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理实验设计指导(网络培训)

地理实验设计指导(网络培训)

课程简介

在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地理实验教学能力是地理教师教学的重要基本功之一。本课程为地理教学活动提供了地理实验教学方面的能力培养途径。

本课程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进行阐述,提供丰富的地理教学实验案例材料,在案例剖析的同时,阐述各种地理实验的设计方法和实施技能,给学习者创造较为广阔的地理实验教学的思考、动手和交流空间。

课程内框架简表:

学习目标

本课程旨在通过多个具有指导意义的学习环节,阐述地理新课程理念,帮助教师学会和提高在新课改背景下的地理实验设计和实施能力。总体目标为:

1、进一步领会地理新课程的特点,能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地理新课程理念。

2、掌握在新的教学理念下中学地理实验开发设计的理论基础和设计原则,能比较熟练的进行多种地理实验的设计与实施。

3、通过地理实验案例分析,能够切实有效地在地理教学中转变教师的地理教学方式与学生的地理学习方式。

具体各环节的学习目标如下:

学生探究为主的实验――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解读,让教师明确以学生动手为主探究

实验的概念、功能、理念,通过若干个案例的展示和分析,以及教师自行设计一个学生探究实验案例的活动,使教师掌握以学生动手为主探究实验的设计要求和实施要求,通过活动与讨论,学会如何指导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制作、观察、记录、分析、评价,从中理解学生动手探究为主室验的优势与局限性,以及教师指导的要求。

地理实验开发设计指导绪论——在这个环节中,主讲教师介绍国内外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通过各种形式的展示与分析,帮助教师进一步理解地理实验的概念内涵与功能理念,了解地理实验的类型,初步掌握地理实验设计的原则,初步学会地理实验教学实施的基本要求与方法,并懂得相关的注意事项。

教师演示为主的实验――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解读,让教师明确教师演示为主实验的概念意义,通过若干个案例的展示和分析,掌握教师演示为主实验设计与实施的基本要求,学会该类实验的设计方法与实施程序,并能结合教材开发挖掘可进行演示实验的资源,选择某一演示实验设计初步的实验方案。

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实物模拟实验――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解读,让教师明确实物模拟实验的概念,哪些可以做实物模拟实验,通过若干个案例的展示分析,使教师掌握实物模拟实验如何设计和如何实施,通过讨论和设计一个实物模拟室验的活动,使教师学会如何指导学生重点观察哪些方面、如何作实验记录以及分析评价。

地理实验室――在这个环节中,通过展示相关地理实验室的案例,让教师明确地理实验室的意义,如何建设与利用如地理实验文化建设、建立地理学科资源库,提供地理学科实验活动的开放式空间,创建互动合作的地理学科学习场所。通过在地理实验室中完成某一地理实验活动的案例,学会对学生实验报告的指导、督促和评价,通过对所学内容与案例的讨论,理解如何在“做中学”来学地理以及如何以地理实验室为载体提升学生的基本“学力”。

地理真实实验的设计与操作――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解读,让教师明确真实实验的含义,哪些可以做真实实验,通过若干个案例的展示分析,让教师掌握真实实验的设计要求与实施要求,通过讨论和设计一个真实实验案例的活动,使教师学会如何指导学生重点观察什么、如何作实验记录和进行实验的分析评价。

计算机模拟实验――在这个环节中,通过解读,让教师明确什么是计算机模拟实验,哪些实验是计算机模拟实验,通过若干个案例的展示分析,使教师掌握计算机模拟实验如何设计和如何实施,通过讨论一个计算机模拟实验的自行设计活动,使教师学会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的观察、记录、分析与研究评价,并从中使教师理解计算机模拟实验对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参考资料

有关地理实验参考资料的说明

目前,国内开展地理实验尤其是中学地理实验的参考书籍和参考资料很少。如:《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第43----46页段玉山博士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另外,网上有少量比较零星的资料出现。

