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240283(240284)

课程名称:建筑初步

英文名称:Preliminary Architecture Design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必修课

学时:90

学分:4.0

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

考核方式:考试,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50%

先修课程:无

二、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包括设计原理部分和设计基础训练两部分。设计原理部分包括:建筑概论,建筑的基本要素,建筑的基本知识,建筑(方案)设计的步骤,形态构成。设计基础训练部分包括:建筑表现基本技能,建筑设计基本步骤,建筑创作的基本方法,建筑空间组合基本规律。

The course is the basic specialty class for bachelors of city planning major. It includes design theory and basic exercises of design. The design theory consists of architecture conspectus, basic elements, basic knowledge, and steps of the design and conformation structure. The basic exercises have basic skills of architecture illustration, the methods and steps, basic methods and basic disciplines for its space combination.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

本课程是城规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主要是学习初步的建筑概念和理论以及相关的专业基础知识,提供循序渐进的设计思维体系和专业基本技能训练,为学习后续课程奠定必要的基础。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建筑概论

目的与要求

?使学生对建筑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要求学生掌握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建筑空间的功能和处理手法,熟悉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内容

第一节怎样认识建筑

?主要内容:建筑及其范围,建筑技术和建筑艺术,建筑和社会的关系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的词义及其来源,建筑的范围,建筑包括技术艺术两方面内容,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建筑不断发展,社会思想意识民族文化特征对建筑的影响,地区自然条件的影响。

?问题与应用:了解建筑的范围,熟悉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关系,熟悉建筑和社会的关系。

第二节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主要内容:建筑的功能,物质技术条件,建筑形象

?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体活动尺度、生理、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主要的建筑结构类型和特点,建筑材料的发展对结构的影响,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问题与应用:了解人体活动尺度、生理、使用过程和特点的要求,掌握常见的建筑结构类型及其特点,了解基本的建筑材料,掌握建筑形式美的原则

第三节建筑空间

1.主要内容:空间和人对空间的感受,建筑空间,建筑空间与建筑功能,建筑空间处理手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空间”的概念,空间的大小与形状的关系,空间组织,空间限定,空间形状与界面处理,空间的围与透,空间的穿插与贯通,空间的导向与序列

3.问题与应用:了解建筑空间的特点,掌握建筑空间与功能的关系,掌握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第四节建筑与环境

1.主要内容:聚居需要环境,建筑环境,建筑与生态环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人类早期聚落遗址中反映出的对环境的要求,建筑环境的相对性和整体性,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的关系,建筑环境的内与外的关系,物理环境与行为环境的关系,环境与地区的关系,建筑环境与文脉的关系,环境艺术的多样统一,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

3.问题与应用:熟悉建筑环境的各种特点,掌握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了解一些典型生态建筑的类型。

第五节我们的工作和学习(自学)

1.主要内容:建筑设计工作、建筑学专业的学习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工程的步骤,建筑设计工作的专业分工

3.问题与应用:掌握建筑工程设计的具体步骤,了解建筑设计工作的专业分工?课后练习

?建筑的三个基本构成要素是什么?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是什么?

?建筑空间和功能的关系?

?建筑空间组织的类型有集中,分别是什么?

?建筑空间处理的手法有那些?

?生态建筑的基本目标是什么?

?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powerpoint演示,选择大量实例图片,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配合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教学手法。

第二章建筑基本知识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对中西方古典建筑、西方进现代的发展过程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2.掌握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特征、西方古典柱式、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现代建筑的发展倾向。

(二)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第一节中国古典建筑概述

1.主要内容:我国古代建筑的发展演变,我国古代建筑的地方特点和多民族风格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我国古代重要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古代建筑的地方特色,古典建筑的民族特色

3.问题与应用:熟悉我国古典建筑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古代建筑的地域民族

特色。

第二节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1.主要内容: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建筑结构的特征,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建筑装饰及色彩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外形的组成部分,“间”的概念,结构形式,斗拱构件,群体布局的组合方式,建筑色彩的特征及彩画的类型。

3.问题与应用: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在外形、结构、群体布局上的特征,熟悉建筑装饰和色彩特征

第三节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1.主要内容:平面,木构架,装修,台基、台阶,墙壁,屋顶瓦作,彩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的平面形式,群体布局各个建筑物的名称,柱的名称,各种形式的屋顶,檐角起翘和出翘,斗拱,门窗,须弥座,脊饰,彩画

3.问题与应用:掌握平面,柱,各种形式屋顶,须弥座,熟悉斗拱、脊饰,了解装修、墙壁等内容

第二部分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第一节西方古典建筑概述

1.主要内容:古希腊建筑、古罗马建筑,哥特与文艺复兴时期建筑,古典复兴建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雅典卫城,古罗马建筑的结构特点,文艺复兴时期建筑的代表,希腊复兴、罗马复兴。

3.问题与应用:掌握雅典卫城的主要建筑及其布局、古罗马建筑的结构特点,文艺复兴的代表建筑,熟悉哥特式建筑、古典复兴建筑

第二节西方古典柱式

1.主要内容:柱式的组成,柱式的性格和比例,柱式与雕刻,柱式和线脚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柱式的三个组成部分,“母度”的概念,希腊的三种柱式,罗马的五种柱式,雕刻的题材

3.问题与应用:掌握柱式的组成部分、希腊的三种柱式、罗马的五种柱式,了解柱式的雕刻和线脚

第三节柱式的组合

1.主要内容:列柱,壁柱和倚柱,券柱式和帕拉第奥母题,巨柱、双柱和叠柱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列柱、壁柱、倚柱、券柱式、帕拉第奥母题、巨柱、双柱和叠柱的概念

3.问题与应用:掌握列柱、壁柱、倚柱、券柱式、帕拉第奥母题、巨柱、双柱和叠柱的概念

第三部分西方现代建筑简介

第一节现代主义建筑的产生

1.主要内容: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功能要求的多样化、复杂化,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形式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形式与内容的矛盾的表现,新的建筑类型和功能要求,新的建筑材料引起建筑的变化,新的建筑技术和结构引起的变化

3.问题与应用:了解建筑形式与内容的矛盾以及功能要求的多样化、复杂化,熟悉新材料、新结构与新形式所引起建筑的发展

第二节现代主义建筑的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1.主要内容:格罗皮乌斯,勒·柯布西耶,密斯·凡·德·罗,赖特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格罗皮乌斯的建筑理论,德国包豪斯工艺学校新校舍,勒·柯布西耶的建筑理论,马赛公寓,萨伏伊别墅,密斯·凡·德·罗的建筑理论,巴塞罗那世界博览会德国馆,赖特的建筑理论,流水别墅

3.问题与应用:掌握现代主义建筑四位代表人物的理论及其代表作品

第三节现代建筑的多样发展

1.主要内容: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建筑发展的主要倾向,后现代建筑,解构建筑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技术精美倾向,野性主义倾向,典雅主义倾向,高技术派倾向,讲究“人情化”与地方性的倾向,几何形体构成的运用,“象征”意义的运用, 后现代建筑,解构建筑

3.问题与应用:掌握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建筑发展的主要倾向,熟悉后现代建筑,了解解构建筑

(三)课后练习

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雅典卫城的布局?

3、西方古典柱式有哪三部分组成?

4、古希腊、罗马的柱式?

5、柱式的组合包括什么?

6、现代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及他们的理论和代表作品分别是?

