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区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格化)简化版

区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网格化)简化版

******

区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方案

******信息化工作办公室

区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项目论证小组

二○○*年*月

目录

1项目概述 (5)

2需求分析 (6)

2.1用户调查情况 (6)

2.1.1国内政府信息化管理情况分析 (6)

2.1.2问卷调查与集中座谈会 (9)

2.2调研数据情况分析 (9)

2.2.1事件处理中使用的数据详细内容 (9)

2.2.2目前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0)

2.3对城市管理的理解 (10)

2.4城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问题 (11)

2.4.1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方面 (11)

2.4.2政府管理体制方面 (12)

2.4.3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方面 (12)

2.4.4信息化软环境滞后于信息化建设进程 (12)

3本系统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13)

3.1系统建设的目标 (13)

3.1.1第一阶段目标 (13)

3.1.2第二阶段目标 (13)

3.1.3第三阶段目标 (13)

3.2系统建设的原则 (13)

4系统建设已经具备的条件 (17)

4.1网络建设 (17)

4.1.1基本完成全区基础物理网建设 (17)

4.1.2市政务办公专网建设 (17)

4.1.3完善网络安全系统工程 (17)

4.2办公系统建设 (18)

4.2.1区级办公自动化系统进入应用阶段 (18)

4.2.2交互式审批办公系统的开发 (18)

4.3信息资源平台(一期)建设 (18)

4.3.1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 (19)

4.3.2数据交换平台 (19)

4.3.3数据直报系统 (19)

4.3.4查询分析系统 (20)

4.3.5信息发布系统 (20)

5系统总体功能结构 (21)

5.1系统定位 (21)

5.2系统结构 (22)

5.3系统运行机制 (23)

6系统建设内容 (26)

6.1******信息资源平台二期建设 (26)

6.1.1完善基础空间数据库系统 (26)

6.1.2城市部件数据库管理系统建设 (30)

6.1.3城市事件数据库 (34)

6.2城镇管理新机制的建设 (37)

6.2.1城乡一体化管理机制 (37)

6.2.2复合多级单元网格管理法 (42)

6.2.3城市事件管理法 (43)

6.2.4城市部件管理法 (43)

6.2.5信息采集器 (43)

6.2.6创建一个轴心多个中心的城市管理体制 (44)

6.2.7城市管理流程再造 (44)

6.2.8评价体系 (45)

6.3数据更新维护机制建设 (45)

6.4城市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建设 (47)

6.5数字社区建设 (48)

6.5.1建设目标 (49)

6.5.2建设内容 (49)

6.5.3建设方案 (52)

7系统实施计划 (55)

8系统建设费用预算与保障措施 (57)

8.1费用预算 (57)

8.1.1信息资源平台二期建设投资预算 (57)

8.1.2应用系统建设投资预算 (57)

8.1.3数据更新维护费用投资预算 (57)

8.1.4信息标准化体系建设投资预算 (58)

8.1.5硬件设备及通信费投资预算 (58)

8.2保障措施 (59)

8.2.1加强组织体系的建设 (59)

8.2.2加强政策法规体系建设 (61)

8.2.3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 (61)

8.2.4加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 (61)

问卷调查 (62)

各单位事件处理类型 (63)

1项目概述

近些年来,随着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对于******这样拥有大量城乡结合部的地区来说,城市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现行城市管理运行模式的弊端日渐暴露。突出表现在原有的农村行政村管理机制向城市社区管理机制过渡,而社区这一新的管理机制尚未建全,大量的外来人口和本地区失业下岗人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分流,给城市综合治安造成了大量不稳定因素,突发事件时有发生。为了应对城市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响应党中央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号召,结合东城区城市管理新模式,我们提出一种城市管理新的思路,就是城市精细管理,结合“农村管理信息化建设”完善农村的行政村管理模式,同时创建社区管理信息化建立城市管理模式,运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是解决城市管理问题的根本所在。

信息化管理是现代化城市的有效管理手段,没有信息化就没有高效、快捷、准确的城市决策,就很难在更大的时、空域内提高分析与综合能力,城市管理现代化也就缺乏基础。城市管理信息化系指在城市管理活动中,通过将城市管理对象的地域特征,形象特征,属性特征数字化,并将这些数字化后的特征数据采用计算机、网络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存储、传输、整合、分析,在信息系统各功能的支持下提高城市管理效率、质量和整体水平,维护和拓展城市综合功能的整个过程。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用化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信息收集、储存和应用所依赖的高度发达的社会化信息网;第二,系统建设要有完善的信息资源平台支撑;第三,管理目标和任务处理的系统化流程化。

