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西洋服装史重点内容,李当岐

西洋服装史重点内容,李当岐

西洋服装史重点内容,李当岐
西洋服装史重点内容,李当岐

西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

第一章史前人类的穿衣文化

第一节兽皮衣服的穿用

一、旧石器时代的克罗马农人已经用骨针缝合兽皮。

第二节织物的出现

一、新石器时代的湖上住居已经有了麻织物和毛织物。

二、纺线技术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创造。

三、在欧洲,新石器时代初期才出现石制或陶制的纺轮。

第三节欧洲的史前文化

一、欧洲最古老的衣服是件皮革做的丘尼克,是吊带式、肩上系结、衣长及膝,外套斗篷,头戴半球形帽子,脚穿短靴,上半身半袖毛线衫,下半身短裙,裙摆有流苏装饰,外罩毛织物长裙,系腰带,前有带扣。

第四节关于人类穿衣动机的学说

一、物理的保护—保护说-气候适应说、人体保护说。

二、心理的防护-道德性的-隐蔽说-羞耻说、礼仪说;宗教性的-护符说-巫术说、魔力说。

三、心理的表现-艺术性的-装饰说-猥亵说、性的魅力说、拥有说、象征说。

思考题:

1.人类最先使用的衣料是什么?

2.人类何时使用纤维做衣料?简述纤维的使用过程。

3.关于人类穿衣的动机有哪几种学说,简述各学说的主要观点。

4.在关于服装起源的诸学说当中,为什么说羞耻说是最站不住脚的?

第二章古代服装

第一节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一、古代的范畴

1.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分为两大块:一是古代东方世界(包括地中海南岸、非洲北部的古埃及、地中海东岸的南亚地区);二是古希腊和古罗马。

二、古代文化的性格

1.古埃及是平静的,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跃动的。

三、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1.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是构成服装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2.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与北欧日耳曼人的窄衣文化相对,地中海周围是南方型的宽衣文化。

第二节古埃及衣服

一、古埃及的服装特色

1.古埃及的服装构成及其单纯,种类很少。造型本质上分两种形式:无垂褶(丘尼克)和有垂褶(罗印?克罗斯)。

2.埃及的服装美是由相对固定不变的样式和多变的表面装饰交错而成。

3.古埃及的主要衣料是亚麻织物、羊毛、优质的皮革、棉布、丝绸;加工技术有浆硬、织花、压褶、起皱加工、漂白、染色、刺绣、滚边等。

二、古埃及的男装

1.古埃及的男子服装主要有绳衣、腰衣(罗印?克罗斯)、丘尼克、贯头衣“卡拉西里斯”、长袍“罗布”、披肩“肖尔”等。

三、古埃及的女装

2.女装和男装在品种和造型上基本相同,只是丘尼克和肖尔比男装富于变化(表现在色彩、纹样、装饰方面)。

3.女子丘尼克与男子相比的特点:其一是较长,其二是腰身较高、腰部紧身和体。

4.女装的肖尔变化丰富,通过着装技巧形成形形色色的卷衣,叫“多莱帕里”(drapey)。

第三节古代西亚的服装

一、古代西亚服装的特性

1.古代西亚地区集中了许多不同的民族和文化,因而,其服装形态十分多样,这些民族和文化的碰撞、交流和融合,又不断产生新的样式,使其服装文化更加丰富和复杂。

2.古代西亚、古埃及、古希腊服装文化比较

古埃及古代西亚古希腊

材料亚麻织物羊毛衣物亚麻羊毛织物

包裹裸出包裹包裹或裸出

形态单纯复杂复杂中的单纯

衣物罗印克罗斯丘尼克西顿

外衣生硬垂褶紧身螺旋卷衣宽敞披挂式

重叠一般为单衣重叠穿衣单纯的重叠

装饰单纯衣服的极具装饰性复杂衣服的表面装饰素色或单纯的纹样装饰

二、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

初期王朝:羊皮裙子

巴比伦时代:披肩或多莱帕里

亚述时代:带披肩或无披肩的丘尼克

(1).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材料

1.主要衣料是羊毛织物、羊皮皮革、卡吾那凯斯(最大特征是流苏装饰,是指满地流苏的材料)。

2.亚述人是伟大的刺绣师也是优秀的皮革工艺师。

(2).美索不达米亚的男装

1.苏美尔王朝时代:男子服主要有罗印?克罗斯、卡吾那凯斯、披肩、斗篷。

2. 巴比伦王朝时代:大体上是卷衣(其一是螺旋状卷衣;其二是袈裟式斗篷),丘尼克型的衣服,流苏装饰的罗印?克罗斯,款腰带,筒形高帽子。

3. 亚述帝国时代:直线裁剪的短袖丘尼克,流苏装饰是亚述的一大特色。

(3).美索不达米亚的女装

1. 巴比伦时代的女装样式较为丰富:有流苏装饰的卡吾那凯斯、披肩式的卷衣、丘尼克。

三、叙利亚、巴勒斯坦的服装

叙利亚、巴勒斯坦地区因为长期处于殖民地的地位,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化特色。

1.叙利亚、巴勒斯坦的男装:短裙型的罗印?克罗斯、披肩或斗篷、白色紧身丘尼克、

腰部缠裹披巾、宽袖衬衫形的上衣、下身裹螺旋状短裙。

2. 叙利亚、巴勒斯坦的女装:男女差别不大,长长的丘尼克、外衣有套头斗篷和带披风帽斗篷。

四、小亚细亚的服装:非常紧身的短衣;宽敞的斗篷。

(1)小亚细亚的男装

1.毛皮披肩和短裙,即卡吾那凯斯。

2.缠裹式短裙,宽腰带、流苏、滚边、横向带状纹样。

3.短裙与装在裙子里衬衫形丘尼克组合。

(2)小亚细亚的女装

赫梯的女装是一种宽松式的长衣,上身穿衬衫式丘尼克,下身穿百褶装饰的高腰长裙,还有头纱、带风帽的外衣。

五、米提亚、波斯的服装

(1)雅利安人与裤子

1.合体的前开式长袖上衣与长裤的组合-今天男子装束。

2.制板、裁剪、缝制技术逐渐形成的窄衣文化。

(2)波斯服装的特性

1.波斯服装的最大特性是北方型的窄衣造型。

2.衣襞确定了波斯服装在西洋服装史的重要地位。

3.波斯样式是集古代东方服饰文化大成,把东西方服饰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表现在体积感的不料和亚述风格的纹样)。

(3)波斯的男装

代表样式有两种:宽松的大袍子“康迪斯”candys(米提亚人的);丘尼克与裤子的组合(波斯人自己的)。

(4)波斯的女装

男女差别不大,也是宽松的大袍子、丘尼克与裤子的组合。

披面纱、风帽大斗篷。

第四节希腊文化圈的服装

一、希腊文化圈分为爱琴文明(克里特时代和迈锡尼时代)和希腊文明两个时代。

二、希腊文化圈的服装特性

(1)爱琴文明的服装

1.造型完美、夸张适度、人体与衣服高度谐调。

2.女装用紧身胸衣束腰、膨大化的裙子及外面的围裙,裁制技术难度极高。

3.克里特女装夸张曲线美,把亚洲风格的纹样融入其中。

(2)荷马时代

1. 荷马时代被称作几何样式时期。

2.束细的腰身和夸张的臀部。

3.直线是衣服构成上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古风时代)。

(3)古典时期

1.垂褶是其特点。

2.多利安式是毛织物,爱奥尼亚式是亚麻织物。

3.希腊的服装是一块布的艺术。

三、爱琴文明的服装文化

(1)克里特、迈锡尼的男装

1. 克里特安装极为单纯、朴素富有活力,一般只穿罗印?克罗斯。

2. 迈锡尼的男装的罗印?克罗斯略长,是有裆的短裤形。

3.袖子“T”字型构成的直线裁剪的丘尼克,领口有点弧,有边饰。

4.男子穿半长靴,克里特男子的装饰集中在勒细的腰身、阴茎鞘和发型的变化上。

(2)克里特、迈锡尼的女装

1.层叠式卡吾那凯斯。

2.利比亚风格的长裙(是无袖紧身上衣与裙子的组合,领子高耸,只有袖窿没有袖子,系着粗壮的腰带,下穿向左右膨大化的裙子)。

3.象裤裙的裙子。

4.各种罗印?克罗斯。

5.迈锡尼风格有边饰的丘尼克。

四、希腊的服装

(1)希腊分为内衣和外衣。

内衣从形态上分为四种:

1.有袖子,衣服几乎覆盖整个身体。

2.遮挡住胸部,裸露出四肢。

3.裸露出四肢和胸部的一部分。

4.其他形式。

外衣分为

1.几乎把全身缠裹起来。

2.把大部分身体包起来,在一侧肩上固定。

3.把上半身和一侧的肩或双肩都包起来。

4.披挂在双肩使衣服垂下莱。

(2)希顿

1.多利亚式希顿:没有袖子,造型单纯、粗犷。

2.爱奥尼亚式希顿:侧缝留出伸手一段外,其余部分缝合,成筒状,系腰带,用细绳捆扎“衣袖“。

(3)多利亚式与爱奥尼亚式相比的区别:

1. 多利亚式希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亚式希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

2. 多利亚式希顿有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马;而爱奥尼亚式希顿没有。

3. 多利亚式希顿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亚式希顿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处。

4. 多利亚式希顿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亚式希顿的侧缝必须缝合。

5. 多利亚式希顿没有袖子的构成;爱奥尼亚式希顿有袖子构成。

(4)希玛纯(指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外衣)

从着装效果上分为四种:

1.包裹全身的多莱帕里。

2.叫克拉米斯的小斗篷。

3.迪普罗依斯diplois

4.迪普罗依迪昂diploidion,把布裁成花瓣状,花瓣尖部有铅垂,穿时将头钻进中间的洞。

第五节古罗马的服装

一、罗马服装的特性

1.罗马人注重服装的象征意义,色彩单纯,边饰强烈,用服装表征人的社会地位和阶级意识,有制服的作用。在古代世界,罗马人最先明确在服装上表现阶级差别。

2.与希腊一样,罗马时代有了纺织业的行会组织,是经营者的组织。

3.紫色衣服在罗马是高贵的王权的象征。

二、伊特鲁利亚人的服装

尖头鞋、帽子、大胆的滚边装饰、女子长长的紧身丘尼克、螺旋状的装饰。品种有:

1.丘尼克:很短、有边饰;女性较长且紧身,领口和后面有开衩,肩缝和腋下侧缝有编带边饰,刺绣的花纹。

2.泰本纳:是一种披肩或斗篷,后来发展成罗马的斗篷“帕鲁达门托姆“。

3.菲莱特:是把泰本纳做成带状的饰物。

4.斗篷:类似希腊的希玛纯,有边饰的铅垂。

5.鞋:皮条凉鞋,半长靴,尖头鞋,有边饰。

6.男子头发短,女性头发长,戴尖角帽或圆锥帽。

三、罗马的男子服

与希腊服装文化相比,特点一:在衣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上是从单纯和朴素向复杂化发展;特点二:罗马服装具有更加明确的性别意识。

(1)托加:

1.托加?普拉:没有任何装饰的白色毛织物的罗马市民的正式服装。

2.托加?普莱泰克斯塔:紫色边饰的官员制服。

3.托加?康迪达:经漂白处理过的竞选官吏专用的托加?普拉的一种。

4.托加?普尔拉:灰暗色、深褐色、接近黑色的丧服。

5.托加?佩克塔:紫色织物上有金线刺绣花纹的豪华托加,凯旋将军和皇帝穿用。

6.托加?特拉贝阿:是大礼服,有紫色边饰的彩色托加,颜色依据地位而不同。

(2)其他以方形为基础的外衣:

1.拉凯鲁那

2.萨古姆

3. 帕鲁达门托姆

4.阿宝拉

5.帕留姆

6.佩奴拉

7.比尔鲁斯

8.莱纳

(3)丘尼卡

内衣丘尼卡,是一种宽大的睡袍一样的袋装贯头衣,在肩部和腋下缝合,呈“T”字形,袖长及肘,也有长袖和无袖,男子的丘尼卡衣长及膝,女的衣长及踝,腰部系带子。贵族或官吏的丘尼卡还在前后各装饰两条紫色的条饰,-“克拉比”,用其宽窄表示官阶的大小。根据丘尼卡衣长、袖长、用途、及其装饰“克拉比”的变化,可分为:

1.丘尼卡?塔拉里斯:衣长及踝、一般有长袖,主要用于女性。

2. 丘尼卡?印提玛:作为内衣,男女都穿。

3.达尔玛提卡:衣身前后都有两条紫色的装饰线-“卡拉比”,帝政后期成了基督教徒的象征物。

5. 丘尼卡?昂古斯提卡拉比亚:前后各装饰两条紫色的窄条装饰的达尔玛提卡,是上流阶级的标志,公元300年后纯粹成了装饰。

6. 丘尼卡?拉提卡拉比亚:指那两条紫色装饰条较宽,是元老议员门穿的不束腰的丘尼卡。

7. 丘尼卡?帕塔嘎塔:女性专用的丘尼卡,衣身前中央有一条宽阔的装饰带。

8. 丘尼卡?帕尔玛塔:在紫色衣料上用金线绣纹样,由凯旋将军发展为皇帝专用,拜占庭时成了宫廷服。

9. 丘尼卡?佩克塔:也是一种有刺绣装饰的丘尼卡,是神官穿的衣服。毫无装饰的丘尼卡叫丘尼卡?阿塞玛。

四、罗马的女装

(1)斯拖拉:与希顿是一个意思,已婚妇女的衣服,穿在丘尼卡?印提玛外面,衣长直达地面,甚至后下摆托地,贵妇下摆有滚边装饰。

(2)帕拉:是女服中礼仪性的衣服,是外衣,穿法与希玛纯相同,在左肩用饰针固定。

五、公元3-4世纪,有了乳罩鼻祖“斯特罗菲吾姆”,及女用三角裤衩的原型“帕纽”。结婚戒指是罗马人的创造。

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罗印?克罗斯丘尼克卡拉西里斯卡吾那凯斯多利亚式希顿爱奥尼亚式希顿希玛纯托加丘尼卡

2.简述古埃及的服装特性。

3.古埃及的男装和女装各有哪些品种?

