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省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

实施办法

(讨论稿)

为了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科技大会精神,加快省属科研院所创新人才队伍的培养,提高省属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根据省属科研院所的实际,制定本办法。

一、指导思想

围绕国家和我省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需求和甘肃省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需要,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倡导和培育团队精神,凝聚和支持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提高省属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水平,增强省属科研院所的科技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推动院所的改革与发展。

二、建设目标

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基地建设为依托,以科技项目为纽带,以凝聚优秀创新人才为主体,通过3年创新团队的建设,在省属科研院所中形成10个左右学科方向明确、特色鲜明、结构合理、在省内外相关领域具有一定影响和发展潜力的科技创新团队。

三、申报条件

1.科技创新团队要依托省属重点科研院所或行业重点学科以及省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加强与中央院所、高校、企业、博士点、硕士点的合作,鼓励跨学科、跨单位的有机组合,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规划和思路,具备承担国家和省级重大课题和科

技研发的能力,有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实验环境。

2.科技创新团队应有明确的学科方向,能够围绕国家和我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和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的需要,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以及具有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关键技术创新和集成创新。

3.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应具有较高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性思维,品德优良,作风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较高的管理水平,在团队中有较强的凝聚作用。一般应具有高级职称、国家级和省级项目主持人、优势学科带头人等条件,年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团队成员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发工作。

4.科技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发集体,其核心成员5人左右,团队核心人员中不少于1-2名外聘专家,团队成员总数为8-12人,有互补的专业结构,各自既有明确的科研领域,又形成合作协同的科研方向,能够通过协作承担国家和省级研发项目。创新团队还应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平均年龄不超过40岁)。

四、经费的资助和使用

1.经评审资助的科技创新团队,执行期限为3年,每个创新团队年资助额不低于50万元。

2.科技创新团队的经费主要用于团队成员联合开展的、具有创新的研发工作和学术活动,获资助的创新团队应严格执行国家和甘肃省财务管理的有关规定,专款专用,不得挪作它用。

3.设立创新团队岗位津贴,具体设置为:团队带头人每年2万元,核心成员每年1万元,其它成员0.6万元。

4.创新团队的研发项目在申报团队建设计划中提出,并明确团队中学科带头人和主要成员的各自任务、考核指标和经费分配预算。

5.依托单位应匹配的资金不少于资助经费的30%。

五、其他措施

1.单位优先安排创新团队的实验用房,并协调解决研发中所必备的设备与条件。

2.单位每年择优选派或推荐团队人员到国内外高水平科研院所和大学进行学术交流。

3.单位优先对科技创新团队申报国家和省级重大、重点项目的工作给予必要的支持。

六、申报程序

1.科技创新团队的申报,须填写《甘肃省省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申请书》,由科技创新团队所在单位审核后提出推荐意见,单位就匹配资金和其他保障条件等签署具体落实意见后,按具体通知要求报省科技厅。

2.省科技厅在资格审查后,组织专家对申报材料进行评审和实地考察,听取科技创新团队带头人的申报和答辩。根据申报条件和评审标准,进行打分排序,形成评审意见并报省科技厅党组会审批确定入选的科技创新团队。被批准建设的科技创新团队由带头人填写《甘肃省省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

七、管理与考核

1.坚持“扶优扶强”和“择优汰劣”原则,强化考核,实行动态管理。获资助的科技创新团队应按年度由带头人填写《甘肃省省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年度进展报告》,于本年12月15日前,经所在单位审查后报送省科技厅,省科技厅组织专家对科技创新团队一年的成果进行评估、考核。对于2年考核中完不成下达的计划任务和量化指标者,实行淘汰制。

2.坚持专款专用。经费主要用于资助期内的研发工作,由团队提出每个研究方向拟研究课题,一次核定,分年度下拨。获资助的科技创新团队,对资助经费单独建帐,由团队统一支配,其

他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挤占或挪用。

3.科技创新团队的日常管理由所在单位负责,单位要对团队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营造良好的研发环境。

4.资助期限结束后,由省科技厅组成考核小组,采取适当的方式对科技创新团队的标志性成果进行评估,对创新成果显著、发展潜力大、创新文化氛围好的团队可继续给予一定的支持。

5.科技创新团队在资助期内应加强交流合作,资助期内至少组织一次具有一定规模的研讨交流会。团队成员应以专利、成果奖的产出以及技术成果转化为主,有合作发表、出版高水平的论文、著作等。

附件:

1、甘肃省省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申请书

2、甘肃省省属科研院所科技创新团队建设计划任务书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范文

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按照中央1号、6号文件的要求,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完善科技促进农业发展的机制,尽快提升国家级科研机构在创新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和引领能力,立足中国农科院职能定位和优势特色,坚持以“服务产业重大科技需求、跃居世界农业科技高端”为使命,以“建设世界一流农业科研院所”为目标,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学科布局,加强人才团队建设,改善科研条件,全面提升创新能力。特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 中国农科院成立于1957年,是中央级综合性公益类农业科研机构,在长期的科技创新实践中,以科研任务带动学科建设,逐步形成了服务于产业需求的重点研究方向和独具特色的学科体系,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成果,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科研方向不稳、基础研究薄弱、领军人才短缺等问题日益凸显,需要着力解决。 总体思路:围绕“两大使命”、“一个目标”,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统领,以学科体系建设为主线,以突破重大科技命题为导向,突出体制机制创新,调整优化人才团队,着力提升基地平台能力,巩固拓展国际合作空间,加快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

