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理论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理论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理论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理论教学大纲

《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理论与(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课程编码:Z114023 总学时/总学分:48/3 理论学时/理论学分:48/3 实验学时/实验学分:0

适用专业:经济、管理类专业开课单位:商学院统计与金融系

一、课程性质及目的

1.课程性质:《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是金融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

等院校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

2.课程目的:《国际金融理论与实务》以开放经济为前提,研究国际间货币资金周转与运动的规

律,是一门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的课程。这一课程要求学习者掌握国际金融学的基本知识与基础理

论,理解开放经济的运行特点与内外均衡目标的实现途径。要求学习者能够运用所学的国际收支、

汇率、国际资金流动等基本理论,正确分析国际金融领域的现实问题,并能系统了解和运用国际金

融市场的金融工具防范汇率风险,进而实现金融专业为国家培养开放型和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同时

也为国际金融方向的学生进一步学习后续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第一章外汇与汇率(6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外汇

主要包括外汇的概念、外汇的种类、外汇的作用等内容

第二节汇率

主要包括汇率的概念与标价方法、汇率的分类等内容

第三节汇率的决定与变动

主要包括金本位制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纸币制度下汇率的决定与变动等内容

第四节汇率变化的经济影响

主要包括货币升值与贬值、汇率变化的经济影响等内容

第五节西方汇率决定理论

主要包括国际借贷说、购买力平价说、汇兑心理说、利率平价说、国际收支说、资产市场说等

理论的介绍

2.教学要求

学习本章的基本内容后要能掌握外汇与汇率的基本概念和种类,重点掌握纸币流通制度下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分析汇率变动对一国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的影响;了解基本的西方汇率理论。

本章重点: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及汇率变动的经济影响

本章难点:买入汇率与卖出汇率的辨别,远期汇率的计算、西方汇率决定理论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第二章汇率制度与外汇管理(4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汇率制度及其类型

主要包括汇率制度概述、固定汇率制、浮动汇率制、联系汇率制、固定汇率制与浮动汇率制的优劣比较、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因素等内容

第二节外汇管理理论

主要包括外汇管理概述、外汇管理的主要内容及手段、外汇管理的经济学(利弊)分析等内容第三节我国的外汇管理及人民币汇率问题

主要包括我国外汇管理实践、人民币汇率的历史演变、人民币汇率的选择等内容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能全面地比较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的优缺点,了解外汇管理的基本内容,掌握汇率制度的选择依据,熟悉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演进过程,掌握我国的外汇管理的相关内容。

本章重点:汇率制度的比较

本章难点:人民币汇率的选择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观看视频资料、课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第三章外汇交易与外汇风险(8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外汇市场概述

主要包括外汇市场的概念、外汇市场的参与者、外汇市场的类型、现代外汇市场的特征、外汇市场的作用等内容

第二节外汇交易

主要包括即期外汇交易与远期外汇交易、套汇交易、套利交易、外汇期货交易、外汇期权交易、

互换交易等内容

第三节外汇风险管理

主要包括外汇风险的概念和类型、外汇风险管理等内容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外汇市场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各种外汇交易方法及其在对外贸易中的具体运用。掌握外汇风险的基本类型,了解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方法。

本章重点:外汇交易、外汇风险管理

本章难点:外汇期货、外汇期权、互换交易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后查阅资料、小组主题发言相结合的方式

第四章国际收支(8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国际收支与国际收支平衡表

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的概念、内涵,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原则及账户构成等内容

第二节国际收支分析

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的盈余、赤字、均衡的含义及国际收支分析等内容

第三节国际收支的调节

主要包括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分析、国际收支失衡的影响、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机制、国际收支的政策调节等内容

第四节西方国际收支理论

主要包括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弹性论、乘数论、吸收论、货币论、新剑桥学派的理论 / 综合分析理论的介绍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国际收支的概念,了解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账户构成,能基本掌握国际收支的分析方法,掌握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及调节措施,了解西方主要的国际收支调节理论。

本章重点:国际收支、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的调节

本章难点:国际收支平衡表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后查阅资料、小组主题发言相结合的方式

第五章国际储备管理(4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国际储备概述

主要包括国际储备的概念、构成、作用等内容

第二节国际储备的管理

主要包括国际储备的需求、国际储备的供应及规模管理、结构管理等内容

第三节中国的国际储备

主要介绍中国国际储备的发展历程及中国国际储备管理的基本情况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储备资产的概念、作用及构成,了解储备资产管理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分析中国的国际储备管理。

本章重点:国际储备资产的管理

本章难点:无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后查阅资料、小组主题发言相结合的方式

第六章国际金融市场(4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国际金融市场概述

主要包括国际金融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国际金融市场的分类、作用等内容

第二节国际货币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

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的基本业务介绍

第三节欧洲货币市场

主要包括欧洲货币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欧洲货币市场的业务及欧洲货币市场的作用等内容

第四节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主要包括金融衍生工具市场的分类、特点及主要业务的介绍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能理解和掌握有关基本概念和国际金融市场的构成,熟悉欧洲货币市场的特点及其主要业务,了解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特点,理解衍生金融工具市场发展的原因,理解加强对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监管的意义。