7、二次世界大战后现代建筑发展的主要倾向有哪几种?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powerpoint演示,选择大量实例图片,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配合分组讨论、课堂讨论等教学手法。

第三章表现技法初步

(一)目的与要求

1.通过讲授以及大量的动手练习使学生掌握建筑画的表现技法和模型制作。

2.掌握工具线条图、水墨和水彩渲染,钢笔徒手画的要领,了解模型制作。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线条图

1.主要内容:工具线条图的工具使用和作图要领,运笔和线条,字体写法简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常用绘图工具的种类,丁子尺、三角板、圆规比例尺、铅笔、针管笔等工具的用法,铅笔线条、墨线条绘制时的注意事项,仿宋字的特点,比例结构

3.问题与应用:掌握工具线条图的工具使用和作图要领,掌握运笔方法和线条绘制,掌握仿宋字的书写方法

第二节水墨渲染图

1.主要内容:工具和辅助工作,运笔和渲染方法,大面积渲染方法,光影分析

和光影变化的渲染,渲染步骤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裱纸方法,墨和毛笔等工具的使用,渲染的运笔方法,大面积渲染的方法,光影的变化、分析及渲染要领,渲染的步骤

3.问题与应用: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裱纸的方法、渲染的运笔方法以及大面积渲染的方法,理解光影的变化及其渲染要领,掌握渲染步骤

第三节水彩渲染图

1.主要内容:色彩的基本知识,水彩渲染的辅助工作,水彩渲染的方法步骤,建筑局部水彩渲染技法要领,水彩渲染常见病例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色相,色度,冷暖,颜料的特点,水彩渲染的方法步骤,建筑局部的水彩渲染技法

3.问题与应用:掌握色彩的基本知识,熟悉水彩颜料的特点,掌握水彩渲染的方法步骤以及建筑局部的水彩渲染技法

第四节钢笔徒手画

1.主要内容:钢笔画的特点,钢笔线条的表现力,钢笔徒手画的几种不同画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钢笔画的优点,钢笔线条的技法要领,退晕以及不同材质的质感表现,树木山石等配景的表现,白描、写实以及比较程式化的钢笔画法的特点。

3.问题与应用:了解钢笔画的特点,掌握钢笔线条的技法要领,掌握退晕以及不同材质的质感表现、树木山石等配景的表现,熟悉白描、写实以及比较程式化的钢笔画法的特点。

第五节模型制作

1.主要内容:建筑模型的种类,简单模型的制作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模型的不同分类方式,简单模型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

3.问题与应用:了解建筑模型的种类,熟悉简单模型的制作方法

第五节模型制作

1.主要内容:建筑模型的种类,简单模型的制作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模型的不同分类方式,简单模型的制作材料,制作方法。

3.问题与应用:了解建筑模型的种类,熟悉简单模型的制作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践环节:

1、工程字体练习:实验目的掌握工程字体的特点、规格和书写要领;结合对工程字体的字形比例、结构安排和图面布置,训练审美感觉和构图能力。实验要求是在认真练习的基础上完成本作业,字体练习内容包括标题字(包括黑体字、宋体字、标题字应利用制图工具协助完成),字母、数字,仿宋字:要求按格书写将上述内容结构版面设计、组织在规定的图纸上,然后按设计版面书写。

2、徒手画线练习:实验目的是学习徒手画线的方法,训练图面整体处理的能力,培养审美感觉。实验要求是掌握徒手画线的要领,图面和谐、均衡、精美。实验方法是练习各种类型徒手画线的要领和方法,将所绘的徒手线(包括粗、中粗、细、直线、曲线、斜线)组织在规定尺寸的图面上,在规划好的图纸上绘制成图

3、建筑环境表现:实验目的是学习用钢笔徒手表现建筑环境内容(人、汽车、树等)的方法,通过图面设计进一步训练构图能力,加强审美感受。实验要求是线条粗细得当,图面绘制精良、优美,图面和谐。实验方法是对照范本临摹,基本掌握要领后,根据内容和图纸规格设计图面,在设计好的图纸上绘制成图

4、工具线条练习:实验目的是学习用制图工具绘制墨线线条的方法,通过作业过程培养细心、严格、精益求精的精神。实验要求是掌握用制图工具绘制墨线线条的要领,直线、曲线接头圆滑,不留痕迹,图面和谐、均衡、精美,无错笔、漏笔、补笔。实验方法是练习针管笔的要领和方法,练习使用丁字尺、三角板以及圆规绘制平行线、同心圆的要领和方法,临摹课本《建筑初步》附图2“墨线线条练习之一——直线与曲线”,适当放大

5、建筑钢笔画:实验目的是学习用墨线综合表现建筑物及环境的方法,学习应用构图原理处理画面的能力。实验要求是应用钢笔徒手画技法,对图片复印稿进行简化、取舍、如实表现建筑,概括表现环境,注意处理好建筑物和环境的关系。实验标准是图面层次清晰,主次分明,建筑表达准确充分,建筑与环境关系和谐,图面精致、优美。步骤方法:选择建筑物图片,复印收缩到合适的尺度,用硫酸纸墨线描绘,先画建筑,后画环境

6、水墨渲染:实验目的是学习水墨渲染的方法,通过作业过程培养细心、严格、精益求精的精神。实验要求:运用水墨渲染的方法,通过平涂、退晕和叠加的方法表现,先设计小样,用铅笔画出明暗构图,定稿后按比例放大到正式图上,再用水墨渲染的方法表现,渲染前须用H铅笔仔细画好底稿。实验标准:变化丰富,整体有序;渲染均匀,层次清晰;作业精美,图面整洁

7、水彩渲染:要求学生掌握基本色彩知识,掌握建筑中不同材料的质感、光感的变现方法,通过对明暗层次和光影关系的刻画,充分表现空间层次感。

课后练习:

1、丁字尺、三角板的用法?

2、使用圆规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3、工具绘图的基本顺序是什么?

4、仿宋字的比例结构是什么?

5、渲染的运笔方法有哪三种?

6、大面积渲染的方法有哪些?

7、色相的基本知识。原色、补色、间色的概念?

8、钢笔线条的技法要领有哪些?

9、远中近景树在绘制时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0、钢笔徒手画的几种画法?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课堂讲授主要的技法要领,通过大量的实践练习,加强学生的认识。

第四章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对建筑方案设计过程有一个全面概括的了解。

2.了解建筑设计,掌握方案设计的任务分析、构思和比较、调整和深入,熟悉方案设计的表达以及应注意的问题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认识建筑设计

1.主要内容:建筑设计的职责范围,建筑设计的特点与要求,方案设计的方法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建筑设计包括的三大部分,建筑设计的特点,“先功能后形式”的设计方法以及它的优势和不足,“先形式后功能”的设计方法以及它的优势和不足

3.问题与应用:掌握建筑设计包括的三大部分,了解建筑设计的特点于要求,掌握在具体的设计方法上建筑方案设计可以归纳的两大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

第二节方案设计的任务分析

1.主要内容:设计要求的分析,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经济技术因素分析,相关资料的调研与搜集,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设计中功能空间的要求,设计中形式特点的要求,地段环境,人文环境,城市规划设计条件,经济技术因素分析,实例调研,资料搜集

3.问题与应用:掌握设计要求的分析以及环境条件的调查分析方法,了解经济技术因素分析,熟悉实力调研和资料搜集。

第三节方案构思与选择

1.主要内容:设计立意,方案构思,多方案比较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设计立意的重要性,设计立意的方法,方案构思的方法,从环境特点入手进行方案构思,从具体功能特点入手进行的方案构思,设计中多方案的必要性,多方案构思的原则,多方案的比较与优化选择

3.问题与应用:熟悉设计立意,掌握从环境特点入手进行方案构思以及从具体功能特点入手进行的方案构思,熟悉多方案构思的原则,掌握多方案分析比较的重点

第四节方案的调整与深入

1.主要内容:方案的调整,方案的深入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平面的调整与深入、立面的调整与深入、剖面的调整与深入

3.问题与应用:掌握平面的调整与深入、立面的调整与深入、剖面的调整与深入的方法。

第五节方案设计的表达

1.主要内容:设计推敲性表现,展示性表现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草图表现、草模表现,计算机模型表现,综合表现,绘制正式图前要有充分准备,选择合适的表现方法,图面构图方法

3.问题与应用:掌握设计推敲性表现的特点和方法,掌握展示性表现的特点和方法

第六节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1.主要内容:注意建筑修养的培养,注重正确工作作风和构思习惯的培养,学会通过观摩交流,改进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水平,注意进度安排的计划性和科学性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培养全身心投入并坚持下去的工作作风,培养脑手配合、思维与图形表达并进的构思方式,学习建筑名作的优势,设计中互评交流的好处,有计划、科学地安排设计进度的优势

3.问题与应用:熟悉建筑修养的培养的注意事项,熟悉正确工作作风和构思习惯的培养,掌握通过观摩交流,改进设计方法,提高设计水平掌握设计进度安排的计划性和科学性的优势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课后练习:

1、建筑设计包括的三大部分是什么?

