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

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

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
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

体育教学与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18-03-30T15:01:29.900Z 来源:《语言文字学》2018年第1期作者:楚学会[导读] 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楚学会徐水县崔庄中学

摘要:根据创新教育理论及学校体育教学的特点,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怎样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体育教学创新有何特征?应处理好那些关系?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现代体育课堂教学就是要体现创新,创新教育的根本就改变“应试”教学为全面素质教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体育教学创新教育特征关系

一、创新教育是注重智力的开发

智力就是人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智力是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总和。较为统一的认识是:智力是人脑功能的表现,是人的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心理活动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人的智力发展虽然主要依靠智育来完成,但人体发育智力的器官机能却有赖于体育活动。在教学中利用图解观察、练习中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的思维。例如,要让学生了解想跑得快,跳得高,应懂得人体运动的基本规律和人体的形态结构,从而使学生选择跑步、弹跳的最合理姿势和用力的科学方法。教师要为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创造有利条件,在进行讲解示范和辅导时,教师在每个教学环节上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使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过程,积极开动脑筋,把所学的知识变成感知,加深理解,从而获得学习上迁移和反馈的积极作用。在以往的教学中还应重视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实际上,学生学习知识,除了依靠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等智力因素外,还要受到兴趣、情感、动机、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因此,学生的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交织在一起的复杂的心理活动。创新教育虽然仍将传授知识、授业解惑作为教学的重要任务,但是它已不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和终极目标了。在创新教育中,教师重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发学生的智力,促使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从而迸发出极大的学习热情,能够处于主动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创新教育是多样化的教学

1、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这些模式有的取向于各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的取向于师生关系,有的取向于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有的取向于教学内容,有的取向于教学安排,有的取向于技能学习与学生心理发展。追求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追求从生理改造到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追求从学会到会学水平的提高。教学模式的多样化,说明各种教学模式都有自己特定的适用范围。尽管这些教学模式还不尽完善,但在体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将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强调多种教学方法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和多样化。如培养形式灵活,培养层次结构多样化,以适应学生个性发展。教学形式以集体教学、分段教学、循环教学、提示教学、电化教学、分组考核、小组创编队形,以及理论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要有意识地组织多样化的生动有趣的活动来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组织学生观看有关录相、电影,访问体育明星,回顾我国体育发展史等,对陶冶学生性情,激发学生情感很有好处。

三、创新教育是自主性教学

创新教育倡导、鼓励学生求异创新,强调培养学生掌握独立地分析问题的能力,独立地获取解决问题的多种新途径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综合运用开发学生创造力的各种方法,努力创设促使学生独立探索、发散求异的教学情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独创见解、热烈讨论的课堂气氛。要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如果教学总是从确定的前提出发,经过确定的过程,得出确定的结论,造成学生思维的直线性,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妨碍了学生思 1、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以学生为主体是说课堂教学应该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增强主体意识的过程,应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问和争辩,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实践中,一些教师只喜欢学生顺从性的一面,似乎学生越顺从、越听话就越好。实际上,顺从性和不顺从性既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二者共同构成了个性、独立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个有创造性的人,相对地说,他在创造性活动的领域里往往具有一种不顺从性和不随俗性,但在平时的生活中又常常是顺从的和随俗的。所以我们既不能不加分析地压制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赞赏其顺从性,也不能无条件地怂恿学生的不顺从性而贬抑其顺从性,我们应从二者的辩证统一上去培养学生的个性、独立性。在创新教育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接受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2、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中国两千余年封建历史源远流长的影响,“天、地、君、亲、师”森严的等级观念的余泽,给“师道尊严”罩上一层神圣的光环,“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陈腐论调至今仍被某些为师者津津乐道,甚至成为“治学生”的法宝。当然,我们并不反对学生对教师必要的尊敬 (这个“尊敬”也应当建立在教师对学生人格“尊重”的基础上)。我们反对的是“唯上、唯师、唯书”,反对的是“唯师命是从,唯师训是依”,不加选择,不辨是非的盲从,反对的是在人格上凌驾于学生之上,对学生的自主性、自尊心视而不见,动辄指责、喝斥,甚至辱骂、殴打的错误做法。这些错误的观点和做法,对学生的人格是无情的摧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无情的扼杀。

3、处理好知识与身体活动的关系体育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以身体活动为主”,这就形成了体育教学在实施时与其它知识传授类学科不同的特殊性。因此,创新教育必须结合体育教学的特殊规律去组织教学。我们要认识体育教学的特点,把握这些特点,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由于体育教学是以身体活动为主的,因此活动量和生理负荷是最显而易见的因素,但身体活动又并不只限于给人以生理上的作用,还兼有知识的传授、技能的发展、情感的体验等作用。因此,创新教育应以“量”的多少和合理性进行评价,如运动负荷量、知识的信息量、学生之间的交流量、通过活动获得情感体验的量等等。其次,学生的进步应表现在所学技术难度的不断提高和知识深度的增加以及感觉→理解→创造的思维递进上。

参考文献:

1《素质教育的重点: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国教育学刊 200502 2《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探索》中国教育学刊 2000 02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学 摘要:随着课程改的深入,在课堂内容设计、结构安排、评价管理等方面都和传统的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在此基础上教师的叫法也必须随之改变和创新本文主要从教学方法上提出了几点 建议。 关键词:创新;教学;体育;兴趣 一、体育教学创新应该注意分层教学 1.合理分层,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增强归属感。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积极向学生宣传开展分层教学的积极意义,以此消除部分学生产生的“分层即为分等级”的片面观点,让学生明白,各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能力方面事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开展分层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准利于自身体发展水平的目标,更好地开展训练。教师可以将学生体育能力分为四个等级:a等为具有较强身体素质并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大约占5%。b等为体质较好,能够轻松完成训练目标的,约占30%。c等为体质与运动技巧一般,经过努力也可以完成训练目标的学生,约占45%。d等为体质较弱或存在缺陷,以及运动技巧较差的学生,约占20%。在等次确定过程中,要采取学生自报与教师综合审核确定相结合,做到尽量客观公正。 2.分类要求,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保护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学生分类的基础上,还应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相应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在自身能力和体质

范围内开展学习与训练活动。 3.分组竞赛,让学生开展同位赶超,营造浓氛围。针对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开展有效的人员分层与要求分类,如果还是让学生在一起进行训练,则无法营造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教师要采取分组进行训练或是分组竞赛等方式,开展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对于人数较少的层次组,直接开展训练竞赛活动,例如a级同学。人数较多的,可以按照男女分为几个小组开展训练,一般5人左右为适宜的标准。让学生在互相能力接近的环境中开展训练活动,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开展心得交流,以达到提高运动技巧和实现运动能力提高的目标。 4.动态管理,让学生增强成功体验,激发上进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目标进行考核学生的成绩,开展分层教学一方面是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兼顾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同时也是为了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充分发展,感受到成功,激发其对体育的兴趣与信心。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分层管理,要进行动态管理。我们开展分层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鼓励学生向着上一层次目标迈进,对于已经达到或超过上一层次考核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调整,以此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倡快乐体育教学

