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生人格特征_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_刘晋红

大学生人格特征_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_刘晋红

大学生人格特征_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_刘晋红
大学生人格特征_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_刘晋红

大学生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

刘晋红1

【摘要】 目的 了解大学生成就动机状况,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方法 采用成就动机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1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3个维度与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相关。o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3个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大学生成就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大部分维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大学生人格特征,尤其是神经质、内外向两个维度是预测其成就动机的关键变量,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分干涉以及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度保护是预测个体人格特征的关键变量。结论 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其人格特征有显著影响,大学生人格特征对其成就动机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 成就动机;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大学生

A Study on Relationship between Personal ity,Parental Rearing Style and Achievement Motive of Col lege Students.L iu J in-hong.D ep ar tment of Education,X uchang College,X uchang461000,P.R.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 o ex plore the relat ionship betw een per sonality,parental r earing style and achievement motive of co llege students.Methods 150co lleg e students w er e inv estigat ed w ith A M S,EM BU and EP Q.Resul ts 1T he P,N,E scor es o f EPQ are significantly co rrelat ed w ith co llege student s'achievement motiv es.oT her e ar e differ ent degrees o f cor relation betw een those dimensions(P,N,E)of EPQ and parental rear ing sty le.?T here are no significantly corr elation betw een most dimensions of EM-BU and college students'achiev ement motives.?Colleg e students'personality can predict their achiev em ent motiv es.Some di-mensions of EM BU include Father's feelings,interference,denying and biased favo r of subjects;M other's feelings,over int er fer-ence and ov er pr otect ion are key v ariables to predict t he individual personality.Conclusion P arental rearing sty le obv iously affect the students'personality,achienement motive is significantly related to the per sona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A chienement mo tive;Personality;P arent al rearing sty le;College st udents

1 引 言

成就动机是一种很重要的社会动机,关于成就动机与社会化尤其是家庭教养方式的关系,麦克里兰曾进行过研究,他发现:儿童成就动机较低的文化和家庭,总是着重发展儿童的依赖性,给予儿童更多的管束和限制。麦氏和温特伯托姆认为,独立性训练有助于成就动机的发展,依赖性训练对成就动机发展不利[6]。

在个体成长过程中,父母与家庭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以一种全方位、综合的方式影响个体的发展。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特征影响的研究国内外均有一些报道。国内钱名怡等对中学生的研究表明,父母不良的教养方式如严厉惩罚、拒绝否认、过度干涉与保护可能是子女不良人格特征形成的重要因素[1,2]。大学生的成就动机是个人取向和哪种人格特质的人成就动机的可能性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如果“父母教养方式对成就动机发展的影响可到青年期”[3]成立的话,对处于青年后期的大学生会不会有明显的影响?对此,本文将对当前大学生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做一探讨,以期了解具体哪种教养方式会对大学生成就动机、人格发展有影响。

[3]王艳军.岳博士系列访谈(一)人格完善新概念:你压弹得起吗?校

园心理,2005,(10):12-17

[4]Connor KM,Davidson JRT.Development of a new resilience scale:

T 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Depression an d Anxiety,2003,18:76-82

[5]于肖楠,张建新.韧性(resilience)—在压力下复原和成长的心理机

制.心理科学进展,2005,13(5):658-665

[6]Xiaonan Yu,Jianxin Zh ang.Factor analysis an d psychometric evalu-

ation of the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w ith ch i-nese people.Social behavior and Personality,2007,35(1):19-30 [7]American Psychology Associati on Help Center.T he road to re-

silience:W hat is resilience?http://ww https://www.doczj.com/doc/bb332669.html,/fea-turedtopics/feature.php?id=6&ch=2,2004[8]Richardson GE.T he metatheory of resilience and resilien cy.Journal

of Clinical Ps ychology,2002,58(3):307-321

[9]Wiebe DJ.Hardiness and stress moderation:A test of proposed

mech anism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1, 60:89-99

[10]Hannah T E.Correlates of psych ological hardiness in canadian ado-

lescents.T he 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2001,4:339-344 [11]林之锐,胡瑜.中小学教师健康坚韧性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心理科

学,2005,28(4):969-971

[12]Wern er EE.Children of the Garden Island.Scientific American,

1989,260:4,106-111

(收稿时间:2007-08-11)

1 中国.河南省许昌学院教育科学系 461000 E-mail:xuelichuandai@https://www.doczj.com/doc/bb332669.html,

2 对象与方法

2.1 对象 从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两所高校随机抽取本科大学生150人。排除37位被试的无效问卷后,保留113位被试的有效问卷,这些被试中西北工业大学有56人,陕西师范大学有57人;男生42人,女生71人;独生子16人,非独生子97人。

2.2 方法

2.2.1 成就动机量表 该量表(简称A M S)由Gjesme和N yg ard编制,经由上海师范大学叶仁敏修订。量表共30题,分为两部分,每部分15题,分别测定追求成功的动机(M s)和避免失败的动机(M af)[4]。量表采用4点记分,与自己情况完全相符的记4分,完全不符的记1分。成就动机得分由M s得分减去M af得分构成,得分越高表明成就动机越强。该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77(P<0.01),效度为0.58(P<0.01)。2.2.2 艾森克人格问卷 该问卷(简称EPQ)是由英国伦敦大学心理系和精神病研究所艾森克教授编制,由湖南大学龚耀先修订中国成人问卷。问卷有88项分别为E、L、N、P4个量表。其中E(内外向)、N(神经质)、P(精神质)分别代表艾森克人格理论的3个人格维度,L是后加的1个分量表,用于测量被试的掩饰性或社会幼稚水平,也代表一种稳定的人格功能[2]。

2.2.3 父母教养方式问卷 采用1980年由瑞典U mea大学的C.Per ris等人编制,我国岳冬梅等人翻译修订的中文版,评价父母的教养态度和行为。问卷有66个项目,包括父亲教养方式的6个分量表(共58个题目),分别为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以F1表示)、父亲惩罚严厉(以F2表示)、父亲过分干涉(以F3表示)、父亲偏爱(以F4表示)、父亲拒绝否认(以F5表示)、父亲过度保护(以F6表示);母亲教养方式的5个分量表(共57个题目),分别为母亲情感温暖与理解(以M1表示)、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以M2表示)、母亲拒绝否认(以M3表示)、母亲惩罚严厉(以M4表示)、母亲偏爱(以M5表示)[7]。

2.2.4 程序 先后对西北工业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的两批被试进行团体施测,前后间隔时间3~5天,且同时进行3个问卷和量表的测试。数据采用SPSS12.0统计软件处理。

3 结 果

3.1 相关性统计

3.1.1 大学生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性统计 见表1。

表1艾森克人格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统计结果

F1F2F3F4F5F6M1M2M3M4M5 P-0.22*0.30**0.19*0.040.35*-0.06-0.150.25**0.0420.26**0.20* E0.31**0.090.050.14-0.070.110.30**0.060.08-1.280.11 N-0.22*0.130.150.030.22*0.06-0.150.19*-0.150.140.13 L0.18-0.050.09-0.15-0.020.130.180.00-0.09-0.16-0.14

