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加强教学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加强教学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加强教学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加强教学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加强教学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三、加强教学反思,提升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进行

有效的反思。只有教师具有内在的“自主发展”、“自

我提高”的心理需要,才能获得专业成长的心理支持

系统。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的专业素

养,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反思环境,营造良好的教学

反思氛围,以激发教师反思的积极性。

(一)树立教师的专业信念,养成反思习惯。教师

的专业意识信念即认识到教师是一个无可替代的专

业性职业,而作为一个专业,它必须具有特殊的、无可

替代的专业素养。“教师是‘朴素的’教育家,他们对各种教育教学问题都有自己的一套观念和看法,如关于

学习者和学习的信念、关于教学的信念、关于学科的

信念、关于学会教学的信念、关于自我的信念等。,.[31教师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专业人员,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反

思、探究和解决问题,反思探寻教育教学各因素之间

的关系,寻求教学问题的合理性解决以实现有效的教

学。有了专业意识,才能把自己的职业当做一个挑战

性的事业来做,才有探究反思的愿望、兴趣和热情。才

能在反思中关注教学中所发生的一切,发现教学中存

在的问题,并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教学反思本身就

是教学问题自我修复的过程,其经历越丰富越将成为

教师进行创造的积极力量,越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和自我效能感的培养,进而促进反思习惯的养成。

(二)加强理论学习,提高反思能力。教学反思以

改进实践为主要目的,是为了教学而反思教学,提高

教学质量。教学反思从根本上说并不是追求得出系

统的理论,而是借助已建立或获得的理论认识来分

析教学实践,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然而教学反思却

必须借助理论的指导,才能正确地分析教学中存在

的问题,制定解决问题、改进教学的方案。也只有具

备一定教育理论素养的教师,才能在教学反思中站

到一个更为广阔的理论背景基础上理解所遇问题的

性质、内涵和意义,才能更好地制定改进和提高教学

质量的方案。因此,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直接影响教

师的教学反思能力,“学会批判反思是个成人学习过

程”[41。所以,要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提高教师的理

论水平,以提高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进而提高教师

教学反思的合理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三)创设校园教学反思氛围,促进教师进行教

学反思。学校在创设“向45分钟要质量”的文化氛围

之时,已把教学反思视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因为教

学反思往往使得教师自觉自愿地进行研究性活动,

把自己的教学实践变成分析性实践。在反思教学中,

教师的视野会变得更为开阔,思维会变得更为敏捷,

掌握的专业技能会更为娴熟,进而成为批判反思型

教师。为此,学校领导首先要从教学反思的基本理念

出发,引导、开展教学反思,从各方面支持教师开展

的教学反思工作;其次,要建立教学反思的激励机

制,以财力、物力、评优和晋级等方面来奖励进行教

学反思并形成教研成果的教师,只有这样,才能真正

调动教师反思教学的积极性,从而促进教师专业技

能的提升。另一方面,教学反思还可以增强教师的

“职业道德感”为突破口。职业道德感通常以责任感

等来表现,是教师自觉进行教学反思的前提。一般来

说,缺乏职业道德感的教师,除非因教学上的失误迫

于外界压力,否则不会自觉地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5]

因此,必须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意识的培养,促进教

师进行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张立昌.自我实践反思是教师成长的重要途径[il.教育实践与研究,2001.

[2]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4]熊川武.反思性教学[M]止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5]}美)布普克菲尔德著,张伟译.批判反思型教师[M].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加强教学反思提高教师能力

田冬梅

(焦作建筑经济学校,河南焦作454000

四、养成教学反思的习惯

教师能力的提高建立在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反思基础

上,并逐渐积累教育经验的过程,这是一个漫长的、持续的

修炼过程。对于一位追求成功、善于反思的教师来说,每堂

课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要设置不同的情境,要面对学生的

不同反应,教学中的每次师生互动、教学冲突都会激发新的

思考和创造。因此,教师要养成对每堂课进行反思的习惯,而且将反思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做到教学前反思、教学中反思、教学后反思的有机结合。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有益的思维活动和再学习活动,

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过程离不开教学反思这一环节。不断

的反思会不断地出现新的困惑,“教然后而知困”,从而促使自己拜师求教,书海寻宝,使自己不断完善提高。

(三)强调教师自我反思的系统化、经常化

新手教师发展成长为具有实践智慧的优秀教师,需要

实践经验的积累、科学的自我反思及外部的支持与协助。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的一个最直接的办法,就是将优秀教师

所具有的把握教学常规和教学策略的知识,直接传授给新

教师。但是大量的缄默知识和实践智慧是无法陈述和传授的,它们集中表现在教育实践中。如教师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情势和新问题的能力,把

握教育时机、转化教育矛盾和冲突的机智,根据对象实际和面临的情境及时做出决策和选择、调节教育行为的魄力,使学生积极投人学习、追求创新、愿意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等。这些实践智慧,只有靠教师自己在日常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探索和创造才能获得。应按照奥思特曼等人提出的教师反思过程“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

概括—积极的验证”,来提高教师的反思能力,促进教师

自我成长。那么,教师应怎样对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反思呢?布鲁巴赫等人提出课后备课、反思日记、观摩分析、职业发展、行动研究等五种反思的方法和途径。教学反思的目的在于增加教师的理性自主,使教师对其实践信念和实践的