浅谈创新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创新教学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运用 发表时间:2019-07-31T16:48:48.51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9年8月3期作者:刘旭[导读] 刘旭湖北省十堰市广东路小学 442000 中图分类号:G6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1001-2982(2019)08-096-01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在学科教学中倡导创新教育,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作为“五育”之一的体育教学,也必须高擎教育改革的大旗,在创新教育的层面上建构体育教学的理念,探究体育教学的全新方法。 一、体育课应该注意分层教学 1、合理分层,让学生找准自身定位,增强归属感。在体育教学中,首先,教师必须积极向学生宣传开展分层教学的意义,以此消除部分学生产生的“分层即为分等级”的片面观点,让学生明白,各人的身体素质和意志能力方面事存在着一定差异的,开展分层是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准利于自身体发展水平的目标,更好地开展锻练。教师可以将学生体育能力分为四个等级:A等为具有较强身体素质并具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大约占3%。B等为体质较好,能够轻松完成训练目标的,约占33%。C等为体质与运动技巧一般,经过努力也可以完成训练目标的学生,约占46%。D等为体质较弱或存在缺陷,以及运动技巧较差的学生,约占18%。在等次确定过程中,要采取学生自报与教师综合审核确定相结合,做到尽量客观公正。 2、分层要求,让学生消除心理障碍。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做好学生分类的基础上,还应做的另一项重要工作就是为各个不同层次的学生确定相应的训练目标。让学生在自身能力和体质范围内开展学习与训练活动。 3、分层竞赛,让学生开展同位赶超。营造浓氛围针对学生在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教师开展有效的人员分层与要求分类,如果还是让学生在一起进行训练,则无法营造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氛围,教师要采取分组进行训练或是分组竞赛等方式,开展体育项目的训练活动。对于人数较少的层次组,直接开展训练竞赛活动,根据我校班级人数多的特点可以按照男女分为几个小组开展训练,一般4-6人左右为适宜的标准。让学生在互相能力接近的环境中开展训练活动,营造你追我赶的良好竞争氛围。同时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开展心得交流,以达到提高运动技巧和实现运动能力提高的目标。 4、分层管理,让学生增强成功体验,激发上进心。在分层教学中,教师要严格按照各个不同层次学生的考核目标进行考核学生的成绩,开展分层教学一方面是为了使教学活动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实际发展水平,兼顾学生存在的差异性,同时也是为了能让学生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域得到充分发展,感受到成功,激发对体育的兴趣与信心。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对学生的分层管理。我们开展分层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要鼓励学生向着上一层次目标迈进,对于已经达到或超过上一层次考核要求的学生,教师要及时的进行调整,以此保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倡育人愉乐体育教学 1、精选教学内容,这是实施快乐体育的基础。教材不仅要适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而且还要照顾学生的体育兴趣,满足他们现实需要。比如篮球,技战术内容很多,在短短的时间内不可能每样都教,所以教材的选择就很重要。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和需求,选择实用的内容进行教学。如运球技术。对女生来说重点学习运球急起,急停和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等。至于跨下运球、运球后转身、背后运球等相关运球技术,因其动作难度较大,可以只作为介绍内容。而对于一些重点内容,必须反复练习,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在比赛中能较好发挥。 2、利用多变战术吸引学生。这类教学方法需要结合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篮球课,篮球之所以风靡世界,与它多变的战术直接的关系。在比赛中队员技术水平的高低、位置的变化、相互之间的配合等等都使比赛瞬息万变。因此体育课中举行篮球比赛,同样可以使学生们在课堂中得到锻炼,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快乐。争取篮球比赛的胜利,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源泉,为了获胜,学生会不停地往返奔跑、争夺,既要和同队的其他四名队员相互配合,又要和另外的五名队员进行竞争。要从生理上、心理上融入比赛中,有了运动参与的愉悦感。教师要教育学生获胜了固然有胜利的喜悦,失利了也没什么遗憾,毕竟尽力了,要争取下次的胜利。 3、有一定强度的练习,让学生在快乐中享受高水平高层次的锻炼。快乐体育本身就是创造一个和谐、宽松的育人环境,让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全身心地投入,它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常规,这样学生既获得一定的锻炼方法,也会对体育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比如篮球比赛中的强强对抗,,要求学生有良好的体能,掌握良好的技战术,才能真正地享受到高层次的运动乐趣。这就需要教师在组织一些课堂比赛时,根据实际情况适当的采取相应的形式。 三、创设展现自身的“舞台” 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生吸引到积极的练习活动中去,并鼓励学生在练习当中去大胆探索,进行尝试性练习,努力让学生去找到自己所相应的练习动作,同时教师还应提供一个练习“舞台”,让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并尝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技巧组合动作练习中,要求学生不仅单纯地对规定动作进行反复练习,而且要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把已学过的动作和自编的动作来大胆尝试并进行创编组合,逐步设计成一套新颖、优美,融舞蹈、造型为一体的新的组合动作。此时教师还要给学生们提供一个练习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优美组合动作,最终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通过实践,这种练习方法不仅使学生的被动学习可以转化为主动学习,而且还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有效地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 总之“教无定法”,现代体育教学提倡课堂教学结构多元化,可以根据所授课的类型、内容、自由的组织形式,合理安排课堂结构。传统教学模式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被新生事物所取代。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敢于创新,因人而异不断探索,努力保障我校体育质量的稳步提高和学生快乐的学习,健康的发展。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发表时间:2016-11-23T15:18:02.207Z 来源:《教育学》2016年10月总第106期作者:朱树香 [导读] 作为美术教师,应注意在美术教学中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山东省无棣第一实验学校251900 作为美术教师,应注意在美术教学中探索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一、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教师要改变带头人的角色,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与学生真正建立起平等、民主、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宽容、轻松、激励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保持愉快、轻松的心境。教师切忌动辄训斥、讥讽学生,否则就会折断学生想象的翅膀。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上课注意力容易分散,因此在日常美术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自信心,以故事、谜语、儿歌、魔术等诱导和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所画的画,应多一些鼓励。学生在轻松无拘无束的氛围中就能大胆想象,并自觉运用绘画语言将想法表现出来。 二、突破思维定势,将想象从模式化中解放出来 小学生由于从小受到“正统”、标准化、限制的教育,思维已不同程度地模式化了。如低年级的学生所绘画的房子、树、太阳、天空等,都是一个定式。应在教学中尽量打破各种限制,激发学生去自由发挥想象,越大胆、越奇妙越好。如《十个太阳》一课,我以神话故事《后羿射日》中对十个太阳兄弟模样、脾气的不同描写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使太阳在想象世界中变成多个,可以是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使得学生打破了以往太阳在现实生活中只有一个而且是圆形、红色的印象。 三、突破常规框框,鼓励求异创新 教师在辅导学生作业时,应以引导为主,要求学生与众不同,从表现形式、构图形式、题材内容等方面,开放学生思维,提供多样选择,鼓励学生求异,大胆想象、尝试。 有个学生在《一条美丽的大鱼》中,画了一条头似海龟头、鳞似一朵盛开的大菊花、长着三条不同色彩的纱裙一样尾巴的美丽的鱼。在上《各种各样的汽车》一课时,学生思维活跃,真的画出了各种各样不同形状如动物形、水果形、鞋子形等不同色彩及不同用途的汽车。 现实与虚构交融在一起,体现了孩子丰富的想象力。学生思路大开,他们将逐步突破原来的框框,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想象世界,使创新思维得到进一步培养。 四、拓宽美术课堂空间,挖掘创新思维 教师应有意识地拓宽美术课堂空间,通过让学生参观、游览、观察生活、认识事物的特征、色彩及结构关系,来获得有关知识和丰富表现内容。比如,在上《家乡的新建筑》一课时,课前布置学生利用双休日同父母逛街的机会去寻找、观察,学生的作业几乎无一雷同。高高矗立的建行大楼,生意兴隆的“家和超市”,孩子们爱去的“皇家西饼屋”及爱心广场标志性雕塑“金碧辉煌”等等,一一再现孩子们的笔下。在绘画过程中,学生由于积累了不同的视觉感知,一改程式化、千篇一律的画法,张扬了个性,也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五、改变传统的评价方法,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 不少教师在评价学生作业时,还是以“像不像”为标准,大多数学生不敢画有创意的东西。要让学生发挥想象,大胆表现,教师应在每一份学生作业中都要充分发现“闪光点”,哪怕是一块色彩、一根线,只要有所进步,就应给予肯定,让所有学生都有被表扬的机会。学生得到了老师的肯定,对自己的能力便充满了信心,这样才能有效地保护学生被开掘的创新思维,并逐渐养成创新习惯。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特别关注学生绘画及工艺制作中所表现的潜能、丰富的想象力及创新意识,要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宽松的空间,通过美术教学,开掘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

