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

高校教学中,体育教学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技能,还能够把体育运动中蕴藏的思想和精神传授给学生,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达到锻炼健身和育人的作用。在传统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过多的注重体育运动的技巧训练,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体育精神以及体育教学目标,以致于学生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考试上,对于体育精神的了解非常少。高校领导要结合学生特征更新体育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一)人文精神分析

通过对人文精神的概述了解到,总体上来说,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对信仰和理想的高度追求,是一种高尚的要求。人文精神不仅能够提高身体素质,还作为一种生命存在的形式存在着。如果一个人没有了人文精神,便没有办法表现出生命的含义和价值。“人文”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周易》的《贲卦·辞》之中。伴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而“人文”一词也有了较多的含义,变的丰富起来。

自从我国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各个高校对于体育教育在体育教育中的功能越来越重视。对于体育运动的作用来说,能够加强学生参与运动锻炼,注重发展学生的体育技能是非常重要的方面。体育教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要明确提高学生体育意识,锻炼学生意志力的重要性,着重发展,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运动及学习习惯。结合目前我国各大高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人文培养状况来看,以学生作为培养对象,这样的发展方向是正确的,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二)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以及拥有正确的思想对于学生的发展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领导一定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程度,为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奠定扎实的基础。

1.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速度非常快,同时各大企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高素质人才得益于高校的培养,高校作为为社会输送高素质人才的基地,应该要结合高校自身的特征,在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还要加强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力度。比如,高校把人文精神教育融入

到体育教学中,可以帮助学生身心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持续性,让学生可以在未来进入社会后,在强烈竞争中脱颖而出。

2.高校体育培养的需求

各个高校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的选择及运用上均采用了传统的方式,只关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锻炼的情况,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体育学科相对来说,正义性和公平性非常强,体育运动参与中相互竞争和相互合作同样重要,都需要得到高校的重视。在体育教学的改革和创新方面来说,需要高校不断的做出响应,给予高度的配合,比如培养学生的价值观以及学习态度,提高学生的人文精神。

(三)高校体育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分析

1.关注人文体育,完善体育教学理念

结合现阶段,我国体育教学的发展现状来看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教学观念比较局部化,教学形式和内容比较单调等。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受到了体育教师保守的教学方式的影响,还在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授课,根本没有注重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基于这样的现状,高校要结合实际情况不断的改正和完善体育教学的模式,全面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体育教师对于教学的出发点要有一个明确的界定,要“以人为本”。在教学中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给予学生强大的尊重感。体育教师本身要树立起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充分综合性的考虑学生未来的发展。其次,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环境,运用和谐的指导理念,保证学生能够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接受知识。最后,让学生真实的体会到体育锻炼的价值和意义所在,在不断地学习过程中树立起正确的三观。

2.拓宽体育教学内容,调节体育课程模式

目前在我国大多数高校体育教学中,体育课程的实施主要集中在体育锻炼上,很少提及人文精神的培养,高校要不断的调整改进体育教学模式,充分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性格特征,结合学生群体特征来开展体育教学,同时要保证体育课程的丰富多样性,提高学生参与体育学习及运动的兴趣和积极性。在人文精神的培养上,高校要引起重视,把“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结合到体育课程教学中去,加强学生的集体观念以及团队合作意识,爱国主义思想也很重要,将其融入

到体育教学中去,提高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这对于体育教学人文精神的培养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3.提升教师的自身素质,增强师资力量建设

高校学生要想得到良好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和培养,可以说教师对于每一位学生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关键点就在于体育教师。如果体育教师自身没有较高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就没有办法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只注重于传授学生体方面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还要注重传授学生人文精神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现如今的社会,高校中的体育教师在自身专业知识方面掌握的非常熟练,反倒是人文精神存在一定的欠缺。高校要不断的加强体育教师的人文素养,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奠定扎实的基础。

总体上来讲,高校体育教学中对于人文精神的培养,对体育教师和学生的长期发展均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因此,高校要不断加强人文思想教育,把体育视为一种传播的媒介,进一步在体育教学中体现出明显的人文精神教学效果。

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文献综述摘要:通过文献的收集和研究调研,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界定 吴秋林[1]在界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和专家访谈,在借鉴了同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调查研究的情况,把高校体育俱乐部界定为: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中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是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基于自我完善的需要,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结成的具有社团性质的体育团队,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模式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特点 傅光磊,2,分析总结了德国学校体育俱乐部的,个基本特征:分别为参加俱乐部的自主性;俱乐部与成员间的互利性;维护本俱乐部成员权益的本位性;俱乐部内部事务参与的义务性;俱乐部决策民主性;经营上的非盈利性与独立性。 沈小乐,石冰,3,在普通高校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中认为尊重学生自主性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并总结了: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学;满足需要,发展个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教与学的合力使团队精神得以弘扬. 综上所述,沈小乐和石冰在文章中说明了尊重学生自主性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通过研究傅光磊的论文,德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成功运作,对于我国也有一些启迪作用。 三:高校体育俱乐部对学生的影响

