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

第二章自动检测技术

实验一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实验

一、实验目的:

了解电应变片的基本结构,熟悉掌握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及要求。二、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及要求:

应变片的粘贴工艺及质量直接影响着测量的精度与成败,因此必须按照粘贴工艺规程粘贴应变片,一般步骤为:

1、应变片的检查

(1)外观检查

用放大镜(或投影仪)进行外观检查。凡是金属丝栅不紊乱、布置均匀。引线牢固,底基胶层均匀者可以认为合格。

(2)阻值分选

用精密电桥测量应变片的阻值,一般不超过应变片名义阻值的±0.5%时,认为其合格。但要根据实测电阻值分组包装使用。在同一组中,各片之间的实测电阻值偏差最好不超过±0.1Ω。当相差为±0.5Ω时上,电阻应变仪就不易平衡了。

2、粘贴表面的清理(即试件清理)

一般对贴片表面的要求为:

(1)完全去掉表面的氧化皮及污垢。通常采用手提电动砂轮,钢刷、

砂布等打磨。测点表面最好用0#或1#砂布打磨到▽6即可,也

不易太光滑。打磨表面为应变片基底面积的2~3倍

(2)用划针在测点表面轻画贴片位置的坐标线。

(3)用丙酮(或无水乙醇、甲苯)和脱脂棉清洗。直到没有脏物为止,晾干后即可开始粘贴应变片。

3、贴片的具体步骤

一般按使用粘贴剂所要求的工艺进行。但应注意以下几点:

(以使用KH一502粘贴剂为例)

(1) 粘片前粘片的工具要准备齐全。

(2) 首先在应变片如背面和清理好的试件表面上都涂上—层很薄的粘贴剂、然后将应变片按试验要求的方位贴于试件上。

(3) 贴上后,在片上盖上—层玻璃纸。一手提住引线,用另一只手的大拇指轻轻滚压(主要用垂直压力,不要有推力)。把多余的胶水与气泡挤出。

(4) 贴片完毕后,应变片应该整齐、干净,位置准确,胶层均匀。

4、应变片的干燥处理:

在贴片完成后,应根据所用粘贴剂的干燥固化条件,进行干燥处理。对KH一502粘贴剂。一般可在干燥的空气中自然干燥,也可用热烘干燥,如用红外线灯烤,电吹风吹等。

5、粘贴质量的检查:

对应变片粘贴质量应检查如下项目:

(1)应变片粘贴位置是否准确;

(2)胶水是否均匀。有无气泡与漏贴部分,尽量给以补救。尤其注意将两端贴牢。

(3)用万用表检查应变片是否断路或短路。

(4)用高阻计或万用表欧姆高阻挡,(如MF—10型的10K档)检查应变片与试件间的绝缘电阻。对于一般的测量,绝缘电阻≥50~100兆欧即可。

6、导线的连接与固定:

对经过检查合格的应变片,即可焊接导线并使之固定。导线是应变片与测量仪器连接的桥梁,起着传输应变信号的作用。因此,应选择合适的导线。一般为了保护应变片,往往应在应变片与导线之间设有接线

块(亦称过桥)。

7、应变片在干燥固化和接好导线后,应立即涂上保护层。其作用是:防止胶层受潮,从而降低绝缘电阻,降低粘结强度,影响变形传递;防止油污腐蚀、机械损伤等。常用的材料有凡是林、石蜡环氧树脂等。

三、实验用仪器、仪表、工具、材料等:

1、应变片、导线、接线块等强度梁、补偿块;

2、万用表、精密电桥、放大镜;

3、KH—502粘结剂(胶水)、丙酮、脱脂棉(0#、1#)、玻璃纸(或聚氯乙稀膜);

4、画笔、划针、钢板尺、电烙铁、焊锡、焊油、镊子、砂布;

四、实验步骤:

用KH-502粘结剂,严格按照工艺规程。耐心、细致地进行应变片的粘贴。KH-502粘结剂使用时胶层要薄而均匀;涂胶水后在空气中暴露十分钟左右,再进行粘贴片比较理想。此胶固化后可用基甲或丙酮溶掉。注意勿粘触到手上严防胶液溅入眼内。切忌用水洗。涂油质眼膏使之脱落。

五、实验报告的内容

1、详细记录所用应受片的规格、性能参数[尺寸、原始阻值,灵敏系数K值,应变片类型等]。

2、记录下应变片粘贴后的阻值,绝缘电阻值,粘贴中出现的问题及其采取的解决办法。

3、所使用仪表的精度及测量误差值。

4、若粘贴后阻值与原阻值(粘贴应阻值)不一样,试指出阻值变化的原因。

六、思考讨论题

1、影响粘贴质量的因素有那些?

2、怎样提高粘贴质量?

3、从传递变形的角度来看,应变片只粘贴两端不粘贴中间是可以的,而实际中却不能采用,试说明不能这样粘贴的原因。 附:试件(等强度梁)上粘贴片应变片位置示意图(图1)。

图1

P

砝码

试验二 电桥特性试验

1、实验目的

1.1 通过实验加深对电桥和差特性的理解; 1.2 掌握CM-1L 型静态电阻应变仪的使用方法。 2、实验仪器及设备

2.1 CM-1L 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1 套;

2.2 BDQ-1D 型等强度梁实验装置及法码 1 套。

3、实验原理及方法

电阻应变仪电桥的输出电压U ?与各桥臂电阻应变片的实际应变(12)i i ε=、、3、4有如下关系:

01234()4

U K

U εεεε?=-+- (1)

式中:i ε—各桥臂应变片的实际值;

K —应变片的灵敏系数;

0U —供桥电压。 3.1 半桥接法

等强度梁采用低碳钢材料,其弹性模量E=210GPa 。等强度梁上下表面粘贴的五片应变片,分别为1R 、2R 、3R 、4R 、5R 。

半桥接线法有单臂半桥接线法和双臂半桥接线法。 a .单臂半桥接线法

单臂半桥接线法是用一个工作应变片和一个补偿应变片接成半桥。取等强度梁上任一片应变片作为工作应变片与一补偿应变片接成半桥,即为单臂半桥接线法。

014

U K U ε

?= (2)

b .双臂半桥接线

双臂半桥接线是用两个工作应变片接成半桥。取等强度梁上应变片1R 和2R (或3R 和4R )接成半桥,即为双臂半桥接线。

00112()42U K U K U ε

εε?=-= (3)

3.2 全桥接法

全桥接线有对臂全桥接线法和四臂全桥接线法。 a .对臂全桥接线法

对臂全桥接线法是用两个工作应变片和两个补偿应变片接成全桥。取等强度梁上应变片1R 和3R (或2R 和4R )与两个补偿应变片接成全桥,即为对臂全桥接线。

012

U K

U ε?=

13()εε=…………(4) b .四臂全桥接线法’

四臂全桥接线法是用四个工作应变片接成全桥,取等强度梁上应变片1R 、2R 、3R 、4R 接成全桥,即为四臂全桥接线。

0123401()4

U K

U U K εεεεε?=-+-=

1234()εεεε-==-=………………(5) 4、实验步骤

4.1、准备工作:

应变片与CM —1L 应变仪的连接:

每组测点组成同一种电桥的接线方式见图1,图2,图3:

图1 1/4桥接线方法

图2 半桥接线方法

图3 全桥接线方法

同时为了方便用户的使用,本应变仪每一组内的测点也可根据需要组成不同方式的电桥。全桥方式只需接好对应电桥的ABCD端即可。1/4桥,半桥,全桥的混合接线参见图4。

图4 混合接线方法示意

每一测试组连线应使用屏蔽电缆,长度相等,应变片阻值也应预先挑选,使其基本相等,以利桥路平衡。

4.2、按键功能及使用

CM—1L系列静态应变仪键盘为矩阵式键盘,具有数字键及功能键。数字键的功能:数字键主要用于数据采集通道的切换及K值大小的设置,由数字0~9以及增“▲”、减“▼”键组成。