收再创新,促进农业科研大联合、大协作,更加凸显中国农科院改革排头兵、创新国家队、决策智囊团的地位与作用。 基本原则: ——坚持学科规律,服务产业需求。瞄准学科前沿,发展学科理论体系、制度体系和支撑体系,推进全院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支撑关键技术持续研发,支撑重大集成技术持续攻关,提升科技持续服务产业的能力。 ——坚持机制创新,优化资源利用。建立开放竞争流动的用人机制,服务需求和协同创新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和转化机制。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整合优化增量与存量科技资源,合理衔接创新工程与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任务。 ——坚持协同创新,拓展开放合作。广泛凝聚力量,推进跨学科领域协作,深入开展农科教、产学研合作,深度挖掘国际科技资源,多渠道拓展国际合作空间,提升国际化水平。 ——坚持整体设计,稳步推进实施。摸清家底、科学规划、充分论证,统筹部署。广泛动员,统一认识,积极协调相关主体间的利益关系,试点先行,分期分批组织实施。 二、主要任务 系统考虑产业需求、国际前沿和研究基础,顶层设计全院“学科集群-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三级学科体系,形成了8大学科集群、136个学科领域及292个重点研究方向,确立了需要培强的55个具有相对优势的学科领域、培优的57个传统特色学科领域、

做部门团队建设方案

做部门团队建设方案 团队建设英文(Team construction):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团队是指一种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由相互协作的个体所组成的正式群体。下面是的相关内容,欢迎大家阅读! 篇一 (一)首先要明确团队目标。 建立团队的目的是什么,这个团队要完成怎样的目标。目标很重要,因为目标就是方向。每个团队的组建都是为完成一定的目标或使命。没有目标的团队没有存在的意义,或者说没有目标的团队也称不上为一个团队。 (二)、确立团队成员标准,选对人上船。 团队的目标确定了,就要选择正确的团队成员,该如何选择团队成员呢?我个人认为应该选择那些认同团队价值观、优势能够互补的人来团队工作。价值观的认同很关键,不认同团队的价值观大家就不能实现很好的沟通,也就不可能有效率可言。另外并不是所有最强的人组合在一起就能组成一个最强的团队,团队成功的关键在于充分发挥整体优势,这就需要团队中的成员做到优势互补,实现整体大于局部之和。 (三)、建立好团队内部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个团队如果能形成战斗力必须建立健全的游戏规则,如岗位职责、权利的界定,团队成员沟通、交流方式的确

立等。这些规则应能保证一个团队的正常运行,让团队每个成员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出来,使整个团队充满活力。 (四)选择一个好的团队领导。 我们不能强调个人的作用,但我们也不能忽略个人的作用。一个好的团队领导对于建设高效率的团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好的团队领导能充分发挥团队中每个成员的优势,使团队的资源实现最大程度的优化,从而创造出非凡的业绩。 (五)学会宽容。 宽容是一种很高的品质。在一个团队内部,由于每个团队成员的性格特征可能不同,考虑问题的出发点不同,难免会产生摩擦,但每个人都应该抱着一种“对事不对人”的态度去宽容别人对自己的批评,甚至是不理解,而不能一味地去争执,许多东西需要时间去证明,争论没有任何意义。 篇二 一、活动宗旨: 1 、为加强企业团队凝聚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2 、激发公司员工积极参与公司各项活动的热情; 3 、加强和巩固员工对公司企业理念的熟悉; 4 、休闲娱乐,缓解工作疲劳。 二、活动对象: **明芯微电子全体同仁 三、活动时间:

如何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精)

第3期(2012年3月中国科技论坛-5- 如何才能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 编者按:面对农业资源短缺等诸多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我国采取了以农业科技创新解决中国的三农问题。但农业科技创新所涉范围广,需要通盘考虑其战略布局和支撑措施。为寻求更优的农业科技创新之路,部分科技与农业方面的专家对其进行了思考和阐述。 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生态系统 杨起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 农业的产业形态复杂,涉农行业多样,产业延伸广阔,技术创新体系复杂。解决中国的农业和农业科技问题必须跳出狭隘的农业和农业科技范畴来发现问题、理清思路、寻求破解之道。农业科技创新不仅仅是研究开发,也不能把当前农业科技创新的突出问题简单归结为技术供给不足,而应将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破解农业面临的问题放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农业创新生态背景下来研究和部署。 必须坚持各类涉农经济组织在农业技术创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从农业科技的三性出发,国家将加大对与农业科技的投入,政府农业科技组织建设也将得到加强。但是,农业技术创新作为一种产业创新的活动,涉农经济组织作为创新活动主体的基本属性不会改变。科学家、工程师、农艺师和涉农领域的各类人才是先进生产力的活的载体,他们在农业技术创新中的地位,不是取决于个人属性而是取决于组织属性。只有当科技成果进入创新的经济过程时才体现出实际的经济价值,只有市场中的涉农经济组织才是技术创新的投资、执行和受益主体,政府机构在制度设计上应当承担有限的非市场性的公益服务。在缺乏利益输送机制条件下,它们难以成为技术创新的真正主体,而按照市场规则运作政府机构则会产生腐败,并对市场主体产生挤出效应,进而破坏整个农业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我国农业技术创新基础薄弱,政府科研机构固然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巨大差距,然而更为落后并亟待提升的是本应承担起创新主体重任的涉农经济组织的技术创新能力。除了农业技术创新

