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必修二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必修二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必修二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必修二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断吸生放)

2、知道一个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总能量和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

【学习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学习难点】从本质上理解(微观角度)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基础回顾】

1、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反应物中化学键的和生成物中化学键的。

2、水力发电中,水从高出流到低处,水的能量减少,减少的能量转化为能。

3、给水加热升温,水的内能,如果忽略能量的损失,水的内能的增加值与吸收

的热能在数值上应。

【问题探究一】断开或形成1 mol某化学键的能量变化

1.断开或形成1 mol H2中化学键的能量变化

(1)在1 mol氢分子中含有mol氢原子,含有mol H—H键。

(2)已知在25 ℃和101 kPa条件下,由2 mol H原子形成1 mol H—H键时,放出436 kJ的能

量。若要使1 mol氢分子变为2 mol氢原子时,需要断开1 mol H—H键,其能量变化是2.断开或形成1 mol CH4中化学键的能量变化

(1)CH4的电子式是,结构式是 1 mol CH4分子中含有mol C—H键。

(2)在CH4中,断开1 mol C—H键要吸收415 kJ的能量。若要形成1 mol CH4中的C—H 键其能量变化是。

【练习】

1.键能是指在25 ℃、101 kPa,将1 mol理想气体分子AB拆开为中性气态原子A和B时所需要的能量。显然键能越大,化学键越牢固,含有该键的分子越稳定。如H—H键的键能是436 kJ?mol-1,是指使1 mol H2分子变成2 mol H原子需要吸收436 kJ的能量。

(1)已知H—Cl键的键能为431 kJ?mol-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每生成1 mol H—Cl键放出431 kJ能量B.每生成1 mol H—Cl键吸收431 kJ能量C.每拆开1 mol H—Cl键放出431 kJ能量D.每拆开1 mol H—Cl键吸收431 kJ能量(2)已知键能:H—H为436 kJ?mol-1;H—F为565 kJ?mol-1;H—Cl为431 kJ?mol-1;H—Br为366 kJ?mol-1。则下列分子受热时最稳定的是________。

A.HF

B.HCl

C.HBr D.H2

(3)能用键能大小解释的是________。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定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态,碘呈固态

C.稀有气体一般很难发生化学反应D.硝酸易挥发而硫酸难挥发

【小结】

1、在25 ℃和101 kPa的条件下,由原子形成1 mol化学键时所与断开1 mol

相同化学键所是相等的。键能越大,形成1mol这种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越,断裂1mol该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越,含该键物质的化学性质越。

【问题探究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从微观(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包含两个过程:一是要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这一过程需要克服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因此要能量;二是要生成物中的化学键,这一过程会能量。由于断开不同的化学键的能量,形成不同的化学键的能量也,所以化学反应中总会伴有的变化,最终的反应结果表现为能量和能量。因此,化学键的

是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当断裂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时,反应能量。当断裂反应物中化学键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的化学键放出的能量时,反应能量。

【补充练习:通过键能计算反应放热还是吸热】

2、从宏观的(物质储存的化学能)角度认识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化学反应中存在两大变化,即变化和变化。两者的关系是。

(2)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这两条基本的自然定律。质量守恒定律是指

。能量守恒定律是指

(3)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的物质由于组成不同、结构不同、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物质储存的化学能越大,该物质稳定性越,即化学性质越。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能量

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能量

【小结】反应是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决定于反应物的和生成物的的相对高低。

与反应条件(是否加热、升温、点燃)有无关系?。有些放热反应的反应条件是加

热或点燃,加热或点燃的作用是。

【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时都会伴随有能量变化

B.伴有能量变化的物质变化过程都是化学变化

C.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在一个确定的化学反应关系中,反应物的总能量总是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

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

B.会产生新的物质

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

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3.对于放热反应2H2+O2=2H2O,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生成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O2具有的能量相等

第二课时化学能与热量的相互转化

【学习目标】

1、通过实例和实验,了解化学反应的特征是既有物质的变化,又有能量变化,并且能量

变化主要以热量的形式表现,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重点】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重大意义

【基础回顾】

1、填空

(1)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当断裂旧化学键吸收的总能量大于形成新化学键释放的总能量,反应能量;