2、在具体的设计方法上建筑方案设计可以归纳的两大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3、建筑设计的方案分析包括哪些内容?

4、方案构思可以从哪些方面入手,它们各自有些什么特点?

5、多方案比较的重点是什么?

实践环节:

小型建筑设计练习: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初步了解建筑设计的基本过程及方法;观察了解人的行为模式与建筑及环境的关系;进行简单的建筑形式及空间环境设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powerpoint演示,选择大量实例图片,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实际的建筑方案设计,使学生体验方案设计的全过程。

第五章形态构成

(一)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对形态构成的相关内容有个全面的了解,掌握平面构成和色彩构成的基本方法

2.掌握形的基本要素及特征,熟悉基本形和形与形的基本关系,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熟悉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

(二)教学内容

第一节形的基本要素及特征

1.主要内容:形的基本要素,形的心理感受特征,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概念要素,视觉要素,点、线、面、体,点的心理感受特征,线的心理感受特征,面的心理感受特征,体的心理感受特征

3.问题与应用:掌握概念要素、视觉要素的具体内容,熟悉各种形的基本要素给人的心理感受特征

第二节基本形和形与形的基本关系

1.主要内容:基本形,形与形的基本关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基本形的概念,基本形的种类:体、面、线,形与形的基本关系:分离、接触、覆盖、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

3.问题与应用:了解基本形的概念,熟悉基本形的种类,掌握形与形的基本关系

第三节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

1.主要内容:单元类,分割类,空间法,变形类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骨架法,聚集法,等形分割,等量分割,比例——数列分割,自由分割,空间法,扭曲,积压、拉伸,膨胀

3.问题与应用:掌握单元类,分割类,空间法,变形类这些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

第四节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

1.主要内容:形态的视知觉,形态的心理感受,形式美的法则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单纯化原理,群化法则,图底关系,图形层次,量感、力感和动感,空间和场感,质感和肌理,错觉和幻觉,方向感,对称、均衡、比例、对比、节奏、多样统一

3.问题与应用:掌握单纯化原理、群化法则和图底关系,了解图形层次,熟悉量感、力感和动感、空间和场感、质感和肌理,了解错觉和幻觉,方向感,掌握形式美的法则

第五节学习方法及实例及分析

1.主要内容:学习方法,实践步骤,形态构成中的几个关键问题,实例分析

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学习方法,构思,实施,中心,边界,衔接

3.问题与应用:掌握学习方法,熟悉实践步骤,掌握形态构成中的中心、边界等关键问题,熟悉实例分析的方法。

(三)实践环节与课后练习

实践环节:

1、矩形组合及水墨渲染:通过放形组合设计,认识基本形式及要素(点、线、面、尺度、方向、位置、空间)在造型中的作用,认识形态构成及美学原理,培养构图能力。作业要求:利用矩形的变化(大小、长短、宽窄、正斜、空间层次)组成画面

2、建筑立面构成水彩渲染:建立建筑立面构成的概念,及对建筑造型要素的感知能力,建立运用形态构成原理和美学原理认识建筑造型的思维方法,通过水彩渲染,学习色彩基本知识,掌握不同材料的质感、光感的表现方法。运用建筑立面造型构件如:屋檐、墙面、门窗、阳台、立柱、楼梯、入口台阶等,利用各种建筑形态构成要素:形体、质地、色彩、尺度的变化,构成内容组织合理,形式优美的建筑局部立面,以正视图(正投影)的方式表示,通过对明暗层次和光影关系的刻画,充分表现空间层次感、质感、光感,深入表现细部特征,色彩力求简明,适合建筑造型的特点。

3、平面构成:要求每个人用重复近似、渐变、发射、密集、突变、对比等手法完成平面构成两幅,强调数理性和艺术性。基本形尽量用抽象形体,用工具精心制作。设计有新意,不雷同,富于开拓精神。标题用美术字书写,整洁。

4、色彩的空间混合:将不同颜色的小色点、色块、色线并置起来形成空间混合的新色,以此方法构成一幅色彩画面,图形可以是抽象的,也可以是具象的。作业要正确体现色彩混合逻辑。充分体现以少色求多色变化的效果。

5、色彩收集与再构成:实验目的是学习色彩基本知识,了解色彩系统的配色规律。作业方法是首先分析自然界中的色彩系统的配色的基本色相,彩度、明度,用数字表列出来,其次分析其色彩的基本构成规律,色感、调和、彩度,最后通过仔细的揣摩,用构成手法完成一幅收集与再构成的作品,表达与上述收集的自然界中的色彩系统的色彩感觉一致。作业要求是在情感及表现上与收集品相同;手法不限,材料任选,但制作要讲究,精致;画面上除构成之外,还列出原材料或照片。

6、色彩构成:实验目的是使学生学习色彩基本知识,了解色彩系统的配色规律,实验要求是选取适当的颜色(三~四种)用色调和理论来作一幅色彩构成图形;用几何图形,平面构成的骨格;画面感觉好,制作精细。

7、建筑形体构成分析:作业目的是培养对建筑形体构成的认知能力;培养对建筑形态的抽象概括能力;关注形体比例的作用;学习形体造型的基本方法。作业要求是研究大量建筑实例的形体组合关系及形体加工方法,分析其形式特征,注意形体的比例,从形体组合关系及形式的变化中提高对建筑形体性质及变化的感知能力;选择典型的形体造型实例,画出建筑形体构成简图,实例中应包括圆、角、方体的组合;用钢笔墨线绘制建筑形体构成分析图,图面应经过精心设计

8、建筑空间构成分析:作业目的是培养对建筑空间的认知能力;培养对建筑空间形态的抽象概括能力;学习设计、创造建筑空间的方法。作业要求:研究大量建筑实例的空间组合关系,分析其形式特征和空间效果,从空间组合关系及空间形式的变化中提高对建筑空间性质及空间的感知能力;选择典型的符合空间实例,画出空间构成简图,实例中应包括圆、角、方形的组合;用钢笔墨线绘制建筑空间构成分析图,图面应经过精心设计

课后练习:

1、形态构成的概念要素是什么?形态构成的视觉要素是什么?

2、形的心理感受特征是什么?

3、形与形的基本关系是什么?

4、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是什么?

