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头面部保健按摩操作

头面部保健按摩操作

头面部保健按摩操作
头面部保健按摩操作

一、头面部保健按摩操作

1、推抹印堂至神庭

2、分推印堂至太阳

3、大鱼际揉前额

4、揉印堂穴

5、按揉太阳穴

6、捏眼眶

7、点按眼周穴位

8、推抹鼻翼至颧髎

9、推抹水沟至地仓

10、拿揉五经

11、揉捏耳郭

12、振耳

二、胸腹部保健按摩

1、按压双肩

2、分推胸部

3、掌根按揉中府

4、点揉期门、章门、京门

5、推上脘、中脘、下脘

6、点按天枢、气海、关元

7、拿捏腹直肌

8、全掌揉腹

9、全掌摩腹

三、上肢保健按摩

1、推上肢

2、拿揉上肢

3、按揉腕关节

4、点揉曲池、手三里、内关、合谷、劳宫

5、推揉掌心

6、摇手腕

7、拔伸指关节

8、抖动上肢

9、摇肩关节

四、下肢前侧、内侧、外侧部保健按摩操作

1、滾下肢前侧、内侧、外侧

2、按揉下肢法

3、拨膝眼

4、抱揉膝关节

5、按压足三里、血海、三阴交

6、拨足阳明胃经

7、叩击下肢

8、推摩足背

9、摇踝关节

头面部基本按摩方法

头面部基本按摩方法 头面部保健按摩共分十一步,要求被按摩者仰卧,按摩师坐于被按摩者头部前方。 第一步:抹法,分抹印堂穴到太阳穴。 按摩师用双手拇指指腹从印堂穴开始,经前额,分别向两侧分抹到太阳穴,轻抹,反复按摩5-10次。每次均需从印堂穴开始,抹到太阳穴时顺势在太阳穴按揉2-3次。腕关节要配合灵活运动,手掌和其余手指不能扶按被按摩者头部。 第二步:摩法,按摩睛明穴、眼眶。 睛明穴,在内眼角上方约0.1寸的凹陷处。按摩这个穴位对目赤肿痛、内眦痒痛、迎风流泪等有一定的疗效。 用双手拇指指端轻掐睛明穴半分钟,然后用两手拇指指腹由睛明穴开始,由内到外,由上到下轻摩眼眶3-5次。按摩时要注意,着力要轻,以免推出川字纹。双手拇指由内向外摩动,而不能由外向内摩动,以免向下牵拉外眼角,使眼角下垂。 第三步:推法,推摩鼻翼到颧髎穴。 这一步要按摩的穴位有迎香穴、巨髎穴、颧髎穴。 巨髎穴,取穴时双眼平视,在瞳孔直下,平鼻翼的下缘。按摩这个穴位对口眼歪斜、眼皮跳动、牙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颧髎穴,在外眼角直下,颧骨下缘的凹陷处。按摩这个穴位对口眼歪斜、眼皮跳动、牙痛等有一定的疗效。 用双手拇指指端点压迎香穴半分钟,然后由两侧鼻翼经巨髎推到颧髎穴,反复按摩3-5次。推到颧髎穴时,稍向上用力,这样能提起面颊肌肉。 第四步:推法,推抹水沟穴到地仓穴。 用双手拇指指腹从水沟穴推摩到地仓穴,反复按摩3-5次。推摩到地仓穴的时候,点到为止。要注意:按摩时,拇指要稍微向上提,而不能向下推,以免使口角下垂。 第五步:摩法,轻摩下颌到颊车穴。 用双手四指指腹按摩,食指在下颌上面,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下颌的下面,分别由中间向两侧分摩到颊车穴,反复按摩3-5次。操作时,不能够

成人按摩手法

成人推拿手法操作套路 一、头面部推拿手法常规操作 被操作者仰卧位,术者端坐在患者头顶端 1. 指揉印堂。(5-10秒) 2. 开天门。(指推法20-30次) 3. 分阴阳。(三线:鱼腰线、阳白线、前发际线,各分推20-30次) 4. 压三经法。(三经:印堂-神庭—百会;鱼腰-阳白-四神聪,3条直线依次指按法2-3遍,每穴5—10秒) 5. 分抹前额法,(以大鱼际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从额部正中向头两侧分抹5—8次)。 6. 一指禅偏锋推或按揉眼眶周围穴位(晴明,攒竹,鱼腰,丝竹空,承泣,四白,瞳子髎)。(揉30—50次) 7. 指振睛明、分抹眼眶、再做轻轻揉摩反复5~10次 8. 指揉太阳。 9. 指按揉面部穴位:睛明、迎香、人中、地仓、承浆、廉泉、大迎、颊车、巨髎、颧髎、下关、耳门、听宫、听会、太阳等穴。(每穴10秒) 10. 指按揉头部经穴:神庭,百会,四神聪,头临泣,头维、率谷、耳后高骨、翳风等穴) 11. 指推面部六线。(承浆-颊车,人中-颊车,迎香-颊车;目内眦、承泣-太阳,晴明,眉弓-太阳,前额-太阳)分推10—15次 12. 大鱼际揉面颊,拿捏下颌骨,搓掌浴面。

13. 揉捏耳垂、耳廓,推擦耳根。 14. 拿五经法。(从前发际向后拿至后枕部5~8遍) 15. 扫散法,(沿胆经操作10~20遍) 16. 搔头法(1分钟)五指指端叩击头部。 17. 拿捏颈项肌,勾按风池(20—40秒)。 18. 颈椎摇法,颈椎扳法。 19. 拿肩井,叩击、拍打肩部。…………………………结束 二、胸部推拿手法常规操作 被操作者仰卧位,术者站其身侧。 1. 术者以两手拇指分置于两侧俞府穴(锁骨下缘,前正中线旁开2寸)处,余四指固定胸部两侧,沿肋骨间隙由内向外分推至腋中线止。由上而下,分肋至第四肋间,反复操作。青年女子可分推至第3肋间隙止。 2. 按揉膻中。(先顺时针揉30次,再逆时针揉30次) 3. 按压中府、云门。 4. 术者在两肋部自上而下施滚法,紧滚慢移,反复操作。 5. 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俞府穴处,余四指固定胸部两侧,两手向外分推至腋下与第四肋间隙平齐部位,女子推至腋下第三肋间隙止。 6. 点按揉胸骨穴位,璇玑,华盖,紫宫,玉堂,膻中,中庭穴位。 7. 术者以掌跟沿腋中线从第四肋间隙推摩至第六肋间隙。反复操作。………结束

