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化学教学计划 《化学反应原理》 安玉贤 一、指导思想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紧跟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 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 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本学期,我任教高二理科(7)(11)班的化学教学。高二年级化学学科仍将使用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和化学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编著的普通高级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反应原理》(选修4)及其教师用书开展教学活动。为更好的开展工作,特制订教学计划如下: 2、教材分析: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涉及4个主题:主题1:化学反应与能量;主题2: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主题3:溶液中的离子平衡;主题4:电化学基础。4个主题都是教学重点。 高考所占权重:约占化学总分的20%。从知识体系上看是在必修的微观结构与物质多样性的内容基础上, 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化学反应原理的相关知识。 通过学习要使学生达到如下目标: (1)认识化学变化所遵循的基本原理,初步形成有关物质变化的正确观念; (2)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转化所遵循的规律,知道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3)赞赏运用化学反应原理合成新物质对科学技术和人类社会文明所起的重要作用,能对生产、生 活和自然界中的有关化学变化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4)增强探索化学反应原理的兴趣,树立学习和研究化学的志向。 (5)充分领略化学反应原理的无限风采和无穷变化的动态之美,从而激发学生不断探索、不懈追 求的兴趣、信心和勇气。 3、学情分析: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 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 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工作重点目标: 为完成选修4的教学内容,实现模块要求的三维教学目标,熟悉高考化学的题型和命题趋势,尽快提高教学基本功。基于红旗班和重点班的区别,所以要区别对待。红旗班的同学在课上要多一些自主学习,在其能够接受的范围内组织讨论,自己归纳、总结。自己动手探究等多种方法。同时,对优生强化学习,进行提优,对差生同样要做好补差工作。对重点班的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将知识点尽量简单化,力求学生能够理解。同时降低要求,在教学过程中也能适当放进一些学生活动以提高学习积极性。 四、具体工作措施 (一)过程管理 结合新课程新理念的要求,对学生要进行过程管理强化,包括:学生课上表现(听讲、回答问题、学习笔记、分组讨论、纪律情况)、课下作业、随堂检测、学生实验以及学习态度综合评价等方面。 (二)重点生的管理 1、尖子生 做好尖子生选拔、培养工作。高二要以重点班和红旗班的化学科优秀、各科均衡的学生为选拔对象,广泛培养,建立优秀学生的学习档案。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每周加一张综合训练习题,必须全批全改,利用课外时间及时谈话和指导。做好化学竞赛的辅导工作。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案(1)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说出细胞代谢的概念。 (2)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2)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判断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索使学生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并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领悟科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2)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2、教学难点 (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三、教学过程 1、导入 学习细胞器时,我们了解到在很多细胞器上都发生着化学反应。细胞产生能量、合成养料以及进行自我更新等等生理活动,都完全依赖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细胞内全部的化学反应的总称就是细胞代谢。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化学反应,这些反应如何能够高效地进行呢?那是因为有催化剂的存在。但是很多化学反应往往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但生物体内是一个常温常压的状态,如何解决这个矛盾呢?就需要一种特殊的催化剂。酶就是生物体内的催化剂。 让我们结合资料看看科学家是如何发现酶的存在的。介绍教材P78斯帕兰扎尼的实验: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扎尼将肉块放入小巧的金属笼内,然后让鹰把小笼子吞下。过一段时间后,把小笼子取出,发现肉快消失了。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如下问题:(请学生讨论并展示,教师予以解释和评价) 1.为何要将肉块放在笼子中?(排除了胃对肉块的物理性消化。) 2.对肉起消化作用的是什么物质?(一定是某种物质进入到笼子中,使肉分解。) 3.在实验室中能否也让肉分解?能的话需要怎样的条件?(能。需要高温、高压、强酸或强碱等剧烈条件。) 当时斯帕兰扎尼做过这个实验后他并不清楚起消化作用的物质是什么,但他的研究却为人们研究提供了方法和思路。1836年,德国科学家施旺从胃液中提取出了消化蛋白质的物质,解开胃的消化之谜。这种物质就是酶。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酶的作用与本质,请大家注意思考本节聚焦的重点问题。 2、展示 分小组展示学案中[阅读要求及检测]部分,检验学生阅读课本及预习的效果,教师给予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 1 教材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中的第一课时,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细胞内部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它。另外,这部分内容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1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的提取和分离、生物净化原理和方法等,都是以“酶与代谢”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所以,只有真正理解了酶的作用和本质,才能更好地理解后续章节“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中涉及到的一系列酶促反应,也才能为选修部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2 教学问题诊断 在教材中,“酶的本质”的科学探究历程中,大段的文字有时让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因此,将这一部分内容编排成一则短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酶的作用”是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探究实验来论证的,在学生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对变量的控制和对照的设置往往顾此失彼。但是,只要教师能够恰当的“诱”(如:事先制作好实验过程和现象记录的表格,清晰明了,就不容易出错了。),学生积极地“思”,就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和已有的实验技能,通过合作、交流等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 3 教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 本节课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和建构教学法,让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实验,经历与科学家研究相似的再发现过程,充分感知知识的形成过程,内化知识,形成能力、情感和价值观。 4 教学目标 4.1知识目标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4.2能力目标学会实验探究基本方法;学会分析、设置实验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以及对照设置方法等。 4.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程,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导学案