功能键的功能:功能键共5键,即功能换挡键Shift、K(S)/测量键、总清/清零键、K(A)/巡检键、机号键。

有关键盘的操作介绍如下:

(1)切换测点:

测点的切换要求在测量界面下完成,可通过两种途径实现。

方法一:用户可通过数字键输入2位数来实现测点切换。如由键盘输入0、2,则表头显示切换为第2测点应变。

方法二:用户可通过按“▲”“▼”键来查看各通道数据。

(2)K 值修正:

当表头显示测量界面时,用户按“Shift ”+“K(S)/测量”组合键将表头显示切换为K 值修正界面,查看K 值或对K 值进行修正,即:首先在键盘按下功能换挡键Shift ,释键后再按下“K(S)/测量”键,进入K 值修正界面,表头显示当前测点应变片K 值。在完成上述步骤后,可由数字键的输入对当前K 值进行修改。例:当前K 值为2.000,若操作者输入四位数如1999,则表头K 值指示修正为1.999,完成对K 值的设置并自动保存,也可以通过按“▲”“▼”键来设置。

表头显示K 值时只需按下“K(S)/测量”键,表头即可切换回测量界面显示应变。(应变值与K 值显示最显著的差别是应变值无小数点,K 值显示是2.000左右的数值)。若设置完K 值返回测量界面,只对当前测点K 值修正,在设置完K 值后,按“K(A)/巡检键”键,则仪器所有测点的K 值被修改为与当前测量点相同的K 值并返回测量界面。

(3)总清/清零:

按总清/清零键,对表头当前的测点进行清零;若该键与Shift 键相组合实现总清功能,即先按下Shift 键,再按总清/清零键对各测点自动进行清零,然后返回原测点(即总清前测点)。

(4)巡检:

按一次“K(A)/巡检键”键,对各测点自动循环测量一次,并显示。 4.3、测量

连线接好后打开电源,10位数码管发亮由5到0递减显示完成仪器自检进入工作状态,应变表头左部1~2位显示联机站号,3~4位显示测点P ,第5位显示正负号,第6~10位显示应变值或K 值(仪器的应变片灵敏度系数)。预热30分钟,检查每个测量点初始不平衡值,如是该数值稳定时,表示此点连接正确。出现不平衡数值有大的跳变或显示“E ”时,应查明应变片或导线是否断、短路或其他异常情况,根据具体情况排除故障。经此检查正确后按“总清”组合键(Shift+总清/清零)进行巡检清零。总清后给测件加载,加载完成后按“K(A)巡检”键,仪器以约每秒一测点的速率进行显示,也可通过数字键切换显示测点。

表1 各种组桥方式测量结果表(213K K ==

.)

4.4、按照表1中序号顺序分别组桥测量。

4.5、按递增法逐级加载、卸载(按递减法逐级卸载)三次,记录各级

载荷所对应的应变值,并取其三次数据的平均值记入表1。

5、实验报告要求

5.1 按上页表中顺序分别记录、整理数据。

5.2 讨论分析应变片各种组桥方法,比较其优缺点。

6、思考讨论题:

a)正确地布片与接桥应从那些方面来考虑?

b)通过本次试验你有什么收获?

c)试讨论用图示的布片方式能测出等强度梁材料的弹性模数E,泊

松比μ来吗?若可以,如何测量?若不行,试设计一个能测量等

强度梁E、μ值的方案。

试验三 灵敏系数K 值的测定试验

一、试验目的:

熟悉掌握应变片灵敏系数的测定方法。 二、基本说明:

灵敏系数K 是应变片的主要参数之一,但应变片在厂时是抽样鉴定的。若应变片储存时间过长或质量不可靠时,在使用应变片前应对其K 值进行必需的测定。一般采用等强度梁来进行测定。如实验一图1所示,贴于梁上的为工作片(待测片,贴在与梁的材料相同,但不受外力的补偿块上的电阻片为温度补偿片,与工作片为同一类型。)

由材料力学我们知道,所谓等强度梁是各横截面上应力相同的梁。假设梁的高度0h h =,宽度按X 的一次函数变化,即:

l

x

b b x 0

= 则梁上下表面任一点的应力都相等,支座处的上下表面应力为:

W

M =

σ 式中:PL M =

6

2

00h b W =

此时,梁的各纵向纤维处于弹性应力状态,根据虎克定律:εσ?=E 等强度梁各截面上任一点的应力为:

E

W M

?=

ε 式中:E -材料弹性模量,取26/101.2cm kg E ?=

这样,当已知自由端砝码重量P 和E 值,便可以算出等强度量的应变ε计。

由于应变片牢固地粘贴在梁的上表面,因而与梁表面具有相同的变形,即应变片所反应ε值是梁上表面贴片的应变ε。即计片εε=。

在等强度梁上加载前,先将工作片与补偿片接入电阻应变仪。把仪器的灵敏系数旋钮对准任一数值仪K (一般取仪K =2),并将仪器调平衡。然后在梁上加载荷P=( )kg 。应变仪则失去平衡,则可得应变仪指示应变仪ε,仪ε是指仪器灵敏系数为仪K 时所反应的贴片处应变。

仪仪ε?=?K R R

又计片εε?=?=?K K R

R

仪εε?=K K

式中:K -所测得的应变片灵敏系数; 仪K -应变仪指示的灵敏系数;

仪ε-应变仪灵敏系数为仪K 时测出的应力值; 计ε-用理论公式算出来的应变值。 三、试验步骤

1、记录被测应变片的灵敏系数片K (即出厂时的平均名义灵敏系数)。

2、测量并记录等强度梁的几何参数L b h ,,00值。

3、将被测量片和补偿应变片接入应变仪,应变仪灵敏系数旋钮调至2处,按仪器使用说明书把仪器调平衡,并记录初ε。

1、按P =( )kg 逐次加载。分别记录下应变仪上相应指示的应变值加ε。则初加仪εεε-=。

四、试验报告要求

1、按下表内项目进行试验结果的整理计算;

2、比较片K 与K 的平均值。并作出测定结论(相对误差形式给出)。

3、试分析误差原因。

K值测定记录表表二

实验四等强度梁的标定

标定—标准载荷与对应输出信号(波形)之间的关系。

标定的作用—制定一个标准尺度,用以衡量实测信号的大小。

1、实验目的

1.1 熟悉CS—1D型动态应变仪的操作;

1.2 了解信号采集及分析软件的功能;

1.3 学会用上述仪器标定等强度梁。

2、实验设备及仪器

2.1 CS—1D型动态应变仪 1 套;

2.2 多通道AD采集卡及电脑 1 套;

2.3 等强度梁及法码 1 套。

3、实验仪器操作说明及标定方法

图1 动态应变测量系统

3.1 面板说明

1.增益选择开关

此开关分为1倍、1/2倍、1/5倍、1/10倍、1/20倍、0倍,共六档,使用时可根据被测信号的大小改变此开关。

2.过荷灯

当仪器输出过荷时此灯亮。

3.自动复零按钮,用于仪器输出清零。

4.校准选择开关:

此开关为0、100με、200με、500με、1Kμε、2Kμε,共6档,可根据

被测信号的大小,选择此开关的位置。

5.功能选择开关:

选择此开关不同的位置,可输出正校准值,负校准值及测量值。

6.低通滤波器:

低通滤波器分为:10Hz、100Hz、300Hz、1KHz、10KHz、F共六档,可根据被测量信号的频率选择适当的档位。

7.电桥平衡:

测量时用于调节初始不平衡外接电位器。

8.增益微调:

此电位器为增益调节,出厂时已调节好,正常情况下不要调节。

图2 动态应变仪前后面板

3.2 测量前的准备和仪器调节 1、桥压选择:

桥路电阻120Ω,桥压选2V 或4V

2、桥路的连接

桥盒是应变测量元件与信号适调放大器(动态应变仪)连接的桥梁,熟悉桥盒的结构及连接方法是十分必要的。图3给出了桥盒的引线结构,图中1R 、2R 、3R 是放在桥盒内的120Ω精密线绕电阻,作为辅助组桥用。图4给出了1/4桥到全桥的连接方法。在(a)、(b)、(d)的连接方式中,必须使用120Ω的应变片,才能保证电桥平衡。在实际测量时,应变片的连线、桥盒接线柱之间的短路线都要尽可能用烙铁焊接。

图4应变片与桥盒的连接方法

为防止外部电磁干扰,特别是50Hz的干扰,桥盒与应变片之间用屏蔽线。遇到干扰严重,譬如集流环转接时,桥路干扰可能很大,可采用图4中(b)、(d)三线式接法予以降低。在测量点远离仪器条件下,为了保证校准值的准确度,可采用六线制接法,即在桥盒插头和仪器桥路输入插座之间引入需要长度的七芯

(或六芯)电缆,两端配接相应的六芯转接插头,即1-1,2-2,……6-6对应连接,

第七根芯线可剪断。

3、应变片灵敏度系数的修正

本仪器设计使用的应变片系数K=2.00,若使用灵敏度系数为KP 的应变片,实际的应变值p ε应:

c p

p K εε00

.2=

式中c ε为测量的应变值。

4、接通电源

所有测量通道桥路接好后,放大器增益置于“1”档的位置,无桥路接入的增益置于“0”位,开启电源。 5、预热

仪器接通电源后即进入工作状态,为了保证稳定运行,电路应预热15-30分钟,对于小应变或长时间测量,则需要30-60分钟预热。预热完毕,即可进行测量。

6、零点调平衡

将功能转换开关置于“测量”位置,按下自动平衡按钮。使初始不平衡在最小范围内,然后调节平衡微调(逆时针旋动为减小,顺时针旋动为增大),观察电源通道的表头显示,使仪器输出为零。

3.3 测量

1、低通滤波器档位的选择

为了滤除测量信号中不必要的频率分量,应将滤波器开关置于最高被测信号频率5-10倍的截止频率处,本装置截止频率为10、100、300、1K 、10KHz 和F (平坦无滤波)。

2、量程选择

为了正确的测量,使被测信号有一个合宜的输出幅度,可用放大通道前面板上方增益量程开关和增益微调来完成(微调用螺丝刀调节)。为此,预测被测输出电压值或应变量是必要的。每个通道放大器放大倍数约5000倍,若桥压为2V ,单只应变片产生1με时,输出约5mV 峰值电压,100με产生约0.5V 输出电压。用户可以根据预计的应变产生值来放置增益开关位置。增益开关为“1”时,约5000倍增益,“1/2”时为2500倍,依此类推。顺时针调节“微调增益”电位器,增益变大,逆时针增益减小,最小时约为最大增益的“1/3”值。桥压增加,相当于系统增益加大,即若桥压为2V 时,对被测信号放大为5000倍,桥压为4V 时,系统实际增益变为10000倍。在连续信号测量时,还可以利用过荷灯来适当调节增益,即用增益开关粗调,用随仪器配带的螺丝刀对增益微调电位器进行调节,以保证不过荷,过荷会造成输出信号过大甚至波形失真。

3.3 标定方法 1、组半桥标定。

按图4方法接半桥。按递增法和递减法依次加卸载,每次加卸载稳定后记录。重复三次。用手给等强度梁端部加一个任意载荷,记录相应数据。

2、组全桥标定。

按图4方法接全桥。按递增法和递减法依次加卸载,每次加卸载稳定后记录。重复三次。用手给等强度梁端部加一个任意载荷,记录相应数据。 4、实验报告要求

4.1 把每次加卸载以及对应的应变值填入下表。

4.2 求标定曲线

以载荷P 为横坐标,波形高度h 为纵坐标描点,依次连接各描点即为标定曲线或用最小二乘法借助计算机求出回归直线方程。 4.3 检验标定精度 精度=

H

U δ

×100% 式中H U —满量程输出值

δ=

4.3.1 线性度

一般用非线性误差表示 1max1

max

H δ?=±

式中 Δmax1——实际工作曲线1和理论工作曲线2的偏移量。

Hmax ——额定输出值。

4.3.2 滞后

指加载特性曲线与卸载特性曲线的偏离程度,用下式表示

δ2=±max

2

max H ? 式中 Δmax2=H 1-H 2—加载和卸载特性曲线的差值。

Hmax ——额定输出值。 4.3.3 重复性

指相同条件下对传感器重复加载多次,其输出值的接近程度。由下式表示

δ3=±max 3

max H ?

式中 Δmax3——输出值的最大差值。 Hmax ——额定输出值。

4.4 讨论影响传感器精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4.5根据标定曲线求出所加任意载荷的大小。

(试验四 动态应力测量)

一、实验目的:

掌握进行动态应力测试时测试系统的组成。熟悉动态应变仪及数据采集仪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要领。 二、实验要求:

实验前应熟悉动态应变仪及光线示波器的工作原理及特性,阅读实验用仪器的有关使用说明书。

动态应变仪应掌握,怎样正确地接桥、调整仪器、电标定装置,衰减器的原理及正确使用以及仪器的正确操作等。

对于示波器则应注意其操作规程及使用注意事项。如振子的选择,记录纸选用、安装、纸速的选择,仪器联接之间的阻抗匹配及正确进行记录的一些条件等。 三、实验器材设备

1、动态应变仪:

CS-1D型

2、数据采集仪:

3、信号采集与分析系统

4、计算机,打印机等

5、已贴好应变片的带振动等强度梁

四、实验步骤

1、按仪器说明书,正确连接仪器之间导线;

2、将等强度梁上已粘好的应变片R1、R2及补偿块上的补偿片Rt1、Rt2正

确地接入电桥;

3、开启应变仪、采集卡、运行采集软件,进行预热、调平衡;

4、进行标定过程;

5、开启等强度梁上振动电动机进行振动;

6、采集动态周期性的动载信号;

7、打印测量点记录;

8、计算应力应变大小。

五、试验报告及要求

1、将记录曲线按下标进行分析计算;

2、写出计算数据时所用的公式;

3、画出动态应力测试过程的原理及方框图,并指出信号在各组环节之间的

交换形式。

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 方案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附件1 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方案 寨卡病毒(ZikaVirus)属黄病毒科(Flaviviridae)黄病毒属(Flavivirus),呈球形,直径约为40-70nm,有包膜。基因组为单股正链RNA,长度约为10.8Kb,可分为亚洲型和非洲型两个基因型。 寨卡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IgM抗体检测、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寨卡病毒与黄病毒属其他病毒具有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目前主要采用病毒核酸检测。 一、检测对象 (一)疑似和临床诊断病例。 (二)伊蚊成蚊和幼虫。 二、样本采集、保存和运输 (一)病例标本采集。 对怀疑感染寨卡病毒的患者,推荐采集血清标本开展检测。 用无菌真空干燥管,采集患者非抗凝血5mL,及时分离血清,分装2管,保存于带螺旋盖、内有垫圈的冻存管内,标记清楚后低温保存,其中1管用于现场实验室检测,1管用于上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 对病例应尽可能采集双份血液标本,两份标本之间相隔14天为宜,住院病例可于入院当天和出院前1天各采集一份。 (二)蚊媒标本采集。 疫点内采集的伊蚊成蚊及幼虫,分类鉴定后,填写媒介标本采集信息表,按照采集地点分装,每管10-20只。

