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与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21世纪是以科学化、信息化、国际化、快速变化为特征的世界,是一个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世纪。要在强手如林的境地中立稳脚跟,必须要有高素质的人才来支撑。党中央制定了“科教兴国”重要方针。各阶层、各领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家长们更是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出人头地,长大后能有一番大作为,于是从小就开始了“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一些偏差。如: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各种能力的培养;重视了智力的开发,而忽视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重视了智商的高低,忽视了情商的作用。导致了许多孩子高分低能,甚至读大学还需要家长陪读的现象。这样的孩子,一时之间无法适应高速发展的社会,缺乏全面的素质。

义乌小商品市场,汇聚了五湖四海的商人,这些商人的子女也随之到义乌来就学。商城集团为了解决商人们的后顾之忧,投资创办了商城幼儿园。正因如此,生源与其他幼儿园有着一定的区别,其中外地占20%;农村占34%;城区占46%。由于来自农村、外地(基本上是当地农村)的幼儿比较多,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不同,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比城区幼儿。在幼儿园中表现出各种各样的不良习惯。如:骂人打人、不懂礼貌、乱扔纸屑等等。教师们再三强调,总是不见好转。行为习惯总体状况令人担忧。《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要“深入实施素质教育”,而素质教育又包括三个方面,即:面向全体,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正是一个人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一部分。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捕鱼的方法,就不愁吃不到鱼。幼儿学会的一个舞蹈、一个故事、画幅画得个奖,认识几个汉字,会讲几句英语,长大后可能都会忘记,但一个良好的习惯,却能使孩子终生受益。

积于以上认识,我们提出了本课题。

二、研究的设计

(一)、研究目的:

一个良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与其教给幼儿过多的知识性的东西,不如先培养好幼儿的习惯。就象让幼儿吃太多的补品,不如先让其吃饱米饭。在幼儿期,自主性已经开始发展,独立活动能力增强,肢体活动趋向随意、准确、灵活,是学习各种技能、形成各种习惯的好时机。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生活、学习、交往活动中,幼儿不知不觉地反复进行着行为练习,积累、聚集着各式各样的习惯。这时,成人如果不提出合理、必要的行为规范和要求,不注意对幼儿有关行为进行控制,调整及必要的指导,则完全可能使孩子养成许多不良恶习。事实证明,坏习惯一旦形成,就很难纠正。要纠正一个坏习惯远比形成一个好习惯要艰难得多。

本课题旨在通过研究,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让他们在一生的日常生活中,不必过多地去思考该怎样去适应生活,而能使身体在无意识之中,正确、科学、有序、合理地进行各种活动,为以后各方面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幼儿真正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二)、理论依据

理论研究表明,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来说,10岁之前是各种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要求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要“与家长配合,根据幼儿的需要建立科学的生活常规,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要“高度重视和满足幼儿受保护、受照顾的需要,又要尊重和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独立要求。避免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鼓励并指导幼儿自理、自立的尝试”、“要培养合作的精神,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等等。《纲要》的颁布,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坚定了我们的信心,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华生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儿童的各种习惯。人的各种习惯综合成系统,就形成了“人格”。而习惯的培养主要取决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要用正确的方式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幼儿成为一个快乐、自由、独立、有毅力、有诚意、有创造力、没有怯懦自卑心理的人。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心理发展主要经过四个阶段,幼儿园的幼儿

正处于前运算阶段(2-7岁)。在该阶段,儿童多是凭借表象进行思维,具有直

观形象的特点。因此,对幼儿要从培养行为习惯入手,而少用枯燥、乏味的思想

教育。

(三)、研究的对象、时间和方法

1、研究对象: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各两个班,分为实验班和对照班。小班每

班32人,中班每班38人,大班每班40人。

2、研究时间:2002年8月----2004年9月

3、研究方法:

①、组织参加研究的老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了解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并向家长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和幼儿现有水平、年龄特点讨论各种年龄段的研究内容。然后由课题总负责人汇总结果,并最终确定研究内容,如下图所示。

②、每个年龄段各抽取两个班,一个实验班、一个对照班。小班每班32人,

中班每班38人,大班每班40人,研究对象共为220人。组织各班老师按各自的

调查内容观察班内幼儿的具体表现,即观察幼儿在一项活动中从开始到结束的行

为表现,每天一次,连续观察三天,并做好记录。评定结果分为“好”、“中”、

“差”三类。把三天观察到的数据在同一类别中相加,作为前测的结果。

③、教育训练。实验班每天在相应的时间段进行情境教育、故事教育;集体

教育、个别教育等。设计家园联系记录表,让家长在家中配合教育。与别的年龄

段结成姐妹班,进行以大带小活动。让幼儿检查家长、教师的行为,发挥以小带

大的作用。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教师与家长及时给予五角星奖励,并

集中贴在固定的地方。

④、进行实验实施后检测,方法同前测。

⑤、前、后测结果对照、分析,得出结论。

(四)、研究步骤:

1、准备、前测阶段:(2002年8月-----2002年9月)

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幼儿园工作规程》和有关教育学、心理学等文章,收集各方面的资料。9月份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实施教育前的幼儿习惯状况,并整理数据,寻找问题之所在,分析原因,为下一阶段寻找解决方法做好前导工作。

2、具体实施阶段:(2002年10月----2004年4月)

在这一阶段中,针对前一阶段中找出的问题、原因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实施教育。在课堂中、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在家庭中,通过各种途径帮助幼儿摆脱原有的不良习惯,形成新的良好的习惯。

3、后测阶段(2004.5---2004.6)

对实施教育后的结果进行检测,记录。

4、全面总结阶段(2004.7----2004.9)

分析、整理课题资料,形成书面材料。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为找准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切入口,了解幼儿行为习惯的现状,我们分教师观察部分和向家长问卷调查部分进行摸底。具体内容为:小班侧重生活卫生习惯,中班侧重日常品德行为习惯;大班侧重学习习惯。(教师观察内容附后)

进行教师部分前测后,结果显示见表一到表三中前测部分。

我们分大中小三个年龄段共计发入了220分家长问卷,得到了家长们的积极配合,全部收回问卷,并全部为有效问卷。经统计,结果显示如表四到表六中前测部分。

根据所得的资料,分析后,得出以下结论。

(一)、操作能力弱

家长虽有教育意识,但不给幼儿锻炼的机会,导致孩子各种操作能力差。目前,家长们都比较重视对孩子各方面的教育,有80%的家长反映,他们平时也经常教育孩子要讲卫生爱清洁,要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要学会懂礼貌等。但管说不管用,一点效果也没有。虽然嘴上说了一遍又一遍,但在实际行动中却:一嫌孩子动作慢;二怕孩子身心累;三忧孩子做不好,结果就是一切包办代替。孩子没有了锻炼的机会,效果当然如石沉大海,遥无音信。在调查中发现:80%以上的小班幼儿在家里吃饭需要大人喂;70%的孩子在家无劳动习惯, 62.5%的孩子玩具玩好后不会自己整理等等。

(二)、自我中心意识强

有“人人为我”的思想,无“我为人人”的意识。早上入园时有50%的幼儿不能主动与教师、同伴打招呼; 67.1%的幼儿有说脏话的习惯;52.8%的幼儿不能与同伴分享玩具与食物,独断行为较为严重;56.6%的幼儿、家长认为,打架就要打赢为止,一切后果由爸爸妈妈负责。家长的教育观念有所偏差,没有谦让意识,认为“谦让”是一种懦弱、无能的表现,认为“谦让”就是吃亏,并不认为是一种美德。69.7%的幼儿不会主动帮助教师同伴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15%的幼儿甚至不愿意当值日生,35%的幼儿当了值日也不愿给同伴分菜分饭,擦桌子等。