因果决定因素有更多的自我意识,从而使教师处于更多的

理性自我控制之下,摆脱外在无形有形的束缚,使教师的成长始终保持一种动态、开放、持续发展的状态。

4教学反思的方法

4.1瞬间反思

这种反思多发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瞬间发生的特点,带

有一种灵感突发的性质。如笔者在给学生讲医学生理学的通气血流比值时(指单位时间内肺泡内的氧气进人血液,由红细胞运输的量比关系)。讲完之后从学生疑惑不解的眼神中反馈出他们并未弄懂这一概念的信息。于是笔者灵机一动,用工人搬运传送带上的货物的量比关系(工人多了无货可搬,工人少了则会货物堆集)来比喻说明通气血流比值。学生听后豁然开

朗。

二、教学反思的特点

尽管关于“教学反思”的涵义的理解有着不同的

看法,但是我们可以对“教学反思”所具有的特点进行总结与分析:

(一)主体性

主体性是指教学方式、教学理念等是通过教师主

体认知加工而实现的,既有主体的认知因素的参与,也有非认知因素的参与。没有主体的参与,教学反思是不可能实现的。

(二)直觉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直觉是人们在长期实践经

验的基础上,对于特定对象进行深人探究、思索的过程。教学反思的直觉性是指教师在反思自己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思维飞跃,认识的顿悟,在顷刻之间就能对自己的教学情况作出优劣成败的判断。可以说,一位教师没有对教学的执着追求,没有对教学的积极反思,就不可能产生这种“直觉”和“顿悟”。(三)验证性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学反思,是教师

对自己的教学的重新审视,这必然包含着对反思内容进行验证。

(四)探索性与实践性

教学反思的过程其实就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

进行理性探索的过程,而探索的过程就是对自己的教学实践重新审视、重新理解、重新优化。因此,没有对实践的探索,就谈不上反思。

(五)发展性与创新性

教学反思的目的是教师通过不断地怀疑自己、否

定自己进而超越自己,为了更好地总结教学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一步步地从感性走向理性,从实践上升到理论,从经验上升到规律,从而达到“随心所欲不愈矩”的境界。而这个过程必然伴随着对反思对象的再认识和再创造。根据认识论原理,再认识和再创造的过程就是发展和创新的过程。因此,教学反思必然具有发展性和创新性。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内涵包括核心知识、核心能力、核心品质。“学生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在教育教学中贯穿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几处。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康健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六大素养。学校教育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途径主要有三个:一是构建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发展需求。二是改革课堂教学方法,通过课堂主阵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三是知行合一、综合实践,通过学生的自主体验增强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课堂教学能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通过学科教学以课堂为支撑点,通过学科知识兼顾在学生理解背诵和学生前期相关文化知识的搜集等,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典故、名人轶事、文化底蕴,增强文化自信,积淀人文知识,同时,引导学生用心去体会、用眼去看、用耳去听、动手去画,逐步培养审美情趣。活动中,孩子们创作了精美的手抄报、精美的绘画、精彩的文章,提升了心爱家乡的情怀,并在探寻古迹遗址、回想远古先民生活方式中培养关切人类生存、社会发展的大胸怀和大视野。 第二,课堂教学能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注重好奇心的保护,注重学生探究意识的激发。在课程实践中,我们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网络查询、询问亲朋、向老年人请教等方式,广博收集相关文化知识。让学生在暑假体验中走向大自然,走入田间体验农耕的辛劳;走进书籍体验科学的奥秘……用心观察大自然,让学生去体会、感悟、操作,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就更牢靠、更深刻。 第三,课堂教学能促进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性是人的根源属性,自主管理重在强调有用管理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我们在实践活动中突出学生的信息收集、知识整理和总结归纳意识,提高学生甄别信息真与伪、善与恶、美与丑的能力,自觉抵触网上不良信息的侵蚀。要求学生要善于反思、善于总结,根据

《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规范》课程教学大纲 Preschool Education 总学时:20 学分: 一、课程简介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师范类专业学生的必修教师教育类课之一,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偏重于研究师范生教师道德教育理论及其一般教育活动规律等问题,并在完成教师教育培养目标中起着重要作用。 2、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3、适用专业:师范类专业 4、课程修读条件:无 5、课程教学目的: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帮助学生理解、掌握《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与规范》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形成科学的教师职业道德观,形成从事中小学教师职业所必备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我国基础教育改革对新时代教师的职业道德要求。 二、教学基本要求或建议:本课程教学两条线并举,既突出理论性的学习,又加强实践性活动。以讲授法为主,注意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并结合运用讨论、读书指导等方法。 三、课程内容纲目及标准: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与高品质教师素质的养成 [教学目的] 理解道德、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概念;理解师德与教师素养的关系;了解新时代教师道德观的要求。 [教学重点与难点] 道德、职业道德、教师职业道德概念。 第一节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二节师德与教师素质的养成 第三节新时代与新的师德观 第二章中国师德教育的历程 [教学目的]理解中国古代和近代关于师德的论述;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师德教育的历程;。 [教学重点与难点]如何正确认识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师德教育的变化和发展。 第一节新中国成立之前师德教育的传统 第二节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师德教育的历程 第三节沉淀与反思 第三章国外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教学目的]了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关于师德规范的规定;了解美国、加拿大、德国和英国、日本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掌握通过比较后对我国师德教育的借鉴意义。 [教学重点与难点] 国别师德教育的比较和借鉴意义。 第一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国际机构关于师德规范的规定 第二节美国、加拿大师德教育的基本做法与经验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核心素养(通用版)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核心素养(通用版) Through the summary, we can fully and systematically understand the past work situation, and can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the past work. ( 工作总结 )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MZ-SN-0077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核心素养 (通用版)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课堂上的核心素养 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既然是培养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在课堂上通过课程改革,教学实践和进行教学评价时候,就应该以此为中心。具体而言,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落实途径: 一是通过课程改革落实核心素养。例如从教学目标的设定上来说,除了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之外,我们还要引导学生体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比如一年级下册,第一课春夏秋冬,从

