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影响瓷贴面粘结强度的临床因素.

影响瓷贴面粘结强度的临床因素.

影响瓷贴面粘结强度的临床因素.
影响瓷贴面粘结强度的临床因素.

影响瓷贴面粘结强度的临床因素

【摘要】随着牙科材料及修复技术的成熟,瓷贴面现在广泛应用于前牙美容修复领域。由于瓷贴面牙体预备的特殊性,如何使瓷与釉质的粘结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文将从临床方面,对影响瓷—树脂—牙釉质复合体粘结效果的因素归纳综述。

【关键词】瓷贴面,粘结,牙釉质

瓷贴面修复是通过粘结材料将瓷修复体固定到患牙的唇面,以遮盖前牙唇面缺陷的修复方法【1】。Peumans【2】等圆报道瓷贴面l0年内无一例脱落。5年“临床可接受”成功率为92%,l0年“临床可接受”成功率为64%。Fraeani 等报道瓷贴面l2年成功率为94.4%,失败率低至5.6%。瓷贴面修复技术从1983年开始已经广泛开展于临床,主要用于前牙美容修复,对于氟斑牙,四环素牙,以及由于年龄、吸烟等造成的变色牙有良好的修复效果。由于瓷贴面的牙体预备多在釉质层内完成,因此,瓷贴面的粘结实际上就是瓷与釉质的粘结。另外,在近期的关于粘结方面的研究表明,无论实验室检测还足临床应用,都证实用树脂作为瓷与釉质粘结的中间材料是值得推荐的【3】。由此瓷贴面与牙釉质问就形成了瓷—树脂—釉质的粘结复合体。这里就介绍一些影响瓷贴面粘结强度的临床因素。

一、贴面及牙体处理

瓷—树脂—釉质复合体中存在两个界面。界面一:瓷与树脂。瓷组织面粗糙有微孔利于粘结,但易与空气中气体和污物吸附,影响粘结强度。因此,粘结前需处理瓷组织面,以获得一个表面能高、反应活性强、粗糙度和孔度适宜的新鲜表面。界面二:树脂与牙齿。牙釉质与粘结剂之间若能形成机械嵌合力、物理吸附力、化学结合力是最理想的,这就同样需要对釉质表面进行适当的处理。

1、瓷组织面的处理

用于瓷组织面的表面处理技术主要有:喷砂、酸蚀和偶联剂处理。喷砂是为了获得粗糙的粘结面和较大的粘结面积,以提高粘结强度【4】。酸蚀可以获得粗糙的表面结构,增大粘结面,形成机械锁结,同时还可清洁粘结面,降低表面张力【5】。偶联剂目前常用的多为硅烷,因其能与材料表面的游离基团形成Si-O-Si 基闭,且能与牙体表面形成化学结合,因此能获得较大的粘结力。经研究发现,

不同的瓷材料采用同一种处理技术所获得粘结强度明显不同。因此针对不同的材料,表面处理的方式方法也应有所区别。

1.1以长石质为基质瓷材料硅酸盐陶瓷

富含硅,大多数瓷贴厩都是用此类瓷材料制作的,其能通过酸蚀和硅烷化提高粘结强度【6】。不同的酸蚀条件能得到不同的表面粗化度,表面粗化度与粘结强度有关【7-8】。有研究认为,氢氟酸是最有效的酸蚀剂【9】。目前常用5%一10%的氢氟睃处理长石质陶瓷表面,即使所用的酸浓度、时间不同,均可获得满意的粘结强度【10】。而硅烷偶联剂对提高硅酸盐瓷与树脂粘结强度有十分显著的效果,是粘结中必不可少的步骤【11】。Hooshmand等【12】通过实验证实,硅烷层能抵抗沸水的水解,也能承受长期浸在水中和热循环而不破坏。H.Fischer 等【13】通过实验比较发现,IPS-Empress Ⅰ材料随着喷砂后表面粗化程度的增加,不仅不能增加其粘结强度,反而使其断裂强度明显降低。因此,有学者不主张对硅酸盐瓷材料进行喷砂处理。

1.2以氧化铝为基质瓷材料

该类材料不是以长石质为基质,玻璃基质的含量相对较少,强度较高,因而酸蚀和硅烷化的效果不太理想【4.14】。若对这类瓷采用氧化铝喷砂处理则对表面结构影响小,表面成分损失少,可仪为长石质材料的1/36。因此,喷砂技术

对渗透陶瓷作表面尤其适用于该材料的表面处理。有学者尝试通过热涂层.SiO

改性以获得稳定的粘结效果【15】,但其工艺,烧结方式等有待做进一步研究。

1.3聚合瓷材料

近年来,一种新材料被应用于瓷贴面的制作,此类材料在树脂基质中加入细小的瓷微粒,兼具有瓷和树脂的优点。根据松风Ceramage材料的数据报告指出,在粘结前需用0.1-0.2MPa压力下的玻璃珠喷砂处理粘结表面,氢氟酸酸蚀及硅烷化处理基本相同于硅酸盐陶瓷。

2、牙体处理

2.1.牙体预备

起初烤瓷贴面修复基牙不预备或少预备牙体,因此修复后显得牙体过大,对重度变色牙遮色不理想,还可发生早接触甚至合创伤。目前,除牙体舌侧倾斜或外形过小的情况可不进行牙体预备外,通常需要对牙体组织进行适当的磨减。合

理的牙体预备并不会降低烤瓷贴面修复后牙体的机械性能,【16】反而还具有许多优点:提供烤瓷贴面的空间,防止修复后牙体外形前突、与邻牙不协调或破坏牙周组织的生理平衡;磨除尖锐线角防止应力集中;制备明确的完成线,便于技工的操作。树脂粘结剂与釉质的粘结力和封闭作用优于牙本质,为了减少微渗漏以及由此而引起的粘结接失效、继发龋、着色等问题,因此牙体预备应限在牙釉质的范围内进行,【17】预备量控制在0.5 mm左右【18】。若牙体变色严重需加大预备量、牙颈部釉质过薄,预备达牙本质时,也应尽量使完成线保持在釉质内并包围牙本质暴露区,以获得最佳的封闭的效果。切缘的处理是烤瓷贴面基牙预备争论的集中点,目前存在四种基本类型,即开窗型、羽状型、斜面型和切端覆盖型,前两者不预备切缘。有的学者认为【19】,切端覆盖型的烤瓷贴面应力大部分由瓷承担,没有预备牙体或开窗型的应力可由牙体分担,因此能承担更大的载荷。有的学者在“不预备”、“切端磨除”和“仅预备唇面”的基牙上制作烤瓷贴面,测量其抗折裂强度分别为653N、466N和693N。有学者比较了“无切缘预备”、“切缘磨除2 mm但不形成腭侧倾斜”、“切缘磨除1 mm并形成1mm的腭侧倾斜”、“切缘磨除4mm并形成1mm的腭侧倾斜”几种方法后认为,在前两种预备的基牙上制作烤瓷贴面的抗折裂强度最高。另外,切端覆盖型的烤瓷贴面的微渗漏也较不预备切缘者明显。因此,除非是已存在牙体切缘缺损,需要修整牙体形态或调整就位道等特殊情况,否则尽量避免磨除切端。基牙颈度的圆凹形斜面,与龈缘平齐。边缘线要清楚,形成烤瓷贴面就位的标志。邻面预备时应保护邻接点。还有学者比较了在切牙、尖牙瓷贴面中行开窗型和切端覆盖型牙体预备的剪切强度,发现开窗型使用于尖牙,切端覆盖型适用于中切牙,而侧切牙使用两种预备方法区别不大。【20】