一花一叶 霍山文峰学校“213教学模式”预习与探究学案 年级:高一学科:生物编写者:彭凤审核者: 课题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本课题总课时数 2 第1 课时学习内容酶的作用课型新授课 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午别 一、学习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并初步了解酶的特性。 2.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二、学法指导 结合学案中的问题,阅读课本P78-82有关内容,自主学习完成“课前自主学习”部分,通过小组合作交流,完成学案“课堂学习交流”部分。分析探究实验“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初步学会设计实验,控制实验中对照组、实验组、自变量、因变量的设置。(重、难点) 三、学习过程 ***课前自主学习*** 1.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统称为细胞代谢。 2.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以过氧化氢酶为例来进行研究) ⑴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为, 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它一般设置组和组。 3.分子从常态转变为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称为活化能。同无机催化剂相比,酶降低活化能的作用更,因而更高,这样细胞代谢就能在条件下快速进行。 ***课堂学习交流*** 探究活动: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报告单 实验题目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 实验原理: 2. 实验目的: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分解的快慢,了解过氧化氢酶的作用和意义 3. 实验材料和用具:新鲜的质量分数为20%的肝脏研磨液,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 溶液,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 量筒,试管,滴管,试管架,卫生香,火柴,酒精灯,试管夹,大烧杯,三脚架,石棉网,温度计。 4. 实验步骤和实验现象: 步骤具体操作 1 试管编号 1 2 3 4 2 加入 H2O2 溶液 体积分数 剂量 3 设置不同反应条件常温90℃水浴2滴FeCl3溶液2滴肝脏研磨液 4 观察的气泡 产生速率 5 带火星的卫 生香检验 注意事项:1、所用试管必须清洁,过氧化氢有一定的腐蚀性,请尽量避免接触皮肤 2、所用肝脏必须新鲜且须研磨 3、滴加不同溶液时不能用同一滴管 4 、卫生香不能插入气泡或碰到试管壁,使用完要立即熄灭 5. 结果与讨论 ①与1号试管相比,2号试管出现了什么不同的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其原因又是什 么? ②在细胞内,能通过加热来提高反应速率吗? ③3号与4号试管未经加热,也有大量气泡产生,这说明什么?其原因和加热一样吗? ④3号与4号比较,哪支试管中反应速率快?这说明什么?这对细胞内化学反应的进行有何意 义? ⑤请根据以上分析,总结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是 进一步探究:控制变量 1、我们已知在常温下过氧化氢分解十分缓慢,现象不明显,那还有设置1号试管的必要吗? 2、每个实验组中的哪个因素是与对照组不同的? 四、练习与提高 1、某同学探究酶的高效性的实验设计如下:取一支试管,加入2ml H2O2,再加2滴新鲜土豆研磨液,观察到产生大量气泡时,用带火星的卫生香检测,卫生香猛烈燃烧,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该同学设计的最大不足之处是() A.应选用新鲜肝脏研磨液,因为新鲜土豆研磨液并不含有过氧化氢酶 B.应再取一支试管,滴加2滴FeCl3溶液,其余条件都相同,以作对照 C.应选用2ml淀粉糊加1ml唾液,37℃保温,以淀粉的分解证明酶的高效性 D.应将所产生的气体收集后通入澄清石灰水中检测所产生的气体 2.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滴入过氧化氢酶的试管内:()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