本章重点:欧洲货币市场

本章难点:金融衍生工具市场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第七章国际资本流动与国际债务管理(6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国际资本流动概述

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资本流动的概念、原因、影响、当代国际资本流动的趋势和特点及国际资本流动理论等内容

第二节国际债务危机与国际货币危机

主要包括国际债务危机与国际货币危机等内容

第三节国际债务管理

主要包括外债概况、外债的衡量指标及外债管理等内容

第四节中国利用外资与外债管理

主要介绍中国利用外资状况及我国的外债管理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资本流动的类型和特点,理解国际资本流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在剖析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债务危机及货币危机产生的原因基础上,理解发展中国家利用外资的意义及应采取的对策。掌握中国利用外资及外债管理的基本情况。

本章重点:国际资本流动的原因及影响

本章难点:理解货币危机与债务危机产生原因及带给我们的启示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后查阅资料、小组主题发言相结合的方式

第八章国际货币体系(6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国际货币体系概述

主要内容包括国际货币体系的含义及国际货币体系的一般框架

第二节国际金本位制

主要内容有国际金本位制的特点、作用、国际金本位制的崩溃

第三节布雷顿森林体系

主要内容有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和作用、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缺陷及崩溃的等

第四节牙买加体系

主要包括牙买加体系的主要内容、牙买加体系的评价及国际货币制度的改革等内容

第五节欧洲货币联盟

主要包括最适度货币区理论、欧洲货币体系的建立及欧洲货币联盟的发展等内容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不同历史背景下国际货币体系的内容及特征,把握欧洲货币体系发展的历程,探索建立稳定的国际金融新秩序需要的条件。

本章重点: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制度缺陷,牙买加体系存在的问题及改革以及欧洲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对当前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意义。

本章难点:理解特里芬难题及欧洲货币体系的汇率机制问题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观看视频资料、课后查阅资料相结合的方式

第九章国际金融机构(2学时)

1.章节内容及学时分配

第一节国际金融机构概述

主要包括国际金融机构的概念及特点等内容

第二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主要包括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宗旨、组织机构、资金来源、业务活动等内容

第三节世界银行集团

主要包括世界银行集团的构成、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国际开发协会、国际金融公司基本情况介绍

第四节区域性国际金融机构

简单介绍国际清算银行、亚洲开发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的基本情况

2.教学要求

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各类国际金融机构的宗旨、主要业务及原则,了解中国与各类国际金融机构合作现状,探索怎样进一步开拓中国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合作,促进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

本章重点:掌握全球性的国际金融机构的性质和业务活动特点

本章难点:国际金融机构如何发挥其作用

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课后查阅资料、小组主题发言相结合的方式三、参考教材

(一)教材

1.叶蜀君.国际金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2版

(二)参考教材

1.杜佳.国际金融.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年3月第1版

2.阙澄宇.国际金融.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9月第1版

3.黄梅波.国际金融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9年2月第1版

四、学习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以课堂讲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同时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采用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课堂讨论、课后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主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课程中会布置大量思考题,讨论题,需要学生提前准备,积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获取信息。

五、成绩评定方式

本门课程成绩采用百分制计分,由平时成绩和期未考试成绩组成。

成绩构成:平时成绩占40%(其中考勤及课堂表现占50%,作业占50%),期未考试占60%。

大纲制定者:李晶

大纲审定者:何剑

制定时间:2010年7月14日

自动控制原理基本知识测试题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一、填空题 1.(稳定性)、(快速性)和(快速性)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 2.线性控制系统的特点是可以使用(叠加)原理,而非线性控制系统则不能。 3.根据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控制系统可分为(定值)控制系统、(随动)控制系统和(程序)控制系统。 4.自动控制的基本方式有(开环)控制、(闭环)控制和(复合)控制。 5.一个简单自动控制系统主要由(被控对象)、(执行器)、(控制器)和(测量变送器)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6.自动控制系统过度过程有(单调)过程、(衰减振荡)过程、(等幅振荡)过程和(发散振荡)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系统中属于开环控制的为( C )。 A.自动跟踪雷达 B.无人驾驶车 C.普通车床 D.家用空调器 2.下列系统属于闭环控制系统的为( D )。 A.自动流水线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家用电冰箱 3.下列系统属于定值控制系统的为( C )。 A.自动化流水线 B.自动跟踪雷达 C.家用电冰箱 D.家用微波炉 4.下列系统属于随动控制系统的为( B )。 A.自动化流水线 B.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C.家用空调器 D.家用电冰箱 5.下列系统属于程序控制系统的为( B )。 A.家用空调器 B.传统交通红绿灯控制 C.普通车床 D.火炮自动跟踪系统 6.( C )为按照系统给定值信号特点定义的控制系统。 A.连续控制系统 B.离散控制系统 C.随动控制系统 D.线性控制系统 7.下列不是对自动控制系统性能的基本要求的是( B )。 A.稳定性 B.复现性 C.快速性 D.准确性 8.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基本方式的是( C )。 A.开环控制 B.闭环控制 C.前馈控制 D.复合控制 9.下列不是自动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环节的是( B )。 A.被控对象 B.被控变量 C.控制器 D.测量变送器 10.自动控制系统不稳定的过度过程是( A )。 A.发散振荡过程 B.衰减振荡过程 C.单调过程 D.以上都不是 第二章自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一、填空题 1.数学模型是指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各变量之间(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2.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以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3.(结构图)和(信号流图),是在数学表达式基础演化而来的数学模型的图示形式。 4.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定义: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的(输出)量的拉氏变换与(输入)量拉氏变换之比。 5.系统的传递函数完全由系统的(结构、参数)决定,与(输入信号)的形式无关。 6.传递函数的拉氏变换为该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 7.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子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零)点。 8.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极)点。 9.令线性定常系统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为零,则可得到系统的(特征)方程。 10.方框图的基本连接方式有(串联)连接、(并联)连接和(反馈)连接。 二、单项选择题 1.以下关于数学模型的描述,错误的是( A ) A.信号流图不是数学模型的图示 B.数学模型是描述系统输入、输出变量以及系统内部河变量之间的动态关系的数学表达式 C.常用的数学模型有微分方程、传递函数及状态空间表达式等 D.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方法有解析法和实验法两类 2.以下关于传递函数的描述,错误的是( B ) A.传递函数是复变量s的有理真分式函数 B.传递函数取决于系统和元件的结构和参数,并与外作用及初始条件有关 C.传递函数是一种动态数学模型