4.古代西亚地区的主要衣料是什么?

5.简述多利亚式希顿和爱奥尼亚式希顿的着装方法。

6.以托加为例,说明古罗马服装的社会功能。

7.分析并理解西方古代服饰文化的特点,从中汲取灵感,进行现代服装设计。

第三章中世纪服装文化

一、中世纪分为5-10世纪的“文化黑暗期”、11-12时期的“罗马式时期”、13-14世纪的“哥特式时期”。

二、中世纪服装的最大特征是:基督教文化的强烈影响,中世纪的西欧人苦恼于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中,服装上出现了否定肉体(掩盖体形)和肯定肉体(显露体形)的矛盾现象。

三、从服装形态上看,中世纪复转从古罗马南方型宽衣文化经拜占庭文化的润色和变形,经“罗马式时期”和“歌特式时期”的过渡,最后落脚到以日耳曼人为代表的窄衣文化。从此,西洋服装脱离古代服装那平面性的单纯结构,进入追求三位空间的立体构成时代。

四、现代与古代、西洋与东洋,服装文化以“哥特式时期”为交点分道扬镳。

第一节拜占庭时代的服装文化

一、拜占庭文化是希腊、罗马、的古典理念,东方的神秘主义,新兴基督教文化,三种异质文化的混合物。

二、拜占庭染织业发达,拜占庭织物的特色是绚丽丰富的色彩。三、拜占庭时代的服装

(1)初期沿用罗马帝国末期样式,后受基督教文化影响由自然、朴素、单纯,变得呆板、僵硬,色彩绚丽、华美,流苏、滚边、宝石装饰非常普遍,表现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给人一种强烈的否定人存在的绝对的宗教性,人们穿衣是为了包藏和掩盖身体。服饰成了“别等威显贵贱”的工具。

(2)主要衣物

1. 达尔玛提卡:没有性别区分的平常服,构成单纯、朴素,是把不料裁成十字形,中间挖洞,在袖下和体侧缝合的宽松的贯头衣,从肩到下摆装饰着两条红紫色的条饰-克拉比。克拉比作为基督血的象征,已纯粹是一种宗教色彩的装饰,可以随便使用。公元4世纪后,女子的达尔玛提卡袖口变宽,胸部多余的量被裁掉,逐渐显出身体的自然形;男子的袖子则是变窄。这是从裁剪方法上使衣服合体的第一步,使向开始追求裁剪技法的中世纪服装迈进的先兆性举动,暗示着衣服脱离了古代,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2.贝尔(V eil):贝尔就是面纱,是一块长方形的布。

3.帕留姆和罗鲁姆:帕留姆是女子用的帕拉在罗马末期逐渐变窄而来,只是把自左肩垂在前面的部分折叠成二三层;到拜占庭时代,帕留姆演变为表面有刺绣或宝石装饰的带状物,叫罗鲁姆。

4.帕鲁达门托姆:是拜占庭时代最具代表性的外衣,是一种方形大斗篷,罗马时代披在左肩,右肩固定,拜占庭时代衣长变长,方形变为梯形,胸前缝一块四边形的装饰布。

5.佩奴拉:原来是一般庶民用的,后变成象征性极强的礼仪服。

6.丘尼卡:是从臀围线往下侧缝开衩的白色丘尼卡,从开衩处到下摆有刺绣纹样,两肩装饰着徽章样的纹样,叫塞葛门太(Segmentae片断、局部、缘饰),是拜占庭特有的装饰,是绣完纹样后剪下缝到衣服上的。

另外,拜占庭贵族的衣服中最突出的是下半身的裤子,有紧身和宽松两种。

第二节欧主文化黑暗时代的服装文化

一、日耳曼人的服装文化

(1)为了御寒形成了封闭式、窄小紧身、四肢分别包装的体形型样式,是上衣和下衣的二部式结构,需要裁剪。

(2)女子上身穿短小紧身的丘尼克,筒袖长及肘部,裙子为筒形,用带穗的带子系扎;男子上身穿无袖的皮制丘尼克,下穿长裤,膝下系着绑腿。

(3)受罗马文化影响,男子在丘尼克和长裤外穿上了罗马式萨古姆(斗篷);女子沿用了罗马末期的达尔玛提卡,卡拉比变成沿领围一圈后中心一条的形状,为御寒,常两件达尔玛提卡重叠穿用,内层窄袖口的紧身长袖,外层为宽松的半袖或喇叭状的长袖,袖口装饰带状刺绣纹样,系腰带,头包长及下摆、披肩似包住双肩的贝尔,贵族妇女在贝尔外戴冠。

二、墨洛温王朝和加洛林王朝的服装文化

(1)墨洛温王朝:长及膝丘尼克,腰系皮带,男穿长及膝或踝的裤子-不莱,小腿十字交叉式捆扎。女穿长丘尼克,外罩前开式长长大袖子的长袍,腰带很长,头戴面纱,脚穿黑皮鞋。

(2)加洛林王朝:丘尼克外穿达尔玛提卡,外罩长袍。

(3)昂格鲁撒克逊:男上身穿短丘尼克,下穿半截裤,外披斗篷;女穿内衣是叫“卡特尔”的贯头衣,外套叫“萨科特”的贯头穿长袍,外披斗篷。

第三节罗马式时代的服装文化(公元11-12世纪)

一、罗马式在建筑上表现为:半园形拱顶、十字形交叉拱顶,厚实的墙壁,狭小的窗户,雕塑造型抽象,超自然,形成一种宏伟的,超世的神秘感觉。

二、罗马式时代的服装

(1)一方面,形式上继承了古罗马和拜占庭的宽衣、斗篷、风帽、面纱,宗教服和礼仪服原封不动继承拜占庭样式;另一方面,保留了日耳曼系腰带的丘尼克和长裤等紧身窄样式。这个时期,世西洋服装从古代宽衣向近代窄衣过渡徘徊于两者之间的阶段。表现在服装上,即不显露体形,从头上垂下面纱,把全身掩盖起来,罗马式后期,女服出现出现收紧腰身、显露体形曲线的举动,这是显示性差的前兆,预示着明朗造型的哥特式来临。

(2)罗马式时代的服装特征是:除了男子穿裤子外,男女同形,几乎没有性差。品种有:内衣-鲜兹;外衣-布里奥;斗篷-曼特。

1.鲜兹和布里奥都是长长的筒形丘尼克式衣服。鲜兹有窄长的紧身袖子,袖口装饰刺绣和带子,领口有滚边作缘饰,衣长及地。

2.布里奥是从达尔玛提卡演变来的这个时代特有的外衣。领口、袖口、下摆都有滚

边或缘饰,衣长较鲜兹短,及膝或腿肚子,袖子有七分袖、八分袖,袖口呈喇叭状。袖子变化很多,是这个时期服装上最具特色、最精彩的部分。

3.布里奥着装特征是长长的腰带,12世纪后半叶,布里奥开始收腰身,只从两侧收,并非立体性构成,仍是平面的直线型裁剪,缺点是出现难看的横褶,于是在两侧开口用带子系起来,裙子部分接上三角形的布,使下摆量增大。

4.十字军东征后,布里奥出现纵向的褶,女子外穿紧身背心一样的胴衣-科尔萨基,领口滚边,背后开口,穿时用绳或细带系合。

5.男子下半身有裤子“不莱”和袜子“肖斯”,14世纪中叶,长统袜“肖斯”越来越长变成紧身长裤,不莱变成短裤。女子只穿肖斯。男子鞋出现了鞋尖很尖的样式。

6.曼特是一种无袖的卷缠状或披肩状的长披风,是男女皆用的外出服。

第四节哥特式时代的服装文化

一、文化背景

(1)直线和锐角的强调是哥特式的特征。

(2)手工业的发展、工种被细分化、纺织技术和染色技术的发展。

二、哥特式时代的服装

(1)13世纪,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段,衣服由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14世纪中叶,出现了男女衣服造型上的分化:男子服是短上衣和紧身裤组合,上重下轻、富有机能性;女装上半身紧身和体,下半身裙子宽大、托裾,上轻下重,更富装饰性。

(2)衣服构成上古今、东西的交叉点

1.裁剪方法上的突破:从前、后、侧三个方向去掉胸腰差的多余部分,从袖根到下摆,在侧面加进数条三角形布,形成许多棱形空间,即“省”Dart,产生的以前没有的侧面,把衣服的裁剪方法从平面的二维空间构成的宽衣那里彻底分离出来,确立了近代三维空间构成的窄衣基形。西方和东方的衣服在构成形式、构成观念上彻底分道扬镳。

2.裙子上形成的许多纵向的长褶,强调了垂直线感觉,与哥特式建筑那向上升腾的垂直线特征一脉相承。

(3)13、14世纪的男女装

1.新式外衣“科特”,内衣改称“修米兹”,下半身内衣男穿不莱,女穿肖斯。

2.科特仍是男女同形的筒形衣服。女服收腰,强调曲线美,袖子是宽松的多耳曼式连袖;男子科特原是日耳曼人穿的丘尼克,13世纪变长。

3.修尔科,是贯头式筒形外衣。男子修尔科在腋下开口,胳膊可从这口伸出来,女子系一条腰带,修尔科前摆夹在腰带里。

4.希克拉斯,是无袖宽松筒形外套,前后衣片一样,两侧一直到臀部不缝合,礼用衣长托地,底摆装饰流苏。

5.盛装时,外披大型曼特,有半圆、圆、椭圆等,常带有风帽。

6.科塔尔迪,是14世纪出现的外衣,起源于意大利,从腰到臀非常合体,在前中央或腋下用扣子固定或用绳系合,领口大得袒露双肩,臀围往下插入很多三角形布,群长托地,袖子为紧身半袖,袖肘处垂饰着很长的别色布,叫“蒂佩特”,臀围线装饰的腰带是合体的上半身和宽敞的下半身的分界线。男子的科塔尔迪是紧身合体的丘尼克型衣服,衣长在臀围线上下,一般为前开,用扣子系合,袖口开得很大,可以及地。

7.萨科特,罩在科塔尔迪外的无袖长袍,这是14世纪女服中修尔科的发展(是有开口的修尔科,是没有腋下部分得长袍),袖窿开得很深,前片比后片挖得更多。

(4)家徽图案的流行

14世纪,尊崇身份和门第,人们把家徽图案装饰在衣服上。

(5)中世纪的斗篷和毛皮文化

(6)男装二部式的确立

14世纪中叶,男子服出现了普尔波万、肖斯组合的二部式,使男服与女服在穿着形式上分离,衣服的性别区分在造型上明确下来。

1. 普尔波万,是“布纳起来,绗缝的衣服”,很紧身,前面用扣子固定,胸部填充,腰部收细,袖子为紧身长袖,从肘到袖口用一排扣子固定,无领或立领,绗缝是其特点、也是装饰,左右对称。扣子固定是普尔波万的又一大特点。从此,扣子正式进入欧洲历史。

2.肖斯,英语称霍兹,是与普尔波万组合穿的下衣,是男女。左右分开、无裆,很像紧身裤,有的保持了袜子状、有的进化为裤子状,左右不同状,不莱变为短内裤,穿在肖斯里面。

(7)15世纪的男女装

1.科尔赛,原是法国农民男女穿的一种科特。

2.吾普朗多,是装饰性外衣,哥特式后期服装的代表。造型特点是:肩部合体,从肩下起宽松肥大,男衣长及膝,套头穿或前开,系腰带,下与肖斯组合;女衣长及地,套头穿,高腰身,裙子肥大。初期立领,后无领或翻领。袖子很大,袖口呈扇形,后变为窄袖。有锯齿形边饰,配色常左右不同,后演变为嘎翁Gown和罗布Robe。

3.女子的吾普朗多是一个等腰三角形,是很稳定的上轻下重的造型。男子的吾普朗多是历史上最后一件筒形衣服,堆砌各种装饰技巧。吾普朗多最大特征是不显露体形,只注重外表装饰,与同时期的科塔尔迪形成强烈对比。一方面是对肉体的肯定,一方面是对肉体的否定,反映出中世纪西欧人在神权统治下、在禁欲主义支配下被扭曲的矛盾心态。

(8)服装色彩的象征意义

中世纪的欧洲人热衷于色彩的象征作用,拼命追求服装的社会性符号功能。

1.绿色:男女恋爱,暗示结婚和生育。

2.蓝色:愚蠢,低劣。

3.红色:权利,权威。

4.黑色:清贫、谦让,丑陋,悲哀、痛苦。

5.黄色:被判,憔悴、衰老,疯狂的颜色。

(9)内衣、手套的象征意义

1.只穿内衣,是罪犯和俘虏的特征,还表示谢罪。

2.手套,是力量、权利的象征。

三、哥特时代的鞋、帽子和服饰品

1.尖头鞋-波兰那;

2.圆锥状尖顶帽子-汉宁;

3.男帽-夏普仑;

4.女子头饰-艾斯科菲恩;

思考题:

1. 解释名词:科特修尔科希克拉斯科塔尔迪萨科特普尔波万肖斯吾普朗多波兰那夏普仑艾斯科菲恩汉宁

2. 哥特式建筑样式是如何表现在服装上的?

3. 为什么说哥特式时期在衣服构成上是古今、东西的交叉点?

