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校本教研探索与思考

校本教研探索与思考

校本教研探索与思考
校本教研探索与思考

校本教研探索与思考

一、校本教研的概念及特性

所谓校本教研,概括地说,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

校本教研有四层基本含义:

①研究教学,包括教学的内容、目的、手段,教学模式及其建构,教学设计与实施,教学评价等等。在现今时代,就是研究课程及其实施,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及实施;

②从学校的实际出发进行研究,按照新课程的要求,从学生状况、教师构成,学校历史、现状及其资源环境出发进行研究;

③教学研究的主体是学校领导、教师。

④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主要目的。教学质量事关学校的荣誉和生命,与学校中人休戚相关;

我们的教育正处于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素质教育的推行,教育管理、教育体制的不断创新,以及正在进行的课程改革,都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彻底改革传统的教与学的方式。在这场革命面前,学校要承担起教育教学研究的使命。随着学校主体意识的觉醒,校本这一理念越来越被广大学校所接受,学校确定了在教育教学研究中的主体地位。

大体上说,校本教研应具有如下一些特性:

1、校本性

最经典的解释就是“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意味着校本教研是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自身所面临的问题为目标;学校自身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安排学校管理、教学、师资培训等一系列工作。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校本教研的目标是为了学校自身的发展,校本教研的主体是学校校长、行政和教师。那些专业研究人员、上级部门的领导、社区和家长对学校可以做宏观的要求或具体的指导,但他们仅仅是同盟,也许会起很大的作用,但不能取代校长和老师。

2、科研性

校本教研在本质上是一种科研活动,它不是主观性的设想,也不是随意性研究。它要求以科研的态度、科研的方法对学校发展进行科学规划,构建科研总课题和子课题。所以,校本教研的核心工作就是必须找准学校的定位,选好课题和切入点,拟订出近、中、远期规划,并持之以恒地开展科研活动。

3、人本性

校本教研是以人本、生本为基础的,追求的是学校的发展和广大学生、教师的发展的和谐统一。离开了人本、生本的校本教研,是一种畸形,一种变质,背离了校本教研的真义。因此,校本教研必须把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可持续发展

放在首位,而不能以忽略甚至牺牲师生的发展为代价谋求学校的片面发展或效益。

4、牵引性

教学工作是学校的核心工作,学校的一切主客观因素都必须有利于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以教学研究为主的校本教研必然涉及教学的内外部环境、条件等因素的研究,带动学校其他方面的发展。

5、依托性

与一般科研不同的是,在校本教研中,学校是课题的主持人,专家是顾问或指导者。但这并不等于学校可以完全不需要或排斥专家或科研部门的指导。相反,学校还必须充分地借助外界的力量包括区(县)教科研部门的教研员、高校专家或各级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来规范学校科研工作、提升学校科研层次和办学效益。广开门路,相互借鉴和学习,盘活各种资源,为我所用。校本教研要求以学校为主体,倡导“教师即研究者”,但并不意味着学校要实行“关门主义”,拒绝外援。教研室是学校教科研直接联系的业务部门,在教育教学理论的掌握上、教科研操作的基本规范上、学科教学的把握上拥有优势,而学校一线教师在教学经验上具有优势。教研员与一线教师合作,不但能形成互补,更重要的是,这种合作是学校开展校本教研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保证。尤其是在校本教研作为一个概念、一种理念、一项试验刚被提出和实施的时候,教研室的作用是不可缺的。二、校本教研的作用

教研立校,科研兴校,教研、科研在学校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新理念下的教育要求教师开展科研型教学,提高教学中的科研含量。而校本教研对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及学校特色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利于填补理论与实践间的鸿沟

校本教研课题直接来源于学校和教师的需求,即学校中出现的问题是研究起点,解决这些问题是课题的归宿,即服务于实践。而不同于有些课题纯粹为了观点立住脚到学校收集数据进行研究,最终服务于课题。因此,校本教研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如:针对教师教育学生时出现的多批评少鼓励的倾向开展赏识教育研究,它使教师学会了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使学生对自己对学习充满信心。所以说校本教研的开展能最直接地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将新理念直接转化为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2、校本教研的实用性促成学校的科研特色

校本教研课题必须基于学校实际,它才有支撑点,才有生命力。它不同于单纯的理论学习、专题讲座。有些课题的研究讲起来阳关灿烂,但做起来困难重重。一是学校不具备实施的条件;二是理论太高深难操作。如: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对于设备落后的学校来说,无法开展。若这类学校根据教师包办太多、教材中心、教师中心,忽视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状况来研究主体探究型教学模式

的构建,则更实际。同时借助专家的指导组织教师学习、讨论,并将这些理论运用于实践,往往有立竿见影的作用,促进学校形成自己的科研特色。

3、校本教研的能动性促进教师主体作用的发挥和个性的发展

校本教研与教师的工作紧密相联,它来源于教师实践中的困惑,是通过教师自主选择,并在专家指导或课题组的帮助下自主开展的探索活动,因此,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校本教研应有团体主攻课题,也应有教师个人的课题,做到人人有课题,人人是教学者,个个是研究者。每位教师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水平、兴趣、特长,进行设想—实践—再设想—再探索,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色,促进个性发展。如有的教师善于用自己的情感感染、调动学生,就可以开展情感教学研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4、校本教研的互动性促进教师素质的共同提高

校本教研是刚刚开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研活动,它不同于传统教研,教师不再单方面地洗耳恭听别人的意见,而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种自由的阐述、辩论中,观点会越来越鲜明,认识也会越来越深刻,这对于指导者和被指导者都是学习和提高的机会。

三、目前我县各校中校本教研中常见问题

1.教研活动的意义方向不明,走过场型:

教研活动更多地停留在了“听课、评课”上,教师备课没有压力,课堂实践解决问题不明确,听课时不作任何思考,课后发言你好、我好、大家好,发言时经常出现雷同,结果上课的没提高,听课的没收获,频繁的此类听课评课之后,造成了“收获不大”甚至是“没有收获”的感觉。