中医基础理论 教学大纲

中医基础理论02 课程代码:01400052 适用专业(方向):中医药类专业本科 总学时数:64 学分数:4.0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正常人体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对疾病的认识以及养生与治疗的原则(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即全面而系统地掌握中医学的基础理论,为今后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以及中医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可适当配合多媒体教学。课时共计64学时。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课时安排 绪论(4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等。 自学: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融入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概念和特色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自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8学时) 【目的要求】 1.掌握阴阳的基本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五行的基本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本内容。 3.熟悉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4.了解精气学说。 自学: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气的基本概念 (一)精的基本概念:包括精概念的源流。 (二)气的基本概念:包括气概念的源流。 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精气构成宇宙万物的机理;精气的存在形式。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气的运动;气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形体官窍之脉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形体官窍之脉 形体官窍,是人体躯干、四肢、头面部等组织结构或器官的统称,是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五体和五官九窍,以及五脏外华等内容。脏象学说认为,形体官窍虽为相对独立的组织或器官,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又都从属于五脏,分别为某一脏腑功能系统的组成部分。形体器官依赖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为之提供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而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其中与五脏的关系尤为密切。脏象学说采用以表知里的方法,着重通过活动的机体的外部表征来推导人体内部脏腑组织的运动规律,从而确定“象”与“脏”的关系。 形体: 形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形体,泛指人体的身形和体质。狭义的形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五种组织结构,称之为五体。五体既与脏腑经络的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又与五脏有着特定的联系。五体与五脏这种对应关系称为“五脏所主”。所谓:“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脉: 在中医学中,脉有多种含义,一指脉管,又称血脉、血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属五体范畴。二指脉象、脉搏。所谓“按其脉,知其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属四诊范畴。三指诊脉法,属切诊、脉诊范畴。四指疾病名称,属五不女之一,即螺、纹、鼓、角、脉中之脉。

解剖形态:在五体中,脉即脉管,又称血脉、血府,主要指血管,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脉是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它遍布全身,无处不到,环周不休,外而肌肤皮毛,内而脏腑体腔,形成一个密布全身上下内外的网络。脉与心肺有着密切的联系,心与脉在结构上直接相连,而血在脉中运行,赖气之推动。心主血,肺主气,脉运载血气,三者相互为用,既分工又合作,才能完成气血的循环运行。因此,脉遍布周身内外,而与脏肺的关系尤为密切。脉与经络、经脉的关系: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其中纵行的主要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的分支为络脉。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经脉则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经络、经脉的含义较脉为广。实际上,言经络、经脉,则脉亦在其中了。 运行气血:气血在人体的血脉之中运行不息,而循环贯注周身。血脉能约束和促进气血,使之循着一定的轨道和方向运行。饮食物经中焦脾胃的消化吸收,产生水谷精微,通过血脉输送到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活动提供充足的营养。如果脉中气血数量减少,营养亏乏,就会导致全身气血不足。若脉中气血运行速度异常,运行迟缓则血瘀,血行加速、血液妄行则出血。 传递信息: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各脏腑组织与血脉息息相通。脉与心密切相连。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流动时产生的搏动,谓之脉搏。脉搏是生命活动的标志,也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形成,不仅与血、心、脉有关,而且与全身脏腑机能活动也有密切关系。因此,脉象成为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

重庆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1 实验背景 (2) 2 实验介绍 (3) 3 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6)

