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

影响肥料利用率低下的原因及提高对策

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利用施入土壤中的营养元素的数量占

施入的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其因肥料品种、施肥量、施肥方法、土壤类型、地力水平、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不同。洛南县多年多点试验表明,玉米平均氮素利用率为20.6%、磷肥为14.2%、钾肥为34.5%;小麦平均氮素利用率为26.5%、磷肥为7.97%、钾肥为28.8%。化肥利用率普遍较低,不仅浪费了化肥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而且造成环境污染,制约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提高肥料利用率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1 肥料利用率表现特点:

1.1 作物品种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一般禾谷类对磷肥的利用率较低,而豆科作物对磷肥的利用率较高。

1.2 肥料类型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有机肥中氮素利用率一般为10-30%,磷素为30-50%,钾素为60-90%;化肥中氮肥利用率为25%-40%,磷肥为20%左右,钾肥可达30%以上,磷肥的利用利率最低,但其残效长,其累加利用率可达40%左右。

1.3 同类元素肥料品种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碳酸氢铵利用率为27%,尿素为35%,硫胺为45%。

1.4 施用方法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碳铵深施覆土肥料利用

率为40%左右,表施为25%左右;尿素深施为40-60%,表施为30%左右。磷钾肥集中施肥肥料利用率高于撒施。

1.5土壤含水量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对于我县旱作土壤来说,土壤含水量对肥料利用率的影响极大,在一定的田间持水量范围内,肥料利用率随土壤水分减少而降低。但水份过多时会造成肥料的淋溶,肥效也会降低。其中一部分由于淋失、挥发或被土壤固定而成为作物不可利用的形态。

1.6施肥形式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有机肥与化肥配施,肥料利用率高;化肥中各元素配施,肥料利用率明显高于化肥单一施肥。 1.7肥力水平不同,肥料利用率不同:一般来说,肥力水平越低,肥料利用率越高。

2 影响肥效的主要原因:

2.1 施肥结构不合理,氮、磷、钾比例失调。目前,有些农民仍按传统的经验施肥,存在着严重的盲目性和随机性。施肥量过大,造成了严重的浪费。

2.2 施肥方法不科学。农民们往往重施底肥,很少进行追肥,这不仅降低了肥料利用率,而且会使作物生长后期出现脱肥现象,影响作物的产量;即使追肥,施肥也是撒施或浅施,造成化肥的挥发和淋失,降低了化肥利用率。

2.3 微量元素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由于土壤中的微量元素长期得不到补充,其含量已不能满足作物的生长需要,根据土肥的最小养分律和同等重要律学说,即使氮、磷、钾的施入比例合理也会影响作物的产量。

3 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坚持有机无机结合、配方施肥原则。

3.1 大力推广配方施肥技术。根据作物的需肥规律、土壤测试值,按照缺啥补啥原则,确定合理的施肥量与施肥方法、施肥时期,使作物得到合理、全面、及时的养分供应,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物的增产潜力、提高经济效益。

3.1.1 施用适宜的施肥量:将近年来开展的不同作物各类试验按不同区域、不同土类进行汇总分析,提出各区域不同土类不同作物施肥方案,结合生产实际向群众提供适宜的作物配方。

3.1.2 使用正确的施肥方法: 根据肥料品种,合理选用施肥方法。碳酸氢氨和硫酸氨较易挥发,应采用深施、沟施或穴施,并覆土;尿素可深施,若不便深施可结合中耕顺垄撒施,使肥土相融,2天后再浇水,若浇水过早,会使尿素随水流失,而降低肥效。过磷酸钙是速效性肥料,但易被土壤固定,施用时应环绕作物根系穴施或开沟深施,以利于根系吸收利用。硫酸钾做基肥要深施;氯化钾一般不做追肥,做基肥时,避免在忌氯作物上直接施用,可提前3~5d施用。复

合肥、磷酸二铵及三元素复合肥,施用时,既要避免氮素的损失,又要减少磷钾的损失,要开沟穴施后覆土,隔2~3d后小浇1次水为宜。

作物生长过程中出现脱肥而无法根际追肥时,可采用叶面喷肥的方法,结合病虫害防治,于晴天、无风的下午进行,一般常用尿素、磷酸二氢钾。

不同性质的土壤施用方法不同:砂性土壤,磷肥全部做底肥,氮肥1/2做基肥,1/2做追肥,然后浇水量不能过大,避免大水漫灌后造成漏肥;粘质土壤,有水浇条件的可将磷肥及2/3的氮肥做基肥,1/3的氮肥分期追肥,无水浇条件的旱地,氮磷全部做基肥

3.1.3 确定合理的施肥时间: 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

期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两个关键时期,应把握好这两个时期,确保肥料的最大效率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一般磷素的营养临界期都在生育前期,氮素在营养临界期比磷稍晚。最大效率期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

3.2 化肥与有机肥配合施用。有机肥中养分全面,含有氮、磷、钾和各种微量元素、有益微生物和有机胶体,施用其可使土壤孔隙度增加,容重降低,蓄水能力和土壤团聚度、水稳性增加,达到改善土壤理化,提高地力之目的。有机无机配合施用,可弥补单施化肥养分单一之缺点,同时其能与难溶性磷肥反应,增加磷的溶解度,从而提高磷肥利用率。

3.3加强水份管理工作,促使化肥吸收:肥料中的有效养分必须先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根系吸收、运输、代谢。因此有条件的地方施肥后应立即灌水,使肥料在较短时间内溶解被根系吸收利用,但忌大水漫灌,防止肥料随水淋失,采取少量多次的方法最好。