上海市浦东医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上海市浦东医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上海市浦东医院科研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实现我院“十二五”发展规划~早日实现我院创建三级 综合性医院的建设目标~根据《上海市浦东医院科研创新 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我院 决定实施上海市浦东医院科研创新团队,以下简称团队, 建设~为规范和加强团队的建设与管理工作~特制定本办 法。 第二条团队是医院开展科研创新工作的突击队和排头兵~团队的 研究方向应该是医院重点发展的学科和科研领域~要瞄准 国家和上海市科研发展的战略目标、重大科研专项和学科 前沿问题~重点开展医学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 第二章遴选与组建 第三条院级团队遴选条件: 1、团队由15人左右组成~原则上最大年龄不超过45周岁,1967 年1月1日以后出生,。成员应具有较强的独立开展科学研究的 能力。 2、团队成员一般应具有中级及以上技术职称和学士学位~应具有较 高的学术造诣、创新的思维和活跃的学术思想~具有宽容、开 放、公正的胸怀,近3年曾主持过院级及以上科研课题或参加过 省部级科研项目的研究~且至少发表过cssci源期刊论文。第四条团队的申报与审批:

医院每三年组织一次团队的申报与审批工作~由拟参加团队的成员向科教科递交申请书~医院学术管理委员会依据申请人的资格条件组织评审~确定院级团队拟组建名单~经党政联系会讨论决定并公示。 第三章建设目标 第五条院级团队建设目标: 1、团队的研究方向特色明显~研究水平在本学科领域处于国内前 列~取得公认的原创性成果~在省部级以上课题的申报方面有较 大收获~市级科研成果奖项有较大突破~发表SCI文章。 2、团队成员经过培养迅速成为医院科研的中坚力量、省部级以上研 究课题的负责人。 第四章建设措施 第六条医院积极地为团队建设创造必要的力所能及的条件。在科 研项目及人才培养申报工作中给予相应的倾斜政策。第七条团队的研究项目应围绕某一研究方向提出几个子课题~各 成员围绕相关子课题开展科学研究。团队负责人应定期检 查核心成员的研究情况。团队应开展经常性的学术交流和 思想碰撞,营造自由探索、相互激励、开拓创新、宽容失 败、团结合作、共享成果的良好学术氛围。第八条团队每年至少要召开两次学术会议。 第九条医院保障团队部分成员每2年参加一次全国高级别的学术 会议,每人三年报销资料费不超过3000元。在团队建设期 内~如果取得重大科技成果~医院将对相关成员另行奖 励。 第五章管理与考核

部门团队建设工作总结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部门团队建设工作总结 篇一:团队建设总结及计划 团队建设工作总结及思路并计划 团队建设作为企业发展的基石和推动力,越来越被企业决策层重视,并纳入企业战略决策的核心组成部分。团队就是指一组个体成员为了实现一个共同的目标,按照一定的分工和工作程序协同工作而组成的有机整体,不仅强调个人的工作成果,更强调团队的整体业绩。团队的成功的充分必要条件: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一脉相承的企业文化、雷厉风行的执行能力、富于激情的学习氛围、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贴合实际的培训机制、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不断优化的工作流程和全体成员的通力协作。现就20XX年1月-9月团队建设工作总结及20XX年10月-20XX年3月团队建设思路并计划陈述如下:一、20XX年1月-9月团队建设总结面对20XX年以来国家经济形势的急剧变化和钢材市场的动荡不安,云南钢材市场延续20XX年的低迷与颓势,市场恶性竞争此起彼伏,导致企业的利润率大幅下滑。同时面

临昆明城市规划的深入开展和大拆大迁的非理性操作,在此形势下,在集团公司的战略决策下,我们积极开拓昆钢供应链和服务链的业务植入,加大铁矿石、焦煤焦炭的供应,打造全新的钢企合作模式,使得公司的运行逐渐步入良性循环,积极应对拆迁危机,稳定公司团队和市场商户。 1、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作为企业建立团队的最根本的理念: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 公司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制度建设和沟通机制: A、尊重每个人的权利与义务; b、学会互相欣赏与熟悉; c、互敬互重,彼此包容,但不放纵; D、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e、勤于沟通,有效沟通; F、对所有人一视同仁,在制度下处理问题公平公正。 2、一脉相承的企业文化 A、在每星期的全体员工例会和部门例会过程中,加大 对于企业理念的宣传、讲解和讨论; b、在实际工作当中,教导和培养员工对公司、对客户 和对家人的责任心、诚信力; c、通过日常例行的人资谈话和私下交流,对员工的疑 问和难处予以解答和帮助;

农业科技创新政策

1. 农业部关于促进企业开展农业科技创新的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https://www.doczj.com/doc/b14120105.html,/roll/201301/2455301.htm(中国证券网) 2. 农业科技创新发展目标和主攻方向 《“十二五”农业与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https://www.doczj.com/doc/b14120105.html,/2006zcfg/html/201209/%7B07B4198D-9A31-48D2-9 C67-B5860A9FBEF3%7D.shtml(《农家致富》2012年第11期) 3. 《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https://www.doczj.com/doc/b14120105.html,/2006nwkx/html/201202/%7BDCE992A1-4082-4F07-BB25-1BCD67A971D3%7D.shtml(新华社) 4. 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 https://www.doczj.com/doc/b14120105.html,/2006nwkx/html/201203/%7B240EC299-7825-4EA9-8 3DE-4FEAFBF01019%7D.shtml(农民日报) 5.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doczj.com/doc/b14120105.html,/zwllm/zcfg/flfg/201203/t20120308_2500041.htm(国务院办公厅)

