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的生态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的生态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的生态原则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的生态原则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2620006203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的生态原则3

收稿日期:2007203208 3:上海市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项目编号:A10011305001)作者简介:魏 秦(19722),女,博士,讲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上海 200444

徐龙宝(19522),男,副教授,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建筑系,上海 200444

魏 秦 徐龙宝

摘 要:选择对城市建设有深远影响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作为研究对象,以生态学视角为研究的突破口,架构与生态相

适应的设计原则,旨在营建与自然和谐的、舒适宜人的特色城市环境。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生态设计,生态和谐中图分类号:TU 2024文献标识码:A

1 概念的界定

从广义上讲,城市公共空间环境泛指建筑物实体构件之外的

城市虚空间,包括城市的街道、广场、公园、游憩绿地、滨水绿地、山川、水体等。狭义上指能够提供公众进行公共生活与休闲娱乐

的共享空间。这类场所具有一定的人群聚集性、活动的滞留性与

对公众的开放性,可具有景观、商业、交通、休憩等多样化的功能。

更重要的是,城市公共空间还是城市人工环境与自然景观的柔性

过渡空间,维持着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的一种均衡,有效地改善

与维持了城市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可喻为“城市绿肺”。

2 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前我国缺乏完善的可以贯穿于决策、规划、建设、管理、使

用、维持等各阶段的内在机制,致使城市公共空间环境建设存在

着严重的滞后现象。

1)随着大规模的城市改造与用地模式调整,建筑超密度开发

建设,将公共空间视为建筑的附属品,致使城市公共空间容量明

显不足。2)城市公共空间形式单一,表现为重形式、轻功能,盲目

追求大尺度的形象工程,缺乏个性与对地方文脉的尊重,忽视了公共环境的人文关怀。3)堆砌设计元素,大面积的硬质铺装,绿

化、水体、小品服从于形式构图,缺乏对自然因素的关照,忽视城市公共空间本身的生态调适作用。城市是具有高强度集聚、高程度组织化而自然因素有限的特殊空间,其生态系统内部平衡相当脆弱。大规模的开发建设攫取自然空间,改变了城市原始地表的下垫面,不透水面的增加从多方面影响了城市气候,加之能耗资源的消耗,环境污染,使城市热岛进一步恶化。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各学科的生态化

倾向及各学科与生态学的密切结合已成为两大趋势。生态策略

是人类对赖以生存的环境濒临失衡的现状寻求的一种智慧回应。

因而,从生态学角度去研究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架构与生态

相适应的设计原则与对策,协调环境、经济与社会的综合效益是

极具现实意义的。

扩展成大裂缝,直至完全破坏。少量胶粒掺量的陶粒混凝土和无掺量混凝土强度随龄期的增加,强度有较大的发展;大量胶粒掺量的陶粒混凝土随着龄期的增加,强度略微提高。胶粒掺量较少时,胶粒可以填充陶粒之间的空隙,使混凝土更加密实,能够提高混凝土的强度。胶粒掺量较多时,胶粒和水泥、陶粒等无机物不能很好地共同工作,其界面粘结强度很低,因此抗压强度较低

2.2 胶粒掺量对弹性模量的影响

弹性模量随胶粒掺量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随着胶粒掺

量的增加,试件的弹性模量呈下降趋势。当胶粒掺量不小于50%时,弹性模量逐渐稳定。胶粒改性陶粒混凝土较普通混凝土弹性模量更小,变形更大,延性更好,抗震性能更好。

3 结语

1)胶粒掺量较少(≤10%)时,能较好地填充陶粒之间的空

隙,使混凝土结构较密实,接近基准混凝土抗压强度;胶粒掺量较多(≥30%)时,胶粒和水泥、陶粒等无机物不能很好地共同工作,其界面粘结强度很低,导致强度降低较多。

2)随着胶粒掺量的增加,弹性模量逐渐变小,但当胶粒掺量较多(≥50%)时,弹性模量趋于稳定。参考文献:[1]何 政.废旧胶粒(粉)对轻骨料水泥砂浆强度的影响[J ].新型建筑材料,2006,32(2):8210.

[2]葛庆红.浅谈高速公路材料质量控制[J ].山西建筑,2006,32

(1):18219.

R esearch of capsule deformed ceramsite concrete

CHEN Jun 2feng

Abstract :It points out that capsule deformed ceramsite concrete is a new type of constructing material ,which can be used for temperature 2con 2serving and capacity structural material or supporting material.It also researches in system that different capsule amount ’s anti 2pressure under standard maintaining condition as well as effects and laws of elastic amount ,in order to promote this new mode ’s application.K ey w ords :ceramsite ,capsule ,hardness ,elastic amount

?

6?第33卷第26期2007年9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3No.26Sep. 2007

3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生态原则与对策3.1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开放性

开放性是空间具有不断适应性的重要途径。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演变在本质上是具有动态性的,而对于有关城市空间发展的制定也需要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与弹性,允许一定的形变范围。

1)城市公共空间的发展应体现公共空间功能的多样性。只有充分考虑到城市文化生活的多样性,规划与设计公共空间时,根据以后的发展方向,留有余地的设计,才能从根本上适应文化趋向的改变。2)随着人类的社会活动逐渐趋于复杂,在功能上要求空间设计提供更多的选择,更应该使设计的结果满足不同空间发展方向的可变性。要实现同一个空间的功能不同时期内的可变性,满足公共空间在一定范围内的合理转型。对公共空间发展变化的适应主要须解决的问题有两个关键点:a.公共空间设计如何解决动态的适应性问题;b.公共空间设计如何解决不同时期功能的协调接续的问题。

3.2 空间形态的生态化策略

运用生态设计指导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就是运用一定手段来减弱或消除人工建造物对城市原始地表下垫面的破坏,营造适宜的空间环境,增强环境的健康性,提供舒适的城市空间环境。

顺应气候的设计:建筑物的外部空间、建筑群体空间的形态,由建筑实体围合构成的街道与广场的布局形态,都直接影响着整体城市的微气候环境。适宜人们驻足停留的城市公共空间不仅需要研究人们的行为模式与情感需要,赋予空间以功能的多义性与文化的识别性,还须从根本上营造一个符合美学原则的、舒适健康的环境:在冬季,可充分享受温暖和煦的阳光、阻隔凛冽的寒风;而夏季又可遮蔽日晒,带来习习凉风。因而,综合考虑城市气候因素,选取有利的风向与气候条件基址、优化建筑物的高度与比例、广场的尺度与朝向、街道建筑界面的比例与色彩等因素,合理利用阳光与风向以避不利的气候与自然条件,营造一个在太阳辐射、风向、温湿度的综合物理环境适宜的城市微气候。