(完整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练习题(附答案)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下列各组原子序数所表示的两种元素,能形成AB2型离子化合物的是()A.6和8 B.11和13 C.11和16 D.12和17 2.下列微粒中,既含有离子键又含有共价键的是()A.Ca(OH)2B.H2O2C.Na2O D.MgCl2 3.下列性质中,可以证明某化合物内一定存在离子键的是()A.可溶于水B.有较高的熔点C.水溶液能导电D.熔融状态能导电4.下列表示电子式的形成过程正确的是() 5.NaF、NaI、MgO均为离子化合物,现有下列数据,试判断这三种化合物的熔点高低顺序()物质①②③ 离子电荷数 1 1 2 键长(10-10m) 2.31 3.18 2.10 A.①>②>③B.③>①>②C.③>②>①D.②>①>③ 6.下列过程中,共价键被破坏的是:()A.碘晶体升华B.溴蒸气被木炭吸附C.酒精溶于水D.HCl气体溶于水 二、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有1—2个正确答案) 7.M元素的一个原子失去2个电子,该2个电子转移到Y元素的2个原子中去,形成离子化合物Z,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Z的熔点较低B.Z可表示为M2Y C.Z一定溶于水中D.M形成+2价阳离子 8.80年代,科学研制得一种新分子,它具有空心的类似足球状的结构,分子式为C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60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B.C60含有离子键 C.C60和金刚石都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D.C60中的化学键只有共价键 9.膦(PH3)又称为磷化氢,在常温下是一种无色有大蒜臭味的有毒气体,它的分子呈三角锥形。以下有关PH3的叙述正确的是()A.PH3是非极性分子 B.PH3分子中有未成键的电子对(或称孤对电子) C.PH3是一种强氧化剂 D.PH3分子中P—H键是非极性键 10.1999年曾报道合成和分离了含高能量正离子N的化合物 N5AsF6,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N正离子共有34个核外电子B.N中氮—氮原子间以共用电子对结合 C.化合物N5AsF6中As化合价为+1 D.化合物N5AsF6中F化合价为-1 11.下列各组物质中,都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H2S和Na2O2B.H2O2和CaF2 C.NH3和N2D.HNO3和HClO3 12.A+、B2+、C-、D2-四种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现有以下排列顺序:①B2+>A+>C ->D2-; ②C->D2->A+>B2+; ③B2+>A+>D2->C-; ④D2->C->A+>B2+。四种离子的半径由大到小以及四种元素原子序数由大到小的顺序分别是()A.①④B.④①C.②③D.③② 13.下列事实中,能够证明HCl是共价化合物的是()A.HCl易溶于水B.液态的HCl不导电 C.HCl不易分解D.HCl溶于水能电离,呈酸性 14.下面几种离子化合物中,离子键极性最强的是()A.KCl B.NaCl C.AlCl3 D.Na2S E.MgS 15.已知:A、B两元素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A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B元素的阴离子半径;C和B两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层数相同;C元素的原子半径大于A元素的原子半径。A、B、C三种元素的原子序数的关系是()A.A>B>C B.B>A>C C.C>A>B D.A>C>B 16.下列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预备知识】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基础知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容。

[思考与交流]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归纳与整理]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 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 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二)、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 族的结构:。[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必修2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原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周期律 一、原子结构 质子(Z个) 原子核注意: 中子(N个)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1.X 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的核外电子 核外电子(Z个) ★熟背前20号元素,熟悉1~20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H He Li Be B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Ar K Ca 2.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①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②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③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为最外层不超过2个),次外层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电子数不超过32个。 电子层:一(能量最低)二三四五六七对应表示符号: K L M N O P Q 3.元素、核素、同位素 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对于原子来说) 二、元素周期表 1.编排原则: 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 ②将电子层数相同 ..。(周期序数=原子的电子层数)......的各元素从左到右排成一横行 ③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一纵行 主族序数=原子最外层电子数 2.结构特点: 核外电子层数元素种类 第一周期 1 2种元素 短周期第二周期 2 8种元素 周期第三周期 3 8种元素 元(7个横行)第四周期 4 18种元素 素(7个周期)第五周期 5 18种元素 周长周期第六周期 6 32种元素 期第七周期 7 未填满(已有26种元素)表主族:ⅠA~ⅦA共7个主族 族副族:ⅢB~ⅦB、ⅠB~ⅡB,共7个副族 (18个纵行)第Ⅷ族:三个纵行,位于ⅦB和ⅠB之间 (16个族)零族:稀有气体 三、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律:元素的性质(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主要化合价、金属性、非金属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实质是元素原子核外电 .......... 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的必然结果。