艾里克森人格各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得分的统计相关结果如表1所示。从表中可以看到神经质与父亲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以及母亲惩罚严厉、偏爱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负相关。内外向与父母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的正相关。神经质与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渡保护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父亲情感温暖与理解呈显著的负相关。掩饰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各维度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

3.1.2 成就动机与人格的相关统计 见表2。

表2结果显示,追求成功的动机与N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避免失败的动机与P、N两个维度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E维度则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成就动机与E维度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而与N维度存在显著的负相关。M s、M af、M均与L维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大学生成就动机与

 表2艾里克森人格维度的相关分析

项目P E N L

M s0.1540.173-0.195*0.045

M af0.188*-0.309*0.521**0.032

M0.0190.316**-0.455**0.045 3.1.3 成就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二者间的相关统计分析 见表3。

由表3知M s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各维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M af与父亲的过分干涉、拒绝否认以及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呈显著的正相关。M只与母亲的拒绝否认呈显著的正相关,而与教养方式的其他各维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

表3大学生成就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的相关统计结果

F1F2F3F4F5F6M1M2M3M4M5

10.080.150.06-0.070.120.040.080.100.180.140.05

2-0.160.120.20*0.050.31*0.10-0.110.19*-0.150.160.17

30.160.01-0.10-0.05-0.15-0.050.13-0.070.20*0.010.08 注:1=M s(追求成功的动机),2=M af(避免失败的动机),3=M(成就动机)。

3.2 大学生人格、父母教养方式、成就动机间的多元回归3.2.1 大学生人格及其父母教养方式对成就动机的多元回归分析 见表4。采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的方法对不同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教养方式对其成就动机的预测作用进行分析。统计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各维度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预测作用甚小,所以在此分别列出人格对成就动机的多元回归分析

及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的回归分析。

 表4 大学生人格预测其成就动机之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变项相关系数R决定系数R2标准系数t

N0.4550.207-0.394-4.481

E0.4890.2390.188 2.131

如表4所示,人格中有两维度进入回归方程,复相关系数为0.489,其联合解释变异量为23.9%。进入方程的两个变量中,神经质维度的预测力优于E内外向维度,其解释量为20. 7%。建立标准回归方程为:M=-0.394*N+0.188*E(1)。

同样的对M的两部分M s与M af分别进行人格维度的多元回归得到回归方程为:M s=-0.238*N+0.205*P(2), M af=0.521*N(3)。

方程(1)、(2)中首先进入的都是N。对于M af来说,N的解释变异量为27.2%。

3.2.2 父母教养方式与人格维度间的多元回归分析 见表5。

大学生人格与

 表5父母教养方式关系的多元回归分析

项目系数(st)R R2t P F50.2800.3620.131 2.737

M20.2090.4100.168 2.046

E M10.4530.4530.205 4.946

N F1-0.3700.3760.141-3.955

F30.4200.1760.176 1.996

如表5所示,以人格各维度作为因变量,父母教养方式作为自变量做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入倔强性回归方程的因素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过度保护,进入内外向回归方程的是母亲情感温暖理解,进入神经质回归方程的有父亲情感温暖理解、父亲过分干涉。P、E、N3个维度中,以M1对E 维度的预测量为最大:20.5%。

4 讨 论

从表1结果中,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对子女的F4(偏爱)、F6(过度保护),母亲对子女的拒绝否认M3(拒绝否认)与人格各维度均未表现出明显的相关,而父母的其他教养方式与人格的P、E、N3个维度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相关。这与北京钱氏研究“L维度与教养方式无关”一致,与李国华 李艳祥等人的研究结果[1]“人格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不尽相同。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更清楚地显示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具体地来讲父母经常采用理解、给予情感温暖的教养方式有利于子女发展成为外向、活泼、情绪稳定等的个性特征;父亲经常性地拒绝否认子女的一些合理性要求,母亲经常性地过分干涉子女的生活与学习且遇事又过度保护子女的话,易使子女形成缺乏同情心、残暴、执拗和反社会倾向的个性特征;父亲如果过分干涉子女的生活、学习的话易使个体的情绪不稳定化,使子女产生对成人的依赖、对他人的不安全感和对他物不确定性的恐惧感,如果这种负性情绪固化,将发展为不良的人格特质。我们还可以看出,父亲的过分干涉比母亲的过分干涉对子女的情绪发展倾向负性作用更大。

表2和表4的结果表明,人格特征对成就动机的影响十分明显,特别是神经质维度(N)与内外向维度(E)。发展个体良好的个性特征:情绪具备一定的稳定性、不狂躁、活泼、热情、易于接受新事物、自信,有利于个体导向高的成就动机水平,选择具有挑战性的任务,避免个体畏缩不前、无所成就行为。

表3以及以后的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父母教养方式对成就动机的直接影响不太明显。其中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母亲过分干涉是影响成就动机的重要因素。成就动机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动机,其影响因素很多。家庭因素很重要,但随着个体社会化的发展,接受信息量的增多,其他因素:学校教育、社会宣传、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会增加,还有可能父母教养方式的影响作用在大学生身上已体现为人格特征的影响。根据美国心理学家西蒙兹(P.M.Symonds)所说的,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基本上可用两个独立的维度来表示:一是接受拒绝,一是支配服从[2]。如果一个家庭的教养模式是拒绝支配型的,在这样的家庭长大的个体往往表现出比较顺从、腼腆、被动、缺乏自信、情绪不稳定、冷漠而这些表现一旦成为一种固有的心理模式即人格特征,将会影响其所有的行为,包括成就行为。这种人与在接受民主的家庭长大的孩子相比,在取得成就性上往往过多地担心失败,避免失败的动机远远大于追求成功的动机,这样他们在任务选择上,就不会选择具有挑战性的目标,结果必定会阻碍其成就潜能的发挥。

激发个体的成就动机有许多方式,有成就归因训练、挫折教育等等。但通过调整父母教养方式,从小塑造孩子良好的人格,培养其灵活多变的适应力,以及取得成功的自信心,将会大大促进孩子成年后成就动机水平的提升。具体的做法可以有1父亲多给孩子一定的情感理解,这对于孩子的情绪发展极为重要,而过分干涉则会使其情感冷漠,情绪不稳定进而降低其成就动机的水平。母亲给予的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子女情感的自由表达,经验的开放,思想的灵活,从一个侧面推动其成就动机的提高。o父母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以及拒绝否认易使子女对父母过分依赖,对于适应环境形成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特征。建议父母对孩子的请求给予适当的满足,即使孩子的愿望看起来很幼稚。培养孩子独立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需要孩子自己做出抉择的问题上,不要横加干涉,要让孩子自己拿主意,父母只提供建议和一定的信息。