1 实验背景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原理是相对于人工控制概念而言的,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在自动控制原理【1】中提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对自动控制的精密性和经济指标,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同时,由于数字计算机,特别是微型机的迅速发展,为控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他们的推动下,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如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贝尔曼的动态规划理论。卡尔曼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等,这些都标志着控制理论已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到现代控制理论的阶段。现代控制理论的特点。是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方法),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时变和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现在,随着技术革命和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发展,已促使控制理论开始向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第三代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发展。 在其他文献中也有所述及(如下): 至今自动控制已经经历了五代的发展: 第一代过程控制体系是150年前基于5-13psi的气动信号标准(气动控制系统PCS,Pneumatic Control System)。简单的就地操作模式,控制理论初步形成,尚未有控制室的概念。 第二代过程控制体系(模拟式或ACS,Analog Control System)是基于0-10mA或4-20mA 的电流模拟信号,这一明显的进步,在整整25年内牢牢地统治了整个自动控制领域。它标志了电气自动控制时代的到来。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三大控制论的确立奠定了现代控制的基础;控制室的设立,控制功能分离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70年代开始了数字计算机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技术优势,人们在测量,模拟和逻辑控制领域率先使用,从而产生了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这个被称为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是自动控制领域的一次革命,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特长,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能做好一切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被称为“集中控制”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系统,需要指出的是系统的信号传输系统依然是大部分沿用4-20mA的模拟信号,但是时隔不久人们发现,随着控制的集中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失控的危险也集中了,稍有不慎就会使整个系统瘫痪。所以它很快被发展成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的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可靠性的大幅度增加,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或分布式数字控制系统),它主要特点是整个控制系统不再是仅仅具有一台计算机,而是由几台计算机和一些智能仪表和智能部件构成一个了控制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 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

《金融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课程内容: 1、货币的起源 2、形形色色的货币 3、货币的职能 4、货币的定义 5、货币制度 基本要求: 1、了解货币的起源及币材的发展 2、理解货币制度发展的几个阶段 3、掌握货币的定义及货币职能 本章重点:货币的定义和职能 本章难点:货币制度的理解 第二章信用 课程内容 1、信用及其与货币的联系 2、高利贷信用

3、现代信用活动的基础 4、现代信用的形式 5、信用与股份公司 基本要求: 1、了解信用的产生、发展; 2、了解高利贷的特点及其发展; 3、理解现代经济是信用经济; 4、理解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5、掌握现代信用的形式。 本章重点:信用的概念和现代信用的形式本章难点:信用与股份公司的关系 第三章利息与利息率 课程内容 1、利息 2、利率及其种类 3、单利与复利 4、利率的决定 5、利率的作用 基本要求: 1、掌握利息、利率的一般概念 2、掌握利率的种类 3、理解复利公式的运用

4、掌握利率的决定理论和作用 本章重点:1、利率的决定 2、利率的种类本章难点:复利的运用 第四章金融市场 课程内容 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金融工具 3、证券市场 4、金融衍生工具 5、金融资产与资产组合 基本要求: 1、掌握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掌握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种类 3、了解证券市场及金融衍生工具本章重点: 1、金融市场及其要素 2、金融工具的特征及其种类。本章难点:证券市场的概况 第五章金融机构体系 课程内容 1、我国金融机构体系的构成

中医基础教学大纲

普通高等教育全日制五年本科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供中医类五年制专业用) 前言 中医基础理论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本课程中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本课程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多媒体教学和课堂讨论等方法,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能力,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掌握学习方法,锻炼培养思维和科研能力,培养学生的运用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意识,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教师语言应规范通俗,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并交代疑点,既要充分考虑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在学习方法方面的适应能力,又要充分体现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发展和创新,反映中医现代化的要求。 正文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了解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内容】 一、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和学科属性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一)整体观念: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二)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课时与方法】 总课时6主要特点4 其他2 授课方法课堂讲授结合多媒体教学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了解古代哲学精、气的概念、精气学说的内容及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2.掌握阴阳的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内容。 3.掌握五行的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内容。 4.掌握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特点。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一、古代哲学精与气的概念 (一)精的概念 (二)气的概念 二、精气学说的内容 (一)精气是构成宇宙的本原 (二)精气的运动与变化 (三)精气是天地万物相互联系的中介 (四)天地精气化生为人 三、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节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概念及属性 (一)阴阳的概念 (二)阴阳的属性 (三)阴阳属性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二、阴阳学说的内容 (一)阴阳对立制约:阴阳相反、阴阳相互抑制削弱。 (二)阴阳互根互用:阴阳相互依存、阴阳相互促进化生。

《自动控制原理》专科课程标准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标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地位 自动控制原理是空间工程类、机械控制类、信息系统类等相关专业学历教育合训学员的大类技术基础课程。由于自动控制原理在信息化武器装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将本课程设置为大类技术基础课,对培养懂技术的指挥人才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所覆盖的知识面较宽,既有较深入的理论基础知识,也有较广泛的专业背景知识,因而,它在学员知识结构方面将起到加强理论深度和拓展知识广度的积极作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为了贯彻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思想,本课程将在注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适当引入自动控制发展中的、学员能够理解的新概念和新方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科学取舍各种主要理论、方法的比例,正确处理好理论与案例的关系,以适应为部队培养应用复合型人才的需要;适当引入和利用Matlab工具来辅助自动控制原理中的复杂计算与作图、验证分析与设计的结果;本课程应该既使学员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知识,并了解它们对实际问题的指导作用,又要促进学员养成积极思考、长于分析、善于推导的能力和习惯。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主要介绍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课程采用“一纵三横”的设计思路,具体来说,“一纵”就是在课程讲授中要求贯彻自动控制系统的建模、分析及设计方法这条主线;“三横”就是在方法讲授中要求强调自动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快速性和准确性,稳准快三个字是分析的核心,也是设计的归宿。在课程讲授中,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即对重点、难点讲深讲透;注意理论联系专业实际,例子贴近生活,注重揭示抽象概念的物理意义;注意传统教法与现代教法的有机结合,充分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特别注重发挥课程教学网站的作用。在课程学习中,注重阅读教材、完成作业、课程实验及讨论问题等四个环节,深刻理解课程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掌握自动控制原理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分析与设计方法。