(三)标本保存、运送。 如标本能够在24小时内开展实验室检测,应将标本置于2-8℃保存;如能在7天内开展检测,应将样本置于-20℃保存;如需保存7天以上,应将样本置于-70℃以下。 标本运送时采用低温冷藏运输,避免冻融,样本运输应遵守国家关于三类病原体的相关生物安全规定。 三、检测方法 寨卡病毒病的检测方法包括病毒核酸检测、IgM抗体检测、中和抗体检测和病毒分离等。寨卡病毒与黄病毒属其他病毒具有较强的血清学交叉反应,目前主要采用病毒核酸检测。 开展蚊媒寨卡病毒检测时,对捕获的伊蚊成蚊或幼虫进行病毒核酸检测。 开展寨卡病毒实验室检测时,应同时考虑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感染可能。登革病毒和基孔肯雅病毒实验室检测应按照相应的技术指南开展。 (一)临床标本检测。 1.病原学检测 病原学检测主要适用于急性期血液标本,一般认为发病7天内检测阳性率高。 (1)核酸检测:采用荧光定量RT-PCR方法,是目前早期诊断寨卡病毒病的主要检测手段。 (2)病毒分离:将标本接种于蚊源细胞(C6/36)或哺乳动物细胞(BHK21、Vero)进行分离培养,出现病变以后,用检测核酸的方法鉴定病毒。也可使用乳鼠脑内接种进行病毒分离。 2.血清学检测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实验单级放大电路

电子技术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单级放大电路系别: 班号: 实验者姓名: 学号: 实验日期: 实验报告完成日期:

目录 一、实验目的 (3) 二、实验仪器 (3) 三、实验原理 (3)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3) (二)放大器参数及其测量方法 (5) 四、实验内容 (7) 1、搭接实验电路 (7) 2、静态工作点的测量和调试 (8) 3、基本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的测量 (9) 4、放大器上限、下限频率的测量 (10) 5、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参数测量 (11) 五、思考题 (11) 六、实验总结 (11)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在面包板上搭接电路的方法; 2.学习放大电路的调试方法; 3.掌握放大电路的静态工作点、电压放大倍数、输出电阻和通频带测量方法; 4.研究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了解射级输出器的基本性能; 5.了解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的影响和负载对放大电路倍数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示波器1台 2.函数信号发生器1台 3. 直流稳压电源1台 4.数字万用表1台 5.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6.交流毫伏表1台 三、实验原理 (一)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和性能 1. 单级低频放大器的模型 单级低频放大器能将频率从几十Hz~几百kHz的低频信号进行不失真地放

大,是放大器中最基本的放大器,单级低频放大器根据性能不同科分为基本放大器和负反馈放大器。 从放大器的输出端取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经过反馈网络得到反馈信号电压(或电流)送回放大器的输入端称为反馈。若反馈信号的极性与原输入信号的极性相反,则为负反馈。 根据输出端的取样信号(电压或电流)与送回输入端的连接方式(串联或并联)的不同,一般可分为四种反馈类型——电压串联反馈、电流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和电流并联反馈。负反馈是改变房卡器及其他电子系统特性的一种重要手段。负反馈使放大器的净输入信号减小,因此放大器的增益下降;同时改善了放大器的其他性能:提高了增益稳定性,展宽了通频带,减小了非线性失真,以及改变了放大器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负反馈对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的影响跟反馈类型有关。由于串联负反馈实在基本放大器的输入回路中串接了一个反馈电压,因而提高了输入阻抗,而并联负反馈是在输入回路上并联了一个反馈电流,从而降低了输入阻抗。凡是电压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压稳定的趋势,与此恒压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减小;凡是电流负反馈都有保持输出电流稳定的趋势,与此恒流相关的是输出阻抗增大。 2.单级电流串联负反馈放大器与基本放大器的性能比较 电路图2是分压式偏置的共射级基本放大电路,它未引入交流负反馈。 电路图3是在图2的基础上,去掉射极旁路电容C e,这样就引入了电流串联负反馈。

实验室常用仪器

口罩respirator试验管tube 耐酸橡胶手套rubber gloves试管架test tube rack (acid resistance)药匙lab spoon 洗瓶plastic wash bottle 钳子pliers玻璃搅棒glass stirring stick 扳子spanner研钵mortars 螺丝刀screw driver研棒pestles 多用电源插座multi-purpose socket冰盒ice box 复印纸copy paper液氮罐Dewar flask 笔记本note book 记号笔marker pen培养皿culture dish 夹子clip皮氏培养皿petri dish 擦镜纸wiper for lens培养三角瓶culture flask 标签纸paper label接种环inoculating loop 打火机lighter接种针inoculating needle 温度计thermometer过滤灭菌器syringe filters 定时器timer镊子forceps 棉线(细绳)cotton rope剪刀scissors 橡皮圈rubber band解剖刀片scalpel blade 清洁布rag解剖刀柄scalpel handle 牛皮纸kraft paper酒精灯alcohol burner 塑料筐plastic basker样品推车lab cart 塑料桶plastic basin 保温桶thermos封口膜parafilm wrap and dispenser 不锈钢盘stainless steel tray塑料膜plastic film 搪瓷盘enamel tray保鲜膜cling film 铝箔纸aluminum foil 烧杯beaker脱脂棉absorbent cotton 三角瓶、烧瓶flask 容量瓶volumetric flask铁架台iron support 量筒graduated cylinder石棉网asbestos board 移液器pipette玻璃干燥器glass desiccator 移液管serological pipette三角漏斗funnel 吸耳球bulb for pipet布氏漏斗buchner funnel 移液管架pipet rack玻璃漏斗glass funnel 离心管架centrifuge tube rack酸碱滴定管Burette

实验室检测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实验室检测基础知识试题(含答案) 1.光学金相试样制备要经过的步骤是:( )、镶嵌、( )、( )、( )。 取样磨光抛光显示 2.金相试样的取样必须具备( )性和( )性。 代表有针对 3.通常作为金相组织腐蚀剂的化学药品不外乎有四类,它们是( )和 ( )、( )、( )、( )。 各种有机酸无机酸各种碱各种盐类溶剂 4.金属中常见的晶格有三种类型,它们是( )、( )和( )。 体心立方晶格面心立方晶格密排立方晶格 5.铁素体的金相特征为( )的( )晶粒。 明亮多边形 6.奥氏体的金相特征为( )晶粒,晶界较铁素体( ),晶粒内常出现 ( )。 多边形平直孪晶 7.金属是具有金属光泽、( )和有良好( )、( )的物质。 可锻性导电性导热性 8.金属和合金的( )是不同的,这主要( )它们各自的结构和( )。性能取决于组织 9.金属在外力作用下,都会发生一定的变形,一般有两种形式,即( )变形和( )变形。 弹性塑性 10.热应力是金属在( )时( )所引起的应力。 加热内外温差 11.金属结晶主要受三个因素的影响:金属的( );( );金属结晶时的状态。 化学成份冷却速度 12.金属能够结晶,与液态金属的( )有密切的关系。 结构特点 13.纯金属是由( )元素组成的。 单一金属 14.合金则由( )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 )组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两种非金属 15.金属的原子在空间总是严格按照一定的( )而( )地排列。 规则周期 16.金属晶体是由原子通过( )结合而成的。 金属键 17.一般的合金钢在退火、正火状态下,具有( )+( )组织。 铁素体珠光体

电气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电气测试技术 实 验 指 导 书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 机械电子系电气工程教研室 二00六年十月