6. 《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2011—2015年)》 https://www.doczj.com/doc/b14120105.html,/zwllm/zcfg/flfg/201202/t20120213_2480135.htm(国务院办公厅) 7.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doczj.com/doc/b14120105.html,/zwllm/zcfg/flfg/201104/t20110418_1971041.htm(中国政府网) 8. 关于2013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重点工作的意见 https://www.doczj.com/doc/b14120105.html,/zwllm/zcfg/flfg/201305/t20130527_3474548.htm(中央政府门户网站) 9. 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doczj.com/doc/b14120105.html,/zwllm/zcfg/flfg/201208/t20120808_2819671.htm(国务院办公厅) 10. 国务院关于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意见 https://www.doczj.com/doc/b14120105.html,/zwllm/zcfg/flfg/201203/t20120308_2500041.htm(国务院办公厅)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策划任务书

当前文档修改密码:8362839 编号: 科技创新团队建设项目打算任务书

团队研究方向: 示范建设(□理工科□文科)团队建设类不: 重点建设(□理工科□文科)研究起止时刻: 团队负责人: 团队所在单位: 填表日期: 学科建设办公室制表 填写讲明及要求

一、填写本表前,请认真学习《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治理方法(试行)》,实事求是地填写相关内容。 二、各团队要依照学校批准建设类型、资助额度及目标责任情况进一步调整、细化建设目标的年度任务,科学制定团队的培养打算和措施等。 三、第二项“团队研究的要紧内容”须与团队的研究方向一致。 四、本表用A4复印纸打印,样表请从学科建设办公室网页下载。 五、本表栏目内容较多,样表框格填写不下的可另加附页。 六、本项目建设打算任务书一式3份,电子版一份,经审核无误后报送学科办。 七、其它未尽事宜请电话咨询。办公电话:3092

一、团队差不多情况 二、团队研究的要紧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依照拟定的团队研究方向,结合国内外本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讲明研究工作的科学意义、技术创新和研究思路,拟定研究内容及成员分工情况)

三、团队建设任务及目标 3.1 建设总体目标及措施 (总体目标:通过建设,使团队主导研究方向在所属研究领域达到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国内的学术地位;团队在人才培养(职称晋升、学历学位提高)、学科建设和服务地点经济社会进展等方面的任务、措施及预期成果。) 3.2 团队科研工作建设目标 依照《江苏技术师范学院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治理方法(试行)》的

要求,团队在建设周期内须完成如下科研任务。(原则上要求第一年完成总目标任务的30%,第二年30%,第三年40%) 注:以上建设目标中涉及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奖、学术论文、国家发明专利等均指第一署名单位为我校、第一署名人为团队成员,同时与团队研究方向一致的内容。 四、团队建设总经费及2010年经费使用打算(单位:万元)

内蒙古大学文科学术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内蒙古大学文科学术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加快向研究型大学迈进的步伐,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科和学科群,提升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的学术创新能力和研究实力,凝聚、稳定和培养优秀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研究人才和创新团队,参照国家创新团队建设的办法和模式,结合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类学科的实际和发展需要,特制定本建设与管理办法。 第二条学校拟打造学术创新团队和学术创新培育团队。其中学术创新团队分第一和第二两个层次;第三层次为学术创新培育团队。 学术创新团队是学校科研创新、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以及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作重要贡献的主体力量,其所依托的平台一般是经由国家、省部批建的重点学科、哲学社会科学或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 学术创新培育团队是培育自治区乃至国家重点学科和重点研究基地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创新培育团队的建设,使其产生辐射与带动作用,为自治区级重点学科的培育和生成、研究基地的建设或升级奠定基础。 第三条创新团队和培育团队都是重点支持校内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中坚力量的学术研究群体,要聚集培养一批高素质的学术带头人和中青年学术骨干,造就学术领军人物,凝炼学科研究方向,并通过承担省部级和国家级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基地项目、创新团队和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官产学研联合攻关项目以及面向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各类科研课题,产出具有重大理论和社会价值的高水平、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第四条创新团队和培育团队均实行学术带头人负责制、目标责任制并实施动态管理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五条创新团队应根据自身形成的学科研究方向,紧密结合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事业的需要进行研究,其研究内容一般应为国家和自治区社会科学规划的重点领域或重大前沿问题,其成果对国家和自治区经济社会事业有重要价值和作用,对学校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六条创新团队的组成必须由研究方向一致或相近的人员自然形成和组合而成,团队带头人和成员有必要的时间和精力从事团队的研究工作;鼓励具有相同或相近研究方向和目标的人员进行跨学院和跨学科的联合申报。 第七条第一层次学术创新团队申报条件: 1. 团队组成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已经形成一致而稳定的研究方向,并取得了被同行认可的有影响的科研成果; (2)依托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或博士授权点或国家重点学科、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3)一般由5—7 名我校在编人员组成; (4)团队组成人员要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合理的职称和学历结构,合理的年龄结构,要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 (5)团队成员中至少应有2 人为40 岁以下的青年研究骨干; (6)团队成员要具有团结协作精神,能够完成国家重大课题攻关。 2. 团队学术带头人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在职博士生导师或具有博士学位且具有正高专业技术职务;

