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考1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考1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考1
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考1

1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测试

1.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中,最常见而最易发现的症状是:

A.皮肤粘膜症状

B.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C.胃肠系统合并症

3.MP感染的肺外表现,对于骨骼关节系统合并症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表现为多发性骨关节痛

B.可表现为单关节或游走性关节炎症

C.关节炎症状可持续长达1年以上

D.被认为和免疫机制无关

5.支原体感染后机体产生体液免疫(糖脂抗原)和细胞免疫(蛋白抗原),可部分阻止其吸附至宿主细胞的是:

A.SIgA

B.SIgG

C.SigM

7.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支原体肺炎的预后佳

B.支原体肺炎一般无后遗症,自然病程2-4周不等

C.支原体肺炎的并发症很少,且症状较轻

9.肺炎支原体肺炎神经系统疾病并发症中,实验室检查的表现为:

A.脑脊液检查多数正常,异常者表现为白细胞、蛋白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类似病毒性脑炎

B.脑电图都是正常的

C.头颅CT和MRI都会出现明显的异常

12.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的较多见的血液系统疾病为:

A.溶血性贫血

B.动脉栓塞

C.DIC 2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Narita提出和免疫障碍的有关的是:

A.细胞因子的直接作用

B.间接的免疫效应和自身免疫反应

C.全身的炎症反应和高凝状态

D.以上都包括

4.对于重症的支原体感染,说法正确的是:

A.支原体感染通常引起气管支气管炎

B.约50%的支原体感染是严重的

C.支原体感染严重性和宿主免疫炎性反应无关

6.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说不正确的是:

A.支原体无细胞壁

B.支原体有双股DNA,全基因长度577~1380kb

C.对人类致病有密切关系的是MP的终末结构

D.支原体是细胞内微生物

8.MP感染并发皮肤黏膜疾病中,多见的形态是:

A.斑丘疹和疱疹

B.荨麻疹及紫癜

C.麻疹样或猩红热样丘疹

10.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引起的神经系统并发症,说法正确的是:

A.只会发生于支原体呼吸道感染之后

B.多数病例先有呼吸道症状,相隔1-3周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C.患者不会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

11.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的最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为:

A.急性膀胱炎

B.慢性肾炎

C.急性肾小球肾炎综合征

2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测试

1.下面腺病毒性肺炎的胸部X线特点,不正确的是:

A.肺纹理多、肺气肿多

B.大病灶多、融合病灶多

C.圆形病灶多、肺大泡多、胸腔积液多

3.儿童支原体肺炎的主要特征之一是:

A.症状严重、体征轻微而胸片阴影显著

B.症状轻微、体征严重而胸片阴影显著

C.症状严重、体征严重而胸片阴影不显著

5.肺炎支原体肺炎分子生物学方法学检查中,取样部位可影响检测结果,下面较好的取样部位是:

A.喉部取样

B.鼻咽部取样

7.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金标准的是:

A.血清学检查

B.肺炎支原体分离培养

C.分子生物学方法2.肺炎支原体肺炎分子生物学方法学检查中,取样部位可影响检测结果,下面较好的取样部位是:

A.喉部取样

B.鼻咽部取样

4.肺炎支原体肺炎可以发生在儿童期的任何年龄,主要易感群体为

A.学龄期儿童

B.幼龄儿童

6.常见的引起肺炎的衣原体为沙眼衣原体和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主要见于:

A.新生儿及婴儿

B.学龄儿童

C.青少年

D.成年人

3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和难治性肺炎测试

1.大环内酯类治疗MP肺炎时,对于疗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过短或过长的疗程都是错误的

B.需复查MP-IgM,转阴是停药标准

C.以X线为疗程的标准

3.推广抗生素序贯疗法,是指:

A.感染初期口服数日抗生素,待临床感染征象明显改善且基本稳定后及时改为经胃肠道外(主要是静脉途径)给予的疗法

B.感染初期经胃肠道外(主要是静脉途径)给予数日抗生素,待临床感染征象明显改善且基本稳定后及时改为口服的疗法

5.下列情况应考虑联合使用其它抗菌药物的是:

A.痰、BALF或胸水细菌培养阴性

B.胸水常规生化检查示细菌感染

C.经大环内酯类类抗生素治疗后血WBC、CRP等炎症指标已经恢复正常者

7.肺炎支原体肺炎并发症处理中,激素使用指征为:

A.严重喘憋

B.中毒症状严重

C.严重并发症

D.以上都包括2.推广抗生素序贯疗法,是指:

A.感染初期口服数日抗生素,待临床感染征象明显改善且基本稳定后及时改为经胃肠道外(主要是静脉途径)给予的疗法

B.感染初期经胃肠道外(主要是静脉途径)给予数日抗生素,待临床感染征象明显改善且基本稳定后及时改为口服的疗法

4.下面用于支原体感染的抗生素类,儿童可适用的药物是:

A.四环素类

B.大环内酯类

C.氟喹诺酮类抗菌类

D.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6.支原体敏感的药物是:

A.青霉素类

B.头孢菌素类

C.大环内酯类

4肺炎支原体感染临床、实验室诊断中的若干问题测试

1.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金标准是:

A.支原体培养分离

B.外周血白细胞计数

C.外周血白细胞分类

3.颗粒凝集法(PA)测定MP抗体,确诊MP急性感染则应:

A.强调双份血清(间隔2周)恢复期抗体滴度上升4倍或下降至原来的1/4或MP-IgM抗体滴度持续>1:160

B.强调一份血清MP-IgM抗体滴度持续>1:80

C.强调双份血清(间隔2周)恢复期抗体滴度上升2倍或下降至原来的1/2

5.儿童CAP混合感染率约8~40%,年龄越小,混合感染的机率越高,年长儿混合感染多为:

A.细菌+非典型微生物

B.病毒+细菌2.有喘鸣、慢性咳嗽症状的患儿,诊治中要考虑:

A.肺炎支原体感染

B.衣原体感染

C.细菌性感染

D.病毒性感染

4.下面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率的概念,正确的是:

A.不同文献中,作者的资料相互间可比性很强

B.临床检测阳性率不等同于流行病学的感染率

6.下面对于肺炎支原体肺炎感染率的概念,正确的是:

A.不同文献中,作者的资料相互间可比性很强

B.临床检测阳性率不等同于流行病学的感染率

7.颗粒凝集法(PA)测定MP抗体,PA法阳性为滴度:

A.>1:20

B.>1:60

C.>1:80

5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测试

1.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中,最常见而最易发现的症状是:

A.皮肤粘膜症状

B.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C.胃肠系统合并症

3.MP感染的肺外表现,对于骨骼关节系统合并症的说法,错误的是:

A.表现为多发性骨关节痛

B.可表现为单关节或游走性关节炎症

C.关节炎症状可持续长达1年以上

D.被认为和免疫机制无关

5.对于重症的支原体感染,说法正确的是:

A.支原体感染通常引起气管支气管炎

B.约50%的支原体感染是严重的

C.支原体感染严重性和宿主免疫炎性反应无关2.支原体感染的肺外表现,Narita提出和免疫障碍的有关的是:

A.细胞因子的直接作用

B.间接的免疫效应和自身免疫反应

C.全身的炎症反应和高凝状态

D.以上都包括

4.肺炎支原体的生物学特性,说不正确的是:

A.支原体无细胞壁

B.支原体有双股DNA,全基因长度577~1380kb

C.对人类致病有密切关系的是MP的终末结构

D.支原体是细胞内微生物

6.支原体感染后机体产生体液免疫(糖脂抗原)和细胞免疫(蛋白抗原),可部分阻止其吸附至宿主细胞的是:

A.SIgA

B.SIgG

C.SigM

猪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法.doc

猪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法 概述:猪支原体肺炎也可称为猪霉形体肺炎、猪地方流行性肺炎,属于慢性呼吸道病的一种,主要是由支原体科支原体属的猪肺炎支原体引起。本病致死率并不是很高,但会使猪群的生长受到严重影响,降低饲料利用率,增大料肉比;如果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也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猪支原体肺炎的症状 急性型:病猪采食较少,甚至完全停止,精神萎靡,咳嗽,尤其是在剧烈运动、清晨、夜间和喂食后咳嗽更加明显。随着病情的发展,导致气喘和呼吸困难,一般呈腹式呼吸,即呈犬坐姿势,并张口喘气,有泡沫从口鼻流出。病猪通常会有窒息而发生死亡,能够耐过的病猪则变成慢性型。此外,病猪体温基本正常,约37.5℃,精神萎靡,呼吸次数每分钟大约130次,由于出现气喘而无法咽下食物,体质消瘦,发育较慢,被毛粗乱失去光泽。 慢性型:病猪长时间咳嗽,开始时是干咳,严重时会出现连续痉挛性咳嗽,且随着病情恶化,会出现难以呼吸和喘气的现象,腹式呼吸非常明显,夜间能够清晰的听到哮喘声。病猪可视黏膜发绀,往往会流鼻液,但体温及食欲基本没有明显变化,严重时才会减少采食或者停止采食,最终由于体质衰弱而发生死亡。 猪支原体肺炎紧急治疗方案

猪支原体肺炎的西药紧急治疗方案: 方法1,林可霉素进行肌肉注射,持续5天以上,或在饲料中添加林可霉素,进行喂食。 方法2,盐酸霉素,硼酸溶液进行肌肉注射,一天一次,持续用药5天以上。 猪支原体肺炎的中药紧急治疗方案: 方法1,杏、白果、麻黄、甘草、苏叶、黄芪、石膏,熬汤冠服。 方法2,炒白芍、桔梗、党参、桂枝花粉、甘草、金银花、柴胡、五味子、葶苈子、杏、山药、连翘,熬汤灌服。 方案3,皂角、醉鱼草跟、石菖蒲、臭牡丹、苦参、甘草,熬药灌服。 猪支原体肺炎治疗方法 发现病猪后要立即将其与群猪进行隔离,并对其污染的环境进行消毒,可喷洒2%~3%氢氧化钠溶液进行消毒。对于病猪所在猪群的同群猪只也要采取隔离观察,并在饲料中添加土霉素拌料,一般每千克饲料中添加60~80mg,采取预防性治疗,每天饲喂1次,1个疗程是5~7天,需要连续用药3个疗程,如果经过2月后没有可疑病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