高中生物教学设计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酶的作用 一、版本: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1 二、设计容: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 三、设计理念 在实施新课程中,需要构建与新课程理念相适应的教学策略。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重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等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由以前的“学会”到“想学”再到“会学”,“引导──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就是在这种理念下应运而生的,该教学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本节课以“引导──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要求:“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该理念的运用有利于学生科学素养、协作精神的培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学生主动建构知识、发展能力、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取,而且更加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问题的推动下、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真正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思想。 四、教材分析 1.地位和作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中的作用。该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学习本节利于“细胞代的学习”,利于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微生物发酵、蛋白质提取和分离等知识的学习。 2.教学目标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答案和提示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答案和提示 第一小节练习 基础题 1.巴斯德:发酵与活细胞有关,发酵是整个细胞而不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在起作用。 李比希:引起发酵的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但是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毕希纳: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能够在酵母细胞破碎后继续起催化作用,就像在活酵母细胞中一样。 萨姆纳:酶是蛋白质。 2.提示:(1)细胞内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成千上万种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需要高效率地进行,酶的催化效率比无机催化剂高得多。 (2)细胞内的化学反应需要在常温、常压、酸碱度适中等温和条件下进行,无机催化剂常常需要辅助以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条件才能有较高的催化效率。 3.D。 拓展题 1.提示:可用第2章中学过的鉴定蛋白质的方法。在萨姆纳之前,之所以很难鉴定酶的本质,主要是因为细胞中酶的提取和纯化非常困难。 2.提示:(1)如四膜虫的rRNA前体具有催化活性。(2)目前已有发现具催化活性的DNA 的报道。 第二小节练习 基础题 1.B。 2.B。 3.提示:这个模型中A代表某类酶,B代表反应底物,C和D代表反应产物。这个模型的含义是:酶A与底物B专一性结合,催化反应的发生,产生了产物C和D。这个模型揭示了酶的专一性。 拓展题 1.(1)A点:随着反应底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点:反应速率在此时达到最高。C点:反应速率不再随反应底物浓度的 增加而升高,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 (2)如果A点时温度升高10 ℃,曲 线上升的幅度变小。因为图中原曲线表 示在最适温度下催化速率随底物浓度 的变化。温度高于或低于最适温度,反 应速率都会变慢。 (3)该曲线表明,B点的反应底物的 浓度足够大,是酶的数量限制了反应速 率的提高,这时加入少量的酶,会使反 应速率加快(图略)。 ATP答案和提示 基础题 1.B。 2.提示:吸能反应:如葡萄糖和果糖合成蔗糖的反应,需要消耗能量,是吸能反应。这一反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教学设计 (精选范文)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1课时)教学设计 杨杰重庆市巴南区重庆三十四中学 400054 一、设计思路: 1、指导思想 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让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生本教育理念,落实以生为本、以学定教、少教多学,以学评教,落实“三讲三不讲”,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逐步转变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课堂上能做好“三讲三不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学生已经学会了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改变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式,积极推行小组合作学习制,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让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 2、设计特色 我校在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中积极探索,建立了“341”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即确立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实施四个教学环节:自主学习→展示、点评→合作探究(包括教师精讲点拨与引导学生总结反思)→检测与评价;为了一个教学理念:以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本节课在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有关的实验和合作探究,增强参与性,培养合作精神,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让学生在相关的问题讨论中,展示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通过图表、动画、游戏等形式,充分理解酶作用的机理,突破难点,突出重点,并让学生感受学习的快乐和分享的喜悦。 二、教学分析 1、教材分析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是在学习了有关细胞学知识的基础上来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教案 授课内容:酶的作用和本质授课班级: 教师:姜宁馨授课日期: 教材: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物质的输入和输出,并进行了一些生物学实验。这为理解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供应、酶的作用本质并进行相关实验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二.教材分析 能量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细胞需要通过代谢活动来获得能量。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化学反应的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生物化学反应之所以能在常温常压下进行,就是因为有了酶这种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因此酶是新陈代谢必不可少的物质。了解酶的本质、特性,对理解细胞中复杂的代谢过程能井然有序地进行、理解细胞呼吸和光合作用等重要生理活动的正常进行有重要作用。故本节内容为第五章细胞的能量的供应和利用打下了知识基础,在《分子与细胞》模块知识体系中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三.教学目标 ⑴知识目标: 1、说出细胞代谢的概念 2、比较酶和无机催化剂的异同,举例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3、概述酶的化学本质 ⑵能力目标: 1、进行有关实验的探索,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实验。

