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论文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论文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论文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论文

课程论文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市场分析

姓名:

指导教师:

学院:管理学院

专业:工商管理硕士

完成日期:2017.01.30

摘要

汽车产业上下游产业链长,产值高,带动就业能力强,对于国家经济建设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中国汽车业经过最近十几年的高速发展,有了长足进步,成为了一个汽车大国。2016年,汽车产销2811.88万辆和2802.82万辆,同比增长14.46%和13.65%。本文通过对我国汽车产业特征、结构、规模、销售数据等进行研究分析,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有了一个宏观的、基本的认识,对汽车市场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提出了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和对策。本文主要分为以下5个章节:

第一章:绪论,主要介绍本文的选题意义、本文的研究重点与方法,以及本文运用的主要理论。

第二章: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历史,本章通过产业向度、经济向度、文化向度多种不同角度详细介绍了中国汽车产业从无到有、从艰苦奋斗到飞速发展的曲折过程。

第三章: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描述了我国汽车产业规模,总结出我国汽车产业具有企业多、集群式发展、上下游产业链长和发展空间大等特征,并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总结了我国汽车产业所面临的环境。

第四章:中国汽车产业市场分析,这一部分主要通过数据分析了我国汽车产业的产品结构,阐明我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的基本形态为寡头垄断,存在着集中度不够等问题。还通过收集到的近年来汽车销售数据,总结了我国汽车市场的一些问题和特点,包括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增长情况、自主品牌与德、美、法、日、韩五大车系销量和市占率情况、分车型销售情况、

进出口情况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

第五章:中国汽车产业的问题与对策,本章主要通过对我国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总结了我国汽车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所面临的一些问题,并尝试给出应对对策。

关键词:汽车产业,发展现状,销量,市场分析

ABSTRACT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y of Automobile industry chain is long, the output value is high, the drive employment ability is strong, has the pivotal function to the national economy construction. After more than ten years of rapid development,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and become a big automobile country. 2016, car sales 28 million 118 thousand and 800 and 28 million 28 thousand and 200, an increase of 14.46% and 13.65%.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structure, scale, sales data, there is a macroscopic and basic understanding of the current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have a preliminary understanding of the automobile market,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faces. This paper is divided into the following 5 chapters:

The first chapter is the introduction, which main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his topic, the research emphases and methods, and the main theories used in this paper.

The second chapter: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this chapter through to the industrial and economic orientation, culture at different angles of various details of the China automobile industry from scratch, from hard work to the tortuous process of rapid development.

The third chapter: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describes the scale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summed up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has many enterprises, cluster development, the upstream and downstream industry chain length and the development of space and other features, and from the three aspects of politics, economy, culture, summed up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faces the environment.

The fourth chapter: the analysis of Chinese automobile industry market, this part mainly through the data analysis of the product structure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expounding the basic form of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is oligopoly, there exist problems such as lack of concentration. The collected in recent years, car sales data, summarizes some characteristics and problems of China's auto market in recent years, including China auto market sales growth, the independent brand and Germany and the United States, France, Japan and South Korea five series sales and market share, car sales, and import and export the development of new energy vehicles.

The fifth chapter: the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a automobile industry, this chapter mainly analysis the SWOT on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summarizes the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of China's automobile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problem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automobile industry, and try to give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automobile industry, development status, sales volume, market analysis

目录

摘要......................................................... I ABSTRACT ..................................................... III 目录.......................................................... V 第一章绪论. (1)

1.1 产业的定义 (1)

1.2 选题意义 (1)

1.3 研究方法 (2)

第二章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 (2)

2.1 民国时期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2)

2.2 新中国时期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4)

2.2.1 计划经济时期 (4)

2.2.2市场经济时期 (5)

第三章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7)

3.1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 (7)

3.2 中国汽车产业特征 (8)

3.2.1 企业数量多,集群式发展 (8)

3.2.2 产业关联度高 (10)

3.2.3 市场空间大 (10)

3.3 产业环境 (12)

3.3.1 政治政策环境 (12)

3.3.2 经济环境 (13)

3.3.2 文化环境 (14)

第四章中国汽车产业市场分析 (14)

4.1 中国汽车产业产品结构 (14)

4.2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结构 (16)

4.2.1基本形态——寡头垄断 (16)

4.2.2市场集中度 (16)

4.2.3 产品差别化 (18)

4.2.4 进入退出壁垒 (19)

4.3 中国汽车产业市场特点分析 (20)

4.3.1 市场总体分析 (20)

4.3.2 品牌及车系分析 (23)

4.3.3 细分车型分析 (24)

4.3.4 海外市场分析 (28)

4.3.5 新能源汽车市场分析 (30)

4.4 2017年中国汽车市场销量预测 (33)

第五章中国汽车产业的问题与对策 (34)

5.1 中国汽车产业SWOT分析 (34)

5.1.1 面临的优势: (34)

5.1.2 面临的劣势: (34)

5.1.3 面临的挑战: (37)

5.1.4 面临的机遇: (38)

5.2 应对策略 (39)

5.2.1国家出台积极地引导政策 (39)

5.2.2 企业需重视研发,开发新的市场 (39)

参考文献 (41)

致谢 (43)

第一章绪论

1.1 产业的定义

产业是一个常用的概念,也是一个较为模糊的概念。在汉语里与“工业”、“部门”、“行业”、“实业”等通用。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产业除特指工业外,可泛指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大至门类、部门,小至行业,从生产到流通、服务,以至文化、艺术、科技、教育等等,无所不包。简单地说,产业是指具有某类共同特性的企业集合。产业经济学作为应用经济学科,对产业概念的界定标准——类共同特征,是有选择性的。此时的“产业”含义是指生产同类产品,并具有密切替代关系的厂商在同一市场的集合。

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型经济学,以理论经济学为基础,研究产业经济活动的条件及其形成因素,阐述产业组织、产业结构、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探讨制定产业政策的理论和方法,指导国民经济中各产业的运行和发展,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又具有鲜明的实践性和应用性。

1.2 选题意义

众所周知,汽车是“改变世界的机器”和推进国民经济向前发展的“发动机”。汽车产业不仅上下流产业链长,而且还深入到工、农、商及军事等社会方方面面领域,它可以带动钢铁、冶金、橡胶、石化、塑料、玻璃、机械、电子、纺织等诸多相关联上下游产业,其产业链不仅延伸到维修服务业、商业、保险业、交通运输业及路桥建筑等许多工业、农业、军事以及民生民计相关行业,而且可以吸纳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形成相当庞大的生产规模和巨大的市场规模,创造巨量的产值、利润和税收,提供众多的就业岗位。汽车产业能否健康快速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制造业乃至全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

中国的汽车产业经过60余年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尤其最近十余年的时间更是保持飞跃式速度在发展,至今已是名副其实的汽车大国。2015年汽车产销量超过2450万辆,创全球历史新高,连续七年蝉联全球第一。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达到了73159.3亿元,实现利润总额6275.0亿元,利税总额9931.8亿元。

尽管如此,中国还不能称得上一个汽车强国,我们看到的中国汽车产业目前所取得成绩主要还是在中国本土市场上,中国企业的汽车产品目前在国际上竞争力还比较低,与欧美日韩等国家的汽车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水平、利润率上有着不小的差距。同时在本国内,不同时期在各种不同内外部环境下,汽车行业的发展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趋势。因此,通过对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历史进行回顾,通过汽车产业结构、经济指标、销售数据等不同角度的研究对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可以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进而对于汽车市场有一个较为准确的分析预测,有助于国家参考制定相关的产业引导政策,有助于企业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把握和判断。