如何才能使我们的数学组开展的教研活动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结合近几年的实践,我们深切感受到“主题推进数学教研组的教研活动”,不仅仅是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更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一个有效而现实的途径。

2.活动开展缺乏教师参与热情,虎头蛇尾型。

虽然组织了教研活动,但通常时因为连组织者自己的兴致也不大,教师缺乏参与的热情,或者是为应付而已,因此虎头蛇尾。

3.组织安排欠缺相关支持,有心无力型。

由于教研组长或骨干教师以教学为主,缺乏开展或主持教研活动的经验和技能,或因为害怕活动组织的成效不够明显及其他的原因,教研组在教研活动上缺乏引领者,活动的组织有心无力。

4.评价机制缺乏科学性,形式化、功利化

上级行政部门、家长对学校的评价以学生的分数、升学率论学校的办学成败,

农村学校为了留住学生,满足家长的需要,只能把教育职能简化为灌输知识、应付考试取得好成绩。政府主管部门的评估、检查、评比,也把升学率作为对学校的重要评价指标,在“末位淘汰”的高压力,大部分农村中小学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抓“分”上,严重地影响教师的教学行为,阻碍着校本教研的开展。存在形式化、功利化的现象,为了完成一定的教研任务,学校就要求教研组作某某的课题研究,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任务,而指定某些教师加班加点的搞,很多教师都不知道在干什么,而这样搞出来的课题也只是形式而已。根本谈不上有什么实际意义了。

四、我县各校与数学教学有关的校本研究课题

1.新课程背景下优化学生学习过程的行动策略研究(县教科室,省级课题)

2.“问题索引,四步导学”—农村初中学与教实施模式的研究(白中,省级课题)

3.初中数学新教材探究性学习的案例研究(一初中,市级课题)

4.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实际操作的研究(二高,市级课题)

5.优化学案“问题”的设计,提高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群中,市级课题)

6.农村中学“一课三磨”校本研修活动模式实践与研究(石中,市级课题)

7.预习指导及其与课堂教学整合的研究(一初中,县级课题)

8.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研究(二高,县级课题)

9.高中学生数学反思能力差的原因及对策(二高,县级课题)

10.高中数学解题规范格式化的培养(三高,县级课题)

11.初中数学课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实践与研究(晶中,县级课题)

五、我县校本教研典型案例

1.东庐中学《编制和使用讲学稿,优化教学过程,促进师生发展》

2.石湫中学《农村中学教研组开展“说、听、评”三环一体教研活动模式》

3.市教研室推广的《课例式研究》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与反思知识交流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与 反思

校本教研活动记录与反思 活动主题:新教师如何快速成长起来 活动时间:2015年9月 活动地点:办公室 主持人:冯学俊 参与人员:全体教师 活动记录: 吴主任:对于每一个刚走出大学校园,踏上工作岗位的新教师可能都有这样的疑惑:怎样才能在工作岗位走出一片新天地?对于新老师而言,热情高,精力充沛,思维活跃,易于接受新事物,进取心强。但是要教好学生,仅有丰富的知识,先进的理念还是不够的。还需要不断的积累教学经验,今天就让各位在座的经验丰富的老师,跟新老师交流一下经验。 李老师:作为新老师在平时工作和行为上,心中必有明晰的奋斗目标,就会把自己的发展置于理性思考之上,使自己有了专业成长的紧迫感,促使自己不断寻找自己在学校、全区甚至全市教师中的位置,有了成长的目标与动力就能在日常教学中不断激励自己。 张老师:教师的原有专业知识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会真正得以融化和实用。教师是带着原有的个人知识走进课堂的,这些个人的知识是教师进行教学实践的支撑和基础。由于新课程改革开设综合课程后,各学科的联系日趋紧密,教师要在教学实践中将自己原有的知识综合化,使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加科学化和合理

化。 尚老师:教师的专业技能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持续锻炼才会更纯熟。 王老师:教师只有在教学实践中与学生的接触才能形成良好的专业情意。 活动反思: 新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外因的影响下,自身也要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这样才能成长为更好的老师。会议中各位老师均说出了自己的感受与行动,相互学习借鉴,达到共同进步。

活动主题:如何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目的:通过教师交流、探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真正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 活动时间:2015年10月 活动参与:各科任老师 活动主持:吴统晖 活动记录:魏开花 一、主持人开场白 第一次做这样的教研主持,请大家给予支持。能够贡献自已的智慧,能够分享自己的经验,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与建议。 “玩小游戏热身”----认颜色 二、寻找合作伙伴,梳理教研记录 三、温馨提示之请大家站着发言,且发言时间不能超过三分钟,发言采取循环说的形式。 活动过程: 尚成军:首先加强学生对计算题的理解能力,练习多样化,纠错,找原因,引导学生感知记忆,加强笔算,口算练习郭玺辉:同桌竞赛(A、B同量题,速度竞赛),小组竞赛,奖励做得又快又好的同学 吴统晖:在提高学生的计算准确率方面让学生多审题,多鼓励学生,写积极的评语,有进步但不是很理想 马淑莲:与学生达成共识,有错合作伙伴共担,无形中合作伙伴在互相监督。有一定的进步。 龚婵娟:多做练习,强行记忆,课前三分钟。

教师个人校本研修成果总结

校本研修成果分享 校本研修期间,除了完成校本研修的工作以外,还在本校担任语文教学工作任务,学校工作需要的地方我也尽力去完成。在这忙碌、辛苦、奔波的日子,不敢说自己有多大的收获,只能说在成长中经历,在经历中成长。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促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我取得校本研修工作成果分享: 1、能够按时参与校内各种活动,并做好记录,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每次开展语文组集备研修,主要是课堂教学交流,问题研讨等活动,同时为了充分利用这样的集中学习的机会,还可将个人在课堂存在的问题进行共同探讨、交流和解决。开展四一高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集备之后,会和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2、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他们的先进教学方法。我要多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自我反思及案例反思,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什么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

调整教材;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料之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本节课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自己确实掌握了很多“第一手材料”,悟出了一些道理,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最大限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而且,注意做好课堂实录,并整理成文字性材料。 3、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4、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5、勤于动笔,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校本研修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一

