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与辅导

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与辅导

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与辅导
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与辅导

高职院校学生择业就业心理问题的调适与辅导

摘要: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就业中容易产生自卑等心理问题,产生这些心理问题的因素有强烈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冲突等。可通过建立心理咨询服务机构,丰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开展择业、就业心理辅导等措施来解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为大学生择业就业服务。

关键词:高职院校;择业心理;调适

二十世纪末。我国高校毕业分配制度进行了重大改革,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方式由“统招统分”转变为“双向选择”。这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和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另一方面,也给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此外,高等教育连续大规模扩招,高校毕业生数量迅猛增加,也给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择业、就业带来了较大的影响。就业压力加大,导致一些学生因个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而产生了恐惧、焦虑等心理问题,引起了学校、社会及家长们的高度重视。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择业、就业心理问题

高职院校毕业生在择业、就业过程中,面对就业市场的困难,由于自身认识上的误区和经验不足,以及社会上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等原因,导致心理失衡,出现某些心理障碍或心理偏移。这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1择业、就业中的焦虑心理

面对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面对社会需求、个人意向、工作环境、有限的供职岗位等多种矛盾交织的现实,如何做出正确的抉择,如何面对被拒绝,是毕业生最感困惑的难题。这些难题会导致大学生产生焦虑心理。处于焦虑状态的学生,往往会出现情绪上紧张烦躁、心神不宁、意志消沉、萎靡不振等现象,这种过度或持久的焦虑体验,形成就业焦虑心理,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生活和就业。

2择业、就业中的依赖心理

在就业过程中,有些大学生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平时没有得到锻炼。因而导致在择业时主动参与意识和竞争意识缺乏,信心和勇气不足。不能很好地依据自身的优势做出合理的决策,而是根据父母和其他人的意见而进行取舍,表现出很强的依赖性和被动性。

3择业、就业中的自卑心理

近几年来,高职教育得到快速发展,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但由于受传统观念和学科本位教育的影响,加之高职录取分数线较低的现实,高职学生入学时普遍存在着自卑心理。自卑心理是一种轻视自己、低估自己的自我否定倾向。其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报告

作业二: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分析报告 调查目的: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了解到大学生对待就业问题的想法。 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 调查方法:在线问卷调查 现在大学生就业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率下降,就业问题比较突出。作为在校的大学生们,要想成功就业,就必须未雨绸缪,塑造正确的择业观,提早准备,化被动为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 一、调查对象构成 图1 图2 图3

图4 调查共回收了有效问卷100份。按性别构成看,其中男生答卷份占30%,女生答卷70%份(如图1);从家庭居住地情况看,城镇学生占39%,而农村学生占61%(如图2);从学历的分布上来看,8%为大专生,15%是重本,76%的是普通本科生(如图3);从专业构成看,管理类和经济类较多,分别占48%和23%,文史类占16%,工科类9%,其他专业占比较少可忽略不计(如图4)。 二、就业意向调查结果 (一)就业认知 问题5:您如何看待所学专业前景? 从这题的结果来看,由于调查对象来看本次调查学生多为经济类,管理类,工科类,说明这部分学生都认为自己专业一般往上,或较有前途。只有7%的同学认为自己的专业不够有前途。这说明在本次调查人群中专业问题并不是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原因。 问题6:您认为目前大学生就业形势?

47%的学生认为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43%的学生认为有点严峻;10%认为形势较好,就业相对容易。 总之从大学生的就业认知来看,我们发现虽然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都比较看好,但是他们对以后的就业还是不太乐观的,就业信心不足。 (二)毕业去向 问题7:您毕业后的意向是? 毕业去向方面,有53%的学生选择了就业,32%的学生选择了考研,出国的同学占6%,创业占3%,2%待就业,4%其他。该结果说明大部分人愿意就业和考研,其中就业人数最多。 问题8:您选择考研/博的原因是? 在选择考研的学生中,有40.82%的学生是为了更好的就业,28.57%的学生是为了避免就业压力,10.2%的学生是因为对知识的渴望,4.08%的学生是因为家长的要求,8.16%的学生是其他原因。这说明大多数考研的学生考研也是为了更好的就业或避免就业压力,总之就业问题还是大学生毕业后考虑的重点。 问题9:您有没有想过尝试一下自主创业?