知识上来讲,我们要求学生:1、认识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雨、阝”2个偏旁。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掌握“吹”“落”等动词和一对相反的词:“出”和“入”。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学生了解四季变化,感受不同季节的景色,能主动积累有关景色的词语,从心底去感受自然的美好,感受生活的美好。 二是通过教学实践落实核心素养。在组织教学上如何培养核心素养?比如在教授《我多想去看看》,我们引导学生体会两个城市截然不同的特色,以及两个小朋友想去对方的城市去看看的渴望之情后,我们就可以让学生想一想自己特别想去的地方,就引导孩子们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三是通过教育评价落实核心素养。在教学评价时,我们也要从多方面来进行评价,不仅考虑知识的掌握,比如现在的试题一些等开放性的题目,像我们期末考试听力部分,除了考察听力,对关键信息的提取,其实细心的同学会发现这些内容是节选自一些课外读物,也起到了推荐阅读的作用,如果孩子阅读量大的话,或许不用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时下谈论较多的一个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个具有一定造诣的教师,已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课堂教学具有自然的“艺术性”,能让听过其课的师生无一不深受其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所震撼与熏染。细加剖析,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考虑,是其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得到位。具体而言,其含义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把陈述性知识变成程序性知识,即让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培养了学生可以迁移的自主学习能力;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开拓进取、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 其实,关键是“如何教”的问题。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也是讨论太多的问题,似乎没有定型的答案,没有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供遵循。还是魏书生先生说的好,若你善于讲,就发挥讲的优势,若你善于启发学生自学,就引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总之,寻求你所擅长的高效做法。这篇文章里,我从常规的生态课堂教学入手,主要从分层设计、课堂操作、过程评价三个方面作一点说明,供大家参考。 一、分层设计 《礼记?学记》提出“学不躐等”,其含义有二:一是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和水平有差异,二是处于同一层次(水平)的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需要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和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处的层次,再有针对性地进行分层设计。 十一学校的做法是:第一,以入校前测的结果指导分层,印发《选课指导手册》,提出选课建议,实施“小班化”教学;第二,在起始年级配备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发现那棵树,即关注个体、张扬其个性。导师的三个基本功能是:学业指导、心理疏导、人生引导。 二、课堂操作 每一节课都要给学生自学方法的示范;各学科都要设计能让师生有共同收获、共同成长的活动。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研究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即通过设计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事实——概念——性质(关系)——结构(联系)——应用”的完整过程(以此为教学内容的明线),使学生完成“事实——方法——方法论——数学学科本质观”的超越(以此为暗线)。从数学学科的核心素养角度看,若要从事实到概念皆融“数学抽象”于其中,可通过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尽快进入状态,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从理解概念到明了性质,这一过程应使学生得到“数学推理”的基本训练,包括通过归纳推理发现性质,通过(逻辑)演绎推理证明性质;从明了性质到形成结构主要也是“数学推理”,因为这是建立相关知识的联系、形成结构功能良好、迁移能力强大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从理解概念、明了性质、形成结构到实践应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随时注重指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之外的问题,使学生得到“数学建模”的有效训练。 在上述几个步骤的关键处,应注意适时引导,加强“一般观念”的指导作用,如“如何思考”“如何发现”“从什么角度观察”;观察结构特征可从“数”“形”两个角度(静态)入手,若从动态角度入手,可改变目前问题的形式,进行等价转化后再让学生观察,进行必要的模式识别,学生往往会有新的发现,这时学生又可得到“直观想象”“数据分析”的训练。

中职德育课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教学大纲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程《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教学大纲课程名称:职业道德与就业创业指导总学时:36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属于公共必修课程;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适应毕业生“双项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形势,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进行就业与创业形势、就业与创业政策、职业理想、职业道德、择业观念、择业技巧、创业意识、创业心理、创业能力、创业基本程序、创业实务知识等方面教育的一门实践性课程。其任务是通过课堂教学和相应的实践活动,教育、启发、帮助、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社会,正确的认识自己、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和创业意识、了解就业创业、形势和就业、创业政策、掌握就业、创业技巧,增强承受挫折和竞争的能力,培养具有崇高的社会道德观念尤其是职业道德观念和掌握过硬专业技能的智能型、复合型和社

会型技术人才。二、课程的内容、要求课程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部分第一章就业与创业的形式和政策第二章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本课程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确学好本课程的目的、意义。教学主要内容:一、概述 1、什么是就业 2、什么是创业 3、什么是就业与创业指导二、《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性质、任务和主要内容1、《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性质2、《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任务3、《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三、开设《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的意义 1、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国家就业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 2、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 3、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促进学校与社会的沟通与联系 4、就业与创业指导工作关系到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四、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 1、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和劳动者2、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数学核心素养活动反思