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和措施

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大青实验学校

校本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和不断深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校本培训活动在我校初步开展起来了。然而, 在开展校本培训过程中, 有时偏离了校本培训的要义, 影响了新课改的实施。 一、形式化严重 校本研究本来应当以解决本校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为出发点和归宿的, 其研究过程应当是稳扎稳打、步步落实的。但在校本培训活动落实中, 却存在着严重的形式主义现象, 其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种: (1) 任务执行形式化 学校给培训组布置培训任务, 培训组长再给教师布置培训任务。这些任务包括一学期听多少节课、写几节优质教案、制作几个优秀课件、写几篇培训文章、搞几项课题研究等等。这种依靠行政指令而开展的“校本培训”,致使一些教师为学校布置的培训任务而做一些表面文章,个别教师甚至弄虚作假。比如, 为了凑足学校要求的各项指数, 有的教师抄他人的听课记录、教后反思、教案, 让他人代写论文等等。 (2) 活动开展浮泛化 有时学校“以活动促培训”为旗号, 每学期都要安排若干次活动, 大型、中型、小型活动都有, 如教学比武、优秀教案课件评比等, 满足了了活动的“量化”,却保证不了活动是否有实效。现在我们认识到, 适当地开展一些活动是校本培训之必需, 但问题在于活动不能无度, 更不能浮泛。某项校本培训活动是否开展, 要从学校和教师的实际出发, 以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为旨归。那些走走过场、装点门面的“培训”活动(以活动代研究) 不开展也罢。 (3) 检查评比过多化 有时学校学期初布置了校本培训任务, 便只等学期末的评比检查了,对于研究过程监督不到位。为了应对评比检查,教师们临时写论文、制课件、编教案;为了完成检查评比任务, 检查人员形式化地查看论文有无、课件多少、教案几节……可检查一结束,活动也就随之结束了。这样的检查评比, 除了让某些教师获得了对自己评优暂时发挥作用的有效证件外,对校本培训的开展、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不仅毫无意义, 反而会起到阻碍作用。 二、培训模式单一 目前我校开展的校本培训大多还没有超出传统的理论灌输式和听课评课式两种模式。在这两种培训模式中, 担纲者大都是主任或学校培训组长, 多数听课教师只是记录培训、授课过

校本教研(一)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一) 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校本教研是基于校级教研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其基本特征是以校为本,强调围绕学校自身遇到的问题开展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基本理念 校本教研的理论基点是,学校是真正发生教育的地方,教学研究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问题才有直接的意义。校本教研旗帜鲜明地强调三个基本理念:第一,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第二,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第三,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主要而直接的目的。 第一、学校应该是教学研究的基地 校本教研强调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这意味着要把教学研究的重心置于具体的学校教学情境中,因为教学研究的问题是从学校教学实践中归纳和汇集的,而不是预设和推演的,所以要在学校的教学情境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对于许多教学问题,如果脱离了具体的教学情境抽象谈论是容易做到的,但意义不大。比如,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三级课程管理政策对学校提出了新的要求,学校不仅要创造性地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还有权力和责任开发适合本校特点的校本课程,这样就会出现与以往任何时候都很不相同的教学情境,再加上各个学校的情况差异较大,对于具体学校而言,解决所谓“面上”的教学问题就显得不那么“真实”,总有一种隔离感,不能对学校的教学实践产生直接的影响。如校本课程如何开发?综合实践活动如何开展?大班额背景下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等等之类的问题,只有把它们置于学校的具体教学情境中才可能找到解决的办法。如果教师持续地关注某个或某些有意义的教学“问题”,想方设法(“设计”)在教学“行动”中解决问题,并且不断地回头“反

校本教研中的小课题研究

校本教研中的小课题研究 扶风教研室李小平 新课程实施以来,为了把新课程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校本教研随之而出。校本教研提倡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可分为学习反思和教学反思)、教师间的同伴互助(课标、教材的研讨,备课、听课的互相探讨,学习心得交流、课堂教学交流以及共性问题的交流研讨等)、大专院校、教研部门的专业引领(专业引领有专题讲座、课堂诊断、小课题的理论指导及帮助等)。校本教研的形式有集体备课、说课、评课、共同问题研讨、课例研究、小课题研究等。本文就校本教研中的小课题研究谈一下看法,与同行商讨。 一、校本教研小课题研究的价值 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教师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是教师的日常性工作。如果教师只是一味的教书,在教学过程中不反思、不研究、不改进,教学工作就不能很好的开展,久而久之,就很可能产生职业倦怠,就会不思上进,但求无过,备课抄备课手册,上课照搬教案,不精心设计练习,慢慢的思想僵化,生活无味,精气神不足,甚至意志消沉。校本教研小课题研究,将教师的教学和研究联系在一起,让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教师对待教学的态度就会发生质的变化,容易激发教师教学的活力,看待学生也更加宽容,把学生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课堂也就更加和谐。具体价值如下: 1、小课题研究体现教师创造性劳动的价值。教师的教学,需要认真解读教材、重组教材,使课堂教学活动更加贴近学生,因此,教师的劳动是创造性劳动。由于研究课题,教师学习课标、熟读教材、备写教案、课堂教学、作业批改都是带着问题进行的。教师的一切活动,上课前的学习与备

