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植物学》课后思考题

《植物学》课后思考题

《植物学》课后思考题
《植物学》课后思考题

《植物学》教材中的主要复习思考题

[9987]

绪论

一、地球上的生命是如何产生的有哪些主要因素影响地球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是否仍在进行

答: 1 、太阳系云团分散出地球云团冷却(H 和 O 结合)地壳和原始海洋放电、紫外线等在原始海洋里形成了“有机物”(含蛋白质、核酸、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原始生命体

光合自养细菌。

2 、原始海洋、太阳光、有机物的形成、臭氧层。

3 、仍在进化。

二、自氧植物与异氧植物的主要区别是什么各自在地球上的作用如何

答: 1 、自养植物光合色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于有机物中;异养植物靠分解现成的有机物作为生活的能量来源。

2 、自养植物是地球上有机物质的生产者,异养植物是分解者。

三、您认为“五界系统”划分的优缺点是什么有无更好的划分方法

答: 1 、五界系统将生物划分为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和动物界,其优点是在纵向显示了生物进化的三大阶段,即原核生物、单细胞真核生物(原生生物)和多细胞真核生物(植物界、真菌界、动物界);同时又从生物演化的三大方向,即光合自养的植物,吸收方式的真菌和摄合方式的动物,其缺点是它的原生生物界归入的生物比较庞杂、混乱。

2 、 1974 年黎德尔( Leedale )提出了一个新的四界系统,他将五界系统中的原生生物分别归到植物界,真菌界和动物界中,解决了原生生物界庞杂、混乱的缺点,近年来不少学者提出三原界系统(古细菌原界、真细菌原界、真核生物原界)正受到人们的重视。

四、什么是植物动植物有何主要区别

答: 1 、具细胞壁,含叶绿体,终生具分生组织能不断产生新器官,不能对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做出运动反应的生物。

2 、具运动性和吞食性者为动物,行固着生活能自养者为植物。

五、您认为今后植物学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在宏观方面,已由植物的个体生态进入到种群、群落以及生态系统的研究,甚至采用卫星遥感技术研究植物群落在地球表面的空间分布和演化规律,进行植物资源的调查。

在微观方面,将与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生物物理学、量子力学等相互渗透,将在新的水平上进一步相互交叉、融合,向着综合性的方向发展。

植物学还将在更高层次上和更广的范围内,探索植物生命的奥秘和发展的规律。

六、怎样才能学好植物学

答:应以辩证的观点去分析有关内容,深入理解细胞与细胞间、细胞与组织间、组织与组织间、组织与宇宙间、器官与器官间、形态结构与生理功能间、营养生长与生殖发育间、植物与环境间的协调性和一致性,要特别注意建立动态发展的观点。在学习的过程中,要善于运用观察法、比较法和实验法。

第一章植物细胞

一、细胞是怎样被发现的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意义

答: 1 、 1665 年,英人胡克()利用自制的显微镜,在观察软木(栎树皮)的切片时发现了细胞,而真正观察到活细胞的是荷兰科学家列文虎克( Leeuwen — hook , 1677 年)。

2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来源于细胞。

3 、为生物学的迅猛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有哪些不同

答: P10 表 1-1

三、植物细胞有哪些基本特征动、植物细胞有何不同

答:在种子植物中,细胞直径一般介于 10 —100 μ m 之间,其形状多种多样,有球状体、多面体、纺锤体和柱状体等。其结构通常由细胞壁和原生质体组成,原生质体中有更特殊的细胞器和质体、液泡。

四、原生质的主要化学成分有哪些为什么说原生质在细胞的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答: 1 、无机物主要有水和无机盐,无机盐常以离子状态存在,如: Na + 、 K + 、 Mg 2+ 、Cl - 、 HPO 4 2- 、 HCO 3 - 等。

有机物主要包括核酸、蛋白质、脂类、多糖等。

2 、因为原生质体具有生命现象,具有新陈代谢的能力,它是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是生命现象的体现者。

五、植物细胞中哪些结构保证了多细胞植物体中细胞之间进行有效的物质和信息传递

答:纹孔是细胞间水分运输的有效途径;胞间连丝是细胞间各类原生质和信息的有效传递途径,胞间连丝的存在使整个植物体所有细胞的原生质形成一个共质体(有机的整体)。

六、细胞膜的结构和化学组成是怎样的有何功能

答: 1 、质膜主要由脂类和蛋白质分子组成,质膜外表还常含有糖类,形成糖脂和糖蛋白,其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本骨架(脂质分子的亲水端分布在脂双分子层表面,疏水的脂肪酸链则藏

在脂双分子层的内部),蛋白质分子结合在脂质双分子层的内外表面,嵌入脂质双分子层或者贯穿整个双分子层。

2 、质膜的功能主要有:物质的跨膜运输、细胞识别、信号转换、维持稳定的胞内环境等。

七、植物细胞器有哪几种简述其结构和功能,您对细胞器的划分有何看法

答: 1 、有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圆球体、微体、核糖体、微管等。

2 、①质体是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高等植物细胞中的质体一般为 4 ~10 μ m × 2 ~4 μ m 的颗粒状,表面有两层单位膜,其质中还有较复杂或较简单的由膜组成的各种类型的囊状体。其功能与有机物的合成和贮藏有关。

②线粒体由双层膜围成的线状、棒状、粒状结构,内膜内褶形成嵴,内膜内表面和嵴的表面有许多基粒( ATP 酶复合体)。其功能为呼吸、功能。

③内质网由一层膜围成的小管,小囊或扁囊构成的一个网状系统,有粗糙型和光滑型之分,前者的功能与蛋白质的合成、修饰、加工和运输有关,后者与脂类和糖类的合成关系密切。

④高尔基体由 4 ~ 8 个扁囊摞在一起形成的线状结构,每个囊由一层膜围成,边缘分枝成许多小管,周围有很多由扁囊“出芽”脱落形成的囊泡,其功能分多糖、糖蛋白的合成,加工和分泌有关。

⑤液泡由一层液泡膜围成的或大或小、或多或少的泡状结构,其内充满了细胞液,细胞液是成分复杂的水溶液,其功能有:参与细胞内物质的转移与贮藏,调节细胞水势和膨压,并消化解毒等功能。

⑥溶酶体是由单层膜包围的,富含多种水解酶的囊泡状结构,其功能主要有分解与消化,自体吞噬,自溶作用等。

⑦圆球体由一层或半层单位膜围成的,内含水解酶、脂肪酶的囊泡状结构,其功能有消化、贮脂等。

⑧激酶由一层膜围成的圆球形小体,内含多种酶,其中含由过氧化氢酶的和过氧化物酶体,含乙醛酸循环酶的称乙醛酸循环体,前者参与光呼吸并可消除 H 2 O 2 , 后者可指脂类转化为糖类。

⑨核糖体无膜包围的由 RNA 和蛋白质组成的颗粒状结构,由两个亚基组成,其唯一的功能是合成蛋白质。

⑩微管由微管蛋白和微管结合蛋白组成的中空的管状结构,无膜包被。与原生质体形状的维持、细胞器的运动、染色体的分布和移动等有关。

3 、根据细胞器的定义,我认为细胞中可形成的有生命的结构,都可称为细胞器,如细胞核、染色体、微管、微丝、中等纤维等,甚至细胞膜也可称作细胞器。

八、试区别细胞质、细胞液、原生质、原生质体。

答:一般将质膜以内,核膜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包括胞基质和各种细胞器,是各种生命活动的结构和场所。

细胞液是指液泡内的液体,是成分复杂的水溶液。

原生质:细胞内所有由生命的物质均称原生质,是物质概念。

原生质体:是一个细胞内所有原生质组成的形态结构单位,可以认为是生命物质的形态学单位。

九、细胞核由哪几部分构成简述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

答 : 细胞核由核被膜、染色体、核仁和核基质组成,核被膜包括核膜和核纤层两部分,核被膜由两层膜组成,外膜表面由核糖体,并与内质网连通,核被膜上还分布由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运输的通道,核纤层是核被膜内膜的一层蛋白质网络结构,为核膜和染色质提供了结构支架,并介导核膜与染色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染色质是间期核内 DNA 、组蛋白、非组蛋白等组成的线性复合物,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核仁是细胞核中无膜包被的颗粒状结构,其主要功能是合成 rRNA 。

核基质是核内核仁和染色质以外的主要由纤维蛋白组成的网络状结构,为核内组分提供了结构支

架,在 DNA 复制、 RNA 转录和加工、染色体构建时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十、何为细胞骨架它们在细胞中的作用有哪些怎样证明细胞骨架的存在

答:细胞骨架是真核细胞的细胞质内普通存在的与细胞运动和保持细胞形状有关的一些蛋白质纤维网架系统,包括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