4. 试以哥特式时期服饰文化为依据进行设计训练。

02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哥特服装的特点。

03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欧洲中世纪服装的主要特点。

05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拜占庭时期的服装特征。

08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哥特服装的特点。

第四章近世纪服装文化

一、近世纪分为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洛可可时期。

(1)文艺复兴时期:把衣服分成若干个部件,各部件独立构成,然后组装在一起形成明确的外形。

(2)巴罗克时期:把这些部件完整的连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流动的、统一的基调,界限消失整体感增强,表现出强有力的、跃动的外形特色。

(3)洛可可时期:巴罗克男性力度被女性的纤细和优美取代,窄衣文化在服饰人工美方面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二、近世纪服装的共同特征:性别的极端分化,性差的夸张和强调,形成性别对立的格局。男子是雄大的上半身和紧贴肉体的下半身,重心在上半身,富有动感;女子上半身胸口袒露和紧身胸衣,下半身是膨大的裙子,表现出胸、腰、臀三位一体的女性特征,是一种静态。

第一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文化

一、文艺复兴的服装:意大利风、德意志风、西班牙风。

(1)意大利风时代:

具有开放、明朗、优雅的风格,男女向横宽方向反展,男装变得雄大,女装变得浑圆。在关节处留出缝隙用绳或细带连接,出现了可以摘卸的袖子,袖子开始独立剪裁,独立制作。

1.男装仍为普尔波万和肖斯的组合,内衣修米兹变短,英语称为夏次shirt。普尔波万衣长及臀底,系腰带,有圆领、鸡心领、立领、高立领。衣身向横宽发展,肖斯很紧身,穿半长靴,外穿大翻领嘎翁和曼特,装饰有假袖子和毛边装饰。

2.女服在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叫罗布,领口很大,胸口袒露很多,高腰身,衣长及地,袖子有紧身筒袖和莲藕似的袖子,在肘部、上臂部、前臂部有许多裂口,露出修米兹。裁剪上上下分离,是把整件衣服分成若干个部分构成的基本构想。

3.女子外衣是曼特,色彩明快,高腰身,托裾,有装饰性袖子,曼特领子很大。

4.高底鞋-乔品,16世纪后半叶,乔品被高跟鞋取代。

(2)德意志风时代

德意志风的主要特色-斯拉修装饰,即裂口、剪口。

1.德国男服中,普尔波万与哥特式时代在构成上基本相似,有普利兹褶,立领、内衣领很高,有细小褶饰,这是大褶饰领的先兆。普尔波万此时称达布里特,外穿裙身茄肯,最外穿夏吾贝(法语的曼特),衣长及膝或踝,衣身、袖子很宽松有毛皮里子或毛皮边饰,大翻领,有假袖子。

2.男子下半身穿膨臌起来的短裤-布里齐兹,中间用一块楔形布(科多佩斯)遮挡

住裆部,后来发展成小口袋,装饰有斯拉修、填充物。

3.德国女服初期模仿意大利,方形低领口,装饰着着带立领的小披肩-科拉Koller,后变成高领,科拉变成有碎褶的小领饰,是后来大领饰的先兆;最初袖子很大,后领口变小、袖子变瘦,袖子有斯拉修装饰;裙子用很多普利兹褶或穿好几层衬裙使量增大,再罩上有普利兹褶的围裙。女服腰节较高,窄肩、细腰、丰臀大裙子,腹部尤其宽大。

(3)西班牙风时代

西班牙服装的外观特征:威严、正统、沉着的单色,特别是黑色中洋溢着天主教的神秘主义和禁欲色彩。被称为填充式时代,表现为:

第一、男子上衣、短裤,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表面装饰斯拉修。

第二、独立制作、独立使用的褶饰领“拉夫”非常流行。

第三、女服中裙撑“法勤盖尔”的发明和使用式女装下半身膨大化称为定型。

第四、与下半身膨大化相对,女子上半身盛行使用紧身胸衣“苛尔?佩凯”。

1.填充物的使用

①西班牙男服的最大特点是大量使用填充物,普尔波万的肩部、胸部、腹部、袖子都使用填充物。袖子出现三中造型:

第一、帕夫?斯里布(puff sleeve泡泡袖),袖山头上臌起来,上臂和前臂合体;

第二、“基哥”袖(gigot羊腿),袖根肥大臌起,从袖根到袖口逐渐变细。

第三、莲藕状的比拉哥斯里布(virago sleeve).

②填充物还用在短裤布里齐兹上,使其臌起来。

③肖斯分为上下两段,上部是离体形的奥?德?肖斯;下部是紧身的巴?德?肖斯。

2.拉夫的流行

①拉夫是独立于衣服之外的一种褶饰花边的领饰,是文艺复兴时期又一个独具特色的服饰部件。

②拉夫呈车轮状,又厚又硬,脖子围上后头无法自由活动,人们强制性表现出高傲、尊大、不可一世的姿态。后来下颌处空出一个三角形的拉夫。

③拉夫制作难度大,穿戴也很困难。

④拉夫产生后,很快传遍欧洲各国,后出现了前边打开,后颈处高耸的扇型“伊丽莎白领”。

3. 法勤盖尔的发明

①16世纪后半叶,西班牙贵族创造了“法勤盖尔”,呈吊钟形或圆锥形,以鲸鱼须、藤条、棕榈或金属丝作轮骨。

②20年后,法国人创造了法式法勤盖尔,是用马尾织物做成的轮胎一样的东西,里面有填充物,用铁丝定型,穿在修米兹或衬裙外面,前面略低一些,外罩上裙子,形成腰部平着向四周伸出去,然后向下垂下来的独特外形。这种使用起来更方便,很快风行开来。

③英国人主要用法国式法勤盖尔,在外面罩上一个圆形的盖,盖的外沿用金属丝或鲸须等撑圆,这样向四周平伸的更大,外沿的轮廓更加清晰,在英国称为威尔?法勤盖尔wheel farthingale。罩在外面的裙子在腰部出现两层,上面一层自腰部向四周放射地捏很多规则的褶饰。

4.紧身胸衣与女服二部式构成

①西班牙风女装用束腰的紧身胸衣“巴斯克依奴”(Basquine嵌有鲸须的无袖紧身胸衣)整形,呈倒三角形。

②后来出现了铁制的紧身胸衣,由前后、左右四片构成,前中央和两侧以合页连接,在后背中心用螺栓紧固。也有以前后两片构成的,一侧装有合页,另一侧用钩扣固定。

③1577年后,出现了紧身胸衣“科尔?佩凯”,用几层布纳在一起,在前侧后纵向

地嵌入鲸须,前中央下面的尖端用硬木或金属做成,开口在前或后中央,用绳或细带系紧。苛尔?佩凯的下缘内侧有钩扣或细带连接下面的法勤盖尔,外测有垂下的饰布。

④佩埃斯?戴斯托玛-是掩盖苛尔?佩凯的装饰性胸布。当时妇女的着装顺序是:修米兹-紧身胸衣-法勤盖尔-衬裙-罗布。

⑤罗布为了收腰,以腰围线为界上下分别裁制,上体部与裙子在腰线上缝合或用细带连接,这种上下分开构成的连衣裙形式是近代合理的二部式衣服之基础,但这时虽然在裁、制构成上是二部式,但在观念上仍处于一部式阶段。

⑥西班牙风时代,黑色十分流行。16世纪后半叶,出现男装女性化、女装男性化现象,男女内衣很接近,女性内衣增加裤子这个品种。

第二节巴罗克时期的服装文化

一、巴罗克原意为:不合常规、外形有瑕疵的珍珠;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稀奇古怪、离经叛道的事物;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

二、巴罗克风格的特点:

①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

②强调感情的表现,强调变化和动感,使用华丽的曲线装饰,人们崇尚变化,追求与众不同,装饰过剩。

③在服装上,巴罗克样式表现为不拘泥于传统造型,自由地随意追求变化,专注于细节和技巧,比起裁剪、缝制的精致程度,更加重视衣服表面装饰-蕾丝、缎带、刺绣。

三、荷兰风时代(1620-1650)

(1)荷兰风时代也被称为“三L”时代,即Longlook长发、Lace蕾丝、Leather 皮革。

1.衣服部件组合起来,从僵硬向柔和、从锐角向钝角、从紧缚向宽松方向变化。

2.轮形拉夫被抛弃了。

3.填充物、苛尔?佩凯、法勤盖尔被取掉了。

4.两性对立的造型被重叠穿衣和宽松的衣褶形成的男女都把重心放在下体部的胖乎乎的外形所取代。

5.蕾丝作为装饰大量出现在领子、袖口和裤脚处。

6.如果说西班牙风式虚伪的人工的贵族样式的话,那么,荷兰风服装则是实用的市民服。荷兰风时代的服装可以说是现代服装的直接始祖。

(2)主要衣物

1. 普尔波万变长,盖住臀部,肩线倾斜度很大,拉夫变成大翻领-拉巴(领口收省来完成)或折翻下来的平领和披肩领,褶饰被蕾丝取代。后来普尔波万腰际线上升,呈高腰身,下面连接着波兰状被截成数片的下摆-佩普拉姆。男服仍然有斯拉修装饰,双肩上保留着埃波莱特。

2.袖克夫,袖口翻折上来的漏斗状翻折量。

3.细腿的半截裤-克尤罗特,取代奥?德?肖斯,裤长及膝,在膝上用吊袜带或缎带扎口,装饰有蝴蝶。后来,出现了长及腿肚子的筒形长裤-西洋服装史上首次出现的长裤,英语称托拉吾扎兹Trousers,膝下有6寸的装饰。

4.茄肯,穿在普尔波万外面,无袖、收腰、前开或侧开、用扣子固定或用绳系上。

5.曼特,作为外衣,用来御寒。

6.女服出现了袒胸样式,除了外面的罗布,还要穿三条颜色不同的裙子,从内到外是斯克莱特、夫里庞奴、莫戴斯特。女袖上半截很膨大,肘部收紧;有的是宽松的短袖,露

出里面内衣的袖子,肩上的埃波莱特消失,整个造型柔和、自然。

四、法国风时代(1650-1715)

从此时起,巴黎成为欧洲乃至世界时装的发源地。

(1)法国风时代的男装

法国风时代以男装变化最为显著。

1.17世纪中叶,普尔波万极度缩短,衣长及腰或更短,短袖或无袖,小立领,前开,门襟上一排扣子,下摆处常接一窄条垂布,自右肩斜向下挂着绶带表示身份,修米兹各处显露,袖克夫上的装饰很突出。

2.朗葛拉布,长及膝的裙裤,基本形是宽松的半截裤,也有的实际上是裙子,在普尔波万和朗葛拉布之间有一排环状的缎带束装饰,朗葛拉布左右缝处、长统袜肖斯的膝部、鞋上也有同样的缎带装饰。缎带的泛滥导致出现了按身份高低来决定缎带的使用量的规定。

3.60年代以后,出现了鸠斯特科尔、贝斯特、克尤罗特所组合的男子套装。

①鸠斯特科尔,意为紧身合体的衣服。由衣长及膝的宽大衣卡扎克(宽敞的外衣)演变而来。卡扎克本是军装,衣身宽松,分有袖和无袖两种,后来从背缝和两侧缝收腰,在两侧取褶使下摆张开,后背缝在底摆处开禊(为了骑马方便),口袋位置很低,造型重心下移,有袖克夫,无领,前门襟一排扣子。70年代,腰身更加合体,称为鸠斯特科尔,形成了19世纪中叶以前的男装基本造型。

②克拉巴特,蝴蝶结领饰,领带的直接始祖。

③贝斯特,是室内服和家庭服,外出时外面穿鸠斯特科尔。初期为长袖、衣身较短,后变长、收腰身、后背破缝,前门襟与鸠斯特科尔一样,装饰许多扣子,后变成无袖背心,改称“基莱”,衣长变短,向现代西式背心发展。

④克尤罗特,长度与鸠斯特科尔下摆齐,或略长出下摆,在膝下用缎带扎着。

(2)法国风时代的女装

女装的巴罗克特征:流动的衣褶、变幻的线条、缎带、蕾丝、刺绣、饰纽等多种装饰在罗布上竞相争艳。

①苛尔?巴莱特,是紧身胸衣,是装饰性上衣与苛尔?佩凯结合在一起的胴衣。腰部嵌入鲸须,缝线从腰向胸呈放射状地扇型张开,表面装饰很美,穿在修米兹外面,开口在前面或后背,下摆有一圈装饰布,内侧有钩扣,与下面裙子相连接,前中央下突出部分露在外面。持续了150年。

②女服领口很大,裙子重叠穿用,外侧的裙子在腰围处取很多褶,垂至地面,臀部使用臀垫(克尤?德?巴黎)膨大化,这种夸张臀部的样式称为“巴斯尔样式”。

③袖子变短,袖长及肘部,呈泡泡形,60年代规定袖长及肘部,70年代袖子是灯笼形,很宽松,袖口装饰着蕾丝或缎带蝴蝶结。

第三节洛可可时期的服装文化

一、18世纪的文化是从贵族和新兴资产阶级的社交生活中产生和形成的,文化艺术方面,法国仍是西欧的中心。

二、洛可可式样的特征: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左右对称的模式,创造出一种非对称的、富有动感的、自由奔放的而又纤细、轻巧、华丽、反复的装饰样式。巴罗克那洋溢着生气、庄重的量感和男性的尊大感被洗练的举止、风流的游戏般的情调、艳丽的纤弱柔和的女性风格所取代。

三、巴罗克风以男性为中心,洛可可风服装以女性为中心

四、洛可可时期的男装(向近代男装发展)

(1)鸠斯特科尔改称“阿比”,造型同前,收腰,下摆向外张,呈波浪状,为了使

臀部向外张,在衣摆里加进马尾衬、硬麻布或鲸须,后中缝和两侧缝在下摆都有开禊,无领或小立领,前门襟一排装饰扣。口袋位置经常变动,袖克夫很大用扣子固定。

(2)贝斯特豪华起来,造型与阿比一样,衬衣袖口装饰蕾丝或飞边褶饰从阿比袖口露出,衬衣领为小立领或小翻领,被克拉巴特挡着,后来,衬衣门襟上出现了蕾丝或皱褶飞边装饰-加宝(取代克拉巴特)。1710年左右出现了宽领饰“耐克?斯特克”和黑色缎带蝴蝶结“索里太尔”。

(3)克尤罗特,用斜丝裁剪,紧身,不系腰带,不用吊裤带,长度到膝下多一点,裤口用三四粒扣固定,包在白色长统袜外面,有带襻或皮带扣。

(4)夫拉克(燕尾服、晨礼服的始祖),18世纪中叶,男装为之一变:

①男上衣去除多余的量,衣摆不外张了,实用多了。

②最大特点是门襟自腰围线起斜着裁向后下方。

③有立领或翻领,后开禊,衣身自袖窿起有公主线,不扣扣,袖子为两片构成,袖长及手腕,袖口露出衬衣的褶饰,袖克夫消失,但袖克夫的装饰扣保留到现在,现代男西服的缝制技术已基本形成。

④夫拉克?阿比埃-由夫拉克、基莱、克尤罗特组成的三件套。作为上流社会的男子社交服一直用到19世纪。

⑤鲁丹郭特,新型外衣,两层或三层领子,造型类似阿比。

五、洛可可时期的女装

(1)奥尔良公爵摄政时代(过渡期)

1.耐葛里杰,白天的常服,领口很大,背部有很多箱形普利兹褶,呈又宽又长的托裙形式。

2.帕尼埃(行李筐、背笼的意思),裙撑,用鲸须、金属丝、藤条、木料和亚麻布等制作,呈吊钟状,又称为“鸣钟罗布”。

(2)路易十五时代(1730-1770)

1.帕尼埃,越来越大,前后扁平,左右横宽的椭圆形,;帕尼埃?多布尔,是左右两个,中间用绳子或带子系身上,也越来越大。外穿衬裙,再罩上前开的罗布,露出倒三角形的装饰一排缎带蝴蝶结的胸衣,罗布下面A字形打开,露出里面装饰着褶皱飞边、蕾丝、缎带蝴蝶结和鲜花的衬裙,领口很大,呈四角行,袖长及肘,袖口有三层飞边。

2.佩爱斯?迪斯托玛,倒三角形的胸挡,丝绸做的,穿时缝在罗布上,上有精美的刺绣和宝石.