肥料施用效果评价测算方法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 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科学评价肥料施用效果,对于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肥料施用效果的主要方法和指标有肥料利用率、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等。具体测算方法如下: 1、肥料利用率 1.1 定义 肥料利用率(RE )是指施用的肥料养分被作物吸收的百分数,随作物种类、肥料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以及施肥技术等因素发生变化而不同,是最常用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肥料利用率包括当季利用率和累计利用率,这里是指当季利用率。 1.2 测算方法 1. 2.1 示踪法 示踪法是指将已知养分数量的放射性或稳定性示踪肥料施入土壤,作物成熟后测定作物所吸收的放射性或稳定性同位素养分的数量,计算肥料利用率。 1.2.2 差值法 差值法是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与不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之差与肥料投入量的比值。从农学意义上看,应采用差值法测算氮、磷、钾肥的利用率。计算式如下: % 1000 1?-= F U U RE 式中:RE 为肥料利用率;U 1、U 0分别为施肥区与缺素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单位为公斤/亩;F 为肥料养分(指N 、P 2O 5、K 2O )投入量,单位为公斤/亩。 一般通过田间试验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2.2.1 布置田间试验 根据本区域土壤类型、种植制度、主要作物等安排田间试验,一般每个县、每种作物安排10-15个试验,具体试验设计如下: 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1,空白对照; 处理2,无氮区(PK ); 处理3,无磷区(NK ); 处理4,无钾区(NP ); 处理5,氮磷钾区(NPK )。 1.2.2.2 测定作物吸收的养分 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一般是指作物收获期收获取走部分(含果实和茎叶)的养分吸收量。对于根茎类作物,除地上部分外,还应包括地下的块根块茎部分;对于整枝打叉作物,应收集、称量每次整枝打叉的生物量,并计算到总量中。 分别测定田间试验各处理植株样品的茎叶和果实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不同试验处理作物养分的吸收量,用“U ”表示。如果没有测定植株样品养分含量,可根据收获的经济产量和形成每公斤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计算获得。 1.2.2.3 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

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新型肥料-阿尔比特的肥料特性 阿尔比特是一种肥料,这种说法有下列几种解释: 首先,阿尔比特含有均衡的各种植物营养元素(氮,磷,钾,镁,硫,铁,锰,铜,锌,钼,钠,硼,钴,镍,钙,碘,硒,硅),因此阿尔比特是一种肥料。当然,低推荐用量(30-50毫升/吨种子或公顷)的阿尔比特无法向植物提供全面的营养,但在植物生育早期一次用肥就可以提供一切必要的营养物质具有促进生长的功效,这也是植物在后期从其他来源有效获得养分的基础。植物生长发育的早期阶段是否能够获得全面的营养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尽管阿尔比特中的含有很低量的微量元素(例如,硒),但是也完全能够满足植物的需求。否则,即便是其他元素非常丰富的情况下产量也会因为数种微量元素的缺乏而导致明显的减产。 其次,阿尔比特提高植物对矿物营养的利用率。这是众所周知,植物仅仅能利用氮,钾和磷的矿物肥料(氮磷钾)中的一部分。例如,磷酸肥料的利用率只有约20%。阿尔比特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莫斯科国立大学农业化学系进行的试验(1999年)表明,阿尔比特可以提高氮,磷,钾的吸收率分别为25%,47%和18%(图24)。 此外,阿尔比特使生产籽粒所需要氮,磷,钾的量下降2-7%。生产同样数量的农产品。阿尔比特的处理可以降低氮的销售量为3.7-7.0毫克,钾的消耗降低11.4毫克。不同条件下,阿尔比特使运输到春季小麦籽粒和秸秆中的氮磷钾增加10-70%和2-45%,这是因为阿尔比特生长素高活性使受阿尔比特处理过的植物能吸收更多的营养。下面将描述的描述阿尔比特和肥料的混用效果。 图24 阿尔比特处理后土壤和肥料吸收率(莫斯科州立农化部, 2000) 第三,除了对植物的直接影响,因为阿尔比特对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促进改善了可供植物吸收的营养的数量。一般来说,土壤中都保有足够量的营养元素,但多数都是以不可被利用的形式(非溶,被吸附固定)存在。土壤微生物群落中的细菌能够溶解一定量的非可利用形态的磷,钾并且可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形式。阿尔比特支持这样的细菌(如固氮菌,植物生长刺激菌等)的扩增。"

水溶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

水溶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农业用水、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以及减少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施用时应结合其特点掌握以下施肥技巧: 一、避免直接冲施,要采取二次稀释 水溶肥比一般复合肥养分含量高,用量相对较少,直接冲施极易造成烧苗伤根、苗小苗弱等现象,二次稀释不仅利于肥料施用均匀,还可以提高肥料利用率。 二、少量多次施用 由于水溶肥速效性强,难以在土壤中长期存留,少量多次是最重要的施肥原则,符合植物根系不间断吸收养分的特点,减少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的淋溶损失。一般每次每亩用量在3-6千克。 三、注意养分平衡 水溶肥一般采取浇施、喷施,或者将其混入水中,随同灌溉(滴灌、喷灌)施用。需要提醒的是,采用滴灌施肥时,由于作物根系生长密集、量大, 对土壤的养分供应依赖性减小,更多依赖于通过滴灌提供的养分。如果水溶肥配方不平衡,会影响作物生长。另外,水溶肥千万不要随大水漫灌或流水灌溉等传统灌溉方法施用,以避免肥料浪费和施用不均。 四、配合施用 水溶肥料为速效肥料,一般只能作为追肥。特别是在常规的农业生产中,水溶肥是不能替代其它常规肥料的。要做到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水溶肥与常规肥相结合,以便降低成本,发挥各 种肥料的优势。 五、尽量单用或与非碱性农药混用 蔬菜出现缺素症或根系生长不良时,不少农民多采用喷施水溶肥的