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点汇总

自动控制理论知识点汇总

————————————————————————————————作者:————————————————————————————————日期:

第二章 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复习指南与要点解析 要求: 根据系统结构图应用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或者应用信号流图与梅森公式求传递函数(方法不同,但同一系统两者结果必须相同) 一、控制系统3种模型,即时域模型----微分方程;※复域模型——传递函数;频域模型——频率特性。其中重点为传递函数。 在传递函数中,需要理解传递函数定义(线性定常系统的传递函数是在零初始条件下,系统输出量的拉氏变换式与输入量的拉氏变换式之比)和性质。 零初始条件下:如要求传递函数需拉氏变换,这句话必须的。 二、※※※结构图的等效变换和简化--- 实际上,也就是消去中间变量求取系统总传递函数的过程。 1.等效原则:变换前后变量关系保持等效,简化的前后要保持一致(P45) 2.结构图基本连接方式只有串联、并联和反馈连接三种。如果结构图彼此交叉,看不出3种基本连接方式,就应用移出引出点或比较点先解套,再画简。其中: ※引出点前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G s 。(注意:只须记住此,其他根据倒数关系导出即可) 引出点后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1/()G s 。 相加点前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1/()G s 。 相加点后移在移动支路中乘以()G s 。 [注]:乘以或者除以()G s ,()G s 到底在系统中指什么,关键看引出点或者相加点在谁的前后移动。在谁的前后移动,()G s 就是谁。 1. 考试范围: 第二章~第六章+第八章 大纲中要求的重点内容 注: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不考,但其内容都为后续章节服务。特别是作为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应该知道:开环和闭环控制系统的原理和区别 2. 题型安排与分数设置: 1) 选择题 ---20分(共10小题,每小题2分) 2) 填空题 ---20分 注:选择题、填空题重点考核对基础理论、基本概念以及常识性的小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对应上课时老师反复强调的那些内容。如线性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什么影响系统稳态误差等。 3) 计算题---60分 注:计算题重点考核对2-6章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对应上课时老师和大家利用大量例题 反复练习的那部分。如根轨迹绘制和分析以及基于频率法的串联校正等。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统帅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农林经济管理者以及其他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农村经济领域面临的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大纲 (一)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学时68学时(单独开设一周课程教学实习),具体,金融学专业课程讲授64学时,自学与讨论4学时,非金融经管类专业讲授68学时。讲授中适当配以视频录像短篇、幻灯片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适当安排课外自学,阅读参考资料,交读书报告,讨论课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课程考核形式:考试。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70%)组成。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个人作业成绩和小组专题讨论报告成绩。专题讨论报告由教师根据当前金融形势或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学生自由分组并提交小组专题报告(需课堂答辩和形成书面报告)。 (二)教学用书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5月第2版。 曹龙骐《金融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年7月第2版

(三)金融学各章学时分配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doc

《中医基础理论》教学大纲 (供中医、中西医、针推、中医骨伤专业五年制本科使用) 前言 本课程属于中医学的专业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全面而系统的掌握有关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思维方法(包括中医学的思维方法: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对人体生理的认识:藏象、精、气、血、津液、神、经络、体质;中医学对疾病及其防治的认识:病因、发病、病机、防治原则),为今后继续学习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经典著作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该课程按72学时设计,以课堂讲授为主,可根据实际情况,结合自学、讨论和多媒体教学,以增强学生对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认知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要求与内容 绪论 【目的要求】 1、掌握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2、熟悉中医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木概念,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3、了解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和发展概况。 【教学要点】 中医学、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教学时数】 4学时 【教学内容】 1、中医学的基木概念及其学科属性 (1)中医学的基本概念; (2)中医学的学科属性属融入人文科学知识的自然科学;受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是多学科融合的产物。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形成与发展 (1)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3)中医学理论的继承和创新。 3、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 (1)整体观念人体自身的整体性;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整体观与现代医学模式; (2)辨证论治病、证、症的基本概念;辨证与论治的基本概念;同病异治与异病同治;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 4、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及课程的主要内容 (1)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 (2)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 第一章中医学的哲学基础 【目的要求】 1、掌握精、气的基本概念和精气学说的基本内容; 2、掌握阴阳的基木概念和阴阳学说的基木内容; 3、掌握五行的基木概念和五行学说的基木内容; 4、熟悉精气学说、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5、了解中医学思维方法的主要特点及中医学常用的思维方法。 【教学要点】 中医学的哲学基础精气学说、阴阳学说、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和基木内容以及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教学时数】 8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精气学说 【目的要求】 1、掌握古代哲学范畴中精与气的基本概念; 2、了解古代哲学范畴中精、气概念的形成; 3、掌握占代哲学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 4、了解古代哲学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性质: 《财政与金融基础知识》是三年制中等职业教育会计类专业设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任务是使学生具备中初级会计人员从事会计核算和会计事务管理工作所必需的财政、金融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经济政策及分析与运用能力,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职业道德观念打下一定的理论基础。 二、参考学时: 72学时 三、课程目标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按照知识、素质、态度、职业准备的培养定位,本课程教学目标为: (一)知识教学目标: 1. 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财政的职能;认知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财政支出的主要用途。 2. 理解金融的基本概念;货币流通的基本内容;信用形式;现行金融体系及构成;认知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 3. 认知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二) 能力培养目标- 1. 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财政政策、方针、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2. 能正确把握商业银行与企业、单位的关系。