实验台组成及技术指标 CSY2000系列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台由主控台、三源板(温度源、转动源、振动源)、15个(基本型)传感器和相应的实验模板、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实验台桌六部分组成。 1、主控台部分:提供高稳定的±15V、+5V、±2V~±1OV可调、+2V~+24V可调四种直流稳压电源;主控台面板上还装有电压、频率、转速的3位半数显表。音频信号源(音频振荡器)0.4KHz~10KHz可调);低频信号源(低频振荡器)1Hz~3OHz(可调);气压源0~15kpa可调;高精度温度控制仪表(控制精度±0.5℃);RS232计算机串行接口;流量计。 2、三源板:装有振动台1Hz~3OHz(可调);旋转源0~2400转/分(可调);加热源<200℃(可调)。 3、传感器:基本型传感器包括: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扩散硅压力传感器、差动变压器、电容式传感器、霍尔式位移传感器、霍尔式转速传感器、磁电转速传感器、压电式传感器、电涡流位移传感器、光纤位移传感器、光电转速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K型热电偶、E型热电偶、Pt10O 铂电阻,共十五个。 4、实验模块部分:普通型有应变式、压力、差动变压器、电容式、霍尔式、压电式、电涡流、光纤位移、温度、移相/相敏检波/滤波十个模块。 5、数据采集卡及处理软件:数据采集卡采用12位A/D转换、采样速度1500点/秒,采样速度可以选择,既可单采样亦能连续采样。标准RS-232接口,与计算机串行工作。提供的处理软件有良好的计算机显示界面,可以进行实验项目选择与编辑,数据采集,特性曲线的分析、比较、文件存取、打印等。 6、实验台桌尺寸为160O×8OO×280(mm),实验台桌上预留计算机及示波器安放位置。 注意事项: 1、迭插式接线应尽量避免拉扯,以防折断。 2、注意不要将从各电源、信号发生器引出的线对地(⊥)短路。 3、梁的振幅不要过大,以免引起损坏。 4、各处理电路虽有短路保护,但避免长时间短路。 5、最好为本仪器配备一台超低频双线示波器,最高频率≥1MHz,灵敏度不低于 2mV/cm。 6、 0.4~10KHZ信号发生器接低阻负载(小于100Ω),必须从L V接口引出。

实验室技术总结

实验室技术总结 是最新的《实验室技术总结》,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篇一: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 实验室技术负责人工作总结 随着国家认证实验室评审的日益临近,我们的实验室管理、设备、技术能力、质量意识不断提高。本质量检测中心质量体系运行已有一年多时间,为了验证我们的检测活动及结果是否符合体系的要求,同时保证本中心的质量方针、目标、质量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并得到持续改进,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一.组织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检测、检验的法令、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通过上跟踪查询,购买最新版本的相关标准等渠道,不断更新中心现有的标准资料,并通过外来文件确认表及文件定期审查表和文件清单的形式不断更新。随着我们质量检测中心的核心标准之一GB/T颁布实施,不仅我们的人员需要进一步培训,我们的体系同时做出了重大的修订,对于文件定期审查表、外来文件确认表的升级,对于新版标准中提出的新的要求进行重新学习、评估质量检测中心在新版标准下的检测能力,重新进行了抗拉强度和脱碳试验两个检测方法的确认,对本质量检测中心经过严格能力评估以后,认为符合新版国家标准的检测要求。同时又进行了合同的评审等等,使得我们质量检测中心能够迅速适应新版标准,使用新版标

准进行检测工作。结果证实我中心采用的标准是持续和有效的。 二、作业指导书的组织制定和批准 今年上半年本质量检测中心购入了一台新型金属分析光电直读光谱仪,以替换先前使用的直读光谱仪,由光谱操作员和本人编制批准了新型金属分析光电直读光谱仪的操作规程。由于GB/T的颁布范文TOP1O0使得本质量检测中心的抗拉强度和脱碳试验这两个检测项目发生了部分变更,又重新对这两个试验项目的检测细则进行了审核,并修改了局部内容。 三、仪器配置工作 所有检测仪器均已由第三方计量机构进行检定和校准,并按规定程序完成金相显微镜、影像投影仪、数显卡尺、数显高度尺、数显千分尺、直读光谱仪等设备的期间核查,确保设备在有效期内能正常使用。所有的检测室均配备空调系统和温湿度计,每天填写温湿度值。经检查表明符合《设施环境条件控制程序》的要求,资源配制方面比较合理,完全符合本检测中心检测方面的要求。鉴于本质量检测中心的300KN万能试验机年代较为久远,虽然运行正常,但有故障隐患,为了保证检测工作不受检测设备可能的故障影响,今年又添置了一台新的300KN微机控制电液伺服万能试验机。而为了完善钢结构连接副的检测工作,又配置了一台10000NM 的高强度螺栓轴力扭矩检测仪。 四、检测人员的培训情况 今年我们又进行了ISO17025体系标准及管理文件再次培训,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2006级用汇总

矿压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 学号: 班级: 姓名: 安徽理工大学 能源与安全学院采矿工程实验室

实验一常用矿山压力仪器原理及使用方法 第一部分观测岩层移动的部分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 一、结构简介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计是监测巷道在掘进和受采动影响的整个服务期间,围岩内部变形随时间变化情况的一种仪器。 深基点钻孔多点位移包括孔内固定装置、孔中连接钢丝绳、孔口测读装置组成。每套位移计内有5~6个测点。其结构及其安装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两帮及顶板各钻出φ32的钻孔。 2.将带有连接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由远及近分别用安装圆管将其推至所要求的深度。(每个钻孔布置5~6个测点,分别为;6m、5m、4m、3m、2m、lm或12m、10m、8m、6m、4m、2m)。 3.将孔口测读装置,用水泥药圈或木条固定在孔口。 4。拉紧每个测点的钢丝绳,将孔口测读装置上的测尺推至l00mm左右的位置后,由螺丝将钢丝绳与测尺固定在一起。 三、测试方法 安装后先读出每个测点的初读数,以后每次读得的数值与初读数之差,即为测点的位移值。当读数将到零刻度时,松开螺丝,使测尺再回到l00mm左右的位置,重新读出初读数。 ☆顶板离层指示仪 一、结构简介: 顶板离层指示仪是监测顶板锚杆范围内及锚固范围外离层值大小的一种监测仪器,在顶板钻孔中布置两个测点,一个在围岩深部稳定处,一个在锚杆端部围岩中。离层值就是围岩中两测点之间以及锚杆端部围岩与巷道顶板表面间的相对位移值。顶板离层指示仪由孔内固定装置、测量钢丝绳及孔口显示装置组成如图1所示。

二、安装方法: 1.在巷道顶板钻出φ32的钻孔,孔深由要求而定。 2.将带有长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用安装杆推到所要求的位置;抽出安装杆后再将带有短钢丝绳的孔内固定装置推到所要求的位置。 3.将孔口显示装置用木条固定在孔口(在显示装置与钻孔间要留有钢丝绳运动的间隙)。 4.将钢丝绳拉紧后,用螺丝将其分别与孔口显示装置中的圆管相连接,且使其显示读数超过零刻度线。 三、测读方法: 孔口测读装置上所显示的颜色,反映出顶板离层的范围及所处状态,显示数值表示顶板的离层量。☆DY—82型顶板动态仪 一、用途 DY-82型顶板动态仪是一种机械式高灵敏位移计。用于监测顶底板移近量、移近速度,进行采场“初次来压”和“周期来压”的预报,探测超前支撑压力高 峰位置,监测顶板活动及其它相对位移的测量。 二、技术特征 (1)灵敏度(mm) 0.01 (2)精度(%) 粗读±1,微读±2.5 (3)量程(mm) 0~200 (4)使用高度(mm) 1000~3000 三、原理、结构 其结构和安装见图。仪器的核心部件是齿条6、指针8 以及与指针相连的齿轮、微读数刻线盘9、齿条下端带有读 数横刻线的游标和粗读数刻度管11。 当动态仪安装在顶底板之间时,依靠压力弹簧7产生的 弹力而站立。安好后记下读数(初读数)并由手表读出时间。 粗读数由游标10的横刻线在刻度管11上的位置读出,每小 格2毫米,每大格(标有“1”、“22'’等)为10毫米,微读数 由指针8在刻线盘9的位置读出,每小格为0.01毫米(共200 小格,对应2毫米)。粗读数加微读数即为此时刻的读数。当 顶底板移近时,通过压杆3压缩压力弹簧7,推动齿条6下 移,带动齿轮,齿轮带动指针8顺时针方向旋转,顶底板每 移近0.01毫米,指针转过1小格;同时齿条下端游标随齿条 下移,读数增大。后次读数减去前次读数,即为这段时间内的顶底板移近量。除以经过的时间,即得

