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

浅析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风格

—马川维多利亚是整个19世纪的英国君主她把18世纪和20世纪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和平、繁荣的稳定局势。由于生活的安定物质的日益丰富经济高速发展因此人们对艺术、审美的要求也日益增高。维多利亚时期在设计风格上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对于中世纪哥德风格的推崇和流行。特别是哥德时期的道德、宗教虔诚的崇拜和向往。维多利亚时期在绘画上的特点英国绘画此时出现了记叙性、故事性、浪漫主义和富于装饰性的特点题材上也出现了以中世纪为中心以古典神话为中心的倾向。维多利亚时期在设计风格上一个最显著的特点是对干中世纪哥德风格的推崇和流行。在这种流行风格的后面是当时一些知识分子对干中世纪特别是哥德时期的道德、宗教虔诚的崇拜和向往。推动这种风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是英国建筑家普京A.W.N.Pugin1812-1852他的重要设计是英国国会大厦的室内和细部装饰设计充分体现了当时流行的哥德复兴风格。普京对干哥德时期的道德和宗教虔诚是顶礼膜拜的。他虽然反复强调他之所以设计哥德式的室内、家具和其他用品不是为了“风格”而只是为了复兴哥德时期的精神但是不可辩驳的是他的这些设计确确实实地推动了哥德风格在英国的普及与流行。追求中世纪浪漫主义风格和情调的主要设计家中比较早的代表人物有欧文·琼斯Owen Johns. 1809-1874。为了5掌握他认为真

实的艺术和设计风格琼斯曾经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在西班牙、近东地区、中东地区进行考察对于伊斯兰艺术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研究。他对于北非摩尔人的艺术和装饰最为钟爱在西班牙他对格拉纳达地区摩尔人修建的美轮美奂的阿尔汉布拉宫殿进行了详细的考察和研究这个研究使他对干北非伊斯兰教文化和艺术的特征有非常深刻的认识1842-1845他年出版了自己的著作阿尔汉布拉宫的规划、布局、局部和细部》PlansElevations Sections and Details of the Alhambra·经过几年的深人探索他干1856年出版了自己最具有世界影响的著作《装饰的语法》The Grammar of Ornament。这本著作集中了大量他收集的中东和西班牙艺术及装饰的材料有相当数目的彩色插图为当时的设计师、建筑家提供了第一本可以信赖的有关非西方艺术和设计的资料手册在维多利亚时期成为大量设计家、建筑家必备的工具书。伊斯兰教文化和艺术、装饰具有相当部分的繁琐特点也通过琼斯的这本书引人西方因此维多利亚时期装饰上具有的繁琐特征特别是建筑与家具的木构件上非常繁复的所谓“饼装饰”ginger bread woodwork就是从这里开始的。这种繁杂的装饰纹样不但出现在建筑、家具、家庭用品的装饰上也同时出现在维多利亚时期的书籍设计、印刷设计上特别是版面的边缘装饰大量出现了繁琐的图案。 1850年前后“维多利亚”这个词开始被用来形容这个时期的一种美学

设计史的发展。这个时期欧美平面设计也得到了很大发展使美国插图进入了“黄金时代”。缺点 1.装饰过剩格调不高。 2.做秀以引起观者的注意远比“可读性”重要。 3.海报排版拥挤不堪。 4.如同一张画般地复杂写实的手法与深远的空间却成为一般消费大众最容易亲近的营销媒介。 5.具有一股现代设计所缺乏的力量和特质。 6.叙事性元素写实的形体占很重要部分一种难以言喻的丰富性这是维多利亚视传设计最主要的特质也是其之所以吸引人的地方。维多利亚时期以崇尚道德修养和谦虚礼貌而著名也是一个科学、文化和工业都得到很大发展的繁荣昌盛的太平盛世。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空前繁荣这一时期还形成了男女平等和种族平等的进步观念美国的废奴运动正是这一思想进步的体现。维多利亚时代科学发明浪潮汹涌澎湃维多利亚人信仰科学进步对于工业革命充满了乐观和信心。汽船的出现使得运输和贸易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兴旺四通八达的铁路交通贯穿东西南北。维多利亚时代的文艺运动流派包括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印象派艺术以及后印象派等。艺术界呈现出群星夺目的盛景。维多利亚时代还涌现出了许多伟大的作家、诗人和他们的传世之作如英国女作家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以及著名现实主义小说家查尔斯·狄更斯《雾都孤儿》等。当时还出现了许多代表各个时期风格的建筑。在这一时期西方世界的建筑以简洁

的形式重现了以往各个时代的古典风格如希腊风格、哥特式建筑风格以及文艺复兴时代的风格。这个令人神往的时代并没有随着维多利亚女王的去世而结束。很多历史学家认为所谓“维多利亚时代”的真正结束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而令我们中国人印象深刻的是1840年中英爆发鸦片战争。中国由此渐渐步入半殖民地深渊。而当时英国正处于“维多利亚时代”。

各类设计流派与风格(名词解释)