2、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四教学重点 1.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五教学难点 1.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从而提高化学反应速率的作用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六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七.教学过程 教学程序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 图 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针对“斯帕兰札尼 研究鹰的消化作用 的实验”提出问题: (1)这个实验给大 家最深刻的印象是 什么? (2)这么做的目 的? (3)这个实验想 证明什么? 思考回答 问题 (1)学 生: 把肉 放进 笼子 给鹰 吞下 创设问 题情境, 激发学 生的求 知欲望, 使其进 入新课 学习状 态

(完整版)化学选修4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工作计划 高二化学王婷 一、教材内容与分析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涉及4个板块: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第三章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第四章电化学基础,4个板块都是教学重点。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从理论的高度熟悉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对于大家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将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以化学能和电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如电池、电冶金和金属腐蚀等,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作为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每个实例,都是那样的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二、学情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高二(6)班班主任及化学老师,共学生40人,其中男生27人,女生13人,本班学生基础比较薄弱,平均分在30左右,但有个别同学化学较可以,是能刻苦学习,把学习当一回事,有学习目标,大部分学生成绩特别差,有讲小话、发呆、打瞌睡、不带资料的习惯,他们学习不主动,注意力不集中,要提高这部分学生的成绩很难,首先他们对学习课本知识没有兴趣,对化学也没有很大兴趣。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这学期开设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其中化学平衡和电化学是这学期的重点,目标是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认识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并能运用原理解决一些简朴的实际问题。 (2)深入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研究,而且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2、过程与方法 (1)成立化学学习兴趣小组,培养特长生学习、探究化学的兴趣和能力。(2)利用晚自习做好补差辅导。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以选修课的学习为契机帮助学生确立目标,积极建设良好的班风、学风。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以应对日益加深的学习内容。(2)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分析研究新教材,以及学习学生的特点和基础知识,有计划,有步骤进行高二化学教学及高二化学复习。 2.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开展教学辅导。实现优秀生和后进生分类教学及辅导。 3.定期开展学生和教师交流会,认真听取学生的意见和反馈,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课堂组织及教学目标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

第五章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酶的作用和本质 一、教材分析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而新陈代谢的进行又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为理解细胞中复杂的生命活动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基础。本节内容还与选修模块的相关内容有着内在联系。例如,选修模块中有关酶的应用等,都是以“酶与代谢”部分的相关内容为基础的。此外,学生通过有关酶的的探究性学习活动获得的技能,对进一步学习生物技术实践等知识起到保证作用。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 (2)、阐述细胞代谢的概念 2. 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培养学生推理、比较、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 (2)、通过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3)、在有关实验、资料分析、思考与讨论、探究等的问题讨论中,提高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分享信息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吸 收不同意见中的合理成分,还要具有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和态度。 (2)、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互助精神。 (3)、通过让学生了解酶的发现过程,使学生体会实验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和地位; 通过讨论酶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使学生认识到生物科学技术与社会生产、生 活的关系。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酶的作用、本质 2、教学难点: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四、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比较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并且催化剂作用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的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其高效有序的进行,由此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人教版必修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2课时)word教案