中学地理教育教学中开展地理实验是新课程新理念的必然,是实现学生发展为本培养科学探索精神的重要途径。为此,本课程是以研究与发展为主,并将继续研究和开发下去,欢迎由此兴趣的教师和学生,加入我们的队伍,参加这项意义的工作,共同为地理实验作出贡献。

第一讲学生探究为主的实验

导学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将地理学科划归为“人文与社

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与理、化、生等“科学”类

学科一样,地理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时间性和探究性,

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地理教

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日益重要。新课标中首次对地理实验教

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教材中也有了地理实验,近几年高考

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地理实验试题,可见包括学生动手探

究实验在内的地理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但由于高中地理实

验教学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体系,中学开展地理实验教

学还存在许多问题。直面问题,探讨对策,为学生探究创造条件,开发和建构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是本课程也是本节课的重要目的之一。

本节课主要学习学生探究为主的地理实验的背景、定义、意义及实践作用、类型、原则、流程、案例及注意事项等。

一、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地理实验的涵义 二、探究型实验的举例 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原则 四、地理探究性实验的操作流程

五、探究性实验的案例及其操作(实施)

六、学生探究性实验中教师指导的注意事项

七、对学生探究为主实验的评估 八、讨论

九、作业与评估要求

概要

《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将地理学科划归为“人文与社会”和“科学”两个学习领域,与理、化、

生等“科学”类学科一样,地理实验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时间性和探究性,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在地理教学中的作用和地位将日益重要。

新课标中首次对地理实验教学提出了明确要求,新教材中也有了地理实验,近几年高考中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地理实验试题,可见包括学生动

手探究实验在内的地理实验教学越来越重要。但由于高中地理实验教学起步较晚,尚未形成完整体系,

中学开展地理实验教学还存在许多问题。直面问题,探讨对策,为学生探究创造条件,开发和建构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是本课程也是本节课的重要目的之一。

学习要求

本节课主要学习学生探究为主的地理实验的背景、定义、意义及实践作用、类型、原则、流程、案例及注意

事项等。

一、以学生探究为主的地理实验

的涵义

按地理实验操作者的不同分类,分为教师演示为主的实验与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的实验。学生动手操作为主的探究性实验是地理实验最理想的形式。

什么是学生探究性实验呢?探究性实验,是指学生在不知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以教师所给的启发性问题为指导,通过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思考分析得出结论的实验形式。科学探究是高中地理学习的中心环节,新课程理论认为,探究式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主动参与获得知识的过程。通过对知识的亲身体验,把握研究科学所必需的探究能力,并形成科学的概念和规律,进而产生对探索未知世界的积极态度。探究性实验就是探究式教学的一种主要模式,探究性实验教学实质就是将科学领域的探索引入实际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积极参与探索过程,模拟科学家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体会科学家如何面对疑难情况,学会收集和加工需要的新信息,最终达到问题解决的探索过程。

根据地理实验内容与要求的不同,可分别选择在地理实验室、地理教室、普通教室或课外室外进行。

二、探究型实验的

举例

空气运动的实验、季风形成的实验、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实验、密度流形成实验、弯曲河道下不同流速的侵蚀与堆积实验、水的搬运作用的实验、不同流速状况下的沉积物分选的实验、风力作用和森林防风固沙作用的实验、不同高度下流速相同对河床的侵蚀实验。

查看视频:

实验片段一、实验片段二、实验片段三、实验片段四

三、探究性实验的设计

原则

探究性:地理实验是人们认识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进行直观教学提供感性认识的一种方式,是发展学生科学思维的一种方法,是培训学生创造能力的一条途

径。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地理实验时要考虑实验的启发性与探究性,并在实验过程中通过分析、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得出实验结论。

(或)探索性:科学规律往往隐在较深层次并有不确定性,需要学生采用不同流程和方法去挖掘和感悟。从中领略科学的方法,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和精神,并从中学会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过程性:其注重过程。它包括从问题的引出,提出假设,收集证据,分析与处理,评价与交流的全过程,引导学生参与,锻炼学生推理、思维、实验的能力。