【艺术设计流派】 【古典主义】17世纪一种艺术思潮,由法国流传世界。它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和样板而被称为“古典主义”。代表作品:马拉之死、佩劳的卢浮宫东立面建筑设计。 【新古典主义】又称“典雅主义”“形式美主义”“新复古主义”。兴起于18世纪。资本主义初期一种设计思潮。把希腊罗马的古典建筑作为创作源泉。追求古典风格和简洁、典雅。追求合理的结构和简洁的形式。代表人物:杰弗逊的维吉尼亚大学校园。英国大笨钟。美国建筑师菲利普·约翰逊。 【折衷主义】任意模仿历史上的各种风格,或自由组合各种式样而不拘泥于某种特定风格。也被称为“集仿主义”。 【形式主义】或“形式主义设计”。对形式而非内容的重视。20世纪形式主义美学,形式主义强调艺术的形式因素具有独立的审美意义,将文本的形式结构作为艺术的核心。 【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最初发端于建筑领域。在建筑设计表现最为充分。特点是功能主义,形式上非装饰性的几何造型,重视空间的考虑,重视设计对象费用开支,具有高度理性化。幕墙架构,梁柱支撑。代表人物:瑞士勒·柯布西埃的钢管座椅。米斯·凡德罗的“少则多”。美国的弗兰克·赖特。芬兰的阿尔瓦·阿图的伊马特拉教堂。德国格罗佩斯的法古斯鞋楦厂和包豪斯校舍。 【粗野主义】也就“野性主义”“朴野主义”。以柯布西埃的粗犷的建筑风格为设计倾向。以表现建筑自身为主,讲究建筑形式美。以毛糙、粗鲁为建筑美的标准。只有钢筋混泥土,没有涂抹和装饰。马赛公寓是粗野主义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代表人物:柯布西埃。路易康的达卡政府大楼。 【纯粹主义】属于现代主义风格的一个分支。以新帕拉图哲学为基础,涉及到所有塑性表现的造型设计倾向。由建筑师兼画家勒?柯布西埃和画家奥占芳发展起来的。1920年以后,在柯布西埃的力主下,建筑领域出现了纯粹主义创作思潮。它以“数学”即秩序为基础建立新

维多利亚时期介绍

Victorian fashion comprises the various fashions and trends in British culture that emerged and grew in province throughout the Victorian era and the reign of Queen Victoria, a period which would last from June 1837 to January 1901. Covering nearly two thirds of the 19th century, the 64 year reign would see numerous changes in fashion. 维多利亚风格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该时代女性的服饰特点是,大量运用蕾丝、细纱、荷叶边、缎带、蝴蝶结、多层次的蛋糕裁剪、折皱、抽褶等元素,以及立领、高腰、公主袖、羊腿袖等宫廷款式。随着复古风潮的盛行,这股华丽而又含蓄的柔美风格,正带给我们耳目一新的感觉。 These changes would include, but not be limited to, changes in clothing, architecture, literature, and the decorative and visual arts. Victorian period design was based on imitation and reproduction, made easier by the induction of mass production. The Victorian period of fashion was about living more simply than the previous era. Clothing, makeup, and hairstyles become more natural and relaxed. The use of elaborate wigs made way for cleaner, gentler looks. False hair was limited to rats or switches. 服饰:Victorian Era, Clothing 1825-1850 这个时期两性服裝的潮流到达一种荒谬的定点。女性则持续使用裙撑架,利用褶皱及蕾丝等把自己过度装饰得像个会走路的婚礼蛋糕。由于缝纫机的发明,还有打版书和系统的散播,这个时期不论男人和女人的服裝都变的更为复杂。 By the later 1830s, fullness was moving from the upper to the lower sleeves. This morning dress of 1836–40 features shirring on the fitted upper sleeves; 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 Croquet players of 1864 loop their skirts up from floor-length over hooped petticoats. Small hats with ribbon streamers were very popular for young women in the mid-1860s. 到了1860年,hoop实在是太大了因而它的发展也受到限制,于是hoop的形状逐渐变成圓卵形加上在背后大量拖曳的裙摆。1866年,hoop的size逐渐縮小但仍维持圓卵形,直到1870年渐渐演变为所谓的Tornure或是Bustle。这样的演变使得女性的体型姿势向前倾斜,就像一艘船的船头一样。此时最特別的是,女性的裙撑架,出現「前扁后膨,强调臀部」款式造型的变化。1860年的crinoline如钢般坚挺,从1864年起,用三角形布拼缝起的裙子使得裙宽达到一种良好的状态。1870年,本时期初,女子穿着「臀垫」〈bustle〉以达到「强调臀部突出」的造型。在1875年之后,女性则转而流行「紧身与拖曳裙」款式的造型,并强调腰部以下背后华丽的装饰。 Bustles and elaborate drapery characterize evening dresses of the early 1870s. The gentleman wears evening dress. Detail of "Too Early" by Tissot, 1873

室内设计的艺术流派与风格

室内设计的艺术流派与风格 一、古典时期 A、希腊、罗马式 代表:帕提农神庙、斗兽场、凯旋门 特点:三角形山墙、拱券、风格厚重。 五种柱式: 1、希腊陶立克柱式(DORIC) 2、罗马式陶立克柱式(DORIC) 3、希腊爱奥尼克柱式(IONIC) 4、罗马爱奥尼克柱式(IONIC) 5、罗马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B、哥特式 代表:法国巴黎圣母院 特点:飞扶壁、尖券、窗口上部火焰形线脚装饰、卷蔓、亚麻布、螺形等纹样装饰来创造宗教至高无上的严肃神秘气氛。造型华丽、色彩丰富明亮。 C、文艺复兴式 特点:具有冲破中世纪装饰的封建性和闭锁性而重视人性的文化特征。 建筑:开敞、明快、讲究构图。 室内:强调表面装饰、细密描绘。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多不露结构部件;而强调表面雕