2015-2016学年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2导学案:第2章第1节化学能与热能分析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2.了解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实质,理解化学反应吸热或放热的原因。 3.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理解中和热的概念。 4.了解人类能源利用的历史和前景,提高节能意识。 【自主学习】 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1.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微观角度 (1)化学反应的实质 原子的重新组合,即反应物中旧化学键的________和生成物中新化学键的________过程。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 ①原因 ②实例 断裂1 mol H—H键(H—H―→2H)________436 kJ能量, 形成1 mol H—H键(2H―→H—H)________436 kJ能量; 断裂4 mol C—H键(CH4―→C+4H)________1 660 kJ能量, 形成1 mol C—H键(C+H―→C—H)________415 kJ能量。 ③结论 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决定因素——宏观角度 结论: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决定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相对大小。

点拨物质具有的能量越低,断开其中的化学键需要的能量越多,该物质越稳定;物质具有的能量越高,断开其中的化学键需要的能量越少,该物质越不稳定。 [议一议]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化学键形成会放出能量() (2)化学反应必然伴随能量变化() (3)相同条件下由原子形成1 mol H—Cl 键所放出的能量与断开1 mol H—Cl 键吸收的能量相等() (4)放出能量越多的反应通常生成物越不稳定()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两个基本自然规律——“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 (1)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的物质发生转化时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转换时________________保持不变。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1)定义 吸热反应:________热量的化学反应; 放热反应:________热量的化学反应。 (2)实验探究 ①铝和稀盐酸的反应 实验现象有____产生;用温度计测量,水银柱____ 离子反应 实验结论活泼金属与酸反应是________反应 ②Ba(OH)2·8H2O和氯化铵反应 闻到________气味,烧杯壁________;玻璃片和烧杯______,混合物实验现象 呈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

化学键 A组基础达标 1.短周期元素X、Y可以形成化合物XY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XY2是共价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1 B.若XY2是离子化合物,则X与Y的原子序数不可能相差8 C.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5,则离子化合物XY2不溶于水 D.若X与Y的原子序数相差6,则共价化合物XY2不可溶于强碱溶液 2.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化学键是相邻分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共价化合物中各原子都一定满足最外层8电子稳定结构 C.某化合物熔融态能导电,该化合物中一定有离子键 D.某纯净物在常温常压下为气体,则组成该物质的微粒一定含共价键 3.由短周期元素形成的某离子化合物X中,一个阳离子和一个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数之和为20。则有关X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中阳离子和阴离子个数一定相等 B.X中可能既含离子键,又含共价键 C.若X只含两种元素,则两种元素可在同一周期也可在同一主族 D.X中阳离子半径一定大于阴离子半径 4.下列各组物质中,所含化学键类型相同的离子化合物是( ) A.NaF、HNO3B.NaOH、KHS C.HCl、MgF2D.Na2O、Na2O2 5.下列物质的变化过程中,有共价键被破坏的是( ) A.I2升华 B.NaCl颗粒被粉碎 C.乙醇溶于水 D.NH4HCO3加热分解时可以闻到刺激性气味 6.有X、Y、Z、W、M五种短周期元素,其中X、Y、Z、W同周期,Z、M同主族;X+与M2-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离子半径:Z2->W-;Y的单质晶体熔点高、硬度大,是一种重要的半导体材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X、M两种元素只能形成X2M型化合物 B.M与X、Y形成的化合物均为离子化合物 C.X2M、YM2中含有相同类型的化学键 D.Y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比Z的最高价氧化物的熔点高 7.下列关于化学用语的表示中,正确的是( )

【 精品导学案】高中化学 2.3.2化学反应的限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知道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 本课时宜从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化学现象引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 1.可逆反应 (1)在同一条件下,①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②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能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有“四同”:同一反应;(反应处于)同一条件;(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3)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时,不用“”,而用“③”。 2.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1 mol I2发生反应: H2(g)+I2(g)2HI(g) 对于以上反应: ①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④最大。 ②当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速率⑤最大。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④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v(正)=v(逆)。 ⑤反应进行到⑥v(正)=v(逆)时,宏观上处于“静止”状态。 ⑥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⑦这个状态称为⑦化学平衡状态。 ⑧此时反应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任何一种物质反应掉的速率和生成的速率相等。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在给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在生产、生活中,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主要是促进有利反应和控制有害反应两个方面: ①促进有利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加快有利反应的速率; ②控制有害反应,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减慢有害反应的速率。 (2)为加快煤燃烧的反应速率,对煤炭颗粒的要求是⑧越小越好,对空气的要求是保持适当过量,并保证煤炭与空气中的氧气⑨充分接触。