第二课时酶的本质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教师收集有关酶研究的资料,比如酶工程、酶的分类等。学生整理酶本质探索的基本过程,了解这些科学家所作的重要贡献和基本观点。 [情境创设] 现在已经知道细胞内的生理活动之所以如此有序地快速进行,酶的作用无可替代,但是19世纪以前,人们对这些所知甚少,人们对酶的认识是科学家不懈努力的结果。 [师生互动] 巴斯德和李比希观点的比较 巴斯德李比希1822~1895(法国)1803~1873(德国) 微生物学家、通过显微镜观察化学家,通过对化学变化的研究发现发酵的过程中有酵母菌存在认为糖类变成酒精就是一个化学反应 结论:没有活细胞结论:在这个变化过程中,只有细胞糖类不可能变成酒精死亡之后放出了某些物质起了作用问:从巴斯德研究的领域来看,他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什么? 答:巴斯德是微生物学家,他主要强调生物体或细胞的整体作用。 问:从李比希研究的领域来看,它得出结论的出发点主要是什么? 答:李比希是化学家,倾向于从化学的角度考虑问题。 问:他们的争论被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平息了? 答:毕希纳。 请分析毕希纳研究的过程(学生活动)。 实验:酵母细胞研磨加水搅拌加压过滤含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加入葡萄糖。 现象:冒出气泡。 结论: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 酵母细胞中引起发酵的物质称为酿酶。 问:你认为毕希纳只凭上面的实验能不能说明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 答:不能。 问:那还应做怎样的实验? 答:对照实验。将酵母菌分成两等份,一半直接加入葡萄糖,另一半通过研磨、过滤等过程来进行,观察结果是否一样 问:有人说毕希那的研究成果与前人无关,你同意这样的观点吗? 答:不同意。正是由于巴斯德、李比希的研究确定了争论的焦点,使得毕希纳的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 虽然已经确定了酶在物质变化中的作用,但酶到底是什么物质仍然是困扰大家的问题。要研究酶是什么物质,首先要得到纯度较高的酶,然后才能作出鉴定。美国科学家萨姆纳在研究酶究竟是什么过程中作出了杰出贡献。 萨姆纳的研究过程 问:萨姆纳研究哪种酶?是如何确定的?

高二化学的教学计划

高二化学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它规定不同课程类型相互结构的方式,也规定了不同课程在管理学习方式的要求及其所占比例,同时,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了学校应设置的学科、课程开设的顺序及课时分配,并对学期、学年、假期进行划分。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二化学的教学计划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高二化学的教学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现状分析 1、基本情况: 本学期理科班周课时为7节,主要学习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向高考辐射。 2、教材分析: 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内容是最基本的化学反应原理,包括反应速率、反应方向及限度等问题。从理论的高度认识酸、碱和盐的本质及其在溶液中的反应。对于大家已经熟悉的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将以反应热与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的定量关系为主。以化学能和电

能的相互转化为基础的电化学过程和装置,如电池、电冶金和金属腐蚀等,是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广泛的领域。作为化学原理应用于实际的每个实例,都是那样的有趣和富有启发性。 3、学情分析: 理科班大多数学生有学习化学的兴趣,有较好的学习习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但学生程度参差不齐,由于高一课时紧,内容多,部分学生必修1、2的知识遗忘较严重,理解掌握上差别较大。有极个别学生基础薄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工作目标 1、以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为指导,围绕化学教研组计划要求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认真研究和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研究,增强对新课标的理解和驾驭能力,立足课堂开展教学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的高效化,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加强常规教学的同时,积极开展科研课题的实验和研究,以及为高三培养化学尖子作好培优工作。 2、根据学校教学工作计划,结合学科实际,落实各项教研和教学常规工作。树立质量为本的教学理念,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不断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投身教学改革,促进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四、具体工作措施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高中生物上册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精品教案

高中生物上册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精品 教案 高中生物上册必修一《酶的作用和本质》精品教案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高中生物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第一部分内容。在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着——蛋白质》这一节关于蛋白质的功能中提到:“细胞内的化学反应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它离不开酶的催化。《酶的作用和本质》是第一课时的内容,它将是理解呼吸作用、光合作用等知识的基础。本节从细胞代谢的概念入手,通过分析“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的实验,引出酶在细胞代谢中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发挥催化作用,并以此实验为依托,进行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的学习。学习控制变量法,不仅有方法论意义,而且在科学研究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通过科学家对发酵现象和酶研究的相关资料分析,探索酶的本质。这些资料告诉我们,酶的研究经历了近70年的漫长过程,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揭示了酶的本质。这不只是向人

