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中动能和势能课堂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动能和势能课堂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动能和势能课堂练习题(含答案)
初中动能和势能课堂练习题(含答案)

《动能和势能》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动能是指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其大小与物体的 和 有关.

2.势能包含 势能和 势能两种.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 势能,它与物体的 和 有关;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的能叫做 势能,它的大小与 有关.

3.我们常用的能量单位是 ,用字母 来表示.

4.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具有动能或势能,如果有,说出能量的名称,如果没有,说明原因. ①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铅球:____________; ②悬挂在室内的电灯:____________; ③玩具汽车中被卷紧的发条:_____________; ④弹簧:_____________;

⑤在空中飞行的波音747客机:_____________; ⑥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列车: ___________. ⑦高速升空的火箭 . ⑧被拉弯的钢板尺 .

⑨被水电站拦河坝拦住的上游水 . ⑩空中下落的皮球 .

5.质量较大的喜鹊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 飞得快.

6.如果卡车空载和满载时都以同样的速度行驶,那么空载时具有的动能

满载时具有的动能.停放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 该卡车下山

时具有的重力势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如图14-5所示,一个同学在蹦床上玩,从跳起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

中, 能逐渐增大, 能逐渐减小。

8.如图14-6所示,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 、

B 、

C 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 A 、h B 、h C 高处滚下(m A =m B <m C ,h A =h C

>h B )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要选择 两图来进行比

较。

(2)从图中可以看出,A 、B 、C 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 球

的动能最大。

二.选择题

1.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线悬挂着的物体,它没有做功,它不具有机械能

B .在空中飞行的子弹,因为它能做功,所以它具有机械能 机械能 动 能 势 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跟质量和速度有关 跟质量和高度有关 跟弹性和弹性形变有关

图14-6 图14-5

C.甲物体的运动速度比乙物体的大,则甲物体的动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大

D.甲物体的高度比乙物体的高度大,则甲物体的势能一定比乙物体的大

2.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他的()

A.动能增大,势能不变B.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C.动能、势能都不变D.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3.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汽车的速度,这是为了()

A.增大动能 B.增大势能 C.增大惯性 D.减小阻力

4.2005年10月1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地将‘“神州六

号”飞船送人太空。在飞船随火箭一起离开发射塔飞向天空的过程中()

A.飞船的势能不断减小,动能不断增大 B.飞船的势能不断增大,动能不断减小

C.飞船的势能和动能都在不断减小 D.飞船的势能和动能都在不断增大

5.三峡水库修建大坝,为了提高水位,增加水的()

A.内能B.重力势能C.弹性势能D.动能

6.关于能量的大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运动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也越大

B.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不一定大

C.质量大的物体,其重力势能不一定大

D.质量越大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7. 某块砖在一对平衡力作用下运动,则该砖()

A.势能一定不变,动能一定不变B.势能可能改变,动能一定不变

C.势能可能改变,动能可能改变D.势能一定不变,动能可能改变

三.实验题

如图14-3所示,是用来探究“动能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装置图。(小球在光滑斜面上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底端的速度只与起点高度有关,起点越高,到达底端的速度就越大,运动小球撞击停在平面上的木块后,木块运动距离越长,说明小球具有动能越大)

(1)分析比较实验甲与实验乙,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被控制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乙与实验丙,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被控制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结果表明,物体动能与物体的

有关,__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__越大,动能就越大。

图14-3

一、填空题

1、运动质量速度

2.重力弹性重力质量高度弹性形变弹性形变大小

3.焦耳J

4.动能重力势能弹性热能没有动能和重力势能没有

动能和重力势能重力势能动能和重力势能.

5.燕子

6.大于

7. 重力势动能

8.AC C

二.选择题

1. B

2. B

3.A

4.D

5. B

6. A

7. B

三.实验题

(1)质量一定,物体速度越大,功能越大质量

(2)速度一定,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速度

(3)质量速度质量速度

(二)

1、(2011年浙江衢州第9题)小明同学站在匀速上行的启动扶梯上由一楼升到二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明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B小明的动能大小保持不变

C小明的机械能总量保持不变D自动扶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答案】B

2、(2011广东深圳第28题)图8是研究滚摆运动的实验在滚摆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若不计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B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增加

C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不变D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机械能减速

【答案】A

3、(2011浙江嘉兴第23题)请分析以下两个有关能量的问题。

1“强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者也”。强弩之末不能穿透薄薄的丝绸说明

物体的动能大小与它的有关。

2旋转图中的吸管后,将可乐罐放在桌面上,罐就会运动起来,这是因

为罐中的橡皮筋积蓄了能。

【答案】(1)速度(2)势(弹性势)

4.、(2011年山东省潍坊市第13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筋被拉长后分子之间只有引力

B.建筑工地上汽车驶过时尘土飞扬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C.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这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

D.四冲程汽油机的做功冲程使汽车获得动力

【答案】CD

5、(2011山东威海第3题)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了热量

B、物体放出热量时温度一定降低

C、物体温度升高内容一定增加

D、物体内能增加时温度一定升高

【答案】C

6、(2011江苏连云港第6题)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间存在吸引力的是

A、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

B、红墨水滴入水中很快散开

C、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变小

D、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紧压后会“粘”在一起

【答案】D

7、(2011山东滨州第11题)在“学习机械能及其转化”时,“想想做做”栏目提供了如图所示的情景:用绳子把一个铁锁悬挂起来。把铁锁拿近自己的鼻子,稳定后松开手。头保持不动,锁向前摆去又摆回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锁在摆动的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B.铁锁摆动到最低点时动能最小

C.铁锁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 铁锁在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答案】C

8、(2011江苏苏州第6题)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里氏9.0级地震所引起的大规模海啸,冲毁了建筑,卷走了村落,造成了大量人员伤亡。海啸具有极大破坏力的主要原因是海啸行成的海浪具有巨大的

A.电能

B.机械能

C.核能

D.内能

【答案】B

9、(2011江苏扬州第21题)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

些因素有关的装置,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开始

运动,碰到同一位置的相同木块上,目的是探究小车动能的大小

与的关系。若小车推动木块移动的距离越大,说明小车对木

块越多,从而判断小车的动能越(大/小)。若水平面绝对光滑,本实验将(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

【答案】速度做功大不能

10(2011年广东省广州市第7题)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记下测力计的读数。如图2让玻璃板的下表面接触水面,然后稍稍用力向上拉,发现弹簧测力计读数变大,其原因是玻璃板与水的接触面之间存在

A摩擦力 B分子引力 C分子斥力 D大气压力

【答案】B

11(2011年江苏省淮安市第1题)常见的自然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知识解释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

B.夏天荷花飘香

C.秋天落叶飘零

D.冬天雪花飘飘

【答案】B

12(2011湖南株洲第3题)如图1所示,将两个铅柱的底面削平、削干净、然后紧紧地压在一起,两铅块就会结合起来,甚至下面吊一个钩码都不能把它们拉开。这个实验说明了

A.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B分子之间存在吸引力

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D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答案】B

13(2011四川绵阳第27题)2011年4月10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

载火箭,成功将北斗八号导航卫星发射到预定椭圆轨道,该椭圆轨道近地点约200千米,远地点约3599千米如图是北斗八号导航卫星的轨道示意图。已知该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关于该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过程中势能、动能、速度的变化是

A势能增加、动能减小、速度减小 B势能减小、动能增加、速度增加

C势能减小、动能增加、速度不变 D势能不变、动能不变、速度不变

【答案】B

14(2011年湖南岳阳市第6题)下列属于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情景是

【答案】C

15、(2011年湖北省武汉市第25题)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两个相同的斜面并排放在水平桌面上,利用它们探究动能或重力势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1)将A、B两球mA、mB分别从两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