写,课堂中的教与学以及课后作业,不仅是为了完成任务,更重要的是为了提高效率,提高质量,教师的工作更能体现出创造的价值。如果只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不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对学生的要求就可能比较苛刻,甚至在明知学生不可能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下,也不切合实际的对学生进行要求,不融洽的师生关系往往就是这样形成的。如果在研究中教学,因为要达到研究的真实性和学生表现的自然状态,教师就会克制自己,学会宽容,承认学生个体差异,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优待学习好的学生,无视学习差的学生。教师心态变化的结果是课堂上学生更加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学生有话敢说,有话想说,师生关系必然融洽,课堂教学活泼有序,学生学习积极主动。 2、小课题研究丰富了教师生活,让教师生活更加有意义。根据研究需要,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观念,接受新的理念,还要阅读一些与本学科相关的资料,以拓宽自己的知识视野。同时还要观察课堂,研究学生的变化。参与教研活动更加主动,和同伴交流有话可说,总想听取同伴意见,从同伴意见中吸取有益于自己研究的问题,以求取得更大实效。这样以来,教师在校生活有滋有味,天天都有新的变化。特别是以研究的视角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常教常新,这有利于激活教师的潜在动力,唤起教师积极向上的自觉意识,使学校生活更加有意义。 3、小课题研究利于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校本教研中的小课题研究是一个螺旋式研究的过程,它是一个持续性的研究。一学期研究一个课题,在课题结题中把研究出现的新问题作为下一学期研究的课题,使研究工作不断向深层次迈进。随着研究课题由普遍问题到个别问题,由群体向个体转化的过程中,课题研究由表及里,由浅入深,不断深化,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育艺术,得到了提

“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几年来,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努力寻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的有效途径,经过不断研究和探索、总结和完善,逐步提炼出了一种“四课一体”的校本教研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把每一学科的教师按年段分为若干个教研小组,就同一教学内容,先进行集体备课,再选择一名教师上课,其他教师依次说课、评课。 一、实践“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目的 一是教师专业化持续发展的需要。专业化发展是教师职业发展的必然方式,是学校教育教学取得成效的根本,而“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可以说是转变教师教育理念、提高教师专业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二是回归课堂教学的需要。开展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教研活动,同时在活动中突出“同伴互助、专家引领、自我反思”,可以使教师在研究中提升理论修养、在实践中积累经验,进而在实践中感悟、在反思中成长。三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衡量一所学校是否具有持续发展力的一项重要标志就是看其所开展的教育科研工作能否与学校日常教学行为的改善结合起来,而在“四课一体”活动引领下的校本教研要求教师以研究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教学实践和从事教学工作,对自己的课堂实践不断加以反思、改进,从而能够推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普遍提高。 二、“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活动的流程 一是遴选带有共性问题的专题和授课内容。首先学校教导处和各教研组一起研究制定具有共性的教研专题,然后围绕这个专题各教研小组再根据自己的学科和研究方向制定各自的小课题。二是分别备课,集体交流。确定授课内容后,教师先分别就这一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思考和备课,然后进行集体交流。在此基础上,经过不断调整形成既有各家之长又有个性特点的教案。三是递进式上课。我们遵循“教学设计——研讨反馈——调整设计”的原则,首先对每节课进行反复推敲,然后组织组内成员进行研讨评析、修改完善,最后拿出相对成熟的作品。四是集中说课、评课、答辩。以前基本都是课前说课,现在我们提倡课后说课。由于一节课后无论听者还是教者都经历过了课堂教学的整个环节,因此在说课时也就更能比较出课前预设和实际教学时的效果差别。五是评分汇总,整理归档。一个循环结束后,学校考评小组首先把每个环节的打分汇总,排出名次后给予鼓励;然后把反复实验修改后的教案说评稿进行整理存入学校教案库,供下一学年借鉴。同时要求每位教师都写出教学体会,存入个人教学档案。 三、实施“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的价值与意义 一是可以提高教学实效。“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融教师的工作、学习、课堂实践和学生长远发展于一体,引领广大教师深入课堂潜心钻研,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可以突出研究过程。“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可以引导教师经历一个“学习——实践——反思——提升”的渐进过程。三是可以融合集体智慧。“四课一体”校本教研模式从教师个体、教研组、学校三个层面开展活动,大家在同一

(整理)我校的校本研修成果

我校的校本研修成果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从教多年来一直担任英语科教学工作,面对教育改革和创新需要新突破的新形势,不断探索,整体优化,创造性的进行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希望在未来的日子里,通过研修,更新教学理念,争取在科学教学领域可以有更长足的进步。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了,课上的生动了,才能真正的吸引住学生眼球,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我要求自己不仅要教好,更要做好自我学习,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习,努力提升自身的理论和教研水平。“让学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是我们任城区新教育下课堂教学模式。为了更好地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就需要不断地学习。近年来,我从学校的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实践,不断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从自己的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使自己今后的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我的校本研修成果总结如下: 1、不断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教育教学业务 为了把每一堂课讲好,在课前我都要进行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大纲、钻研教材、参阅资料、了解学生、编写教案等等。只有课备得充分,才能把课讲好。而钻研教材是备课的重要内容,教材是众多专家根据大纲的要求精心编写的,是我们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必须反复琢磨、认真钻研。实践证明,学习、分析、研究和处理教材的过程,就是形成、提高和完善教师教学能力的过程。常常看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出现照本宣读、平铺直叙、不分主次、重复啰嗦、含糊不清等现象,课讲得不精彩,学生学的也没兴趣。究其原因就是没有深入地钻研教材。 对教材的研究我是从以下三个角度入手的:首先是从教材编者的角度,要了解编排体系、理解编者的意图,才能居高临下地把握教材;其次要从学生的角度,要像学生一样,阅读教材,回顾旧知,提出疑问,心中有学生,才能做到心中有教材,也才能使教案设计更贴近学生,切合实际,收到完美的教学效果;再次要从自己的角度,要结合自己的特点做到与编者统一,即明确编者的意图——教学目标,又要做到与学生统一,即清楚学习目标,达到教学目标与学习目标一致。 听课也是一种学习。多听课,学习其他老师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模式,看得多了就会有比较,必然思考的多,拿到自己的课堂中就会有所取舍,这取舍之间就趋向于创造。当然要想将再造性模仿提高到创造性模仿,进而形成自己的风格模式,就需要花费很多时间去听课,去比较,去思考,去总结,把自己还原为一个学生,让自己在学生的身份中渐渐体悟教学的奥妙。 2、积极推进课堂教学改革 新教育的教学理念是“自主、合作、探究”,为了使课堂教学改革顺利有效地展开,构建理想课堂,我校探究出了“1258”教学模式。“1258”教学模式是以学生全面和谐主动活泼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诚心诚意地让学生做主人,又要严肃严格进行基本训练;围绕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坚持学生主动、教师主导、问题主线、活动主轴,把学生自习与教师导学,学生合作与教师参与,学生展示与教师激励,学生提升与教师引领,学生达标与教师测评融为一体,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师生成为学习共同体的一种新型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一、新时期基本模式结构 (一)“1”就是应用一个载体:以导学案为载体,贯彻教与学的全过程,导学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是“导”、“学”、“练”的统一体。 (二)“2”:就是实现两项转变,一是“师本”向“生本”的转变,及“一切以学生为中心”;二是“教本”向“学本”的转变,及“一切以学习为中心”。 (三)“5”:指课堂环节的五个基本步骤。

