2、如果桌椅坏了怎么办(换新的,修理。)修理时要用什么工具 3、你们见过这些工具吗想不想看看这些工具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P2图片,让学生说说每种工具的名称及用途。 5、出示工具箱,拿出各种工具让学生看一看,并实际操作一些工具。 6、出示P3图片。说说下面各种工具哪些用途比较相似。 7、说说哪些工具我们现在能安全使用。 8、拿出一张纸,问学生:你能用几种方法把一张纸分开成相等的两部分 9、老师示范:把一张纸撕成相等的两部分。 10、拿出老师发给你的这张纸,照老师的样子把这张纸撕成相等的两部分。 根据现有的条件,用你喜欢的方法,继续把桌面上的纸分开成相等的两部分。 温馨提示:注意安全,不要剪破或划伤手指。 11、你认为哪种方法把一张纸分开得又快又整齐 12、拿出三张纸,你能用几种方法把两张纸连接在一起 根据现有的条件,用你喜欢的方法,把刚才分开的纸张连接在一起。 四、课后小结: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五、课后作业: 1、回家后让家长拿出工具箱,再进一步认识各种工具,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家 长的指导下,使用一下各种工具。 2、练习把一张纸分开,再把几张纸连接在一起。 下节课要带的学具:指甲刀、一张薄纸、一张硬纸。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 放大镜 【教学目标】 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 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的对比) 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书写纸、铅画纸、过滤纸;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水槽(带水)。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 们曾用它观察过什么?有什么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就让我们进行观察,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 二、探究过程 1. 放大镜下的发现 (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科学文件夹

(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讨论:在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是什么样的? 2. 它们是什么 (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让学生根据眼睛观察到的特点判断哪张是书写纸,哪张是铅画纸,哪张是吸水纸?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科学文件夹 3. 自制放大镜 (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 (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讨论:这些能放大物体的器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教学反思: 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教学目标】 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中心厚度越小的放大镜,其放大倍数越小、透镜视野越大。 2. 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3. 学会选择用适当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

人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1. 观察春天的植物 2 天气气象 3 观测天气 4 记录天气变化 1 植物的种子 2 栽种植物 4 是什么在影响植物生长 4是什么在影响植物生长 植物和我们的生活 2 种植技术的发展 3 学一点种植技术 4我为植物做什么 1. 观察春天的植物 教学目标: 1. 能持续、细致地观察某种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尝试为自己的观察活动制定计划,并及时、准确地把观到的现象用文字、画图或照片的形式记录下来。 2. 具有热爱自然,关注身边植物的情感以及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3. 了解一种或多种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更深入地认识几种身边的植物:学习绘制植物分布图,具备一定的空间感受能力。 内容设计: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区气候差异大,植物分布不同。大部分地区的植物其生长变化在一年四季中呈现出鲜明的特点,但是大多数人对此视而不见。教材从关注身边的植物出发,引领学生持续、细致地观察植物在春天的生长变化。在这个过程中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持之以恒、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当然还包括观察、记录等技能的训练。 教材首先呈现的是南北方大部分地区的一个生活场景,通过阿静一家在桃树林中的发现与思考,引出对春天植物的观察及对其未来生长的预测。接下来引导学生结合本地区实际,选择一株植物进行观察,并记录它的生长变化。作为本主题的彳重点活动,特别强调观察的持续性和记录的准确性。由此导入第二个活动——画植物分布图,将对植物的认识与绘制方位图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需要说明的是,虽然教材在编排上“观察春天的植物”的活动只出现了一次,但这绝不意味着该活动只是一、两节课的学习内容,这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后边的科学学习中,教师应随时关注学生的观察活动,保证大多数学生全程参与并且较好地完成观察、记录等各项任务。教学准备: 活动(1):全年日历表,含节气、伏天、三九天、农历;本地区自然历。 活动(2):彩笔,考察校园及学校周边的植物种类、分布和生长情况。 天气与植物 主题图 谈话:同学们,春天来了。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开始了,春天里,万物有哪些变化?春天