止同时释放,观察到它们并排滚动且始终相对静止。这表明

在滚动的任一时刻,两球的速度______且两球的速度跟

______无关。(2)分别在水平桌面上的C、C’处放置相

同的木块,再将两球分别从两斜面的相同高度处由静止同时

释放,观察到______球将木块撞得更远。由此可得出结论

①______②______。

【答案】1相同质量 2 B ①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越大,物体的动能与它的质量有关②质量越大,它的重力势能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与它的质量有关。

16(2011四川内江第Ⅰ卷8题)关于热现象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的机械能和物体的内能是同种形式的能,都与物体的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以及分子间的

相互作用情况有关

B.铁丝很难被拉断,说明分子之间只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D.扩散现象只能说明分子是运动的,不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答案】C

17(2011广东湛江第8题)关于温度、热量、内能,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0℃的冰没有内能 B.水沸腾时继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物体的温度越低,所含的热量越多

D.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只要温度不变,物体的内能就一定不变

【答案】B

(三)

一、选择题

1、下列现象中,力没有对物体做功的是( )

A、用力将铅球掷出

B、将书包背上楼 C 、骑自行车匀速前进 D 、提着水捅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2、如右图所示,已知物体A和B质量相等,A在粗糙的水平地面,B在光滑的斜面。现它们分别在同样大小的力F作用下沿F的方向分别移动了距离S,则F对物体做的功()

A.对A做的功多 B.对A和B做功一样多

C.对B做的功多 D.条件不足,无法确

3、如右图所示,林雨将两只鸡蛋举高1米,所做的功最接近于()

A. 0.01 J

B. 0.1 J

C. 1 J

D. 10 J

4、李阳同学用100N的力踢一个重为6N的足球,球离开脚后在水平草地上向前滚动了20m。在球滚动的过程中,李阳同学对足球做的功是()

A.2000J B.600J C.1 20J D.0J

5、下列四种情境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A.提着水桶在水平地面上匀速前进 B.扛着米袋慢慢爬上楼梯

C.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D.背着书包静立在原地

6、小梁同学从一楼走上10m高的四楼教室,请估计他克服重力所做的功为

A.500J B.500W C.5000J D.5000W

7、下图所示的几种情况中,人对物体做了功的是

8、下列过程,哪个情况小明对桶做了功

A.小明提着桶站立不动 B.小明提着桶水平移动 C.小明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D.小明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

9、下列过程,哪个情况小明对桶做了功

A.小明提着桶站立不动 B.小明提着桶水平移动 C.小明提着桶站在匀速水平运动的车厢内D.小明提着桶站在匀速向上运动的电梯内

10、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没做功的是

A B C D

A.小军拉着重物静止不动B.小刚用力推汽车,汽车没动

C.小丽用力搬起箱子D.小红背着书包在等车

11、如右图所示,用拉力F使物体竖直匀速上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对物体做的功是额外功

B.拉力F做的功是有用功

C.拉力F移动的距离是物体移动距离的2倍

D.增加物体重力可以增加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2、做值日时,小阳将一桶水从一楼提到二楼。此过程中,关于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对桶做的功是有用功 B.对水做的功是有用功

C.对水做的功是额外功 D.克服自身重力做的功是总功

13、小明同学站在永辉超市匀速下行的自动扶梯上由二楼到一楼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

是()

A、小明的重力势能不变

B、小明的动能变小

C、小明的机械能总量减小

D、自动扶梯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14、子弹能够轻易射穿靶子,是因为子弹具有较大的 ( )

A、内能

B、动能

C、重力势能

D、弹性势能

15、子弹能够轻易射穿靶子,是因为子弹具有较大的()

A.内能B.动能 C.重力势能 D.弹性势能

二、填空题

16、一个重200N的物体在大小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下匀速前进了25m,拉力撤销后,物体由于惯性又前进了10m。在物体向前运动35m的过程中拉力做的功为700J,则水平拉力的大小为

______________N,此过程中重力做的功是_________J。

17、某举重运动员在一次训练中,用0. 7s的时间将140kg 的杠铃举高1.7m ,在空中停留3s后放下。请你算一算(g取10N/kg):该运动员这一次举起杠铃的过程中至少做功为________J,功率

是 W,在空中停留3s的过程中做功的功为___________J。

18、水平地面上一静止木箱重800N,某人用50N的水平推力推动木箱前进10m,撤消推力后木箱又继续前进了2m,全过程中,水平推力做功 _ J,重力做功 _ J。

19、小明沿水平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桌子,但没有推动,此时他对桌子的推

力桌子所受到的阻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此过程中小

明(填“有”或“没有”)做功。

20、用一只动滑轮把400N的重物匀速提高10m所用的拉力为250N,则有用功为_____J,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21、用一根机械效率为90%的杠杆将一个18Kg的物体提升50cm,则所做的有用功为____________J,总功为____________J(g取10N/kg)。

22、如右图所示,工人用滑轮组将重400N的货物以0.5m/s的速度匀速提升1m,拉力F为250N,则此过程有用功为,拉力F的功率为_________W,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为.

23、质监部门对玩具市场进行专项检查时发现,有些玩具仿真手枪发射出的硬塑料子弹能在1m内打穿三层牛皮纸,这说明硬塑子弹的能较大,存在安全隐患。

24、如上图丙是卫星的轨道示意图。人造卫星沿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行时,离地球最近的一点叫近地点,最远的一点叫远地点。卫星在运行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它的重力势能_________(增大/减小),速度越来越________(快/慢),动、势能的转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如图所示是我省安庆长江大桥.小王乘坐电动轿车在安庆长江大桥匀速行驶,轿车的动

能(减小/不变/增加).以自己为参照物,大桥是(静止/运动)的.

三、计算题

26、总质量为4500kg的汽车在一段平直公路上以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了1min。若汽车的牵引力为2×104N,与路面的总接触面积为0.15m2。(g=10N/kg)求:

(1)汽车行驶的路程。

(2)汽车牵引力做的功。

(3)汽车停在水平路面时,对路面的压强。

27、兴凯湖旅游观光车的技术参数如下表:

空车质量1100kg 车身长度 4.0m

满载人员10人满载时轮胎与地接触面

0.1m2

最大车速45km/h 平均连续行驶里程≤75km

根据以上参数,解答下列问题:

(1)若乘员质量平均为50kg,求满载时观光车和人的总重是多少牛顿?

(2)求满载时车对水平路面的压强是多少帕斯卡?

(3)若观光车在水平路面匀速行驶1×104m过程中,牵引力所做的功为1×107J,求观光车匀速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多少牛顿?

28、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500N的重物,所用的拉力F为300N,绳子自由端被拉下2m,在此过程中,不计摩擦和绳重,求:

(1)拉力F所做的功;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滑轮组中动滑轮的重。

(4)如果用此滑轮组匀速提升800N的重物,拉力应为多大?