5 参考文献

[1]李国华,李艳祥,等.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人格特征、自尊的相关研

究.中国民康医学杂志,2003,5(4):196-198

[2]徐琴美,陈伟伟,施剑飞,等.神经症患者的人格与父母教养方式的

关系.应用心理学,1998,4(1):44-48

[3]张林,黎兵,刘永兴.关于成就动机的研究综述.内蒙古民族大学学

报,2003,29(3):77-81

[4]陈俊,张积家.中学生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的研究.心理科学,

2003,26(1):107-110

[5]李绪,钱名怡.青少年归因方式在教养方式与抑郁情绪间的中介作

用.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5):327-330

[6]张兴贵.不同文化背景中大学生成就动机取向特点的研究.心理科

学,1998,21(5):470-472

[7]刘建榕,刘金华.初中生心理健康与气质、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心

理科学,2000,23(6):659-764

(收稿时间:2007-08-16)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

EMBU(EgnaMinnenavBarndomsUppfostran-own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in childhood) 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 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EMBU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同时也为探讨心理疾病的病因学提供了一条途径,也可以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从而使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目前,EMBU已在23个国家用于抑郁症、恐怖症、人格障碍等各类患者及正常人群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EMBU共有81个条目和2个附加条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性行为。对上述15个分量表进行主因素分析,抽取了以下四个主因素:因子Ⅰ:拒绝;因子Ⅱ:情感温暖;因子Ⅲ:过分保护;因子Ⅳ:偏爱。 EMBU现已被译为中文并做了初步修订,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津萼等的研究表明,EMBU在国内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认为EMBU适用于我国群体。(详细资料请参阅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 vol7, p57-59。) EMBU可进行单人测验,也可以进行集体测验。由于EMBU是让被试通过回忆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所以,它适用于任何一个为人子女的人,其范围十分广泛,应用于什么样的群体主要取决于施测者的研究目的。但由于年龄过小可能对父母的评价缺乏客观性,而年龄

过大回忆起来又缺乏准确性,所以,对于年龄过大或过小的被试,对结果的解释要慎重。 注1:父、母亲量表各因子所含条目如下: 因子I -- 情感温暖、理解 父亲:2,4,6,7,9,15,20,25,29,30,31,32,33,37,42,54,60,61,66 母亲:2,4,6,7,9,15,25,29,30,31,32,33,37,42,44,54,60,61,63 因子II -- 惩罚、严厉 父亲:5,13,17,18,43,49,51,52,53,55,58,62 母亲: 13,17,43,51,52,53,55,58,62 因子III -- 过分干涉 父亲:1,10,11,14,27,36,48,5,56,57 母亲: 1,11,12,14,16,19,24,27,35,36,41,48,50,56,57,59,因子IV -- 偏爱 父亲:3,8,22,64,65 母亲:,3,8,22,64,65 因子V -- 拒绝、否认 父亲:21,23,28,34,35,45 母亲:,23,26,28,34,38,39,45,47, 因子VI -- 过度保护 父亲:12,16,39,40,59, 注2: 66个条目中,父亲量表不含有19,24,26,38,41,47,54,63:母亲量表不含有5,10,18,20,21,40,49,66。为了方便,可以让受试对所有问题进行回答,但在计算分析时,可以不将以上条目计算在内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 (EMBU)

大学生人格特点与恋爱心理分析

第勰卷第6期2007年12月 审国医学俭疆学 ChineseMedicalEthics V蠢。20No,6 Dec.2007大学生人格特点与恋爱心理分析 鲍作臣1,贾洪武2 (1蛤尔滨医科大攀大庆校区,黑笼江大庆163319;2武汉大学心溅咨询中心,湖jE武汉430072) [摘要)学生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著名心理学家埃里克森的发展理论,按照人在一生中所处的特定时期经历的生理成熟和社会要求,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由一对矛盾构成,它们是一个连续体中的两极,前一个阶段没辫决姆赡褥题会穆翻以后懿一个甚至死令除羧。导致在后面戆玲段里虫琨心理发展妁危秘,发生心联障碍或孝蟹为弱题。依恋型人格,孤独溅人格和回避溅人格特征的大学生最容易产生恋爱心理障碍。只有针对憾的解决问题,才能取得他们的信任。 【关键词】走学囊;发展玲段;人格特点与意爱心理 (中豳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8565(2007)06—0122~02 大学时代是人生发展的重要孵期。著名心理学家埃毽克森的发袋淫论,按照入在一生审掰笼酶特定时期经历豹生理成熟和社会要求,将人的一生分为八个阶段。 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0—1岁)。这一阶段婴儿的主要任务燕发展对秘雾戆信任感,信任的含义楚感到缝人蹩可靠的、可以依赖的。照顾婴』b的入如果不熊满足婴』乙的需要或对婴儿经常采取不一致的态度,婴儿就会认为世界是危险的,他人不值得依赖。 第二阶段:鑫主纷凌薄羞俊癸疑≤1~3岁)。蘧着生遴酶成熟,J乙童有了控制自己行为的愿望和能力,希望自主行动,学会照顾自己。当儿童认为自融在他人眼巾不是一个好孩子时就会产生羞怯感,墨他们认为自己受制予入时,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 第三阶段: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3~6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精力旺盛,常常试着做一些超出自己能力的事,他们的目标或行为誊;爨父母酶要求发生跨突,令JL童感翻凌疚。 第阏阶段:勤奁进取对岛贬自卑(6~11岁)。这一时期正值小学教育阶段,是自我发展的最关键时期。儿童在求学的过程巾,必须学会适应学校的生活,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在学习翻各顼活动巾达蓟一定麓标准。JL塞只有蘩奁学习,努力进取,才能学会他应当掌握的知识和社会技能,体验到成功感。如果儿童在学习和交往中屡遭失败,就会产生自卑感。JL童在攀校当中所经历的成功鞠失效酶体验,对其人格成长巽有重要影响。如浆J乙童体验列酶成功多予失败,绝赣会养成勤奋进取的性格,会勇敢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如果儿童体验到的是失败多于成功,甚至都是失败没有成功,他就会形戏自卑懿牲揍,对薪的学习{壬务产生鼹撰感,霹熊会西避现实,对今后人格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 第嘏阶段: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20岁)。青少年逐渐蘧临职煦选择、交友、承担社会赍任等问题。融于他们不能肯定鑫己楚仟么样懿人,于是产生了“我是谁”盼疑麓。褒鼹自我的探索过程中,如果能将自己在各方面将要承担的角色同一起来,就会顺利地度过青春期,否则就会感到迷惘、痛潜。 第六阶段:友爱亲密对孤独筑离(20—40岁)。这个阶段的主要经务是与他人建立亲密的感情关系,体验友谊和爱情。如果无法建立这种亲密的感情关系,就会感到孤独。 第七阶段:精力充沛对颓废迟滞(40~65岁)。这个阶段酶主要僚务是热心承糖挂会责经,关,玉家庭,葵弯磊{弋。不愿或=ji三力承担这转责任的入会变得颓废迟滞或以自我为中心。 第八阶段:完美元缺对悲观绝望(65岁黻怎)。在这个除段,回首往事,觉得一生充实、有意义会产生完善感,对往事感到悔恨会产生悲观的情绪。 每一个发矮跨段都巍一对矛盾构成,它键是一个连续终审的两极,前一个阶段没寄解决好的阏题会带蓟以后的一个甚至几个阶段。导致在后面的阶段里出现心理发媵的危机,发生心理障碍戏者行为问题。 大学生酶年龄雕努大多数处于第六个陵段,奄就是友爱亲密对孤独疏离,我们在工作中也发现大学生因为寝室,同学关系,和恋爱关系前来咨询的人非常多。关于人际关系和情感原毽来咨询的学生中大约有20%是因为没有恋爱对象,感觉在同学孛鸯驻大的压力,这样酶久黻舅生屠多。舅有大终40%的人是因为在恋爱中,亲密关系和性行为之间的矛盾冲突造成的困惑。其余的人多数是因为失恋等原因前来寻求咨询戆。 经过对这题来咨询大学生的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些共性的特点,就是第一阶段:信任对不信任,第二阶段: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第三阶段: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发展任务没有处毽静懿学生,会在恋爱的避覆孛表褒潞来具终的交往特点翻模式。具体的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人格类型。 1依恋型人格 依恋型人格是源于』L童对被遗弃盼恐惧,主要缀因是因为母亲对J乙童的依恋需求反应不稳定。有时候能满足孩子,有时候不能满足孩子,孩子就不能建立稳定的安全感,这时候他就会形成一个观念“只糍不断的哭闹才能得到食物和呵护。”所羧一方甏戆极力怒芬|起母亲的注意,另一方霆又为塞己受到的冷落而感到愤怒。于是在情感上痛苦稀愉快,满足与愤怒等情绪交织在一起。形成爱恨交织的情感模型,时刻生活在对失去的恐惧之中。在大学时代恋爱阶段,就会表现为矛盾酶心瑾,感觉恋爱憋对象在自己嚣要酶时候总是不在,一胆开始恋爱就希望时刻都在一起,一起上课,吃饭,休息,甚至同居。因为害怕恋人离汗自己,就裘现出强烈的占有欲。以奎予在对方《能离开鑫懑,或者提躐结束恋爱关系时,敦低南蠢的自尊讨好对方,一褥的检讨鑫融,表示悔过,郎使错误并不在自己这一方。当这嫂方法都不能奏效的时候,会伤心的哭泣哀求,甚至自残以鬻自杀。 掰羧在遴鞠有藏恋型人格鳇学生诲诲恋爱润题酶霹侯,  万方数据万方数据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 认真观看完一部影视作品以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观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为了让您不再为写观后感头疼,以下是帮大家整理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1 一直喜欢着于丹的书与讲座,这周学校要求观看于丹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讲座,自然很是乐意。 长长的讲座中,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还是一个小寓言。 用同样一锅沸腾的水,用同样的时间去煮一个鸡蛋,一个萝卜,一把茶叶。当鸡蛋再取出来的时候,蛋清蛋黄都变硬了;当萝卜取出来时,变成了一滩软绵绵的萝卜泥;而茶叶却舒展开了,变得饱满充实,它使一锅无味的水变成了香气扑鼻的茶水。这正是三种人融入社会后的态度。沸腾的水是社会,鸡蛋。萝卜。茶叶是三种融入社会后的态度。第一种人在社会中熬得心如铁石,忿世嫉俗;第二种人在社会中心软了,人很善良,但是失去了自己的原则;而第三种人完全融入了社会,他在社会中展现了自己,用自身的能力改变了环境。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生活小常识,当延伸了意义后,令我深思。社会,沸水。态度,茶叶。人的一生离不开社会,只有和社会融为一体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创造美好的人生。融入社会,看似简单的几个字,