全身保健按摩步骤

全身保健按摩程序 一、头部: 1、开天门: (1)操作:坐在前头,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两眉门的印堂穴,自印堂穴向上直抹到前发际处的神庭穴止,两手拇指轮流进行,反复推抹; (2)要领:两拇指指腹用力要均匀一致,和缓有力,经局部微红为度,局部有酸胀感,有温热及头目轻爽感觉。 2、抹双柳: (1)操作:以两手拇指指端掐双侧攒竹穴,再以指腹自攒竹穴沿眉弓自内向外,经鱼腰穴至眉梢丝穴穴止,推而抹之,往反数次; (2)要领:循环眉弓毛发之中,由内向外推抹,不可逆行,速度宜缓慢,双拇指同时对称着力。 3、掐鱼腰: (1)操作:以两手拇指掐两眉弓中点的鱼腰穴1—2分钟,然后用拇指指腹自攒竹穴经鱼腰穴,丝竹空穴摩到上关穴止。 (2)要领:摩动时循环眼眶上缘,用力宜缓慢,均匀有力,掐鱼腰穴后局部有不适感,可配合轻微指揉来消除。 4、揉太阳: (1)操作:以两手拇指桡侧,分别置于头部两侧太阳穴,做上下、左右、前后环转揉动,再以两手拇指指腹同时用力自头维穴起向外下方经太阳穴分推至耳门穴止。 (2)要领:揉用力宜轻,摩动时稍着力。 5、掐白: (1)操作:以两手拇指掐视白穴,再以手拇指指腹自白穴分推致瞳子髓; (2)要领:力度要轻,用力均匀。 6、掐睛明,点巨骱: (1)操作:掐睛明穴,点巨骱,再以拇指指腹自四白,迎香,巨骱到颧骱,耳门止,反复推摩。 (2)要领:由轻致重,微红。 7、推颊车: (1)操作:用两手拇指指腹按揉颊车穴,然后以拇指置于两耳前下方面军听会穴,沿上颌外缘,经颊车穴至大迎穴。 (2)要领:推动宜轻,按揉时用力应从重。 8、双揪铃铛: (1)以两手拇指与食指揉捏两侧耳部,并向下方揪耳垂。 (2)要领:方向不能反。 9、分推前额: (1)操作:以两拇指偏峰置于前额正中线,向两侧分推到太阳穴、头维穴。 10、推正顶: (1)操作:自鼻尖的素骱穴,经鼻向上沿上沿头部正中线往印堂,神庭,百会强间推摩到哑门穴止。 (2)要领:往上推摩时,沿经穴位应配合点按。 11、点按百会: (1)操作:点按百会穴,后掐四神陪穴。 (2)要领:由轻到重,按压方向应垂直。

美容师必知:脸部按摩手法全套过程

美容师必知:脸部按摩手法全套过程 美容师脸部按摩手法是作为专业美容师必学的技能之一,娴熟的脸部按摩手法不但是美容师技术水平的体现,同时也是吸引顾客的重要因素。下面,138美容人才网就针对脸部按摩手法全套过程为大家进行详细的讲解,希望能帮到新手美容师。 第一部分:同于脸部洗脸手法 第二部分: 1、双手四指由太阳穴跪拉回下巴,在下巴处,拇指在上,双手四指在下跪扶,双手拇指来回交替拉抹下巴。(来回三至四遍) 2、双手拇指,点按承浆穴。 3、双手中指打圈,由两侧大迎穴——颊车穴——听会穴(点按各穴三至四下)。双手中指跪拖回下巴,拇指在上,四指在下拉抹下巴后,再分拉至两耳下。 4、捏下巴:两手拇指在上,四指在下。两手四指同时向上提拉肌肉。一侧听会穴——下巴——另一侧听会穴。(来回三至四遍) 5、过渡动作:舒缓脸部。 6、两手四指交替拉抹一侧脸颊。做完一边做另一边。 7、两手中指点按地仓穴,再用食指、中指交替提拉嘴角纹。

8、点按穴位:巨髎穴——颧髎穴——下关穴——听宫穴。 9、双手半握拳,用第二关节位指面由外向内打圈,按摩两侧脸颊,在颧髎穴,提拉此穴。 10、双手四指舒缓脸部。 11、弹“琵琶手”:两手小鱼际贴在两耳旁,用四指弹拔左右脸颊,自颈下到整个脸部,再做反弹。(三至五遍) 12、双手交替提拉单侧脸颊。做完一侧做另一侧。 13、过渡:舒缓全脸。 14、双手拇指重叠:点按人中穴。 15、双手沿:迎香穴——鼻通穴——睛明穴——攒竹穴——鱼腰穴——丝竹空穴点按,再由丝竹空穴滑下。 16、双手三指由外向内打圈,同时包抚双眼,再滑至两侧眼角,拇指点按瞳子髎穴——承泣穴——四白穴。(来回四至五遍)。 17、双手中指、食指由鼻尖——攒竹穴,拉鼻两侧,再用三指包抚双睛,由内向外放松。 18、挤眉弓:拇指在眉上,中指在眉下,中指用力将眉体肌肉向上推挤过眉骨来回三至四遍),做完的双手收到太阳穴。 19、双手由两侧太阳穴,分包双眼,再由内向外打圈,做舒缓过渡。 20、打“8”字形:双手重叠,单手中指、无名指由内向外,在一侧脸部,由大到小。(来回四至五遍)做完一侧做另一侧

全身保健按摩手法程序

全身保健按摩手法程序 一、头面部 1、食指中指点按印堂(两眉中间)揉至神庭(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轻按几秒神庭,左右手各一次,再抹开。 2、食、中、无名指由额中揉至太阳穴三遍,轻按太阳穴,大拇指分三线点按前额指太阳穴(越密越好) 3、双手交叉按压太阳穴,双手逆时针揉按太阳穴,再用双手食指轻切额头。 4、蚂蚁上树额头,左右各一次。 5、小鱼际摆前额,大鱼际揉按前额至太阳穴 6、拇指揉按攒竹(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鱼腰(在额部,瞳孔直上,眉毛中)、丝竹空(位于人体的面部,当眉梢凹陷处)再抹开,捏眉两次。 7、揉四白(在面部,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至瞳子髎(位于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中食指点按睛明(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揉上眼球。 8、拉眼皮,上下左右抖睫毛。 9、双手搓热后敷眼球,用四指弹上额。 10、单手食指、中指点按睛明滑至迎香穴(人体的面部,在鼻翼旁开约一厘米皱纹中)并点按该穴再抖至神庭。 11、双手中指食指搓鼻梁至神庭,再点按睛明穴推至迎香穴。 12、点按颊车(在面颊部,下颌角前上方,耳下大约一横指处,咀嚼时肌肉隆起时出现的凹陷处)揉面部,扫脸颊。 13、双手拇指开天门抹至太阳穴 14、蚂蚁下树,扫至承浆(位于人体的面部,当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人中(位于鼻下.上嘴唇沟的上三分之一与下三分之二交界处)、分三次扳下颌,食指中指揉太阳穴至听 宫穴() 15、双手同揉耳廓,中指揉压外耳道,反耳后捂实耳廓轻弹三次 16、揉耳廓(顺逆各三圈)轻压几秒突然放开,点按翳风穴(耳垂后耳根部,颞骨乳突与下颌骨下颌支后缘间凹陷处)。 17、双手搓发梢放松 二、头部按摩 1、点按揉压印堂至百会穴,揉按四神聪(百会旁上下左右各一寸) 2、以百合位中心,由小圈至中圈最后大圈点按头部(垂直点按) 3、十指按压头部,放松。 4、指尖敲头,放松。 5、拳滚头部,左右各一次。 6、十指合掌敲头数下。 7、隔手掌敲头。 三、手部按摩 1、手捏肩部至手腕(内侧及外侧)再拍打放松。 2、双手叠手指拨手臂、揉法、放松、拿法各两边 3、分手拨手臂 4、挤压两边 5、掌根同时搓手臂两遍 6、抖手臂