学生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及辅导

学生常见行为与心理问题及辅导 中学生问题行为的产生,不仅有思想方面、品质方面、行为习惯方面及法制观念方面的原因,而且往往还伴有心理方面的原因。 那么,中学生有哪些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呢?(区别:发展性、适应性心理问题——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1、学习障碍 2、行为障碍 3、情绪障碍 4、人际交往障碍 5、青春期性心理障碍 6、人格障碍(个性障碍) 对这些常见的行为与心理问题应如何识别并加以初步的干预和辅导呢? 一、学习障碍 定义——一般是指中学生的学习困难严重到影响他们知识的获得,而这种困难又不是智力低下(智力障碍)所引起的。许多智力正常甚至是优秀的学生在学业成绩上表现极差,与其智商不相匹配。他们的问题是学习过程受到了妨碍,是某一特定学习能力(如记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的缺损,或者某一学科知识结构的残缺。其原因可能是遗传(生物)的,也可能是心理的,但就中学生而言,则大多是社会(家庭、学校)因素造成的。 例:一位高中生的自诉—— “我觉得最困难的是进入高中后,学习精力一直很难集中,非常敏感,一点小小的事情都要想上好久,以致于上课效率差,反应也越来越迟钝,思想浑浊,对学习渐渐失去了兴趣。有时候看到自己不会做的题目,同学都做出来了,就会极度的自卑和紧张。很难从中得以自拨。而且做事情的速度变得慢了。有时候一边做一件事,一边想一些锁事,到后来自己做错了也没有察觉。记忆力、视力都在不断下降……”值得注意的是学习障碍在许多时候还会引起人格上的偏差,并造成恶性循环—— 学习障碍(困难)的基本类型—— 前苏联学者卡尔梅科娃提出五种类型: 1、一般性学习落后(含入学学习适应良); 2、语言表达能力差; 3、数学成绩极差; 4、不遵守纪律; 5、学习活动偏离本人最佳点(动机水平低学 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能力低于实际可达水平/ 教师 要求高,学生努力超出极限/ 学习方法的缺陷,导 致潜能被压抑)。 中学生学习障碍的评估—— 1、是否来自心理方面的原因——某方面的认知 能力较差/ 某方面的学习技能未形成/知识结构有很多漏洞/ 情感和意志的缺陷/ 学习动机不强/ 学习行为习惯不良,等等。 2、是否来自生理方面的原因——体质弱/神经衰弱/ 视、听、发音器官发育不全等。 3、是否外部原因——缺少教师个别指导,缺乏情感及语言交流,家长和教师关心爱护不够,等等。 对学习障碍学生的辅导—— 学习困难是中学生种种心理和行为问题的主要成因之一,必须引起教师的高度重视。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案例心理剖析

[案例心理剖析]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分析与对策 09-04-18 作者:编辑:校方人员 摘要:大学生就业的“双向选择”制度代写论文,既给广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择业机会,又使他们面临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的择业过程必然会出现焦虑等各种心理问题和心理障碍。因此,大学生就业心理指导工作已成为高校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高校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对策;教育 一、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与障碍 1.大学生择业时常见的心理误区 (1)急功近利。这是大学生择业时最为常见、最难避免的一个心理误区。它是指大学生在择业时一味地追求那些经济收入丰厚、社会声望较高的职业和向往经济发达、生活环境优越地区的心理倾向。大学生择业的这一心理倾向,也为近年来诸多关于大学生择业行为的调查报告所证实。调查表明,大学生择业时选择的单位性质依次为外资企业(28.27%)、合资企业(13.84%)、事业单位(13.72%)、国有企业(13.6%)、党政机关(6.34%);大学生选择单位所在的地区依次为上海(32.25%)、北京(27.56%)、深圳(12.56%)、广州(6.85%)、大连(5.01%)。 首先,这些被大学生首选的地区的职业岗位毕竟有限,不可能满足大学生的普遍要求;其次,大学生的自身条件也各有差异。这些为大学生普遍向往的职业,却未必是自己成就一番事业的最佳选择。 (2)消极依赖。指大学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上、在面临择业竞争时,期盼依赖家人、亲朋好友、国家、学校和老师帮助的一种心理倾向。这一倾向与大学生的自身成长经历的局限性是分不开的。大学生毕竟只是经历了十几年的学习生涯,一直生活在象牙塔里,缺乏求职择业的经验,仅拥有较为简单的与家人、朋友、老师的社会关系。在突然要面对重大的人生选择时,就难免产生一定程度的依赖心理,但如果不设法消除这种依赖性,对大学生就业是十分有害的。 (3)情绪波动。大学生择业过程中在情绪上出现异常波动,较多的表现为焦虑、不安甚至抑郁等消极的情绪状态。一项大学生择业前情绪状态的调查研究表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给各辅导员