却又有谁能完全做到?这是一种展现自己的同时,影响周边环境的高难度境界。难!但是这值得去奋斗,达到了这种境界,是一种别样的成长,不同寻常的成功。我想,要成为茶叶,恐怕最重要的是对社会的认识。社会需要我们去真正的认识理解,社会是供我们展示自己的平台,是供我们锻炼自我的地方。不能像第一二种人,没有自己的认识,轻易被社会而改变。当正确的面对了社会,此时的社会就是一个助我们攀上巅峰的阶梯。 如今的我仍是学子,未涉足真正的社会。但实际上班级正是一个小的社会。如何做好茶叶?我想,作为班长,要想成为好的茶叶,就是和同学、老师处理好关系,在学习上展现自己,和同学将我们班变为真正的集体,将我们这个小集体,又融入更大的集体——学校。 社会如沸水,态度决定成败。我,决心做片茶叶!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观后感2 周六我观看了于丹老师的讲座,她结合《论语》和中国古代先贤的教育主张,博古论今,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看完之后,引发了我对于家长、学校与孩子之间的教育、人格、沟通、学习、健康成长问题的诸多思考和感触。 一、于丹主张教育的根本是快乐的学习,是自我潜力的开发。 面对中国应试教育的弊端,每个家长都深有体会。在学校教育阶段,所有能让孩子增长见识,锻炼操作能力、强健体魄的课程,譬如音乐、美术、手工、体育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这就是于丹所谓的工艺教育的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家长都重视孩子的学习,从来不让孩