张颖[4]“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模式的优势:1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3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4有利于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叶敬春,张军[5]俱乐部的任务是:(1)培养学生锻炼身体的习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选择喜欢的运动项目,激发兴趣潜能,并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健身活动中去,使体育过程成为培养兴趣,发展爱好,建立锻炼身体习惯的过程;(2)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俱乐部的建立对学生毕业以后从事锻炼身体的终身性能起到重要作用,它能使学生有一技之长,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之余,有锻炼身体的兴趣,对一生的身体健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3)培养学生的健身能力。体育俱乐部就是培养学生健身能力,有计划、有实施、有自我测试等一整套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组织能力、裁判能力,掌握一套比较系统的单项活动能力。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俱乐部对于学生在体育能力、体质、体育意识、运动技术水平、兴趣习惯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大和积极的影响 四: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发展的研究 1:高校体育俱乐部发展不利因素 张劲松,荆杰等[6]通过对15所高校体育教师的问卷调查得知目前高校体育俱乐部面临的困难位于前四位的依次为场地设施缺乏、缺少资金、学生参与热情较低和教师专项结构不 合理,虽然在不同类型俱乐部中位次稍有不同,但在不同俱乐部的选择比率都超过了50%。而且我们还可以看出在课外体育俱乐部中“管理制度不健全”选项因素较高,位于俱乐部选项第四位,选择率达到76.34%说明目前在体育俱乐部中普遍缺少规范的管理,俱乐部运行组织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12月 Journal of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s Edition) Dec,2007 299 高校体育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冯府龙 (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 四川 成都610110)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体育的教学思想正从“体质教育”向“终身体育与健康”的现代体育思想转变, 同时对教师的教学思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自己体育课堂教学实践,对体育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为教师提高专业素养, 在教学中进行大胆探索,更快适应当今教育发展要求,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体育课;实践与思考 作者介绍:冯府龙,男,四川师范大学文理学院体育表演系教师。 体育教学改革是现代教育改革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建国以来我国高等体育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表现在突出以传授运动技术为主的竞技体育技术教育观念、突出以增强体质为主的身体素质教育观念、突出以活跃体育氛围和增强学生兴趣为主的快乐体育教育观念、突出以运动习惯养成为主的终身体育教育观念等。这一系列教育观念改革都需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来实现,最终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然而很多调查结果表明,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这使我们体育工作者深感忧虑。为加快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使体育教学能够更快适应当今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本文结合自己体育课堂教学实践,提出了笔者之见,以推进对该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 树立科学的教育观 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师与学生直接交流互动的平台,学生在课堂上不仅要学习基本的知识、技能,更要学会如何去学习。要找到学习的方法其实也不难,重要的是要加强与同学之间,与教师之间良好的沟通和交流。美国教育学家格林伦将课堂教学上的师生交流分为四种:第一种,单向交流,教师讲、做,学生听,跟着做;第二种,双向交流,教师问,学生答;第三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相问答;第四种,综合交流,师生共同讨论研究。传统的单向交流已远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和需要。现代体育课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间综合性的教学模式。其目标是:(1)教学生基础、系统的体育知识;(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能力;(3)使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4)培养学生的情操和自觉锻炼的习惯,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教学中安排学生进行定点投篮练习,教师不做过多的要求,而让学生自己练习,教师在旁观察。结果,一部份学生会很听话的排着队在罚球线上投篮,认真地像是完成任务;而另一部份学生三五个一组就开始定点投篮比赛了,热情越发的高涨。两种比较,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形式激发了他们学习的热情。 当今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具有会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具备让学生找到学习方法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己不断的实践后能够触类旁通。 随着我国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教师简单地进行基本知识的传授已远不能满足当代大学生的要求。现代大学生思想活跃,个性化特征体现得越来越明显,他们更多希望的是通过与人相互交流促进,获得知识。但我们也不得不指出当代大学生思想上存在的盲目、盲从、心浮气躁等方面的问题。因此,

创意版大学体育课程.doc

课程教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课程性质: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课程任务:使学生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与健康知识及运动技能,增强体能;培养运动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二、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 教学目的: 1、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体质、健康与体育的关系,为体育锻炼提供有效的指导; 2、通过运动技能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发展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增强体质; 4、了解各项规则与裁判法,提高欣赏高水平比赛的能力; 5、培养学生顽强拼搏、团结协作、敢于竞争的优良品质。 教学要求: 1、坚持从实际出发注重实效的原则。以学生的需求、气候情况、场地器材为基本出发点,力求课设置的新颖性,多样性,注重实效,实事求是; 2、教师要以提高学生身心健康为主线,培养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和锻炼的积极性; 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合理安排练习密度和运动负荷,把体能的发展与知识技术技能有机结合起来; 4、教师必须对学生加强安全教育,避免伤害事故。 三、教学内容 (一)体育基础理论