头面部按摩

头面部保健按摩 一保健按摩手法和常用穴位 头为‘‘诸阳之会’’‘‘精明之府’’。按摩头部疏通六阳之气,使百脉调和,髓海充养,精神调治。从而起到安神醒脑,放松精神,缓解疲劳,改善睡眠,增强记忆等作用,并且能够预防神经衰弱、高血压、面神经麻痹、感冒及神经性头痛等疾病。按摩时手法要柔和、轻巧,不宜过重。保健按摩师不得戴手表、首饰,以防划伤宾客皮肤,面部皮肤有破损者不宜做面部按摩。 【常用手法】揉法推法摩法抹法点法梳理法 【常用穴位】印堂百会太阳睛明颧髎人中地仓颊车攒竹风池风府丝竹空鱼腰迎香 二保健按摩 1 开天门:分推印堂—神庭(30下) 右手拇指指腹在印堂,左手拇指指腹在神庭,拇指微屈,交替分推印堂至神庭。 2 摩坎宫:分推额头—太阳 用双手拇指指腹由印堂开始,经前额分别向两侧抹至太阳,(三段),第三段起点印堂上部至太阳穴,三段共五遍,第五遍第三段按揉太阳穴10次,由外向内按揉太阳穴。 3 点揉攒竹、鱼腰、丝竹空三穴(眉棱三穴)。 轻抹眉毛,后分别点按眶三穴下后,点揉20下,分别用双手中指(其余四指微翘)点揉(腕带中指颤按5下)(点5下揉20下)。 4 按压睛明,并分推眼眶 用双手拇指指尖偏侧按压睛明穴(15下),后再以两拇指指腹自睛明穴起,由内向外、由下至上轻摩眼眶5圈(按揉眶上下轮匝肌)。轻柔眼球,最后双手小鱼际对搓,搓热后捂于双眼球之上。 5 分推鼻翼至颧髎 用两手拇指点按迎香穴15下,然后分别自鼻翼—迎香,自鼻根—巨髎—颧髎共5遍 6 分推人中—地仓

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自人中推至地仓,反复5次(5遍),后点揉承浆穴。 7 提腮腺按摩颊车 双手重叠放于下颌托起双腮腺,向上提摩至太阳穴处,稍向上提,共10遍,后5遍至颊车处先按揉3圈后颤3下,再摩至太阳穴处。 8 点揉面颊 用双手食、中、无名三指并拢,以中指指腹为主,自颊车轻揉至太阳穴处(5遍),稍停留,后往上揉至头维。 9 轻揉耳廓 用双手拇指与食中指指腹揉捏两侧耳廓共6遍,后3遍转手向后下方拉,揉捏耳垂部。 10点揉印堂—神庭—百会 用双手拇指指腹点揉印堂(15下),后推至神庭(点揉15下),再推至百会(点揉15下)。 11点揉攒竹—百会 用双手拇指指腹分别同时按揉双侧攒竹穴15下后,双手推至百会穴处再同时按揉15下。再点揉阳白—百会,丝竹空—百会。后沿督脉往两边点揉。最后拿揉头部两侧。 12梳理头皮 抓搔:双手十指略分开,自然屈曲,全手贴于头皮,以指尖或指腹梳理头皮(上午用指尖,下午用指腹),并双手交替搓动,如梳头状(头顶30下,左右两侧各30下)。其中侧头时用另一手轻夹双侧耳廓部。搔散:快速小范围的,用四指指端向两侧及后方轻搔。 13钩揉风池—风府 用双手中指指端钩揉风池穴20圈,单手中指端钩揉风府穴20圈。拔伸颈部,一手托头,另一手托下颌,拔伸后缓慢左右旋转。摇颈椎。最后,放松头皮,用双手小鱼际放松。

(完整版)面部穴位及按摩手法(专业版)

常见面部穴位 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 1.百会穴:定位:将耳廓向前对折,由两耳间连线跨越头顶,与头部前后正中线中点 作用:主治头晕、休克、高血压、神经衰弱等 2.神聪穴:定位:百会穴的前后左右各旁开一寸,共4个 作用:主治头晕、头痛、失眠、健忘等 3.神庭穴:定位:在前发际线正中直上0.5寸 作用:主治眩晕、头晕 4.头维穴:定位:额角直上0.5寸 作用:主治而神经痛、面部神经麻痹等 一、常见的面头部穴位 5.上星穴:定位:前发际线正中直上一寸处 作用:主治头痛、目痛 6.太阳穴:定位:眉梢与外眼角向后约一寸 作用:头痛、眼部疾痛等 7.风池穴:定位:颈后枕骨下、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间的凹陷处 作用:眼部近视、鼻炎等 8.风福穴:定位:后发际直上一寸处 作用:颈部强痛、中风不语等 二、眼部穴位 1.印堂穴:定位:两眉连线中点 作用:眼头痛、眩晕、鼻病等 2.攒竹穴:定位:眉头内部凹陷中 作用:头痛、流泪、目赤肿痛等 3.鱼腰穴:定位:眉毛中间 作用:眼部疾病等 4.丝竹空:定位:眉梢外侧凹陷处 作用:偏头痛、眼部疾病等 5.瞳子髎:定位:外眼角外侧0.5寸 作用:头痛、目肿痛等 二、眼部学位 6.晴明穴:定位:内眼角上方0.1寸 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 7.球后穴:定位:眼眶下缘1/4与内侧3/4交界处 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 8.承泣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眼下眶缘边缘止 作用:远视、视网膜炎等 9.四白穴:定位:眼平视瞳孔直下一寸 作用:眩晕、头痛等 三、鼻周穴位 1.素髎穴:定位:鼻尖正中 作用:鼻炎、鼻塞等 2.迎香穴:定位:鼻翼旁开0.5寸,鼻唇沟中 作用:鼻炎、鼻塞等