方法加以缓解。在此提醒,水溶肥要尽量单独施用或与非碱性的农药混 用,以免金属离子起反应产生沉淀,造成叶片肥害或药害。 六、避免过量灌溉 以施肥为主要目的灌溉时,达到根层深度湿润即可。不同的作物根层深度差异很大,可以用铲随时挖开土壤了解根层的具体深度。过量灌溉不仅浪费水,还会使养分淋失到根层以下,作物不能吸收,浪费肥料。特别是水溶肥中的尿素、硝态氮肥(如硝酸钾、硝酸铵钙、硝基磷肥及含有硝态氮的水溶性肥)极易随水流失。 七、防止地表盐分积累 大棚或温室长期采用滴灌施肥,会造成地表盐分累积,影响根系生长。可采 用膜下滴灌抑制盐分向表层迁移。黄腐酸钾简介 简介 黄腐植酸是一种从天然腐植酸中提取的短碳链分子结构物质。它具有高负载量及 生理活性。应用于农业及园艺类行业,具有以下益处:螯合常量及微量营养 物质使其更好地为植物利用;防治植物病害,增强抗涝性;激发植物微观生物活性;缓释肥料,改善化肥及农药利用;提高营养吸收,促进植物发芽生长; 加速沉淀分解,改善土壤结构。 黄腐酸钾可活化板结土壤,促进各种瓜果蔬菜和大田农作物的生理代谢,促进根系发达、茎叶繁茂。黄腐酸钾可基施、冲施、追施,冲施或追施亩用量约 20-30 公斤,可节约各种肥料,可使瓜果蔬菜及各种大田作物提前成熟十天左右,增产 20鸠上。可使瓜果蔬菜类延长保鲜期及采摘期,预防落花、落果,增加果品的含糖量,改善果品品质。 2种类 矿物型黄腐酸钾是一种纯天然矿物质活性钾元素肥,黄腐酸钾内含微量元素、稀土元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病毒抑制剂等多种营养成分,使养分更充足、补给更合理,从而避免了作物因缺少元素而造成的各种生理性病害的发生,使作物株型更旺盛叶色更浓绿,抗倒伏能力更强。黄腐酸钾能及时的补充土壤中所流失的养分,使土壤活化,具有生命力,减少了土壤内养分被过度吸收引起的重茬病害,产品完全可以代替含量相同的硫酸钾或氯化钾及硫酸钾镁,而且天然、环保。 有机型 1、黄腐植酸是腐植酸中的一种成份。腐植酸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草炭、褐煤、风化煤等中,可从腐植酸中提取一定的黄腐植酸与氧化钾制成黄腐酸钾。 2、利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试行) 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科学评价肥料施用效果,对于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肥料施用效果的主要方法和指标有肥料利用率、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等。具体测算方法如下: 1、肥料利用率 1.1 定义 肥料利用率(RE )是指施用的肥料养分被作物吸收的百分数,随作物种类、肥料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以及施肥技术等因素发生变化而不同,是最常用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肥料利用率包括当季利用率和累计利用率,这里是指当季利用率。 1.2 测算方法 1.2.1 示踪法 示踪法是指将已知养分数量的放射性或稳定性示踪肥料施入土壤,作物成熟后测定作物所吸收的放射性或稳定性同位素养分的数量,计算肥料利用率。 1.2.2 差值法 差值法是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与不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之差与肥料投入量的比值。从农学意义上看,应采用差值法测算氮、磷、钾肥的利用率。计算式如下: %10001?-=F U U RE 式中:RE 为肥料利用率;U 1、U 0分别为施肥区与缺素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单位为公斤/亩;F 为肥料养分(指N 、P 2O 5、K 2O )投入量,单位为公斤/亩。 一般通过田间试验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2.2.1 布置田间试验 根据本区域土壤类型、种植制度、主要作物等安排田间试验,一般每个县、每种作物安排10-15个试验,具体试验设计如下: 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1,空白对照; 处理2,无氮区(PK ); 处理3,无磷区(NK ); 处理4,无钾区(NP ); 处理5,氮磷钾区(NPK )。 1.2.2.2 测定作物吸收的养分 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一般是指作物收获期收获取走部分(含果实和茎叶)的养分吸收量。对于根茎类作物,除地上部分外,还应包括地下的块根块茎部分;对于整枝打叉作物,应收集、称量每次整枝打叉的生物量,并计算到总量中。 分别测定田间试验各处理植株样品的茎叶和果实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不同试验处理作物养分的吸收量,用“U ”表示。如果没有测定植株样品养分含量,可根据收获的经济产量和形成每公斤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计算获得。 1.2.2.3 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

南乐县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南乐县肥料利用率低的原因及提高措施 作者:张广辉 来源:《河南农业·综合版》 2013年第5期 南乐县农业局张广辉 肥料利用率是指当季作物吸收营养元素的数量与施入土壤中肥料营养元素总量的百分数。 在一般情况下,肥料利用率越高,肥料的损失就越小。肥料利用率因肥料品种、施肥量、土壤 肥力、施用方法和作物种类等的不同而有很大差异。南乐县的肥料利用率较低,化肥中氮肥的 利用率为30%~70%,磷肥为10%~25%,钾肥为40%~70%。 一、导致肥料利用率不高的原因 (一)施肥结构不合理 化肥中氮、磷、钾微肥配比不当,造成一些营养元素偏多,而另一些营养元素偏少。实践 证明,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绝不是在单独起作用,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一些营养 元素的缺乏不但造成作物对这些营养的亏缺,而且同时导致作物对另一些偏多元素的利用率也 不会高。 (二)重化肥,轻农肥 由于生产条件的改善、投入能力的提高和化肥使用的简捷方便,导致了农民重化肥、轻农肥,在肥料投入上出现了“瘸腿”状况,农肥积施的数量和质量锐减,大量农家精肥白白扔弃。据分析,近几年南乐县在粮食增产过程中,化肥的贡献占65%以上,但农肥的减少使产量降低6%以上,土壤有机质的减少使产量降低4%,由于化肥施用要补偿农肥和土壤有机质减少造成的亏损,使化肥的实际贡献仅为50%左右。 (三)肥料施用方法不当 多数农民在肥料施用上都存在随意和混乱的问题。施用底肥时,农肥散扬,化肥浅施;施 肥时种肥隔离不严;追肥则仍普遍施表面肥,挥发、淋失十分严重。这是导致目前肥料利用率 不高的最主要、最直接的问题。肥料的损失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挥发,二是淋失。 (四)部分肥料投入数量不足 尽管普遍出现重化肥、轻农肥的现象,但化肥的投入也并不乐观。农民重施氮、磷肥,对 钾肥和微肥的投入不足。 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一)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通过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可以提高作物单产,降低成本,改善农产品品质,提高地力和 减少肥料损失,提高肥料利用率。经南乐县多点试验,小麦平均每667m2产量增加40.3kg,增 幅8.1%。肥料利用率提高5%~8%,每667m2均节本增收32.8元。南乐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 2.67万hm2,共计节本增效1 312万元。 (二)因地、因作物施肥