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文献综述

关于高校体育俱乐部研究文献综述 摘要:通过文献的收集和研究调研,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特点,对学生的影响,以及发展的研究状况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综述 高校体育俱乐部这种新型的培养模式既学习了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又结合了中国自己的国情,已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和认可,倍受他们的喜爱。是符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一种高校体育知识传授模式,也是实施素质教育‘健康第一’指导思想和‘终身体育’. ‘快乐体育’,‘多样化体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概念界定 吴秋林[1]在界定高校体育俱乐部的过程中,进行了大量的文献资料研究和专家访谈,在借鉴了同行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们调查研究的情况,把高校体育俱乐部界定为:高校体育俱乐部是高校中的一种体育文化现象,是具有共同体育兴趣爱好的大学生,基于自我完善的需要,自由选择体育活动项目结成的具有社团性质的体育团队,是学校体育活动的一种组织模式 刘建坤,王桂欣[2]把‘体育教学俱乐部’定义为:是以体育练习者自觉结合为基础,以学校的运动场馆为依托,围绕着某一运动项目,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将体育教学,课外体育,运动训练,群体竞赛等融为一体的体育课堂教学模式。 陈杰[3]将体育教学俱乐部的概念定义为俱乐部制体育课(主要是指体育课堂教学)“是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课教学的模式,即以年级为单位在同一堂选修课中开设各类体育项目,每一个项目为一个俱乐部,学生可以根据自身条件与兴趣爱好自由选项上课,形式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但应遵循体育教学规律,实现体育课程教学任务” 二: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特点 傅光磊[4]分析总结了德国学校体育俱乐部的6个基本特征:分别为参加俱乐部的自主性;俱乐部与成员间的互利性;维护本俱乐部成员权益的本位性;俱乐部内部事务参与的义务性;俱乐部决策民主性;经营上的非盈利性与独立性。 邹师,冯火红[5]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六个特色:从教育整体性出发,构建课内课外一体化的发展思路;突出参与自主性,构建宽松的体育学习环境;管理开放性,构建娱乐化,社会化,个性化的格局;方法灵活性,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评价激励机制;师资竞争性,从新的角度建设师资队伍;运作经营性,激活高校体育新的增长点。 沈小乐,石冰[6]在普通高校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研究中认为尊重学生自主性是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最大特点,并总结了: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学;满足需要,发展个性;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课外体育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教与学的合力使团队精神得以弘扬. 尹念龙[7] (1)体育俱乐部教学。以学生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老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为基本手段,实施俱乐部教学。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采用小群体的交流与学习;创设情境法;过程启发式教学法;先行组织者教学法等教学方法,根据基础不同,区别施教,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加体育与健康理论教学(2)课外体育活动、群体竞赛、运动队训练,各种形式和层次的体育竞赛和运动队训练等手段,提高学生组织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的能力。(3)教学评价。主要以运动参与进步幅度、学习态度、行为情感和意志、合