以自我为中心,别人应该为我服务,而我却不用为别人服务,他们的“服务”系统中只有输入而没有输出。输入过剩后,产生的就是不平衡,导致出现与家长心目中的愿望背道而驰,出现“欲龙却成虫”的局面。

(三)、活动的坚持性差

在活动的前半段时间幼儿的坚持性好于后半段时间,幼儿的坚持性差是学习习惯不良的重要原因,也是幼儿年龄特点之一。80%的幼儿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表现为,66.2%的幼儿在家学习时要边吃东西,遇事不会自己解决,62.5%的幼儿不会整理学习用品,做事有头无尾,一般都由家长整理,66.2%的幼儿姿势不正确。

形成以上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比较集中地体现在: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应试教育的思想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虽然轰轰烈烈的素质教育浪潮一浪又一浪地扑过来,但要彻底地铲除“应试教育”所带来的弊端,并不是一夜之间就可以扭转的,这个过程需要很长的时间。现在家长的头脑中,还是应试教育占“先”。对幼儿园,家长们还是要求教师能早点教拼音、写汉字、做算术,以便使自己的孩子能比别人早点“会”。经常会有家长反映:“你们公办的幼儿园不如个体幼儿园,他们的孩子都会写很多字了,而我们的孩子却一个字也不会写。”等。

另外,电视媒体播放的一些影视作品,对幼儿有一定的影响。如幼儿攻击性行为,就会经常受电视剧的影响,模仿“大侠”,而在班上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幼儿告状率也随之提高。

(二)、幼儿园因素的影响

幼儿园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保证生源,就迎合家长急功近利的要求,重教轻保现象比较严重。

家园联系工作做得不够到位。在幼儿园要教育孩子自己吃饭,在家又要家长喂。由于教师与家长步调不一致,起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反而使幼儿变成了两面派。

(三)、家庭因素的影响

1、拔苗助长。由于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长过早地要求教写字、算术、拼音等,不重视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手部小肌肉发育不成熟,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情况下,写字时间过长,必然导致姿势的不正确,笔画的不正确。

2、溺爱。“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摔了”,这种教育观念决定了孩子什么都不会,四个老人,两个大人,侍候一个孩子,产生了“四二一”综合症。

3、体罚。与上相反,部分家长不懂得科学育儿,认为“棍棒底下出孝子”,稍有不对,就出口骂人,施以拳脚,导致孩子也是动不动就出口伤人,出手打人。

4、家长不重视言传身教,特别是“身教”。家长往往要求孩子吃饭不讲话,自己却在饭桌上高谈阔论。

5、父辈与祖辈教育目标不一致,父母要严管,爷爷奶奶要放纵,导致孩子看人下菜碟。

(四)、幼儿自身因素的影响

幼儿年龄小,有着自身独特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还不健全,如坚持性差、明辨是非能力差就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

四、措施与做法

(一)、情境教育法:在实验班,根据幼儿思维的直观形象的特点,把幼儿易出现的不良习惯设置在情境中,让幼儿在游戏中加强对自身行为表现的认知,从而达到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巩固良好习惯的目的。在弄清现状与原因后,课题组的教师们针对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应的计划。把对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之中,合理制定课时计划,游戏等。

如请幼儿自己设计各种标记图,贴在相应的地方。如在水龙头下贴上节约用水的标记、在花草旁边插上请勿摘花的标记等。这些标记图既避免了教师过多的指挥和直接干预,又对幼儿遵守各种常规起提示和强化作用。

进行一些公益活动,如到公共场所进行“你丢我捡”活动;请幼儿当检查员、监督员,管好自己的爸爸妈妈等。要求幼儿自己的事自己做,用故事、音乐、动作、绘画等形式来教育幼儿,刺激幼儿大脑对这些事物的印象,使之影响自己的行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二)、家园对照法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与家长的教育密切相关,因此得到家长的配合和支持,是至关重要的。为此我们运用家园对照法,具体措施如下:

1、设计家园行为习惯对照表,教师把对幼儿的要求告知家长,要求家长对照记录幼儿在家的行为表现。

2、开办家长学校。请在当地有知名度的专家来园上课,分析利弊,寻找方法,转变家长的教育观。针对家长要求多写字、教拼音的情况,我们进行了《幼儿上小学前的准备》、《幼儿园素质教育的内容和方法》等专题讲座。

2、召开家长会。把教师设计的教学方案和培养目标,向家长介绍,与家长商量,要求家长积极配合,并能协助教育。尽量不给幼儿看无益的、内容不健康的影视作品,并能以身作则。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讲明目的,为了孩子的可持续性发展,大多数家长都能积极配合。

3、家长开放日。在这一天,老师所安排的内容都往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方面倾斜,让家长了解老师的意图,学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生动的教学形式。

4、亲子活动。组织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活动,如:“六一”的亲子游园活动;“元旦”的拔河比赛等。通过各种活动,拉近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的距离,使两者有机地结合,形成教育合力,达到1+1>2的功效,共同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

(三)、大小互动法

1、以大带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集体是幼儿园教育的宝贵资源。”为了更好地利用这一资源,我们进行了以大带小活动。

班与班之间结成对子,以大中或中小为一组,结成姐妹班,每周活动一次,内容由带班教师根据两个班级的情况互相商量而定,让大小幼儿之间相互影响。

在这一活动中,中、大班有个别不爱洗手的幼儿,在小班的弟弟妹妹面前,表现出前所未有的“能干”,耐心细致地教小班幼儿洗手:先把手浸湿,再擦肥皂……在帮小班幼儿洗手的过程中,不仅教会了小班孩子,中班原来不爱洗手的幼儿也把手洗得干干净净了。一次这样的活动,胜过家中父母说上五遍十遍。

让小班幼儿观看中大班幼儿上课,作业等,不仅使小班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而且也使中大班幼儿有了鞭策的力量,认为自己要做得好一点,要给小班的弟弟妹妹做榜样。对于每个层面的幼儿都有不同的功能,“以大带小”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2、以小促大。让孩子教育家长,针对个别习惯意识差的家长,如一边吃东西一边往地上扔垃圾。有时教师说了反而起不到良好的效果。我们采取了请大班幼儿戴上红袖套值日,去劝阻。一来,家长面对幼儿稚嫩的声音通常能马上改正;二来,培养了孩子的责任心,关心周围环境,也培养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四)、五星奖励法

教师与家长分别在班内与家中设立五星奖,对于幼儿在活动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五角星奖励,并集中贴在固定的地方,每十个小五星又奖励一个大五星,比比谁的五星多。以此来督促幼儿的行为习惯往良好的方向发展。

五、研究结果

在进行了一系列的教育活动后,我们进行了后测,测得结果如下:(表一到三为老师观察部分,“人数”一栏为三天观察共计数目)

表一:小班幼儿生活卫生习惯前后测结果对比表

表二:中班品德行为习惯前后测结果对比表

表三:大班幼儿学习习惯前后结果对比表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通过教育,小中大班幼儿的生活卫生、品德行为、学习习惯都得到了明显的提高,通过检验,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差异显著。

表四:小班幼儿在家生活卫生习惯调查情况表

表五:中班幼儿在家品德行为习惯调查表

表六:大班在家学习习惯调查情况表

以上表中的“能”、“是”只包括做得很好的幼儿,而“不能”、“不是”包括不会做的和做得不够好的。

六、结论与思考

结论:

(一)、通过研究,使幼儿的各种习惯都有了显著性的好转,提高了幼儿的整体素质,而且家长、教师也都在不同水平上有所提高

通过2年多的活动,不管是家长还是幼儿,他们头脑中要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识都明显增强了。不仅教育幼儿有了一个良好的行为习惯,使很多家长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幼儿园大操场上不再有纸屑;垃圾不再乱飞、墙上的布置也不再随手拉扯,小朋友之间吵闹的事情也明显减少了,变得懂礼貌了;入园、离园时能主动与教师和小朋友打招呼。不仅行为习惯好了,且在认知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教师不必为习惯问题多动脑筋了,可以全身心地投入教学之中。教师们通过研究,不仅掌握了一些操作技能,而且在理论上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班级常规明显好转,课堂教育效果良好

实验后,班级常规明显好转,教师组织教学活动省时省力,减少了大量用于整理队伍、维持秩序的时间,把精力集中在教学上,大大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三)、归纳出情境教育法、家园对照法、大小互动法、五星奖励法等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方法,经过教师的周密计划和巧妙引导下,有助于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增强他们对自身行为表现的认知的,因而地促进他们的行为习惯往良好的方向发展。

(四)、要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就要处理好以下几方面的关系

1、处理好各方面教育力量的配合关系。要形成一个良好的习惯,不是

某一方面的单独努力就可以凑效的,它需要各方面的配合。在幼儿园中,老

师面对三四十个孩子,教育他们样样事情自己学着做,并且都有一定的要求。如:吃饭时不大声说话,不挑食,不掉饭粒;吃好后收拾碗筷、桌子,并擦

擦小手等。幼儿也能按老师要求的去做。但在家里,就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了。家长们满足于孩子的“独立”,以为能自己吃饭就不错了,还要那么多

要求吗?能自己吃饭比一切包办代替的,已经是一个质的飞跃,但仅限于此

是不够的。有了这个基础,就应该提出更高的要求,把孩子的生活习惯往良

好的方向牵引。否则,幼儿园培养了孩子的好习惯,可在家里又惯坏了。家

长们应密切配合幼儿园,做到目标要求协调一致。

除了家园一致外,家庭内部成员的教育以及教育的过程都要前后一致,

具有连续性。如果教育者随心所欲,高兴时一个要求,生气时又一个要求;

如果所有教育成员不协调一致,老师一个要求,家长又一个要求;或爸爸要

严管,妈妈要溺爱;父母要严教,爷爷奶奶要娇惯。这样的结果,势必让孩子

学会看大人脸色行事,更会使孩子无所适从。有些孩子学会了钻空子,甚至

制造矛盾,谁的话对自己有利就听谁的。孩子也就成了有“双重性格”的人。

孩子从2-3岁开始,就有了独立的愿望,凡事都喜欢说“我自己来”,这是幼儿独立性的萌芽,家长、教师们千万不要冷水去浇灭这可贵的火花。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力反映在他的手指尖上。”一个人通过不断地动手操作活动,能促进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从而提高孩子的综合能力。幼儿园与家庭,教师与家长要尽可能地为幼儿提供锻炼的机会,并保持教育的一致性。在这样平衡的环境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才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处理好教学方法与实际水平的关系

在对幼儿进行习惯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幼儿的身心规律和学习特点,有针对性、科学地施以教育。针对幼儿出现的不良习惯,要用形象生动的教学活动进行各项生活技能的培养。如:在教幼儿用小餐巾饭后擦嘴时,教师就会结合儿歌进行教学。“小餐巾,手中拿,上擦擦、下擦擦、左擦擦、右擦擦,小嘴擦得真干净。”不仅吸引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在儿歌中掌握了擦嘴的技能。又如:

教育幼儿同伴间要互相合作,教师就创设了相应的情境,让幼儿身临其境,在愉快地游戏中养成良好习惯。

注重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每个幼儿都来自不同的家庭,有着各自的家庭背景,有着不同的教育环境,有着不同的生活方式,因此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的行动也不一样。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每个幼儿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育。

在我们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孩子,父母亲都在外地做生意,由爷爷奶奶带。这种隔代抚养的情况,带给孩子很多弊端,吃饭、穿衣不会不用说,就连走路都不稳,更不用说当值日生帮小朋友做事情了。我们与他的父母亲取得联系,分析利弊,劝他全托。开始几天,奶奶天天到幼儿园来看他,本来就泪汪汪的孩子一看见奶奶,更是嚎然大哭,结果是大人小孩一起哭,最后总是以奶奶带回家而告终。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一边做奶奶的思想工作,一边定下规矩,不到星期六不准到幼儿园看孩子,有什么事情就打电话问老师。几个星期下来,孩子有了一点起色,在教师帮助下自己穿衣服、刷牙、洗脸,在其他小朋友的影响下,他也争着当值日生,帮助小朋友做事情等。一学期以后,孩子完全跟别的孩子一样能干了,不仅生活自理能力强,而且学习的热情也高涨了,与入园时判若两人。这时奶奶才露出了笑脸。

事实说明,孩子不是天生不会,而是因为他没有机会锻炼。哑巴之所以成为哑巴,是因为“聋”,听不见美妙的语言,没有机会练习说话。只要我们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采用适宜的教育方法,就一定能培养好孩子的行为习惯。

3、处理好批评与表扬的关系

以表扬为主,批评为辅,是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一项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正面教育为主。进行榜样示范、尽可能挖掘幼儿身上的闪光点,用幼儿身边的优秀榜样教育幼儿,激起幼儿上进心,从而纠正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但是,表扬也要针对具体情况,对于一些表扬贯了禁不起批评的幼儿,我们却要适当地给予批评,让他们经受一些小挫折,以培养他们的耐挫力,从而纠正“禁不起批评”的不良习惯。

4、处理好治标与治本的关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问题,不但要治标,更重要的是治本,标本兼治,以本为主。要根据幼儿中出现的不良习惯,追根刨底,摸清原因,有针对性的用

符合幼儿年龄特点与实际水平的方法进行教育,并与家长取得联系,家园密切配合,才能彻底根除不良行为习惯。简单地“不要……”“不准……”等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表现,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都是治标不治本的。

思考:

(一)、从研究结果看,在幼儿园中幼儿的表现要比家中的表现好。家长在平时教育孩子的意识还不够,实验前后无显著性的差异。因此,家园同步教育的措施还落实得不够细致,家庭成员的意见还不是很统一。这种状况更多地体现在隔代抚养的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育。如小班要求上幼儿园自己走,爷爷奶奶总会想出办法应付,一路背着孩子来,快到幼儿园门口时,才把孩子放下,说:“快,别让老师看到。”如此不一致的教育,使孩子变成了两面派的人,“看人下菜碟”,“望风使舵”,在幼儿整体的、长远的发展来说是有害而无益的。

也有一些家长,思想上很支持,也很配合,但不够注意自己的“言传身教”,在教育孩子不要乱扔垃圾的同时自己却边吃甘蔗边往操场上扔。如何使家庭与幼儿园步调一致,乃至与社区教育的结合,是本课题需要继续深入研究的内容之一。

(二)、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大课题,本课题中三个方面的研究停留在大、中、小班三个层面。虽然在每个层面都取得了一些效果,但如何把三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还有待于我们继续进行下去。