数学核心素养活动反思 胡德旺 听了数学核心素养知识的讲解,获益匪浅,使我认识到时代在不断进步,社会在不停的前行。脚踏实地做教育的同时也应仰望星空看发展,跟上当下教育理念,跟上教育步伐,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真正体 现核心素养的价值?在自己的课堂上实现核心素养的基本 要求?反思如下: 通过培训,让我深刻地认识到 1、把枯燥的数学计算上得更有趣,更灵活,更能益于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数学本身就是枯燥的,而小学生学习,练习运算最现实的内驱力就是兴趣,所以我们必须采取创设一些生活情境,或游戏,把计算与生活等更好地应用起来,寓教于乐,学生会全身心地投入,切实提高兴趣,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乐趣事。 2、在课堂上作好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 学生在课堂上是学习的主人,我们应该把更我的尝试的机会还给学生,让学生亲身去经历整个探究过程,让学生课堂上去做,去想,去说,去发现,去总结,而老师只做为一个适时的点拨者,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功和乐趣,更愿意投入和参与的学习中,真正做课堂上的主宰者。

3、计算教学在教学中要既重视算理,又要重视算法的教学 教学中要让学生理解计算的原理,理解法则的合理性。不应要求学生死记更背计算法则,宜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要点,再通过适当的练习进行巩固。 4、重视良好运算习惯的培养 好习惯,益终生,小学生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养成教育,在计算方面:如看清数字与运算符号,认真抄写,细心计算,自觉检查等这些习惯的养成,有助于克服粗心,提高运算的正确性和效率。特别是发现学生错误后,我们应让学生分析错误原因,对症下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5、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正确运用于教学之中。 在数的运算教学中运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数形结合,数学模型、转化、推理、符号化、类比、方程和函数等思想方法,作为老师的我们必须深入钻研教材,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制定合理目标,科学设计过程,科学引导和训练海陆空生的数学思想方法,并及时总结,体会到数学思想方法在计算中的应用。 在今后的日子里,我将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教育改革的新方向,不断地学习理论知识,用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把科研和教学结合起来,做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的教师,使自己具有所教学知识方面的前瞻性。

领导干部在“严以修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领导干部在严以修身方面存在的问题及 解决对策 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作为一名领导干部,首先要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正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所以为官者要做到以德为先,修身养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更好地治国、平天下,进而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对于为官者而言,严以修身是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基础,是做到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根本。习近平同志指出,严以修身,就是要加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觉远离低级趣味,自觉抵制歪风邪气。他强调,作风问题本质上是党性问题。抓作风建设,就要重点突出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加强道德修养。 一、严以修身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理想信念不够坚定,道德修养不到位。具体表现:认为只要自己的工作完成,在上班期间偶尔办私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有时在工作中存在不能舍弃自己的小利益,服务于单位的大利益,想在不损害个人利益的情况下兼顾集体利益;工作中认为只要差不多就行了,上级检查过了就可以了,没有想着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关心热爱来访群众方面不够仔细、耐心,平等对待每一位来访群众是做好管理工作的一个关键,但是,在工作中有时缺乏耐心,帮助他人,与他人谈心、交流、沟通的机会相比之下还是少了一些,下乡执法时候,执法态度有时候不好,不能心平气和的与服务对象沟通。 (二)理论学习不够,能力修养不到位。具体表现:有时候认为自己能力已经够好的了,当上领导了就没必要再学习了,平时学习也抓的不紧,认为管好干部就可以了;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研究专业少,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节,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思想和工作存在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站的不高,想的不远,导致工作中忽略细节问题,错误的认为只要工作干好,其他的都可以商量。 (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够,作风修养不到位。具体表现: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认为都是给一般干部用的,以找领导汇报工作、下乡、开会等为由,不做早操,上班迟到,下班早退,满足得过且过,不找事,不惹事,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缺乏干事创业激情;有些工作自己本来可以干,认为自己干丢人,交给干部去干;值班的时候以有工作要干为借口,有时候不来,认为只要干部在那就可以了,自己没必要去。 (四)党性修养不够,对党性观念认识不到位。具体表现:党性观念和宗旨意识淡薄。有的领导干部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淡漠,缺乏使命感,由于对上级精神领会不到位,贯彻执行中央方针政策和上级部门决策打折扣,常常以本部门、本单位利益甚至个人利益为本位;调研或到基层检查指导工作时走马观花,就调研而调研,没有把业务工作与基层站所工作有机结合,调研内容比较空乏;有的对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认识不够高,对群众服务不到位,对群众利益看的不重;有的领导干部认为党员学习没必要抓的很紧,只重视业务工作,对党建业务不重视,甚至觉得没必要,只要干好业务工作就可以了。 (五)对当前社会局势认识不够清楚,政治敏锐性不够强。具体表现:有的领导干部遇到问题就逃避,不能主动站出来解决问题,有的汉族领导干部由于对**反分裂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认识不足,在面对宗教事务管理方面存在不愿管、不敢管、不会管的现象,在处理这些问题时候总是抱着旁观的心态,在敏感节点;有的领导干部对家人、亲友和身边工作人员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观念模糊、对影响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的话语等错误言行不教育、不说服、不纠正、随声附和。同时由于政策水平低、认识不全面,遇到这种现象时不知道该如何处理。对个别干部民族情绪比较强的问题不够重视,甚至个别领导强调本民族的利益,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核心素养的培 养 “学科核心素养”是时下谈论较多的一个词,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一个具有一定造诣的教师,已然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其课堂教学具有自然的“艺术性”,能让听过其课的师生无一不深受其人格魅力和教学艺术所震撼与 熏染。细加剖析,这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仅就从“核心素养”的角度考虑,是其对学生 “核心素养”的培养落实得到位。具体而言,其含义有二:一是帮助学生把陈述性知识变成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即让学生掌握了分析问题、性知识,培养了学生可以迁移的自主学习让学生充分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二是在师生共同的活动过程中,能力;有效地锻炼了学生开拓进取、知难而进的意志品质。”的问题。这是一个极为现实的问题,也是讨论太多的问题,似乎“如何教其实,关键是还是魏书生先生说的好,没有定型的答案,没有固定的课堂教学模式可供遵循。若你善于讲,就发挥讲的优势,若你善于启发学生自学,就引导学生自学的方法,总之,寻求你所擅长的高效做法。这篇文章里,我从常规的生