3. 初步具备运用所学金融基础知识,进行存贷款业务、保险业务、证券等业务操作的能力。 4. 能运用金融的基本理论初步分析货币政策、金融法规的变化对微观经济的影响。 5. 具有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和经济形势变化对企业、单位财务状况影响的能力。 (三) 专业思想教育目标: 1. 具有实事求是的学风和创新意识、创新精神。 2. 关心国家大事,初步具有观察社会经济生活变化,分析财政金融体制改革对现实影响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纲要 第一部分财政基础知识 (一)学习目标: 1、认知财政的含义和一般特征,了解财政与政府、财政与经济的关系;理解财政的职能;能运用财政的基本知识观察社会经济现象。 2、认知我国财政的形式和分类,了解我国财政财政收入合理规模确定标准,理解我国收入的基本特征。能运用财政收入的基本知识观察财政实践现象。 3、把握我国财政支出的分类、依据、重点、范围、形式,了解我国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相关内容。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理解我国财政支出的现状和特征的能力。 4、认知我国政府预算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政府收支范围及其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划分,历届政府预算的不同分类,了解我国的财政预算管理体制,具有阅读和理解政府预决算的专业基本能力。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经络腧穴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经络腧穴学(Channel-collaterals and Points) 学分:7 总学时:126学时 理论学时:72学时 实验学时:54学时 先修课程要求:人体解剖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 适应专业:针灸推拿五年制 参考教材: 1.经络腧穴学,沈雪勇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3年第1版 2.灵枢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65年影印本; 3.素问,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年版; 4.难经,人民卫生出版社,1979年校译本; 5.针灸甲乙经,晋·皇甫谧著,商务印书馆,1955年版; 6.针灸大成,明·杨继洲著,人民卫生出版社,1963年版。 7.经络腧穴学,王德敬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一、课程在培养方案中的地位、目的和任务 经络腧穴学是针灸学的基础理论和核心内容。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针灸学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今后学习刺灸学、推拿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各科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1.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 ⑴了解经络腧穴学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经络腧穴学和中医针灸推拿的关系。 ⑵掌握经络系统的组成、经络腧穴的概念。 ⑶掌握十四经脉的循行、病候及常用穴的定位、归经、主治与操作。 ⑷熟悉标本、根结、气街、四海的定义、内容及临床应用。 2.基本技能: 掌握常用腧穴的定位与操作。 三、学时安排

四、考核 1.考核方式:理论考试(笔试)、实验课采用考核及评估方式评定成绩。 2.成绩构成:理论考试70%,实验和平时成绩30%。 五、课程基本内容 上篇经络腧穴概论 第一章经络概述 【目的要求】 1.了解经络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2.掌握经络的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十四经脉的循行规律、十二经脉的分布、走向规律及十二经脉的表里属络关系。 3.掌握奇经八脉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4.掌握十五络脉、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二皮部的基本概念及分布、作用特点。 5.了解经络的根结、标本、气街、四海理论。 6.熟悉经络的作用及其临床应用。 【讲课时数】5学时。 【教学内容】 第一节经络系统概貌 1.十二经脉。 2.奇经八脉。 3.十二经别。 4.十五络脉。 5.十二经筋。 6.十二皮部。 第二节经络的作用及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1.经络的作用。 2.经络理论的临床应用。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 【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 第二章腧穴概述 【目的要求】 1.熟悉腧穴的意义、分类,以及特定穴的内容。 2.掌握腧穴的作用、主治规律和定位方法。 3.了解腧穴的命名。