七、参考文献

1、《幼儿教师知识手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刘占兰主编

2、《幼儿健康心理八十题》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钱源伟主编

3、《幼儿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林正文著

4、《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沈德立主编

5、《学前教育》杜继纲主编 2002年第10期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 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 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 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 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策略 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是自己的哲学家,教育的第一个条件就是要尊重主体、认识主体、热爱主体。只有充分地尊重幼儿,使其发挥应有的主体性,幼儿才有可能主动、积极、创造性地活动。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也就是说,幼儿教师在一日生活中注重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内化为他们自身内在的素质,在不断地实践和探索中,我们总结出以下几点方法: 一、一日活动都是课程,将生活化、游戏化的因素融入课程中。 课程源于生活、表现生活。《加油干》这个音乐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经验,音乐课堂教学生活化即在音乐教学中,启发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运用多种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手法进行教学,通过师生之间平等互动与交流,把生活经验音乐化,在艺术活动《加油干》中,请幼儿将自己平时劳动中的动作进行创编,融入音乐中,并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的情感。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园的生活游戏与学习是分不开的,他们的大部分生活经验将在幼儿园中获得,而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建立积累经验。我是分割线例如:在游戏“红绿灯中”,通过儿歌“大马路,宽又宽,红灯停,绿灯行”,让幼儿知道一些简单的交通规则,从而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规则意识。通过生活化、游戏化的课程,达到了幼儿在乐中学、学中乐的效果。 二、一日活动中以表扬、鼓励为主,少惩罚。 一位哲学家说:“把最差的学生给我,只要不是弱智,我就能把他变成优等生。”有人问他成功的密诀时,他说:“其实很简单,就是表扬。”每一个孩子都有他自己的闪光点,幼儿渴望教师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评价,不要看他们小,但他们对教师的评价十分敏感,他们总是喜欢得到肯定的评价,哪怕是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等等。我们班有个孩子在冬天老是迟到,但有一天他没迟到,在放学前我帮他栓裤子时,我笑着对他说:“宸宸,你今天真棒,没有迟到,以后我们每天都要像今天这样勇敢不怕冷,按时上幼儿园好吗?”结果第二天他没有迟到,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都能按时来幼儿园,在星期五发小红花时,我还特别表扬了他。一个及时的肯定,能让孩子感受到他成功的快乐。 三、通过比赛让幼儿在竞争中感受成功的喜悦。 记得刚开学时班里的幼儿很多孩子都不会穿衣服,我们就决定举行一次“穿衣服”的比赛,在比赛开始前,我发放了通知,告知家长下个月要进行“穿衣服”的比赛,请家长在家中帮助幼儿进行练习。结果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很多孩子进步了,开始自己动手穿衣服了。在正式比赛的时候,我们班的孩子都能都要求将衣服穿整齐,谁都不想落后。通过比赛的形式让幼儿有学穿衣服的积极性,对于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有非常好的作用。 四、一日活动中满足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 孩子们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规划自己的时间。在一次吃完午饭后的休息时间,我让孩子们看图书,结果有几个孩子说:“胡老师,如果我们吃饭吃得快一点,你能不能让我们玩会橡皮泥?”看着孩子们渴望的表情,我对他们说:“好吧,条件是你们要比较快地把自己的饭菜吃完,不能剩!”结果那天孩子吃饭的速度都加快了,满足孩子的合理正当要求会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日两日就行的,要靠教师、孩子、家长长期共同的努力,以上是我在实践中多积累的一些经验,相信在不断地实践中,我们会积累更丰富的经验,能寻找出更多、更有效地的方法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提升孩子责任感的十个方法

这里林加林给大家提供10个日常生活中可以用到的方法,保证提高孩子的“责任感指数”。 1.让孩子意识到,我们都需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孩子从需要你的帮忙到学会怎么做。如果你的态度是愉悦包容的,那么孩子会学的更快。比如,当孩子倒牛奶时,你不要担心牛奶会洒或溢出来,比较好的鼓励方式是给予孩子帮助,你可以递给他一块抹布,同时自己也拿着一块抹布随时准备收拾残局,即使你很容易自己搞定这点事,只要你克制住不加评判,孩子才会想帮助清理,并再次尝试做得更好。 所以当我们看到孩子倒牛奶溢出来了,可以说:“没关系,我们来清理一下吧!”当上幼儿园的孩子进门把鞋子甩得东倒西歪时,你可以捡起鞋子递给他,温柔而坚定地说:“我们应该收拾好自己的东西”,要求他重新放好。 教养孩子何其辛苦,你必须不断地变着花样给孩子定规矩,直到孩子长大离家。但是如果你的方式是积极和轻松的,孩子就没那么多防御和抱怨。当孩子不断地听到一些友善的期待:“我们应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别担心。我来帮你……”将来他会很容易与别人相处,成为受欢迎、有责任感的人。 林加林大豆油,非转基因,物理压榨,寒地黑土,绿色富硒,淘宝店铺同步有售。 2.为孩子创造帮助别人的机会 一般来说,所有的孩子都愿意帮助别人,关键是我们能及时捕捉

到孩子这些行为的闪光点,并给予肯定。哪怕仅仅是老大一整天都友好地对待自己的弟弟,或者孩子最近总是心情愉快地哼着歌。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他的助人行为应该随之增加,不论是在家中还是其他场合。孩子需要养成两种基本的责任:自理和承担对家人的义务。研究表明:与那些只顾自己的孩子相比,经常帮助家人的孩子更可能在家之外的其它场合去帮助别人。 当然,我们不能指望孩子在一夜之间就发展出乐于助人的品格。比较好的方式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而稳步地提升适龄的责任感。 3.记住,没有孩子天生喜欢做“家务” 提醒自己,不愿意做家务才是孩子内心最真实的想法。如果你想让孩子做点什么家务,别强迫他,先陪着他一起做,直到一起做家务成为你家里的习惯,当然前提是孩子不排斥跟你在一起做这些事。你的目标不是做家务本身,而是培养一个乐于助人和有担当的孩子。 用些巧思让家务变得有趣起来,可以让你少费口舌。要教给孩子一些小窍门,尽可能地给予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比如在孩子刚开始尝试一项任务的前30分钟里,你可以坐到孩子身边,看看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当然我们都明白,这样做其实比你自己亲手干困难得多。所以提醒自己,善于发现做家务过程中的乐趣,多和孩子分享完成一件家务的成就感。渐渐地,孩子会自愿去做这些事,孩子越乐在其中,这一天就会越快到来。 4.与其一味向孩子发号施令,不如试着鼓励孩子开动脑筋 孩子一早起来又磨磨蹭蹭,眼瞅着上学要迟到,你会怎么办呢?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 习惯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怎样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幼儿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重要时期,一个人如果在幼儿阶段养成的饮食、睡眠、学习、卫生等习惯将会终生受益;反之,如果养成一些坏习惯,以后要改正过来,就很困难。随着独生子女家庭的日益增多,长辈的过分溺爱阻碍着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我们关注的话题。对此,笔者认为,只有幼儿园、家庭、社会的共同关注,才能培养塑造出新一代的高素质的社会人才。 一、发挥幼儿园教育的作用,树立良好的行为意识 幼儿园教育对于孩子良好习惯的形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可以讲养成教育融合在孩子的一日生活和游戏中,让孩子在快乐的幼儿园生活中潜移默化。 1、耐心说教,形成意识 孩子由于年龄小的原因,理解能力有限,教师对于孩子的引导教育更要细致,更耐心。如设计系列教学活动“我长大了”,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为弟弟、妹妹树立榜样,各方面行为都要有所约束。通过欣赏诗《下巴上的洞洞》,让孩子明白做什么事情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通过类似的形式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在具体情境中受到启发。除此之外,教师的反复提醒与及时教育也很有必要。如:“对人有礼貌”这一概念,孩子对“礼貌”一词不是很理解。教师就告诉孩子见到别人要主动打招呼,否则就是不礼貌;打招呼时要加上适当的称呼,如“爷爷、奶奶……”;早上来幼儿园、下午离开幼儿园要和老师、家长问好再见等等。教师对表现突出的孩子要及时表扬,对表现欠佳的孩子要及时提醒,从而让孩子逐步加深印象,形成意识。教师在讲道理时要注意把握两点:第一,要明确观点,不能含糊其词。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一定要让孩子认识清楚;第二,讲时要具体,耐心解释、说明,让孩子明确理会。 2、反复训练 形成习惯孩子每天在园的时间不少于八个小时,教师要善于将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活动、每一个游戏、每一个环节中一点一滴地