1.3 研究方法

本文主要采用了列举法和比较分析法,通过国内汽车产业本身历年来的发展数据进行纵向比较,并与全球其他汽车大国主要是美国进行横向比较,可以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了解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程度。

本文数据来源主要来自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相关统计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年鉴及公报,部分数据来源于权威的数据分析机构。

第二章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

2.1 民国时期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汽车第一次进入中国是在1900年,匈牙利人李恩时(LEINZ)将两辆美式奥尔治摩

别尔牌汽车带到了上海,当时的上海租界工部局将这两辆车归到了马车类。后来随着城市里汽车渐渐增多,开始出现了一些汽车修理厂家和租车公司,这是中国最早的汽车产业。

在民国经济时期背景下,汽车产业有三种所有制构成:资本家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和在华外国资本所有制。资本家所有制是当时中国汽车产业的主体,这是因为当时国民政府并未对汽车产业发展作出全国性的统一规划,汽车租车业与整车及零配件制造业,多由民族资本家或各地方所辖工厂自行建立。

在雷斯斯的文章《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中提到:“中国第一辆自己制造的汽车诞生于1927年,在爱国将领张学良将军领导下,沈阳迫击炮厂聘请美籍技师并集中了300名汽车修理工,成功制造出一台载重汽车,并由张学良将军亲自命名为民生牌”。民生牌汽车的诞生轰动了中国,它可以认为是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幵端。此外还有1932年,在军阀阎锡山的支持下建立的西北实业公司汽车修理厂,制造成功了3台“山西”牌汽车。不过这些仅仅是试制,并没有投入大规模生产。

虽然当时国民政府并未统一全国的汽车产业,但以政府主导的汽车企业还是有一定的发展并且规模较大。如1936年,由时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的何应钦建立的“中国汽车制造公司”,在随后的3年多时间里,生产了2000多辆“中圆”牌柴油汽车,其产量与公司规模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

在华外国资本所有制在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史上所占成分较小,如将汽车带入中国的匈牙利人李恩时所创办的租车公司、日伪建立的华北自动车株式会社等,这些企业的建立不是为了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而是在华外国利益集团,为了挤压民族资本,赚取最大利益。这些企业在抗战胜利后,有的自行关闭,有的则被国民政府接收为我所用。如日伪建立的华北自动车株式会社天津南开工厂,在1945年11月被接收后,改为天津汽车制配厂。

民国时期汽车工业最早仅是一些汽配厂家,后期由一些资本家建立了一些汽车制造厂。由于没有完善的生产体系,工业生产水平落后,产销量极小。所以当时的汽车产业产值占经济总量的比值微乎其微。同吋,山于没有完整的销售体系,便谈不上竞争,民国时期,国家始终处于战乱状态,内战,抗战,解放战争,工业均不同程度的受战争影响。经济状况极度混乱,在解放战争后期己处于崩馈状态,在这种经济背景下,完善的市场经济竞争体制是不存在的,汽车产品主要是为少量外国人和权贵军阀所享有,此时的汽车产业只能算是萌芽期。

2.2 新中国时期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2.2.1 计划经济时期

建国后,中国的经济体制变为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在苏联老大哥的援助下,1953年第一汽车厂破土动工,标志着新中国汽车工业开始了初创期。在一汽建立3周年之际,伴随着第一辆仿前苏联吉斯150的著名的“解放”牌载重汽车驶下生产线,彻底结束了中国不能生产汽车的历史。

1958年,中国汽车年产量突破了一万辆,但同时中国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跃进运动,在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和本国国情的情况下,各地汽车工业项目盲目上马,导致大量重复建设。新建厂家又普遍存在规模小、技术含量低、质量差和成本高等严重问题,不仅难以促进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还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此时中苏关系也开始交恶,1960年,苏联单方面撤走了全部援华专家,我国正在建设的200多个项目陷入了停顿和半停顿的状态,给经济带来了严重困难。虽然一汽此时己建成投产,生产出仿制吉斯150的解放牌载重汽车,但由于前苏联撤走了在华专家和所有技术资料,从此便进入了艰难的自我探索、自主研发时期。

1964年开始筹建第二汽车制造厂,从当时的政治、军事和经济建设观点出发选择湖北省西北部山区(现今十堰市)建厂。全国相关行业大协作,从1966年幵始动工几十个工厂散布在山沟里。建设期间经过“文化大革命”,1978年开始批量投产。主要产品是中国人自己开发的载重5t的东风牌载货汽车,20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年产中型载货汽车10万辆以上的规模,成为国内生产规模最大的企业并且产品深受用户欢迎。第二汽车制造厂的工厂设计和工艺设计都是中国人自己完成的,98%的生产设备是国产设备,而且带动了后来一批二线汽车厂家包括北汽、南汽、上汽、天汽、沈汽、济汽、川汽等建成投产。这一时期开始了汽车产业的布局和分工的工作。第一汽车制造厂以载重卡车为主、兼顾高级轿车,也就是国家领导人专用的“红旗”牌。南京汽车制造厂主要生产轻型卡车,品牌很有吋代特点,叫“跃进牌”。北京汽车制造厂生产轻型越野车,著名的北京吉普BJ212就是这个厂的产品,起初供应军队,过一段时间后这种车开始供应地方,成为较贫困县的县团级干部的专用车,而上海汽车制造厂则得到了普及型轿车的生产权,随后的第二汽车制造厂则专门生产重型载重汽车。

这一阶段的汽车产品主要是轻、重型卡车,轿车大部分是作为是公务用车。由于受

文化大革命及大跃进的影响,我国处在闭关锁国之中。失去了学习先进技术、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大好时机,使我国的汽车工业逐渐被现代世界汽车工业抛在后面。而且产品结构不合理,只注重发展中型载货汽车,轻视轿车工业发展,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了后来我国轿车工业的整体水平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严重限制了汽车工业的整体平衡发展。

2.2.2市场经济时期

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大政方针,中国的汽车产业也迈入了市场经济时期。1979年4月后,国家确立了调整、整顿、改革、提闻的指导方针,随后国务院有关部门开始采取有效措施,已解决几十年来中国汽年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生产结构不合理、产品结构中一落后、更新换代缓慢、管理体制混乱等问题,重新组建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

一、中外合资汽车公司纷纷建立

1984年,第一家整车制造合资公司北京汽车工业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共同投资的北京吉普汽车有限公司诞生,这标志着汽车产业从此进入了对外幵放的发展阶段。1986年德国大众汽车集团与上海汽车工业公司合资成立了上海大众汽车公司,老“上海”牌停产,“桑塔纳”出现在中国百姓的视野中。数年后,大众集团的高端品牌“奥迪”进入中国,“官车”幵始了在中国的辉煌。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中国汽车工业逐渐加快了引进外国直接投资的进程,无论是整车生产,还是零部件的制造,都逐步走上了依靠引进外国投资及外国先进技术的成长轨道。