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今的大学生面临着学业、情感、自我认知、就业等多方面的巨大压力,而我校大学生又普遍存在对自身认识不足、自律性差等问题,他们在面对生活中的很多问题的时候可能就会存在更多的困惑和不稳定的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将直接影响学生的自身成长与未来发展。 辅导员是工作在我校第一线的学生管理人员,是高校思想工作的骨干力量。他们要伴随学生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是与学生接触多,交流多,对学生影响广泛的教育者之一,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质和知识水平对于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影响。下面将结合我校大学生的一些情况,介绍一些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从而使工作在一线的教育工作者——辅导员们与学生的接触过程中能够及时发现出现心理问题和心理危机的学生,加以干预。 其中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 1、环境适应问题。 在大一新生中较为常见,很多学生从小没有离开过家,第一次远离家乡,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和人群,会出现不适应的情况。而且有部分学生在家都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一下远离家人独立生活,在独立自理方面有所欠缺。主要表现为沉默寡言、不爱与人交往,显得孤僻、自卑,情绪比较低落、抑郁、焦虑、恐惧等,也会伴有身体上的不适,如食欲下降,睡眠障碍等。初期表现为对周围的事情和环境显的比较烦恼,社会行为退缩(不注意卫生、生活无规律、不与人说话等)。 2、学习问题。 大学的教育方法与以往中学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差异,上大学之前目标比较明确——高考,进入大学后,虽然我们学校是企业化管理,但对于学习的要求并不像高中一样,但由于大部分学生自律性不足,本身学习的兴趣不浓烈,进入校园后觉得没有学到自己想学的东西,与幻想中的大学学习生活有很大的落差。有些学生适应不了这种方式,会产生迷茫感。我校学生目前学习上的主要问题是学习目的不明确、动力不足、态度不好。主要表现为迟到早退旷课、上课不听讲、睡觉玩手机、抄袭作业、考试成绩不理想等现象。且多抱怨,认识不到自身的问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案例分析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现今的生活环境日益复杂,现代文明势不可挡的改变着人们的一切,孩子们在充分享受现代文明所带来的无限美丽的同时,也不得不忍受着心理健康的恶化。高楼林立,原本就显得狭小的空间变得更为拥挤;严实的铁门使孩子们失去了自由的活动空间;电脑时代的到来,使部分孩子沉浸于虚拟的时代之中而不能自拔。据资料10%—17%的中小学生心理异常。如果,教育者还一如既往地把目光定格在孩子的分数上,而忽视他们的心理健康,忽视其潜能的开发,忽视全面素质的培养,那么我们给予孩子的将不是理智的爱。 现代教育模式认为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更是塑造具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健全人格,夯实青少年幸福人生的基石。积极探索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时帮助青少年健康成长,也是一对一个性化辅导学校的责任和义务。 一般来说,个体从6、7岁到17、18岁称之为青少年期,这期间包括小学、初中、高中。随着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之间的不平衡,以及学业压力的增大和社会家庭环境的影响,使得青少年学生发展成长的环境日益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负面影响愈发严重。 依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际状况,身心发展及他们在现实中的学习、生活等方面心理问题的程度,常见的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考试焦虑、厌学、自卑、逆反心理、抗挫折能力差、异性交往问题等。 下面结合具体案例对这些心理问题的成因及辅导建议进行探讨: 一、考试焦虑情绪辅导 焦虑是指一种即将面临威胁性处境时的紧张、恐惧和不愉快的情绪反应,具有警戒性的适应反应。正常人在生活体验中几乎都有过这种及你和体验。 案例1:爱丽(化名)是市某中学的初三学生,从小成绩优异,可进入初三后成绩一降再降,由于一心想考重点高中,因此她一直都在紧张的压力状态下学习,总复习开始后,她每次拿到试卷,脑子里都一片空白,手脚发抖,手心冒汗。数理化公式忘得精光,以前会做的题现在也不会做了,“万一考不上重点高中,怎么对得起父母,自己也觉得没面子。”心理困惑,紧张。 负面情绪的背后往往有消极信念的支持,认知改变技术就是辅导者协助当事人,找到困扰自己的负性想法和信念。它是考试焦虑辅导的主要方法之一。我设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2011年关于贵州大学生择业倾向调查报告 引言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不久以后即将踏入社会,开始我们人生中的又一个旅程。走出校园,我们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择业。随着社会的发展,择业已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严峻问题。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应该根据每个人的潜能和特长来确定,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行业的更加细化,与此相对的职业也更加多样化,这一形势为具有不同潜能和特长的个人寻求更符合自身条件和兴趣的职业,创造了日益广阔的前景。因而,当代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要正确判断自己有哪些潜能和特长,找准定位,力求做到对号入座,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并在其中发挥自己的才能。随着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不断加大,社会各界特别是学术界加强了对大学生择业倾向的调查研究。我们通常所说的大学生择业倾向,主要是指大学生在选择职业时的期望或选择职业的标准,是大学生关于职业的发展可能性、职业的声望、职业的报酬和求职应付出的代价等方面的比较稳定的根本观点与看法,是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择业问题上的集中表现,也是大学生处理择业问题的总的态度和指导思想。 当代大学生在以择业为主体的姿态投身社会、选择理想职业的过程中,承受着日益沉重的择业压力 ,面临着日趋激烈的竞争挑战。“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的出现使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逐渐成为学校、家长及学者关注的话题,并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问题之一。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复杂的 ,而大学生的择业倾向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不仅冲击到中国经济,同时也影响到大学生就业。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一系列的措施开始实施以促进大学生就业。作为高校学生教育工作者,加强大学生就业教育,帮助大学生就业,责无旁贷。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综观近年来各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有些问题是值得注意和重视的,尤其突出的是毕业生的择业观念问题。有些毕业生总希望选择那些工资高、待遇好、离家近的大单位,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基层单位去工作。这种认识上的偏差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部分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有些职业空缺无法补充的状况。因此,树立合理的择业观、形成健康的择业心理对大学毕业生来说尤为重要。而就业指导工作无疑可以有效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一工作应提早进行,避免在毕业前才进行而产生不佳效果。通过对贵州大学生择业倾向的调查,初步掌握我校大学生对择业问题的看法与想法,找出其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我们这次对贵州大学生择业倾向的调查意义在于通过对在校大学生,从不同层面了解当前大学生的择业观和择业心理,分析影响大学生择业倾向的主要因素以及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条件,为自己在不久的将来择业做一定的准备,同时也希望在了解贵州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基础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端正自己和他人的择业倾向,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就业。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针对贵州大学全日制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学生问卷调查中涉及到工、文、理三个大类学科,包括多种专业的在校生。调查主要形式以问卷进行。共发放问卷150份,实际收回问卷140份。我们主要想通过调查了解这样几个问题:1、贵州大学生的择业的观念;2、对于将来就业的目的及其就业的取向;3、对就业单位的总体要求(包括工资期望值、福利等)4、正确分析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5、调查大学生在就业前的准备工作及其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浅谈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措施 摘要: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现,涉及到生活、学习、社交、恋爱、就业等方方面面。应采取多种方法解决,以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措施; 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迅速发展的阶段。在个体心理走向成熟而又尚未完全成熟的过渡时期,各种心理活动异常活跃,充满矛盾,而自我调节能力还不完,善再加上面对社会经济的转型、学习生活环境的变迁、人际关系的复杂化、毕业就业的竞争等一系列问题,许多大学生表现出不适应,甚至出现心理障碍、心理疾病。 近年来,在国内的大学校园里,休学、退学、自杀、犯罪等现象屡见不鲜,有心理障碍的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因此,对于高校来说,充分认识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采取积极措施加以有效防治是一项必然的选择。 一、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大学阶段是一个向成熟过渡的阶段,在此阶段中,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尚未稳定,心理表现比成人更为敏感复杂,受环境、情绪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引发许多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种: 1、环境变化引起的适应不良问题 大学生由于学习、生活环境的改变,往往容易出现矛盾、困惑心理。其中一部分学生表现出对现实的失落感。由于中学时学生对大学充满了憧憬,学生也将考大学作为惟一的和最终的目标来激励自己。但当跨入大学校园后,突然发现事实并非原来所想象,进而怀念起过去的中学生活。而且一部分学生发觉自己在高手如云的新集体里不适应。进入大学后,由原来依赖父母到相对自立的生活,心理上会产生一种孤独感。 2、异性交往引起的情感心理障碍问题 大学生性发育已经成熟,恋爱问题是不可避免的。由于大学生接受青春期教育不够且缺乏正确的引导,很多学生根本不懂什么是真正的爱情,还有些学生不能正确地处理好异性之间的交往和双方的感情问题,出现爱困惑、性困惑,少数学生还出现异常行为,有的因理解的恋爱观与现实的具体问题发生矛盾和冲突,便陷入痛苦、迷茫、消沉之中, 为情所困而不能自拔。 3、人际关系的困扰。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较为封闭,人际交往能力普遍较弱。进入大学后,如何与周围的同学友好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成为大学生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每个人待人接物的态度不同、个性特征不同,再加上青春期心理固有的闭锁、羞怯、敏感和冲动,都使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困难,从而产生困惑、焦虑等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冲突、交往恐怖、沟通不良。 4、学习负担引起的紧张焦虑问题 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习上的困难与挫折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最为显著的。由于大学学习与中学存在很大的不同,课业专业化、难度大、要求高,学习压力和竞争也相应增大,引起紧张焦虑。 5、求职择业方面引起的心理障碍问题 高校扩大招生圆了很多青年学子的大学梦,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就业的困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中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及对策 一、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认识 (一)国家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高度重视。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纲要”中提出了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加强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时代的呼唤,现实的需要,也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全新的课题。 1999年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实施途径、师资队伍、条件保障等提出了六条意见。 2002年9月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就我国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思想、原则、任务与目标、途径与方法、以及组织实施和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都作了明确规定,不仅具有较强的规范性,还具有可操作性。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容易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自我意识和升学就业等方面,遇到各种心理困惑和问题,影响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发展。在这种情形下,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二)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国与国的竞争将主要取决于人才的竞争。因此,各个国家的教育工作者,都必然要考虑面向21世纪教育怎么办?长期以来,关心中小学生成长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孩子的身体、学业成绩、思想品德问题上,而忽略了与每个中学生发展息息相关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 面对中小学生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从教育的角度看,我们的教育任务之一应注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就是说,对以往只注重学生的智力素质,体力素质和思想素质进行纠正。我们教育工作中,应认识到,心理素质是其它素质的中介,它包括认识、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品质。没有健康心理,人是不可能充分、全面发展的。心理素质不仅影响人的健康和寿命,还关系到人生的成败。不久前,有人曾预言心理疾病将是21 世纪之患。因此,心理素质是充分发掘和利用自己潜能创造人生、享受人生、提高生命价值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它与其它素质教育相互作用,相互渗透,共管一个整体系统中。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指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为了切实提高中学生的整体素质,特别是心理素质,认真研究和大力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三)健康的含义及标准 什么叫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身体缺陷和疾患,还要是有完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生理与心理都健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就是要使学生的心理功能正常,无障碍或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研报告