四、实验,探究题

29、陈亮同学做“测定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记录情况如下,请仔细阅读,并回答问题:

①A.装配一定一动的滑轮组,由三股细绳承担着动滑轮;

B.记下钩码和栓弹簧秤的线端起始位置,然后拉弹簧秤,读出拉力的大小,测出钩码和拴弹簧秤的线移动的距离;(1分)

C.将有关数据填下表并完成计算。

D.实验记录:

拉力F/N 钩码重G/N 线端移动的距离S/m 钩码升起的高度h/m 1.61 3.92 3 1

E.实验结论:

有用功W

有/J 总功W

/J 机械效率η

3.92

4.83 123%

②从实验结论看,明显不对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正确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③若改用两动两定的滑轮来提升原来的重物,则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将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分)

④本实验中若没有刻度尺测高度及绳自由端的距离,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应按η=___________来计算。(

30、在“探究哪些因素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某小组利用如图A所示装置测得了四组数据,如下表所示。

(1)前三次实验中,第____次实验数据明显出现错误,应当剔除。

(2)第四次实验中,有用功是_________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3)根据以上信息,请判断:该小组设计这四次实验的目的是为了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有关。

(4)小红在以上实验的基础上多使用一个滑轮也做了实验,如图B所示。

①小红多使用一个滑轮,目的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两位同学使用各自的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若忽略绳重及摩擦,它们的机械效率___________(填“相同”或“不相同”),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在“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时,某小组利用自重不同的两个动滑轮进行了如图所示的三次测量,数据记录如下:

钩码

重/N

动滑

轮重

/N

/N

钩码上升

的高度/m

测力计移

动的距离

/m

有用

功/J

总功

/J

机械效

率/%

① 4 0.5 2.3 0.2 0.4 0.8 0.92 87.0

② 4 0.9 2.5 0.2 0.4 0.8[ 1.0 80.0

③ 6 0.5 3.3 0.2 0.4 (a)(b)(c)]

(1)完成表格中第3次数据(a)(b)(c)处的计算,填在下面的横线上:(a)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c) _______________ .

(2)通过比较____________ 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动滑轮

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的自重______________ (选填“有关”或“无关”).

(3)小明认为“同一个机械,它的机械效率是一个定值”,通过比较

_____________两次实验数据(选填实验序号),可知他的观点是

_____________ 的(选填“正确”或“错误”).

32、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下表所示,

第1、2、3次实验装置分别如图甲、乙、丙所示。

(1)比较第1次实验和第2次实验,可得结论:使用同样的滑轮组,提起的钩码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

(2)第3次实验中所做的有用功是 J,机械效率是______。

(3)第3次实验中动滑轮个数比第2次实验多,动滑轮自重增大,对动滑轮所做的额外

功 (选填“增大”或“减小”),因而,由第2、3次实验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与有关。

33、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明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聪猜想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如图12是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其中一位同学在其它条件一定时的实验数据.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该实验是探究________。 (选填“小明”或“小聪”)的猜想,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__________,机械效率越高。

(2)另一位同学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把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一个斜面。

②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把一木块________拉上去,进行

相关测量,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③保持斜面的__________不变,改变斜面的___________,再进行相关测量,并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④比较两次____________的大小,即可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4、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中,小明猜想斜面的机械效率可能跟斜面的粗糙程度有关,小聪猜想可能跟斜面的倾斜程度有关.如图12是他们设计的实验装置,下表是其中一位同学在其它条件一定时的实验数据.

(1)分析表中数据可得该实验是探究________。 (选填“小明”或“小聪”)的猜想,结论是:在其它条件一定时,斜面__________,机械效率越高。

(2)另一位同学为探究自己的猜想,设计了如下步骤。

①把一块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一个斜面。

②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把一木块________拉上去,进行

相关测量,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③保持斜面的__________不变,改变斜面的___________,再进行相关测量,并计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

④比较两次____________的大小,即可验证猜想是否正确。

35、如图是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示意图。

(1)该实验要探究的是物体动能的大小与物体_________的关系。

(2)该实验物体的动能是指物体___ _(选填“A”或“B”)。

(3)该实验物体动能的大小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来反映的。

(4)该实验物体的速度是指物体A从斜面上静止滚下与物体B碰撞时___________(选填“碰前A”、“碰后A”、“碰前B”或“碰后B”)的速度,它是通过_______(选填“高度”或质量”)来改变的。

(5)实验中多次让物体从斜面同一高度上静止滚下时,应改变________(选填“物体A”或“物体B”)的质量,这是为了研究物体动能与物体质量的关系。若水平面绝对光滑且不计空气阻力,该实验还能得出结论吗?答:______________。

36、李明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甲所示,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2)如图乙所示,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纸盒相碰,纸盒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该实验是通过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小球动能大小;

2)乙图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

____________;

3)选用甲图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____的关系;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能越大;

4)选用乙图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____的关系;

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动能越大;

5)物理研究方法有很多,如等效替代法、类比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等。本实验运用了两种:一是________________法;二是转换法。

37、小明利用装有细沙的盒子、小桌、砝码、木块等器材,探究“重力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其过程如图17所示

(1)小明通过观察什么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

(2)分析比较甲、乙两图中的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3)图乙和图丙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38、如图所示,甲是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

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

下,碰到同一木块上。乙是探究“阻力对运动物体的影响”

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

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组实验,采用了探究实验中常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_______。

(2)甲实验中,通过观察__________________可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

(3)由乙实验可以推理得出,如果运动的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力时,它会________。

39、在探究“物体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15所示,让同一铁球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释放,撞击同一木块.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研究(选

填“铁球”或“木块”)的动能大小

与的关系.

(2)该实验是通过观

察来说明铁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从而得出结论的.

(3)若水平面绝对光滑,该实验还能得出结论吗?理由

是:

.

五、多项选择

40、如图所示,在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向上拉木块时,应尽量匀速

B.斜面的倾斜程度影响斜面的机械效率

C.木块与斜面间的摩擦对斜面的机械效率没有影响

D.斜面的倾斜程度越大,沿斜面所用的拉力越小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D

5、B

6、C

7、A

8、D

9、D 10、ABD 11、D 12、B 13、C 14、

B 15、B

二、填空题

16、28 0 17、2380 3400 0 18、500 0 19、等于没有

20、4000J、80% 21、90 100 22、400 25 80% 23、动

24、减小快势能转化为动能25、不变、运动

三、计算题

26、解:(1)汽车行驶的路程s=v t=20m/s×60s=1200m

(2)牵引力做功W =Fs=2×104N×1200m = 2.4×107J

(3)对路面的压强F压=G=mg=4500 kg×10N/kg=4.5×104N p= F压/S=4.5×104N/0.15 m2=3×105Pa

27、解: G=mg =(1100kg+10×50kg)×10N/kg =1.6×104N

F=G=1.6×104N

P=F/S =1.6×104N/0.1m2=1.6×105Pa

W=FS得F′=W′/S′=1×107J/1×104m=103N

观光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受到的阻力与牵引力是一对平衡力即:f = F′ =103N

28、(1)600J (2)83.3% (3)100N (4)450N

四、实验,探究题

29、沿竖直方向匀速拉动②η的值、计算η的值时用W总除以W有了、③变小④η=×100%

30、(1) 3 (2) 0.3 83.3% (3)钩码上升的高度

(4)改变力的方向相同若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所做的有用功和额外功都相同

31、(1)1. 2 1.32 90.9 (2)①②有关 (3)①③错误

32、(1)高(或大)(2)0.4 72.7% (3)增大动滑轮的质量(或动滑轮的质量)