(完整word版)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高迪 摘要: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如何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历来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健全人格是一个人建功立业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立身之本,是一个人自我价值的助推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大批人格健全的大学生的参与和努力。加强大学生人格教育,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是大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程。 关键词:大学生人格健全人格 一、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意义 人格是灵魂的骨架,健全的人格能给我们一个正直、清澈的灵魂,带给我们美好的生活体验和幸福的心灵,引导我们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它是一个人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人格是大学生的内涵、素养和精神气质。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指其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能够积极地开放自我,正确地认识自己,坦率地接受自己;对待他人具有开阔心胸,能善解人意,宽容他人,尊重自己也尊重他人,对不同的人际交往对象表现出合适的态度;面对人生能不断自我发展、自我塑造与自我完善.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在团队中能够充分发挥团结、合作和自我创造能力。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意义体现在两方面。(1)大学生健全的人格是个人发展的需要,大学阶段是人格完善定性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如果在这一阶段不断完善自己人格,将自己心理水平和道德素质提高,与人相处融洽,具有良好的展现自我,发展自我的能力和创造力,更好地适应社会,那么大学生将以一种愉快的心态享受生活。(2)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人格魅力,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一个国家拥有更多高素质的人才,才能更好发展、进步,才能在世界竞争中掌握竞争主动权。因此大学生在大学期间,除了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外,还必须培养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全的人格素质,以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知识经济的挑战。目前大学生由于学习、就业、社会、家庭造成的压力,在人格上出现失衡现象,表现为情绪不稳定,容易暴躁,自我意识强烈,自私、自大,信心不足,依赖性强,交往能力差,孤独,自卑。因此,学校要提供条件和时间、空间,努力完善大学生的人格,坚信种下行为,收获习惯;种下习惯,收获性格;种下性格,收获命运。因此,高校应充分重视大学生完美人格的塑造。 二、大学生常见的人格发展不足分析 大学时代既是学习掌握知识的黄金时代,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大学生人格发展中普遍存在的人格发展不足主要有以下七方面: 1、无聊。无聊心理的主要特点是空虚、幻想、被动,感觉不到自我的存在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其核心在于没有确立合适的人生目标。空虚是因为没有目标或目标太低,人一旦失去目标的牵引,生活就没有动力;缺乏对生命意义的深刻认识,就会出现茫茫然混日子的现象,对生命意义的否定发展到极端是对生命的否定;幻想是由于目标定位不准确或者目标太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父母教养方式对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影响 数理学院学科教学(数学) 杨凯142502487 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与子女的接触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时间长内容广范围大。本文不仅探讨不同父母教养的类型更着重探讨对青少年的性格影响,借此以希望父母可以重视教养方式对青少年的性格的影响,采取科学的教养方式培养健康的青少年性格。 一、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 当代有关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主要来源于美国著名的女心理学家鲍姆林特(D.Baumrind,1967)对儿童及其家庭的研究。她对父母教养方式的界定建立在其对家庭社会化实践研究的类型学方法基础之上。主要教养行为因素(如温暖、参与、成熟要求和监督等)配置的差异与程度差异,形成不同教养方式,导致青少年对父母影响的不同反应。她将父母教养方式划分为权威型(authoritative style)、专制型(authori-tarian style)和宽容型(permissive style)三种类型。⑴ 二、关于父母教养方式的探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我国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发生率逐年上升,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研 究日益受到关注。因此,国内的研究者开始把父母教养方式作为一个重要影响因子引入到这项研究中来。国内的学者对父母教养方式72对子女心理诸方面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研究。研究表明:父母的教养方式在儿童青少年的学校社会适应及学业成绩、归因方式等方面均有着重要的影响,儿童青少年的人格偏离、高焦虑和神经质等方的特点与父母教养方式呈显著相关。[2]钱铭怡、肖广兰(1998)通过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自我效能、自尊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发现,父母养育方式,尤其是不良的方式对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影响。自我效能和自尊可能是父母养育方式影响子女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中介因素。当父母对子女给予更多关心、温暖与理解时,有助于子女形成较高水平的自尊及具有较高自我效能感,而这有助于更好地调整自己的行为和心境,减少面对困难挫折时的躯体化倾向、神经症性及精神病性反应等。反之,负性的养育方式则不利于个体自尊自我效能感的形成。⑶ 亲子关系是一个极具时代特点的问题。当今我国处于社会变革时期,社会生活、生产方式与分配方式的变化、独生子女的增多所导致的家庭结构及其互动方式的变化等等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作为社会基本单位的家庭,并对传统的家庭观念、亲子观念及亲子之间互动方式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从而使近年来家庭中的亲子关系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也涌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青少年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子女仇杀父母等恶性冲突事件时常见诸各类媒体。这昭示我们,子女与父母的关系或冲突已成为我国社会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因此,广大家长和子女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倡导健康、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念,无论对子女的健康成长还是对社会的稳定都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父母的支持、陪伴与引导会帮助和谐型青少年确认与父母之间的依恋关系,更利于其社会 化!对于和谐型和情绪型青少年而言,父母给予自主空间意味着父母的授权,正说明了父母的信任与自己的独立,这有助于他们积极适应而对于退缩型青少年而言,他们则需要父母对自己 的生活有更多了解,当他们感受到了父母关注的目光时,便能相信在需要时可以获得及时的支持,从而更有勇气面对生活中的挑战,获得积极社会适应当退缩型青少年知觉到父母对自己的去处活动和朋友很少知晓时,可能将父母的自主准予解释为忽视自己的存在"或没有很好地承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观后感】中小学生人格教育2018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的观后感】中小学生人格教育2018 观后感 早上7:15,公共频道播出了于丹老师讲述的《中小学生人格教育》,准时坐在电视机前进行收看,感悟很多。 “真正爱孩子的老师和父母,不是教孩子怎样去躲避挫折,而是教会孩子在面对挫折时,怎样去修复生命。”这段话出自于于丹老师,简洁有力的表明了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要性。而我们学生应该做的,就是要孝敬父母,用节目中的话来说,孝敬就是给父母一个好脸色看。 在学习方面,首先我们要有兴趣。照样还是用孔子的一句话:“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生命乐在其中,在学习一种知识的同时才能完成自己的开发。要知道成绩不能代表一切,孩子应该因材施教,对孩子要进行多元化教育,充分发挥孩子自己的潜能,如果孩子都变成了一种模式,那学习岂不是太单调了。写到这,我不禁想起了中国式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不知道老师在听完讲的这些以后,会不会改变教育方式,换换教育方法。 此外,于丹老师还通过讲一些小故事来阐述道理。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一对兄弟俩,两人乘船一起到一个大城市卖瓷砖。结果在路上,因为一场大风暴,瓷砖全都被摔成了碎片。哥哥当即就哭得稀里哗啦,而弟弟则很冷静。去那个大城市考察一番后,发现那个城市里有很多地方在装修。于是,弟弟把瓷器碎片都彻底砸碎,变成一船的马赛克,卖了出去,结果赚了大钱。于丹老师的四岁的女儿都懂得哭是无能的表现,那我们为何还要在挫折面前只会

哭呢?要是一遇到挫折就随之堕落,那是绝对不行的。 又返回到刚开始的地方去,于丹老师更关心的那个问题“今天的孩子快乐吗?”“一个孩子在很小的时候,能不能拥有快乐的生命,可能比他掌握多少知识更重要。什么是一种生命快乐呢?”显然,不是上很多很多的兴趣班,有很多很多的辅导课,有好多好多的课外题。这些课程,已经在无形之中给我们学生的心理上增添了重大的压力。所以才会出现,孩子们“不懂得珍惜生命”之说。 那么,最后总结一下。于丹老师此次的讲座,主要分为四项内容:第一:父母应怎样正确认识孩子,如何拟定正确合理的人生目标。第二: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如何让正确引导教育。第三:怎样教育孩子理解父母,尊敬老师,懂得感恩。第四:培养孩子抵抗挫折能力的重要意义。 总之,此讲座值得一看! 感谢您的阅读!

大学生人格教育

学校教育不仅是文化的传递,更是人格的塑造。德育是做人的工作,而人是有理性的,也是有感情的,感情决定着思考的方向,理性决定着思考的结果,只有以情感人,才能以理服人。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应该始终体现爱的元素,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情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 (一)大力加强、提高学生个人修养水平 1、高校从学生一入校就开展入学教育和思想品德课程。通过军训、报告、座谈、专题课程等活动,对大学生讲解大学与中学的不同、可能遇到的困难、出现问题,让学生有个思想准备。带学生熟悉校园环境,多组织有益、健康的集体活动,让同学在活动中增加了解、增进友谊,尽快适应新环境。同时,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并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大学生必须树立强烈的使命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把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统一起来,将完善小我与完善大我结合起来,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3.注重培养团队精神。学校先后建立了促进学生相互合作的机制,如在课堂教学中要求积极运用讨论式、启发式教学方法,增强师生交流与合作;组织校内外有益的教学和校园文化集体活动,促进学生互帮互助,增进团结;鼓励学生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促进养成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4.增强责任和诚信意识。学校通过多种渠道教育学生树立社会责任感和诚信意识,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自觉维护社会整体利益。同时,逐步增强对他人的责任和诚信意识,包括考试诚信,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尊重,对他人利益的自觉维护,对不道德、不公正、欺诈行为的自觉举报、排斥等。 (二)积极加强学生实践锻炼,培养其综合素质 1.加强文化教育。大学生应具备的素质中,思想道德素质是根本,文化素质是基础。学校通过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等环节,把文化升华为学生人格心理品质的一部分。 2.把健全人格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学校充分挖掘课堂教学中人格教育的内容,利用多种教学形式和高超的讲授艺术,准确地把握学生的求知焦点,把科学性、艺术性、知识性、超前性有机、有效地结合起来,激发学习兴趣,启发新思路,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创新意识,促使学生转变观念,增强信心,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

