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及防治措施

浅谈早期沥青路面的破损及防治措施

【摘要】:针对沥青路面早期破损这一质量通病现象,从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等几个方面寻找减轻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破坏的措施及防治的方法。

【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防治措施

前言: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是指:沥青路面在设计使用年限的前1/3—1/4期间内所发生的过早的各种形式的破坏。这主要包括有翻浆、坑槽、车辙、拥包、网裂等。近年来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迅猛发展,交通量快速增长,载重车辆比例增加,车辆超载现象严重,行车速度的不断提高,致使一些路面的使用寿命达不到应有的水平,路面的早期破损,即对行车产生了巨大影响,又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防治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是当前交通行业的一项重要研究任务。

1、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机理

造成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根本原因,有设计环节、施工环节的原因,也有通车后使用及养护管理方面的原因,还有其他原因,如工程所在地的环境因素(水、温度),设计及施工规范本身的原因等。而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直接原因,一般与水有关,破坏大多发生在春秋雨季,一场大雨或是接连阴雨过后,路面先是出现小面积雨裂、冒浆,进而形成翻浆,松散成坑槽,行车道破损面积较多,程度较重,可见与车辆超重荷载也有关;破坏常发生在路面透水严重而又排水不畅的路段,可见与面层施工的不均匀性及通车后养护排水不及时亦有关。

2、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2.1 路面设计方面的原因

2.1.1 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粒料级配类型)不合理。

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轮胎)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防止雨水不渗等要求,宜选用粒径较小、空隙也小的密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混凝土,以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粗粒沥青混凝土、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封层,防止雨水渗入。

2.1.2 基层结构形式选用不当

根据规范要求,较高等级公路基层宜采用高强、少裂、稳定性(含水稳性)好的水泥或白灰、粉煤灰稳定粒料类半刚性基层,因为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的基层不仅强度高,而且稳定性好,特别是后期的水稳定性好。该类基层成型后,即使沥青面层抗渗水性差,有少量路面水渗入,无机结合料稳定粒料类基层也不会发软、起浆,引起大面积沥青面层破坏。实践已证明,老的基层结构形式,如泥(灰)结碎(砾)石类,已不适应大交通量荷载作用下的干线公路交通对基层强度及稳定性的要求,宜逐步淘汰。具体工程实践中,为了提高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基层的早期强度和稳定性,加速该类基层强度形成,宜加入适量水泥进入,进行“三灰”粒料类基层实践,是一个不无俾益的探索。

2.1.3 设计方面的其它原因

2.1.

3.1 旧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设计

为了充分利用老路并节约土地及投资,最大限度地利用旧路的平面线位及结构层,按照公路补强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科学态度,宜先对所利用的路段状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旧路的状况(特别是强度弯沉指标)确定利用旧路的方案及补强厚度。但有些设计单位不做认真细致的调查,大致给出一个补强厚度及路段桩号就草草了事,结果导致许多补强路段补强后弯沉值远大于设计值,造成新路强度不足,早期破坏严重。

2.1.

3.2 公路厚度设计的普遍问题

不管是沥青路面,还是水泥路面,路面厚度设计的直接依据是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设计单位为了计算方便,一般将设计公路的交通量划分为一定车型的标准车交通量与另一定车型的非标准车交通量,然后将确定车型的非标

准车的轴次,换算成标准车轴载的当量轴次,最后用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计算路面设计弯沉及结构层厚度。而由于超载等因素,设计路面实际承受的当量轴次远远大于作为其设计依据的设计年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这也可以说明现阶段新建路面早期破坏情况较多的症结之一,所以公路在短期内已达到设计所限内的累计当量轴次。

2.2 路面施工环节的原因

路面施工过程是其质量形成的关键环节,直接影响面层质量的施工环节主要是面层本身的施工,基层施工及相关联接层施工。

2.2.1 面层施工

面层施工质量直接关系其强度和稳定性。沥青面层施工除应满足路面施工的季节、气候、温度等条件外,应注意以下环节,以保证沥青面层的材料均布性及面层均匀性。

2.2.1.1 混合料的拌和

面层混合料拌和宜选用间歇式沥青拌和设备,以严格控制沥青用量及粒料级配,特别是主要承担路面防渗功能的I 型密级配沥青混凝土层及沥青封层。若某一粒径粒料缺乏时,应坚决停止待料,不能因此造成粒料级配开工或断开而达不到设计要求及使用需要。

2.2.1.2 混合料的运输

混合料运输一般不宜超过60km运距,尽量缩短运输时间,以减少集料离析及沥青集中,运料车辆宜用篷布覆盖。运料车的数量应满足摊铺机连续摊铺的需要,尽量减少摊铺机停车和起动的次数。

2.2.1.3 混合料的摊铺

混合料摊铺前,首先应检查确认下层质量,如果未洒布透层或铺筑下封层,或上下面层未保证连续作业而洒布粘层,不得铺筑沥青面层。

2.2.2 基层施工

基层是承担面层传递的车辆荷载的主要承重层。基层的强度及稳定直接关系面层的强度和稳定性。基层施工的主要问题:一是由粗集料(或细集料)的集中现象引起的基层材料的不均匀性,并由此造成的基层强度和稳定性的不均匀性,

粗细集料分离的主要原因是运输装卸过程造成的,因此宜选用二次拌和效果好的稳定土摊铺机;基层施工的第二个常见问题是松铺系数(或基层标高)控制不严格而导致的二次补加层,因二次补加层与其下层基层无法紧密连接,自身厚度又较小,因而极易松散,进而引起沥青面层的网裂、松散坑槽等破坏,因此建议此补加层用贫油沥青混合料(即花料)代替;基层施工的第三个问题是部分基层压实度不足的问题,在最大干密度确定的情况下,基层的压实度与混合料中粗细集料的比例特别是粗粒料的含量密切相关,当粗粒料含量偏大时,即使压实度超过100%,并不表示该基层已经密实,因此,要适当增大碾压吨位,增加碾压遍数,确保基层达到规定密实度。

2.3 养护管理及其它原因

2.3.1 超限运输原因

引起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后天原因中最普遍、最大的原因就是超限,特别是超载运输。据业内人士反映,现在运输业主挣的就是超载运输部分的收入,如果按额定装载,运输业主将血本无归。这虽然反映的是运输业的税赋及市场竞争问题,但更应引起从事公路建养管人员的高度重视。一条混合交通的普通公路,最先破坏的是行驶重车较多一例的行车道路面面层。这充分说明了超限运输对公路路面的严重威胁。

2.3.2 养护措施不力的原因

一般混合交通公路穿过村镇街道情况较多,而村镇街道大多排水不畅,每次降雨,都使大量地表水积聚在公路路面及路基范围内。由于路面在饱水状态下承担车辆荷载,沥青路面面层几次使用容易大面积破坏。因此,公路养护单位要加强路面的防排水工作,使地表水尽快离开公路路面及路基范围。另一种情况是对出现的路面小面积病害处理不及时,导致地表水侵入,使沥青路面面层大面积破坏。