34、1)小聪,越倾斜 2)匀速 3)倾斜程度,粗糙程度 4)机械效率

35、(1)速度(2)A (3)物体B被撞开的距离(4)碰前A 高度(5)物体A 不能

36、1)纸盒移动距离 2)速度 3)速度质量相同,物体运动速度越快

4)质量速度相同,物体质量越大 5)控制变量

37、(1)观察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2)质量相同,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的关系【解析】(1)因为物体具有的重力势能越大,就会陷入细沙中越深,故小明通过观察小桌陷入沙中的深度来判断重力势能的大小;(2)在甲乙两图中,砝码的重力相同,但高度不同,且高度越高陷入细沙中越深,故可得出结论:质量相同,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3)对比图乙和图丙可知,砝码的重力不同,所处高度相同,故其研究的是重力势能与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知识归纳:本实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进行探究的,故我们可以利用已知知识进行分析本题。

38、(1)控制变量法(2)木块被推动的距离(3)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解析】(1)由于动能及阻力大小同时与多个因素有关,在研究与其中一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时,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2)在探究“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是通过观察钢球对木块做功的多少,即将木块推动的距离大小来比较钢球动能大小的。(3)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如果小车在水平面上不受力,运动状态将不会改变,会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

39、⑴铁球速度⑵木块移动的距离⑶不能原来运动的物体在不受力时将永远做匀速直线运动

五、多项选择

40、AB

初中物理《动能与势能》优秀说课稿范例

初中物理《动能与势能》优秀说课稿范例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动能与势能”是沪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第六节“合理利用机械能”中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介绍能量、动能和势能以及机械能的初步概念,重点是通过实验探究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功”的基础上来进行教学的,同时又是今后 学习各种形式的能的起点,因此,引导组织学生学好,能为后续的教学打好基础。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初步理解动能、势能、机械能的概念; (2)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相关因素。 2、能力目标: (1)在实验探究过程中,通过对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概括物理规 律的能力; (2)进一步了解利用“控制变量”研究物理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 验的能力。 3、情感目标: (1)培养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发现探索问题的良好习惯; (2)培养学生重视实践,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心理品质; 第四环节:知识延伸。对秦始皇的功过如何评价,自古以来众说纷纭。课后请同学们 搜集或到相关网站查找有关秦始皇的资料,下节课我们将进行一场"秦始皇功过"的辩论会。给学生推荐一些历史学习网站,让学生利用互联网上浩瀚的信息来学习历史知识,倡导学 生自主性学习和探究式学习的方法,勇于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努力探索解决问题的多 种途径。 (3)有意识地渗透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动能、势能和机械能;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2、教学难点:用控制变量法研究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

二、说教法: 1、实例讲授法 能是物理学中最重要的概念之一,由于它比较抽象,所以在引入能量概念时,运用举 例法进行教学,并结合实例中共同存在着的“有做功的能力”这一因素,推出动能、势能 和机械能的概念。 2、实验探究法 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规律、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对于决定动能、势能大 小的因素的教学则采用实验探究法进行,以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 操作能力、分析问题、总结问题的能力。 3、交流讨论法 小班幼儿年龄在4岁左右,他们处于典型的游戏年龄阶段,是角色游戏的高峰期,他 们对游戏特别感兴趣,平时总喜欢把自己想象成故事中的某一角色,但由于词汇贫乏,幼 儿在游戏中想说又不知该怎样说,即使说了也很难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完整。因此,我想通 过活动,让幼儿体验游戏的乐趣,给幼儿提供说话的机会。 对于实验结论的正确与否,是否具有普遍性以及科学性,则采用交流讨论法,让学生 相互交流实验情况形成共识,得出可靠的正确的实验结论,从中也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意识。 此外还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巩固本节的知识,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三、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使学生了解控制变量的研究方法,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如何 进行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怎样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和总结出物理规律,这 就要指导学生主动的根据实验逐项观察,逐项分析,再综合考察,综合分析,达到从实践 到认识上的飞跃。另外要学生充分利用教材“加油站”帮助理解,拓宽知识。 四、教学程序设计 (一)复习提问: 1、物理学上所说的功指的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必要因素? 2、功的单位是什么? (为引入能量概念以及能的单位的讲授做准备) (二)举例引题,建立能量、动能、势能等物理概念

初中八年级(初二)物理 动能和势能·知识点精解

动能和势能·知识点精解 1.动能的概念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用Ek表示。 2.动能的量度公式 (1)物体的动能等于它的质量跟它的速度平方的乘积。 (3)从上式可知动能为标量,单位由m、v决定为焦耳。因为1[千克·米2/秒2]=1[千克·米/秒2][米]=1牛·米=1焦。 (4)物体的动能具有相对性,相对不同参考系物体动能不同,因而在同一问题中应选择同一参考系。一般物体速度都是对地球的。 (5)动能的变化量又叫动能增量,指的是未动能与初动能之差。ΔEk= 少。 (6)物体的动能与动量均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系,但表示的意义不同。动量表示运动效果,动能表示运动能量。且动量为矢量,动能为标量。它们之间的数值关系为P2=2mEk。 3.动能定理 (1)动能定理内容 外力对物体做功的代数和(或合外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这就是动能定理。 动能定理也可以说成: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物体克服外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减少。 (2)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3)关于动能定理的理解 ①动能定理的计算为标量式,不能分方向,v为相对同一参考系的速度。 ②动能定理的研究对象是单一物体,或者可以看成单一物体的物体系。若相互作用的物体系统由几个物体组成,则应按隔离法逐一对物体列动能定理方程。 ③以上两式(1)式用的较少。(1)式中要求求出F合,则应用矢量合成较复杂,力F都应为恒力方可求合力,且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物体受力保持不变。(2)式所要求的是物体所受各力做功的代数和,其中对力没做任何要求,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包括重力和弹力),既可以是变力也可以是恒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段作用。只要求出在作用过程中各力做功的多少正负即可。这也正是动能定理的优越性所在。 ④功和动能均为标量,但功有正负之分,在求未知功时,一般认为是正值。若求得为正值,说明该力做正功,负值则为物体克服该力做功。 ⑤应用动能定理时应注意动能定理的形式。即等式一边为W合,另一边为ΔEk。若将功与动能写在一边就可能成为其他规律的形式。如功能原理,能量守恒等。 ⑥若物体运动过程中包含几个不同过程,应用动能定理时;可以分段考虑,这样对初学者较易掌握,也可以看全过程为一整体来处理。 4.势能的概念 由于物体之间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叫势能。由物体与地球相对位置所决定的能叫重力势能。势能都是物体系统所共同具有。物体的重力势能为物体和地球共同具有,习惯上说成某物体的势能。 5.重力势能的量度公式 (1)用EP表示势能,物体质量为m,高度为h,则重力势能为: E P=mgh (2)重力势能为标量,单位为焦耳。 (3)重力势能具有相对性。重力势能的大小与零势点的选取有关,选择不同零势点,物体势能不同。原则上设零势点的选取是任意的,一般题中选题中最低点为零势能点。但人们往往关心的是势能的变化而不是势能本身。 (4)由于零势点的选取,势能有正负之分。若物体在零势面以上h米处,其重力势能为EP=mgh;若物体在零势能以下h米处时,其重力势能为EP=-mgh。势能的正负表明势能的大小。 (5)重力做功,物体重力势能减少,物体重力做多少功,重力势能就减少多少。物体克服重力做功,物体重力势能就增加,克服重力做多少功,物体重力势能就增加多少。 6.弹性势能的初步概念