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第二章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 【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认识培养健康人格对人生的意义;掌握塑造健全人格的方法途径。 【教学重点】 大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 【教学时数】2学时 【教学内容】 一、大学生的人格特点 1、人格的定义 一提及“人格”,我们可能会想起日常生活中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人人格太差;那位人格高尚”“他出卖了自己的人格”、、、这些包含了人格的多重含义,有道德意义上的,有文学意义上的,也有社会学意义上的,那么心理学意义上的“人格”的含义是什么呢? “人格”一词,源于古希腊语“persona”,原意是指戏剧中演员戴的面具,就像我国戏曲中的脸谱,它代表了各种人物的性格特点。综合各心理学家的观点,可以将人格界定为:“它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该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具有独特性、相对稳定性、统合性(多种成分构成有机整体,内在一致性,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功能性(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命运,甚至影响到个人成败) 举例说明。 2、当代大学生人格发展的基本特点——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 埃里克森是美国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格发展学说既考虑到生物因素的作用,同时更强调文化和社会因素的作用:认为现代人的一切心理上的变态都是人的本性需要和社会需要不相适应乃至失调所致;人在克服心理与社会的矛盾和危机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体的心理社会经验;从本质上讲,社会环境决定了与任何特定阶段相联系的危机能否获得积极的解决。由此,埃里克森将人生发展的八个阶段称为心理社会发展阶段。埃里克森人格发展八个阶段的发展任务和所形成的良好的人格品质分别是: ①婴儿前期(0-2岁):任务--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良好的人格特征-希望的品质。 ②婴儿后期(2-4岁):任务是获得自主感,克服羞怯感;--意志---。 ③幼儿期(4-7岁):任务--主动感,--内疚感;--目标---。 ④童年期(7-12岁):任务--勤奋感,--自卑感;--能力---。 ⑤青年期(12-18岁):任务――形成角色同一性,防止角色混乱:-诚实-。 ⑥成年早期(18-25岁):任务――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体验着爱情的实现。 ⑦成年中期(25-50岁):任务--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怀---。

浅谈学生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

浅谈学生人格发展与学校教育 学生的人格发展问题是当今教育所面临的严峻问题之一。学生如果出现人格障碍,小而言之,对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不利;大而言之,会引发诸多的社会问题,甚至造成社会悲剧。 对学生的教育,不外乎两个方面:做人和学习。而做人应该是第一位的,德智体美劳五个方面以德为先,德实际上就是对学生人格的培养。如果没有其良好的品德,高智商和强健的体魄往往会成为犯罪的帮凶,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远远高于一般的犯罪。例如,近几年来的以网络犯罪为代表的高智商犯罪案件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其犯罪人员大多具有大学以上学历。所以说,人格教育对学生来说其意义是何等的重要,我曾听到有几位老人在闲谈时,谈到教育子女时说:“我们对子女要求并不高,不求对社会有多大贡献,只要不危害社会就行。”其实,这就是对人格重要性最简单、最朴实的看法。 人格教育实际上就是对人的心灵改造和品格塑造的教育,对学生的人格教育首先就是促进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重视对学生人格健康的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一项特殊而急迫的任务。现代社会是一个高速发展的社会,而国际间的竞争主要突出在国民素质的竞争,其本质上是要求学校的教育,培养现代的人才,不仅仅局限于知识能力还具有更高的要求,那就是要具有更高的人格素养,即“授业的本质是通过其学历的形成过程去积极谋求人格的形成”。只有具有高素质的人格的人才,在未来社会发展和竞争中才会有稳固的基础,才会立于不败之地。2008年的“5?12”大地震震垮了房屋,震碎了人们的心灵,但在电视画面上有一显著的镜头,有一学校的校训:“人情、人性、人格、人才”始终屹立着。这充分地说明必须先塑造人格,在人格塑造的基础上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人才。 从当今社会发生的诸多学生问题中我发现,学生人格障碍的形成有多方面深层次的原因: 1.家庭教育不当,对学生人格的养成有一定影响。当今社会,对经济利益的追逐使得一部分家长认为只要让子女吃好、穿好就尽到了做父母的责任。我曾遇到这样一件事情,有一位学生王某上课经常迟到、不爱学习、说话也比较粗鲁,老师所布置的作业也经常不完成。有次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喜欢学习呢?”他说:“学习有什么用呢?我的父母说,你们当老师的一个月工资才一千多块钱,他挖煤炭一个月的工资都有四五千!”我当时听到这话心里很不是滋味,心想:有父母这样教育自己的孩子的吗?答案是肯定的。父母的一句话也许会改变孩子的一生。我想在这样的父母的教育下,其孩子怎么可能有一个健康完整的人格啊!其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孩子的一生。 2.社会环境中的不利因素对学生人格障碍的形成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的了惊人的成就,物质文明丰富了,但精神文明的建设却并不尽如人意。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原有的价值观人生观逐渐丢失,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颓废思潮开始在家长、老师、学生之中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一些学生接触新事物但并不知道如何去甄别,如在网上接触的并不是知识而是一些低俗的东西,颓废的文化、黄色的网站迷住了缺乏甄别能力的学生,网络游戏让不谙世事的孩子沉迷于其中而无法自拔……毕竟他们只是孩子不可能“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他们往往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看到这种现象,不禁感叹:校园多年的教育抵不上社会这个“大染缸”几天的“染色”。 3.学校教育片面地追求升学率,重智能,轻人格的培养也是一个误区。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统领着学校,升学率和高分数成了各学校的追求目标也成了考核老师的尺度。学校和老师追逐眼前的利益,忽视了对学生的人格培养。重视智育,轻视德育。德育及音体美等对学生人格塑造的课程却成了课程表上的装饰之物,大都被所谓的主课挤占殆尽。许多学生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法形成,在分数的重压之下学生的心理疾病愈发严重,考试失利者为逃避现实离家出走、甚至自杀等事件屡有发生。不良的教育方法成了学生人格健全的绊脚石。 学生人格障碍的形成有诸多因素。而学生人格发展教育则贯穿在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要以做人的教育为突破口,引导学生与社会生活不断调适,实现个人从“有机体生物人”即自