同时1984年,中央取消了县团级配用轿车的限制,轿车消费群体扩大到了整个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市场一下子火热起来。但此段时间公务用车仍是汽车的消费主体,只有一小部分有门路有钱的群体通过各种渠道获得了私人轿车。80年代中期中国汽车产业进行了一次激烈的讨论,其讨论的主题就是“中国要不要发展轿车工业,要不要发展轿车消费产业”,最后讨论的结果就是中国需要发展轿车产业,更需要建立轿车消费市场。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决定,在整个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历史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修正了几十年的“重卡轻轿”的发展方针,从此中国汽车产业幵始按照市场需求平衡发展。1986年3月,国家制订了“七五”发展规划,首次将汽车制造业列为国民经济重要的支柱产业,标志着中国汽车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994年7月,国家颁布了《中国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产业指导文件,对中国汽车产业

发展目标、产业组织方式、产业生产模式等规定,表明国家以法律形式明确了汽车产业的地位、作用和发展前景。在文件中国家鼓励支持一部分先富起来的人购买私人汽车,标志着从此以后汽车从公务用车时代进入了个人消费时代。

二、自主品牌高速发展时期

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国外的厂商陆续进入了中国市场,使得竞争进一步激烈;企业面临不得不降价的处境,处在亏损的边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汽车进口关税就一直在下调,这是履行WTO 的义务,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鼓励竞争,优化中国市场。

据国家统计局计算,2003年上半年汽车产业已经成为我国工业第五大支柱行业,位居通信设备、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力行业、黑色冶金行业和化工行业之后。

经过近20年的合资合作,中国汽车产业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并没有达到预期目标。越来越多的中国汽车企业尤其是大型汽车企业意识到,通过合资是不能获得核心技术和高价值自主品牌的,2004年国家颁布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支持自主品牌与自主创新技术的建立与发展。国内企业相继加大了核心技术的研发。同时,像奇瑞、吉利、比亚迪等民营企业和以华晨为代表的国有企业,在研发核心技术的同时,更加强了自主品牌的建设和巩固,“吉利”,“奇瑞”、“中华”、“比亚迪”等自主品牌产品已深入中国消费者内心,与外资品牌在中低端领域展开激烈竞争国内企业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新产品推出速度明显加快,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势头逐步展现。政府与产业界的努力已见成效,大型汽车集团纷纷制订了自主品牌的发展规划、新产品研制计划。一汽的“新红旗”、“奔腾”、上汽“荣威”等纷纷上市,并赢得了极高的口碑,另外,汽车关键技术的研发上,也取得了巨大进展,奇瑞研制出中国第一款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VT无极变数箱、华晨推出了自主研发的1.8T祸轮增压发动机、以及吉利的CVVT正时可变气门发动机等等,这标志便着我国汽车零部件研发能力已经开始与世界接轨。自主创新意识的增强与研发能力的提高,是这个时期最为显著的特点。中国汽车产业由吸引投资向自主创新研发方向转变,掌握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由品牌,尝试建立自己相对完善的自主研发体系和能力的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核心关键所在。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一举突破1000万辆,成为产销第一大国。

我国汽车年产量0到1万辆用了5年,从1万辆到10万辆用了13年,从10万辆到100万辆用了21年,从100万辆到1000万辆用了17年。这些数字的变化历程,体现出中国汽车工业越来越快的发展轨迹。年产第1000万辆汽车下线,既是辉煌时刻,又是腾飞起点。中国已经成为汽车大国但还不是强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还需

要不断调整优化汽车产业结构,健全完善汽车市场的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终实现汽车与环境的和谐发展。

第三章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3.1 中国汽车产业的规模

2014年,全国汽车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1.44%。单纯从我国汽车产业自身考虑,其对国民经济的贡献比较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比较有限。这主要是由汽车产业自身特点所致,有关学者指出,即便是汽车产业发达国家,其汽车产业增加值率也远远低于整个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其大部分的产值是在消耗其他部门产品的过程中转移过来的。虽然自身的增加值比率偏低,但对相关部门产品的大量的消耗,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2015年,全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3159.3亿元,同比增长4.7%,增幅同比减缓7.4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润总额6275.0亿元,同比增长1.7%,增幅同比回落16.2个百分点。累计实现利税总额9931.8亿元,同比增长2.9%,增幅同比回落11.1个百分点。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859.0亿元,同比增长14.2%,增幅同

比提升4.8个百分点。

纵观中国汽车制造业的发展历程来看,自从1953年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以来,中国汽车制造业经历了60多年的从无到有、从点到块,从块到面的成长与发展,目前已经形成了以6个主要汽车生产基地为核心,相关产业全覆盖的局面,一直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

3.2 中国汽车产业特征

3.2.1 企业数量多,集群式发展

中国汽车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在2008年突破1万家,从业人员也达到270万以上,截止2015年底,全国汽车行业共有14764家规模以上企业,其中整车生产企业170家(按集团口径计算是76家)。

产业集群是指在特定领域中,一群在地理上集中,且有相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相关企业的厂商以及相关的机构所构成的群体。产业集群对汽车产业发展来说具有一定的优势:第一,地理上的集中实现了企业规模生产和采购,加强了企业间信息沟通和共享,缩短了运输距离,使企业获得低成本优势;第二,促进了汽车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和社会化协作体系的深入发展;第三,集群模式促进了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对汽车产业也起到促进作用。世界上多数国家汽车产业都是通过产业集群的方式予以发展,如美国底特律、日本丰田城等。我国汽车产业也必将通过走集群发展之路来改变“散、乱、差”的局面,提高我国汽车产业的竞争优势。

截至2009年底,国内已经形成6大汽车产业集群,分别是以长春为代表的东北集群区,以上海为代表的长三角集群区,以武汉为代表的中部集群区,以北京、天津为代表的京津集群区,以广东为代表的珠三角集群区,以重庆为代表的西南集群区。

(1)东北集群

黑龙江、辽宁、吉林三省被合称为东北地区,该地区重工业发达,是新中国工业发展的摇篮,为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以长春为中心的汽车产业集群区域已经形成,代表型的企业有一汽集团、一汽大众、哈飞集团、华晨集团。2009年,东北老工业集群拥有汽车产业企业1065家,其中整车企业21家,专用汽车企业42家,改装车企业51家,发动机及零部件企业484家,资产总额3025亿元,

整车产能达到267万辆,发动机204万台,当年实现产量210.2万辆,206.83万辆,汽车产品涵盖了轿车、载货车、客车、多功能车等。2009年该集群实现汽车产业总产值434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843亿元,利润总额623亿元,带动就业34.3万人以上。

(2)长三角汽车产业集群

上海、江苏、浙江三个地区以其地理位置分布的形状而得名为“长三角”,这里的整车制造企业和零部件制造企业的规模排名全国第一,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基地。代表性企业有上汽集团、上海大众、上海通用、上海华普、南京依维柯。上海是目前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拥有上海大众、上海通用、南京汽车、东风悦达起亚等大型企业;同时众多的民营汽车企业使其成为全国最好的轿车零部件工业基地。江苏和浙江两省汽车产业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零部件企业大量涌现,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配套体系,区位优势明显,人才优势突出。2009年实现汽车产业总产值687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297亿元,产销量达到222.13万辆和219.78万辆,。该区域拥有整车企业3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3281家,带动就业人数达到82.28万人。

(3)中部汽车产业集群

中部汽车产业集群包括湖北、湖南、安徽三省,该集群代表性的企业有奇瑞、江淮、广汽长丰、东风公司、东风标致——雪铁龙、东风本田等。2009年中部集群实现汽车产业总产值389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937亿元,利润总额420亿元,拥有整车企业40家,汽车零部件企业1429家,资产总计3809亿元。整车产销量达到232.74万辆和229.16万辆,创造就业46万人。