态课堂教学入手,主要从分层设计、课堂操作、过程评价三个方面作一点说明,供大家参考。一、分层设计”,其含义有二:一是不同学生已有的知识层次和水平有“学不躐等?《礼记学记》提出 二是处于同一层次差异,的学生在不同成长阶段需要施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水平) 再有针对教学方法。因此,我们需要充分了解不同学生和同一学生在不同阶段所处的层次, 性地进行分层设计。 十一学校的做法是:第一,以入校前测的结果指导分层,印发《选课指导手册》,提出 选课建议,实施“小班化”教学;第二,在起始年级配备导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指导—— 发现那棵树,即关注个体、张扬其个性。导师的三个基本功能是:学业指导、心理疏导、人 生引导。 二、课堂操作 每一节课都要给学生自学方法的示范;各学科都要设计能让师生有共同收获、共同成长 的活动。例如,在数学课堂上,可以为学生构建一个研究数学对象的基本套路,即通过设计 “事实——概念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性质(关系)

职业道德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德育课程,旨在对学生进行 职业道德教育与职业指导。其任务是使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了解职业、了解自已,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掌握职业道德基本规范,以及职业道德行为养成的途径,陶冶高尚的职业道德情操;形成依法就业、竞争上岗等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学会依据社会发展、职业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方法;增强提高自身全面素质、自主择业、立业创业的自觉性。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1?教育学生了解职业、职业素质、职业道德、职业个性、职业选择、职业理想的基本知识与要求。 2?指导学生提高职业道德实践能力,根据市场需求自主择业。立业创业能力、依法从业能力、职业生涯设计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初步养成适应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激发学生提高全面素质的自觉性。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介绍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课的主要内容和学习方法,懂得学习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学习热情。 (一)职业及职业素质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职业、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正确认识所学专业以及专业与职业的关系,热爱所学专业,激发学习热情,培育职业意识;使学生了解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素质的要求,认识提高自己职业素质的重要性。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职业的产生、演变和职业的多样性;了解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理解本专业的社会意义及其与相关职业群的关系;理解“行行出状元”的道理;识记职业素质。 运用:举例说明社会职业的多样性,分析各种职业都是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部分;分析本专业所对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举例说明所学专业可以取得哪些职业资格证书和这些证书对求职择业的意义;举例说明职业素质各构成要素在人的一生发展中的作用。 教学内容 1?职业与职业演变 (1)职业 职业的内涵。

学习核心素养反思

学习核心素养反思 一、对核心素养的认识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的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一名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是对教育方针中所确定的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细化,与我们以前所倡导的素质教育有着内在的一致性,是对素质教育在新时期的深化。 我们以前一直提倡素质教育,强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学的特长发展”。素质教育改变了“以分数论英雄”的教育方式,转向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培养各种社会需要的人才起到了促进的作用。而素质的培养是在学生“有天分”的基础上。“素养”概念的提出,更多的是关注学生在后天中、长期实践中养成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经过努力养成好的习惯、能力等。这与我们学校的《新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处,都强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积极的学习态度、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核心素养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文化基础表现为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自主发展表现为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社会参与表现为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从文化基础可以看出,它更加关注学生知识积累的宽度和厚度,使学生积累丰厚的文化底蕴,

从而形成正确、科学、积极向上的人生观,这也是一个人幸福生活的前提条件。自主发展方面更多的强调学生的学习发展意识,能够自主学习,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追求健康、快乐、精彩的人生。社会参与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担当能力,一个有担当的人,才能爱国、爱集体、爱家,才能勇于为社会做贡献,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作为教师的我们,以后在工作中怎么做呢?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由此可见,教学活动中只有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才能使其自然而愉快的接受知识,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才能得以提升。 2、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只是代表着学生愿意去学,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采用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来帮助学生更好地走进文本、广泛阅读、积累,最终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 3、读名家名著,写读书笔记。一个人的素养的高低,关键在于个人对文化主动积淀的厚实程度。“腹有诗书气自华”,当知识积淀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在人身上形成一种富有个性的文化底蕴。 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一项长期的过程,而且还有待于我们去实