经销商必备技巧:最简单肥料用量计算方法

经销商在提供农化服务时,被农民问得最多的是施多少肥的问题。农民主要凭借经验施肥或者把每亩肥料的投入量控制在自己能接受的成本极限以内,而经销商往往会根据想推销的肥料来确定施肥量。从减少肥料投入,提高肥料利用率来说,科学计算施肥量,不但能让农民节约种植成本,还能提高经销商的农化服务能力,锁定农户的购买忠诚度。 施肥量的确定可以分为养分平衡法、田间试验法,鉴于农资经销商的工作需要,我们只介绍养分平衡法的基本计算原理。养分平衡法的基本概念是作物的养分吸收量等于土壤与肥料二者养分供应量之和。肥料为作物提供的部分养分要通过施肥来进行。但作物施肥量与肥料养分供应量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投人农田的养分仅有一部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考虑到肥料利用率因素,施肥量可通过下式推算: 计划作物施肥量(kg)=(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养分供应量)÷(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作物施肥量是指施用某一养分元素的量。具体到化肥品种,实物化肥用量则要通过下式推算: 计划作物施肥量(kg)=实物化肥用量(kg)×有效成分含量(%) 其中: 1.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kg)=(计划产量/100)×每形成100kg产量所需养分数量(参照不同作物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大致数量表)。计划产量则是当地作物3年平均产品产量再增加10%-15%。 2.土壤养分供应量(kg)=(无肥区产量/100)×每形成100kg产量所需养分数量 土壤供肥量一般通过土壤取样化验来估算。在没有化验条件的情况下,也可通过不施肥时的产量(空白产量)来进行估算。这里建议农资经销商或者农户尽量通过土壤取样化验来计算,郑州朋检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的土壤检测系列仪器,操作简便,快速准确,成品药剂,携带方便。现分为PJ-TSY实用型测土仪,PJ-TBZ标准型测土仪,PJ-TGN功能型测土仪,可以检测土壤中氮磷钾,有机质及微量元素;可满足不同种植作物需肥特性。 3.一般情况下,化肥的当季利用率为:氮肥30%-35%,磷肥20%-25%,钾肥25%-35%。

水溶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

水溶肥在提高肥料利用 率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水溶肥在提高肥料利用率、节约农业用水、减少生态环境污染、改善作物品质以及减少劳动力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施用时应结合其 特点掌握以下施肥技巧: 一、避免直接冲施,要采取二次稀释 水溶肥比一般复合肥养分含量高,用量相对较少,直接冲施极易造成烧苗伤根、苗小苗弱等现象,二次稀释不仅利于肥料施用均匀,还可以提高 肥料利用率。 二、少量多次施用 由于水溶肥速效性强,难以在土壤中长期存留,少量多次是最重要的施肥原则,符合植物根系不间断吸收养分的特点,减少一次性大量施肥造成的淋溶损失。一般每次每亩用量在3-6千克。 三、注意养分平衡 水溶肥一般采取浇施、喷施,或者将其混入水中,随同灌溉(滴灌、喷灌)施用。需要提醒的是,采用滴灌施肥时,由于作物根系生长密集、量大,对土壤的养分供应依赖性减小,更多依赖于通过滴灌提供的养分。如果水溶肥配方不平衡,会影响作物生长。另外,水溶肥千万不要随大水漫灌或流水灌溉等传统灌溉方法施用,以避免肥料浪费和施用不均。 四、配合施用 水溶肥料为速效肥料,一般只能作为追肥。特别是在常规的农业生产中,水溶肥是不能替代其它常规肥料的。要做到基肥与追肥相结合、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水溶肥与常规肥相结合,以便降低成本,发挥各种 肥料的优势。

五、尽量单用或与非碱性农药混用 蔬菜出现缺素症或根系生长不良时,不少农民多采用喷施水溶肥的方法加以缓解。在此提醒,水溶肥要尽量单独施用或与非碱性的农药混用,以免金属离子起反应产生沉淀,造成叶片肥害或药害。 六、避免过量灌溉 以施肥为主要目的灌溉时,达到根层深度湿润即可。不同的作物根层深度差异很大,可以用铲随时挖开土壤了解根层的具体深度。过量灌溉不仅浪费水,还会使养分淋失到根层以下,作物不能吸收,浪费肥料。特别是水溶肥中的尿素、硝态氮肥(如硝酸钾、硝酸铵钙、硝基磷肥及含有硝态氮的水溶性肥)极易随水流失。 七、防止地表盐分积累 大棚或温室长期采用滴灌施肥,会造成地表盐分累积,影响根系生长。 可采用膜下滴灌抑制盐分向表层迁移。黄腐酸钾简介 简介 黄腐植酸是一种从天然腐植酸中提取的短碳链分子结构物质。它具有高负载量及生理活性。应用于农业及园艺类行业,具有以下益处:螯合常量及微量营养物质使其更好地为植物利用;防治植物病害,增强抗涝性;激发植物微观生物活性;缓释肥料,改善化肥及农药利用;提高营养吸收,促进植物发芽生长;加速沉淀分解,改善土壤结构。 黄腐酸钾可活化板结土壤,促进各种瓜果蔬菜和大田农作物的生理代谢,促进根系发达、茎叶繁茂。黄腐酸钾可基施、冲施、追施,冲施或追施亩用量约 20-30公斤,可节约各种肥料,可使瓜果蔬菜及各种大田作物提前成熟十天左

作物需肥量的计算方法——养分平衡法

作物需肥量的计算方法——养分平衡法 平衡施肥是在精细测土的基础上,以作物需肥规律为依据,以历年产量为参考,结合田间试验,提出目标产量,并确定出达到目标产量所需肥料种类、数量及配比。在实际生产中,大多选用复合肥厂家生产的各种复合肥或专用复合肥来实现平衡施肥。 目前,确定施肥量的主要方法有养分平衡法、养分丰缺指标法及肥料效应函数法,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相比较而言养分平衡法较实用,该方法就是以土壤养分测试为基础来确定施肥量。其计算公式为:施肥量(公斤/亩)=(作物单位产量养分吸收量×目标产量-土壤测定值×0.16)/(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其中0.16为换算系数,表示土壤速效养分换算成每亩地耕作层所能提供的养分系数;氮素肥料的利用率为20-40%,磷素肥料的利用率为10-25%,钾素的肥料的利用率为30-50%。 例如:某小麦品种每生产100公斤籽粒需要吸收纯氮(N)2.7公斤、磷(P2O5)0.9公斤、钾(K2O)2.7公斤,而实测该地块速效氮含量为64ppm(mg/kg)、有效磷14ppm(mg/kg)、有效钾60ppm (mg/kg),要达到亩产500公斤的产量,则需:氮(N)=2.7×500∕100-64×0.16=3.26公斤,磷(P2O5)=0.9×500∕100-14×0.16=2.26公斤,钾(K2O)=2.7×500∕100-60×0.16=3.9公斤。如果肥料的利用率N按30%计算,P按20%计算,K按40%计算,则需要施用纯氮10.8公斤,磷11.3公斤,钾9.7公斤。若施用三元素复合肥,施