(4)京津汽车产业集群

北京和天津聚集了众多有实力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该区域在全国汽车产业中占有重要地位。集群中的代表性企业有北京现代、一汽丰田、天津一汽、北京奔驰等。2009年京津两地实现汽车产业总产值3006.0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008.68亿元,拥有整车企业15家,零部件企业102家,资产总额共计925亿元。整车产量187.01万辆、销量183.77万辆,带动就业18.09万人。

(5)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

以广州为代表的珠三角汽车产业集群的崛起速度在国内是最快的,汽车产业早已成为广州乃至广东省的支柱产业之一。广州区位优越,交通便利,辅助以政府宽松的政策,使该区域赢得了各大汽车厂商的青睐。广汽本田、广汽丰田、东风日产等代表性企业,形成了该区域鲜明的日系特色。2009年,广东省实现汽车产业总产值3564亿元,主营

业务收入3574亿元,集群中拥有整车企业8家,零部件企业808家,汽车产品包括轿车、客车、轻型载货车。产销量达到117.82万辆和117.31万辆,带动就业人数29.48万人。

(6)西南汽车产业集群

西南汽车产业集群主要以重庆市为主,包括四川省。代表性企业有长安集团、长安福特马自达、长安铃木、力帆汽车等。2009年该集群实现汽车产业总产值321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126亿元,整车产销量为192.76万辆和190.4万辆,实现就业43.5万人。

3.2.2 产业关联度高

汽车产业具有高度的关联性,对其上、下游的近150个产业部门都产生影响,是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部门,对我国经济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效用。这种带动效用分为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

所谓直接带动效用,是指汽车产业本身产出的增加所创造出的价值增量。间接带动效用是指汽车产业产出的增加所完全创造的前、后向关联部门的价值增量。汽车产业完全消耗系数较大的产业部门有批发零售业、电力生产和供应业、炼钢业等,这些产业部门是汽车产业所需中间投入的主要来源,汽车产业产出增加必然带动这些部门增加产出,体现了汽车产业的较强的后向拉动效用。另外,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业、其他社会服务业等产业部门的产出增加,都需要汽车产业为其提供中间产出,也就是说,汽车产业对这些产业部门具有较强的前向推动效用。

投入产出法是一种能够反映产业关联的有效方法。有人依据1997、2002、2007年85部门中国投入产出表,经过计算得出,从三个时期的平均值来看,汽车产业当年增加1元的产出,就能为国民经济年均创造49元的增加值,体现了其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较强的带动效用,是中国的支柱产业。

3.2.3 市场空间大

我国汽车销量跟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经济发展速度是紧密联系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速度越快,人们的购买能力就越高,汽车的销售规模就越大。近年来无论是国民生产总值还是国民人均收入,都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而汽车的价格随着规模化生产和工艺流程改进,尤其是国产化的推进逐渐下探,从以前的奢侈品和财富权力的象征渐渐

成为了普通的家庭代步工具,越来越多的家庭或个人有能力购买一辆汽车。

图3.1 2011年-2015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及公路密度

图3.1为2011年——2015年的中国公路里程及公路密度变化情况。2015年末全国公路总里程457.73万公里,比上年末增加11.34万公里。公路密度47.68公里/百平方公里,提高1.18公里/百平方公里。随着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建设,随着中国城镇化的不断实施,居民对汽车的需求将会越来越大。

2015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7228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955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1.5%,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4399万辆,增长14.4%。民用轿车保有量9508万辆,增长14.6%,其中私人轿车8793万辆,增长15.8%。目前中国的千人汽车保有量约为120辆,而美国的这一数字为800辆,日本为600辆,欧洲为550辆,世界千人平均保有量160辆。根据世界各主要国家汽车保有量的发展规律看,未来15年中国汽车的千人保有量将超过300辆,届时汽车将年产4200万辆,由此可见中国的汽车产业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此外,目前中国车市的现状是一二线城市升级换购的需求仍较大,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潜力也在逐步释放,这些都为中国乘用车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撑。