饰,多运用细密描绘的手法,具有丰裕华丽的效果。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室内和家具木雕饰技艺精湛为其主要的装饰手法。 英国文艺复兴样式似可见哥特式的特征,但随着住宅建筑的快速发展,室内工艺占据了主要位置。 D、巴洛克与洛可可 建筑:强调曲线变化、装饰繁多、华美厚重 室内:庄重豪华、墙面多用建筑符号 比起巴洛克的厚重特点,洛可可以其不均衡的轻快、纤细曲线著称。 “洛可可”一词来自法国宫廷庭院中用贝壳、岩石制作的假山“洛卡优”,意大利人误叫成“洛可可”而传开来。 特点为造型装饰多运用贝壳的曲线、皱折和弯曲形构图分割,装饰极尽繁琐、华丽之能事,色彩绚丽多彩,以及中国卷草纹样的大量运用,具有轻快、流动、向外扩展以及纹样中的人物、植物、动物浑然一体的特点。 E、拜占庭式(土耳其) 建筑:穹隆和尖塔、墙面多用镶嵌马赛克。 室内:券式(马蹄形、尖券、火焰式、花瓣式)、马赛克镶嵌画、多用地毯。 F、日本和式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 时间;19世纪八九十年代-20世纪初 发源地:法国 涉及地:欧洲和美国 范围:席卷建筑/家具/产品到平面设计,以至海报/雕塑/绘画等,是本世纪除了现代主义风格以外范围最广泛的一场设计运动 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具有自然主义的倾向;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的目的;艺术与技术结合,追去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线条装饰) 新艺术运动的三大源泉;哥特式/洛可可式/日本浮世绘 19世纪末在法国开始酝酿,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是新艺术在法国展露头角的开始,该运动在法国历史20余年,是所有有关国家持续最久的一个 各国新艺术运动的名称;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新艺术”,英国-“现代风格”,德国-“分离派”,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派别(按线条装饰分) 曲线派:主张师从自然,崇尚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代表有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特点:最典型的纹样都有从自然草木中抽象

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内在活力。 直线派:主张与机械生产相适应的简洁直线几何形态,代表有英国格拉斯哥学派/德国/维也纳分离派 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英国轰轰烈烈的“工艺美术”运动,是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之源,工艺美术的设计领袖威廉·莫里斯,是现代装饰运动的最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对于中世纪风格的热衷,对日本等东方艺术的借鉴,对矫揉造作风格的反对,对于手工业的爱好,对于大工业化的强烈反感都成为新艺术的基本特征。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另一个代表人物阿瑟·马克穆多,设计更加讲究装饰的整体感,具有更加强烈的自认主义特点, 这个特点日后成为“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基本特点之一,他是“工艺美术”运动晚期代表人物和“新艺术”运动开创者,世纪之交是他的创作鼎盛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工艺美术与新艺术的相似点: 工艺美术与新艺术的区别:

维多利亚时期服饰特点

维多利亚风格服饰(Victorian Fashion) 维多利亚风格指1837年至1901年间,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在位期间的服饰风格风情,以唯美,高贵,雅致为主旋律 大体来说,维多利亚时代就是一个以烦琐体现优雅高贵的时代吧…… 我从各个年代的服饰变化角度切入 1825-1850 这个时期两性服裝的潮流到达一种荒谬的定点。男性服装清一色是未经装饰的黑色烟管状服裝;女性则持续使用裙撑架,利用褶皱及蕾丝等把自己过度装饰得像个会走路的婚礼蛋糕。由于缝纫机的发明,还有打版书和系统的散播,这个时期不论男人和女人的服裝都变的更为复杂。虽然男人的衣服外在看來简单却需要更复杂的剪裁来使服装线条更为贴近身体线条。 接下来重点介绍女性服饰的演变。 无论英国或西欧,再度流行起蓬松的袖摆如下图:

1840年才是有真正的维多利亚风格 此时女性的裙子又变得宽大(当然不如18世纪那麼宽)裙子并不需要刻意填充以使其膨胀,虽然也会显得丰满,但是大体上还是与自然体型相当。之后衬裙变得很沉重而且不灵活。

先从袖子谈起, 维多利亚女性的上衣其实已经具备现代女装的特色 长长的窄袖、披肩、封闭式的外衣 18世纪洛可可时代的女装,其实是开放式的外套,并且裸露裏头的低胸束腰。这点在道德观念严密的维多利亚,是非常要不得的。 ↑洛可可时代 因此你可以看到,维多利亚女人们的上衣都是 一体成形的罩衫 最明显的改变莫过於花纹

19世纪流行的风潮,其实把装饰都留给了花边 反而在布料染色跟绣花上的功夫,其实比较简约 1850年代,19世紀女性服裝的体态轮廓,在50年代为「半球型」 这时的洛可可的气息几乎消失得无影无踪 受到家庭的道德观影响,女人们的衣著色调变得更深,更素雅 并且全身色系相当统一。 1850年代,女性采用Hoop Skirt(或称作Crinoline)取代以往又重又热又大又不卫生的衬裙,使得她们的双脚有更多活动的自由,而她们对于這服装上一点小小的改革感到滿足。这种Hoop Skirt可能会露出女性的双脚,因此她们必须采用The Bloomer Costume內搭的长裤,而且在初期这些裙撑架是以坚固的铁制成的,这种服饰使男性受到惊吓并企图阻止这样的流行继续下去,他们毫不留情的在报纸及公开场合等利用各种方式来嘲笑这种流行趋势。Hoop Skirt的好处使得大多数女性不顾父亲及丈夫的放对,Hoop Skirt 的材料也很快地从坚固的铁制成到有弹性的钢丝,这使得裙子可以越來越轻。到了1850年代中期,时髦的裙子需要圈环或者钢箍撑起来,膨胀得很厉害。在当时的幽默或者讽刺杂志上时常可以见到嘲讽的图画。这时期裙子的膨大化是靠穿数层衬裙来实现的,一般至少重叠四到六层衬裙。女装的下半部越来越沉重。但是圈环裙的流行并没有持续多久,许多女性并不喜欢。维多利亚女王也从没穿过这样的裙子。这一样式脱离实际,非常不便,而且显得不庄重(会有暴露内衣的危险)。 在1850-1865年间,女性服饰的轮廓变得更大和趋于水平线在过去所有的线条都是向下拉的。如图:

现代设计史题库新艺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及成就 曲线派: 法国:在巴黎的有 新艺术之家的萨穆尔·宾推行新艺术运动 现代之家 六人集团的吉马德设计了巴黎地铁入口 在南斯的有 南斯派的盖勒进行玻璃装饰与家具设计 比利时:威尔德成立自由美学社、成立魏玛工艺美术学校成为德国工业同盟创始人之一; 博唯从事室内设计与家具; 霍塔设计了霍塔公馆和塔赛勒饭店。 西班牙:最具极端的人物安东尼·高蒂,作品有:文森公寓、圣家族教堂等 直线派: 格拉斯哥四人组:麦金托什是重要人物,作品有格拉斯哥艺术学院建筑和杨柳茶社等。 奥地利分离派:领袖瓦格纳、霍夫曼设计了斯托克列宫。 德国青年风格:德国设计之父贝伦斯设计了AEG厂房。 名词解释 1、新艺术运动 该运动开展时间是1895-1910年左右,对欧美产生巨大影响,它是一场运动,而不是一种风格。 该运动的本质是一种线条装饰,手法分成曲线和直线两派,曲线派以法国和比利时为代表,直线派以格拉斯哥四人与维也纳分离派为代表。 该运动主张技术与艺术的统一,代表人有:高蒂、威尔德、麦金托什等 2、威尔德 比利时新艺术时期最杰出的设计家,也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奠基人。 他是比利时自由美学社重要的成员。主张艺术与技术结合,反对漠视功能。他在德国时期创立了魏玛工艺美术学校,还是工业同盟的创始人之一。具有现代主义设计的思想,对德国设计影响深远。 3、安东尼高蒂(也叫高蒂的设计风格) 西班牙的高蒂是新艺术运动中最具极端的代表人物。 他深受宗教和自然主义的影响,并经过三个阶段变化:早期为“摩尔风格”阶段,中期是新哥特新艺术风格的混合,后期结合了自然、神秘的色彩,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高蒂在设计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其风格被新一代设计师加以借鉴,代表作“米拉公寓”以及“圣家族教堂”等。 4、格拉斯哥四人(或马金托什)

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室内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1、现代简约风格特征 简约主义源于20世纪初期的西方现代主义。欧洲现代主义建筑大师Mies Vander Rohe的名言“Less is more”被认为是代表着简约主义的核心思想。简约主义风格的特色是将设计的元素、色彩、照明、原材料简化到最少的程度,但对色彩、材料的质感要求很高。因此,简约的空间设计通常非常含蓄,往往能达到以少胜多、以简胜繁的效果. 以简洁的表现形式来满足人们对空间环境那种感性的、本能的和理性的需求,这是当今国际社会流行的设计风格——简洁明快的简约主义。 而现代人快节奏、高频率、满负荷,已让人到了无可复加的接受地步。人们在这日趋繁忙的生活中,渴望得到一种能彻底放松、以简洁和纯净来调节转换精神的空间,这是人们在互补意识支配下,所产生的亟欲摆脱繁琐、复杂、追求简单和自然的心理。简约主义是由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对复古风潮的叛逆和极简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90年代初期,开始融入室内设计领域。 风格特点 (1)室内空间开敞、内外通透,在空间平面设计中追求不受承重墙限制的自由。 (2)室内墙面、地面、顶棚以及家具陈设乃至灯具器皿等均以简洁的造型、纯洁的质地、精细的工艺为其特征。 (3)尽可能不用装饰和取消多余的东西,认为任何复杂的设计,

没有实用价值的特殊部件及任何装饰都会增加建筑造价,强调形式应更多地服务于功能。 (4)建筑及室内部件尽可能使用标准部件,门窗尺寸根据模数制系统设计。 (5)室内常选用简洁的工业产品,家具和日用品多采用直线,玻璃金属也多被使用 现代简约家具风格特点 (1)强调功能性设计,线条简约流畅,色彩对比强烈,这是现代风格家具的特点。 (2) 大量使用钢化玻璃、不锈钢等新型材料作为辅材,也是现代风格家具的常见装饰手法,能给人带来前卫、不受拘束的感觉。 (3)由于线条简单、装饰元素少,现代风格家具需要完美的软装配合,才能显示出美感。例如沙发需要靠垫、餐桌需要餐桌布、床需要窗帘和床单陪衬,软装到位是现代风饰的关键。 现代简约风格饰品特色 现代简约风格饰品是所有家装风格中最不拘一格的一个。一些线条简单,设计独特甚至是极富创意和个性的饰品都可以成为现代简约风格家装中的一员。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设计 时间;19世纪八九十年代-20世纪初 发源地:法国 涉及地:欧洲和美国 范围:席卷建筑/家具/产品到平面设计,以至海报/雕塑/绘画等,是本世纪除了现代主义风格以外范围最广泛的一场设计运动 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对矫饰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过分装饰风格的反动;对工业化风格的强烈反映;重新掀起对传统手工艺的重视和热衷;具有自然主义的倾向;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日本浮世绘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的目的;艺术与技术结合,追去与传统决裂,完全师从自然的全新风格(线条装饰) 新艺术运动的三大源泉;哥特式/洛可可式/日本浮世绘 19世纪末在法国开始酝酿,1900年巴黎世界博览会是新艺术在法国展露头角的开始,该运动在法国历史20余年,是所有有关国家持续最久的一个 各国新艺术运动的名称;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意大利-“新艺术”,英国-“现代风格”,德国-“分离派”,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工艺美术运动” 新艺术运动的派别(按线条装饰分)

曲线派:主张师从自然,崇尚热烈而旺盛的自然活力,代表有法国/比利时/荷兰/西班牙等,特点:最典型的纹样都有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多是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充满内在活力。 直线派:主张与机械生产相适应的简洁直线几何形态,代表有英国格拉斯哥学派/德国/维也纳分离派 新艺术运动产生的背景:英国轰轰烈烈的“工艺美术”运动,是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之源,工艺美术的设计领袖威廉·莫里斯,是现代装饰运动的最重要奠基人之一,他对于中世纪风格的热衷,对日本等东方艺术的借鉴,对矫揉造作风格的反对,对于手工业的爱好,对于大工业化的强烈反感都成为新艺术的基本特征。英国“工艺美术”运动另一个代表人物阿瑟·马克穆多,设计更加讲究装饰的整体感,具有更加强烈的自认主义特点, 这个特点日后成为“新艺术”运动风格的基本特点之一,他是“工艺美术”运动晚期代表人物和“新艺术”运动开创者,世纪之交是他的创作鼎盛时期,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工艺美术与新艺术的相似点: 工艺美术与新艺术的区别:

室内设计的艺术流派与风格

室内设计的艺术流派与风 格 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室内设计的艺术流派与风格 一、古典时期 A、希腊、罗马式 代表:帕提农神庙、斗兽场、凯旋门 特点:三角形山墙、拱券、风格厚重。 五种柱式:1、希腊陶立克柱式(DORIC) 2、罗马式陶立克柱式(DORIC) 3、希腊爱奥尼克柱式(IONIC) 4、罗马爱奥尼克柱式(IONIC) 5、罗马科林斯柱式(CORINTHIAN) B、哥特式 代表:法国巴黎圣母院 特点:飞扶壁、尖券、窗口上部火焰形线脚装饰、卷蔓、亚麻布、螺形等纹样装饰来创造宗教至高无上的严肃神秘气氛。造型华丽、色彩丰富明亮。 C、文艺复兴式 特点:具有冲破中世纪装饰的封建性和闭锁性而重视人性的文化特征。 建筑:开敞、明快、讲究构图。 室内:强调表面装饰、细密描绘。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家具多不露结构部件;而强调表面雕饰,多运用细密描绘的手法,具有丰裕华丽的效果。 法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室内和家具木雕饰技艺精湛为其主要的装饰手法。 英国文艺复兴样式似可见哥特式的特征,但随着住宅建筑的快速发展,室内工艺占据了主要位置。 D、巴洛克与洛可可 建筑:强调曲线变化、装饰繁多、华美厚重 室内:庄重豪华、墙面多用建筑符号 比起巴洛克的厚重特点,洛可可以其不均衡的轻快、纤细曲线着称。 “洛可可”一词来自法国宫廷庭院中用贝壳、岩石制作的假山“洛卡优”,意大利人误叫成“洛可可”而传开来。 特点为造型装饰多运用贝壳的曲线、皱折和弯曲形构图分割,装饰极尽繁琐、华丽之能事,色彩绚丽多彩,以及中国卷草纹样的大量运用,具有轻快、流动、向外扩展以及纹样中的人物、植物、动物浑然一体的特点。 E、拜占庭式(土耳其) 建筑:穹隆和尖塔、墙面多用镶嵌马赛克。 室内:券式(马蹄形、尖券、火焰式、花瓣式)、马赛克镶嵌画、多用地毯。

新艺术运动时期的广告设计

新艺术运动指的是1880—1910年,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展开的近30年的装饰艺术运动,它被视为艺术和设计方面最后的欧洲风格,因为在此以后,再也没有这样地域范围广阔的艺术运动产生。它展示了欧洲作为一个统一文化体最后的辉煌,感性,浪漫,怀旧及憧憬的世纪末情怀,在传统审美观与工业化发展所带来的新的审美观之间的矛盾产物。 作为象征主义与包豪斯之间承前启后的时代运动,拉菲尔铁塔和水晶宫,都是在此期间诞生的杰作。而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劳特雷克、威廉莫里斯、穆夏、比亚莱兹、麦金托什、蒂芙尼、克里姆特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大师,对现代设计有着重大的意义。 广告发源地 新艺术运动时期,法国的海报及其他平面设计也非常出色,被设计界公认为是现代商业广告的发源地。图形大师儒勒·舍雷因在1866年把从英国学来的色彩石版技法运用到广告印刷上,使此法风靡一时而被称为现代“广告之父”。他一生设计了几百幅罗可可线条和亮色块为特征的招贴。 继舍雷之后,招贴设计迅猛发展,名家辈出,其中土鲁斯·劳特累克招贴的平块亮色,皮埃尔·波那尔招贴的粗犷字母和粗浓线条节奏,至今给人深刻的印象。土鲁斯·劳特累克设计的《快乐王后》、《简·阿伏勒》和《红磨坊》歌舞演出海报等堪称新艺术图形作品的代表。他的招贴用线条来勾勒物体与人物,选取日常生活的题材,令人感到亲切。最具独创性的,是他对人物性格的夸张,文字与图形的巧妙安排,有力的对比等。而阿尔丰斯·穆沙设计的招贴、海报因其具有强烈的新艺术运动特点:曲线、自然形式、高度装饰化、平面效果等,被誉为新艺术运动最杰出的平面设计师。据不完全统计,穆沙一生设计了近百张招贴,风格融合了多种影响,含有鲜明色块的日本高雅轮廓与来自拜占庭和摩尔人艺术的几何装饰糅合在一起。这些流露着拜占庭风格,以天使、棕榈叶和马赛克围绕的理想化女性形象为特征的招贴,将广告招贴提升到了美术品的高度。如他在1893年为“《JANEAVRIL》”设计的海报,就是这种风格最典型的例子。 “新艺术”一词成为描绘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艺术运动、以及这一运动所产生的艺术风格的术语,它所涵盖的时间大约从1880年到1910年,跨度近30年,是在整个欧洲和美国展开的装饰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的风格现象被许多批评家和欣赏者看作艺术和设计方面最后的欧洲风格,它的内容几乎涉及到所有的艺术领域,包括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以及雕塑和绘画,而且和文学、音乐、戏剧及舞蹈都有关系。本书对新艺术运动展示的欧洲作为一个统一文化体的最后辉煌作了精彩全面的描述;对新艺术这一传统的审美观

设计风格与流派浅析

目录 关于风格的概述 第一章东方传统设计风格 一、中式风格 二、东南亚风格 三、日式风格 第二章西方传统设计风格 一、哥特式风格 二、文艺复兴风格 三、巴洛克风格 四、洛可可风格 五、新古典主义 六、新艺术运动 第三章现代设计风格 一、现代主义 二、高技派 三、风格派 四、白色派 五、极简主义 六、装饰主义 七、后现代风格 八、解构主义 第四章当代主流风格 一、斯堪的纳维亚风格 二、美式风格 三、田园风格 四、西班牙风格 五、地中海风格