大学生择业倾向调研报告 李富强胡秋灵徐丹蕾邓小燕杨佳张林利摘要: 通过对大学生择业倾向的问题研究并编制调研问卷,进而分析大学生在择业倾向方面的特点。结果显示:(1)大学生普遍认为在现阶段金融危机影响下,就业情况比较困难。(2)不同性别大学生在价值观和择业倾向方面存在显著差异。(3)不同专业大学生在价值观和择业选择方面存在较大差距。(4)是否是独生子女在择业方面的选择存在显著差异。(5)在工作地的选择上有将近一半的学生选择了沿海城市,而对国家急需的偏远地区选择非常少。 关键词:择业价值倾向卡方检验 1999年,高校正式开始扩招。越来越多的人享受到父辈们享受不到的高等教育。兴奋之余,迷茫随之而生。受教育的人多了,机会仿佛并没有增加,每年的双选会似乎成了这一批人压在心头的大石头。根据教育部公布的资料,从2000年至2011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的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410万,495万,564万, 611万,,630万, 2011年的普通高校毕业生则达660万。从2000年首次超过100万到2011年的660万,11年间净增553多万毕业生。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就业率连年持续下滑,2001年6月毕业生一次就业率本科生就超过80%, 2002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到80%, 2003年就业率降为75%, 2004年73%,