顺应地形与公共空间的立体化利用:综合考虑城市的地形因素、可充分开发城市的立体化空间,结合中心区交通的立体化,竖向安排城市的商业、休憩、停车、绿化等多功能。这样多维复合的城市空间:绿化的屋顶、开敞的平台阶梯、流动的水景等,高低错落的空间富于层次与动感,提升了城市生活品质,高效配置城市用地,有效扩大了城市公共空间容量。

3.3 体现人文关怀的人性化设计

人是城市公共空间的使用者与建造者,城市公共空间因为有了人参与体验与社会交往才被赋予了意义。但是人们面前比比皆是的是强调构图、尺度夸张、功能单调,缺乏休憩、信息、娱乐及景观等公用服务设施,牺牲了人情味与公众参与的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师更应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既要兼顾城市公共空间的物质功能需要,也要兼顾人的行为模式与心理需求以及与地域文化特征的关系,创造出体现人文关怀的特色城市公共空间环境,重新寻回失落的人性空间。如:适宜的广场尺度,可以增加人们社会交往的频率与层次,增加空间的舒适感与亲切度。现代化广场的小型化、个性化以及大型城市公共空间的多层次化,使得人的感受正逐步得到尊重(见图1)。

提高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品质,关注城市空间的人性化设计还应体现在对城市细部的推敲上。如:城市家具的材料质感与色彩、设施的尺度、地面的标高与铺装、小品的形式等硬质景观,以及绿化、服务设施配置等软质景观。这些城市家具是塑造人性化城市公共空间不可或缺的方面,如小巧的电话亭、售报摊,漂亮的

候车廊,舒适的休息座椅以及各种灯具、果皮箱、指示牌、残疾人的无障碍设施等设置,满足公众获得亲切、舒适、轻松、愉悦、平等、尊重、有活力多方面的心理感受

3.4 对城市的生态恢复效应3.

4.1 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保护水系的连通性

本来许多城市原有的水系是连续体,它们与湿地、城郊湖泊和山体构成一个完整的自然景观生态系统。然而,这一连续体却常常遭到人为的割断,致使很多动植物丧失了生存空间,直接破坏了河岸动植物生境的赖以生存的基础,难以维持生物的多样性。

恢复河道的自然形态,建设生态驳岸,它不仅可防洪护堤,还可调节水位、净化水体,为各种生物创造适宜的生境,尽显原生形态和谐之美。生态驳岸可以采用自然材料,形成“可渗透性”的河岸界面,规划也可结合河道的断面与驳岸设计,适应不同季节的河岸防护,营造亲水的滨水休憩空间。3.4.2 

保护与恢复湿地系统湿地对城市生态系统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和社会经济价

值,如提供丰富多样的生物栖息地、调节局部小气候、减缓旱涝灾害、净化环境。但是因建筑用地的日益扩张,不同类型的湿地面积已逐渐减小,且趋于消失。因而保护与恢复城市湿地,建立城市湿地公园,避免其生态服务功能退化,对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休憩活动的自然空间,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3.4.3 软化硬质景观界面,创造柔性的绿色开放空间

合理地配置城市绿化物种与植物配置方式,增加植被的覆盖率,多林地与地方性树种,而少草坪与园艺品种,减少绿化维护的耗费。随着城市改造和进一步的郊区化扩展,生态化和开放的城市绿地空间将逐渐取代封闭的城市公园,城市周边自然景观、封闭的城市公园与城市人工密集区域三者之间的硬性边界正趋于消解,城市公共绿化空间将柔化城市与自然景观间的界面,使之相互渗透与融合。

城市公共空间应尽量增加软质地面,为了尽量还原已遭破坏的原始地表下垫面,采用具有生态及环境优势的透水性硬化路面及地面材料,或采用绿化与硬质铺装结合的半透水性铺地。在建筑环境设计中也要广泛利用屋面、墙面、广场等空间设置立体绿化,增加建筑与城市空间界面的软质覆盖率,以减弱城市热岛效应,创造理想的微气候。

4 结语

城市公共空间作为城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分,是一个多因素

作用的复杂系统。良好的城市是由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层级组成的公共空间系统。所以须整体把握城市公共空间系统诸要素,建立各层级之间的有机关联,采取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方式对城市公共空间施以整体控制,才能建立一个完整的城市公共空间系统。当然这也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持续发展过程,由城市决策部门、管理部门、规划设计专家交叉整合生态、经济、社会、美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共同努力才能得以实现。

?

7? 第33卷第26期2007年9月

魏 秦等: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中的生态原则

文章编号:100926825(2007)2620008202

隧道高应力网锚喷柔性支护技术理论与应用3

收稿日期:2007204211 3:重庆交通大学青年基金资助项目

作者简介:李 明(19782),男,博士,讲师,重庆交通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重庆 400074

孙 彬(19792),男,助理工程师,重庆交通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重庆 401147张 平(19792),男,助理工程师,重庆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重庆 400067

李明 孙彬 张平

摘 要:从新奥法原理出发,分析了隧道围岩支护采用柔性支撑的必要性,用壳体理论分析了喷射混凝土支护的柔性特

征,论证了支护柔度与围岩形变压力的关系,从控制围岩变形方面,探讨了支护结构对保持围岩稳定性的机理,以供类似工程参考。

关键词:新奥法,网锚喷柔性支护,壳体理论,锚杆,围岩稳定性中图分类号:U455.39文献标识码:A

1 隧道围岩柔性支撑的必要性

新奥法(NA TM )是20世纪60年代奥地利专家维兹(L.V.

Rabcewicz )总结前人在隧道工程中积累的经验后提出的,一改过去那种围岩是荷载来源的传统观念,认为围岩本身是支护隧道等地下工程的主要支撑结构,充分发挥围岩和支护系统的共同作用,保护围岩、利用围岩、控制围岩变形是其遵循的主要原则。隧道开挖后围岩应力重分布,一般隧道围岩处于两种状态,弹性和塑性或破坏状态,前者不需要进行支护就可稳定,而后者则必须进行工程处理。塔罗勃(J.Talober )和卡斯特奈(H.K astner )等给出了弹塑性围岩中的应力图形(见图1)。下面是芬纳(R.Fenner )和卡斯特奈(H.K astner )围岩支护的动态方程[1]

:

P i =-c ?ctg φ+(P 0+c ?ctg φ)(1-sin φ)

r 0

R 0

2sin φ1-sin φ

(1)

松弛区洞壁径向应力与洞壁径向位移的关系式:

P i =-c ?ctg φ+(P 0+c ?ctg φ)(1-sin φ)

r 0(P 0+c ?ctg φ)sin φ

2G μ0

2sin φ

1-sin φ

(2)

式中:P i ———支护对围岩洞壁提供的径向抗力;

c ———围岩的粘结力;P 0———岩体的原岩应力;

φ———围岩的内摩擦角;

r 0———巷道半径;R 0———围岩松弛区半径;