关于风格的概述 风格最早是指文学创作中表现出来的一种带有综合性的总体特点。后来沿用到设计领域,就一部作品来说,可以有自己的风格;就一个设计师来说,可以有个人的风格;就一个流派、一个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学来说,又可以有流派风格(或称风格流派)、时代风格和民族风格。其中最重要的是设计师个人风格。风格是识别和把握不同设计师作品之间的区别和标示,也是识别和把握不同流派、不同时代、不同民族设计之间的区别标示。 第一章东方传统设计风格 一、中式风格 中式风格是以宫廷建筑为代表的中国古典建筑的室内装饰设计艺术风格。气势宏伟、壮丽华贵、高空间、大进深、雕梁画栋、金碧辉煌,造型讲究对称,色彩讲究对比。装饰材料以木材为主,图案多龙、凤、龟、狮等,精雕细琢、瑰丽奇巧。中国的传统室内设计融合了庄重与优雅的双重气质。现在的中式风格更多的利用了后现代手法,把传统的结构形式通过重新设计组合以另一种民族特色的标志符号出现。 中国传统的室内设计融合着庄重和优雅的双重品质从室内空间结构来说,以木构架形式为主以显示主人的成熟稳重。中式建筑的组合方式信守均衡对称的原则,主要的建筑在中轴,次要建筑分列两厢,形成重要的院厅,论住宅宫署宫殿庙宇,原则都是相同的。而其四平八稳的建筑空间,则反应了中国社会伦理的观念。中式建筑的另一特色是木材结构的间架,正面为门。 中式风格中国人内在的宗教情结完美的结合在起,在些细节的地方勾勒出儒教抑或禅宗的意境:于客厅之内精心摆放的石刻甚至会同时具有儒道佛家的影子。

英国维多利亚时期

Chapter 4 The Victorian Period 一。学习目的和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对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背景,对维多利亚时代的诗歌,散文,小说在创作思想上的进步和创作技巧上的改革,以及对该时代主要作家的生平,观点,创作旨意,艺术品特点及其代表作的主题,结构,语言,人物刻画等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通过作品选读加深体会感受,增强对作品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二。考核要求 (一) 维多利亚时期概述 1. 识记:(1)维多利亚时期的界定 (2)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2. 领会:(1)维多利亚时期的文学特点 (2)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3. 应用:宪章运动,功利主义,批判现实主义,戏剧独自等名词的解释 (二) 该时期的重要作家 1. 一般识记:重要作家的生平与创作生涯 2. 识记:重要作品及主要内容 3. 领会:重要作家的创作思想,艺术特色及其代表作品的主题思想,人物塑造,语言风格,社会意义等。

4. 应用:(1)狄更斯和萨克雷作品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及各自的创作手法,艺术特色。 (2)小说《简.爱》,《呼啸山庄》的主题思想与人物塑造。 (3)“我逝去的公爵夫”;中的戏剧独白。 (4)乔泊.艾略特和哈代小说中环境,氛围描述与人物内世界的展示。 A. Introduction to the Victorian Period 1. 识记 (1) Definition: the Victorian Period Chronologically the Victorian period roughly coincides with the reign of Queen Victoria who ruled over England from 1836 to 1901. The period has been generally regarded as one of the most glorious in the English history. (2) Political, Economical & Cultural Background The early years of the Victorian England was a time of rapid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well as serious social problems. After the Reform Bill of 1832 passed the political power from the decaying aristocrats into the hands of the middle-class industrial capitalists,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soon geared up. Towards the mid-century,England had reached its highest point of development as a world power. And yet beneath the great prosperity & richness, there existed widespread poverty & wretchedness among the working class. The worsening living & working conditions, the mass unemployment & the new Poor Law of 1834 with its workhouse system finally gave rise to the Chartist Movement (1836-1848)。

新艺术风格

新艺术风格 新艺术运动的思想主要表现在用新的装饰纹样取代旧的程式化的图案,受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主要从植物形象中提取造型素材。在家具、灯具、广告画、壁纸和室内装饰中,大量采用自由连续弯绕的曲线和曲面。形成自己特有的富于动感的造型风格。 新艺术风格的产生直接受到了19世纪60年代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影响,新艺术运动延续和发展了工艺美术运动的自然植物造型,许多新艺术的艺术家也是工艺美术运动的参与者。在欧洲传播的东方文化也是新艺术风格产生的灵感来源之一。19世纪的欧洲几乎控制了所有的非洲、东南亚、印度和太平洋国家,从这些国家掠夺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从这些国家引进文化和艺术。在1862年的伦敦博览会上,日本等国的商品在此公开展售,日本的纺织品、扇子、高级瓷器和著名版画家的作品是欧洲市场上的新鲜东西,这些带有异域文化特点的商品成为艺术家所喜爱的收藏品,其风格特征在他们的作品中得到体现。 新艺术风格的流行时间大约从1880到1910年左右,是指当时在欧洲和美国开展的装饰艺术运动。这种艺术新形式带有欧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造型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同时还带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也运用工业新材料,包含了当时人们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是人们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过渡时期所有复杂情感的综合反映。这一运动带有较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表现出怀旧和憧憬兼有的世纪末情绪,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新的审美观念之间的矛盾产物。 新艺术运动风格被许多批评家和欣赏者看作是艺术和设计方面最后的欧洲风格,因为在此以后,欧洲几乎再也没有这种地域范围广泛的艺术运动产生,新艺术运动展示了欧洲作为一个统一文化体的最后辉煌。它试图打破纯艺术和实用艺术之间的界限,内容几乎涉及所有的艺术领域,包括建筑、家具、服装、平面设计、书籍插图以及雕塑和绘画,而且和文学、音乐、戏剧及舞蹈都有关系。 代表建筑有高迪设计的米拉公寓、巴特罗公寓和霍尔塔设计的布鲁塞尔让松街6号住宅、索尔威旅馆等。 爱德华·蒙克作品《呐喊》,1893年