其作用除与细胞运动和细胞形状的保持有关外,还具有把分散在细胞质中的各种细胞器及膜结构组织起来,相对固定在一定的位置,使细胞内的代谢活动有条不紊地进行的作用,它还是细胞内能量转换的主要场所,另外,在细胞及细胞内组分的运动、细胞分裂、细胞壁的形成、信号转导以及细胞核对整个细胞生命活动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

秋水仙素和磺草硝可抑制微管聚合,用上述药物处理某种细胞后,细胞的形状明显变圆,证明微管在该细胞中起骨架作用,并与保持原生质体的一定形状有关。

细胞松弛素可抑制违规微丝的形成,用细胞松弛素处理生活细胞后,可阻止胞质流动、胞质分裂及某些物质的运输等活动,因上述生命活动与微丝有关,所以可证明微丝的存在。

至于中间纤维,目前尚无检验它的特效药,目前还是能用超微观察和生化方法确定它的存在与否。

十一、组成细胞壁的化学成分有哪些它们是怎样构成细胞壁的细胞壁有哪几层各有何特点

答: 1 、有多糖和蛋白质,多糖包括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果胶质,有些细胞壁中还分别含有木质素、角质、木栓质、蜡质、矿物质等

2 、纤维素的微纤丝形成细胞壁的骨架,其他物质填充入各级微纤丝的网架中。

3 、细胞壁自外而内可分为胞间层、初生壁和次生壁。

4 、胞间层主要由果胶类物质组成,有很强的亲水性和可素性,多细胞植物靠它使相邻细胞粘连在一起。

初生壁是细胞生长过程中或细胞停止生长前由原生质体分泌形成的,一般较薄,由纤维素、半纤

维素、果胶等组成,有沿展性,能随细胞生长而扩大。

次生壁是在细胞停止生长,初生壁不再增加表面积后,由原生质体分泌沉积在初生壁内侧的壁层,一般较厚,纤维素含量高,微纤丝排列致密、坚韧、沿展性差。

十二、细胞壁在植物抗逆性中有何作用

十三、何谓后含物细胞后含物对植物有何重要意义

答: 1 、后含物是植物细胞代谢活动产生的一些非原生质的物质,包括贮藏营养物质、代谢废弃物和植物次生物质。

2 、贮藏的营养物质将来或作为形成心原生质体的建筑材料,或作为植物生活中所必须进行的呼吸作用的原料。废弃物和次生物质多为废料不再被利用,随着废料的排出,有的对细胞有保护作用,如鞣,有的可避免细胞中毒,如晶体,但也有可能被再度转化而重新利用。

十四、细胞周期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有何特点控制细胞周期的因素是什么

答:

十五、比较细胞有丝分裂与减数分裂,各有何意义

答:

有丝分裂的意义:子细胞有着母细胞同样的遗传物质,保证了子细胞具有与母细胞相同的遗传潜能,保持了细胞遗传的稳定性。

减数分裂的意义:减数分裂导致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经有性生殖,两配子结合,使染色体数目重新恢复到亲本的数目,周而复始,保证了物种遗传上的相对稳定性,由于同源染色体发生许多交换,产生了遗传物质的重组,丰富了物种遗传的变异性。

十六、怎样理解细胞生长和细胞分化细胞分化在植物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中有什么意义

答:细胞的生长指的是增加细胞的干重和不可逆地增大细胞体积的过程。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过程。

对个体发育而言,细胞分化得越多,说明个体成熟度越高,如果细胞均已分化,则个体也就趋于死亡。

在系统发育中,细胞分化程度愈高,个体中细胞分工愈细,植物体结构愈复杂,说明植物的进化程度愈高。

十七、您怎样理解高等植物细胞形态、结构与功能之间的相互适应

答:植体中各种组织的细胞形态,往往与其担负的生理功能相适应,需担负什么功能,就有什么样的细胞形态的分化,如输导组织的细胞往往呈管状,机械组织的细胞往往是厚壁组织,同化组织的细胞中则有叶绿体等等。

第二章植物组织

一、何为植物组织植物组织与细胞和器官之间的关系如何

答:形态结构相似,在个体发育中来源相同,并担负着一定生理功能的细胞群,称为组织。

由多种组织有机的结合,紧密地联系,形成各种器官。

二、从功能上区别分生组织和成熟组织。

答:分生组织的主要功能是增加植物体中的细胞数目;成熟组织则完成植物生长所进行的各种生理活动,如同化、吸收、支持、输导等活动,均是由成熟组织所承担的。

三、试分析植物生长发育的组织学基础。

答:植物个体的长大,主要靠细胞数目的增加和细胞体积的增大,所以分生组织的细胞增殖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础。植物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完成诸如同化、吸收、支持、输导等各种生理功能。每种功能的完成,都需要专门的组织来承担,所以植物体中各种组织的出现和发展,是植物生长发育的依靠,是植物进化的必然。

四、什么叫脱分化试述其意义。

答:某些分化程度不甚高的成熟组织,特别是薄壁组织,具有一定的分裂潜能,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恢复分裂活动,转变为分生组织,这种由成熟细胞转化为具分裂能力的细胞的过程就称为脱分化。

脱分化在侧生分生组织的产生、侧根的形成、创伤后愈伤组织的形成等过程中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五、试从结构与功能上区别:同化与贮藏组织,厚角与厚壁组织,表皮与周皮,筛管和导管,筛胞和管胞,木质部和韧皮部。

答:

六、根据输导组织的结构和功能,说明为什么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

答:被子植物的木质部中分化出了导管,韧皮部中分化出了筛管,用以输导水分、无机盐。管胞和筛胞仅起着辅助的输导作用。而裸子植物中大多仅有管胞和筛胞,其中存在于木质部中的导管与管胞相比,其导管明显大于管胞,且导管的端壁形成穿孔,筛管的端壁为尖斜状,仅有纹孔而不形成穿孔,输水能力明显大于管胞。筛管的直径也比筛胞大,端壁有筛板,管胞的端壁尖斜,未形成筛板,筛管的输导能力明显大于筛胞。由上述特点可知,被子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结构比裸子植物的更为完善,其功能效率更高,对陆地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由此说明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进化。

第三章种子和幼苗

一、为什么说胚是种子的最重要部分

答:因为胚是新生植物的原始体,种子萌发后由它形成幼苗,进而发育成植株,即种子萌发后,胚根向下生长形成植物的主根,胚芽发育成茎和叶,胚轴发育成茎的一部分和根茎过渡区。

二、试分析种子萌发所需的内因和外部条件。

答:内因,种子萌发必须是在胚完全成熟,抑制物彻底分解的情况下才能萌发。

外因,种子的胚完全成熟后,需在有充足的水分,适宜的温度,足够的氧气的条件下才能萌发。水分可使种皮变松软,以利氧气的进入和胚根及胚芽的外突,并使原生质由凝胶状态转变为溶胶状态,以使各种生理生化活动得以顺利进行;适宜的温度可使酶的催化活性增强,使各种生理生化活动顺利和加速进行;氧气可保证有氧呼吸得以正常进行,以便为各种生理活动提供足够的能量。

三、种子萌发后,种子各部分的命运如何

答:种皮腐烂、脱落,胚乳被胚吸收,胚形成幼苗,其中胚根形成幼苗的主根,胚芽形成茎和叶,胚轴形成茎的一部分和根茎过渡区,子叶或在土壤中被幼苗其它部分吸收、萎缩、最终脱落,或在地面之上,进行光合作用后而被幼苗其它部分吸收萎缩而最终脱落。

第四章根

一、植物生理功能主要根据哪些形态结构进行判断

答: 1 、吸收、输导功能,根尖的根毛区的表皮细胞和根毛都是薄壁细胞,能使水分顺利渗透,以被吸收,根毛的存在大大增加了吸收表面,初生木质部的外始式发育,有利于水分的运输。

2 、固着、支持功能,根在地下反复分枝形成庞大的根系,把植株牢牢地固着在常有风吹雨袭的陆生环境中,根尖中根毛的存在,也大大地增加了其与土壤的接触面积和年度,在土壤中广泛分布的根系及内部的机械组织,保证了根的巨大的支持力。

二、主根与种子的胚根有何种关系

答:主根是由种子的胚根直接发育来的。

三、根尖可分为哪几个区各区有哪些特征功能如何

答:根冠,由位于根尖最前端的数层薄壁细胞组成,帽状,功能有① 保护分生区;② 分泌黏液,有利于根尖在土壤颗粒间伸长;③ 使根具向地性。

分生区,细胞排列紧密,细胞质浓,有强烈的分生能力,使根尖细胞数目增加,是根生长的基础。

伸长区,细胞纵向伸长明显,产生推动力,使根尖不断向土壤中伸展。

根毛区,表皮细胞外壁外突,形成根毛,扩大吸收表面,同时还有增强固着的作用。

四、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是如何形成的它包括哪些部分各部分有什么功能和特征

答:双子叶根的初生结构是由根尖的初生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发展而来的,其中原表皮分化发展为表皮,基本分生组织分化发展成皮层,原形成层分化成中柱。