《动能 势能 机械能》说课省级公开课

《动能势能机械能》说课 大家好我是来自四川省都江堰李冰中学的XX老师。接下来呢我将从五个方面,对我的这堂课做一简单的说明。 第一个方面:本章以及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二方面这节课的的教学目标,第三方面本节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分别是什么。第四方面教学过程及方法第五方面学习方法等五方面。 (一)首先说教材 首先说一下本章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能量而言,能量是物理学中非常重要的基本概念。能量的转换和守定律是自然界中一条最基本的规律,是物理学最重要的基础知识之一。教科书之所以要单独开辟一章“机械能和内能”,旨在希望学生对能量有一定的认知。 而这一节的能量是与功紧密相连的一个物理量,同时它又是对后面即将学习认识的内能的的一个铺垫。所以这一节在整个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二)教学目标 接着说一下,本节教学内容的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能用实例说明什么是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以及他们大小的影响因素。 (2)知道势能与动能统称为机械能。 (3)认识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能够解释生活中简单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体验。然后分析总结物体具有动能,重力势能以及弹性势能的条件。从而培养学生观察总结的能力。 (2)通过探究“动能大小的影响因素”“模拟打桩”,还有通过PPT观察总结“弹性势能的影响因素”。以及通过分析单摆的能量转化等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设计实验以及实验探究的能力,小组合作的能力以及分析现象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法和精神,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的探索欲望。 (2)利用从物理走向社会这一环节,主要想激发出学生,想对未知领域的能量的一种去探索的一种欲望。同时树立利用科学知识去造福人类的一种意识。(三)重点与难点 本节的的重点认识动能,势能以及弹性势能这三种能量形式。难点是从功的的角度去认识动能和势能。 四、教学过程及教学方法 教学过程中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的。利用各种手段,例如刚开始利用同学们特别感兴趣的电影引入。立马激发了学生们对去认识能量的一种欲望。在这种氛围下,同学们始终带着一股探究的欲望进入新课,有效的激起了同学们学习的兴趣。紧接着,在每个小的环节的引入,要么同学们利用身边的器材感受,体会动能,势能。以及他们的大小关系。要么利用一些惊险刺激的语言等时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利用学生面亲自体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 为今后的教学质量有所提升,八年级物理教师们对于两种电荷的教学需要哪些反思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初中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反思,希望会给大家带来帮助。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把《电荷》这节课上完了,由于是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活动,现在心情仍在起浮之中。本节课给我的启示是很多的,可以说教学实践中又多了一次历练,收获很大,下面就我的感想总结如下: 自己从教五年了,“电荷摩擦起电”一节课以前用旧教材上过,自以为十分熟悉了,但在备课过程中,自己一遍遍地阅读研究教材,才发现新教材改了很多,把以前三节课的内容压缩成一节内容,而且把摩擦起电的原因的内容删掉了。这节课是初中物理电学部分的第一节课,摩擦起电虽然学生在小学自然常识中已经学过,但是在初中阶段有必要从头讲起。因为从电的发展史来看,人们首先得到的是静电知识,从电学系统来看,静电是电学的基本知识,所以学好这部分内容可以为以后的电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开个好头就显得非常关键了。 如何上好这节课需要动一番脑筋,必须做到教学内容、实验、学生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尤其各部分知识的衔接和过度上要做到自然。 一个好的教师不应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教会方法,教师要不断地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的习惯,以便把自己的教学理念更好地贯穿在教学之中。课上课下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一点平时自己在教学中坚持得还好,课上显得比较轻松,学生学习效果也较好。让学生做实验探究时,教师要做适当的指导,可以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并提高课堂效率,学生明白了,就无需老师再讲了。而我这节课中由于我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器材,没能分组实验,只是做了演示实验,而且讲的较多,没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动手做实验去探究,这是以后要加以改进的地方。 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必须处于辅助地位。在以往作课时自己做了些幻灯片,可使用后发现效果不好,好像为了放幻灯片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严重束缚了教学活动。课堂上学生会提出什么样的问题,有时我们是不能预知的,这对教师的应变能力是一个考验,按事先准备好的课件上课,感觉教师会被课件牵着走,影响教学效果。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加强实验教学,会使学生感到学的知识可

初二物理动能和势能教案

第四节动能和势能——动能教学实录 【设计理念】 本节教案选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新编写的《探索物理》第十四章第一节,以动能和影响动能的因素为线索,组织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把势能作为学生课后学习探究的内容,把课堂教学和课后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课堂教学采用集体思考、讨论的方法,注重学生学习过程、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课堂教学以学生的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只是课堂活动的组织着和参与者,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教材分析】 2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实录】 一、引入新课 学生看一则新闻:《一铁路职工“中弹”昏倒》。(多媒体播放课件)

师:为什么小小的馒头能把人砸伤?学完这节课大家自然会明白。 (说明:从生活到物理,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 二、讲授新课 (一)能的定义和单位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知道哪些形式的能量?看谁知道的最多。 生:光能、电能、热能、声能、太阳能、风能…… 师:同学们知道的能量可真不少。下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四个情景。(多媒体播放课件:流水推动水磨转动,风推帆船、吹动风车,子弹击穿木块,汽车撞击木块。)师:刚才同学们看到的流水、风、子弹、汽车是否具有能量? 生:回答。 师:请同学们讨论一下: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特点? 生:讨论后回答:它们都是运动的。 师:根据它们的特点,大家认为这种形式的能应该怎样命名? 生:讨论后回答:应该叫动能。 师:好,就叫它动能。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动能。(板书课题:动能) 师:同学们能否试着给动能下一个定义? 生:讨论并给出定义。 师:(板书:1.动能的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除了刚才的四个物体,大家还知道哪些物体具有动能?请讨论回答。 生:讨论并举例。如奔驰的骏马、飞行的小鸟、游动的鱼、地球、月亮…… (说明:此处体现从物理走向生活,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师:指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并指出动能的单位。(板书:2.动能的单位:焦耳。) (二)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师:请同学们看第90页小资料,了解一些物体的动能,由此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说明: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生:讨论并提出问题。 师:有选择地板书学生提出的问题。 师与生:共同讨论确定研究课题: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有哪些? 师:下面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例猜想一下,动能的大小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初中动能和势能课堂练习题含答案

《动能和势能》练习题(一) 一.填空题 1.动能是指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其大小与物体的 和 有关. 2.势能包含 势能和 势能两种.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叫做 势能,它与物体的 和 有关;物体由于发生 而具有的能叫做 势能,它的大小与 有关. 3.我们常用的能量单位是 ,用字母 来表示. 4.判断下列物体是否具有动能或势能,如果有,说出能量的名称,如果没有,说明原因. ①在水平地面上滚动的铅球:____________; ②悬挂在室内的电灯:____________; ③玩具汽车中被卷紧的发条:_____________; ④弹簧:_____________; ⑤在空中飞行的波音747客机:_____________; ⑥静止在水平轨道上的列车: ___________. ⑦高速升空的火箭 . ⑧被拉弯的钢板尺 . ⑨被水电站拦河坝拦住的上游水 . ⑩空中下落的皮球 . 5.质量较大的喜鹊与质量较小的燕子在空中飞行,如果它们的动能相等,那么 飞得快. 6.如果卡车空载和满载时都以同样的速度行驶,那么空载时具有的动能 满载时具有的动能.停放在山顶上的卡车具有的重力势能 该卡车下山 时具有的重力势能.(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7.如图14-5所示,一个同学在蹦床上玩,从跳起到上升至最高点的过程 中, 能逐渐增大, 能逐渐减小。 8.如图14-6所示,在“研究物体动能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将A 、 B 、 C 三小球先后从同一装置的h A 、h B 、h C 高处滚下(m A =m B <m C ,h A =h C >h B )推动纸盒运动一段距离后静止。 (1)要研究动能与质量的关系,我们要选择 两图来进行比 较。 (2)从图中可以看出,A 、B 、C 三个小球刚到达水平面时, 球 的动能最大。 二.选择题 1.关于能的概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用线悬挂着的物体,它没有做功,它不具有机械能 机械能 动 能 势 能 重力势能 弹性势能 跟质量和速度有关 跟质量和高度有关 跟弹性和弹性形变有关 图14-6 图14-5