2005年72. 6%,2007年72.6%,2008年不足70%。一增一减,这两组数字非常直观地告诉人们:大学生就业形势口前很严峻,且在今后若干几年将会持续严峻。 近年来,国内很多学者就大学生择业倾向和职业价值观进行了调查和研究。我们对当代大学生择业标准进行了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择业标准主要涉及工作发展前景、工资收入、个人潜能的发挥、住房、工作单位所在地、工作与所学专业的相关性、工作量以及个体兴趣等。在我们所做的研究中,将职业价值观概括为进取心、自主性、经济价值、声望和工作安定性等五种尺度‘其中,进取心是影响最大的因素’。 我们小组的研究试图了解西南大学北碚校区大学生择业倾向的影响因素,并编制大学生择业倾向调研问卷,对西南大学北碚校区的学生进行随机调查,为北碚校区大学生就业做出一定的指导意见。 (一)、研究方法 1、调查。本研究对西南大学北碚校区的学生进行了随机选取,对在校的12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此次调查有效回收问卷120份,其中女生102人,占85%,男生18人,占15%。 2、数据统计和处理,根据实验设计方案,我们运用统计和计数的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结果分析 1、大学生毕业后的方向。 以下是大学生对毕业后的方向的直方图从图表可以看出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关于大学生就业心理的调查报告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他的特殊之处在于承载社会、家长以及自身期望值的一种特殊群体。自我定位比较高,成才期望强,社会对其要求也很高,这使大学生面临很大的心理压力,不仅这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力度的逐步加大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原有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所形成的“统包统分”,“包当干部”的高校毕业生就业体制逐渐被“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择优录取”的新的就业制度所取代。同时,面对着国家大规模的高校扩招政策和每年庞大的高校求职大军,各高校毕业生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就业心理压力,在求职择业过程中表现出了种种消极心态。作为大四的学生,马上就要面对这些问题,对大学生毕业就业心理进行调查,有利于帮助我们缓解压力、解决问题。鉴此,我在校园内展开了关于就业心理情况的随机问卷调查。样本总量为200份,获得有效样本188份,有效问卷率为94.0%。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性别结构:男生占50%,女生占50%。 所在系别:XXXX系占50% ,XXX系占20% ,XXX系占15%。外语15%。 年级比例:大三占40%,大四占60%。 二、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为研究大学生目前的就业心理问题,并且分析其中的各类因素。通过一系列的研究与分析了解影响就业的心理因

素,并找出根源,及时调整不良的就业心态,帮助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 三、调查的结果 (一)大学生依赖心理严重 择业依赖心理,是指在择业中缺乏独立意识和自主承担责任的意识。形成择业依赖心理现象主要是由于个人独立决策能力不强,缺乏进取精神造成的。往往表现为不主动出击,消极逃避就业市场,抱等着、靠、要的依赖思想。调查结果显示有23%的大学生想依赖家人通融社会关系,试图通过关系就业;5%的大学生依赖老师、学校送工作上门,总念着“车到山前必有路”,天上也会掉馅饼,试图坐等着就业;即便有就业岗位选择的机会,也会向千里之外的家长寻求决策帮助,对职业左顾右盼,拿不定主意,以致贻误择业时机。(二)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很多学生对此表现出悲观情绪,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的大学生对就业形势表示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仅有的20.08%的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有42.96%的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有28.87%的毕业生明确表示“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有8.09%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 (三)外企是毕业生最青睐的就业单位 调查显示:有高达29.85%的毕业生表示会把外企作为自己就业