3、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防治措施

3.1 设计方面

在进行半刚性路面设计时,应选用松驰性能好的优质沥青做沥青面层。并且在稳定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选用针入

度较大的沥青做面层。其次应选用抗冲刷性能好、干缩系数和温缩系数小和抗拉强度高的半刚性材料做基层。采用合适的沥青面层厚度,以节约沥青和减少投资。

3.2 施工方面

半刚性路面施工的关键,是要保证在铺筑沥青面层之前,半刚性基层不产生收缩裂缝,为了减轻或避免基层裂缝在沥青面上引起反射裂缝或对应裂缝,需较厚的沥青面或加中间层。如在铺筑沥青面层之前,半刚性基层没有产生收缩裂缝,为了保证半刚性基层在使用过程中不先与沥青面层产生收缩裂缝,所需沥青面层的厚度就较薄。因此,在半刚性基层碾压完成后,要及时养生,保护混合料的含水量不受损失。并且在碾压完成或最迟在养生结束后,在基层顶面喷洒透层油或粘层油。然后尽快铺筑沥青面层,避免水分损失产生干缩裂缝。

3.3 施工监理方面

在精心施工中的重要环节是进行认真的工程质量监理,对材料的技术要求和施工过程应严格遵循施工规范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施工过程。

3.4 养护方面

沥青路面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使用效果。即使路修得很好,如养护不当,也会变成坏路。因此沥青路面的养护也尤为重要。如路面出现开裂现象时,应及时采用适当的方法进行处理、修复,路面损坏严重时,应进行翻修,以免病害进一步蔓延。

4、结论

综上所述,沥青路面早期,不仅与设计、施工等路面形成前的环节有关,而且与路面形成后的使用、养护和管理联系紧密。因此,要消灭沥青路面早期破坏这一质量通病,延长沥青路面的使用周期,提高投资效益,需要设计、施工、养护管理各方主体各负其责,分头把关,按照行业规范标准,结合工程实际,严格履行各自职能,相信这一质量通病一定会得到根治。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浅谈沥青路面早期破坏原因 本文从路面设计、路面施工、养护管理及其他环节,结合本人的工程实践,分析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标签:道路工程沥青路面破坏原因 0 引言 瀝青路面的主要类型有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热拌沥青混合料和乳化沥青混合料路面等,因其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企业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公路和城市道路、机场等基础设施的面层处理。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泛油、波浪、壅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九种。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 1 路面设计 1.1 结构设计不合理 沥青面层结构选用不当、混合料类型不合理。根据沥青路面设计规范,沥青面层除应满足车辆的使用要求外,还应满足雨水不渗等要求,宜选用粒径较小,空隙也小的级配混合料,尽量采用小粒径沥青砼,以提高沥青路面面层的防渗性。对于选用中粗粒砼或开级配或半开级配沥青碎石的沥青路面,必须在沥青面层下设下封层,防止雨水渗入。 1.2 设计与路段实际情况相差大 我县一条沥青路面砼路穿过土基过湿地段,但设计按一般正常情况设计,全部利用挖方和就地借方填筑路基,采取逐层碾压法施工,又是雨季施工,造成极大的窝工,严重影响了工期。施工单位只好申报监理工程师并经业主同意借方填筑,仅此一项就较原设计增大投资,现该段沥青路面破坏较为严重,已多处修补。 1.3 油路补强段的路面厚度考虑不足 我县在加快实现乡镇通油、水泥路路面工程,但为充分利用老路并节约土地及投资,利用旧路的线位及结构层。按照公路补强设计的一般要求和科学态度,宜先对所利用的路段状况进行客观评估,根据旧路的状况(特别是强度弯沉指标)确定利用旧路的方案及补强厚度。但设计单位没有认真细致的调查,大致给出一个补强厚度及路段桩号就草草了事,结果导致许多补强路段补强后弯沉值大于设计值,造成新路强度不足,早期破坏严重。 1.4 岩石路段石质类型确定有误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及防治

M AINTENANCE 养护天地 本栏目由高远路业集团独家协办 目前很多沥青路面普遍存在的早期损坏现象,本文从热拌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和施工控制的角度分析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热拌沥青混合料(以下简称沥青混合料)作为性能优良的道路建筑材料,但由于沥青路面长期直接承受行车荷载和自然因素作用,如何保证路面质量,提高路面的使用耐久性,减少路面早期损坏等问题一直是广大公路建设者不断探讨的课题。沥青路面产生病害的原因比较复杂,各地因为环境、地理及气候条件不同,出现病害的方式或程度也各不相同,比较常见的病害如泛油、车辙、松散及坑槽等,本文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沥青路面产生早期病害的原因进行分析。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 原材料的影响 矿料。矿质原材料对路面质量和使用寿命具有决定性作用。石料的强度、酸碱性、岩石结理情况是在矿料选材时应考虑的主要因素,矿料加工的级配、颗粒形状、表面纹理或粗糙度是保证合成矿料间相互嵌挤形成较好内摩擦力的主要物理指标。其中矿质材料分档、材料级配和合成比例直接决定了合成矿质混合料级配好坏,对提高设计沥青混合料高温抗变形能力的影响尤为明显。因此,设计好的沥青混合料首先应认真抓好矿质原材料的选材,严格控制矿质原材料备料质量。 沥青。沥青的稠度、感温性和含蜡量等指标直接影响沥青与矿料的粘结力,并由此影响沥青路面的强度和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各地根据气候分区选择与本地气候、交通条件相适应的沥青种类及标号,并使用优质的沥青,对预防沥青路面早期出现车辙,有效防止路 面开裂,保证路面有较好的抗疲劳破坏 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高速公路因重 载、超载车辆和渠化行车作用,一般宜 选用稠度大、感温性小、软化点高、含 蜡量低的重交石油沥青,以增大沥青混 合料中沥青的粘聚力,这对预防和提高 沥青混合料抗变形能力很有效。 掺加料。沥青混合料的掺加料通 常多指填料,使用比较多的如矿粉、消 石灰、水泥等,此外还有用于沥青改性 目的熔融或分散在沥青中的掺加料。当 沥青用量一定时,填料的比面积及掺量 决定了沥青膜的厚度,矿料之间滑动变 形随填料的增加而减小。沥青混合料配 合比设计时,选用水稳性好的填料,并 保证填料足够的掺量,以减小沥青膜的 厚度和自由沥青含量是十分必要的。 材矿质混合料设计 矿料的合成比例决定了矿质混合 料合成级配,JTG F40-2004《公路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矿质 混合料合成级配应使包括0.075mm、 2.36mm、4.75mm筛孔在内的较多筛 孔的通过率接近技术规范级配范围的中 值,但“规范”未区别各地气候差异、 道路交通条件和不同油面层位的功能, 要求进行合成矿料级配调整。设计时片 面强调按密实级配原则设计矿质混合 料,这类沥青混合料结构强度受温度影 响较大,通常表现为低温抗裂性和密水 性较好,高温抗变形能力差。 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和最佳沥青用量选定 沥青混合料各项路用性能与沥青 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的选定息息相关, 而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的选定范围直接 决定了沥青用量选定。实践证明,设计 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的稳定度、流值 比较容易能满足规范要求,因此决定沥 青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选定的主要控制 性指标是目标空隙率、沥青饱和度范 围、残留稳定度和动稳定度标准等。各 地进行沥青混合料设计时首先应结合本 地实际情况在规范规定范围内选定合适 的马歇尔技术标准,以保证据此确定的 最佳沥青用量能够满足不同层位油面的 使用功能要求。 施工控制的影响 施工配合比的控制 沥青混合料材料组成设计分为目 标配合比设计、生产配合比设计、生产 配合比验证三个阶段,为了保证设计沥 青混合料各层的结构功能,优化矿质混 合料组成设计时对目标配合提出了较明 确的要求,并通过目标配合比设计确定 了各冷料仓材料比例和沥青用量。生产 配合比设计阶段,为尽量提高拌和楼的 产量,减少拌和过程中的待料、溢料现 象,应使生产配合比各热料仓矿料合成 级配与目标配合比合成矿料级配尽量吻 合,以此保证拌和楼冷料仓同热料仓平 衡供料,并真正使目标配合比优化设计 的意图得到落实。 拌和温度和拌和时间控制 拌和楼生产时,沥青和骨料的加 热温度与拌和时间控制将直接影响沥青 混合料的均匀性和质量。当沥青或骨料 加热温度过高,会使沥青产生老化,常 见沥青混合料出现枯料、没有色泽,沥 青或骨料加热温度过低或拌和时间不 够,常易出现花白料,沥青混合料均匀 性差或出料温度偏低,影响摊铺和压实 质量。因此,实际施工中按规范推荐温 度范围选定与施工时气温相适宜的加热 温度,控制好沥青混合料出料温度和拌 和时间十分必要。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及防治 文/李志坤 TRANSPOWORLD 2012No.13(Jul) 74