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党课讲稿

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党课讲 稿 加强党员道德修养党课材料 教学对象:基层党员和干部; 教学目的:使学员懂得加强道德修养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 教学提示:可与本刊本期第一篇党课教材结合起来进行授课; 教学时间:1.5小时。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六次全体会议上郑重指出:“反腐倡廉抓源头,一定要把加强党员、干部的道德修养作为一个重点。”在今年的“两会”期间,他又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这些讲话,强调了道德建设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要性,强调了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在

道德建设中发挥模范作用的重要性,同时也为党员、干部加强道德修养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每一个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一定要把道德修养作为自己终身的课题,模范地实践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同时大力倡导共产主义道德,以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一、道德建设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板书) 什么是道德呢?一般认为,道德是调整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人不能离开群体而孤立地生活。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其行动必须顾及别人或自己所属群体的利益,否则就会引起纠纷或冲突。早在原始社会中,人们为了维护部落成员的共同利益,协调彼此的关系,就产生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调节个人行为的准则。遵守这些准则,便称之为“善”,就会受到舆论的赞许或使个人感到心安理得;否则,便称之为“恶”,就会受到周围人的谴责或使个人感到内疚而力求改正。这些由舆论力量与人们的“良心”所支持的行为规范及其施行的总和,就是道德。因此,也有人把道德定义为“风俗的统治”。 道德是一种社会现象,属于上层建筑,因此其内容不是一成不变的,相反总是随着社会经济基础的改变而改变,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社会里,尽管旧道德并没有完全退出历史

英语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Word版

英语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教学的改革总会立足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方面,核心素养的提出是进一步深化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深化课程改革的新航标。课堂是落实核心素养的主阵地,要实现核心素养的教学转化,课堂必须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育人”。如何在英语教学中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是每一位教师面临的新课题。作为教师,要注重提升自身英语素养,关注英语内容、英语教学理论、英语教学实践与英语核心素养的有机结合,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让我们的课堂真正有效的给学生提供能够脱颖而出的条件。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英语教学,要求教师要更新观念,培养并提升核心素养,不能依赖模仿、记忆,更需要理解、感悟,需要主动、自觉,将“学生为本”的理念与教学实际有机结合。具体在教学中落实核心素养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学中要整体把握英语课程。高中英语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要整体理解、整体掌握英语课程目标,整体认识英语课程内容结构,整体设计与实施教学。整体把握英语课堂可以凸显英语知识的脉络,抓住英语本质,弄清英语研究问题的方法。 二、从知识为中心的碎片化学习转向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深度学习的必然要求,更是实现核心素养英语转化的必然选择。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转变重知轻人的观念,抓住学生的认知障碍点、思维矛盾点、情感体验点和智慧生成点,引导学生开展基于问题解决的整体性学习,实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目中有人”是核心素养教学转化的前提。 三、注重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在英语课程目标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与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中,这也是关注的重点。学生面对问题化的学习内容,在教师引导下进行听、说、读、写、看等,积累英语活动经验,感悟到英语思想方法,切实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真理的科学精神。 四、在教学中要合理创设情境 ,“情境”包括实际情境、科学情境、英语情境、历史情境。教学中合理创设情境便于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和要完成的任务,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面向未来而化解问题的创新能力远比复制既往的知识更具建设性价值,强调个人在面对不可预测的复杂情境时,灵活“分析、推断和沟通”的创意能力,特别是基于独立人格、自由思考而做出自主判断、自主选择的发展性探究能力。基于英语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提供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自主探究感兴趣的现实问题,学生在这个探究的过程中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有助于他们在英语知识与其应用之间建立即

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在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是当前中国教育最关心的问题之一,福建师范大学教授余文森说:“任何学科都不是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是要同时指向人的精神、思想情感、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生成与提升。学科教学要有文化意义、思维意义、价值意义,即人的意义!”那么,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三个方面,六大指标,十八个基本点如何体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哪些是学生发展的数学核心素养?其实数学核心素养可以全体体现为《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十个核心词,即:创新意识、模型思想、数据分析意识、应用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当核心素养与我们的《课程标准》联系在一起的时候,我们一线的教师才有了“在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抓手。 接下来,我们思考“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一、注重课程开发,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及校本课程的开发都是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其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教师的联系最为密切。在开发校本课程时,我们本着渗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目的,就能开发出保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好课程。 二、以课堂教学为抓手,抓好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 任何教育理念最终都要通过课堂教学来实践。抓好课堂教学,落实学生核心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一是研读《课程标准》深刻理解《数学课程标准》中十个核心词的内涵。二是分析教材,了解到各册教材内容有哪些,甚至每册教材中的哪个知识点中渗透了什么数学核心素养。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这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课堂教学的方向指导。三是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探寻一种适应自己、适应学生,有助于提升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学习应该是主动的、有思维含量的,有生长点的,是可持续发展的。 三、多元评价,促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从某种角度讲,评价是行为的指挥棒。评价的指向直接会影响行为的改变。目前,我国高考制度发生了变化,随之我们的义务教育也会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因此,要想从根本上保证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评价方式就不可忽视。首先是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课堂教学应该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发展的教育形式。那么,我们在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关注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和对教材的把握、处理,而是要更多地对学生学习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客观、科学、激励性的评价。其次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下,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不能只指向结果,还应该重视其学习过程。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应该注重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师教学的过程中,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参加学习活动的兴趣和热情等。评价的方式必须是多元的,其目的是为了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让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感受。家长评、自己评、小组评、老师评,多方评价相结合才能更全面、更客观、更公正地对学生学习进行评价,才能更利于学生的发展。 总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既需要国家层面的顶层设计,又需要基层一线教师的教学落实。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需要我们的倾心、热心、尽心和责任心!