3.苛尔?巴莱耐-紧身胸衣,制作技术进步,表现在嵌入鲸须的数量和方向,前中央插入巴斯克,为使背平背后的鲸须是直的,后边系扎,外罩前开罗布,胸前装饰倒三角形前中央呈锐角的胸饰斯塔玛卡。

(3)路易十六时代

洛可可“优美但很轻薄”的文化向“朴素、高尚、平静而伟大”的古典文化转移,这种倾向就是新古典主义,与英国自然主义、法国回归自然的启蒙思想不谋而合。表现在服装上是头饰膨大化、裙子体积缩小、帕尼埃消失。

1.罗布?阿?拉?波罗耐兹,受波兰服装影响,特征是裙子部分在后侧分两处向上提起,臀部三个柔和膨起的团;罗布?阿?拉?切尔卡鲜奴,受切尔卡西亚少女衣服的启发,裙子上有三条绳子捆束,形成四个膨起的团,是波兰式罗布的发展。这两种波兰式罗布仍旧使用帕尼埃。

2.罗布?阿?朗葛莱兹-英国式罗布,更加简洁、质朴,体现自然主义倾向,取掉了帕尼埃,前后腰线都向下突出,通过起自腰线接缝处的许多碎褶形成裙子的体积感。

3.卡拉科-吸收男服形式的机能性女茄克,上半身紧身合体,下摆波浪状外张,衣

长及臀,像男子的鸠斯特科尔(阿比),背部嵌鲸须使之挺直,有长袖和七分袖――女服向男服的机能化方向靠拢。

4.托尔纽尔-臀垫,取代了裙撑,后臀部又一次膨臌起来,被称为克尤?德?巴黎。

5.1780年代,帕尼埃消失,裙子变柔软,继续使用紧身胸衣,披着小披肩,白色罗布流行,外穿合体的来自英国式骑马服的鲁丹郭特。

思考题:

1. 解释名词:洛可可阿比斯特克基莱夫拉克?阿比埃鲁丹郭特帕尼埃罗布卡拉科

2. 简述洛可可时期女装的造型特点。

3. 比较一下法国式罗布、波兰式罗布及英国式罗布的造型特征。

4. 试以洛可可时期的服饰文化为依据进行设计训练。

02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略述洛可可女服的特色。

03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概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男装的特点。

04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文艺复兴服装在西方服装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05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十七世纪荷兰风的服装特点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06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概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服装的基本特点。

简答题:试比较欧洲巴洛克和洛可可时期的男装造型及其形成的历史背景。

07年考试真题:

绘图题:西班牙风时期男女贵族服饰

08年考试真题:

论述题:欧洲洛可可艺术受中国哪一时期风格影响,并阐述其异同。

洋服装史——李当岐编著

第五章近代服装文化

①从1789年法国大革命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出现了缝纫机、化学染料、人造纤维、高级时装店、服饰史、美国成衣产业。

②社会的大革命时期,都是“男人的时代”,男装会发生独特的变化,像古罗马时代、文艺复兴、巴罗克时代。

③男性从18世纪的沙龙里向女性献殷勤,转向从事近代工业及商业等领域的社会活动,没必要再穿那些象征夸张性的装饰过剩的衣服,开始追求衣服的合理性、活动性、机能性。到19世纪中叶完成了近代化的男装。

④19世纪是(女装)“流行的世纪”,女装按顺序周期性地重现过去的样式:希腊

风-16世纪西班牙风-洛可可风-巴斯尔样式。女服真正近代化要等到1920年代。

⑤革命后的男女装最显著变化是简朴志向、古典风尚,人们以健康、自然的古希腊服装为典范,追求古典的、自然的人类纯粹形态。服装色和形是区分革命反革命的标志。

近代分为五个时期:

①新古典主义时期(1789-1825)

②浪漫主义时期(1825-1850)

③新洛可可时期(1850-1870)

④巴斯尔时期(1870-1890)

⑤S形时期(1890-1914)

第一节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服装文化

一、新古典主义前期的男装

这时男装总的流行趋势:减少刺绣和装饰,面料由过去男女共用的华丽丝织物变成朴素的毛织物。

(1)卡尔玛尼奥尔,原是意大利工人穿的茄克,驳头很宽、有挖兜和扣子。

(2)庞塔龙-长裤,又叫“桑?克尤罗特”是对贵族穿的半截裤克尤罗特的革命。红、白、蓝三色条纹毛织物象征革命。与庞塔龙组合穿的有双排扣背心和红色无檐帽。

(3)谬斯卡丹-灰色夫拉克,系绿色克拉巴特,下穿紧身克尤罗特和短靴,手持文明杖。

(4)昂克罗瓦依亚布尔-长发垂下像狗耳朵一样披散着,或编成发辫戴上两角帽,穿巨大翻驳领、收腰紧身的双排扣大衣,卡拉巴特在脖子上围数圈,吊裤带吊着克尤罗特在膝下用缎带系扎,穿翻口皮靴或浅口皮鞋,手持文明杖。

(5)夫拉克的两种形式:

燕尾式-前腰节水平向两侧截断,后边呈燕尾式;

晨礼服-前襟从高腰身处斜着向后裁下来的大衣。

(6)贝斯特,有单排或双排扣,双排扣有翻领的条纹面料贝斯特常常翻出来压在外衣领子上。

二、新古典主义前期的女装

这种新古典样式的特点是:造型极为简练、朴素,与装饰繁多、矫揉造作的洛可可风格形成强烈对比;女装向古希腊、古罗马的自然样式倾斜。

(1)修米兹?多莱斯(罗布?修米兹),一种用白色细棉布制作的宽松的衬裙式连衣裙,腰际线提高到乳房底下,内有护胸层,袖子很短,袖形为帕夫袖或爱奥尼亚式希顿的样子,戴长手套,裙子很长垂到地上,形成的悬垂衣褶像希玛纯,下摆刺绣花卉。穿着的女人被称为“麦尔贝幼兹”与时髦男子“昂克罗瓦依亚布尔”并称于世。

(2)披肩“肖尔”shawl,常用经编绢网,这种绢网织物叫“蒂勒”,后时兴开士米的长披肩。

(3)斯潘塞-短外套,来自男服,衣长仅达高腰位置,有领,长袖袖口有克夫。

三、帝政样式时代的男装

拿破仑以罗马的共和制为理想,模仿罗马式,企图复兴罗马精神,着装上追求华美的贵族趣味。

(1)男装又回到路易十六时代,一般资产阶级仍是夫拉克、基莱、庞塔龙的组合。

1.夫拉克,大翻领宽驳头,前片从腰节处横向切断的燕尾服样式,1810年左右,后下摆变短,腰身变低。

2.修米兹(内衣),出现了现代型的白衬衫“夏次”shirt的原型,领子相当于现在

衬衫领竖起来的样子,领带-卡拉巴特流行小型的,袖口的克夫用浆糊浆得很挺括。

3.庞塔龙时瘦时肥;克尤罗特为紧身,下穿白色高统袜,上穿丝绸夫拉克和明快色富有装饰性基莱(领子、驳头造型同前),头上编发辫。

4.卡里克-即长大衣鲁丹郭特,肩上有几层披肩,长及踝,戴高筒帽子。

四、帝政样式时代的女装

拿破仑对古罗马的崇拜主要反映在此时的女装上,时前一时期新古典主义样式的延续和发展。

1.造型特点:强调胸高的高腰身,细长裙子,短帕夫袖(帝政帕夫),方形领口开得很大、很低。

2.后来裙子变短下摆变宽,有褶、飞边、蕾丝的缘饰,领口方形为主,胸口袒露,肩部露的不多,沿领窝装饰叫“苛尔莱特”的领饰(两层或三层细褶),还有高领、拉夫领。

3.玛姆留克-用细缎带把宽松的长袖分段扎成数个泡泡状的袖子。还有帕夫袖、长袖、波浪状的袖子。短帕夫袖用作礼仪服、长袖用于外出或家庭便服,衣服上的场合区分从此开始明确分化。

4.衣服重叠穿用-这一时期女装另一特色(作为夜礼服流行于整个帝政时代),裙子流行两种颜色重叠。

5.罗布?德?克尔-即曼特(单纯的帝政样式向装饰性的罗布造型发展),有两种穿法:①普蒂?苛斯丘姆-用钩扣固定在高腰位的腰线上;②古朗?苛斯丘姆-先在左肩上固定,再在腰部用钩扣固定。

6.奇装异服-服装样式转换期的共同现象。裙摆量增加、波浪褶饰增多、增加别色布、加重裙子的重量和膨臌感,服装以白色为主,刺绣、边饰、领饰、肖尔使用浓艳颜色。

7.康兹-外套斯潘塞的变形,衣长较斯潘塞长,是披肩式无袖茄克,有的有圆形翻折领,装饰着细褶或蕾丝装饰。

8.普里斯-外套罗布,来自中世纪以来男女都穿的装有棉絮或毛皮里子的防寒服,随着裙摆增大变成前开门,从上到下有一排扣子。

9.浴衣、内衣,主要内衣有修米兹、派蒂科特、多罗瓦兹、庞塔龙、科尔赛特等。19世纪末女性作为外衣穿长裤。

10.紧身胸衣,数层斜纹棉布缉合在一起或涂胶硬麻布做成的长及臀部的新型胸衣。在胸和臀部插入细长的三角形裆布使其合体,前面把乳房托起,腰腹部束紧、压平、背部中央用绳子扎紧。

04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古希腊服装与古典主义服装的区别是什么?

05年考试真题:

简述古希腊与法国革命后古典主义女装的服饰特点。第二节浪漫主义时期的服装文化

一、反对古典主义和合理主义,逃避现实,憧憬富有诗意的空想境界,倾向于主观的情绪和好伤感的精神状态,强调感情的优越,以中世纪文化的复活为理想。女装创造出一种充满幻想色彩的典雅气氛。

二、浪漫主义时期的男装

受浪漫主义女装的影响,男装收细腰身、肩部耸起。

男装基本造型:夫拉克、庞塔龙、基莱的组合。

(1)夫拉克,色调典雅,驳头翻折止于腰节处,前襟敞开不系扣,肩胸向外扩张,垫肩使肩部很宽,袖山膨臌起来。40年代中期,高领已变成现在西服领一样的翻驳领。

(2)庞塔龙,细长呈倒三角形。还有紧身、裤脚装带的。40年代中期有宽裤腿和

锥形裤腿,喜用条格纹毛织物。

(3)男士使用紧身胸衣来整形。

(4)基莱,色彩华美,前中央排着金色扣子。

(5)卡拉巴特,系扎方式很多。

(6)鲁丹郭特,细腰身,下摆量加大,旅行用大衣装饰着披肩式短斗篷。

(7)普尔多-长毛狮子狗的幻想性装束,大量碎褶的白色宽裤子,夫拉克领子很高,细腰、穿条纹衬衫,乱蓬蓬长发歪戴大礼帽,样子十分古怪。

(8)拉翁基?茄克-1848年二月革命后出现的今天西服上衣的前身。有燕尾的夫拉克成为了礼服。

(9)衬衣,1840年左右流行无装饰的实用的简练造型,高高竖起的领子翻折下来,形成了现在衬衫领的造型特。

三、浪漫主义时期的女装

主要表现在非活动性的女装上,1822开始,腰线下降,1830年到自然位置,腰又被紧身胸衣勒细,袖根极度膨大化,裙子向外扩张,形成X型。

(1)腰线回到自然位置,重新启用紧身胸衣。

科尔赛特(紧身胸衣),上半身非常合体,一般背部开口系扎,如果前开禁用挂钩扣合,前中心呈锐角尖下去。

(2)裙子膨大化

通过穿数条衬裙使衣襞不断增加,后发展为吊钟状,出现了马鬃编的钟形裙撑,群长及地面,罩裙前面A字形打开。

(3)浪漫的领型

两种极端形态:高领口-大胆的低领口。

①高领口常有褶饰,还采用拉夫领、重叠几层蕾丝边饰的披肩领;②低领口上常加很大的翻领或重叠数层的飞边、蕾丝边饰。这两种领形有时组合起来使用。

(4)独具特色的袖型

袖根极度夸张,袖根部使用鲸须、金属丝做撑垫或用羽毛做填充物。高领衣服多用羊腿袖,低领多用有斯拉修装饰的帕夫袖,还有袖山上重得数层蕾丝飞边的披肩式袖子,后来出现了袖根收紧,前臂张开的长袖。

(5)裤子的又一次闪现

1830年女装中又一次出现了长裤,紧身马裤、长统靴、羊腿袖男式上衣、男式卡拉巴特、高筒礼帽、鹿皮手套,这种装束是女装向富有机能性的男装靠拢的一丝征兆。也是追求浪漫主义风尚的又一个侧面。