表皮的主要功能是吸收,皮层的主要功能有横向输导和贮藏,中柱的主要功能是纵向输导和支持。

五、禾本科植物根的初生结构与双子叶植物根的初生结构有哪些不同各有何意义

答:

意义:单子叶植物无次生生长现象,无周皮出现,外皮层在发育后期形成栓化的厚壁组织,表皮脱落后,可替代表皮起保护作用,通道细胞的存在解决了单子叶植物根的内外运输问题。双子叶植物根的中柱鞘细胞壁不增厚、不栓化,在部分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的发生上有重要意义,中央的髓具贮藏作用。

六、双子叶植物根是怎样进行增粗生长的次生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双子叶植物根的增粗生长主要是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的结果。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在初生生长结束后,首先由保留在初生韧皮部内侧的原形成层细胞进行平周分裂,形成了数个弧形的形成层片段,接着每个形成层片段两端的薄壁细胞也开始分裂,使形成层片段沿初生木质部放射角扩展至中柱鞘处,此时,正对着原生木质部处的中柱鞘细胞也恢复分裂能力,形成形成层的一部分,使整个形成层连接为一波浪状形成层环,由于波状形成层环的凹陷部分产生早,分裂快,且向内产生的次

生木质部细胞多于向内产生的次生韧皮部细胞,凹陷部分逐渐向外推移,使整个形成层变为圆筒状,变圆后的形成层进行大量的平周分裂和少量的垂周分裂,向内产生大量的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少量的次生木质部,使根不断地增粗。

在形成层活动的同时,中柱鞘细胞经脱分化,进行平周和垂周分裂,向外产生多层木栓细胞,构成木栓层,向内产生少量的薄壁细胞,构成栓内层。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共同组成周皮。周皮外围的表皮和皮层破裂脱落,木栓形成层的活动有一定的周期性,一般是每年新发生,发生位置逐年向内推移。

根的次生结构自外向内依次为周皮、初生韧皮部(如有,则常被挤毁)、次生韧皮部、形成层和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则仍保留在中央。

七、侧根是怎样形成的简要说明它的形成过程和发生位置。

答:侧根是由侧根原基发育形成的。侧根原基由母根皮层以内的中柱鞘的一部分细胞经脱分化、恢复分裂能力形成。

当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的某些细胞脱分化、恢复分生能力,最初几次的分裂是平周分裂,以后再向各个方向分裂,产生一团新细胞,形成了侧根原基。侧根原基进一步发育,向母根的一侧生长,逐步分化成根冠,分生区和伸长区。由于侧根不断生长所产生的压力和根冠分泌物质可使皮层和表皮细胞溶解,最终侧根穿过皮层和表皮伸出母根外,侧根伸入土壤前,其成熟区已初步形成,其输导组织与母根的输导组织相通,入土时产生根毛,逐渐形成完整的根尖。

在二原型的根中,侧根一般发生在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在三原型和四原型根中,侧根常发生在正对木质部星角的中柱鞘处,在多原型的根中,则发生在对着韧皮部处。

八、何谓共生现象根瘤和菌根对植物有何生物学意义

答:所谓共生,就是两种生物有机体密切共居,彼此互有利益,各得其所的现象。

根瘤菌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固氮作用,根瘤菌中的固氮酶能将空气中游离氮转变为氨,供给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同时由于根瘤可以分泌一些含氮物质到土壤中或有一些根瘤本身自根部脱落,可以增加土壤肥力为其他植物所利用。

菌根能够加强根的吸收能力,把菌丝吸收的水分、无机盐等供给绿色植物使用,以帮助植物生长,同时还能产生植物激素和维生素 B 等刺激根系的发育,分泌水解酶类,促进根周围有机物的分解,从而对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积极作用。

第五章茎

一、试分析茎的各种生理功能的形态学依据。

答:厚角组织木纤维和韧皮纤维起支持作用;木质部中具导管和管胞,起输导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韧皮部中的筛管和伴胞及筛胞起输导有机物的作用;木薄壁细胞和韧皮薄壁细胞有贮藏之功能;皮层中的绿色组织可使幼茎有同化作用。

二、为什么说合轴分支比单轴分支进化

答:合轴分枝植株上部或树冠呈开展状态,既提高了支持和承受能力,又使枝叶繁茂,这样既有利于通风透气,又能有效地扩大光合面积和促进花芽形成,使之成为丰产的株型,即可产生更多的果实和种子。以利于后代的繁衍,所以,合轴分枝是较进化的分枝方式。

三、试分析茎尖和根尖在形态结构上有何异同并说明其生物学意义。

答:相同点:根尖和茎尖都有分生区、伸长区和成熟区,其相应的细胞结构和生长动态也基本相同。

不同点:根尖最顶端有根冠,茎尖无茎冠,根尖的成熟区有根毛,茎尖成熟区有气孔和角质层。

根冠可分泌黏液,使根尖易于在土壤颗粒间进行伸长生长,并有促进离子交换、溶解和可能螯合某些营养物质的作用。根冠还与根的向地性有关,并由保护分生组织不被土粒磨损的作用,根毛的存在可改善根与土粒的接触,并大大增加了吸收面积。

茎的气孔和角质层对幼茎的通气和保护有重要意义。

四、简要说明组织原学说,原套——原体学说和细胞学分区概念三种理论的特点和区别。

答:组织原学说认为被子植物顶端是由表皮原、皮层原和中柱原组成,而组织原又是由一个原始

细胞(或一群原始细胞)发生的,这种学说适宜于描述根端组织。

原套 - 原体学说认为苗端分生组织的原始区域包括原套和原体两个部分,原套由一层或几层细胞组成,只进行垂周分裂,原体细胞可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使苗端体积增大,二者都存在着各自的原始细胞,原体原始细胞位于原套原始细胞之下,这种学说适应于描述大部分被子植物的茎端。

细胞学分区概念认为:苗端表面有一群顶端原始细胞群,它们下面是由衍生的中央母细胞区。二者向侧方衍生的细胞形成周围区(周围分生组织),可形成叶原基并引起茎的增粗,中央母细胞区的中央部位向下衍生成肋状分生组织,以后发育成髓,这一学说适宜于多数裸子植物苗端的描述。五、双子叶植物根与茎初生结构有何不同

答:双子叶植物根与茎初生结构主要区别如下:⑴ 根表皮上有根毛,无气孔;茎则有气孔而无根毛。⑵ 根具内皮层和中柱鞘,内皮层具凯氏带;茎中多无明显的内皮层,均无凯氏带和中柱鞘。

⑶ 根中初生木质部与初生韧皮部各自成束,相间排列;茎中二者成内外并列的排列方式,共同组成维管束。⑷ 根中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为外始式;而茎中为内始式。⑸ 茎中有髓脊髓射线,根中央多为后生木质部占据,仅少数植物根有髓,但无髓射线。

六、禾本科植物茎与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有何不同

七、试分析双子叶植物的茎是怎样进行增粗生长的它与单子叶植物茎的增粗生长有何区别

答:双子叶植物茎的增粗,主要是维管束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的结果,它们均属次生分生组织。维管形成层的活动可产生大量的次生木质部和一定量的次生韧皮部,是茎增粗的主要因素。木栓形成层的活动,可使用茎不断产生周皮,以便对不断增粗的茎行使有效的保护作用。

单子叶植物茎的增粗,多是由于初生增厚分生组织活动的结果,初生增厚分生组织位于叶原基和幼叶着生区域内方,呈套筒状,其分裂活动衍生许多薄壁组织及贯穿其中的原形成层束,使茎迅速加粗,原形成层束进一步分化为维管束。

也有少数单子叶植物如龙血树、丝兰等的茎可产生形成层,但它起源于初生维管束外方的薄壁细胞,向内产生次生的周木维管束和薄壁组织,向外产生少量的薄壁组织。

双子叶植物的维管形成层则由初生韧皮部和初生木质部间的束中形成层和与束中形成层相连的髓射线细胞恢复分裂能力形成的束间形成层所组成。向内产生大量的次生木质部,向外产生少量的次生韧皮部。