还有有学者将牙体预备型分为以下6种类型。第一型:最小量预备型。只需磨除倒凹部分便于贴面戴人即可,一般只需磨除少许近龈缘的邻唇线角。此型用于需增加唇面凸度者。第二型:切端预备型。为了控制贴面色调需在切缘处有稍厚的瓷层,可以多磨除切缘处的釉质。近龈缘处的邻唇线角也需磨改少许便于就位。第三型:切端加长型。切端需加长时,除磨改少许切缘唇面厚度外,需磨除少许舌侧切端的釉质。切端无支持的瓷体长度一般不超过2ram,否则易受力折断。第四型:切端加长伴舌侧台肩型。与第三型基本一致。不同之处在于舌侧终

止处磨成一深凹或台肩。第五型:最大量预备型。整个唇面作较多磨除,龈缘区磨成凹面。常用于变色牙,有足够厚度的瓷层遮盖牙色;或用于使修复牙与邻牙排列整齐以及轻度唇倾牙。第六型:二次预备型。用于严重变色牙,牙齿的自然色和修复后理想色之间相差甚远时。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按照第一型预备牙体,然后取印模。制作瓷贴面,试戴修整好形状,在需要色调方面作很大调整的区域,再按五型预备牙体。这样在贴面和牙齿之间有足够间隙容纳较厚的复合树脂层,借复合树脂的颜色来调整贴面最后的颜色。

2.2釉质表面的处理

以酸蚀为主,其主要目的是使其表面能增大,粘结剂的润湿效果增强,使釉质表面脱钙,形成蜂窝状表面形态,增加其表面微孔的孔径和数目,粘结剂渗入后形成树脂突从而增加了机械嵌合力【21】。粘结性单体能与釉质中的钙离子形成配位键,从而形成强大的粘结力。酸蚀方法分为全酸蚀、湿粘结类粘结剂(由酸蚀剂和粘结剂组成),酸蚀剂的成分为35%左右的磷酸,作用于打磨过的牙釉质表面后,玷污层可被去除,有利于粘结。自酸蚀类粘结剂没有单独的酸蚀剂,由底涂剂和粘结剂组成,其底涂剂含有酸性较强的丙烯酸酯单体及水分,当底涂剂涂于牙釉质表面后,底涂剂中的酸性丙烯酸酯单体渗入玷污层中,将玷污层溶解,并使玷污层下面的牙质表层脱钙。有学者研究发现,使用自酸蚀粘结剂前,磷酸酸蚀釉质可显著提高釉质与树脂间粘结强度【22】。

二、粘结操作

1、粘结树脂的厚度

粘结树脂的厚度是由贴面制作前在代型上涂布间隙剂(die-spacer)的厚度来决定的。当贴面在涂过间隙剂的代型上制作完成后,贴面和牙面之间即可形成一定厚度的空隙,该空隙为树脂粘结层提供一定的空间,保证了贴面修复体与牙齿之间的边缘适合性。然而若空间过大,导致树脂层过厚则会使粘结复合体的抗剪切强度降低。Magne等【23】经2D—FEA分析证实,口腔内温度变化在0—67℃,随温度升高粘结树脂会受热膨胀,使拉应力升高,在贴面粘结后,由于树脂材料具有较牙釉质与瓷更高的热膨胀系数,使牯结界面的应力变化更大。因此应尽量减少复合树脂的厚度,以减少其在温度变化时对瓷贴面的不良影响。Seok-Hwan Cho等【24】通过体外实验测量间隙剂厚度对瓷贴面抗剪切强度的影响证实,涂

布两层间隙剂厚度所制作出的贴面在用树脂粘结后能够达到最佳的抗剪切强度。

2、粘结方法

Troedson【25】等例为了解粘结剂在功能负荷时的应力分布而设计了3种粘结方法,即完全粘结、中空式粘结和边缘空缺粘结。经2D-FEA分析,完全粘结设计在颈部边缘的剪切应力值是树脂粘结剂最大开胶负荷的1/20,可忽略。因此,为保证长期疗效,应尽量在牙釉质内全层粘结贴面。此外,口腔环境及外界污染不利于有效粘结的形成和长期稳定。Holtan等【26】发现,在操作时医用手套中作为润滑剂的淀粉会造成瓷面粘结力显著下降,因此,应避免使用淀粉作为润滑剂的手套。McIntyrd建议在粘结过程中用排龈线来防止龈沟液对牙齿粘结面的污染。另外,试戴造成的唾液污染一般无法用冲洗有效去除。Aboush【27】研究发现,防止唾液污染最为有效而且方便的办法是,在试戴前先用硅烷偶联剂处理瓷面一次,试戴后,用磷酸酸蚀瓷面60sec,再涂一次偶联剂后粘结。

3、固化方法

树脂粘结剂一般分为光固化,化学固化和两者兼有的双重固化粘结剂【28】。化学固化粘结剂由双组分组成,在调和过程中几乎不可避免混入气泡,从而影响复合树脂的性能,其聚合过程也由于操作者触动材料而不断受到干扰。光固化粘结剂为单组分,虽然可以克服化学固化的不足之处,但是其聚合反应是由光照激活的,聚合反应中心始于材料的表层,聚合收缩的方向也是朝向光源的,使其在边缘易产生边缘裂隙。大多数学者主张在瓷粘结时,使用双重固化粘合剂,这种粘结剂通过光固化和化学固化使材料完成聚合反应,固化时体积收缩小,密封作用好,色泽稳定[【29】。

三、暂时冠的影响

暂时修复的目的是满足患者瓷贴面修复前过渡时期的美观需要以及保护暴露的牙本质。直接/间接复合树脂贴面和直接/间接丙烯酸树脂贴面都可用于瓷贴面的暂时性修复。PLV的牙体预备不提供固位型,所以暂时贴面的固位同样依赖粘接作用。由于在去除暂时性修复体过程中余留的残渣可能对基牙酸蚀的质量、瓷贴面的准确就位及最终的粘接质量产生影响【30】,所以谨慎选择合适的粘接剂和粘接方法尤为重要。丁香油酚对复合树脂有阻聚作用,在暂时修复中应禁止使用。牙本质脱敏剂结合复合树脂曾被普遍使用,但事实证明这种做法对瓷

贴面的最终粘接同样有损害【31】。Avkent等【32】通过扫描电镜对使用不同暂时修复粘接技术的粘接界面进行观察后发现,聚氨基甲酸乙酯氰基丙烯酸酯加光固化瓷贴面组尽管在釉质-树脂界面形成无间断的混合层,但没有明显的树脂突渗入釉质;无丁香油酚粘接剂组则形成长大的树脂突,同釉质形成连续的粘接界面,与未进行暂时粘接的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可见,利用无丁香油酚粘接剂粘固暂时贴面是一种可靠的技术,但需要指出,此类粘接剂去除时较易遗留残渣,需用浮石彻底清除【30】。

瓷贴面在修复过程中牙体预备量少,对牙体牙周刺激较小。如今的瓷一树脂一釉质粘结复合体的抗剪切强度值较过去文献报告的抗剪切强度值已经提高了将近一倍。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瓷贴面与牙釉质的粘结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正确选择瓷贴面的适应证,并在粘结过程中按要求严格操作,将大大减少修复体的脱落和崩裂。

【1】PeumansM,Van Meerbeek B,Lambrechts P,et a1.Porcelain veneers:a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J Dent,2000,28(3):163-177

【2】Peumans M,De Munck J,Fieuws S,et a1.A prospective ten-year clinical trial of porcelain veners[J].J Adhes Dent.2004,6(1):65-76

【3】Burke FJ,Fleming GJ,Nathansun D,et a 1.Are adhesive technologies needed to support ceramics?An assessment of the current evidence.Adhes Dent,2002。4(1):7-22

【4】.Addison O.Fleming GJ The influence of cement lute,ther mocycling and surface preparation on thestrength of a 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ing material 2004(3).