μ0—

——松弛区洞壁的径向位移;G ———围岩的剪切模量。

由式(1),(2)可知,当其他因素确定后,稳定围岩所必须提供的支护径向抗力P i 的大小将取决于巷道周围岩石中形成的松弛区半径R 0的大小。而巷道洞壁径向位移μ0的大小是影响R 0大小的重要因素。即μ0增大,R 0也增大,从而稳定围岩所需的支护径向抗力P i 减小。这就大大改善了柔性支护的受力条件。因此,只要选择适当的支护时机和支护阻力,就可以使工程费用得到很大程度的节约。

2 支护柔性特征的壳体理论分析

文中提出一种高应力网锚喷柔性支护结构,这种结构是使用许多小跨度的双曲钢筋网壳分片包围喷射混凝土,钢筋网壳的弯曲应力与喷射混凝土的剪应力相互削弱,因此这种支护结构具有较好的承载和可缩性能。其中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使隧道内的围岩应力转化为网壳的张应力,隧道二次衬砌基本不承受荷载。具体的施工工序如下:隧道开挖→在滞后工作面施喷30mm ~50mm 厚混凝土→安装网壳和锚杆→施喷混凝土至设计厚度→施作防排水设施→施作二次衬砌。赵成刚等[223]借助无矩理论(或称薄膜理论)中的假定,给出了用壳体理论分析喷射混凝土支

参考文献:

[1][美]麦克哈格.设计结合自然[M ].芮经纬,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俞孔坚.景观与城市的生态设计:概念与原理[J ].中国园林,2001(6):3210.

[3]赵 蔚.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层规划控制[J ].现代城市规划研究,2001(5):8210.[4]郭恩章.高质量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对策[J ].建筑学报,1998

(3):10212.

Ecological principle of city public space environment design

WEI Q in XU Long 2b ao

Abstract :This paper begins with the research for urban public space from the viewpoint of ecology ,trying out to establish the planning princi 2ples.It is aimed to build the characteristic ,healthy and agreeable city friendly to the nature with.K ey w ords :urban public space ,ecological design ,friendly to the nature

?

8?第33卷第26期2007年9月 山西建筑SHANXI ARCHITECTURE

Vol.33No.26Sep. 2007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1.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 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 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 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 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 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 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 比如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广场的小品、绿化、物 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 合人体的尺度。 2.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继承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 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 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传 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 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 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 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 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 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3.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 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 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广场与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 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 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 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 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 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如某市火车站广场由 于规划不合理,结果造成交通拥挤、排水不畅,雨天泥水地,晴日 灰满天,环境污染严重,市民怨声载道,游客望而却步,极大的损 害了城市形象。 再次,城市广场规划设计要克服几个误区:一是认为以土地作为城市道路、广场建设的回报是一条捷径。二是广场越大越好。三是 让开发商牵着鼻子走。开发商看重的是建房、卖门面的利益;而政府 则应着重考虑增加绿地、建设广场和公园,改善旅游、购物、休闲 和人居环境。 突出主题原则

商业空间设计的6大原则

商业空间设计最终的目的有且只有一个 那就是让消费者迈入店铺门槛,并引导他们消费更多 这也是众多零售商想尽办法想要达到的目的 他们通过播放音乐或采用诱人的气味充满整个售卖场所等等的方式 去赢得顾客的关注与消费。 而对于商业空间设计公司来说 从最初的店面的规划,至U实施,再到最后的交付 其设计的诀窍是了解消费者,设计出符合消费者喜好的室内环境 这才是商业空间设计真正的艺术所在。 下面的六种商业空间设计艺术将改变零售环境: 1. 引人注目的视觉营销 商业空间设计中的橱窗所带来的视觉营销力是不容小觑的。弓I人注目的视觉营销可以吸引购物者的注意力,并鼓励他们走进商店消费。 橱窗是所有零售店的眼睛,透过这双眼睛,可以向顾客讲述商店的故事。这个故事的每一个细节,都有可能走进顾客的心里,牵动顾客将步代迈入商店内。通常来说,橱窗的展示核心在于店铺的核心商品。

2. 减慢客户的购物过程 现代消费者非常忙碌,并且倾向于匆忙购物。商业空间设计的工作是减缓 这段购物过程并增加顾客在商店的停留时间。一种方法是在入口处放置一个醒目的大型显示屏。 客户将很快知道他们是否喜欢他们所看到的内容,并将关键产品放在商店前面可以帮助他们做出这个决定。通过一些动线的设计,零售商可以鼓励顾客进一步进入商店的最深层。 3. 动线引导顾客的购物路径 在进行商业空间设计时,零售商应该清楚的知道,他们规划的顾客动线, 应清楚地了解,哪些产品放在什么位置会有利于引导顾客走入商店的最深层, 接触更多深层的商,品,最终获得最多的消费。 一些零售商没有合理的动线设计,没有高效的将顾客带入他们想去的地方, 只是单纯的引导顾客进入走道而没有考虑去设计出一条能增加停留时间、利于销售的动线。 而商业空间设计中的动线设计原则,是设计出一条理想的客户购物路线 4. 引导顾客到商店右侧 相关研究表明,当顾客进入零售空间时,他们自然会向右转。为了充分利用这一