实验室检测能力分析一览表

检测能力分析一览表 第 1 页共17页 序号被检产品 名称 软件检测能力分析硬件检测能力分析 备注标准/规范 代号 检测项数培训情况仪器检定操作 1 水泥GB175-2007 GB/T3183-2003 GB/T13693-2005 GB/T2015-2005 GB/T17671-1999 GB/T1346-2011 GB/T2419-2005 GB/T1345-2005 JTGE30-2005 GB/T12573-2008 安定性 凝结时间 细度 标准稠度用水量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流动度 对规范已进行了相关培训, 从理论到实际进行讲解 已检定 技术负责 人已作相 应培训,满 足操作要 求。

检测能力分析一览表 第 2 页共17 页 序号被检产品 名称 软件检测能力分析硬件检测能力分析 备注标准/规范 代号 检测项数培训情况仪器检定操作 2 金属材料及焊接力学 性能GB1499.1-2008 GB1499.2-2007 GB13788-2008 JG190-2006 GB/T5223-2002 GB/T5223.3-2005 GB/T701-2008 GB/T 228.1-2010 GB/T232-2010 GB/T238-2013 JGJ/T27-2001 JGJ107-2010 JGJ18-2012 屈服强度 抗拉强度 断后伸长率 最大力总伸长率 弯曲性能 反复弯曲次数 重量偏差 屈强比 屈标比 焊接性能 对规范已进行了相关培训, 从理论到实际进行讲解 已检定 技术负责 人已作相 应培训,满 足操作要 求。

检测能力分析一览表 第3页共17 页 序号被检产品 名称 软件检测能力分析硬件检测能力分析 备注标准/规范 代号 检测项数培训情况仪器检定操作 3 砌体材料NY/T671-2003 GB5101-2003 GB13544-2011 GB8239-1997 GB28635-2012 GB11968-2006 JC/T862-2008 GB/T4111-2013 GB13545-2014 抗折强度 抗压强度 吸水率 含水率 几何外观尺寸 对规范已进行了相关培训, 从理论到实际进行讲解 已检定 技术负责 人已作相 应培训,满 足操作要 求。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修订.

自动化专业《传感器与检测技术》 课程实验指导书 撰写人:闫奇瑾审定人:辅小荣

目录 第一部分绪论 (1) 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 (2) 实验一箔式应变片桥路性能比较 (2) 实验二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6) 实验三差动变面积式电容式传感器的静态特性 (9) 实验四霍尔式传感器静态特性实验 (11)

第一部分绪论 本指导书是根据《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验教学大纲编写的,适用于自动化专业。 一、本课程实验的作用与任务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实验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基础实验课。通过实验,使学生加深理解传感技术的一般理论原理,了解各种传感器性能,掌握选用原则和设计方法,学会对各种参数的测量及分析技术。 二、本课程实验的基础知识 本课程主要介绍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基础理论,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和结构,非电量的检测技术及系统,抗干扰技术和微机在检测中的应用等。实验要求的基础知识主要有传感器的静态和动态特性,电阻式传感器,电感式传感器、电容式传感器、磁电式传感器的基本工作原理、结构、测量电路以及应用方法等。 三、本课程实验教学项目及其教学要求

第二部分基本实验指导 -1- 实验一箔式应变片桥路性能比较 一、实验目的 1.观察了解箔式应变片结构及粘贴方式。 2.测试应变梁变形的应变输出。 3.比较各桥路间的输出关系。 二、实验原理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件。用应变片测试时,应变片要牢固地粘贴在测试体表面。当测件受力发生形变,应变片的敏感栅随同变形,其电阻值也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测量电路,转换成电信号输出显示。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电测电路中的一种,单臂,半桥双臂,全桥电路的灵敏度依次增大。实际使用的应变电桥的性能和原理如下: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3-2017

测试技术实验报告3-2017

实验题目:《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量》 实验报告 第 3 组姓名+学号: 胡孝义 2111701272 付青云 2111701146 黄飞 2111701306 黄光灿 2111701322 柯桂浩 2111701321 李婿 2111701346 邝祎程 2111701312 实验时间:2017年12月29日 实验班级: 实验教师:邹大鹏教授 成绩评定:_____ __ 教师签名:_____ __ 机电学院工程测试技术实验室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工业大学实验报告

一、预习报告:(进入实验室之前完成) 1.实验目的与要求: 目的: 1).了解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2).掌握测试装置动态特性的测试 3).掌握m-k-c 二阶系统动态特性参数的影响因素 要求: 1).差动变压器式位移传感器的标定 2).弹簧振子二阶系统的阻尼比和固有频率的测量 2.初定设计方案: 根据测量出的弹簧振子欠阻尼二阶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来求系统的动态特性:固有频率ωn 和阻尼比ξ。 实验时确定的设计方案: 先将质量振子偏离平衡,具有一定的初始位移,然后松开。该二阶系统在初始位移的作用下,产生一定的输出,位移传感器采集到系统的输出并传输给计算机,生成阶跃响应曲线。该输出是由初始状态引起的,可称之为零输入响应,也可看作是由初始位置到零的阶跃响应。 (1)求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ωd =2π/T d (2)求阻尼比ξ 利用任意两个超调量M 和M 可求出其阻尼比,n 是该两个峰值相隔的某一整周期数。计算公式为 ξ=2222n 4n n πδδ+ (3)求无阻尼固有频率ωn 计算出有阻尼固有频率ωd ,阻尼比ξ之后,根据公式可求出系统的固有频率ωn ωd = 2 1ξ ω-d (4)求弹簧的刚度和振子组件的质量 振子组件主要由振子、滑杆、振子位置调节器、阻尼片、传感器连接杆等组成。

实验室常用标准

1.GB21549-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烧器的安全要求; 2.GB/T21784.2-2008实验室玻璃器皿通用型密度计第2部分:试验方法和使用; 3.GB/T21298-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试管; 4.GB/T21297-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互换锥形磨砂接头; 5.GB/T11414-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瓶; 6.GB/T12804-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量筒; 7.GB/T12805-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 8.GB/T12806-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9.GB/T28211-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过滤漏斗; 10.GB/T28212-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冷凝管; 11.GB/T28213-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培养皿; 12.GB/T22362-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烧瓶; 13.GB/T22067-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广口烧瓶; 14.GB/T11165-2005实验室pH计; 15.GB/T30431-2013实验室气相色谱仪; 16.GB4793.7-2008测量、控制和实验室用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第7部分:实验室用离心机的特殊要求; 17.GB12803-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量杯; 18.GB12807-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分度吸量管; 19.GB12808-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 20.GB21549-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烧器的安全要求; 21.GBT11414-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瓶;

22.GBT12804-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量筒; 23.GBT12805-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滴定管; 24.GBT12806-2011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容量瓶; 25.GB/T12807-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分度吸量管; 26GB/T12808-1991 实验室玻璃仪器:单标线吸量管; 27.GBT12809-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设计和结构原则; 28.GBT12810-1991实验室玻璃仪器:玻璃量器的容量校准和使用方法; 29.GBT14149-1993实验室玻璃仪器:互换球形磨砂接头; 30.GBT15723-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干燥器; 31.GBT15724-2008实验室玻璃仪器:烧杯; 32.GBT15725.4-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双口、三口球形圆底烧瓶; 33.GBT15725.6-1995实验室玻璃仪器:磨口烧瓶; 34.GBT21297-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互换锥形磨砂接头; 35.GBT21298-2007实验室玻璃仪器:试管; 理化仪器类 1.GBT1914-2007化学分析滤纸; 2.GB24789-2009用水单位水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 3.GBT11007-2008电导率仪试验方法;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学生)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2019-3