肥量应按需求最少的养分来确定,然后再额外补充其它两种养分的不足。如施用45%的通用型复合肥(15-15-15),则该地块需要施用这种复合肥9.7÷15%=64.7公斤,再补充氮肥(尿素)(10.8-64.7×15% ) ÷46%=2.4公斤,磷肥(过磷酸钙)(11.3-64.7×15%)÷14%=11.4公斤。(岳玉苓)

如何计算施肥量

如何计算施肥量 采用以下步骤计算施肥量 第一步:确定目标产量 目标产量可采用平均单产法来确定。平均单产法是利用施肥区前三年平均单产和年递增率为基础确定目标产量,其计算公式是: 目标产量=(1+递增率)×前3 年平均单产 一般粮食作物的递增率为10%左右为宜,露地蔬菜一般为20%左右,设施蔬菜为30%左右。 第二步:实现目标产量的养分总需求 通过对正常成熟的农作物株养分的化学分析,测定各种作物百公斤经济产量所需养分量(常见作物平均百公斤经济产量吸收的养分量)即可获得作物需肥量。 作物目标产量所需养分量(公斤)= 目标产量(公斤)×百公斤产量所需养分量 部分作物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的养分量(养分系数)

烤烟鲜叶 4.100.70 1.10 花生荚果 6.80 1.30 3.80 柑桔果实0.600.110.40 辣椒果实0.550.100.75 萝卜块根0.600.310.50 黄瓜果实0.400.350.55 马铃薯鲜块根0.500.20 1.06 白菜全株0.410.140.37 西瓜果实0.150.070.32 甘蔗茎0.190.070.30 西红柿果实0.450.500.56 苎麻纤维10.00-15.60 2.60-3.8013.60-19.40 大葱全株0.300.120.40 草莓果实0.400.100.45 第三步:计算土壤供肥量 土壤供肥量可以通过测定基础产量的方法估算: 通过基础产量估算:不施养分区作物所吸收的养分量作为土壤供肥量。 土壤供肥量(公斤)= 不施养分区农作物产量(公斤)×百公斤产量所需养分量/100第四步:测定肥料利用率 一般通过差减法来计算:利用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减去不施肥区农作物吸收的养分

8肥料利用率研究方法

第8章肥料利用率研究方法 一、肥料利用率的概念 肥料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 of fertilizer)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肥料中吸收的养分数量占该肥料肥中养分总量的百分率,也可称为肥料回收率或利用系数,一般用肥料投入与产出比例来定义。具体有几种表示方法: (一)肥料利用率或肥料回收率:常用。 肥料利用率(%)=(施肥区植物吸收的养分量-不施肥区植物吸收的养分量)×100/施肥量式中:施肥量=指养分量。 (二)肥料农艺效率 肥料农艺效率(kg/kg)=(施肥区产量-不施肥区产量)/施肥量(三)肥料生理效率 肥料生理效率(kg/kg)=(施肥区产量-不施肥区产量)/(施肥区植物吸收的养分量-不施肥区植物吸收的养分量) 二、氮肥肥料利用率与氮肥损失率 (一)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氮肥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 of nitrogen fertilizer):是指当季作物从所施氮肥中吸收的氮素数量占该氮肥中氮素总量的百分率,也可称为氮素回收率或利用系数。从国内外来看,氮肥利用率普遍不高,而且是难以解决的实际问题。因它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如土壤类型和性质、气候条件、作物种类和品种、栽培技术、施肥技术等。在不同条件下,氮肥利用率悬殊很大,我国多数作物对化学氮肥的利用率在20%-50%之间,美国为30%-50%,日本为50%左右,前苏联为24%-61%。 氮肥利用率的高低是衡量氮肥施用是否合理的一项重要指标。不同作物的氮肥利用率很不相同,水稻多为40%-50%,小麦为27%-4l%。不同施肥技术(包括氮肥品种、施肥量、施肥时间与方法等)是影响氮肥利用率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氮肥品种其利用率不同,如碳铵利用率一般为24%-31%,尿素为30%-35%,硫铵为30%-40%。不同施氮量时其利用率不同,在相同条件下,随氮肥用量的增加,其利用率下降。不同施氮方法其利用率不同,特别是氮肥深施和表施,其利用率相差甚大。如碳铵深施(10-17cm),在双季稻上的平均利用率为42.9%;碳铵表施(0-5cm),在双季稻上的平均利用率为29.0%。 氮肥损失率:施入农田的氮肥通过不同机制和途径而损失,其损失途径有土壤和植物两方面。从土壤方面来看,施入土壤中的氮素主要通过铵态氮的挥发、硝态氮的淋失及其反硝化脱氮和地表径流等途径损失,是氮肥损失的主要途径。从植物方面来看,作物地上部吸收的氮素可通过易流动的含氮化合物被雨水淋失、氮素以气体状态从气孔挥发、氮素从花粉和根系分泌出去等途径损失,作物地上部的氮损失量因土壤、气候、植物种类和生育期等不同而异,目前仍在研究之中。 氮肥损失率与氮肥利用率一样,也存在较大变幅。从已有的大量资料来看,我国农业生产中氮肥的损失率平均为50%左右。由此可见,每年施入土壤的大量氮肥,有近一半通过各种途径被损失掉,这是多么大的肥料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这不仅降低了经济效益,而且还可能造成生态环境污染,危及到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因此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提高氮肥利用率的研究。 (二)氮肥利用率的测定 氮肥利用率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1、差值法(间接法) 一般是在试验中设置不施氮区和施氮区两个基本处理,分别测出两处理作物体内氮素的吸收量,按下式计算: 氮肥利用率(%)=施氮区作物吸氮量-无氮区作物吸氮量 ×100 施氮量 对于一个多级施氮量试验,差值法可以用来计算不同施氮量水平下的氮肥利用率。按下式计算:氮肥利用率(%)=高氮区作物吸氮量-低氮区作物吸氮量×100