维多利亚时代文化

维多利亚时代是英国发展史上迅猛上升的时期。大英帝国的经济实力空前强大,势力范围迅速扩张。从殖民地掠夺的财富源源不断的流入英国,这似乎是现实世界理所当然的一部分,也许是许多维多利亚文学作品的背景。从《简·爱》(Jane Eyre,1847)中女主人公意外地继承叔叔在马地拉给她流下的两万磅的遗产,到《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1861)中失意后的匹普去埃及经营茶叶,到《名利场》(Vanity Fair,1848)中的利蓓卡第一次施展身手就勾引从印度回国的财主乔瑟夫,人们不难看出,当时去殖民地捞钱是本国人民公认有效的“生财之道”。总之,这是一个充满了机会的时代,是一个能让人梦想“远大前程”的自信的年代。有的评论家,如斯坦纳(Steiner),认为维多利亚的黄金时代像伊甸园,20世纪初的某些评论家则认为它像地狱。一般来说,为研究方便。维多利亚时期被文史家们分为三个阶段:维多利亚早期(1832~1848)、维多利亚中期(1848~1870)和维多利亚晚期(1970~1891)。 维多利亚早期也常被称为“多事之秋”(A Time of Troubles)。经济上的繁荣并不能阻止阶级矛盾的产生。就在新兴资产阶级奇迹般地暴富起来时,劳动者却不得不在残酷的压迫下过着穷困的生活。这一时期反抗压迫、争取民主选举权的运动蓬勃发展,在“宪章派”诗人的作品中得到忠实反映,最有代表性的有欧内斯特·琼斯(Ernest Jones,1819~1869)的《民主之歌》(The Songs of Democracy)。散文家托马斯·卡莱尔( Thomas Carlyle,1795~1881)的《法国大革命》(The French Revolution,1837)和《过去与现在》(Past and Present,1843),小说家伊丽莎白·盖斯凯尔(Elizabeth Gaskell,1810~1865)的《南方与北方》(North and South,1855)都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金钱拜物教和市侩主义对人类道德的腐蚀,而狄更斯(Charles Dickens,1812~1870)在他早期的小说中更是不遗余力地反映了英国私有制社会的阴暗面。 维多利亚中期正好处于相对稳定的五六十年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天文、地理和生物学等学科的新成果大大扩展了人类的眼界。这一时期被称为“经济繁荣和宗教分歧的时期(Economic Prosperity and Religious Controversy)”。达尔文的《物种起源》(The Origin of Species)提出的进化论打破了上帝造物的唯心史观,给传统信仰以猛烈的冲击,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自己并再次定位;英国国教的势力衰减,新教派林立,福音派吸引了大批小生产者,知识界的所谓“牛津运动”(The Oxford Movement)或“高教派”(High Church)也激烈展开,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甚至天主教势力的抬头。尽管勤奋和富有责任感仍为这一时期的主要价值取向,但全社会都在经历着一场信仰危机。许多文人学者对英国状况深感忧虑。狄更斯等一大批作家继续对维多利亚社会的弊端进行批判。最激烈的一位莫过于约翰·罗斯金(John Ruskin,1819~1900),他的《威尼斯之石》(The Stones of Venice,1851~1853)预言了维多利亚工商业文明的毁灭,在《直到最后》(Unto the Last,1862)中对自由竟争的经济法则进行了无情攻击。较为客观的要数安索内·特罗洛普(Anthony Trollope,1815~1882)的小说。教育家马修·阿诺德(Mathew Arnold,1822~1888)在他的著名论著《文化与无政府》(Culture and Anarchy,1869)中,反对对物质的迷信,提倡文化和精神价值。他对英国社会状况的反思代表了一代有识之士面对新现实的焦虑和危机感。尽管这个时期存在许多问题,但它仍然是一个繁荣时期。因为它不仅创造了惊人的物质财富,同时也是各种文学样式,尤其是长篇小说发展的黄金时代。

维多利亚时期的平面设计

维多利亚时期的大众化平面设计 亚历山大丽娜*维多利亚是英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女皇。于1840年与表兄阿尔伯特亲王结婚。维多利亚时期,是英国国力达到登峰造极地步的时期,殖民主义扩张在远东持续发展。 维多利亚是19世纪的英国君主,她把18世纪和20世纪联系起来,创造了一个和平、繁荣的、没有战争的动乱的稳定局面,从而使英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得到极大地发展和进步,使英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从历史学来说,往往把维多利亚时代的结束时期放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为止。 由于生活的安定,物质的日益丰腴,经济高速发展,因此人们对于艺术、审美和追求新形式、新艺术的时代。风格一方面表现出复杂的矛盾和折中倾向,同时也体现出由于物质丰腴而造成的繁琐装饰化趋向。显著特点是对于中世纪哥德式风格的推崇和流行。主要推动人物是英国建筑家-普京。设计了英国国会大厦。 绘画上的代表人是路易斯*普朗。特点是怀念中世纪的浪漫情调,力图以这种情调来与工业化抗争。形成了“拉斐尔前派”。 有上述特点的设计家还有欧文*琼斯。1842年-1845年出版了《阿尔汉布拉宫的规则、布局、局部和细部》。1856年出版《装饰的语法》。 1849年维多利亚女王丈夫阿尔伯特组织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于伦敦海德公园“水晶宫”(玻璃和钢筋,面积80万平方英尺)。其设计师是约瑟夫*帕克斯顿。 一.石版印刷的发展 石版印刷是由德国阿罗斯*森尼非德1796年发明的。1819年初步掌握了彩色石印方法。 法国-画家及印刷技师戈德弗罗依*恩格尔曼1837年完成了比较完善的彩色石版技术。 二.波士顿彩色石版印刷学派 英国-威廉*沙普。将彩色书籍石印插图技术引进美国。 美国-查*霍。完善了滚筒式石印机,可以印刷彩色。 约翰*布弗特及儿子1884年设计了参加美国总统竞选的候选人格罗夫*克里夫兰与托马斯*亨德里克竞选海报,利用美国国旗和象征美国的白头鹰、自由女神作为装饰。 1860-1900年是彩色石版印刷的黄金时期。有现代彩色贺卡设计和出版家路易斯*普朗。1860年成立普朗公司。1873年在英国发行了第一张供邮寄圣诞卡,1874年设计出版了美国第一张邮寄圣诞卡。