(6)各种外套

鲁丹郭特、斯潘塞、阿拉伯式带头巾的外套、安达卢西亚短外套、斗篷形外套“曼特莱”、防寒手笼“玛夫”。

第三节新洛可可时期的服装文化

出现了化学染料、缝纫机、纸样、高级时装店。

(1)新洛可可时期的男装

1.朴素、实用的英国式黑色套装仍是上衣、基莱、庞塔龙的组合,不同的是用同色质面料来制作三件套,并确立了按用途穿衣的习惯,上衣有四种:

①白天的常服-夫罗克?科特,前门襟为直摆,双排扣,衣长至膝稍上,翻领部分用同色缎面。后变成昼间的正式礼服。又叫“普林斯?艾伯特?科特”。

②夜间正式礼服-泰尔?科特,即燕尾服,枪驳头,前片长及腰围线,后片分成两个燕尾,衣长及膝。

③白天穿的晨礼服-毛宁?科特,来自骑马服,前襟自腰部斜着向后裁下去,腰部有横切断接缝,后片一直开到腰部的开禊,开禊顶端有两粒装饰扣,衣长及膝,袖口有四粒装饰扣。

④外出便装-贝斯顿,英语称为“拉翁基?茄克”(休闲茄克),就是我国人们所称的“西服”。腰部没有横切断接缝,稍收腰身,衣长及臀部,一般为平驳头单排口,也有双排扣,因宽松舒适在美国称为“萨克?科特”常与同料背心和长裤组合,被称作“塔翁?斯次”(town suit),也叫“比基耐斯?斯次”。

2.基莱,双排扣基莱配运动形外衣,V形领口的单排口基莱多用于夜礼服,翻领多用于白天的礼服。华丽的刺绣被格料或条纹取代。

3.克尤罗特,仅残留于宫廷仪式或御者、听差等特殊职业制服中。

4.臀部宽松的锥形裤不再流行。

5.庞塔龙变成像现在男裤一样的筒裤,但仍比较窄,裤线还不明显,裤脚还有套在脚底的踏脚带,平常的裤长长至鞋面,侧缝上出现条状装饰。

6.衬衫领子变化明显,高度降到下颌以下,变成领尖折下来的立领或像今天衬衫的翻领(只是这种翻领可以摘下来),克拉巴特逐渐为蝴蝶结取代。

7.大衣,流行上个时期带披风的形式,一种来自阿拉伯的带兜帽的大衣“比尤鲁奴”在男女中流行,还流行有绗缝里子的大衣。

8.拉格伦?科特-插肩袖大衣,袖窿宽大的插肩式。

(2)新洛可可时期的女装

所谓新洛可可,主要指这一时期的女装,。推崇路易十六时代的华丽样式,不追求机能性,裙子膨大化,出现新的裙撑-克里诺林。

1. 克里诺林的变迁

①先是马尾衬做的硬衬裙,后加入几个细铁丝圈,这种加入轮骨的衬裙叫克里诺林。

②1850年底英国人发明了不用马尾衬的裙撑,这是用鲸须、鸟羽的茎骨、细铁丝或藤条做轮骨,用带子连接成的鸟笼子状的新型克里诺林,由过去的圆屋顶形变成金字塔形,前面局部没有轮骨,较平坦,后面向外扩张较大,从而质轻有弹性,更加方便。

③由于裙子越来越大,女性出来穿紧身胸衣科尔赛特和克里诺林外还要穿衬裤-多罗瓦兹(半衬裤)或庞塔龙,再加上长衬裙或短衬裙。

④1868年,裙子的膨臌状态向身后转移,像洛可可末期出现的巴斯尔样式一样,出现了波兰式罗布,接着向世纪末的第三次巴斯尔样式过渡。

2. 女装各部特征

①领子延续上个时代的高领口和低领口,前开禁,有一排或两排扣子,女装上使用扣子来固定衣服是从这个时代开始的,可以看出女装向男装靠拢的倾向。

②帕哥达?斯里布(宝塔袖),袖根窄小、袖口喇叭状地张开,用蕾丝或刺绣的织物一段一段接起来的特殊袖形。

③紧身胸衣科尔赛特继续使用。

④罩在外面的裙子上的装饰越来越多;横向的一段一段的襞褶装饰,多用裙子的对比色,鲜艳夺目。后来,轮骨被取掉裙子变成了金字塔状。60年代末,用隐蔽的带子把外侧的罩裙卷起,露出里面衬裙的波兰风样式。外套继续流行曼特莱和披肩,还出现了各种仿男式的前开型大衣。

⑤女裤和妇女解放运动,阿拉伯宽松灯笼裤引入女装,随着妇女体育活动的展开,女装裤子逐渐被认可。

⑥流行织物以塔夫绸最为流行。

3. 沃斯-擎起巴黎高级女装大旗的第一位设计师

西洋服装史整理

第一章史前人类的穿衣文化4 W7 J- O1 K! x. Y8 e1 e3 r 第一节兽皮衣服的穿用 一、旧石器时代的克罗马农人已经用骨针缝合兽皮。, o/ k9 l6 h/ I2 A# 第二节织物的出现 一、新石器时代的湖上住居已经有了麻织物和毛织物。( C* X# j4 ` d' 二、纺线技术是新石器时代最重要的创造。 三、在欧洲,新石器时代初期才出现石制或陶制的纺轮。6 [# E9 D3 i- S W/ ?+ 第三节欧洲的史前文化 一、欧洲最古老的衣服是件皮革做的丘尼克,是吊带式、肩上系结、衣长及膝,外套斗篷,头戴半球形帽子,脚穿短靴,上半身半袖毛线衫,下半身短裙,裙摆有流苏装饰,外罩毛织物长裙,系腰带,前有带扣。4 z0 \- B+ U. S1 }0 A 第四节关于人类穿衣动机的学说* u2 F' d. H# P8 y% K+ q3 I7 t9 _$ |2 a 一、物理的保护—保护说-气候适应说、人体保护说。 x# N! E8 _( Z 二、心理的防护-道德性的-隐蔽说-羞耻说、礼仪说;宗教性的-护符说-巫术说、魔力说。 三、心理的表现-艺术性的-装饰说-猥亵说、性的魅力说、拥有说、象征说。

第二章古代服装"v3 X U8 D# d' a, @# h 第一节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5 [) |+ ~9 S U 一、古代的范畴0 F: x+ ?" t/ }1 ~7 c3 \ 1.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分为两大块:一是古代东方世界(包括地中海南岸、非洲北部的古埃及、地中海东岸的南亚地区);二是古希腊和古罗马。" z1l2 二、古代文化的性格( E5 O4 \, Y# M" ? 1.古埃及是平静的,古代西亚的两河流域是跃动的。7 S4 c5 q" y; `' s# u 三、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l4 ~" y' `1 C6 {7 G5 M3 s2 E7 E 1.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是构成服装文化特色的重要因素。- K- |7 C6 ]1 }?' 2.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与北欧日耳曼人的窄衣文化相对,地中海周围是南方型的宽衣文化。 第二节古埃及衣服" i( D" ~* ^# m 一、古埃及的服装特色 1.古埃及的服装构成及其单纯,种类很少。造型本质上分两种形式:无垂褶(丘尼克)和有垂褶(罗印?克罗斯)。) {6 }7 b* N/ i, r 2.埃及的服装美是由相对固定不变的样式和多变的表面装饰交错而成。 3.古埃及的主要衣料是亚麻织物、羊毛、优质的皮革、棉布、丝绸;加工技术有浆硬、织花、压褶、起皱加工、漂白、染色、刺绣、滚边等。 二、古埃及的男装0 z. J I; _ k8 h! J/ S 1.古埃及的男子服装主要有绳衣、腰衣(罗印?克罗斯)、丘尼克、贯头衣“卡拉西里斯”、长袍“罗布”、披肩“肖尔”等。2 W1 c t* n/ o+ Q( P0 三、古埃及的女装 1.女装和男装在品种和造型上基本相同,只是丘尼克和肖尔比男装富于变化(表现在色彩、纹样、装饰方面)。 2.女子丘尼克与男子相比的特点:其一是较长,其二是腰身较高、腰部紧身和体。 3.女装的肖尔变化丰富,通过着装技巧形成形形色色的卷衣,叫“多莱帕里”

西洋服装史名词解释(必考)

希顿:希腊男女皆穿的一种衣服,从穿着方式和状态上课分为多利亚式和艾奥尼亚两种。 多利亚式希顿:希顿中最单纯的一种。由于一开始这种衣服是多利亚人穿的,所以一般称为多利亚式希顿。 艾奥尼亚式希顿:原是小亚细亚西岸的爱奥尼亚人穿的衣服,最初是男子的衣服。后来男女共用。 希玛纯:穿在希顿外面的所有大衣没有固定的造型,一般为方形的毛织物。有各种大小,大的长约3至5.5米,宽约1至2米。四个角常常缀有铅锥。从用途上课分为有里子的外出用和没有里子平常用的。 托加:(世上最大的服装,古罗马人的省份证,只有持罗马市民权的人才可以穿)是古罗马服饰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它作为罗马人的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夸耀的东西之一。 罗印. 克罗斯:古埃及的服装构成极其单纯,种类很少。从适型本质上看,可以归纳为两种:即无垂褶的和有垂摺的。紧包全身的丘尼克是前者的代表,罗印.克罗斯是后者的代表初期。长度是在膝以上的超短裙。 丘尼卡:与外衣相对应的是丘尼卡。相当于希腊的希顿。这是一种宽大是睡袍一样的袋装贯头衣。最初为伊特鲁利亚人穿用,后被罗马人继承,罗马人统一了意大利半岛后,接受了希腊的服饰文化。这种丘尼卡就成了内衣,男女皆穿。丘尼卡一般是用本白色的毛织物做的。结构很单纯 肖斯:与普尔波万组合穿用的下半身服装肖斯。中世纪是男女皆用的袜子,随着男子上衣缩短向上伸长到腰部,依然左右分开,无裆各自用绳子与普尔波万的下摆或内衣的下摆连接,从穿着的外形来看,很想是紧身裤(实际是长筒袜)。过去男子穿的裤子布莱随之变成了短内裤,穿在肖斯里面,肖斯在脚部的形状有的保持袜子状。长及脚踝,常常左右不同色。因哥特式文化的影响,有时普尔波万与肖斯的配色和装饰在衣服及其他的用具上的宗教图案的配色都像哥特式建筑的彩色玻璃画一样华丽多彩。 布里奥:从达尔玛提卡演变而来的外衣。也是常常的筒形丘尼卡克式衣服。领口袖口和下摆都有奢华的滚边或刺绣缘饰。可以看出收拜占庭文化的明显影响。一般情况下,布里奥的衣长较鲜兹短,长及膝或腿肚子。女服略长于男服,袖子为七分或八分袖,袖口呈喇叭状。可以从袖口,领口,下摆处看到里面的鲜兹。到12世纪后半叶,布里奥开始收腰身,但只是从两侧收,并非立体性成。缺点是很容易出现许多难看的横褶,因此,又有在身体两侧开口的方式。然后同样用带子系起来这个时期布里奥的袖子共同点是袖口非常大。 普尔波万:来源于法语“pourpoindre",意为绗缝的衣服,布纳其的衣服。本来是穿在士兵的锁子甲里面或外面,为防止肉体损伤用数层布纳在一起的结实的上衣,最初衣长及膝,到14世纪中叶,衣长变短到腰或臂,在一般男子中普及,

西洋服装史

罗印·克罗斯:古埃及男子在整个古代社会中从平民到国王都穿的一种基本服饰品种,样式变化非常丰富,有用一块布缠在腰部的围裙,也有兜裆的。 丘尼克:这种丘尼克是一种衣身和袖子呈“T”字型构成的直线裁剪的衣服,领口部分有点弧状。 希顿这个名称来自希伯来,在古希腊语中意为“麻布的贴身衣”。是古希腊男女皆穿的一种衣服。从着装方式和着装状态上可分为多利亚式和爱奥尼亚式两种。 汉宁:一种圆锥形的高帽子,可以说是哥特式 尖塔的直接反应。首先用浆糊把布黏成圆锥状高筒,然后在高筒上裱上一层华美的面料。如花缎、织锦、平绒等。帽口装饰有天鹅绒,披下来到肩部,帽尖装饰很长的贝尔—里里佩普。最长可垂地面。 拉夫领:出现在西班牙时期,16世纪流行到17世纪,是文艺复兴时期又一独具特色的服饰部件。早在德国风时期就已见端倪,不过那时还在内衣的高领边缘上,西班牙风时期完全脱离内衣。 罗布;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在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古埃及时代的长袍也成为罗布,作为宗教服用于神像和国王仪式中。 棒耐特:19世纪帝政时期出现的帽子,用布和麦杆做成。上边装饰着人造花和缎带,戴时用缎带系在下巴底下。一直流行到19世纪中叶。 托加:罗马服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服装。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服装。它作为罗马象征是罗马人向世界夸耀的东西之一。与其说托加只是一种衣服的造型和穿着方式的名称,还不如说是表示罗马人的伟大和作为世界统治者的代名词。是罗马男性公民的身份证。是把对折的两个角抹圆的一种斗篷。 帕鲁达门托姆:拜占庭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外衣是帕鲁达门托姆。早在罗马时代就曾被使用于军队高级指挥官和皇帝的甲胄外边,是一种方形的大斗篷。穿法是披在左肩,在右肩用安全别针固定,面料为毛织物,通常染成紫色、红色和白色。到拜占庭时代,作为皇帝和高级官员的外衣,衣长变长,面料改用丝织物,方形变为梯形。为了表示权贵,在胸前缝一块四边形的装饰布,类似清朝的“补子”的拜占庭帝国特有的装饰物叫做“塔布里昂”上边刺绣有金色纹样。 肖斯:拜占庭时期男子下半身的袜子。是原来的长筒袜。到14世纪中叶,因原来的长筒袜“肖斯”越来越长,最后变成了紧身长裤,布莱随之变成短裤。女子一般不穿布莱只穿肖斯。 修米兹是指贴身的内衣。用细棉布制作的宽松衬裙式连衣裙。在新古典主义时期修米兹出现了现代白衬衫“夏次”的原型,相当于现在领子竖起来的样子。 克里诺林:浪漫主义时期裙子的膨大化的不断加剧为了保持造型,人们在这硬质衬裙中水平加入几个细铁丝圈,加入这种轮骨的衬裙叫做克里诺林。 文艺复兴运动:从14世纪到17世纪,西欧国家先后发生了资产阶级文化运动,这就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伟大变革——文艺复兴运动。文艺复兴这一词的原意是“再生”既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再生、复活,但是实际上包含着远为丰富的内容。 洛可可:为法语rococo 的音译,意为小石头,小沙粒。作为艺术风格,起先指用贝壳和石头修筑起来的人工假山和岩洞等,后指具有贝壳纹样曲线的装饰主题。 新艺术运动:开始在1880年代,在1890年至1910年达到顶峰。艺术领域出现了否定传统造型样式的运动潮流,就是所谓的新艺术运动。起于英国。流动的装饰性的曲线造型,S型,涡状,波状,藤蔓一样的非对称的自由流畅的连续曲线,取材于自然界的花梗,花蕾,葡萄藤,昆虫翅膀,以及其他优美的波状形体构成,线条有的柔美雅致,有的遒劲有力,富有节奏感和韵律美,激荡多变,富有幻想色彩。