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策略

基于新的教学体系理念, 要改变传统教育中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理念,积极创新课程教学模式, 以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改革。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素质教育被不断提及,素质教育是指通过课堂教学及教师的引导, 能使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及身体、 心理素质得到有效的培养和发展。随着教学理念的不断完善,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重视, 在高校,体育课程也已经被纳入必修课。基于此,教师要给予公共体育学科同等的重视,并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使学生进行综合全面的发展。 一、开展多种体育教学活动 高校领导要提高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充分认识体育也 是高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在高校实际条件允许的前提 下,学校和教学应给学生提供多种体育活动选择的机会,使学生的兴趣发展得到充分满足。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学生的兴趣,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选 择感兴趣且适合自己的体育运动进行锻炼, 从而实现高校体育健康课程教育。学校可以开设多样化的体育课程,如篮球课、瑜伽课、排球课等,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可以让学生进行合理选择,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有效发展。 健康课程是高校体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对此,高校体育课程要对多样化的体育运动进行不断拓展, 使之符合学生的实际发展需求,从而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主 观能动力得以有效提升,使学生自主进行健康有效的锻炼,实现高校体育趋于健康课程的改革[1]。 二、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教师 为了顺应社会的发展及教育的不断改革, 体育课程的革新必然少不了专业的体育教师。因此, 体育教师的理论和素质水平提升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2]。要加强教师的体育课程意识和责任意识, 以促进高水平体育教师的有效培养。传统体育教学基本都是教师围绕教材内容进行知识点的讲解,只注重教学方式,而没有重视体育课程体念,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开 展,因此高校要组织教师开展健康课程探讨大会,让教师充分认识到理论水平的提升才是教育工作的重点,通过沟 通、交流、分享经验等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及技能,从而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综合能力。此外为了有效培养高素质的体育教师,高校一定要加强对教师系统的培训力度。在高校体育教学过程中, 主要目的是通过健康课程帮助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发展。 这就要求教师的自身素质和能力都要不断进行提高,以充分符合教学目的。学校可以定期组织体育教师到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学习过程中再通过与其他教师的经验分享等 有效提升自身的素质水平和能力, 从而更好地促进高校健康课程的开展。 三、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应试教育” 中,高校多年来都是使用“常规参考评价模式”的考试方法, 这种考试方法是比较片面的,仅注重体育教学的结果, 对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有所忽视。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评价体系应该是以个人参照为评价模式, 转变传统“应试教育”中注重结果的评价理念,从而转化为注重过程的评价,同时把结果的评价和过程的评价进行有 效融合,使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得到充分重视, 进而得出与“以人为本”理念相契合的评价结果[3]。针对学生学习效果 和学习过程的综合评价, 应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素质、技能,对学习的态度和行为,体育活动中的合作精神等综合全方 面的考核;评价学生的学习结果,应包括基础达标成绩及学生在对日常的体育项目运动进行学习后的各项测试成绩。先把学生学习结果和学习过程的评价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分配后,再把两者综合起来进行整体体育学习效果的 考核。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 “个人参考评价体系”对体育健康课程考核评价来说,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从客观综合的角度对学生在课堂学习及课外活动情况进行了公平的 评价,对于高校体育健康课程的改革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总而言之,在新课改的理念下, 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创新是必然的。 高校公共体育健康课程在丰富大学生课余生活的同时,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一定的趣味性,对学生体育素质及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发展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高校公共体育的课程设置要时刻谨记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丰富多样的教 学内容,以充分实现新课改素质教育的教学理念,有效优化教学质量。参考文献: [1]钱光健.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J].运动,2018(15):85-86.[2]蒲松.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 2018,8(13):52-53. [3]刘翔,李为敏.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研究[J]. 科技资讯,2018,16(13):185,187. 作者简介:杨贵雄(1982—),男,汉族,甘肃张掖人, 讲师,硕士。摘要:为了积极创新教学模式,促进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效改革、 促进学生综合全面的发展,文章从开展多种体育教学活动;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体育教师;建立有效的考核评价体系三方面论述了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策略。 关键词: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 体育教学活动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6401(2019)22-0093-01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策略 杨贵雄 (甘肃民族师范学院,甘肃甘南藏族自治州,747000) 万方数据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协调发展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协调发展 【摘要】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从不同角度展示了体育的功能、本质及特点,应树立协调发展的理念,建设强有力的师资队伍,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及评价指标,优化教学手段,科学设计、合理开展体育运动,促进两者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异同;协调发展 就目前体育教学的改革来看,对于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间的关系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认为应该要淡化竞技而多注重健身,认为高校体育专业的教学目的是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其体育锻炼的水平,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自主锻炼的习惯,为运动锻炼打基础。可是在高校里若不让学生参加竞技运动又无法使体育运动拥有良好的气氛。还有观点认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就应该以健身为辅,竞技为主,认为高校的体育专业就应该采取更多的竞技锻炼或者相关的教材体系,用严格的训练方式来训练高校学生,而且还要特别注意运动过程中动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还有另外一个观点认为高校的体育教学应该做到全面发展,既要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还要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训练,使二者并存,两者都不应该偏

驳。所以,如何处理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者二者的关系,使高校的体育教学能够和运动训练互相促进与补充,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是目前高校体育教学面临的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概念 运动训练是一种实现体育目的或者任务的渠道。实际上就是指多学科的人员和运动教练在互相配合下,对运动员的竞技水平和专项运动的成绩进行全面提高而特意组织的体育教学的一个过程。运动训练包含了对身体的训练、对智力和心理的训练、对战术和运动技术的训练以及对运动员思想意志的训练等。 通常情况下人们对于体育教学是这样认为的:体育教学是一种用来达到体育目的或者任务的基本渠道,是一种基本的体育工作形式,是根据教学大纲、计划所实施的一种教育的过程,这样的教育过程具有一定组织性、目的性和计划性。体育教学是一种通过对参与者进行体育知识、技术及技能的传授,提升其身体的素质,并且培养其道德意识的任务。 二、运动训练和体育教学的异同点 1、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在内容和形式上是相互联系的 从内容上来看,二者都是以体育学科为基础。从指导的思想上来看,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二者间是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此外,二者对于运动场地及运动器材的要求都比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课程类型:公共课 课程性质:必修课 适用专业:各专业 总学时:108 一、课程性质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高职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 二、设计思路 (一)课程基本理念 1、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体育与健康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了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安全、营养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思想落到实处,使学生健康成长。 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 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坚持终身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只有激发和保持学生的运动兴趣,才能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因此,在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运动兴趣是实现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 3、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 体育与健康课程关注的核心是满足学生的需要和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的成长。从课程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4、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体育与健康课程充分注意到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类型及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18702858.html, 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类型及问题分析 作者:陈杰 来源:《体育时空》2011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9-000-02 摘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教学类型及问题进行探讨。分析目前高校实施体育俱乐部教学的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高校体育俱乐部类型问题 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等文件精神,较多高校对大学体育课程进行了研究和探索。通过学习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高校实际,高校内的各种项目的体育俱乐部应运而生。在目前已开展体育俱乐部的高校中,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觉地选择参与各项体育俱乐部活动。在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养成终身体育习惯,促进健康方面起到重要作用,并形成一种风格独特的校园体育文化形态。体育俱乐部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高校体育工作,促进了高校课外体育活动的蓬勃发展,其作用和发展潜力不容忽视。 一、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论文100多篇,为本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理论分析法:通过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理论分析法对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进行分析。 二、目前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开展的类型分析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俱乐部的运行大致为三种:即课外体育教学俱乐部、课内体育教学俱乐部和课内外一体化的体育教学俱乐部。 (一)课内体育教学俱乐部。这种模式以学期或学年为单位,教师固定时间和地点进行教学,由组成教学班级的学生持卡自由参与俱乐部的活动,由教师进行考勤、辅导和考核评价。这种模式的优势是:目标明确,教师只是学习的组织和设计者,学生对运动项目选择和练习时间的选择较自由,体现出一定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劣势是周期短,水平参差不齐,教师管理难度大,学生学习的连续性不强。 (二)课外体育俱乐部。它的组成形式主要包括:体育部组织的单项俱乐部、学生社团组织的体育俱乐部、学生自发组织的兴趣俱乐部等。这种俱乐部的优势是,学生主动性较大,参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