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影像学特点,提高临床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支原体肺炎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发热89例(91.7%),咳嗽97例(100%),气促16例(16.5%),喘息14例(14.4%),胸痛12例(12.3%);肺部有阳性体征33例(33.8%);血白细胞正常(45.3%)或轻度增高(41.2%),血清C反应蛋白(90.7%)和血沉(84.4%)多有升高; 影像学改变阳性率高达100%,与肺部阳性体征比较具有显著差异(P 15×109/L 5例,占5.1%;血清C 反应蛋白(CRP)8mg/L 88例(90.7%);血沉(ESR )测定64例,其中20mm/h 54例(84.4%)。 2.2胸部影像学改变。97例患者均经X线胸片和胸部VT扫描检查,阳性体征出现率达到100%。胸片病变位于双侧肺34例,35%,单侧肺63例,65%。分为以下4种类型:I型50例,51.5%,表现为肺实质阴影,呈节段性分布大片密影,少数为多发性小斑片状影或大叶实变影,其中位于右下肺24例,右中叶12 例;Ⅱ型11例,占11.3%,主要表现为肺纹理增粗、增多,边缘模糊;部分有聚集征象;或病变区呈网织状阴影及细的不规则条状影;Ⅲ型6例(6.2%),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Ⅳ型30例(30.9%),表现为从肺门向周围肺野呈扇形分布大片状淡薄影,其内可见肺纹理,多伴有肺血管周围的浸润阴影。合并胸腔积液12例,合并肺不张15例。 2.3治疗。红霉素30 mg/(kg.d )静脉滴注2周,或阿奇霉素10 mg/(kg.d )静脉滴注3d 停4d 共2周,改口服阿奇霉素,疗程2~3周, 有肺不张者行拍背体位引流。89例有发热者在治疗4~14d后体温下降,平均(6.8 ± 3.7 )d,治疗7~18d 后咳嗽症状明显缓解,平均(10.3± 6.2 )d;大部分患儿于疗程结束时呼吸道症状消失。住院时间8~23d,平均(13.5± 4.3)d,70例(72.2%)住院期间复查胸片病灶吸收,余好转出院后门诊随访4~10周内病灶吸收。 3.讨论 支原体肺炎主要是因支原体感染患者肺部后,在肺组织局部迅速增至,引起一系列炎症反应而致病 [2] 。MP肺炎患儿的白细胞多正常或轻度升高,而ESR 及CRP却常常增高,即说明了这一点,可分别与细菌性肺炎及病毒性肺炎相鉴别。本组患者患者WBC 15×109/L 5例,占5.1%。 支原体感染主要病变部位在气管到呼吸性细支气管上皮细胞,MP吸附于纤毛上皮细胞受体上,分泌毒性物质,损害上皮细胞, 使纤毛对粘液清除功能障碍,且 持续时间较久 [3] ;气管壁及细支气管壁可有水肿、溃疡形成;支气管周围的单核细胞浸润,可扩展到血管及淋巴管周围的间质;严重者可有肺泡上皮剥脱和气

治疗猪喘气病的有效药物和方法

猪喘气病又名猪支原体肺炎、猪霉形体肺炎、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发生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呈慢性经过,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现将治疗该病有较好疗效的药物及方法荟萃于 猪喘气病又名猪支原体肺炎、猪霉形体肺炎、猪地方流行性肺炎,是由猪肺炎支原体感染而发生的一种接触性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上呈慢性经过,主要症状为咳嗽和气喘。病变的特征是肺的尖叶、心叶、中间叶和膈叶前缘呈“肉样”或“虾肉”样实变。现将治疗该病有较好疗效的药物及方法荟萃于后,供读者参考。 1盐酸土霉素 日用量300mg/kg体重(第一次用量加倍),用0.25%普鲁卡因或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稀释后肌肉注射,每日1次,连续注射5天为一个疗程。重症者可适当延长一个疗程。按6mg/kg体重作气管内注射效果较好。 2 恩诺沙星 用量2.5mg/kg体重,每日2次,肌注。 3 泰妙菌素 泰妙菌素的商品名为“支原净”,是一种白色结晶粉末,以拌入饲料内给药为主。对猪喘气病预防剂量为每天50mg/kg体重拌料,口服连续2周。治疗期间有明显的疗效,但部分治疗猪仍会复发。被治疗猪在治疗后6天,剖杀做病原分离,部分猪仍会带菌。从实践来看,泰妙菌素仅能使有食欲的健康猪拌料作预防猪喘气病使用,对较轻有食欲的喘气病猪治疗有效,对明显减食或废食病重的病猪疗效不理想。如果用泰妙菌素和磺胺嘧啶钠按每千克体重分别添加20mg拌入饲料,连喂10天,对该病预防效果好。

4 卡那霉素 硫酸卡那霉素药效较高,一般病猪2.5万IU/kg肌肉注射,可作为延缓疾病急性症状发作的有效药物。此药治疗喘气病疗效快,但是复发率较高,一般治愈率仅占50%左右。如用卡那霉素与土霉素交替使用,其疗效会提高。 5 泰乐菌素 泰乐菌素注射液,按4-9ml/kg体重肌肉注射,1次/天,连用3天。 6 氟苯尼考 猪早期喘气病用此药疗效很好,按0。2ml/kg体重肌肉注射或肺内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如在饲料中添加氟苯尼考治疗效果也不错。 7 林可霉素 又称洁霉素,对猪喘气病有特效。按50mg/kg体重给药,5天一个疗程,杂交猪2周治愈率可达88.67%,但对二花脸猪疗效差。如在饲料中添加,按每吨饲料加入200g,连续喂3周,疗效较好,休药期为宰前1天。 8 丁胺卡那霉素 50IU~100IU,在右侧苏气穴注射,每天1次,连用3天,疗效很好。

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

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原体肺炎的轻症患者。 一、支原体肺炎轻症中医实施性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原体肺炎(ICD-10:J15.7)。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ZY/T001. 4-94)。 1.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第八版《儿科学》 1.2.1 .年龄为6 月-14 岁。 1.2.2.咳嗽突出而持久。 1.2.3.肺部体征少而X 线胸片改变出现早且明显。 1.2.4使用青霉素无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1.2.5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升高。 1.2.6.血清肺炎支原体IgM 抗体阳性,可作为临床确诊的依据。 2.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肺炎喘嗽(肺炎)诊疗方案”。 肺炎喘嗽(肺炎)轻症临床常见证候: 风寒犯肺? 风热闭肺证:初起时症候较轻,见发热恶风,咳嗽气急,痰多,痰粘稠或黄,口渴,咽红,舌质红,苔薄白或黄,脉浮数。重证则见高热烦躁,咳嗽微喘,气急鼻煽,喉中痰鸣,面色红赤,便干尿黄,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指纹紫滞。 痰热闭肺证:发热烦躁,咳嗽喘促,呼吸困难,气急鼻煽,喉中痰鸣,口唇紫绀,面赤口渴,胸闷胀满,泛吐痰延,舌质红,苔黄,脉弦滑。 毒热闭肺证:高热持续,咳嗽剧烈,气急鼻煽,甚至喘憋,涕泪俱无,鼻孔干燥如烟煤,面赤唇红,烦躁口渴,溲赤便秘,舌红而干,舌苔黄腻,脉滑数。 阴虚肺热证:病程较长,低热盗汗,干咳无痰,面色潮红,舌质红乏津,舌苔花剥,苔少或无苔,脉细数。 肺脾气虚证:低热起伏不定,面白少华,动则汗出,咳嗽无力纳差便溏,神疲乏力,舌质偏淡,舌苔薄白,脉细无力。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支原体肺炎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支原体肺炎。 2.患儿适合,监护人同意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住院日为≤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为支原体肺炎(ICD-10:J15.7)。 2.符合轻度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患者。 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若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猪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和预防