浅谈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af13748400.html, 浅谈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有效途径 作者:马增 来源:《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2016年第07期 摘要肥料施用效果如何,不及和肥料质量和数量有关,而且与施肥技术关系密切。只有根据不同的土壤、不同作物生长发育规律,有重点按平衡施肥施用肥料,才能满足作物各生育期对养分的需要,从而达到优质高产目的。 关键词平衡施肥化肥利用率途径 1.路径一:有机肥和化肥结合施用 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是我国肥料工作的长期方针,其意义在于能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农田生态环境,提高经济效益。而且:(1)有机肥含有作物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和某些生物活性物质,而化肥所含养分除复合肥外,较单一。有机肥与化肥所含养分、种类各不相同,配合施用能长短互补。(2)有机肥肥效慢而稳,当季利用率低,但后效长;化肥多为速效肥,易被作物及时吸收,肥效快,但不持久。两者配合施用,可相互弥补不足。(3)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化肥中的无机氮可提高有机氮的矿化率,有机氮能提高无机氮的生物固定率。增施有机肥在于养地,增施化肥在于用地,两者配合有利于作物高产与稳产。 2.路径二:根据不同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施肥 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往往是在作物生长的中期。此时作物生长旺盛,吸收养分能力最强,从外部形态看,生长迅速。但是,各种营养元素的最大效率期是不一致的,以氮素来讲,各种作物的情况又有所不同。例如玉米的氮肥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到抽雄初期;小麦在拔节到抽穗期。 农业生产上,根据作物营养最大效率期的特点,常采取适时追肥的方式,以满足作物对养分的最大需要,促进增产。所以,在作物营养的最大效率期追肥可获得最佳施肥效果。 根据作物需要量施肥 在土壤肥力、栽培条件、气候条件一定的报情况下,不同的作物都有一个最佳施肥量,一般农户应该按照最佳施肥量施用,氮肥过量作物徒长,抗病及抗倒伏能力下降,还会造成贪青,晚熟,产量和品质下降。磷肥过量生育期则会缩短,产生早熟,同事也会造成产量及品质下降。磷肥中的过磷酸钙施用过多会形成碳酸钙不溶的固体物质,改变土壤的理化形状。 3.路径三:根据肥料种类确定施用方法

如何提高肥料利用率2

科学施肥提高化肥利用率 一、化肥的利用率我国目前肥料利用率比农业发达国家低。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只有30%~40%,氮肥施入土壤后有3个去向,一是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一般为30~40%);二是残留在土壤中(25~35%);三是离开土壤——作物而损失(20~60%)。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为10~25%,K肥的利用率为50~60%。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呢? 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1、因地、因作物施肥根据土壤的供肥能力、PH值和作物的需肥特点,合理地确定肥料的施肥量和品种。如豆科作物、油菜、棉花、瓜类及果树等属于喜磷作物,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 2、氮、磷、钾、有机肥混合使用据在小麦上试验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磷增产16.5%,比单施氮增产10.5%,比氮磷配合施用增产6.4%。而且与有机肥混合使用还可减少土壤对磷素的吸附和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 3、深施和集中施、分层施深施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减少氨的挥发,还可以减少反硝化损失;磷肥的集中施用一方面可以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降低化学固定,另一方面还能加大与作物根系之间的浓度差,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另外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差,分层施用可以满足不同生育时期对磷的需求。 4、适期使用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两个关键时期,应把握好这两个时期,确保肥料的最大效率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一般磷素的营养临界期都在生育前期,氮素在营养临界期比磷稍晚。最大效率期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 5、加强水的管理水分的供应与作物营养的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水分使用不当不仅造成养分的损失,而且影响作物的生长。适量灌溉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但过多或过少将使利用率下降。 6、叶面喷肥植物叶面喷肥,具有用量少、见效快、肥效高、效果好等突出优点,近年来已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不同叶面肥,喷施浓度一般为:尿素0.5% ~ 2.0%,过磷酸钙1% ~ 5%,磷酸二氢钾0.2% ~ 0.5%,硼酸0.1% ~ 0.5%,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

关于印发《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试行)》的函 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科学评价肥料施用效果,对于促进农业增产增收,提高肥料资源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评价肥料施用效果的主要指标包括:肥料利用率、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等。 1、肥料利用率 1.1 定义 肥料利用率(RE )是指施用的肥料养分被当季作物吸收的百分数。随作物种类、肥料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以及施肥技术等因素发生变化而不同,是最常用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肥料利用率包括当季肥料利用率和累计利用率,这里是指当季利用率。 1.2 测算方法 1. 2.1 示踪法 示踪法是指将已知养分数量的放射性或稳定性示踪肥料施入土壤,作物成熟后测定作物所吸收的放射性或稳定性同位素养分的数量,计算肥料利用率。 1.2.2 差值法 差值法是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与不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之差与肥料投入的比值。从农学意义上看,应采用差值法测算氮、磷、钾肥的利用率。计算式如下: %1000 1?-= F U U RE 式中:RE 为肥料利用率;U 1、U 0分别为施肥区与缺素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单位为公斤/亩;F 为肥料养分(指N 、P 2O 5、K 2O )投入量,单位为公斤/亩。 一般通过田间试验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2.2.1 布置田间试验 根据本区域土壤类型、种植制度、主要作物等安排田间试验,一般每个县、每种作物安排10-15个试验,具体试验设计如下: 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1,空白对照; 处理2,无氮区(PK ); 处理3,无磷区(NK ); 处理4,无钾区(NP ); 处理5,氮磷钾区(NPK )。 1.2.2.2 测定作物吸收的养分 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一般是指作物收获期收获取走部分(含果实和茎叶)的养分吸收量。对于根茎类作物,除地上部分外,还应包括地下的块根块茎部分;对于整枝打叉作物,应收集每次整枝打叉的生物量,并计算到总量中。 分别检测田间试验各处理植株样品的茎叶和果实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不同试验处理作物养分的吸收量,用“U ”表示。如果没有测定植株样品养分含量,可根据收获的经济产量和形成每百公斤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计算获得。 1.2.2.3 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 %100?-= N PK NPK N F U U RE