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 摘要:新课改以来,注重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已成为一个不可避免的话题。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问题中,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去完善,根据生物教学的一些现状,提出有关生物教育教学创新的建议。 关键词:创新;初中生物;教学方式;教育改革 随着我国对教育的重视,素质教育渐渐成为教学的必然要求。对于初中生来讲,生物这门课并不算陌生,为了加强初中生物教学的创新,培养出符合国家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本文将根据我国生物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生物教育创新方面提几点建议。 一、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想要转变初中生物的教学方式,首先就要实现生物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自然科学观的形成,在教学工作中不能按照传统的教学方式,“老师讲,学生记”,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积极大胆参与,以便保证每个学生的创造性都能够受到重视,让老师充分发挥其向导和顾问的作用。在学生学习期间,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充分发挥其积极性,要充分运用“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教学理念。 二、充分发挥课堂的作用

我们初中所学的生物是较为简单的,往往与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事物相联系,因此,在课堂上,老师应该将学生自身的感知与课本中所需学的知识相结合。比如,我们在学习有关植物光合作用的时候,好多学生会疑惑光合作用过程以及有关知识,对于这些学生老师应该首先加以肯定鼓励,对于超出目前所学范围的内容,可以在课余时间与老师交流讨论,增加学生对生物热情,让学生不仅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还能增加学生对生物的兴趣爱好。 三、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创新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逆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指创新思维中难能可贵的思维方式,是多方面的、多数量的、全面的,而逆向思维是指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研究。比如,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时,就要学生自己动手去观察,小鱼必须安静地呆在实验台上,那么如何做到呢,这就要求学生展开自己的思维去解决问题。由此可见,在创造性的活动中,学生必须展开自己的思维,去想办法解决问题,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被充分带动起来了。 综上所述,在初中生物教育教学的创新中,首先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其次是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这样才能为国家培养出具有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论文摘要: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教学理念下,如何营造宽松、自主、个性的课堂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师在新课程教学的设计思路,而创设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又是一条有效的新教学途径,我们必须从学生个体发展出发,转换师生角色,以新课程改革为契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 论文关键词:自主,合作,创新,体育 部分老教师认为体育教学,不就是准备活动后教师讲解示范,然后学生在教师的指挥下进行练习,最后讲评总结。这种传统的教学过程都是以教师为中心,许多课外生气勃勃的学生在课上都变得死气沉沉,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强,配合积极性不高,出现了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的怪现象,体育课训练也只是为了加试时那三十分而已。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在体育教学中一直处于被动、消极、受压抑的状态下,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与发展,最重要的是就连表现自己的机会都争取不到。随着教育新课改不断地深入,以教师讲,学生听、练为基本特征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就日趋显得太不适应教学要求了。 新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了过去以接受性学习为主、以记忆模仿为主、以书面知识为主和间接经验为主的传统模式,融学习于活动中,寓乐于教学中,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得以培养,是适应新时期教育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新型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是以目标统领内容,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形式,因此,摸索、实践这种新的课堂学习方式,更好的服务于学生,给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让课堂真正活起来。 随着新课程实施的进展,我们的体育教师在思想观念上有了很大的转变,对体育课有了新的理解:体育课是要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要从单纯的“身体锻炼”和“体能达标”转变成把体育当作学生个体发展地延伸性学习活动。在体育课中能有意识地转换教师和学生的角色,特别在“以人为本”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树立了学生发展第一的意识,把怎样才能把学生教好,我用什么方法才能使学生愉快、扎实地学好、练好,让学生喜欢体育,同时更喜欢上体育课,作为教好体育课的首要任务。首先我们来认识一下什么是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 1.自主学习是学生发展的前体,它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提倡学生参与确定目标、把握学习进度和目标达成的评价体系。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质疑,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作主张”,谈话时学生可以提出批评,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会游戏。教师则积极引导,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学生得以充分发展。这里的“自主”就是要多给学生一点自由的空间,让学生在“自作主张”与“任性”得到心理与生理上的满足,而不是始终在教师指导与安排的阴影下学习与锻炼。 2.合作教学是学生发展的关键,它是指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某一教学活动的预期目标,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通过彼此协调的活动,实现互动式、交流式的合作学习。它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体验成功的机会。合作教学也是学生适应社会,适应生活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使学生走出“自我为中心”的局限心理。 3.创新教学是学生发展的目标,体育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学习中就要引导学生多涉猎、广积累、勤练习,这样做才能培养学生的好习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认知能力不断提高。特别是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更要注意引导和创造丰富的教学环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欢迎学生从参评一个新动作起就七嘴八舌,广发议论、各抒己见。这样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体育新知识的积极性和兴趣,更能提高学生鉴别所学知识的能力,帮助学生很快建立以往的传统体育教学是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影响,进行知识的传授,使其达到教育者预期目的的活动。课改所倡导自主、合作、创新的学习方式,它改变了过去以局限性地内容直接确定学习目标的模式,而是在确定目标与学生掌握的基础上,确认和选择达到目标的最佳内容与途径。 将上述理念引入体育课堂,使学生在自主获取、主动合作、自由创新的新课堂教学境界中学习与提高。 一、创设开放课堂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说到体育课上的“开放”,人们往往会把它和“一个哨子,几个球,老师、学生都自由”的“放羊”式教学等同起来,认为体育体育课“开放”就是教师不负责,不认真的表现,所以体育教师不敢“放”,惟恐沾上“放羊”式教学之嫌。其实这是两个性质完全不同的概念。“放羊”式教学是指教师课前没有准备,上