5、形态构成中形式美的法则是什么?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以课堂讲授为主,采用powerpoint演示,选择大量实例图片,使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同时通过形态构成的设计,使学生掌握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

五、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六、推荐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源

1.清华大学田学哲主编,《建筑初步》(第二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2.[美]爱德华·艾伦著.《建筑初步》.刘晓光、王丽华、林冠兴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知识产权出版社,2003

3.朱德本、朱琦著.《建筑初步新教程》.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6

4.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3

5.[美]托伯特·哈姆林著.《建筑形式美的原则》,邹德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2

6.[美]保罗·拉索著.《图解思考——建筑表现技法》(第三版),邱贤丰等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7.《建筑设计资料集》编委会.《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第一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4

8.黎志涛著.《建筑设计方法入门》.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6

七、其他说明

本课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讨论分析、学生练习、设计等。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学生掌握初步的建筑设计理论和专业基础知识以及建筑表现技法,并能熟练地运用到设计中,为进入专业的高等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本课程的教学对象为低年级学生,应注意针对其特点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主动性,要恰当掌握分寸,注重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 课程名称 操作系统原理 二. 学时与学分 学时共64学时(52+12+8) 其中,52为理论课学时,12为实验学时,8为课外实验学时 学分 4 三. 先修课程 《计算机组成原理》、《C语言程序设计》、 《IBM—PC宏汇编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 四. 课程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达到如下目标: 1.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技术,包括现代操作系统对计算机系统资源的管理策略与方法、操作系统进程管理机制、现代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 2.了解操作系统的结构与设计。 3.具备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为以后从事各种研究、开发工作(如:设计、分析或改进各种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提供必要的软件基础和基本技能。 4.为进一步学习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网络、分布式系统等课程打下基础。 五. 适用学科专业 信息大类各专业

六. 基本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主要内容: 本课程全面系统地阐述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主要功能及实现技术,重点论述多用户、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运行机制;系统资源管理的策略和方法;操作系统提供的用户界面。讨论现代操作系统采用的并行处理技术和虚拟技术。本书以Linux系统为实例,剖析了其特点和具体的实现技术。 理论课学时:52学时 (48学时,课堂讨论2学时,考试2学时) ?绪论4学时 ?操作系统的结构和硬件支持4学时 ?操作系统的用户界面4学时 ?进程及进程管理8学时 ?资源分配与调度4学时 ?存储管理6学时 ?设备管理4学时 ?文件系统6学时 ?Linux系统8学时 七、教材 《计算机操作系统》(第2版),庞丽萍阳富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年2月 八、考核方式 闭卷考试

《 建筑设计基础Ⅰ》教学大纲

黑龙江东方学院 《建筑设计基础(1)》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学部建筑装饰设计教研室 课程编号: 03122011 适用专业建筑学专业(建筑装饰设计方向) 学分:6 总学时 112 (理论学时 40 ;实践(实验)学时: 72 )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就是为建筑学专业开设得重要专业基础课,在建筑学设计系列教学中占有特殊地位,就是建筑设计入门得关键。 本课程得教学宗旨与目标就是通过系统得理论知识学习结合课程作业过程训 练,培养学生对建筑形式语言得认知、运用、表达能力与初步得建筑设计构思能力,为学习后续得建筑设计课程打基础。 二、本课程得目得任务 建筑设计基础课就是建筑学专业得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就是建筑设计得启蒙 教育,就是培养与训练学生得建筑设计思维方法,即“悟性——理性——创造性”过程得重要环节,更就是建筑设计得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教育得重要组成部分。其教学得目得任务就是: 1.建立正确得建筑观; 2.对建筑设计体系得初步认识,对设计过程得感性认识与一般了解,对名建筑得欣赏与评价; 3.掌握建筑设计得基本知识与基础理论:即建筑功能、空间、环境得概念,平立剖面得含义以及规范表达,形式美得法则等; 4.建筑表现技能得表现:建筑制图、渲染技法、模型制作、徒手表现、建筑速写等。 三、本课程与其她课程得关系 建筑设计基础课就是建筑学专业得主导课程——建筑装饰设计系列课程得先修课程。本课程所讲授得内容与所进行得各方面基本功训练直接为今后得建筑

装饰设计课提供预备知识与技能。 四、本课程得基本要求 1.建筑表达部分: ·学习水彩渲染技法; ·学习模型制作方法,及通过模型推敲方案、表达设计意图得能力。 2.建筑形态构成部分: ·培养对建筑形体得认知与组合加工能力; ·培养对建筑空间得认知能力,学习设计、创造建筑空间得方法。包括认识不同空间类型(动、静、开敞、封闭、流动、引导……)与学习空间限定得手法(设立、下沉、升起、围合、覆盖……); ·加强对各种建筑形式要素(形状、色彩、尺度、质地、方向、位置)得直觉及相关性认识,培养用形式要素表达设计意图得能力; ·学习建筑形式得加工方法( 附加、重复、穿插、切削、旋转、、、、)。 3.建筑美学部分: 学习美学原理,培养审美感觉与构图能力,将审美感觉与构图能力训练贯彻于一切作业得环节中,使学生初步掌握变化与统一得方法。 4.建筑设计入门部分: 初步了解建筑设计得程序与方法。 五、课程内容 1、理论教学内容: 第一部分建筑初识 (4学时) 了解重点:初步接触建筑概念,介绍与本课程相关得基本内容及工程字规范书写。 难点:学习这门课程得目得与达到何种标准。字体结构与笔画特点。 第二部分徒手线条练习 (4学时) 掌握重点:徒手线条得组织、排列、衔接、构图等表达。 难点:线条得流畅、间距得疏密、衔接得方法、黑白灰得对比关系等。 第三部分工具线条练习 (6学时) 掌握重点:学习用墨线综合表现得方法,训练构图能力,加强审美感觉。 难点:墨线线条衔接得当,图面精良。 第四部分建筑绘图练习 (10学时) 掌握

UbuntuLinux操作系统第2版(微课版)—教学大纲

《Ubuntu Linux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学分: 4 学时:48 适用专业: 高职高专类计算机专业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课程的性质: 本课程是为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课程。课程安排在第学期。 课程的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Linux操作系统的基本操作,掌握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管理、软件使用和编程环境部署。本课程将紧密结合实际,以首选的Linux桌面系统Ubuntu 为例讲解操作系统的使用和配置,为学生今后进行系统管理运维、软件开发和部署奠定基础。整个课程按照从基础到应用,从基本功能到高级功能的逻辑进行讲授,要求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来掌握相关的技术操作技能。 前导课程: 《计算机原理》、《Windows操作系统》。 后续课程: 《Linux应用开发》 二、教学基本要求 理论上,要求学生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基础知识,包括配置管理、桌面应用、编程和软件开发环境。 技能上,要求学生能掌握Ubuntu Linux操作系统的配置方法和使用技能,涵盖系统安装和基本使用、图形界面与命令行、用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桌面应用、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Android应用开发、LAMP 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部署,以及Ubuntu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培养的IEET核心能力: ?具备系统管理方向的系统工程师的工程能力:掌握Linux配置管理和运维,包括用 户与组管理、文件与目录管理、磁盘存储管理、软件包管理、系统高级管理、服务器安装与管理。 ?具备应用开发工程师的开发环境部署能力,包括Shell编程、C/C++编程、Java与 Android应用开发、LAMP平台与PHP、Python、Node.js开发环境的部署和流程。 ?基本职业素养:具有良好的文化修养、职业道德、服务意识和敬业精神;接受企业 的文化;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等基本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文档阅读能力,能较熟练地阅读理解Ubuntu Linux的相关英文资料。