沥青道路路面常见路面破损的原因(参考模板)

沥青道路路面常见路面破损的原因 1、裂缝 沥青路面产生裂缝的原因及其表现形式是很复杂的。按其成因分为荷载型裂缝和非荷载型裂缝两类;按其形式分则有纵向裂缝、横向裂缝、龟裂与网裂几种。形成的原因不同。裂缝的分布形式也不一样。 2、麻面 面层沥青用量不足,矿料级配粗或嵌缝料规格不当,以及在低温、雨季施工时路面未能成型,致使粒料脱落,既形成麻面。如处理不及时,往往由于麻面渗水,沥青面层碎裂,可发展成为松散。 3、松散 松散多发生在沥青路面使用的初期,其原因是使用的沥青稠度偏低,用量偏少,与矿料的粘附力不足;或沥青加热过高失去粘性;或所用矿料过湿、铺撤不匀以及嵌缝料不合规格而未能被沥青牢固粘结所致。基层或土基湿软变形,也可导致松散产生。 4、坑槽 坑槽是由于路面松散、龟裂等破损,或被梨铲、履带车铁轮车砸伤后未及时进行修复,在行车作用下不断扩展恶化而形成的一种路面损坏。对于路面基层完好,仅面层有坑槽时。 5、沉陷 沉陷是由于路基、路面产生竖向变形而导致路面下沉的现象。通常可有3种情况: (1)均匀沉落:是由于路基、路面在自然因素和行车作用下,达到进一步密实、稳定的表现,这种沉落不会引起路面的破坏。 (2)不均匀沉落:由于路基、路面不密实,碾压不均匀,在水的侵蚀下经行车作用所引起的一种变形。

(3)局部沉落:由于路基下原来有墓穴、枯井、树坑、沟槽或填土路基碾压不密实,当受到水的侵透时而引起的变形。 6、车辙 车辙是沥青路面的一种主要损坏形式,多半是发生在实行渠化交通的高等级的公路上。路面在车轮荷载的反复作用下,由于路面的磨损,路基与基层的压密、沉降,特别是高温季节下沥青面层的压密和侧向流动隆起,使路面沿行车轮迹逐渐产生纵向带状凹槽的车辙变形,在车道横断面方向上多呈W形,个别也有呈U形的。当车辙达到一定的深度,辙槽内就会积水并影响车速和行车的舒适和安全,因此就必须采取措施处治。 7、泛油 泛油多数是由于沥青面层用量过大、稠度太低或热稳性差等原因所引起,但有时也可能由于低温季节施工,层铺法沥青路面的嵌缝料散失过多,在气温转暖后,在行车作用下多余沥青溢至表面形成。泛油使路面在行车时产生轮迹和粘轮现象,并使路面抗滑性能下降,严重影响行车安全和周围环境。 8、油包 油包是由于局部泛油处理不当,细粒过多,沥青含量过大,或因沥青滴流在路面结成油污而形成面积不大的包状物。 9、拥包 拥包是由于沥青面层中沥青含量偏高,粘度和软化点偏低,矿料级配不良,细料偏多,空隙率太低,致使面层材料自身的高温抗剪强度不足,或因基层含水量过大,水分难以蒸发而滞留于基层表面,或基层浮土清扫不净、粘土沥青洒布不合要求等原因影响面层与基层之间的结合,造成层间抗剪强度的不足,在行车水平力作用下使路面产生推拥、挤压而在路面两侧或行车道范围内所形成的一种局部的不规则隆起变形。 10、波浪