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如何提高肥料的利用率 一、化肥的利用率 我国目前肥料利用率比农业发达国家较低。氮肥的当季利用率只有30%~40%,氮肥施入土壤后有3个去向,一是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一般为30~40%);二是残留在土壤中(25~35%);三是离开土壤——作物而损失(20~60%)。磷肥的当季利用率为10~25%,K肥的利用率为50~60%。那么我们如何提高化肥的利用率呢? 二、提高肥料利用率的措施 1、因地、因作物施肥 根据土壤的供肥能力、PH值和作物的需肥特点,合理地确定肥料的施肥量和品种。如豆科作物、油菜、棉花、瓜类及果树等属于喜磷作物,施用磷肥有较好的肥效。在酸性土壤中要施碱性肥料,防止土壤酸化。 2、氮、磷、钾、有机肥混合使用 据在小麦上试验表明,氮磷钾配合施用比单施磷增产16.5%,比单施氮增产10.5%,比氮磷配合施用增产6.4%。而且与有机肥混合使用还可减少土壤对磷素的吸附和固定,提高磷肥利用率。 3、深施和集中施、分层施 深施是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不仅可以减少氨的挥发,还可以减少反硝化损失;磷肥的集中施用一方面可以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降低化学固定,另一方面还能加大与作物根系之间的浓度差,促进作物对磷的吸收,另外磷在土壤中移动性差,分层施用可以满足不同生育时期对磷的需求。 4、适期使用 作物的营养临界期和最大效率期是作物吸收养分的两个关键时期,应把握好这两个时期,确保肥料的最大效率和作物对养分的需求。一般磷素的营养临界期都在生育前期,氮素在营养临界期比磷稍晚。最大效率期在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的时期。 5、加强水的管理 水分的供应与作物营养的吸收有密切的关系,水分使用不当不仅造成养分的损失,而且影响作物的生长。适量灌溉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但过多或过少将使利用率下降。 6、叶面喷肥 对作物进行叶面喷肥,不仅可以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还可以减少土壤对养分的固定,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如用2~3%过磷酸钙(加水搅匀静置24小时后,取澄清液)为水溶液进行叶面喷肥的效果就较好。 7、经济施肥 如氮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25~35%,磷肥当季利用率较低(10~25%),但其

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

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 随着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和化肥施用量的逐渐增加,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已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目前,农用化肥种类很多,主要有单元肥,二元和三元复合肥以及多元素复混肥等,由于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施用在土壤中各种养分存在的形态以及作物吸收利用率也是不一样的。化肥的利用率,就是指当季农作物对化肥的吸收量与该肥料施用量的百分比(%)。我国化肥利用率由于受单施肥、施肥量和施肥方法不当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肥料的利用率普遍较低,其中氮肥为18%~45%,磷肥为12.5%~30%,钾肥为30%~50%,仅为发达国家的60%左右。这样不仅浪费了化肥资源,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结合土肥站工作对如何提高化肥利用率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试验研究。现将有关技术要点概述如下: 一、确定最佳施肥量是提高化肥利用率的关键 按照农作物的需肥规律和土壤的供肥能力,坚持土壤缺什么肥料补什么,缺多少肥料补多少的原则,确定农作物的最佳施肥量。 二、选用氮素增效剂和控释肥 氮素增效剂种类很多,主要有尿酶抑制剂,它与尿素按1∶50的

比例可制成长效尿素,甲醛与尿素可制成甲醛尿素,还有涂层尿素等。也可以直接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控释肥,这些肥料以一次性施用作基肥,以后不再追肥,不仅节省了施肥次数,而且能达到使土壤前期不过肥、作物生长中期不疯长、后期不脱肥的效果,肥效期由40~50天延长到100~120天,氮素利用率由35%~40%提高到60%~75%,农作物平均增产10%~15%以上。 三、氮、磷、钾肥配合施用 作物所需要的氮、磷、钾及微量元素缺一不可。按照农作物对各种养分所需的比例配合施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试验证明,单施尿素的利用率为26.6%,如果尿素与过磷酸钙按1∶0.5~0.6的比例配合施用,尿素的利用率可以提高到39.6%。钾肥的施用效果也越来越明显,在施用氮、磷肥的基础上,每667平方米(1亩)施用氯化钾5~10千克,氮、磷、钾的综合利用率可以提高6%~10%。作物对微肥的需要量较少,但与氮、磷、钾配合施用也能取得良好的效果。一般应根据作物需要隔年施用,施肥量以每667平方米1.5~2千克为宜。 四、把握最佳施肥时间 长效肥和控释肥应一次性施用作基肥,不用再追肥。其他种类的

肥量施量速算(最简单实用)

肥量施量速算(最简单实用) nyjs123中国农业技术网提供病虫害查询、植保技术查询、农药施肥技术查询等,建立农技植保服务联盟,努力打造专业的农技知识分享交流服务平台。经销商在提供农化服务时,被农民问得最多的是施多少肥的问题。农民主要凭借经验施肥或者 把每亩肥料的投入量控制在自己能接受的成本极限以内,而经销商 往往会根据想推销的肥料来确定施肥量。从减少肥料投入,提高肥 料利用率来说,科学计算施肥量,不但能让农民节约种植成本, 还能提高经销商的农化服务能力,锁定农户的购买忠诚度。 施肥量的确定可以分为养分平衡法、田间试验法,鉴于农资经销商 的工作需要,我们只介绍养分平衡法的基本计算原理。养分平衡法 的基本概念是作物的养分吸收量等于土壤与肥料二者养分供应量 之和。肥料为作物提供的部分养分要通过施肥来进行。但作物施肥 量与肥料养分供应量并不完全相同。因为投人农田的养分仅有一部 分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考虑到肥料利用率因素,施肥量可通过下 式推算: 计划作物施肥量(kg)=(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土壤养分供应 量)÷(肥料养分含量×肥料利用率(%) 作物施肥量是指施用某一养分元素的量。具体到化肥品种,实物化 肥用量则要通过下式推算: 计划作物施肥量(kg)=实物化肥用量(kg)×有效成分含量(%) 其中: 1.计划产量所需养分总量kg)=(计划产量/100)×每形成100kg 产量所需养分数量(参照不同作物形成100kg经济产量所需养分大 致数量表)。计划产量则是当地作物3年平均产品产量再增加 10%-15%。 2.土壤养分供应量(kg)=(无肥区产量/100)×每形成100kg产量 所需养分数量