建筑工程施工专业教学大纲

目录 一、《建筑力学》教学大纲-------------------------2 二、《建筑结构》教学大纲---------------------------7 三、《建筑材料》教学大纲-----------------------------------------13 四、《建筑测量》教学大纲-------------------------------------------18 五、《建筑构造》教学大纲-----------------------------------------23 六、《建筑制图与识图》教学大纲----------------------------------29 七、《建筑施工技术》教学大纲-------------------------------------32 八、《房屋卫生设备》教学大纲-------------------------------------42 九、《建筑CAD》课程教学大纲------------------------------------46 十、《建筑工程预算》教学大纲-------------------------------------52 十一、《建筑施工组织》教学大纲----------------------------------55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是研究杆件和结构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理论和方法的一门学科,是建筑施工专业中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理论教学和习题课,使学生掌握有关“建筑力学”的最基本的理论和知识,了解平面力系的合成方法,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能较熟练地求解约束反力;掌握杆件的强度计算方法,了解杆件的刚度和稳定性的基本概念和校核方法;了解梁、刚架、桁架等结构的受力特性,并具有一定的分析静定结构内力的能力。方法 二、课程的基本要求 1、初步获得与本课程有关的工程概念,了解将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抽象为力学问题的简单 2、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方法,能正确画出物体的受力图。 3、理解力和力偶的性质,正确计算力的投影和力矩,掌握平面力系的平衡条件,能较熟练地求解约束反力。 4、能对杆件的四种基本变形进行内力分析,并作出相应的内力图。 5、能运用杆件在基本变形下的应力和变形知识,进行强度计算和刚度校核。 6、了解斜弯曲、偏心压缩杆件的强度计算。 7、了解压杆稳定的概念和压杆稳定的一般实用计算方法。 8、初步掌握常见简单杆件结构体系的几何组成规律,了解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方法和绘制内力图方法。 9、能判别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并初步了解超静定结构的受力特点。 三、课程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绪论 课程内容 建筑力学的研究对象、任务、内容及学习方法。 教学要求 使学生明确本课程的研究对象、任务和基本内容,认识对本课程本专业的重要性,掌握荷载构件、结构概念,了解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含义。

计算机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计算机系统结构》教学大纲 (参考学时:约48学时) 1.课程的性质、目的和意义 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必修的一门专业技术课。计算机系统结构是计算学科的重要分支之一。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说明,计算机性能的不断提高主要依靠器件的变革和系统结构的改进。今天,在器件潜力几乎达到极限的情况下,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改进尤为重要。 本课程是从外部来研究计算机系统, 即使用者所看到的物理计算机的抽象;编写出能够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了解到的计算机的属性;软硬件功能分配及分界面的确定。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掌握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结构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学生熟悉现代计算机系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开发、应用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课程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系统结构的分析能力,掌握系统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即如何最合理地利用新器件,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潜力,设计并构成综合性能指标最佳的计算机系统。 本课程为计算机专业(本科)高年级课程,需要综合几乎所有计算机专业基础和相关的前继专业课程知识。主要有: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程序设计、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等课程。本课程的新内容为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线程级并行、多核处理器、多处理器系统及其并行计算等。 1.教学内容 本课程知识结构图如图1所示。

第一部分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础 1.教学内容 2.计算机的发展及其分类; 3.计算机系统多级层次结构和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基本概念; 4.计算机系统设计的评价标准和定量原理; 5.软件、器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 6.计算机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 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计算机系统结构定义,计算机组成定义,计算 机实现定义,系统结构、组成与实现的三者关系,透明性,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原理),MIPS定义,MFLOPS 定义。 2.掌握内容: 弗林分类法,冯·诺依曼计算机特征,计算机系统结构的演变,软件、器 件、应用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影响,模拟与仿真。 3.了解内容: 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发展,计算机的分类,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3.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是三个不同的概念; 2.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Amdahl定律,CPU性能公式,并行性原理,局部性 原理); 3.系统结构的评价标准; 4.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分类。 难点: 1.计算机系统设计的定量分析原理。 第二部分计算机指令系统 1. 教学内容 1.数据类型; 2.寻址技术; 3.指令系统的设计; 4.指令系统的改进。 2.教学基本要求 1.熟练掌握内容:数据表示和数据结构,自定义数据表示,大端存储和小端存储,寻址 方式,指令格式的优化(Huffman编码法、扩展编码法),RISC的定义与特点,减少指令平均执行周期数方法。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计算机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 总学时:68 理论学时:56 实验学时:12 一、课程性质及培养目标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专业课之一。本课程将全面系统地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与基本工作原理,包括操作系统内部工作过程与结构及相关概念、技术和理论,并作为实例介绍目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工作原理。在各章节中会介绍当前主流操作系统Windows的各部分功能及实现作为实例,以求学生对操作系统的基本理论和原理能够融会贯通。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操作系统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地位和特点,熟练掌握和运用操作系统在进行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和调度时常用的概念、方法、算法、策略等。 二、课程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在总结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制定本课程的教学原则为:理论讲解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讲授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以直观形式获得直接经验的方法(例如演示法),以实际训练形式形成技能、技巧的教学方法(例如讲练结合法、实验法等)。 三、教学内容与教学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操作系统引论 1、教学内容 任务1 操作系统概述 任务2 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任务3 操作系统的分类 2、教学基本要求 让学生对操作系统形成初步的认识,对操作系统中的概念有整体的了解。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掌握操作系统类型和功能、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熟练掌握操作系统定义。 3、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操作系统的发展过程,操作系统的分类、基本特征和功能 教学难点: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操作系统的结构设计 4、复习参考题 ⑴OS的作用可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⑵OS有哪几大特征?最基本得特征是什么? 第二单元操作系统原理基础 1、教学内容