民主性:创设一个有利于探究的环境,形成和谐、愉快、民主的氛围。让学生敢问、敢疑敢探索。鼓励学生打破常规思维,张扬个性。

多样性:地理实验内容涉及范围广泛,类型多种多样,可从各种渠道收集素材,进行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考虑地理探究实验的多样性,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为学生思考、探索、发现和创新提供广阔的舞台。例如本节课的案例就是从四种途径去探究的。

发展性: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重视促进学生智力和非智力素质的发展。多留给学生继续思维,思考探索的时间、空间。拓展、深化已解决的问题,创造一种完而未完,意味无穷的教学心理境界。

自主性:对学生活动能自主支配,自我调节和控制,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形成在老师指导下能独立感知和理解实践活动。求异创新。

开放性:不光指活动空间形式可以从学校延伸到校外,还从内容材料,求知方法和结论,时间上向课堂外延伸。

四、地理探究性实验的操

作流程

第一讲学生探究为主的实验

案例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运动

实验主题:

学习“地球上的大气”中“冷热不均引起大气的运动”这部分内容时就可设计以学生动手为主的探究性实验,探究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通过在实验室中模拟冷热不均的下垫面环境,从而形成大气运动过程。

实验目的和原理:

采用小组合作方式,针对“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这部分内容,选择相关的实验材料,通过各个小组设计不同的实验,模拟冷热不均的下垫面环境,探究形成大气运动的过程,直观认识热力环境的成因,从而加深对大气运动和热力环流原理的理解。

提出问题:地球上的大气运动是怎么形成的?

猜想与假设:由于受太阳辐射(或受热、或下垫面性质)的不同冷热不均的地面热力环流大气运动。

实验设计方案:设计下列四个实验,将学生分成四组,每组选做一个实验,采用小组合作方式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究性实验,四个小组四个实验同步进行,教师进行启发性指导,看能否殊途同归或某些环节相辅相成。

实验设计方案:

实验一

实验材料:长方形带有标度的玻璃缸(长100 cm,宽30 cm,高40 cm左右)或两个大烧杯,塑料薄膜、一盆热水,一盆冰块,一束香或蚊香,火柴等。

实验步骤:

1、将一杯热水和一杯冰块分别放置在玻璃缸内的两端。

2、用平整的塑料薄膜将玻璃缸上部开口处盖严。

3、在塑料薄膜的一侧(装冰块和热水的烧杯上方)先后开一个小洞。

4、将一束香点燃,放进小洞内。

实验观察要求:观察烟雾在玻璃缸的不同部位和不同的高度内是如何飘动的?发现什么规律?由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实验记录: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纸进行观察记录。(见附件:实验纸)

实验二

材料准备:酒精灯、广口瓶、冰箱保鲜袋、火柴、小纸片、冰箱。

实验步骤:

1、点燃酒精灯,将保鲜袋张开罩于酒精灯上方(注意不能烧到保鲜袋)。

2、将小纸片卷起点燃,吹熄后,放入广口瓶内,再立即将瓶盖将瓶口盖住。

3、将此广口瓶放入冰箱冷冻室。

4、 10分钟后,把广口瓶拿到不通风处,打开盖子,先瓶口朝上再瓶口朝下,观察现象。

实验观察要求:

1、观察步骤一中保鲜袋的运动方向。

2、观察步骤四中在瓶口朝上和瓶口朝下情况下,瓶中烟的流动情况实验记录: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纸进行观察记录。(见附件:实验纸)

实验三

材料准备:气球、热水、酒精、打气筒。

实验步骤:

1、将气球充适量的空气;

2、将气球按入一盆热水中,观察它的体积和运动的变化;

3、将气球表面涂擦酒精,观察它的体积和运动变化。

实验观察要求:

1、观察步骤二中气球的运动方向;

2、观察步骤三中气球的运动方向。

实验记录: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纸进行观察记录。(见附件:实验纸)

实验四

材料准备:蚊香、蜡烛、白卡纸、大烧杯、火柴。

实验步骤:

1、将白卡纸卡在烧杯的中间(纸与烧杯底部留有一定空隙);

2、将点燃蜡烛放进烧杯内一侧;

3、将点燃的卫生香放入烧杯的另一侧。(注意蚊香尽量靠近烧杯底部)

实验观察要求: 观察点燃的卫生香的烟的飘动方向。

实验记录:要求学生根据实验记录纸进行观察记录。(见附件:实验纸)第一讲学生探究为主的实验

实验片段

01实验片段一查看01实验片段二查看01实验片段三查看01实验片段四查看

参考资料

01实验记录纸查看01学生探究实验查看

连接资料

01地理调查法在教学中的应用(包晓青)查看

第二讲 地理实验开发设计指导绪论

概 要

达·芬奇有句名言:“实验是科学知识的来源,智慧是实验的女儿”。《地理实验开发设计指导》这门课程,旨在帮助地理教师理解地理实验的概念和分类,对地理教师进行地理实验的选题、选材、选址、选方法、选过程,

分析实验结果起示范指导作用;通过案例分析了解地理实验的作用和价值,为积累地理实验素材、优化实验过程、

设计优秀实验案例起铺垫引路的作用。

学习要求

今天我们大家一起研讨学习的是这门课程的绪论即导读,主要内容有:国内外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中学地理实验的概念内涵、理论与实践依据、理念功能与价值取向,中学地理实验的分类,中学地理实验设计的基本原

则,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程序和基本要求,地理实验设计与教学的注意事项。

一、国内外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1、国际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地理教育取得了重大突破,十分强调地理实验教学。从1989年至2000年《美国地理学杂志》发表的中学地理实验教学方面的文章是大量的,课堂演示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尤其集中。印度中学地理大纲明确规定学生要做大量的天气观测。新加坡中学地理课程纲要对野外实地考察有众多详细具体的要求。可见这些国家都重视地理实验教学和实践活动。

2、我国

过去由于把中学地理归属于“文科类”,因此远离实验,教学大纲也很难找到地理实验的具体要求,绝大多数学校也没有地理实验的场所和设备。实验教学似乎只是理、化、生的专利。

但是,我们有理由相信新课程改革将使这一局面得到扭转。

二、中学地理实验的概念内涵、理论与实践依据、理念功能与价值取向

许多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发生在遥远的地方,其发生的时间、地点与教学的时间、地点往

往不一致,它们的演变与发展过程,学生大多无法直接观察到,这就需要进行地理实验。地理实验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本课程是指通常的狭义的地理实验。那么什么是中学地理实验呢?

1、地理实验的概念与内涵

华东师范大学陈澄教授主编的《新编地理教学论》一书和段玉山博士主编的《地理新课程教学方法》一书都提出:地理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从而完成既定学习任务的教学方法,实验是地理认知过程中的重要手段之一。各位老师请对此思考与讨论,并谈谈你对地理实验概念的认识?

2、开展中学地理实验的理论与实践依据

从模式图可以看出:

对模式图的具体解释大家可参见阅读材料通过链接材料的阅读,请大家思考与讨论:你认为开展地理实验的理论与实践依据还有哪些?

3、开展中学地理实验的理念功能与价值取向

其功能与价值取向很多,表示方法也多种多样,请看以下表示方法一:

具体展开请参见阅读材料。

对于开展中学地理实验的功能理念与价值取向,还有另外二种表示方法。

△表示方法二:

通过上面三大链接材料的阅读,请大家思考与讨论:你认为中学地理实验的功能与价值取向有哪些?如何表示更好?

三、中学地理实验的分

类:

各位老师,中学地理实验很多,请大家思考与讨论一下,根据你的认识与实践情况,对中学地理实验如何进行分类呢?