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摘要】: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良好习惯的培养是一个塑造人的过程,它将影响一个人的一声,也可以让人受益一生。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过:“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幼儿一生有多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行为习惯日常活动正面影响家园合作

目录 一、在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二、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潜移默化正面影响幼儿 三、保持教育的一致性 四、在日常活动中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五、家园配合,促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是“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要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人一生的学习、生活和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 为此,在幼儿园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中,应高度重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结合实际教学实践,我认为对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在活动前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 我们经常在和家长的沟通中说宝贝在幼儿园的活动中不遵守规则,习惯不好等等问题。细想下来,我们的活动规则是什么?我们是否有在每一个活动之前告诉幼儿他们应该怎样去参与?哪些行为才是正确的。我班幼儿是8月刚入园的宝贝,来到幼儿园已经有两个多月的时间了,对幼儿园的生活也基本适应。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幼儿没有规则意识,没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老师精心设计的活动中,不能按照

老师预想的去参与,不能达到预设的活动目标。在一次和阳阳的谈话后,我开始反思自己否有给到幼儿明确具体的规则,他们是否清楚了他们应该遵守什么样的规则?他们那些表现才是老师眼中好的行为习惯。在玩儿积木的时候阳阳把堆好的积木种种的推到在地板上,所有幼儿、老师都吓了一大跳。在活动结束后,我准备和阳阳有一次深入的谈话,可是在我问的第一个问题就让我意识到我应该去反思我活动的安排设计。我问阳阳为什么要那么大声的把积木宝宝摔在地上?阳阳说:“我想重新做一个房子”,原来在阳阳的意识里想要重新做一个房子,先得把做好房子用推的方式把积木推到在地上的拆开。阳阳的行为是错误的,但是他犯错的背后是我在玩积木之间并没有告诉他要轻轻的取拿积木,不能影响到其他朋友。3-6岁的幼儿由于经验不足,没有能力去考虑自己的行为是否会影响到他人,伤害到自己。所以在每一个活动之前需要老师明确提出活动要求,让幼儿知道自己的那些行为是老师和其他朋友喜欢的,那些行为是会影响到别人,那些行为是会伤害到自己的。 二、以身作则,用行动去潜移默化正面影响幼儿 幼儿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能力,他们模仿的最直接的对象是老师,对老师的言行举止,观察最细,感受最强,而且不加选择的模仿老师的言行,对于幼儿,老师的话可以说是“最高指示”,经常可以听到孩子为自己的行为辩解。“老师就是这样做的”这就对老师的言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我们注意从自身做起,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孩子们做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孩子做的,自己千万别做,一

浅谈自然角的管理与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浅谈自然角的管理与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纲要》明确指出:“引导孩子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而幼儿园自然角的创设和利用,能为幼儿提供接触、观察、管理的机会,还能增强幼儿的责任感,提升幼儿对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和愿望,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园需布置一个科学环境,尽可能地领导儿童栽培植物,布置园庭从事浇水、除草、收获种子等工作,并饲养动物等。”自然角是幼儿最感兴趣的活动区之一,它不仅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观察自然的环境,而且还能给幼儿提供实践操作的园地,是一个认识自然、探索科学,具有教育价值的一个平台,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氛围中自由地观察、操作、探索,萌发幼儿亲近自然的情感以及学习知识技能,提高幼儿的管理能力及责任意识。 在我们的活动室经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为了应付自然角评比或者各种活动,每个幼儿都带了一种动物或者植物放在自然角,班上的自然角里物品十分丰富,可谓琳琅满目,教师们忙着分类摆放,还设计了各种动植物观察记录表挂在墙面上供幼儿自由拿取记录。可是金鱼、乌龟相继死去,绿豆、花生发芽后因没及时浇水也死了,幼儿并不会正确管理,老师有时忙于组织活动又忘了管理,自然角只是昙花一现。又如在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涌到了门口的自然角,老师看到孩子准备触摸鱼缸,大声地对孩子说:“用眼睛看,不要用手摸!”“好了,不要看了,回教室玩吧。”“以后没有老师的允许不能来这个地方。”孩子们在老师的“教导”下离开了。为了不影响下面活动的开展、不弄乱自然角,每当有孩子过去看,老师就会上前制止,久而久之,孩子们不敢再去看了,兴趣逐渐被抹煞,自然角渐渐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从上述的现象中我们可以看出这里存在的问题:幼儿不知道如何来照顾和管理自然角;教师有忙于各项工作而无暇管理自然角。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就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探讨各种动、植物生活习性及生长情况,通过共同讨论,制定一系列的管理方法,从而让幼儿萌发责任感。本文我主要从本班自然角的管理入手,对幼儿责任感培养进行了初步的尝试。 一、大家来布置,激发管理意识。 凡是幼儿自己能做的,就让幼儿自己做,凡是幼儿能自己想的,就让幼儿自己想。鼓励幼儿发现自己的世界并对其进行想象创造。首先我们和幼儿一起来为班级自然角搜集材料,这样能利用搜集的机会让幼儿去了解自然家可以放些什么,其次让每天请两个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搜集来的物品,最后是将物品和幼儿一起来探讨放在哪里比较美观并且便于我们来观察和照顾。放手让幼儿自己来参与布置就能激发幼儿的关注,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内容,发挥幼儿主动性,从生活中寻找有趣的变化,让幼儿参与搜集各种资料、标本及废旧材料。当自然角是幼儿自己亲手建立起来的时候,管理意识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如何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 安塞县招安中心小学柴虹 内容摘要: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播种行为,就收获习惯,就收获性格;播种性格就收获命运。”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养行为习惯的重要性。青少年研究专家孙云晓最近指出:“习惯决定孩子的命运。”习惯的力量是巨大的,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自觉地在这个轨道上运行。如果是好习惯,则会终生受益。学生只有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才能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才。 关键词:学前儿童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培养学前儿童良好行为习惯,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老师、家长社会要齐心协力,相信我们谁都不怨自己的孩子成为希特勒式的人物。“人之初,性本善”,只要我们正确引导教育,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都会成为一个德智体美的好孩子的。 参考文献:康得英《怎样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学前教育》杂志2005年出版 一、抓好开端,严格训练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要结合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从新生学前儿童就抓好习惯的养成。

开学伊始,首先对学生进行具体的行为习惯教育。如在训练学生上课发言举手时,告诉学生为什么上课发言要先举手,再进行示范练习,要求人人掌握规范的举手姿势。其次,按时到校以编儿歌的形式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养成习惯。如在训练学生课前静息,按时上学和认真做作业时,把要求和方法编成儿歌指导学生。儿歌的内容是:“上课铃声响,快快进课堂,安安静静坐坐好,等着老师把课上。”“做早操快静齐。吃饭时静悄悄。”再次,注意良好习惯形成后的巩固。这是一项重要环节,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对技能的形成会产生遗忘,因此反复抓,抓反复,成为班主任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一阶段,班主任每天每节课上都要在上课前检查一下,同学之间比比谁的准备工作做得好。 二、顺应心情,日常导行 教师应以心理学为依据,把儿童的性情详细研究一番,指导他们也走上正当的轨道。只有善教善导,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好习惯才能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活动常常逾越常规,就是因为他们对环境感到新奇,非常羡慕,于是引起了求知、求行、求享受的欲望。顺着他们欲望的倾向,以此作为教育的突破口,使他们如愿以偿,是教育者的艺术。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从学生特点出发,为学生着想,能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抓住典型,锲而不舍