中医脉象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中医脉象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施诚 一.中医脉象研究的意义与特点 脉诊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景岳全书》“脉者,血气之神,邪气之鉴也,有诸内必形诸外,故血气盛者脉必盛,血气衰者脉必衰,无病者脉必正,有病者脉必乖。”总之,中医对脉诊是十分重视的,认为通过脉诊可以了解患者脏腑气血的盛衰,可以探测病因、病位、预测疗效等。 从近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体循环系统承担着协调全身各组织的能量代谢,输送氧气、营养物质,运走代谢废物等重要的工作,还承担运送抗体、激素等物质以协调整体的动态平衡。从整体的角度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显然循环系统的信息将占很重要的比重;从整个循环系统来看桡动脉介于大动脉与小动脉之间,由于心脏的舒缩、内脏血容量的变化、血管端点阻抗、管道内脉波的反射、血液的粘滞性、血管壁的粘弹性等因素使脉象携带着有关心脏运动、内脏循环、外周循环等丰富的心血管系统及整体的动态信息。因此脉诊的临床意义很大,它的机理是急待于我们进行研究的。 不过目前西医对脉象的认识仅停留在频率、节律、振幅等的分析上,主要用来辅助诊断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无脉证等疾病。总的看来,西医对脉象的认识是以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局部解剖等为基础,以此来剖析心血管系统疾病确切的病变位置及致病原因,目前尚未将脉象信息提高到整体角度或与其它脏腑相关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这种认识观对目前的中医脉象研究工作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临床上中医通过对寸关尺、浮中沈脉象的判别,结合体征、舌象及主诉等来分析机体当时的动态趋势(阴阳、表里、虚实、气血的盛衰、邪正斗争的趋势、脏腑的动态变化等),即描绘出一幅机体当时整个机体的动态特征图--证。中医脉象所反映的病理信息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及基本概念为基础的,是用来鉴别整体的某种动态性质的。由此可见,中医脉诊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之上的,研究中医脉象必须以中医理论为基石,必须建立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应用整体概念来研究中医脉象是中医脉象研究的一大特点。 中医脉诊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定性分析。脉象的滑与涩、弦与濡、洪与细等均属于定性的范畴,就拿脉象的迟数来看,中医临床上认为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约每分钟少于60次,数脉一息六至脉流薄疾,每分钟超过100次,粗粗一看,脉象的迟数的概念是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的,其实不然,临床上并不重视一定范围内脉搏次数上精确的差异,例如每分钟62次,有时64次也可能定为迟脉,实际上从60次到72次的过程中,判断为迟的可能性随之减少,不过通过四诊合参,结合中医寒证的特点均有可能判断为迟脉,中医脉学中“迟”的概念是一种模糊的属性概念,是与四诊合参及辨证中的综合评判融合在一起的[1]。

自动控制原理知识点.

第一章自动控制的一般概念 1.1 自动控制的基本原理与方式 1、自动控制、系统、自动控制系统 ◎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 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量)自 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给定值)运行。 ◎系统:是指按照某些规律结合在一起的物体(元部件)的组合,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 并能完成一定的任务。 ◎自动控制系统:能够实现自动控制的系统就可称为自动控制系统,一般由控制装置和被 控对象组成。 除被控对象外的其余部分统称为控制装置,它必须具备以下三种职能部件。 ?测量元件:用以测量被控量或干扰量。?比较元件:将被控量与给定值进行比较。

?执行元件:根据比较后的偏差,产生执行作用,去操纵被控对象。 参与控制的信号来自三条通道,即给定值、干扰量、被控量。 2、自动控制原理及其要解决的基本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是研究自动控制共同规律的技术科学。而不是对某一过程或对象的具体控 制实现(正如微积分是一种数学工具一样)。 ◎解决的基本问题: ?建模:建立系统数学模型(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描述) ?分析:分析控制系统的性能(稳定性、动/稳态性能) ?综合:控制系统的综合与校正——控制器设计(方案选择、设计) 3、自动控制原理研究的主要内容 经典控制理论现代控制理论 研究对象单输入、单输 出系统 (SISO) 多输入、多输 出系统 (MIMO)

4、室 温控 制系统 5、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 ◎被控对象:在自动化领域,被控制的装置、物理系统或过程称为被控对象(室内空气)。 ◎控制装置:对控制对象产生控制作用的装置,也称为控制器、控制元件、调节器等(放大 器)。 ◎执行元件:直接改变被控变量的元件称为执行元件(空调器)。 ◎测量元件:能够将一种物理量检测出来并转化成另一种容易处理和使用的物理量的装置称 数学 模型 传递函数 状态方程 研究 手段 频域法、根轨迹法 状态空间方法 研究 目的 系统综合、校正 最优控制、系统辨识、最优 估计、自适应 控制