第一节__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化学能与热能 一、化学反应和物质能量的关系 1.各种物质都储存有_______能,不同的物质储存的_________不同。 2.当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为反应; 当反应物总能量 < 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为反应。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E反)、生成物总能量(E生)、放出的能量(E)之间的关系:放热反应中: 吸热反应中: 二、化学键和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3.化学变化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⑴化学键的和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⑵化学反应的实质用化学键理论可表述为旧化学键的和新化学键的。 常见的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放热反应: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吸热反应: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属于( )。· A.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 C.既是吸热反应也是放热反应 D.都不是 2.“摇摇冰”是一种即用即冷的饮料。吸食时将饮料罐隔离层中的化学物质和水混合后摇动即会制冷。 该化学物质可能是( )。 A.氯化钠 B.固体硝酸铵 C.生石灰 D.蔗糖 3.下列物质加入水中显著放热的是( )。 A.生石灰 B.固体NaCl C.无水乙醇 D.固体NH4N03 4.对于放热反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产物H20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 B.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高于产物H2O所具有的总能量 C.反应物H2和O2所具有的总能量等于产物H。O所具有的总能量 D.反应物H2和02具有的能量相等 5.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0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03分解是吸热反应 6.已知金刚石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石墨是放热的。据此,以下判断或说法正确的是( )。 A.需要加热方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放热反应在常温下一定很容易发生 C.反应是放热还是吸热,必须看反应物和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有机化学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 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 【学习目标】 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和用途,初步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2、掌握甲烷电子式、结构式的正确写法。 3、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学习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预备知识】 1、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外,常有、_____,还含有、、、_ 等。其中仅含和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也可称为,该类物质中组成最简单的是。有机物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种。【基础知识】 一、甲烷的结构与性质 1、甲烷的存在:。 2、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 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为:, 对应的CH2Cl2有几种结构? 常用的分子模型有两种。 3、物理性质: 甲烷是色、味、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或小)。用或收集甲烷。 4、化学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与不反应,与也不反应。因为有机反应比较复杂,常伴有副反应发生,所以在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时一般 用箭头而不用等号。 (1)甲烷的氧化反应 写出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有机方程式与无机方程式写法的区别:。(2)甲烷的取代反应 (教材实验3-3)将一瓶甲烷与一瓶氯气混合, 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高压汞灯照射, 观察到什么现象? 化学反应现象:光照时,氯气的黄绿色

逐渐,瓶壁上有 生成,液面, 试管中有少量。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常如何验证HCl的生成呢? ②常温下,除了CH3Cl是气体外,其他三种都是无色液体,为什么我们看到黄色油珠呢? 。其实,在该反应中,生成的有机产物除一氯甲烷外,还有 。 [课堂练习] 请写出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取代反应的定义: [思考与交流] 1.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是不是相同的呢?它们之间的差别为: 2.历史上,科学家们在测定了甲烷分子组成为CH4后,对甲烷的分子结构曾提出了两种猜想:正四面体型与平面正方形,科学家如何判断出甲烷分子是哪种空间构型的? [归纳小结]:甲烷取代反应 条件: 特点: 【过关检测】 1、下列关于甲烷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烷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 B. 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为正四边形结构 D. CH2C1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都不反应 B. 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点燃前不必验纯

最新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配套练习全集

[推荐]2020年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同步练习汇 总 课时跟踪检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元素周期律 1.不符合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基本规律的是() A.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在能量低的电子层上 B.K层是能量最低的电子层 C.N电子层为次外层时,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18 D.各电子层(n)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n2 解析:选D根据核外电子排布规律知,核外电子总是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上,次外层电子数不超过18个,第n电子层最多可容纳的电子数为2n2个,A、B、C正确,D错误。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是指原子半径、元素的主要化合价及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B.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决定于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周期性变化 C.从Li―→F,Na―→Cl,元素的最高化合价均呈现从+1价―→+7价的变化