中国汽车行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2009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均超过美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这和美国 因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导致美国的大型汽车企业通用(美国第一大汽车企业)和克莱斯勒(美国第三大汽车企业)的破产以及民众收入减少、消费水平降低有关。而中国市场由于宏观经济政策和宏观货币政策的协调,以及潜在内需的激发,虽然汽车出口量方面呈现了下滑,但是整体的产销量,都有较大的提高。中国市场由于其廉价的土地、劳动力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成为世界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商争相登陆的“诺曼底”战场,在华的投资逐步扩大。而与此同时,国内的汽车制造企业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通过海外并购、对外投资、自主创新,很多新兴的汽车制造商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如奇瑞、比亚迪、吉利、长城等等。 从动力技术方面来看,日本的混合动力技术、欧洲的先进柴油机技术、美国的燃料电池技术;都得到世界公认。中国虽实现了小规模的海外并购(2009.6四川腾中重工收购悍马HAMMER ;2009.12,吉利收购沃尔沃VOLVO;2009.12,北汽控股收购萨博SAAB部分整车平台和技术),以较小的代价取得了比较核心的技术,但是从整体来看,国外把持的一线技术对我们仍是封锁的,我们得到只是别人的一小部分、次先进的技术,而现阶段我们的自主创新水平还不足以支撑我们企业与国外企业抗衡。以石油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为信号,全球的汽车产业即将进入下一轮竞争,动力电动化将是未来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重要技术制高点。而在这方面,我们和国外至少可以做到同时起步,应该加大投入开发,争取主动权。除了国家宏观政策方面的指引,企业本身要兼具这种长远的眼光,把新能源汽车的开发提升到未来竞争的战略高度,争取在下一轮竞争完全到来之前,赶超国外一线企业。 关键词;一,现状分析 <1>优势 <2>存在的问题 二,发展趋势 三,发展建议 过去十年我们见证的是中国汽车消费的巨大变化,整个十年的消费需求特征我们用一个价值观来概括就是进取。中国在过去十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整个社会属于动态向上不断改变的。反应在汽车消费上已不仅仅是一个精英消费,而慢慢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在中国汽车产业达到千万辆的时候,我们不要为取得的成绩所骄傲,要看到存在的大量结构性问题。只有在有危机感的情况下,才会有扎扎实实的心态。中国汽车工业需要有危机意识,只有这样才会有更长久的发展。 而中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有以下的优势: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前景分析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趋势 一、汽车产业全球化的趋势及汽车需求增长的国际格局 汽车产业的全球化集中体现在特征上:一是汽车产业链,包括投资、生产、采购、销售及售后服务、研发等主要环节的日益全球性配置。例如,过去跨国公司在本国建立、保持研发机构,对于目标国市场采取复制产品的方式进行投资,而现在则采取将各个功能活动和能力分配给全球市场的方式。由此导致了新的专业化分工协作模式的出现,特别是整车装配与零部件企业之间呈现分离趋势,零部件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零部件企业与整车装配企业之间以合同为纽带的网络型组织结构日趋明显。整车制造企业零部件的全球采购以及零部件工业的国际化,模糊了汽车产品的“国家特征”,使其成为了典型的全球化产品。二是巨型汽车企业之间的大规模重组,形成了“6+3”的格局,9大汽车集团的产量已占世界汽车产量80%以上。汽车企业在全球的大规模重组实质性地改变了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产业竞争模式和产业组织结构,并使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以往的汽车产业发展战略和相关政策面临严峻挑战。 从汽车产销量的地理分布看,欧美发达国家,普遍出现了严重的市场疲软,而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的形势看好。在亚洲,韩国、泰国和中国等以其良好的成长性和巨大的潜力,继续成为世界汽车市场的亮点。据预测,从2002年到2010年,全球汽车产量将增加1100万辆,亚太地区将新增7百万辆以上,占到65%,而其中将有一半来自中国。 二、近年来中国汽车产业规模和市场结构变化 中国汽车工业经过40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轿车开始进入家庭,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增长最为迅速的市场,对全球汽车产业产生的巨大影响力。2002年全年累计生产汽车325辆,比2001年同期增长38.49%,销售汽车324.8万辆,比2001年同期增涨37.1%,完成工业增加值1515亿元,同比增长60.94%。汽车消费成为拉动2002年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具有法人地位的汽车生产厂有120余家。2002年一汽、东风、上汽等3大汽车集团生产集中度为57%,比2001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中国轿车由于企业进入和竞争激烈,销量前3位的上海大众、一汽大众和上海通用占总销量的53.4%,比2001年前3名的市场份额下降了6.8个百分点;其他各类汽车的生产集中度总体来讲较之2001年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中国汽车工业的前4名一汽、东风、上汽、长安等4大集团汽车生产能力在30万--60万辆之间,规模经济效益开始显现。尽管如此,与世界级的汽车生产企业相比较,中国汽车工业企业的规模仍然偏小。 市场激烈竞争带来的直接影响,一是促使汽车价格持续下降,最终达到合理价位;二是竞争领域不断扩展,不仅包括产品价格、质量、性能,而且涉及市场营销、售后服务、市场应变能力等各个方面;三是技术进步、产品研发将成为竞争焦点。通过充分而有效的竞争推进企业优胜劣汰,势不可挡,并将成为推动整个产业健康发展的主导力量。 三、中国汽车工业市场空间、投资机会与盈利前景预测 未来时期随着影响中国汽车需求市场的价格、居民收入和消费结构、汽车信贷、消费环境的改善,特别是跨国公司主导下的汽车合资企业不断在全球同步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将对未来市场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预计今后10年—15年中国将成长成为全球最大汽车市场,年销量达到1700万辆,汽车保有量超过1亿辆。 近年来,跨国公司加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步伐,推动了国内汽车业新一轮的兼并重组热潮。预计今后跨国公司在中国的角逐将更加激烈,国内几大汽车集团依托跨国公司迅速扩张,将进一步加速各类整车和零部件生产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兼并重组,市场格局剧烈变化,投资并购机会将不断涌现。 目前,我国汽车行业的整体利润率高于国际水平,随着产品价格的下降,这极可能降低行业利润率,但在价格下降的同时,成本、费用也有较大下降空间,利润总额等总量指标可能保持,甚至有可能提高。国家进一步降低一些税费,将为行业内大部分企业提供降价空间,如果产销规模能随降价得到有效扩大,规模效应将发挥出来,会使行业效益保持在较好水平。同时,零部件进口关税的下降,将使一些厂家进口成本有所下降,对采用进口部件较多的中高档产品影响更加明显。我国汽车行业中的轿车工业发展最为迅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与问题.txt生活是过出来的,不是想出来的。放得下的是曾经,放不下的是记忆。无论我在哪里,我离你都只有一转身的距离。金融市场是市场经济国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子市场,也是一国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成熟的金融市场不仅能够满足各经济主体多元化、多层次的融资需求,而且对金融体系乃至经济体系的稳定、健康运行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金融市场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所有金融交易及资金融通的总和,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进行金融产品买卖交易的场所。通常所说的金融市场主要指后者,本文从狭义金融市场的角度对我国金融市场发展状况进行分析研究。 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现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市场有了长足的发展,逐渐形成了由货币市场、资本市场、外汇市场、黄金市场和期货市场等构成的,具有交易场所多层次、交易品种多样化和交易机制多元化等特征的金融市场体系,为推动国民经济发展、支持国家宏观调控实施、推进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和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货币市场已成为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平台,也是各类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和进行资产投资的主要场所。货币市场基准利率(Shibor)的培育和建设有利于促进金融机构提高自主定价能力,指导货币市场产品定价,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推进利率市场化。 近年来,在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物价不断攀升的形势下,人民银行通过与存款准备金等对冲工具搭配使用,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加大回收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同时,缓解商业银行季节性支付清算压力。2007年,人民银行累计发行中央银行票据4.07万亿元,正回购操作1.27万亿元。通过中央银行票据和开展正回购操作当年收回银行体系流动性1.02万亿元,相当于2007年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共5.5个百分点冻结流动性的1/2。 2007年末,中央银行票据和正回购操作总余额达4.11万亿元。2007年,金融机构在银行间市场债券回购累计成交44.8万亿元,同业拆借累计成交10.7万亿元,比2004年分别增加35.36万亿元和9.24万亿元。银行间市场已成为金融机构调节资金头寸、管理流动性的主要场所。 (二)资本市场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市场规模不断壮大,交易品种不断丰富,市场运行的机制、制度不断完善,资源配置功能不断增强,优化了社会融资结构,推动了国有企业和金融改革,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的地位不断提升。 2005年启动的股权分置改革基本完成,我国股票市场实现了全流通,为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奠定了基础,使我国资本市场在市场基础制度层面与国际市场接轨。截至2007年末,沪、深两个证券交易所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股票总市值达32.7万亿元,相当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40%,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元,是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007年末,债券市场中债券托管总额达12.33万亿元。资本市场的发展,不仅扩大了直接融资规模,优化了融资结构和资源配置,也拓宽了居民投资渠道,丰富了居民投资品种,为居民提供了股票、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可分创建、成长、全面发展和高速增长四个阶段。 创建阶段(1949~1965年):1953年7月15日,第一汽车制造厂在长春动工兴建,1956年7月13日国产第一辆解放牌载货汽车驶下总装配生产线,结束了中国不能自己制造汽车的历史。1966年以前,汽车工业共投资11亿元,形成了一大四小5个汽车制造厂,年生产能力近6万辆、9个车型品种。1965年底,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近29万辆,其中国产汽车17万辆(一汽累计生产15万辆)。 成长阶段(1966~1980年):在这个历史阶段,主要是贯彻中央的精神建设三线汽车厂,以中、重型载货汽车和越野汽车为主,同时发展矿用自卸车。在此期间,一汽、南汽、上汽和济汽,5个老厂投入技术改造扩大生产能力,并承担包建和支援三线汽车厂的任务;地方发展汽车工业,几乎全部仿制国产车型;改装车生产向多品种、专业化生产,生产厂点近200家。1966~1980年生产各类汽车累计163.9万辆。1980年,生产汽车22.2万辆,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169万辆,其中载货汽车148万辆。 全面发展阶段(1981~1998年):在改革开放方针指引下,汽车工业进入全面发展阶段,主要体现为:老产品(如解放、跃进和黄河车型)升级换代,结束30年一贯制的历史;调整商用车产品结构,改变“缺重少轻”的生产格局;建设轿车工业,引进资金和技术,国产