大班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大班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浅谈幼儿责任感的培养 单位:江阴市澄江镇花园幼儿园姓名:包秋霞职称:小学一级电话:88023390 [内容摘要] 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人若是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从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过程中,他们的种种表现并不令人乐观,自私、破坏、攻击、懒惰的心理状态及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种种不良因素的存在给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阻力,而对幼儿来说责任感的培养是幼儿个性发展的核心,是对学习充满热情的基点,对幼儿的终身学习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幼儿责任感的培养迫在眉睫,如何来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呢?在实践证明中,我觉得可以从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责任感意识和责任行为开始,通过家园双方携手共尽,步调一致地进行培养,让责任感意识真正内化为幼儿自觉执行的行为规范。 [关键词] 幼儿、责任感、重要性 著名教育家左淑东曾说起她的学生大都在解放初期作过贡献,尽心尽责地干好自己的一份工作。可是在人生的历程中,却多多少少受到过一些不公平的对待,有的甚至遭受到非人的折磨。可尽管如此,他们尽忠报国的拳拳之心却从未改变过。当问询是什么力量支持他们的革命信仰和爱国之心时,左老毫不迟疑果断地说:“是责任感和使命感。而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教育,必须从孩提时代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将责任、使命深植于孩子的心中,成为他们立业成材的支柱。”看看现在的孩子,他们基本上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的小太阳。他们拥有比较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却没有同龄玩伴,缺乏和别人分享食物、玩具的愉快体验,缺乏与他人互帮互助的关爱之情,容易滋长不合群、自顾自、独占一切的思想感情,同情心和责任感往往显得比较薄弱。从生活、学习、游戏等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语言、行为、态度等种种表现并不令人乐观,自私、破坏、攻击、懒惰的心理状态及行为都有不同程度的体现,这种种不良因素的存在给幼儿责任感的培养带来了一定的阻力。而对幼儿来说,责任感的培养是个性发展的核心,对幼儿的终身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不少研究也表明,儿童阶段,尤其是幼儿阶段是责任感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因此,孩子责任感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幼儿成长的过程中必要的一课。那么,如何给幼儿插上强有力的责任感之翅呢?我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总结了一些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成效。

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浅议如何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 民勤县幼儿园白淑鹂 养成教育是指在学习、生活、劳动等教育中良好习惯的 形成与定型,从小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习惯能更好地为幼儿 全面健康发展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陈鹤琴先生说:“人类的动作十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家长和老师都应该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 幼儿期是一个人身心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人生智力发展 最快的时期。这一时期,是人生教育的启蒙阶段,也是人生 教育的基础。人的一生中的许多习惯都是从幼儿时期形成 的。 现在有些家长、特别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对自己的孙子 孙女过度宠爱,孩子娇生惯养,以自我为中心,自私无礼, 若不及时、有效地开展养成教育,矫治幼儿的不良习惯,会 给孩子今后的成长带来很多负面影响。那么我们如何有效地 开展养成教育,使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呢?我在实践中有 以下做法: 一、教师要发挥表率作用,树立学习榜样 在孩子的心中,教师的地位是最高的。孩子们听老师的话、喜欢把老师的言行举止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教师的一 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所以,教师要从自身做起,严格要求自己。凡是要求幼儿做到的,我们老师更要先做到、

做好。教导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知 道要做诚实,勇敢、守信的小朋友,有了错误能大胆承认, 遵守幼儿园秩序和班级规则,不打架、不骂人、不争抢玩具,学会谦让。在教室里尽量小声说话,轻轻走路等等。让幼儿 知道好习惯是每个人都需要养成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在集 体生活中,同伴群体也为幼儿提供了相互模仿的对象,影响 幼儿的自我调节和控制能力。所以,我经常在班级中表扬能 按要求做好的幼儿,让其它幼儿模仿学习,发挥同伴间的榜 样作用。幼儿有了学习的榜样,就清楚的知道自己该如何做,马上就会改正。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 成。 二、利用幼儿的“闪光点”,正面鼓励,帮助改掉不良习惯 人无完人,每个幼儿都有他们值得表扬的地方,有自己 闪光的一面,有些幼儿虽然没有养成良好常规习惯,让人格 外费心,而且还会对其它幼儿产生不好的影响。他们经常是 受批评的对象。但我感到,对这部分幼儿过多地用批评教育 效果并不佳,更好的办法是运用正面鼓励,积极引导,在幼 儿良好行为出现时及时表扬。我们班有个叫李家辉的幼儿, 他很可爱,喜欢做老师的小帮手,可上课特别坐不住,而且 老是把凳子坐翻掉,影响了老师的课堂效果,做操的时候喜 欢插队,喜欢把别的幼儿压在地上,老师经常批评他,可不

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附件六:国家开放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______学前教育______专业毕业设计( 论文) 国家开放大学 毕业论文 题目:浅谈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姓名: 学号: 专业:学前教育(本) 入学时间: 2015年秋 所在电大:陕西广播电视大学渭南分校 2017年9 月10 日

目录 摘要 (1) 引言 (1) 一、什么是幼儿良好行为惯 (1) 二、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具体现 (2) 三、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现状思 (4) 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施 (6) 五、结语 (13) 六、参考文献 (14) 浅谈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

唐颖慧 (国家开放大学开放教育15秋学前教育本·渭南电大分校) 【摘要】:要培养一个人良好的行为习惯,必须从小抓起。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可塑性 强,自控能力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习惯,便会错失良机,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本文着重分析了幼儿不良的行为习惯的具体表现,并提出了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措施。 [关键词]:幼儿教育;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GOOD BEHAVIOR HABITS Tang Yinghui The radio and TV university of Shaanxi opens the literature undergraduate course of preschool education branch school of TV university of Weinan [Abstract]To cultivate a good behavior habit,we must start small.Young children are at the initial stage of life,high plasticity,self-control ability is poor,is the critical moment of the good behavior habit,it is infected with bad behavior habits dangerous phase,if not timely to devel op good habits,will miss the good opportunity,the leopard cannot change, the habit is a second natur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ehavior of childr en's bad behavior,and puts forward some measure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g ood behavior habits. [The keyword]Infant school education,Good behavior,Formative education 习惯究竟是什么?习惯就是习以为常的行为,是一种稳定的自动化的行为,是经过反复练习而养成的语言、行为、思维等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头脑中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条件反射。幼儿时期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对于人的一生是致关重要的,所以我们应该抓住幼儿的关键期,进行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的教育培养。 一、什么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认为:"人类的动作十分之八九是习惯,而这种习惯又大部分是在幼年养成的,所以在一个人的幼年时代,应当特别注意习惯的养成。但是习惯不是千篇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措施