科研单位科技创新能力的建设

科研单位科技创新水平的建设 农业科技创新对于促动农业产业结构升级,提升农业综合生产水平的 作用越来越明显,是发体现代农业的重要驱动力量。早在2005年“中 央一号”文件就提出建立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更是将主题锁定农业科技创新[1],2015年“中央一号”文件又强调了强化农业科技创新驱动作用和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地市级农业 科研单位是区域农业科技创新的主体,在农业生产中起到显著的技术 支撑和辐射带动的作用[2],其创新水平建设对于驱动地区农业科技 稳定、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以下 简称“里下河所”)成立于1949年,在“十五”、“十一五”全国农 业科研机构科研综合水平评估中,均位居地市级农业科研院所第一位。当前,里下河所重点研究方向包括稻、麦、经济作物育种、核技术应用、生态农业产品技术研究等,累计育成新品种119个,研发新技术 90多项,研究成果获各类科技奖196项,其中主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 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为地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 作用。 1里下河所科技创新水平建设成效 1.1科技项目经费大幅提升科技项目是科技创新水平建设的支撑。 “十一五”以来,里下河所承担的科技项目数进一步增加,项目经费 大幅提升。“十五”期间,里下河所共承担科技项目210项,到账经 费3652万元,“十一五”期间,科技项目数达到335项,到账经费达8857万元,2011-2014年,立项项目数已达到327项,到账经费超过1.14亿元。通过对立项项目梳理,有以下三点显著变化:一是项目来 源明显丰富。“十一五”以来,新开辟了国家发改委专项、国家及省 引智项目、省标准化项目、市环保课题等申报渠道,获得的项目经费 已占到经费总数的18%以上;二是基础研究实力增长。里下河所是以应 用型研究为主的科研单位,基础研究向来是薄弱环节,“十一五”以来,共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9项,省基金22项,基础研究项目数位 居全省地市级农业科研单位前列,有效地开拓了前瞻性研究思路;三是

《跨部门协作与沟通技术》

跨部门协作与沟通技术 课程背景: 培训背景: 在分工协作的组织体系中,部门之间的分工与合作必然产生跨部门沟通与协调的必要。企业管理者的主要精力,是做好本团队的职能工作,对于跨部门沟通与协调不大熟悉。同时,由于各组织的文化不同,领导者的工作风格不同,也使得跨部门沟通与协作似乎无据可依。 根据多年没工作经验与多个企业咨询的情况,本课程以“沟通”、“角色关系”二个知识体系,说明跨部门合作的情况以及相关思路、技术。是管理者做好工作的重要软实力技术。 跨部门协作,根本上需要组织体系的规划与建设。因而,《跨部门协作与沟通》能够有效处理好跨部门协作中相关的事务。从根本上确定部门合作的规则,还需要从组织层面,构建相关流程与机制。 课程收益: 1.掌握平级沟通。了解平级沟通的相关规则与技术,处理好部门间关系。 2.利于情绪和缓。了解部门间关系的实质。将以更平和姿态看待遇处理。更专注改善3.重视战略合作。了解战略合作对未来部门关系的重要性。将更加主动投入战略合作 课程特色: 系统性较强。课程介绍“战略合作”、“自主协作”二个模块。系统涵盖部门合作的大多数情况与方式,使管理者掌握在各种情况中的处理方法与技巧。是实用的工作技术。 实用性技术。战略合作模块,简要介绍了合作中各步骤的掌控技巧。在自主协作模块中,更是系统介绍了-“平级关系”、“平级沟通”、“协作会议”三种情况。从平日关系,到具体工作关系。介绍详实,信息密实。虽烧脑而不空洞。学习中练习。课程中,不仅介绍大量共识/模型,也安排较多的联系。使学员能够较快地掌握相关思路与技术。 课程定位: 1.排序定位。MPT-管理者素养、团队建设、工作卓越模块中。素养模块。后期课程2.深度定位。MTP系统训练中,多项目系统操作、人际-系统性强、较深经历、敏感3.学员定位。中大型企事业,管理体系较健全。一年以上职位经历,中高层管理者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浙江省“十三五”农业和农村科技发展规划 “十三五”时期是浙江省率先建成高水平全面小康社会和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为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提升农业科技创新和支撑引领农业发展的能力,根据《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浙江省“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需求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科技工作,“十二五”期间,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农业科技工作成效显著,为“十三五”农业科技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支撑产业发展能力双双提升。浙江省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成果转化率和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62%、59%和97%;选育具有新品种保护权和生产技术标准的新品种(系)180个,其中100多个成为生产主导品种。农业传统产业、农业高新产业快速发展。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重升至67%,多个产业继续位居全国前列;粮食种植面积、单产与总产量均保持稳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农产品加工与物流技术装备、生物质能源、生物质材料、现代农业装备与设施、设施农业、蓝色(海洋)农业等农业高新技术产业正加速形成。农业创新体系、农业科技政策更加健全。涉农高校、院所与企业合作不断深化,农业高新园区、涉农省级