本方案提出了区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七点创新理念: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打破条块分割局面;

二、基于信息资源平台的政府部门信息共享与协同工作;

三、基于地理数据库的城市管理数据整合与集成;

四、基于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专业指挥系统的信息共享与互动;

五、城乡一体化、战平结合的管理方针;

六、基于社区管理与服务系统将城市管理职能深入到社区;

七、多渠道的城市管理信息采集方式。

2需求分析

本项目需求调研的技术路线图如图所示:

图2-1需求调查技术路线

2.1 用户调查情况

2.1.1国内政府信息化管理情况分析

2.1.1.1 城市信息化发展

近年来,我国一些大城市的主要问题已从城市建设、城市扩张到城市管理

转变,如何管理好一个城市、应该采用什么模式去管理城市,成为城市管理领域讨论的热点。

网格化管理,是国外最新式的一个管理理论,最早出现在计算机领域,后被美国运用于军事领域。在军事应用上,即把整个被管理区域,划成许多区域,网格式的,用三维坐标体系划成许多网格,实现最节省、最高效的军事行动目的。比如,美国打击伊拉克,空中制导导弹需要打哪个网格时,就可以把那个网格中所有的资源调动起来,转入正常时期的时候,又能发挥日常高效管理的公用。

我国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探索最早应用于劳动监察领域,称为“网格化监察”。2002年8月,上海市在卢湾区、虹口区两个区域进行劳动监察试点,初见成效后,于2003年底面向全市推广。网格化监察是以街道为单位,划分为若干个管理区域,区域之间互连形成网格,劳动保障监察以网格为单位,责任到人,实行目标管理。网格的划分以现有行政区划界线为基础,例如卢湾区有4个行政街道,每个街道划分成4块,形成16个管理区域。每个区域基本上按居委会为单位划分。管理区域中比较集中的商务楼、工业园区,派专人进行管理。对管理区中的大商场,有计划地安排人员进行商场专柜劳动用工调查和劳动法规宣传。为解决监察力量的不足,上海市整合社会管理资源,起用经过多年锻炼的社区保安劳动监督分队,将劳动保障监察队伍与社区保安劳动监督分队实现对接。每两名监察大队专职监察员负责管理一个街道区域内的四块网格,劳动监督分队的每两名监督员负责管理一块网格。在2003年上半年进行的劳动年检中,网格化监察大幅度地提高了参加年检的企业数。网格化监察,不仅将监察的触角延伸到所有形式的经济组织,而且还实现了动态地掌握企业用人信息。使整个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焕发出勃勃生机,初现劳动保障监察长效机制的优势。

此后,各大城市积极探索网格化管理在城市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方式,2004年底,北京市东城区成功建立了第一个“看得见,摸得着”的城市网格化管理样板,并投入试运行。人们评论:东城区通过集成应用十几项信息技术,改革行政管理体制,在全国首创了“万米单元网络管理法”。它运用网络地图技术,以1万平方米为基层单位,将全区划分为若干个网状单元,并按照不同功能,把公共设施分为168339个城市部件,建立成数据库,由城市管理监督员对分管单元全时段监控管理。比如井盖、垃圾站、路名牌等公共设施部件,都被赋予了一个8

位代码,标注在相应万米单元网格图中,只要键入一个代码,就能在监督中心和指挥中心找到其名称、现状、归属部门等。它使城市管理变被动为主动,变事后问责为预警性监管,真正进入高效有序运转状态。

北京市东城区城市网格化管理的成功经验带来了城市管理模式探索又一个高潮。从地域上看,上海、广州、深圳、南京、苏州等城市相继提出实行网格化城市管理的设想,各地区根据城市的特点,落实试点,从点到面,逐步为自己量身定做适合自己的城市管理方式;从专业上看,网格化管理从原来的劳动监察逐步扩展到了交通、城管、工商等部门,城市网格化管理理论和方法出现了向纵深方向发展的势头。

2.1.1.2 城市信息化管理小结

通过对国内城市信息化管理现状的分析,我们发现现代城市发展存在如下特点:

(一)城市管理对现代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城市管理从粗放管理走向精细化。从国内城市不断探索城市管理新模式看,大城市发展的重心发生转移,从过去以建设为主逐渐转变为以管理为主。北京市市长王岐山在视察东城区城市管理新模式的讲话中指出,“城市管理对于一个城市的发展越来越重要。一座城市由建设为主到建管并重,再到管理为主,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进步的过程。城市建设得好,如果管理跟不上,就可能出现各种安全事故隐患,影响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政绩观,走出重建设、轻管理的误区,把密切关系人民群众工作和日常生活的城市管理问题切实抓紧抓好。”

(二)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人们对城市网格化管理的认识是一个逐渐深入的过程。

当“网格”的概念刚刚进入城市管理领域时,人们把城市或者一个区域分成几个网格,每个网格由专门人员负责,使得该网格成为这些人的“责任田”,称为“网格化管理”。这种管理模式,相对于传统的管理模式来说是一个新的尝试,它一方面可以提高对辖区的控制力,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巡查人员的责任心。原来城市管理的划分方法由于是按照组划分,共同管理一个区域,这样每个人都可以管、每个人也都可以不管,引起推诿扯皮现象。而通过“网

格化管理”按人划分,将辖区内的经济主体分配到了每个人的身上,责任也就相应落到个人身上。

地理信息技术融入城市网格化管理,是网格化管理探索道路上的一个飞跃。城市中的每个网格都具有确切的地理位置,采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地理空间定位技术、城市部件地理编码技术、GPS跟踪技术等信息技术,通过再造城市管理流程,结合一定的监督机制,使得城市的“管”与“督”在一个平台上完成。这样,巡查员在自己的“责任田”上发现问题,立即可以反映到指挥中心,由指挥中心确定任务的归属、分派任务,从问题的发现到问题的解决,一气呵成,办事效率大大提高。

然而,目前城市网格化管理仍存在如下问题:

(一)侧重静态城市部件的管理,对动态发生的城市事件尚未提出较好的解决方案。目前的网格化管理思路中,针对井盖丢失、水管漏水等具有固定位置的城市部件异常已经提出了较成熟的解决办法,而对于治安事件、交通事故等发生地点不确定的城市事件,如何将这类事件纳入到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中,是一个值得探索的问题。

(二)侧重城市建成区的管理,对于城乡结合部、城镇、甚至乡村,网格化管理如何发挥作用是一个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课题。

2.1.2问卷调查与集中座谈会

2.1.2.1 集中座谈会

根据国内政府信息化管理的现状与发展趋势,通过与民政、文明办等委办局的相关人员举行集中座谈会,启发相关人员对政府信息化管理的认识,以便各委办局针对部门业务提出城市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的需求。(调研结果见附件)

2.2 调研数据情况分析

2.2.1事件处理中使用的数据详细内容

大部分城市事件的处理过程需要查阅、参照、使用大量的相关信息,这些信

息在计算机系统中称为数据。据调查,城市管理中常用的数据有:

1)地图数据。

地图数据中主要包括水系、道路、标志性建筑物、桥梁、房屋(居民地)等要素,建立详细的地图数据,可以为城市事件提供地理空间定位框架,使专业部门迅速定位事件发生地点,并对事件做出处理。

2)城市部件数据。

城市部件数据指的是城市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绿化设施、环卫设施等城市设施的空间位置、属性信息等。一般事件、包括部分紧急事件的发生与城市设施相关,如交通指示牌的损坏、公共场所座椅桌椅的维护等,城市设施管理与维护是城市综合管理的重要内容。

2.2.2目前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管理需要的参考数据不齐全

◆信息不及时,事件处理被动后置

◆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

2.3 对城市管理的理解

从性质上说,城市管理的主要工作是处理两大类事件:事件驱动型事件和事务驱动型事件。事务驱动型事件是指政府部门日常工作所处理的业务。一般来说,事务驱动型事件是老百姓主动找政府部门提出办理事件的需要,政府部门受理后经过一定的办事流程,然后给老百姓答复的过程。例如建设用地审批就是典型的事务驱动型事件。相对地,事件驱动型是针对城市中发生的事件,政府相关部门拿出相应的处理措施进行处理的过程。事件驱动最大的特点是:所处理的事件在公共领域发生,不属于某个特定的个人或团体,但是又对城市的健康运行产生不良作用,因此事件的发生需要政府部门主动去发现、去处理。城镇综合管理信息