(整理)建筑初步复习资料

建筑工程设计是指设计一个建筑物或建筑群所要做的全部工作,包括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建筑设计过程按工程复杂程度、规模大小及审批要求,划分为不同的设计阶段。一般分两阶段设计或三阶段设计。 两阶段设计是指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两个阶段,一般的工程多采用两阶段设计。对于大型民用建筑工程或技术复杂的项目,采用三阶段设计,即初步设计、技术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风向玫瑰图实线部分表示全年风向频率,虚线部分表示夏季风一向频率。 风向是指由外吹向地区中心。 风向频率玫瑰图(简称风玫瑰图)是依据该地区多年来统计的各个方向吹风的平均日数的百分数按比例绘制而成,一般用16个罗盘方位表示烈度在6度以下时,地震对建筑物影响较小,一般可不考虑抗震措施。9度以上地区,地震破坏力很大,一般应尽量避免在该地区建筑房屋。 一般单股人流通行最小宽度取550mm,一个人侧身通行需要300mm宽。因此,门的最小宽度一般为700mm,常用于住宅中的厕所、浴室。住宅中卧室、厨房、阳台的门应考虑一人携带物品通行,卧室常取900mm,厨房可取800mm。 普通教室、办公室等的门应考虑一人正面通行,另一人侧身通行,常采用l000mm。双扇门的宽度可为1200~ 1800mm,四扇门的宽度可为2400~3600mm。 影剧院、礼堂的观众厅、体育馆的比赛大厅等,门的总宽度可按每100人600mm宽(根据规范估计值)计算。 厕所应设前室,带前室的厕所有利于隐蔽,可以改善通往厕所的走道和过厅的卫生条件。 厨房的墙面、地面应考虑防水,便于清洁。地面应比一般房间地面低20~30mm。 厨房室内布置应符合操作流程,并保证必要的操作空间。 一般供单人通行的楼梯宽度应不小于850mm,双人通行为1100~1200mm。 在通常情况下,每一幢公共建筑均应设两个楼梯。 自动扶梯梯段宽度较小,通常为600~1000mm。 门厅的布局可分为对称式与非对称式两种。 门厅对外出口的宽度按防火规范的要求不得小于通向该门厅的走道、楼梯宽度的总和。 当房间采用单侧采光时,通常窗户上沿离地的高度,应大于房间进深长度的一半。当房间允许两侧开窗时,房间的净高不小于总深度的1/4。 均衡:主要是研究建筑物各部分前后左右的轻重关系。根据均衡中心的位置不同,又可分为对称的均衡与不对称的均衡。 稳定:是指建筑整体上下之间的轻重关系。 尺度是研究建筑物整体与局部构件给人感觉上的大小与其真实大小之间的关系。 建筑物重点处理的部位如下: ①建筑物的主要出人口及楼梯间是人流最多的部位。 ②根据建筑造型上的特点,重点表现有特征的部分,如体量中转折、转角、立面的突出部分及上部结束部分,如车站钟楼、商店橱窗、房屋檐口等。 ③为了使建筑统一中有变化,避免单调以达到一定的美观要求,也常在反映该建筑性格的重要部位,如住宅阳台、凹廊、公共建筑中的柱头、檐等部位进行处理。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建筑结构》课程是土建类专业进行职业能力培养的一门职业核心课程,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培养学生直接用于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工程造价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掌握房屋结构构件的基本计算原理和初步设计方法,同时满足后续专业课程《建筑施工技术》、《建筑工程质量事故分析与处理》、《建筑工程计量与计价》、《PKPM结构设计》、《建筑工程质量控制》等课程准备必要的结构概念及结构知识。 二、课程任务 《建筑结构》课程由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及建筑结构抗震等结构模块内容组成,讲授结构用材料的基本力学性质,结构设计标准,钢筋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基本构件的受力特点。使学生掌握钢筋混凝土梁、板、柱、楼(屋)盖,砌体结构的墙、柱及钢结构的连接,梁、柱的设计计算方法和一般结构的构造知识;同时掌握与施工和工程质量控制有关的结构基本知识。能进行一般民用房屋和单层工业厂房结构选型与结构计算,熟练识读结构施工图,并能绘制结构施工图。 三、课程设计思路 按照土建工程技术领域和二级建造师、施工员、质检员、实验员、资料员、预算员、监理员、设计员等岗位职业资格标准,以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为导向,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选取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会同企业技术人员,设计教学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职业体验训练项目,设计融学习过程于工作过程中的职业情境,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职业综合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达到胜任一般建筑工程的结构计算及设计能力;借助电子计算机及结构设计软件,能从事较为复杂的结构分析和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直接用于房屋建造、工程管理、工程监理、建筑设计、工程造价等岗位工作中所必需的结构分析能力。 二、具体目标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GDOU-B-11-213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讲述操作系统的原理,使学生不仅能够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而且可以学到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主要内容 包括:操作系统的概论;操作系统的作业管理;操作系统的文件管理原理; 操作系统的进程概念、进程调度和控制、进程互斥和同步等;操作系统的各 种存储管理方式以及存储保护和共享;操作系统的设备管理一般原理。其次 在实验环节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 操作系统等。 课程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计算机学科的软件工程专业中是一门专业方向课,也可以面向计算机类的其它专业。其任务是讲授操作系统的原理,从系统内部了解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以级软件设计的思想方法和技术方法;同时介绍实例操作系统的若干实现技术。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从操作系统内部获知操作系统的工作原理,理解操作系统几大管理模块的分工和管理思想,学习设计系统软件的思想方法,通过实验环节掌握操作系统实例的若干实现技术,如:Windows操作系统、Linux操作系统等。 三、面向专业: 软件工程、计算机类 四、先修课程: 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

本课程以计算系统基础,C/C++语言程序设计,计算机组成结构,数据结构等为先修课程,在学习本课程之前要求学生掌握先修课程的知识,在学习本课程的过程中能将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结构等课程的知识融入到本课程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 第一章:操作系统概论(2学时) 第一节:操作系统的地位及作用 操作系统的地位(A);操作系统的作用(A)。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功能 单道系统与多道系统(B);操作系统的功能(A)。 第三节:操作系统的分类 批处理操作系统(B);分时操作系统(B);实时操作系统(B)。 第二章:作业管理(2学时) 第一节:作业的组织 作业与作业步(B);作业的分类(B);作业的状态(B);作业控制块(B)。 第二节:操作系统的用户接口 程序级接口(A);作业控制级接口(A)。 第三节:作业调度 作业调度程序的功能(B);作业调度策略(B);作业调度算法(B)。 第四节:作业控制 脱机控制方式(A);联机控制方式(A)。 第三章:文件管理(8学时) 第一节:文件与文件系统(1学时) 文件(B);文件的种类(B);文件系统及其功能(A)。 第二节:文件的组织结构(1学时) 文件的逻辑结构(A);文件的物理结构(A)。 第三节:文件目录结构(1学时) 文件说明(B);文件目录的结构(A);当前目录和目录文件(B)。 第四节:文件存取与操作(1学时) 文件的存取方法(A);文件存储设备(C);活动文件(B);文件操作(A)。 第五节: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2学时) 空闲块表(A);空闲区表(A);空闲块链(A);位示图(A)。 第六节:文件的共享和保护(2学时)

建筑初步设计说明

初步设计 第一章设计总说明 一、设计依据 (一) 有关文件 1、设计任务书; (二) 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规定,具体详见各专业设计说明 (三) 设计基础资料 1、气象资料:杭州地区30年平均(1971年-2000年) (1)温度:年平均气温为17.8℃ (2)降水量:年降水量为1454mm。 (3)湿度:月平均相对湿度70.3%,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 (4)日照:平均日照小时147.1h/月。 2、建设场地工程技术条件: (1)用地条件:地块南北长约62.5米,东西长约65米。用地面积约3684.54平方米。 (2)交通条件:。 二、工程规模及设计标准 1、工程规模:建筑单体总建筑面积为2705.72平方米。 2、设计范围:根据建设单位的设计委托要求,我院设计内容包括总平面 规划设计,建筑单体的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三、设计指导思想和特点 1、遵循“适用、美观、大方”的原则,同时风格和色彩要与一期现有建筑的风格颜 色及环境相协调。。 2、遵从合理布局、因地制宜、配套完整以及节能、节地的原则。 3、综合考虑规划基地周围地区的土地使用功能、建筑物性质、道路交通、绿化状况以及其他环境因素,充分利用和强化已有特点和条件。 4、建筑单体设计依据总体布局,创造更多的自然通风、采光的室内空间,节约能源。平面布局紧凑,流线顺畅,布局经济合理,满足使用要求。 5、有效控制建设成本,提倡经济、实用、美观的设计原则。 四、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项目规划用地面积:3684.54㎡(合5.527亩) 2.总建筑面积:2705.72㎡ 3. 建筑基底占地面积:1370.14㎡ 4. 容积率: 0.73 5. 建筑密度: 37.19% 6. 绿地率: 10% 7.机动车停车数:15个 第二章总平面设计说明

建筑初步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教学大纲 所属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建筑初步 学时/学分:92/4 先修课程:《绘画》 适用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建筑初步》课程是建筑装饰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与绘画课同时开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墨线、水墨、水彩的建筑表现技法,培养学生的造型创造能力、形与色调能力、鉴赏能力与表达能力。通过教学,扩大了学生的专业视野,对新的设计基础观产生了正确的认识,提高造型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表现能力的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与设计思路 该课程根据职业教育的理念即培养实用型,技术型人才的理念,按照“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的总体设计要求,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选择和组织课程内容,突出工作任务与知识的联系,让学生通过反复的作业练习,从掌握基本表现方法开始到自己动手进行简单的或设计性的模仿。在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掌握知识,增强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相关性,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习项目选取的基本依据是建筑装饰的基本原理知识,在具体学习过程中,以建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为基础,通过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习具体化。 依据各学习项目的内容总量以及在该门课程中的地位分配各学习项目的课时数。 二、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水墨、水彩的建筑表现技法,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提高造型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为专业课的学习打下良好表现能力的基础。并且学生在完成作业的同时尽可能广泛地接触到一些建筑的基本理论知识。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提升在社会生活中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乐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形成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观。 (二)分目标