浅谈初中生物的素质教育教学

浅谈初中生物的素质教育教学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和创新实践能力。中学阶段生物的教学也就成为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搞好素质教育教学,是每个中学生物教师都要极力探索的问题。 一、加强学生对生物重要性的教育 众所周知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限制,我们的边缘学科都不被大家所重视,教育的时间大部分都花在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的教育和学习。对于生物、地理、历史等这些在初中教育得不到社会、家长们的重视,甚至学生都对这些学科抱着“可学可不学”的态度,让这些学科在初中教育成为了一个空白。生物与人类生活的许多方面都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生物学作为一门基础科学,传统上一直是农学和医学的基础,涉及种植业、畜牧业、渔业、医疗、制药、卫生等等方面。随着生物学理论与方法的不断发展,它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现在,生物学的影响已突破上述传统的领域,而扩展到食品、化工、环境保护、能源和冶金工业等等方面。作为一门涉及广泛,多学科交叉,影响社会生产力提高,影响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的学科,

教师要注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接触或了解到生活、生产及社会热点的问题,并鼓励学生勇于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例如:“计划生育”的实施意义、相应的《森林法》、《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的法规和及其重要的生态意义,让学生能树立“保护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地球”的意识,让学生在生物教学学习到法律知识。这些措施不仅能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树立主人翁的责任感,更好地为学生后续的深造学习打下坚实的科学素养和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索的能力。 二、建立新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素质教育的提出时我们国家面对未来的挑战和竞争,审时度势做出的正确的教育体制的改革。素质教育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的互动过程。在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的关系,引导学生进行质疑、分析、调查、探究、总结等实验教学探索活动,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自主的学习过程。作为教育欠发达地区的教育工作者面对实验器材的缺少,我们应该积极的开展一些户外实验探索活动,让同学们在大自然这个伟大的生物宝库中期引导学生学习,同时让学生学以致用。户外实验探索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培养学生的观察技能、学习技能、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方法。如,要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采集和处理数据的能力,讨论和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的能力。让素质教育真正的体现在教育教学上,让学生能充分体会到生物的魅力,提高学好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 教师应如何面对创新教育

初中生物教学论文教师应如何面对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1.更新教育观念 生物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在中学生物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2.创新处理教材 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就是指改革教材中落后于社会与时代发展的知识体系,建立使学生认识和把握未来发展的知识体系和活动体系。 通常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猛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教材中必然会有部分内容不能适应学生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作适当变动是十分必要的。此外,教材内容的编排不一定都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有时需要教师对其进行适当调整与重组,使之更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发展需要。教师对教材的创新处理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增减、调整、重组或重新选定。例如,教师可以增加反映现代生物科技新进展的知识,如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人类基因组计划等;可以增加人与生物圈关系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和理解人与生物圈的关系,使学生学会健康的生活;可以增加促进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与实践能力。 总之,只要教师用创新思路来处理教材,一定会使教学内容得到创新。 3.创新教学方法 在生物教学中,倍受教师青睐的传统“讲授法”现已受到严峻挑战,它是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学方法,已不能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广大生物教师应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实际操作能力以及学会学习的能力。例如,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讨论式学习、合作型学习、自学式学习。其中探究式学习应受到广大教师的重视,此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可广泛采用,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有部分内容也可采用。其过程是:提出课题→设计→探究→结果→分析、评价。其特点是:以问题为中心,学生自主探索(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重在发现,学生具有最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例如,“种子萌发条件”的探究活动,首先让学生在日常生活和观察的基础上提出种子萌发可能的条件;如水、空气、温度等,接着由学生自行设计实验,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资料,再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浅谈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修订版