新艺术运动对设计领域的影响

新艺术运动对设计领域的影响摘要: 新艺术运动特有的设计观念对设计领域发展影响深远,新艺术设计取材于自然与新材料元素的大胆运用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设计风格,并且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了不同的设计风格,但其本质源于回归自然的艺术设计风格。设计发展应向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使得设计与人完美结合,服务于人类的理念,同时在设计的基础之上努力创新。 新艺术运动开始在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是当时在和美国开展的装饰艺术运动。此艺术运动是在20世纪之初,位于大众文化最高点的艺术和设计风格。这种艺术新形式带有欧洲中世纪艺术和18世纪洛可可艺术的造型痕迹和手工艺文化的装饰特色,同时还带有东方艺术的审美特点,也运用工业新材料,包含了当时人们的怀旧和对新世纪的向往情绪,是人们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过渡时期所有复杂情感的综合反映。这一运动带有较多感性和浪漫的色彩,表现出怀旧和憧憬兼有的世纪末情绪,是传统的审美观和工业化发展进程中所出现的新的审美观念之间的矛盾产物。 社会转型期的新旧更替并不仅仅体现在时间上,还体现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审美观念,以及每天所使用的日用品中。这一时期,欧洲艺术家、手工艺人、建筑师所创造出来的新的艺术形式被称为“新艺术”。 新艺术的风格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满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动的线条。使得传统的装饰充满了活力,表现形式也像是从植物生长出来。新艺术运动在和室内设计方面,避开折衷的历史主义。通过新艺术运动设计师的挑选和“现代化”某些洛可可风格中萃取的元素(例如火焰和贝壳的纹理),代替从历史衍生和高维多利亚风格的根本结构或写实自然主义的装饰。新艺术运动主张运用高度程序化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为创作灵感和扩充“自然”元素的资源,例如:海藻、草、昆虫。 相应地,其开始广泛使用有机形式、曲线,特别是花卉或植物等。木刻画以其曲线、图案外观、强烈对比的空间和平坦的画面,同样启发了新艺术运动。自此以后,从在来自世界各地的艺术家作品中,都能发现其中某些线条和曲线图案成为绘画中的惯用手段。一个重要事实是新艺术运动没有象某些其它运动那样否定机器的作用,而是发挥其所长。根据材料的使用(主要是使用玻璃和锻铁),使建筑风格方面,也能找到象精雕细琢般的品质。新艺术运动中好的一面,是其考虑了完整的风格。这意味着它无论是在建筑风格、室内设计、家具和织物设计、器皿和艺术品、灯具等方面,都有了一个等级尺度。 西班牙 最极端、最具有宗教气氛的新艺术运动代表就是西班牙,而西班牙重要的设计代表是高蒂。高蒂的艺术和建筑风格是很独立的,作品极为大胆、极端、特异。高

维多利亚时期英国文学

六.维多利亚时期(Victorian Era 1837年—1901年) 查尔斯·狄更斯(Charles Dickens) 杰出的小说家,批判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的代表人物。代表作《波兹特写》(Sketches by Boz),《匹克维克外传》(The Posthumous Papers of the Pickwick Club),《雾都孤儿》(Oliver Twist),《老古玩店》(The Old Curiosity Shop),《美国札记》(American Notes),《董贝父子》(Dombey and Son),《大卫·科波菲尔》(David Copperfield),《荒凉山庄》(Bleak House),《艰难时世》(Hard Times),《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 威廉·麦克皮斯·萨克雷(William Makepeace Thackeray): 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Critical Realism)的小说家。代表作长篇小说《名利场》(Vanity Fair),《亨利·艾斯蒙德》(Henry Esmond),《纽可姆一家》(The Newcomers)。 勃朗特三姐妹(The Bronte Sisters): 夏洛特·勃朗特(Charlotte Bronte)的《简爱》(Jane Eyre);艾米丽·勃朗特(Emily Bronte)的《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安尼·勃朗特(Anne Bronte)的《安格尼斯·格雷》(Agnes Grey)。 乔治·艾略特(George Eliot): 著名的现实主义女作家。代表作《亚当·比德》(Adam Bede),《弗罗斯河上的磨坊》(The Mill on the Floss),《织工马南》(Silas Marner),《米德尔马契》(Middlemarch—A Study of Provincial Life)。 盖斯凯尔夫人(Mrs. Elizabeth Cleghorn Gaskell): 现实主义作家,代表作《玛丽·巴顿》(Marry Barton),《南方与北方》(North and South)《夏洛特·勃朗特传》(Life of Charlotte Bronte)。 乔治·梅瑞迪斯(George Meredith): 小说家,代表作《理查德·法弗尔的苦难》(The Ordeal of Richard Feverel)。 托马斯·哈代(Thomas Hardy): 伟大的小说家,诗人。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Tess of the D’Urbervilles),《无名的裘德》(Jude the Obscure),《远离尘嚣》(Far From the Madding Crowd),《还乡》(The Return of the Native),《卡斯特桥市长》(The Mayor of Casterbridge),《威赛克斯故事集》(Wessex Tales),《人生小讽刺》(Life’s Little Ironies),诗歌《列王》(The Dynasts)。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Robert Louis Stevenson):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