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分析

一、性格的意义与大学生性格特征的分析 (一)意义 性格是指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例如,热爱集体、学习认真、关怀同学、有崇高的理想、自信心强,这些涉及到社会意义的特征经常的、一贯的从一个人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上表现出来,而不是偶然的表现在一时或一事上,就成为这个人的性格特征。 从整个行为的表现看,人的性格不仅表现在做什么、追求什么、拒绝什么的活动动机和目的上,而且也表现在怎样做、怎样实现自己所追求的目的、怎样实现自己的愿望或理想的活动方式上。不论在什么情况下,不论处于顺境还是逆境,不论挫折与阻力有多大,这种对待现实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都会表现出来。因此,当我们对一个人的性格有明确的了解时,我们就能够预测这个人在一定的情境中做什么和怎样做。 其次,性格与其他个性品质的不同,它是由性格中具有核心意义部分形成的反映个性本质属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这种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是受一个人的思想、信念、态度或道德品质的调控而形成的。至于一个人的动作速度、情绪的强度或某种才能,都属于个性品质,但不是具有核心意义的部分。性格是具有社会评价意义、反映社会生活本质属性的部分。在人的性格中也包含一些次要的、从属的品质,如严肃与诙谐、拘谨与大方、急躁与耐心等。这些品质在性格特征的统一体中与核心品质结合起来表现在人的行为和态度上。 (二)性格特征的分析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人对现实的态度是多种多样的,但归纳起来基本上包括三个方面。 第一是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主要表现在自尊心、集体主义、热情、关怀、正直、坦率等,以及与此相反的一些性格特征,如自卑感、对人冷漠、虚伪、狡猾、缺乏同情心等。学生的生活和活动就是在集体中进行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通过在集体生活中交往建立起来的,性格特征是在集体中形成与发展的,性格差异也是在集体中表现出来的。 第二是对劳动或工作、学习方面的性格特征。这些特征表现在以什么态度对待劳动、工作与学习及其成果和产品,如学生对学习是否认真,是否喜欢劳动,有没有责任心和义务感。有的学生对自己担负的任务、作业、家务劳动、公益活动做得井井有条、整洁而有次序;有的学生消极、冷漠、懒散、马虎,完成作业草率,做事杂乱无章。 在这方面的性格特征中,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非常重要,这种精神使学生朝气蓬勃,具有追求与钻研问题的求知欲与敏感。缺乏这种精神的学生则表现出怠惰、消极、得过且过、精神萎靡。 第三表现在对自己、对自己个性态度上的特征,如谦虚谨慎与骄傲自满、自尊与自卑、自信与自馁、大方与羞怯、自我批评与自我放纵。学生如何对个人作出比较恰当的自我评价,这种性格特点是随着集体生活、教育、年龄而发展的。 2.性格的意志特征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于丹教授《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观后感 今天早上,一家人坐在一起观看了于丹老师关于《中小学生人格教育与学习能力》的讲座,于丹教授的讲座有理论阐述、有故事启迪,让我对孩子在教育、人格、学习、健康成长等问题上感触颇多,讲座的时间虽然不长,但讲座内容博古论今,旁征博引,指出目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听后受益匪浅,现将观后感想总结如下。 一、感恩教育于丹老师在讲座中强调孩子要学会感恩。 当今中国飞速发展,物质生活飞速提高,几乎所有的家庭对子女的呵护都是无所不及的。 这样一来, 子女会认为给予是本份, 不给是亏欠,一切都是应得的。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 我原来的心理真的是希望倾尽所有的使孩子快乐、满足,尽我所能的给予他一切。看了讲座之后,我不禁懵然,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将来长大之后,他是用什么样的心态来面对这个世界呢?而这种心理世界又会在他未来的人生道路上形成怎样的人生观念和人生态度呢? 于丹教授的讲座让我明白了给予孩子物质基础的同时,要让他要学

会感恩,要懂得分享。让孩子在爱与被爱的感知中成长,给孩 子一颗坚强而柔软的内心。 二、兴趣教育进入小学,周围的同学都报了许多辅导班, 给孩子报什么样的辅导班也成为家长群里议论最多的话题, 许多家长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在班级里成为同学眼中的佼佼者, 为孩子报名参加两种甚至三种辅导班来提高孩子的课外技能, 殊不知, 这样不但没给孩子带来相应的课外知识, 反而给孩 子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因为家长只根据自己的意愿去给孩子报班, 而忽略了孩子 内心的真实感受。 针对这种情况, 我们做家长的首先应该充分了解孩子的兴 趣爱好, 再结合孩子的意愿, 选择一个适合孩子的辅导班,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学习能力和学习效率,还可以增加孩子的 幸福感和安全感,能够让孩子健康快乐的成长,让兴趣班真正成为孩子的兴趣所在之地。 三、安全教育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社会关系错综复杂, 社会老龄化不断加重,很多家庭是“六一家庭“即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爸爸、妈妈围绕着一个孩子,孩子成了每个家庭的中心, 家长无微不至地关心使孩子成了温室里的花朵, 缺乏良好的意志品质以及勇敢精神, 特别是在自我保护、生 存自救等方面显得尤其薄弱。为了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和生命

大学生人格教育引导策略.docx

大学生人格教育引导策略 一、当前高职大学生的人格问题 首先,一部分高职大学生缺少正确价值观。在西方思想浪潮和网络文化的冲击下,某些错误的价值观念融入到部分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高职学生造成了巨大影响,使他们价值取向变得愈发扭曲。这些高职学生开始变得迷茫,无法分辨善良、正义,过分满足于现状,甚至还有少数学生因缺少道德素养,做出了一系列的违背道德、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其次,高职大学生缺少诚信意识。在当代社会中,诚信危机愈发严重,高职学生大多数都缺乏诚信意识,出现了各种失信行为,比如考试作弊、学位证书造假等。并且,社会中各种欺诈现象、不讲诚信等现象,都严重侵蚀着广大高职学生的人格素养。最后,部分高职大学生缺少社会责任感。高职学生通常在道德认知选择过程中自我倾向过于严重,致使他们缺乏社会责任感。由于高职大学生有着鲜明的个性,在和他人相处过程中更多是以自我为中心,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当团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出现矛盾时,经常会自私自利,不为他人着想,严重缺乏责任感,这样的道德人格思想,严重影响他们的健康成长。 二、高职大学生人格教育的引导策略 (一)重视课堂教育课堂是日常教学的主要阵地,更是高职院校开展人格教育的有效途径之一。院校应利用思政修养课程,最大限度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人格教育融入到思政理论课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转变陈旧的教学模

式,要努力激发广大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入了解学生的思想现状,耐心倾听学生内心真实的想法,用更加开放、轻松的姿态进行教学,带领学生探讨有关人格及道德素养方面的问题。 (二)培养校园文化、营造浓厚道德氛围校园文化对高职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既可以陶冶学生情操,同时还能帮助他们塑造理想化的完善人格。高职院校应重点建设良好校园文化,充分坚持以特色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引导校园文化建设,逐渐形成健康向上、和谐友爱的校园风气,从而为开展人格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氛围。具体可从以下两方面入手,其一要举办多种校园文化活动,让道德素养文化遍布校园每个角落,比如开展辩论赛、艺术节以及演讲比赛等,让学生踊跃参与其中,在多元化的文体活动中,逐步提高自身素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其二要加大院校软环境建设力度。高职院校应努力打造自身院校的特色及校园风气,运用这种无形却又强大的德育力量,为广大学生提供更好的精神环境。通过创建优秀的校园文化,在无形中逐渐影响学生,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坚持正确方向,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人格。 (三)利用社团活动、推动学生道德人格形成学生社团有许多类型,比如知识型、公益服务型、学习型等,但不管是哪一类型的社团组织,都是高职院校开展人格教育的有效载体。院校可利用学生社团来培育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具体来说,首先,院校应大力支持并帮助社团发展,为其提供充足的资金,充分发挥出社会的真正能效。比如,可为社团提供相应的活动场所,通过学习型社团来提高