操作系统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操作系统》总学时与学分:72学时 4学分 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授课对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任务 操作系统原理是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涉及考研等进一步进修的重要课程,是计算机 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理解操作 系统的基本概念和主要功能,掌握操作系统的使用和一般的管理方法,从而为学生以后的 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三、学时安排 课程内容与学时分配表 章 节 内 容学 时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5第二章 进程管理12第三章 处理机调度与死锁12第四章 存储管理12第五章 设备管理10第六章 文件管理8第七章 操作系统接口4第八章 网络操作系统3第九章 系统安全性3第十章 UNIX 操作系统3四、课程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 操作系统引论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操作系统的概念,操作系统的作用和发展过 程,知道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硬件上的第一层软件,是对计算机系统的首次扩充,是 现代计算机系统必须配置的软件。 基本要求:掌握操作系统的目标和作用、发展过程、基本特征及主要功能;了解操作 系统的结构设计 本章重点:操作系统的概念、作用,操作系统的基本特征以及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 本章难点:操作系统基本特征的理解,操作系统主要功能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管路敷设技术通过管线不仅可以解决吊顶层配置不规范高中资料试卷问题,而且可保障各类管路习题到位。在管路敷设过程中,要加强看护关于管路高中资料试卷连接管口处理高中资料试卷弯扁度固定盒位置保护层防腐跨接地线弯曲半径标高等,要求技术交底。管线敷设技术包含线槽、管架等多项方式,为解决高中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电气课件中调试试卷相互作用与相互关系,根据生产工艺高中资料试卷要求,对电气设备进行空载与带负荷下高中资料试卷调控试验;对设备进行调整使其在正常工况下与过度工作下都可以正常工作;对于继电保护进行整核对定值,审核与校对图纸,编写复杂设备与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方案,编写重要设备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方案以及系统启动方案;对整套启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技术电力保护装置调试技术,电力保护高中资料试卷配置技术是指机组在进行继电保护高中资料试卷总体配置时,需要在最大限度内来确保机组高中资料试卷安全,并且尽可能地缩小故障高中资料试卷破坏范围,或者对某些异常高中资料试卷工况进行自动处理,尤其要避免错误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动作,并且拒绝动作,来避免不必要高中资料试卷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

《建筑初步》复习提纲

《建筑初步》复习提纲 第一章建筑概论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概念与特点、构成要素、建筑空间、建筑与环境以及学习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一般) 识记:对建筑形成基本概念 (二)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重点) 理解:建筑构成要素 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 (三)建筑空间(重点) 理解:建筑功能的集中表现 建筑空间的处理手法 (四)建筑与环境(次重点) 理解:建筑与环境关系 有关环境各要素 有关学科发展知识 (五)建筑设计的学习方法(一般) 识记:学习建筑设计的方法 第二章建筑基本知识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历史、包括中国古建筑基本知识、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及西方近代建筑基本知识。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中国古典建筑基本知识(重点) 理解: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 清式建筑做法名称 (二)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重点) 理解:西方古典建筑概述 西方古典建筑柱式及柱式组合 (三)西方现代建筑简介(重点) 理解:现代主义建筑产生 现代主义建筑代表人物及其理论 现代建筑的多样发展 第三章表现技法初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基本设计表现技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线条图(一般) (二)水墨渲染图(一般) (三)水彩渲染图(一般)

(四)钢笔徒手图(一般) (五)模型制作(一般) 第四章建筑方案设计方法入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建筑设计的学习特点、分析调研方法及方案设计的基本过程。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认识建筑设计(一般) (二)方案设计的任务分析(重点) (三)方案的构思与选择(重点) (四)方案的调整与深入(一般) (五)方案设计的表达(一般) (六)方案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一般) (七)掌握运用建筑设计基础知识对设计方案进行评价及修改的能力。(重点) 第五章形态构成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形态构成基本概念、基本方法。 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 (一)形的基本要素及特征(一般) (二)基本形和形与形的基本关系(一般) (三)形态构成的基本方法(重点) (四)形态构成中的心理和审美(重点) (五)学习方法和实例分析(一般)

建筑设计初步教学大纲

《建筑初步》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建筑初步 课程编码: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适用专业:建筑学 学时与学分: 课程总学时:52 课程总学分:3 理论教学学时:4 实践(验)教学学时:0 一、大纲说明 本大纲根据2010级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 (一)课程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是建筑学专业基础课,涉及面广,应用领域宽。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机工程学的基本理论,掌握必要的人体测量数据及查表方法,并学会将其与设计相结合,使设计符合人体工程,提高学生的设计理论素质。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人体工程学与空间设计存在的密切联系,初步学会从人体工程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出发,发现在空间设计中存在的人体工程问题,并且能在课程学习的基础上,通过设计实践,创造性地提出人体工程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能有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二、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及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一章认识建筑 【教学内容】人体工程学的由来与发展;人体工程学研究的内容;人体工程学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工程学的历史以及其发展,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理解人体工程学的概念;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教学难点】掌握人体工程学在室内设计中的作用。 第二章建筑文脉 【教学内容】人体生理学知识;心理学知识;人体测量学知识。 【教学要求】了解人体生理知识基本内容;理解心理学知识的基本概念;掌握人体

测量学知识。 【教学重点】人体测量学知识。 【教学难点】人体测量学知识。 第三章设计理念 【教学内容】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肤觉与环境;嗅觉与环境;人体气场与环境;人和环境质量评价。 【教学要求】了解嗅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理解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了解人肤觉与环境、人体气场与环境的内容以及人和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人和环境的交互作用;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的内容。 【教学难点】掌握人行为与环境、视觉与环境、听觉与环境的具体内容。 第四章人体工程学与家具设计 【教学内容】工作面设计;座椅的设计;床的设计;自动化办公。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家具的使用性质;理解家具设计必须注重家具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布置方式;掌握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 【教学重点】家具设计必须注重家具的尺度、造型、色彩及布置方式。 【教学难点】掌握家具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 第五章环境行为与室内设计 【教学内容】居住行为与户内设计;商业行为与店堂设计;餐饮行为与餐厅设计;观展行为与展厅设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要求】了解各种空间的基本内容;理解人居住.商业、餐饮、观展的有关行为;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重点】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教学难点】掌握户内设计.店堂设计.餐厅设计和展厅设计;掌握人际行为与室内交往空间设计。 第六章居室安全 【教学内容】导致居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因素;防止居室安全事故的人体工程学对策。 【教学要求】了解安全意识;理解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各种相互作用关系;掌握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合适的匹配关系,消除隐藏在居室中的安全杀手。 【教学重点】理解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的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居室中人与物、人与环境各种相互作用关系合适的匹配关系,消除隐藏在居室中的安全杀手。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2014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课程设计》大纲 一、设计目的和要求 目的:本课程设计是为配合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重要专业课《操作系统》而开设的,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使学生能将操作系统的概念具体化,并从整体和动态的角度去理解和把握操作系统,以巩固和补充操作系统的原理教学,提高学生解决操作系统设计及实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要求: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要求培养学生以下能力: (1)培养学生在模拟条件下与实际环境中实现功能模块和系统的能力:课程设计要求学生实际进行操作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和编程实现,具体包括: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一个简单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2)培养学生设计和实施工程实验的能力,合理分析试验结果的能力: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实验设计、程序调试、错误分析,从而熟悉实验设计方法及实验结果的分析方法。 (3)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理论和技术手段设计系统和过程的能力:学生需根据设计项目的功能要求及操作系统原理的相关理论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需考虑项目实现的软硬件环境,设计相关数据结构及算法,在实现过程中发现解决方案的问题并进行分析改进。 (4)培养学生分析并清楚阐述设计合理性的能力:要求学生在项目上机验收和实验报告中分析阐述设计思路的合理性和正确性。 (5)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课程设计分小组进行,每个小组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的分工及合作。 二、设计学时和学分 学时:32 ;学分:1 三、设计的主要内容 以下三个题目中:1、2中选做一题,第3题必做。 1、基于线程的多任务调度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掌握线程的定义和特征,线程的基本状态,线程的私有堆栈,线程控制块TCB,理解线程与进程的区别,实现线程的创建、撤消和CPU切换。 (2)时间片轮转调度 理解各种调度算法、调度的原因,完成时钟中断的截取,具体实现调度程序。 (3)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 理解优先权的概念,并实现最高优先权优先调度策略。 (4)利用记录型信号量实现线程的同步