【5】Kern M.Thoml]son VP.Sandblasting and silica coating of a glass —ird Utrated alumina ceramic: volume loss,morphology,and changes in the surface composition J.Prosthet Dent,1994,7I(5):453-46l

【6】Bishara SE,njlouni R,Oonsombat C,et a1.Bonding or thodontic brackets to porcelain using different adhesives/enamel conditioners:a comparative study J.World J 0rthod,2005,6(1):17—24

【7】Sun R,Suansuwan N,Kflpatnck N,et a1.Characterisation of

tribochemicaUy assisted bonding of composite resin to porcelainand metal J.Dent,2000,28(6):44l-445

【8】Barghi N,Berry T,Chung K.Effects of tim.mg and heat treatment of silanated porcelain on the bond strength J.Oral Rehabfl,2000,27(5):407--412

【9】Kussano CM,Bon.fante G,Bafista JG,et a1.Evaluation of shear bond strength of composite to porcelain according to surfacetreatment JJ.BrazDent,2003,14(2):132-135

【10】Sorensen JA,Engelman MJ,Torres TJ,et a1.Shear bond strength of composite resin to porcelain J.Int.J.Prosthodont.2002.4:17—23 【11】Aida M,Hayakawa T,Mizukawa K.Adhension of composite to porcelain with various suface conditions J .Prosthet Dent.1995,73(5):464-470 【12】Hooshmand T.van Noort R,Keshvad A.Bond durability of the resin-bonded and silane treated ceramic surface J .DentMater,2002,18(2):179-l 88

【13】Fischer H,Schafer M,Marx R.Effect of surface roughness on flexural strength of veneer ceramics J .Dent Res,2003,82(12):972-975 【14】Fleming GJ.Maguire FR,Bhamra G,et a1.The strengthening mechamsm of resin cements on porcelain surfaces[J].Dent Res,2006,85(3):272-276 【15】Jedyrmkiewicz NM.Martin N.The effect of surface coating on the bond strength of machinable ceramics J .BiomateriaIs,200l,22(7):749-752 【16】Stappert CF,Stathopoulou N,Gerds et 1a. J Oral Rehabil.2oo5.32(4):266—272.

【17】 Garber DA.Compendium,1991,12(5):316,318,320.

【18】Hui K,Williams B,Davis EH,et a1.Br Dent J,1991,171(2):51—55.

【19】Hahn P,Gustav M,Hellwig E.J Oral Rehabil,2000,27(12):1O24—1029.

【20】Fernando Zarone,a Ettore Epifania.Dynamometric assessment of the

mechanical resistance of porcelain veneers related to tooth preparation: A comparison between two technique J .Prosthet Dent 2006;95:354-63. 【21】Rada RE.Intraoral repair of metalcerarmic restorations J .Prosthet Dent,199l,65:348

【22】Totii Y.Itou K.Nishitani Y Effect of phosphoricacid etching prior to self etching primerapplication on adhesion of resin composite to enamel and dentin 2002(5)

【23】Magne P.Douglas WH.Interdental design of porcelain nears in the presence of composite fillings:finite element analysis of composite shrinkage and thermal stresses J .int J Prosthodont。2000,13:l 17一124

【24】Cho SH,Chang WG,Lim BS,et a1.Effect of die spacer thickness on shear bond strength of porcelain laminate veneers J .Prosthet Dent。2006,95(3):201-208

【25】Troedson M,Derand T.Shear stresses in the adhesive layer under porcelain Veneers:A finite element method study[J].Acta Odontoi Scand,1998,56:257—262

【26】Holtan JR,Lua MJ,Belvedere PC,et a1.Evaluating the effect of glove coating on the shear bond strength of the porcelainlaminateveneer J .JADA,1995,126(6):61l

【27】McIntyre FM.Placement of retraction cord during porcelain haminate(veneer)restorative procedures【J】.Prosthet Dent,1993,70(1):97

【28】Ewoldsen N,Demke RS.A review of orthodontic cements and adhcsives[J].Am J Orthod Dentofaclal Orthop.2001.120(1):45--48 【29】Highton R,Caputo AA,Matyas J.A photoelastic study of stresses on porcelain laminate preparations[J].Prosther Dent,1987,58:157-16l 【30】Dmnfahrt H,G0bel G.J Prosthet Dent,1999,82(3):281—285 【31】Mausner IK,Goldstein GR,Georgescu M.J Prosthet Dent,1996.75(2):

129—134.

【32】Aykent F,Usumez A,Ozturk AN,et a1.J Oral Rehabil,2005.32(1):46—50.

简述影响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

1.简述影响荧光效率的主要因素。 答:(1)分子结构的影响:发荧光的物质中都含有共轭双键的强吸收基团,共轭体系越大,荧光效率越高;分子的刚性平面结构利于荧光的产生;取代基对荧光物质的荧光特征和强度有很大影响,给电子取代基可使荧光增强,吸电子取代基使荧光减弱;重原子效应使荧光减弱。(2)环境因素的影响:溶剂的极性对荧光物质的荧光强度产生影响,溶剂的极性越强,荧光强度越大;温度对溶液荧光强度影响明显,对于大多数荧光物质,升高温度会使非辐射跃迁引起的荧光的效率降低;溶液pH值对含有酸性或碱性取代基团的芳香族化合物的荧光性质有影响;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会使荧光效率增强;顺磁性物质如溶液中溶解氧的存在会使荧光效率降低。 2.试从原理和仪器两方面比较荧光分析法、磷光分析法和化学发光分析法。 答:(1)在原理方面:荧光分析法和磷光分析法测定的荧光和磷光是光致发光,均是物质的基态分子吸收一定波长范围的光辐射激发至单重激发态,测量的是由激发态回到基态产生的二次辐射,不同的是荧光分析法测定的是从单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辐射,磷光分析法测定的是单重激发态先过渡到三重激发态,再由三重激发态向基态跃迁产生的辐射,二者所需的激发能是光辐射能。而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的是化学反应物或反应产物受反应释放的化学能激发而产生的光辐射,所需的激发能是化学能。 (2)在仪器方面:荧光分析和磷光分析所用仪器相似,都由光源、激发单色器、液槽、发射单色器、检测器和放大显示器组成。由于在分析原理上的差别,磷光分析仪器有些特殊部件,如试样室、磷光镜等。而化学发光分析法所用仪器不同,它不需要光源,但有反应器和反应池及化学反应需要的恒温装置,还有与荧光和磷光分析仪器相同的液槽、单色器、检测器等。 3.如何区别荧光和磷光?其依据是什么? 答:为了区别磷光和荧光,常采用一种叫磷光镜的机械切光装置,利用荧光和磷光寿命的差异消除荧光干扰或将磷光和荧光分辨开。 4.采取哪些措施可使磷光物质在室温下有较大的磷光效率? 答:(1)在试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2)将被分析物吸附在固体的表面。 5.化学发光反应要满足哪些条件? 答:(1)能快速地释放出足够的能量;(2)反应途径有利于激发态产物的形成;(3)激发态分子能够以辐射跃迁的方式返回基态,或能够将其能量转移给可以产生辐射跃迁的其它分子。 6.简述流动注射式化学发光分析法及其特点。 答:流动注射分析是一种自动化溶液分析技术,它是基于把一定体积的液体试样注射到一个连续流动着的载流中,试样在流动过程中分散、反应,并被载流带到检测器中,再连续记录其光强、吸光度、电极电位等物理参数。其特点是,具有很高的灵敏度和很好的精密度。1.谱线自吸对光谱定量分析有何影响? 答:在光谱定量分析中,自吸现象的出现,将严重影响谱线的强度,限制可分析的含量范围。2.激发光源的作用是什么?对其性能有何具体要求? 答:激发光源的作用是提供试样蒸发、解离和激发所需要的能量,并产生辐射信号;对激发光源的要求是:激发能力强,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