八、从结构和功能上区别:早材与晚材;边材与心材;侵填体与胼胝体;周皮与树皮。

九、年轮是怎样形成的它形成的实质是什么为什么说生长轮比年轮这一名词更为准确

答:略

第六章叶

一、根据叶的功能说明叶的重要性。

答:略

二、说明叶的发育过程,并分析叶的来源。

答:叶的发育过程是:叶原基首先进行顶端生长,使其延生,不久在其两侧形成边缘分生组织进行边缘生长,形成有背、腹性的扁平的雏叶,进而分化为叶片、叶柄和托叶几部分,当幼叶片形成之后,顶端生长停止,但叶片中的细胞仍继续分裂长大(居间生长),直到叶片成熟,叶子的成熟一般来说是向基性的,单子叶植物尤为明显。叶是由叶原基生长发育而成的,而叶原基是茎生长锥周围的原套和原体的一层至几层细胞分裂产生的。这种起源方式为外起源。

三、试比较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叶片结构的异同。

答:相同点:都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三部分中分别相对应部分的细胞结构特点和功能也相似,如表皮一般都是由一层细胞组成,除气孔外,无胞间隙,叶脉的木质部都在近上表皮的一侧。

不同点:

四、说明水分和光照影响叶片的哪些形态特征

答:略

第七章营养器官之间的联系及其变态

一、根、茎、叶中的维管组织如何连在一起,构成植物体内的输导组织

答:下胚轴的过渡区(根、茎过渡区)将根、茎的维管束联系在一起,过渡区的维管束组织常发生分叉、转位及汇合等现象,使根中呈相间排列得初生木质部和韧皮部转变成与茎一致的内外排列方式,其木质部也由外始式的排列方式转变为内始式,从而把根的初生结构和茎的初生结构协同起来。次生维管组织则是同类相连,无需转换。

茎中的维管束从茎的中央斜伸到皮层边缘,然后伸展到叶柄内,最后达叶片的叶肉细胞之间,因叶迹上方是叶痕,所以叶柄中的外(下)韧维管束常排成半环状。

这样,根、茎、叶各营养器官之间的维管系统互相贯通,保证了植物体生活中所需的水分、矿质

元素和有机物的输导和转移。

二、请举例说明植物体的各个部分生长发育的相关性。

答:略

三、试分析营养器官发生变态的原因,这种变态的特征是否遗传

答:营养器官的变态,是植物长期适应某种特殊环境条件,或长期人工选择的结果。这种变态是健康的、正常的、非偶然的、故可遗传。

四、说明甘薯的块根在生长过程中迅速膨大的原因。

答:在甘薯不定根中,除正常位置的形成层外,许多导管周围的木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转变为副形成层(额外形成层),副形成层向着导管的方向形成几个管状分子,背着导管产生几个筛管和乳汁管,同时在这两个方向上还有大量的贮藏薄壁组织细胞产生,副形成层可多次发生,由于形成层和副形成层的共同活动,而使块根迅速膨大。

五、判断同源器官和同功器官的依据是什么

答:来源、功能和形态。凡是来源相同,但功能不同。形态各异的变态器官都是同源器官;凡是来源不同,但功能相同、形态相似的变态器官称为同功器官。依据的关键是来源,判别来源时,需依其形态特征、着生位置、内部结构,甚至还要观察其发育过程。

国际投资学教程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

第一章 1.名词解释: 国际投资:是指以资本增值和生产力提高为目标的国际资本流动,是投资者将其资本投入国外进行的一阴历为目的的经济活动。 国际公共(官方)投资: 是指一国政府或国际经济组织为了社会公共利益而进行的投资,一般带有国际援助的性质。 国际私人投资:是指私人或私人企业以营利为目的而进行的投资。 短期投资:按国际收支统计分类,一年以内的债权被称为短期投资。 长期投资:一年以上的债权、股票以及实物资产被称为长期投资。 产业安全:可以分为宏观和中观两个层次。宏观层次的产业安全,是指一国制度安排能够导致较合理的市场结构及市场行为,经济保持活力,在开放竞争中本国重要产业具有竞争力,多数产业能够沈村冰持续发展。中观层次上的产业安全,是指本国国民所控制的企业达到生存规模,具有持续发展的能力及较大的产业影响力,在开放竞争中具有一定优势。 资本形成规模:是指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如何筹集足够的、实现经济起飞和现代化的初始资本。 2、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来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哪些新特点 (一)投资规模,国际投资这这一阶段蓬勃发展,成为世纪经济舞台最为活跃的角色。国际直接投资成为了国际经济联系中更主要的载体。 (二)投资格局,1.“大三角”国家对外投资集聚化 2.发达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不断增加 3.发展中国家在吸引外资的同时,也走上了对外投资的舞台 (三)投资方式,国际投资的发展出现了直接投资与间接投资齐头并进的发展局面。 (四)投资行业,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直接投资的行业重点进一步转向第二产业。 3.如何看待麦克杜格尔模型的基本理念 麦克杜格尔模型是麦克杜格尔在1960年提出来,后经肯普发展,用于分析国际资本流动的一般理论模型,其分析的是国际资本流动对资本输出国、资本输入国及整个世界生产和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麦克杜格尔和肯普认为,国际间不存在限制资本流动的因素,资本可以自由地从资本要素丰富的国家流向资本要素短缺的国家。资本流动的原因在于前者的资本价格低于后者。资本国际流动的结果将通过资本存量的调整使各国资本价格趋于均等,从而提高世界资源的利用率,增加世界各国的总产量和各国的福利。 虽然麦克杜格尔模型的假设较之现实生活要简单得多,且与显示生活有很大的反差,但是这个模型的理念确实是值得称道的,既国际投资能够同时增加资本输出输入国的收益,从而增加全世界的经济收益。 第二章 三优势范式 决定跨国公司行为和对外直接投资的最基本因素有三,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所有权特定优势(Ownership)指一国企业拥有能够得到别国企业没有或难以得到的资本、规模、技术、管理和营销技能等方面的优势。邓宁认为的所有权特定优势有以下几个方面:①资产性所有权优势。对有价值资产的拥有大公司常常以较低的利率获得贷

医学免疫学第6版课后思考题答案重点

一简述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和胸腺 骨髓的功能:髓样祖细胞→粒细胞、单核、DC、 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发生的产所:骨髓多能造血干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 淋巴样祖细胞→B、T、NK细胞 ②B细胞和NK分化发育的产所 ③再次体液免疫应答发生的主要产所:抗原再次刺激记忆B细胞(在外周)→活化B细胞随血液或淋巴返回骨髓→B细胞在骨髓分化为浆细胞→产生大量IgG,释放入血。 (注:外周免疫器官如脾脏和淋巴结也是再次应答产所,但其产生抗体速度快而持续时间短,不是血清抗原主要来源——主要来自骨髓。) 胸腺的功能: ①T细胞分化成熟的产所:经过阳性选择获得MHC限制性、经过阴性选择获得自身耐受性 ②免疫调节:胸腺基质细胞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和胸腺肽类分子,促进胸腺和外周免疫器官的发育,促进免疫细胞(特别是T细胞)的发育。 ③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阳性选择后的T细胞的TCR若与胸腺基质细胞表面的自身pMHC 高亲和力则被消除。 试述淋巴结、脾和肠粘膜相关淋巴结的功能 淋巴结: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75%,B25%)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结深皮质区的HEV 脾脏(胚胎时期造血器官、人体最大外周免疫器官): T细胞和B细胞定居的主要产所(T 60%,B40%) 初次免疫应答发生产所 过滤作用——有利于巨噬细胞清除抗原 合成某些生物活性物质,如补体 MALT :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 其中的B-1细胞产生分泌IgA,抵御病原微生物。 二?淋巴细胞再循环?其生物学意义? 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 生物意义:补充新的免疫细胞、增加与APC接触的机会、将免疫信息传递给其他免疫成分。三?试述抗原的基本特性? 四影响抗原应答的主要因素 A抗原分子的理化性质 a化学性质:P、糖蛋白、脂蛋白、多糖类、LPS及肿瘤细胞的DNA、组蛋白 b分子量大小:>10KD,分子量大的免疫原性强 c结构复杂性:含芳香族AA的Ag免疫原性强。 d分子构像:抗原表位 e易接近性:抗原表位被淋巴细胞受体接近容易程度,易接近免疫原性强 f物理状态:颗粒性抗原免疫原性强