《建筑施工》教学大纲

《建筑施工》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代码:××××× 2、课程名称(中文):建筑施工 课程名称(英文):building construction 3、学时/学分:45学时/2.5学分 4、先修课程:建筑制图、结构力学、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地基基础与土力学、钢筋混凝土和砌体结构、建筑设备等。 5、面向对象:土木系。 6、开课院(系)、教研室: 船建学院 土木系 7、推荐教学参考书: 《建筑施工》赵志缙 应惠清等编,同济大学出版社。 《土木工程施工》(讲义) 刘宗仁 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建筑施工》方承训 郭立民 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建筑施工》,谢尊渊、方先和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 二、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建筑施工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技术课程之一,是研究各种施工工艺、技术和施工组织一般规律的学科。其任务是通过向学生传授建筑施工中有关的施工技术和组织施工的一般规律,使学生掌握建筑施工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决策方法,具有解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组织计划问题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绪论(讲课2学时) 本课程的任务、特点和学习方法(掌握),我国的基本建设方针和政策(了解),我国建筑施工发展概况(了解),施工规范和施工规程(掌握)。 第一章 土石方工程(讲课4学时)

场地平整设计标高的确定,土方工程量的计算和调配,土坡稳定与土壁支撑,流砂现象原理及防止,井点降水系统的设计与施工(重点掌握)。主要土方施工机械的性能和特点,土方机械施工的选择与组织(了解),土方的填筑与压实为了解内容(掌握)。本章为本课程的重点章节之一。 第二章 深基础工程(讲课4学时) 以钢筋混凝土预制打入桩和钻孔灌注桩的施工方法以及质量问题的处理(重点掌握);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了解),桩的分类、特点(掌握),桩基础施工机械的构造(了解)。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工程(讲课6学时) 本章是本课程本工程的重点章节之一。 钢筋工程:钢筋的冷加工、焊接、下料与极其响应质量控制措施(重点掌握),钢筋的分类、钢筋的分类、钢筋加工的工艺流程。(掌握) 模板工程:模板的构造与受力分析(掌握),其中大模板与滑升模板尤为重点掌握。滑模滑升原理、施工工艺和施工中的各类质量问题的处理(掌握)。模板的配板设计、模板设计计算以及模板的拆除(了解)。 混凝土工程:混凝土的搅拌、运输以及质量要求,混凝土的浇筑与捣实原理,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重点掌握),水下混凝土的浇筑工艺,泵送混凝土的施工工艺等(了解);混凝土冬季施工原理与施工方法(了解)。混凝土的养护、拆模、缺陷修补以及预应力混凝土构件的制作(了解)。 第四章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讲课3学时) 先张法的工艺过程、质量控制与技术措施;后张法使用的锚具、张拉工艺、质量控制与技术措施(重点掌握)。电热法的钢筋伸长值计算与张拉工艺及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了解)。 第五章 砌体工程(讲课2学时) 砌体施工的准备工作和砌体的砌筑工艺和质量保证措施(重点掌握),中小型砌块的施工(了解)。

《操作系统(英)》课程教学大纲

《操作系统(英)》课程教学大纲 (Operating Systems) 一、基本信息 课程代码: 1201313 学分:3学分 总学时:51学时(其中实验 9 学时) 适用对象: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管理、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 先修课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语言 二、课程性质、教学目的和要求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操作系统》课程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本科生专业主干课程,也是信息类各专业的必修课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操作系统在计算机软硬件资源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基本方法,掌握操作系统的开发模式、开发方法和操作系统的分析、设计能力,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方向,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动手能力,为学生以后参与系统软件分析和开发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本课程使用原版教材,采用双语教学,采用课堂讲授和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并在多媒体环境下进行教学。 (三)教学安排 本课程的总学时为51学时,其中课堂讲授42学时,上机实践教学9学时。 三、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Chapter 1 Introduction ( 1.5 hours, Lab 0 hour) Main Points: Short history, 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 Objectives, Functions, Multiprogramming, Real-Time System, Batch system, Time-sharing system, Distributed operating system, Network operating system. Chapter 2 Computer-System Structures ( 1.5 hours , Lab 0 hour)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附件1: 《操作系统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制定(修订)人: 李灿平、郭亚莎制定(修订)时间: 2006年 7 月所在单位: 信息工程学院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 本章简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功能、分类以及发展历史。同时讨论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1.1 操作系统的概念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的基本概念,什么是操作系统以及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重点: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什么是操作系统,掌握操作系统与硬件软件的关系。 §1.2 操作系统的历史 本节按器件工艺介绍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 本节重点:多道程序系统的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理解多道程序系统概念。 §1.3 操作系统的基本类型 本节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的类型、特点及适用的对象。 本节重点:批处理操作系统、分时系统、实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上述三大操作系统的特点及适用对象。 §1.4 操作系统功能 本节简单介绍操作系统的五个功能。处理机管理,存储管理,设备管理,信息管理(文件系统管理)和用户接口。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功能。 §1.5 计算机硬件简介 本节简单介绍计算机硬件系统。 本节要求学生自修。

§1.6 算法的描述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管理计算机系统的有关过程所用的描述算法。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本书所采用的描述算法。 §1.7 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 本节介绍研究操作系统的几种观点。系统管理的观点,用户界面观点和进程管理观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上述三种观点。 第二章操作系统用户界面 本章主要讨论操作系统的两个用户接口,并以UNIX系统为例,简单介绍用户接口的使用操作方法。 §2.1 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介绍作业的基本概念,什么是作业及作业组织(结构)。 本节重点:作业的基本概念。 本节要求学生掌握作业的基本概念,了解作业的组织。 §2.2 作业的建立 本节介绍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和作业的建立过程。 本节重点:联机输入方式和Spooling系统,作业控制块PCB和作业的四个阶段。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作业的几种输入方式,理解Spooling系统,掌握作业建立的过程内容。理解作业的四个基本阶段。提交、后备、执行以及完成阶段。 §2.3 命令控制界面接口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为用户提供的命令接口界面。介绍命令接口的两种使用方式。讨论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本节重点:命令接口的使用方式。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命令接口的作用和使用方式。了解联机方式下操作命令的分类。 §2.4 系统调用 本节介绍操作系统提供给编程人员的唯一接口,系统调用。同时讨论系统调用的分类。 本节重点:编程人员通过系统调用使用操作系统内核所提供的各种功能和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系统调用的分类、理解系统调用的功能、掌握系统调用的处理过程。 §2.5 UNIX用户界面 本节简单介绍UNIX系统的发展历史和特点以及UNIX系统结构。同时讨论UNIX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分类功能和使用方法。 本节重点:UNIX系统的特点。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UNIX系统的发展史,掌握UNIX系统的特点,理解UNIX系统操作命令和系统调用的功能。 第三章进程管理 本章详细介绍进程和线程管理的有关概念和技术。 §3.1 进程的概念 本节介绍进程的基本概念。通过程序的并发执行,引出进程具有并发性特征的概念。同时讨论进程的各式各样的定义以及作业和进程的关系。 本节重点:进程的特征。 本节要求学生了解程序的并发执行,掌握进程的特征。 §3.2 进程的描述 本节介绍进程的静态描述以及进程上下文结构。 本节重点,进程的上下文结构。 本节要求学生理解进程的静态描述内容,掌握进程控制块PCB的作用和进程上下文结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