校本研修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校本研修中课题研究的方法和途径 以学校为本,以教师的“自主学习”、“自我反思”为基础,以整体系统设计为前提,以行动研究为主要方式。具体可分为: 1、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⑴培训工作日常化。主要的方式是自我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并力争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实际。研修效果上力争体现内容新,方法活,效果实。把校本培训当作学校常规工作来抓,与平时的教研活动、业务学习相结合,与青年教师的培养相结合。每月至少一次利用周二的学习时间组织开展有效研修的专题研讨活动,学习新课程理念,分析教学现状,研讨教学方法,观摩课堂教学,反思教学行为,使校本培训工作制度化、日常化。 ⑵培训内容广泛性。培训内容力求做到全面、丰富、详实,力求教师对当前的教育教学改革与研究有一个比较全面系统的了解,建立教师成长档案袋,包括教师教学、自主学习、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等方面的材料,以及教育教学论文、教学经验总结、教育叙事、教学案例等。同时,开展教师“五个一”活动,即:每周互听一节课,每学期系统分析一次所教教材或其中一部分,每学期举行一次教研课,读一部教育专著,写一篇教学论文。 ⑶培训形式多样化。通过开展各种活动促进校本研修工作的深入开展,每学期的教学研究活动评出的“学科骨干教师”,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平台。在校本培训中,力求做到形式多样,贴近教师工作实际。具体有: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教师参与式讨论、师生互动式讨论等研讨形式,力争在培训效果上体现“新、活、实“三个字,即内容新(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的目标、教学方式和新型的师生关系),方法活(采用专家讲座、案例分析、反思教学、参与式讨论等研讨形式),效果实(备课时要想到、教学中要做到、课后要反思到)。 2、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 ⑴教研专题化。在开展教研活动时,我们要求事先定好计划、确立研究主题。

“五课一反思”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五课一反思”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教师教育论文 “五课一反思”校本教研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牛俊义 长治县柳林小学是一所农村小学。2010年以来,我们立足常规教学管理,开展以“上课”“观课”“说课”“议课”“辩课”和“教后反思”为基本内容的校本教研,探索出“五课一反思”的校本教研模式,在有效提高教师驾驭课堂能力的同时,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也有了较大提升。 一、“五课一反思”的背景思考 前些年,我们一直坚持搞“说讲评”一体化活动。从形式上,包含了“讲”“听”“说”“评”四个层次。“讲”,即教师做公开课;“听”,即其他教师听课观摩;“说”,即做课教师课前或课后对公开课的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教学设计进行阐释;“评”,即其他教师对做课教师教学的方法、设计、过程实施评价。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我们的教师在很大程度上突破形式的制约,尤其在“听”“评”环节。听课已在不同程度上由“听教师”延伸至“听学生”,由“听方法、听设计、听过程”延伸至“听思想、听理念、听实效”。评课的过程则更多地表现出“分析、讨论、争辩、建议”等内容。 2011年版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对教师的要求也不再是简单的课堂设计者、程序的控制者,而是要求“转身”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就为教师驾驭课堂、实施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新的使命使教师的教研模式必须由过去的“单兵作战”或“形式教研”向

集全体教师智慧的“通力合作”发展。 二、“五课一反思”的结构模式 “五课一反思”包括上课、观课、说课、议课、辩课和教后反思,分为四个层面。 第一层面,上课。上课是一个学校教学活动的主要环节,也是一个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活动。从教育教学实践的角度来说,是教师最精彩的展示和教学活动的组织协调。从教学研究的角度来说,是最基础的样本。 第二层面,观课。这一教研活动环节,既是教师向同行学习、借鉴、取舍的过程,也是为分析、研究、思考获取更多课堂样本的过程。在这个层面,年轻教师获得同行的经验和长处,有经验的教师则获得与同行交流、探讨的素材。 第三层面,说课、议课、辩课。这个层面的最大特点是教师在获得上课和观课(包括教师自己做课)信息的基础上,加上自己的分析、判断、思考、质疑,与做课教师和其他教师的交流、探讨、深化的过程。 第四层面,反思。是教师在最大限度获得广泛课堂信息反馈之后的深入思考和自省、提炼和内化,形成新高度之上的思想、理念和方法并进行总结的过程。 这四个层面,上课是“五课一反思”的最基础的层面,是观课、说课、议课、辩课的样本。观课是获取样本信息的过程,是说课、议课、辩课的基础准备。说课、议课、辩课是交流和碰撞,是“五课一反思”生成思想、理念和方法的最佳气场。反思则是一个教师在累积、扬弃之后的个体再思考,进而提炼和升华。如此周而复始,教师驾驭课堂的水平和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三、“五课一反思”的操作流程 上课—一就是教师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实施教学预案。这是

校本实践研修成果

校本实践研修成果 校本实践研修成果 《常见金属的性质》 【学情与教材分析】:本节教材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中常见材料一金属材料的应用入手,引出金属的物理性质,进一步通过实验验证金属的化学性质,最后归纳出置换反应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论知识的认知规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认识生活中常见金属的一般物理性质, (2)通过实验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初步理解金属活动性强弱, (3)能用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并能利用金属活动性顺序解释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研究性学习,问题的分析、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实践、归纳、总结、探究等学习方法,养成探究学习方法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在学习和思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体验在成功中获得探索的乐趣,对进一步学习化学产生向往。 【教学重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初步形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的观点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和实验探究相结合