系统是针对处理事件驱动型城市事件而研究开发的一个信息处理系统。

图2-2 对城市管理的理解

事件驱动型事件又可以分为常规事件和突发事件两个部分,其中常规事件包括公用设施、交通设施、环卫设施、绿化设施、房屋土地损坏等事件,突发事件包括自然灾难、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

2.4 城镇管理信息系统建设面临的问题

2.4.1基础地理空间数据库建设方面

目前,******信息资源平台已经基本建立了空间地理数据库、人口数据库、基本单位(含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数据库与宏观经济数据库。其中空间地理数据库包括******1:1万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包括行政区划、道路、水系等要素)和1:1万正射影像数据。但是,随着卫星城市建设的发展,需要高精度的覆盖整个的城市基础空间数据(如:1:2000 基础地形数据和正射影像数据)才能满足现代化城市管理的要求,也是建设基于信息资源平台的城市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数据资源。因此高精度空间数据的获取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

要实现对城市管理空间细化和管理对象的精确定位,必须构建详细的城市部件数据库。目前******并没有建立相应的城市部件数据库,而该数据的获取需要

实地调查要花费相当的人力物力,这也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

2.4.2政府管理体制方面

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城市管理滞后几乎成为各个国家、各个城市的共性问题,主要是信息不及时,管理被动后置;政府管理缺位,专业管理部门职责不明,条块分割,多头管理,职能交叉;管理方式粗放,习惯于突击式、运动式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评价机制等。

2.4.3思想观念和认识水平方面

◆个别部门认识不够,缺乏紧迫感,把信息化工作当作“一把手”工程来抓尚

需加强;

◆个别部门的人员信息化意识淡薄;

◆在资源共享方面存在封闭、垄断的思想观念。

2.4.4信息化软环境滞后于信息化建设进程

◆缺少科学的城市管理机制;

◆相关的政策法规和标准尚不完善;

◆缺少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

◆缺乏信息共享、数据维护的机制和法规。

3本系统建设的目标与原则

3.1 系统建设的目标

基于信息资源平台的区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目标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3.1.1第一阶段目标

城市管理以卫星城()为建设对象,完成种类数据建库,初步建立社区管理信息化模式,集成公安、交通、水务、林业等各专业指挥中心,为城市突发应急指挥系统打下基础。农村管理以全市推广的农村管理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实现包括六项任务在内的行政村管理信息化模式。预计到200*年*月底完成。具体如下:

3.1.2第二阶段目标

积累开发和管理经验,将城市的社区管理信息化模式推广到***地区,重点建立数字化社区。农村的行政村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将农村管理中的所有项目都纳入行政村管理信息化模式。初步建立城市突发应急指挥系统。预计到200*年底*月完成。

3.1.3第三阶段目标

实现城乡一体化管理,在全区范围内实现城市社区管理信息化和农村行政村管理信息化,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资源中心平台,集成区内各类资源数据库、网络资源和专业指挥中心,实现“平战结合”,平时突出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职能,有突发事件发生时完成应急指挥职能。预计到200*年*月完成。

3.2 系统建设的原则

原则之一:安全为先

在2001年6月份,国家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管理中心和中科院计算所在北京联合举办的“电子政务技术研讨会”中,各方面的专家们将电子政务系统的安全问题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是因为本系统涉及到很多党政机关的重要文件,其中有些涉及到国家安全。同时,政府是社会的协调管理机构,如果因为本系统瘫痪而造成业务流程的停顿,带来的损失和波及的范围也会非常巨大。

目前对于网络安全的问题,从技术层面上已经有了很多解决方案,虽然在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方面还需要继续努力,但是软件系统安全问题并不在于硬件设备,更需要受到关注的是公务员的安全意识和政府机构的内部安全机制。目前的安全隐患主要在于,一方面很多政府机构没有安装防火墙,或者安装以后不及时升级病毒库,这些做法都会把内网中流动的信息暴露在危险之中;另一方面,很多单位认为安全问题全部是来自外部的,殊不知在统计资料中,75%以上的安全问题是由组织内部人员引起的,所以建立完善的安全机制是非常必要的。

原则之二:实用为本

首先,“实用为本”是一种指导思想。一方面,该系统本身是一项浩大的系统工程,要求相当数额的投资;另一方面,降低运营成本是实施本项目建设的主要目的之一。如果大量针对软件项目的投资,不能得到经济节约的效果,那就失去了建立该项目的本来意义。要避免这种情况,就需要在系统建设之前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化资源。