示范肥料利用率的计算

肥料利用率计算 第一步:进入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系统 第二步:任意打开一张表 第三步:选择任务栏中“汇总统计”菜单的“区域肥料利用率测算”子菜单第四步:欢迎使用“肥料利用率统计”向导, 点击“下一步”。 第五步:设置此次统计的数据范围 (年份,行政区域) 点击“下一步”。 第六步:数据设置 (设置参与此次统计的数据来源和自定义筛选条件) 1.数据库所有的田间试验数据。 2.通过3414数据审核的数据。 3.点击“下一步”。 第七步:作物名称 (设置此次统计的作物名称) 1.田间试验数据。 2.田间示范数据。 3.在对话框中填入作物统称。 4.点击“下一步”。 第八步:籽粒相关设置 1.籽粒产量(田间试验数据、田间示范数据) 2.籽粒植株测试结果(5%)。 3.点击“下一步”。 第九步:茎叶相关设置 1.茎叶产量(kg/亩)(田间试验数据、田间示范数据) 2.茎叶植株测试结果(%)。 3.点击“下一步”。. 第十步:筛选数据 点击“下一步”。 第十一步:百公斤籽粒吸养分量 (可自定义黄色区域,统计以后表格。) 点击“下一步”。 第十二步:3414试验肥料利用率测算方法 (设置3414试验肥料利用率的测算) 1.百公斤籽粒吸养分量采用实测值。 2.百公斤籽粒吸养分量采用平均值。 3.百公斤籽粒吸养分量采用平均值与实测值结合。 4.仅通过平均值估算有产量数据没有植株测试结果的数据。 5.点击“下一步”。 第十三步:3414试验肥料利用率统计结果 点击“下一步”。 第十四步:氮磷钾平均增产作用与增产百分率 点击“下一步”。 第十五步:筛选数据 点击“下一步”。 第十六步:田间示范(三区试验)缺素区产量及肥料利用率估算结果 1.调查EXCEL文件。 2.点击“完成”。

复合肥计算

复合肥计算 合理施肥量=(果树吸收量—天然供给量)/肥料利用率(吸收率)根据三要素试验、推算土壤中天然供给量,大体如下:氮的天然供给量约为氮的吸收量的65%,磷为吸收量的80%,钾为吸收量的50%. 肥料利用率,在一般施肥条件下,氮约为35%,磷约为20%,钾约为50%,喷滴灌施肥氮的利用率约为95%,磷约为54%,钾约为80%. 设亩产3000公斤,按每100公斤果需N 1公斤,P2O5 0.5公斤,K2O 1公斤,则N的果树吸收量为30公斤.氮的土壤供给量为65%,则为30×65%=19.5公斤.氮的利用率为35%,则N的合理施用量为:(30-30×65%)/35%=10.5×100/35=30公斤 然后按肥料所含N的比例,设N为15%,则需施含N15%的复合肥200公斤/(亩),其他算法依此类推. [P2O5] 15公斤需含P2O515%复合肥100公斤 [K2O] 30公斤需含K2O15%复合肥200公斤 例如:用氯化钾(含K2O 55%)、硫酸铵(含N 21%)、磷酸一铵(含N 12%,含P2O5 60%),用这三种肥料混合成含N 18% 含P2O5 18% 含K2O 18%的复合肥,配100千克这种复合肥各需要这三 怎么计算复合肥配方用量 例如,用氯化钾(含K2O 55%)、硫酸铵(含N 21%)、磷酸一铵(含N 12%,含P2O5 60%),用这三种肥料混合成含N 18% 含P2O5

18% 含K2O 18%的复合肥,配100千克这种复合肥各需要这三种 物质多少千克? 优质解答 氯化钾:K 硫酸铵:N 磷酸一铵:N、P 100千克复合肥中,按照比例N、P、K均为18千克; K仅由氯化钾提供,因此氯化钾的用量为18/55%=32.73(kg) P仅由磷酸一铵提供,因此磷酸一铵的用量为18/60%=30(kg) 磷酸一铵中提供的N的含量为30X12%=3.6(kg),硫酸铵需 提供的N量就应该为 18-3.6=14.4,因此硫酸铵的使用量就应该为 14.4/21%=35.12(kg) 填充用的膨润土为100-32.73-30-35.12=2.15(kg) 复合肥的其他分类: 1.水稻专用肥:是以尿素、磷铵和氯化钾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25%.可作基肥、追肥,一般亩用 量60-75公斤,基肥占施肥量的60-70%,追肥占30-40%. 2.毛竹专用肥:是以尿素、磷铵和氯化钾为主要原料制成的, 氮、磷、钾有效养分含量≥28.5%.亩用50公斤,每年5-6月 间结合除草,采用条施或沟施. 3.茶叶专用肥:是以尿素、磷铵、硫酸钾和适量的镁、硼等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试行)

肥料施用效果测算方法(试行) 肥料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科学评价肥料施用效果,对于改进施肥技术,提高肥料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增效,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评价肥料施用效果的主要方法和指标有肥料利用率、肥料农学效率、肥料偏生产力等。具体测算方法如下: 1、肥料利用率 1.1 定义 肥料利用率(RE )是指施用的肥料养分被作物吸收的百分数,随作物种类、肥料品种、土壤类型、气候条件、栽培管理以及施肥技术等因素发生变化而不同,是最常用的一个综合评价指标。肥料利用率包括当季利用率和累计利用率,这里是指当季利用率。 1.2 测算方法 1.2.1 示踪法 示踪法是指将已知养分数量的放射性或稳定性示踪肥料施入土壤,作物成熟后测定作物所吸收的放射性或稳定性同位素养分的数量,计算肥料利用率。 1.2.2 差值法 差值法是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与不施肥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之差与肥料投入量的比值。从农学意义上看,应采用差值法测算氮、磷、钾肥的利用率。计算式如下: %10001?-=F U U RE 式中:RE 为肥料利用率;U 1、U 0分别为施肥区与缺素区作物吸收的养分量,单位为公斤/亩;F 为肥料养分(指N 、P 2O 5、K 2O )投入量,单位为公斤/亩。 一般通过田间试验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2.2.1 布置田间试验 根据本区域土壤类型、种植制度、主要作物等安排田间试验,一般每个县、每种作物安排10-15个试验,具体试验设计如下: 试验设5个处理: 处理1,空白对照; 处理2,无氮区(PK ); 处理3,无磷区(NK ); 处理4,无钾区(NP ); 处理5,氮磷钾区(NPK )。 1.2.2.2 测定作物吸收的养分 作物吸收的养分量,一般是指作物收获期收获取走部分(含果实和茎叶)的养分吸收量。对于根茎类作物,除地上部分外,还应包括地下的块根块茎部分;对于整枝打叉作物,应收集、称量每次整枝打叉的生物量,并计算到总量中。 分别测定田间试验各处理植株样品的茎叶和果实中的氮、磷、钾养分含量,计算不同试验处理作物养分的吸收量,用“U ”表示。如果没有测定植株样品养分含量,可根据收获的经济产量和形成每公斤经济产量所吸收的养分量计算获得。 1.2.2.3 测算氮、磷、钾肥利用率 氮肥利用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