们讲述了一段科学发展史,更重要的是把科学家的献身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呈现给我们,给我们以启迪和教益。 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接触到一些与酶有关的生活必须品,比如加酶洗衣粉、多酶片、含酶牙膏等,酶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但是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不知道为什么加酶洗衣粉比普通洗衣粉去污力更强;为什么多酶片可以促进消化……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更多的了解酶,了解酶的作用和本质,使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更多姿彩。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酶的作用和本质 (2)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应用 确立依据:酶的作用和本质是本节的核心内容,因此确定为教学重点。教材以“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为依托,介绍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如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这一科学方法将贯穿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必修部分的始终,因此将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确定为本节的第二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之一。 2.教学难点 (1)酶的作用机理是显著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2)控制变量法的科学应用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知识点整理

第1节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定义们 1、细胞代谢:细胞中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的的统称。 2、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 3、催化的本质: 4、酶与普通催化剂的不同: 5、大多数酶都是,少数也具催化功能。 6、酶的特性:; 7、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统称为: 8、酶催化的化学反应一般是在的条件下进行的。 9、酶制剂适于在(条件下)保存 10、酶的失活:(1)过酸、过碱、温度过高,会使酶。(空间结构被破坏) (2)0度:不会使破坏,只是降低活性。 11、不同酶的最适PH值: 口腔:唾液淀粉酶, pH:6.8 胃: 胃蛋白酶, pH:1.5—2.2小肠:小肠液中的肠肽酶和胰液中的各种酶, pH:8—9 二、实验 1、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1)材料:新鲜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质量分数为 3.5%的FeCl3溶液. (2)步骤:1 2 3 4 (3 1、自变量 2、因变量 3、无关变量 4、对照试验:除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的实验。 2、影响酶活性的条件 (1)材料:淀粉酶溶液;淀粉溶液;碘液;斐林试剂 (2)步骤:1 2 3 4 (3)结论: 三、图像 (1)酶活性受温度影响图像(2)酶活性受PH影响图像

(3)反应速率随酶的浓度的变化(4)反应速率随底物的浓度的变化 第2节细胞的能量“通货”——A TP 一、定义们 1、直接给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的是:。主要能源:。最终能 源: 2、ATP是的缩写。ATP分子的结构简式。其中A表 示,T表示其数量为个,P表示。~代表,~断裂时,会。 3、A TP的水解方程式:。 ATP的合成方程式:。 ATP分解与合成是否可逆? 5、应用:;;; 。