其次,“实用为本”是一种工作方法。本系统是城市管理新机制和信息技术的结合,在实施的过程中,这两方面就表现为使用系统的公务员和开发系统的技术人员。如果这两方面的沟通发生问题,往往造成建好的系统不适合工作的需要,无法投入使用。这也是我国目前信息系统工作推进中的一个重要瓶颈。所以在实施信息系统工程的过程中,要始终本着“实用为本”的原则,强调开发方和用户方的沟通交流,认真进行需求分析,确保信息系统适合政务流程的需要。

原则之三:规范标准

为了确保系统的基础性,实现各类基础信息的共享,必须建立统一的标准和共同遵守的规范,使系统基础空间数据以及其他综合资源数据库能为政府各部门及社会各行各业所接受和使用。

数据分类与代码规范化

数据分类与代码的规范化是系统扩充联网、实现信息交流与数据共享的基础。

系统数据的分类与代码采用了国家标准并结合昌平地方的实际情况,并根据本系统内容和特点,制定扩充代码。

●数据库设计规范化

系统对空间数据库和属性数据库的结构和内容分别进行规范化设计。

●制图规范化

严格按照地形图图式制作线型和符号库,保证地形图的规范性和可视性。

●数据录入和质量检验规范化

数据录入规范化是数据库质量的保证。在本系统建设过程中,遵照统一制定的数字化规程、数据控制标准和精度要求,用全野外采集和扫描方式将规范化处理后的图件分别进行数字化录入、编辑并建立拓扑关系。数字化过程中的每一工序均需接受质量检验。

原则之四:经济可行

系统建设要求在实用的基础上做到最经济,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在硬件和软件配置、系统开发和数据库设计上应充分考虑在实现系统全部功能基础上尽量节约经济成本。软件选型经济实惠:选择性能价格比高的软件是系统建设经济的重要基础。系统数据建设成本低:系统所需要的空间数据格式符合面向对象空间数据库标准,系统属性数据符合关系数据标准,数据录入工具操作简便。系统开发成本低:系统技术方案可操作性强,系统所选择软件能充分实现功能,从而能缩短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系统维护成本低:系统的数据更新容易实现,软件升级成本低廉,系统升级扩展容易实现。

原则之五:前瞻开放

数据库技术与GIS 技术发展非常快,同时政府业务也在不断变化和调整,这就要求本系统的设计具有超前性,以便更好地处理因此引发的系统升级问题。系统设计应充分考虑这些方面的发展趋势,使系统具有较强的扩展能力,处于应用系统技术领先地位,确保系统能适应现代信息技术高速发展。

●充分考虑数据不断变化增加的需要:数据是本系统中最重要的基础,也

是系统生命力所在,数据管理是一个不断更新的过程,因此充分满足系统

不断更新的需要,是保证系统持续长久生命力的关键。

●充分考虑业务发展的需要:本系统面临的业务有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

系统在功能设计时必须考虑为业务的变化留有余地。系统必须具有较强的可扩展性和对需求变化的自适应能力,以适应业务管理内容和工作流程变化造成的系统需求的变化。

●充分考虑软硬件技术发展的需要:软件和硬件的更新升级非常快,系统必

须要具备前瞻性,以保证软硬件的升级不会给系统使用带来困难。

4系统建设已经具备的条件

******区委、区政府历来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区政府办公室内成立了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建立了区政务中心、网络平台和政府的门户网站(http://)。近年来,******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主要工作有:

4.1 网络建设

4.1.1基本完成全区基础物理网建设

4.1.2市政务办公专网建设

以******政务中心机房为市政务专网的一个重要节点,形成了市政务办公专网的环状网。全区信息化工作除实现区内各项综合建设外,另外一个重要组成就是与市里、中央相关部门的纵向业务系统建立。随着全市电子政务工作的推进,市政务专网的各项应用开始启动。接市委办公厅的机要专网已于2002年底开通使用;2003年与市政府办公厅联接的公文无纸化传输系统开通;与市便民电话中心联接的便民电话交办系统也已调试完成;与市人事局联接的工作居住证网上办证系统全面投入运行;与市公路局的IP视频系统传输已成功;与市计委、市统计局的数据采集和数据报送系统实现了二级传输;与市计生委的育龄妇女管理系统等。另外,与市规委、市水利局、市人事局、市计生委、市公路局、市发改委和市统计局的系统均已测通。今年全区信息化重点工作又安排了区地震办防震减灾信息指挥中心的建设;昌平园数据资源整合;区水资源局的市级试点工作;公安分局更换常住人口综合信息系统;教育网“校校通”工程等项目。