西洋服装史 6

第六章现代服装文化 缝纫机的发明、化学染料的开发、成衣化的尝试、高级成衣业的兴起、流行媒介的扩大,带来服饰流行的产业化,这与科学技术引起的生活环境的变化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态、思想意识的变革相关。 一、女装的现代化: (1)把女性从束缚肉体的紧身胸衣的禁锢中解放出来,回归女性肉体的自然形态。(波阿莱等人解决的) (2)从束缚四肢活动装饰过剩的传统重装中解放出来,向便于活动、符合快节奏现代生活方式的轻装样式发展。 (3)排除服装上的社会性差别,纠正古典式的阶级差和性差别之偏见。(二三是二次世界大战完成的) (4)从繁重的手工缝纫那里把女性解放出来。(即成衣化问题,各国进度不一) 二、自19世纪以来,男装变化幅度较小,相对稳定,女装受社会变革中政治、经济、战乱、和平、文艺思潮、科学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极为敏感地届时作出积极反映,女装变化成了社会风云的一面镜子。本章围绕驾驭时代潮流的设计大师以女装的变化为中心展开叙述。 第一节女装的现代化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妇女成了战时劳动力的唯一资源,使女性走上社会称为一种现实,群长缩短,繁琐的装饰被去掉,富于机能性的男式女服在女性生活中确立,女装的现代化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大步。 (2)战后,以美国为首掀起了世界范围的女权运动,在经济上因具有职业而独立的女性越来越多,女装上出现了否定女性特征的独特样式。 (3)20世纪初,德国兴起了裸体主义,人们寻求从虚伪的社会人向无拘无束的自然人回归,企图恢复长期以来被“剥夺”去的那部分人体本来的生理机能。 (4)装饰艺术-对服装有明显的影响。它受新艺术运动、毕加索立体主义、鲍豪斯设计理念、谢尔盖?佳吉列夫的俄罗斯芭蕾舞、埃及艺术、美洲印第安艺术、早期古典艺术及东方艺术影响而产生的装饰艺术,以1925年巴黎举办的“国际装饰艺术展”为契机而得名。其特征是:以曲线和直线、具象和抽象这种相反的要素构成的简洁明快、强调机能性和现代感的艺术样式、特别是直线的几何形表现,显示出对工业化时代适应机械生产的积极态度,形成现代设计的基础,因此也被称为“现代风格”,一直影响到30年代,后在60年代末又一次复兴,以简洁、朴素的直线型为特征的20年代服装样式明显受这种艺术思潮的影响。 (5)苛苛?夏耐尔-取代了波阿莱被称为第二位“革命家”,继沃斯、多赛、波阿莱、帕康之后与威奥耐、朗邦等一起形成指导世界流行的强大阵营。 二、现代女装的形成 (1)男童式女装与“杰尔逊奴”样式 1.战争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裙子缩短到离地20cm左右,腰身越来越宽松。

西洋服装史考研笔记

西洋服装史讲义 服装史概论○3 1.为什么要学习西洋服装史? 首先,许多流行现象,包括现代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以及着装讲究和常识大多来自西方服饰文化,主动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便更好的“洋为中用”。其次,不断的反复或重复是服装流行的一般规律。服装史不仅是一部人们穿衣戴帽的历史经过,而且蕴含着许多创作灵感。薇薇安伍埃斯特伍德曾说:“过去的服装中凝聚着许多刺激我去创造的东西”。 2.中西服装史的区别? 中国服装史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环境中伴随着文明的进展和朝代的更替而形成的,属于个体发生性,西洋服装史则是伴随着文明的移动,跨越亚非欧,最后落脚到西欧诸国,属于系统发生性,其历史背景更加错综复杂,文化形态也极为丰富多彩。 3.东西方服装的差异? ○1材质:东方普遍采用透气吸湿性好的纤维材料,如丝绸、棉、麻。 西方更多采用保暖性强的羊毛纤维。 ○2造型:东方多采用平面,西方多采用立体。 ○3审美:东方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在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和性别,故在服装中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 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大第二性征。 ○4裁剪:东方一直采用平面裁剪的方法,保持宽松飘逸。西方多用立体剪裁。 ○5功能:东方多为散热,西方多为保暖。

服装起源学说○1 保护说:○1服装的御寒作用;○2服装的保暖作用;○3保护皮肤的作用。 羞耻说:○1圣经中的夏娃;○2《五经要义》云:“太古之时,未有布帛,食瘦肉而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 护符说:装饰品的使用被解释为对神秘力量的崇敬,是原始的图腾崇敬或巫术现象。 装饰说:动物的本源性冲动,希望引得异性注目,炫耀自我。○1文艺复兴德意志风时期,男子布里齐兹(breeches)上的科多佩兹(codpiece)。○2文艺复兴以后,女子紧身胸 衣,裙撑和臀垫的使用。 古代服装 服装史上的“古代”是人类进入有史时代后,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在那里分为两大块:一块是古代东方世界,主要指埃及和西亚;另一块是地中海北岸,主要是古希腊和古罗马。古代服装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以及当时生产力的制约,其服装的总体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一般不做剪裁和缝制,或做简单的裁剪和缝制。古代诸国的衣服大多是用一块宽大的衣料披挂、缠裹在身上的多来帕里(drapery)。 地理环境 埃及东西两侧由细长的山脉和沙漠包围着,形成天然的屏障,因此可以保持其文明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平静地发展着。 两河流域(西亚)被平坦的沙漠包围着,没有天然的防护,民族间攻防无常,争斗不断,形成一种激烈的、动荡的、不安分的民族性格。 希腊文化圈指的是巴尔干半岛南部以及周边岛屿。有着航海国家特有的开放。 古罗马发祥于意大利半岛,鼎盛帝国时期,地中海为其内海。讲究等级制度。 文化性格(民族特点) 古埃及和古西亚的两河流域这两个地区具有完全不同的两种性格:一种是平静的,一种是跃动的。从文化形态上看,希腊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古典美,而罗马人只不过是对希腊文化的承袭。但是罗马人却发展了这种文化,取得了希腊所不曾有的成就。如果说希腊的服装文化特性是“艺术性和多样性”,那么罗马的服装文化特性则是“社会性和统一性”。 古埃及是同一个民族在同一个地域中经营一个相对固定的国家,是一个相对“静”的历史。在古埃及,宗教意义特别重要,也是理解其生活和思想文化的唯一钥匙。埃及人专心致志地为神服务,崇敬太阳和尼罗河(对太阳的崇拜反映到衣服上如17页L9、k5 loin cloth的发射状图案)。 古西亚是由多个民族形成的许多城邦国家,它不断地进行着战争,不断地更换着主角。双方的文化性格截然不同:古埃及文化高深、华美,但较为封闭;两河流域的文化则是鼓噪、热烈、响彻西方,但余韵不长。(西亚文化性格反映到衣服上如卡乌娜凯斯(kaunakes)颇有动感的流苏装饰。)这种凶暴与柔和,激情与宽容,完全对立的双重性格表现在服装方面:紧身的丘尼克外缠裹着好几层大型流苏装饰的卷衣,紧张与迟缓、平静与跃动、抑制与夸张这种极度对立的因素共存于他们的服装当中。 希腊独特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古希腊文化那现实与理想、精神与肉体巧妙的均衡关系。古希腊

西洋服装史历年考试试题

第一章史前人类的穿衣文化 思考题: 1.人类最先使用的衣料是什么? 2.人类何时使用纤维做衣料?简述纤维的使用过程。 3.关于人类穿衣的动机有哪几种学说,简述各学说的主要观点。 4.在关于服装起源的诸学说当中,为什么说羞耻说是最站不住脚的 第二章古代服装 思考题: 1.解释下列名词:罗印?克罗斯丘尼克卡拉西里斯卡吾那凯斯多利亚式希顿爱奥尼亚式希顿希玛纯托加丘尼卡 2.简述古埃及的服装特性。 3.古埃及的男装和女装各有哪些品种? 4.古代西亚地区的主要衣料是什么? 5.简述多利亚式希顿和爱奥尼亚式希顿的着装方法。 6.以托加为例,说明古罗马服装的社会功能。 7.分析并理解西方古代服饰文化的特点,从中汲取灵感,进行现代服装设计。 06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古代希腊服饰的审美特征。 第三章中世纪服装文化 思考题: 1. 解释名词:科特修尔科希克拉斯科塔尔迪萨科特普尔波万肖斯吾普朗多波兰那夏普仑艾斯科菲恩汉宁 2. 哥特式建筑样式是如何表现在服装上的? 3. 为什么说哥特式时期在衣服构成上是古今、东西的交叉点? 4. 试以哥特式时期服饰文化为依据进行设计训练。 02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哥特服装的特点。 03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欧洲中世纪服装的主要特点。 05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拜占庭时期的服装特征。 08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简述哥特服装的特点。 第四章近世纪服装文化 思考题: 1. 解释名词:洛可可阿比斯特克基莱夫拉克?阿比埃鲁丹郭特帕尼埃罗布卡拉科 2. 简述洛可可时期女装的造型特点。 3. 比较一下法国式罗布、波兰式罗布及英国式罗布的造型特征。 4. 试以洛可可时期的服饰文化为依据进行设计训练。 02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略述洛可可女服的特色。 03年考试真题: 简答题:概述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男装的特点。

西洋服装史试题

1.古罗马服饰色彩:以白色或者乳白色为主体,最多加进紫色的装饰带“克拉布斯”或织进边饰。崇尚紫色,推罗紫,紫色衣服在罗马是高贵的王权的象征。女性在婚礼上使用白色和象征火焰的红橙色。罗马妇女使用的色彩有猩红色,紫地丁金盏花色、藏红花的黄色、风信子紫、铁锈红、海蓝色、青色、绿色等。 2.埃及头饰及象征意义:上埃及的装饰象征是“鹰”,代表不死鸟“拉”,下埃及的装饰象征是“蛇”,代表邪恶之神,镶有“鹰与蛇”的“二重冠则代表上下埃及的统一。 3.10世纪的欧洲女装,斗篷:斗篷,即曼特,是一种无袖的卷缠状或披肩装的长披风,是这一时期男女皆用的外出服,其形状有圆形和长方形,一般在胸前或肩上固定,也有套头式的。用料有缎子、织锦等,还常用金线、丝线做缘饰处理,面的颜色和里子的颜色形成对比。 4.文艺复兴时期女装(最引人瞩目的) 意大利风时代: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服装具有开放、明朗、优雅的风格。男装变得雄大,女装变得浑圆。意大利服装的特是从面料开始的,男装一般仍为普尔波万和肖斯的组合,内衣修米兹变短,英语称夏次(shirt衬衣)女装是在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称作罗布。女子的外衣是有华丽刺绣的曼特,色彩明快,高腰身,拖裾,有袖子,但和男子一样,袖子为装饰用。耳环已成为普遍的装饰品。威尼斯开始流行高底鞋—乔品到十六世纪后半叶,乔品逐渐被高跟鞋取代。 德意志风时代:德意志风的主要特色是斯拉修装饰(裂口装)。这时的男女服装腰节都较高但从整体造型上,男子服装仍以上体为重心,衣身宽松,呈方形,与此相对,女子服装则把重心放在下体部,窄肩,细腰,丰臀大裙子,腹部尤其宽大,与细腰形成对比裙子用色彩各异的厚地面料做成镶有宽宽的刺绣花边或丝绒边。 西班牙风时代:西班牙服装外观特征是威严,正统,沉着的单色,特别是黑色中洋溢着天主教的神秘主义和禁欲色彩。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主要表现在这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填充式时代,主要特色表现为:第一,男子上衣短裤,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表面装饰斯拉修;第二,独立制作,独立使用的褶饰领“拉夫”出现在男女服上,成为一大流行。第三,女服中裙撑“法勤盖尔”的发明和使用,使女装下半身膨大化成为定型,第四,与下半身膨大化相对,女子在上半身盛行使用紧身胸衣“柯尔·佩凯” 5.切口装发源地:德国 6.巴洛克风格:巴洛克一词,一般认为源于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17世纪末叶以前,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的、稀奇古怪的、离经叛道的事物。18世纪,一般指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1888年《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把其定义为一种艺术风格,其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 1. 文艺复兴盛期的男装有何特点?女装有何特点? (男)文艺复兴盛期的男子服装,代表性的服装有切口式服装、皱褶服装、填充(膨化式)服装、南瓜裤、长筒袜等。