环境空间设计

空间设计 一,填空题(20%) 二,选择题(20%) 三,名词解释(4小题/5分,20%) 四,简答题(4小题/10分) 一章 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非物质环境 一,基本概念 “环境艺术设计”:以自然环境为立足点,用各种艺术手段和技术手段,充分满足人们的需求,达到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是许多科学的交汇,是交叉性、边缘性学科,是关于自然环境、人工环境与人的生活整合的系统学科,集成性和跨学科是其本质特征。因此,它是一门创造人类生活环境的综合的艺术和学科(名词解释) 二,设计主旨 设计主旨是以人这个主体为核心,创造一个能够符合人们生活的,具有一定便利性、舒适性和安全性,既能满足功能需求,又能带给人以愉悦的心理感受和激发健康灵性,既满足精神需求的空间环境,同时也能沟通人与社会、自然和谐的欢愉的情感,建立起一个美好的人类生存家园。 环境艺术设计首先是解决基本的功能需求,是以目的机能和效用价值为前提的。 环境艺术设计的意义:是以实现人类的生活行为和思想心理全面的认识和尊重,创造一个具有较高品质的生存空间。 三,设计内容 1,城市规划要素 2,建筑设计要素 3,室内设计要素 4,景观设计要素 5,公共艺术设计 四,环境艺术总体来说是由物质形态要素、意识形态要素、以及技术形态要素、艺术形态要素构成。(填空) 感知是人和环境联系的最基本的方式。人对环境认识的结合点就是知觉。知觉主要是视觉、听觉,其次是嗅觉、触觉、热觉,接受外界信息中大部分是由视觉获得。 五,空间设计的形成 空间设计的有限性和无限性体现在空间物理性实体限制,通过限制才能从无限中构成有限,使无形化为有形。 六,界面设计 界面概念:即围合成室内空间的地面、侧面和顶面。人们使用和感受室内空间,但通常直接看到甚至触摸到的则为界面实体。 界面设计的原则: 1,满足使用功能 2,保护主体结构 3,装饰及美观要求 4,经济性原则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公共空间设计》—课标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课程教学标准 二、本课程的性质与任务 《室内公共空间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专业核心课程,属B类课程。该课程根据商业类、餐饮类、娱乐健身类、酒店类等典型公共空间的特定功能,以设计项目工作流程为依据,采用设计项目引导与设计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公共空间设计的相关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方案分析、方案设计、方案表现、方案制作等核心知识和必备技能,具备从事室内设计师岗位所必需的设计项目调控、设计项目协作、设计项目沟通等职业素养,课程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相关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 本课程的任务:是让学生通过系统的实践教学,了解公共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掌握空间快速方案表现的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职业岗位打下良好的专业实践基础。 三、课程教学目的要求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商品展示的含义和特征,学习专卖店的交通流线和平面布局设计,了解设计中的基本尺度以及常见的陈列方式,掌握专卖店的空间设计方法,了解不同材料的特性。 2、通过对典型建设项目设计的基本理论和实例进行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基本的娱乐设施娱乐项目的功能分区、基本设施、人体工程、设计方法以及其他注意事项,并熟悉娱乐建设项目设计的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及细部做法。 3、通过对餐厅设计的概念、分类、细部空间的规划、家具、照明和色彩、以及餐厅典型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餐厅项目设计的基本理论、设计方法。 4、通过对酒店设计装修案例的介绍和分析,使学生了解酒店各种基本设施,交通

流线、空间规划方法。熟悉酒店室内装修工艺、材料及细部做法,掌握酒店室内装修概念设计到方案设计的方法。 (二)能力目标 1、学习公共空间设计思维方式,熟练运用图形思维技巧,解决公共空间范畴的工程项目的设计内容及程序。 2、通过公共空间设计课程学习,掌握室内设计的图纸设计制作、设计方案表达、设计表现及对于设计原理熟练运用的能力。 3、通过公共空间课程项目化学习,逐步培养学生的设计项目管理、设计团队协作、设计工作沟通的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爱岗敬业、遵纪守法的品德; (2)具有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 (3)具有严谨务实、团队合作的意识; (4)具有质量责任、安全及环境保护意识;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的七大原则

公共空间设计七大原则 一、功能原则 在19世纪,美国的著名雕塑家霍雷肖·格里诺提出“形式追随功能”这一改变历史性的口号。美国芝加哥学派的代表人路易斯沙利文首先将其引入建筑与室内设计领域,即建筑设计最重要的是好的功能,然后再加上合适的形式。设计行为有别于纯粹艺术,其基于功能原则,任何设计行为都有既定的功能要满足,是否达到这一要求,成为判断设计结果成功与失败的一个先决条件。公共空间设计的实用性是室内设计问题的基础,它建立在物质条件的科学应用上,如空间计划,家具的陈设,储藏设置及采光、通风、管道等设备,必须合乎科学、合理的法则,以提供完善的生活效用,满足人们的多种生活、工作、学习需求。 二、艺术原则 公共空间设计一方面需要充分重视科学性,另一方面又需要充分体现艺术性,在重视物质技术手段的同时,高度重视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具有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室内空间和形象,创造具有视觉愉悦感和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使生活在现代社会高科技、高节奏中的人们能在心理上、精神上得到平衡,这也是现代建筑和室内设计中面临的科技和感情问题。公共空间设计的艺术性较为集中、细致、深刻地反映了设计美学中的空间形体美、功能技术美、装饰工艺美。室内设计通过室内空间、界面线形以及室内家具、灯具、设备等内含物的综合,给人们以室内环境艺术的感受,因此室内设计与装饰艺术和工业设计的关系也极为密切。 三、经济原则 任何设计并不是多做就是好,奢华就是好,关键是科学合理。设计是为了满足人们使用和审美需要的,具有实用和欣赏双重价值。华而不实的东西只能画蛇添足,造成能源浪费和经济损失,有的还有可能给人带来危害。 四、科技原则 现代室内设计所创造的新型室内环境,往往在电脑控制、自动化、智能化等方面具有新的要求,室内设施设备从电器通信、新型装饰材料到五金配件等都具有较高的科技含量,如:智能大楼、能源自给住宅、电脑控制住宅等。科技含量的增加,也使现代室内设计产品整体的附加值增加。 五、环保原则 人的一生中极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因此室内环境的优劣,直接影响到人们的生活 安全、卫生、效率和舒适,人们对室内设计要求更为深入细致,更为慎密,也需要更多地从有利于人们身心健康和舒适的角度去考虑。室内设计中,对构成室内光环境和视觉环境的采光与照明、色调和色彩配置、材料质地和纹理,对室内环境中的温度、相对湿度和气流,对室内声环境中的隔声、吸声等的考虑都应周密。 六、文化性原则

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展示空间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 关键词:空间设计 1 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的空间展示形式 展示空间最大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流动性,所以在空间设计上采用动态的、序列化的、有节奏的展示形式是首先要遵从的基本原则,这是由展示空间的性质和人的因素决定的。人在展示空间中处于参观运动的状态,是在运动中体验并获得最终的空间感受的。这就要求展示空间必须以此为依据,以最合理的方法安排观众的参观流线,使观众在流动中,完整地、经济地介入展示活动,尽可能不走或少走重复的路线,尤其是不在展示的重点区域内重复,在空间处理上做到尤如音乐旋律般的流畅,抑扬顿挫分明有致.使整个设计顺理成章。在满足功能的同时,让人感受到空间变化的魅力和设计的无限趣味。 例如西班牙巴塞罗那博览会的德国馆是采用围中有透,透中有围,围透划分空间的处理手法,使人进人展览空间之后,沿隔断布置所形成的参观路线不断前进,在行进中,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到几个层次的空间。设计师在该馆在空间处理上,采用灵巧的划分空间的手法,使有限的空间变成无限,无限的空间中包含着有限,以不断变化着的空间导向,使整个空间的展示形式流畅、有节奏,让人们在不断变换的视觉构图中 欣赏到全方位的空间。 中国的园林艺术在这点上与展示艺术有着异曲同工之妙,我们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发。如园林在空间序列上讲究启承转合,明暗开合;在游览路线上讲究移步换景,情景交融。这些都值得在考虑空间展示形式时 采纳借鉴。 2 在空间设计中考虑人的因素,使空间更好的服务于人 展示空间的基本结构由场所结构、路径结构、领域结构所组成,其中场所结构属性是展示空间的基本属性。因为场所反映了人与空间这个最基本的关系。它体现了以人为主体。通过中心(亦即场所)、方向(亦即路径)、区域(亦即领域)协同作用的关系“力”,即“突出了社会心理状态中人的位置”。是人赋予了展示空间的第四维性,使它从虚幻的状态通过人在展示环境中的行动显现出实在性,同时人在对这种空间的体验过程中,获得全部的心理感受。“人”是展示空间最终服务的对象,所以人做为高级动物在精神层 面上的需求是展示设计必须满足的一个方面。 展示设计需要满足人在物质和精神上的双重需求,这是在进行展示空间分析时的基本依据。人类需要舒适和谐的展示环境,声色俱全的展示效果,信息丰富的展示内容,安全便捷的空间规划,考虑周到的服务设施等等,这些都是人类在精神上对展示设计提出的要求。这就需要设计师仔细地分析参观者的活动行为并在设汁中以科学的态度对人机工程学给以充分的重视,使展示空间的形状,尺寸与人体尺度之间有恰当的配合,使空间内各部分的比例尺度与人们在空间中行动和感知的方式配合得适宜、协调,这是最基本的空