浅析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 标签:高校;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异同;协调发展 1.相同点 内容上,两者都是以体育学科为基础,且两者在运动场地和运动器材方面的要求都比较高,同时,在训练效果方面都可以通过测试成绩来体现。 2.不同点 运动训练的最大特点是对运动员进行有针对性的专项训练,其目的是使运动员通过专项训练后能够在特定的竞技运动中取得优异成绩;体育教学则是通过多层面、多角度地开展教学活动,以全面的体育教学活动来提升学生的体育素质。 二、高校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协调发展措施 1.形成高校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协调发展的理念 要想使得高校的体育教育和运动训练协调发展,必须从思想观念上形成协调发展理念,这需要高校的教师群体和学生群体共同努力,共同形成协调发展的理念。一方面,作为高校体育教学的实施者和组织者,教师群体的协调理念对学生有一定的影响力,能够促进学生形成二者协调发展的理念,提升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和素养。另一方面,学生是高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主体,因此,加强学生的体育理念培养,提高学生的体育锻炼意识,让学生明确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的重要性及其之间的联系,能够促进学生形成两者协调发展的理念,从而促使学生更加热爱体育,强化学生的体育精神。 2.强化高校体育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当前,很多高校的体育教师专业水平和学历水平存在不足之处,影响了高校的体育教学的发展。因此,高校应注重教师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各项能力水平,构建强有力的体育教师团队。可以向校内引进高水平的体育人才,且必须具备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协调发展理念与能力的高水平人才,例如,可以聘用國内的退休运动员为体育教师,或者聘请国外的体育教学专业性强的人才等。另外,高校应当争取创造更多的机会让教师参与体育教学培训和体育进修,提高高校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自身专业素养。 3.改良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方法和内容 高校在设置体育教学内容和方法时,应当将学生的自身身体因素、学习兴趣以及体育培养目标作为主要指标,设置符合当代高校学生发展的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高校在开设常规的体育教学项目外,还可以开设一些富有情趣的、学生热爱的项目,像瑜伽、健美操等项目都可以增设为体育课程项目。

浅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俱乐部制教学模式

浅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俱乐部制教 学模式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论文关键词:俱乐部制;教学目标;终身体育 论文摘要:对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形成关系进行分析,从而验证俱乐部制教学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较为适用的模式。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称“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纲要”对体育课程的性质、目标、结构、内容与方法、评价及课程的建设与资源的开发等方面均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如何实现“纲要”提出的目标,构建何等教学模式来实现,通过问卷调查、查阅文献资料与实践研究认为: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实现纲要总体要求,完成现代体育教学功能较为适宜的形式。 1 高校公共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构成

“俱乐部”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中解释为:“进行社会、政治、文艺及文化体育娱乐活动的团体和场所。”本文所讲的俱乐部制教学模式,是指体育课以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进行体育教学。体育课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旨在教学的指导思想方面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因材施教,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发挥教师的专长;在教学目标上,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自己选择学习项目,选择老师,自己确立目标,自己评价,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参与;在课程设置上,学校面向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采取新生一入学即按个人兴趣、志向选择专项,打破原有系别、班级建制,甚至年级界限,重新组合上技能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达到学体育知识、技能,增进健康,享受娱乐,参与竞技并进的目的,而将1、2年级课程列为必修课,3,4年级、研究生课程列为选修课;把校代表队及确有专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列为专项的高层次体育课程教学,兼顾特殊学生群体,开设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一体化的全新体育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由指导思想、教学目标、教学程序、教学方法、课程设计、考试方法等构成。我们考察俱乐部制的教学模式可否适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其核心就是考核其能否实现现代体育的功能,即学生全面身心素质的提高,终身体育锻炼习惯的养成、符合学习体育知识技能的规律。 2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与体育教学目标的衔接 2.1 俱乐部制学习的递进性,适应体育教学目标的层次性