物理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11.3《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教材及课程分析: 《动能和势能》是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第十一章第三节内容。本节的知识包括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授课时间为一课时。本节教学以课程基本理念为指导,通过大量自然现象及生活实例,让学生去想、去做、去表达、去领悟,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能量的存在,理解动能和势能,是学生进一步理解能量的引路石,对整个初中关于能量的学习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使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参与探究活动的状态中,通过直观的实践、探究活动获得知识,解决问题,充分体现了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和力求创新的教学思想。 学情分析: 1.在前一段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对“功”“能量“这一词眼已不间断地有所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认识基础; 2.学生对生活现象当中蕴含的一些物理知识颇有兴趣,这是学生学好本课知识的兴趣基础; 3.学生已具备了物理实验探究意识及方法,乐于运用身边的器材来设计实验来探究其中的物理道理,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意识,为教师课堂上的顺利指导奠定了基础; 4.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分组探究时要注意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搭配,做好分工与合作。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理解能量的概念。 (2)通过实例理解动能和势能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了解动能、重力势能的大小各与什么因素有关, 并能解释简单的现象;进一步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研究物理问题中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能量的学习,进一步认识物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作 用,做到学以致用,增强学习物理的主动性;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养成交流合作的团队意识及人相处,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通过实例理解动能的初步概念,探究影响动能和重力势能大小的因素。难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得出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课时安排] 1课时

物理动能公式 八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课件

物理动能公式八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课件【--教学工作总结】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商丘市梁园区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知识点巩固

商丘市梁园区初中物理八年级下册11.3《动能和势能》知识点巩固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动能和势能 (共14题;共30分) 1. (2分) (2018八下·黄埔月考) “蹦极”就是跳跃者把一端固定的长弹性绳绑在踝关节等处,从几十米高处跳下的一种极限运动.某运动员做蹦极运动,所受绳子拉力F的大小随时间t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将蹦极过程近似为在竖直方向的运动.据图可知运动员() A . 重力大小为F0 B . t0时刻重力势能最小 C . t0时刻动能最大 D . 所受拉力F对其始终不做功 2. (2分)(2020·龙华模拟) 如图所示是一名游客蹦极时下落过程(忽略空气阻力)的v-t图象,已知1t时,弹性绳处于自然伸直状态;t3时,游客达到最低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0-t1时间段内,弹性绳的弹力等于游客所受重力 B . 在t1-t2时间段内,弹性绳弹性势能逐渐减小 C . 在t2-t3时间段内,重力不做功 D . 在t3时,弹性绳弹性势能最大 3. (2分) (2019九上·青山月考) 如图所示,人骑自行车从坡上下来时,速度会越来越大,在这运动过程中() A . 人和车的动能增大 B . 人和车的动能减小

C . 人和车的重力势能增大 D . 人和车的动能保持不变 4. (2分)(2018·海淀模拟) 在中国科技馆的展厅里,摆着一个如图所示,叫做“最速降线”的展品:两个并排轨道的起点高度一样,终点高度也一样;一个是倾斜的直轨道,另一个是向下弯曲的弧形轨道。将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同时分别从直轨道和弧形轨道的起点释放,弧形轨道上的乙球先到达终点。若不计一切摩擦阻力,则关于两小球从起点至终点的运动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乙球的重力势能先变小后变大 B . 甲球所受重力对甲球做的功比乙球所受重力对乙球做的功少 C . 甲球所受重力对甲球做功比乙球所受重力对乙球做功快 D . 甲球的动能一直变大 5. (2分)两个相同的篮球,表面潮湿,从不同高度自由落至同一地面,留下的印迹如图所示。关于初始时篮球的重力势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落在a处的大 B . 两处一样大 C . 落在b处的大 D . 无法比较大小 6. (2分) (2020九下·青山月考) 关于如图所示交通标志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货车最高速度不超过 80m/s B . 图中所示三种车辆都以最高限速行驶,小汽车的惯性较大 C . 图中所示三种车型以同样速度行驶,通常小型汽车动能较小

八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评课稿

星期四听老师的公开课 - 动能和势能的温度,所以我受益。温老师设计的每个实验,每种语言的融合,选择每一种情况,都展示了老师的聪明才智的温暖。整个班级容易理解,氛围轻松活跃,师生积极互动,达到教学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有很多实验,讨论,演讲和示范,展示了教室的丰富性,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要作用,使教室生活起来。 文老师通过飞机在空中飞行视频,容易引导飞机的运动有能力做工作,然后通过各种能量和形式的存在的例子;然后影响动能,势能因子探讨实验,和学生巧妙的交互,使学生体验动能,潜能和什么因素,使动能,势能和什么因素相关的教学活动非常简单。控制变量法,转化法在教学中的渗透,使学生再次巩固实验探索的方法。小组实验的学生,老师的示范实验,与主题密切相关,刺激学生对学习的兴趣。 本课从感知的概念到概念的概念形成的概念巩固到概念的概念的类后,我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教学灵感。 这一课展示了新课程教学哲学的魅力,我想从这三个方面评价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一,从老师的领导角色。老师走下讲台,与学生讨论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鼓励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分享成功的探索活动带来的喜悦。例如,课堂开始的时候,老师通过小型过山车考试的示范,使学生回答知识知识,学生有了答案,突然回答了很多形式的能量,老师对黑板做记录。然后告诉学生,我今天也准备了几种能量,让学生分类。学生通过分类聪明导致本课的主题。显示教师组织的温暖老师,掌握教室的能力。 二,从学生的主要角色。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理念,真正实现学生学习风格的变化。学生在课堂学习表现是积极的,学生学会投资高达90%以上。在本课中,学生积极合作,主动学习,手脚,主动探索,敢于表达自己不同的观点,表明老师在平常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身体兴趣,所以学生真的向上移动,探索,合作学习能力。 第三,从教育,教学和教育的性质,关心所有学生的发展。例如,当学生讨论演讲时,老师关心的是学生的前面,但也注意到后面的学生,也就是照顾女孩,还要考虑到男孩;导游的实验,温度老师参加每组学生和他们的交流讨论,并及时地给予肯定的语言,如你真的强大!真的很棒!,你是非常好的表现!这提高了所有学生的学习勇气和信心,从而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 当然,对于整个班级的表现细节,我个人认为会有一些不同的想法,教学量太大,教学时间为45分钟,结束的教室有点仓促,为动能势能可分为两类完成。 当然,有缺陷的,这不影响老师在这一节的示范课显示的风格和魅力,因为有一个温柔的老师这么扎实的基础和独特的技能,特别是积极的参与和互动的学生,使本课仍然是一个罕见的好课。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优质教案教学设计