企业竞争力因素及措施

企业竞争力因素及措施 随着即将加入WTO,我国企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将更加严峻。迎接这种 挑战的根本办法是强化和提升企业竞争力。这是增强国力的需要,也 是企业进入战略型经营创新阶段的需要。 一、企业竞争力层次透视 企业竞争的实质,是企业自身在市场上的产品或服务的占有率以及在 用户中的信誉。企业的市场占有率高低或信誉好坏都是产品或服务竞 争力的充分体现,而企业的竞争力,则有不同层次的显现。 1、从市场的层次看,优胜劣汰是企业竞争力作用的结果。这可以从 企业外部观察到。国际上著名的大公司都具有巨大的市场份额。全世 界5万多个跨国公司掌握全世界1/3的生产、2/3的投资、2/3的 贸易、2/3的技术转让,控制着全球性的市场活动。如果这些具有强 大竞争力的跨国公司所经营的产品或服务价格调整,就会引起整个产 业的波动。企业竞争力在市场占有率和信誉之间不能划等号,但是它 们之间存有紧密的因果关系:企业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信誉覆 盖面大;企业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率低,信誉覆盖面小。 2、从科技层次看,创新能力成为企业竞争力的关键。知识创新是产 品或服务创新的前奏。企业要在市场上能占有一席之地,必须要有适 应用户需求的产品或服务。随着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和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人们的消费观念持续变化,在品种、性能、质量方面对产品 或者服务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企业要有新工艺、新技术来启动 产品或服务的创新,持续健全销售一代、研制一代、构思一代的链条 式的科技创新机制。 3、从企业行为层次来看,增强企业竞争力依赖战略经营做保障。企 业战略经营是否合理,有不同的判断角度。从企业竞争力这个角度看:一是有一个适应企业自身优势的长期战略规划;二是有经营战略持续的 机制作保证。随着加入WTO在即,国内供求关系根本改观,市场环境也

挤出复合剥离强度的影响因素

挤出复合剥离强度的影响因素 随着我国挤出复合设备技术性能的不断提高,涂复级树脂如LDPE、PP等及复合粘接级树脂EVA、EMA、EAA等的不断开发,挤出复合工艺以成本低、无残留溶剂等优点,逐渐被广大软包装企业所接受。而高涂复速度和高剥离强度是困扰众多软包装企业的两难问题。笔者根据生产实践,就挤出复合工艺对剥离强度的影响因素与包装同行共同探讨。 一、树脂塑化混炼程度 挤出复合是将热塑性树脂如LDPE、PP、EVA、EMA、EAA等加入料筒,在螺杆的作用下,经压缩区高温熔融成粘流态,在均化区高温、高压、高剪切条件下,进一步塑化混炼均匀,随着螺杆的推动而被定压、定量、定温地经T模头持续均匀挤出。树脂的塑化混炼程度是影响挤出复合剥离强度的主要因素之一。树脂塑化混炼越充分,复合后剥离强度越高。通常采用以下方法增加树脂塑化混炼程度: 1.选用熔融指数(MI)较大的树脂 熔融指数(MI)越大,流动性越好,塑化混炼效果越好。但MI太大,则挤出薄膜发生边厚现象。故宜选用MI为8g/10min左右的树脂。

2.适当提高加热温度 压缩区、均化区加热温度越高,树脂塑化混炼越充分;但温度过高树脂易分解。加热温度的设定要根据树脂种类及其熔融指数(MI)来设定。如牌号为1C7A的LDPE树脂,其加热温度在300~325℃范围内设定。 3.适当提高熔体压强 熔体所受压强越大,塑化混炼就越充分;增加熔体压强,常采用增加滤网层数或目数的方法。如牌号为1C7A的LDPE树脂采用目数分别为85、110、85的三层滤网,使溶体压强在1.2~1.4MPa范围内。 4.适当提高螺杆转速 螺杆转速越大,单位熔体所受螺杆剪切次数越多,塑化混炼就越充分。但螺杆转速增大,挤出薄膜厚度增加。故应注意螺杆转速、涂复速度与挤出薄膜厚度三者的匹配。 二、树脂的氧化程度

四川大学仪器分析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答案讲课教案

四川大学仪器分析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答案

第八章分子发光分析法 基本要求:了解荧光的产生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掌握分子荧光光谱法的定量关系和应用特点, 重点:荧光光谱法的定量关系、应用特点。 难点:荧光的产生和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参考学时:3学时 作业参考答案 1.简述荧光法产生的基本原理。具有什么样结构的物质最容易发荧光? 答:物质受电磁辐射激发后,被激发的分子从第一电子激发单重态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而发射荧光,基于测量化合物的荧光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即为荧光分析法。 芳香族化合物、带有平面刚性结构的化合物、带稠环结构的化合物容易发荧光。 2.解释下列名词:单重态、三重态、荧光、振动弛豫、内转换、外转换、失 活、系间窜跃、荧光量子产率、激发光谱、荧光光谱 答:单重态:电子自旋都配对的分子的电子状态称为单重态。 三重态:有两个电子自旋不配对而同方向的状态。 荧光:受光激发的分子从第一激发单重态(S1)的最低振动能级回到基态(S0)所发出的辐射; 振动弛豫:由于分子间的碰撞,振动激发态分子由同一电子能级中的较高振动能级失活至较低振动能级,多余的振动能以热的形式失去的过程。 内转换:在相同激发多重态的两个电子能级间,电子由高能级以无辐射跃迁方式进到较低能级的分子内过程。 外转换:激发态分子与溶剂或其他溶质间的相互作用和能量转换而使荧光或磷光强度减弱甚至消失的过程。 失活:激发态分子不稳定,他要以辐射跃迁或无辐射跃迁的方式回到基态,这就是激发态分子的失活。 系间窜跃:激发态分子的电子自旋发生倒转而使分子的多重态发生变化的无辐射跃迁过程。 荧光量子产率:表示物质分子发射荧光的能力。荧光量子产率=发射荧光的分子数/激发态的分子数=发射的光子数/吸收的光子数 激发光谱:在荧光最强的波长处测量随激发光波长的改变而变化的荧光强度,将荧光强度对激发光波长作图,即得到激发光谱,实际为荧光物质的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如果将激发光的波长固定在最大激发波长处,测量不同荧光波长处荧光的强度,将荧光强度对荧光波长作图便得到荧光光谱(或称发射光谱)。