封闭型室内空间视觉环境设计探讨

此来认识其所处的环境。因此知觉主要是要求保持与环境的接触,并调节人的行为使之适应环境。因此,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应能使人容易地感知视觉信息。如果输入的视觉信息不明确,会使人对认识环境的重要因素的确切状况无法掌握,从而变得不安宁和不舒适,进而影响其工作效率。这说明活动或作业要求并不是视觉环境设计的唯一条件,也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条件。一个良好的视觉环境应能为人提供充分的视觉信息。对于有窗的非封闭室内空间,室外的阳光和自然景观对于室内视觉环境在定向、定时、接触自然和空间引导等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这些作用对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是下意识的,在正常的室内往往不被人所注意。但在封闭空间内,由于无窗而切断了室内外的视觉联系,导致视觉信息不足,从而会给人带来消极影响,在设计中对这些因素的处理尤其显得重要。3、封闭对定向和空间引导的影响及处理定向感,即人对其所处的地理或空间位置和状态的感觉,是人类活动所需要的基本信息之一,任何人都不可能自愿地停止其定向感。人在获得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定向信息时,除了由半月管和耳石器官来获得平衡信息,由"动觉接受器"来获得人体各部分运动信息外,还要利用视觉和皮肤感觉的信息,如水平、垂直参考线面和脚底各部分的压力感等。人们依靠这些感觉来定向。如果缺乏一两种,在某些程度上仍能补偿。然而不正确的视觉信息却会导致歪曲定

向。视觉信息在人们获得定向感时与其它感觉相互作用,并与经验相互作用产生某种程度的预测。在室内失去定向感,往往会使人知觉发生困难。当各种定向信息与人的预测相矛盾时会产生感觉系统的模糊和混乱,并会使人感觉不适。在封闭的空间内,由于丧失了室外地平线这一重要视觉定向线索,因此在设计中应特别注意各表面间的视觉上的重力线索关系。各大面积的表面应尽可能积级地提供正确的水平和垂直面的参考线索。设计中应尽可能地避免出现微坡等模糊定向界面。对必要的坡道等,则应由建筑构件予以界定作出标志。对墙面上出现的倾斜面,应使其脱离主要面或有界域标志,使其不致影响到主要面,以维持主导面的重力线索不被歪曲。人在空间的方位定向亦十分重要。对在自然光照射下的世界人类有着丰富的经验,并藉此来确定其在空间的位置和方位。人在室内时往往依赖于室内光线的方向和强弱的变化、室外景物的变化来作为在建筑物内确定方位的参照系统。人所处的环境是复杂的。要在复杂的环境中明确方位和通路,除了依靠记忆外,还需要许多其它的视觉信息,并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这些信息构成一参照系统,以此来明确空间的方位和安全通路,并满足安全感的要求。封闭的室内空间则切断了室内外的视觉联系,使在室内定向时失去了室外的参照系统。进行室内环境设计时,为了弥补这种损失,帮助建立在室内定向的参照系统,应注意充分提供能帮助人们确定空间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发表时间:2017-12-28T17:14:16.690Z 来源:《建筑知识》2017年22期作者:刘素[导读] 本文概括了环境艺术设计和社会学的关系,并且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说明。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摘要】本文概括了环境艺术设计和社会学的关系,并且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进行了说明,同时分析了社会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从市民的教育价值、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进行了说明,如此让更多的人知道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为社会主义背景下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更加有力的支持。【关键词】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社会价值【中图分类号】TU0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8544(2017)22-0034-02 1.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1.1 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学的关系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是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所有的关于地面环境和关于美化的设计是广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而建筑室内外的环境设计属于狭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无论是广义还是狭义上的环境设计都是为了使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得到满足。环境艺术设计所涉及到的范围很广,其中包括建筑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等等好多的学科。因为近些年的经济发展促使城市建设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升,人们开始关注环境设计。如今环境设计和社会学发生了千丝万缕的关系,进而形成了环境社会学,因为这门科目的有趣性,使更多的建筑师、景观设计师加入其中,研究的领域变得更加宽泛,而世界各国也开始高度的关注环境与社会的关系。 1.2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属于一项十分复杂的工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经济条件才可以得以实现。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分为技术和艺术两个方面。它既是技术也是一种生态需求,并且展现出一定的社会价值,而社会价值往往被人们忽略,人们提到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往往会想到它的功能、美学和生态价值。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对象指向具有社会性的人,其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人,而这些人必须存在于一定社会环境和关系中的人。想要对环境进行研究就必须要对人进行研究,而研究人就必须能够对社会性进行研究,这样就会使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研究趋向更加稳定的方向。其次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突出公共性。对于公共空间来说,这种公共性不仅仅指的是物质空间上,而且还代表着一种社会意义的环境——人——社会这样的一种关系。在公共空间中人与人进行自由交流和言论中所涉及到的公共性问题成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而公共空间的承担价值体系可以延伸到政治、宗教、伦理、道德等多个方面。 如今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根本目的就是使人们的物质和精神得到满足,使人们之间能够更好的相处,使人与社会和谐相互,使社会秩序能够获得更好的维护和改善。所以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就是一种社会行为,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能够带给社会更多的意义。 2.社会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2.1 社会意识形态对公共空间的影响 社会意识形态是上层建筑,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受到上层建筑的重大影响,在古代因为受到封建君主专制思想意识的支配便形成了古代城市,古代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充斥着皇权专制意识。比如说隋唐的“里坊制”,就体现了宫殿不与居民相参的方式。而我国近代被帝国主义侵占过的青岛、上海等地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就带有浓厚的商业气氛,展现出了资本主义特征。 2.2 公共空间随社会发展而发展 因为社会发展到一定的程度便有了公共空间,而公共空间环境的内容和形式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改变。站在公共空间形式的角度来看,原始社会拥有着单一的公共空间形式,都是以大房子为中心,周围分布着氏族成员的房子,展现出了带有血缘的社会关系。宋朝的瓦子,到了明清时期,江南地区有了大量的商业中心,比如说夫子庙、城隍庙等等。公共空间开始向集会方向发展。工业革命带给社会更加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公共空间有了更加充分的细化,公共空间能够为大众呈现更多的作用和价值,而公众也越来越喜欢公共空间的形成,如此展现出了很强的社会性。 3.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体现3.1 市民的教育价值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一种高深的艺术,艺术能够表现一种社会生活,能够使作者的思想通过艺术的形式表达出来。而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一定会教育和教化公众,会对公众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在公共空间中人和人是能够相互影响和作用的,而环境与人也是可以产生影响的,所以通过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来使人的素质和社会整体素质得到提升。因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体现社会价值的所在,那么它的设计必定是卓越的,因此会严重的影响到公众的审美价值。所以说在审美经济的时代,审美教育能够展现出市民的综合素质,一定要引导大众具备正确的审美观念。要引导和提高市民的审美水平,能够带给公众更好的主流审美观念。 3.2 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能够展现出一个城市的建设水平,能够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因为对于城市来说,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能够给城市带来更好的形象,能够促进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而城市建设的外在部分得到了足够的发展,那么就会向着精神方面进行发展。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可以提供给人们一个交流的平台,使人们在交流中提生自己的精神文明建设。另外,环境设计的具体要素和市民的交流促进了良好的精神文明程度的建设。比如说要用雕塑来体现城市的精神,这便带给市民足够城市归属感,能够加强市民的文明建设,能够使城市与社会一起向前发展。 3.3 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对于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来说,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城市的建设,使城市形象变得更加高大上,能够使人们对公共空间环境产生一种新的认识,能够改变人们对公共空间环境的看法,使社会发展更加和谐。因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促进和推动作用,能够使带给人们一种责任意识,使人们体会到只有改变公共空间环境的设计才可以让社会变得更加繁荣,最终带给社会更多的和谐,使社会得到飞速的发展。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规划设计原则 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即是一种用起来得心应手、充分而适意。城市广场的使用应充分体现对“人”的关怀,古典的广场一般没有绿地,以硬地或建筑为主;现代广场则出现大片的绿地,并通过巧妙的设施配置和交通,竖向组织,实现广场的“可达性”和“可留性”,强化广场作为公众中心“场所”精神。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比如广场要有足够的铺装硬地供人活动,广场中需有坐凳、饮水器、公厕、电话亭、小售货亭等服务设施,广场的小品、绿化、物体等均应以“人”为中心,时时体现为“人”服务的宗旨,处处符合人体的尺度。 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如济南泉城广场,代表的是齐鲁文化,体现的是“山、泉、湖、河”的泉城特色。广东新会市冈州广场营造的是侨乡建筑文化的