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doc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职业素养提升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学时:16学时 学分:1 适用专业: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任务 《职业素养提升》课程是为了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普遍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教育部“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文件精神,面向高职院校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公共基础课。 本课程旨在通过职业人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加强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使学生具备良好的职业人文素养和职业通用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在完成学校人――职业人――企业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被忽视,学生被直接从学校人培养成为了企业人,造成学生超过基本职业能力之外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的缺失和不健全,造成学校就业难和企业的担忧。为了全面培养综合职业能力,在发展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优势的基础上,针对企业的需求和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现状,开发了《职业素养》课程。《职业素养》课程能够为其它专业课程、培养专业素养提供有力支撑,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拥有良好的职业态度和持久的职业热情,该课程能够教育学生学会“做人” ,学会做一个“职业人” ,弥补学生社会能力及方法能力培养的缺失和不完善,最大限度地发挥校企合作优势,提高职业教育学生“零距离”就业能力,真正实现高职人文教育的培养目标。 三、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彻底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以讲授为途径、以考试为终点的局限,实施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素质为本位、以探究为途径、以综合考评为结果的教学理念和方法,还学生以教育主体的地位,引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和专业特色明确自己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能力和素质,通过亲身实践去主动验证所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模式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模式 当今的小学语文教学,语文素养的培养已占据着语文教育教学中核心的位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通过采用科学途径和有效的方法和措施,进而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能够循序渐进的形成一些惯有的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需要教师有良好的耐心给予学生必要的培养。 一、融洽课堂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课堂上巧用教学艺术,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学生体会到学习并不是艰辛的劳动,而是一种快乐,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在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不仅仅是单一知识的传递,同时也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语言上的沟通。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积极配合你的教学,融洽的课堂氛围能使学生在一种快乐下学到知识,达到课堂教学目的,轻松顺利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在教学中,教师尊重学生,爱护学生,用一种温情感化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中感受到爱和温暖,这样才能有效的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才能参与我们的教学,才能成为课堂中真正的合作者。教师要充分寻找学生的哪怕是一点点的进步,给予其鼓励,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会产生一种巨大的动力。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对于学生会感到无限的温暖和求知的兴趣,那么课堂效果以

及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 二、提升思维品质 在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课堂实践中,学习语文,除了达到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应用于学生与人交际的目的以外,我们决不能忽视的是语文教学对学生思维发展与品质形成起到的重要作用。语文在诸多学科当中,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发展起到的作用是最大的。例如,在《海上日出》教学中,教学中教师要利用多媒体课件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想象太阳、云的形状、色彩、亮度的变化,再让学生说说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最后云理解文中所描绘的景象,体会作者对海上日出景色的赞美之情,并从中爱到美的熏陶。 这样,引导学生美文美读,丰富内心体验,逐步提升人文素养。从语文学科的角度出发,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教会学生如何思考问题。这种思考的能力和优良的品质才是学生一生发展的核心,是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因此,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引导学生感知语文的深刻内涵,注重阅读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其中蕴含的精神实质,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三、培养积累习惯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学生养成良好

(完整版)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 养 教师如何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实施“尊重的教育”: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教育教学 在修订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标准时,我们将“双基”调整为“四基”,即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又提出了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因为基本活动经验非常重要,它包括思维的经验和活动的经验,其本质是会想问题、会做事情,而这些主要于积累。之所以提出基本思想,因为我们希望学生在获得一些基本概念、学会一些基本技能之外,能够培养思想方法。各个学科都有其基本思想,如数学的基本思想是抽象、推理、模型。 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最终要落在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所谓学科核心素养,就是指学科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一个人成功的基础,包括知识的掌握、思维方法和经验积累。其中思维方法主要包括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如数学学科主要培养的是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主要包括演绎和归纳。从思维训练的角度考虑,我们之前的教育,更多的是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而缺少归纳推理能力的培养,即缺少了通过条件预测结果、通过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培养,这对培养创新性人才是不利的。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把握知识本质、创设教学情境素养的形成,不是依赖单纯的课堂教学,而是依赖学生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不是依赖记忆与理解,而是依赖感悟与思维;它应该是日积月累的、自己思考的经验的积累。因此,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教师要抓住知识的本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在掌握所学知识技能的同时,感悟知识的本质,积累思维和实践的经验,形成和发展核心素养。 何谓知识的本质?比如:数学的思想不是靠讲解让学生理解的,而是靠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的。类似“除一个分数等于乘这个分数的倒数”这样的教学内容,教师不能仅仅只是通过一道例题告诉学生这个运算法则,而是要通过举例说明,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然后自己得出结论。 因此,对于很多问题,教师自己要先吃透,然后引导学生一起思考。真正本质的东西,是靠学生自己感悟得到的,否则他们记住的只是一大堆名词与概念,并且很快会被遗忘。我曾经梳理了小学数学中的30个本质问题,并写了《基本概念与运算法则—小学数学教学中的核心问题》这本书。我觉得,教师如果把这些核心问题都弄明白了,课就容易讲了。 我们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知识的本质。比如:对于“先乘除后加减”这个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悟,混合运算其实是在讲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故事,“先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