猪支原体肺炎的鉴别诊断和预防 猪支原体肺炎(猪气喘病)是由猪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接触性呼吸道疾病,表现咳嗽、气喘和生长迟缓,感染率高、死亡率低。感染猪的呼吸道纤毛屏障被破坏,使其它疾病(如猪蓝耳病、圆环病毒、胸膜肺炎、副猪嗜血杆菌病等)混合感染的几率大大增加,肺脏病变加重,呼吸功能和饲料转化率下降,经济损失巨大。该病是一种原发性呼吸道疾病,也是呼吸道病复合体(PRDC)最重要的病原之一,多与其它病原混合感染,使临床表现和剖检症状变得复杂。本文通过对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评价和检测方法的分析,为其鉴别诊断和防治提供依据。 1 猪支原体肺炎的流行病学和发病机制 目前,商品猪场几乎100%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带菌散毒猪群普遍存在。仔猪出生后两周内,一般不会自然感染猪支原体肺炎。随着日龄增加,应激增大、抵抗力降低,感染几率随之提升。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潜伏期为3周左右,所以咳嗽症状多出现在7周龄之后,10周龄为发病和抗体转阳高峰,被称之谓“十周龄墙”。 猪肺炎支原体通过空气中的气溶胶,经呼吸道感染,首先黏附在猪呼吸道纤毛顶端,进而繁殖并释放代谢中间产物,使纤毛脱落、黏膜受损,呼吸道屏障系统被破坏。吸入空气中的异物、黏膜分泌物和脱落的纤毛,沉降到肺泡中,导致连续干咳和气喘的发生,并逐渐形成肺脏肉变或胰样变。肺脏功能遭到破坏,生长受阻、饲料转化率下降;同时呼吸道纤毛脱落,失去过滤异物、清除病原的能力,增加了其它病原混合感染可能。 猪肺炎支原体能长期定居于猪呼吸系统,且具有免疫逃避的特性,难以通过药物或免疫清除,经常反复发病。而纤毛脱落和肺部实变,均是不可逆的,一旦发生终生受其影响,严重的可变成僵猪。 2 猪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症状与咳嗽指数 感染猪肺炎支原体后的猪群,体温和食欲无明显变化。发病初期多表现连续性的干咳,后期出现气喘、呼吸困难(猪呈腹式呼吸),部分严重的极度消瘦。若继发感染其它细菌和病毒,则体温升高,死亡率增加。临床上为了与其他因素引起的咳嗽症状进行区分,现将不同因素引发的疾病与咳嗽类型和所对应的临床表现总结如下: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表现为咳嗽、体温高且口鼻流有泡沫或带血黏液、可视粘膜发绀等;猪肺疫表现为连续咳嗽、时有喘鸣声、咽喉部肿胀导致呼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方法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红霉素治疗,观察组给予阿奇霉素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3/50),对照组为36%(18/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治中,需要对患儿的临床症状和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MP-IgM)的检测充分结合,并采取阿奇霉素进行治疗,才能取得准确而安全的诊治效果。 关键词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诊治 肺炎支原体肺炎多是由飞沫传染所引起的,并在婴幼儿、学龄儿童和青少年中比较常见,常伴有发热、头痛、咳嗽、畏寒等症状,病程虽短,但具有易复发的特征。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小儿肺炎支气管肺炎的发生率呈现着逐年升高的迹象,并发症的发生率也逐渐升高,这对患儿病症的诊断和治疗都是非常不利的[1,2]。基于此,医院选取2013年8月~ 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对临床诊治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医院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收治的100例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经诊断结果显示均符合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标准。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10岁,病程2~30周。临床病症主要表现为:100例患儿均伴有发热症状(稽留热40例、不规则热32例、弛张热28例),持续时间在7 d天左右;90例患儿出现咳嗽,其中32例伴有气喘;48例有血液系统症状(20例出血斑点、10例贫血、18例黄疸);40例有神经系统障碍,23例伴有呕吐症状;45例患儿泌尿系统出现症状(血尿15例,尿蛋白30例)。将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 1. 2 方法两组患儿均于治疗前行血常规检查、胸部X线检查、心肌酶谱检查、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检查,检查完毕后对确诊的病例采取抗感染、抗病毒,并根据患儿的临床实际情况进行对症治疗,一旦患儿出现发热,必须进行退热处理,如果出现咳嗽进行止咳以及平喘治疗[1]。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红霉素治疗,将20~25 mg/(kg·d)红霉素溶于500 ml的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7~14 d为1个疗程。观察组患儿采取阿奇霉素治疗,将10 mg/(kg·d)溶于250 ml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1次/d,3~5 d为1个疗程。并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 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治疗3 d后,患儿体温逐步恢复,咳嗽症状