4.1.3完善网络安全系统工程

为保证区政务中心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在200*年重点解决了政务中心平台的网络安全问题,涉及到机房防雷,防火墙,入侵检测,漏洞扫描,防病毒和

数据备份。随着信息化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种不可预测的网络隐患会随时发生,网络安全将成为今后信息发展的重中之重。

4.2 办公系统建设

4.2.1区级办公自动化系统进入应用阶段

4.2.2交互式审批办公系统的开发

系统分三期进行开发,共开发了100个审批项目流程,后台数据存贮格式全部采用国际通用的XML格式,便于将来各系统开发时数据的共享。办事者可以通过网上办公系统实现对各委办局的各项事务查询、资料表格的下载、在线填写各类申请表格、网上递交委办局报批等便捷地网上办事服务,还可以随时上网查询办事结果及审批意见,并可根据审批意见修改后再次递交,直至通过。网上办事过程快速高效,有效地解除了办事者奔波劳累之苦,提高了政府职能部门的办事透明度和办事效率。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各审批项目的整合,重点开发了有限责任公司办事“一条龙”审批流程,企业和公众可以通过办事“一条龙”与政府部门直接办理有关事项,而不必知道每件事是哪些委办局办理,最大限度的方便用户。同时,对各有关部门所有审批人员进行了针对性的“一对一”使用培训,涉及全区36个委办局和各镇(街)有审批职能的单位初步实现了网上交互式办公。

4.3 信息资源平台(一期)建设

200*年*月,区信息办与北京超图地理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合作,启动了《******信息资源平台项目》一期工程的建设。项目历经需求调查、系统设计、系统开发、系统集成等阶段,已于200*年*月正式投入试运行。信息资源平台是我区信息化工作的基石,可以为各应用系统的开发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同时,******信息化工作下一步的实施应密切围绕信息资源平台开展,以达到逐步完善信息资源平台、最大程度共享信息资源的目的。目前,信息

资源平台已取得的成果包括:

4.3.1四大基础数据库建设

目前,******信息资源平台已经基本建立了空间地理数据库、人口数据库、基本单位(含法人单位与产业活动单位)数据库与宏观经济数据库。这四大数据库是国家电子政务建设所必需的基础性、战略性信息资源。

空间地理数据库包括******1:1万比例尺基础地形数据(包括行政区划、道路、水系等要素)和1:1万正射影像数据。

人口数据库以2000年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汇总数据为基础,包括概要、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死亡、迁移、住房、暂住等8大类,共计35张表1407个指标。

基本单位数据库包含全区7216个法人单位和767个产业活动单位的最新信息。

宏观经济数据库包括综合、农业、工业、商业、旅游、金融、教育、文化、司法、民政等16大类数据共计84张表2174个指标。

4.3.2数据交换平台

数据交换平台建设的目的是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数据共享。数据交换平台以******电子政务专网为脉络,以******信息办服务器为中心,以各委办局、村镇应用系统及相关数据库为分支。主要解决了数据的共享与交换和数据的安全性问题。数据交换平台的主要功能有:服务器端监听用户端信息并保存用户上传的数据、检索服务器上的数据集、上传共享的文件、从服务器下载文件。

4.3.3数据直报系统

数据直报系统是数据收集的一个重要工具,它不仅可以完成网络环境下的日常的数据采集工作,同时可以完成紧急情况下的数据收集任务。数据直报系统分为直报模板设计和数据上报两个部分。数据直报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设计数据直报模板、发布数据直报模板、用户获取数据直报模板、用户填写数据并将数据

上报到服务器。

4.3.4查询分析系统

查询分析系统围绕******人口、法人单位、宏观经济和空间地理信息四大数据库的整合、集成及应用开发进行构建,是一个集数据、软件和分析模型于一体的应用型软件产品。查询分析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以行政区划单元组织各类信息资源,实现了各种统计指标基于行政区划单元的统一管理,并以电子地图的形式查询统计数据和基于所选择的行政单元的统计数据制作专题地图,可以直观、形象地把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空间分布规律,为政府和企业的宏观管理与决策提供信息服务。

4.3.5信息发布系统

信息发布系统利用人口数据库、基本单位数据库、宏观经济数据库、空间地理数据库,基于******政务内网以Internet的形式向各委办局和相关专业人员发布有关的数据资料和信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