浅谈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浅谈体育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 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引导作用就主要 体现在给学生创造提出问题的情境。在体育教学中,不断更新观念,引入新的教 学思想和方法,借助体育教学的自身优势,在传授知识与技能中,充分发展体育 的育体、促智、竞心等多种能力的教育性,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体育课 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创设体育课堂教学 的民主自由氛围,保证学生的心理自由和心理安全,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供 良好的心理环境;同时要构建以需要为核心,以动机、兴趣、情感、意志为基本 内容的动力系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不竭的能源。 关键词:能力自身优势系统创新 前言:? 创新,既需要智力的参与,也离不开情感的支持。学生是创新的主体,创新能力潜伏于每个学生的成长过程之中。体育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认知信息的交流,也是情感信息的交流,教学过程需要教师真挚情感的灌注。教师在教学中能始终保持高昂的教学热情,就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情感,使学生在教师良好情感的强烈感染下,充分发挥潜力,发挥聪明才智,释放学习和创新激情。只有在适宜的环境和条件下,创新能力才能被激活,从而释放出来。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呼唤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确立,呼唤学生生命活力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自由舒展。因此,体育课堂教学必须为学生创设一种和谐、自由、充满生命活力的民主氛围,使学生作为一个极富独创性的主体来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一、培养创新精神——使学生敢创新,开发学生活动空间。 创新精神是指敏锐地把握机会,敢于付诸探索行为的精神状态:创新过程需要以创新意识为基础,创新情感为动力。有敢于创新的勇气和毅力,在教学中应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创新。

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谈初中生物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当前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一场深刻的变革。在学科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使学科教育能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服务,是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初中生物课堂教学 1 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全面发展的教育。素质教育涉及到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心理、身体健康、劳动技能等方面,而每一方面又因时代不同、需求不同而有不同 的侧重点。例如,现阶段文化科学素养方面,除文化科学知识外,还要加强科学 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培养。应试教育在全面贯彻教育 方针方面是突出智育,忽视其他方面,以文化课考试代替了素质的全方位要求。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是教育的平等。现代的教育质量观是“卓越教育”,既求公平又求效率,所以基础教育的重心应从少数“重点校”转向大批“薄弱校”,办好每一所学校,培养好每一个学生,应成为我们实现基础教育公平与效率的最完美的途径。应试教育是只抓少数尖子学生,放弃整体学生的“精英主义教育”,既谈不上公平,更谈不上效率。素质教育的价值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因为少数的精英可以引进,但整个国民的素质是无法引进的。素质教育是人的终身教育。随着终身学习社会的到来,基础教育不过是“终身教育”的一个环节,而非“终结教育”。现代学校担负着两个课题:一是促进“人格形成”;二是促进“学力形成”,这 种学力是由学习动机、学习方法、可持续独立学习的态度这三个要素组成。学生 时期是主要的学习时期,既要学会立足社会、推动社会发展的本领,更要学会学习,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因此学校应创造适应每一个学生学习的教育体制,形 成学校适应学生的校园文化。而应试教育则急功近利,为一时的分数的提高而排 斥其他。素质教育注重开发个人的智慧潜能和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个性发展的核 心是创造能力的发展,而创造能力发展的关键是学生能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学 校的功能首先是发展功能,而不是选拔功能。因此学校应从传统的偏重单向灌输 知识转变成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的教育,德、智、体、美、劳的全 面发展的教育,使其有机会把某一方面的潜在的才智得到良好的启蒙、发现、培 植和发挥,从而高于一般人。而应试教育注重的是选拔,就很难发展人的个性和 创造才能。相对于应试教育来讲,素质教育是符合教育规律的更高层次、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教育。我们教育工作者应努力追求素质教育的目标,用符合教育 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去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2 发展学习兴趣,培养思维习惯初中生物教学以实验现象为基础,这本身恰 好符合初中生好动、好奇的心理特点,容易形成学习生物的兴趣,然而初中的学 生缺乏对事物的整体认识,学习的知识是零散的,现象与概念不能联系到一起, 所以有的学生开始也喜欢生物,可是学习起来遇到困难后兴趣就减退了。为了让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直充满兴趣,在初一开始不久就开展生物兴趣小组活动。活 动主要是带着学生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做一些生物课本中的小实验,如鳍在鱼游 泳中的作用、食物营养成分调查,也可以利用探究实验,如西红柿早熟的秘密等,引起学生的求知欲,形成良好的开端。正是通过这样以亲身经历、实践活动为基础,再对经历实践的感受进行反思,才能促使一些思考的碎片得以拼装,把抽象 的知识与实验现象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形成完整的认识,这样的学习过程也帮助 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生物的方法,有助于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兴趣是人力求认识、

浅谈初中生物教师的创新能力

浅谈初中生物教师的创新能力

————————————————————————————————作者:————————————————————————————————日期:

浅谈初中生物教师的创新能力-生物论文 浅谈初中生物教师的创新能力 【摘要】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为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着重研究与解决在基础教育领域如何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初中生物是一门自然科学,更要求教师要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并把这些意识和能力通过新课改传授给学生。 【关键词】创新;试卷;教学观念;创新教育;创新能力 创新是教育的制高点,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没有创新的教育是无效的教育。新课改下的创新教育对广大生物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作为生物教师,应如何适应创新教育的要求?是值得我们共同思考的问题。本文谈谈本人对这一问题的认识。 一、更新教学观念,培养时代新人 生物教学只有在创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才会采用创新方法,培养创新人才。教师要变传统“标准件”型教育观为创新型教育观;变“师道尊严”为师生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变应试教育观为素质教育观;变传授知识的教学观为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教学观。 在初中生物教育中,教师不仅要让学生获得生物学知识和技能,提高生物科学素养,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同时还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以及价值观的形成。 二、只有整合教材,教学才得心应手 教材在编定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基本稳定,但科学技术和当今社会正在迅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教育