医院支气管肺炎(儿科)临床路径及表单

医院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部分患儿两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罗音。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可出现呼吸困难、三凹征及紫绀,并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临床表现时,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DIC、中毒性脑病、胸腔并发症等情况。 4.胸部X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两肺底部、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

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检测、支原体、衣原体、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1.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18-20℃)及湿度(55%)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儿烦躁不安,可给适量镇静药物。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支持疗法: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3.抗生素治疗: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4.对症治疗:高热者可用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咳嗽者可用止咳祛痰剂;气喘者可用解痉平喘药;有低氧症状者吸氧;腹胀者可用肛管排气、胃肠减压;并发脓胸、脓气胸者

肺炎临床路径

社区获得性肺炎诊疗方案 肺炎是指包括终末气道、肺泡及肺间质等在内的炎症。肺炎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细菌性肺炎、病毒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真菌性肺炎及其它病原体所致肺炎。细菌性肺炎又分为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获得性肺炎。本临床路径实施对象专指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 一、路径入选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肺炎诊断标准。 2、年龄≥18周岁。 排除标准:1、合并肿瘤或其它可能影响治疗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2、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3、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 4、严重肝肾功能障碍。 二、中医诊断: (一)诊断标准 细菌性肺炎属于中医“风温肺热病”、“咳嗽”等范畴。 1、病一年四季均可见到,但以春季及冬季为多的外感热病。 2、病急骤,初起即见发热、恶风、咳嗽、口微渴、舌边尖红、脉 浮数等表现。 3、病变过程中,由初起邪犯肺卫转变为邪热壅肺等气分证,后期呈现肺胃阴伤证候等表现。 (二)辩证分型: 1、邪袭肺卫:发热、微恶风寒,无汗或少汗,头痛,咳嗽,咽痛,鼻塞流涕,口微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或发热,畏寒,少汗,无口干,周身酸痛,咳嗽,咯白稀痰,舌淡红,苔薄白,脉浮。或夏日起病,发热,汗出热不解,头昏重胀痛,身重疲倦,胸闷,舌红,苔黄腻,脉濡数。

2、痰热壅肺:身热,汗出,咳嗽,咳痰黄稠,或痰呈铁锈色,或伴有胸闷痛,口干欲饮,舌红苔黄,脉滑数。 3、痰浊阻肺:咳嗽,咳声重浊,胸闷,咯白粘痰,常伴有疲倦,纳呆,腹胀,大便溏。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4、正虚邪恋:疲倦乏力,少许咳嗽,少痰,纳呆,腹胀。舌淡红,苔白腻,脉滑。 三、西医诊断标准 (一)肺炎诊断标准 1、新近出现的咳嗽、咯痰,或原有呼吸道疾病症状加重,并出现脓性痰;伴或不伴胸痛。 2、发热。 3、肺实变体征和(或)湿性啰音。 4、血常规:WBC>10×109/L或<4×109/L。伴或不伴核左移。 5、胸部X线检查显示片状、班片状浸润性阴影或间质性改变,伴或不伴胸腔积液。 以上1~4项中任何一款加第5项,并除外肺结核、肺部肿瘤、非感染性肺间质性疾病、肺水肿、肺不张、肺栓塞、肺嗜酸性粒细胞浸润症、肺血管炎等,可建立临床诊断。 (二)社区获得性肺炎和医院内获得性肺炎: 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医院外获得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本临床路径专指社区获得性肺炎中细菌性肺炎患者。 医院内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感染潜伏期,而于入院48h后在医院(包括老人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三)危险因素: 1、年龄大于65岁; 2、COPD、肺癌等基础肺疾病;