头部按摩手法教程解读

头部按摩手法教程 一.头部保健按摩法的预备 幽静清幽的环境,优良的效力语言,专业的技巧领导,或许加上轻柔的音乐享福,都是保障按摩疗法疗效的根基。 二.头部保健按摩法的操纵环节 中医按摩法是依据经脉在头部的走行方向施术,调经通络起到保健结果,笔者在实践操纵中,将其分解为: 1根基按摩:所有头部病患按摩的大致按摩 (1)额部五道线按摩 ①第一条线:印堂至百合,途经神庭,上星,脉属督脉 ②第二、三条线:鱼腰至头临泣、途经阳白、脉属胆经、三焦经。平行第一条线。 ③第四、五条线:丝竹空至头维,脉属小肠经等.平行第一条线。 (2)头侧面部各三条按摩 ①第一条线:太阳穴至头维穴 ②第二条线:太阳至率古穴 ③第三条线:太阳至听宫穴 (3)面部、顶部、颞部按摩 (4)颈、肩部按摩 (5)按摩手段:灵便利用推、揉、掐、点、抹、切、摇、拔等各种手段. 2辩证按摩:依据病症不同,抉择着重配穴位按摩. (1)太阳位痛在顶颠1、颈项后头部,取昆仑至阴,后取后湮穴 (2)少阳经痛在头部两侧,偏头部,取足少阴、阳临泉穴,后取率古穴

(3)阳明经痛在上额两眉棱骨前头部,取内廷,后取合股. 3松懈保健按摩手段:以扶、抓、拿、敲、梳开为主. 三按摩不骤要决:头部保健按摩法手段演艺 压印堂,抹至顶,分两眉,达太阳,索八线,掐经穴,三位到,全放懈.开天门,推软宫,分合阳阴,清眸明目法,清窍利肺法,运水入土法,麻姑拜寿法,鸣鼓清脑法,啄木取虫法,悬发利骨法,力劈华山法,难逃法网法,双龙摆尾法。 四头部保健按摩法的留神事项 1习惯症:非急危病症惹起的所有头部疾病. 2切忌症:急危病症,面部外伤出血性伤害,急性化脓性疾痛等 头是人体神经操纵中枢的部位,当代医学实践证实:头(即大脑),人类性命行动的神经中枢,身躯神经首要分为中枢神经和方圆神经形成.中枢神经是人接纳、剖析、解决外在感知和应变激动发生的中枢掌控组织,而四周神经体系所含的脑神经,脊神经和植物神经是感触外在感知(感觉器)并向中枢神经输入号令以及领受中枢神经的实行号令并完结机能反响(效应器)的高等神经组织,固然神经性能盘根错节,可是正常情形下却摆置有序,保持人体各种正常性命运动,当因环境、因素或某种形势波及下,会使人体神经的感知、效应或传导反常即造成病理形势,从而使大脑皮层.髓质以及机体某中机能形势的电位、负荷产生变换产卧病理反响.我国传统医疗学以为,头为诸阳之汇,十四正经络、奇筋八脉交通纽带.在中医致病因素(七情六淫)波及之下,会因肝阳上元、血气虚、痰浊湿淤、肾虚等各种头部病患.在人类常年与疾病做战斗的历程中,经过常年的实践和概括.构成了诸多保健治疗手段来缓和和治疗头部病患,随着疗法的不停深入,在当代保健按摩学中,施术者对受术者头部,联结经穴同源的中医原理和当代医学的神经体液

全身按摩基本实施手法

全身按摩基本实施手法 全身保健按摩施术手法繁多,常用的手法大概20多种。本章介绍常用的基本手法,这是保健按摩方面的基本功,必须熟练堂握和运用。 全身保健按摩施术顺序,一般从头部做起,然后按胸、腹、下肢前部、背、腰、下肢后部、上肢的顺序依次进行。施术体位是仰卧位、俯卧位和坐位。 一、头面部保健按摩施术程序 1、开天门法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术者站立或坐其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患者两眉间的印堂穴儿自印堂向上直抹到前发际处的神庭穴止。两手拇指轮流进行,反复推抹20~30次。 (3)要领 1)两拇指指腹用力均匀一致,和缓有力,以局部微红为度。 2)术时局部有酸胀感,术后局部有温热感及头目轻爽的感觉。 2、抹双柳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端掐双侧攒竹穴处,再以指腹自攒竹沿眉弓,自内向外。经鱼腰至眉梢丝竹空穴止,推而抹之,往返数次。 (3)要领 1)此手法循行眉弓毛发之中,由内向外推抹,不可逆行,速度宜缓慢。 2)推抹时双拇指同时对称着力。 3)术后眼前豁亮,头脑清爽。 3、掐鱼腰 (1)体位仰卧位,术者坐其头前方。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甲掐两眉弓中点的鱼腰穴1~2分钟。然后用拇指指腹自攒竹穴经鱼腰,丝竹空摩到上关穴止,反复摩动2~3分钟。 (3)要领 1)摩动时应循行眼眶上缘,用力宜缓慢、均匀而有力。 2)掐鱼腰后局部有不适感,可配合轻微的指揉来消除。

3)术时有酸麻胀感,有时放射到眼窝内,术后有视力倍增的感觉。 4、揉太阳法 (1)体位仰卧位,术者坐其头前方。 (2)操作术者用两手拇指挠侧,分别置于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做上下、左右、前后环转揉动2~5分钟,再以两拇指指腹同时用力自头维穴起向外下方,经太阳分推至耳门穴止,反复推摩2~5分钟。 (3)要领 1)指揉时用力宜轻,摩动时稍着力。 2)术时局部酸胀及放射至额前,术后头脑清爽。 5、推揉颊车法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术者坐其头前方。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置于两侧颊车穴处,按揉1~2分钟,尔后以拇指置于两耳前下方听会穴处,沿下颌外缘,经颊车至大迎穴,反复推摩5~7次。 (3)要领 1)推动时手法宜轻,按揉时用力应从重。 2)术时局部有酸胀感,术后面部与下颌部有温热感。 6、搓掌浴面法 (1)体位坐位或仰卧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掌相搓至热,迅速置于面部,由额面部向下,经眉、目、鼻、颧、口等,掌摩面部10~20次。 (3)要领 1)两手掌相搓用力适宜,手法不宜过重,注意保护皮肤。 2)术后面部温热,头脑轻爽。 3)此手法是美容按摩的一种手法。 7、推正顶法 (1)体位坐位,头略向后仰起,术者站或坐其侧。 (2)操作术者以拇指指腹端,自鼻尖部的素穴,经鼻向上沿头部正中线,经印堂、神庭、百会、强间,推摩到哑门穴止,反复操作2~3分钟。