金属材料屈服强度的影响因素

材料屈服强度及其影响因素 1. 屈服标准 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σel表示。应力超过σ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σ0.2或σys。 2.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 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 (2)形变强化; (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 (4)晶界和亚晶强化。 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在这几种强化机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 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虽然屈服强度是反映材料的内在性能的一个本质指标,但应力状态不同,屈服强度值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 3.屈服强度的工程意义 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对塑性材料,以屈服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ys/n,安全系数n一般取2或更大,对脆性材料,以抗拉强度为标准,规定许用应力[σ]=σb/n,安全系数n一般取6。 需要注意的是,按照传统的强度设计方法,必然会导致片面追求材料的高屈服强度,但是随着材料屈服强度的提高,材料的抗脆断强度在降低,材料的脆断危险性增加了。 屈服强度不仅有直接的使用意义,在工程上也是材料的某些力学行为和工艺性能的大致度量。例如材料屈服强度增高,对应力腐蚀和氢脆就敏感;材料屈服强度低,冷加工成型性能和焊接性能就好等等。因此,屈服强度是材料性能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 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将产生加工硬化。 4.加工硬化指数n的实际意义 加工硬化指数n反应了材料开始屈服以后,继续变形时材料的应变硬化情况,它决定了材料开始发生颈缩时的最大应力。n还决定了材料能够产生的最大均匀应变量,这一数值在冷加工成型工艺中是很重要的。 对于工作中的零件,也要求材料有一定的加工硬化能力,否则,在偶然过载的情况下,会产生过量的塑性变形,甚至有局部的不均匀变形或断裂,因此材料的加工硬化能力是零件安全使用的可靠保证。 形变硬化是提高材料强度的重要手段。不锈钢有很大的加工硬化指数n=0.5,因而也有很高的均匀变形量。不锈钢的屈服强度不高,但如用冷变形可以成倍地提高。高碳钢丝经过

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企业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分析 企业的竞争不再单是产品的竞争,渠道的竞争成为现阶段企业营销竞争的重要内容,渠道利润是企业第三利润源泉。作为企业如何把握市场机会,赢得先机,就必须加强其渠道的控制和管理能力。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当我们在进行企业渠道控制和决策时,应充分分析其存在的各个方面因素,从而更为透彻的去认识它。营销渠道的选择应充分考虑各种限制性因素,制定出适合企业产品或服务特性的营销渠道,促使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企业对渠道进行控制及决策时,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一、产品因素 1.价值大小:一般而言,商品单位价值越小,营销渠道越多,路线越长;反之,单价越高,路线越短,渠道越少。 2.体积与重量:体积过大或过重的商品应选择直接渠道或中间商较少的间接渠道。 3.时尚性:对式样、款式变化快的商品,应多利用直接营销渠道,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4.技术性和售后服务:具有高度技术性或需要经常服务与保养的商品,营销渠道要短。 5.产品数量:产品数量大往往要通过中间商销售,以扩大销售面。 6.产品市场寿命周期:产品在市场寿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营销渠道的选择是不同的,如在衰退期的产品就要压缩营销渠道。 7.新产品:为了较快地把新产品投入市场、占领市场,生产企业应组织推销

力量,直接向消费者推销或利用原有营销路线展销。 二、市场因素 1.潜在顾客的状况:如果潜在顾客分布面广,市场范围大,就要利用长渠道,广为推销。 2.市场的地区性:目标市场聚集的地区,营销渠道的结构可以短些,一般地区则采用传统性营销路线即经批发与零售商销售。 3.消费者购买习惯:顾客对各类消费品购买习惯,如最易接受的价格,购买场所的偏好,对服务的要求等均直接影响分销路线。 4.商品的季节性:具有季节性的商品应采取较长的分销路线,要充分发挥批发商的作用,则渠道较长。 5.竞争性商品:同类商品一般应采取同样的分销路线,较易占领市场。 6.销售量的大小:如果一次销售量大,可以直接供货,营销渠道就短;一次销售量少,就要多次批售,渠道则会长些。在研究市场因素时,还要注意商品的用途,商品的定位,这对选择营销渠道结构都是重要的。 三、消费者的因素 一般地说,企业要尽量避免和竞争者使用一样的分销渠道。如果竞争者使用和控制着传统渠道,企业就应当使用其他不同的渠道或途径推销其产品。例如,连裤袜,在美国很受妇女欢迎,过去所有生产边裤袜的制造商都通过百货商店、妇女服装商店推销它生产的连裤袜,避开竞争者,而在超级市场推销L′eggs 牌裤袜,结果很成功。另一方面,由于受消费者购买模式的影响,有些产品的企业不得不使用竞争者所使用的渠道。例如,消费者购买食品往往要比较品牌、价格等,因此,食品制造商就必须将其产品摆在那些经营其竞争者产品的零售商店里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究 【摘要】文章论述了企业竞争力的定义和特征,分析了影响和制约我国企业竞争力水平的系列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1.企业竞争力的概述 1.1企业竞争力的概念 在一些经典文献中,学者们曾经对“企业竞争力”和“企业竞争优势”这两个概念的内涵作过描述。金碚(2001)则将“企业竞争力”的内涵界定为:“在竞争性市场中,一个企业所具有的能够持续地比其他企业更有效地向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并获得盈利和自身发展的综合素质。”其实,不管是“竞争优势”还是“竞争力”,它们实质上都是在企业之间作比较,所不同的是,“竞争优势”是这种比较的相对结果,“竞争力”是这种比较的绝对值水平。 1.2企业竞争力的特征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目前和未来在各自的环境中,以比他们国内和国外的竞争者更有吸引力的价格和质量进行设计、生产并销售货物以及提供服务的能力和机会。企业竞争力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比较性、利益性、动态性、过程性、综合性。 2.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进入21世纪,世界经济全球化日益加快,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以及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等种种客观因素,无一不使我国企业面临新的冲击和更大的挑战。而这些冲击和挑战,说到底是对企业提出了提升竞争力更高的要求。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企业的竞争意识进一步增强,竞争实力也在不断提高,并且有不少企业都已经加入到国际竞争的行列中,但实事求是地分析,在提升企业竞争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滞延了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所以,提高认识,客观的分析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因素,无疑对我国企业竞争力的增强具有很重要的意义。这一部分我们主要通过对企业竞争力现状的了解,总结出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因素。 2.1影响企业竞争力的几大因素 我们认为,影响及决定企业竞争力的因素按其作用程度可分为影响性因素和决定性因素两大类,它们分别来自五个方面,即环境因素、资源因素、技术因素、管理因素及企业文化。 2.1.1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是影响企业竞争优势的外部性因素,企业是国民经济大系统的子系统,其竞争活动必然要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 2.1.2资源因素 我们可以把资源因素分成人力资源和硬件设备因素两部分:人力资源。人力资本是相对于物质资本的另一类资本,是指投于企业劳动者的资本,表现为劳动者的技术、文化、创造能力的资本化。人力资本投资能显著改善人的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使物质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使人的创新能力有效提高。 2.1.3科技因素 企业竞争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技术竞争的优势。技术创新通过降低产品的成本以及通过实现产品的差异化而使企业获得较高的收益,从而使企业的竞

剥离强度

挤出复合薄膜剥离强度的影响因素 挤出复合工艺具有投资少,成本低,生产效率高,操作简便等多方面的优点,因此,它在塑料薄膜的复合加工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是,在实际生产中也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在此,就以最为常见的剥离强度差为例与大家共同分析探讨。 基材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1.基材表面处理效果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被涂布基材应当预先进行电晕处理,使表面张力达到4.0×10-2N/m以上,以改进基材同熔融挤出树脂的黏结性,从而提高挤出复合强度。因此,生产前要检测基材的表面张力是否达到要求,一旦发现表面张力太低,应立即更换基材或对基材重新进行表面处理。此外,经表面处理过的薄膜,其表面张力应当是均匀一致的,否则也会对剥离强度产生一定的影响,造成剥离强度不均匀、不一致。 2.基材表面清洁度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被涂布基材表面应当无灰尘、无油污。如果基材表面的清洁度差,黏附了灰尘、油脂等污物,就会直接影响到熔融树脂与塑料薄膜表面的黏合力,从而使挤出复合膜的黏结强度下降。 3.其他因素的影响 对于一些易吸湿的薄膜材料(如尼龙薄膜),如果已经发生吸湿现象,也会影响挤出复合膜的黏结牢度。因此,对于易吸湿的薄膜材料一定要注意防潮,尼龙薄膜在使用前和使用后应当及时用铝箔包裹好。