生理学第八版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解析

第一章思考题 1. 生理学研究为必须在器官和系统水平、细胞和分子水平以及整体水平进行?人体生理学研究人体功能,由于人体功能取决于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取决于组成这些器官系统的细胞的功能,细胞功能又取决于亚细胞器和生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所以,要全面探索人体生理学,研究应在整体水平、器官和系统水平以及分子水平上进行,并将各个水平的研究结果加以整合。 2. 为什么生理学中非常看重稳态这一概念? 人体细胞大部不与外界环境直接接触,而是浸浴在细胞外液(血液、淋巴、组织液等)之中。因此,细胞外液成为细胞生存的体环境,称为机体的环境。细胞的正常代活动需要环境理化因素的相对恒定,使其经常处于相对稳定状态,这种状态称为稳态或自稳态。稳态的维持是机体自我调节的结果,其维持需要全身各系统和器官的共同参与和相互协调。稳态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理意义。因为细胞的各种代活动都是酶促反应,因此,细胞外液中需要足够的营养物质、O2和水分,以及适宜的温度、离子浓度、酸碱度和渗透压等。细胞膜两侧一定的离子浓度和分布也是可兴奋细胞保持其正常兴奋性和产生生物电的重要保证。稳态的破坏将影响细胞功能活动的正常进行,如高热、低氧、水与电解质以及酸碱平衡紊乱等都将导致细胞功能的重损害,引起疾病,甚至危及生命。因此,稳态是维持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在临床上,若某些血检指标在较长时间明显偏离正常值,即表明稳态已遭到破坏,提示机体可能已患某种疾病。3. 试举例说明负反馈、正反馈和前馈在生理功能活动调节中的意义。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调整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

原先活动相反的向改变,称为负反馈。人体的负反馈极为多见,在维持机体生理活动的稳态中具有重要意义。动脉血压的压力感受性反射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当动脉血压升高时,可通过反射抑制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心脏活动减弱,血管舒,血压便回降;相反,而当动脉血压降低时,也可通过反射增强心脏和血管的活动,使血压回升,从而维持血压的相对稳定。 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促进与加强控制部分的活动,最终使受控部分的活动朝着与它原先活动相同的向改变,称为正反馈。正反馈的意义在于产生“滚雪球”效应,或促使某一生理活动过程很快达到高潮并发挥最大效应。如在排尿反射过程中,当排尿发动后,由于尿液进入后尿道并刺激此处的感受器,后者不断发出反馈信息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使排尿反射一再加强,直至尿液排完为止。控制部分在反馈信息尚未到达前已受到纠正信息(前馈信息)的影响,及时纠正其指令可能出现的偏差,这种自动控制形式称为前馈。如在寒冷环境中,当体温降低到一定程度时,便会刺激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的代活动加强,产热增加,同时皮肤血管收缩,使体表散热减少,于是体温回升。这是负反馈控制。但实际上正常人的体温是非常稳定的。因为除上述反馈控制外,还有前馈控制的参与,人们可根据气温降低的有关信息,通过视、听等感受器官传递到脑,脑就立即发出指令增加产热活动和减少机体散热。这些产热和散热活动并不需要等到寒冷刺激使体温降低以后,而是在体温降低之前就已经发生。条件反射也是一种前馈控制。

风险投资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第一章风险投资概论思考题 1.风险投资的基本构成要素有哪些? 2. 什么叫风险投资?它有哪些特点? 3.一般来说风险投资人可以分为哪几类? 4.试述风险投资在美、日、欧的发展状况,并分析今后其发展趋势。 5.风险投资的融资工具有哪些,其中最普遍采用的是哪一种?试分析原因。 6.试述风险投资形成与发展的背景和条件。 7.试述风险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 幻灯片2 ● 1 风险投资的构成要素 ●风险资金 ●风险资金是指由专业投资人提供的投向快速成长并且具有很大升值潜力的新兴 公司的一种权益资本。 ●风险投资者 ●风险投资者是风险资本的运作者,是风险流程的中心环节。风险投资人大体有以 下四类:风险投资家、风险投资公司、产业附属投资公司和天使投资人 ●风险企业 ●风险企业是指风险投资的投资对象。作为新技术产业的温床,风险企业所从事的 技术开发具有广阔的前景 ●风险资本市场 ●风险资本市场是对处于发育成长期的新兴高技术企业进行融资的市场,以科技 企业家、风险资本家、私人风险投资者为核心。 幻灯片3 ●2、风险投资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风险投资是指把资金投向蕴藏着较大失败危险的高技术开发领域,以期成功后 取得高资本收益的一种商业投资行为。广义的风险投资概念,应包括对一切开拓性、创业性经济活动的资金投放。狭义的风险投资,几乎已成为专指与现代高技术产业有关的投资活动。 ●特点: ●是一种高风险与高收益并举的投资 ●是一种流动性很小的周期性循环的中长期投资 ●是一种权益投资 ●是一种投资和融资结合的投资 ●是一种资金与管理结合的投资 ●是一种一种金融与科技相结合的投资 ●是一种无法从传统渠道获得资金的投资 ●是一种主要面向高新技术中小企业的投资 ●是一种积极的投资,而不是一种消极的赌博 ●是一种高驱动性的投资 幻灯片4 4、风险投资在美、日、欧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