D.电子层数相同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其最外层电子数均从1个到8个呈现周期性变化 解析:选B元素性质不包括核外电子排布,A错误;O无最高正价,F无正价,C错误;由H到He最外层电子数从1到2,D错误。 3.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正确的是() 解析:选C A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B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 图为;D项中正确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4.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核电荷数:Al<Na B.金属性:Na>Al C.原子序数:Na>Cl D.原子半径:Cl>Na 解析:选B A项中核电荷数大小关系为Al>Na,错误;B项中元素的金属性关系为Na>Al,正确;C项中Na是11号元素,Cl是17号元素,所以原子序数:Na<Cl,错误;D项中11~17号的元素,原子序数越大,原子半径就越小,所以原子半径:Cl<Na,错误。 5.下列排列顺序不正确的是() A.原子半径:钠>硫>氯 B.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的酸性:H2SO4>H3PO4 C.最高正化合价:氯>硫>磷 D.热稳定性:硫化氢>氯化氢 解析:选D氯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则生成相应氢化物的热稳定性应为氯化氢>硫化氢,故D项符合题意。 6.已知下列元素原子的半径为: N O Si P 原子结构示意图 原子半径(10-10 0.75 0.74 1.17 r m) A.1.43×10-10 m B.1.10×10-10 m C.1.20×10-10 m D.0.70×10-10 m 解析:选B P与N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原子序数P>N,则原子半径r>0.75,P与Si

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教案

化学必修2《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思考】: 1、什么是能量守恒定律? 2、一个化学反应的能量变化是不是全部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举例说明。 3、一定量的铁在纯氧中燃烧放出的总热量与在空气中缓慢氧化所放出的总热量相比,哪一个放出的热量多? 4、哪些是典型的放热反应?(举例说明,越多越好) 5、哪些是典型的吸热反应?(举例说明,越多越好) 6、人类利用能源包含哪三个阶段?我们现在处在哪个阶段? 【练习】: 1.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Al+稀盐酸 B、Ba(OH)2·8H2O+NH4Cl(固体) C、CaCO3受热分解 D、CaO+H2O E、灼热的炭与二氧化碳反应 F、木炭的燃烧 G、钢铁制品生锈的反应 H、葡萄糖在人体内的氧化反应是个放热反应 I、酸碱的中和反应 J、食物氧化腐败 K、炸药爆炸

L、煤和高温水蒸气反应生产水煤气 2.关于吸热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凡需加热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B.只有分解反应才是吸热反应 C.使用催化剂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D.C02与CaO化合是放热反应,则CaC03分解是吸热反应 3.下列反应既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又是吸热反应的是( )。 A.锌粒与稀硫酸的反应 B.灼热的木炭与COz反应 C.甲烷在氧气中的燃烧反应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的反应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除了生成新物质外,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水汽化需要吸收能量,所以水汽化属于吸热反应 C.可燃物的燃烧都是放热反应 D.1mol硫酸与足量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生成水所释放的热量称为中和热。 5. “即食即热型快餐”适合外出旅行时使用,其内层使用铝箔包裹的并加工好的真 空包装食品,外层则是分别包装的两包化学物质,使用时拉动预留在外的拉线使这两种化学物质反应,放出的热量便可对物质加热,这两包化学物质最适合的选择是() A.浓硫酸与水B.生石灰和水 C.熟石灰和水 D.氧化钠和水

化学必修二离子键共价键判断练习题(附答案)

2020年03月08日化学必修二离子键共价键判断练习题学校:___________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1卷 一、单选题 A.带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不一定形成离子键 C.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所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D.非金属元素原子间也可能形成离子键 2.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离子键是由阴、阳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达到平衡时形成的 B.只有金属和非金属化合时才能形成离子键 C.凡是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含有金属元素 D.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 3.下列各组物质中,化学键类型不同的是( ) A.NaCl和K2S B.H2O和NH3 C.CaF2和CsCl https://www.doczj.com/doc/af18647400.html,l4和Na2O 4.下表物质与其所含化学键类型、所属化合物类型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5.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带相反电荷的离子之间的相互吸引称为离子键 B.非金属原子间不可能形成离子键 C.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化合时,一定形成离子键

D.某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它跟卤素结合时形成的化学键不一定是离子键 6.下列关于离子键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离子键就是阴、阳离子间强烈的相互作用 B.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中不可能存在离子键 C.离子键不可能存在于单质分子中 D.活泼金属和活泼非金属化合时能形成离子键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HCl的电子式为H:Cl B. H2O2中含有离子键 C. 质量数为12的C原子符号为12C D. 用电子式表示KBr的形成过程: 二、填空题 :①碘的升华②氧气溶于水③氯化钠溶于水④烧碱熔化⑤氯化氢溶于水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1)化学键没有被破坏的是;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 (2)既发生离子键破坏,又发生共价键破坏的是。 (3)N2的电子式为;Na2O2的电子式为;CO2的电子式为 。 9.写出NH3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_ 10.写出(NH4)2S的电子式:_____________。 11.写出下列物质的电子式 (1)H2O2 ; (2)N2 ; (3)NaClO ; (4)CCl4; (5)用电子式表示MgF2的形成过程. 12.写出下列各粒子的化学式。 (1)由2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阴离子是。 (2)由4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分子是;阳离子是。 (3)由3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8个电子的分子是。 (4)由5个原子构成的具有10个电子的阳离子是。 13.写出Cl-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学案汇总 核素 1、质量数 忽略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A)= +