【教学准备】:分组实验的准备 【教学过程】 思考:以铁制作家用铁锅是利用了铁的_______ 性;铁拉成铁丝、压成铁片是利用了铁的 _______ 性;油罐车内石油因震荡产生静电,易引起火灾,所以在油罐车尾部有一条拖地的铁链,这是利用了铁的 __________ 性;戴金饰品是利用了金属的性。 根据这些实例,你知道性质和用途的关系了吗?想想看,你还能举出哪些常见金属在生产生活中的用途,并思考这些用途和金属的哪些性质有关。 实验二:金属的化学性质 【分组实验1】分别将打磨好的铝片、铜丝做如下实验,观察实验现象,书写化 【讨论】1■铝在常温下也跟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从而阻止铝再进一步氧化,因此铝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这一性质有什么实际应 用? 2■铜制炊具使用一段时间为什么会变黑? 3■金属氧化物的组成有什么特点? 4.中国有句俗话叫真金不怕火炼”,说明黄金的化学性质如 何? 5.从上述事实可以看出,在铝、铁、铜、金这些金属中,金属的化学性质最活泼, 属的化学性质最不活泼。 【讲述】实验表明:大多数金属都与氧气反应但反应的难易和剧烈程度是不同的。反应的难易、剧烈程度和金属的活泼程度有关,金属越活泼越容易和氧气反应,反应也越剧烈。 【归纳】 1.金属的化学性质一:大多数金属(如:Fe、Al、Cu)能与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2.判断金属活动性的方法一:根据金属与氧气反应的难易程度与反应现象的剧烈程度来判断 【分组实验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 题

当前校本教研存在的问题 问题一:研究目的----模糊不清 【现象】:在与相关人士(学校领导、教研组长等)座谈时发现,有少数人对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认识极为模糊,有的甚至是一无所知;对校本教研的作用认识不到位,只停留在“活跃教学教研气氛”这一层面上。目的不明确,作用不清楚是校本教研工作存在的问题之一,同时也是产生其他问题的根源。 【反思】:认清目的与作用,是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前提条件。 开展校本教研活动的目的是要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课改”中的一些困惑。然而,我们的眼光只盯在这一层面上还是不够的。校本教研的作用应该还有二:一是将研究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用形成的新结论来指导教学、应用于教学,促使新一轮问题的生成。从这一目的看,校本教研永无终结,永无止境,它是一个循环过程,其作用是使后继教学更加优化。二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教研“教与研究存于同一体”的特点说明,教研是“研究意”,教学活动是研究的“载体”,课堂就是“实验室”,教与研属同一个过程。从这一角度看,教师在校本教研中自然地得到发展,其专业素质也自然会得到提升。因此,不能促使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研”是无效的“教研”。 【对策】:对“校本教研”再解读,对其目的再理解,对其作用再领会,对其目标再定位。 问题二:研究对象----脱离实际 【现象】有少数学校在开展校本教研伊始就走进了误区:选择的研究项目太大----涉及的范围太广,理论性太强;确定的研究对象太空----不贴学校、教师、教学实际,导致“校本教研”活动远离了教师的研究基础,脱离了教学需要,偏离了出发点。 【反思】:明确研究对象是校本教研顺利开展的关键环节。 “校本教研”研究什么?其含义透视得相当清楚:研究的对象是在教育教学中“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那么我们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和“实际需要”是什么呢?笔者以为莫过于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因此校本教研其研究的对象或选题范围应该主要来自于我们在“课改”中所遇到的一些实际的、具体的困惑。例如,新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如何构建,新课程中如何评价学生,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展“自主、合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考虑

—校本教研的实践与考虑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以校为本, 是新世纪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全新理念。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保守学校教研提出的新挑战和新要求,它已成为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一项不可或缺的工作。自2005 年1 月6 日江夏会后,我校就校本教研工作进行了一些初步的有益探索,实践证明:通过业务培训、集体备课、案例研究、机制创新等形式,能有效开发校本教研的潜力,营造浓厚的校本教研氛围,从而形成学校的校本教研合力,进而催生学校的校本教研文化。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一、以业务 培训为切入点amp;nbsp amp;nbsp 挖掘校本教研潜力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教师是校本 教研的实施者,要做好校本教研工作,必需有理论作指导,要推动校

本教研,必需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素质

是一个资源系统,它蕴藏着巨大的校本教研潜力,假如这个系统没有新鲜血液的注入更换,那么就无法适应于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因而就不能“连锁引爆”同学的潜能。为此,我校建立了以业务培训为依托的校本教研培训,使教师素质的提高植根于校本,服务于实践。通过“走出去” “请进来” “坐下来”等方式,多途径、全方位地开展教师业务培训,以此为切入点,有效挖掘校本教研的潜力。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amp;nbsp 半年来,我校采用讲座研讨法、师徒结对法、观摩考察法、读书指导法和课题带动法等,大力开展校本教研培训。本期学校派教师参与国家、省、市、县的各种业务学习与培训达76 人次。积极组织教师参与各级各类的经验交流、学术会议、效果推广;在与江西省白岭镇中心小学、武汉市鲁巷实验小学、咸宁市各实验小学等多个学校的交往中,交流各自的经验,不时改进校本教研工作,这些教师作为业务骨干又负责培训其它教师,使我校教师的业务培训得以经常化;元月份,我们还聘请了 华中师范大学郭元祥教授来我校讲学;6 月份,组织 全体教师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周玉仁教授的录像报告;5月份与县教研室、教科所开展了一个月的“手拉手”校本教研调研……专家们以深厚的校本研究理论、自身的切身体验启 迪了我校教师,丰富了教师的业务理论,促进了学校校本教研工作的