动能和势能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哪些物体具有能量; (2)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并能举出一些具有动能和势能物体的例子; (3)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物理现象的主要特征;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交流的愿望,认识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敢于提出与别人不同的见解,敢于放弃或修正自己的错误观点; (2)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日常行为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知道动能、势能的概念,通过实例认识物体的动能及势能。 难点:在探究实验中理解影响动能势能的因素。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木块、长木板、小车、钩码、两个不同质量的钢球、斜面、木块。 四、新课引入 教师播放视频《什么是能》。发生形变的跳板将运动员弹起;被拉开的弓将箭射出;升高的重锤将桩打入土中;流动的水推动水轮机转动发电。跳板、弓、重锤、水对其它物体做功了吗?学生讨论并回答,发生形变的跳板对运动员做了功;被拉开的弓对箭做了功;升高的重锤对桩做了功;流动的水对水轮机做了功。教师指出,一个物体能够对别的物体做功,我们就说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能量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都是焦耳(J)。 五、新课讲解 (一)动能 教师播放视频《运动的物体具有能量》。运动的汽车能拖走小木块,说明运动的车具有能量;移动的龙卷风能刮飞树木,说明移动的风具有能量;流水推动水磨,说明流水具有能量;风(流动的空气)推动帆船,说明流动的空气具有能量;飞速运动的子弹击穿木块,说明运动的子弹具有能量。这些具有能量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学生观看视频讨论,这些物体都在运动。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做动能。 教师出示图片并提问:你知道下列哪些物体具有动能吗?学生讨论并回答,风能推动帆船,风具有动能;流水能推动皮划艇,流水具有动能;子弹能打穿鸡蛋,子弹具有动能。 沈阳开往上海的195次列车经过上海分局管辖的沪宁线103区段时,突然从列车左翼车

公开课动能和动能定理教案

动能和动能定理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动能的定义式,会用动能的定义式进行计算。 (2).理解动能定理及其推倒过程,知道动能定理的适用范围。 (3).利用动能定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运用归纳推导方式推导动能定理的表达式。 (2).对比分析动力学知识解决问题与动能定理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动能定理的演绎推导.感受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 动能的概念 三、教学难点 对动能定理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过程 1.复习上节课所学 重力势能变化重力做功(1) (功是能量变化的量度。) 物体能量的变化往往跟力做功相关联。弹性势能变化弹力做功 动能变化合外力做功 (2)从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知道,速度变化越大,动能变化越大即合外力对物体做功越多。 (3)通过上节课的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合外力所做的功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即W∝V2 本节课我们再沿另一条线索探索物体动能的表达式,如果两者相互支持,我们就可以做出比较正确的结论。 2.影响动能的因素 (1)根据动能的定义和日常生活经验,我们知道速度是影响动能的一个重要因素的。 (2)情景一,有一个小球以速度V迎面滚来 情景二,视频中石球以速度V迎面滚来.

速度相同的两个球迎面向我们滚过来,面对不同的球体为何人会做出不同的反应这两个球体都因为运动而具有动能,那么它们的动能是否相同 因为两个球具有的能量不一样,因为运动而具有的这种能量叫做动能。 结论:石球的的动能很巨大,物体的质量也是影响动能大小的一个重要因素。 3. 问题情景: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物体的质量为m ,在与运动方向相同的恒力F 的作用下发生一段位移L,速度由v1增加到v2,如图所示. 提出问题: (1) 物体受到的合外力是:F 合=F (2)合外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是:W=F ×L (3)物体的初速度、末速度、位移之间有: 2 122v v -=2aL (4) 结合上述三式你能综合推导得到什么样的式子 推导:这个过程中,力F 所做的功为W=FL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 而2 122 v v -=2aL,即 L=a v v 22122- 把F 、L 的表达式代入W=FL,可得F 做的功W=a v v ma 2) (212 2- W = 21222 121mv mv - 结论: 2 1mv 2 是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物理量,表现在: 1. 这个式子中包含了影响动能的两个因素:m 和v 2. 这个过程终了与开始的差,正好等于力对物体做的功 3. 这个量涵盖了我们上节课探究得到的结论W∝V 2 4.根据这段时间一系列的探究:质量为m 的物体,以速度v 运动时的动能为Ek E k =2 1mv 2 总结:(1)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与物体速度的二次方的乘积的一半. (2)动能的标矢性:标量,没有正负. v 1 v 2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测试练习题

八年级物理下册《动能和势能》测试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关于弹性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橡皮泥的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B.弹簧的弹性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C.弹簧越长,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D.对于给定的弹簧来说,它的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 答案:D 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弹性势能,关键看此物体是否发生了弹性形变,若此物体发生的是塑性形变,则此物体不具有弹性势能,A 错。同一物体,弹性形变越大,它具有的弹性势能越大,D 正确。弹簧有弹性而没有发生形变,则不会有弹性势能。同样弹簧很长而没有发生形变,也不会有弹性势能。B、C 错误。 2.关于重力势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A.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B.被举得高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C.质量相等的物体,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D.质量相等的物体,速度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答案:C 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具有重力势能,关键看此物体有没有被举高,若被举高了,则物体具有重力势能。重力势能除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有关,还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大的物体,如果被举的高度不大,重力势能不一定大, A 错。被举得高的物体,如果质量较小,重力势 能不一定大,B 错。重力势能大小与物体速度无关,D 错。 3.(2013 年临沂中考题)人骑自行车下坡,速度会越来越快,在这过程中()A.人和车的动能保持不变

B.人和车的动能增大 C.人和车的动能减小 D.人和车的重力势能增大 答案:B 解析:动能的大小既与速度有关,也与质量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越大。重力势能除与物体所在的高度有关,还与物体质量有关。质量越大被举的高度越高,重力势能越大。人骑自行车下坡时,质量不变,速度越来越快,动能增大。下坡时,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 4.司机开车上坡前,往往加大油门,以提高汽车的速度,这是为了() A.增大动能 B .增大势能C .增大惯性D .减小阻力 答案:A 解析:物体的动能大小由物体的质量和物体的速度两个因素决定,并且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就越大。汽车上坡前,加大油门,可以提高汽车的速度,增大车的动能;上坡时,汽车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动能越大、转化的重力势能越大,这样更有利于爬坡,故A 正确、B 错;质量是决定惯性大小的因素,而汽车的质量不变,所以其惯性不变,故C 错;汽车对地面的压力和地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所以汽车所受阻力不变,故D 错。 5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他的() A.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 B.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大 C.动能、重力势能都不变 D.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减小 答案:D 解析:由于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质量和速度都没发生变化,故动能不变;在下落过程中,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减小。 6.在空中沿水平方向匀速飞行的一架飞机,正在向灾区空头物资,空投过程中,飞机的动能和势能的变化情

九年级物理: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初中物理新课程标准教材 物理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物理教案 / 初中物理 / 九年级物理教案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事物的理解认识也会有一定的帮助,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初中九年级物理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了解能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什么是动能及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 3、知道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及影响势能大小的因素. 4、能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5、能用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解释简单的现象. 6、通过演示实验、生活中的现象归纳和总结,提高学生观察、比较、想象、归纳的能力.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首先在学生学过的功的知识的基础上,直接从功和能的关系引入了能量的初步概念,不追求严密性.这是因为初中只要求学生对能量的概念有初步的认识.教材列举了风、流水等能够做功,以便使学生对运动物体具有能量形成比较清楚的具体印象,同时也为讲水能和风能的利用埋下伏笔.由此引出了动能的概念,用实验说明动能的大小跟速度、质量的

关系,能够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势能的教学也是从做功的角度先引入势能概念,再由实验或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学习势能的大小的决定因素.最后,教材给出了机械能的概念,并指出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相同,都是焦耳. 教法建议 对于能量的引入,可以从一些涉及能量的词中,知道“能”是重要概念.再联系做功的知识,列举实例如课本上的实例和演示小实验. 用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列举运动物体能做功的现象,并分析这些不同事物的相同点,进而得出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是动能的结论.进一步用实验或多媒体资料发现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并进而用学到的知识,即动能定义、动能大小的决定因素来分析和解释生产和生活中的现象. 对于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的学习,也用同样的方法,可以设计与动能相同的学习框架,让学生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学习,同时学生可以加深体验学习物理的方法和感觉到学习物理的乐趣. 对于机械能的学习,可以用学生阅读课本或提供给学生的阅读材料,教师进行总结,注意要用联系实际的事例使学生能够分析机械能的实际问题,并理解统称为机械能中“统称”的含义.