酶的作用与本质-教学设计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 洛阳市第十二中学何婷 一、教材分析 1、教学内容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酶的作用和本质》是必修一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本课以实验为载体介绍了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通过科学史的学习对酶的本质进行探索。同时在本节课学生也将系统学习生物实验的常用方法和实验设计原则。这些知识为后面学习新陈代谢打好基础,尤其是对于细胞呼吸、光合作用的学习,无论在知识上还是在方法上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2、结合教学大纲,本课特点以及学生实际情况,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说出酶的化学本质。 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的原因。 【能力目标】 学会控制变量,设计对照实验 【情感价值观目标】: 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通过实验探究酶的高效性 【教学难点】酶能够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二、教学对象分析 1.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基础: ①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生命的物质基础、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细胞物质的输入和输出,这为理解生命活动需要能量供应、酶的作用本质并进行相关实验奠定了必要的知识和能力基础。 ②高一学生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已初步建立,具备了较强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一定的探究水平; 2.学生学习本课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具体对策: ①学生对酶的认识有限,但对催化剂的作用比较熟悉,教学中可以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学习; ②由于学生的整体把握能力欠缺,在探究活动完成之后,教师要做好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化学反应原理》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化学反应原理》选修模块与原教材有相似之处,与《化学2》也有相似之处,但同中有变:内容变化了,增加了熵与熵变、化学反应的方向性、电离常数、沉淀溶解平衡等知识;要求变化了,某些知识的教学要求有所提高,例如,盖斯定律从“阅读”提高到“能用盖斯定律进行计算”,化学平衡常数从“了解”提高到“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涵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的转化率”等等;内容组织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增设了很多栏目引导学生探究、分析、比较、归纳,更加关注化学与社会的联系,突出化学的应用价值。各种变化根本上就是要求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作出相应变化调整。根据我们备课组在新课教学以及第一轮复习中的一些体会,现将该模块的教材分析和教学建议总结如下: 一、人教版与苏教版教材的比较 (一)两种版本教材的相同之处 1.注重科学性,并突出新思想、新内容 现代科学的发展使一些经典原理的含义或应用发生了质的变化,教材尽量避免内容在科学性上与现代科学脱节(例如:化学平衡常数的引入);注重科学性,尤其避免为了“浅出”而随意地、错误地解释概念,使教材在科学性上具有相对长的生命力(例如:焓变、熵变的引入)。 2.重视知识的框架结构,重在介绍学术思想 使知识点服从于知识的框架结构,并尽可能使同学们多了解学术思想的形成、演变与发展,从本质上理解这些人类知识结晶的精髓,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3.突出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的特点 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动手实验的机会,强调实验对于理论产生的重要性。人教版教材共有21个实验,苏教版教材共有22个实验。 4.突出模型化研究方法的特点 介绍知识时避免将理论绝对化,任何理论都不能随意使用,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准。5.注重知识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注重与必修内容的衔接(原电池、电解池、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注重教材内部内容的衔接(反应焓变→反应方向的判据→化学平衡移动→溶液中的离子平衡,如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注重与大学内容的衔接(焓变、熵变、化学反应的方向、沉淀溶解平衡),不是简单地将大学内容搬来,简单下移,而是精心设计、精心选择,遵循螺旋式上升的认识规律,在深入浅出上下功夫,让学生在中学阶段对相关问题有一个正确的概念、基本的了解,更深层次、更全面的理解以及更高水平的把握留待大学阶段解决。 6.突出现代化学正在逐步走向定量化的特征 自始至终注意提供定量的信息,设计一定数量的定量计算内容,给学生提供有关化学反应定量研究的基本训练。定性与定量、现象与本质相统一。例如:定性与定量相统一——化学反应的焓变与盖斯定律 化学反应限度与化学平衡常数 沉淀溶解平衡与溶度积 现象与本质相统一——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都与化 学平衡移动原理相统一 7.合理处理抽象概念 根据高中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接受能力,尽量从学生熟悉的事实出发,用浅显的语言,分析抽象概念的其物理意义,并注意将概念与实例相联系,以降低抽象概念的学习难度。尽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问题教案)

第5章细胞的能量供应和利用 5.1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一、教材分析 “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第1课时——酶的作用,主要探讨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该内容以第4章第3节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中的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以及初中生物学“消化”为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地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变化,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三、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教学重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解决方法] ⑴利用学生对无机催化剂的知识基础切入,引入酶的学习。 ⑵通过实验、资料分析得出酶的本质和三大特性。 2、教学难点及解决方法 [教学难点] ⑴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⑵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解决方法] ⑴通过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感悟酶作为催化剂特点,及控制变量的方法。 ⑵利用教材上形象,直观的图解和文学说明,让学生明确催化剂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四、课时安排 3课时 五、问题思路 1、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分别是什么? 2、巴斯德和李比希的观点各有什么积极意义?各有什么局限性? 3、科学发展过程中出现争论是正常的。试分析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间出现争论的原因是什么,这一争论对后人进一步研究酶的本质起到了什么作用? 4、巴斯德和李比希之间的争论被哪位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平息了? 5、简述毕希纳实验的过程? 6、从毕希纳的实验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7、要证明酵母细胞的提取液和活酵母细胞的作用一样还需要对实验如何改进? 8、萨姆纳提取到了脲酶,他是如何证明它的化学成分的? 9、萨姆纳历时9年才证明脲酶是蛋白质,并因此荣获诺贝尔化学奖。你认为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0、请给酶下一个较完整的定义? 六、学生活动 ⑴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找出需了解的知识点,细胞代谢的定义,酶的本质,酶的特性等。 ⑵完成教材中的实验。 七、教学程序 第1课时 [问题探讨]介绍教材P78斯帕兰扎尼的实验,讨论下列问题: ⑴这个实验要解决什么问题?⑵是什么物质使肉块消失了? 对细胞来说,能量的获得和利用都必须通过化学反应。细胞中每时每刻都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细胞中代谢过程离不开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酶。 学生回忆:⑴化学反应中无机催化剂的概念?⑵无机催化剂的作用、特点和条件是什么?