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措施 生活自理,简单的说就是自我服务,自己照顾自己,它是一个人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至于不能很好地适应新的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我们要把这项能力的培养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有专家指出:幼儿能力与习惯的培养是在学前期。作为幼儿园,我们能否抓住这个关键阶段,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与生活自理现状,有的放矢地对幼儿进行教育,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高低的关键。 一、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 家长无条件的包办代替,使幼儿形成一种错误认识: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父母会帮着干(要喝水了,父母会端水来;要起床了,父母会给穿衣服……),我们要通过各种形式,让幼儿知道,自己已经长大了,要不怕苦,不怕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1.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增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如通过谈话“我是乖宝宝”、“我长大了”、“我学会了……”等活动,利用提问、讨论、行为练习等形式,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有能力干好一些事情,为自己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感到高兴。再如在语言活动(诗歌、故事、看图讲述等)中,帮助幼儿充分理解作品内涵,通过作品中角色的行为,使幼儿受到感染、教育。 2.通过分辨不同行为(能自理的与不能自理的),巩固幼儿的生活自理意识。我们可以为幼儿准备不同行为表现的各种图片、录像带等等,让幼儿在比较中提高对自理行为的认识。 二、教给幼儿生活自理的技巧 要让幼儿做到生活自理,必须让其明确生活自理的方法。幼儿没学会系鞋带的方法,就谈不上系鞋带;幼儿不会洗脸,就谈不上把脸洗干净;幼儿不知把玩具放到哪里,就谈不上把玩具物归原处……也就是说,即使幼儿有了自理意识,如果缺少自理的技巧,就是想做也做不好。所以,我们还要让幼儿学会具体的生活自理方法。 1.寓教于乐,让幼儿识得自理的方法。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可以把一些生活自理技巧编成儿歌、歌曲以及设计成饶有趣味的情节等,让幼儿在游戏、娱乐中学习本领。如在教幼儿学习如何系鞋带时,我们可以结合歌曲《系鞋带》来进行:两个好朋友,见面握握手,钻进大洞口,用力拉耳朵,变成蝴蝶走。让幼儿在歌曲的愉悦里,轻松自主地学习系鞋带的方法。 2.因材施教,有的放矢,进行个别指导。由于幼儿之间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对于没层次的幼儿来说,要求就有所区别。对于自理能力较强的幼儿,就以较高水平来要求;对于自理能力较差的幼儿,就相对降低要求的标准,不可强求,更不可鄙视,须因材施教。如在指导穿鞋的过程中,小班幼儿中要求在区分左右脚的基础上把鞋穿好;大班幼儿不仅要正确区

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培养教学文案

大班幼儿行为习惯的 培养

精品文档 大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经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用教育家的观点说,养成好的习惯, 一辈子都受用不尽,像获得利息一样;要是有了坏习惯,就像一辈子有还不清的债务,总得为它付出代价。幼儿爱模仿,可塑性强,因此幼儿期是养成良好习惯最重要的时期,也是好习惯最容易形成的关键时期。 可是,现在有些家长过于注重培养孩子的知识技能,而忽略了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致使幼儿行为的两面性,即幼儿在幼儿园时行为习惯比较规范,但在家庭中却是相反的行为。更甚者,幼儿的有些良好行为习惯还得不到家庭的支持,文明行为反而引起周围成人的讥笑或制止,使幼儿对园内外不同行为要求感到无所适从。 一、幼儿期良好的行为习惯包括: 1、良好品德习惯:文明礼貌、友爱同伴、友好相处、爱集体、守纪律、爱劳动、诚实勇敢。 2、良好生活习惯:良好的饮食、饮水习惯、睡眠习惯、自我服务、物品管理。 3、良好卫生习惯:洗手、保持五官的清洁、保持身体清洁、保持环境整洁。 4、良好学习习惯:喜欢学习、对学习活动有兴趣、能集中注意力专心地某一项活动;有正确的读、写、坐和握笔的姿势;会按照一定要求去翻阅图书,能爱护图书文具,会整理这些用品。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我们的做法) 1、认识习惯的重要性。 根据幼儿的思维具有形象性的特点,我们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让幼儿通过故事中的人物特征来认识行为的好坏,了解成人的态度,多以正面的形象来使幼儿明白什么样的行为是好的,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好的,以及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使他们切身感受到习惯的重要性。 2、与幼儿共同讨论制定行为规范。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是为幼儿更早的一些走向独立。 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凡人生所需要的习惯,倾向态度,多半可以在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六岁以前是人格陶冶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培养得好,那么,习惯成了,不易改,倾向定了,不易移,态度绝了,不易变。”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婴幼儿时期最应该培养的,这是根的教育要把孩子的习惯培养好。现在看起来很费劲,其实还是省力的,将来养成习惯了,确实难改,成为了生命的一部分子。所以抓得越早越好。 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国际二十一世纪教育委员会提出的四学会的基础内容。这四个学会就是学会认知,即获得理解的手段。学会做事,即能够对自己所处的环境产生影响。第三个学会,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即与他人一道参加所有的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进行合作。第四个学会就是学会生存,这是我们教育的四大支柱。 我们想,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你没有,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就乘虚而入,良好的行为习惯从大脑发育来讲也从学龄前开始,越小越好,甚至从一出生。这绝不是对孩子的约束。因为我们在搞教育的时候,常常有家长说,我提倡我们的孩子自由发展,社会都开放了,干吗捆着孩子啊?我们绝不是捆着孩子,是让孩子成为主宰自己的强者。只有在有序的情况下生活,才能获得更大的自由和安全感。 就睡眠习惯来说,罗云宏、陆淇云、纪艾可佳的家长向我们诉说,他的孩子睡眠不好,这种睡眠障碍的原因之一,是不良的睡眠习惯。 我们知道一切胜利,一切进步都要靠人的内心力量,换句话说,要想成功,首先要征服自己。比如说周围有任何干扰的话,做任何事情,不可能周围没有干扰,你要成功,必须排除这些干扰,排除这些干扰最重要的是要征服自己。所以,我想,在我们培养孩子来讲,要从小培养,另外,培养这个习惯是内在的。需要把我们外界的要求通过他的内化,变成内在的需要,有一个简单的例子,早晚刷牙,或者有天天洗澡的习惯。如果有偶然一天不洗澡,或者偶然一天不刷牙,你会感觉到别扭,到这种程度就可以了,已经成为内化的东西。孩子小的时候这种内化特别容易。如果我们从小培养孩子,就等于给他们第二条生命。在这一点上讲,越小越好抓,越大越难抓。为什么这么说,有这么几个原因,一个是行为习惯,既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又是一种随处可见的行为。行为习惯不是一般的行为,而是动力定型的习惯。这种行为习惯是道德行为的最高层次。通常人们把道德行为分成三个层次,最低层次就是不自觉,人家得教育,得督促。第二个层次,就是自觉行为。他需要一定的意志努力,靠内部的自我监督,不需要外部监督了。第三个层次就是自动化。到了自动化以后,也不需要监督,也不需要意志努力,而是行为习惯,这是最佳的教育效果。 各种良好的行为习惯会给孩子一种安全感,获得实质性的自由。就从中午的一个觉,就看出了孩子的安全感,相当踏实。当然我们绝对不是为了大人和老师省事。孩子们睡得很安详,很踏实,身体上获得很好的休息,睡醒以后,就有一种精神充沛的力量投入学习和各种活动,就使得他整个的身体是健康的,有节奏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引导幼儿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方法和策略 【摘要】:在儿童期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幼儿园的主要职责之一,也是家长迫切的要求之一。著名教育家叶圣陶曾说过,凡人生所需的重要习惯性个态度多半可以再六岁以前培养成功。因此要抓住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期,来培养幼儿的良好习惯,为幼儿的成长提供必备条件,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本文重点从如何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着手,论述培养幼儿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和策略。 关键字:幼儿、行为习惯、原则、方法 一、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要遵循的原则 1、严爱结合原则 爱和严相结合,循序渐进地提出相应行为习惯要求。幼儿年龄小,需要成人的关心、帮助,但并非一切由老师包办代替或放任自流,在每一日的活动中,我们都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以期养成良好的习惯。需要指出的是,在提要求的时候,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实际能力等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因为,从幼儿的能力来看,即使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的要求超出其接受能力,他们就难以做到。而幼儿发觉达不到教师的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能力丧失信心,甚至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因此,我向幼儿提出要求从最简单的生活规则开始,随着幼儿能力的不断发展,再逐步提高,循序渐进。提出的每一个要求都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2、言行一致原则 言行一致是指教师或家长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中要首先确立准则,准则一旦经过幼儿认可而确定下来,就要严格按照准则要求执行。在幼儿园,准则显得尤为重要。一个班级中有了大家一起制定的准则,幼儿就愿意按照规矩办事,当有人违反准则要求时,教师对其作出的惩罚也会有理有据,这样更容易使幼儿心悦诚服的接受批评。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一定要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平等的对待每个幼儿,在准则执行过程中不能掺杂个人因素在里面。在家庭中,言行一致原则表现在家长对幼儿的要求要自己先做到。家长以身作则,与幼儿同进退,幼儿也就自然而然的愿意接受家长的要求。 3、生活教育原则 生活即教育。在一日生活中为幼儿灌输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想幼儿会更容易理解和接受。因此在幼儿园一日活动的每个环节中都应该渗透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思想。教师要树立生活即课程的观念,有意识地将一些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关的信息纳入幼儿的感知教育范围。如在午睡完起床时,发现幼儿挑食、偏食,教师要让幼儿知道,不良的饮食习惯会阻碍小朋友身体的健康成长。在午餐起床后,有幼儿做事拖拉磨蹭,可以让幼儿们在讨论中知道做事拖拉磨蹭会影响大家的集体活动时间,多数人为等少部分人要浪费许多时间。如发现有幼儿在绘画时姿势不正确,教师可以给幼儿多看一些图片或图像资料,知道不正确的姿势不利于身体的发展 二、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科学方法和策略 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办到的。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策略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列举四个笔者认为比较有效的方法: 第一,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概念。了解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刚人园的小班幼儿,年龄小、对于许多行为习惯的正确与否没有准确的概念。对幼儿的不良行为,只靠简单地指责、阻止,只能一时起作用,必须进行正确地讲解、示范,使幼儿形成正确概念,有一个可效仿的榜样,让幼儿在看看做做中主动、自觉地学习,才能逐步形成一系列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常听不少家长抱怨,为什么现在许多孩子都缺乏责任感呢?先来看看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几组镜头。 镜头一:“赶紧上床睡觉,书包我来给你收拾。”母亲对上小学一年级的儿子说。 镜头二:我儿子上小学三年级了,可是在校除了对学习还有点进取心外,对其他事情都是不管不问,连值日扫地也是极不负责,应付了事,总是要其他同学帮他收“尾巴”。 镜头三:“妈,把我明天要穿的衣服给我拿出来,这套衣服赶紧给我洗了,后天上体育课要穿的。”这是已经上六年级的女儿晚上临睡前对母亲所说的。 这些孩子常常让人操心,做事虎头蛇尾的,学习自觉性、耐劳性差,对成绩优劣无所谓,更有甚者,对爸妈态度恶劣,喜怒无常……为什么一部分孩子有这些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呢?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自觉性还没有很好形成、自制力比较差、坚持性不够等。然而,只要家长再深究原因就会发现,孩子自身还缺乏一样很重要的东西,那就是责任心。 我想要说责任心是一个人日后能够立足于社会、获得事业成功与家庭幸福的一种至关重要的人格品质,我们在座的家长和老师一定不会反对吧?的确,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不仅要对社会负责,要对家庭负责,还要对自己负责。培根曾说:“责任心是世界上最珍贵的种子,它若早早地播种在孩子的心田里,将会收获一生一世的幸福。”责任感对孩子的成长来说,是一种特殊的营养,能够帮助孩子们长大。然而,我们却经常听到家长老师无奈地感叹:现在的孩子太缺乏责任感了!尤其是独生子女,更是缺乏责任感!他们不仅不会主动帮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学习上也表现得被动与厌倦,做事有头没尾。很多家长朋友可能都有这样的体会:孩子上一年级了,全家人都很高兴,认为孩子从此长大了。但哪知他经常从学校打电话回来,一会儿语文书没拿,一会儿数学书忘带,一会儿作业本落在家里了……全家人于是“惶惶不可终日”。 因此,如何培养孩子们的责任心,对很多家庭来说,当务之急,是重中之重。二、为什么孩子没有责任心? 那么为什么孩子会没有责任心呢?我们通过分析现状,发现主要有两大原因: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摘要针对现在幼儿大多是独生子女,多数家庭娇生惯养孩子和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导致很多幼儿产生了很多不良的文明礼貌行为,根据幼儿可塑性大的生理特点及幼儿良好文 明礼貌行为习惯培养的重要性,幼儿教师要结合自身幼儿教学的实际经验,通过日常教学、 生活、游戏及家园教育来改正其不良文明礼貌行为和培养其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使其健康 成长。 关键词幼教文明礼貌培养 俗话说:“播下行为,收获习惯。播下习惯,收获性格。”这就是说,良好的习惯是可以通过教育来实现的。从儿童生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的可塑性很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习惯的培养”。抓住幼儿教育这一段关键时期,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当前,早期教育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但人们对早期教育的理解往往是片面的。有的父母只注重子女智力的早期开发,而忽视其他方面,特别是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加上有些幼儿园及幼儿教师对此也不够重视,从而使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成了幼儿教育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在幼儿教育中有这么一个公式:早期教育花一公斤的气力=后期教育花一吨的气力。说明了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幼儿教师和家长应该根据幼儿自身的特点,积极开展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特别要加强其文明礼貌行为习惯的培养。 如何培养幼儿良好文明礼貌行为习惯要从下面的工作入手: 一、提高幼儿文明礼貌行为习惯培养的认识 文明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一个人心灵程度的反映,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一种标志,文明礼貌不仅反映了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友好关系,而且也反映了人们自身文化修养水平,而当今的孩子都是家里的独生女,是“小皇帝”、“小公主”,都以自我为中心,好胜心强,文明礼貌在他们身上都很难看到。 在倡导共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文明礼貌教育已成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一环。教育部《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要求,文明礼貌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从小进行礼貌教育,通过游戏、主题活动等形式培养幼儿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及方法