2、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练习(1) (2)判断:任何微粒都有:质子( )、电子( )、中子( ) (3)1mol 下列物质的质量分别为:H 2O : D 2O : T 2O : 3、核素和同位素 核素:把具有 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同位素: 注意:(1)同位素 性质基本相同, 性质不同 (2)不论游离态、化合态,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比(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不变 同位素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考古时利用 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用于制造氢弹,利用 育种,治疗癌症和肿瘤, 制原子弹、核反应堆原料。 4、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1、已知铀元素有235U等多种核素,则铀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35()2、B有两种同位素,一种核内有5个中子,另一种核内有6个中子,B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问在自然界中B的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碱金属元素 课前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钠与氧气常温: 钠与氧气加热: 钠和水(滴加酚酞):反应: 现象: 2、完成教材P5 碱金属元素表格,并总结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结合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思考: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上有哪些相似性和递变性。(写在书上) 课上 1、碱金属元素符号: 名称: 2、碱金属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3、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5、碱金属物理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苏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高二化学答案

高中化学学习材料 金戈铁骑整理制作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联考 高二化学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C A A A D A B C B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A C C B D B B D 三、填空题(每空2分) 21.(1) NaHCO3 ==Na++ HCO3-(2) H2CO3 H++ HCO3- (3)NaHCO4 ==Na++ H++SO42-(4)CaCO3==Ca2++CO32- 22.问题1: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条件。平衡将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 问题2:C(金刚石、s)==C(石墨、s):△H== —1.90kj/mol. 23.(1)正向(2)BD (3)n(D)>0.6mol,n(C)=1.8mol,n(D)>0.5mol。 24.(1) E NaClO ,I NH3。(2) Cl2+2OH-==Cl-+ClO-+H2O 。 高温高压 (3) N2+3H22NH3 催化剂 (4)只允许阳离子通过,不能使气体和阴离子通过,防止了氢气与氯气混合发生危险,以及氯气与碱的反应。 四、实验题(每空2分)

25.(1)锥形瓶溶液颜色交化,锥形瓶中溶液颜色由红色变无色,且30s不变。 (2)酸碱指示剂自身为有机弱酸碱。 (3)0.1288mol·L—1。(4)①③,②④。 五、计算分析题(6分) 26.(1)否当a=3时,b=6,该温度下不存在pH=6的一元强碱(1分) (2)否 a=5时,Va>Vb(V a=103a—14Vb),与题意不符 (3)3.5<a<4.67(2分)。 杭绍金温衢七校2009年4月期中联考高二化学双向细目表 题型序 号 知识点 能力层次 分 值 难度实际难度 识 记 理 解 应 用 分 析 选择题1 考查点电荷及库仑定律√ 3 0.8 2 考查库仑的贡献√ 3 0.8 3 考查电场强度的概念√ 3 0.7 4 考查电场线和磁感线√ 3 0.65 5 考查静电现象的应用 3 0.7 6 考查电容、电动势、电流单位√ 3 0.8 7 考查电流强度计算√ 3 0.8 8 考查利用电流的热效应√ 3 0.8 9 考查焦耳定律实验√ 3 0.7 10 考查磁场方向√ 3 0.65 11 考查物理学史事实√ 3 0.8 12 考查安培定则√ 3 0.65 13 考查左手定则√ 3 0.65 14 考查磁感应强度概念√ 3 0.7 15 考查洛伦兹力方向√ 3 0.7 16 考查磁化与退磁√ 3 0.8 17 考查磁性材料应用√ 3 0.75 18 考查安培力计算√ 3 0.65 19 考查安培力受力分析√ 3 0.6 20 考查电磁感应发现√ 3 0.8 21 考查电磁感应条与法拉第定律√ 3 0.6 22 考查交流电的有效值√ 3 0.8 填空23 考查元电荷√ 2 0.8 24 考查电容光焕发√ 2 0.7 25 考查电能计算√ 2 0.7