西洋服装史重点

西洋服装史重点 第二章:古代服装:(重点是古代西亚和古代罗马) 1. 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 1)古代的范畴:以地中海为中心的西方文明。 2)古代文化的性格:平静的古埃及和跃动的古代西亚——地理环境的原因造成。 3)古代服装文化的特点:受地理环境和民族性格的影响,古代服装的共同特点是造型单纯、朴素,不做裁剪和缝纫,南方型的宽衣文化。 2. 古西亚: 1)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四块构成:伊拉克(美索不达米亚);叙、黎、巴(腓尼基、希伯来);土耳其(小亚细亚);伊朗(波斯地区)。文化特征:鼓噪热烈、响彻四方、余韵不长、不断更迭。 2)古代西亚的主要衣料——羊毛织物; 3)古代西亚的民族与宗教:三大系统:亚细亚、闪米特、印·欧罗巴 4)古代西亚服装的特性:见后表 5)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 A 材料色彩和装饰纹样:羊毛织物,色彩与埃及一样丰富,纹样与埃及类似。

B 男装:1 苏美尔王朝时代:罗印·克罗斯和卡吾那凯斯,披肩和斗篷; 2 巴比伦王朝时代:螺旋状的卷衣和袈裟状的披挂在身上的斗篷; 3亚述帝国时代:丘尼克和披肩。 C 女装:遗留资料较少,研究认为和男装差不多。 6)小亚细亚的服装:大体分为紧身短衣和宽敞的斗篷两类 A 男装:赫梯四样式:羊毛披肩短裙、缠裹式短裙、短裙与丘尼卡的组合、大斗篷。 B 女装:宽松的长衣,上身穿衬衫式的丘尼克,下身有百褶装饰的高腰长裙。 7)米提亚、波斯的服装:(试述波斯服饰的审美特征) A 雅利安人与裤子:当代男子的一般装束——合体的前开始长袖外衣与长裤的组合。 B 波斯服装的特性:最大特色——开始出现北方型的窄衣造型。 C 波斯服装的材料和色彩:与古埃及无大区别,大量使用亚麻、毛织物和皮革,开始使 用通过丝绸之路来自中国的丝绸和印度的棉布。色彩丰富、华美,紫色为国王和大臣专用。) D 波斯的男装:宽松袍子和丘尼克与裤子的组合(士兵穿)两种。 E 波斯的女装:资料太少,大体与男装相似;宽松袍子或丘尼克与裤子的组合,女性还 要披面纱。 3. 希腊文化圈的服装: 1)地理位置与文化背景:巴尔干半岛南部及爱琴海域;大体分为爱琴文明和希腊文明两个时代,爱琴文明又分为克里特时代和迈锡尼时代。 2)希腊文化圈的服装特性: 三个时期:爱琴文明期:造型完美,夸张适度,人衣高度和谐;女装紧包躯体,紧身胸衣束腰。大裙子和围裙,需要高超裁剪技术。 荷马时期:几何样式时期,束细的腰身和夸张的臀部与迈锡尼时代有许多共通性,直线成为这一时期衣服构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略显生硬。后逐渐变得柔和,有了生气,活了起来,衣服形体始终立足于通过水平和垂直的交叉产生巧妙的均衡和合理性。 希腊古典时期到希腊化时期:衣服变得更加柔和,复杂的垂褶是其特点。希腊的衣服是一块布的艺术,并非预先根据人体形状裁制而成,典型的多莱帕里,即通过布料本身的重量垂下来形成自然、优美的垂褶,这是最本质、最自然的状态,有效利用了布料的特性,人体亦处于最自然的状态,布料与人体、主体与客体、形式与精神都取得了高度的调和。

西洋服装史试题

选择题 1 ?古罗马服饰色彩:以白色或者乳白色为主体,最多加进紫色的装饰带“克拉布斯”或织 进边饰。崇尚紫色,推罗紫,紫色衣服在罗马是高贵的王权的象征。女性在婚礼上使用白色和象征火焰的红橙色。罗马妇女使用的色彩有猩红色,紫地丁金盏花色、藏红花的黄色、风信子紫、铁锈红、海蓝色、青色、绿色等。 2?埃及头饰及象征意义:上埃及的装饰象征是“鹰”,代表不死鸟“拉,下埃及的装饰象征是“蛇”代表邪恶之神,镶有“鹰与蛇”的“二重冠则代表上下埃及的统一。 3.10世纪的欧洲女装,斗篷:斗篷,即曼特,是一种无袖的卷缠状或披肩装的长披风,是这一时期男女皆用的外出服,其形状有圆形和长方形,一般在胸前或肩上固定,也有套头式的。用料有缎子、织锦等,还常用金线、丝线做缘饰处理,面的颜色和里子的颜色形成对比。 4.文艺复兴时期女装(最引人瞩目的) 意大利风时代:意大利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服装具有开放、明朗、优雅的风格。男装变得雄大,女装变得浑圆。意大利服装的特是从面料开始的,男装一般仍为普尔波万和肖斯的组合,内衣修米兹变短,英语称夏次(shirt衬衣)女装是在腰部有接缝的连衣裙,称作罗布。女子的外衣是有华丽刺绣的曼特,色彩明快,高腰身,拖裾,有袖子,但和男子一样,袖子为装饰用。耳环已成为普遍的装饰品。威尼斯开始流行高底鞋一乔品到十六世纪后半叶,乔品逐渐被高跟鞋取代。 德意志风时代:德意志风的主要特色是斯拉修装饰(裂口装)。这时的男女服装腰节都较高但从整体造型上,男子服装仍以上体为重心,衣身宽松,呈方形,与此相对,女子服装则把重心放在下体部,窄肩,细腰,丰臀大裙子,腹部尤其宽大,与细腰形成对比裙子用色彩各异的厚地面料做成镶有宽宽的刺绣花边或丝绒边。 西班牙风时代:西班牙服装外观特征是威严,正统,沉着的单色,特别是黑色中洋溢着天主教的神秘主义和禁欲色彩。 文艺复兴时期的服装特征主要表现在这第三个阶段,这个阶段被称为填充式时代,主要特色表现为:第一,男子上衣短裤,男女袖子上施加填充物,表面装饰斯拉修;第二,独立制作,独立使用的褶饰领“拉夫”出现在男女服上,成为一大流行。第三,女服中裙撑“法勤盖尔”的发明和使用,使女装下半身膨大化成为定型,第四,与下半身膨大化相对,女子在上半身盛行使用紧身胸衣“柯尔?佩凯” 5.切口装发源地:德国 6.巴洛克风格:巴洛克一词,一般认为源于葡萄牙语或西班牙语,意为不合常规,特指各种外形有瑕疵的珍珠17世纪末叶以前,用于艺术批评,泛指各种不合常规的、稀奇古怪 的、离经叛道的事物。18世纪,一般指违反自然规律和古典艺术标准的做法。1888年《文艺复兴与巴洛克》把其定义为一种艺术风格,其特点是气势雄伟,生气勃勃,有动态感,气氛紧张,注重光和光的效果,擅长于表现各种强烈的感情色彩和无穷感,颇有打破各种艺术界限的趋势。

北京服装学院西洋服装史考研笔记

1.为什么要学习西洋服装史? 首先,许多流行现象,包括现代人的审美和价值取向,以及着装讲究和常识大多来自西方服饰文化,主动了解它的来龙去脉,以便更好的“洋为中用”。其次,不断的反复或重复是服装流行的一般规律。 服装史不仅是一部人们穿衣戴帽的历史经过,而且蕴含着许多创作灵感。薇薇安伍埃斯特伍德曾说:“过去的服装中凝聚着许多刺激我去创造的东西”。 2.中西服装史的区别? 中国服装史是在一个相对固定的地理环境中伴随着文明的进展和朝代的更替而形成的,属于个体发生性,西洋服装史则是伴随着文明的移动,跨越亚非欧,最后落脚到西欧诸国,属于系统发生性,其历史背景更加错综复杂,文化形态也极为丰富多彩。 3.东西方服装的差异? ○1材质:东方普遍采用透气吸湿性好的纤维材料,如丝绸、棉、麻。 西方更多采用保暖性强的羊毛纤维。 ○2造型:东方多采用平面,西方多采用立体。 ○3审美:东方讲究人与自然和谐,在封建文化中忽视人的本体和性别,故在服装中弱化人体,掩盖人体,模糊性别差异。 西方强调人与自然的对立,在服饰形制上注重突出人,强化性别,凸显人体线条,甚至夸大第二性征。 ○4裁剪:东方一直采用平面裁剪的方法,保持宽松飘逸。西方多用立体剪裁。 ○5功能:东方多为散热,西方多为保暖。 服装起源学说○1 保护说:○1服装的御寒作用;○2服装的保暖作用;○3保护皮肤的作用。 羞耻说:○1圣经中的夏娃;○2《五经要义》云:“太古之时,未有布帛,食瘦肉而衣其皮,先知蔽前,后知蔽后。” 护符说:装饰品的使用被解释为对神秘力量的崇敬,是原始的图腾崇敬或巫术现象。 装饰说:动物的本源性冲动,希望引得异性注目,炫耀自我。○1文艺复兴德意志风时期,男子布里齐兹(breeches)上的科多佩兹(codpiece)。○2文艺复兴以后,女子紧身胸衣,裙撑和臀垫的使用。

最新西洋服装史重点教程文件

西洋服装史重点 1:人类最先使用的衣料是:兽皮 2:人类穿衣的动机有哪几种学说,保护说羞耻说装饰说护符说 3:古埃及丘尼克和罗印克罗斯的面料及款式特点?丘尼克:亚麻织物,紧包全身无垂褶筒形紧身连衣裙罗印克罗斯:有垂褶缠腰布 4;美索不达米亚的特点:流苏织花刺绣 5:托加的穿法:(罗马服装的代表,世界上最大的服装)1先把这块长约身长的3倍的椭圆形布以其长轴为中心对折。2把对折后直线的一边作为内侧,把全部的1/3放在前面,其余的2/3经左肩披向身后。3把身后的布松松的地穿过右腋下绕回到前面。4再把这绕回来的布披搭在左肩上使其剩余部分垂在身后。5在左胸前把最初垂在前面的部分拉出一些,形成突出来的衣褶。 6:最早比基尼,因为体育竞技而出现,穿着的对象是当时罗马女子。 7:古代西亚地区的主要衣料是:羊毛织物 8:简述多利亚式希顿和爱奥尼亚式希顿的区别?1)多利亚式西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亚式西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2)多利亚式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玛;而爱奥尼亚式是没有。(3)多利亚式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亚式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出。(4)多利亚式的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亚式的侧缝必须缝合。(5)多利亚式没有袖子的构成;而爱奥尼亚式的有袖子构成。 9:拜占廷时代的服装特点基本上延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其服装就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的朴素与单纯,失去古代多莱帕里那种流动的、自然悬垂的衣襞之美,造型变得呆板、僵硬,色彩变得绚丽、华美,流苏、滚边以及珠宝装饰非常普遍,表现的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 10:分析并理解西方哥特式服饰文化的特点,对现代的服装设计有什么启发?哥特式时期初期,男女性别区分仍不明显,以宽敞的筒形为主,但到13世纪,罗马式时代产生的那种收腰身的合体意识得到发展与强调,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法,使包裹人体的衣服由过去的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14世纪中叶,更出现了男女衣服造型上的分化,与男子服短上衣和紧身裤组合这种上重下轻的、富有机能性的造型相对,女服上半身紧身合体,下半身的裙子宽大、拖裾,上轻下重,更富有装饰性。 11:男装二部式:14世纪中叶,男子服中出现了来自军服的上衣——普尔波万与肖斯组合的二部式形成。 12:哥特式建筑对服装的影响:哥特式建筑的尖塔造型相呼应的尖头鞋波兰那和圆锥状的尖顶帽子汉宁。 13:为什么说哥特式时期在服装结构上是古今、东西的交叉点?这时期的裁剪方法是从前、后、侧三个方向去掉了胸腰之差的多余部分,这就是我们现在衣服上的“省”,英语称“达次”。正式由于这个侧面的形成,才把衣服的裁剪方法从古代平面的二维空间构成的宽衣那里彻底分离出来,确立了近代三维空间构成的窄衣基型。而且也就在这时,西方的衣服和东方的衣服也在构成形成和构成观念

西洋服装史论文

最新资料推荐 次西洋服装史 古埃及服饰 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 服装设计与工程 08级5班 姚舒婷

最新fit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O二1年一月六口 2021年1月6日星期三21:55:19

址新资料推荐 40806010521 _■古埃及服饰背景 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由南 至北纵贯全国,注入地中海,尼罗河流域 因河水泛滥而堆积的沃上带来了作物的丰 产,盛产棉花,为古埃及的服饰提供原料 基础,埃及气候很高,雨水充沛,大约在 一万年前就有人类生活在大河两岸,基于 这样的环境,古埃及人的生活和文化在相 当长的历史时期内都没有太大的变化,持 续着一种固左样式。 宗教上古埃及人信仰太阳神,尼罗河神和 爱神。国王(法老)是奴隶主阶级至髙无 上的首领,同时也是太阳神 和尼罗河神的化身,形成神王合一的宗教 (图一)古埃及地图 特点。古埃及的雕塑和绘画以侧面正身的程式表现 人物(图二),强调端正庄严的宗教情感,埃及文 化神王合一,追求永恒的精神,更使苴文化单一, 稳立,保守,也对古埃及的服饰文化产生重大影 响。 古埃及社会形制似金字塔,国王位于金字塔 顶端,权力最大,大多数奴隶和农民为下层。所 以,古埃及的服饰阶级划分也较明显。 公元前3600年,出现了城市,埃及进入阶级 社会和文明时代。古埃及的历史大概可以分为三个 兴盛期和三个衰退期(见表),埃及所有文化集中 表现在三个兴盛期中。 (图二)“埃及艳后”克丽奥佩托 公元前3100-2686 早期王朝(第1. 2王朝) 公元前2686-2181 古王国时代(第3-10王朝)第一兴盛期(金字塔时代)公元前2181-2040 第一中间期 鼓新将品资料整理推荐,更新于二Q二一年一月六口 2021年1月6 口星期三21:55:19