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提高校本教研有效性途径的研究》课题研究结题报告2010.11 常州市潞城中学 沈雪萍金建斌 一、课题的提出 进入21世纪,我们步入了一个信息化、全球化的知识社会,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科技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人们史无前例的体会到知识的力量,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感受到人才的可贵。教育质量的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水平。 教育的现代化和新课程改革是当今我国基础教育的两大热点问题。在此背景下,教师走专业化发展道路是必然的选择。不论是青年教师还是中老年教师,都需要在自己工作岗位上思考如何走好专业化发展的问题。而校本教研在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如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是我们当前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1) 什么是“校本教研”: 一般来说“校本”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为了学校,基于学校,在学校中。 校本教研就是为了改进学校的教育教学,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从学校的实际出发,依托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特色进行的教育教学研究。学校是教学研究的基地,教师是教学研究的主体,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是教学研究的直接目的。 校本教研就是要从教育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分析筛选出对学校教学实践和管理工作有价值且在条件允许的范围内可以解决的问题来进行研究,并把研究的结果用于教学实践的改进和教师专业能力的发展。 也就是说,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在学校中和为了学校的研究。 2) 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关系 目前国内外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途径的研究已经有很丰富的结果,如开展校本培训、课题研究、反思等多种途径,但落实的具体的学校,会因为每个学校本身不同的特点而有所不同。 校本教研实质上是将学校实践活动与教育研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使教师成为校本研究的主体,最终使教师成为研究者。校本研究与教师专业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渗透又互为促进的关系。 因此,我校开展提高校本教研的有效性的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这也是我由我校教师的结构现状决定的。 在当前教学实际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多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流于形式,且被一线教师当作一种教学之外的额外负担,活动效果不理想,校本教研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校本研修成果心得

校本研修成果心得 研修已经接近了尾声,通过这段时间的培训,提高了我对教育技术的认识,进一步更新了教育观念,掌握了一定的现代教育技术。从而,慢慢养成了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教学好习惯。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寻找突破口,使自己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不断进步,谈谈自己研修正果。 一、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做好笔记,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 1、开展有效的课堂教学研究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做好备课,课件、教学、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严格要求自己,认真参加集体备课、学校组织的听课、评课活动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 2、积极研讨,不断提高自我;给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3、自我反思 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方法。反思在自己备课时是否遇到了困难,是否调整了教材。反思教学思路,头尾兼顾;反思上课时是否发生了意外的问题,自己是怎样及时处理的;反思自己在本节课中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或者有哪些不足。经过不断的反思与积累,才能丰富、完善了自己的课堂教学,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参加多种研修模式,全面提升自我素质 积极参与网络研修,多看看同行们对于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和思考,并对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发表评论,及时与各位教师朋友沟通交流,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使自己能够更及时的了解外面的世界,从而提高自身能力。 三、研修内容丰富多彩 本学期我继续把学习、实践、验证新课程理念,作为师资研修的重点任务来重点学习。通过加强研修,做到课前反思运用怎样的教学策略;课中根据教学实际,反思如何调整教学策略;课后反思自己的这节课达到了什么目标,用了什么教学策略,有哪些成功之处等,帮助教师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谈当前学校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谈当前学校校本教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1、认识存在偏差: (1)把校本教研等同于课题研究,认为校本教研就是课题研究,搞校本教研就是搞课题研究。在此认识下,一些学校将校本教研视作学校装璜门面的旗帜,把校本教研的重点放在比课题数量、级别上,追求轰动效应,而不顾本校是否有承担该课题的能力及课题是否解决本校的现实问题。平常的研究口号喊得震天响,研究工作基本不落实,上级部门来检查时搞得热热闹闹,平时则不闻不问。另一些学校则对校本教研敬而远之,采取观望的态度等、靠、要,等别人拿出好的经验来自己依葫芦画瓢,靠教育行政部门、教研部门的督促,才勉强开展应付式的教研活动,向有关研究人员要课题,要方案。 (2)把校本教研局限于学校现成的教研形式与内容。认为校本教研不过是专家在课改过程中,为了强化学校的教研活动,提升学校教研活动的理论认识,针对学校在教研活动中的已有的经验和做法提出的新名词,换汤不换药,没有实质性的新意。

他们认为,传统的学校教研活动与教学工作是两张皮,不能直接解决教师在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实质性问题,因此对于校本教研没有投入的热情。学校经常以当时的“中心工作”冲击学科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教师则把校本教研当作教学工作之余的额外负担,常常以要备课、批改作业、要管学生为借口逃避教研活动。即使参加教研活动,也总是处于被动状态组长叫干什么就干什么,组长讲什么就应答什么,缺乏研究激情。 2、活动缺乏新意 绝大多数学校所开展的教研活动,其基本形式大致是学校讲座、学科教研组内交流活动及讲课——说课——评课活动等基本形式。 讲座的优点是便于学校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在短期内集中了解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动态,学习先进的教学经验,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和教学业务水平。不足是这种讲座一般以注入式为主,由主讲人报告,其余教师听,不便调动全体教师的研究积极性,不能适应每位教师的个体需要。如果学校在安排讲座时,没有认真调查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什么,不了解教师在课程改革过程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教研组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江苏朱金全 导语:作为教师、教育工作者,对“教研组”一定不陌生,可以说有了学校,有了学科教学便有了教研组。教研组是学校管理的基本单位之一,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载体,是同学科教师提升业务、提高素养的理想场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提高教育水平关键在教师,提高教师水平关键在教研组。 一、为何要加强教研组建设 (一)教研组的意义 教研组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在这里,全体教师学习研究有关课程标准、教材、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总结交流教学经验,进而改善教学,促进教师学科素养及教学素养发展提升。教研组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是建立校本教研制度的重要基础,它对提高学校教师素质、教学质量、教科研水平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1.教研组是学校的教学业务组织,承担着本组教师教学管理、教科研活动和具体实施教学计划、 检查评估教学质量、总结交流教学经验、校本课程开发、组织开展课外活动及指导教学实践等任务。它在促进教学改革,培养青年教师,选拔学科骨干,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前提。教师的专业化水平是决定教学质量优劣的关键。教研组是教师继续教育的课堂,它能帮助教师更新教育观念,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为新的教学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支撑和储备。通过教研活动这一载体,引领教师不断进行专业化训练。 3.加强教研组建设是校本教研制度建设提出的要求。教研组是确保教学目标实现,深入开展校本 教学研究活动的重要组织。随着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强教研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它是落实以教学为中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重要保障。(二)教研组的功能 我们来重新审视一下教研组的功能,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教研组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1.研究功能。教研组应该姓“研”不姓“教”。从这个角度说,教研组其实应该叫研教组。教研 组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把教师组织起来,就教育教学中存在的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与交流,畅所欲言。组织本组教师研究教材、教学方法、学情、学习方法等,对问题的研究与讨论,可能没有唯一和完全正确的答案,但是通过经常性的研讨活动,教师的思维、兴趣与激情必然会得到培养与激发,教师的业务水平也自然会得到提高。教研组的地位与重要性也才能很好地得到体现。 2.指导功能。教研组作为同学科教师的基层组织、学习园地,她还具有指导的功能。一方面要指导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如何备课、上课、教研等,另一方面还要督促指导各备课组和全体成员的工作,从常规工作检查到教学质量把关都要落实到位。尤其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要共同研讨、及时解决。要让本组教师切实感觉到教研组的指导作用。 3.培养功能。学校的发展主要依靠教师。这支队伍整体素质如何直接影响学校的生存与发展。而培养教师的职能离不开教研组。因此说教研组是学科教师专业成长的摇篮与土壤。教师的培养是教研组的重要功能之一。这些年,一些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年轻教师不断补充到教研组中来。年轻教师的培养便提到议事日程。作为教研组,必须把培养本组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任务摆在重要位置,