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心理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生理、心理和思想意识正处于逐步成熟的大学生而言,较之以往任何年龄阶段,更容易产生思想困惑和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表现是多样化的,这里仅就适应、人际交往、神经症问题等几个方面作初步探讨。 一、大学生活的适应问题 进入大学后,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学习方式、人际关系、个人角色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要求个体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在上述方面作出相应的调整、改变,以适应环境的变化。如果个体自身改变与环境变化脱节,就容易出现适应问题。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还会带来其他心理问题,影响大学期间乃至今后的学习与生活。 (一)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过程与容 西方一些研究者指出,大学新生要经过分离、过渡、融合三个阶段的洗礼,才能真正适应大学生活。分离是大学新生适应大学生活的起点。青少年中学毕业后选择了上大学,从离开家庭走进大学校园的那一天起,就意味着与家庭和昔日中学朋友的分离。分离意味着个体要重新定义与家庭和昔日朋友之间的关系。过渡是指新生适应新的自然的、社会的和精神的环境。融入指新生在新环境中形成了适当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建立新的社会网络。在以上三个阶段中,最为重要的是第二个阶段──过渡。因为分离事实上是由入学而客观造成的,而融入是适应的最终目的和结果,新生过渡期延续的时间长短以及他们在过渡期的状况直接影响这一结果。因此,对于新生适应的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过渡阶段。 王登峰、伯源认为新生适应的容包括三方面: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人际关系的改变,以及对自己认识的改变。为适应客观环境的改变,就要主动调节自己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学习方式,学会独立地面对生活,从学习、交友到衣食住行都要学会独立处理。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是对大学新生的又一考验,这既是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个体逐渐走向成熟和向成人转化的必要条件。大学生需要重新思考人际关系的涵,学习与不同性格的个体相处,掌握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化解人际冲突的技巧。大学新生的社会比较系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新的人际环境中,面临着重新认识自我和树立自我形象的重要问题。新的自我的确立应建立在对自己的客观认识与评价的基础之上,这一过程可能是缓慢的,很可能贯穿在整个大学生活之中,入学适应只是一个开端。 (二)影响新生入学适应的因素 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这一过程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大体可划分为两类:个体因素和环境因素。 1.个体因素 个体因素包括期待、应付策略、同一性形成等。大学新生在入学之前总会对未来的大学生活有一定的期待,这种期待会影响他们入学时的适应。许多新生入学之后,理想的期待与现实生活之间产生很大差异,这成为难以适应新生活的一个重要因素。一般来说,理想期待与现实状况的差距越大,个体的失落感也就越大。应对是个体在经受压力过程中帮助个体维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因素,是个体为减少忧郁或压力的认知或行为反应。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逐渐形成一些习惯性的应对方式,用来应对未来面临的压力情景。每个大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几方面

-----------------------------------精品考试资料---------------------学资学习网----------------------------------- 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几方面,具体有哪些表现?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如下: 在学习方面: (1)入学不适应。主要表现:对上学的态度消极。出现或多或少的学习困难。不能很好地与同学相处。缺乏责任感,经常扰乱集体的秩序。 (2)厌学。主要表现为:课堂学习、课外作业等学习活动完全处于消极被动状态。注意力分散,有意注意少,无意注意多,明显的分心状态。常常听课不专心、作业不用心、预复习无恒心,形成心不在焉的不良习惯。对学习不感兴趣,讨厌学习,他们往往一提到学习就心烦,对家长和教师有抵触情绪,学习成绩差。 (3)学习疲劳。学生年龄越小,越容易产生疲劳。 在情绪情感方面: (1)羞怯。主要表现:见到生人脸红,不爱说话,即使说话也慢声细语。 上课时不敢举手,不敢大声回答问题。参加活动时主动性不强,不敢带头或自愿去做某件事。 (2)焦虑。分离性焦虑。主要表现:不愿上学,不愿离开家长,担心家长出意外,担心自己走失或被拐走。考试焦虑:主要表现:怀疑自己的能力,缺乏自信。害怕考试,考试时过分紧张。

(3)易怒。主要表现:自我约束能力差,情绪不稳定。说话、做事好感情用事、不能理智地处理问题。遇事易冲动、任性。在困难面前,不能持乐观的态度。对符合自己心意的什么都好,遇到不顺心的事则怨气冲天,满腹牢骚。 (4)嫉妒心。主要表现:盲目骄傲,不愿意看到别人的长处和优点,常对别人挑剔和贬低。感情上自私,只要求老师对自己关心、重视,看到老师关心、重视别人,就生气,甚至怨恨别人。与同伴相处,喜欢显示自己,讥笑别人。发现比自己强的人或事,轻则有意视而不见,重则想破坏。 1 / 2 在行为方面: (1)说谎行为。主要表现:为了逃避惩罚或责任,故意说谎。为获得某些东西或荣誉而不惜说谎。 (2)攻击行为。主要表现:打人、骂人,欺侮弱小同学。占有欲、支配欲强,性情急躁。缺乏同情心和正常的人际感情。蛮横无理,粗暴的扰乱别人,甚至在课堂上做出各种小动作打扰同学。好主动出击、喜欢公开批评他人、好开别人玩笑、拒绝与自己不和的人交往、喜欢报复、易为小事发怒等。 (3)退缩行为。逃避、依赖、爱哭、不爱社交、自暴自弃等行为。在自我意识、意志品质方面: (1)自我评价能力较低。主要表现:缺乏自信;常常对自己不满;

(完整word版)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分析总结报告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本着一切从实际出发,文学院团委制作《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并面向2008级、2009级、2010级50名学生做了调查分析。通过调查问卷,我们发现: 一、当前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大学生存在就业困难,总的原因是高校毕业生总量逐年增长明显,就业市场需求却增长不快,导致今明两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前景不容乐观,形势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看法 据对50名大学生的调查表明:96%的被调查者认为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对就业前景感到悲观,只有少数的大学生不为自己的就业前景但忧,认为就业形势是正常的,竟争是必然的。 根据调查,个人能力不足已成为制约大学生就业的一个根本性问题。就业能力与一般意义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学生进入人才市场所需的社会实践能力、求职技巧等。此次问卷调查显示,高达46%的大学生将“缺乏社会经验”视为最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因素。有38%的学生表示个人能力不足而成为制约成功择业的首要问题,另有12%的学生认为求职技巧的缺失是求职过程中最为头痛的问题。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0%的在校生表示在校做兼职、家教或担任学生干部职务等是增加自身今后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而已踏上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则认为,在校生应该多进行与自己所学专业相关的社会