沥青路面推移拥包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

沥青路面推移拥包形成的原因及防治措施(2008-07-31 04:14:41) 分类:道路施工标签:混合料沥青路面面层结构 层杂谈 沥青路面属柔性路面,它具有行车舒适、振动小和噪音低等优点,在我国的公路路面中占绝对的比例。但就已建公路而言,有相当部分没有达到预期的使用功能,存在使用期达不到设计使用年限的问题。有的路面第一年建成,当年或第二年就出现部分推移和拥包,严重影响了车辆行驶的安全性、舒适性,在社会和经济上造成了不可弥补的损失和影响。 1、沥青路面推移拥包的现象 沥青路面的破坏有很明显的阶段性。从现象上看有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平整度有很小的变化,需仔细观察才能发现,路面出现波浪式皱纹;第二阶段平整度明显变差,路面出现一个挨一个的直径5cm~20cm的小疙瘩;第三阶段是开裂、推移拥包阶段,路面上出现与路中心线成20°~50°夹角的裂缝,锐角方向与行车方向一致,路面边缘出现一隆起带,隆起带内混合料粘结性差,呈松散状。 2、沥青路面推移拥包的原因分析 沥青路面产生推移拥包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交通量的大小、车辆超载情况温度、路线线型、路面设计、路面材料、路面施工工艺及施工机械水平等。笔者经过多年的观察和思考,主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2.1超限超载车辆对路面的影响 有资料表明:超载30%时.换算系数为满载的3.131倍超载60%时换算系数为7.725倍,超载100%,时换算系数为20.393倍。在沥青路面运行早期,沥青混合料中的颗粒构成尚不稳定,处于微移动阶段,沥青路面结构层的抗弯拉强度及抗冲击强度均没有达到最佳值。而早期重型车的通行使结构层的拉应力远远大于沥青面层的抗弯拉强度.经车轮重复碾压,形成车辙,出现推移拥包,直接导致沥青路面的稳定性破坏。 2.2路线线型对路面的影响 通过几年来对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详细观察,往往是在山岭重丘纵坡较大路段、平曲线半径较小路段和长直线进入小半径平曲线的缓和曲线路段最易出现推移拥包。原因是在纵坡较大路段受重力的影响,使该路段的剪切力比其它路段明显偏大;在小半径平曲线路段,按规范设置超高,往往由于计算行车速度与实际行车速度有差异,在车辆行驶过程中,与平曲线成45°夹角处剪切力偏大,在长直线末进入小半径平曲线前,往往要刹车减速,也导致路面剪切力偏大。当剪切力大于路面结构层的粘结力时,导致路面发生推移拥包。 2.3路面基层对路面的影响

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分级精选文档

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分级 精选文档

公路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分级及换算系数 注:路面综合破损率(DR )100/100/??=?=∑∑A K D A D DR ij ij 路面状况指数(PCI ) 412.015100DR PCI -=(水泥混凝土路面,;砂石路面,)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标准

一、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质量标准 1.沥青路面养护质量标准 (1)沥青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及路面状况的养护质量标准应符合表4-1 的规定。 平整度、抗滑性能及破损状况的养护质量标准 表4-1 注:(1)对于其他等级公路的平整度方差б:沥青碎石、贯入式应取低值,沥青表面处治取中值,碎砾石及其它粒料类路 面取高值; (2)对于其他等级公路的平整度三米直尺指标:沥青碎石、贯入式应取低值10,沥青表面处治取中值12,碎砾石及其它 粒料类路面取高值15; (3)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可参照高速,一级公路的质量标准。 (2)沥青路面强度的养护质量标准应符合表4-2 的规定。 沥青路面强度的养护质量标准 表 4-2 (3)沥青路面车辙养护质量标准应符合表4-3 的规定。 沥青路面车辙养护质量标准 表4-3 注:对于其他等级公路不对车辙深度作要求。 (4)沥青路面应保持横坡适度,以利排水,各种路面类型的路拱坡度宜符合表4-4 的规定。 沥青路面横坡度 表4-4

注:对于高速、一级公路路拱横坡的养护标准可视情况比表列值低% ,其他等级公路的路拱横坡可视公路等级的情况比《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中相应得设计值低% 作为养护标准。 2.大修、中修、改建、专项工程的质量标准 (1)对沥青路面采取大修补强、中修罩面、改建及实施专项养护工程时,除参照本技术规定外,还应参照《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071)规定执行。 (2)沥青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路面状况、强度、车辙及路拱横坡度的养护,若达不到表4-1~表4-4的规定标准时,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对其进行处治予以修复,以达到规定的要求。 二、养护材料要求 1.基本要求 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材料主要有道路石油沥青、乳化石油沥青、液体石油沥青、改性沥青等 沥青材料,以及各种规格粗细集、填料等砂石材料。这些材料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 和稳定性,以承受车辆的作用和抵抗自然环境的影响。各种维修养护材料都应进行必要的试 验,不符合要求的,不得使用。 2.技术要求 沥青路面养护维修材料的技术要求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公路 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这些材料的试验应遵照《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试验规程》(JTJ052),《公路工程石料试验规程》(JTJ05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 程》(JTJ058)的规定执行。 三、路面使用质量评价指标与评价方法 1.路面现有使用质量评价的内容 包括:路面破损状况、平整度、强度及抗滑性能。各项评价内容所用的指标及其关系如图4- 1所示。 指标 评价指标 综合指标 图4-1 评价指标关系图

路面早期破损防治措施

路面早期破损防治措施 1、沥青路面早期破损 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片面追求交工时的平整度,忽视压实度的要

求。 (2)混合料到场及终压温度偏低,甚至在低温情 况下过度碾压。 (3)材料配合比不当,基质沥青未达标。 (4)路面基层收缩造成沥青路面的反射裂缝,雨水沿道路裂缝渗入路面基层和路床,降低路基路面的稳定性和强度,造成局部变形,扩展成网状裂缝。 (5)路面基层甚至路床、基底承载力不足,弯沉值过大。地下水侵入 防治措施 (1)不要片面追求个别指标暂时的、不合理的高水平,要全面考虑基层、面层的综合强度、舒适性、安全性和耐久性。 (2)各结构层必须达到规定的压实标准,并应按照规范要求的频率对各结构层检验实际的压实度和设计的孔隙率是否相吻合。 (3)原材料质量是提高沥青路面质量的关键,业主、监理、施工单位都要对沥青路面工程的原材料问题给予足够重视。

(4)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必须严格按JTGF40-2004要求进行,严格进行车辙试验检验,中、上面层结构要进行水稳定性和低温弯曲试验检验。 (5)摊铺碾压中,严把沥青混合料进场摊铺的质量关,严格控制摊铺和初压、终压的沥青混合料温度,严格按碾压操作规程施工,防止横向裂缝的产生;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做好纵横向接缝。 (6)重视路面的防排水设计,尤其是中央分隔带及挖方路堑的排水设计,地下水丰富的路段应在边沟下面以及路堑路床设臵纵横盲沟,将地下水引出路基外,有条件的可以考虑对中央分隔带做防水封闭。 2、水泥路面早期断板、开裂

形成原因: ? (1)施工停顿时间过长。 ? (2)切缝过迟,缝深过浅,面板收缩断裂。(春秋季节,昼夜温差大) ? (3)养护不及时。 ? (4)路基发生不均匀沉降;不重视基层施工。 防治措施: (1)控制混凝土所用原材料特别是水泥 的技术指标,使用合格路用水泥和低碱含 量水泥,禁止使用小窑水泥。 (2)施工中应有备用设备,减少中间停 顿;如果必须中间长时间停顿,应设工作 缝。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及防护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及防护浅析 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斯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因此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高速公路的建设中,我国的绝大部分高速公路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随着国民经济快速、协调发展,我国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迅速大型化且严重超载,使公路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现有高速公路的有效服务时间普遍未能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常常在通车2-3年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早期破损现象。在当前公路建、养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研究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原因及防护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类型1、1 桥头跳车桥头跳车一般是台背填土压实不足,导致填土在台背后数十米围下沉。其特征为:沉降在行车方向是渐变的,延续距离相对较长,路面的整体强度未受破坏,路表面也少有损坏,但行车时具有明显的“波浪”感。 1、2 沉陷沉陷一般是由基层局部成形不足,强度不够,在行车载荷和自然因素等作用下形成的。对于大面积沉陷往往是由于路基(高填方地段)不均匀沉降或局部滑移面引起的。 1、3 裂缝路面裂缝是路面早期破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份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加速路面破坏。 1、3、1 横裂缝横向裂缝可分为荷载性裂缝和非荷载性裂缝两大类。荷载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