油墨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1.油墨质量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有时候会出现无油墨或油墨较少部位的剥离强度好,而有油墨或油墨较多部位的黏合牢度比较差的现象。这就是由于所用的油墨印刷适性不好,油墨与基材之间黏结不良,从而造成挤出复合膜的剥离强度差。一旦发生这种情况,应当及时更换合适的油墨,并同油墨厂商联系,共同协商和研究解决办法。 2.油墨干燥性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如果油墨干燥不良,特别是当油墨中大量地使用了甲苯、丁醇等沸点比较高的溶剂,而且干燥箱温度设置不当时,就会有少量或较大量的溶剂残留在油墨层中,复合后可能会造成复合膜的分层,使剥离强度变差。因此,在印刷过程中一定要对油墨的干燥性能进行严格的控制,保证油墨能够充分干燥。 此外,在印刷过程中还要注意对印刷速度和干燥温度等工艺条件的控制,因为它们也会对油墨中溶剂的挥发速度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印刷速度较快,且印刷机干燥箱的温度又比较低,油墨中的溶剂可能无法完全挥发掉,这些残留的溶剂就会在薄膜上形成一些小泡,造成复合膜黏结牢度下降。一般来说,在设定干燥箱的温度时,必须综合考虑印刷速度、油墨的干燥速度、承印材料的种类以及印刷图案的大小等因素。 复合用树脂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1.树脂类型对剥离强度的影响 挤出涂布复合用树脂可以是聚乙烯、聚丙烯、EVA、Surlyn、Nucler、Bynel、EVAL、EAA等。挤出涂布复合的目的不同,选用的树脂也不同。例如,用于普通层合塑料制袋的树脂,可以是热封性较好的各种热封用树脂;用于夹心挤复用的树脂,要求同面层和内封层塑料均有良好的相容性,可根据面层及

屈服强度

概览 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是零件永久失效,没法恢复。这个压强叫做屈服强度。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与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原始标距)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颈缩,应变增大,使材料破坏,不能正常使用。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进入屈服阶段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应力应变出现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ReL或Rp0.2)。 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yield strength)。 首先解释一下材料受力变形。材料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外力撤销后可以恢复原来形状)和塑性变形(外力撤销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形状发生变化,伸长或缩短)。 建筑钢材以屈服强度作为设计应力的依据。 屈服强度标准 建设工程上常用的屈服标准有三种:

1、比例极限应力-应变曲线上符合线性关系的最高应力,国际上常采用σp表示,超过σp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2、弹性极限试样加载后再卸载,以不出现残留的永久变形为标准,材料能够完全弹性恢复的最高应力。国际上通常以Rel表示。应力超过Rel时即认为材料开始屈服。 3、屈服强度以规定发生一定的残留变形为标准,如通常以0.2%残留变形的应力作为屈服强度,符号为Rp0.2。 影响屈服强度的因素 影响屈服强度的内在因素有:结合键、组织、结构、原子本性。 如将金属的屈服强度与陶瓷、高分子材料比较可看出结合键的影响是根本性的。从组织结构的影响来看,可以有四种强化机制影响金属材料的屈服强度,这就是:(1)固溶强化;(2)形变强化;(3)沉淀强化和弥散强化;(4)晶界和亚晶强化。沉淀强化和细晶强化是工业合金中提高材料屈服强度的最常用的手段。在这几种强化机制中,前三种机制在提高材料强度的同时,也降低了塑性,只有细化晶粒和亚晶,既能提高强度又能增加塑性。 影响屈服强度的外在因素有:温度、应变速率、应力状态。 随着温度的降低与应变速率的增高,材料的屈服强度升高,尤其是体心立方金属对温度和应变速率特别敏感,这导致了钢的低温脆化。应力状态的影响也很重要。虽然屈服强度是反映材料的内在性能的一个本质指标,但应力状态不同,屈服强度值也不同。我们通常所说的材料的屈服强度一般是指在单向拉伸时的屈服强度。 屈服强度的工程意义

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工业企业管理 技术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学院: 专业: 完成日期:

摘要 当今市场经济中,如何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经成为企业面临市场考验的重要问题,要想在这生死搏斗中站住脚,生存和发展下去,技术创新将成为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关键。但是目前,提高技术创新能力依然存在许多困惑和难点,传统观念的限制;资金投入的不足;市场变化快;管理人才紧缺都成为限制因素。那么面对当今竞争激烈的国内外市场,我们通过要增强企业的创新意识增强R&D经费投入,以及结合市场和培养人才的途径来解决。 本文以技术经济范式研究技术创新的理论为基础,首先对已有的技术创新理论作一综述,然后深入到企业层面,分析企业技术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并进一步针对运用技术创新如何培育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做一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技术创新;企业;核心竞争力

Abstract Today's market economy, how to enhanc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facing the enterprise market test, in order to establish themselves in this life and death struggle, the survival and development continues,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will become the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o improve the key. But now, to improve the technical innovation capability still exists a lot of confusion and difficulties, limitations of traditional concepts; lack of capital investment; market changes quickly; management personnel shortages have become a limiting factor. Then the face of today's highly competitive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markets, we want to enhance creativity through the enhancement of corporate R & D funding, as well as ways to combine marketing and training of personnel to resolve.. In this paper,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techno-economic paradigm based on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the first of existing technology innovation theory are reviewed, and then down to the enterprise level, analyze the impact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how to foster further innovation for the use of technology issues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o make a detailed discussion and analysis.. Keywords: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business;

影响铝蜂窝板剥离强度的因素

用心专注服务专业 影响铝蜂窝板剥离强度的因素 1.胶粘剂对铝蜂窝板剥离强度的影响 (1)采用聚氨酯、环氧树脂类室温固化胶粘剂生产的铝蜂窝板,其粘接强度低,对于蜂窝芯边长为4mm,面板厚为1mm,总厚度为10mm的铝蜂窝板所测的180°剥离强度为4N/mm 左右。这种铝蜂窝板的粘接性、耐候性均较差,使用1年后粘接性能大幅下降。采用这种工艺生产的铝蜂窝板不适用于室外,但可用于室内做装饰隔板。 (2)采用环氧胶膜工艺生产的铝蜂窝板的粘接强度低,对于蜂窝芯边长为4mm,面板厚为1mm,总厚度为10mm的铝蜂窝板所测的180°剥离强度为4N/mm左右,然而其粘接 性能耐候性好,使用1年后其剥离强度下降很小。缺点是铝蜂窝板的粘接层较脆,长期震动后铝蜂窝板会发生分层。 (3)采用热塑性胶膜连续复合工艺生产的铝蜂窝板的粘接强度是前2种工艺生产的铝蜂窝板的3-5倍,对于正六边形蜂窝芯的边长为4mm,面板厚为1mm,总厚度为10mm的铝蜂窝板,所测的180°剥离强度值为18N/mm左右。其粘接性、耐候性好,使用1年后其剥离强度下降很小。由于是连续生产,效率高,可满足短期大批量供货要求。这种工艺的缺点是所采用的平面连续热复合机设备价格高,投资巨大。热塑性胶膜是一种特殊热熔胶膜,胶膜本身要有很高的内聚强度和拉伸强度,这样可保证铝蜂窝板的粘接牢固。如果采用一般的热熔胶膜,其粘接强度很低,180°剥离强度值仅有3N/mm。 2、生产工艺对铝蜂窝板剥离强度的影响 采用热压机生产铝蜂窝板,由于热压机压力较大,较难控制,为防止压塌铝蜂窝芯,常常放置垫块。如果垫块高了,会影响施加的压力,导致粘接强度低。如采用平面热复合机,由于压力是由弹力提供,可以通过调节高度来控制所施加的压力,因此,采用这种工艺生产的铝蜂窝板的粘接强度较高,而且很稳定。 3、铝的表面状况对铝蜂窝板剥离强度的影响 铝表面的油污、脏物和自然形成的松散氧化层会严重影响铝蜂窝板的粘接效果,因此,必须经过清洗和预处理。铝表面可采用磷化处理或铬化处理,使铝表面形成一层紧密的化学转化膜,经处理后的铝粘接效果好。