传统特色。西安的钟鼓楼广场,注重把握历史的文脉,整个广场以连接钟楼、鼓楼,衬托钟鼓楼为基本使命,并把广场与钟楼、鼓楼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如北方广场强调日照,南方广场则强调遮阳。一些专家倡导南方建设“大树广场”便是一个生动的例子。 效益兼顾原则 城市广场的功能向综合性和多样性衍生,现代城市广场综合利用城市空间和综合解决环境问题的意义日益显现。因此,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不仅要有创新的理念和方法,而且还应体现出“生命至上、生态为先”的经济建设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思想。 首先,城市广场是城市中两种最具价值的开放空间(即广场与公园)之一。城市广场是城市中重要的建筑、空间和枢纽,是市民社会生活的中心,起着当地市民的“起居室”,外来旅游者“客厅”的作用。城市广场是城市中最具公共性、最富艺术感染力,也最能反映现代都市文明魅力的开放空间。城市对这种有高度开发价值的开放空间应予优先的开发权。 其次,城市广场规划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建筑空间形态、立体环境设施、园林绿化布局等方方面面。我们在进行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时刻牢记并处处体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并重的原则,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兼顾的原则,切不能有所偏废。厚此薄彼,往往顾此失彼。如某市火车站广场由于规划不合理,结果造成交通拥挤、排水不畅,雨天泥水地,

(完整版)《公共空间设计》教案专题

教案 二○一五—二○一六学年第二学期 科目:《公共空间设计》 班级:14环艺班 任课教师:

授课时间第一周课次 1 时数理论( 4 ) 课型 理论+ 实践 类别 核心专 业课实践(0 ) 标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公共空间设计概论 本次课程所属的项目: 大项目:公共空间设计基础 本单元内容是完成公共空间设计项目所需掌握的专业技能之一,主要开展设计任务的必要知识储备。 教学目标 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 通过本次课,让学生掌握满足工装设计师 岗位要求的基本专业技能,1、使学生了解 公共空间设计的思维与特征。 2、初步掌 握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3、公共空间设计 的流程。 1、公共空间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流 程。 2、掌握公共空间项目设计基本构成 要素,学习公共空间组织方式与原则。 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 要求学生自主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武汉市美术馆、武汉市新科技馆等公共建筑。思考两个问题:家装和工装的主要区别在哪里?不同种类的工装设计依据大致有哪些? 课 前 准 备 相关案例图片(由学生搜集,包括不同功能定位的公共空间实景分析) 参 考 资 料 《公共空间设计》-郑曙旸主编、《室内设计资料集》、《公共空间设计》-侯林主编

特色餐厅设计任务书 一、目的 本项目旨在训练学生设计要素把握的能力。重点学习公共空间中的餐饮空间设计,训练对空间的感知和空间设计的能力,在空间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界面设计、家具与陈设布置、光与色的设计,创造符合实际需求的餐饮环境。同时了解餐厅家具与人体尺度的关系。 二、设计要求 进行空间界面和建筑装饰细部的设计,空间的划分应满足餐厅空间要求;和工作人员的行动需求,同时按所构思的餐厅主题、环境气氛和风格进行陈设与装饰设计,营造有个性的餐饮环境。 着重考虑和解决以下问题: 1.本案周围是密集的住宅区,且店面不临街。要在比较局促的地段,解决好方案的总体布局(如店面设计、人流的组织等)。 2.设计重点为室内的餐饮空间,提倡以工作流程和用餐习惯来推敲和构思方案,并初步确定要营造的室内环境气氛与建筑风格。 3.满足功能使用和结构合理性要求。如: ①餐桌椅摆放是否满足人体工程学,用餐区分隔是否充分利用空间优势。 ②空间路线是否能够按照工作流程顺畅的安置。 三、功能划分