轿车形成生产规模;行业管理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进行改革,汽车品种、质量和生产能力大幅提高。 高速增长阶段(1999年至今):在此期间,我国的汽车工业尤其是轿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步伐大大加快,新车型层出不穷;科技新步伐加快,整车技术特别是环保指标大幅度提高,电动汽车开发初见进展;与国外汽车巨头的生产与营销合作步伐明显加快,引进国外企业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的力度不断加深;企业组织结构调整稳步前进。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演变,如今初步形成了“3+X”的格局,“3”是指一汽、东风、上汽3家企业为骨干,“X”是指广汽、北汽、长安、南汽、哈飞、奇瑞、吉利、昌河、华晨等一批企业。中国汽车工业已经从原来那个各自独立的散、乱、差局面改变成现在的以大集团为主的规模化、集约化的产业新格局。如今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汽车生产国。中国汽车工业已经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摘要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国外的汽车企业陆续进入中国市场,我国汽车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建设、成长、高速发展三个阶段,就现阶段来说,汽车行业发展迅速、势头良好,与汽车相关的行业尤其是4S店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各大车企掀起扩张网点的热潮并没有因为原料价格和油价攀升等因素而降低。一场关于汽车行业的讨论日趋白热化。 关键词:汽车行业,发展历程,销售模式,制约瓶颈,前景展望 Abstract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foreign car companies have moved into the Chinese market, China's automotive business development experience building, growing, high-speed development in three stages, at this stage, the 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ed rapidly, a good momentum, with car related industries, especially the 4S shops mushrooming in major enterprises set off car craze network expansion is not as raw material prices and lower oil prices and other factors. A discussion on the automobile industry is heating up. Keywords:automotive industry, development, sales model, the bottleneck Prospects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总体概况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地总体简况 <一)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取得了重大成绩 一是成长为最具规模地产业之一.在改革开放政策指引下,我国汽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1978年,我国汽车产辆不足15万辆,在世界汽车产业中地比重微不足道.2000年,我国汽车产量为207万辆,占世界汽车市场份额地3.6%.2009年,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全球汽车市场萧条地形势下,我国汽车工业一举突破产销千万辆大关,跃居世界第一.2018年,汽车工业全力消除世界经济低迷带来地影响,赢得了稳步回升和两位数地产销增速,以1900万辆地业绩占据了世界汽车产销份额地25%.今年将有望突破产销2000万辆,保持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短短十多年时间,我国汽车产量增长了近10倍,成为最具成长性地产业.据统计,在1978年至2018年世界汽车产量增量中,中国汽车工业地贡献率达到46%,中国汽车工业成为世界汽车工业地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汽车产业地格局. 二是确立了支柱产业地地位.改革开放初期,汽车工业增加值占全国GDP仅为0.59%左右,2018年行业总产值达到5.3万亿,工业增加值超过8000亿元,利润总额4203亿元,GDP占比达到1.56%.利税总额2535亿元,占国家税收总额比重达到13%以上.出口额744亿美元,占全国货物出口总额比例为3.63%.汽车工业及关联产业就业人数超过4000万人,占全国城镇劳动人口比重约为10%.汽车消费占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高达11.3%.汽车关联产业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

到8.7%.连年地产销增长、高比例地税收以及巨大地就业和消费市场地拉动,稳固了汽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地支柱产业地位. 三是形成了中国特色地产业体系.经过多年地调整发展,汽车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小散差地局面得到初步改观,生产集中度不断提升,排位前十名企业地销量总和在行业占比已达88%以上.产业布局、产品结构趋于合理.全国六大产业集群占据了全国汽车市场主要份额,各项主要经济指标约占全行业地80%左右.乘用车所占比例提升至78%左右,其中小排量乘用车比例高达65%以上,自主品牌保持了主导地位.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结合地自主研发体系基本形成,具备了一定地基础研究、平台开发和各类商品车开发能力,掌握了部分核心技术并具有了较完备地设计、实验等条件.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零部件配套、汽车后市场开发等基本形成体系,相关服务业等占汽车产业链比重已近20%. 四是带动了相关产业地协同发展.汽车工业上下游共涉及100多个产业.汽车产业地发展及产品性能地不断提高,有效带动了国家相关重要基础产业和高技术含量产业进步和产业规模化发展.2018年,汽车工业总产值、利润总额、上缴税金在机械工业中地占比分别达到28.79%、34.31%、39.14%,成为机械工业地重要支撑.其中机床行业40%、铸件产量25%地市场来自汽车工业. 汽车对上下游产业如钢铁、石化工业等带动作用明显,与电子、金融、橡胶、纺织等产业发展地关联度越来越紧密.据统计,机械行业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精选 文档 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

(一)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 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 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 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 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 2, 万辆和 2,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 %和 %,高于上年同期和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 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收入水平方面,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不会出现急剧的增加或减少。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保有量偏低、刚性需求快速提升的二三线地区为汽车销量增长提供空间。截至 2016 年 6 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亿辆,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 46 个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达 6,000 万辆,占比全国汽车保有量三分之一,二三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在改善性、强制性报废及个性化购车需求驱动下, SUV、豪华车和新能源汽车等中高端细分市场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汽车消费升级趋势将会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浅谈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 摘要:从改革开放后,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我国的支柱产业。我国汽车市场认为是未来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而且加入WTO后中国汽车市场空前活跃,汽车行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跨越式发展,面对日新月异、动态变化的中国汽车市场,中国汽车业面临着诸多挑战,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予以应对,以保证中国汽车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汽车产业WTO 节能环保绿色理念可持续发展正文: 一:中国汽车产业的市场现状 关于中国汽车产业的现状,从两个角度来说,宏观角度与微观角度。宏观上,中国在2001年12月11日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国外的厂商陆续进入了中国市场,使得竞争进一步激烈;微观上,企业面临不得不降价的处境,处在亏损的边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的汽车进口关税就一直在下调,这是履行WTO的义务,同时也是为了进一步鼓励竞争,优化中国市场。在2004年底,中国的加权平均关税水平下调到了8.9。2006年7月1日,我国汽车进口关税下调到25。这都是为了履行WTO的义务。同时,中国早在80年代的时候,就已经形成了近百家汽车企业的混乱局面,所以国家降低关税,就会下降国外汽车在国内市场的销售价,使得其更具竞争力,从而使一些比较落后的国内企业的售价就会相对较高,使得其不得不退出市场,达到优化市场的效果。

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很多的国外企业进入了中国,搞起了合资,本质上就是以技术换市场。这里面有大众,标致,丰田,奔驰,宝马等公司。根据2000年的资料显示,中国汽车市场份额中97属于合资企业,而20多家国内企业仅仅占到了3的市场份额。可以说,中国的汽车企业就是在夹缝中生存。 在2004年11月22日,东风标致实施降价补偿的销售策略,引起了中国汽车行业的轩然大波。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几年中国汽车市场竞争之激烈。好多的厂商也都不得不推出降价的策略,这无疑对于企业来说是一个不幸。2004年统计资料显示,中国汽车的亏损面达到了16之多。 除此之外,加入世贸组织后,中国先后推出了关税下调预期,取消进口配额、实施《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进口车自动许可登记办法,整车特征办法,落地征税政策,允许外商进入汽车服务贸易领域等政策,这无疑对于中国的企业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二:加入WTO后,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1 实现国内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尽管在兼并、重组的方式上,汽车产业界有不同的看法,但在中国汽车产业需要兼并、重组这一点上看法一致,普遍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兼并重组势在必行。在进入WTO之际,利用过渡保护期尽快统筹规划,进行有计划、分阶段的兼并重组。兼并重组中要坚持以下三个“有利于”的原则,即:·有利于进一步参与国际分工,与世界跨国汽车公司建立战略联盟;·有利于加强规模经济;·有利于汽车产业内部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市场结构的合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概况 ?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 万辆和2,802.8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6%和13.7%,高于上年同期11.5 和9.0 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 ??(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调研报告2016-2021年 编制单位:北京智博睿投资咨询有限公司