实验一: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特性比较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原理及特性; 2、掌握单臂、半桥、全桥组桥原理及输出时的灵敏度和非线性度分析。 二、基本原理: 电阻应变式传感器是在弹性元件上通过特定工艺粘贴电阻应变片来组成。一种利用电阻材料的应变效应,将工程结构件的内部变形转换为电阻变化的传感器,此类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一定的机械装置将被测量转化成弹性元件的变形,然后由电阻应变片将变形转换成电阻的变化,再通过测量电路进一步将电阻的改变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输出。可用于能转化成变形的各种非电物理量的检测,如力、压力、加速度、力矩、重量等,在机械加工、计量、建筑测量等行业应用十分广泛。 1.箔式应变片的基本结构 应变片是在用苯酚、环氧树脂等绝缘材料的基板上,粘贴直径为0.025mm左右的金属丝 或金属箔制成,如图1—1所示。 (a) 丝式应变片(b) 箔式应变片 图1—1应变片结构图 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与丝式应变片工作原理相同。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

2.测量电路 为了将电阻应变式传感器的电阻变化转换成电压或电流信号,在应用中一般采用电桥电路作为其测量电路。电桥电路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测量范围宽、线性度好且易实现温度补偿等优点。能较好地满足各种应变测量要求,因此在应变测量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电桥电路按其工作方式分有单臂、双臂和全桥三种,单臂工作输出信号最小、线性、稳定性较差;双臂输出是单臂的两倍,性能比单臂有所改善;全桥工作时的输出是单臂时的四倍,性能最好。因此,为了得到较大的输出电压或电流信号一般都采用双臂或全桥工作。基本电路如图1—2(a)、(b)、(c)所示。 (a)单臂(b)半桥(c)全桥 图1—2 应变片测量电路 (a)单臂 Uo=U①-U③ =〔(R4+△R4)/(R4+△R4+R3)-R1/(R1+R2)〕E ={〔(R1+R2)(R4+△R4)-R1(R3+R4+△R4)〕/〔(R3+R4+△R4)(R1+R2)〕}E 设R1=R2=R3=R4,且△R4/R4=ΔR/R<<1,ΔR/R=Kε。 则Uo≈(1/4)(△R4/R4)E=(1/4)(△R/R)E=(1/4)KεE (b) 双臂(半桥) 同理:Uo≈(1/2)(△R/R)E=(1/2)KεE (C) 全桥 同理:Uo≈(△R/R)E=KεE 3.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原理图

测试技术实验室建设方案.doc

测试技术实验室建设方案 电气信息工程系 2006年4月6日 测试技术实验室建设方案 一、必要性 为了适应电气信息工程学院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需要,贯彻我院的教育宗旨—注重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及动手能力的培养,根据对我院的现有实验条件的分析和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我们认为应在现有实验设备基础上新建测试技术实验室,组建一个既能面向学生实验,又能有助于教师进行科研的具有先进水平的测试技术实验室。 由于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软件技术、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以及它们在各种测量技术与仪器仪表上的应用,使新的测试理论、测试方法、测试领域以及仪器结构不断涌现并发展成熟,在许多方面已经突破了传统测试技术的概念。基于虚拟仪器的现代测试技术逐步形成了一种发展趋势。虚拟仪器是一种功能意义上的仪器,它是由计算机技术、测量技术和微电子技术不断取得突破而孕育出来的一项新兴技术。虚拟仪器通常是指以计算机为核心的,由强大的测试应用软件支持的,具有虚拟仪器面板,足够的仪器硬件及通信功能的信息处理系统。例如,计算机加上A/D转换器及其他少量辅助电路,编制各种软件就可实现数据采集、波形显示、电压测量、时间测量、频率测量及频谱分析等各种功能,取代传统的示波器、电压表、频率计、频谱分析仪等仪器,配上相应的传感器,就可实现对非电量的测量。可见,虚拟仪器可借助通用数据采集装置,通过编制不同的软件测试方案,可构造任意功能的仪器,即定义仪器的功能。与传统的仪器相比较,虚拟仪器具有模块化及开放性和互换性的特点和资源复用性,同时可方便、经济地组建或重构自动测试系统。因此,与传统的仪器相比,虚拟仪器具有4大优势:性能高、扩展性强、开发时间少,以及出色的集成功能。 将虚拟仪器引入测试系统,就可以建立便于更新、机动灵活、资源共享、功能强大、成本低廉、自主版权的测试系统。这种测试系统能够按工程测试的要求,自由增减系统模块,通过重新配置系统资源,充分运用已有的标准化系统资源,以透明的方式提高工程测试技术综合应用的效率。 现代测试技术知识是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机电一体化等专业的学生所必须

实验报告实验心得

实验心得体会 在做测试技术的实验前,我以为不会难做,就像以前做物理实验一样,做完实验,然后两下 子就将实验报告做完.直到做完测试实验时,我才知道其实并不容易做,但学到的知识与难度 成正比,使我受益匪浅. 在做实验前,一定要将课本上的知识吃透,因为这是做实验的基础,否则,在老师讲解时就 会听不懂,这将使你在做实验时的难度加大,浪费做实验的宝贵时间.比如做光伏的实验,你要 清楚光伏的各种接法,如果你不清楚,在做实验时才去摸索,这将使你极大地浪费时间,使你事 倍功半.做实验时,一定要亲力亲为,务必要将每个步骤,每个细节弄清楚,弄明白,实验后,还 要复习,思考,这样,你的印象才深刻,记得才牢固,否则,过后不久你就会忘得一干二净,这还 不如不做.做实验时,老师还会根据自己的亲身体会,将一些课本上没有的知识教给我们,拓宽 我们的眼界,使我们认识到这门课程在生活中的应用是那么的广泛. 通过这次测试技术的实验,使我学到了不少实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做实验的过程,思考 问题的方法,这与做其他的实验是通用的,真正使我们受益匪浅. 实验心得体会 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测试技术这门课程,它是一门综合应用相关课程的知识和内容来解 决科研、生产、国防建设乃至人类生活所面临的测试问题的课程。测试技术是测量和实验的 技术,涉及到测试方法的分类和选择,传感器的选择、标定、安装及信号获取,信号调理、 变换、信号分析和特征识别、诊断等,涉及到测试系统静动态性能、测试动力学方面的考虑 和自动化程度的提高,涉及到计算机技术基础和基于labview的虚拟测试技术的运用等。 课程知识的实用性很强,因此实验就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做了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 半桥、全桥比较, 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 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三个实 验。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由于自己的理论知识基础不好,在实验过程遇到了许多的难题, 也使我感到理论知识的重要性。但是我并没有气垒,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自己看书,独立思 考,最终解决问题,从而也就加深我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实验中我学会了单臂单桥、半桥、全桥的性能的验证;用振动测试的方法,识别一小阻 尼结构的(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和阻尼系数;掌握压电加速度传感器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了解并掌握机械振动信号测量的基本方法;掌握测试信号的频率域分析方法;还有了解虚拟 仪器的使用方法等等。实验过程中培养了我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 题的能力以及培养了良好的工程素质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 测试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提高了自己动手能力,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增强创新意 识。 实验体会 这次的实验一共做了三个,包括: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回转机构 振动测量及谱分析;悬臂梁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各有特点。 通过这次实验,我大开眼界,因为这次实验特别是回转机构振动测量及谱分析和悬臂梁 一阶固有频率及阻尼系数测试,需要用软件编程,并且用电脑显示输出。可以说是半自动化。 因此在实验过程中我受易非浅:它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前的理论知识准备,也就是要事前了 解将要做的实验的有关质料,如:实验要求,实验内容,实验步骤,最重要的是要记录什么 数据和怎样做数据处理,等等。虽然做实验时,指导老师会讲解一下实验步骤和怎样记录数 据,但是如果自己没有一些基础知识,那时是很难作得下去的,惟有胡乱按老师指使做,其 实自己也不知道做什么。 在这次实验中,我学到很多东西,加强了我的动手能力,并且培养了我的独立思考能力。 特别是在做实验报告时,因为在做数据处理时出现很多问题,如果不解决的话,将会很难的 继续下去。例如:数据处理时,遇到要进行数据获取,这就要求懂得labview软件一些基本