屈服强度概述

屈服强度概述 屈服强度是材料开始发生明显塑性变形时的最低应力值。 1.概念解释 屈服强度:是金属材料发生屈服现象时的屈服极限,亦即抵抗微量塑性变形的应力。对于无明显屈服的金属材料,规定以产生0.2%残余变形的应力值为其屈服极限,称为条件屈服极限或屈服强度。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将会使零件永久失效,无法恢复。如低碳钢的屈服极限为207MPa,当大于此极限的外力作用之下,零件将会产生永久变形,小于这个的,零件还会恢复原来的样子。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和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0.2%的原始标距)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颈缩,应变增大,使材料破坏,不能正常使用。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进入屈服阶段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应力应变出现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上屈服点和下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ReL或Rp0.2)。

有些钢材(如高碳钢)无明显的屈服现象,通常以发生微量的塑性变形(0.2%)时的应力作为该钢材的屈服强度,称为条件屈服强度。 首先解释一下材料受力变形。材料的变形分为弹性变形(外力撤销后可以恢复原来形状)和塑性变形(外力撤销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形状发生变化,伸长或缩短)。 建筑钢材以屈服强度作为设计应力的依据。 2.屈服极限,常用符号δs,是材料屈服的临界应力值。 (1)对于屈服现象明显的材料,屈服强度就是屈服点的应力(屈服值); (2)对于屈服现象不明显的材料,和应力-应变的直线关系的极限偏差达到规定值(通常为材料发生0.2%延伸率)时的应力。通常用作固体材料力学机械性质的评价指标,是材料的实际使用极限。因为在应力超过材料屈服极限后产生塑性变形,应变增大,使材料失效,不能正常使用。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后,进入屈服阶段后,变形增加较快,此时除了产生弹性变形外,还产生部分塑性变形。当应力达到B点后,塑性应变急剧增加,应力应变出现微小波动,这种现象称为屈服。这一阶段的最大、最小应力分别称为下屈服点和上屈服点。由于下屈服点的数值较为稳定,因此以它作为材料抗力的指标,称为屈服点或屈服强度(ReL或Rp0.2)。 a.屈服点yield point(σs) 试样在试验过程中力不增加(保持恒定)仍能继续伸长(变形)

唐山钢铁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上课讲义

唐山钢铁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及发展策略 智研数据研究中心网讯: 内容提要:唐山发展钢铁产业必须走规模经济的道路,这既可以通过集团生产设备大型化及其集团成员企业规模的扩大来增加钢铁产量,提高经济效益,也可以通过系列化和专业化。为此,应鼓励企业向集团化方向发展,通过强强联合、兼并重组、互相持股等方式进行战略重组,减少钢铁生产企业数量,实现钢铁产业组织结构调整和优化。通过组成钢铁工业协会,实现以“品种、质量、整合”为重点的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力图把唐山建成中国最大的钢铁生产基地。 内容选自智研数据研究中心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钢铁板材市场评估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唐山钢铁产业发展现状 唐山是一座有百年历史的重工业城市,近几年来唐山市的经济发展已稳居河北省前列,这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钢铁产业的发展。唐山可以说是一座“因钢而兴”的城市。目前唐山市的粗钢产量将近6000万吨,占河北省总产能的一半左右,占全国的近1/10。随着唐山钢铁工业的继续发展,2011 年唐山钢铁、建材、能源、化工、炼焦、电力六大高能耗行业完成增加值1378.32 亿元,同比增长8.7%,其中钢铁工业完成增加值951.67 亿元,增长4.1%,比重比2010 年回落6.5 个百分点。其中生铁6567 万吨,增长4.2%;粗钢6832 万吨,增长3.7%;钢材7396 万吨,增长5.4%,动车组增长1.2 倍,运输机械增长2.8 倍。规模以上企业户均产值达到4.36 亿元,比2010 年提高9126 万元。产值突破亿元的企业656 家,增加112 家;突破10 亿元的企业101 家,增加31 家;突破50 亿元的企业24 家。此外,2010 年唐山还实施了首钢迁钢等280 个结构调整重点项目,精品钢比重达到63%。通过深度联合重组,预计2015 年,唐山全市钢铁冶炼企业将整合至5 家企业集团,打造两至三家千万吨级大型钢铁联合企业,精品钢比例将达到80%,建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钢铁强市。以曹妃甸工业区、南堡开发区、乐亭新区为依托,加快化工产业发展,唐山将完成从传统产钢铁业大市向钢铁强市的精彩嬗变,打造为全国重要的现代化工临港钢铁产业基地,同时,唐山作为河北省经济中心的位置将得到进一步巩固。 二、唐山钢铁产业竞争力影响因素分析 对竞争优势进行最为系统研究的是美国哈佛商学院的迈克尔?波特教授。波特的竞争优势理论对当代国际贸易竞争方式和内容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了著名的竞争优势菱形模型,也称为“钻石模型”。 这一模型的中心思想是一个国家有特色的产业能持续创新与升级,从而获得国家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该国在以下四方面的条件:生产要素条件、需求状况、相关支持产业和企业战略结构和激烈的同业竞争。波特强调,产业的竞争优势是国内各关键因素彼此长时间强化而衍生出来的,任何一个关键因素弱化都会影响产业升级的潜力。钻石模型以四大关键因素为支撑点,彼此环环相扣,组成动态的竞争模式,描绘了建立、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的实际可行