西洋服装史重点

5:托加的穿法:(罗马服装的代表,世界上最大的服装)1先把这块长约身长的3倍的椭圆形布以其长轴为中心对折。2把对折后直线的一边作为内侧,把全部的1/3放在前面,其余的2/3经左肩披向身后。3把身后的布松松的地穿过右腋下绕回到前面。4再把这绕回来的布披搭在左肩上使其剩余部分垂在身后。5在左胸前把最初垂在前面的部分拉出一些,形成突出来的衣褶。 6:最早比基尼,因为体育竞技而出现,穿着的对象是当时罗马女子。 7:古代西亚地区的主要衣料是:羊毛织物 8:简述多利亚式希顿和爱奥尼亚式希顿的区别?1)多利亚式西顿用毛织物,衣褶厚重,粗犷,具有简朴,庄重的男性特征;爱奥尼亚式西顿用亚麻织物,衣褶细腻丰富,具有柔和优雅的女性特征。(2)多利亚式折返下来的阿波太革玛;而爱奥尼亚式是没有。(3)多利亚式只用两个别针在双肩固定;而爱奥尼亚式用安全别针自肩到两臂固定多出。(4)多利亚式的侧缝一般不缝合;而爱奥尼亚式的侧缝必须缝合。(5)多利亚式没有袖子的构成;而爱奥尼亚式的有袖子构成。 9:拜占廷时代的服装特点基本上延用罗马帝国末期的样式,但随着基督教文化的展开和普及,其服装就逐渐失去了古罗马服装的朴素与单纯,失去古代多莱帕里那种流动的、自然悬垂的衣襞之美,造型变得呆板、僵硬,色彩变得绚丽、华美,流苏、滚边以及珠宝装饰非常普遍,表现的重点转移到衣料的质地、色彩和表面装饰上,充满东方文化的特征。 10:分析并理解西方哥特式服饰文化的特点,对现代的服装设计有什么启发? 哥特式时期初期,男女性别区分仍不明显,以宽敞的筒形为主,但到13世纪,罗马式时代产生的那种收腰身的合体意识得到发展与强调,出现了立体化的裁剪手法,使包裹人体的衣服由过去的二维空间构成向三维空间构成方向发展。14世纪中叶,更出现了男女衣服造型上的分化,与男子服短上衣和紧身裤组合这种上重下轻的、富有机能性的造型相对,女服上半身紧身合体,下半身的裙子宽大、拖裾,上轻下重,更富有装饰性。 11:男装二部式:14世纪中叶,男子服中出现了来自军服的上衣——普尔波万与肖斯组合的二部式形成。 12:哥特式建筑对服装的影响:哥特式建筑的尖塔造型相呼应的尖头鞋波兰那和圆锥状的尖顶帽子汉宁。 13:为什么说哥特式时期在服装结构上是古今、东西的交叉点?这时期的裁剪方法是从前、后、侧三个方向去掉了胸腰之差的多余部分,这就是我们现在衣服上的“省”,英语称“达次”。正式由于这个侧面的形成,才把衣服的裁剪方法从古代平面的二维空间构成的宽衣那里彻底分离出来,确立了近代三维空间构成的窄衣基型。而且也就在这时,西方的衣服和东方的衣服也在构成形成和构成观念上彻底分道扬镳。也就是说,无论从纵向(古代到近代),还是从横向(东方和西方),衣服构成上的分水岭都在这里。 14:近世纪艺术风格上分为三个阶段:文艺复兴时期,巴罗克时期,洛可可时期。 15:近世纪服装特点:即性别的极端分化,性差的夸张和强调,形成性别对立的格局。与男子服装以上半身的体积感变迁为中心相对,女子服装则以下半身的体积感变迁为中心展开各种外形。男子通过雄大的上半身和紧贴肉体的下半身之对比来表现男子的性感特征:女子则通过上半身胸口的坦露和紧身胸衣的使用与下半身膨大的裙子形成对比,表现出胸、腰、臀三位一体的女性特有的性感特征。男子服装重心在上半身,呈上重下轻的倒三角形,富有动感:女子服装重心在下半身,呈上轻下重的正三角形,很安定,是一种静态。这种两性绝对的对立形态是哥特式以来,西洋窄衣文化发展的重大成果,不仅与古代服装截然区别开来,而且也与东方服装造型相去甚远。 16:德意志风时代的服装特点:斯拉修装饰。斯拉修是裂口、剪口的意思,是指流行与15世纪到17世纪的衣服上的裂口装饰,来自瑞士庸军军服。

中外西洋服装史课后答案

中国服装史复习整理 1.贯口衫]用相当于两个身长的一块衣料对等相折,中间挖一圆洞或切一 口,穿时可将头从中伸出,前后两片,以带系束成贯口衫。 2.司服专管服制实施,安排帝王穿着的官员。 3.内司服]专管王后在仪式上穿着的官员。 4.冕服包括冕冠,玄衣纁裳,腰间束带,前系蔽膝,足登舄屦。玄衣熏 裳(玄:黑;纁:绛红)上以象征未明之天,下以表示黄昏之地,然后施之以纹。 5.十二章纹饰::(上绘下绣,上下各六章)绣日月星辰,取其临照;绣山形, 取其稳重;绣龙形取其应变;绣华虫(雌鸟)取其文丽;绣绘宗彝,取其忠孝; 绘藻,取其洁净;绣火取其光明;绣粉米(白米)取其滋养;绣黼(斧)形取其决断;绣黻(双兽相背形)取其明辨。 蔽膝:腰间束带,带下佩之为蔽膝。形式原为遮挡腹与生殖部位,后逐 6. 渐成为礼服组成部分,再以后则纯为保持贵者的尊严了。冕服中称为“芾”, 祭服中曰“黼”或“黻“。其它服装上成韦bi 0 7.百家争鸣导致列国服饰异俗: 儒家提倡“宪章文武” “约之以礼” “文质彬彬” 道家提出“被(披)褐怀玉”“甘其食,美其服”

墨家提倡“节用”“尚用”不必过分奢华,“食必常饱然后求美,衣必常 暖然后求丽,居必常安然后求乐” 荀况]强调“冠弁衣裳,黼黻文章,雕琢刻镂皆有等差” 法家韩非子则在否定天命的同时提倡服装要“崇尚自然,反对修饰” 8.深衣春秋战国特别是战国时期盛行的一种最有代表性的服式。“续任 钩边”,不幵叉,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系扎。上下分裁, 然后再腰间缝为一体,因而上身合体下裳宽广,长至足踝或及地,一时男女贵 贱文武皆穿。 9.先秦服装意义重大,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饰的基本形制, 并显露出中国图案富于寓意(十二章纹),色彩有所象征(玄衣熏裳)的民I 10. 秦汉时期,男子以袍为贵。样式以大袖为多,袖口部分收缩紧小,称 之为祛,全袖称之为袂,因而宽大衣袖常夸张为“张袂成荫”,领口、袖口处 绣方格纹等,大襟斜领,衣襟幵得很低,领口露出内衣,袍服下摆花饰边缘, 或打一排密裥或剪成月牙弯曲之状,并根据下摆形状分成曲裾与直裾。 11. 秦汉时期冠有:冕冠(平天冠)、长冠(多为宦官、侍者用“高祖冠 或刘氏冠”)、武冠、法冠(獬豸冠)、梁冠(进贤冠)等 12. 秦汉冠的诸多样式: “平天冠”

西洋服装史复习资料

《西洋服装史》复习资料 古代服装 ←一.单选题 ←()1.西方服装的历史和西方文化的历史一样,其源头要追朔到古代的亚洲和。 A.希腊 B.非洲 C.波斯 D.欧洲 ←()2.苏美尔人用一种称为的衣料制成腰衣,缠绕身体一周,或缠几周,由腰部垂下掩饰臀部。 A.坎迪斯 B.卡吾拉凯斯 C.多莱帕里 D.卡拉西里斯 ←()3.巴比伦人穿一种的服装,衣长至膝下,一般称为卷衣。 A.贯头式 B.流苏式 C.腰衣式 D.缠饶式 ←()4.亚述帝国时期,以及运用花毯的织法或用刺绣方法做成的花纹图案的装饰成为这一时期服装的主要特征。 A.流苏穗饰 B.褶纹 C.缠裹 D.披挂 ←()5.从服装史上看,波斯人最早运用了技术和技巧,他们对世界服装工艺技术发展做出了贡献。 A.抽褶 B.镶边 C.缝纫 D.剪裁 ←()6.波斯人有一种称为的长衣,袖子呈喇叭状,在后肘做出许多褶裥,形成优美的下垂造型,对欧洲后来的设计有一定的影响。 A.坎迪斯 B.卡吾拉凯斯 C.多莱帕里 D.卡拉西里斯 ←()7.古埃及文明又称为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文化传承3千余年,变化极少,具有独特风格。 A.地中海 B.两河流域 C.尼罗河 D.金字塔 ←()8. 是古埃及出现最早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一种男子服装样式。 A.褶纹衣 B.腰衣 C.筒形衣 D.冠帽 ←()9.古埃及第18王朝后出现的褶纹衣,其样式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一种是包缠式。 A.套头式 B.流苏式 C.围腰式 D.缠饶式 ←()10.自第四王朝后,头巾成为古埃及法老王的重要装饰物。 A.那美斯式 B.多立克式 C.爱奥尼克式 D.包缠式 ←()11.化妆在古埃及已经很发达,是古埃及人脸上最明显的装饰。 A.纹式 B.浓眉 C.红唇 D.眼影 ←()12.克里特妇女的装扮的典型式样是紧身上衣和。 A.筒形裙 B.钟形裙 C.围裙 D.希顿 ←()13.创作于米诺王朝时期的持蛇女神像出现在。 A.巴尔干半岛 B.爱琴海诸岛 C.小亚细亚 D.克里特岛 ←()14.是古希腊人男女常穿的服装,和美索不达米亚的服装有相同之处,不同的是前者是以布料横向对折包住身体。 A.筒形裙 B.钟形裙 C.围裙 D.希顿 ←()15.以下哪一选项不属于多里克式希顿的特点? A.肩部有两个别针 B.侧边对接处不缝合 C.无翻折 D.风格粗犷 ←()16. 是古希腊人常穿的一种短式斗篷。 A.希顿 B.希玛纯 C.克拉米斯 D.迪普罗依丝 ←()17.罗马时期,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服装,也是罗马最具代表性的服装。A.托加 B.希玛纯 C.帕拉 D.希顿 ←()18.古代罗马男性市民穿的托加是。 A.佩克塔 B.维利利斯 C.普卡拉 D.托莱贝阿 ←()19.古罗马的丘尼卡是一种的形制。 A.披挂型 B.套头型 C.前开型 D.体型型

西洋服装史 (2)

西洋服装史 (2).txt老子忽悠孩子叫教育,孩子忽悠老子叫欺骗,互相忽悠叫代沟。▲男人这花花世界,我要用什么颜色来吸引你。罗马的男子服 与希腊服装文化相比,特点一:在衣服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上是从单纯和朴素向复杂化发展;特点二:罗马服装具有更加明确的性别意识。 (1)托加: 1.托加?普拉:没有任何装饰的白色毛织物的罗马市民的正式服装。 2.托加?普莱泰克斯塔:紫色边饰的官员制服。 3.托加?康迪达:经漂白处理过的竞选官吏专用的托加?普拉的一种。 4.托加?普尔拉:灰暗色、深褐色、接近黑色的丧服。 5.托加?佩克塔:紫色织物上有金线刺绣花纹的豪华托加,凯旋将军和皇帝穿用。 6.托加?特拉贝阿:是大礼服,有紫色边饰的彩色托加,颜色依据地位而不同。 (2)其他以方形为基础的外衣: 1.拉凯鲁那 2.萨古姆 3. 帕鲁达门托姆 4.阿宝拉 5.帕留姆 6.佩奴拉 7.比尔鲁斯 8.莱纳 (3)丘尼卡 内衣丘尼卡,是一种宽大的睡袍一样的袋装贯头衣,在肩部和腋下缝合,呈“T”字形,袖长及肘,也有长袖和无袖,男子的丘尼卡衣长及膝,女的衣长及踝,腰部系带子。贵族或官吏的丘尼卡还在前后各装饰两条紫色的条饰,-“克拉比”,用其宽窄表示官阶的大小。根据丘尼卡衣长、袖长、用途、及其装饰“克拉比”的变化,可分为: 1.丘尼卡?塔拉里斯:衣长及踝、一般有长袖,主要用于女性。 2. 丘尼卡?印提玛:作为内衣,男女都穿。 3.达尔玛提卡:衣身前后都有两条紫色的装饰线-“卡拉比”,帝政后期成了基督教徒的象征物。 5. 丘尼卡?昂古斯提卡拉比亚:前后各装饰两条紫色的窄条装饰的达尔玛提卡,是上流阶级的标志,公元300年后纯粹成了装饰。 6. 丘尼卡?拉提卡拉比亚:指那两条紫色装饰条较宽,是元老议员门穿的不束腰的丘尼卡。 7. 丘尼卡?帕塔嘎塔:女性专用的丘尼卡,衣身前中央有一条宽阔的装饰带。 8. 丘尼卡?帕尔玛塔:在紫色衣料上用金线绣纹样,由凯旋将军发展为皇帝专用,拜占庭时成了宫廷服。 9. 丘尼卡?佩克塔:也是一种有刺绣装饰的丘尼卡,是神官穿的衣服。毫无装饰的丘尼卡叫丘尼卡?阿塞玛。 四、罗马的女装 (1)斯拖拉:与希顿是一个意思,已婚妇女的衣服,穿在丘尼卡?印提玛外面,衣长直达地面,甚至后下摆托地,贵妇下摆有滚边装饰。 (2)帕拉:是女服中礼仪性的衣服,是外衣,穿法与希玛纯相同,在左肩用饰针固定。 五、公元3-4世纪,有了乳罩鼻祖“斯特罗菲吾姆”,及女用三角裤衩的原型“帕纽”。结婚戒指是罗马人的创造。 第三章中世纪服装文化 一、中世纪分为5-10世纪的“文化黑暗期”、11-12时期的“罗马式时期”、13-14世纪的“哥特式时期”。 二、中世纪服装的最大特征是:基督教文化的强烈影响,中世纪的西欧人苦恼于精神与肉体、理性与情感、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心理中,服装上出现了否定肉体(掩盖体形)和肯定肉体(显露体形)的矛盾现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