下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我国目前中学地理实验的几种分类,由于分类标准不同,所以分类体系不同,各自的优缺点也不同。

1、按使用仪器和材料不同分类:可分为真实实验和模拟实验(实物模拟实验和计算机模拟实验)。

△真实实验:是指使用与自然界实际发生的过程基本相同的材料和顺序进行的实验,只是在规模和个别细节上有所不同。如:沉积物分选实验、不同土壤保持水分不同实验等均属此类。

△模拟实验:是指由于地理事物分布空间上的广大和演变时间上的久远,中学地理教学不可能把所有或者大部分自然过程直接引入地理实验,但是可以使用一些替代的材料,设置一些类似的条件或环境,模拟地理演变过程。因此,大部分地理教学实验是模拟实验。

模拟实验又可以分为:

(1)实物模拟实验,如模拟火成岩生成的实验,再现降雨过程的实验等;

(2)计算机模拟实验,是指运用计算机绘图,动画、声音和人机对话等功能,把很多在课堂上真实实验无法表现或不易观察的地理现象直观的模拟出来,如地球运动、大气运动、洋流、水循环、土壤形成,地壳运动等都可以用计算机多媒体进行直观形象的模拟演示。

2、按地理要素不同分类:可分为地球运动实验、大气实验、水的实验、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实验。

△地球运动实验,如地球自转、公转、太阳高度角变化等实验;

△大气实验,如风向偏转实验,阳光直射、斜射与气温高低变化实验等;

△水的实验,如水循环、洋流形成实验等;

△地质作用地壳运动实验,如褶皱、断层实验、岩溶地形形成实验等。

3、按地理实验的时间安排不同分类:可以分为:地理感知性实验和地理验证性实验。

△地理感知性实验:是指安排于某学习内容之前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获得对学习内容的初步感知。教师事先让学生在课外通过在生活中寻找方法进行实验,验证理论,以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或者在学习某一内容之前,在课堂上先做实验,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例如水污染的实验,教师拿一杯清水,滴入一滴红墨水,红墨水逐渐扩散出去,来模拟水源污染现象。

△地理验证性实验:是指安排于某学习内容之后的实验,目的是使学生通过实验来验证所学地理原理的正确性,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有严谨求实的态度。例如学生学习大气受热上升受冷下沉原理时,教师或者让学生设计一个验证性实验来感受结论的正确性。

4、按实验操作者不同分类:可分为:教师演示为主的实验和学生操作为主的实验。

△教师演示为主的实验:教师演示实验时,全班学生进行观察。教师边演示边讲解,或实验前提出观察要求,实验时不作任何说明,实验后由学生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例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演示、地轴倾角与太阳关系的演示等。这种实验对实验条件要求不高,教师一人操作为主,节省时间、精力和材料,还有利于教师调控课堂。因此,教师演示实验是地理课堂教学中应用最广泛的实验形式,直观性强,深受广大地理教师和学生的欢迎,一次操作就能满足全班学生的观察需要。

△学生操作为主的实验:这是地理实验最理想的形式。学生操作实验最好在地理实验室或地理专用教室进行,从简单易行原则看,尽量选在普通教室能进行为宜。学生操作实验一般要由教师讲清实验要求,由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为主探究做实验。例如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运动的实验,风力搬运作用的实验,沉积物分选的实验等都可设计成学生操作实验。

5、按地理实验的层次不同分类:可分为验证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综合性实验。

△地理验证性实验:如上面3所述,是验证课堂所学理论的实验,一般由学生操作完成,使学生获得实验技能的训练。

△设计性实验:是指给定实验目的要求和实验条件,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加以实现的实验。例如由学生设计热力环流形成的实验,设计多种方案制作等高线地形模型的实验。开始时由教师提出实验要求,由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提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选择仪器,由学生完成试验的全部过程。经过一段训练之后,可以全部由学生自己组织实验,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综合性实验:是指实验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或与本课程相关课程知识的实验,该类实验具有一定的深度与广度,常常是课题性实验。例如在学习水污染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时,可让学生通过研究含有机磷的洗衣粉来进行有关水体污染的实验等等。