重点实验室、企业研究院等农业创新平台建设稳步推进;基层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三位一体”的农业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农业与农村科技政策支持力度和经费投入力度不断加大,科技特派员工作成效显著。 当前,世界经济和科技发生重大变革,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浙江省提前迈入依靠创新驱动的新阶段,农业农村科技发展出现新的趋势。 农业科技孕育新的突破。前沿基础性研究正在加速推进,不同领域的交叉融合正在广泛展开,科技创新将深度融合并广泛渗透到农业农村发展的方方面面,成为推动“四化同步”、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和主导力量。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生态环境技术、纳米科技和新材料等领域的突破将催生一大批农业新业态,形成竞争新优势。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把握发展主动权成为当务之急。农业产业面临重大变革。农业生产从单功能、低效益和高资源依存型向多功能、高效益和高科技依托型转型。农业领域从农产品生产向食品营养与健康、动植物生物医药、生物质能源与生物基材料、微生物资源应用、智能化海洋农业技术与装备、农业工程与装备等拓展。农业的使命从保障食物安全向缓解能源危机、应对气候变化、提供优美环境等延伸。农村经济进入崭新阶段。传统农村进入新型城镇化(中心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推进期。传统农民进入城镇市民转换期。经营主体向集约化、规模化、商业化的新型经营主体转变。生产主体向高素质、专业化的职业农民转变。生产方式

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团队建设方案 如果建设一个科研团队的话应该怎么筹备呢?以下是本人收集的相关资料,仅供大家阅读参考! 科研团队建设方案一“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

队,使其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2、确定研究方向 参考学校历年来的课题研究内容,结合近期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实际情况,暂将研究方向确定为以下三大类:有关学校新办学思路方向的研究。 原有的有特色课题继续深化研究。 体现教师个人特色的课题研究。 3、明确相关职责 团队职责: 教科研团队要认真制定活动计划,做到定人员、定地点、定时间、定内容,学年末要认真总结。 教科研团队每月至少活动一次,活动内容要遵循理论学

内蒙古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1)

内蒙古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鼓励和支持我校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创新,凝聚并稳定一批优秀的创新群体,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培养和扶持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构建目标一致、团结协作的创新团队,提升我校科研队伍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实力,培植自治区创新团队和教育部创新团队的后备力量,争取部分团队跻身于全国同类研究先进水平,能承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保证我校科学研究持续稳定地发展,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团队是以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优秀研究群体。创新团队遴选实行公开选拔,专家评审,择优支持,目标考核,合同管理。 第三条创新团队建设遵循“集中力量,突出重点,带动整体”的原则,以项目为载体,主要资助具有优势与特色的开创性与探索性研究;对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前瞻性研究;重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交叉的前沿研究以及能产生重大经济或社会效益的理论创新和关键技术创新的研究。 第二章条件 第四条创新团队应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1、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形成的研究集体(一般应为8人以上),具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一致稳定的研究方向;必须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行业和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主要骨干成员应具备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和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和学术发展潜力。

2、创新团队应具有合理的专业结构及年龄结构。主要由本校人员组成,鼓励跨学院、跨学科联合申报,成员应有3~5人为40岁以下的青年研究骨干。团队中博士学位(含本校在职在读博士)和高级职称人员应占一定比例。能够为今后3到5年内取得重大突破起到关键的作用。团队首席专家和成员只能参加一个创新团队。 3、创新团队的首席专家必须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影响。首席专家应品德高尚,治学严谨,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在团队中能发挥较强的凝聚作用;同时应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严谨的科学作风、创新性学术思想;应具有正高职称或博士学位,近三年至少主持一项国家级科研项目或省部级科研项目两项以上,年龄不超过55周岁;在校工作时间每年不少于8个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力从事本计划资助的研究工作。 4、创新团队研究方向是集中在某一研究领域的前沿并具有明显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近三年至少应承担或完成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5项,已取得较好的研究成果,学术水平在国内同行中具有一定优势。团队核心成员应承担过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团队在近三年内实际到位研究经费,自然科学类不少于30万元,人文社科类不少于15万元。 5、创新团队在近三年内取得过标志性研究成果,或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或有一批在国内外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的研究论文或国家发明专利。 6、创新团队原则上以校内的自治区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的科技创新平台及重点学科为依托,具有相对完备的研究条件支撑。 第三章推荐、评审与批准 第五条创新团队以项目形式申报,采取团队申报、学院推荐、专家评审、学校审批的方式产生。每两年评选一次,具体申报时间,以发布的通知为准。 第六条凡符合申报条件的研究群体,填写《内蒙古民族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项目申请书》,经学院(部)审定同意后,报学校科技处。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 科研创新是指在立项、论证、研究方法、研究手段、数据处理、现象分析、设备组合、项目理解及抽象等一系列科研活动中所表现出与前人不同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科研创新团队建设方案,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科研立校、科研兴校、科研强校”是我们一直都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为进一步深化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开展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我校教科研水平,打造一支优秀的教科研团队,助推教师专业成长,促学校发展,今结合我校实际,制订本方案。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大力提升我校教科研水平为目标,树立“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以教学促质量”的教育科研理念,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科研课题研究为载体,以常规教学研究为基础,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科研导向,组建学校教科研团队,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指导作用,以点带面,努力提升团队教科研水准,力争使学校教师“全员、全过程”扎实开展教科研活动,从而提高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整体水平,真正让教科研成为提升教师个人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校发展的助推器。 通过系统培训、自主学习、互动实践、课题研究等多种方式实现下列目标:

1、培养一批研究型教师,使其成为学校教科研的积极参与者、活动者,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 2、打造一支乐于奉献,勇于创新,善于合作的科研团队,使其成为我校能够依靠的教育科研基本力量。 3、充分发挥科研团队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以课题研究为载体全程参与,使学校教科研工作在不同的研究领域、不同的研究层次得到均衡,持久的发展。 4.确定相对稳定的学校主攻研究方向,制定相关的工作职责及管理制度,使科研团队成员在制度的管理下,在权益的保障下,循序渐进履行职责,凝聚团队合作力量,打造具有“创新意识、时代特色、学校本色”的学校科研文化。 1、组建科研团队 学校科研团队成员在个人申请,教科室审核,学校领导小组商议,经校务公开栏公示后,即为资格的获得。 附(一):基本条件: 具有教育科研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 具有一定的理论修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的学校教学骨干; 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有参加课题研究的经历,或论文获市一等奖以上。 附(二):申报表 2、确定研究方向

跨部门沟通协作与冲突管理

跨部门沟通协作与冲突管理 简介:企业作为一个大团队,实力和士气决定了团队最终绩效的实现,而各个部门作为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门,部门之间沟通与协作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着团队士气的高低,并最终影响着企业目标和绩效的达成。有效的跨部门、跨职能沟通与协作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助于帮助企业建立更加优秀的团队,并推动企业的发展。... 北京开课;课程时长:2天;详细会务信息请登陆森涛培训网查看 适合对象: 中、基层管理者、部门主管。 课程介绍 课程背景: 企业作为一个大团队,实力和士气决定了团队最终绩效的实现,而各个部门作为团队中的重要组成部门,部门之间沟通与协作的好坏更是直接影响着团队士气的高低,并最终影响着企业目标和绩效的达成。 有效的跨部门、跨职能沟通与协作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工作效率,更有助于帮助企业建立更加优秀的团队,并推动企业的发展。 然而,很多企业的现状是: 各部门像一座座孤岛,山头林立,只顾自家门前雪。 一线同事在前线拼得“你死我活”,好不容易搞定客户,没想到却“后院起火” 部门与部门之间的交叉地带无人能管,也无人敢管 企业内部往往自设屏障,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 在公司里,员工和主管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花在内部沟通的时间大约占其工作时间的40?50%。如何提高公司内部沟通的有效性以改善运营效率?怎样才能打破门墙,克服部门间的沟通障碍,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功效?如何解决部门之间产生的冲突,增强部门间的协作? 《跨部门沟通协作与冲突管理》为您带来全新的思维方式与行为模式,深入理解不同部门的紧密配合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学会与不同部门成员发展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共同完成团队目标。课程给思路、给工具,给方法,给出解决方案。 培训目标: ◇ 掌握自己的沟通现状,了解沟通过程模式及沟通的障碍; ◇ 深入理解不同部门的紧密配合在企业竞争中的重要性,学会与不同部门成员发展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 ◇ 分析跨部门沟通的主要障碍、困难、冲突起源及根本原因; ◇ 掌握与内部客户有效沟通的主要步骤与方法; ◇ 学习有效处理冲突的技巧,透过理解与服务达到双赢,从而全面提升企业工作绩效。

印发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

关于印发《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 重理工〔2009〕147号 校属各单位: 《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已经校长办公会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学习、传达,严格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 重庆理工大学 二〇〇九年十一月十七日重庆理工大学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拔尖科研创新人才,打造优秀科研创新群体,推动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学校决定实施科研创新团队建设计划,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一)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或横向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立项方面取得突破。 (二)争取在国家级、省部级等有显示度的重大科研成果奖

励上获得新突破。 (三)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推动其进入国家级和省部级层次的创新人才或团队支持计划行列。 (四)与科研基地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为基地建设提供科研支撑。 (五)打造学术梯队,凝炼学科特色方向,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 第三条学校重点支持省部级、校级创新团队建设工作,鼓励各二级学院和科研基地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建立院级和基地级创新团队,以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创新团队体系。 第四条学校科研处负责组织实施创新团队建设与管理工作。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五条各层次创新团队申报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一)省部级创新团队申报条件参照教育部、重庆市教委等上级科技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应管理办法为准。 (二)校级创新团队申报条件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要求: 1.研究方向:属于国家和重庆市科研发展规划、哲学社会科学的重点领域、国内外学术发展前沿和热点问题;或是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国家安全有重要意义的基础性研究或技术创新领域;或是多学科交叉的前瞻性研究领域。 对凸显我校学科特色、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在区域与行业具有独创性的特色研究方向以及学校引进的特殊人才,在申报条件上