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或半刚性基层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裂缝。非荷载性裂缝是横向裂缝的主要形式,它有两种情况: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性裂缝和基层反射性裂缝。一般认为这种裂缝不可避免,对路面的整体性没有损害。 1、3、2 纵裂缝纵向裂缝可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由于路基压实度不均匀,路面不均匀沉陷而引起的,如发生在半填半挖处的裂缝。另一种情况是沥青面层分幅摊铺时,两幅接茬未处理好,在行车载荷作用下,易形成纵缝。有时,车辙边缘也会有纵裂缝。 1、3、3 龟裂龟裂又称网裂,通常是由于路面整体强度不足,基层软化,稳定性不良等原因引起的,沥青路面老化变脆,也会发展成网状裂缝。一般多发生在行车道轮迹下。 1、4 车辙变形车辙是在行车载荷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 1、4、1 结构性车辙由于荷载的作用,发生在沥青面层以下包括路基在的各结构层的永久变形。这种车辙宽度较大,两侧没有隆起现象,横断面成凹字形。 1、4、2 磨损性车辙由于车辆不断地磨损路面,特别是大量重型超载车辆渠化行驶在主车道上,磨损路面也会形成车辙。 1、4、3 流动性车辙在高温条件下,车轮碾压反复作用,荷载应力超过沥青混合料的稳定度极限,使流动变形不断积累形成车辙。这种车辙一方面车轮作用部位下凹,另一方面车轮作用甚少的车道两侧反而向上隆起,在弯道处还明显向外推挤,车道线或停车线因此可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产生原因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及产生原因 [摘要] 随着交通量的快速增长,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在我区时有发生,只有对沥青路面病害进行分类以及对病害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才能制定出合理的处治措施,达到及时处治路面病害,确保公路通行安全和行车舒适的目的。 [关键词] 沥青路面病害原因 1.宁夏沥青路面破损种类 沥青混凝土面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较好的耐久性以及行车舒适性,适合于各种车辆的通行,并具有坚实、耐久、平整、良好的抗滑、防渗、耐疲劳的性能和抗高温开裂的温度稳定性。但由于种种原因,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在我区时有发生,短时期内还无法杜绝,开展对沥青路面破损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宁夏是东西窄、南北长,面积不大。但沥青路面占干线公路的90%以上,南北环境、地理、气候也不相同,路面破损的表现形式也不一样。以下就宁夏国省干线公路沥青路面上常见的一些破损进行研究,通过这些年各分局对沥青路面状况的调查,路面破损大体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属于路面表层的破损(功能性破损);二是属于路面结构层的破损(结构性破损)。在宁夏常见的沥青路面破损归纳起来有裂缝类、松散类、变形类、其它类四种: 1.1裂缝类 裂缝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不规则裂缝、网状裂缝、纵向裂缝、横向裂缝。 1.2松散类 松散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坑槽、松散、推移、啃边。 1.3变形类 变形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沉陷、车辙、波浪、拥包、桥头跳车、翻浆。 1.4其它类 其它类破损包括以下几种:泛油、麻面、磨光、修补损坏。 2.沥青路面破损产生的原因 产生沥青路面破损的原因比较复杂,除受当地环境、地理、气候等条件的影响外,还将受到来自设计、施工质量方面的影响,特别是超载车辆的碾压对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影响尤为严重。 2.1裂缝类 2.1.1横向裂缝 (1)沥青面层在施工时,施工缝未按规范要求进行处理或处理不当,致使接缝不紧密,结合不好。 (2)沥青未达到适合于本地区气候条件和使用要求的质量标准,致使沥青面层温度收缩或温度疲劳应力大于沥青混合料的抗拉强度。 (3)半刚性基层收缩裂缝产生的反射裂缝。 (4)桥梁、涵洞两侧的台背填土产生固结或地基沉降。 (5)路面结构设计不当,施工质量差,车辆的严重超载。 2.1.2纵向裂缝 (1)沥青面层前后摊铺时,两幅之间的施工缝未按规范要求认真处理,结合不紧密在行车的作用下脱开。 (2)纵向沟槽回填土压实质量差而发生沉陷,路基压实度不均匀。 (3)加宽路段的新老路基未挖台阶,致使新老路基结合处沉降不一。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与防护(毕业论文)

沥青路面的早期损坏与防护 摘要:针对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早期破坏的情况 ,简单分析了沥青路 面的早期破坏现象和产生原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防护 前言 随着我国公路工程不断网化,沥青混凝土路面以其较好的耐久性和行车舒适性占有了我国公路的较大比重。沥青混凝土路面有较好的力学性能。并且坚韧,平整,有良好的抗滑、抗渗和耐疲劳的性能。沥青混凝土路面有较好的温度稳定性,可以抵抗温差大而产生的路面开裂。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坏时有发生,有的产生横、纵向裂缝,有的局部拥包,有的产生路面汲浆,路面边部断裂,局部的沥青混凝土层剥落等。不仅影响了工程的观感质量,也影响了路面的整体性和行车的安全性。加之雨水的浸入渗透,使路面基层,路基遭到侵蚀,破坏和变行,沥青混凝土的抗温度裂缝能力、抗疲劳破坏能力、抗水破坏和抗松散能力逐渐减弱,沥青面层的破坏现象逐渐增多,此时要采取养护措施来改善和恢复路面应有的使用性能。 1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情况 1.1 几种主要路面早期损坏现象 1.1.1软土地基继续沉降产生的路面(含桥头)沉陷 花高价进行处理的软土地基未得到应有效果的主要原因在于:采取处 理措施后到铺筑路面前允许软土地基固结沉降的时间太短。我国高速公路