免疫学题

名词解释 1.免疫监视: 免疫系统可识别、杀伤并及时清除体内的非己成分,如由基因突变而发生的肿瘤的细胞或衰老死亡的细胞,免疫监视功能低下可导致肿瘤的发生和持续性病毒感染。 2.ADCC: 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指具有杀伤活性的细胞可通过其表面表达的Fc受体识别结合于靶抗原上的抗体Fc段,直接杀伤靶抗原。 3.抗原内影像:指由Ab1诱导产生针对Ab1抗原结合部位的β型抗独特型抗体,Ab2β,因其构型与抗原表位相似,可代替抗原制备成疫苗。 4.半抗原:仅具备抗原性而不具备免疫原性的物质,称为不完全抗原,又称半抗原。半抗原与载体结合后,可成为完全抗原。 5.自身免疫病:机体对自身细胞或自身成分发生免疫应答而导致自身损伤或功能紊乱,是一种病理性免疫应答。 1.免疫:是指机体识别自己和非己的一种生理功能,其作用是排除抗原性异物,从而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和稳定。 2.调理作用:指抗体如IgG的Fc段与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上的IgFc受体结合,从而增强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 3.免疫球蛋白: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相似的球蛋白 4.异嗜性抗原:是一种与种属无关,存在于人、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共同抗原,最先由Forssman 发现,故又名Forssman抗原。 5.连锁不平衡:指分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等位基因的基因座位,同时出现在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座位高于随机出现的频率。 1.超抗原: 指能与多数Tcell结合,只需极少剂量即可诱导最大免疫效应的抗原。 2.自身免疫应答和自身免疫病: 自身免疫应答和自身免疫病: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发生的免疫应答称为自身免疫,包括生理性自身免疫应答和病理性的自身免疫应答。自身免疫应答水平较高时往往会导致机体组织器官的损伤而引起自身免疫病。 3.MAC: 即溶膜复合物,MAC的形成是补体活化的后期阶段,也称补体活化的溶膜途径。它是补体活化前期三条途径所共有的,因此也称共同途径。 4.免疫调节: 免疫应答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与免疫分子相互促进和抑制,?形成正负作用的网络结构,并在遗传基因的控制下,完成免疫系统对抗原的识别和应答。 5.治疗性疫苗: 是指有别于传统预防性疫苗的、具有治疗作用的新型疫苗。主要应用于发生慢性感染、肿瘤、自身免疫病、移植排斥等患者,发挥治疗疾病的功能,优势兼有预防功能。 1.DNA疫苗: 是20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崭新的免疫接种技术,是继巴斯德开创的减毒疫苗、基因工程疫苗之后的第三代疫苗。其实质是基因免疫,主要原理是将抗原编码基因插入带有强启动子的质粒载体,用物理方法导入体内以诱发机体产生保护性免疫反应。 2.超敏反应: 又称变态反应(allergy)或过敏反应(anaphylactic reaction)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相同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机体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第四章课后思考题及参考答案 1、为什么说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 [答案要点]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资本主义的发展史,就是资本剥削劳动、列强掠夺弱国的历史,这种剥夺的历史是用血和火的文字载入人类编年史的。在自由竞争时代,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在世界范围开辟殖民地,贩卖奴隶,贩卖鸦片,依靠殖民战争和殖民地贸易进行资本积累和扩张。发展到垄断阶段后,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和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形成,资本家垄断同盟为瓜分世界而引发了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浩劫。二战后,由于社会主义的胜利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西方列强被迫放弃了旧的殖民主义政策,转而利用赢得独立和解放的广大发展中国家大规模工业化的机会,扩大资本的世界市场,深化资本的国际大循环,通过不平等交换、资本输出、技术垄断以及债务盘剥等,更加巧妙地剥削和掠夺发展中国家的资源和财富。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发达国家通过它们控制的国际经济、金融等组织,通过它们制定的国际“游戏规则”,推行以所谓新自由主义为旗号的经济全球化战略,继续主导国际经济秩序,保持和发展它们在经济结构和贸易、科技、金融等领域的全球优势地位,攫取着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好处。资本惟利是图的本性、资本主义生产无限扩大的趋势和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还造成日益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威胁着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和生存。我们今天看到的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繁荣稳定,是依靠不平等、不合理的国际分工和交换体系,依靠发展中国家提供的广大市场、廉价资源和廉价劳动力,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嫁经济社会危机和难题、转移高耗能高污染产业等方式实现的。资本主义没有也不可能给世界带来普遍繁荣和共同富裕。 2、如何理解商品二因素的矛盾来自劳动二重性的矛盾,归根结底来源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的矛盾?[答案要点]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或两种属性。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所包含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是由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的基本矛盾即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所决定的。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是以生产资料的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为存在条件的。一方面,在私有制条件下,生产资料和劳动力都属于私人所有,他们生产的产品的数量以及品种等,完全由自己决定,劳动产品也归生产者自己占有和支配,或者说,商品生产者都是独立的生产者,他们要生产什么,怎样进行生产,生产多少,完全是他们个人的私事。因此,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质,是私人劳动。另一方面,由于社会分工,商品生产者之间又互相联系、互相依存,各个商品生产者客观上都要为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而进行生产。因此,他们的劳动又都是社会劳动的组成部分。这样,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社会的性质,是社会劳动。对此,马克思指出,当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后,“从那时起,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真正取得了二重的社会性质。一方面,生产者的私人劳动必须作为一定的有用劳动来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从而证明它们是总劳动的一部分,是自然形成的社会分工体系的一部分。另一方面,只有在每一种特殊的有用的私人劳动可以同任何另一种有用的私人劳动相交换从而相等时,生产者的私人劳动才能满足生产者本人的多种需要。完全不同的劳动所以能够相等,只是因为它们的实际差别已被抽去,它们已被化成它们作为人类劳动力的耗费、作为抽象的人类劳动所具有的共同性质。”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者私人劳动所具有的这二重性质,表现为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二重性。 生产商品的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是统一的,同时也是对立的。其矛盾性表现在:作为私人劳动,一切生产活动都属于生产者个人的私事,但作为社会劳动,他的产品必须能够满足一定的社会需要,他的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而商品生产者的劳动直接表现出来的是它的私人性,并不是它的社会性,他的私人劳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即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他自己并不能决定,于是就形成了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这一矛盾的解决,只有通过商品的交换才能实现。当他的产品在市场上顺利地实现了交换之后,他的私人劳动也就成了社会劳动的一部分,他的具体劳动所创造的使用价值才是社会需要的,他的抽象劳动所形成的价值才能实现。如果他的劳动产品在市场上没有卖出去,那就表明,尽管他是为社会生产的,但事实上,社会并不需要他的产品,那么他的产品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1 第三章化学动力学基础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2解:(1)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2.8×10-5=k ×(0.002)a (0.001)b ① 1.1×10-4=k ×(0.004)a (0.001)b ② 5.6×10-5=k ×(0.002)a (0.002)b ③ 由②÷①得: 2a =4 a=2 由③÷①得: 2b =2 b=1 (2)k=7.0×103(mol/L)-2·s -1 速率方程为 (3)r=7×103×(0.0030)2×0.0015=9.45×10-5(mol ·L -1·s -1) 3解:设速率方程为 代入数据后得: 7.5×10-7=k ×(1.00×10-4)a (1.00×10-4)b ① 3.0×10-6=k ×(2.00×10-4)a (2.00×10-4)b ② 6.0×10-6=k ×(2.00×10-4)a (4.00×10-4)b ③ 由③÷②得 2=2b b=1 ②÷①得 22=2a ×21 a=1 k=75(mol -1·L ·s -1) r=75×5.00×10-5×2.00×10-5=7.5×10-8(mol ·L -1·s -1) 5解:由 得 ∴△Ea=113.78(kJ/mol ) 由RT E a e k k -=0得:9592314.81078.11301046.5498.03?=?==??e ke k RT E a 9解:由阿累尼乌斯公式:RT E k k a 101ln ln -=和RT E k k a 202ln ln -=相比得: ∴ 即加催化剂后,反应速率提高了3.4×1017倍 因△r H θm =Ea(正) -Ea(逆) Ea(逆)=Ea(正)-△r H θm =140+164.1=304.1(kJ/mol) 10解:由)11(ln 2 112T T R Ea k k -=得: )16001(314.8102621010.61000.1ln 2 384T -?=??-- T 2=698(K ) 由反应速率系数k 的单位s-1可推出,反应的总级数为1,则其速率方程为 r=kc(C 4H 8) 对于一级反应,在600K 下的)(1014.110 10.6693.0693.0781s k t ?=?== - ) ()(2O c NO kc r b a =)()(107223O c NO c r ?=) ()(355I CH c N H C kc r b a =)11(ln 2112T T R E k k a -=)627 15921(314.8498.081.1ln -=a E ) /(75.41046.5656314.81078.113903s mol L e e k k RT E a ?=??==??--36.40298314.810)140240(ln 32112=??-=-=RT E E k k a a 1712104.3ln ?=k k

书本每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书本每章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一章 1.危险化学品生产的危害性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 P1 2.《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规定的危险化学品包括哪七大类?P2-P3 3.哪些因素导致化工生产的高度危险性? P11 4.是否装置的规模越大、自动化程度越高,生产越安全?为什么? 否 P4、P6、P12、P13 第二章 1.《安全生产法》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有哪些权利和义务?P30、P36 2.企业可以与从业人员通过自愿协商方式订立的劳动合同是不是都有效?哪些内容是不能协商的?否 P19 3.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特种设备包括哪些?P21 4.哪些伤亡事故属于工伤事故?P24 5.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导致操作者本人伤亡的,是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是P29 第三章 1.什么是安全生产、安全管理?P38 2.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哪些?P46 3.预防事故的综合对策有哪些? P40-P50 4.列出五种化工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规章制度?P53 – P63 5.为什么要重视班组安全管理?P64 第四章 1.燃烧的条件是什么?P71 2.什么是化学爆炸?化学爆炸分为几类?P77 – P78 3.列举出化工生产中常见的点火源? P93 4.化工生产中的火灾爆炸危险性分析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P81 5.列出不能用水扑灭的火灾?P112 第五章 1.人的触电方式有哪些?P117 2.防止触电事故的措施有哪些?P118-P120 3. A P119 4. C 5.电气火灾爆炸中的点火源的表现形式有哪些?P125

第六章 1.什么是腐蚀?它有什么危害?P131 2.常用的腐蚀控制措施有哪些? P135 第七章 1.锅炉压力容器造成的破坏作用有哪三种方式?P153 2.什么是锅炉的三大安全附件?P146 3.压力容器的安全装置有哪些?P146 4.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有哪些? 5.锅炉的主要受压元件有哪些?P144 6. C P148 第八章 1.从安全方面讲,化工检修有哪些特点?P157 2.设备检修施工前需要做好哪些工作?P158 –P159 3.动火作业的安全要点有哪些?P167 – P168 4.罐内作业有哪些特殊的危险因素?任何消除?P172 – P175第九章 1.机械性伤害主要发生在什么区域?P180 2.典型的安全防护装置有哪些?P182 – P184 3.起重吊装作业应有哪些人员在场?人员资格有何要求?P188 4.什么是起重机司机“十不吊”?P188 第十章 1. ABCDE P190 2. C P192 3. ABC P192 4. A P192 5. ABCDE P192 6. ABC P199 7. BC 8.职业危害防治技术有哪些? P193 – P195