浅谈高中生物教学中创新教育 发表时间:2013-06-20T08:39:56.840Z 来源:《科教新时代》2013年6月供稿作者:张金玲 [导读] 运用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对一章或几章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使知识成块,寻找知识块的规律 河北省肥乡县第一中学张金玲 【中图分类号】G520 【文章标识码】B 【文章编号】1326-3587(2013)06-0143-01 当今科技迅猛发展,竞争日益激烈,社会更需要大批具有实践和创新能力的知识型人才,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靠以创新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来实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新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的今天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显得更为重要,如何很好地拍洋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这是我们目前在实施素质教育中首先考虑的核心问题。那么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如何在自己的学科上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我做了如下的总结,希望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改变教学方式,唤起强烈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利用现有知识技能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因此说,学生的积极学习过程也是创新,学生的创新多数是一种学习意义上的创新,这种创新又为其成人后的创新作了准备。同样,学生的独立思考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活动。据此,只要是不墨守成规,能别出心裁、标新立异地提出合乎事物发展规律的新观点、新设想、新方法都是创新。现代创造学理论也告诉我们:人人都有创新的潜能,这种潜能是可以开发和培养的,仅仅是每个人所展现的形态、程度、质量不同而已。所以说创新并不神秘,也不遥远。学校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营造情境,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 1、钻研教材,引导学生质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质疑是创新的前提和条件,只有学会了质疑,才会去思考,去创新。让学生自己去预习教材,然后质疑,提出问题,这是创新教育重要的一环,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第一步,能提出质疑才能去思考。 2、积极加以引导,培养学生联想能力。只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开阔思路进行创新实践,创薪意识才会嫁接到学生脑海中,并得到不断强化。当然学生提出的想法或做法不可能都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意义,但对于其个人来说都是新的。此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肯定、鼓励,让学生树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强化创新的自觉性,这样定会激发出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创新思维 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时,重视思维过程是进行教学的关键,其教学方法就在于让学生显示其思维过程。例如:“一对夫妇色觉正常,但他们的父母双方都是色盲患者,问他们所生儿子中患色盲的机率是多少?”教师提问时,不是问这道题怎样做,而是问你是怎样想的。问“怎样想”,人人都可以讲,而且讲出来都有一定的道理,这样的提问,所有的学生都会显示出自己的思维过程,把自己的思维过程与讲解的思维过程加以比较,从而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创造教学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中,重视思维过程的成功之处,就是让所有学生搞清楚结果的来龙去脉。同时,为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在提问的设计中,还应重视对学生思维过程的考查,比如追问“这个问题你怎样想”、“你为什么这样想?”、“说说你的思考步骤”等。思路往往比结论更重要,因为只有学会思考,学生才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教师还应注意学生智力活动的评价,使学生认识到思路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对于那些简捷巧妙、概括力强、有独到见解的方法,应予以肯定和表扬,达到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水平的目的。 三、强化创新思维训练 创新思维决定着一个人能否创新及创新能力的大小,是创新素质的核心。爱因斯坦早有断言:“创造并非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在生物学教学中必须有意识地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在课堂创造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需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思维训练途径,以达到激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批判性、广阔性之目的。 1、统摄思维训练。运用已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概念、基本事实,对一章或几章的知识进行总结归纳,使知识成块,寻找知识块的规律。 2、逆向思维训练。逆向思维是有意识地从常规思维的反方向去思考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唱反调”。在一定程度上讲,逆向思维更需要勇气,需要树立创新无权威、创新无止境的观点。在这方面达尔文和孟德尔为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达尔文是天主教徒,信奉“上帝造物,万世不变”,但他还是相信物种是可变的,在收集研究了大量的资料后,提出了以自然选择为中心的生物进化论。孟德尔也同样以叛逆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由一位天主教牧师而成为遗传学的奠基人。 3、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性思维是一种多方向、多数量、全面展开的辐射型思维方式,是创新思维中最可贵的思维形式。这种思维形式能克服常规思维的单一性、单向性,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思维流畅性。尽管有的学生提出的方案是幼稚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错误的,但其中无不包含着创新的火花。例如,在学习了基因的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后,再来重新认识豌豆作为杂交实验材料的几大优点,以及分析实现F2分离比的条件,鼓励学生大胆猜测,以培养发散性思维。 只要我们敢于突破框框的限制,时该牢记创新教育是生物教育的主旋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就能够培养出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学生。