临床路径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临床路径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02-04T11:41:41.1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44期供稿作者:王晶林燕王玮[导读] 肺炎支原体肺炎是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处置差异性小,是实施临床路径的好病种之一。 王晶林燕王玮(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辽宁大连 116001)【中图分类号】R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1672-5085(2012)44-0277-02 【摘要】目的观察应用临床路径对肺炎支原体肺炎(MP)患儿实施健康教育的结果。方法将64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观察组对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临床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可明显提高护理质量,保证健康教育有效落实。【关键词】临床路径肺炎支原体肺炎健康教育临床路径(CNP)是由医护人员和其他专业人员参与,针对某种疾病或手术,以入院指导、诊断、检查、用药、治疗、护理、饮食指导、教育、出院计划等为纵轴,制定出标准化的治疗护理流程,提供最适当且具有顺序性和时间性的临床服务计划,以加快患者康复、减少资源浪费、使其获得最佳和持续改进的医疗服务。近年来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发病率逐年增加,对患儿进行规范的临床管理是MP治疗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2010年8月以来,我院儿科将临床路径应用于对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健康教育中,取得满意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择2010年8月-2012年5月,我科收治肺炎支原体肺炎患者共64例,男37例,女27例,年龄2岁-14岁,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依据2002年现代儿科诊断学指定的标准确定。将64例患儿按就诊的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两组患儿的年龄、临床表现及患儿家长的年龄、文化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 2.1制定健康教育临床路径表在参照崔焱主编第四版《儿科护理学》肺炎支原体肺炎护理常规,了解患儿及家长对健康教育需求的基础上,查询资料、专家指导、结合医师的治疗计划制定护理计划[1],针对患者的健康教育问题和需求,制定健康教育路径表,见表1。 表1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健康教育路径主要内容 1.2.2健康教育路径的实施方法对照组患儿入院后按护理常规进行传统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儿入院时将健康教育路径表发给家长,护士每天根据路径表提示对患儿及家长进行相应内容的教育,并对前1日的教育内容进行提问,了解其掌握程度,对未掌握的内容再进行强化。出院前1日护士对照路径表内容进行健康教育知识提问,出院1周后,进行电话随访,整个实施过程中护士长跟踪评价,对不能完成的项目进行原因分析,对路径加以修改,补充及完善。 1.3评价标准 1.3.1疾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出院前1 日,护士长与责任护士对家长进行问卷调查,科室将健康教育内容设计成问卷的形式,总分为100分,得分>90分为掌握,60-90分为基本掌握,<60分为未掌握。 1.3.2满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在患儿出院时进行护理工作满意度问卷调查。 1.4统计学方法采用PEMS3.1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健康教育内容掌握情况及满意度比较用两独立样本的Wilcoxon秩和检验,检验水准=0.05。 2 结果 2.1两组患者健康教育内容掌握程度比较(表2) 组别例数掌握基本掌握未掌握观察组 32 24 6 2 对照组 32 14 8 10 U值 2.77 P值 P<0.05 2.2两组患儿家长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比较(表3) 组别例数满意较满意不满意观察组 32 23 7 2 对照组 32 16 8 8 U值 2.03 P值 P<0.05 3 讨论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 目的:探讨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的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协助临床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MPP患儿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并对MPP患儿急性期与恢复期肺功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52例MPP患儿的胸部DR表现为肺实变22例,肺间质改变14例,肺门淋巴结肿大5例,双肺纹影增多11例等。48例患儿急性期行肺功能检查,有33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损害,在恢复期复查肺功能,有5例存在小气道通气功能障碍,其余恢复正常。MPP患儿急性期肺功能指标(包括FVC、FEV1、PEF、FEF25、FEF50、FEF75、FEF25-75)与恢复期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PP患儿影像学表现呈现多样化,肺功能急性期改变有临床意义,应定期监测肺功能,预防哮喘发生。 标签:肺炎支原体肺炎;影像学;肺功能;儿童 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一种常见儿童呼吸系统疾病,尽管多数MPP可以治愈,而且有一定的自限性,但重症MPP仍可导致患儿肺不张、胸腔积液、闭塞性支气管炎等,且近些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有逐步增加的趋势[1]。所以有必要了解和掌握MPP的临床表现,但是针对MPP患儿的影像学特点及肺功能改变报道较少。本研究对笔者所在医院52例MPP患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其影像学及肺功能特点,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1年4月-2012年4月在笔者所在医院儿内科住院确诊为MPP的患儿。诊断标准参照《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及2007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3]。患儿有咳嗽、发热、肺部闻及罗音等呼吸道感染表现,有胸部影像学改变证据,MP特异性IgM抗体阳性,临床上对青霉素、头孢类药物无效。根据参照标准选取52例MPP患儿,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4~10岁,平均(6.93±1.58)岁。所有患儿均因呼吸道感染就诊,以发热、咳嗽为主,其中7例出现喘憋,2例合并肺外表现,其中1例合并溶血性贫血,1例合并川崎病。 1.2 方法 所有患儿均进行胸部DR检查及肺功能检查。胸部DR检查:采取拍摄后前位胸部正位片,其中12例行胸部CT检查。肺功能检查:采用德国JEAGER公司生产的Master Screen Paed肺功能仪器,记录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呼气峰流速(PEF),最大呼气中期流量(FEF25,FEF50,FEF75,FEF25-75)指标。常规肺功能检查均在入院后72 h内进行,对于肺功能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 空军总医院刘春灵 支原体是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一类缺乏细胞壁、呈高度多型性、能通过滤菌器、可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繁殖的最小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迄今分离到的支原体已达150余种,已确定与人类疾病关系最大的有3种,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 MP)是其中的一种。MP在国内外都是儿童和成人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之一,主要导致肺炎,所有肺炎的15-20%,约50%的儿童和青少年肺炎是由MP引起的.