【 精品导学案】高中化学 2.1.2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1.通过实验认识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热能。 2.认识常见的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3.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 4.了解测定中和热的方法。 5.树立能量守恒的化学思想。 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阶段性和层次性,课程标准中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及中和热测定的教学侧重定性分析和描述。同时认真做好书本上的三个实验,让学生学会定性地研究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科学方法。 1.两个基本的自然定律——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 (1)质量守恒定律:自然界中的物质发生转化时①总质量保持不变。 (2)能量守恒定律:不同形式的能量发生转换时②总能量保持不变。化学能是能量的一种形式,可以转化为③热能和④电能等。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时,化学反应通常可分为⑤吸热反应和⑥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是⑦放热反应,当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该反应是⑧吸热反应。 3.实验探究 (1)铝和稀盐酸反应 实验现象有⑨气体产生;用温度计测量,其水银柱⑩上升 离子方程式2Al+6H+2Al3++3H2↑ 实验结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2)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反应 实验现象闻到刺激性气味,烧杯壁变冷,玻璃片和烧杯粘在一起,混合物呈糊状 化学方程式 Ba(OH)2·8H2O+2NH4Cl BaCl2+2 NH3↑+10H2O 实验结论该反应是吸热反应 (3)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 实验现象混合后溶液比原两种溶液的温度高

离子方程式H++OH-H2O 实验结论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除转化为热能外还可以有哪些形式? 【答案】化学反应中化学能还可以转变为电能、光能等。 2.化学反应中有许多反应需要加热才能进行,是不是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答案】不一定;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不能通过反应的条件(是否需要加热)来判断,需要加热才能进行的反应也有可能是放热反应,如铝热反应、燃烧反应等。 3.水结冰是否属于放热反应?为什么? 【答案】不属于;因为水结冰不属于化学反应,吸热反应或放热反应必须是化学反应中的热量变化。 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 下列反应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 A.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 B.氢气在氧气中燃烧 C.碳酸钙高温分解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D.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 【解析】A项,葡萄糖在人体内氧化分解是放热反应;B项,氢气在氧气中燃烧是放热反应;C 项,碳酸钙高温下分解是吸热反应;D项,氢氧化钾和硫酸中和是放热反应。 【答案】C 1.工业上N2、H2合成氨的反应是放热的可逆反应,则其逆反应NH3的分解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答案】吸热反应。 2.你所熟悉的化学反应中,哪些是放热反应?哪些是吸热反应?试举例说明。 【答案】常见的吸热反应有: ①大多数分解反应,如CaCO3CaO+CO2↑;②C+H2O(g)CO+H2;③CO2+C2CO。 常见的放热反应有: ①活泼金属与水或酸的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③燃烧反应;④多数化合反应。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判断方法 (1)根据反应物和生成物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判断——决定因素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课时作业》(全套)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2.掌握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一、原子的构成 [自主学习] 1.原子及构成的微粒 原子 2.质量数 3.原子构成的表示

1.离子的质量数是否等于其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提示:是。因为离子是通过得失核外电子形成的,而质量数只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2.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吗? 提示:不一定。氢原子(11H)中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不含有中子。 [点拨提升] 1.原子的相对质量(M)=原子质量 m(126C) 12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离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 (1)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4)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练习与活动] 1.下列关于微粒A Z R n-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所带电荷数=n 答案 A 解析A Z R n-的质子数=Z,中子数=A-Z,电子数=Z+n,电荷数=n,A不正确。 2.已知R2+核内共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m g R2+中所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m(A-N) A mol B. m(A-N-2) A mol