此外,还可以按地理实验的内容不同分类,分为日地月三球系列实验、地图系列实验、地质地貌系列实验、气象气候系列实验、水温系列实验、生物土壤系列实验等等。

四、中学地理实验设计的基本

原则

△典型性原则

教师对实验的内容要选择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地理性要强。要设计一些不会干扰正

确概念形成的实验,使学生对地理现象和地理过程具有深刻的印象,防止由于实验的不典型

性而造成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产生负迁移。

△科学性原则

科学性是实验教学的最基本要求。地理实验的设计要能正确反映某一地理过程的内在

规律,实验的结果要能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当然,由于大量地理实验是模拟实验,并不

需要精确的实验数据,只要能正确说明地理事实即可,这与物理、化学实验对科学性的理解

有所不同。

△可操作性原则(简易性原则)

可操作性是指实验的可行性。实验的设计应从实际出发,考虑自己的学校、学生的条件,尽量选择日常生活中可找到的而效能好的简易器材做实验,而且难度不宜过大,不能为

了做实验而设计高难度的复杂实验,以免弄巧成拙。另外,我国的地理课程为实验留下的时

间还较少,因此应设计一些需要时间少,比较容易组织的实验。如果有条件开展地理课外活动,则可以进行较多的地理实验。

△启发性原则

地理实验的启发性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能够发现问题,并能够引导学生对现象、结果进行分析,从而获得地理概念和原理,也就是要让学生通过实验能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如果实验的设计和实施不能调动学生思考的兴趣,难以进行逻辑正确的思维,这样的实验其启发性就比较差。

△针对性原则

许多地理原理和规律并不能通过实验的手段再现出来,因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选择那些能够通过实验手段模拟地理演化过程的知识内容进行实验。同时,教师对实验内容的选择还应该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对易理解的内容减少实验,以避免为追求实验形式,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并且设计的实验不能干扰正确的概念形成,防止由于实验的不典型而造成学生对知识产生负迁移。

此外,还要考虑探索性、民主性、发展性、自主性、开放性等。

五、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程序和基

本要求:

1、地理实验教学的流程一般可为:

2、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程序:

第一步,明确实验的目的。根据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和内容确定实验课题,明确实验的目的,即确定实验要说明什么问题,它在教学中起何种作用,是为了引入新课、阐述概念还是为了巩固知识、导出规律。

第二步,设计与选择实验方案。一个实验内容往往可以有不同的实验方法。选择实验方案的依据主要有:①所选课题的实验目的、要求、内容;②实验(硬件)的基本要求;③学校实验设备情况;④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接触过的实验等情况;⑤实验时间和教学所允许的时间。

第三步,局部设计。根据教学目标和所选定的实验方案,逐一分析实验要点,分析学生学习的重点、难点,分析判断学生在操作、观察与思考时可能产生的问题和困难,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过程中需重点解决的课题。如分析:①实验时应重点显示(或测量)什么?操

作时应注意什么?②观察时,应指出什么?提醒什么?③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得到实验结论时,应讲解什么?提问什么?分析归纳什么?怎样从观察结论得到实验结论?等等。

第四步,评价,根据实验教学目标,对总体方案进行必要的评价和判断,看其能否达到拟定的实验教学目标。

3、中学地理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第一,规范操作。首先要在课前做好实验准备工作,包括实验的设计,设施的安装制作、调试检测等内容。同时要充分考虑教学过程中的环境条件,如实验仪器的安放位置、与电源插座的距离、最后一排学生的视觉效果等。如果实验时缺这少那,致使课堂气氛松懈,势必影响教学效果。其次,要合理安排实验步骤,做到有条不紊,并控制好试验的速度。整个实验过程应按照教学目的和实验目的设计和操作,不违反科学性,实事求是。

第二,突出重点。就是把主要要观察的地理事物和现象放在显著的位置,使全班学生一目了然。与实验无关的物品,一般不要放在讲台上,以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对于某些不易被学生察觉的现象,可以重复进行。在时间安排上,实验是放在一堂课的中间还是一堂课的首尾,也要精心考虑。