因此MP肺炎(MP pneumonia,MPP)是常见病和多发病。但迄今为止,MPP仍缺乏快速、可靠的诊断试验,因而临床确诊困难。 MPP的诊断包含两个层面:临床诊断(经验性)和结合了实验室病原学检测的确定诊断。 一、MPP临床诊断: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辅助检查等特点经验性综合判断而出。MPP有着不同于一般感染性疾病的的特点:一般肺炎多发于冬季,MPP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发生于夏秋季节;临床症状大多只有发热和咳嗽;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大多不高;疾病早期X线检查即可出现肺炎,约10%-20%的病例会出现肺不张;因MP无细胞壁,临床常用的、作用于细胞壁的、安全性高的治疗肺炎的药物如β-内酰胺类的青霉素类、头孢类抗生素对其无作用;因此易被误诊为病毒性肺炎。综合上述特点,可作出初步的经验性临床诊断。 二、实验室病原学诊断:包括直接病原体检测和血清学检测。下面介绍几种常用或经典的MP实验室诊断方法。 (一)直接病原体检测:主要有MP分离培养和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MP-DNA。检测用标本可取自可疑患者呼吸道的痰、咽拭子、鼻咽吸出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胸水等。 1、MP分离培养与鉴定: MP很挑剔,培养基的营养要求比一般细菌高,生长速度慢,较一般细菌难培养;分离培养需要10-14天,而通常需要2-5周才能生长成肉眼可见的菌落。通过生化反应和免疫学方法进行鉴定。还有其它影响因素,如MPP无细胞壁,对环境的影响更为敏感,易被灭活;标本采集后接种到培养基的过程也是培养可能失败的一个环节。由于其费时、费力、阳性率低,实际临床已经弃用此方法,目前主要用于研究性项目。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年版)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的重要病原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占住院儿童CAP的10%~40%[1-2],是儿科医师广泛关注的临床问题。近年来,儿童MPP呈现不少新的特点,有关MPP的诊断、抗菌药物的选择和疗程、激素使用等诸多问题亟须规范。为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组织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对儿童MPP的诊治形成了如下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1 病原及发病机制 MP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属,革兰染色阴性,难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电镜下观察由3层膜结构组成,内外层为蛋白质及多糖,中层为含胆固醇的脂质成分,形态结构不对称,一端细胞膜向外延伸形成黏附细胞器,黏附于呼吸道上皮。MP直径为2~5μm,是最小的原核致病微生物,缺乏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固有耐药。 MP感染致病机制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MP侵入呼吸道后,借滑行运动定位于纤毛之间,通过黏附细胞器上的P1黏附素等黏附于上皮细胞表面,抵抗黏膜纤毛的清除和吞噬细胞的吞噬;(2)MP黏附于宿主细胞后其合成的过氧化氢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并分泌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CARDS)毒素等对呼吸道上皮造成损伤;(3)MP感染除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外,同时也能引起其他系统的表现,提示免疫因素包括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多个环节在MP感染的致病中起重要的作用[3]。 2 流行病学 MP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从密切接触的亲属及社区开始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1~3周,潜伏期内至症状缓解数周均有传染性。每3~7年出现地区周期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流行年份的发病率可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4-5]。MP感染可发生在任何季节,不同地区的流行季节有差异,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多见[6],南方地区则是夏秋季节高发[7]。苏州和杭州地区的研究均发现,MP检出率与月平均温度呈正相关,与其他气象因素关系不大[8-9]。MPP好发于学龄期儿童,近年来5岁以下儿童MPP的报道有增多[10]。值得注意的是,MP进入体内不一定均会出现感染症状,有报道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无呼吸道感染症状的儿童,发现MP携带率为21.2%[11]。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发布时间:2010 成人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 鉴于肺炎支原体肺炎在我国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中占有很高的比例,且近年来发现我国肺炎支原体在体外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其他国家,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感染学组成员经过充分讨论并征求了部分学组外专家意见后,对肺炎支原体肺炎的诊治形成了如下共识,特整理发表,供临床医生参考。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属于柔膜体纲中的支原体目、支原体科、支原体属,最初曾被称为Eaton媒介(Eaton Agent),直至20世纪60年代才被确认为支原体属的一个种。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以间质病变为主的急性肺部感染,由于此类肺炎在临床表现上与肺炎链球菌等常见细菌引起的肺炎有明显区别,且β-内酰胺类抗生素和磺胺类药物等治疗无效,因此临床上又将其与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及立克次体等其他非典型病原体引起的肺炎统称为“原发性非典型肺炎”[1]。 一、流行状况 肺炎支原体肺炎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内,多为散发病例,约3~6年发生一次地区性流行,流行时间可长达1年,流行年份的发病率可以达到非流行年份的数倍,容易在学校、幼儿园及军队等人员比较密集的环境中集中发病[1]。最近的一项包括亚洲地区在内的全球性C AP病原学调查结果显示,肺炎支原体肺炎占CAP的12%,在所有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所导致的CAP中所占的比例超过了50%[2]。与大多数国外地区相比,我国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可能更高。一项专门针对亚洲地区CAP中非典型致病原流行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亚洲地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2019年版)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2019 年版) 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 J18.0 )。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8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管理指南(2019 年版)》(中华儿科杂志)。 1. 一般临床表现:起病或急或缓,常伴有发热,热型不定,新生儿或体弱儿亦可不发热。患儿常有烦躁不安、精神萎靡、食欲减退或呕吐、腹泻等症状。 2. 呼吸道症状与体征:咳嗽、喉部痰声、气促,重症表现为鼻翼扇动、口周和指(趾)端发绀及三凹征。部分患儿双肺可闻及固定性细湿啰音。叩诊多正常,但当病灶融合累及部分或整个肺叶时,可出现肺实变体征。 3. 其他系统症状与体征:重症肺炎常伴发其他系统功能异常,如心率增快、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迷、惊厥、肠鸣音消失等。出现上述临床表现时,应警惕在支气管肺炎过程中发生心力衰竭、中毒性脑病等肺外并发症。 4. 胸部X 线:沿支气管分布的小斑片状肺实质浸润阴影,以双