头面部推拿全身调理术

头面部推拿全身调理术 自古以来,中国人最好面子,在日常生活中也总喜欢察言观色,人与人的初次见面,也都是通过脸面来认识,然而很多人却不知头面更深层的意义,现代医学认为,大脑皮层在调节机能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人体运动,感觉,思维乃至最细微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脑的支配,祖国医学认为头面居于人体首要部位,与经络,脏腑有着密切的关系,心其华在面,肝开窍于目等等。我们运用中医理论的指导,结合现代科学以及具有治疗作用的安杰玛精油推出了一套个性化的头面部按摩疗法。 一,面部皮肤 面部皮肤的直观感觉,普通人当先论妍媸,殊不知皮肤的色泽可直接反映人的精神面貌及健康状态,如:“面色缺少光泽为气虚或气血俱虚,易出现心悸气短、四肢乏力、头晕、动则汗出等症,面色青白为元气虚弱的寒证,如手脚冰凉、怕冷、腰膝酸软、关节冷痛等,面色发红潮红为胃有热。满面通红为外感发热或脏腑实热。面色暗红者,提示血液黏稠度增高,有微循环障碍,易患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面色灰暗预示免疫功能下降或肝肾解毒排毒功能减弱。面色青暗为肝郁气滞,肝、脾功能失调,常出现口苦、不思饮食等。 二,经络学说 中医认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气之津液,皆熏于面……。”十二经脉中,手足三

阳经及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均分布到面部,其余的阴经通过表里两经的经别相合而上头面部,奇经八脉也循头面,使面部与全身的脏腑、肢节联系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因此,面部是人身各部气血汇聚之所,全身脏腑、肢节、经络的反映中心。由于面部气血丰富,皮肤薄嫩,故反映体内疾病也最为灵敏。因此,人体有病时,往往可以在颜面部有所反映。 1经络在头面部的分布(图十二经络图) 2头面部的重要腧穴(头面部穴位图) 神庭定位仰靠坐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0.5寸印堂经外奇穴。 在面额部,在两眉头连线的中点;正坐,或仰靠,或仰卧取穴。 攒竹两眉头处取穴 鱼腰两眉中间部位 丝竹空两眉稍处 四白目下一寸.当眶下孔部位,直对瞳孔 睛明目内眦角上方0.1寸凹陷处。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约0.5寸,当鼻唇沟中 太阳太阳穴在前面,两侧,外眼角延长线的上方。在两眉梢后凹陷处。 颊车下颌角前上方约一横指,咬肌隆起最高点 水沟人中沟的上1/3与下2/3交点处

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与步骤

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与步骤 中式全身保健按摩程序与步骤 中式保健按摩是以中医基本理论为指导,已经络、气血、精髓、津液、皮肉、筋腱、骨骼、五官、九窍、四肢、百胲等为物质基础,采用按摩手法施于受术者提标之上,以刺激人体进而促使其内部产生一系列的变化,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一、头部保健按摩 头面是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教会的部位,又居于人体的最高处,故称“诸阳之会”;属于奇恒之腑的“脑”居于其中,人之九窍有七窍——五官,在头面部开通,是接受外界事物和刺激、引起人体反应、表达人之情感、调节人体机能的枢纽;面部又是人类心灵外露之窗,代表着人的精神面貌;同时它又是美貌的象征;体现着机体精气神的盛衰。因此对头面部进行按摩保健的主要的是振奋人体阳气、保持人的青春长驻。

施术时,手法应非常的轻柔缓和,手法的走形方向应充分注意面部肌肉的结构,原则上在眼和口唇周围多座圆形或半圆形的运行轨迹;垂直于皱纹施手法;顺行于眉毛定方向。再配以适合的介质,起到美容保健的双重作用。 受术者取仰卧位,并可随施术者手法的进行变换为侧卧位、俯卧位。术者取坐位,于受术者的头侧,面对受术者的颠顶部。 1、面部保健按摩 在面部行保健按摩,其目的在于保护并保持受术者的容貌、调节人的精神、维护五官的功能。 1.1前额部的施术 1.1.1开天门:术者以两手拇指腹着力,轻柔缓和的交替从印堂穴向上推至上星穴,共12次。 1.1.2分推眉弓:术者用双手拇指指腹着力,轻柔的从眉头之攒竹穴开始,沿眉弓向两侧分推至眉梢的丝竹空穴,共12次。 1.1.3 分推前额:术者用两手拇指的桡侧(自指根至指端)着力,同时至于任脉两侧,然后分别向两侧颞部分推,共六次。注意,两拇指的桡侧着力要均匀

面部美容按摩的基本手法

面部美容按摩的基本手法 1.美容按摩师的手部运动 按摩是依靠有规律的手部运动来进行的。美容按摩师的双手在按摩过程中,要求必须保持柔软、灵活、轻松而有节奏感,有力而不过分。为了符合要求,美容按摩师必须了解掌握手部运动的技巧。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以下介绍几种简单的手部运动方法。 (1)双手放在胸前剧烈地摇动,使手部的血液循环加快。(图6—1) (2)双手尽力握拳放在胸前,假设手中有一小球,然后将假设小环抛出,手指尽量张开,此动作反复进行,可以强健手腕及手掌。(图6—2) (3)双手由大拇指开始到小拇指,轻弹桌面,然后返回,重复轻弹动作,此动作如练弹钢琴的指法。此动作对手部的控制能力和协调能力有特别功效。(图6—3) (4)双手在胸前合掌,左手腕用力向右边推,然后转由右手腕用力向左边推,整个过程保持手掌合并,此动作可以运动于腕及手掌,增加手的灵活性。(图6—4) (5)从大拇指开始,按顺序将十个手指从骨节到指尖全部按摩一遍。此动作可以促进血液循环,令手指更加柔软灵活。(图6—5) (6)双手握拳放在胸前,手腕由前向后打圆圈。此动作可以灵活手腕肌肉。(图6—6) 2.常用面部美容按摩穴位(图6—7、8) ①太阳②印堂③攒竹④瞳子髎⑤听宫⑥翳风 ⑦迎香⑧地仓⑨人中 3.面部美容按摩基本手法 医家名言:“手上无功,按摩空;手上有功,气血皆通”。可见,按摩不是简单的揉搓,而要掌握一定的手法。按摩效果的好坏取决于按摩手法。对面部美容按摩来说,基本手法如下: (1)搓掌浴面 部位:面部 操作:将两手掌搓热,贴于面部,如洗脸状上下摩搓面部,反复操作2—3分钟。(图6—9—1,2,3,4)。