C. m (A -N +2) A mol D. A -N +2 mA mol 答案 B 解析 R 原子与R 2+的质量数都等于A ,其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A ,R 2+的质子数为A -N ,R 2+的核外电子数为A -N -2,1 mol R 2+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 -N -2) mol, m g R 2+的物质的量为m A mol ,所以m g R 2+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 (A -N -2)A mol 。 规律方法 (1)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且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如11H 。 (2)任何微粒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但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3)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元素,如Ne 和H 2O 。 二、核素 [自主学习] 1.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 01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 02质子数决定的。 2.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03质子和一定数目□ 04中子的一种原子。 3.同位素 (1)概念:□ 05质子数相同而□ 06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2)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人教版新课标版化学必修二优化作业:2.1 化学能与热能 Word版含解析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 1.下列各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图是() 解析:反应过程中,应该是首先吸收能量,拆开反应物中的化学键,能量升高,而后重新结合为生成物,该过程是放出能量,显然D项的能量变化过程恰好相反;C项两过程能量变化相等,这样的反应不存在;A项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B项生成物的总能量比反应物的总能量低,说明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答案:A 2.下列反应属于放热反应的是() A.铁与盐酸反应 B.C与CO2共热 C.碳酸钙的分解 D.Ba(OH)2·8H2O晶体与NH4Cl晶体反应 解析:Fe+2HCl FeCl2+H2↑,放热反应;C+CO22CO,吸热反应;CaCO3CaO+CO2↑,吸热反应;Ba(OH)2·8H2O+2NH4Cl BaCl2+2NH3↑+10H2O,吸热反应。 答案:A 3.(2013·广东佛山高一检测)已知反应X+Y M+N为吸热反应,对这个反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X的能量一定低于M的,Y的能量一定低于N的 B.因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故一定要加热反应才能进行 C.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 D.X和Y的总能量一定低于M和N的总能量 解析:吸热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A错误、D正确;吸热反应不一定需要加热,B错误;若从化学键的角度分析,吸热反应中旧键断裂时吸收能量多,新键形成时放出能量少,C错误。 答案:D 4.在下列化学反应中,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是() A.2H2+O22H2O B.CaCO3CaO+CO2↑ C.CaO+CO2CaCO3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高一化学 HX-2010-01-12-000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导学案 编写人:苗海军审核人:编写时间:2010-1-12【学习目标】 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2、通过实验活动及结果分析获得正确的认识。通过逐步深入的讨论交流建立知识结构。通过实际应用检验学习成果,体验学习成就。 3、在实践中获得学习成果,体验科学认知过程。共享信息,形成互助的学习氛围,提高个体学习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重大意义。 难点:从本质(微观结构角度)上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从而建立起科学的能量变化观。 【学法指导】 问题探究、比较推理、讨论归纳 【知识链接】 已经学习过的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的热量变化 【学习过程】 一、实验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实验药品:生石灰、水、Zn、盐酸、Ba(OH)·8H 【思考】: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这些能量变化通常又表现为热能变化。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吸热,而有的化学反应放热?

二、预测分析 1、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的物质储存的化学能不同。 ..........................看书33页图示: 当反应物总能量>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为反应; 当反应物总能量< 生成物总能量时,反应为反应。 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反应物的总能量(E反)、生成物总能量(E生)、放出的能量(E)之间的关系: 放热反应中: 吸热反应中: 例:已知H2和Cl2反应生成HCl是放热反应,比较反应物H2和Cl2的总能量(E反)与生成物HCl的总能量(E生)之间的大小关系: 2、强酸与强碱反应的实质是H++OH-=H2O,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酸与碱发生 生成称为中和热。 3、大胆预测:化学反应中的能量从哪里来? ............. 请你以H2和Cl2化合生成HCl的反应为例从化学键角度分析其中的能量变化。 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则拆开化学键需要的总能量(E拆)、形成化学键的总能量(E成)与放出的能量(E)之间的关系:。 三、实际应用 [思考]:阅读课本34~36页,人类如何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的热量? 【归纳小结】 【当堂检测】 1、物质之间发生化学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颜色(若不正确,请举反例:) B.状态(若不正确,请举反例:) C.化学键(若不正确,请举反例:) D.原子核(若不正确,请举反例:)

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键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第三节 化学键 一. 知识目标: 1. 使学生理解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能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的形成. 2. 使学生了解化学键的概念和化学反应的本质. 二. 能力目标: 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的教学,培养对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方法,从微观到宏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离子键、共价键的概念;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2.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极性键与非极性键的判断. 五. 知识分析: 写出下列微粒的原子结构示意图:Ca Mg Na O Cl 、、、、 (一)电子式 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的式

子叫做电子式.例如: ::...Cl . .....O .Na ..Mg ..Ca 1. 原子的电子式:常把其最外层电子数用小黑点“·”或小叉“×”来表示. 例如:锂原子 ?Li 铍原子:..Be 硫原子:. .....S 2. 阳离子的电子式:不要求画出离子最外层电子数(除复杂阳离子如+4NH 等要用中括号外),只要在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阳离子. 3. 阴离子的电子式:不但要画出最外层电子数,而且还应用于括号“[ ]”括起来,并在右上角标出“-n ”电荷字样. 例如:氧离子:-2....:][:O 氟离子:- :][:....F 电子式是用“元素符号+最外层电子”来表示的,一般要求要表明成对的电子与未成对电子,并注意对称. ..?,..?,...?,....?,.....?,......?,.:. ...? (二)离子键 1. 形成过程: 用电子式表示的形成过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