《金融学》教学大纲

《金融学》教学大纲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金融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金融学》是一门研究金融领域各要素及其基本关系与运行规律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是金融学专业的统帅性理论课,也是经济类、管理类等多个专业的主干课程。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深刻的认识,对货币、信用、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国际金融、金融宏观调控与监管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有较系统的掌握,提高学生在社会科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打下必要的基础,进而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农林经济管理者以及其他经济管理者应当具备的正确观察、分析和解决当前农村经济领域面临的实际金融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大纲 (一)教学说明及学时分配 本课程理论学时48学时(单独开设一周课程教学实习),具体,金融学专业课程讲授44学时,自学与讨论4学时,非金融经管类专业讲授48学时。讲授中适当配以视频录像短篇、幻灯片等形式,增强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适当安排课外自学,阅读参考资料,交读书报告,讨论课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分析能力。 课程考核形式:考试。学生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占30%)和期末试卷成绩(占70%)组成。其中,个人平时成绩包括两个部分:平时个人作业成绩和小组专题讨论报告成绩。专题讨论报告由教师根据当前金融形势或自己的科研课题提供,学生自由分组并提交小组专题报告(需课堂答辩和形成书面报告)。(二)教学用书 黄达《金融学》精编版(“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5月第1版。 曹龙骐《金融学》(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中医护理学》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编号: 02020061 (二)课程名称:中医护理学 (Chinese Medicine Nursing) (三)学分: 2 (四)总学时: 36学时 (五)理论学时: 24学时 (六)实践学时: 12学时 (七)课程类别:选修 (八)开课时间:第 3 学期 (九)适应专业:护理学专业四年制本科 二、课程简介: 中医护理学是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的预防、保健、治疗和康复活动。《中 医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讲述了中医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本课程既突出了中医特色,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引入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及概念。《中医护理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综合性课程。其实验课 ( 中医护理基础技术操作 ) 主要讲授各实验项目的目的、用物准备、操作程序及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其中针刺法、灸法、拔罐法、刮痧法等是中医 护理基础操作的特色。这些实验不仅是中医护理学基础学习中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护理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学生可以验证、巩固和补充课堂讲授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观察、综合分析能力及运用所学的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学习,要求学生系统地掌握中医护理理论知识;掌握各种中医护理基础 技术操作;能够运用中医理论对常见的临床疾病进行整体护理,并且能将现代护理学的思想与传统医学护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培养中西结合的高级护理人才。 三、跟相关课程的衔接:健康评估、系统解剖学、生理学 四、学时安排 (一)中医护理学课程总学时一览表 章次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合计 第一章绪论 2 2 第二章中医基本理论 10 4 14 第三章中医护理基本知识 4 4 第四章中医护理基本技术 4 8 12 第五章辩证施护 4 4 总计 36 (二)实践项目教学一览表 序号实践项目名称实践项目提要学时方法备注 耳穴压豆法、穴位按摩 1 护理技术一 4 实验 法、拔罐法等 2 护理技术二针灸、刮痧 4 见习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教学中的几个关键问题 摘要:本文探讨了经典控制理论和基于状态空间的现代控制理论融合讲授和分开讲授的两种教学体系及其优缺点。提出在已有状态空间分析与设计方法的基础上,应该将一些在工程中已经成功应用的现代控制方法,引进现代控制教学内容,探讨控制理论的工程化教学方法。根据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梳理精简了教学内容。探讨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类型大学的学生编写教材的方法以及增加学生阅读兴趣的教材设计方法。 关键词:自动控制原理;教学改革;教学体系;教学方法;教材建设 一、“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内容的体系 “自动控制原理”大部分教材主要介绍以传递函数、频率特性等为数学模型的所谓“经典控制理论”和以状态方程为数学模型的所谓“现代控制理论”。目前已有教材基本上分为两种体系: 1、经典控制理论和状态空间理论融合 “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实际上是交替发展的,早期的著作也不是分开介绍的。例如,钱学森的《工程控制论》。蔡尚峰于1980年、黄家英于1991编著的《自动控制原理》也进行了一定的融合。本文作者2001年编著的《自动控制原理》力图以系统的观点和统一的框架介绍经典与现代控制理论、连续与离散控制理论、线性与非线性系统理论,揭示各种系统的内在联系。 将“经典控制理论”和“现代控制理论”融合讲授体系的优点是按照自动控制理论本身的内在联系展开的,逐步展示控制理论各种方法,能够训练学生学会从系统的角度、全局的高度来思考问题,使学生掌握控制理论的实质,掌握这种系统分析和研究问题的方法。这种能力正是自动化类学生的核心竞争力,是自动化类学生相比较其他专业学生的最大优势所在。这种融合讲授方法的缺点是刚开始就接触多种数学模型,要比较多的学时才能够完整掌握控制系统的稳定性、暂态性能、稳态性能等分析,对控制理论分析才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经典控制理论和状态空间理论分开

自动控制理论

阶段一 一、判断题(共10道小题,共50.0分) 1.时间常数是表征系统惯性的一个重要参数。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2.惯性环节的传递函数恰与理想微分环节相反,互为倒数。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3.(错误)凡是输出量对输入量有储存和积累特点的元件一般都含有积分环节。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4.(错误)传递函数是在傅立叶变换基础上引入的描述线性定常系统或元件输入、输出

关系的函数。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B;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5.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本身固有的特性,而与扰动信号无关。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6.求取自动控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时,若系统为线性系统,可以应用叠加原理。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7.(错误)框图又称结构图,它是微分方程的一种图形描述方式。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A;] 标准答B;

案: 案: 得分: [0]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8.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不存在一一对应的数学关系。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9.随动系统中输入量的变化完全是随机的。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B;] 标准答 案: B;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10.控制装置与受控对象之间只有顺向作用而无反向联系时,称为开环控制,相应的控 制系统称为开环控制系统。 A.正确 B.错误 知识点: 阶段作业一 学生答案: [A;] 标准答 案: A; 得分: [5] 试题分 值: 5.0 提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