中医头部按摩手法

中医头部按摩手法 文章目录*一、中医头部按摩手法*二、头部按摩的好处*三、头部按摩后的注意事项 中医头部按摩手法1、中医头部按摩手法之按摩印堂穴 1.1、坐在有靠背的椅子上,或者躺在床上。 1.2、放松神经,然后伸出双手,用拇指按住太阳穴,然后四指并排地按住额部,由下往上地从眉毛上端开始推向额部。 1.3、按摩的力度应该是从轻到中等,然后按摩30次,直到额部局部微微发红为止。 2、中医头部按摩手法之按摩前额 2.1、处于放松状态,伸出双手,双手拇指按住太阳穴,然后弯曲食指,其余三个手指呈握拳状态。 2.2、然后用弯曲后的食指第二指节的外侧按摩额头,从额部中间逐渐想外按摩到太阳穴。 2.3、然后又重新回到额部中间进行下一次按摩。 2.4、一边按摩额部中间的时候一边用拇指进行太阳穴的按摩。 3、中医头部按摩手法之推前额 用大拇指指面按于前额正中皮肤,以指根带动指尖两手分别向左右两旁做抹法,至眉梢处再推回前额中央。注意力量不宜过大。

4、中医头部按摩手法之摩掌熨目 两掌互相摩擦,搓热后将两手掌心放置在两眼上,使患者有温热的舒适感。重复操作3至5次,对于用眼疲劳,视力不佳者可多做几次。 5、中医头部按摩手法之疏通经络 用两大拇指指端沿头部经络线依次点按。自头发发际前沿正中开始到发际后沿正中为正中线;正中线旁开一横指为第二线;自额角处开始,平行于正中线至发际后沿为第三线;自太阳穴(定位见上)开始绕耳廓至发际后沿为第四线。如遇痛点可适当做局部的反复弹拨,轻重以患者能耐受为度。 头部按摩的好处1、头部是人体活动最重要的部位,管理着人的思维、运动、语言、平衡等功能。 中医学认为,头为十二经络的会聚之处,百脉所通,对于控制对控制和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当各种原因导致头部的神经、血管、脑膜等组织受到不良影响,就会出现头痛、头晕、失眠、多梦、记忆力下降等多种不适,严重地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3、做头部的保健按摩,可以促进清阳上升,百脉调和,清醒头脑,增强记忆,又能改善面部皮肤营养状况,使人精神振作,容光焕发。

保健按摩教学计划

6按法:以手指举的不同部位或肘尖,置于经穴或其它部位,逐渐用力加压按而留之的手法或按法。 7拍法: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处微屈曲,用手腕部摆动,带动虚掌着力于按摩部位,平稳而有节奏地反复拍打的手法。 第六章全身按摩 全身保健按摩手法繁多,这是保健按摩方面的基本功,必须熟练掌握和应用。 全身保健按摩的顺序:一般从头部做起,然后按胸、腹、下肢,再次背、腰、下肢后部,上肢的顺序依次进行。按摩体位是仰卧和俯卧。 一头面部保健按摩顺序 1开天门法: (1)体位、仰卧位,按摩师坐其头前 (2)操作:按摩师以双手拇指指腹,置于顾客两眉间的印堂穴处,自印堂穴向上直推到前发际出的神庭穴止,两手拇指轮流进行反复推抹20次-30次。 (3)两手拇指指腹用力均匀一致,柔和有力,以局部微红为度。 (4)按摩后局部有温热感及头目轻爽的感觉。 2抹双柳(推坎弓) (1)体位同上。 (2)操作:按摩师以两手拇指指端点按双侧攒竹穴处,两手指腹自攒竹穴。 沿眉弓,自内向外,从印堂经眉梢止太阳,推揉之,往返1-2分钟 (3)要领 ①此手法循行眉弓毛发之中,由内向外推揉,不可逆行,速度与缓慢。 ②推揉时双手拇指同时对称用力。 ③按摩后眼前豁亮,头脑清醒。 3、揉太阳法 (1)体位同上 (2)操作:按摩师双手拇指分别置于头部两侧的太阳穴处做环转揉动1-2分钟,再以双手起于四肢用力自头维穴起向外下方经太阳穴分推至耳门穴止,反复推摩1-2分钟。(3)要领 ①指揉时用力宜轻、摩动时少用力。 ②按摩时局部酸胀放射至额前,按摩后头脑清醒。 4、推正顶法 (1)体位同上 (2)操作按摩师以拇指指腹端,自鼻尖部的素髎穴,经鼻向上沿头部正中线,经印堂神庭、百会、推至凤池及哑门穴反复推揉2-3分钟。 (3)要领 ①往上推摩时沿经穴位应配合点按按压穴位局部有酸胀感,按摩后有面部清爽之感。 二、胸部保健按摩秩序 (1)分推法 ①体位、仰卧位,按摩师立其侧 (2)操作、按摩师两手拇指分置于胸骨柄的两侧俞府穴,其余四指抱定胸部两侧,沿肋骨间隙由内向外分推到腹部中线止。其余四指由上而下,分推各肋骨间隙至乳根穴平高处止。反复分推2-3分钟。 (3)要领

头面部手法步骤

头面部手法步骤 1.提拉面部肌肉 ①双手并拢,至下颌处分开,手掌贴紧脸颊并提拉至太阳穴,停顿按压太阳穴2秒。重复2-3次 ②双手四指并拢,拇指分抹下颌,手掌贴紧脸颊并提拉至太阳穴,停顿按压太阳穴2秒。重复2-3次 手法操作要求:力度轻柔渗透,由下至上,由内向外,手掌贴服。太阳穴取穴方法:眉尾与目外呲之间,向后约一横指的凹陷中。 手法作用:缓解面部肌肉紧张,消除水肿。 2.双手重叠,抬下颌提拉颈部肌肉及颈纹。重复2次 手法操作要求:嘱咐产妇放松,充分保护下颌,动作缓慢,用身体后倾力带动手部提拉,提拉力与床面平行,高度在产妇能承受范围内。手法作用:刺激颈部淋巴,促进血液循环,牵拉颈肌部群缓解疲劳。 3.依次点按承浆、地仓、颊车、颧髎、水沟、迎香、鼻通、睛明、四白穴。 承浆穴取穴方法:颏唇沟的正中凹陷处 作用:消肿止痛,疏调任督,治疗口干、口臭。 地仓穴取穴方法:两眼目视前方,瞳孔直下与嘴角连线交点。 作用:改善口周皱纹、口唇皲裂,治疗齿痛、流涎。 颊车穴取穴方法:咀嚼时咬肌隆起,按之凹陷处。