体育俱乐部管理复习题(1)(1)

《体育俱乐部管理》 1、体育俱乐部:以体育为媒介,以满足人们健身、娱乐、休闲、竞赛、盈利等 需求为目的,以自愿、自发、自主为原则而进行各种体育活动的场所或组织。 2、职业体育俱乐部:以开展竞技体育活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参加体育竞赛、 获取利益回报为主要目的的体育俱乐部。 3、商业健身体育俱乐部:以通过健身、娱乐、休闲为手段进行商业经营为主的 体育俱乐部。 4、学校体育俱乐部:以服务各级、各层次学校体育教学为主要目的的体育俱乐 部。 5、大众健身体育俱乐部:以具有共同体育爱好的社会成员组成的以促进身心健 康、自发参加各种体育活动为目的的体育俱乐部。 6、大众健身体育俱乐部分为社区体育俱乐部、业余体育俱乐部。 7、业余体育俱乐部的特征:以体育活动为共同爱好的人群集合体,会员都是利 用业余时间参加体育活动,参加俱乐部各项活动完全出于自愿,任何承认俱乐部章程并履行义务者均可参加,俱乐部实行民主管理,俱乐部属于为其成员提供服务的公益组织,俱乐部依靠全体成员的奉献精神和自身财力而独立生存发展。 8、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以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为 主要目的的体育俱乐部。 9、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分为业体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社会青少年体育运 动俱乐部、学校青少年体育运动俱乐部。 10、简述各种类型体育俱乐部之间存在的关系。 11、职业运动员:专门从事体育竞赛与表演,从中获取报酬,并以此作为生 活来源的人。 12、职业体育:遵循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将职业运动员高水平体育竞赛及 相关产品作为商品来经营,从中获得经济利益的一种体育经济活动。 13、体育俱乐部快速发展的根源:体育运动的本质功能根源;体运动的便利 性根源;利益的最大性根源;社会需求性根源; 14、中国体育俱乐部发展总体特征:起步较晚,发展迅速;全面开花,质量 较差;问题虽多,前景美好。 15、在总的发展趋势上,职业体育俱乐部正朝着商业化、娱乐化、社会化、 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16、职业体育的三级管理体系由全国单项运动项目协会、职业体育联盟、职 业体育俱乐部组成。 17、职业体育的管理机构通常采用委员会的组织形式,其成员由各俱乐部业主或代表组成,并成为最高决策机构。

对高校体育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对高校体育课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加强现代健康理念教育 诚然,体育课必须教会学生一些基本的运动技能,如短跑、投掷、球类、体操、游泳、武术等运动技能,但更重要的却是切实转变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真正树立正确的现代健康理念,从内心感悟到体育课具有多种功能(教育功能、美育功能、娱乐功能、经济功能和政治功能等)的美妙,并热爱上体育,在未来漫长的人生道路中,自觉主动地选择一种或几种自己喜爱的运动方式,坚持长期刻苦的锻炼,从而达到强身健体、愉悦身心的育人目的,造就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从根本上大幅度提升体育课的教育质量。 为此,我建议每次上体育课,教师都应安排3至5分钟时间,开展现代健康理念演讲教学活动。为了取得更佳的演讲效果,要求主题鲜明,内容集中,联系实际,师生互动。或阐述健康理念,或介绍健身方法,或讲述健康故事,或诵读体育歌谣等等,形式允许多种多样,生动活泼,不拘一格。 这对教师的备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备专业理论、备体育技能、备教学过程、备教学方法,还要备演讲。演讲稿的撰写可以从网上找到丰富的素材,体育课教师之间多开展交流,汇编成册,逐年积累,不断更新,与时俱进,并不会太困难。演讲水平在多次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提高,必定会使教师的口才和应变能力,产生质的飞跃;我院体育课的人文气息与内涵品味将得到大幅度提升,必定会受到学生的欢迎和赞许。 二、体育技能训练方式要求多样化 学生对某项运动技能的掌握,是一个完整的认识过程,必须遵从一般的科学认知规律。即从感知开始,经过反复多次实践,最后形成稳定熟练的运动技能。在体育课中为了顺利达成技能训练目标,教师必须精心地安排一系列教学环节,进行多种方式的训练,且环环相扣。我认为,至少应有以下几种训练方式: ⒈教师讲解示范与学生观摩(10分钟) 教师的讲解应做到简明清晰,突出重点;教师的示范要求动作准确规范。教师在讲解示范前,应把学生的队伍调动组织好,要求学生认真听,仔细看,学会在观摩中学习。 ⒉体育骨干培养与学生观摩(5分钟) 教师宣布6至10名体育骨干出列,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新授动作学习训练示范,既是对他们的超前培养,又让其他大多数同学进一步作观摩学习,对技术动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亳州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现状分析与研究 摘要:采用逻辑分析与数理统计法,对亳州市18所首批创办的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项目设置、运行模式、组织形态等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结论: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乒乓球、篮球、足球、武术作为重要活动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以当地的学校和体委为依托;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活动由当地学校和体委的领导组织实施。 关键词: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发展;现状;亳州 1 研究目的 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推出,是中国社会转型时期涌现出来的群众办体育的新的尝试。它受中国体育彩票资金捐助, 其目的是为广泛吸收广大青少年参加日常体育活动,施展才能,发挥个性,激发他们参加体育活动兴趣,探索素质教育的新的形式与途径。这种集健身、娱乐、教育、集会为一身的新的青少年体育组织形式一出现,立刻广受青少年的欢迎与青睐,并积极参与其中,成为学校体育一种很好的延伸和补充。根据国家体育总局创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试点单位的要求, 亳州市体育局于1999年下半年在全市围选择18个单位作为首批创办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试点,并在创办前2年给予体育彩票资金捐助,以后逐步"断奶,靠其自身造血功能求得发展壮大。因此,认真研究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创办和发展过程中的一般规律与成败得失,对于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在今后能够得以健康稳步地发展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利辛一中、利辛高级中学、涡阳一中、亳州一中、亳州三中、亳州五中、谯城区夏侯小学、蒙城实验小学八所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为对象,重点对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组织形态、运行模式和活动容进行了研究。 学习研究省体育局和亳州市体育局关于创办青少年俱乐部的文件精神,听取了参加2000年体育局召开的全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创办经验介绍,走访了部分创办单位,对八所中小学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的经验交流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并对所调查研究的容展开科学的分析,在比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 3 结果与分析 3.1 各试点单位开展的经常性运动项目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有其地域性特征,全省如此,对一个市而言也不例外(表1)。 表1 亳州市八所青少年体育俱乐部经常开展的运动项目一览表 这与地方的体育传统有关,也与地方的体育设施建设和体育人才积累密切相关。但大多离不开群众基础好,影响力大,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不难看出,作为国球的乒乓球,不仅有着深厚的群众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纲要》自2002年新学年开始先在教育部直属高校中施行,以取得经验。2003年新学年开始在全国所有普通高校中施行。各地、各校在施行中有何意见和建议请及时告我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已经施行《纲要》的学校即不再施行教体〔1992〕11号文件。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使当代大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批准发布实行的《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的精神,在总结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经验的基础上,特制定本纲要。 本纲要是国家对大学生在体育课程方面的基本要求,是新时期普通高等学校制订体育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体育课程建设和评价的依据。 一、课程性质 第一条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 第二条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二、课程目标 第三条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第四条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试讲教案(排球)