测试技术实验指导书(2017年04)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 实验指导书 戴新编 广州大学 2017.4

前言 测试技术顾名思义是测量和试验的技术。测试技术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和理论课程相比,测试技术的实践环节显得更为关键。《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实验》旨在提高学生综合应用从各门课程中学到的单元技术知识,独立构建、调试测试系统的能力,强化学生对测试系统工程实际的感性认识。它综合体现了各种单元技术在测试工程实际中的应用,是测试专业的学生接触工程实际的开始。 测试技术覆盖了很多知识领域,从测试信号的基本概念到现代测试信号分析方法,从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到一个复杂大型的测试系统的建立,但在实际中,无法在一门课程里囊括所有这些知识和经验。本指导书根据目前实验室现有的实验条件及教学计划中的学时数,紧密结合理论教学,选择了一些重要的基本内容,实验主要为验证性实验,采用传统的实验模式,由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完成实验。 通过实验,希望能够使学生牢固、熟练地掌握各种测试仪器的使用,学会调试测试系统的基本方法,包括传感器的使用,信号调理电路、数字化电路及显示单元的调试,在此基础上初步学会自行组建测试系统,并能够独立调试。 具体内容应包括:a.常用测试仪器的使用:在传感器使用及系统组建、调试的过程掌握示波器、数字万用表、信号发生器、稳压电源等的使用。b.传感器的使用:熟悉热电偶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液位传感器、转速传感器等原理及使用。c.常见物理量测试实验:温度测试实验、转速测试实验、液位测试实验、振动测试实验。由于条件限制,以上的实验内容还只能部分涉及。 实验完成后按要求应提交实验报告。实验报告是一种工程技术文件,是实验研究的产物。学生完成教学实验写出的报告,会为将来进行工程实验、科学研究书写实验报告打下基础,乃至于养成一种习惯,因此应按工程实际要求学生:内容如实,数据可靠;语言明确、简洁;书写工整、规范。实验报告的基本内容应包括实验题目、实验目的、实验仪器和设备(必要时画出连接图)、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包括图表、数字、文字、表达式等)、对实验方法或结

常见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附实验室图)

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仪器设备清单 1 气相色谱仪:定性定量分析 2 阿贝折射仪:测透明半透明液体或固体的折射率和平均色散 3 氨气分析仪:测样品中氨的含量 4 测汞仪:测固、体液体样品中汞含量 5 电导率仪:测电解质溶液电导率值 6 二氧化硫测定仪:大气环镜中二氧化硫浓度的自动监测 7 二氧化碳测定仪:大气环镜中二氧化碳浓度的自动监测 8 离子交换纯水器:使用离子交换法制纯水 9 粉层采样器:该采样器适用于煤矿及其它粉层作业环镜中进行粉层采样 10 光电浊度仪:测量浊度 11 光照度计:测定光照强度 12 火焰光度计:监床化验用病理研究 13 激光粉层仪:检测粉层浓度 14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物质对不同波长单色辐射的吸收程度、定量分析 15 紫外辐射照度计:紫外辐射照度测量 16 自动量程照度计:测定光照强度 17 自动旋光仪:测物质旋光度,分析物质的浓度、纯度、含糖量 18 酶标仪:定性定量 19 冷原子荧光测汞仪:专用测贡仪器,测痕量贡 20 离子计:测离子浓度 21 CO分析仪:测大气环镜中一氧化碳含量 22 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固、液体中汞、砷、硒、锑、锗、锡含量测定析 23 手持糖量计:测体的含糖量 24 生化分析仪:测定样品的浓度,酶反映速率和酶的活性等数十种生化参数 25 洗板机:与酶标仪配套使用 26 微量可调移液器:移微量液体 27 显微镜:观察微小物质 28 荧光分光光度计:分析和测试各类微生物,氨基酸、蛋白质、核酸及多种监床药物 29 医用净化工作台:提供无尘无菌高洁净工作环镜 30 便携式红外线人析器:测定公共场所中的CO2浓度 31 电子微风仪:适用于工厂企业通风空调,镜污染览测动压平衡自动跟踪等速烟尘采样器的采样 32 放射性污染计量仪:测试放射性污染是否超标 33 热敏电阻(测辐射热计):用于辐射探测 34 紫外光功力计:测试检测紫外光功率 35 热球式电风速仪:测定室内外或模型的气流速度时,是一种测量低风速的基本仪器 36 红血蛋白仪:检测血红蛋白

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模板】

附件2 狂犬病实验室检测技术指南 1、实验室条件及生物安全操作要求 (1)从事狂犬病临床和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需要暴露前免疫,所有意外暴露于狂犬病毒时必需立即报告本部门负责人。 (2)操作所有潜在狂犬病感染的材料均应在P2或P3(实验室固定毒在P2,病人或动物分离的街毒在P3)生物安全实验室内进行。 (3)当实验室对接收到的动物标本进行操作时,必须在P3以上条件的专业实验室中进行。没有安全实验室(P3级)的单位,严禁从事病毒分离工作。 (4)实验前要穿戴好防护服装、眼镜、手套,作好技术上的准备。 (5)由于空气传播狂犬病毒已经得到证实,因此高速混悬或离心操作应在密闭状态下进行。 (6)实验后要作好善后消毒处理,狂犬病毒对脂溶剂(肥皂水、醚、氯仿、丙酮),45~70%乙醇,碘制剂和四铵化合物敏感,操作完毕对操作台、实验材料等 要用相应的消毒剂或高压蒸汽进行消毒处理。 2、实验室检测网络组成及职责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牵头,全国各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及所辖区域内的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组成实验室检测网络。 (2)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 A.诊断试剂的研制、标准化,并推荐质量稳定可靠的诊断试剂; B.负责毒株的鉴定和病毒变异性调查; C.对各级实验室检测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D.协助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完成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3)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 A.收集、保存辖区内各监测点的各种待检测标本。 B.辖区内各种标本的实验室检测。 C.对本省监测点标本采集和运送给与技术指导和协助。 (4)县级监测点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责 采集病例标本,运送病例标本至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3、实验室检测方法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检测技术实验指导书

2 目录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性能— (4) 实验二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半桥、全桥比较 6 实验三应变片的温度影响 (10) 实验四直流全桥的应用―电子秤之一错误!未定义书签。实验五热电偶原理及现象 (14) 实验六移相器实验 (18) 实验七相敏检波器实验 (20) 实验八差动变压器性能 (24) 实验九差动变压器零点残余电压的补偿 (26) 实验十差动变压器的应用—振动测量 (28) 实验十一电涡流式传感器的静态标定 (31) 实验十二被测体材料对电涡流传感器特性的影响33 实验十三电涡流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 (35) 实验十四电涡传感器应用-电子秤之三 (38) 实验十五霍尔式传感器的特性—直流激励 (39) 实验十六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电子秤之四 (41) 实验十七霍尔式传感的特性—交流激励 (42) 实验十八霍尔式传感器的应用—振幅测量 (44) 实验十九磁电式传感器的性能 (46) 实验二十压电传感器的动态响应实验 (49) 实验二十一差动变面积式电容传感器的静态及动 态特性 (51) 实验二十二扩散硅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实验 (53)

3 实验二十三 光纤位移传感器静态实验 .................57 实验二十四 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测量一 .........59 实验二十五 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动态测量二 .........60 实验二十六 PN 结温度传感器测温实验 ................63 实验二十七 热敏电阻演示实验 .............................66 实验二十八 气敏传感器(MQ3)实验 ......... 68 实验二十九湿敏电阻(R H )实验 . (71) 实验三十 光电传感器(反射型)测转速实验 (73) 附录:传感器实验仪器面板分布图错误!未定义书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