作用:治疗牙痛,面神经炎,口腔炎等,缓解面部皱纹。 颧髎穴取穴方法:目外眦之下,颧骨下缘凹陷处。 作用:治疗牙痛,面肿,三叉神经痛。 水沟穴(人中穴)取穴方法:鼻唇沟上1/3与中2/3交界处 作用:昏迷急救穴,醒脑开窍,苏厥止痛。 迎香穴取穴方法:鼻翼旁开约1厘米处,鼻唇沟中。 作用:疏风解表,通利鼻窍,可治疗鼻塞、痤疮、口周皮炎 鼻通穴取穴方法:鼻翼软骨与鼻甲的交界处,近处鼻唇沟上端处 作用:通利鼻窍,通络止痛,可治疗鼻炎、头痛 睛明穴取穴方法:两眼目视前方,内侧眼角稍上方凹陷处。 作用:明目退翳 四白穴取穴方法:两眼目视前方,瞳孔直下,眶下孔凹陷处。 作用:通经活络,可缓解眼周发黑、眼周眼袋、眼睑浮肿。 4.中指与食指交替提拨鼻梁,重复交替4遍后,换大拇指指腹从眉头划至眉尾处。依次点按攒足穴、鱼腰穴(瞳孔直上,眉中)、丝竹空穴(眉梢外侧凹陷),重复2-3次 手法操作要求:指腹着力,避免指甲划伤产妇,动作缓和连贯。 穴位取穴: 攒足穴,眉内侧,眉头凹陷中,眶上切迹处。作用:清

20种常用按摩美容手法汇总

20种常用按摩美容手法汇总 按摩美容手法1、捏法 捏法是用手指夹挤治疗养护部位。可分为三指捏、五指捏及捏脊。 [操作要领]①三指捏法是用拇指与食、中二指指腹相对用力挤压某一部位;②五指捏法是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用力挤压某一部位。挤压时用力要均匀、和缓而有节律性。临床上可根据不同部位选用三指捏法或五指捏法,也可双手同时使用。③捏脊法是在长强至大椎一条直线上捏挤操作的专用手法。可拇指在后,食、中二指在前,从长强穴起,用三指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滚推捻动向前操作,直至大椎穴上。亦可食指屈曲在后,拇指在前,用食指桡带及拇指从长强穴起,捏起皮肤双手交替滚推捻动向前操作,直至大椎前。捻动的过程中可捏三下提一下局部皮肤,以增强疗效。 [作用与应用]捏法可舒筋通络,活血祛瘀,行气导滞。适用于颈、背、腰、臀、腹及四肢等美形。捏脊法可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捏脊法用途广泛,是按摩美容、美形的常用手法之一,也是人体保健及治疗多种疾病的常用手法。 按摩美容手法2、振法 振法是以第5掌指关节背侧为吸定点,用腕关节的伸屈和内

外旋转,带动手法做往返的滚动。 [操作要领]操作时以手背尺侧近1/2处为附着点。腕关节摆动时力要均匀,外旋及内旋时均应用同样大小的力,频率120~160次/分。操作时不可在表皮拖动、碾动。 如以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为着力点,腕部作往返均匀摆动的方法称为“振法”。 [作用与应用]舒筋活血,温经通络,散寒止痛。可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在按摩美容中振法可用于腰、臀、大腿等脂肪沉积部位,还可用于因肥胖而引起的膝关节疼痛及颈部美容等。 按摩美容手法3、揉法 揉法是用手掌大鱼际、掌根或手指罗纹面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缓和的回旋揉动的方法。揉法可分为带动皮肤揉法及不带动皮肤揉法。 [操作要领]带动皮肤揉法多在点法、按法的基础上,用指腹(拇指或食指、中指、无名指),掌根或大鱼际,贴附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带动皮肤作局部按揉,以增强点、按法的疗效,临床称为按揉法。操作时必须吸定在所需治疗或养护的部位及穴位。不带动皮肤揉法是用拇指末节桡侧缴或大鱼际贴附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关节放松并摆动,带动大鱼际或拇指末节桡侧缘,在局部做轻柔和缓的摆动,手法向下的压力要轻,动作要谐调而有节律性,操作时不可带动皮

最新初级按摩师知识要求——第十六章 中级按摩师的全身按摩施术技巧

第十六章中级按摩师的全身按摩施术技巧 全身保健按摩的主要部位和施术顺序,已在初级按摩师部分有所阐述。中级按摩师需要在熟练掌握初级按摩师全身保健按摩手法基础上,增加一些手法。 一、全身保健按摩施术(离心性) 1、头、面部保健按摩程序 (1)开天门 (2)抹双柳 (3)掐鱼腰 (4)揉太阳 (5)掐四白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甲掐四白穴,以两手拇指指腹自四白穴分推到瞳子穴处。 3)要领此手法反复3次,力度要轻,用力均匀。 (6)掐睛明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以两手拇指指甲掐睛明穴,再以两手拇指指腹自睛明穴起经过四白穴、颧穴到耳门穴处,进行推摩。 3)要领反复推摩3次,用力轻、缓。 (7)点巨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指腹点按巨廖穴,自迎香穴经巨穴到颧穴处,进行推摩。 3)要领反复推摩3次,用力由轻至重。 (8)推颊车 (9)双揪铃挡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与食指揉捏两侧耳部,并向下方揪耳垂。 3)要领向下方牵拉耳垂3~5次,方向不能错。 (10)搓掌浴面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先以两手掌搓热后置两侧面颊部,自下向上经耳前到前额部,进行搓摩。 3)要领用力均匀,反复搓摩10~15次。 (11)分推前额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术者坐于头前。 2)操作术者以两手拇指偏峰置于前额正中线,向两侧分推到太阳穴和头维穴处。 3)要领反复分推,可往返3~5次,用力均匀并有力,如受术者皮肤干燥,可用油性递质;如受术者汗多,可用滑石粉。可配合指腹搓法于前额左右方向推搓。 (12)推正顶 (13)点按百会 1)体位受术者仰卧位或坐位,术者坐于头前或站位。 2)操作术者以拇指指腹点按百会穴,以四指指甲掐四神聪穴处。 3)要领手法由轻到重,按压方向应垂直。