【报告目录】 第1章:中国天车制造行业发展环境分析 1.1 天车制造行业定义及统计标准 1.1.1 天车制造行业定义 (1)天车制造行业定义 1.4.1 行业融资环境分析 1.4.2 行业融资租赁渗透情况 1.5 天车制造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1.5.1 行业专利申请数量分析 1.5.2 行业专利申请人分析

1.5.3 行业热门技术发展分析 第2章:中国天车制造行业上游市场分析 2.1 钢材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1.1 钢材行业供需分析 (1)钢材产量分析 (2)减速机产销规模分析 (3)减速机产销衔接分析 2.2.2 减速机行业竞争分析 2.2.3 减速机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2.2.4 减速机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3 电动机行业对天车制造行业的影响 2. 3.1 电动机行业产销分析 (1)电动机产量分析 (2)电动机销售规模分析 (3)电动机产销衔接分析 3.2.1 天车制造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3.2.2 天车制造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3.2.3 天车制造行业运营能力分析 3.2.4 天车制造行业偿债能力分析 3.2.5 天车制造行业发展能力分析

3.3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3.3.1 行业主要经济效益影响因素 3.3.2 天车制造行业经济指标分析 3.4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供需平衡分析 3. 4.1 天车制造行业整体供给情况分析 3.5 中国天车制造行业进出口分析 3.5.1 天车制造行业出口分析 (1)行业出口整体情况 (2)行业出口产品结构 3.5.2 天车制造行业进口分析

我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及趋势

第一,中国汽车经销商的发展现状。 中国汽车经销商随着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而不断成长,汽车营销的组织模式经历了从计划时代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贸易公司、汽车交易市场,直至目前的4S营销体系。自1998年广州本田建立了国内第一家4S店以来,这种贯穿于汽车销售、售后服务整个过程的营销模式开始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并认同。目前国内的汽车销售合服务后市场,基本上形成了以汽车4S店为主题四,汽车有幸市场、汽车综合修理厂等多元模式为辅助的经营模式。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中国具有轿车经营权的企业有7000多家,包括连锁店及特许经营的零售店在内,将近3万家。其中具有品牌专营权的达到了2900家。通过品牌专营4S店销售出去的汽车占整个市场的50%以上。应该说在中国汽车行业向规范化、成熟化发展的初级阶段,汽车经销商的总体发展还是比较健康的。任何一个市场都会经历各种起伏变化,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作为汽车产业渠道终端的汽车经销商业面临着不同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最近几年,汽车经销商、汽车市场都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 第二,汽车经销商的机遇和挑战。 1、整车利润的摊薄以及相对固化。 中国汽车市场作为全世界最后一个潜在的汽车市场,其需求容量的急剧扩大和巨大的利润空间,吸引了各种形式的大量资本介入。跨国企业以及一些从事其他行业的国营和民营资本纷纷切入中国汽车销售市场,汽车行业竞争的激烈程度正在进一步加剧。市场参与者众多,势必产生激烈的价格战,原本的暴利空间逐渐被压缩,薄利多销成为许多厂商的选择,并直接波及到经销商。今年年底,中国汽车市场保护期结束,国内轿车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正逐步接轨。因此,整车销售的高利润将不复从前。单纯的销售汽车已经没有多少利润可言。 2、消费观念的逐步理性。 汽车作为一种消费品已经进入家庭,私人成为汽车消费的主力。在北京有70%以上的汽车均为个人购买,随着品牌及车型的不断增多,消费者可选择的余地也越来越大,对服务的期望值也在大大提高。这就意味着原本以产品为主导或者以市场为主导的经营模式需要转向以客户为主导的经营模式,要求汽车销售转变坐商的模式,主动与客户发生接触。目前,我们大多数经销商仍习惯于坐商的模式,对客户的服务意识比较薄弱,缺乏对细分市场的研究和对目标客户消费心里的研究,导致经营业绩随市场波动变化很大。因此以经营市场向经营客户的理念转变,将是经销商提高竞争力的工作重点。 3、与汽车生产厂的竞争合作关系。 虽然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办法的目的是规范汽车终端销售市场,增强汽车品牌销售经营主体的服务意识,避免经销商相互推诿,最终维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但是无疑剥夺了汽车经销商在厂家面前的话语权,使经销商附属于厂商,处于更加被动的地位。由于快速成长起来的国内汽车经销商,对高额利润的追逐造就了特有的做生意的模式,而面对四面楚歌,经过大浪淘沙生存下来的经销商,如何将企业做大做强,成为中国汽车行业的沃尔玛以及中国的国美,已经成为一个重要问题被提到日程。在未来几年内,汽车经销商将出现分化,适者生存将再次上演。把握先机主动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经销商将率先完成从做生意到做企业的转变,以积极主动的应变之策造就中国汽车经销企业。 4、国外服务贸易商的威胁。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金融衍生工具的现状和发展 摘要:自从2001年我国加入WTO后,金融业快速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也应运而生。金融衍生工具既可以规避、转移风险,提高金融市场运作效率,但也可以因各种投机而产生高风险,使金融市场缺乏稳定性。目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还处于初级阶段,本文通过介绍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及其现状,针对金融衍生工具未来的发展提出建议,使金融衍生工具更好的为我国金融业服务。 关键词:金融衍生工具现状发展 金融衍生工具在20世纪70年代产生。经过30多年,特别是在近几年的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衍生工具迅速发展。据统计,国际金融市场衍生工具已达1200多种,各种衍生工具的组合更是无法估计。虽然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也已初具规模,但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金融衍生工具市场还是不够完善。伴随着全球国际化的进程,我国应积极采取措施,紧跟时代的步伐,充分发挥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功能,增强我国的金融实力。 一、金融衍生工具

金融衍生工具,也称衍生金融工具或金融衍生产品,是在货币、债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的基础上衍化和派生的,以杠杆和信用交易为特征的金融工具。它是依据标的的价值而制定的合约,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有金融期权、金融期货、远期合同和金融互换四种类型。金融衍生工具与其他普通金融商品相比而言,具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1.跨越时间长 金融衍生工具一般是对未来一定时期的某种汇率、利率、股票指数的趋势预测,在双方规定的时间进行交易。因此,金融衍生工具具有跨期交易的特点,它会对双方交易者未来的现金流产生影响,预测准确则可获得盈利,反之亦然。 2.杠杆效用 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性是区别于其他金融工具的重要特点。金融衍生工具可以通过投入较少的资金来进行在现货市场上需要较多资金的业务,一般情况下是通过缴纳一定比例的保证金来完成的。 3.高风险性 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效用方便了投资者,使得投资者可以利用不多的资金来获利,但同时也带来了高风险,一旦拥有较少资金投资者预测失误,无法缴清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方向资料