实践,那才是提高自己求职成功的最佳途径。这是在校大学生对社会实践存在的误区。 三、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离 调查中大学生大部分认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适应市场需,高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脱轨,以致大学毕业生就业时在选择单位与职业过程存在困难。从目前情况看,高校专业结构设置落后于市场发展。99年扩招使大学生数量急增,但扩招专业相对集中,高等教育大众化,但专业相对集中、促使某些专业人才供大于求,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存在一定困难。 四、大学生就业意向现状分析: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形势表示担忧,就业压力较大。据调查问卷的调查显示,有58%的大学生认为当前找工作困难较大;12%的大学生认为,无所谓;有20%的大学生对当前就业形势持乐观态度。6%的同学认为就业压力过大,毫无希望。 1、由于就业压力大, 30%的同学毕业打算考研究生,以此增加竞争力;24%的同学打算毕业就选择单位就业;8%的同学毕业打算主张自主创业;4%的同学毕业打算出国;14%的同学不知道如何选择;20%的同学毕业有其他打算。 2、在择业时,大家比较注重自己在单位的未来发展、并且要求职业符合自己的规划,大多数同学把就业看成一辈子的大事,认为“一次就业定终身”,精神负担很重,往往不能正确定位就业期望值 3、大家对薪水的要求较高,普遍希望在3000元以上,大多数同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zhp66999 10级被浏览2787次 2013.03.06 maaoye 采纳率:59% 10级 2013.03.06 一、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一)入学适应问题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对于部分心理发展迅速的学生,以及在幼儿园受到过入学准备教育儿童,他们能很快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但部分儿童则会出现适应不良现象。这种适应不良大多表现在:产生情绪障碍,如焦虑、不安、抑郁、害怕等;注意力不够集中,尔后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能约束自己,总是违反纪律等。一般经过几周的自我调节能够逐渐适应,少数学生可能会持续数月之久。通常个性内向、胆小、谨小慎微、急躁和情绪不稳定的学生容易出现入学适应不良。(二)学习方面的问题生理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是一项艰苦的脑力劳动。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中分数,给小学生造成严重的生理和心理压力。据辽宁教育研究院的一份统计资料显示,1995 年辽宁省中小学生课外作业量高于国家教委规定标准60% ,而许多家长还给子女开“小灶”,使学生夜读时间越来越长,多数城市有近70% 的中小学生睡眠时间不足9 小时。加之现有的教学内容偏难,对学生学习的自立性更是雪上加霜。在如此重压下,学生身心受到了极大损害。儿童年龄越小,学习过程中越容易产生疲劳,如果学生的学习持续时间过长,很容易造成学习疲劳,若学生长期处于疲劳状态,会使其视力下降,食欲不振,面色苍白,大脑供血不足,瞌睡,失眠,头热,脚冷等。在心理方面则会产生抑郁,烦躁,信心不足,记忆力减退,注意力难以集中,思维迟缓等现象。(三)厌学与逃学问题据调查,有厌学情绪的小学生占总数的5% ——10% 。这些小学生主要是对学习缺乏兴趣,学习比较吃力,导致长期跟不上进度,又缺乏赶上去的勇气和毅力,教师也没能及时地给予鼓励,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神不守舍;或者在下面偷偷看动画书或玩玩具;要么就在课堂上打瞌睡;或者干脆逃学、旷课,到处游玩。有些农村的孩子厌学情绪还得到家长的支持,干脆辍学在家,帮父母干活,做生意等。还有一些优等生,由于心理承受能力较差,一旦别人超过自己或自己的目标未达到,就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四)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人作为社会人,都有与人交往的需要,通过正常的人际交往、沟通,人就能获得正确合理的社会知识经验,同时获得生活学习的知心朋友,获得困难时的支持帮助者。而如果缺乏正常交往,就会使人无法满足依恋感,内心

大学生就业取向分析

关于大学生就业取向的分析 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该适应时代的需求。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要符合社会的实际需求。因此充分了解和把握我们当前的就业形势是理想就业、奋发创业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在就业的形势依然较为严峻,就业压力较大。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我国的人口基数大,就业的机制有待完善,需要就业的人数多,就业高峰持续时间长。自2003年以来,高校应届生数量以跳跃式幅度增长,2003年是1999年高校扩招后本科学生毕业的第一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数达到212万,比前一年增长46%,而到2010年更是高的630万比2003年翻几番了,“大众化教育”取代了“精英教育”。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的就业压力开始凸显 当今时代对人才的要求,虽然要求各种各样,但是最基本仍然是专业职业技能,可以说这是对每一个求职者最基本的要求,也是各种工作的最基本需要。因此,我们首要的任务仍然是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水平。现在我们所学的可能以后不能直接用到,但是大部分工作时的后续课程都需要现在的知识。 众所周知的,现在的用人单位除了看基本知识水平的同时,对综合能力的注意有很大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不再单单看文凭,很多时候要考虑应聘人的行政办事能力、人际关系处理能力以及是否取得其他职业资格证书等等。鉴于这种情况我们就不能单一的学习基本专业知识,要比较广泛的涉猎其他知识,例如,取得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努力拓展自己的见识和人际关系网。通过参加学生会和社团活动,培养一个良好的处理问题方式以及积极认真的工作态度,为以后的就业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进入二十一世纪,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飞速发展,社会日新月异。时代带给我们各种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也导致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的更高要求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70%的大学生对就业存在着以下想法: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记录