(完整版)荧光法习题

荧光分析法 一、选择题 1.为了提高分子荧光光度法的灵敏度,合适的办法是 A. 增加待测溶液的浓度 B. 增加激发光的强度 C. 增加待测液的体积 D. 另找能与待测物质形成荧光效率大的荧光化合物 2. 下列结构中能产生荧光的物质是 A. 苯酚 B. 苯 C. 硝基苯 D. 碘苯 3. 荧光分析中,溶剂对荧光强度的影响是 A. 对有π→π*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增大 B. 对有π→π*跃迁者,溶剂极性增加,荧光强度减小 C. 溶剂粘度增大,荧光强度减弱 D. 溶剂粘度降低,荧光强度减弱 4. 荧光分析中,当被测物质的浓度较大时,荧光强度与浓度不成正比,其原因可能是 A. 自熄灭 B. 自吸收 C. 散射光的影响 D. 溶剂极性增大 5. 在下列哪个pH值时苯胺能产生荧光(苯胺以分子形式产生荧光)? A. 1 B. 2 C. 7 D. 14 6. 硫酸奎宁在0.05mol/L H2SO4中,分别用320nm和350nm波长的光激发,所制得的荧光光谱 A.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相同 B. 形状和荧光强度都不同 C. 形状相同,荧光强度不同 D. 荧光强度相同,形状不同 7. 荧光光谱分析中的主要光谱干扰是 A. 激发光 B. 溶剂产生的拉曼散射光 C. 溶剂产生的瑞利散射光 D. 容器表面产生的散射光 8. 对分子荧光强度的测量时,要在与入射光成直角的方向上检测是由于 A. 荧光是向各个方向发射的 B. 只有在和入射光方向成直角的方向上才有荧光 C. 为了消除透射光的影响 D. 克服散射光的影响 9. 荧光法中,荧光效率Φ的计算式是 A. Φ=发射荧光的电子数/吸收激发光的电子数 B. Φ=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荧光的光量子数 C. Φ=发射光的强度/吸收光的强度 D. Φ=发射荧光的光量子数/吸收激发光的光量子数 10. A. 钨灯 B. 氢灯 C. 元素灯 D. 溴钨灯 λ=256nm)可用作光源。 (1)光度法测乙醇中苯( m ax (2)荧光计采用作光源。 (3)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可用作光源。 (4)光度法测定KMnO4溶液的浓度可用作光源。 11. 处于第一电子单线激发态最低振动能级的分子以辐射光量子的形式回到单线基态的最低振动能级,这种发光现象称为 A. 分子荧光 B. 分子磷光 C. 化学发光 D. 拉曼散射 12. 三线态的电子排列应为 A. 全充满 B. ↑ C. 基态 D. ↓ ↑↑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金属拉伸试验屈服点影响因素分析

总第186期2011年第6期 HEBEI M ETALLU R GY Total 1862011, N umber 6收稿日期:2011-03-14 作者简介:徐海云(1973-),男,工程师, 1995年毕业于河北理工学院工业分析专业,现在河北钢铁集团宣化公司计量检验中心从事钢材检验工作, E -mail :gxgzwh@126.com 金属拉伸试验屈服点影响因素分析 徐海云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计量检验中心,河北宣化075100) 摘要:分析了金属拉伸试验屈服点的影响因素,诠释了屈服点选取时产生误差的原因以及应注意的事项,给出了宣钢公司操作经验供参考。关键词:拉伸;屈服点;打滑;变形;分析中图分类号:TG115.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008(2011)06-0012-03 ANALYSIS ABOUT INFLUENCE FACTORS TO YIELD POINT IN METAL TENSION TEST Xu Haiyun (Measure and Inspect Center ,Xuanhua Iron and Steel Company ,Hebei Iron and Steel Group ,Xuanhua ,He-bei ,075100) Abstract :It is analyzed the influence factors to yield point in metal tension test ,explained the reason for error in selecting yield point as well as keys being paid attention.Key Words :tension ;yield point ;skid ;deformation ;analysis 1前言 河北钢铁集团宣钢公司是以长材作为主打产品 面向市场的,所有产品均进行出厂检验,主要包括外观检验和物理性能检验两大部分,在物理性能检验 中又以拉伸试验为主要检测内容, 屈服强度是拉伸试验中的主要测试项, 测试的准确与否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合格与否, 也给用户判断强屈比带来影响。金属试样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会产生变形。在受力的初始阶段, 变形与受到的外力基本成线性比例关系,这时若外力消失,材料的变形也将消失,恢复 原状,这一阶段通常称为弹性阶段。但当外力增大到一定程度后,变形与受到的外力将不再成线性比例关系,这时当外力消失后,材料的变形将不能完全消失, 外型尺寸将不能完全恢复到原状,这一阶段称为塑性变形阶段。钢材在使用过程中易受到各种各样的外力作用,产生变形,这种变形必须被限制在弹性范围之内,否则产品的形状将会发生永久变化,影响继续使用,严重的还会发生断裂等重大质量事故。比如像弹簧一样,在一定范围内拉伸弹簧是可以恢 复原状的, 但一旦拉伸力超出了弹簧的受力极限,弹簧就被破坏了,不可恢复到初始状态,成了报废品。 准确求取屈服点在力学性能试验中是非常重要的,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很难非常准确的求取,下面结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分析影响屈服点的各个因素。2操作人员的影响 试验结果的准确程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试验人员的综合操作素质,尤其是在新的试验机不断更新换代,试验软件各厂家界面不统一的形势下。实际生产中受试验人员文化程度及操作水平的限制,在一些概念及操作上存在着一些误区,常出现如下的问题。 2.1 非比例应力与下屈服定义不作区分 虽然非比例应力与屈服都是反应材料弹性阶段 与塑性阶段的过渡状态的指标, 但两者有着本质的不同。下屈服是材料固有的性能,而非比例应力是通 过人为规定的条件计算的结果,在国标中规定它可以有不同变形量的非比例应力点, 如R p0.2,R p0.5等形式,但钢材的下屈服点只有一个。当材料存在下屈服点时是无需求取非比例应力的,只有材料没有明显的屈服点时才求取非比例应力。部分试验人员对此理解不深,以为上屈服、下屈服、非比例应力对每次试 2 1

影响荧光值强度的因素

影响荧光强度的因素 1.荧光的减退 荧光物质经紫外线长时间照射及空气的氧化 作用,会使荧光逐渐减退。 2.荧光强度与溶液浓度的关系 在稀溶液中:F=Kc F 为荧光强度 K—检测效率(由仪器决定)c 为液体的浓度 高浓度时,荧光物质发生熄灭和自吸收现象,使F与c不呈线性关系 3.温度的影响 温度对荧光强度的影响较敏感。溶液温度 下降时,介质的粘度增大,荧光物质与分子的 碰撞也随之减少,去活化过程也减少,则荧光 强度增加。相反,随着温度上升,荧光物质与 分子的碰撞频率增加,使去活化几率增加,则 荧光强度下降。 4. pH的影响 带有酸性或碱性官能团的大多数芳香族化 合物的荧光一般都与溶液PH值有关,例如:在 pH=7~12的溶液中苯胺以分子形式存在,会发出 蓝色荧光;而在pH<2或pH>13的溶液中苯胺以离 子形式存在,都不会发出荧光。同时所用酸的种 类也影响荧光的强度,例如:奎宁在硫酸溶液中 的荧光比在盐酸中的要强。 5.溶剂 许多有机物及金属的有机络合物,在乙醇 溶液中的荧光比在水溶液中强。乙醇、甘油、 丙酮、氯仿及苯都是常用的有机溶剂,其中大 多有荧光,应设法避免;一般避免的办法是稀 释,或加入一部分水。 6.荧光强度达到最高点所需要的时间不同,有 的反应加入试剂后荧光强度立即达到最高峰。有 的反应需要经过15~30分钟才能达到最高峰。 7.有机溶剂中常有产生荧光的杂质,可用蒸馏法提纯。橡皮塞、软木塞及滤纸中也常有能溶于溶剂的一些带荧光的物质。 注意事项 ①在实验中,拿比色杯要拿4个棱角,切勿 拿光滑的透光面,以免影响检测效果 ②比色杯用后,应用醇或其它有机溶剂浸 泡。 ③氙灯长时间使用(1000h以上)后可能 会发生爆炸,所以保证期(500h)以后,应及 时更换。 ④在安装或更换氙灯时,应确认电源开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