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方向 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 汽车工业协会和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等共同主办的 “200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 将于9月8日在天津拉开帷幕,本次论坛的年度主题为“环保?节能?绿色制造”。以此论坛为契机,《世界汽车》记者有幸分别采访了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航、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和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会长、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理事长张小虞,针对目前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出现的一些问题,三人分别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绿色制造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新方向 赵航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L、主任 生于1955年7月,1982年毕业于吉林工业大学,1982年至1987年在解放军运输工程学院任教员;1987年至1999 年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历任科长、检测所所长、中心常 务副主任、中心党委书记;2000年6月至今任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环保?节能?绿色制造”是2007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的年度主题,“绿色制造”首次被提出,在您看来什么是绿色制造? 我个人认为,绿色制造是中国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新方向。随着汽车进入家庭步伐的加快,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然而由汽车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也逐渐突出。如何缓解能源和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倡导汽车绿色和谐消费,引导中国汽车产业健康发展,这些关系汽车产业与环境和谐发展的问题逐渐成为业内关注焦点。 绿色制造是广义的,从制造过程、材料、工艺等方面都应是绿色的、环保的。现在中国是开足马力生产汽车,再过十年,就要开足马力回收汽车。汽车在进“火葬场”之前要提取出可利用、可回收的东西。比如汽车仪表板,现在所用的铸塑、发泡塑料制品等均是不可降解的,直接进行“火葬” 会导致空气污染,塑料燃烧所产生的有毒气体,对整个环境来说是严重破坏。从现在开始,汽车生产厂家就应从车辆的选材上,考虑其可回收再利用或可降解。 环保是为了构造一个人类可居住的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无论从何种理由出发都要尽虽做到节能环保。汽车的 节能环保主要是做到使用过程中尽可能节省燃料。中国参加 了《京都议定书》,CO2减排作为其中一项,就是要求CO2 排放总虽减下来。节能跟排放在汽车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是统一的目标,但是解决起来可能是矛盾的。我相信通过大家的努力,中国汽车产业将会做到真正的可持续发展。

2018年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现状

(一)行业发展概况 汽车产业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汽车产业的发展水平和实力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和竞争力。 1、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1)全球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产业分工的日益加深,以中国、巴西和印度为代表的新兴国家汽车产业发展迅速,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中的市场地位得到逐步提升。具体来看,全球汽车工业正呈现出以下新的特点: 第一,新兴市场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生产的生力军。由于新兴市场汽车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2016 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双双超过2,800 万辆(数据来源: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连续多年位居全球首位,印度、俄罗斯等国家近年来也同样发展迅速。新兴市场的特点仍然是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因此仍是未来世界汽车业最有潜力的市场。 第二,美国、日本、德国和法国等老牌汽车强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产量波动明显,但整体发展平稳。2009 年全球汽车产量出现急剧萎缩,随着各国经济刺激方案的出台以及世界经济的复苏,全球汽车产量2010 年就已经恢复并超过2007年水平。 同时,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统计,2016 年我国汽车产销总量较快增长,产销总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811.9 万辆和 2,802.8 万辆,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14.76% 和13.7% ,高于上年同期11.5 和9.0 个百分点。 2014年至2016年主要国家汽车产量的增长情况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整理2)我国整车行业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整车行业在经历了近十年的快速发展之后,回归到稳定增长状态。从中长期来看,以国家政策为导向的市场消费需求影响相对短暂,并且由于汽车工业对GDP 的增长贡献度较高,其对经济有巨大的拉动作用,在稳增长的前提下,刺激或抑制汽车行业的政策均较难出台,而地方性限购政策对汽车行业整体销量的影响有限,故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是汽车工业持续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首先,收入水平方面,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呈现持续、平稳增长的态势,不会出现急剧的增加或减少。中国仍处于汽车普及期,保有量偏低、刚性需求快速提升的二三线地区为汽车销量增长提供空间。截至2016 年6 月底,全国汽车保有量达1.84 亿辆,而北京、上海、广州、深圳、重庆等46 个一线城市与部分二线城市汽车保有量达6,000 万辆,占比全国汽车保有量三分之一,二三线城市仍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另一方面,在改善性、强制性报废及个性化购车需求驱动下, SUV、豪 华车和新能源汽车等中高端细分市场增长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汽车消费升级趋势将会越发明显。以SUV 为例,我国SUV 销量由2007 年35.74 万辆增长至2016 年893.53 万辆,十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3.00%(数据来源:广发证券《汽车工业数据》)。

中国碳金融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摘要】清洁发展机制简称是《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减排机制,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本文着重探索了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碳减排交易的现状以及中国企业在参与国际碳排放交易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清洁发展机制;减排核证单位;碳金融;碳排放权交易 引言: 全球气候变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为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150多个国家经过长达七年的谈判,于2005年正式实施了《京都议定书》,截止到2008年5月,已有182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这项协议。《京》规定了各国所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如果协议国家超过所规定的排放量,则需要购买超过的部分,如果低于所规定的排放量,则可以出售剩余的部分。因此刺激了节能减排技术的发展和碳排放交易的产生。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中间机构参与其中,碳金融由此发展起来。 碳金融是指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的总称。温室气体主要包括CO2(二氧化碳)、CH4(甲烷)、N2O(氧化亚氮)、HFCs(氢氟碳化物)、PFCs(全氟化碳)、SF6(六氟化硫)这六种,由于碳交易体系中,其他五种温室气体必须换算成CO2,由此碳金融主要是指与CO2相关的排放权交易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金融活动和交易,如直接投融资、碳交易中介服务、碳指标交易、碳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等等。 一、碳金融在中国的机遇 清洁发展机制简称CDM(Clean Development Mechanism),是《京》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减排机制。发达国家能源利用效率高,新能源和新技术被大量采用,进一步减排成本大;而发展中国家减排技术落后、能源粗放开采、利用效率低,存在巨大的减排空间。同一减排单位在不同国家之间存在着不同的成本,因此CDM市场得以迅速发展。简言之,就是发达国家用“资金+技术”换取自身很难再减下来的温室气体排放权;而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则可以通过CDM项目获取的减排核证单位(CERs)换取发达国家的资金和技术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 近年来,我国CO2排放量大,占发展中国家排放总量的50%,全球排放总量的15%。与此同时,进一步研究表明,我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具有每年减排1亿到2亿CO2当量温室气体的潜力,拥有巨大的减排储备,可为全球提供一半以上的CDM项目。因此中国将会成为碳排放交易的巨大市场。越来越多的政治家和商人也已经将目光投向了中国。 碳排放权越来越成为一种“战略资源”,将为中国企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二、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碳减排交易的现状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没有被《京》纳入强制减排计划中,但却一直通过CDM项目参与碳排放市场交易。我国的CDM项目很早就进入了实施阶段,如2003年开工的小孤山水电站、 2004年开工的内蒙古辉腾锡勒风电场项目等。近两年来中国在CDM项目及核证减排量(CER)供应量方面已领先全球。截至2010年3月17日,中国已累计批准2443个CDM项目,国内已获得签发的减排量占全球的48.35%,减排量和项目数均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成为CDM市场的主体。 在北京环境交易所可以看到,中国企业参与CDM项目成功的案例很多,如浙江南派服饰有限公司应用纳利斯蒸汽节能器和“一汽三用”技术对原蒸汽系统进行了改造,有效地解决了以前蒸汽热能损失严重的问题,改造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和经济效益。其中单件西服耗煤下降31.28%,水耗下降30.46%,电耗下降27.65%;年可节约煤炭183吨,节约用水1678吨,节约用电7888千瓦时。再如科瑞莱节能环保空调在广东省东莞凌力电池有限公司的应用等等。 中国正在加紧完善碳排放交易体系,目前已建立了几所能源交易所,其中在北京环境交易所还推出了我国首个自愿减排标准——熊猫标准。规定了自愿减排流程、评定机构、规则限定等内容。熊猫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完善国内的碳排放交易体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