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内容及方法 一、培养幼儿做事有始有终的良好习惯 如果仔细观察,我们不难发现幼儿做事经常是三心二意,虎头蛇尾,比如孩子说要看书,刚拿出来摆在桌上又说要画画,刚把画纸拿出来没画两下,又要去搭积木。如果孩子出现这种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去引导呢 1.不要随便打断孩子的活动 无论孩子在专心致志的玩看电视还是干其他什么事,大人一定不要随便去打扰。如果你觉得他的活动已经坚持时间较长了,比如看了一小时的电视你觉得应该终止这项活动,最好不要大声命令或强行的关掉电视,可以换一种方式,用温和的口吻说:“宝宝最听话了,会主动关上电视,眼睛看累了该休息休息了。”或给孩子一个缓冲的余地,告诉他再过五分钟就关电视了,让他有个思想准备。如果随便打断,会引起孩子的对立和反感,不利于培养幼儿注意的集中性和坚持性,而这些良好的注意的品质恰恰是日后专心学习的重要条件。 2.不要同时给孩子委派几件事情

孩子年龄小,不能很好的分配自己的主意,如果安排的事情过多,会让幼儿干这件想那件结果一件事也干不好。有一个孩子的妈妈为了不让孩子来打扰自己,就给孩子安排先看书再折纸,结果孩子把所有的书都翻出来,没看几页又想折纸,就把书全搬到床上,开始折纸,把纸撕得满地都是,妈妈来检查,看见屋里这么乱,生气地说:“你就会把屋里弄得乱糟糟的,不会收拾好一样再拿一样吗”其实这时就不能完全怪孩子了,因为是妈妈的安排有问题。 3.父母适时地做些指导 刚才我们说了不要随时的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干预,干并不等于撒手不管,家长光是提供空间和材料是不够的,还要进行适时地指导。比如给他一些提示、鼓励、检查或者提出新的要求,这样有利于孩子做一件事情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二、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行为 现在都在提倡提高公民的素质,而好的公民素质首先就体现在文明礼貌行为上,所以孩子讲文明懂礼貌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现代社会的要求。从小的方面,我们的孩子能主动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