浅谈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_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1623769.html, 浅谈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作者:黄冬梅 来源:《中国新课程教育教研》2013年第09期 开发儿童的创造潜能是教师的职责,而美术学科则是特别有利于培养、发展儿童创造能力的学科之一,因此美术教师要把培养与发展儿童创造能力贯穿于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下面 就我近几年在从事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尝试谈几点粗浅认识。 1. 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理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这就要求教师围绕学生这一基本需要,为学生多提供创新的机会。在美术教学中,我常常开展一些有利于学生创新的活动。如“用画笔美化我们的校园”活动,号召学生在教室外的瓷砖墙壁上绘出美妙的图画,美化我们的环境。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的一蹦三尺高,大家有了施展才能的天地了!一到课间,走廊里就呈现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同学们个个兴高采烈,手挥画笔,尽情的用画笔创造者美、展现着美,无拘无束地发挥着自己的豪情,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施展了他们的美术才能,而且乐此不疲。我们还经常搞一些画展:“我能行”、“我画的最棒”、“露一手”、“看我的”等美术活动。这些活动给学生更多地表现自我、勇于创新的机会。 2. 突出主体地位营造创新氛围 在美术教学中,通过师生的双边活动,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鼓励其创造性的完成作业。 传统教育是以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和学生的“接受、模仿、继承”为基本模式。现代教育则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题,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的学,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教师的作用是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充分发挥潜能的机会,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实现“要我学”到“我要学”,再到“我会学”的飞跃,从而培养学生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品质和个性。 艺术就要不断创新,就要张扬个性,有时候就要突破权威。这就是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美术课上,我不以师者自居,俯下身子放下架子,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时时为学生创造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美术课上让学生畅所欲言,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张扬自己的个性,在绘画示范时,我从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笔一画的画,不要求学生作品非与示范作品一模一样,学生有创新的地方,我会及时的表扬、鼓励,展示他们的作品,这样学生处于宽松、自由的学习环境,心情较好、情绪愉快、观察灵敏、思维活跃,能通过作品较完全的表现自己的思想和情感,有利于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浅谈 在针对传统教育发展过程中,通常以应试教育为主以及在教学模式上为“以教师为主体,以学生为主导”的方式,而在新时代的发展情况下,在教育教学上要不断培养学的创新能力朝着素质教育为核心。所以,在针对初中体育课程教改中要不断总结经验、转变教学观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以便能更好地完成素质教育发展教学任务。 一、改变传统教学理念,提倡创新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 在新时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情况下,实行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要尊重教育教学的规律,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使学生不断去接触新事物、新知识、新方法,最终使课前、课中、课后进行全面教学水平提高,逐步培养学生自身的学习兴趣和自身能力的提升,开发学生自身内在潜质的发挥、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模式、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实现全面的素质教学标准。 二、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提倡兴趣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由于对于初中学生自身

的年龄和心理成熟特征对学习知识都有着较高的兴趣浓度,所以在充分根据学生自身的求知欲望和兴趣特征不但开发学生自身潜能的发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去假设、去探索、去创新,提倡兴趣教学,不断开发学生自身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逐步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推广。 而在兴趣教学的过程中,要遵循相应的教学规律。首先,积极营造宽松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只有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同学之间的交流等等形式才能更好的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大胆质疑,大胆的假设以及自身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在培养学生自身兴趣教学的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尊重学生充分实现学生自身的主体地位。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健康,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情感交流逐步疏导学生情感空间,全面发展学生自身的体育修养。 最后,针对初中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自身优劣情况,制定符合学生自身因材施教的教学方针。对于体育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根据学生自身的身体的素质情况以及自身的天赋,不断进行有效的引导对学生进行培养,善于发现学生优点和缺点不断鼓励学生去更好的创新,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能力,以便使学生在对体育事业的学习和实践取得更优异的成绩。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前言:小学美术教育是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教师要注重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基于此,本文對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进行分析研究,希望可以为相关人员的教学工作的优化提供借鉴。 一、小学美术教育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作用 小学美术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象的生成。美术可以作为一种视觉的艺术,是创新意象来源的重要组成之一。通过小学美术教育可以不断的提高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对于学生们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其次,小学美术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美术学科是作为一门丰富性强、灵活性高的学科,可以提升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创造灵感和想象力。通过小学的美术教育可以传播美术文化,让学生们接近自然对艺术进行重组再创造,绘画出一幅富有艺术魅力图画。第三,小学美术的情感教育和审美教育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在小学的教育中美术可以把学生们的审美、道德、思维、情感结合在一起,呼唤起儿童内在的创造思维,在审美和道德上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加强学生们的记忆能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有着重要推动性。 二、小学美术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1.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教师在课堂中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问题的方式引导学生思维的拓展,让学生针对问题给出不一样的答案。学生在问题回答的过程中需要思维能力的想象、分析以及作答等心理活动的准备。通过学生自己思考而得到的答案和书本上的“告知”有很大不同,长期的进行下去,会让学生形成自我思考的习惯,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剖切和分析,是学生们进行创造力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笔者在进行《走进大自然》教学的时候,并没有简单让学生进行绘画,而是向同学们问道:我们的大自然中都有什么呢?什么是让你印象最深刻的呢?它具有什么特点呢?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联想思维,从而让学生在进行美术创作的过程中能够发展自己的思维,不断进行创新创造。 2.仿物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创造力 教师在进行美术课程设置时,要注重自我思维的拓展,将课堂教学的“领域”进行不断扩大,让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观察和创走,让学生通过自己对事物细致的观察和感悟进行美术的描绘和创作。通过模仿的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积淀,让学生在模仿的基础上获得观察力的提升,提高自己的创造力。比如,笔者在进行《画出你的想象》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直接让学生进行自己“想象”的创作,而是让学生首先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并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模仿创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