体育(公共课)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大学体育(排球) 教学内容:排球基本技术(发球) 教案类型:自主制作 姓名:赵宗俊 完成时间:2020年6月16 日

一、教学内容分析 1、正面上手发球 (1)准备姿势:面对球网站立,两脚自然开立,左脚在前,左手持球于体前。 (2)抛球与引臂:左手将球平稳的垂直抛于右肩的前上方,距离身体前30厘米,高度约1米左右,上体稍向右侧转动,右臂抬起,屈肘后引与肩平,抬头、挺胸、展腹、手掌自然张开。 (3)挥臂击球:利用蹬地,使上体向左转,同时收腹,带动手臂向前上方快速挥动。 (4)击球点:在右肩上方伸直手臂的最高点,用全掌击球的后中下部。 (5)击球动作:手指和手掌要张开与球吻合,手腕要迅速做推压动作,使击出的球呈上旋。 (6)结束动作:随着重心前移,迅速进入场地。 (7) 技术要领:手托球向上抛高一米,同时抬臂右旋体;转体收腹带挥臂,弧形鞭打用加力;全掌击球中下部,手腕推压要积极。 2、侧面下手发球 左肩对网,两脚左右开立,约与肩同宽,两膝微屈,上体稍前倾,重心落在两脚之间,左手持球于腹前。(脚→膝→上体→手→肩)左手将球抛于胸前,距身体一臂远,一个半球高,同时右臂摆至右侧后下方,利用右臂蹬地向左转体,带动右臂向前上方摆动,在腹前用虎口、全掌或掌根击球后下方。 二、学情分析 1、学生年龄特点分析 大一学生是形成人生观,掌握专业理论、技术、技能,是增强体质的关键时期。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期向成年期的转变,处于从个体走向成熟、走向独立的转变。开始掌握了辨证思维,情感也更加具有社会道德和责任感,但由于正处于青年期,半幼稚和半成熟、独立性和依赖性错综复杂,充满了矛盾,主要表现在心理的闭锁性和渴望交往的矛盾、强烈的求知欲和鉴别能力不够的矛盾,他们在认知方面很容