初中物理专题动能和势能教案

动能和势能 一、新课引入 出示斜槽,并演示钢球从斜槽上滚下,在水平桌面上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让学生分析碰撞过程中,做没做功? 利用学生分析的结果“钢球对木块做了功”引入能量的概念:一个物体能够做功,我们就说它具有能量。可见物理学中,能量和功有着密切的联系,能量反映了物体做功的本领。 不同的物体做功的本领也不同。一个物体能够做的功越多,表示这个物体的能量越大。 二、新课讲解 物体具有能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以后我们将逐步认识各种形式的能量。刚才的实验中钢球撞击木块能够做功,但若将钢球停靠在木块一侧(边讲边演示),这时的钢球并不能推动木块做功。只有运动的钢球才能推动木块做功。 (1)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能够做功,它们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 引导学生广泛地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空气、水和各种物体都能够做功,而具有动能。概括出“一切运动的物体都具有动能。” 列举事例说明:运动的物体具有的动能多少不尽相同。如狂风能吹倒大树,而微风只能使树枝摇动。进而通过演示实验,概括出决定物体动能大小的因素。 演示实验,实验可分三步: ①将同一个钢球,从斜面不同高度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将木块推动的距离。木块被推动的距离不同,说明钢球对木块做的功不同。木块被推动得越远,表明钢球的动能越大。实验说明:从不同高度滚下的钢球,具有不同的动能。 ②上面的实验表明钢球从较高处滚下时具有的动能大。那么钢球从不同的高度滚下时有什么不同呢?我们可通过观察实验来得到结论。将质量相同的两个钢球,同时从斜槽的最高点和接近斜槽底部的位置释放。从最高点滚下的钢球能在水平槽上追上从接近底部滚下的钢球。实验表明从高处滚下的钢球速度大。从而得到结论:物体的动能与速度有关,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③换用不同质量的钢球,从同一高度让其滚下,让学生观察钢球推动木块的距离。从而得出结论:运动物体的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演示实验之后,总结实验结果: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动能和势能教案

第3节动能和势能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和势能的基本概念,并能识别具有动能和势能物体的事例. 2. 理解动能、势能的大小跟什么因素有关. 二、过程与方法 1.熟练掌握分类法、控制变量法等具体的研究方法. 2.通过参与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通过知识的探索过程形成研究探索的意识和敢于创新的精神. 2.在与小组成员一起探索的过程中,养成与人共处、协作学习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动能和势能的概念;动能和势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探究动能和势能的影响因素. 【教具准备】斜面(光滑的长木板)、钢球(大、小钢球各一个)、木块、刻度尺、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课时】1课时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有关功率的知识,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教师演示实验,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并思考:小球对木块做功了吗? 实验操作:让一个小球沿桌面滚动,撞击木块,使木块移动了一段距离. 生:做了功. 师小球能够对外做功,它有能量吗? 生:(齐声回答)当然有能量.

师运动的物体有什么能量?有什么特点?这正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问题. 【进行新课】 能量 师一个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表示这个物体具有能量,简称能,能量的单位与功的单位相同,也是焦耳(J).下面请大家说说生活中都有哪些种类的能量? 生1:生活中常见的能量有电能、太阳能、风能、水能、热能等. 生2:我所知道的还有化学能、核能. 师很好,生活中能量无处不在,人们就是利用能量来做功的,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生活中一些常见事例中的能量.(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动能、势能的事例)事例:①汹涌的洪水冲击泥石流前行; ②树枝上的苹果; ③拧紧发条的玩具车; ④提起在高处的打桩机重锤; ⑤被射箭运动员用力拉弯的弓; ⑥行驶的汽车. 师上面的这些物体都具有能量,请大家分析、讨论并提出分类的方案,说出你的依据.(提示学生从运动和静止的角度分) 生:(讨论中)方法一:从运动和静止的角度分: 方法二:从自然和人为的角度分: 师很好,同学们从方法一分类中,发现一些物体运动时具有能量,另外一些物体尽管静止,但也储存了能量,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动能和势能.(引出动能和势能) 教师引导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物体具有动能. 生:正在行驶的汽车具有动能,空中飞行的鸟具有动能. 师请同学们思考在②③④⑤中的物体中,它们有些物体尽管静止,但也储

(最新)物理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3节 动能和势能》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动能和势能》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1.本节内容由“动能”和“势能”两部分构成。 2.功和能有密切联系,本节内容既密切联系前面所学过的运动、重力、弹力等知识,还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产、生活中的能量现象,是后面学习其他各种形式的能以及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的基础。 3.教科书通过大量实例让学生感受到动能和势能的存在,并安排了相应的实验让学生定性认识动能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还引导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设计实验,认识势能的大小,加强了他们的实践体验能力。 二、学情分析: 1、在前一段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对“能量“这一词眼已不间断 地有所认识,这是学生学习动能和势能的认识基础; 2、学生对生活现象当中蕴含的一些科学知识颇有兴趣,这是学 生学好本课知识的兴趣基础; 3、学生已具备了科学实验探究意识及方法,乐于运用身边的器 材来设计实验来探究其中的物理道理,具备了一定的合作与交流意识,为教师课堂上的顺利指导奠定了基础;

4、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分组探究时要注意按 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合理搭配,做好分工与合作。三、教学思路: 本节课的主体思路:利用思维导图为主线的方式,采用先统后分的思路,先从能量这一大概念入手,通过引导学生对能量进行分类得出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然后通过实验探究得出影响动能和势能的因素。以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能量、机械能、动能、势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的概念及相互间的包含与被包含关系有较清楚的认识。同时用彗星撞地球为第二条主线,依次引出课题、动能的应用以及最后的课后练习题形成首尾呼应,使整堂课思路清晰,内容完整。另外以观察现象为过程方法线,在一定的情景下通过学生的活动解决问题,从而转化为学生的认知,通过针对训练把学生的认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平抛装置(斜槽、水平纸板),钢球、玻璃球,面粉,橡皮筋、足球、子弹等。 五、教学过程:

高中物理7.8机械能守恒定律优质课公开课教案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本课教学从动能和势能的复习入手,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现象,思考动能和势能的变化之间的关系.机械能守恒定律是本章教学的重点内容,重点是使学生掌握物体系统机械能守恒的条件;能够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能够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有关问题.进而利用动能定理推导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是本节学习的难点之一.在教学中应让学生认识到,物体重力势能大小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零势面)有关;而重力势能的变化量是与所选取的参考平面无关的.在讨论物体系统的机械能时,应先确定参考平面.要启发学生注意,势能的变化是由于重力或弹力做功而引起的.如果重力作为外力对物体做正功,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意味着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反之,如果重力做负功,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意味着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中所说的“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机械能可以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 能否正确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是本节学习的另一难点.通过本节学习应让学生认识到,从功和能的角度分析、解决问题是物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同时进一步明确,在对问题作具体分析的条件下,要能够正确选用适当的物理规律分析、处理问题. 教学重点

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判断机械能是否守恒. 2.灵活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决问题.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2.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 经过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进一步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通过规律、理论的学习,培养学以致用的思想. 课前准备 1.自制课件、学案. 2.麦克斯韦滚摆、单摆、弹簧振子.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影片导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