除在构造物头上采用粉喷桩、搅拌桩、石灰粉煤灰土桩和碎石桩等桩基处理措施外,通常都采用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与砂垫层、加载预压相结合的排水固结法处理措施。即使是打穿软土层的排水固结法,也需要有较长的时间供软土层固结基本完成。我国高速公路的计划施工期往往较短,而实际施工期则更短,导致不得不在软土地基继续明显沉降的情况下铺筑路面,这样就造成了上述后果。造成软土地段路面大量沉陷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袋装砂井或塑料排水板或粉喷桩、搅拌桩等没有打穿软土层,致使砂井底、排水板下端以及桩尖下部仍有一个层厚不一的软土层。排水固结法不能使这个软土层中的水较快排出,在上层荷载作用下此层中的水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排出并使土体固结到稳定状态。未打穿软土层的各种桩实际是悬浮在软土层中,只能靠桩周的摩擦力起支撑其上的路面荷载的作用。桩下的软土层在上层荷载作用下,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逐渐固结稳定。当前的施工技术要将塑料排水板或袋装砂井打入深25m以上的软土层是困难的,粉喷桩的有效深度也只有约15m。 1.1.2路基压实度不够导致路面的早期损坏 路基路面局部沉陷变形、构造物相邻接的填土路堤压实度不够以及对原地基(介于软土地基和坚硬地基之间的地基)未做适当处理,使相邻构造物的路面明显下沉,产生了俗称的桥头跳车。 1.1.3基层质量不好造成的损坏 基层是沥青路面最重要的承重层,其质量优劣直接影响路面的早期破坏和寿命。半刚性材料层之间或半刚性层下部有一定厚度的素土夹层,素土夹层潮湿后使路面承载能力显著下降。载重卡车通过产生“弹簧”现象

沥青砼路面的破损处理方案

沥青砼路面的破损处理方案 1、裂缝处理 (1)高温季节,全部或大部分可愈合的轻微裂缝,可不进行处理。不能愈合的轻微裂缝的处治方法如下: 将有裂缝(小于5mm)的路段清扫干净并均匀喷洒少量沥青(低温、潮湿季节宜喷洒乳化沥青),再匀撒一层2~5mm的干燥洁净石屑或中粗砂,最后用轻型压路机碾压整平。 沿裂缝涂刷少量稠度较低的沥青。 (2)横向或纵向裂缝,按裂缝宽度以如下步骤处治: 缝宽在3mm以内的裂缝:采用一布两油的方法进行贴缝、隔缝处理。即: 将土工布裁剪成长条状,宽度不宜小于50cm→沿裂缝处理范围内按0.3~0.4Kg/m2涂刷粘层沥青→沿裂缝粘贴条形土工布,土工布接头搭接宽度不应小于5mm,搭接处应涂刷粘层沥青→粘贴完后在土工布上按0.4~0.6Kg/m2 涂刷一层粘层沥青→在土工布粘层沥青上按3~5m3/1000m2均匀撒布石屑,并用轻型压路机压平。 缝宽在3~5mm以内的裂缝: 方法一:应先清除缝中杂物→将稠度较低的热沥青灌入缝内(灌入深度约为缝深的2/3)→再填入干净石屑或粗中砂,并捣实→最后将溢出缝外的沥青、石屑、砂等余料清除。 方法二:采用两布三油进行处理即刷一层沥青贴一层布→再刷一层沥青贴一层布

→在第二层布上最后刷一层沥青撒布石屑。(具体方法与一布两油相同)缝宽在5mm以上的裂缝:应除去已松动的裂缝边缘→再用热拌沥青混合料或乳化沥青混合料填入缝中,捣实。 (3)因路面设计使用年限较长,或沥青老化等原因出现的大面积裂缝(包括网裂),如基层未破坏,通过技术经济比较,可选用下列维修方法: 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封层厚度宜为3~6mm。 加铺沥青混合料封层,或先按要求铺设土工布,再加铺沥青混合料封层。 改性沥青薄层罩面。 (4)因面层而造成路基、基层破坏的严重龟裂,应先按要求处理好路基、基层后再进行面层处理。 2、拥包处理 (1)因施工操作不慎将沥青漏洒在面层上而成的拥包,将拥包刨除进行路面表面处治。 (2)已趋于稳定的轻微拥包,应将拥包用机械刨削或人工铲除后整平、处治。 (3)因面层沥青用量过多或细料集中而产生较严重拥包,或路面连续出现多个拥包且面积较大,但基层稳定,则应用机械(如铣刨机)或人工将拥包全部除去,并低于路表面约lOmm,扫尽碎屑、杂物及粉尘后用热拌或冷补沥青混合料重铺面层。 (4)因基层顶部含水量过大,使面层与基层间结合不良而造成的推移变形引起的拥包,应将拥面层全部挖除,将水分晾晒干,并用水稳定性较好的材料更换已变形

沥青路面常见病害处理方案

xxxx环路三期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主体已经通车,目前仅剩余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等尾留工程。由于去年的工程工期短,任务重。在沥青面层施工时,已进入低温季节。 由于施工现场受温度影响,给沥青面层施工带来了诸多不利因素。 沥青面层在低温环境下施工后,很快进入了冬歇期。经过一个冻融期作用,使原本在低温环境下完成的沥青路面,出现了诸如裂缝、松散、坑槽等沥青路面常见的病害现象。针对以上病害现象,项目部已成立了以项目总工为首的沥青路面病害处理小组,由专人负责沥青路面的善后处理工作。经过小组成员集体讨论,特此制定了《延吉中环路三期工程沥青路面病害处理方案》,作为沥青路面病害处理的施工指导。 现场的沥青路面主要存在裂缝、松散、坑槽三种病害现象,下面分别对此三种病害的成因及处理方式做详细介绍。 一、横向裂缝 1、横向裂缝现象的成因: 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收缩引起的裂缝的主要原因。沥青是一种对温度变化比较敏感的材料。在去年沥青路面施工时,由于温度较低,摊铺后的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迅速下降,使沥青表面逐渐变硬变脆,并发生收缩变形。当收缩拉应力超过沥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沥青路面表面就会被拉裂,并逐步向下发展,形成上宽下窄的横向裂缝。 2、对横向裂缝的处理方法: (1)针对上述裂缝现象,如裂缝宽度在3mm以下,可将缝隙刷扫干净,并用压缩空气吹净尘土后,采用热沥青封堵。如缝宽在3mm以上,则需沿横缝两侧各10cm范围开槽,挖除沥青上面层,然后沿裂缝加铺玻璃格栅,而后在其周围及底面上喷洒乳化沥青粘层油,使玻璃格栅能够黏贴在底层上。继而采用细粒式(AC-10)热拌沥青混合料填补,填补高度应略高于原有地面高度,以保证压实效果。填补后采用振动压路机碾压密实,并采用热沥青灌缝封口。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