《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简介 本教材介绍有关职业、职业道德规范等知识,介绍职业生涯设计的具体方法,以及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意识的培养途径,引导学生重视个人职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的提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职业感情,培养责任意识、工作规范意识与质量意识、服务意识与沟通意识、团队合作意识、劳动关系与权益保护意识等。可供技工院校、职业技术学校、职业高中的师生使用。 二、本课程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作用和任务 近年来,我国就业形势严峻,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经涉及到社会的稳定问题,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教育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多次发问,要求将职业指导即职业发展教育课程作为教学计划的基础课程之一,并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职业指导课程包括两部分:一是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二是就业与创业技巧,这两部分教学内容密不可分。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是职业指导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任务就是,通过课程教学,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尽早进行职业发展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我、专业与职业特点,了解国家就业政策,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自觉实践职业道德规范,自觉培养服务、合作、质量、责任以及劳动维权等职业意识,提升个人的职业素养,最终实现顺利就业和个人的社会价值。 三、课程内容、课时和教学要求 (一)内容 1.职业与职业理想 任务1 培养职业兴趣

任务2 了解职业性格与职业性格发展 任务3 认识职业生涯设计 2.职业能力的培养 任务1 了解职业能力概念 任务2 认识认知职业资格认证制度 任务3 加强职业能力训练 3.职业道德的培养 任务1 了解职业道德的含义 任务2 了解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 任务3 了解各行业职业道德规范 任务4 养成职业道德行为 单元4 职业意识的培养 4. 培养责任意识 任务2 培养工作规范意识与质量意识 任务3 培养服务意识与沟通意识 任务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任务5 培养劳动关系与权益保护意识 5.社会实践 任务1 制定社会实践活动的计划 任务2 访问用人单位 任务3 访问校友 任务4 进行人才市场调查 任务5 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二)教学课时 总时数40学时,其中理论教学20学时; 实践教学20学时:实践教学分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 1.校内实训10学时:实习工厂实践4学时,模拟面试4学时,网络求职2学时; 2.校外实习10学时,一年级:社会实践4学时,二年级:走访校友或企业4学时,观摩招聘会或走访人才市场2学时)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反思)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 教学的核心是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制定 教学是一项有目的的理性行为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相应的学习结果根本:帮助学生学习 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的灵魂。 每一位教师对于培养什么人要有明确的正确的深刻的认识,真正理解什么是真正的“以人为本”,即不只是考虑学生一时的利益如考试成绩,而是立 足学生的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把握好一时与一世的关系,为孩子的一生一世 负责。 三、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内容确定 1、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 2、学科教学目标要直指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3、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必备品格。 4、能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概念是思维的单位。 5、学科核心概念理应成为教学的重点 四、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活动设计 教育教学一切为了学生发展,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中心,课堂上应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些都已经成为新课程背景下教学设计理念的共识。 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是当今世界学习研究的三大主题,是改变学生 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的一种途径。 五、基于核心素养的评价和作业设计 “评价”要回答“是否达成了既定目标”问题,是指依据学习目标,为 学生的学习活动持续地提供清晰反馈,帮助学生改进学习的过程。 评价和反馈意见需贯穿学习活动的始终,反馈意见要详细、具体,应能根据每 个操作给予持续性的辅导。 评价内容和方式指向学生的理解和思维,因此应制定并运用学习活动的 评价标准来评价学生的思维发展状况,评价学生学习的态度、过程表现与方法,使不同的学习个体都能够获得成功感。

新课标和核心素养(反思) (一)“活动型课堂”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落实学科核心素养行之有效的好模式。打造“活动型课堂”,要求学校变革政治学科课程结构,变革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将以往的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设计“内容化”,要求一线政治教师成为“活动型课程”的科学设计者、正确引导者、智慧组织者、坚定实施者。这是一个挑战。 (二)教师要转变观念,做学生成长的引路人。要引导学生深入了解与议题相关的实践问题,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感悟、发现、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和文化自信,最终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政治学科核心素养。 (三)选取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更贴近生活,更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选择的活动内容既可以是生活中人们关心的问题,如废旧电池回收利用、垃圾分类处理、食品安全、道路安全、居民搬迁、环境治理等话题,又可以是学生身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如在校园穿校服、校园建设及学生关心的其他学校管理制度等。 (四)课前要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全程要周密考虑。对课堂教学中即时生成的问题能够有效应对、机智灵活,从而增强活动型课堂的教学效果。那么,政治学科活动设计要遵循什么原则?我认为,学科活动一要体现经验性,让学生通过经验的获得重构知识;二要体现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精神,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体,而不是“被活动”;三要体现校本性,应该结合不同区域和环境的特点选择资源和组织活动;四要体现教育性,精心设计活动,在核心素养的目标下,结合学科内容和特点设计活动。 (五)注重课内外活动的一体化、系列化,使课内课外活动相互补充、相得益彰。今天,课程专家共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观点,就是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在学生动手实践、亲身活动中培养出来的,课堂上闭门造车无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推行在“做中学”。因此,根据新课标的规定,学生社会活动将首次纳入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必修课程,课时上占三分之一,这是一个亮点。 (六)形式可以更多样更丰富。围绕议题的课内活动可以采取表演小品、观看微电影、分析微课、模拟法庭、模拟联合国、辩论赛等多种形式;课外活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