普通高校成立体育俱乐部的可行性分析论文.doc

对体育俱乐部重视程度不够,课外项目过少,平时的体育活动缺乏等,导致一部分学生不了解体育俱乐部。还有少量学生不了解高校俱乐部的情况,或是平时不进行体育锻炼。但是绝大多数的学生对高校体育俱乐部还是抱有很高的兴趣的,同时也表明现在的大学生对体育锻炼认识有明显提高。可以发现,高校俱乐部的成立获得了学生很高的认可,提高学生的兴趣性是目前高校成立俱乐 部重要的条件之一。 4.2高校体育俱乐部各项目受欢迎程度 在调查中发现,球类运动占了很高的比率,为80%,分别为足球15%、篮球23%、乒乓球16%、羽毛球18%、网球8%,尤其是篮球、足球和乒乓球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发展时间较长、场地器材较丰富、锻炼氛围强是它们受欢迎的主要因素。还有一些新兴的运动,比如街舞,虽然比较受学生的喜爱,但受场地设施的影响,有一定的局限性。 4.3学生对体育俱乐部收费的认可程度 在调查中发现,78%的学生对高校体育俱乐部的收费情况是认同的,5%的学生认为高校俱乐部收费是不合理的。就目前

而言,高校体育俱乐部经费来源主要是收取学生会员费,部分学校还存在强制性,学校专项投资少。高校体育俱乐部通过引进赞助广告和对外场地出租来增加俱乐部经费还有很多困难。 4.4学生锻炼的主要目的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目前学生对增强体质的需求是比较高的,占了30%,主要是因为平时锻炼的机会比较少,身体得不到锻炼;由于大学生活时间比较充裕,平时的娱乐休闲生活过于单调,学生选择通过和朋友一起锻炼来增加自己的娱乐项目的占了16%;对自身身材体型条件要求比较高的学生,通过体育锻炼来达到瘦身塑形的占了20%。此外,有12%的学生由于自己自身素质较差,担心体育测试不过关而被动进行锻炼。 5.成立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各项条件 5.1高校体育俱乐部的师资力量 高校体育师资专业知识全面、扎实功底深,高校的体育教师都是从各大学毕业的体育专业人才,有着系统的体育基础知识,扎实的各项基本技能,较强的敬业精神,在健身活动中都有一技之长,思想观念转变快,对以往学校体育教学以传授竞技体育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的弊端感触颇深。组建体育俱乐部,将为高校体育教师提供一个在改革中施展才华的场所。这对高校体育健身俱乐部的成立提供了人才的保证。 5.2高校体育俱乐部的硬件设施 高校对体育设施投入比较多,体育器材的多而全,为开展俱乐部活动提供了物质基础,也是搞好体育教学、增强大学生体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应从哪些方面开展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应从哪些方面开展 摘要:对体育教学目标、内容特点,学生学习需要,影响其参加体育课的因素进行研究,为体育教师更好地开展高校体育教学工作提供客观依据。 关键词:体育教师教学目标教材内容课的组织学习需要影响因素 大学生对体育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能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发挥作用。现在的体育运动已不仅仅是单纯的“增强体质”和全面的追求“生物效应”,而是健身、健美、教育、休闲、娱乐、调剂生活、缓解压力、修身养性和人际交往等等兼而有之,从而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意识、能力和习惯,充分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打下良好基础。怎样使教学形式更加富有吸引力,来激发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地“动”起来,从而让学生在运动中充满欢声笑语,在累中有“欢笑”,在苦时有“轻松”,在轻松欢笑中又要有“汗水”进行研究,为体育教师在教学计划组织形式和课的内容安排上提供客观依据。 一、走出健康“误区”,积极参加体育运动 在大学中,许多人认为自己正值青春年少,精力充沛,不经常锻炼对身体健康不会产生直接影响,还有一些新生觉得自己刚刚经过高考和军训,应该全面休息,其实,这些都是极为不正确的观点,体育锻炼是不分年龄、时间和地点的。由于他们对体育知识的缺乏和了解,因此在生活中少了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甚者持着有“煅不锻炼无所谓”的态度,对学校安排的体育课漠然视之,以各种理由不参加或逃课,从而长期不参加体育运动,导致运动量不足,诱发体质下降,容易产生各种疾病,直接影响身体健康。因此,大学生应该正确认识体育运动对健康的重要性,认识体育锻炼的必要性。应全面正确理解“健康”的内涵,纠正那些睡懒觉,开夜车,盲目减肥和自己害年轻的观点,主动走出健康误区,重视体育运动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并积极地参与其中。 二、影响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因素 (一)教学内容。新颖能激发人们对事物的好奇心,易引起兴趣。学生对事物感到新颖而又无知时,最能诱发好奇心的驱动力,从而激起求知欲,所以教学内容要具有新特点、新创意。如:大学生爱美、爱整洁,在体育课中尤其是跳沙坑和技巧等练习时,会产生矛盾心理,害怕弄脏自己的衣服和鞋袜,害怕技巧的翻滚把自己头发弄乱,于是不愿意参加练习,但由于纪律的约束,他们会应付一下,做个样子来“混课”,根本起不到锻炼身体和掌握技能的效果,所以教师在教学内容上一定要安排好,若一定要上,应提前通知学生做好服装鞋袜的准备,教师也可以采用变向方法来让学生练习。教师也应在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积极性强的项目上密切联系,从而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用富有游戏性和竞赛性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