大学生人格特质和社会适应性

绪论 1引言 大学过程是个体自我意识的形成、自我同一性的确立以及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之一,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其成人后的工作和生活[1]。就目前国内外对个体社会适应性的相关因素的研究来看主要包括环境因素和个体内部因素两大类,其中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学校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交环境等。从一些对环境因素的研究调查中发现,通过个体内部因素决定了环境对于个体社会适应的影响作用。目前研究的重点在于寻找环境与个体适应间的中介变量,包括认知、情绪、人格等在内的个体内部因素正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目前,人格的五因素模型已被人格研究者所接受,并且逐步成为人格研究的主要研究方向,同时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关于个体差异的研究。有的大量研究发现,人格与个体的职务绩效、人际关系等存在密切关系,但关于五因素人格与大学生社会适应的关系却很少有深入具体地探讨研究。 1.1 人格特质 人格特质包含了人的气质、性格和能力,但是在人的一生中,这些因素并不是永久不变的,而是可以塑造和改变的,也没有好坏之分。“人格是个体内部那些决定个人对其环境独特顺应方式的身心系统的动力结构”,这句话强调出人格的个别特点,并提出人格以特质的形式迎接外部世界,用特质来组织经验,最终构成一个人完整的系统,从而引发人的思想和行为。人格特质是人最深层、最本质的特点,所以对其要以科学的态度认识。 1.1.1 人格特质的稳定性与可塑性 人格特质类型是由神经过程的特点决定的,而神经过程的特点主要是先天形成的。所以,人格类型会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从而使得遗传素质相同或相近的人的人格类型也会比较接近。人格类型是具有稳定性的,但不是说完全不发生变化的。童年期的早期人生经历丰富曲折或者生活条件恶劣,亦或是在成年时期遭遇重大的生活事件,都会导致人格产生巨大的变化。但是,这种变化不是突然的,而是缓慢的,逐渐的,最终有可能会恢复的。所以,有人说表面的变化有时候可能只是一种被掩盖的现象,江山易改,秉性难移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1.2 人格特质类型 人格特质会使人的行为带有某种动力的特征,但动力特征并无所谓好坏之分。每一种特质类型都有两面性。例如,抑郁质的人敏感多疑,但是却非常敏锐;多血质的人活泼敏捷,但是却不够细心耐心;粘液质的人做事条理分明,但是却总是缺乏激情;胆汁质的人脾气暴躁,但精力旺盛、热情豪爽。特质一旦形成后就很难改变,所以重要的是要认识自己、了解自己,要学会发扬自己特质中的积极方面,努力克服消极方面。 1.1.3 特质类型的作用 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能力和成就的高低,这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大量的事例证明。例如,俄国著名文学家中,普希金是胆汁质的,赫尔岑是多血质的,克雷洛夫是黏液质的,果戈里是抑郁质的[2]。 可见,特质类型并不能决定一个人成就的高低,也不能作为划分一个人智力发展水平的标准。但是,应该根据不同行业领域工作的需要,考虑适应性的问题。针对不同特质的类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多血质的人就不宜从事单调乏味的,需要持久考察耐心的工作,但是粘液质的人就比较适合这种工作,对他们来说这种稳定,不需要太多变化的工作很适合他们的要求,比较得心应手。但是对于需要经常变动工作环境,和不同的人打交道,要求反应迅速的工作,多血质的人就比较合适。如果不考虑特质类型对工作适宜性,将会加重心理负担,进而也会影响到工作效率。 1.1.4 特质类型影响人的性格形成和对环境的适应性 性格是在后天生活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包含着许多特征。不同特质类型的人在性格形成时候的

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

EMBU(Egna Minnen av Barndoms Uppfostran-own memories of parental rearing practices in childhood) 是1980年由瑞典Umea大学精神医学系 C.Perris等人共同编制用以评价父母教养态度和行为的问卷。EMBU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与子女心理健康关系的有力而客观的工具,同时也为探讨心理疾病的病因学提供了一条途径,也可以用来探讨父母教养方式对人格形成的影响,从而使更多的子女在良好的教养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全的人格。 目前,EMBU已在23个国家用于抑郁症、恐怖症、人格障碍等各类患者及正常人群父母教养方式的研究。 EMBU共有81个条目和2个附加条目,涉及父母15种教养行为:辱骂、剥夺、惩罚、羞辱、拒绝、过保护、过干涉、宽容、情感、行为取向、归罪、鼓励、偏爱同胞、偏爱被试和非特异性行为。对上述15个分量表进行主因素分析,抽取了以下四个主因素:因子Ⅰ:拒绝;因子Ⅱ:情感温暖;因子Ⅲ:过分保护;因子Ⅳ:偏爱。 EMBU现已被译为中文并做了初步修订,经北京医科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张津萼等的研究表明,EMBU在国内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认为EMBU适用于我国群体。(详细资料请参阅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2, vol7, p57-59。) EMBU可进行单人测验,也可以进行集体测验。由于EMBU是让被试通过回忆来评价父母的教养方式,所以,它适用于任何一个为人子女的人,其范围十分广泛,应用于什么样的群体主要取决于施测者的研究目的。但由于年龄过小可能对父母的评价缺乏客观性,而年龄

过大回忆起来又缺乏准确性,所以,对于年龄过大或过小的被试,对结果的解释要慎重。 注1:父、母亲量表各因子所含条目如下: 因子I -- 情感温暖、理解 父亲:2,4,6,7,9,15,20,25,29,30,31,32,33,37,42,54,60,61,66 母亲:2,4,6,7,9,15,25,29,30,31,32,33,37,42,44,54,60,61,63 因子II -- 惩罚、严厉 父亲:5,13,17,18,43,49,51,52,53,55,58,62 母亲: 13,17,43,51,52,53,55,58,62 因子III -- 过分干涉 父亲:1,10,11,14,27,36,48,5,56,57 母亲: 1,11,12,14,16,19,24,27,35,36,41,48,50,56,57,59,因子IV -- 偏爱 父亲:3,8,22,64,65 母亲:,3,8,22,64,65 因子V -- 拒绝、否认 父亲:21,23,28,34,35,45 母亲:,23,26,28,34,38,39,45,47, 因子VI -- 过度保护 父亲:12,16,39,40,59, 注2: 66个条目中,父亲量表不含有19,24,26,38,41,47,54,63:母亲量表不含有5,10,18,20,21,40,49,66。为了方便,可以让受试对所有问题进行回答,但在计算分析时,可以不将以上条目计算在内 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 xmlnamespace prefix ="o" ns ="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 年龄____ 出生日期________ 年级______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