小学生常见心理问题辅导记录 时间:2008年3月 辅导主题:人际交往辅导——他不再胆怯了 案例介绍: 尹某,男,11岁,小学四年级学生,成绩很好,上等智商,性格内向,中等身材。在课堂一直不敢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一回答问题就脸红,胆颤心跳,担心回答不对。从小就胆小,独来独往,人际关系欠佳。集体活动很少参加。放学回家后,钻进房间,看电视、看书,再也不出门。 案例分析: 尹某的爸爸是一名建筑工人。尹某跟随爸爸来我市工作,今年才转到我校就读。尹某的爸爸一天忙到晚,尹某整天只能一人独自在家,缺乏父母的关心。因为尹某祖籍湖南,说的是普通话,同学们都不愿意和他交谈。父母又没有时间带他到公共场所,参加集体活动,造成了性格孤僻,胆怯的心理。于是不愿主动与人交往,对同学冷淡,不理采,好象比较高傲的样子,伙伴们也不敢与他接触,所以人际关系不佳。 辅导方法: 1、鼓励多与人交谈:做到有话就说,有事就谈。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多与老师交谈,说出自己的心理话,教师并与他制定出改变胆怯的心理计划。 2、引导交友:教师介绍班上性格外向、活跃、学习成绩很好的同学和他交朋友,让他们互相交谈,共同商讨解决胆怯的办法。 3、写观察日记:让尹某每天写一篇日记,把每天的所见所闻写下来,并且读给同学或家长听,让家长在日记后面签上家长意见,增强他的胆量。 4、参与课外活动:带他参与课外活动,并且让他担任一个角色。如由一个普通的参与者到当协助主持人,或者由协助主持人变为当主持人等,来参与组织展开活动。让他从不敢说到敢说,既增进了他与同学之间的友谊,也增长了智慧。 5、引导阅读:让尹某阅读课外书籍,每读一篇写下读后感,写完后,每天自己对着墙壁大声读两次,既充实了知识,也能够改变心理状态。 6、创造课堂发言的机会:上课时教师引导他回答问题,多给他说话机会,只要他稍微有一点进步,即时给予他肯定、表现,增加他的信心。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对策分析

行政管理专业学生就业心理调查报告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整个社会对高等学校毕业生的要求及一步扩大,但社会就业形势却日益严峻,为进一步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与就业心理,以利于高校改进教学方式,让本专业学生更好的适应当前环境,促进就业发展。我们北华大学09级行政管理2班的学生特组织本次调查,您也是我们的调查对,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完成问卷,谢谢您的合作。 就业形势与心理调查: 1.你的性别是: A.男(40%) B.女(60%) 2.你认为现在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严峻,就业难(40%) B.形势正常(30%) C.形势较好,就业正常(20%) D.不了解(10%) 3.你认为当前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是: A.缺乏实际技能与经验(50%)B,就业期望过高(30%)C.就业人数过多(10%)D.其他(10%) 4.请问你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A.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20%) B.先就业,后择业(40%) C.不就业,继续深造(30%) D.自主创业(10%) 5.当你选择工作时间,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 A.民营企业(20%) B.国营企业(40%) C.外资企业(30%) D.自主创业(10%) 6.你选择工作的首先考虑因素是: A.薪水(45%) B.地理因素(10%) C.行业前景(30%) D.个人喜好(15%) 7.如果你选择先工作的原因是: A.家庭贫困(40%) B.对考研没把握(20%) C.实现自我价值(20%) D.其他(20%) 8.你觉得毕业生应具备哪些素质: A.专业水平(40%) B.心理素质(10%) C.公关能力(20%) D.道德素质(30%) 9.在求职的过程中你会选择哪个途径: A.现场招聘会(70%) B.上网(10%) C.亲友介绍(10%) D.报刊(10%) 10.请问你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那些证书比较重要: A.英语四,六级证(30%) B.计算机等级证(30%) C.各种专业人员上岗证书(30%) D.体育文艺类获奖证书(10%) 11.你希望到哪工作: A.经济文化中心(60%) B.西部地区(5%) C.一般的城市(30%) D.出国(5%) 12.你对你的第一份工作的薪酬期望是多少: A.1500一下(10%) B.1500-2500(50%) C.2500-3500(30%) D.5000以上(10%) 调查报告 随着教育大众化和经济结构深化调整,大学生就业存在着大学毕业生与社会就业岗位之间供求数量、供求结构、预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论文针对这些矛盾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索,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近年来,经济结构转变、产业优化升级、全球化以及世界经济危机的出现,严重影响了我国的就业形势,特别是作为新增劳动力的青年的就业形势。据教育部估算,每年大学毕业生未能初次就业率在30%左右,2001年约34万人,2002年为37万人,2003年则是52万人,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为79万人,2006年达到90万人,2007年仍有大约144万的应届毕业生未能如期就业[1]。在面临就业和再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大学毕业生就业中的问题日益凸显出来 根据调查显示,大多数人认为就业形势严峻,就业难。也有不少人都不了解就业,还有就是教育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