肺下野、中内带及心膈角较多,由于细支气管的阻塞,可发生局部肺不张或肺气肿。也可以表现为节段性和大叶性肺部实变或不张。 5. 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 胞多增多,CRP 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多正常 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呼吸道病原学检测:本病可由不同病原所致,需要进行常见 的呼吸道病毒抗原检测;支原体、衣原体抗体检查;细菌培养和药 敏试验。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 (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诸福棠实用儿科学 (第8 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管理指南(2013 修订)》(中华儿科杂志)。 1. 一般治疗:保持适当的室温(20℃左右)及湿度(60% 左 右),注意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如患儿烦躁不安,可给适量镇静 药物。供给充足水分,给热量丰富、易于消化的食物。 2. 抗菌药物治疗:细菌性肺炎时合理选用敏感抗菌药物,选择最 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在 明确病原后则给予针对性治疗。 3. 抗病毒治疗:奥司他韦、帕拉米韦、扎那米韦是神经氨酸 酶抑制剂,可用于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的治疗。重组人干扰素- α1b 雾化吸入或肌内注射治疗病毒性肺炎。更昔洛韦目前是治疗

最新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J18.001)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发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多急骤,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喘憋等症状,小婴儿常伴拒奶、呕吐、腹泻等; 2.肺部体征:早期或小婴儿可不明显,后期可闻及中、细湿罗音;重症病儿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快超过40次/min;可出现点头呼吸、三凹征,口周、指甲青紫。叩诊可呈浊音。听诊两肺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若有病灶融合扩大,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3.合并心衰时患儿脸色苍白或发绀,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加重,呼吸频率超过60次/min(除外体温因素)或出项奔马律及肝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4.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5.胸部X线摄片或透视见肺纹理增粗,有点状、斑片状阴影或大片融合病灶。若病程较长大于2周、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行肺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一般治疗:患儿宜减少活动,室内空气清新,饮食宜清淡。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或新鲜全血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2. 病原治疗:初始治疗是经验性的,不能因等待病原学检测而延误治疗。根据病情或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3. 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雾化治疗,防治水、电解质失衡; 4. 重症患儿宜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酚妥拉明,酌情加用阿拉明或多巴胺。严重肺炎,喘憋不能缓解者,可短期应用皮质激素; 5. 防治并发症及合并症:及时纠正心衰、呼衰、?胃肠功能衰竭、脓胸及脓气胸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8.001支气管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CRP、尿常规、粪常规; (2)胸片; (3)细菌病原学检查;

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

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 (县医院2013年版) 一、支原体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原体肺炎(ICD-10:J15.7)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年龄为6月-14岁。 2.咳嗽突出而持久。 3.肺部体征少而X线胸片改变出现早且明显。 4.使用青霉素无效,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效果好。 5.外周血白细胞数正常或升高。 6.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阳性或血清冷凝集滴度>1:32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阳性,可作为临床确诊的依据。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遵循儿科用药的方法)。

2.对症治疗(如雾化吸入)。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J15.7支原体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须检查的项目: (1)血常规、尿常规、大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 (3)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及心肌酶; (4)血清肺炎支原体抗体测定或血清冷凝集试验或咽拭子分离支原体; (5)X线胸片; (6)腹部超声、心电图。 2.根据患儿的病情,必要时做痰培养、血气分析、心肌酶谱、肺部CT、呼吸道病毒和细菌检测等。 (七)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抗菌药物: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医发〔2004〕285号)执行。 (八)必须复查的检查项目。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

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治专家共识(2015 年版)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 , MP)是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 (Community — acquired pneumonia , CAP的重要病原之一,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 MPP)占住院儿童 CAP的10%?40%[1,2],是儿科医师广泛关注的临床问题。近年来,儿童 MPP 呈现不少新的特点,有关 MPP 的诊断、抗菌药物的选择和疗程、激素使用等诸多问题亟须规范。为此,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和《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组织专家经过充分讨论,对儿童 MPP 的诊治形成了如下共识,供临床医师参考。 1病原及发病机制 MP 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属,革兰染色阴性,难以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电镜下观察由 3 层 膜结构组成,内外层为蛋白质及多糖,中层为含胆固醇的脂质成分,形态结构不对称,一端 细胞膜向外延伸形成黏附细胞器,黏附于呼吸道上皮。MP直径为2?5卩叫是最小的原核 致病微生物,缺乏细胞壁,故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菌药物固有耐药。 MP 感染致病机制复杂,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 (1)MP 侵入呼吸道后,借滑行运动定位于纤毛之间,通过黏附细胞器上的 P1 黏附素等黏附 于上皮细胞表面,抵抗黏膜纤毛的清除和吞噬细胞的吞噬; (2)MP 黏附于宿主细胞后其合成的过氧化氢可引起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并分 泌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窘迫综合征(CARDS毒素等对呼吸道上皮造成损伤; (3)MP 感染除引起呼吸系统症状外,同时也能引起其他系统的表现,提示免疫因素包括固有免疫及适应性免疫的多个环节在 MP 感染的致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3]。 2流行病学 MP 是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广泛存在于全球范围,从密切接触的亲属及社区开始流行,容易在幼儿园、学校等人员密集的环境中发生。经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精编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精 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 一、支气管肺炎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支气管肺炎(ICD-10:) (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发病前可先有上呼吸道感染,起病多急骤,有发热、咳嗽、呼吸急促、喘憋等症状,小婴儿常伴拒奶、呕吐、腹泻等; 2.肺部体征:早期或小婴儿可不明显,后期可闻及中、细湿罗音;重症病儿呼吸急促,呼吸频率增快超过40次/min;可出现点头呼吸、三凹征,口周、指甲青紫。叩诊可呈浊音。听诊两肺可闻及中、细湿罗音。若有病灶融合扩大,可闻及管状呼吸音; 3.合并心衰时患儿脸色苍白或发绀,烦躁不安,呼吸困难加重,呼吸频率超过60次/min(除外体温因素)或出项奔马律及肝脏短时间内迅速增大; 4.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常规和CRP:细菌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多,CRP有不同程度升高;病毒性肺炎时,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CRP正常或轻度升高。 (2)痰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 5.胸部X线摄片或透视见肺纹理增粗,有点状、斑片状阴影或大片融合病灶。若病程较长大于2周、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行肺CT检查。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小儿内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着,人民卫生出版社),《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七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1. 一般治疗:患儿宜减少活动,室内空气清新,饮食宜清淡。病情较重、病程较久、体弱、营养不良者可考虑输血浆或新鲜全血等支持疗法,提高机体抵抗力; 2. 病原治疗:初始治疗是经验性的,不能因等待病原学检测而延误治疗。根据病情或病原学检查结果,合理选用敏感抗生素,选择最佳给药方案,及时、足量、必要时联合应用; 3. 对症治疗:保持呼吸道通畅,氧疗,雾化治疗,防治水、电解质失衡; 4. 重症患儿宜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酚妥拉明,酌情加用阿拉明或多巴胺。严重肺炎,喘憋不能缓解者,可短期应用皮质激素; 5. 防治并发症及合并症:及时纠正心衰、呼衰、?胃肠功能衰竭、脓胸及脓气胸等。 (四)标准住院日为7-14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支气管肺炎疾病编码;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只要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后第1-2天。 1.必需的检查项目: (1)血常规、CRP、尿常规、粪常规; (2)胸片; (3)细菌病原学检查; (4)血支原体、衣原体测定;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