校本研修的实践策略

校本研修的实践策略 一、指导思想 校本研修本着坚持“面向全体,突出实践、全面提高”的方针,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根本,以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和新课程、新技术培训为切入点,以集中培训与自修研究为主线,使广大教师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同时,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重点,通过全员参加的校本研修活动,促进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把新理念、新课程转化为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水准和业务素质,促进学校、教师、学生沿着素质教育方向全面健康发展。 二、研修原则 1、创新性原则 2、信息化原则 3、课题化原则 校本研修的内容包括理论学习、教学实践、技能训练等,全体教师要积极参加,每个教师都要有自己的研修课题,课题的确立要原则上在学校大课题的基础上,依据自己教学实际,尤其是教育教学中碰到的难题,确立相应的子课题,通过对课题的研究,自学自练,互评交流,以课题研究带动自身发展,引领教师逐步成为学者型、发展型教师。

4、实效性原则 校本研修按照“边实践、边总结、边提升”的原则进行,求真务实,以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新问题为突破口,针对学校和教师的共同需求确定研修的内容,设计若干研究课题,尤其是针对教学中的典型案例进修分析研究,达成共识。 三、研修策略 1、树立先进的研修理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2、突出研修重点,讲求研修实效 3、完善研修制度,探索有效机制 4、整合资源优势,更新研修模式 四、研修的主要内容: 1、进行师德规范的学习。以强化学习的办法促进教师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和敬业精神。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以促进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有一个极大的提高。 2、进行教学理论的研修,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与研究,要通过学习、研计明确课标与教材、课标与教学实施计划之间的关系。 3、进行教材的研修,组织教师学习教材,要认真研究教材的知识体系与结构体系。

校本研修课题

蓟县中小学教师第五周期继续教育校本研修 科研课题申报表 课题名称: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课题类别:□教学研究课题□教师教育专项课题□教师小课题 研究方向:□课程开发与实施□学科教材与教学□教育技术□教师研训与发展□德育与心理□评价与质量监测 □其它 课题负责人:吴文娟职务或职称:小学高级 课题负责人单位:官庄镇南营中心小学成果形式: 联系电话(手机全号):完成时间: 学年段:小学学科:

蓟县中小学教师第五周期继续教育校本 研修 科研课题开题报告 课堂教学机智的研究 课题负责人:吴文娟 工作单位:南营中心小学 时间:2014年2月

课题基本情况

课题设计论证 本课题核心概念的界定,选题意义及研究价值 一、核心概念的界定: “教学机智”是教师面临复杂教学情况所表现的一种敏感、迅速、准确的判断能力。比如在处理事前难以预料而又必须特殊对待的问题时,以及对待处于一时激情状态的学生时,教师所表现出的能力。尽管教学机智是瞬间的判断和迅速的决定,但教学机智往往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面对特殊的教学情境最富灵感的“点睛之笔”。 “课堂教学机智”主要体现在对课堂偶发事件的处理上。课堂偶发事件的发生,对教师来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然而,应该认识到挑战与机遇并存,在偶发事件中,既有不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也有有利于正常教学的一面。尽管如此,只要掌握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就能使偶发事件经过教师及时、巧妙、灵活的处理,对教学起到烘托、补充和增效的作用。 一、选题意义: 叶澜教授曾说:"课堂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可能发生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案,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确实,我们的课堂上会发生太多意想不到的"事件"、太多不可预见的未知.而课堂教学是多种动态因素的组合,是多方位的信息交流过程,不管教师课前准备得多么周密,课堂上总免不了会出现始料未及的突发事件.这些突发事件有可能来自教师本身,有可能来自学生,也有可能来自教学环境的干扰等等.如何审时度势地驾驭它,迅速恰当地作出反应,把课堂教学引向纵深,是每位教师必须具备的一种心理素质,一种重要的教学能力.这应引起每位教师足够的重视,因为对突发事件适时、适当、恰到好处地处理,不仅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大有裨益,而且是教育学生的一个良好契机. 二、研究价值: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1824-1870)曾说过:“没有教学机智,那么无论教师怎么研究理论,也不会成为实际工作中的好老师。‘目前,对教学机智的研究大多数都停留在感性认识上,基本上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化的分析,本课题正是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尝试进行系统的、理论化的分析,以促进教学理论更进一步地发展。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不得不面对各种随时可能发生变化的课堂教学情景,处理各种课堂问题行为、课堂突发事件和课堂复杂教学情况。这对广大中小学教师来说既是一个机遇,又是一个挑战。说它是一个机遇,教师如果采用良好的教学机智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和启发,便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发展,有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如果处理僵硬死板、失当,对学生的发展来说可能是贻害终生。导致课堂秩序失控和师生关系恶化等不良后果。本文就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利用良好的教学机智处理各种问题行为进行较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以期得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和方法提供给广大教师借鉴和参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