浅析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原因 [摘要]沥青路面凭借铺设速率快、良好性能、修复方便以及较低造价等特性成为公路路面铺设的首选,但同时也面临沥青路面容易破坏而导致巨大经济损失的难题,尤其是早期损害带来的危害更大。本文将结合笔者实践工作经验,对当前沥青路面早期损害原因进行阐述,并针对具体损害原因提出防护措施,为相关养护和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沥青路面;损害;防护措施 引言 沥青路面早期病害现象主要有泛油、波浪、拥包、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9种[1]。本文将具体分析沥青路面破坏的原因以及相关养护措施。 一、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1)环境条件的影响 外在环境的变化是人为因素所不能控制的,恶劣环境会直接导致新建路面早期损害。例如:气温的变化,沥青具有热胀冷缩特性,在昼夜温差较大的地区,温度反复的骤升夜降会导致沥青路面疲劳,原因是温度骤降会导致路基上层土体冻结,但是路基下部土体温度仍然比较高,水分在土体内由温度高处往温度比较低处移动,使路基上层土体水分增多并随着温度降低冻结成冰。此时土孔隙内的自由水在0℃以下时不断冻结,形成晶体,继而引发冰晶体接触的土颗粒表面的薄膜水受冰的结晶力作用,移动到冰晶体上面冻结,这样,该处土粒周围的水膜减薄而剩余了许多表面能(即水的张力作用),增加了从水膜能较厚土粒处吸湿的能力土中温度高处的水分便向上移动,补充低温处土粒薄膜水的转移,从而温度高处的水分不断向温度较低处的冰晶体移动而形成冰晶,而冰晶体的体积越积越大,形成冰胀作用,使路基路面产生冻裂,冻胀隆起现象[2]。 (2)人为因素的影响 ①严重超载。伴随着国民经济高速迅猛发展,社会对物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伴随着对公路运输要求(运输频率和载重)也越来越高。进而导致一些个人或者部门为了自己的私利,严重超载,结果给沥青路面(尤其是新铺设好的路面)带来了巨大破坏,大大缩减了路面的使用寿命,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去养护路面,得不偿失。 ②采用的铺设材料不达标。沥青和沙石材料类型差异较大,导致路面质量降

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分级

公路沥青路面破损分类分级及换算系数 注:路面综合破损率(DR )100/100/??= ?=∑∑A K D A D DR ij ij 路面状况指数(PCI ) 412 .015100DR PCI -=(水泥混凝土路面,;砂石路面,) 路面破损状况评价标准

一、公路沥青路面养护质量标准 1.沥青路面养护质量标准 (1)沥青路面平整度、抗滑性能及路面状况的养护质量标准应符合表4-1 的规定。 平整度、抗滑性能及破损状况的养护质量标准表4-1 注:(1)对于其他等级公路的平整度方差б:沥青碎石、贯入式应取低值,沥青表面处治取中值,碎砾石及其它粒料类路面取高值; (2)对于其他等级公路的平整度三米直尺指标:沥青碎石、贯入式应取低值10,沥青表面处治取中值12,碎砾石及其它粒料类路面取高值15; (3)二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可参照高速,一级公路的质量标准。 (2)沥青路面强度的养护质量标准应符合表4-2 的规定。 沥青路面强度的养护质量标准表4-2 (3)沥青路面车辙养护质量标准应符合表4-3 的规定。 沥青路面车辙养护质量标准表4-3 注:对于其他等级公路不对车辙深度作要求。 (4)沥青路面应保持横坡适度,以利排水,各种路面类型的路拱坡度宜符合表4-4 的规定。 沥青路面横坡度表4-4 注:对于高速、一级公路路拱横坡的养护标准可视情况比表列值低% ,其他等级公路的路拱横坡可视公路等级的情况比《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001)中相应得设计值低% 作为养护标准。 2.大修、中修、改建、专项工程的质量标准 (1)对沥青路面采取大修补强、中修罩面、改建及实施专项养护工程时,除参照本技术规定外,还应参照《公路工程质量检查评定标准》(JTJ071)规定执行。

城市道路路面破坏因素及策略

城市道路路面破坏因素及策略 1、前言 沥青路面因其具有造价相对较低、行车舒适、修复方便,能够利用石化副产品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城市道路的面层处理。目前,随着城市交通量日益增大,使城市道路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很多城市道路沥青路面均呈现出一定的早期破坏,如开裂、泛油、剥落、车辙等现象,有的城市道路甚至当年通车即发生了病害,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运行,也增大了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对此,现就其原因及对策做出详细的分析。 2、城市道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原因 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的现象有:泛油、滑溜、裂缝、坑槽、局部沉陷、松散、车辙等。这些病害极具普遍性和严重性,为路面工程质量通病之一。提高路面质量,攻克路面早期损坏顽症,是一个链条工程,需要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科研、管理等各环节、各部门的协作配合。早期破坏类型归纳为: 水损害破坏是沥青混凝土路面在水或冻融循环的条件下,由于汽车轮动态荷载的作用,进入路面空隙中的水不断产生动水压力或真空负压抽吸的反复循环作用,水分逐渐渗入沥青与集料的接口上,使沥青粘附性降低并逐渐丧失粘结力,沥青膜从集料表面脱落(剥离),沥青混合料出现掉粒、松散,继而形成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损性坑槽。 裂缝,路面裂缝是路面早期破损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的危害在于从裂缝中不断进入水份使基层甚至路基软化,导致路面承载能力下降,加速路面破坏。包括横向裂缝和纵向裂缝。 龟裂,龟裂又称裂,通常是沿轮迹带出现单条或多条平行纵缝,逐渐在纵缝间出现横向或斜向连接缝,一般多发生在行车道轮迹形成龟裂。主要由路面结构强度不足引起。 车辙,车辙是在行车载荷重复作用下,路面产生累积永久性的带状凹槽。 车辙变形主要是由于沥青混合料级配设计不合理、稳定性差或由于基层及面层施工时压实度不足,使轮迹带处的面层和基层材料在行车荷载反复作用下出现固结变形和侧向剪切位移引起。 波浪,主要原因是路面组成材料设计不合理或施工质量差,导致路面材料不足以抵抗车轮水平力的作用。

辽宁省某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实例分析

辽宁省某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实例分析 摘要: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是我国道路工程中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路面出现早期损坏的原因比较复杂,但可以从设计、施工与使用三个环节着手来进行分析。论文针对辽宁省某沥青路面早期损坏实例,分析了早期损坏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处理方法。 关键词:沥青路面;早期损坏;桥面铺装;施工温度 Abstract: Early destruc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is a severe problem in road engineering in China. Causes for early destruction of asphalt pavement is complex, but we can set about analysis from design, construction and operation.A case of some asphalt pavement in Liaoning province i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ncluding the causes of the early destruction and the disposal methods. Key words: Asphalt pavement; Early destruction; Construction temperature 0 引言 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现象在我国出现比较多,是我国道路工程中面临的一个重要的问题。路面早期损坏不仅使维修的时间提前,带来直接的经济损失,还会影响车辆的运营,维修期间需要部分或全部封闭交通,带来间接的经济损失。因此,需要充分重视这一现象,分析造成路面早期损坏的原因,以便在将来的工作中引以为鉴。 位于辽宁省西部沿海某地的一条城市道路于2008年11月末建成通车,2009年6月局部路段出现了沥青混凝土路面早期破损。经现场踏勘与调查,并与设计、建设、施工、监理等相关单位的管理与技术人员沟通,对该路面破损状况、破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处理方法。 1路面破损状况