冀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1、常见的建筑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学设计思想: 本课围绕着建筑物,从学生熟悉的房屋入手,按照分析、观察和实验的顺序,设计了3个活动,利用图文形式交代了活动的过程和方法。教学时,教师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活动,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一、科学探究目标 1.能设法收集不同历史时期关于房屋的资料。 2.能分析出一座砖结构房屋的结构、层次与构成。 3.能设定标准对建筑物进行分类。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能大胆进行推测,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2.能与其他同学一起分析研究各种问题。 三、科学知识目标 1.能有根据地说明从古到今人类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2.能具体说出某一个建筑物所用的建筑材料有哪些特点和功能。 四、科学、技术、社会、环境目标 1.能分析出建筑材料和技术的发展进步对房屋变化的作用。 2.能通过推理解释不同地区民居具有不同风格的原因。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的重点是活动2“不同风格的房屋”。 教学方法:教师讲授与学生活动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法。 教学媒体:多媒体设备,各种建筑物的图片。 课时建议: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房屋是人类居住、生存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露宿旷野的历史;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稳定的生活。房屋对于大家来说并不陌生,那大家知不知道古代的房屋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房屋的变化。

(二)新课教学 ◆活动1:房屋的变化 1.教师出示不同时期的房屋组图。 提问:刚才你们看到的这组图片都是什么? 学生回答。(房屋) 教师:你们能给这几幅图片中的房屋按照出现年代的早晚给它们排序吗? 小组讨论,排序,说说排序的理由。 讲述:早在55万年前,我们的祖先为了生存,开始寻找能够遮风、避雨、御寒的“房屋”,后来他们终于找到了能够当房子的山洞。从山洞到现在的高楼大厦,人类的房屋发生了很大变化。提问:引起房屋发展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人类为了生存,为了更好的适应自然环境,抗御自然灾害和野生动物的伤害,发明了房屋。) 2.房屋的发展过程。 (1)阅读教材P2、P3的材料,说说房屋的发展过程? 洞穴、草棚——木屋——砖瓦房——钢筋混凝建筑。 (2)列举不同历史时期有代表性的房屋,分析并记录它们的外形、材料、功能、采用的工具和技术。 3.讨论。 (1)人类的房屋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人类房屋的发展经历了由天然洞穴到人造住所,结构由简单到复杂,功能由单一到综合的过程。(2)建筑技术的进步对人类房屋的发展有什么作用? 建筑材料和建筑工具、建筑机械的进步促进了人类房屋的发展。 板书设计: 第一课常见的建筑 1.房屋发展变化的原因。 生存、适应环境、抗御自然灾害。 2.房屋的发展过程。 天然洞穴------人造住所 结构简单------结构复杂 功能单一-------功能综合。

粤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第一单元生物与环境 1.丹顶鹤生活在哪里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知道丹顶鹤是一种珍稀禽类 过程与方法:知道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重难点: 懂得保护野生动物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新授课 活动1丹顶鹤的家在哪里 1、小组讨论 2、小组长汇报。 (分布在嫩江、松花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繁殖;长江下游及沿海越冬;在河北、山东为旅鸟,台湾偶见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型涉禽.全长约120厘米.体羽几乎全为纯白色.头顶裸出部分鲜红色;额和眼先微具黑羽;喉、颊和颈大部为暗褐色.次级和三级飞羽黑色,延长弯曲呈弓状.尾羽短、白色.嘴灰绿色,脚灰黑色.)活动2 适应环境的身体特征 1、小组讨论 A丹顶鹤适应环境的身体有些特征? B“讨论”。 2、小组长汇报。 (丹顶鹤栖息于芦苇及其他荒草的沼泽地带.食水生植物的嫩芽、种子、水生昆虫、软体动物和鱼类等. 月中、下旬开始营巢产卵,筑巢于周围环水的浅滩上的枯草丛中,每窝产卵2枚,雌雄鸟轮流孵卵,孵化期20-33天.待幼鸟学会飞行,入秋后,丹顶鹤从东北繁殖地迁飞南方越冬.我国在丹顶鹤等鹤类的繁殖区和越冬

区建立了扎龙、向海、盐城等一批自然保护区.在江苏省盐城自然保护区,越冬的丹顶鹤最多一年达600多只,成为世界上现知数量最多的越冬栖息地) 三、小结: 谈学生谈学习收获? 2.生物生存的环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描述生物圈的范围,说出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 ②分析生物圈中生物栖息地的类型; ③关注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2.能力目标 通过对生物栖息地类型的观察,提高学生观察、分析、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认同生物圈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树立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栖息地的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二、新授课 活动1 环境提供了什么 1、小组讨论 2、小组长汇报。 (生物圈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条件是:阳光、空气、水分、适宜的温度、稳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