第三,言语配合。在进行实验时,教师应配合必要的讲解,指导学生对实验的现象进行观察和分析,认识现象的本质属性和现象之间的因果联系,从而导出科学的结论。就实验教学的言语配合而言,是边做实验边讲原理,还是实验完毕再讲实验原理,或是实验前就将实验原理交代清楚,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和学生基础知识而定。

第四,显现情趣。实验可以打破教师和学生习以为常的教学状态,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使学生在操作、观摩和品味中为之动情,并且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因而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手段。因此,教师在设计实验时,要根据学生兴趣发展的不同阶段(激发兴趣、产生乐趣、形成志趣),巧妙安排实验的内容,并运用生动风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以达到揭示地理事象本质的目的,使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兴趣发展相统一。例如,对初学地理的学生应以激发兴趣为主。安排一些启发性的实验,让学生经过实验之后有所思索和回味,可以使学生逐渐产生乐趣。设计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实验,则对形成学生志趣有很大的作用。

六、地理实验设计与教学的注意

事项:

1、实验选材要方便。实验过程中的材料要求学生身边能够采集到的,或者理化实验室本来就有的。如果实验材料很难找到,则学生设计实验的积极性也会大大降低。

2、实验设计过程要避免老师自己过多地参与设计,而是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设计的目的是为了锻炼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学习的能力。

3、学生设计的实验教师不要急于给出结论或指出实验中存在的不当之处,而是要学生

自己去发现、去改正,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学习地理不是地理知识的死记硬背,而是要教会

学生如何去获取知识,地理实验就是一种很好的获取知识的方法。所以,在地理课堂教学中

充分挖掘课本素材,利用身边的材料让学生自己参与实验进行研究,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自

己获取知识,体验过程的快乐。

讨论题:

1、请结合实例与本人状况谈谈对地理实验的认识。

2、教师演示实验与学生操作实验,真实实验与模拟实验请各举数例。

3、安排于某学习内容之前与之后的实验,其目的和意义分别是什么?

请举具体实验案例说明;

4、说说你在地理实验教学方面的收获与喜悦、反思与建议,让大家共享。

第二讲地理实验开发设计指导绪论

1.案例

课题:上海的发展

——上海乡土地理“序言”及“专题一”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上海的地理位置、地势特点、气候和河流;知道上海发展的简单过程;理解地理优势与上海发展的关系。了解如今上海的发展现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上海地理图册,学会总结上海的地理优势;能从景观图、视频和文字资料简单总结上海的发展过程,并能分析其发展与地理条件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上海的发展过程的同时为上海而自豪;分析其发展与地理条件之间的关系的同时,理解因地制宜、取长补短的利用地理优势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科学的方法,树立正确的人地发展观;感受上海发展离不开祖国的发展,只有国家富强了上海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通过阅读上海地理图册,学会总结上海的地理优势;能从景观图、视频和文字资料简单总结上海的发展过程,并能分

四、教学过程

[一段时光视频,屏幕显示1007年12月10日北宋真宗(赵恒)景德三年] 播放古代渔村景观图,渔民捕鱼、种稻的生活图。

请学生回答一千年前我们的祖先是以什么谋生的?

追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生产生活特点呢?利用图册找到原因同时完成“上海成长档案”的“档案一”。

档案一:

时间:北宋景德三年

问题:我们的祖先是以什么谋生的?

为什么他们会有从事这些生产活动?结合中国地理图册寻找答案。

(此活动的设计目的:引出上海的地理位置,地势,气候,河流特征)

老师:帮我们的祖先想一想如果想更好的发展上海,要更大的发挥上海的哪条地理特征?

学生:沿海的地理位置。

(设计目的:强调地理位置的优势)

老师:那么上海是不是发挥了他的这个优势,快速发展呢?让我们快到900年以后的

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看看吧。

[一段时光视频,屏幕显示1927年解放前的旧上海]

伴随着夜上海的歌声,播放老上海码头、银行、商铺、交通等图片视频。请学生总结

此时上海有了哪些新发展,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同时完成“档案二”。

档案二:

时间:三十年代上海

问题:上海的有了哪些新的发展?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