生物:5.1.1《酶的作用和本质》教案(2)(新人教版必修1)

酶的作用和本质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分析 1.教学内容 处于生活状态下的细胞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时刻与周围的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和能量交换,并利用这些物质和能量维持自身的各项生命活动,进行新陈代谢。酶作为生物催化剂,细胞内部的物质转换和能量转换都离不开酶的催化作用。因此引导学生掌握酶的概念和本质,理解酶在代谢中的作用就显得十分非常重要。另外,学生已具备做科学的能力,在课堂中引导学生科学地思考,积极动手实验,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十分有益,因此本节课初步引入对照实验和控制变量。 2.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通过初三、高一阶段化学的学习,对于纯化学反应已熟悉,但是对于细胞内部的化学反应及生物催化剂──酶的认识有限。工业制氨的化学反应是在高温高压催化剂下进行的,细胞内部却是常温常压温和状态,而细胞代谢包括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这些化学反应的进行应该有生物催化剂──酶的参与,才能使高效有序的进行,因此引入对酶相关知识的学习。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探讨活细胞内酶的本质和作用、探究酶的高效性和专一性。 2.能力目标 ①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②在问题探讨,有关实验设计,资料分析等问题讨论中,培养运用语言表达的能力以及查阅资料、共享信息的能力。 3.情感目标 ①通过回顾科学家对酶本质的探索历史,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观察、实验、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②认同科学家不仅要继承前人的科研成果,而且要善于质疑,创新,和勇于实践的科学精神与态度。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1. 教学方法:实验法、小组讨论法、鼓励评价法、比较说明法、卡通图片法, 2.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设计实验表格 四、教学流程

高中化学教学计划

高中化学教学计划(总4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

2015-2016学年第一学期教学计划 本学期担任高二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为更好的做好工作,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化学新课程标准为指引,认真落实学校教学工作计划,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抓好常规教学,夯实基础,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创新思维能力作为教学教研工作的中心任务。 二、教学目标任务要求 《有机化学基础》是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环节,也是高考内容的重点选考部分。它是为对有机化学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的选修模块,该模块的内容主要涉及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应用。本学期要从碳骨架上官能团的转化来认识化学反应,这也就是从转化与合成角度认识反应。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反应前后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能够正推,逆推。 教学目标; 1、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文化科学知识、审美情趣和身 体心理素质; 2、认真研究和学习高考考试说明,做好高中化学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工作; 3、全面推进教学改革,确保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4、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6、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任务要求: 1、有机化学有关烃极其衍生物的知识;

2、有机化学中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有关合成材料的知识; 4、有关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知识; 5、常见有机物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实验设计与改进; 6、有机化学基本计算; 三、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建立有机化学概念,使有机化学知识系统化; 2、揭示事物的本质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的规律; 3、有机化学推断题的基本思路; 4、有机化学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及解题思路的清晰、准确性。 四、教学措施、方法 1、认真做好教学常规,确保教学有效开展。 深入备好每节课,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积极认真地备课、研讨、再备课。多方搜集资料。备课组共同研讨确定学案内容,根据班级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共享。部分章节内容制作成教学课件、视频。此项工作上课前两至三天完成。认真上好每节课,积极实践新课程理念,把握好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精心设置习题,合理、分层布置学生作业,书面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学生配套教辅不定期抽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及时反馈。精选每章的测验题,与备课组共同出题,并要达到一定的预期效果。对每一次测试要认真分析,总结,为学生确定合理的目标。 2、教学过程中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 有机化学学习的一般规律与方法:结构→性质(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制法(工业制法、实验室制法)→一类物质。教学中要围绕这一主线对各类有机化合物进行详细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虽然有机化合物种类多,数目巨大,但有规律可遁,有方法可用,并不是生搬硬套,主要是要掌握学习方法。 3、重视直观教学,培养空间思维能力。 立体化学知识在有机化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有机化学基础》模块中这方面知识涉及较多。在教材中,出现了大量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立体结构,如果准确掌握这些知识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空间思维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使用直观教学手段,如采用模型、观看视频等方法让学生产生感性认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