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有哪几种破坏现

目前我国高等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主要有哪几种破坏现象?请详细分析各种破坏的原因。 答:路面破坏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沉陷、弹软、横裂(收缩破裂)、纵裂、龟裂、车辙、隆起、推移、波浪、老化开裂、磨耗、松散、泛油以及目前出现的一些新的损坏类型。(2分)主要可归纳为以下5大类: 1.横向裂缝 目前,我国沥青路面中90%以上采用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产生横向裂缝的现象较为普遍,横向裂缝多数为干缩或温缩引起的收缩裂缝、基层引起的反射裂缝。当负温降至一定绝对值时沥青混合料的变形及其相应温度应力已超出该混合料所能承受能力而造成破坏;使用期间温度反复变化,使沥青面层产生疲劳破坏。(1分) 2.纵向裂缝 沥青路面纵向裂缝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面层或基层底面由于荷载重复作用而产生的拉应变(或拉应力)超过材料的疲劳限度或由于荷载过大而引起并扩展到表面;其次是路基冻胀及沉陷所造成;第三是摊铺机摊铺时工作缝过长,不按热接缝规定施工,达不到密实度,行车后形成纵向裂缝;第四是由于路基稳定性不足引起路面纵向开裂。 纵向平行裂缝是近年高等级公路路面破坏的一种新现象,与上述的纵向裂缝不同,多是由面层向下发展,且发生在基层刚度较大、整体性较好,路面结构强度较高的路段。由于路面结构强度高,面层底部所产生的拉应力较小,不会超过材料的抗拉强度,但由于车轮荷载较重,在路表面产生的剪应力大于面层材料的抗剪强度,致使面层产生平行纵向裂缝,并且随着车轮荷载的重复作用,裂缝也不断地向下延伸,最终导致路面破坏。(2分)3.网裂及龟裂 网裂和龟裂的发生,涉及因素较多,主要有下列原因:1)上述纵横裂缝逐渐扩展;2)交通量成倍增长,轴重越来越大,路面强度不相适应,路面破坏后较少彻底翻修,仅采用覆盖补强的方法表面应付。3)施工管理不善,不按操作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防护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防护 姓名: 专业 学号: 指导老师:

[内容摘要]: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这一质量通病现象,从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等几个方面提出减轻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破坏的措施及防护方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防护措施

Abstract: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坏现象及防护 [内容摘要]:针对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这一质量通病现象,从设计、施工、监理、养护等几个方面提出减轻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破坏的措施及防护方法。 [关键词]: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破损防护措施 前言:沥青混凝土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声低、施工期短、养护维修简便、适宜于分期修建等优点,因此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调整公路的建设中,我国的绝大部分高速公路都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随着国民经验快速、协调发展,我国道路交通量日益增大,车辆迅速大型化且严重超载,使公路面面临严峻的考验。现有调整公路的有效服务时间普遍未能达到其设计使用年限,常常在通车2-3年便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早期破损现象,如开裂、泛油、剥落、车辙等现象,有的高速公路甚至当年通车即发生了病害,正常维修期大大提前,直接影响了车辆的运行,也增大了养护管理资金的投入。在当前公路建、养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研究沥青路面的早期破损原因及防护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出现的早期破坏和损坏现象 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设计使用寿命为15年,如果通车1~3年内就发生严重病害和较大面积损坏,可视为早期破坏。我国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发生的早期破坏类型归纳为: (一)水损坏:表现为面层松散、剥落、坑槽等; (二)横向裂缝:可分为载荷性裂缝和非载荷性裂缝两大类。载荷性裂缝是由于路面设计不当和施工质量低劣,或由于车辆严重超载,致使沥青面层可半刚性基层内产生的拉应力超过其疲劳强度而裂缝。非载

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及原因分析

1 沥青路面损坏类型及原因分析 (1)裂缝。沥青作为一种感温性非弹性材料,如遇到气候或温度变化,就会产生热胀冷缩的现象,如沥青收缩强度与路面抗拉强度存在较大差异时,则会引起裂缝。当路面的承受力下降,不能够承担车辆的反复荷载,从而导致路面疲劳产生裂缝,或由于路面结构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控制不到位而形成。沥青路面一旦出现裂缝,就意味着路面已经被损坏,且损害程度将不断加剧。如图一、二所示。 (2)车辙。车辙是车辆长期行驶形成的车轮压痕,车辙可以反应车辆行驶的舒适性和路面安全及使用周期。车辙对沥青路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路面变形、破坏路面整体强度、影响车辆稳定性。沥青路面的车辙是由于路面基层及路基因荷载超过路面各层的强度,在沥青面层以下的各结构层间发生永久性变形。如图三所示。 (3)松散剥落。其产生原因,一是由于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偏少,油石比偏低,导致沥青与集料间的粘结性差:二是在沥青路面施工中混合料加热温度过高,导致沥青老化失去粘性,进而发生松散剥落,如图四所示。三是集料颗粒被足够厚的粉尘包裹,导致沥青模粘结在粉尘上:四是沥青混合料拌合时沥青温度过高,形成沥青老化、松散:与此同时,基层强度松软、骨料选择错误、水损害均能导致沥青路面出现松散剥落。 (4)表面磨光。沥青路面的表面磨光及其导致的路面抗滑性能下降是道路交通安全领域密切关注的路面质量问题,其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沥青路面使用时间过久,在车辆的反复碾压摩擦下导致沥青面层表面磨光;另一方面是混合材料的质量不达标,质地软弱,矿料级配不合理,沥青用料偏多等等。 2 施工中存在的问题 2. 1 施工人员素质 市政工程沥青路面施工质量的主导因素之一就是施工人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因为施工人员的疏忽和操作失误,很可能导致沥青出面出现裂缝、剥落等质量问题。某些市政工程项目施工建设中,施工人员管理松散、缺少系统规范管理体系,这一问题已经屡见不鲜。使得施工现场出现责任落实不到位,施工监管不严密,施工人员不能严格按照质量要求和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均可能对沥青路面摊铺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2. 2 设备配置不合理 施工设备的管理主要是设备的选择、配置、使用及养护等方面的管理,设备配置不合理会直接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外观。例如,摊铺机与运输车辆不协调,导致摊铺过程中,出现时铺时停的现象。沥青路面施工要求摊铺机以均匀速度运行,摊铺过程应避免和运输车辆发生激烈碰撞,影响摊铺机的摊铺质量。同时,如果摊铺机运行速度如未进行严格控制,也会导致施工质量问题的出现,使沥青路面平整度受到影响,路面密度与施工标准也会存在一定差异。沥青路面压路机包括两种类型,一种是钢轮压路机,一种是胶轮压路机,在实施碾压时必须对两种压路机进行合理应用与配置,确保压路机速度的适宜控制,防止紧急停止现象的发生,避免因压路机运行速度导致材料破碎现象的发生,更好的保证沥青路面的平整度。压路机配置不合适,分工不清,在不同碾压阶段应用同类型压路机进行施工,会对沥青路面的整体质量产生影响。 2. 3 材料管理不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