高级免疫学思考题

本资料旨在帮助大家理清复习思路,把握重要概念,理解相关重要问题请忠实于《高级免疫学》教材。由于整理时间仓促,资料错误之处望各位批评指正!在此,特别感谢2010级哈兽研同学为此付出的努力!  第一章绪论  1.什么是免疫学? 研究免疫系统构成和功能并揭示其作用机理的一门生物学学科;(研究抗原性物质、机体的免疫系统和免疫应答的规律和调节以及免疫应答的各种产物和各种免疫现象的一门生物学学科)。  2.什么是先天性免疫(innate immunity)? 又称固有免疫,是机体早期阻止、抑制和杀灭病原的防御能力,是抵抗和消灭外来抗原的第一道防线.它包括四类防御屏障:①解剖屏障,如皮肤、黏膜等;②生理屏障,如温度、低PH环境等;③细胞吞噬屏障,如巨噬细胞、嗜中性粒细胞等;④炎症反应屏障,如组织损伤释放的抗菌活性物质。  3.什么是获得性免疫(acquired immunity)?  又称适应性免疫,是机体受到抗原刺激后产生的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抵抗力,主要有抗体和T淋巴细胞承担。它具备四个特征:①抗体特异性;②多样性; ③免疫记忆;④识别自我和非我。  4.我国民间出现免疫防控疫病最早是什么时候? 公元11世纪 宋代  5.巴斯德研究出的三种疫苗是哪些? ①禽霍乱疫苗②炭疽杆菌疫苗③狂犬病弱毒疫苗  6.抗体概念的由来  1939年Elvin Kabat用卵白蛋白(OVA)免疫家兔证明血清中的伽马球蛋白(gamma-globulin)现称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是决定免疫力的成分,由此将球蛋白中具有免疫活性的成分称为抗体(antibody)。  7.克隆选择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①每个淋巴细胞都表达针对某一特定抗原的受体,该受体的特异性在淋巴细胞接触抗原之前就形成了,②抗原与特异性受体结合激活淋巴细胞,活化的淋巴细胞增殖成淋巴细胞克隆,该淋巴细胞克隆与原初的淋巴细胞就有相同的免疫特异性。  8.抗体多样性是怎样证实的?是谁证实的?其在免疫学发展中有何意义? 抗体多样性的证实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也倾注了很多人的心血。它的证实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①生源学说和体细胞突变学说的提出,生源学说认为,所有编码抗体的基因都是从亲本遗传下来而事先存在。但是这一学说很难解释免疫球蛋白在重链和轻链构成的可变区具有如此浩瀚的多样性,而在恒定区却保持不变;体细胞突变学说认为,基因组含有的免疫球蛋白基因数目较少,体细胞通过基因突变和重组产生了大量的特异性抗体。但它也同样很难解释可变区基因突变的同时而恒定区却保持不变。

结构动力学习题解答一二章

第一章 单自由度系统 1、1 总结求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的方法与步骤。 单自由度系统固有频率求法有:牛顿第二定律法、动量距定理法、拉格朗日方程法与能量守恒定理法。 1、 牛顿第二定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得到系统所受的合力; (2) 利用牛顿第二定律∑=F x m &&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2、 动量距定理法 适用范围:绕定轴转动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 对系统进行受力分析与动量距分析; (2) 利用动量距定理J ∑=M θ &&,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3、 拉格朗日方程法: 适用范围:所有的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设系统的广义坐标为θ,写出系统对于坐标θ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求出拉格朗日函数的表达式:L=T-U ; (2)由格朗日方程 θθ ??- ???L L dt )(&=0,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4、 能量守恒定理法 适用范围:所有无阻尼的单自由度保守系统的振动。 解题步骤:(1)对系统进行运动分析、选广义坐标、写出在该坐标下系统的动能T 与势能U 的表达式;进一步写出机械能守恒定理的表达式 T+U=Const (2)将能量守恒定理T+U=Const 对时间求导得零,即 0) (=+dt U T d ,进一步得到系统的运动微分方程; (3) 求解该方程所对应的特征方程的特征根,得到该系统的固有频率。 1、2 叙述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与步骤。 用衰减法求单自由度系统阻尼比的方法有两个:衰减曲线法与共振法。 方法一:衰减曲线法。 求解步骤:(1)利用试验测得单自由度系统的衰减振动曲线,并测得周期与相邻波峰与波谷的幅值i A 、1+i A 。 (2)由对数衰减率定义 )ln( 1 +=i i A A δ, 进一步推导有 2 12ζ πζδ-= ,

大学语文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大汇总

第一讲《蒹葭》思考题 1. 你还能举出几首临水怀人的诗词作品吗? 如《诗经·陈风》中的“东门之池”、“泽陂”,《古诗十九首》中的“涉江采芙蓉”,温庭筠的《梦江南》等。 2. 有的诗内容十分确定,有的诗可以多种理解,请你结合本文分析其中的原因何在。 诗内容确定,主要是所写对象具体;而含蓄的诗歌,力图使诗歌表现的对象给人以不确定性,难以指实,如本篇中的“在水一方”的美人,可以指情感世界的恋人,也可以指家国渴慕的贤人。 3. 本诗的复沓形式与表现的思想感情之间有什么关联? 它的艺术作用在于很好地表现事物进展的顺序和 程度,协调诗的韵律节奏,强化诗的音乐美和抒情气氛,增强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 4. 在当代文艺作品里,有没有采用这种方式表达情思的?请举几例。 当代作品中经常运用复沓形式表达情思,而且是很普遍的艺术手法。如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康白情《江南》、沈尹默《月夜》等。 第二讲《无题》李商隐思考题 1. 你认为诗中的男主人公是否是诗人自己? 供学生独立思考 2. 与《长恨歌》那种内容十分明确的爱情诗相比,这种含混朦胧的作品的长处与短处各有哪些? 本诗具体内容的含混及缺失,反而提供给读者进行联想、想象的空间,更能引发不同读者多方面的感受。缺点是不太适合痛快淋漓地表达情感以及叙述事件。 3. 能否再举出几首具有朦胧美的诗作? 如阮籍《咏怀》、白居易《花非花》、李商隐《锦瑟》、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纱”等。 第三讲庄子秋水思考题1. 你认为这种对话体在说理时有什么好处?有什么不 足? 对话体多通过两个人物的问答和辩论来阐述道理,善于将不同思想的碰撞或逻辑思辨的过程有机地呈现出来,其语言也容易具有生动、活泼和个性化的特点。其不足之处是思路和逻辑有时不够严谨。 2. 在先秦诸子中,还有谁喜欢用寓言故事来阐述其哲学思想? 韩非子。《韩非子》中的《内储说》、《外储说》、《说林》、《喻老》、《十过》皆为寓言故事之专集,其数量居先秦散文之首。然其寓言主要取材于历史和现实,与庄子寓言的奇幻谲怪呈现为完全不同的风格。 3. 在阐述哲理时,本文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指出来,并说明其效果如何。 拟人、比喻、对比、排偶,说理形象而有力。 4. 本文中有若干语句,在后世化为人们习用的成语,请指出来。 望洋兴叹、贻笑大方、坐井观天、太仓稊米。 5. 比较庄子和孟子的文章风格,谈谈二者间有何差别? 教师引导学生自由讨论。 第四讲韩愈与潮州文化思考题 1. 苏轼曾说:“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分析此说是否有道理。 苏轼的说法带有些夸张的成分,不过也指出此文饱蘸着作者真情的特点。 2. 后人认为袁枚的《祭妹文》,乃是本文的接踵之作。通过比较两文,你能否找出祭文佳作的一些共通之处? 《祭十二郎文》饱含着韩愈对十二郎的满腔真情,袁枚《祭妹文》也通篇充盈着兄妹之间的诚挚、亲密之情。故而,祭文的最可贵处,在于能抒写真情,有真情贯注于其中。

投资学第10版课后习题答案

CHAPTER 7: OPTIMAL RISKY PORTFOLIOS PROBLEM SETS 1. (a) and (e). Short-term rates and labor issues are factors that are common to all firms and therefore must be considered as market risk factors. The remaining three factors are unique to this corporation and are not a part of market risk. 2. (a) and (c). After real estate is added to the portfolio, there are four asset classes in the portfolio: stocks, bonds, cash, and real estate. Portfolio variance now includes a variance term for real estate returns and a covariance term for real estate returns with returns for each of the other three asset classes. Therefore, portfolio risk is affected by the variance (or standard deviation) of real estate returns and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al estate returns and returns for each of the other asset classes. (Note that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real estate returns and returns for cash is most likely zero.) 3. (a) Answer (a) is valid because it provides the definition of the minimum variance portfolio. 4. The parameters of the opportunity set are: E (r S ) = 20%, E (r B ) = 12%, σS = 30%, σB = 15%, ρ = From the standard deviations and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we generate the covariance matrix [note that (,)S B S B Cov r r ρσσ=??]: Bonds Stocks Bonds 225 45 Stocks 45 900 The minimum-variance portfolio is computed as follows: w Min (S ) =1739.0) 452(22590045 225)(Cov 2)(Cov 2 22=?-+-=-+-B S B S B S B ,r r ,r r σσσ w Min (B ) = 1 = The minimum variance portfolio mean and standard deviation are:

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流体输送机械 2-1 流体输送机械有何作用 答:提高流体的位能、静压能、流速,克服管路阻力。 2-2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启动后,液体在泵内是怎样提高压力的泵入口的压力处于什么状体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气缚); 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之间的液体随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叶片间的通道从叶轮中心进口位置处被甩到叶轮外围,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液体流到蜗形通道后,由于截面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泵入口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或负压) 2-3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其定义与单位是什么 1、流量q v: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到液体体积,m3/s, m3/min, m3/h.。 2、扬程H: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J/N,m 3、功率与效率:

轴功率P :泵轴所需的功率。或电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有效功率P e :gH q v ρ=e P 效率η:p P e = η 2-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几条其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1、离心泵的H 、P 、η与q v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共三条; 2、离心泵的压头H 一般随流量加大而下降 离心泵的轴功率P 在流量为零时为最小,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 η与q v 先增大,后减小。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该最高效率点称为泵 的设计点,对应的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3、关闭出口阀,使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2-5 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扬程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怎样测定的液体的流量、泵的转速、液体的粘度对扬程有何影响 答:1、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2、在泵的进、出口管路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在这两处管路截面1、 2间列伯努利方程得:f V M H g u u g P P h H ∑+-+-+=221220ρ

证券投资学课后习题答案总结

一.名词解释 1.证券:经济权益的凭证,证明凭证持有人有权按期以其凭证取得收益 2.证券投资分析:指人们通过各种专业性的投资方法对影响证券价值和价格进行综合分析,以判断证券价值及 价格变动的行为 3.权证:是一种有价凭证,投资者付出权利金购买后有权利而非义务,在某一特定时间或某一特定期间按 约定价格向发行人购买或出售标的证券 4.金融非衍生工具:以杠杆或信用为特征,以货币、证券、股票等传统金融工具为基础而衍生的金融工具 5.初始保证金:买卖双方在交易之前都必须在经济公司开立专门的保证金账户,并存入一定金额的保证金 6.维持保证金:它是初始保证金的75%,当保证金账户余额低于交易所规定的维持保证金的水平时,经济公司 就会通知交易者补交到初始保证金水平,否则就会强制平仓 7.远期:双方约定在未来的某一确定时间按确定价格买卖某种数量的标的资产的合约 8.保荐人:保荐人是一个机构,由保荐人负责对发行人的上市推荐和辅导,合适公司发行的文件和上市的文 件中所载的资料是否真实、完整,协助发行人建立严格的信息纰漏制并承担风险防范责任 9.宏观经济政策:政府有意识的运用一定的工具调节控制宏观经济运行以达到政策目标 10资本化利息:指公司自有资金不足,通过外部借款自建自用固定资产或生产生产期间超过一年的大型的设备机器过程中外部借款产生的利息 11证券市场:是股票、债券、证券投资基金、金融衍生工具等各种有价证券发行和买卖的场所 第一章股票 1、什么是股份制度?它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答:股份制度亦称股份公司制度,它是指以集资入股、共享收益、共担风险为特点的企业组织制度。股份公司一般以发行股票的方式筹集股本,股票投资者依据他们所提供的生产要素份额参与公司收益分配。在股份公司中,各个股东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与他们所提供的生产要素份额相对应。 功能:一、筹集社会资金;二、改善和强化企业的经营管理。 2、什么是股票?它的主要特性是什么? 答:股票是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表示其股东按其持有的股份享受权益和承担义务的可转让的书面凭证。股票作为股份公司的股份证明,表示其持有者在公司的地位与权利,股票持有者为公司股东. 特性:1 、不可返还性2、决策性3、风险性4、流动性5、价格波动性6、投机性 3、普通股和优先股的区别? 答:普通股是构成股份有限公司资本基础股份,是股份公司最先发行、必须发行的股票,是公司最常见、最重要的股票,也是最常见的股票。其权利为:1、投票表决权2、收益分配权3、资产分配权4、优先认股权。对公司优先股在股份公司中对公司利润、公司清理剩余资产享有的优先分配权的股份。第一是领取股息优先。第二是分配剩余财产优先。优先股不利一面:股息率事先确定;无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无对公司决策表决权;在发放新股时,无优先认股权。 有利一面:投资者角度:收益固定,风险小于普通股,股息高于债券收益;筹资公司发行角度:股息固定不影响公司利润分配,发行优先股可以广泛的吸收资金,不影响普通股东经营管理权。 4、我国现行的股票类型有哪些? 答:我国现行的股票按投资主体不同有国有股、法人股、公众股和外资股。 国有股是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包括公司现有的国有资产折算的股份。 法人股是指企业法人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向股份有限公司非上市流通股权部分投资所形成的股份。 公众股即个人股,指社会个人或股份公司内部职工以个人合法财产投入公司形成的股份。 外资股指股份公司向外国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发行的股票。 第二章债券 1、什么是债券?它必须具备哪三个条件? 答:债券是发行者依法定程序发行,并约定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是表明投资者与筹资者之间债权债务关系的书面债务凭证。

化学动力学习题参考答案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习题答案 1. 某放射性元素经14天后,活性降低了%。试求:(1)该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2)若要分解掉90%,需经多长时间 解:放射性元素的衰变符合一级反应规律。 设反应开始时,其活性组分为100%,14天后,剩余的活性组分为100%%,则: A,031A,011100 ln ln 5.0710d 14100 6.85 c k t c x --===?-- 312 ln 2/ln 2/(5.0710)136.7d t k -==?= A,03A,0A,0111ln ln 454.2d 0.9 5.071010.9 c t k c c -===-?- 2.已知某药物在体内的代谢过程为某简单级数反应,给某病人在上午8时注射该药物,然后分别经过不同时刻t 测定药物在血液中的浓度c (以mmol?L -1表示),得到如下数据: t / h 4 8 12 16 c/(mmol?L -1) 如何确定该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的反应级数该反应的速率常数和半衰期分别是多少 解:此题可用尝试法求解反应级数。先求出不同时刻的ln c : t / h 4 8 12 16 ln c ? ? ? ? 以ln c 对t 作图,得一直线,相关系数为,所以此为一级反应,即n=1。 直线的斜率为?,则有此反应的速率常数为;半衰期1/2ln 2 7.24h t k ==。 3.蔗糖在酸催化的条件下,水解转化为果糖和葡萄糖,经实验测定对蔗糖呈一 级反应的特征: 122211261266126H C H O H O C H O C H O + +??→+ 蔗糖(右旋) 果糖(右旋) 葡萄糖(左旋)

最新化工原理课后思考题参考答案

第二章 流体输送机械 2-1 流体输送机械有何作用? 答:提高流体的位能、静压能、流速,克服管路阻力。 2-2 离心泵在启动前,为什么泵壳内要灌满液体?启动后,液体在泵内是怎样提高压力的?泵入口的压力处于什么状体? 答:离心泵在启动前未充满液体,则泵壳内存在空气。由于空气的密度很小,所产生的离心力也很小。此时,在吸入口处所形成的真空不足以将液体吸入泵内。虽启动离心泵,但不能输送液体(气缚); 启动后泵轴带动叶轮旋转,叶片之间的液体随叶轮一起旋转,在离心力的作用下,液体沿着叶片间的通道从叶轮中心进口位置处被甩到叶轮外围,以很高的速度流入泵壳,液体流到蜗形通道后,由于截面逐渐扩大,大部分动能转变为静压能。 泵入口处于一定的真空状态(或负压) 2-3 离心泵的主要特性参数有哪些?其定义与单位是什么? 1、流量q v : 单位时间内泵所输送到液体体积,m 3/s, m 3/min, m 3/h.。 2、扬程H :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J/N ,m 3、功率与效率: 轴功率P :泵轴所需的功率。或电动机传给泵轴的功率。 有效功率P e :gH q v ρ=e P 效率η:p P e =η 2-4 离心泵的特性曲线有几条?其曲线的形状是什么样子?离心泵启动时,为什么要关闭出口阀门? 答:1、离心泵的H 、P 、η与q v 之间的关系曲线称为特性曲线。共三条; 2、离心泵的压头H 一般随流量加大而下降 离心泵的轴功率P 在流量为零时为最小,随流量的增大而上升。 η与q v 先增大,后减小。额定流量下泵的效率最高。该最高效率点称为泵的设计点,对应的值称为最佳工况参数。 3、关闭出口阀,使电动机的启动电流减至最小,以保护电动机。 2-5 什么是液体输送机械的扬程?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是怎样测定的?液体的流量、泵的转速、液体的粘度对扬程有何影响? 答:1、单位重量液体流经泵所获得的能量 2、在泵的进、出口管路处分别安装真空表和压力表,在这两处管路截面1、2间列伯努利方程得: f V M H g u u g P P h H ∑+-+-+=221220ρ 3、离心泵的流量、压头均与液体密度无关,效率也不随液体密度而改变,因而当被输送液体密度发生变化时,H-Q 与η-Q 曲线基本不变,但泵的轴功率与液体密度成正比。当被输送液体的粘度大于常温水的粘度时,泵内液体的能量损失增大,导致泵的流量、扬程减小,效率下降,但轴功率增加,泵的特性曲线均发生变化。 2-6 在测定离心泵的扬程与流量的关系时,当离心泵出口管路上的阀门开度增大后,泵出口压力及进口处的液体压力将如何变化?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