泰式按摩简介及操作程序

泰式按摩简介及操作程 序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泰式按摩简介及操作程序 第一节泰式按摩简介——Thai Massage 泰式按摩发源于古印度的西部,创始人是印度王的御医吉瓦科库玛,他至今仍被泰国人民奉为医学之父。他的传统医药及按摩知识技法由传教的僧人带入泰国,并由泰王召集,广泛吸收他们的传统医药及按摩的宝贵经验,并铭刻在大理石上,镶嵌于瓦特波的卧佛寺的游廊壁上。并成为训练传统泰式按摩的基地。 泰式按摩为泰国古代医学文化之一,拥有四千多年历史,源远流长。古代泰国皇族利用它作为强身健体和治疗身体劳损方法之一。近年来经过泰国政府监管发展和积极推广的情况下,泰式按摩已广为人知,成为受中外重视的天然治疗。泰式古法按摩,除了大家熟悉的关节纾整外,更有自成一套的经脉、穴位按压及伸展理论。利用手指、手臂、膝部和双腿等按摩对方穴位,又在肌肉和关节上按压和伸展,令身体、精神和心灵回复平衡,促进血液循环、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运作正常和肌肉皮肤新陈代谢。定期进行,令人体精神和肉体保持最佳状态。 泰式按摩是古代泰王招待皇家贵宾的最高礼节。 一、手法:1、点(压)法 2、揉(拿)法 3、推法 4劈叩法 5踩(跪)法 6运动关节法 二、泰式的特点:

1、向心性:泰式按摩一般从足部开始,并向着人体的中心部位多排点压按结合的手法。 2、细腻性:泰式按摩多采用细腻的指压手法,着重对人体四肢和大肌肉群进行拉伸推捏等,使手掌心的力量均匀渗透到肌肉深处,以达到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的作用。 3、关节活动性:指压后颈部,腰部,四指部的旋转,扭动反扳背法等手法的广泛应用。 4、治疗保健二重性:泰式按摩具有明显的消除疲劳,放松肌肉,调畅情志,另外对于肌肉损伤,痛风,炎症等有明显疗效。 泰式保健按摩是流行于泰国的一种按摩方式,是由我国的传统按摩手法演变而来,它以活动关节为主,手法简练而实用,是保健的较佳手法之一。它以活动关节为主,无穴位之说,不同于中式按摩。简便易学,难易适中,实用性强。泰式按摩非常注重背部、腰部的舒展,按摩师从脚趾开始一直作业到头顶才算结束一套动作,从足部向心脏方向进行按摩。手法几乎涵盖了按、摸、拉、拽、揉、捏等所有动作.泰式按摩是跪式服务,左右手交替动作,用力柔和、均匀、速度适中、顺序进行。浴后经泰式保健按摩,可以使人快速消除疲劳,恢复体能,还可增强关节韧带的弹性和活力,恢复正常的关节活动功能,达到促进体液循环,保健防病,健体美容的功效。 泰式按摩是各种按摩中最激烈的,按摩时无需使用按摩油。按摩师从脚趾开始向上按摩至头顶结束,其中背部、腰部和关节是按摩重点。按摩师利用两手、两臂、两脚及全身重量滚压、伸展、拉

小儿推拿按摩常见(头面部) 穴位图解

小儿推拿按摩常见(头面部) 穴位图解 610)?'610px':'auto'; }" border=0 alt="" src="https://www.doczj.com/doc/b08497288.html,/DownloadImg/2013/08/0 707/34321347_1.gif" width=137 height=169> 610)?'610px':'auto'; }" border=0 alt="" src="https://www.doczj.com/doc/b08497288.html,/DownloadImg/2013/08/0 707/34321347_2.gif" width=130 height=150>穴位:百会位置:两耳尖直上,头顶正中。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按揉30次。主治:头痛,脱肛,遗尿,惊痫等。 610)?'610px':'auto'; }" border=0 alt="" src="https://www.doczj.com/doc/b08497288.html,/DownloadImg/2013/08/0 707/34321347_3.gif" width=137 height=169> 610)?'610px':'auto'; }" border=0 alt="" src="https://www.doczj.com/doc/b08497288.html,/DownloadImg/2013/08/0 707/34321347_4.gif" width=175 height=138>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610)?'610px':'auto'; }" border=0 alt="" src="https://www.doczj.com/doc/b08497288.html,/DownloadImg/2013/08/0 707/34321347_5.gif" width=137 height=169>

面部按摩手法

面部按摩手法 文章目录*一、面部按摩手法1. 面部按摩手法2. 面部按摩的步骤3. 面部按摩有什么好处*二、面部按摩要注意什么*三、面部按摩有什么禁忌 面部按摩手法 1、面部按摩手法 1.1、推法 用手指罗纹面着力于面部的一定部位上,作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移动。推法可分为分推法和合椎法。分推法是用双手手指罗纹面自面部的中央部向不同方向推开。分推要求两手用力均匀,动作协调一致。 1.2、按法 按法是用手指罗纹面着力于面部或肢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下压的手法,要求按压方向垂直,力量由轻到重,稳而持续,使刺激充分透达皮下组织的深部。 1.3、揉法 用手指指端在面部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轻柔缓和、小幅度的旋转、滚动、摩擦等动作,揉法与摩法有一定区别,揉法着力较重,操作时吸定一部位,并带动该处皮下组织;而摩法只在体表环旋、抚摩,并不带动皮下组织。 1.4、拿法 用拇指与食指、中指、无名指配合,拿捏松弛的肌肉(如颈项

部)和软组织的一种动作。操作时,要求各指指腹拿住肌肉,进行一紧一松的拿捏。手法要轻而灵活,力量适中。拿法可行气活血、疏通经络,使松弛的肌肉恢复正常,促进新陈代谢,促进细胞再生能力。 2、面部按摩的步骤将拇指固定在耳朵与下颌处的交接位置,两手的食指由内而外按摩下巴的底部10次。力度轻柔,不要用力让皮肤过于堆积。 由内而外按摩下唇口轮匝肌与下巴之间的位置10遍。长期坚持可以得到清晰的脸型轮廓。 拇指在太阳穴位置保持不动,用食指由内而外按摩眼睛下面的肌肤与眼轮匝肌,可以使眼部肌肉得到放松,减少细纹,并且可以减压眼球的力量,重复10次,动作一定要轻柔。 保持拇指固定在太阳穴,将食指由内而外按摩额头,让额头的肌肉舒缓放松,使这个部位的肌肉得到一个很好的休息,同时要注意减少故意的皱眉与紧锁,结束这部分按摩后要轻拍额头,让血液更加流畅。只有这样肌肤才可以充分的得到营养。 将细嫩的小手握成拳头,利用4指头卷曲的位置在耳朵与脸颊处进行前后按摩,让整个脸颊发热。这样面部才会更有弹性,而且减少了法令纹。 最后,用两手手指轻轻按照下巴、脸颊与额头部位顺序分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