科研创新团队实施办法讲解

*** 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实施办法(草稿)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培养拔尖科研创新人才,打造优秀科研创新群体,推动学科和科研基地建设,提升科研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为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学校决定进一步加强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与管理,特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科研创新团队是以拔尖人才和学术带头人为首席专家,以中青年专家为骨干的优秀研究群体。 第三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的主要任务是: 1.在国家级科研项目、省部级或横向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立项方面取得新突破。 2.争取在国家级、省部级等有显示度的重大科研成果奖励上获得更大突破。 3.争取在国内外有影响的标志性科研成果的产出上取得新突破。 4.培养优秀学术带头人和优秀创新人才群体,推动其进入国家级和省部级层次的优秀人才或团队支持计划行列。 5.推动科研基地建设,与科研基地建设实现优势互补,为基地建设提供科研支撑。 6.打造学术梯队,凝炼学科特色方向,为学科建设提供支撑。 第四条学校重点促进和支持省部级、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工作。鼓励各学院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结合院士工作站、特聘教授工作室、校级专职科研院所联合申报和建设,以形成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创新团队体系。鼓励跨学科组建科研创新团队。

第五条学校设立科研创新团队专项资金,拟用3年时间资助建设15个左右的校级科研创新团队,每个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周期为三年,原则上每年评审一次。 第二章申报条件 第六条各层次科研创新团队申报应符合以下基本条件: 1.省部级科研创新团队申报条件以河南省、教育部等上级科研主管部门发布的相应管理办法为准。 2.校级科研创新团队申报条件应具备以下基本要求: (1)研究方向:有明确的研究目标和稳定的研究方向。必须紧密围绕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区域性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现实问题及学校重点发展的学科方向和研究领域,开展创新性研究。 (2)团队带头人:科研创新团队必须具有在国内同领域有一定影响的学术带头人。学术带头人近五年主持过单项到账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省部级以上研究课题,或主持的课题到账科研经费年均50万元以上;同时,主持完成的科研成果已获得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二等奖及以上1项(国家级奖励和省部级科研成果一等奖奖项,单位和个人排名前五)。 社科类的创新团队标准: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1项或以上项目; (3)科研支撑条件:科研创新团队必须以校级及以上重点学科、或校级及以上重点实验室(基地、研究中心)、或博士学位授权点为依托,具有相对完备的研究条件支撑。 (4)学术梯队:科研创新团队应是在长期合作基础上自然形成的研究群体,团队成员应在学术带头人主持研究的课题中作为主研人员(排名前10),承担过具体研究内容(不包括近2年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团队一般由10-15人构成,骨干成员以50岁以下的中青年博士教授不少于1人和40岁以下博士副教授不少于3人组成,具有合理的的专业结构和年龄结构。校级创新团队成员之间不得交叉。

《跨部门协作与沟通沙盘》课程

知识改变命运为明天事业腾飞蓄能https://www.doczj.com/doc/b14120105.html, 上海蓝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跨部门沟通与协作沙盘模拟课程 课程总案 课程名称:《跨部门沟通与协作沙盘模拟》 授课形式:经营模拟(沙盘推演,市场模拟,分组竞争) 学员对象:中高层管理者、核心骨干人员 课程容量:24-42人(最佳人数) 学时安排:二天 【认识沙盘】 沙盘模拟培训是一种具有极强实战色彩的管理培训课程。是西方知名商学院借鉴军事演习,开发出的优秀高端培训模式。军事演习是通过红、蓝两军在战略、战术上的不断对抗与较量,达到检验和提高指挥员作战能力的目的。而沙盘模拟培训则是由参加学习的企业中、高层经理组成几个相互竞争的模拟公司,围绕与培训主题相关的经营活动,完成演练与学习。 【课程简介】 跨部门沟通与协作沙盘模拟培训课程旨在通过运用现代沙盘教学方法,锻炼各部门管理者的思想与沟通意识,切实提升管理团队的协作能力,提升各部门分析环境、洞察市场、把握机会、执行战略、确立优势、改进绩效、提高效率的能力。 模拟经营中,每个小组都要面对激烈动荡的市场环境,制定并执行适应性发展战略,做出理性的管理决策,在高强度的市场竞争中,模拟公司将遭遇各种各样的危机、约束、压力和挑战,参加培训的学员就是在经历模拟企业3-4年市场竞争的成功与失败过程中,培养部门沟通与协作能力,让领导者使团队形成相互信任、良性冲突、兑现承诺、提升责任、聚焦结果的氛围。 【课程大纲】 一、团队建设 1、通过模拟团队协作,认识团队的实质 2、在模拟经营中寻求团队的效率与效益来源

3、利用管理团队的自我调整,破解团队建设中的困惑 4、体验沟通对团队建设的意义 6、基于团队承诺,制定目标和行动计划,平衡资源,评价绩效 二、领导力的表现 1、团队领导力的要素与表现 2、领导力及团队协作导入 3、领导力提升两原则 4、成功团队两大要素 聪明:战略,营销,财务,技术 健康:更少的办公室政治,最少的混乱 高涨的士气、优秀员工的低流失率 更高的效率 三、组织分工与协作 1、制定共同的组织目标与发展规划 2、通过模拟经营,练习合理的分工模式与方法,寻求专注对于职能效率的推动与影响 3、学习组织核心能力的确立与优势缔造策略 4、根据发展需要建立内部协作机制 5、了解分工与协作的矛盾,寻求分工与协作的重要性 四、管理沟通与组织融合 1、外部市场信息与内部管理信息的收集、管理与共享 2、演练不同的沟通方式,体验不同沟通方式的特点 3、通过现场案例分析常见的沟通障碍,解除沟通的误区 4、模拟同级沟通与上下级沟通的情景,解析传统沟通的“代沟” 5、学习一对一沟通、一对多沟通、多对一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五、团队管理与内部沟通 1、跨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