城市广场设计心得

城市绿地广场设计心得 城市广场被称为城市的客厅,它不仅是一个城市的象征,城市广场是城市道路交通系统中具有多种功能的空间,是人们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也是公共建筑最为集中的地方。城市广场规划设计除应符合国家有关规范的要求外,一般还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人为本原则: 一个聚居地是否适宜,主要是指公共空间和当时的城市肌理是否与其居民的行为习惯相符,即是否与市民在行为空间和行为轨迹中活动和形式相符。个人对“适宜”的感觉就是“好用”,现代广场的规划设计以“人”为主体,体现“人性化”,其使用进一步贴近人的生活。二、地方特色原则: 城市广场的地方特色既包括自然特色,也包括其社会特色。 首先,城市广场应突出其地方社会特色,即人文特性和历史特性。城市广场建设应承继城市当地本身的历史文脉,适应地方风情民俗文化,突出地方建筑艺术特色,有利于开展地方特色的民间活动,避免千城一面、似曾相识之感,增强广场的凝聚力和城市旅游吸引力。其次,城市广场还应突出其地方自然特色,即适应当地的地形地貌和气温气候等。城市广场应强化地理特征,尽量采用富有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手法和建筑材料,体现地方山水园林特色,以适应当地气候条件。 三、突出主题原则: 城市广场无论大小如何,首先应明确其功能,确定其主题。这也可谓之“纲举目张”。围绕着主要功能,广场的规划设计就不会跑题,就会有“轨道”可循,也只有如此才能形成特色和内聚力与外引力。是交通广场、商业广场,还是融纪念性、标志性、群众性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广场,要有准确的定位。在城市广场规划设计中应力求突出城市广场在塑造城市形象、满足人们多层次的活动需要与改善城市环境的三大功能。并体现时代特征为主旨,整体考虑广场 四、构成城市广场的要素: 从形态上看,城市广场由点、线、面及空间实体构成。构成城市广场的一般要素包括:绿地、铺地、雕塑、小品、水景、照明等,下面就除绿地外的其它要素进行介绍。 1.铺地 铺地是广场设计的一个重点,其最基本的功能是为市民的户外活动提供场所,铺装场地以其简单而具有较大的宽容性,可以适应市民多种多样的活动需要。铺地可划分为复合功能场地和专用场地两种类型:复合功能场地没有特殊的设计要求,不需要配置专门的设施,是广场铺地的主要组成部分;专用场地在设计或设施配置上具有一定的要求,如露天表演场地、某些专用的儿童游乐场地等。 从工程和选材上,铺地应当防滑、耐磨、防水排水性能良好。花岗岩是用于铺装的一种高档材料,具有高雅、华贵的效果,但成本高、投资大,需要与一定的场合相匹配,尤其是雨雪天防滑效果差,用作广场铺装材料存在安全隐患。过去大多广场铺地用的水泥方砖和现在流行的广场砖相对刻板而单调,若在重点地方稍加强调,会对比衬托出一种意想不到的美感。天然材料的铺地,如砂子、卵石则显得纯朴甜美,富有田野情趣,对人往往更具亲和力,是广场铺地中步行小径的理想选材。其实,混凝土可以创造出许多质感和色彩搭配,是一种价廉物美使用方便的铺地材料,国外在这方面研究得很深,一些重要地段的铺装也都使用混凝土材料,如巴黎艾菲尔铁塔下的广场,铺地与坐凳小品都是混凝土制品,并无不协调或不

会所设计功能分区和空间构成原则概要

会所设计功能分区和空间构成原则 时间:2014-04-02 现在会所设施建的越来越完善,娱乐休闲功能也越来越强悍,在对其会所设计进行功能分区和空间构成时,设计师必须遵守的会所设计的几点原则。 针对会所设计功能分区和空间构成原则的问题,设计师将为大家介绍几点,具体内容如下: 1.具有良好的视听条件看得满意、听得清楚,是观众、听众对视听类娱乐休闲会所空间最基本要求,也是会所设计成败的关键。会所设计必须根据人的视觉规律和室内声学特点,解决视听的科技问题,因此视听类建筑室内设计具有高度的科学性。

2.建立舒适安全的空间环境娱乐休闲会所的目的是为了健康,给身体“充电加油”,因此会所设计公司设计的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良好的通风、照明,宽敞的流动空间,得心应手的活动设施,舒适惬意的家具,安全方便的交通组织和疏散,都是营造高品质空间环境的物质基础。 3.选择适宜的会所室内装饰材料选择室内装饰材料应既能满足 空间的功能要求,又有良好的艺术效果,把装修艺术和科技结合起来, 充分体现娱乐休闲会所建筑室内艺术的特征而别具一格。

从总立体计划到单体计划都应对种种文娱休闲运动的差别功用请求停止公道规划,使其能便当地构造旅客停止文娱运动,配套的效劳设备如餐饮、市肆、后勤等均应让旅客便当易达,而机电设置装备摆设、废料处置、节制和办理局部并不间接效劳于旅客,但倒是整个休闲文娱场合正常运转的保证体系,必需迷信、公道地停止功用规划。

负一层面积接待区15游泳池400儿童池100休息游戏区100更衣室60淋浴间40卫生间20设备用房60楼梯间30酒吧区19

1、效劳收集设置装备摆设 差别的设备应作差别的规划,为旅客效劳的餐饮、购物、德律风等应尽大概接近运动场合,地位要显着,便于旅客抵达。而机电、污水处置等应做到避人线人,最大限制地减低视野和噪声的滋扰。效劳收集设置装备摆设应紧凑、平均。 2、交通构造、包罗门路体系、泊车场、公交体系和人流体系 门路体系是流线体系的详细化,在计划时应清楚骨干道、次级门路和歧路。骨干道是总体计划的骨架,普通为双车道,宽度约8一10m;次级门路是指各游乐区的地区门路,宽度约4一6m;歧路是指小径,供旅客步辇儿或休闲的大道,宽度约1一2m,其形状自在生动,与绿化、小品组合在一同,铺地也可多样设置。泊车场的计划与计划是一项专业计划,设备应齐备,有充足的面积,可停放种种尺寸的车辆以及残疾人公用车等。特别要留意泊车位的尺寸,汽车反转展转半径,以及和骨干道的干系,车辆出生齿的地位等。大众交通体系是指大规模游乐场内的大众交通道路,为旅客供应便利的联络方法。同时也可吸收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第四章城市公共空间设计 公共空间概念的提出是为了更清楚地将城市设计的关键要素区别于其它。公共空间设计的成败,直接影响城市的品质和秩序,不论是设计或管理,公共空间这一系统如同城市的脊梁一般,有“纲举目张”之效。 第一节城市公共空间的定义 一、公共空间的概念 公共空间即规划区为公众开放的空间,按所有权可分为:

政府所有和其他开发商所有。 政府所有部分包括公园、广场和绿地、区内的步行道系统用地和其他公众可使用的设施(如公交车站,公共停车场等);开发商所有部分包括建筑退后红线及底层墙面退后红线外的部分及建筑室内的公众通道或空间。 二、公共空间设计原则 为了将购物、居住、休闲、观景等城市活动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并创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空间,特制定如下原则:1、利用预留的绿化广场用地,创造大型的开放空间,强

调地标性,提高城市的环境品质。 2、组织空间,形成视觉景观轴线。 3、创造具有传统地方特色的街道空间,并提供文化表演的活动空间。 4、形成完善、安全、舒适的步行系统,联系区内外各街坊和功能区,并以此系统组织展示环境品质的空间序列。 5、运用绿化种植或建筑的使用功能,塑造街道的个性。 第二节城市街道空间设计

1、综述 1)基本要求:满足交通需要,恢复街道的城市生活功能,实行综合开发,强化街道空间的特性与艺术效果,突出绿化在街道中的地位,重视街道夜景。 2)街道空间类型:城市街道空间是城市设计中城市轴线、活动路径、视线走廊的主要载体,性质明确的街道空间构成了城市空间的基本骨架。根据交通特征,城市的街道空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车行为主导、人车都是主导、人行为主导的线性街道空间。每一种街道空间对应不同的景观界面,他的建筑尺度、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文章编号:1673-1387(2007)01-0046-04 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取向 郭 彬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摘 要:阐述了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学的关系,以及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分析了社 会对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影响,从市民的教育价值、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等方面,强调了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社会价值体现,提出了基于社会价值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思想。 关键词: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社会关怀;社会价值中图分类号:T U -024 文献标识码:A 一、基于社会学视角的公共空间环境设计 1.环境艺术设计与社会学的关系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环境艺术设计所包含的众多领域之一,就环境艺术设计概念来讲,广义上的环境艺术设计涵盖了所有与地面环境和与美化有关的设计领域;其狭义的概念是指建筑室内外的环境设计。严格意义上讲,公共空间环境设计属于狭义上的环境设计。但不管广义还是狭义的环境设计,都是为满足人类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而对环境进行的一种技术与艺术结合的美化活动,属于新兴的既边缘又综合的学科,就学科本身的内涵和外延来讲,环境艺术设计的涉及面非常广泛,主要有建筑学、景观设计学、城市规划、人类工程学、环境行为学等学科[1]。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给城市带来越来越多的社会问题的出现,人们逐渐加深了对环境设计的理解,针对城市转型时期出现的各种文化和社会危机,基于社会学角度对环境设计的研究呼之欲出。这表明,作为一个学科,环境设计的学科体系不断健全,出现了如环境社会学等一些新的学科。环境社会学由起初的人口学者、农村社会学者、城市社会学者、发展社会学者等组成,围绕环境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展开研究,后来,也吸引了 建筑师、景观设计师等的加入,研究领域逐渐扩 大到住房与建筑环境、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社会影响评估等的研究领域。目前,世界各国都开始对环境与社会的关系问题给予高度关注[2]。2.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取向 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在一定经济条件下实现的,要遵从技术与艺术结合的原则,既是艺术的范畴,又要满足生态的需求,还要体现其社会价值。以往人们在评论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价值标准时,过多地强调它的功能价值、美学价值和生态价值,而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它的社会价值。 (1)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是为具有社会性的人而设计。公共空间环境设计的最终目的是为人,而人必须是处在一定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的人,这样,以社会性的人为中介,无形中搭建起了一个以物质形态存在的自然实体与社会这个以文化方式存在的系统之间的桥梁。所以,在环境———人———社会中形成了这样一种关系,要想研究环境必须研究人,而要研究人必须涉及到人的本质属性———社会性,这样,以人为中心而产生的社会种种问题应该是公共空间环境设计所必须涉及到的内容。 (2)公共空间环境设计要突出公共性。“公 收稿日期:2006209207 作者简介:郭 彬(1979-),男,山东滨州人,硕士研究生。 2007年1月第9卷第1期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Shenyang Jianzhu University (S ocial Science )Jan.2007 V ol.9,N o.1

城市广场设计问题及解决方法

城市广场是一个城市的象征,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融合,是为了满足多种城市社会生活需要而建的,以建筑、道路、山水、地形等围合,由多种软、硬质景观构成的,具有一定的主题思想和规模的节点型城市户外公共活动空间。按其功能性质一般分为:市政广场、交通广场、纪念广场、休闲广场、商业广场等。 一、城市广场存在的问题 1.城市广场千篇一律,缺少独特性。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许多城市广场在设计之初只以追求视觉效果和平面形式为目的,忽略了人的活动需要和对地域文化的理解和挖掘,很多城市广场变得千篇一律,城市广场的设计不具有本身的创造性和独特性,失去了特色和地域属性。人们在城市广场里找不到自身的地域归属感,甚至出门游玩时在其他城市的广场里也始终存在似曾相识的熟悉感,千城一面的尴尬场景在中国现代的城市广场中普遍存在。 2.广场设计缺少人性化。 规划和设计的目的不是创造一个有形的工艺品, 而是创造一个满足人类行为的环境,城市广场作为城市的花园和市民客厅,只有市民参与其中,城市广场才能发挥出其在城市公共空间中的重要作用。但在中国经常可以看到,许多建成的广场冷冷清清,缺乏人的活动。这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城市广场缺少人性化的设计,例如很多城市广场规模失控,尺度过大,游人在这样的尺度之下只感到自身的渺小, 失去乐趣和新鲜感.

二、城市广场设计的方法 1.城市广场应注重文化的注入 2城市广场设计中必须充分考虑人的活动需要。人们需要单独的个体活动,广场中就应有供人散步的步道,人们需要多人的群体活动,广场中就应有供人聚集的交流场所,只有满足人类在广场中活动要求,这样的广场才能够称得上是“人性化”的。 城市广场设计在营造空间时,应该充分考虑到游人可能在其中进行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给游人创造出适宜个体、群体、动态、静态等多种活动的空间形态,吸引游人前来使用。城市广场的使用者是城市居民,而城市居民当然就包括弱势群体:老人、孩子、残疾人和行动不便者,城市广场如果缺少针对这些群体而进行无障碍设计,也就把这些弱势群体拒于广场空间之外,丧失了城市作为市民客厅的核心意义。所以城市广场设计中要注重无障碍设计。 三、城市广场的设计原则。 1、整体性原则。古语说的好:“倾国须通体,谁来独赏眉”。作为一个成功的广场设计,整体性是第一重要的,它包括功能整体和环境整体两方面。功能整体即是说一个广场应由其明确的功能和主题。在这个基础上,辅之以相配合的是次要功能,这样的广场才能主次分明,特色突出。环境整体主要考虑广场环境的历史文化内涵、时空连续性、整体与局部,周边建筑的协调和变化。 2、尺度适配原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